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質量工程師論文

質量工程師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7 18:07: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質量工程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質量工程師論文

篇(1)

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大學教育所傳授的不應僅限于技術知識,而是應當提供智能培養、理性思考和應用實踐的環境。要鼓勵學生通過思考已有的各種知識,發展其理解力、判斷力和獨創精神,反對學生將知識看作是無需證明就理所當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條。為此我們在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實踐中,突出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獲得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習者進行創新思維,并且他們提供更適合個體風格的學習環境。

2校企合作教學管理模式

在質量工程項目中,我們根據用戶對人才的需求、大型主機前沿技術發展方向,結合大學教育的特點,邀請國內外大型主機用戶、主機供應商以及技術研發機構的代表,聯合研究制定本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標準、知識體系、培養方案與課程以及相應的考核標準。在操作層面上,建立由學院、IBM及主機用戶企業代表組成的主機大學合作項目教學指導工作組,負責研究制訂專業人才培養知識體系和教學路線圖,并不定期地監督執行情況。學院負責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執行、主機教學平臺管理以及產學研用合作平臺的管理等工作。IBM及主機用戶企業負責教學用主機系統全部軟硬件環境的支持和維護,協助高校開展合作課程開發、師資踐習、學生競賽、實習與就業等工作。合作各方承擔各自負責工作的成本費用。

3“做中學”專業課程教學實踐

在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中引入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首創的“做中學”(Learningbydoing)教學模式,推廣“案例導向、項目驅動”啟發式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反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死記硬背之做法。在“做中學”教學模式中,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學生成為課程的主角,教師作為指導學生學習的顧問。允許學生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犯錯誤,通過對錯誤的糾正,逐步形成對專業知識的正確掌握。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形成對專業知識的深刻理解并提高專業能力。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被中分釋放出來,達到了傳統的從紙面(書本)到紙面(筆試)教學方式無法企及的教學效果。《主機銀行業務應用案例分析》(教育部IBM精品課程)是一門采用“做中學”教學模式的專業技術課程。該課程以商業銀行大

型主機技術為平臺,從講解銀行業務基礎和主要業務交易流程著手,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業務場景模擬,將銀行業務知識、信息系統設計、大型主機技術與銀行業務交易實現手段有機結合,使學生在了解商業銀行業務的基礎上,運用軟件工程方法,實踐開發基于大型主機交易核算平臺的商業銀行應用軟件及信息服務。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開發完成“商業銀行主機應用交易系統(MiniBanking)”,該系統包括存款、貸款、外匯交易等多個商業銀行業務子系統,以該系統為原型的作品曾參加全國大學生大型主機技術競賽并獲得大獎。

4在企業實踐中鍛煉學生工程應用能力

高校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但這只是工程應用型人才能力的培養基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還需要走出校門,在企業實際環境中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質量工程項目建設中,我們采用“3年課程學習+1年專業實習”的方式,在本科生大學四年級階段,將實習實訓作為大學生的必修學分。學院主動推薦學生到大型主機用戶組成員企業中實習,參加實習的學生通過企業海選、筆試面試、雙向選擇等環節落實實習單位,并在企業崗位從事6~12個月的全日制技術崗位實習工作。通過實習,學生得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之機會,強化了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對于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企業特殊技術技能需求,學院安排專職教師給予指導和解決。學生往往以實習中解決的問題作為其畢業論文的選題,這樣既解決了企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又使得論文內容“言之有物”,保證了畢業論文的質量。通過實習還提高了本科生的就業率。

5課程考核

傳統大學教育使學生缺乏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傳統的“考概念、考原理”課程考核方式的束縛。在質量工程教學實踐中,我們改革考核方式,除基礎理論課程外,多數專業方向技術課程以課程項目(軟件作品)作為基本考核方式,徹底廢除傳統的“背書+筆試”考核方式。

《J2EE架構與程序設計》(教育部IBM精品課程)專業必修課教學中,采用學生自主組合項目開發小組,自行申報課程項目選題,完成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開發項目。期末考試時由學院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組成考核團隊,學生們通過項目作品運行展示、技術路線演講介紹、師生答辯等方式評定該組學生的課程成績。這一考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很有幫助。開動腦筋選題,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手編程可以提高自學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團隊方式進行項目開發,可以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采用演講答辯驗收課程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交流和表達能力。

改革效果

人才培養新模式實施五年來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累計已有超過300名本科生接受質量工程本專業方向的培養。試點項目課程體系中有九門專業課程入選“教育部IBM精品課程”,并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本專業方向大學生在花旗全國金融信息技術競賽和全國大學生主機技術競賽中屢屢折桂。優秀本科生走上主機國際學術會議宣讀根據自己在企業實習項目所做的論文

結語

篇(2)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競爭能力

一、以三大平臺為核心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有密切聯系,又有相對獨立性。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實踐教學包括教學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社會實踐、學年論文、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也包括學校組織大學生參加的各種社會活動、競賽活動(如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大賽、機器人大賽、大學生英語大賽等)。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順序、時間分配等方面是不同的。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有的內容要和相關課程相匹配,依附于課程教學;也有的獨立于課程教學。教育部質量工程強調: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學時),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一般不應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農醫類專業一般不應少于總學分(學時)的25%。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我們要落實質量工程,在實踐教學方面必須抓住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其關鍵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教學非常關鍵。在實踐教學中,要培養本科大學生三種能力:一是動手能力,二是實踐能力,三是競爭能力。可以通過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等實驗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則要在動手能力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專業(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實習等活動來實現;競爭能力則是在學生具備足夠的動手能力和專業能力基礎上的升華,通過各種社會活動、競賽活動來實現和提升,體現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

科學地構建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大力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重大意義。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正處于大眾化教育階段。然而,大眾化教育也不能排除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前提是辦學模式的多樣化,其核心則是教育質量標準的多樣化;在發展大眾化高等教育的同時,我們同樣應當重視精英教育。這是因為在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出現分化,在同一層次上的人才出現多樣化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研究型大學主要承擔精英教育,地方性大學不僅責無旁貸地承擔大眾化教育,也應承擔部分精英教育任務。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既要考慮大眾化教育的需要,又有精英教育的需要,并要充分考慮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本文提出的本科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競爭能力三大實踐能力與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有較強的匹配性。可以按照動手能力的基礎性、專業能力的綜合性、競爭能力的創新性的基本思路與特點,設計出三個實踐教學平臺,即實驗教學平臺、實訓教學平臺、創新教學平臺。按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在不同的實踐教學平臺上,完成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任務。在實驗教學平臺,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訓教學平臺,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創新教學平臺,主要提升學生的競爭能力(見圖1)。

