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教育類畢業論文

教育類畢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1 17:10: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類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類畢業論文

篇(1)

指標評價體系設計原則是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部分直接關系到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公正性以及客觀性。因此,這就要求績效評價設計過程中嚴格遵循SMART原則,即:第一,明確性,對于績效評價者和被評價者而言,應進一步明確績效評價的目標和方向;第二,可衡量性,績效指標的數據和信息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經將績效指標數量化、行為化;第三,可接受性,可接受性是指績效指標在不懈努力之下是可以實現的;第四,實際性,績效指標在一定條件之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時效性,績效目標的實現需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

2 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設計要求

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程序是高職教師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部分,為保障高職院校績效評價設計的高效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確保高職院校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的順利開展,應切實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為什么要構建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第二,開展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預期的目標是什么;第三,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第四,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是什么。

教師績效評價者時高職院校績效評價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為確保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的高效有序開展,這就需要評價者遵循以下幾點要求,首先是評價者能夠全面、準確的了解被評價教師的各種實際狀況;其次是評價者有足夠的能力將觀察結果轉化為評價信息,并且,盡可能的降低績效評價過程中存在的不準確性;最后是能夠準確的獲取真實的員工業績。

3 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設計目標

健全的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有助于幫助學校領導層或者學生更好的掌握高職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能力、教學態度,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開展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能夠有效的反映出被評價教師工作的履行狀況,起到監督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開展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能夠發現高職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的給予糾正。

⒈ 應用于報酬

薪金報酬是充分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與自主性的重要手段。現行高職院校薪金報酬調整是建立在教師報酬分配公正性與滿意感基礎之上,高職院校按照績效評價的結果,給予教師相應的薪金報酬,切實保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⒉ 應用于認識調整

由上述可知,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能夠充分的反映出教師教學狀況,潛在能力、教學態度以及工作適應性等,進而,有便于高職院校挖掘教學人才,給予有能力、工作積極性高、貢獻大的教師職位晉升,切實保障教學人才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應有的才能,避免造成高校人力資源浪費現象。

⒊ 應用于培訓與潛能開發

篇(2)

關鍵詞:高師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41-0115-04

一、問題提出

高等學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其質量是衡量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為適應國家教育部對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的要求,推進畢業論文教學改革、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提高畢業論文教學質量,培養21世紀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遵循高師物理與電子信息類人才的培養規律,遵循科學研究訓練和科學研究素質培養規律,結合學院情況,我們對畢業論文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管理和教學質量評價等作研究和實踐,實踐探索構建高師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二、構建保障體系的實踐

1.教學目標

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高等學校應當進行畢業論文教學工作,并且要從畢業論文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評價等方面切實抓緊抓好,保證畢業論文教學工作質量。

調研確定了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目標:①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意識,指導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②讓學生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體會科學研究工作的核心精神――創新,或者勇于面對科學研究工作的常見結局――失敗;③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④指導學生獲得有一定價值的研究結果。

2.教學模式

基本模式:(理論課程、實驗課程、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一體化”過程教學模式)+(指導教師選派、論文選題、論文題目審查、論文開題、論文形式審查、論文量化評價、論文答辯、論文成績評定的“系統規范化”教學質量過程控制模式)。

(1)理論課程、實驗課程、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一體化”過程教學模式,見圖1。

首先要明確基本理念。

傳統課程理論的視野主要是投向歷史,它建立在人類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可稱之為“遺產教育”。正如楊振寧先生指出:“國內培養知識繼承性人才,而國外培養知識創造性人才。”在這樣的思想觀念下,大學課程體系中的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和教育實習等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前期課程教學,對科學研究方面缺乏必要的教學要求,似乎科研教學只是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任務。致使學生在對科學研究毫無概念的情況下倉促進入教學時數不多的畢業論文教學這一科研訓練環節,直接影響了畢業論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理論課、實驗課、教育實習等和畢業論文教學應該互相融通、有機結合,以形成合力。一方面,在理論課、實驗課教學和教育實習中,學院和教師應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采用滲透、科研專題課、課程論文等多種方式加入科學研究教學因素,使科研訓練教學有一個層次性、連續性過程,以符合科研能力培養的規律。同時,在學院層面上,學院協調、組織教師結合自己的情況,創造性地采用各種方式指導學生科研訓練,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另一方面,在畢業論文教學階段,制定較詳細的教學要求即《畢業論文教學要求》,努力使師生明確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做到在注重論文結果本身顯性的價值和質量的同時,關注過程質量,注重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素質培養及可持續能力培養。調動師生積極性、主動性,協力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要制定具體方案。

