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肉牛養殖論文

肉牛養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0 16:2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肉牛養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肉牛養殖論文

篇(1)

我國肉牛養殖業的設施條件比較落后且沒有優質品種,肉質加工處理方面也比較落后,養殖場的衛生也不達標。總之,母牛養殖業發展較落后。肉牛養殖風險大,回收慢,貸款融資難。貸款融資難是因為當前信貸緊縮、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擔保公司資本金不足、政府沒有相關合理的政策和受信貸資金成本高。市場監管機制不完善,存在走私牛肉問題和小型屠宰場不規范操作現象。

2對策

政府應完善母牛養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資源充沛適宜養殖母牛的地區,成立“母牛養殖基金”,實施母牛養殖補貼政策,一頭犢牛獲得補貼600元,優質母牛補貼800元,規模化母牛養殖場中10頭的養殖戶給予1~2萬元的補貼,20頭的養殖戶給予3~4萬元的補貼。政府幫助并鼓勵有條件的邊遠山區和牧區發展母牛養殖。政府應該完善肉牛業市場監管機制,保護肉牛養殖廠的肉牛養殖發展應改變其發展規模。養殖場應該引進先進設備,學習實用技術,提高技術水平,培育母牛優質品種,提高小規模屠宰場的技術水平和肉牛養殖專業化程度,提高生產工藝及其產品市場競爭力。政府對于養殖戶進行慰問、鼓勵以及補貼,支持培育優質母牛,保障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質牛肉,支持牧區和大草原地區的大規模肉牛養殖業,使養殖業發展更有規模化,量產化,更便于管理。在路途運輸過程中,傷亡殘牛所造成的損失,政府全部承擔,隨車退款,對外調種牛辦理通行證,保證調運車一路暢通。強化開發適合地區特點的肉牛專用飼料配方。免費傳授科學養殖技術,提高飼養人員的飼養水平,培訓技術人員和咨詢服務,贈送飼養光盤資料,貸款手續從簡,延長貸款期限,鼓勵發展公司貸款。

3養殖業發展趨勢

篇(2)

論文摘要 針對化隆縣的具體情況,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幾點措施,以期為化隆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化隆縣作為海東地區農業大縣,只有突出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建設,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形式,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現代農業經濟,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才能解決好“三農”問題,實現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堅持科學發展觀,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不僅是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根本途徑,也是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要求。

1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

加快推動現代農業建設,要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依靠優勢提高競爭力。一要制定規劃,明確相關政策,加快發展地方特色農業。選擇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前景的品種作為開發重點,盡快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引導優勢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盡快形成我縣優質小麥、油菜、馬鈴薯、蘋果等優勢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特色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篩選、繁育優良品種,把傳統生產方式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水平。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保護力度。加快推行原產地等標識制度,維護原產地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整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強名牌產品。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優勢農產品流通,擴大農業對外開放。二要加快發展畜牧業。重點推進沿黃及交通干線為縱軸的綠色肉牛肉羊奶業產業帶、依托草場資源為主的牦牛和絨山羊產業帶、退耕還林(草)區牛羊育肥產業帶、卡力崗三鄉土種雞養殖帶等優勢區域開發,加快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繼續推行圍欄放牧、輪牧休牧等生產方式,搞好飼草料地建設,加快牲畜品種改良,進一步減輕草場過牧的壓力。充分發揮作物秸稈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飼養水平。三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加大對多種所有制、多種經營形式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龍頭企業以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

2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2.1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思路,逐步建立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結構優化、高效精干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實施農業常規技術升級戰略,將育種、施肥、節水、植保、養殖、防疫、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全面升級到優質高效和低投入、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水平上來。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研究開發與技術集成,優先發展農業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推動傳統農業技術全面升級。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投入體系。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用于支持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區域試驗與示范、中間試驗或生產性試驗,為大面積應用提供成熟的綜合配套技術。

2.2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按照“公益性、區域性、綜合性、層次性”的原則,加快構建國家推廣機構和其它所有制推廣組織共同發展的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一般性技術推廣工作和經營項目,要通過興辦科技示范場、開展農資連鎖經營、實行多種形式的技術承包等方式,逐步走向市場。同時,支持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以多種形式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

2.3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

充分發揮現有農業科技園區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科研機構院所縣農業、畜牧部門發揮自身優勢,在我縣建立自己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場或科技園區,使其成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和農技示范推廣的有效載體,著力提高其技術含量,發揮其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集聚與輻射作用,形成一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商品化,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

一是要加大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如調整公路建設投資結構,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統籌考慮農村公路建設的技術標準、質量管理和養護等問題。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繼續推進農村沼氣建設,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型潔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是加強農業發展的綜合配套體系建設。搞好種養業良種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動植物保護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等建設。三是搞好集貿市場和批發市場建設。同時,還要注重發揮期貨市場的引導作用,鼓勵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經紀人、農產品拍賣、網上交易等方式,增強交易功能。重視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和生產資料供(下轉第332頁)

應等方面的作用。鼓勵郵政系統開展直接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連鎖配送業務。

4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全面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

篇(3)

論文摘要:由于林業資源可利用周期長,可利用資源面臨枯竭等因素導致林業整體經濟快速下滑。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業附加值,改善林業經濟局面勢在必行。文章介紹了林下經濟的意義,指出了林下經濟的發展應該以國有林場為主力,注重林下經濟發展。

一、林下經濟及其意義

林下經濟是以林地生態環境為基礎,在林冠下開展林、農、牧、能源等多種項目的復合經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學的人工森林群落結構,維護生態安全,保障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林下經濟必須以國有林場為主力軍,因為國有林場是林業企業的主體,并且有很大的企業屬性優勢。

不論是國有的、集體的還是民營的企業,同樣是人在管理,國有企業出現的問題絕不是權屬問題導致的,國有企業發展的障礙在于管理層及管理機制帶來的問題。發展國有企業經濟必須建立針對管理層的,可監控的、有問責約束、民主的制度來給予保障,這是國有企業發展的前提。國有林業企業更是這樣,否則國有林業企業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人力資源優勢、技術優勢等都將會被損失殆盡。

二、林下經濟的發展應該以國有林場為主力

(一)便于政策的執行

不論是哪個行業,對政策能夠有效執行是該行業發展的關鍵。國有林業是林業的主力軍,擁有相當多的優勢。比如,擁有較大面積森林資源,并且有企業管理方面的經歷和經驗,同時具有一定的人力資源優勢,有穩定的行政關系、兄弟單位關系、技術信息關系和市場關系,對于各種政策的理解和執行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有利于統籌林地整體經營

林下經濟是一種人工利用林地或改變森林群落結構的活動,因此這個活動既關乎生態安全也關乎林業資源的永續利用。林下經濟的發展不適合私人隨意的點狀,相互無聯系的布局,它的設計應該根據林地整體群落結構、林分、面積、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進行科學調查和設計,如果按生態群落的角度經營,一般來講不必密植,不必集中,盡量仿原生態進行種植。這樣的整體設計既是生態安全的需要,也是林業資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優化森林群落結構的需要。因此,林下經濟在整個林場內(或者整個林業局內)實現科學規劃、協調發展、可調度發展是相當必要的。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自我保護競爭,凝聚大力量才能夠快速實現發展。如此,只有以國有林場為主發展林下資源才有利于林下經濟發展的統籌安排和調度。

(三)有利于信息的利用

信息已經成為了各個行業前進方向的航燈,沒有足夠的信息就沒有足夠的分析和預測,就如同一個人沒有視覺、聽覺和嗅覺,企業就無法生存和發展。由于國營林場有本行業多層、多種信息的渠道,比如政策的、上級單位的、科技的、市場的。所以在國營林場基層上很容易建立和完善信息渠道,并得到信息支持。這是國營林場的又一個優勢。

(四)有利于技術扶持

國營林場擁有自己的技術資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術網絡,對于發展林下經濟中獲得技術支持是重要的基礎。技術是維護和發展企業的重要因素,沒有技術,沒有更新技術的優勢就如同沒有了營養,沒有了營養的適時更新。

(五)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

林場有很豐富的人力資源,也很容易調度利用人力資源,所以,對于林下經濟的發展,國有林場在人力資源上也是一個優勢。

三、多方向發展林下經濟

(一)發展能源型林下經濟

人類一些重要的能源面臨枯竭,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事實。人們把能源開發的對象無奈地轉向了植物,玉米等農作物做了首選,但是這又嚴重地威脅了糧食安全。而能源草類植物的發現和利用有望極大地解決能源危機,比如有荻、蘆竹、象草、柳枝稷、草蘆等。能源草一般為禾本科多年生高大的叢生草本植物。從化學組分上來說,能源草富含碳氫化合物,炭活性高,灰分含量低,熱值高,適用于作燃料原料。因此,能源草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生物質能源資源之一。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已經有了比較成功的經驗。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后,伴隨石油燃料被新能源取代的趨勢,短周期柳樹矮林的栽培被引入瑞典。瑞典曾進行大量研究,尋找可通過集約經營生產能源的速生樹種,結果表明以矮林形式經營的柳樹是最適合用于生產能源的。瑞典通過栽培短輪伐期柳樹矮林獲得生物能源,其造林地主要是農地,所生產的生物量在地區供熱廠中用于聯合熱電生產。可見,在林區發展能源型林下經濟將是大有前途的舉措。