二、依托實驗教學平臺培養本科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理論指導下的動手能力培養,是學生基本素質培養的重要方面。動手能力主要在教學實驗室通過實驗教學來實現。按照現行的實驗教學模式,實驗課大多數都是依附于課堂教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等)來進行的。當課堂教學講到有某個原理或方法需要學生驗證時,就安排實驗課來組織學生做實驗。這種依附于課堂教學的實驗課,往往不成體系且大都是驗證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可以提高專業基礎實驗技能。專業基礎實驗技能的目標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教學重點在于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規范化方面和對基本實驗現象的理解上。

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對實驗課教學有較高的要求。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中,特別強調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是指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課程知識的實驗。綜合性實驗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結合基本實驗技能來進行簡單的設計和制作,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方法和良好的設計習慣,并且能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來實現自己的設計。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實驗。設計性實驗強調對獨立設計能力的訓練,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獨立運用專業知識進行設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對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有具體要求。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有實驗課程總數的比例達到50%~60%方可視為合格,比例達到80%以上,且開出實驗的質量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可視為達到優秀標準。

圍繞本科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我們通過構建試驗教學平臺來落實。這個平臺有三個關鍵點:

1、在這個實驗教學平臺上,我們既要加強驗證性實驗的教學組織管理,也要重視在課程教學時高度重視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達到絕大多數課程都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2、在這個實驗教學平臺上,我們既要加強依附于課程的基礎課實驗室建設,也要重視依附于專業的專業實驗室建設。

3、在這個實驗教學平臺上,我們既要加強比較單一的、以課程或專業為載體的教學實驗室建設,也要重視跨專業的學科型綜合實驗室或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尤其要重視校級、省級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2007年初,在教育部開展的本科教學質量工程中,教育部將重點建設500個左右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推進高校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隊伍、管理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從基礎層的以示范性實驗為主的基礎教學實驗,到綜合層的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的專業或綜合實驗,再到提高層的自主式開放式實驗,是一個循序漸進,實踐動手能力逐步加強的過程(見圖2)。

三、依托實訓教學平臺培養本科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主要在實訓基地通過實踐教學來實現。我們理解的實踐能力,實際上是一種專業能力、或者說是綜合能力,也是實戰能力。

實踐能力主要在實訓教學基地實現。實訓教學基地包括創新技能培訓中心和創新專業實踐的工業中心等。技能培訓的實訓中心一般進行專業教學實訓、職

業技能培訓、職業資格鑒定和職業素質培養等教學活動。專業實踐的工業中心一般進行基本技術訓練、高新技術學習、綜合能力培養和工程素質養成等教學活動。校內實訓基地的教師必須要有企業或地方實踐工作經驗。這一點在國外大學非常重視。國外許多應用型大學的教師必須取得工程師資格后才得以聘用。例如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所有教授都來自工業企業,都具有工程師資格,他們有著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指導能力。

實訓教學基地是教練場地,要真刀真槍地訓練。實訓教學基地有少量的是學校自己建設自己管理的,更多的是與社會、地方、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將實訓教學基地建設到經濟社會第一線。要大力與企業、地方聯合建立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學生的專業(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實習等,都要在與企業、地方結合建立的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上實現。教育部質量工程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和教學實驗的結合,推進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要加強實驗和實習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政策引導,吸引高水平教師從事實驗和實習教學工作”。高水平教師從事實驗和實習教學工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針對本科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我們可通過構建實踐教學平臺來落實。這個平臺也有三個關鍵點:

1、在這個實踐教學平臺上,我們既要加強校級或院級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例如成都理工大學的峨眉山多學科綜合實踐教學基地和馬角壩地學實踐教學基地等),也要重視在校外與地方、企業合作建立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成都理工大學已經和企業建立了67個大型的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強調:要加強產學研密切合作,拓寬大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要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確保學生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教育部將開展基于企業的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試點,拓寬學生的校外實踐渠道,這也是一個好的社會環境。

2、在這個實踐教學平臺上,我們既要加強依附于本科教學組織的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也要重視依附于學科建設的科研實驗室、國家和省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后者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實踐教學的好戰場。

3、在這個實驗教學平臺上,我們既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校外的社會活動,也要重視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活動,多給機會,多多參與,多有提高。從基礎層的模擬實訓,到綜合層的仿真實訓,再到提高層的真實訓練,是一個逐步逼真,學生實踐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見圖3)。

四、依托創新教學平臺培養本科學生競爭能力

關于創新,是去發現前人不曾發現過的事或理;造世間未曾有過的器與物;做前人不曾做過的事。創新是不能重復的,也很難說是可以學習的。因此,“創新教育”的本質不是教學生如何創新,而是培育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激起學生創新與創業的欲望,是實現創新教育目標的第一要義。通過適當的環境、適當的引導,通過細雨潤無聲式的潛移默化與榜樣的感召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成功欲望并引導其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也是實現創新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之一。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建立創新教育平臺,就是提供這樣一個適當的環境去引導和幫助大學生積極創新、積極提升競爭力。

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對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制約了創新人才的培養,我們必須創新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圍繞培養和提升本科學生創新和競爭能力,我們可以構建創新教學平臺來落實。這個創新教學平臺,具有在組織形式上或項目管理上的依托和實體相結合的特點。所謂依托,就是說在這個創新教學平臺上,可以掛上一些管理體制上相對獨立的研究機構,也可以依托一些外掛的項目。研究機構很多,例如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校級研究機構等。外掛的項目也是形式多樣的,例如大學生參加教師的科技研究項目、社會活動項目等。所謂實體,可以在組織形式上的實體、也可以是項目管理上的實體。組織形式上的實體可以由學校來組建,例如可以建立大學生實踐教學創新培育基地,在這個基地,可以分設電子大賽訓練中心、數學建模訓練中心、大學生英語競賽訓練中心、機器人大賽訓練中心等。項目管理上的實體也有多種多樣,例如學校組織的大學生科技立項研究項目、優秀大學生進行的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等。我們要培育校級項目,積極爭取省級和國家建設項目。從基礎層的科技活動或社會活動項目,到綜合層的大學生競賽活動項目,再到提高層的大學生創新作品,是一個逐步強化和不斷提升大學生競爭能力的過程(圖4)。