一是在全院課程中開展科學研究教育“滲透”教學模式實踐。在教學內容上,適當更新、重組內容,引入學科前沿內容;將新的教學研究成果及時引入課堂(成果可以是學院教師自己的)。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學計劃的方式(在課程表上定出時間,如光學課程周課時4分為:3講課+1討論)要求學院80%以上的課程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討論、學習研究;實驗課的絕大部分課程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理論、實驗課程嘗試指導學生完成課程論文。在教學評價上,重視過程評價、多元評價、發展性評價等,逐步改變以往紙筆一卷評價、知識一元評價、終結性評價等教學評價方式。

二是在全院公共課(主干課)一一教法課上以專題形式,以教法課教師為主體、以“中學物理(或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方法”為載體,相對完整、系統地介紹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化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核心精神。

三是在全院教師中,發動教師主動性與靈活性,因地制宜指導學生科研訓練。這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做法。第一,承擔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的教師,可從二三年級選拔優秀學生參加科研工作;第二,碩士生導師可將碩士生培養工作下接至本科生,讓本科生介入碩士生科研工作,參加碩士生科研專題討論,接受初步的科研訓練;第三,具有科技發明、科技制作經驗的教師,可從二三年級選取在這些方面有興趣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經歷科學研究過程,接受科學訓練,完成科技制作和發明。第四,在全院公共課――計算機類課程中,引導學生完成設計型任務。

四是在教育實習中指導學生完成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習小論文。學院的三個專業皆為師范專業,師范教育類課程系列在學院課程體系中占一定比例,持續三個學期。相關教師要利用教育調查教學和實踐環節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教育科學研究訓練,完成一批質量較高的教育調查報告或教育研究小論文,指導學生嘗試科學研究。

五是指導教師就所承擔課程開展課程及教學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夠開辟學生可以介入(事實上也是相對容易介入)的科研方向、領域。

六是努力建設開放的科研能力素質培養環境。及時通報信息(包括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的信息),鼓勵學生參加科學報告會、科學講座等。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傳播科學研究信息。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實驗、調查等活動。

七是研究制定《畢業論文教學大綱》和《畢業論文教學手冊》,在畢業論文教學階段嚴格執行。

(2)指導教師選派、論文選題、論文題目審查、論文開題、論文形式審查、論文量化評價、論文答辯、論文成績評定的“系統規范化”教學質量過程控制模式,見圖2。

為了確立基本理念,在畢業論文教學環節進行過程中,從時間安排、組織實施制定出一個系統的、規范的和

可操作的過程控制模式,是實現畢業論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如果缺乏過程控制,就可能出現論文不能按時完成、學生不經歷科研過程而直接拼湊結果、甚至做假科研寫假論文的行為。

同時,在論文質量評價方面,把過程也作為評價內容之一。此外,原教學計劃在第八學期安排六周科研訓練(畢業論文教學),實踐證明,時數和時間段安排都有一些問題。其一,僅僅六周的時間完成科研訓練和論文的全過程是遠遠不夠的;其二,第八學期這個時間段受到學生忙于找工作等因素影響,他們的實際學習研究投入大打了折扣。為此,將畢業論文開始時間提前到第六學期末,持續兩學期。據此,制定以下具體方案:①畢業論文開始時間提前到第六學期末,持續兩學期。②畢業論文課程學分:3學分。③指導教師工作量:5分,生。④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工作時間流程:師生雙向選擇(第六學期的第十八周);選題(第七學期的第四周);提綱、初稿、開題(第七學期的第十八周);中期檢查(第八學期的第二周);結題、形式審查(第八學期的第十三周);答辯(第八學期第十五周);歸檔(第八學期期末)。過程控制見圖2。