(二)發展園林資源型林下經濟

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審美、養生、休閑、環保意識逐步增強,城市化進程加快,交通、旅游、綠化產業隨之興起,園林苗木業做為城市綠化、美化、環保的重要構成異軍突起,發展強勁。而林區有大量的林地資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給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樺、油松、忍冬、山桃、刺楸、蘭草、刺玫薔薇、三葉草、珍珠梅、紫丁香、繡線菊、芍藥等。那么,在現有植物資源的前提下發展園林型的林下經濟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礎之上引進外來園林植物進行種植則更有前途。

(三)發展畜牧業型林下經濟

發展牧草地,池塘生態養殖,在林下可規模飼養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養雞、鴨、鵝、雁等禽類,在郁閉的林下飼養肉鵝、柴雞、烏雞、肉鴨等,放養、圈養均可,每年可養3~5茬,技術簡單,群眾易接受,市場潛力大,收益可觀,是發展畜牧型林下經濟的首要模式。新晨

(四)發展林藥型林下經

在未郁閉的林地內種植較耐陰的中藥材,如白芍、板蘭、人參根等。也可以種植五味子、天麻、沙參、黨參、玉竹、貝母、靈芝等等。技術比較簡單,收益可觀。

(五)發展菜果型林下經濟

草莓、西瓜、甜瓜、菌類、蕨類、刺五加、刺老芽、大葉芹、山菠菜、薤白(小根蒜)、蒲公英等都是可以在林下種植的品種,應該以點帶面形成特色和規模發展經營。

最后,林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當地農村、農民的支持,所以,以國有林場為主力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佰順.林下經濟植物栽培技術[M].中國林業出版社.

[2]群落的結構與物種多樣性.生命經緯

篇(4)

關鍵詞 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碳減排潛力;福建省

中圖分類號 X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0)09-0030-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9.006

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遏制全球變暖、削減碳排放量,已經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的共識[1-3]。有機廢棄物在堆放或處理過程中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是一種不可忽略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資源化利用有機廢棄物既能回收其潛在的能源又可避免產生溫室氣體[4-6]。而明確有機廢棄物資源量及其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是合理利用有機廢棄物實現碳減排的基礎。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有機廢棄物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資源量、資源化利用途徑和潛力、碳排放量的研究,如譚祖琴等[7]概算了新疆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量,夏朝鳳[8-9]等探討了城市固體垃圾及農作物秸稈的能源潛力,Luo等[10]估算了河北省生物質碳排放量等;而對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研究較少。福建省近年來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但其主要針對工業、企業的節能減排,對以資源化利用有機廢棄物的方式實現碳減排關注較少。本文選取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城市生活垃圾等作為典型的有機廢棄物,使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及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Executive Board,CDM EB)推薦方法學,結合相關文獻和統計數據,估算了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量,并對其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福建省資源化利用有機廢棄物實現碳減排相關政策與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同時能夠推動我國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碳減排相關研究的開展。

1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1 有機廢棄物資源量估算模型

1.1.1 農作物秸稈資源量農作物秸稈是世界上最為豐富的物質之一,是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產中的副產物,其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一種可供開發與綜合利用的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量一般根據農作物產量和相應的草谷比進行估算[11-13],計算公式為:

AS=∑iAPi×SPRi(1)

式中:AS為農作物秸稈資源量;AP為農作物年產量;i為秸稈種類;SPR為農作物的草谷比,本文搜集整理相關文獻,結合實際情況從中選取適合福建省農作物秸稈的草谷比參數[14-15]。

1.1.2 禽畜糞便資源量

禽畜糞便的資源量取決于禽畜種類、日均排泄量以及飼養期[16-18],計算公式為:

AM=∑i(RQi×DEi×FPi)/103(2)

式中:AM為禽畜糞便的資源量;i為禽畜種類;RQ為禽畜飼養量;FP為飼養期;DE為禽畜日均排泄量,我國目前尚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本文參照王方浩等[16]人的研究確定各種禽畜糞便的日均排泄量。

1.1.3 城市生活垃圾資源量

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可從福建省統計年鑒獲得[19]。目前,福建省尚無有關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組成成分的官方數據,本文計算時所用的城市生活垃圾組成成分為參考杜吳鵬等人的研究結果[20],并假設2003-2008年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組成成分穩定。

1.2 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碳減排潛力估算模型

1.2.1 農作物秸稈碳減排潛力

我國農作物秸稈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用作飼料、肥料、燃料、工業原料以及露天焚燒等,其中露天焚燒既浪費秸稈資源,又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如果將這部分秸稈使用氣化技術資源化利用,不但能回收秸稈中潛在的能源,同時還具有可觀的碳減排潛力。農作物秸稈氣化利用產生的碳減排來源于:①避免秸稈露天焚燒產生的碳排放量;②氣化后所得燃氣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量;計算公式為:

CMPs=CEsb+ERsg(3)

式中:CMPs為秸稈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CEsb為避免秸稈露天焚燒產生的碳排放量;ERsg為氣化后所得燃氣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量。

秸稈露天焚燒產生的碳排放量根據秸稈露天焚燒比例及排放因子確定[21],計算公式為:

CEsb=∑(AS×Rsb×EFMsb)×GWPCH4+∑(AS×Rsb×EFNsb)×GWPN2O(4)

式中:EFMsb為秸稈露天焚燒CH4排放因子;EFNsb為秸稈露天焚燒N2O排放因子;Rsb為秸稈露天焚燒率;GWPCH4和GWPN2O分別為CH4和N2O的全球增溫潛勢值。

趙勝男等: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碳減排潛力研究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 第9期氣化后所得燃氣替代化石燃料(本文僅以液化石油氣為例)用于供熱時產生的碳減排量的計算公式為:

ERg=AS×Rb×P×CVg×ηgηl×EFl×Ro×44/12(5)

式中:P為秸稈氣化產氣率;CVg為秸稈氣化所得燃氣的熱值;ηg為燃氣熱效率;ηl為液化石油氣熱效率;EFl為液化石油氣的碳排放因子;Ro為液化石油氣的氧化率;44/12為C和CO2的轉換系數。

1.2.2 禽畜糞便碳減排潛力

禽畜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水,是沼氣發酵的理想原料,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碳減排來源于:1)避免糞便管理系統產生的碳排放量;2)沼氣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量;計算公式為:

CMPm=CEMm+CENm+ERmf(6)

式中:CMPm為禽畜糞便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CEMm為避免糞便管理系統產生的CH4量;CENm為避免糞便管理系統產生的N2O量;ERmf為沼氣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量。

糞便管理系統排放的CH4計算公式為[22]:

CEMm=∑i(RQi×FPi/365)×EFMmm×GWPCH4/103(7)

式中:EFMmm為糞便管理系統的CH4排放因子。

糞便管理系統排放的N2O計算公式為[22]:

CEMm=∑i(RQi×FPi×DNi×GWi)×EFNmm×4428×GWPN2O/103(8)

式中:EFNmm為糞便管理系統的N2O排放因子;DN為禽畜日均排氮量;GW為禽畜平均體重;44/28為N2O與N的轉換系數。

沼氣替代化石燃料(本文以液化石油氣為例)產生的碳減排量的計算公式為:

ERmf=CEMm×CVm×ηmηl×EFl×Ro×44/12(9)

式中: CVm為沼氣熱值;ηm為沼氣熱效率。

1.2.3 城市生活垃圾碳減排潛力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堆肥、填埋以及焚燒等。隨著人們對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重視,垃圾焚燒發電成為了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趨勢。垃圾焚燒發電不但可以避免填埋處理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而且還可以替代部份化石燃料發電,從而相應地減少碳排放,具有雙重的減排效果。垃圾焚燒發電的碳減排潛力計算公式為:

CMPw=CEwl+ERwff-CEff(10)

式中:CMPw為垃圾焚燒發電的碳減排潛力;CEwl為垃圾填埋產生碳排放量;ERwff為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量;CEff為垃圾焚燒發電時使用輔助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量。

垃圾填埋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計算公式[23]為:

CEwl=φ(1-f)×GWPCH4×(1-OX)×1612×F×DOCf×MCF×∑yx=1∑jWx×Wj×DOCj×e-kj(y-x)×(1-e-kj)(11)

式中:ψ為模型不確定性修正因子;f為垃圾處理場通過燃燒、點天燈或其他方式破壞的甲烷量占甲烷總產量的比例;OX為氧化因子;F為垃圾填埋氣中甲烷比例;DOCf為可降解有機碳分解指數(DOC);MCF為甲烷修正因子;Wx為第x年垃圾處理場填 埋的垃圾量;wj為j類有機物在垃圾中的比例;DOCj為垃圾處理場中j類有機物可降解量;kj為j類有 機物腐爛率;j為有機物種類;x為計算起始年;y為計算終止年。