三大實踐教學建設平臺各有其主要功能。在實驗教學平臺上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訓教學平臺上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創新教學平臺上主要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另外也有其他方面的輔助功能。在實驗教學平臺上,也可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初期培養。在實訓教學平臺上,也可以繼續強化動手能力培養并激發競爭能力。在創新平臺上,也可進一步鞏固并加強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

篇(3)

【關鍵詞】 新能源;裝備制造;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

一、實驗區基本情況

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依托機電工程學院,以能源與動力工程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校級重點專業為基礎,以“貼近市場、服務社會、自主發展、開放辦學”為理念,通過校企共建,形成 “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資源共享,互惠雙贏”的人才培養特色。

在校企合作辦學基礎上,運用“三三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辦學結合行業需求、教學資源結合行業資源、學校培養結合企業培養的“三結合”,課程設置緊跟生產過程、教學設計緊跟崗位能力、教材選配緊跟任務項目的“三緊跟”,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共同研發技術項目、共同編寫特色教材、共同參與教育教學管理、共同監控教育教學質量的“六共同”。由此構建 “強化專業技能、突出創新能力、提升人文素養”為主要內容的三位一體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體系,可保證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二、指導思想

1、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按照“厚基礎、強實踐、求創新、高素養、重責任”的人才培養目標,本實驗區的建設是以培養適應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的 “創新性應用型人才”,注重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協調發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優化結合,豐富以學生科技活動項目為主體的課外實踐教學手段,強化與企業產學研密切結合的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際工程應用能力,辦學目標突出應用型、服務面向彰顯區域性、人才培養強化創新性、企業行業合作注重務實性。

2、實驗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

樹立創新教育教學思想,強化定位意識、區域意識、共建意識、素質意識、職業意識五種意識。建設培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卓越工程師的特色專業群,以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新能源裝備和環保機械等為方向)牽頭的能源動力類、機械類、自動化類相結合的專業群。

不斷深化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依托科技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學程分段、方向分流、培養分類”的人才培養思路,構建符合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專業方向平臺課程體系。實踐并完善“三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三緊跟”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六共同”校企合作辦學管理運行模式,將其作為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徑,為培養基礎扎實、吃苦耐勞、適應能力強的具備工程師素質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三、培養方案

1、確定培養目標

(1)綜合培養目標。培養“厚基礎、強實踐、求創新、高素養、重責任”的適應地方特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卓越工程師。

(2)業務培養目標。新能源裝備制造卓越工程師人才要求掌握能源、動力及其自動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經過能源動力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和實踐, 并具有創新精神,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3)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標準。專業培養標準是在國家通用標準的指導下,按照行業專業標準的基本要求,結合各高校能源動力類專業特色、辦學理念、人才培養定位以及制定的能源動力類專業的卓越工程師專業培養標準。

2、方案理念

新能源裝備制造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機電工程學院教學、科研和地方新能源產業的特點,在總結近年來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基礎上,通過與企業的產學研密切結合,與企業共同設計如:創新教育理念,突出辦學特色;注重學科交叉,構建特色課程;校企密切結合,強化實踐能力;建設教學團隊,倡導雙師教育;有效整合資源,形成科學機制;創新管理體制,完善運行機制。

(1)通過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網絡化教學管理系統。以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綜合性、創新性的實驗和訓練內容吸引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實踐和創新,提高學生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系統設計與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與合作能力。

(2)加強實驗區與企業產學研的密切結合及教學科研良性互動。成立有“新能源研發中心”;與太陽能、光伏的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建立實習基地;校企共建太陽能熱利用、新能源中央空調等實驗室。

(3)重視學校實驗區的建設。隨著國家“質量工程”的進一步開展,學校加大對教學研究的投入,增加機電工程學院的教研經費,為實驗區建設的高標準、高水平和高質量提供了保障。

四、校企合作

1、培養計劃

卓越工程師的企業培養安排在合作單位進行,為期1年(第四學年)。學生在企業培養期間主要完成認識實習、課程實踐、專業見習畢業設計(論文)和畢業實習5項任務,企業培養主要聘請合作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承擔指導工作,學校教師協助管理,共同保障教學質量。具體安排如下企業階段培養計劃表所示:

培養

環節 職能部門 培養時間 主要內容 責任單位 學期安排

認識

實習 生產部 2天 1. 了解太陽能產業現狀

2.了解生產過程,熟悉生產工藝及生產組織;

3.實地了解設計、測試、試驗流程; 企業

學校

學生 第一學期

技術研發部 2天

聽取講座 1天

篇(4)

關鍵詞:在職工程碩士;訪談調查;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3-0026-02

一、背景

作為一種重要的在職學歷培養制度及優秀工程師培養的重要渠道,在職工程碩士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重視。為增強科技實力、順應知識經濟時代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趨勢,歐美各國普遍加大工程碩士教育的改革力度,將其作為科技和人力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而就我國而言,從培養高質量工程領域人才出發,建立起既有中國特色又能與國際接軌的在職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已成為我國在職研究生教育需要肩負的艱巨任務。

1.文獻綜述

一是關于外國工程碩士培養的研究。代表性的有:Patricia D. Galloway(2007)對比研究了日、法、新、美等國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認為工程碩士培養要重視技術,兼顧全球化、倫理、公共政策教育等[2]。翁勇南等(2009)研究了美國工程碩士教育發展歷史沿革、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等方面,并與我國工程碩士教育進行了對比分析[3]。章麗萍等(2012)研究了國際工程教育發展態勢,認為工程碩士教育應朝著解決全球問題快速響應、對傳統邊界大膽挑戰、對創新創業全力推動等方面推進[1]。

二是關于我國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的研究。代表性的有:廖文婕(2010)認為我國現有專業學位培養存在優秀教材與案例缺乏、師資水平不足等問題,并運用系統動力學的因果反饋回路分析法,建立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系統動力學模型[4]。吳盾等(2014)在在職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在職工程碩士產學研聯合基地的構想[5]。魏劍鋒(2014)指出當前多數學校在專業碩士學位招收和培養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培養特色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并在借鑒國內外高校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課程設計、加強師資隊伍等提高培養質量的建議[6]。

2.研究思路

一是通過文獻整理法搜索國內外權威的綜合期刊數據庫收錄的關于在職工程碩士研究,梳理國內外關于在職工程碩士教育的主要問題及發展趨勢,為下一步訪談調研提綱的制定提供依據。