(3)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工作的具體要求,由學院就以下相關文本作出具體規定。一是畢業論文教學目標、內容、要求等:《畢業論文教學大綱》;二是選題:指導教師與學生商量定題。《物電學院學生畢業論文選題指南》用做指導學生選題參考,便于學生了解科研選題的基本知識以及學院指導教師的基本情況,利于選題工作有效開展;三是畢業論文教學工作過程:《畢業論文教學手冊》;四是畢業論文評價:《畢業論文考核體系》給出論文量化評審辦法(包括:指導教師對論文量化評審辦法、評閱教師對論文量化評審辦法、畢業論文答辯、成績評定辦法及最終成績評定辦法);五是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遴選辦法(包括學院要求;遴選時間;遴選形式)、畢業論文教學指導教師和學生雙向選擇辦法(包括學院要求,時間,形式)、畢業論文教學獎懲制度、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結反饋意見收集及分析要求:《畢業論文教學手冊》。

三、實施效果

1.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1)調查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為主,同時,課題組成員還對部分學生和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采用自編問卷。主要調查目的為征求學生對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兩個方面。問卷的設計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①對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的認識態度;②對學院和學校采取的教學質量控制過程模式的評價;③通過畢業論文撰寫過程,在科學研究方法及科研能力方面的收獲;④對做畢業論文的難度、所花的教學時間長度和經濟承受能力的看法。

(2)調查結果:87.6%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教學工作重要或很重要,76.9%的學生認為高質量畢業論文意義重大或很重大。45.5%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從四年級上學期較合適;50.4%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持續一個學期合適;62.0%的學生要求指導教師有碩士以上學歷;57.9%的學生要求指導教師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68.6%的學生認同學院雙向選擇指導教師的方式;59.5%的學生認同學院指導選題方式;45.5%的學生認同學院指導教師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指導的方式;78.6%的學生肯定了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做得“好”或“很好”;73.6%的學生認同開題報告環節“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91.8%的學生肯定了:通過畢業論文教學,親身經歷了科研過程;學到了科研方法;在科研知識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收獲。

從調查數據與分析來看,學生對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的總體評價是肯定的,但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2.學生論文質量情況

(1)對學生畢業論文抽樣10%,請云南大學物理系、云南民族大學物理系等學校教授進行盲審,盲審結果:畢業論文的綜合成績屬中上,但研究難度、創新性等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2001級起,學生的畢業論文已經公開發表80余篇。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正逐年提高,畢業論文整體質量逐年也有明顯的提高。

四、結束語

本研究以云南師范大學物理與信息學院本科生為例,就高師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做了近十年的研究及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做了兩項工作:

構建的理論課、實驗課(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等)、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課、實驗課、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教學一體化,從形式上、內容上、時間上為畢業論文教學順利進行提供了客觀、可操作的教學模式。

篇(3)

論文摘要: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對廣大高中教師的課程理念、知識和能力結構、教學行為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給高師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高師院校為了順應高中課程改革對新型教師的要求,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從改革效果來看,高師院校仍然沒能擺脫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依舊“穿新鞋走老路”。教師教育的發展仍然停滯不前,教育培養模式滯后于當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速度。本文針對高中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探討了當今高師院校課程改革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

高中新課程對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課程評價等進行了新的詮釋。對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結構與內容、教育實踐環節、教師培養模式等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應該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是學科專業的播種者。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是,厶作探究的協作者,是資源保障的服務者,是終身發展的示范者……由此可見,高中新課改的推進對教師教育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要求高師必須培養出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滿足高中新課改的要求。

一、高中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正在進一步深化,新的課程標準和課程結構對廣大高中教師的課程理念、知識和能力結構、教學行為等提H{如下的要求。

1,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掌握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理論,具有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

2,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廣博而牢固的專業基礎知識,對課程改革與新課程實施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具有駕馭新教材。有效指導學生提高課程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4,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課程,進行教學和具有教學評價的能力。

5,對課程和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要具有新的價值觀,同時具有在新價值觀指導下的教學評價能力和組織教學評價能力。

從高中新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可以看出。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具備新的教學理念,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較強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諸多能力。目前,作為培養教師“母機”的高師院校培養出來的“準教師”來說,顯然還不具備上述的諸多能力。