垃圾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量計算公式為:

ERwff=AE×EFe(12)

式中:AE為垃圾焚燒發電量;EFe為電網排放因子。

垃圾焚燒發電使用輔助化石燃料(本文以煤為例)產生的碳排放量計算公式為:

CEff=AF×EFcoal(13)

式中:AF為使用的輔助燃料量;EFcoal輔助燃料的排放因子。

1.3 數據來源

本文計算所需基礎數據來源于福建省統計年鑒;計算參數來源于:①年鑒,如中國能源統計年鑒;②網絡信息,如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網、UNFCCC網站;③文獻或方法學推薦值。表1-3為本文根據福建省實際情況選取的計算參數。

2 結果和討論

2.1 有機廢棄物資源量

2003-2008年福建省有機廢棄物年平均資源量3 875.56×104 t,其中農作物秸稈704.06×104 t,禽畜糞便2 846.06×104 t,城市生活垃圾325.45×104 t。圖1顯示了2003-2008年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量概況。從圖1可以看出,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總量于2004年達到最大值4 367.79×104 t,隨后逐年下降,2007年達到最小值后略有回升。三種有機廢棄物在總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斷變化。

2003-2008年福建省農作物秸稈資源量緩慢下降,這可能與播種面積逐年減少有關。稻谷是福建省作物經濟產量的重要生產者,因而稻草產量在農作物秸稈總量中占有極大比例73.74%(歷年平均);其次是薯類,約占秸稈總量的9.38%;油料作物秸稈、豆類秸稈、雜糧秸稈、煙葉、糖類作物秸稈及麥類的產量相對較少,分別約占總量5.82%,

表1 農作物秸稈碳減排潛力計算參數

Tab.1 Calculation parameters for straw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參數

Parameter數值

Value參數

Parameter數值

ValueEFMsb3.4×10-3(kg/kg)[21]ηb55(%)[21]EFNsb0.07×10-3(kg/kg)[21]ηm55(%)[21]P2.39(m3/kg)[15]ηl55(%)[21]CVg4818(kJ/m3)[15]EFl0.017 (tc/GJ)[21]CVm2130( kJ/m3)[15]GWPCH421[21]Ro100(%)[21]GWPN2O310[21]

表2 禽畜糞便碳減排潛力計算參數

Tab.2 Calculation parameters for livestock manure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禽畜

LivestockDE[22]

(kg/head/d)FP[22]

(d)EFMmm[22]

(kgCH4/head/yr)EFNmm[22]

(kgN2O-N/head/yr)DN[22]

(kgN/103kg/d)GW[22]

(kg)豬5.319940.0020.42100奶牛53.2365170.0050.47400肉牛21.136510.0020.34240羊2.383650.150.0051.17170家兔0.11900.080.0018.10*家禽0.10650.020.0010.822.10

4.95%,3.12%,1.73%,1.17%,0.36%。

禽畜糞便的資源量在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總量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別是農作物秸稈、城市生活垃圾的4和8.7倍。豬和肉牛是福建省禽畜糞便的主要提供者,2003-2008年兩者糞便資源量之和在禽畜糞便資源總量中所占比例88.7%(歷年平均),說明兩種糞便是今后禽畜糞便污染防治以及資源化利用的重點。表3 城市生活垃圾碳減排潛力計算參數

Tab.3 Calculation parameter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垃圾WasteW[20]K[23]DOC[23]ψfOXFDOCfMCFEFe(tCO2e/MWh)EFcoal(tCO2e/t)廚余43.6%0.18515%紙板6.64%0.0640%木竹2.87%0.0343%織物2.22%0.124%0.9[23]0.1[23]0.1[23]0.5[23]0.5[23]1.0[23]0.7825[24]1.98[25]與農作物秸稈和禽畜糞便相比,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量相對較小,但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年增加,因此也是有機廢棄物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2008年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325.45×104 t(歷年平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8.58%,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法處理的垃圾量在垃圾無害化處理總量中所占比例分別為70.4%,17.6%和4%[19]。

圖1 2003-2008年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量

Fig1 Amount of organic wast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08

2.2 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

2003-2008年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年均140.18×104 tCO2e,其中農作物秸稈碳減排潛力51.43×104 tCO2e,禽畜糞便碳減排潛力60.61×104 tCO2e,城市生活垃圾碳減排潛力28.14×104 tCO2e。圖2為2003-2008年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概況。從圖2可以看出,有機廢棄物碳減排潛力總量的變化趨勢與其資源總量的變化趨勢一致,但三種有機廢棄物在碳減排潛力總量中所占比例與在資源總量中所占比例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因為三種有機廢棄物各自的特性(如含水率)以及資源化利用方式不同。

本文在計算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時,僅考慮被露天焚燒的農作物秸稈,查閱并對比相關文獻確定福建省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的比例為31.9%[26-27]。這部分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年均51.43×104 tCO2e,其中99%來自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1%來自避免露天焚燒產生的碳排放。

福建省禽畜養殖業中散戶養殖所占比例達90%以上[28],由于農民對禽畜糞便資源認識不足,大量禽畜糞便未加處理直接排放。本文在計算禽畜糞便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時,僅考慮未加利用的禽畜糞便,參考上海市郊禽畜糞便污染物流失率30%-40%[29],取流失率40%。這部分禽畜糞便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年均60.61×104 tCO2e,其中約95.5%來自避免糞便管理系統產生的碳排放,4.5%來自沼氣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

衛生填埋法是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數垃圾填埋場在垃圾填埋時并未進行填埋氣的收集利用,極大地浪費了垃圾中潛在的能源。本文在計算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時,僅考慮每年使用衛生填埋法處理的垃圾,并且計算時假設每噸垃圾的發電量為300 kWh[30],輔助燃料(煤)與垃圾的比例為1∶5.41[31]。這部分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年均28.14×104 tCO2e,其中55.9%來自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減排,44.1%來自避免垃圾填埋產生的碳排放。

圖2 2003-2008年福建省有機廢棄

物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

Fig2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organic wast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08

3 結論與建議

福建省有機廢棄物資源豐富,資源總量年均3 875.56×104 t,其中農作物秸稈704.06×104 t,禽畜糞便2 846.06×104 t,城市生活垃圾325.45×104 t;各種有機廢棄物可資源化利用的比例及方式不同,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總量為140.18×104 tCO2e(歷年平均),禽畜糞便、農作物秸稈及城市生活垃圾對碳減排潛力的貢獻率分別為43.23%、36.69%和20.07%。

禽畜糞便資源量大、分布范圍廣,難于收集,因此福建省今后應加快規模化養殖的發展或建設戶用沼氣池以便于禽畜糞便的資源化利用;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使用商品能源的比例逐漸增加,剩余農作物秸稈的數量隨之增多,福建省今后應避免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并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以實現秸稈資源回收和碳減排;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數量隨之增加,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可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越來越少,因此福建省今后應加快垃圾處理從衛生填埋向焚燒發電的轉化,以此節約土地資源并實現垃圾中的能源回收和碳減排。

由于方法學的適用性及數據可獲性等原因,本文只估算了有機廢棄物最終處置過程資源化利用的碳減排潛力,并且對于每種有機廢棄物只選取了一種資源化利用方式進行估算。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可以針對每種有機廢棄物整個生命周期、不同資源化利用方式的碳減排潛力進行估算。同時,計算中所用參數均取自文獻或方法學推薦值,計算結果跟福建省實際情況可能有些差距,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對農作物草谷比等參數進行研究、計算,并及時更新,以提高有機廢棄物資源量估算的精度,為其資源化利用和實現碳減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Gomi K, Shimada K, Matsuoka Y. A Lowcarbon Scenario Creation Method for a Localscale Econom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Kyoto City [J]. Energy Policy, 2009, 56(3): 203-223.

[2]Solomon S, Plattner G K, Knutti R, et al. Irreversible Climate Change due to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J]. PNAS, 2009, 106(6): 1704-1709.

[3]Roger P J, Wigley T, Green C. Dangerous Assumptions[J]. Nature, 2008, 452: 531-532.

[4]Suramaythangkoor T, Gheewala S H. Potential of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Rice Strawbased Power Generation in Thailand[J]. Energy Policy, 2008, 36(8): 3193-3197.

[5]Tsai W, Lin C. Overview Analysis of Bioenergy from Livestock Manure Management in Taiwan[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9): 2682-2688.

[6]Wang L, Hu G, Gong X, et al. Emission Reductions Potential for Energy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in Chongqing[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9): 2074-2079.

[7]譚祖琴,徐文修. 新疆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量概算及沼氣潛力分析[J]. 可再生能源, 2008,(2):104-106. [Tan Zuqin.Xu Wenxiu. The Estimation on Resource and Its Biogas Potentiality of Rural Organic Wastes in Xinjiang[J].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2008,(2): 104-106.]