二是通過實地訪談D高校負責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的專家以獲取在職工程碩士教育的第一手材料,分析與總結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據此為制定改進在職工程碩士培養工作的合理化建議提供支撐。

二、調查研究的實施

1.文獻整理

通過查閱Elsevier、CNKI等國際、國內權威綜合期刊數據庫收錄的關于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的相關研究,梳理出的問題主要涉及學習方式、課程設置等5方面,列入表1第1-5行。

表1 文獻梳理出的問題

序號 (1)問題 (2)問題細節

(1) 學習方式 進校不離崗

(2) 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教材質量

(3) 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導師關系

(4) 學位論文 論文選題、寫作指導

(5) 宏觀管理 質量控制、服務管理

2.訪談調研

(1)訪談對象的選取。本研究選擇D大學研究生院、學院2個層面的負責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的5名專家作為訪談對象。這些專家不僅長期負責學校、學院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的一線工作,且對國家的宏觀政策及其他院校的培養情況具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實踐經驗豐富、可靠。

由此可見,上述專家選取既涵蓋學校層面、又涵蓋學院層面,且長期從事一線工作,具有顯著的權威性。

(2)訪談提綱的制定。根據表1所列的通過查詢文獻整理出的在職工程碩士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詳細的訪談提綱共6條,列入表2第1列。

為深入收集信息、避免信息遺漏,本研究制定了開放式的訪談提綱6,如表2第6行所示。

三、我國在職工程碩士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工作與學習的矛盾突出

在職工程碩士采取的“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方式,能滿足人們在不離職、不斷絕收入的情況下提高學歷的要求,但造成了工作與學習矛盾突出的問題。訪談發現,由于工作繁忙、家庭生活等因素,很多在職碩士進校學習和校外學習的投入時間、精力難以保證。類似部分學生因工作地點較遠而不得不住宿賓館、出差而導致無法按時完成課時計劃而重修等現象極為常見。特別對于學位論文,其選題、資料查閱、導師指導等環節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許多學生由于無法按預定時間完成而不得不將畢業期限一拖再拖。

此外,工學矛盾也為學校的日常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例如,在職工程碩士授課時間一般在周末和節假日,教務員在培養計劃設計、課程編排必須全盤考慮學生、教師的時間,難度較大,而一旦有變則必須重新制定并逐人通知。

2.專業課程設置缺乏前沿性和實用性

專家普遍認為,在職工程碩士的課程應該區別于全日制碩士,應針對企業工程特點和實際需求,設置能夠反映當代工程技術發展前沿的新工藝和新方法、具有較強實用性的課程,要盡量具有綜合性和交叉性,并符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訪談發現當前在職工程碩士的專業課程普遍缺乏前沿性和實用性,理論聯系實際較差。專業課程主要沿襲全日制碩士培養計劃,照搬照抄現有的教學課程,學術性較強而實用性不足。

此外,當前培養計劃還缺乏能夠擴大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經營管理能力的課程,例如生態科技類、管理類、經濟類等課程,不能滿足企業發展以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要求,無法全面提升在職工程碩士的綜合能力。

3.教師專業性不強,師生關系不和諧

當前高校普遍缺乏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的專業師資隊伍。在職碩士培養要求教師必須深入了解當前工程領域的技術特點及發展趨勢,且能夠投入一定的精力研究課程教學。但由于國內各高校側重教師的科研學術考核,偏重本科生和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使任職教師對在職工程碩士課程重視程度不足,對在職碩士的關注較少。例如,訪談發現許多工程碩士點沒有安排專職教師,計劃課程的任課老師經常更換,而老師也往往使用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相同的課件。

師生關系方面,指導教師和學生缺乏實質性的溝通與指導。一方面,很多在職工程碩士的企業導師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職碩士進校學習的時間一般在周末,與指導教師休息時間沖突,而日常指導教師需要在科研和全日制學生培養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在職碩士一般無法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工作,只好選擇性地“被忽視”。當學生培養進入畢業設計環節,這種問題往往會造成師生矛盾,老師和學生彼此有意見,對學校管理部門也有意見。

4.學位論文選題難、缺乏有效指導

在職工程碩士畢業論文要求要緊密地結合企業實際、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既有一定創新性,又要有一定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訪談發現選題成為大部分學生的一大難點。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企業環境和工作條件的限制,學生難以找到適宜的選題,對國內外研究及工程實踐的了解較少,無法將科學理論與工程實際有效結合,也缺少相應的經費和時間保證。

在畢業論文寫作中,學生還往往無法獲得指導教師的指導。多數校外導師流于形式,學生只好寄希望予校內導師。而如上文所言,校內導師對在職工程碩士的重視程度不足,指導時間無法保證,對其論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核心要求指導不夠細致,使得學生無所是從、無法按時完成畢業論文。這也是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的關鍵因素之一。

5.質量把控不嚴,服務管理難度大

在職工程碩士培養質量與社會聲譽的關鍵在于質量控制,質量控制的重點環節在于招生、教學以及畢業設計等,而就目前國內整體情況而言存在諸多不足。在實際操作中,學校簡單地將在職工程碩士培養視為創收項目,存在盲目擴大招生、教學管理不嚴、畢業設計質量不達標等問題,日常管理也松懈。學校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松散,缺乏認同感。訪談中有專家反映,很多學生希望多組織一些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希望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能夠更貼合其在職學習實際、更人性化一些等等。

四、對策與建議

針對在職工程碩士培養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結合訪談專家意見,建議按以下幾點工作思路循序漸進地加以改進:

1.多舉措并用緩解工學矛盾

“進校不離崗”導致的工學矛盾無法從根本克服,但可通過建立校外教學點、人性化課程及重修編排等方法加以緩解。例如,對校企聯合培養或學員分布密度大的地區,可以建立校外教學點,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培養計劃制定、課程編排考慮不同專業的交叉補充,可設置替代課程等;有條件的可建立課程視頻資料庫,為因事致使課堂缺勤的學生提供補習渠道。

2.課程設置突出實用性、交叉性

優化必修課與選修課的設置,必修課要注重實用性和學校特色,增加生產實踐和工程案例,選修課則可考慮增設部分學科交叉以及經管類課程,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建立與完善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料庫,為加大案例教學比例、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認識提供支撐;不拘泥于傳統課堂形式,通過研討、案例教學、講座等形式,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技術手段、檢測手段等,特別是新技術和新工藝等等。

