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體育倫理論文

體育倫理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0 16:17: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倫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體育倫理論文

篇(1)

【關鍵詞】體育倫理;道德;轉型期;中國

0.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 各種不和諧的現象充斥著我國的各個領域,這些“不和諧”有一部分涉及法律問題,我們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而更多的是一種倫理道德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對倫理道德有一個全面、客觀、正確的認知,對社會轉型期的各種倫理道德問題有正確的態度。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對體育領域的社會倫理道德問題需要始終保持一種敏感的嗅覺,這些體育領域的“不和諧”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

如何才能處理好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以下將談談本文的愚見。

1.關于轉型期、社會倫理道德的認知及其景象。

1.1 何謂轉型期。

我國一直以來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的綜合影響。隨著改革開放,各種倫理道德理論也隨著開放的經濟一同到來,并影響著我國的公眾。如現代的公民倫理、普斯倫理近幾年都有著一定的傳播。

我國真正的轉型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的, 我們轉計劃經濟為市場經濟,政治文明水平、經濟發展、文化的保護和發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當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這一時期也表現出很多不和諧的景象,各個領域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浮躁心態。

1.2 對道德的認知。

關于“道德”, 對“德”字的拆解———很多人在十字路口,眼睛斜過來,看見一樣東西,拿不拿?問問心。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并非指的是一條具體的道路,而是一個抽象出來的概念。由此可見,“道德”,就是類似于約定的秩序,引申為人在社會上為人處世的規則。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既有自我的要求,又受政治、法律、倫理的支配和約束。為了使人真正成為人,社會成為真正的理性社會,就必須有道德的自覺規范。

1.3 對社會倫理道德的認知。

倫理道德本身是一種習慣。倫理與道德在內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處的。倫:次序之謂也,“倫理”似乎便是指長幼尊卑的道理,比如中國有“天地君親師”的古訓。倫理與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節社會成員之間相互關系的規則的作用。“倫理”和“道德”常常同時出現,但卻是兩個不同的兩個概念。倫理,從本質而言,是關于人性、人倫關系及結構等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而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是指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因此倫理范疇側重于反映人倫關系以及維持人倫關系所必須遵循的規則, 倫理是客觀法,是他律的,是雙向的。道德范疇則側重于反映道德活動或道德活動主體自身行為的應當,道德是主觀法,是自律的,可以是單向的。人性的本質是趨利避害,而倫理道德使人性的本質得到合理的引導。

1.4 轉型期社會倫理道德景象。

我國選擇了一條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我國又是一個受傳統的儒家倫理幾千年影響的國家,這就要求我們要積極的轉型。“我們不能對我們生活的社會時代麻木不仁,我們必須要跟上社會的節奏。”有人說:“全虧了改革開放的與國際接軌,讓我們迎來了普斯倫理”,改革開放確實讓我們與世界零距離接觸,讓我們對普斯倫理、公民意識等各種倫理道德理論有了全新的認識。然而,隨著改革開放度的加大,發展的加速,國人的社會倫理道德也產生著微妙的變化,部分人產生了一種浮躁的心理,世界觀、價值觀也隨之改變,太過注重經濟效益,追求不切實際的社會認可,而忽略了個人真正的價值。[ ]

2.對體育領域的倫理道德的認知及其轉型期的景象。

2.1 對體育領域的倫理道德的認知。

體育領域的倫理道德就是在體育領域調節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關關系的規則,它包括很多內容,主要有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領隊、出資方、盈利方、社會成員等多個構成部分,這些部分自身或者部分與部分之間產生的關系, 必須要有相關的倫理道德來引導和約束,這就是體育倫理道德。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商品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經濟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經濟領域的這一變化,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體育的產業化、職業化、功利化和商業化無疑在推動體育運動發展方面作出了貢獻,但它同時又“對彌足珍貴的體育精神具有巨大地消解作用,它一點一點地侵蝕著、吞噬著體育的靈魂,使體育正一天天地逐漸淪為名利、功利、勢力的奴隸! ”

2.2 轉型期體育領域的倫理道德景象。

北京2008 奧

運會,讓世界再次承認中國是一個體育大國,但也讓我們認識到中國還遠遠不是一個體育強國。我國的競技體育就存在太多的倫理道德問題。

2.2.1 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機制是舉國體制, 是一個金字塔形態。2008 年,北京奧運會前,就有眾多體育專家、學者提出,2008 奧運會后,我國需要改變現今的競技體育培養模式,呼吁取消舉國體制,應該把體育工作的重心由競技體育向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移動,但同時也出現了部分反對的聲音,認為不可以取消。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的體質連續20 年呈下降趨勢,現狀不容樂觀;同時許多疾病也呈現著年輕化的趨勢,提高國民體質,已經是當務之急。本人認為體育工作的重心理應由競技體育向社會體育、學校體育轉移。當然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問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倫理道德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2.2.2 競技體育的人才選拔。我愿意相信絕大多數競技體育人才的選拔是公正、公平的,但也必須承認,在部分運動項目的人才選拔中,并不僅僅看運動員的實力和未來可以挖掘的潛力,運動員的家庭背景也作為考察項目之一。近期網上公布的幾段視頻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其中一名小男孩的日記還一度引發體育界的轟動,內容主要是教練明目張膽的索取煙酒、紅包,若不按時送,就不給指導甚至不給練,更有甚者,對其隊員會進行體罰。這時候,我們就要反思了,有的同志是打著“為國爭光”的幌子,做著滿足個人利益的事。

2.2.3 始終處在風口浪尖的中國職業足球。我國泱泱13 億人的大國, 竟然選不出11 個能在世界足球中踢出一席之位的運動員, 有人說,這是我們的體質、體能問題,事實果真如此嗎? 日本、韓國同樣是亞洲種,為何他們就可以呢? 由此想到,近來沸沸揚揚的足球運動員群毆、打裁判等等負面事件,足球運動員拿著高額的薪酬,有沒有實現相應的價值? 有沒有付出相應的努力? 前幾天,本人在看體育新聞,看到了中國棒球隊沒有太多的經費,沒有外教,甚至連本年度的比賽服、裝備都是去年的舊服裝、裝備,但他們仍在堅持,仍然兢兢業業地訓練,沒有觀眾,仍認認真真地比賽。朝鮮國足,拿著12 元的月薪依然闖進了世界杯。群毆、假球、黑哨,試問中國職業足球到底怎么了!