[8]夏朝鳳,張無敵.全球城市固體廢棄物及其能源潛力概算[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1998, 18(2):32-35.[Xia Chaofeng, Zhang Wudi.Resources and Energy Potentiality of Urban Solid Waste[J].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 1998, 18(2):32-35.]

[9]Zeng Xianyang, Ma Yitai, Ma Lirong. Utilization of Straw in Biomass Energy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7,(11):976-987.

[10]Luo Yuxiang, Wang Wei, Wan Xiao, et al. Estimation of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Biomass Waste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 Hebei Province [J]. Science China, 2010, 53(1):19-23.

[11]孫育峰,豐成學,李友權. 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及其利用與開發[J]. 調研世界, 2009,(7):37-39. [Sun Yufeng, Feng Chengxue, Li Youquan.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op Straw Resource in China[J]. The World of Survey and Research, 2009,(7):37-39.]

[12]韓魯佳,閆巧娟,劉向陽,等. 中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及其利用現狀[J]. 農業工程學報,2002,(3):87-91. [Han Lujia, Yan Qiaojuan, Liu Xiangyang, et al. Straw Resourc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China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2,(3): 87-91.]

[13]鐘華平,岳燕珍,樊江文. 中國作物秸稈資源及其利用[J]. 資源科學, 2003, 25(4): 62-67. [Zhong Huaping, Yue Yanzhen, Fan Jiangwen.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and Its Utilization [J]. Resources Science, 2003, 25(4):62-67.]

[14]高利偉,馬林,張衛峰,等. 中國作物秸稈養分資源數量估算及其利用狀況[J]. 農業工程學報, 2009,(7): 173-179. [Gao Liwei, Ma Lin, Zhang Weifeng, et al.Estimation of Nutrient Resource Quantity of Crop Straw and Its Utilization Situation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9,(7):173-179.]

[15]張培棟,楊艷麗,李光全,等. 中國農作物秸稈能源化潛力估算[J]. 可再生能源, 2007,(12):80-83. [Zhang Peidong, Yang Yanli, Li Guangquan, et al. Energy Potentiality of Crop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J].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2007,(12):80-83.]

[16]王方浩,馬文奇,竇爭霞,等. 中國畜禽糞便產生量估算及環境效應[J]. 中國環境科學, 2006, 26(5): 614-617. [Wang Fanghao, Ma Wenqi, Dou Zhengxia, et al. The Esti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mount of Animal Manure and Its Environment Effect in China.[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6(5):614-617.]

[17]彭里,王定勇.重慶市畜禽糞便年排放量的估算研究[J]. 農業工程學報, 2004, 20(1): 288-292. [Peng Li, Wang Dingyong. Estimation of Annual Quantity of Total Excretion from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4,20(1):288-292.]

[18]李軼冰,楊改河,楚莉莉,等. 中國農村戶用沼氣主要發酵原料資源量的估算[J]. 資源科學, 2009, 31(2):231-237. [Li Yibing, Yang Gaihe, Chu Lili, et al.Estimation of Resource Extent of Dominant Feedstock for Household Bioga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J].Resources Science,2009,31(2):231-237.]

[19]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 福建統計年鑒2009[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409.[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urvey Corps in Fujian.Fu Ji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9:409.]

[20]杜吳鵬,高慶先,張恩琛,等.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現狀及成分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 2006, 19(5):85-89. [Du Wupeng, Gao Qingxian, Zhang Enchen, et al. The Emission Status an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China[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9(5):85-89.]

[21]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Volume 5 Waste. Kanagawa: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6:12-13.

[22]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Volume 4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Other Land Use. Kanagawa: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6:37-54.

[23]CDMExecutive Board. Tool to Determine Methane Emissions Avoided from Disposal of Waste at A Solid Waste Disposal Site(Version04)[EB/OL].[2010-3-29]. .

[24]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 關于公布2009年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的公告[EB/OL]. [2010-3-29].省略china.省略/web/Main.asp?ColumnId=25&ScrollAction=2.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ecretary for Climate Change.Notice on Chinas Regional Power Grid Baseline Emission Factor in 2009[EB/OL].[2010-3-29].省略china.省略/web/Main.asp?ColumnId=25&ScrollAction=2.]

[25]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7 [M].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288. [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Transport Statistica,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nergy Bureau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Energy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7[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8:288.]

[26]王書肖,張楚瑩. 中國秸稈露天焚燒大氣污染物排放時空分布[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2008, 3(5):329-333. [Wang Shuxiao,Zhang Chuy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Open Burning of Crop Residues in China[J]. Sciencepaper Online, 2008, 3(5):329-333.]

[27]曹國良,張小曳,鄭方成等. 中國大陸秸稈露天焚燒的量的估算[J].資源科學,2006,28(1):9-13.[Cao Guoliang,Zhang Xiaoye,Zheng Fangcheng, et al.Estimating the Quantity of Crop Residues Burnt in Open Field in China[J].Resources Science, 2006,28(1):9-13.]

[28]蘇玉萍,鄭達賢,林婉貞. 福建省畜禽養殖污染分析與防治對策[J].福建地理, 2004,19(3):1-4.[Su Yuping, Zheng Daxian, Lin Wanzhen. A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in Domestic Animal and Poultry Farming in Fujian Province[J].Fujian Geology, 2004,19(3):1-4.]

[29]謝蓉.上海市畜牧業污染控制與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J].農村生態環境, 1999, 15(1):41-44.[Xie rong. The Animal Husbandry Pollution in Songjiang Jinshan Qingpu Region of Shanghai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Upper Streams of Huangpu River[J].Rural Ecoenvironment, 1999,15(1):41-44.]

[30]胡秀蓮,姜克雋,崔成.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CDM項目案例分析[J]. 中國能源, 2002,(7):21-27. [Hu Xiulian, Jiang Kejun, Cui Cheng. Urban domestic waste incineration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 CDM case study[J]. Energy of China, 2002,(7):21-27.]

[31]羅海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開發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8:69-70.[Luo Haizhong.MSW Incineration Power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DM) [D].Kunm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69-70.]

Research on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Organic Waste Reutil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ZHAO Shengnan CUI Shenghui LIN Tao LI Xinhu ZHANG Yajing

(Key Lab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篇(5)

關鍵詞 :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研究綜述;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政策

太湖藍藻爆發表明太湖流域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已逐漸凸顯并且愈發尖銳[1-2]。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太湖北部梅梁灣就開始頻繁暴發藍藻水華,到2006年水華暴發面積占太湖總面積的一半以上[3-5];太湖水體水質超標率也從2001年的65%上升到2006年的95%[6]。太湖水體水質低下只是太湖流域水環境惡化的一個方面,流域河網水質也呈現嚴重惡化趨勢。太湖流域所覆蓋的各行政區內受污染的河流占水系總長的比例均在80%左右,如上海為87%~92%,江蘇省為82%~87%,浙江省為72%~79%[7]。太湖流域的水環境惡化對該流域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近年來,太湖流域工業點源污染整治力度加強之后,農業面源污染對流域水環境的貢獻及其治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8]。農業在極大地滿足城鄉生活的同時,過量的化肥農藥投入、畜禽糞便排放給水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然而,不同學者計算的農業面源污染貢獻率存在很大的不同,總氮的貢獻在34%~52%,總磷的貢獻在17%~54%[8-9]。雖然可以看出農業污染的影響正在成為繼工業污染和城市污染之后的最大污染源之一,但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流失量有多少,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仍然沒有明確的計算結果,這與計算過程和方法不清晰、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排污系數或流失系數的選擇范圍較大有關。

本文圍繞農田種植和畜禽養殖這兩個主要的農業污染源,總結了影響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因素、排污系數及相應的治理措施,分析了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的現狀,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1 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因素

1.1 太湖流域種植業污染的影響因素及排污系數

1.1.1 化肥過量使用

不少學者通過典型區的實地調查、采樣分析試驗以及文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農田化肥的利用及污染,證實了化肥過量使用是種植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農田徑流中N、P流失量與肥料投入水平顯著相關。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太湖地區農田生態系統中的氮、磷一直處于盈余狀態,養分高度集中,大田作物施肥量甚至達到純氮600 kg/hm2,遠遠高于作物實際需要量[10]。90年代中后期以來,農田的氮剩余量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是很多,這是為何太湖上游地區在工業點源得到控制,而湖泊水質仍然沒有得到根本好轉的一個主要原因[11]。

1.1.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氮磷施肥量的需求不同、植被覆蓋度不同,必然對氮磷養分流失產生不同影響。有研究表明,相同降雨條件下,菜地的產流時間最長,其余依次為稻田、竹林、草地和桑園;草地的氮流失量最大[12]。還有研究表明,菜地的多場降雨徑流平均濃度高于板栗林、竹林和旱地,懸浮態顆粒磷的濃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板栗林、竹林、菜地和旱地,并且懸浮態顆粒磷占到水相總磷的76%~89%,總無機磷占水相總磷的 57%~85%,濃度高低順序依次為竹林、菜地、板栗林、旱地,總有機磷濃度高低排序為菜地、旱地、竹林、板栗磷[13]。旱地土壤磷較水田更易流失的機理在于盡管旱地土壤對磷的固定能力略高與水稻土,但旱地土壤的有效磷水平普遍高于水稻土,因而前者磷的吸持飽和度(DPS)要大大高于后者,因此旱地土壤中的磷被淋溶,或者或以溶解態隨徑流流失的風險和數量也顯著高于水稻土。