二、當前高師院校課程改革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重新調整。教學內容仍然陳舊。

近兩年,我國大部分高師院校對師范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整和改革。把傳統的三大模塊體系,即專業課程、普通教育課程和教育專業課程,改為通識課程、教育類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七個模塊。改革后的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選修類又分專業選修和公共選修,學科專業課程在整個課程中所占的比重由原來60,以上下調至15,左右,教育類課程由原來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和教育實習,改為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教師口語、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學校德育與班級管理和教育實習。課程設置中加大了實踐課程的課時和學分。另外還加入了創新教育的課程。從課程設置上看,改革后的課程更加合理,也更有利用培養出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廣博而牢固的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師。

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大部分高師院校也進行了改革。規定各門課程都盡量采用最新出版的教材,但即使這樣。其課程內容的寬泛性與完整性遠遠達不到教師職業專業化的要求。達不到迅速發展的教育實踐對師范生教育理論與技能的要求。由于高師的教授們用慣了老版本的教材,所以在他們的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仍然以老教材為主。許多新版本的教材,更新率低,有些作者只是變化了教材結構,教材的內容和老版本的大同小異。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等教育類課程教材多數雖都已更新,由于教材的出版周期長,當今新高中新課程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不斷變化,新的教育思想、理論不斷產生,致使教育類的教材不論怎樣更新。其教學內容、觀點總是落后于當前,總是無法滿足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方式、手段仍然單一

從整體來看。高師院校師生對新課程的認識比高中遲緩,表現在教師方面,高師院校除了一些教育研究機構及一部分參與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人員外,大多數教師由于學科壁壘的阻隔,長期致力于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和科研,無暇跟蹤教育理論的新進展,先前學習的教育理論大多已經陳舊,因此,知識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評價觀等基本上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教育理念滯后表現在學生面。盡管高師院校在相關課程中對學生進行了新課程的通識教育,還專門增設了32學時左右高中新課程培訓。但由于有關新課程的教學內容空洞,僅限于理念上的灌輸,缺乏實踐性和實用性,致使相當多的學生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還不夠透徹,有的似是而非,有的若明若暗,有的淺嘗輒止,有的一知半解。反映在以后的教學中,就是不能將先進的新課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仍然重教輕學,以教代學,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過多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

多年來,高師院校教師基本沿襲了前蘇聯的學科中心體系。追求課程的系統性和嚴密性,習慣沿用滿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個性發展。雖經多年改革,但由于傳統教育思想、觀念根深蒂同,教師主體的地位少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對新課程倡導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顯得很不適應,教學方式跟不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如高中新課程中新增設了活動課程、綜合課程、研究性課程及選修課,但我國現在大部高師院校卻大多實行分科教學,授課的方式多為講授式,強調“專”“精”效應,很少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研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強調教師應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課程,具有多媒體教學的能力。的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使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及師生互動關系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從PPT文件取代粉筆和黑板,從以三維動畫為主體的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到網絡教育平臺的利用,都要求教師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然而現時不少高師院校教師依然習慣于靠一張嘴一支粉筆上課。或者將Word文檔、P胛文件照搬到屏幕上,成了電子黑板,教學手段及其單一。 (三)增設了實踐課程,但實踐過程封閉,缺乏競爭與活力。

在實踐課程改革上,高師院校除設置教育見習、實習和社會實踐外,還增設了教師口語、板書與板畫和微格教學等教師技能課程。但實踐教學過程并不理想,缺乏競爭與活力。例如,微格教學課程,每個學生僅有一次10分鐘的微格教學實踐,這樣的機會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實在是珍貴而且稀少,學生通過微格教學的環節提高自己的教師技能,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教育實習是學生得到實踐鍛煉最重要的環節。但目前很多高師院校的存在實習指導教師數量不夠。投入精力不足的問題,再加上缺乏足夠的見習、實習基地。有的高師院校干脆就讓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學校,自主安排實習。導致師范生教育技能培養最重要的實踐環節薄弱。甚至流于形式,直接影響了師范生教育技能的提高。由于實踐課程的環節嚴重縮水,導致師范生在教學設計、語言表達、課堂管理等教學技能水平上存在缺陷、延長了師范生入職的適應過程。以至于高中優秀教師普遍認為高師院校的課程與教育實際需要嚴重脫節。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低下。