2.3 轉型期體育領域的倫理道德景象的成因。

談談我國體育領域這些“不和諧”的成因是什么? 第一,無疑是體制問題,沒有規范、可行的體制去規范,讓體育領域各組成部分有一把自我約束的尺來衡量自己的道德行為。第二,缺乏相應的倫理道德教育。體育領域作為大眾娛樂、觀賞的項目有著一定風向標的作用,這就要求運動員等體育領域的組成部分接受較多的思想教育,包括愛國精神、民族主義、團結精神、拼搏精神等等。運動員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表現出積極向上的形象。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中國男籃,他們常常會組織隊員去軍隊、學校等接受思想教育,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所以在奧運會中,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的團結和拼搏。第三,國家集團與集團、各集團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多“不和諧”很大程度上是每個人都想把利益最大化,這與現階段轉型期,社會的競爭及飛速發展不無關系。

3.結論。

本文對道德、社會倫理道德、我國轉型期社會倫理道德景象、體育領域的倫理道德、我國轉型期體育領域的倫理道德景象及其成因進行了討論。可見,我國體育領域的某些方面,并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倫理道德,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國家的體制問題,有我國現階段所處的社會歷史階段的問題,當然也與我們公民的素質和基本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目標等有關。轉型期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轉型期完成公民倫理道德的洗禮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萬月紅。21 世紀初我國體育道德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曾玲華。體育道德失范與人文奧運的沖突及其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8)。(作者姓名后缺少標點)[3]熊文,蔡端偉,李榮芝。競技體育道德制度化及其特殊形式———道德契約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31(2)。

[4]蔣曉麗。體育倫理與體育道德的區別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賀亮峰。體育運動中的非道德行為與運動員目標定向關系研究綜述[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6(3)。

篇(2)

論文摘要: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推行已經十余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問題的的本質思考需要借助倫理學的思維,通過探究課程改革的深層次原因,提出了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倫理的“為何”與“何為”,旨在進一步幫助人們理清體育新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倫理學本質  

  

從倫理學的基本矛盾“善與惡”出發,我們可以進一步探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的矛盾。其實,不論課程改革的“善與惡”如何體現,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造就完整的學生而服務的,而造就完整學生則需要以和諧的社會背景為基礎,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構建更和諧的社會,進一步促進處于這個社會中的人的更加全面的發展。因此,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倫理學本質是“為了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而出現的善與惡”,而推進體育課程改革的目的則是解決善與惡的矛盾,更好的促進學生通過體育新課程的學習而成為和諧的人。  

  

二、為何: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倫理原因  

  

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只是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倫理學層面的籠統原因,但為何要這樣,其精確的原因又是什么,則需要我們探究。  

1.體育課程改革的推行是為了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征,要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在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一切領域體現和促進公平與正義。在基礎教育領域,要保障和促進公平、正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樹立科學的課程改革觀,將公平與正義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取向,將促進、滿足每一個青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需要作為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支撐點。但在體育新課程推行之前,反觀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體育教師始終把持著整個體育課堂,他們的唯一任務就是將各種運動項目高深的運動技能毫無差錯的傳授給學生,而且學生還必須要老老實實的接受,不允許有任何的花樣與創新。在這樣沒有區別的教學背景下,且不說不同基礎的學生接受相同難度的運動技能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學生除了運動技能的學習而其它接觸很少也是一種不公平,這種不公平會對學生自身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能也會將他們培養成不知道什么叫做公平和正義的所謂的人才,那么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還從何談起呢?  

因此,我們必須要改變這種現狀,而體育新課程則要求教師將運動技能當做是體育學習的載體,但絕不是體育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生除了學習運動技能之外,還必須要關注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還必須要注重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得他們成長于一個公平正義的體育學習環境之中。  

2.體育課程改革的推行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公平正義的目的是為構建和諧社會做準備,而構建和諧社會則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將公平、正義要貫穿于課程改革的全過程,而且要在課程改革的結果中加以體現,作到“課程改革為人人,人人共享課程改革的成果”,課程改革不僅應當增進人民的福祉,而且要努力縮小客觀存在的社會差距,保障不同族群、階層的人群能夠共享社會進步的成果,實現共同繁榮和發展,從而擴大社會民主和平等,保持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從體育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就可以看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顛覆了傳統“體質健康”的單維健康觀,形成了“三維健康觀”,而三維就意味著更加全面充實,旨在從里到外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另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理念的提出,更是旗幟鮮明的提出了要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所作為。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部分師生的誤解,比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認為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將學生始終放在首位,任何事情都以滿足學生為主,但這顯然是不對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應該也是有所選擇性的,不能盲目的遷就學生,而應該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客觀的分析存在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 

三、何為: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倫理實踐  

  

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要求每一個學生通過體育學習而獲得參與公共生活、相互尊敬和明智判斷的美德,使他們成為社會體系的合作者、社會正義原則的遵守者以及優良美德的踐行者,成為和諧、自由社會的建設者和幸福人生的創造者,從而很好的規避那些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這畢竟還只是一種理想的層面,如何實現這種理想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從倫理層面探索實踐途徑。  

1.進一步強化政府對落后地區體育教學的支持力度。平衡是社會和諧的根本訴求,只有通過平衡才能抑制兩極分化,才能達到共同前進的目的。但是,教育發展不平衡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國情,長期以來,由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滯后,基礎教育辦學條件落后,辦學質量較低,這不僅長期困擾和制約著這些地區人口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阻礙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在體育教學領域,不平衡現象非常之嚴重。比如,在江浙滬等發達地區,學校的條件堪稱豪華一流,但在西部邊遠地區,很多學校不僅基本的籃球、排球、足球等體育器材沒有,就連正規的體育教師也都沒有,很多體育教師都是由其它學科的教師來兼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體育課能夠開展得好嗎?學生的體質能不下降嗎?因此,我們的政府應該要大力支持這些落后地區的基礎教育體育教學,積極籌措資金解決經費問題,向這些地區派遣優秀教師支教,等等,努力提高落后地區體育教學的基本條件,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2.關注課程改革發展的不平衡并努力解決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和各自的發展需要關照不周,在制定課程政策時,自覺或不自覺地以發達地區學校、城市學校和重點學校為依據與標準,缺乏對民族地區特別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關注。其結果是,基礎教育課程一方面不能很好地滿足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也無法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比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自2001年頒布以來,已經推行了十年的時間。在推行的過程中,無論是主管體育的政府行政官員,還是從事理論研究的高校體育專家,還是從事基層體育教學研究的教研員和一線體育教師,都對課程標準對不同地區的非適應性本身提出了很多問題,希望國家能夠盡快修訂課程標準來解決這些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體育新課程標準制定組在修訂課程標準方面似乎沒有任何的動作,而且面對這些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沒有發表任何導向性的意見。很顯然,這種沉默的態度毫無裨益,只會傷害廣大關心基礎體育教育工作者那顆熱情的心。因此,我們要努力關注不平衡發展并相反設法去解決。  

3.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公平開展。無論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研究多么繁榮,但其最終落腳點還在于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否則一切都是徒勞。在體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實踐者,課程改革能否成功,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實踐。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要承擔服務和諧社會構建的使命,教師在課程實施方面就必須保障“課堂公平”,實現學生的“整體發展”。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必須樹立“全納”的觀念,平等、公正地對待、信任、評價每一個學生,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學生,尊重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開發,生命價值得到展現,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四、結束語  

從倫理學的視角審視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進而探析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倫理本質,是體育新課程健康順利發展的內在要求。倫理責任與義務是藏于體育教師內心的一種潛意識,我們只有充分激發廣大體育教師的這種潛意識,才能為通過體育新課程的開展從而達到構建和諧社會的最終目的奠定良好的基礎,也才能為青少年學生的體育學習和全面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高嶸,張建華,毛振明.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問題的反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74-78.  