3.加強專業師資建設,改善師生關系

師資方面,建立相對穩定的專業師資隊伍,對科研與實踐經驗較少的青年教師應進行培訓并保證穩定性,而對經驗豐富的教師應盡量安排授課,尤其是專業課程授課;完善雙導師培養制度,加強企業導師制度建設,明確企業導師的作用。改善師生關系方面,一是要建立師生雙向選擇機制,實現師生的雙向選擇,二是要多渠道搭建師生溝通交流平臺,加強雙方在學習、科研、實踐等方面的了解,也盡量讓在職碩士融入導師的日常工作。

4.構建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

針對選題難問題,要充分發揮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的聯合指導,結合學生工作共同發掘選題方向,并通過開題報告會,進一步論證選題的實踐性、研究深度及可行性;要強化論文事中環節管理,重點檢查論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進度是否達到要求,以加強學位論文的質量控制。建議建立學位論文指導記錄手冊,分階段地記錄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的指導情況,強化導師對學生論文指導情況的監督,保證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對學生的指導落入實處。

5.提升質量控制與管理服務水平

提高對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視力度,強化招生、培養方案制定、教學管理以及學位論文指導等關鍵環節,通過培養質量的提升促進學校工程碩士培養知名度的提升,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與社會認可度的“雙贏”;通過人員培訓與制度建設加強在職工程碩士的綜合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專職人員的工作水平;定期組織開展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與聯誼等活動,提高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和認可度等等。

參考文獻:

[1]章麗萍,孔寒冰,陳子辰.工程碩士學位教育的國際進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21-28.

[2]Patricia D. Galloway. Proposal for a Master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The 21st-Century Engineer- A Proposal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New York:ASCE Press,2008,99-120.

[3]翁勇南,宋守信.我國工程碩士培養體系改進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9,(3):20-23.

[4]廖文婕.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系統結構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0.

篇(5)

關鍵詞:測控類;專業建設;優質教學資源;特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4-0211-03

優質教學資源已成為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辦學能力的核心指標,并且是高考學生報考時進行學校或專業選擇的主要考慮因素,也是在校生進行課程選修或學業規劃的一個基本依據。優質教學資源對本科特色專門人才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決定性和保障性作用,為此,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間實施的“質量工程”和“十二五”期間啟動的“本科教學工程”本質上都是加強培育和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并努力增強其示范和輻射效應,最終落實到提高教學質量上來。近年來,我們以教育部“質量工程”和“本科教學工程”的總體指導思想為統領,瞄準當前影響和制約測控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強化優質教學資源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保障作用,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測控類專業建設為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執行能力為關鍵、以提升測控類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目標,創新教學管理以協調和優化系統各環節的關系,努力從教學團隊、精品課程、特色教材、實驗(實踐)平臺等方面,通過教學改革和科研轉化教學等途徑,培育市級和國家級優質教學資源,在示范性測控類本科特色專業建設工作中成效顯著。

一、加強測控類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基本做法

自從“十一五”教育部“質量工程”實施以來,我們以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物聯網工程等測控類本科專業建設為平臺,以資源優勢明顯、專業特色突出、人才培養效果優良為目標,按照“追求卓越、突出重點、改革創新、滿足需求”的原則,前后經歷了6年“提煉突出問題—解決方案—建設與實踐—總結、創新與完善”的探索過程,通過建設示范性測控類本科特色專業的實踐,突出了優質教學資源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保障作用,全面推動了本單位的教學改革與建設工作,回答了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社會普遍關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背景下,如何創新教學管理理念、培育優質教學資源,培養高素質測控類工程應用創新型人才,以滿足“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傳感網與物聯網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對相關專門人才巨大社會需求的問題。

加強測控類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基本做法包括以下幾點。

1.圍繞培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示范性測控類特色專業的要求,創新教學管理,提出了“強化管理與服務并重的責任意識,‘目標驅動、過程優化、務求實效’三位一體教學管理”新理念,并以“關注熱點、抓住重點、補強弱點、培育亮點”(即“四點法”)為教學管理指導思想,系統建立了適應測控類人才培養的教學管理制度。①創新教學管理理念。根據本單位的教學發展規劃和年度目標考核要求,合理設定教學管理的遠期目標與近期目標,以此作為本單位教學工作的行動統領;在實現教學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注重各方面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工作的績效性作為核心考量指標和評價標準,形成“目標—過程—實效”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相關鏈。加強教學改革研究,在《電氣電子教學學報》等刊物發表相關研究論文10余篇,形成經實踐證明較行之有效的適應測控類人才培養的教學管理模式,推動了本單位教學管理制度創新與教學管理效率與效果的提高。②創新教學管理指導思想并完善管理制度。在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等實踐中總結歸納出“關注熱點、抓住重點、補強弱點、培育亮點”的“四點法”教學管理指導思想,以提高教學質量和“質量工程”建設為核心,努力培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規劃教材、優秀教學團隊等;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先后制定并實施了數十個教學管理辦法,對本單位教學工作予以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和激勵。