(四)評價理念已更新。但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高師院校雖然早已實行學分制。但這并不能改變其多年來落后的評價體系,高師依舊沿襲多年單一的課程閉卷考試評價式。學生們仍然是“60分歲”。考試過關便是事大吉。這種單一的評價式早已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泯滅一空,致使大學課堂睡覺、說話的現象嚴重。學生們各行其事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生們也早已找到了“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完全忘記”的考試規律。雖然高師院校也嘗試著評價方式的改變。把有些課程閉卷考試改成開卷考試,但開卷考試的題目缺乏新意,學生往往是迅速地在書上找到答案后,抄到試卷上,之后交卷大吉,考試過程變成了一項抄寫的體力勞動。有些課程雖以小論文的形式考核,但因學生從來沒有接受過有關科研論文撰寫的指導和訓練,最后交給老師的小論文大多是沒有自己觀點,東拼西湊圖書館資料整合后的文本。畢業論文的評價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面對學生寫出的“糟糕”的論文,有些高校教師甚至呼吁取消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雖然高師院校加大畢業論文的學分、課時,加強了論文導師制度以及相應的管理制度。但這卻依然不能改變和提高論文的檔次和質量。畢業論文的題目缺乏創新性和實踐性。只有極少數學生能拿到實驗。做問卷調查的題目,大多數學生的論文題目還是局限于理論層面,這使得大多數學生無暇思考自己論文的框架、結構和觀點,就從網上大段大段地下載資料。之后大量的資料堆砌在一起,變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這樣的評價體系勢必使師范生把在大學期問評價理念帶到高中,這樣的評價觀也必然妨礙高中新課改更深層次的推進。

三、為了適應高中新課程。高師院校仍須加大改革力度

“基礎教育是教師教育的服務對象”教師教育如果脫離了基礎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為更好地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高師院校教師教育需從理念到思想,從課程體系到課程結構,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從職前培養到職后培訓等方面都要作相應的變革。

(一)加大實踐課程管理力度,讓實踐課程真正發揮實踐作用。

發達圍家普遍認為,教師知識是一種實踐性知識。教師培養應該重視在實際工作中的“摸爬滾打”和“師徒相授”。因此,必須加強教師教育實踐環節。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主要是通過教學實踐而形成的,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內化為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可以認為。教育實踐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形成的關鍵途徑。因此,必須大力加強教育實踐環節。培養學生解決實際教育問題的能力,其主要做法,一是加強教育見習的管理,改變教育見習走馬觀花,走過場的現狀,二是以微格教學訓練為抓手,加強模擬實習、試教、說課訓練,三是加強教育實習各環節管理。如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合理安排實習時間,強化實習指導教師的責任意識、加強實習過程管理等,切實提高師范生教育實習的質量。

(二)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內容上。要針對目前高師院校教師教育教學內容偏重學科知識與高中新課程相脫節的現狀。緊密結合生活、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實際,努力吸收現代科技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成就,充分體現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研究成果,更新陳舊落后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少而精,刪繁就簡,突出重點。要在課程內容整合的基礎上。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面滿足高中課程改革對教師綜合素質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自身發展以及教師專業化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要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反對“滿堂灌”和“填鴨式”等做法。要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選精講教學內容,及時介紹學科發展動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篇(4)

 

音樂教育類課程泛指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開設的與音樂教育密切相關的課程,該類課程在各高校的名稱各有不同,如音樂教育原理與教學設計、音樂學科教學論、中小學校教材教法、音樂教學論等,我院便是采用音樂教學論這個課程名稱,然而不論叫法如何,其實質都是針對中小學音樂教學開設的教育類課程,內容無外乎都是關于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原理、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等。

 

由于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能夠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學及其教學管理的相關人才,因而這類課程是至關重要的。各高校開設這類課程已經有一段歷史,然而重理論、輕實踐是這類課程的通病,如何改善這一狀況,使之適應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我院依托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教學能力培養的高師音樂學專業“課堂-微格-實訓”教學實踐路徑研究》對音樂教學論課程進行了改革。

 