[2]李忠堂,閻智力.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60年回顧[j].體育學刊,2010,17(12):52-56.  

篇(3)

 

一、工商管理科研必須忠實地為教學服務

 

工商管理科研應與工商管理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變“死科研”為“活科研”。牢固樹立工商管理科研為教學服務的基本思想,不但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更重要的是科研真正圍繞教學而展開。克服以往科研的盲目性,注重科研選題,明確科研方向,使工商管理科研回歸教學,忠實地為教學服務。科研是教學的原動力,教學是否有后勁,關鍵在于科研。這便要求工商管理科研必須針對性強、方向性強、實用性強。工商管理科研成果應是能回歸教學的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工商管理學科是一門范圍十分廣泛的應用性學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因此其研究主題具有廣泛性特征。注重的是實踐與成就,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1](P2)在科研選題與科研過程中,應強化的是工商管理學科的應用性。在應用于教學時,應緊扣教學主題,科研成果與教學主題相輔相承、協調一致,這樣便可明確工商管理科研的方向一為教學服務。

 

二、工商管理科研與教學要適應人文教育與素質教育需要

 

目前高等學校工商管理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完全實用主義課程比重偏大,而人文科學課程極其薄弱,所謂“左腦巨人,右腦矮子”,導致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與人文教育嚴重脫離。如果使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與人文教育實現有效對接,必然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加大人文教育課程的比重[2(P12)。然而傳統的工商管理教學內容陳舊,急需重組、改造、更新,不論是企業管理學、領導科學,還是管理哲學、管理倫理學,都需要重新審視,重新定位。尤其是管理倫理學,長期以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己經認識到管理倫理學的重要性,并在工商管理學院普遍開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從素質教育上看,21世紀是素質教育的時代,我國將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體現科學人文觀與倫理觀的工商管理教學內容將占主導地位。因此須加強管理倫理學的教學內容,加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一整套科學性、可行性俱強的系列教改訓練方案,這些方案的研制均須工商管理科研來完成,并不斷應用于教學之中,以適應高等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人文教育與素質教育要求高等學校工商管理教育專業的重組與改造。這便需要對工商管理教育專業進行大膽改革,強化工商管理科研,強化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標準是能否更新豐富教學內容,與素質教育接軌;能否提高工商管理學生的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以適應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基本原則

 

工商管理科學研究離不開方法論,更離不開哲學。正因為如此,才應該銘記大衛。哈維的話:“沒有方法論我們將躺著不動,沒有哲學我們會無目的亂轉出處。[4(P5)因此,若使科研與教學合二而一,真正實現科研為教學服務,就必須建立哲學原則。若使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首要的問題是工商管理科研選題。愛因斯坦曾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5(P3)通過工商管理科研實踐,深感選題的重要性,選題的好壞或方向直接影響科研成果,進而影響科研成果的應用。科研初期往往帶有一種盲目性,追新求奇,缺少辯證思維。隨著科研的進一步深入,漸漸形成工商管理科研選題的基本思路,即工商管理科研為教學服務,且將科研成果全面準確地應用于教學。經過多年實踐,逐漸形成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基本原則。即:服務性原則;需要性原則;應用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

 

1.應用性原則。工商管理科研的應用性極其廣泛,尤其管理倫理科研和深層管理科研,能夠研制經濟發展規劃、工商管理策劃、誠信經營模型、企業聯盟、環境治理等等,這是為地方經濟、企業發展服務。但突出工商管理科研的應用性要強化為人文素質教育服務,將大量工商管理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中,這是高等學校工商管理科研的根本。因此遵循應用性原則,就是遵循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

 

2.服務性原則。工商管理科研緊緊圍繞教學而進行。為教學服務是工商管理科研的終極關懷。工商管理教學從哪些方面加深改造,工商管理科研的觸角就該伸向哪些方面。雖然普通高等學校科類不同,如理工、農林、醫師等,雖然科研的目的目標不同,但科研為教學服務卻是一致的。不管哪類院校都在從事高等教育,因此都該遵循服務性原則。堅持服務性原則,就是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動力,科研回歸教學,教學促進科研。

 

3.需要性原則。科研的目的在于社會的需要。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要適應新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工商管理科研能夠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服務,但更重要的是為教學服務。因為只有明確科研服務于教學,才能明確科研方向。堅持需要性原則,必須確定社會需要什么,工商管理科研優勢在什么地方,怎么樣使科研服務于教學以及如何滿足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4.創新性原則。只有工商管理科研選題具有創新性,才能使工商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工商管理教學具有創新性。所以創新性是工商管理科研與教學的靈魂。不同科類的科研均需遵循創新性原則,這種創新可以是新產品、新技術、新發明,也可以是新發現、新理論、新思維。對工商管理科研而言,就是在工商管理科學的邊緣地帶領域開展研究,因為在邊緣地帶領域很多是空白地帶,可以提煉很多新思想。如在管理科學邊緣領域的“深層管理學”便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其主題有無為管理、不傷害原則、中庸管理、簡單管理、整合管理、負熵管理、分形管理、周期管理等等,其研究價值巨大,應用性也強。將研究成果充實教學中,這樣既堅持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創新性原則,又堅持了應用性原則。

 

四、工商管理科研的成果分類與服務渠道

 

科研成果分類可以有教師單體、院級群體、校級與省級等。在各級成果中教師單體成果分類十分重要,因為教師單體是最基本的單元,是組成群體成果的基礎。在分類過程中,要堅持為教學服務,堅持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統一。作為教師單體筆者將己取得的能夠應用于教學的科研成果分類,大致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管理倫理科研成果。如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等發表轉載的管理論文,“可持續發展的哲學闡釋與計算方法”、“人地關系協調系統的建立一對生態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補充”、“'后結構主義’思維框架下的企業生命有機體理論研究”,涉及到人地關系、人倫關系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論文。