1.1.3 農田管理方式

地表管理與施肥方式對太湖旱地氮磷流失的影響也很重要,如通過采用地表覆膜、秸稈覆蓋、肥料條施及穴施等耕作管理方式則分別可降低60.3%、59.8%、50.1%、52.4%的氮流失和90.5%、86.5%、80.2%和80.5%[14],或者將田埂高度由6 cm增加到8 cm則將使稻季徑流量和氮素徑流排放分別降低73.4%和約90%[15]。

1.1.4 氣候及自然地理因素

面源污染具有季節特征。王鵬等[13]等的研究則表明環太湖丘陵地區農田氮素隨地表徑流的時間輸出特征為秋冬季地表徑流中總氮的平均濃度高于春夏季,這與各個季節的降水量和平均氣溫有關。地統計學方法的研究也發現,有機質、全氮和速效磷具有很強的空間相關性,說明太湖地區的一些土壤養分受母質、地形、土壤類型等自然的結構性因素影響較大[16]。

1.1.5 種植業的氮磷污染物排放系數

目前,農業面源污染負荷的計算多采用輸出系數方法(也稱排污系數法)。由于不同研究者關注排污系數影響因素的側重點不同,通過太湖流域典型地區的監測或試驗研究,得到一系列不同條件下的污染物排放系數(表1)[14,17-18,19-32,33]。

這些排污系數主要是水田的水旱輪作或旱地種植不同作物在一年內向水環境所排出的氮、磷污染物。根據排污系數研究所側重的內容、應用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四組:不同土地利用的自然降雨條件下的小區試驗、不同土利用的自然降雨條件下的流域監測、不同化肥施用量影響的自然降雨條件下的小區試驗、不同土地利用的小區人工降雨試驗。對比不同分組可以發現,氮的排污系數約在10~20 kg/hm2,磷的排污系數約在1~5 kg/hm2,但小區人工降雨試驗的氮磷排污系數異常巨大,這與人工降雨試驗的研究尺度、試驗方法是有直接關系的,這種方法忽略了坡度和地表覆蓋度,適用的空間尺度小,比較適用于坡面流物質輸移的機理研究。自然降雨條件下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流域監測實驗試圖模擬流域干流的污染物實際監測值,它對農業污染的計算易受到流域內其他自然經濟因素的影響,比較適用于土地利用類型較為簡單的流域面源污染負荷的計算;自然降雨條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或不同化肥施用量的小區試驗比較適宜于研究污染負荷因素的影響,但大部分的排污系數只區分了水田和旱地兩種類型,具體到不同作物的排污系數的研究結果比較少。不同排污系數的適用性可在考慮研究地點所處位置、研究結果要求、土地利用類型和作物種植類型的基礎上進行篩選使用。

1.2 太湖流域養殖業污染的影響因素及排污系數

1.2.1 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影響

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畜禽糞便處理不力、畜禽的規模化發展、土地利用的變化趨勢是太湖流域糞便廢棄物污染的主要原因。60年代以來我國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在地表徑流、運輸和利用等各個環節都對環境產生了污染[34]。首先,飼養過程中畜禽糞便排放形成的廢棄物、食物殘渣以及清潔飼養圈所產生的污泥水,經受雨水沖刷形成地表徑流后造成環境污染;其次,糞便在堆放和儲運過程中,因為降雨和其它原因進入水體形成污染;最后,糞肥歸田后因為得不到有效利用,營養物質隨徑流進入水體而形成污染。

畜禽養殖的規模化發展逐漸成為畜禽糞污污染環境的主要問題之一。在農戶散養方式下,畜禽糞污可與農戶耕地較好地配套結合,糞污收集利用較高。大型規模養殖方式下,由于受到國家政策的制約,絕大部分都會建造糞污處理設施,使排放達到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相比之下,中小型規模養殖場既沒有受政策的嚴格制約,也沒有足夠的配套耕地可供消納糞污,造成糞污收集利用率較低,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較大。

土地利用變化趨勢加劇了畜禽糞污對環境的污染。畜禽存欄量在成倍增長的同時,可有效吸納畜禽糞便的農田面積卻因農村城鎮化發展和城鎮建設用地而不斷減少。一方面畜禽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模式造成養殖業專業戶繼續在某些地區集中,這種空間上的集中使得局部地區負荷量容易超過環境容量;另一方面,可消納糞污的耕地面積仍在持續減少,加劇了糞污對環境的污染。張緒美等[35]的研究表明江蘇省畜禽糞便污染日益嚴重;錢秀紅等[36]在太湖流域的杭嘉湖水網平原的研究表明,除了杭州市以生活污染居第一位外,其余9個市縣均以畜禽糞尿污染居第一位。

我國一直比較重視推動旨在減少糞污污染增加生物質能的沼氣工程,沼氣工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糞便在堆放、儲運和歸田過程中的流失,但在太湖這樣的經濟發達、人多地少的地區其推廣存在難度。

還有一些相關問題,例如畜禽糞便利用率低、大部分的畜禽養殖場布局不合理、缺少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和治理投資、沒有足夠的配套耕地用以消納糞便、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統一的畜禽飼養場污水排放標準等。

1.2.2 養殖業糞污排放系數

目前不同學者對養殖業排污系數的計算方法基本上采用兩種公式:即

養殖業排污量=a畜禽年養殖數量×b年排泄系數×d畜禽養分含量×e流失率,或:

養殖業排污量=a畜禽養殖數量×b養殖時間×c日排泄系數×d畜禽養分含量×e流失率

以上兩式在理論上是相同的,但因方程式右邊的每一個變量都有不同的計量方法使得最終的計算結果可能有所不同。

(1)畜禽養殖數量和養殖時間。存欄量、出欄量和養殖量三種指標都分別被用以表示畜禽養殖數量。張緒美[35]認為畜禽的存欄量可被視為一年中一個相對穩定的飼養量,相對應地,養殖時間就是365天。黃沈發[36]、劉培芳[37]等人將不同生長期、不同種類的禽畜,轉換為已知排泄系數動物的相應量,然后根據全年畜禽飼養量計算出本區畜禽糞便污染物的年產生量。無論用存欄量還是飼養量代表畜禽養殖數量都可能存在偏差:如果每年的出欄次數大于1,那么存欄量就不足以代表當年的穩定飼養量;同樣,如果每年的出欄次數小于1,用飼養量(存欄量+出欄量)來代表畜禽養殖數量,將會重復計算當年處于存欄而次年將出欄的畜禽數量。

更多的學者則是則根據生長周期確定飼養量所用指標[38-40]。對于出欄時間大于1年的畜禽如奶牛、馬、驢、騾、蛋禽等采用年末存欄量作為飼養量,其養殖時間為365 d;但對于其它畜禽如肉牛、豬、牛、肉雞等出欄次數小于1年的畜禽,則應利用年末出欄量表示畜禽養殖數量,相對而言養殖時間則是一個飼養周期。到目前為止,這種方法被較多地應用。

(2)排泄系數。排泄系數是指單個動物在一定時間內所排出的糞便數量。現有的排泄系數有兩類:一是以年為單位所估測的排污系數;二是以日為單位所估測的排污系數。前者通過對各類畜禽飼養的調查輔以其它專家資料的調整獲得[41]。后者也是目前為止大多數學者所采用的日排泄數據,利用這一數據乘以飼養期就可得到較為精確的糞便排泄量。通過對比每頭(只)畜禽的糞污排泄量可以看出,文獻[40]的年排泄量數據較其它幾組較為異常(表2)。

(3)畜禽糞便的養分含量。不同來源的養份含量也因觀測者的不同、觀測手段的不同存在較大差異。養份含量資料的主要來源有《農業技術經濟手冊》[43]、《中國有機肥料養分志》[39]、和《家畜糞便學》[44]等(表3)。相比之下,中國有機肥料養分志的總氮和總磷含量尤其偏高。

(4)流失率。流失率是指畜禽糞便在堆放、沖洗過程中流失到水體中的比率。中科院南京環科所所估計的糞便流失率保持在2%~8%,而液體排泄物可能達到50%[49]。國家環保總局認為這一估計比較保守,而上海市環境保護局的報告認為市郊畜禽糞便的流失率為30%~40%[37]。

在實際計算時,糞污流失率還需要區分是否規模養殖和有無沼氣的情形。如無法明確區分,則可以采取在公式中加入規模養殖比例和沼氣比例。例如許俊香則通過區分養殖規模,根據專家建議,農戶飼養的流失率為30%左右,中小型規模養殖的流失率為65%左右,而大型規模養殖的流失率為50%左右[39]。