2.以“三位一體”教學管理新理念和“四點法”教學管理指導思想為引領,通過教學改革和科研轉化教學等途徑高效培育優質教學資源,及時服務于測控類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①優秀教學團隊類資源:教師是教學的第一資源,是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主導因素。在教學實踐中以加強教師教學執行力建設為重點,實施課程“首席教師制度”,從課程教學團隊和課程內涵兩方面互相關地加強建設,通過教學改革、多模式進修培訓和“科研轉化教學”等多種有效途徑綜合鍛煉培養,確保了教師隊伍的快速成長。并從教研部、課程群和實驗教學的角度建成“測控技術與儀器教學部”、“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群”、“測控技術實驗中心”、“先進制造技術實驗中心”等四個市級優秀教學團隊,8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優秀的教師資源保障。②精品課程類資源:課程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單元,我們以自動化國家級特色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市級特色專業、物聯網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測控類特色專業的建設為平臺,通過產學研合作等途徑,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程資源建設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以前沿技術提升課程內涵,注意課程PPT演示文稿、FLASH動畫課件、教學案例、媒體素材、專家講座、學生作品等教學資源的開發與積累,加強專業主干課程和核心課程建設,形成了以“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為代表的校、市、國家級精品課程系列,建設了較為完備的課程網絡資源共享平臺,③特色教材類資源:教材作為體現知識與能力訓練要素的基本載體,是學生賴以學習的基本資源。為服務于測控類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高度重視特色教材建設工作,注意總結教學實踐中的授課體會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反映與需求,并借鑒已有同類教材的建設經驗,通過教學改革和科研轉化教學等途徑培育了多個系列的特色教材,其中《傳感器與檢測技術》作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教材,已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重慶市“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并被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全國60余所高校選用,相應的PPT等教學資源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700余所高校的教師下載,顯示出優質教材資源良好的輻射效應和共享特性。④示范性實驗教學平臺類資源: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應用與創新能力為基本考量,結合測控類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基礎,面向應用,突出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注重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通過中央與地方共建等模式,建成了“測控技術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先進制造技術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增強測控類特色專業人才的實驗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開展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和因材施教等準備了良好的實驗環境條件,為學生多樣性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提供必要的設備保障。可使學生受到接近生產實際的教育,為學生提供機械產品生產過程的全景式、系統性實踐實訓環境條件,學生可以基于該平臺進行多種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和課外科技活動,學生在機械產品的項目管理、產品質量監控、設計制作、在線檢測、裝配、產品性能測試、成品入庫、工業現場管理等過程具備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并且在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方面也可得到訓練,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大大提升學生就業或繼續深造的自信心,有力促進學生課業學習與課外科技活動的參與。

3.優質教學資源為保障,加強了示范性測控類特色專業的建設,持續顯現出高素質工程應用創新型測控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效果。在廣泛調研和內部診斷基礎上,分別按照國家級特色專業、市級特色專業、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或傳統制造業的測控類特色專業定位,進一步對本單位所開辦的測控類專業的專業特色和專業發展方向進行凝練和優化,通過構建獨立的實驗教學體系、分模塊多層次的課程平臺設置、加強實踐(創新)能力的鍛煉等,拓寬學生自主發展的多種課外科技活動途徑,產學研結合建立“卓越工程師”培養平臺,形成適應“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傳感網與物聯網等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教育體系。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教學團隊、精品課程、特色教材和示范性實驗平臺等優質教學資源,探索出一套對加強學生工程實踐應用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積極發揮“以賽代練”、“課賽結合”和綜合實驗平臺的作用,通過競爭性課外科技活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競爭意識和求知欲望,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已在不同層次類別的學生課外科技競賽活動中得以推廣應用并取得了突出成績,人才培養效果在同層次高校中優勢明顯。如近年來所培養的學生在課外科技活動中成效顯著,獲“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一等獎2項;“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全國銅獎2項,重慶市金獎2項;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重慶市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數模競賽全國一等獎3個隊、二等獎5個隊;“飛思卡爾”杯大學生智能小車比賽全國二等獎10項;有10人次獲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二、建設成效與影響

以培育優質教學資源為途徑,以示范性測控類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為平臺,經過近6年的教學實踐探索與積累,已取得了多項重要建設成果并表現出良好的示范輻射效應。

1.對校內的影響與作用。以制度、文件等形式融入了本單位的日常教學管理實踐中,成為指導教學管理、教學改革與建設的重要保障,多次通過會議交流、督導簡報報道、拓展為各種校級學生競賽交流活動等方式得以推廣借鑒。并以市級和國家級標志性教學成果的巨大影響來推動單位間的交流、學習與借鑒。

該做法指導本單位教學管理工作連續多年在全校名列前茅,特別在以“質量工程”、“本科教學工程”、“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提升計劃”等具有綜合性考量指標的工作中遙遙領先,積累了一批優質教學資源,如本單位已獲評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市級特色專業2個、市級精品課程4門、市級教學團隊4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多個校級“專業提升計劃”實施效果明顯。

2.對社會的影響和輻射。基于所培育的優質教學資源并加強其共享特性,在全國同層次高校中展示出良好的社會影響和示范輻射效應。如以“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國家級規劃教材為典型代表的優質教學資源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共享,因此受益的單位達到700余家;不斷有國內高校的代表到學校參觀學習所建設的實驗教學示范平臺;精品課程首席教師和教材主編還在教育部相關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舉辦的全國性教學研討會上詳細報告了課程與教材建設情況,并與參會教師進行了深入的互動交流,所取得的成績和建設方法受到參會人員的高度贊賞。部分高校的任課教師專程到校交流學習課程教學、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等。

優質教學資源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本保障,以“目標、過程、實效”三位一體教學管理理念和“關注熱點、抓住重點、補強弱點、培育亮點”的教學管理指導思想為引領,以測控類特色專業建設為平臺,努力探索從教學團隊、精品課程、特色教材和實驗(實踐)平臺等方面培育優質教學資源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形成了一批市級或國家級優質教學資源,為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測控類工程應用創新型人才準備了條件。

參考文獻:

[1]劉潤華,劉廣孚,任旭虎.“電工電子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33(5):13-14.

[2]李俊,薄翠梅,王鑫國,等.卓越工程師培養創新實驗平臺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2,34(3):81-82.

篇(6)

關鍵詞:卓越計劃;企業攻關課題;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陳水宣(1980-),男,福建廈門人,廈門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講師;易際明(1954-),男,湖南桃源人,廈門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福建 廈門 36102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5-0053-02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教育部2010年6月啟動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1-2]卓越計劃對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調整人才培養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3]

作為第二批加入卓越計劃的高校,廈門理工學院結合本校的辦學特色,在前期進行了廣泛的論證和調研工作。本課題提出基于企業攻關課題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攻關課題的立項遵循“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原則,其立論依據是通過校企的產學研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其載體是企業導師、高校導師共建的以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為目的的攻關問題。

一、問題及現實需要分析

在卓越計劃中,學生是對象,企業和高校則起主導作用。與傳統高校為主的培養模式不同的是,在卓越計劃實施過程中,學生將直接接觸企業生產現場,參與實際工程訓練;而企業作為雙導師之一,成為其中十分關鍵的環節,直接參與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的制訂,為企業積累對口的人才儲備。此外,對高校導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備企業工作經歷。卓越計劃培養模式改革力度大。但是通過前期的調研工作和試點,突顯出以下問題:

1.企業參與卓越計劃缺乏積極性

因企業沒有法定的育人責任和義務,如何調動企業參與“卓越計劃”的積極性、保證校企合作的穩定性以及本科階段累計1年企業學習階段的效果是國家和學校在制度、政策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2.企業學習階段的安全隱患