 

第二類是深層管理科研成果。如完成的專著(〈深層管理學》、《周期地理學》,大量的規劃文本!〈杭州市西湖區轉塘鎮規劃》、《齊齊哈爾市克東縣扶貧規劃》、《哈爾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富區規劃》,還有在《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管理論文,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的優秀管理論文以及由科研地圖轉繪成的大量的商貿教學掛圖、幻燈片等等。

 

第三類是工商教改科研成果。如在《黑龍江高教研究》等發表的教改論文,“讓學生從'面具’后面走出來一'多元交流評價式’小論文教學的行動方案”、“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有效方法研究”等等,主編的全國高校教改教材《新概念人文地理學》。

 

依照三類科研成果,建立起3條服務渠道,即深層管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渠道,管理倫理科研服務于教學的渠道,工商教改科研服務于教學六、普通高等學校科研服務于教學的“12n”基本范式

 

普通高等學校科類眾多,包括理科、工科、商科、農林、醫藥、師范、財經、政法、藝術、體育等等。無論哪類院校,都有科研為教學服務的職能。一些高校忽視科研為教學服務,這是急需解決的大問題。普通高等學校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加強跨學科、跨領域的教育,以適應通才教育的需要。同時普通高等學校的一個中心任務是職業教育,培養跨世紀專業人才,因此要面向21世紀,適應專才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等學校科研各具特色,應對教學有利的科研成果進行篩選、分類,確定為科研1、科研2、科研3……科研建立n條為教學服務的渠道。

 

通過上述分析,便可擬建普通高等學校科研服務于教學的“12n”基本范式。即1個服務,2個需要,n條渠道的應用模式。

篇(4)

論文摘要:希臘大哲學家兼教育家柏拉圖的名著《理想國》,蘊涵著豐富的、迄今仍熠放著啟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在這本著作中,柏拉圖廣泛涉及并討論了包括哲學、道德、民主、國家、教育等在內的許多問題,其中教育倫理思想尤為突出,對我們當今社會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指導意義。

柏拉圖是一位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具有非凡影響力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理想國》內容豐富、蘊涵深厚。不但哲學家能從中感悟到哲學的最高境界,社會學家能從中探索出人類的亙古追求,教育家也能窮其畢生精力從中推演出“理想”的教育體系。僅就書中直接討論的教育問題而言,柏拉圖講到了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和大學研究院的教育,以及工農、航海、醫學等職業教育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理想國》不僅是哲學家的宣言書、治國的計劃綱要,更是一部教育理論力作,備受世人重視。本文僅對這部巨著中的教育倫理思想進行初步探討。

一、教育與政治緊密結合

柏拉圖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所確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教育是為了培養符合其理想國需要的哲學家,這是他教育倫理思想集中體現的一個主要方面。他對準備作為統治者的哲學家的教育和訓練,是十分嚴格的,他們首先是與其他等級的人一起進行初等教育,學習音樂、體育,以陶冶他們的心靈,鍛煉他們的體魄,使他們形成符合奴隸主階級所需要的道德品質。他提出國家統治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國家教育制度,統一管理國家的教育事業。他主張教育應該由國家來辦理,由國家實行嚴格控制,教師應由國家聘請,教什么內容應由國家審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育培養出建立正義的理想國所需要的不同階層的人才。柏拉圖的這一思想是同其政治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把教育當作實現其理想國的工具。在柏拉圖看來,國家是否理想,關鍵在于能否造就理想的國家統治者,這對于能否建立理想的國家制度和政治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國家必須建立在正義的原則之上,因為正義是國家的固有特性,是實現理想社會秩序的保證。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指出: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干自己的事情,即每個人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柏拉圖認為,不同天性的人主要有三種:統治者、軍人和平民。三種人各有正義國家所需的三種美德:少數統治者應有智慧,是智慧的化身;軍人要勇敢,具備輔助統治者的能力;而一般平民則應具備節制的品質,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這三種人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即統治者用智慧領導軍人、平民,軍人用勇敢保護國家和統治者,平民服從統治者領導,才能保證國家是正義的,人民是幸福的。在這里,培養人的問題至關重要,因此,柏拉圖提出,教育應是國家的事業,教育管理權應歸國家所有。

柏拉圖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蘇格拉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專業化、知識化的要求被明確發展為以“哲學王”為核心的嚴格社會分工理論,“改善靈魂”的教誨被系統化為一種博大精深的“靈魂轉向說”。柏拉圖用這個充滿了神話寓言色彩的靈魂轉向說,描述了“哲學王”的培養過程,可謂希臘哲學和教育思想的皇冠。

二、音樂和體育是教育倫理思想的基礎

以音樂陶冶心靈,體操鍛煉身體,這在希臘有悠久的歷史,柏拉圖對此也很重視,把它們作為初等教育的主要內容。音樂先于體育。一般說,兒童在不能參加體操運動以前就聽成人講文學故事。音樂包括了詩歌、神話故事、舞蹈、音樂、繪畫造型藝術等,泛指藝術及文學各個方面。音樂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達到對美的愛,使護衛者具備勇敢的美德。“對于城邦護衛者來說,首要的美德是勇敢。要使護衛者勇敢,他們就不能怕死”。音樂教育之后,年輕人應該接受體育鍛煉。《理想國》在論述體育教育時,很多是在和音樂教育的對照中說明的。體育方面,護衛者必須從童年起就接受嚴格的訓練以至一生。單憑一個好的身體,不一定能造就好的心靈好的品格。相反,有了好的心靈和品格就能使天賦的體質達到最好。最好的體育與理想的音樂文藝教育相近相合,這是指一種簡單而靈活的體育,尤其是為了備戰而進行的那種體育鍛煉。復雜的音樂產生放縱,復雜的食品產生疾病。至于樸質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生心靈方面的節制,樸質的體育鍛煉產生身體的健康。年輕人接受了前述簡單的音樂文藝教育的陶冶,養成了節制的良好習慣,他們顯然就能自己監督自己了。柏拉圖認為,音樂和體育都要對青少年(未來的城邦護衛者)的心靈提供訓練,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這種受過音樂教育的青年,運用體育鍛煉,通過同樣苦練的過程,他會變得根本不需要什么醫術。在不畏艱辛苦練身體的過程中,心靈也得到鍛煉。