我院的音樂教學論課程在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三年級開設,開設時間為一學年,周學時3課時,總學時102課時,屬于專業必修課。以往這門課程都是相關音樂教育理論的講解,極少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今實踐環節幾乎占到了本門課程的三分之二。改革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朝“實用性”拓展

 

以前的音樂教學論課程主要以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學論》為教材,現在增設了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音樂教學設計》一書,此外還有《全國中小學音樂賽課獲獎課例選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由于《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部指導全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藍本,因此對課標內容的詳細講解是本門課程第一階段講解的內容,教師不僅就課標中的課程性質、核心理念、課程目標、課程領域等做了詳細的講解,更在講解的同時結合優秀課例的鑒賞進行分析闡述,力求學生直觀地理解課標的核心精神。課程第二階段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小學學生音樂心理、國外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以及國內常用的教學方法、中小學音樂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過程、課外音樂活動等基礎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既源于教育學常識,又和中小學音樂教學緊密結合,是學生進行教學實踐的堅實基礎。

 

優秀課例鑒賞是課程的另一部分內容,穿插于課程講授的第一、二階段,課例來源于全國中小學音樂賽課獲獎課例。課例鑒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與了解全國優秀中小學音樂課教師的上課實況,同時也可以了解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趨勢。在課例鑒賞之前,可以根據課例教學的內容預先讓學生分析音樂,找出需要講解的教學要點,在鑒賞過程中學生需要詳細記錄該教師上課的步驟,為后面的教學點評做好鋪墊。課例鑒賞完成后,學生可以將自己的音樂分析、教學要點與展示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作對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為教學設計做好準備。

 

中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是本門課程第三階段講解的內容,也是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除了運用《新課程音樂教學設計》一書,還參考了全國中小學音樂賽課獲獎課例教案,力求使學生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有一個優秀模板。在教授過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首先,以全國通用的人音版或人教版課標教材為藍本,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教學內容;其次,根據教案編寫的結構形式進行分解式講解,具體可分解為教材分析與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教學過程的設計及相關教具的使用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教學中,教師都引導學生對大量的課標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并以優秀獲獎教案作為支撐,力求使學生掌握中小學音樂教學設計的關鍵要素;最后,以人音版或人教版課標教材為藍本,要求學生進行獨立、完整的課時教學設計。

 

二、教學形式注重學生的參與性

 

以往音樂教學論課程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很少注重學生的參與性,而目前我院該課程學生的實踐參與幾乎占了課程的三分之二,其中部分實踐參與體現在課例評價上,學生鑒賞優秀課例后就課例中體現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式、教學步驟等進行討論和評價,甚或就某一教學步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參與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此外,占更大比重的是整個第二學期的教學設計、中小學音樂課堂模擬講課和說課實踐。具體做法是學生每兩人自愿組合為一個小組,就同一中小學音樂課進行教學設計,其中一人準備模擬講課,一人準備說課,每人均需寫作相應教案、制作PPT、設計教學板書,最后分別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師生進行討論。

 

三、教學評價方式追求多元化

 

教學評價除了學期末的試卷考試外,更多的體現在平時的形成性評價中。在整個第二學期的課堂實踐中,評價方式分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學生分為七八人一組的評價小組,就實踐同學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同時課堂實踐的同學也會自評,在自評與互評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評,就實踐中的不足提出意見,并啟發學生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能力、專業技能、PPT制作能力、教學或說課能力四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教材分析準確、教學目標正確、重難點準確、教學步驟科學合理;專業技能要求演唱、彈唱與伴奏能力;PPT制作要求生動形象,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能力要求教態大方自然、語言生動準確、講解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目標達成度高;說課能力要求能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清晰地陳述課程設計的思路以及較詳細地描述教學程序。

 

四、教學效果向外延伸發展

 

本課程的教學實踐效果不僅體現在課堂上,也以其它方式向外延伸。一方面是和我院支教團聯合,我院支教團是一個學生社團組織,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平臺,本課程充分利用支教團平臺鍛煉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利用支教團的評課、賽課等活動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能力,目前我院支教團每周都會開展小組評課活動,每月舉辦一場小型賽課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中小學音樂說課與講課的比賽,學期的賽課會邀請專業老師進行點評,通過這種不間斷的教學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其次,推薦優秀學員進入支教學校擔任音樂課教學,我院與合川區草街小學以及合川區育才中學簽有實踐基地協議,每學期都會派出一部分學生在相關學校支教,為了鍛煉更多的同學,我院派往支教的學生會定期輪換,并且支教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成員分別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如PPT設計、教學資源的收集,教案的討論編寫、實踐上課等。