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需要到生產現場接受與培養方案相關的學習和項目的訓練,因學生經驗不足以及缺乏足夠的安全培訓,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學生安全事故的防范以及風險承擔須政府、高校、企業部門制訂有關規章制度。

3.學生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風險

部分企業可能將到企業學習的學生視為替代操作工的廉價勞動力,不按校企所定協議進行有效的教學。學生承受長期加班、在非無害工作環境里工作等,尤其是從事的工作為重復性的勞作,容易影響學生在企業學習的積極性,其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4.高校教師實際工程經歷不足

高校里具備工程實踐背景的教師較為欠缺,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的工作經歷絕大多數是從學校到學校,對企業的工作流程和運作模式了解甚少。缺乏企業經歷的教師在卓越計劃實施時難以有效指導學生參與實際工程項目課題。

本研究旨在針對前期工作中面臨的若干嚴峻問題和難點,提出基于企業攻關課題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其目的是通過該創新模式的探索和試點,培養造就一批面向機制專業的實踐能力強、適應現代機械專業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促進本校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提高工程教育人才質量。

課題結合企業導師和高校導師的雙帶教作用,圍繞以服務企業為導向的攻關課題,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過程的企業、導師、學生三方共贏。在卓越計劃中,企業攻關課題的構建及課題實施過程中雙導師帶教方法的探索是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

1.攻關課題的定義

由高校、企業和學生“三結合”組成,以解決企業關鍵技術問題和提升學生實際工程能力為目的。特點是課題緊貼企業技術需求,且需要結合高校指導導師豐富的理論基礎,最終在培養學生的同時取得明顯的技術成果和經濟效益。

2.攻關課題的構建原則

首先,所選攻關課題以服務企業為導向,是真刀真槍的實際問題。比如,2011年11月與廈門林德叉車立項實施的《林德叉車液力變矩叉車緩動功能研究》、《寶力系列叉車減震功能優化》等,該類項目是解決企業產品的重要問題,也是迫切依托高校解決的問題。

其次,結合實際、務實管用。所選課題以應用研究為主,做到課題是學科專業知識的延伸,學科專業知識是課題的基礎,并始終堅持“課題就是問題”、“成果就是辦法”、“研究就要管用”的原則。所立的每一項課題都與本專業聯系十分緊密。比如,與廈門和豐利除污設備有限公司合作立項的《汽車輪胎模具干冰清洗機械手》與機械系機制專業的專業知識工作密切相關。

再次,集思廣益、系統論證。企業和高校的雙導師共同研討攻關課題,擬采用固定選題和參考選題的方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導師分配課題,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學生根據興趣和專長挑選課題,把卓越工程師的要求和企業自身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最后由校企卓越計劃專家委員會論證最終確定選題。

3.具體選題及實施

攻關課題的選題特點是“小”、“實”、“活”、“新”。“小”,即提倡小課題、小項目,課題難度符合本科生的培養目標,避免片面追求力不能及的“大而全”課題;“實”,即課題目標明確,措施具體,方法運用適當,盡量不脫離專業知識范疇;“活”,即活動形式靈活多樣,對學生有吸引力,容易產生學習興趣;“新”,即思想觀念、學習形式、成果總結、發表等要不斷創新,不墨守成規。

課題搭建雙導師帶教機制的核心思想是在攻關課題的實施中實現“問題具體化、目標定量化、方法科學化、結果應用化”。企業導師重點完成問題挖掘、目標定量監控,高校導師指導學生采用科學化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最終實現研究結果的應用化。

三、雙導師制培養模式保障

1.建立企業和高校的雙導師帶教機制

課題重點研究圍繞攻關課題的雙導師帶教機制,由學校配套具備工程背景的指導老師,同時從企業選拔實際經驗豐富、從事機制相關領域的優秀工程師作為學生攻關課題的指導老師,力爭每5名學生配一名企業指導老師。[3]

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培養要求,采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把工程師素質培養分為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兩個相對集中的培養階段。實施“3+1”培養模式,即3年在校學習,最后1年集中在企業學習。[4]

建立大學生校企聯合培養的“雙師團隊”,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由“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校導師”由具有較強工程背景的教師擔任,對實習學生進行全過程跟蹤指導;“企業導師”則由學校聘請所在企業中具有工程師以上職稱和豐富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擔任,負責學生在企業學習、畢業設計的指導和管理工作。

篇(7)

[關鍵詞]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對策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高校教師隊伍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大批青年教師迅速充實到高校教師隊伍.成為高校教學科研的新生力量。因此,把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人才強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是關系到高校未來發展的長遠之計。尤其是承擔工程教育的高校工科青年教師,他們的教學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直接影響高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那么,他們如何能勝任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師培養中對工科教師的要求與發展呢?這是高校普遍關注和需著力解決的熱點問題。

一、工科高校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質

高校人才培養的定位及質量內涵決定了師資隊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因為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切教育理念的把握、培養目標的確立、培養方案的設計、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引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職業道德和素質的培養等等,都需要教師來完成,教師是人才培養的策劃者、執行者和操作者。為此,作為工科高校教師,必須具備寬廣、扎實、開放的的知識體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識、新觀念,具有知識自我更新和深化的能力,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行業企業專業經歷及工程背景,對所教授的專業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整體把握,熟練掌握現代行業企業最新的生產過程和特定行業部門對人才專業能力的特殊技能要求,具有較強的開展應用研究的能力,特別是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將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傳授給學生的教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出色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人格魅力和團隊精神。總之,要實現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教師隊伍必須滿足相應的知識和能力的雙重要求,

這是保證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工科高校青年教師的特點及現狀

近年來,各高校在引進青年教師時對學歷層次和科研能力都提出來較高的要求,基本規定引進青年教師需具有博士學位,這些青年教師一般都受過專門系統的科研訓練,擁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知識,視野開闊,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外語能力,與博士或博士后期間的科研工作接軌較好,然而,在具備這種優勢的同時,在教學能力和工程實踐經驗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工程教育質量。

1、缺乏教學培養,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與師范院校不同,工科高校青年教師在本科、碩士、博士期間的專業學習一般不涉及教育教學方面的內容,他們在教育教學理論、教學專業技能和課堂教學方法等方面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缺乏教學規律的研究,他們僅僅是作為學習者或者知識接受者體驗過高校的教學。然而,傳授知識畢竟不同于接受知識,學與教二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即要學校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更要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反思。目前情況是他們一方面科研能力突出,極大地增強了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學能力不足,難于駕馭課堂。科研能力突出和教學能力不足形成巨大差異,使得青年教師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2、工程實踐經驗不足,聯系工程實際能力不夠。