音樂和體育是相對應的,它通過習慣教育護衛者,以音調培養某種精神和諧,以韻律培養優雅得體,還以故事的語言培養與此相近的品質。城邦戰爭的需要導致城邦護衛者的產生。城邦的統治者的首要任務是選拔合格的城邦護衛者,因為哲學王也是從護衛者中遴選出的。護衛者需要把愛好、智慧、剛烈、敏捷、有力這些品質結合起來。對于護衛者的教育,總而言之,就是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充分體現了柏拉圖的教育倫理思想。

三、“善”理念的學習

柏拉圖把對“善”理念的學習視為最大、最高、最重要的學習。這是柏拉圖教育倫理思想中的最高境界。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即“善”的理念的實現。人的靈魂中有先天的“善”。于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就是如何引導人們去認識這個“善”,而教育的內容就是該用什么在最大的程度上去實現這個“善”。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點,柏拉圖就用太陽來比喻“善”理念的地位和作用。任何以實物為載體的比喻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事物本身的方面,一個是它所象征的方面。“日喻”中的太陽,作為現實的事物它確是可見世界之所以可見的原因,也是萬物產生、生長和營養的源泉,這些確是太陽之“善”。柏拉圖把現實的太陽所擁有的這些“善”升華了,變成了理念世界的太陽,即善本身。這個理念的太陽乃是整個可知世界之所以可知、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根源,并且間接地成為可見世界之所以可見、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根源,人的靈魂要從可見世界轉人可知世界,就必須學習和掌握“善”理念。

說到底,柏拉圖的“善”理念乃是他心目中一切人類美德的集合物。他的《理想國》同樣也是把對善的理念的追求看作是最終的目標。“意見”不能形成知識,而只有理念是理性的認識對象。對理念的追求,才能獲得真知識,找到真理,達到“善”。善的理念是理念世界中最高的理念,它是構成現實道德善的根源。不僅如此,善的理念還是使人具有識別善惡能力的本體。《理想國》中,柏拉圖通過比喻形象地表達了這一思想。形而上學的生命沖動驅使著他為這一人類文化的抽象總體概念尋找本體論根據,因為他要為美德尋找根源,為人尋找藍本。但是,通觀整個日喻,柏拉圖并沒有說清楚這一問題。然而他雖然沒有回答問題,但的確深化了問題,并在這種過程中發展了他的兩個世界即可見世界和可知世界,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兩種心靈即知識和意見的思想,并且深刻地揭示了作為可見世界的具體個人,只有通過對以“善”理念為核心的可知世界的模仿或學習,才能逐步實現靈魂轉向,最終進人光明世界。

四、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篇(5)

關鍵詞:視域 中小學 體育教學 研究

前言

所謂的“視域融合”從其始源性來說,“視域融合”中包涵 看、聽、說三個方面。此三者中任何一方都投射著其它兩方,它們同出于一源, 融通無間地展現出“此在”活潑潑的生存境域。因而,“視域融合”并非絕對的 完全相同,它是各種異質性因素的融合,伽達默爾是公認的本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伽達默爾以達成 “理解”的“視域融合”為根本目標,從本源性、偶緣性、理論指向等三個方面展開其理論體系。中小學體育教學是中小學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是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及人才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內容之一。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不僅有利于增強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能改善中小學生的形體條件,還能培養中小學生的心理品質及審美觀,豐富中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及精神生活,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我國中小學教育應適應新形式發展的需求,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切實加強索質教育。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體育教育有利于學生開啟思維、挖掘想象力,有利于學生提升智能、增強創造力,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增強體魄。視域融合下的體育教學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研究對象:

亳州市某中學學生。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著作,對有關體育教學研究的論文、論著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上的指導。

2.2網絡搜尋法

在網絡(谷歌、百度等)上搜尋寫作論文所需要的材料。

2.3訪談法

對部分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并實地考察了亳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情況.

3、結果與分析

3.1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生體育教學能引導中小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

人的個性是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影響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個性的發展必須符合一定的社會價值標準的要求。健康的個性,從內部心理機制講,應是和諧發展的;從外部活動效能講,應是有高度創造性的;從倫理講,應表現為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才能、理性與直覺、美的體驗與美的展現等方面高度協調的發展。

3.2 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生體育教學能增強中小學生審美能力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中小學生體育教學可以使中小學生在運動的同時產生各種審美的心理效應。中小學生時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從人的整體發展過程看,是人生身心發展的敏感期和易變期,也是形體可塑期。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生體育教學對他們的姿態、動作和風度等進行嚴格的、專門的訓練,可以修飾、改善和矯正身體不良姿態,塑造健美的形體。

3.3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生體育教學能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中小學體育校園文化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對中小學生進行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對于中小學生良好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生體育教學的運動性、藝術性、娛樂性和社交性等功能,不僅能使中小學生達到強身健體、自娛自樂、陶冶情操、消除疲勞等目的,而且能有力地推進中小學體育校園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素質教育環境,促進中小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4、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4.1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

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生體育教學包含著極其豐富、深厚的內涵。對學生而言,提高文學修養有助于提高觀察生活、捕捉形象、升華創造的能力;提高史地知識的修養有助于理解史地,這樣就可在豐富知識、開拓眼界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學生的智力水平,使其通過經常的、獨立的觀察、聯想、分析與綜合,對技術動作進行藝術處理,最后以生動直觀的運動形象、豐富優美的運動造型、自然獨特的運動風格、濃郁感人的抒彩展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

4.2注意講解示范的重要作用

講解和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法。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是時間與空間的藝術,是用身體和節奏表現思想感情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用生動的形象去指導和啟發學生,給學生反復地示范動作。教師示范要有充沛的感情與熱情,示范動作要力求準確無誤、節奏鮮明。示范包括單一動作和組合動作,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做局部動作示范,但局部示范應盡可能減少。此外,也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做,或者選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示范。

4.3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中小學體育的師資較少,有的教師是從別的學科轉過來的,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要充實師資隊伍,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通過教學觀摩與研討話動,或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讓現有的教師提高業務水平。

5、結論

隨著社會的變革,學校體育教育正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 視域融合下的體育概念的內涵不斷擴大,它需要不斷注入時代的新內容。學校體育教育在教育人、培養人的同時,更是豐富學生文化與精神生活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中小學體育作為教育的高層部分更是如此。視域融合下的中小學生體育教學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高雅的教學方式,是適合于中小學體育的理想教學內容。我們應當全面地、深刻地認識這項教學,決不能僅僅著眼于教學本身,而應從品德、知識、技術三個環節人手,使中小學生體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得到健康的、科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1.1實用主義思想的侵蝕