從以上可以看出,計算畜禽糞便對水環境產生的污染還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畜禽糞便流失量直接受制于以上幾個因子的選取,而以上幾個因子尤其是排泄系數和流失率仍存在很大變數。目前我國很多研究都引用了《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調查及防治對策》[42]一書中的相關方法和系數。

2 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技術

學術界在如何治理太湖水體環境污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方法是從源頭上減少農業面源污染[17],主要方法包括科學施用化肥、調整土地利用方式和耕作方式、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管理等;關鍵區治理和最佳農田管理對于提高農業面源的管理效率也是較好的選擇。

2.1 科學施用化肥

化肥集約利用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改進氮肥施用技術、平衡施肥等是減少農田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33]。不少學者研究了化肥用量和養分流失的關系,為合理施用化肥提供了科學依據,但不同學者所得到的“最佳經濟施肥量”、“生態經濟施肥量”有很大的差異,太湖流域氮肥的生態經濟施肥量在235~350 kg/hm2左右[45-46];而經濟施氮量可能為405~495 kg/hm2[47]。

由于土壤鉀素匱乏是農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礙,因此適當增施有機肥和鉀肥,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加強微生物肥和控效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制和推廣有助于農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而化肥用量有所減少[48],從而減輕水環境的氮磷污染。

雖然測土配方是我國科學施用化肥的重要方式,但這一惠民工程仍然存在很多困難,其中一個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小配方和大生產線”、“集中供應和個性需求”的矛盾。配方肥不同于基礎肥料,它連接著肥料生產、銷售和使用,同時由于配方肥針對性強,一個配方不可能大規模生產。要解決這一矛盾,有必要在稅收、補貼等方面給予配肥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同時,資金、技術也成為制約測土配方是非的難點,如能夠完成全養分檢測的只有個別縣。

2.2 調整土地利用方式和耕作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調整對減少面源污染也有重要影響[18]。因此,首先要調整土地利用方式,減少污染較多的種植業發展,這就會涉及到農業結構調整。其次,應提倡實施保護性耕作,例如秸稈還田、秸稈覆蓋是維持和提高土壤有機質從而提高作物產量的重要措施。再次,還需要合理安排農事活動時間。有研究表明降雨事件下的養分流失是農田面源污染的主要貢獻期,因而這一時期應作為控制的關鍵因素,而降雨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段亮等[14]的研究表明氮磷在6-11月向水體的遷移量占全年氮磷輸出總量的83.4%和79.8%。最后,控水灌溉、筑高田埂等也有助于防止土地溶出和侵蝕[33-48]。

以上幾個方面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農民的切身利益,如增加勞動時間和難度,減少農戶經濟收益等。如何最大程度地既調整了土地利用方式和耕作方式,又增加農民的利益減少農民的各種支出就成為當前環境和農業問題的焦點。

2.3 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管理

減少畜禽糞便污染的手段包括以下內容:重視太湖流域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從源頭上控制畜禽污染的發展;提高有機肥的施用比例;發展生態農業,通過加強對凈初級生物產量的食物鏈衍生和內循環機制的建立,以提高物質和能量的利用率,降低污染的形成;增強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在集中的村莊建立污水排水系統,而對分散的農戶采用凈化槽處理;建立人工濕地或水生植物塘等;進行功能區域劃分保護和加快太湖生態恢復;執行相關管理政策;加強農牧結合,使畜牧養殖與農田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49]。

2.4 關鍵區域治理

對關鍵區或保護區的重點治理是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這樣可以減輕面源污染治理難度,降低治理成本。還可以通過定位設置太湖各類生物資源恢復與保護的功能區域[50],在不同等級的保護區內對各類排污單位的總氮、總磷排放實施不同的標準[51]。

2.5 最佳農田管理

近年來最佳農田管理措施受到較多的關注,尤其其中的非工程措施因為成本投入低、農民參與等特點被認為是防止或減少面源污染最有效和最實際的措施。這一方法沒有向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收取任何形式的費用,防治污染同時不增加農民經濟負擔也是政府愿意看到的結果。它的核心是在污染物進入水體對水環境產生污染前,通過各種經濟高效、滿足生態環境要求的措施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包括各種工程措施如人工濕地、植被過濾帶和草地、河岸緩沖帶、暴雨蓄積池河沉淀塘,以及非工程措施如免耕-少耕法、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和生物廢棄物的再利用等。其中有些措施尤其是非工程性措施其實和我國一直提倡的生態農業有很多相近的地方。通過改變農田管理而不是農業結構調整更能夠有效減少養分盈余[52-53],Andrés J[54]的研究結果也支持這一點。目前最佳管理措施被它的價值和應用效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2.6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相關研究

與國外的農業面源污染政策不同的是,太湖流域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命令和控制性政策,經濟刺激性政策和參與性政策比較少。太湖流域環境污染引起關注后,各級政府也加大了太湖流域水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如工業污染達標排放管理、洗衣粉“禁磷”政策、1998年底完成的截污“零點行動”、1999年底完成的河道清淤工作、2008年開始的《太湖地區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等。這些措施主要是針對工業污染源制定的,期望通過命令控制型的行政手段出發減少從源頭到末端的污染物排放。針對農業面源污染,我國也制定了一些政策、開展了一些項目,例如2003年7月國家科技部開展了863重大科技項目之一的“河網區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術”。這些政策措施也是采用命令控制型的管理方法,將工程和技術措施作為解決面源污染的主要方法。

命令控制型的農業面源污染管理政策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從千家萬戶獲得足夠的信息而導致管理措施的實施成本太高,導致政府管制效率低下;相關污染控制標準不健全則是另一個重要原因。例如我國在2003年1月1日之后才開始執行國家環保總局制定的“畜禽飼養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主要是面對大型規模養殖戶制定的,太湖流域中小型規模養殖戶的數量則占到大多數,標準施用范圍不能覆蓋大部分的污染來源。

近年我國學術界也開始對經濟型政策措施予以關注,從農戶行為的角度強調環境經濟手段在農業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向平安等的研究表明施肥量的改變會使農戶增加0.54~1.28%的支出[55];馮孝杰等[56]強調農戶經營行為對農業面源污染產生影響,何浩然等[57]認為非農就業和農業技術培訓對農戶化肥的施用水平產生較大影響。

總的來講,太湖流域乃至我國的面源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不健全,并且主要采用命令控制型手段,政策效率低下;從環境污染主體即農戶經濟行為的角度去管理面源污染的政策措施開始得到關注。

3 文獻述評及現有問題探討

3.1 文獻述評

通過文獻可以看出,當前已經有很多學者對太湖流域面源污染及其控制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①雖然太湖流域典型區域的面源污染影響及排污系數的研究較多,但是著眼于太湖流域整體的農業面源污染負荷總量的研究并沒有明確答案;②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技術研究較多,但將這些自然科學成果應用到管理實踐中的政策研究較少;③對農田面源污染的研究較多,對畜禽漁業養殖廢棄物處理的研究比較薄弱,并且兩者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進行研究;④雖然已經有了一些關于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的討論,但缺乏管理實施標準;⑤圍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都與農戶行為有關,例如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等,但現在很少有從環境污染主體即農戶行為的角度去研究如何減少環境污染。

3.2 科學問題

未來的研究方向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1)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研究有助于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的高效、公平,著眼于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負荷及控制政策研究已經迫在眉睫。從局部治理走向流域全局治理,是今后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必然趨勢。通過利用科學合理的排污系數,對太湖流域的農業面源污染負荷及其結構進行核算,有助于政府判斷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程度,把握面源污染管理的力度,確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術方法和管理方法。

(2)從環境管理行為的主體即農戶的角度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控制和管理。我國應對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大部分是從農戶行為例如農業結構、農業生產方式的角度進行研究,但其管理則主要是以命令和控制為主的行政干預手段進行,防治和管理存在錯位。因此,有必要從環境行為主體即農戶的角度通過調整農戶經濟行為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3)農業面源污染相關標準研究非常重要。我國主要以命令控制型手段作為主要管理措施,但管理效果很不明顯。這可能與設計標準和實施標準不規范有一定關系。例如農牧/牧漁結合是處理畜禽糞便的最佳方式之一,即使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一傳統的方法仍然是國內外都提倡的效率高成本較低的面源污染管理方式,但實際操作中并沒有合適的標準可以依據。再例如每公頃施用225 kg純養分作為施肥的安全上限,中國幅員遼闊,耕作制度差異很大,這一“剪刀切”的標準是值得懷疑的。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虞孝感,Josef Nipper,燕乃玲.從國際治湖經驗探討太湖富營養化的治理[J].地理學報,2007,62(9):899-906.[Yu Xiaogan,Josef Nipper,Yan Nailing.Recommendations of Eutrophication Control of Taihu Lake from an International

View [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7,62(9):899-906.]

[2]沃飛,陳效民,吳華山,等.太湖流域典型地區農村水環境氮磷污染狀況的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3):819-825.[Wo Fei,Chen Xiaomin,Wu Huashan,et al.Pollution Situ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in Typical Region of Tai Lake[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2007,26(3):819-825.]