在工科高校的教學中,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高校及用人單位的重視。教育部正在實施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明確指出學生大學四年期間在企業學習和工程實踐時間累計要達到一年以上,保證在四年內達到每一屆學生有6門專業課是由具備5年以上有企業工作的工程經歷教師主講,這無疑對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引進的青年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幾乎沒有什么工程背景和實踐經歷,對企業缺乏全面了解,工程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很難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對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要求,成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又一瓶頸。增強教師工程實踐能力也是從事工程教育的教師應具備的技能。

3、教師考核評價機制的傾向性,導致投入教師能力提升的精力及積極性不高。

在工科高校存在重視工程理論掌握,缺乏工程實踐經歷;重視科研,輕視教學,尤其是本科教育;重視學術,輕視工程實際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及工程能力提高。出現這些問題的癥結是按科學教育的要求聘任、考核和評價教師,多數高校衡量工科教師的標準是科研項目的等級和經費數額,理論研究成果獲獎的層次和排名,在SCI上的影響因子和數量,以及出版的學術專著等等。青年教師職稱晉升壓力較大,加之教師考核評價指標重科研輕教學,科研收益明顯,使之較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項目、論文上,導致不少青年教師把教學視為軟的、可以應付甚至放棄的任務,不舍得投精力于教學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工科教師隊伍中不乏存在缺乏團隊精神的教師,其形成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個人自身性格方面原因,也有周圍工作環境原因,一些教師喜歡埋頭于個人研究,不愿意與人合作;一些教師雖然有合作溝通的愿望,卻苦于缺乏溝通合作的能力與條件,缺乏專業教學團隊來專門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諸如此類的情況使得教師之間不能有效發揮團隊合作所帶來的思想碰撞,經驗分享,限制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提升工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的對策

教育部在“質量工程”中將“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十一五”時期高校師資建設的重點,在“本科教學工程”中將面向全體教師的、內化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作為“十二五”時期師資建設重點,進一步強化了師資建設政策重心向教學傾斜的趨勢,全面啟動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工作。圍繞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所需,以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師和基礎課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為重點,完善教師教學發展機制,積極推進教師培訓、教學咨詢、教學改革、質量評價等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切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在工程教育改革中,以實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突破口,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打造工程型教師隊伍,著力培養和提高工科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教育教學能力、工程設計開發能力、工程技術創新能力和工程科學研究能力。采取各種舉措,加強高校教師培訓平臺建設,發揮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作用,積極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1、構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常態化培養機制。以項目形式開展分階段各類型青年教師培養(訓)計劃,如卓越青年教師特殊培養項目、青年骨干教師培養項目、青年教輔人員培訓項目和青年助教培訓項目等,通過培訓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得到提升和拓展。

2、實施青年教師導航計劃,加強崗前培訓。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必須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入校教育集中培訓和院系組織的崗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通過崗前培訓,讓青年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了解高校教學工作的特點及要求,掌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為青年教師的初任課及上崗后履行好教師職責打下良好的基礎。

3、搭建起以教學名師、教學督導、資深教師等為專家團隊的多元化教師學習共同體,通過推進新進教師導師制,老教師的“傳、幫、帶”,教學團隊集體指導,精品課程團隊合作,教學督導跟蹤指導及新教師助課等制度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4、實施教學名師論壇計劃,聘請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獲得者及教學專家為為青年教師開壇講學,讓青年教師領略名師的師德和風采,分享名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藝術,請名師為青年教師答疑解惑,指點迷津。這種師德師能并重的示范指導將會終身受益。

5、實施教學研究學術工作坊計劃,由學院輪流組織,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學交流,如圍繞工程教育認證、卓越工程師培養、人才才培養模式改革等當前熱點問題進行研究,組織靈活多樣的合作交流專題研討會,分享成功經驗與先進的教學理念。

6、開展各類教學競賽,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現能力的平臺,調動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技能的積極性。如開展青年教師多媒體教學比賽、青年教師課堂講課比賽、“精彩一課”評選等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通過競爭機制,使青年教師在大賽中得到鍛煉,促進青年教師整個群體的提高。

7、加強教師教學質量監控,除進行例行的學生評教、領導評教、督導評教及同行評教外,特別加強對45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教學質量監控,對其所上課程試卷質量、所帶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進行檢查,加強教學環節質量反饋,對檢查結論為不合格的教師進行個別輔導,促進其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規范性。

8、在加強校內工程教育培訓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功能,,創立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師資的新機制,進一步完善青年教師培訓項目、內容和方式,制訂短期培訓、長期掛職等相應制度。有計劃地選派青年教師到相關企業輪訓和掛職鍛煉,邀請企業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為青年教師講課。鼓勵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到企業博士后工作站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參與重大工程項目,提升工程能力和工程素養。

9、拓展青年教師的國際視野。定期選拔和組織一批工科骨干教師到國外的高校及相關企業考察和培訓,學習國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產學合作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模式。

10、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科技合作,鼓勵青年教師通過承擔和參與企業的科技開發和技術改造,提高發現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豐富工程實踐經驗。

三、結語

總之,我國工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多地倚重于工科教師工程素質的培養提高,這就要求工科專業教師集學者、工程師和教師的素質于一身,既要有較高的教學能力,又要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只有這樣,工科教師才能在理論聯系實際上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才能使學生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質,為其順利進入工程界、工業企業界提供盡可能充分的準備,培養出未來的卓越工程師。

參考文獻:

[1]樊陳琳. 試論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機制建設的動因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2(36):78-80.

[2]沈文淮,謝幼如,柯清,等. 高校教師敦學發展中心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機制與模式木[J]. 中國電化教育,2012(12):66-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两性网欧美|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电影|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视频|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 午夜福利啪啪片| 蜜臀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毛片免费视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变态 另类 欧美 大码 日韩| 欧美午夜刺激影院| 丝袜a∨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 5d肉蒲团之性战奶水|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 成人无码av免费网站|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 无码熟妇人妻av|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曰综合网|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尤物丿|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 娇妻在交换中哭喊着高潮|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乱亲女h秽乱长久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婷婷|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ai| 理论片在线电影大全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大屁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网址在线|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