目前發達國家的競技體育已高度職業化和商業化,體育活動自始至終都滲透著金錢的魔力和實用主義思想。現實利益成為參與者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其唯一的體育道德標準,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在大型國際比賽中獲勝的運動員,可以一舉成名,并帶來滾滾財源;同時其教練員、俱樂部老板及經紀人的前途和經濟利益,也與運動員的成績直接相關。正是在這種小團體利益的驅動下,為了確保實現其目標,必然會產生一些有悖于體育道德的行為。

1.2重視個人主義忽視集體主義

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原則是我國體育道德的基本原則之一,集體的力量是通過每個個體的努力來實現。在體育領域里人們崇尚自我奮斗、自我完善、實現其價值,但因此也會滋生個人主義的惡性膨脹,忽視和否認集體的力量,導致集體主義群體和諧蛻變,甚至喪失。

1.3多元價值取向和利益的驅使

傳統體育道德中那種講求奉獻、重在參與的價值取向在引導人們行為時缺乏力度,進而使得多種價值取向并存,導致人們在體育行為的選擇中缺乏強有力的道德依據。一方面社會對成功者的評價皆以成敗論英雄,忽視了體育真正的價值是在于過程而非結果,造成對體育的價值評定失衡,影響運動員對自身價值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體育明星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與號召力是其他公眾人物難以比擬的。部分運動員、教練員正是受此影響,期望通過比賽而一舉成為明星人物,享有其特權和地位,因而不惜在比賽中采用弄虛作假的不道德行為。

1.4片面看待競爭意識,失去尊重他人的道德理念

體育比賽鼓勵人們樹立健康向上的競爭精神,“更快、更高、更強”是競技體育的宗旨。但是,“和平、友誼”是體育追求的更高境界,如果片面看待競爭意識,就會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失去意義,把對手看作敵人,使得傳統體育講求的“禮、讓”等倫理道德規范在功利面前顯得蒼白無力,而球場斗毆、辱罵甚至毆打裁判、利用比賽進行報復和傷害對方等非正常現象屢見不鮮。

1.5職業道德和技術水平不高

有些運動員和教練員一旦取得成績以后就以此為砝碼,要待遇、講條件,把集體和領導的關心當作理所當然,而對訓練則應付了事,失去了繼續拼搏的體育精神;有些運動員境界不高,缺乏體育道德,比賽中不講精神文明、消極怠工、故意放水等;有些裁判員把個人情緒帶進比賽,在出現錯判、誤判后不但不能正確對待,甚至搞起平衡手法,造成錯上加錯。

2以德治體是體育發展的根本途徑

2.1體育運動的特點是要求良好的道德保障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也在不斷提高。體育對人類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并月體育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群眾體育蓬勃發展,競技體育不斷躍上新臺階。無論是群眾體育還是競技體育的發展,其自身的特點都要求有良好的道德保障。

2.1.1體育活動的群體性

體育活動中有許多群體運動,如籃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這些運動的特點是參與人數多,整體性強,要求每人各其職、積極配合。要完成一個動作,打好一場比賽,都必須努力完成自己的職責,失職便意味著要加重隊友的負擔,也就談不上配合,就會影響集體的成績,并最終使自己遭到淘汰。

于集體項目的體育運動強調群體性、合作性,參與這些體育運動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必須是集體,而決非是個人,個人的存在只是如何使集體更強大,更有戰斗力,可以摒棄過分自負者的個人英雄主義,從而加強道德修養的培養。

2.1.2體育競賽的公平性

競爭是體育運動的特征之一,體育運動常以競爭的形式出現,因此有人稱它是現實社會競爭的轉型。但競技體育比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競爭更為公平、公正,在體育競爭中人們更能體會到競爭的公平和快樂。人類熱衷于體育競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嚴格、公平的競爭規則。然而隨著現代體育逐漸走向市場化、職業化,競技體育中的某些方面已背離了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的“和平、友誼、進步”的理想,取勝變得比參與更重要,于是很多不正當手段就應運而生,黑哨假球等體育腐敗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地擾亂了體育競技秩序公然地違背了公平比賽的道德原則。競技體育的公平性,要求必須有相應的體育道德來維護。

2.1.3體育運動主體的年輕化

體育運動的參與者是不分年齡、性別,但由于競技體育要求不斷挑戰極限,使參加者多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朝氣蓬勃精力充沛,但心理尚不成熟,控制能力弱,辨別是非能力差,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體育市場中的不道德問題。年輕人是體育的主力軍,是國家的未來,但是現今體育道德中的腐敗現象嚴重影響年輕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確立,因此強化體育道德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2體育事業健康發展需要正確的道德指導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復雜多變。如何做到既考慮社會利益、他人利益,又兼顧個人利益,以利于體育事業的發展,這不僅是體制管理問題,更是體育道德的考驗。另外,在體育運動的具體行為中,也同樣存在遵循與道德規范的問題,如裁判員吹黑哨是否符合道德,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是否正當等等。在競爭激烈、充滿變數的競技體育中,運動員、裁判員只有清醒地認識自身的道德責任,遵循正確的道德準則,才能真正地促進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3加強體育道德建設的思考與對策

認為,道德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物質條件下,通過教育和社會生活實踐,以及個人的自覺鍛煉、修養而逐步形成的。由此看出,要加強競技體育中的道德建設,就必須從加強教育、道德自律和改善社會環境3個方面著手。3.1建立道德教育系統工程

體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這一點是舉世公認的。體育本身就寓于教育中,而道德教育是教育的一個核心而重要的內容。19世紀初,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所用的“教育”概念是一個同培養道德性格有關的概念,也正是在這種意義上,他提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在教育系統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乃是由道德在體育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所決定的。1992年4月17日,顧拜旦在《致全國青少年運動員書》中說:“當今世界充滿發展的極大可能,但同時也存著危險的道德衰敗。為防止這種道德衰敗,顧拜旦大力倡導道德教育應成為體育運動的核心。從個體的角度講,要實現一個人的生命價值,要使其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和受尊重的人,要使其人格尊重得到彰顯,就必須是一個“在道德上受過教育的人”,即必須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為這是做人和處世的根基。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教育不僅要建立完備的知識傳授體系,更要把道德教育放在核心位置,無論是在體育教學中還是在體育競賽中,既要掌握競技知識和技巧,提高運動水平和技能,使其“學會做事”,更要對他們進行完整的道德教育,使其“學會做人”。這就需要建立道德教育系統工程,這是一項艱苦、復雜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正確的道德觀的形成也不是很快就能達到的,我們必須進行鍥而不舍的探索,將這項工作常抓不懈,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式和途徑,深入開展道德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這時更應十分注意道德教育的系統性,由淺人深,有計劃地長期進行,隨心所欲、雜亂無章的道德教育很難達到提高運動主體道德境界的目的。