[3]范成新,季江,陳荷生.太湖富營養化現狀、趨勢及其綜合整治對策[J].上海環境科學,1997,16(8):4-7.[Fang Chengxin,Ji Jiang,Chen Hesheng.The Current Eutrophication Status and Trend of Lake Taihu and Its Comprehensive Control Countermeasure[J].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7,16(8):4-7.]

[4]Chen Yuwei,Fan Chengxin,Teubner K et al.Changes of Nutrients and Phytoplankton Chlorophyll:in a Large Shallow Lake,Taihu,China:an 8-year Investigation[J].Hydrobiologia,2003,506/509:273-279.

[5]林澤新.太湖流域水環境變化及緣由分析[J].湖泊科學,2002,(2):111-116.[Lin Zexin.Analysi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aihu Watershed [J].Journal Of Lake Sciences,2002,(2):111-116.]

[6]虞錫君.構建太湖流域水生態補償機制探討[J].農業經濟問題,2007,(9):56-59.[Yu Xinjun. The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Taihu Lake[J]. Issues in Agricultur Economy, 2007,(9): 56-59.]

[7]王蘇民,竇鴻身.中國湖泊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21.[Wang Sumin,Du Hongsheng.Record of Lakes in China[M].Beijing: Science Press,1998.]

[8]張維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估計及控制對策I.21世紀初期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的形勢估計[J].中國農業科學,2004,37(7):1008-1017.[Zhang Weili, Wu Shuxia, Ji Hongjie, et al.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and the Alleviating Strategies Ⅰ.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in Early 21 Century[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4,37(7):1008-1017.]

[9]金相燦,葉春,顏昌宙,等.太湖重點污染控制區綜合治理方案研究[J].環境科學研究,1999,12(5):1-5.[Jin Xiangcan, Ye Chun, Yan Changyu et a1.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 for Key Polluted Regions of Lake Taihu[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9,12(5):1-5.]

[10]高超,張桃林,吳蔚東.太湖地區農田土壤養分動態及其啟示[J].地理科學,2001,21(5):428-432.[Gao Chao, Zhang Taolin, Wu Weidong. Agricultural Soil Nutrient Status in Taihu Lake Areaand Its Implication to Nutri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J].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1,21(5):428-432.]

[11]許朋柱,秦伯強,Horst Behrendt,等.太湖上游流域農業土地的氮剩余及其對湖泊富營養化的影響[J].湖泊科學,2006,18(4):395-400.[Xu Pengzhu, Qing Boqing, Horst Behrendt, et a1. Nitrogen Surplus of the Upstream AgricuLtural Land of Lake Taihu and the Eutrophication Impact[J].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2006,18(4):395-400.]

[12]于興修,楊桂山,梁濤.西笤溪流域土地利用對氮素徑流流失過程的影響[J].農業環境保護,2002,21(5):424-427.[Yu Xingxiu, Yang Guishan, Liang Tao. Effects of Land Use in Xitiaoxi Catchment on Nitrogen Losses from Runoff[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02,21(5):424-427.]

[13]王鵬,高超,姚琪,等.太湖丘陵地區農田氮素遷移的時空分布特征[J].環境科學,2006,27(8):1671-1675.[Wang Peng, Gao Chao, Yao Qi,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Losses in Hilly Area of Taihu Lake[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27(8):1671-1675.]

[14]段亮,段增強,等.地表管理與施肥方式對太湖流域旱地氮素流失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3):813-818.[Yin Liang, Duan Zengqiang, et al. Effect of Surface Management and Fertilization Mode on Nitrogen Runoff from Upland in Taihu Lake Region[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07,26(3):813-818.]

[15]王小治,高人,錢曉晴,等.利用大型徑流場研究太湖地區稻季氮素的徑流排放[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3):831-835.[Wang Xiazhi, Gao Ren, Qian Xiaoqing, et al. Nitrogen Loss via Runoff from Paddy Field Using the Large Catchment Area in Taihu Region[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07,26(3):831-835.]

[16]劉杏梅,徐建民,章明奎,等.太湖流域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特征分析:以浙江省平湖市為例[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3,29(1):76-82.[Liu Xingmei, Xu Jianmin, Zhang Mingkui, et al. Study on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Nutrients in Taihu Lake Region:A Case of Pingh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ulture & Life Science, 2003,29(1):76-82.]

[17]王少平,俞立中,許世遠,等.基于GIS 的蘇州河面源污染的總量控制[J].中國環境科學,2002,22(6):520-524.[ Wang Shaoping, Yu Lizhong, Xu Shiyuan, et al. The Total Quantity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Suzhou Creek Based on GIS[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2,22(6):520-524.]

[18]張大弟.上海市郊4種地表徑流污染負荷調查與評價[J].上海環境科學,1997,16(9):7-11.[Zhang Dadi.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Four Surface Runoffs and Rice Field Water of Shanghai Suburbs[J].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7,16(9):7-11.]

[19]段增強,常江.地表管理與施肥方式對太湖流域旱地磷素流失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3):813-818.[Duan Zengqiang, Chang Jiang. Surface Managements and Fertilization Modes on Phosphorus Runoff from Upland in Taihu Lake Region[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07,26(3):813-81.]

[20]郭紅巖,王曉蓉,朱建國.太湖一級保護區面源磷污染的定量化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1):136-140.[Guo Hongyan, Wang Xiaorong, Zhu Jianguo. Quantification of Nonpoint Sources Phosphorus Pollution in key Protection Area of Taihu Lak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4,15(1):136-140.]

[21]高超,朱繼業,朱建國,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徑流磷輸出及其季節性分布特征[J].環境科學學報,2005,25(11):1543-1549[Gao Chao, Zhu Jiye, Zhu Jianguo, et al. Phosphorus Exports via Overland Runoff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Their Seasonal Patter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5(11):1543-1549.]

[22]朱繼業,高超,朱建國,等.不同農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徑流中氮的輸出特征[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6,42(6):621-627.[Zhu Jiye, Gao Chao, Zhu Jianguo et al. Phosphorus Exports via Overland Runoff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Their Seasonal Pattern[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06,42(6):621-627.]

[23]鄭建瑜,周乃晟.農田氮素面源污染模型及年負荷估算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12-19.[Zheng Jianyu, Zhou Naisheng. Research on Nitroge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in Farmland of Shanghai Suburb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7,(6):12-19.]

[24]王小治.太湖地區稻麥倫坐下氮素循環及薄膜尿素效果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Wang Xiaozhi.Nitrogen Cycling and Evaluating the Use of Coated Urea Under Ricewheat Rotation in Taihu Region[D].Nanjing: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5.]

[25]呂耀.蘇南太湖地區農田氮素面源污染及其環境經濟分析[D].中國農業大學,1998.[Lv Yao. Nitrogen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s in Lake Tai Region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and its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alysis [D]. Beijing: Chines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998.]

[26]張煥朝,張紅愛,曹志洪.太湖地區水稻土磷素徑流流失及其Olsen磷的“突變點”[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8(5):6-10.[Zhang Huanchao, Zhang Hongai, Cao Zhihong. Research on Phosphorus Runoff Losses from Paddy Soils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and Its OlsenP “Changepoint”[J].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4,28(5):6-10.]

[27]李兆富,楊桂山,李恒鵬.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營養鹽輸出系數估算[J].水土保持學報,2007,21(1):1-5.[Li Zhaofu, Yan Guishan, Li Hengpeng. Estimation of Nutrient Export Coefficient from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Xitiaoxi Watershed[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7,21(1):1-5.]

[28]李恒鵬,劉曉玫,黃文鈺.太湖流域浙西區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面源污染產出[J].地理學報,2004,59(3):401-408.[Li Hengpeng, Liu Xiaomei, Huang Wenyu. The Nonpoint Output of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in Zhexi Hydraulic Region of Taihu Basi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59(3):401-408.]

[29]李恒鵬,楊桂山,黃文鈺,等.太湖上游地區面源污染氮素入湖量模擬研究[J].土壤學報,2007,44(6):1063-1069.[Li Hengpeng, Yang Guishan, Huang Wenjue, et al. Simulating Fluxes of NonPoint Source Nitrogen from Upriver Region of Taihu Basin[J].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7,44(6):1063-1069.]

[30]李恒鵬,黃文鈺,楊桂山,等.太湖地區蠡河流域不同用地類型面源污染特征[J].中國環境科學,2006,26(2):243-247.[ Li Hengpeng, Huang Wenjue, Yang Guishan, et al.

Nonpoint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for Different Land Uses in Lihe River Watershed of Taihu Region[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26(2):243-247.]

[31]梁濤,張秀梅,章申,等.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類型下氮元素輸移過程[J].地理學報,2002,57(4):389-396.[Liang Tao, Zhang Xiumei, Zhang Shen, et al. Nitrogen Elements Transferring Processes and Fluxe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in West Tiaoxi Catchment[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2,57(4):389-396.]