3.2加強道德自律

在體育運動實際中,為了促進體育競技的健康發展,人們利用各種手段對體育競賽進行調節,如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等。法律手段是維護競爭秩序必不可少的,如中國足球的打黑、打假,就在努力爭取司法的介入。但我們應看到,無道德根基的法制手段是不牢靠的,因為法律是人制定的,人的道德水平不高,法律、行政手段就只能如浮萍一般,缺乏根基,不會長久。特別是當法制不健全時,一些道德素質較低的人就有可能鉆法律空子。事實證明,道德素質低下,往往是體育競爭秩序混亂的根源。只有加強道德自律,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因為道德是超越法律、行政調節手段的一種特殊方式,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從約束人的行為角度看,法律、行政手段是一種強制性的“硬約束”,在市場化條件下,當求利所激發的個人私欲沖破道德堤壩時,“硬約束”盡管可以收到明顯效果,但畢竟是短時的,只是一種外在的力量,它往往未能使人心悅誠服地接受,這在效果上可能形成一種“暫時性效應”,一旦體育競技中出現“障礙”,原有的秩序就會有被沖破的危險,法律條文、行政干預也就成為一紙空文。原因何在,就是因為這些人喪失了應有的道德良知。所以,最關鍵的調節手段還是加強道德自律,因為道德是以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的方式規范人們的運動行為。它主要是通過教育的方式,逐漸使人們從思想上認識到體育競爭中的善與惡、美與丑,從而把正確的道德原則、規范變成內心信念,自覺抵制各種非道德的體育活動,從而達到體育競爭行為的道德化,收到“持久性效應”。從調節范圍看,道德的功能比法律、行政的功能廣泛得多,在體育法規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有些領域還需要道德來調節,靠每個人自身道德的調節和約束。它完全克服了法制手段的滯后性和消極性,它深入到社會生活每一個角落,直接影響人的內部精神世界。保證體育的健康發展,必須提高體育參與者作為道德主體的自律意識,使其時刻以道德為準繩,約束自己的言行。

3.3優化體育社會環境

道德不僅是一種社會意識和行為規范,而且是一種社會活動和行為實踐,社會實踐環境對于運動主體思想道德健康發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唯物史觀認為存在決定意識,人們的道德觀念、道德狀況和可能的道德拓展空間是他們存在于其中的環境所決定的。環境對個體道德的決定具有偶然性,任何社會都有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而要使社會群體道德獲得提升,則必須使環境條件得以改善,因而社會環境對道德的決定具有必然性。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社會環境,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體系,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基礎上倡導體育競爭的基本規范,使運動主體在從事體育競爭活動中遵循公平、公正、守法的道德原則,隨著體育競爭活動的頻繁,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增多,使得一貫遵循的道德準則會出現多元化的現象,造成原有的具有權威的價值體系發生危機,成為空洞的訓條,這時,應加強體育道德立法和體育道德監督。體育道德立法就是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職業道德規范等,將部分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上升為法律,給體育市場主體以相同的道德判斷、道德選擇和道德評判,使其明確權力與責任的關系;道德監督就是要通過社會輿論營造出主導性的道德價值判斷標準,協調存在的多元價值取向,倡導正義道德,傳播先進思想,弘揚社會正氣,加強對運動主體的正面教育和引導,使其知恥辱、有良心,在追求個人利益的過程中,不斷根據外界輿論和行為結果反省、調整自己的行為。并注意引導競爭主體在社會實踐中接受道德熏陶,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汲取道德營養,在平時的職業行為中自覺受到道德教育,從而具有一顆高尚的道德之心。只有這樣,顧拜旦所倡導的“和平、友誼、進步”和“更快、更高、更強”體育精神才能永遠發揚光大。

4參考文獻

[1]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編.奧林匹克[M].詹雷譯.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1993.

[2]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195.

[3]王海明.新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熊斗寅.體育文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

[5]車洪波.市場經濟的道德評價與建設[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8(2):6.12.

[6]杜培.當代中國道德失范及道德嬗變探源[J].甘肅理論學刊,1998(4):20—22.

[7]馮亞平.試論體育道德的形成與發展[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3,18(S1):109—1l1.

[8]王洪海,王豫.論體育中的道德教育[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19(4):54—55

篇(7)

體育人文精神是體育事業的核心,不僅作為體育運動的精神指南,而且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特殊的功能。構建和諧社會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體育文化領域的振興和繁榮以及優良人文環境的營造,對體育人文精神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面建設為加強和改進體育人文精神指明了新的方向,促進高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有必要對其作出新的思考。

1 和諧社會背景下加強高校體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1.1 體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內容與和諧社會的本質具有一致性

和諧社會的構建不僅需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不斷完善的制度體系,而且需要營造以友好、理性、關愛與寬容為核心內容的和諧人文環境。從根本上講,和諧社會主要包含四對和諧關系,即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社會內部的和諧、社會成員之間的和諧關系、世界各文明之間的和諧。“人文精神”是對人的價值和人生意義的關注,是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大致歸納出人文精神的科學、道德、價值原則、人本主義、終極關懷五層含義。體育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思想的體現,它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以人的發展為終極目的,關注人的存在、意義和價值。體育運動所蘊含的體育價值觀、體育道德倫理、體育思維方式、體育行為方式等,都是體育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體育人文精神的標識。可見,體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內容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具有一致性。

1.2 加強和改進體育人文精神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體育是社會事業的一部分,它既是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更能夠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體育人文精神是一個復雜的文化體系,即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真實精神、人的真情實感、人的真實愿望,它提倡在體育課程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注重學生的價值和尊嚴以及學生的生命意義,引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完成對真善美的追求,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交際、學會生存,鼓勵每個學生充分實現健全的自我。它的重要作用體現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向前發展、促進社會文化更加繁榮、倡導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促進人際關系誠信友愛四方面。因此,體育人文精神在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是其他活動不可替代的。

1.3 和諧社會背景下加強高校體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從加強高校體育人文精神教育的現實意義出發,體育教育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文化的心理輔導、行為引導、認識指導、評價督導、審美誘導和道德勸導,關注高校體育的人文精神,使大學生的體格發展與其人格完善相協調,社會實踐與人格實踐相協調,生命機體的健康及個性品質的提高,能夠和社會及其時代精神的文明相適應,使體育的發展及人的發展能夠和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的發展相適應,以利于大學生身心和諧、知行統一和人文素質、綜合創新能力的增強。因此,我們必須將高校體育人文精神納入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最終培養出具有較強“能力意志”與“能力資本”、有相對完美而獨立人格魅力及旺盛的生命活力的人。