[32]于興修,楊桂山,梁濤.西苕溪流域土地利用對氮素徑流流失過程的影響[J].農業環境保護,2002,21(5):424-427.[Yu Xingxiu, Yang Jiashan, Liang Tao. Effects of Land Use in Xitiaoxi Catchment on Nitrogen Losses from Runoff[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02,21(5):424-427.]

[33]馬立珊.蘇南太湖水系農業面源氮污染及其控制對策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1992,3(4):346-354.[Ma Lishan. Agriculture NonPoint Source Nitrogen Pollu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aihu Bas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2,3(4):346-354.]

[34]朱立安,王繼增,胡耀國,等.畜禽養殖面源污染及其生態控制[J].水土保持通報,2005,25(2):40-43.[Zhu Lian, Wang Jizeng, Hu Yaoguo, et al. Nonpoint Sources Pollution from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Ecological Control[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25(2):40-43.]

[35]張緒美,董元華,王輝,等.江蘇省農田畜禽糞便負荷時空變化[J].地理科學,2007,27(4):597-601.[Zhang Xumei, Dong Yuanhua, Wang Hui,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Farmland Load of Livestock Feces in Jiangsu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27(4):597-601.]

[36]黃沈發,陳長虹,賀軍峰.黃浦江上游匯水區禽畜業污染及其防治對策[J].上海環境科學,1994,13(5):4-8.[Huang Shenfa, Chen Changhong, He Junfeng. Pollution Statu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in Upstream Section of Huangpu River[J].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4,13(5):4-8.]

[37]劉培芳,陳振樓,許世遠,等.長江三角洲城郊畜禽糞便的污染負荷及其防治對策[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2,11(5):456-460.[Liu Peifang, Chen Zhenliu, Xu Shiyuan, et al. Waste Loading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n the Excreta of Domestic Animals in the Yangtze Delta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2,11(5):456-460.]

[38]王方浩,馬文奇,竇爭霞,等,中國畜禽糞便產生量估算及環境效應[J].中國環境科學,2006,26(5):614-617.[Wang Fanghao, Ma Wenqi, Dou Zhengxia, et al. The Esti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mount of Animal Manure and its Environmental Effect in China[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6,26(5):614-617.]

[39]許俊香,劉曉利,王方浩,等.我國畜禽生產體系中磷素平衡及其環境效應[J].生態學報,2005,25(11):2911-2918.[Xiu Junxiang, Liu Xiaoli, Wang Fanghao, et al. Phosphorus Balance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Animal Production in China, 2005,25(11):2911-2918.]

[40]彭里,王定勇.重慶市畜禽糞便年排放量的估算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4,20(1):288-292. [Ping Li, Wang Dingyong. Estimation of Annual Quantity of Total Excretion from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4,20(1):288-292.]

[41]沈根祥,汪雅谷,袁大偉.上海市郊農田畜禽糞便負荷及其警報與分級[J].上海農業學報,1994,10(增刊):6-11.[Shen Genxiang, Wang Yagu, Yuan Dawei. Loading Amounts of Animal Feces and Their Alarming Values and Classification Grades in Shanghai Suburbs. Acta Agricultural Shanghai, 1994, 10: 6-11.]

[42]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自然生態保護司.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調查及防治對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77-78. [Department of Nature and Ecology Conservation of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cale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2:77-78.]

[43]牛若峰.農業技術經濟手冊[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Niu Ruofeng. Handbook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M]. Beijing:Agricultural Press, 1983.]

[44]王新謀.家畜糞便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Wang Xinmou. Coprology of Domestic Animals[M]. Shanghai Joao Tong University Press.]

[45]呂耀,程序.太湖地區農田氮素面源污染及環境經濟分析[J].上海環境科學,2000,19(4):143-146.[Lv Yao, Cheng Xu. Nitrogen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s in Lake Tai Region and its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alysis[J].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0,19(4):143-146.]

[46]黃進寶,范曉暉,張紹林,等.太湖地區黃泥土壤水稻氮素利用與經濟生態適宜施氮量[J].生態學報,2007,27(2):589-576.[Huang Jingbao, Fan XIaohui, Zhang Shaolin,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conomicallyecologically Appropriat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ed in Rice[J]. Acta Ecologica Sinica,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7,27(2):589-576.]

[47]王德建,林靜慧,夏立忠.太湖地區稻麥輪作農田氮素淋洗特點[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1,9(1):17-22.[Wang Dejian, Lin Jinghui, Xia Lizhong.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leaching of ricewheat rotation field in Taihu Lake area[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1,9(1):17-22.]

[48]呂耀.蘇南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及農業持續發展戰略[J].環境科學動態,1998,(2):1-4.[Lv Yao.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in Taihu Basi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ends, 1998,(2): 1-4.]

[49]張大弟,章家騏,汪雅谷.上海市郊主要面源污染及防治對策[J].上海環境科學,1997,16(3):1-3. [Zhang Dadi, Zhang Jiaqi, Wang Yagu. The Ma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Shanghai Suburbs and Harness Countermeasure[J].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7,16(3):1-3.]

[50]谷孝鴻,白秀玲,江南,等.太湖漁業發展及區域設置與功能定位[J].生態學報,2006,26(7):2247-2254.[Gu Xiaohong, Bai Xiuling, Jiang Nan, et al. Fishery Development, Regional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Taihu Lake[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7):2247-2254.]

[51]盛學良,舒金華,彭補拙,等.江蘇省太湖流域總氮、總磷排放標準研究[J].地理科學,2002,22(4):449-452.[Sheng Xueliang, Shu Jinhua, Peng Buzhuo, et al. Study on Emission Standards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at Taihu Basin[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22(4):449-452.]

[52]Cjm Ondersteijn, Acg Beldman, Chg Daatselaar, et al. Farm Structure or Farm Management: Effective Ways to Reduce Nutrient Surpluses on Dairy Farms and Their Financial Impacts[J]. 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3,(84):171-181.

[53]Brandt Hmp, Vande Smit Hp. Mineral Accounting: the Way to Combat Eutrophication and to Achieve the Drinking Water Objective[J]. Environ. Pollut., 1998, 102 (Suppl. 1), 705-709.

[54]Andrés J. PicazoTadeo, Ernest ReigMartínez. Farmers cos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Reducing the Consumption of Nitrogen in Citrus Farming[J]. Economic Modelling,2007,(24):312-328.

[55]向平安,周燕,黃璜,等.化肥面源污染控制的綠稅措施模擬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3(3):328-332.[Xiang Pingan, Zhou Yan, Huang Huang, et al. Simulated Study of Green Tax Prompting for Controlling Fertilizer nonpoint Sources Pollution[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r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7,33(3):328-332.]

[56]馮孝杰,魏朝富,謝德體,等.農戶經營行為的農業面源污染效應及模型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5,(12):354-358.[Feng Xiaojie, Wei Chaofu, Xie Deti, et al. Effects of Farm Households Management Behavior upon Nonpoint Pollution of Agriculture and Model Analysi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5,(12):354-358.]

[57]何浩然,張林秀,李強.農民施肥行為及農業面源污染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06,(6):2-10.[He Haoran, Zhang Xiulin, Li Qiang. Ra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Reduction of Largescale Farmland Pollution by Rationalized Fertilizer Usage[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06,(6):2-10.]

[58]Wu JJ, Babcock BA.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Voluntary vs. Mandato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9,38(2),158-175.

[59]O’Shea L. An Economic Approach to Reducing Water Pollution: Point and Diffuse Sources[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2, (282-283):49-63.

[60]Freeman III, AM. Economics, Incentiv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C]. In:Vig, N.J., Kraft, M.E. (Eds.), Environmental Policy:

New Direction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Washington DC,2003.

[61]Kathleen Segerson, Junjie Wu.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Inducing Firstbest Outcomes Through the Use of Threa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6,(51):165-184.

[62]Larson DM, Helfand GE, House BW. Secondbest Tax Policies to Reduc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6, 78(4), 1108-1117.

[63]Eirik Romstad. Team Approaches in Reduc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7)71-78.

[64]Cabe R, JA Herriges, The Regul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under Imperfect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J. Environ. Econom. Manage, 1992,(22)134-146.

[65]R Griffin, DW Bromley, Agricultural Runoff as a Nonpoint Externality[J]. Amer. J. Agric. Econom. 1982, (64), 547-552.

Review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in Taihu Lake and Taihu Basin

YAN Lizhen1 SHI Minjun1,2

WANG Lei1

(1.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Fictitious Economy and Data Science,CAS, Beijing 100190,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 亚洲自偷自拍熟女另类|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无遮无挡三级动态图|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欧美乱大交xxxxx疯狂俱乐部| 日本三级吃奶头添泬| 手机在线观看av片|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蜜芽| 国产性天天综合网|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欧美群交射精内射颜射潮喷| 女人色熟女乱|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97|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成人片|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国产乱xxxxx97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一区二区在线 | 国|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水多|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 欧美熟妇性xxx交潮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