2 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體育人文精神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人文精神是指屬于人關于其自身的生存、生活、發展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對人的人性、人格、人生、價值、責任心和責任感的尊重、關心、關注、關懷和弘揚,是人及人類體現自身尺度,洋溢人生理想和信念,對真、善、美的一種向往和追求。人文精神實質上屬于人的素質范疇,加強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實質上是對大學生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我國體育教學在目標的定位上有了跨越式的發展,“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思想受到廣泛的認同,體育人文精神伴隨著其發展過程中,雖然總體發展趨勢是前進的、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缺點。

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人為本,以大學生健康為首要目標,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雖然強調的是“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實踐的結果卻呈現出只重視“智力”和“德育”,而對“體育”是有之不多,缺之不少的尷尬狀態。完全生理的體質關懷成了高校體育的唯一目標,對于更深層次的對體育的要求和理解成為一種無回應的吶喊,“人文精神”離體育教育已很遙遠,我們的體育教育成了一種名副其實的、可有可無的“體質教育”和“體力教育”。高校的體育教學這種偏重于運動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傳授,卻忽略了進行體育人文精神教育的現象的出現,一方面,導致有許多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愿意主動上體育課,不能真正領略體育課程中所蘊涵的“真、善、美”的人文思想的真諦,逐漸形成了“重技術、輕精神”,“重成績、輕人格”的惡性循環,以至很難達到完美技術和人性的統一;另一方面,對“健康”理解不夠全面深刻,對與體育相關的體育倫理、社會、心理、生理、人性、休閑、生命等諸多問題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這些都制約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

3 和諧社會背景下加強高校體育人文精神的對策研究

3.1 “和諧”思想指導下更新教學理念,突出人文體育的培養

高校體育教育之根本,不僅要教給大學生各種身體運動,還要傳授體育運動所蘊含的體育價值觀、體育道德倫理、體育思維方式、體育行為方式等,這些都是體育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體育人文精神的標識,從而達到既健身又育人的目的。然而,在高校體育課中卻長期存在著教學內容、形式、培養目標、評價方式等不科學的現象,追溯其根源,便是理念頗為陳舊,人文精神嚴重缺乏等問題。文獻資料表明在我們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只注重傳授體育知識技能,教學活動失去了生活的特性,導致體育課堂呆板而缺乏活力,這勢必造成學生厭學,不得不使我們要好好反思。體育教學中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在教育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取以及教學方法的采用等方面,應充分考慮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真正需要,要求高校體育必須努力在教學中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滲透,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諸多方面的和諧發展,使高校畢業生不但德才兼備,且智體雙修。

3.2 調整課程體系,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

高校體育教學的課程體系,應當較全面的開發多種類學科,為人文精神的培養提供廣闊的發展土壤。這就要求學校體育工作者在教材的編訂中,不但要弘揚民族傳統體育的精華,而且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將又新又好而且實用性強的健身方法引進到學校體育中來。在實踐中可將普通高校人文體育課程的體系具體的教學內容多樣化,以學生不同時期發展、不同心理、不同體質為根本,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完善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健美操、體育舞蹈、形體舞蹈等項目,可以使學生從中體會到“美”的真諦,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武術、太極拳、舞龍舞獅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技能教學過程中,把過于競技性的教材簡易化,科學合理地修改其操作過程和難度要求,使得該運動項目更加適合學生的身體條件和接受能力,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在進行運動損傷處理以及營養衛生等方面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旨在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意識,增強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精神動力;凈化學生的心靈,能夠使學生懷揣感恩面對周遭的人或事,以此達到培養其健全人格的目的。

3.3 構建科學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認識活動,它是人類對自身實踐活動自覺的鑒定和反思的過程,其實質在于促進人類活動日趨完善,從而更加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國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長期以來均為針對課程結果進行的評價,對產生這一結果的過程關注不足,評價結論更多的用于對評價對象的甄別和選拔的目的。而在和諧社會背景下逐漸再變革的體育教學評價更體現人文精神,回歸評價的本質內涵,即評價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首先,不能為“評價”而評價,評價應該起到鼓勵學生學習的作用,發揮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即可促進學生的發展,又可使教師的發展和教學工作上得到改進;其次,評價的形式應該更能體現評價的客觀性,各種形式的評價有機結合,以體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與公正,這也是評價中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其三,評價的內容應豐富多彩,不僅考察學生的運動成績,要幫助每個個體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最大限度的實現其自身價值。

3.4 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

人的發展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要實現人作為發展手段的工具價值到人作為發展目的的精神價值的飛躍,必須通過人文精神的洗禮,然而,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對營造體育教學的人文氛圍,促進人文精神的培養大有裨益。我們可以將積極、健康、活潑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納入教學計劃,以學生為本,完善各種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舉行體現大學生特點、具有文化品味的各種競賽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和體育精神;定期舉行體育攝影、體育漫畫、體育知識、體育主持人等各種競賽活動,做到專業性與大眾性結合、娛樂性與教育性結合、健身性與競賽性結合、經常性與定期性結合,采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方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都能間接地起到激勵學生人文精神的作用。

3.5 加強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人文素質

任何教育改革最終都要靠教師來實行,如(下轉第27頁)(上接第4頁)果沒有相應素質的教師,再好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政策都將落空。在體育中實施人文精神教育同樣靠教師去落實,要靠一支有相應理念和素質的教師隊伍來保證,要取決于體育教師的人文修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學不高難以為人師,身不正難以為世范,老師學術造詣很高,治學執著嚴謹,便會受學生尊敬,教師的學識、為人及人格力量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會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作為高校教師必須具備新時代的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具有對人類的熱愛和博大的胸懷,對學生成長的人文關懷和敬業奉獻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養,復合的知識結構,在富有時代精神和科學性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育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

參考文獻

[1]馬岳良.體育文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價值[J].體育學刊,2004.2(11):24-26.

[2]盧元鎮.全民健身與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3]曹衛.體育文化滲透與人的生活[J].體育文化導刊,2003.10:48-49.

[4]張雪臨,馬晶,龔德勝.中國體育文化人文精神與和諧精神的當代意義[J].體育與科學,2005(26)5:27-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黄又爽又色视频|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日韩丰满少妇无吗视频激情内射|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成人性生交片无码免费看| 国内外精品激情刺激在线|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少妇被猛得白浆直流草莓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ww|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特黄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小说|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把腿张开老子臊烂你多p视频| 婷婷四房播播|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脱了老师内裤猛烈进入的软件|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蜜桃| 美女裸体无遮挡永久免费网站 |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国产精品igao视频|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少妇人妻互换不带套| 亚洲综合色无码| 久久久精品国产sm最大网站| 国产产区一二三产区区别在线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极品少妇hdxx麻豆hdxx| 伊人情人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