 

最后,利用高年級支教團成員對低年級成員的教學設計輔導、說課或講課點評等鍛煉學生的教學評價與反思能力。支教團成員不只是由高年級學生組成,也有部分低年級學生,由于低年級學生還未開設音樂教學論課程,因此在支教團中大多進行見習,可隨高年級同學一起準備教案、講課或說課,同時也可輔助高年級同學在支教學校的教學工作。

 

另一方面的延伸就是音樂學專業畢業論文的改革,學生可自愿選擇說課畢業論文這一形式,這與三年級下學期的說課實踐很相似,具體做法如下:根據該專業學生音樂教學論課程的實踐成績,學生與教師雙向選擇該畢業論文形式,確定說課的內容,擬定說課提綱,細化說課步驟,與三下的說課實踐不同的是,說課的各項內容更為細化,并增加了說課反思。在說課答辯環節,答辯教師會根據學生們即將應聘中小學音樂教師面試說課的環節,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答辯,并進行相關教學技能的展示。

 

在進行課題研究的幾年中,音樂教學論課程的改革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不僅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實習學校的肯定,目前該課程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思想與做法正在其他課程中得到推廣,均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事實證明,以音樂教育類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觀點是可行的。

篇(5)

關鍵詞: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

為了確保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順利落實,課程設置情況科學與否十分關鍵。自南師大首個小學教育專業開辦以來,小學教育專業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課程設置也基本成型[1]。但根據當前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情況來看,課程結構依然亟待調整,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小學教師的培養目標,也難以滿足新時期對小學教師素質所提出的新要求[2],因此,必須結合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理性地分析所存在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思路與策略,以更好地促進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建設,促進專業教師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結合當前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情況,國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并未制定統一的設置方案,因此,多由高校結合自身情況自主進行課程設置。本文以某高校為例,探討了該院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該校設立小學教育專業較早,目前該專業分別了設置了文、理兩個方向,其課程設置在同類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課程設置情況

當前該校小學教育專業各課程一共2499個課時,學分一共141分。此外,教育見習兩周修2學分,畢業論文共5學分,實習8周修8學分。根據課程類別而言,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包括公共必修、選修類,專業必修類、選修類課程四種。根據總課時情況,必修類一共2035個學時,學分一共115。而選修類464個學時,一共26學分。對于公共必修類課程而言,開設英語、政治、體育、計算機基礎四門課程。教學大綱及要求與其他專業相同,而計算機基礎第1學年開設,英語、體育為第一、二學年開設,政治課前三個學年均開設;對于專業必修課程而言,根據學科的不同也存在差異性,文科學時1208,理科學時共1210,學分數均為68;對于公共選修課而言,必選課程包括十個,任選課不同學期可供選擇的課程不同,一共180個學時,10學分;而對于專業選修課而言,包括文、理、教等課程,共284個學時、16個學分。就課程內容而言,課程包括通識類、教育類、學科類三種類型。以文科課程而言,通識類課程共53個學分,如政治、英語、體育、計算機等必修課和統一要求的選修課;而教育類共32個學分;學科類共56個學分。

(二)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根據該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情況,課程內容結構方面實現了通識類、學科類、教育類課程的有機結合,拓展了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實現了高教共性、師教個性、小教特性的有機融合,有助于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發展。課程內容方面打破了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設置了中外教育史、管理學、教研方法等課程,課程內容自成體系,內容愈發充實,加上加強了教育類課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現代教育知識,便于其更客觀、理性地審視教育教學問題,幫助其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但應注意的是,該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仍存在很多問題:必修課多、選修課少。根據所開設課程體系,必修課占絕對性地位,選修課學分僅占總學分18.6%。這表明雖然該校小教專業課程具有一定的彈性,但仍很小。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發展,需要提供條目分明的選修課,如此方可確保留出足夠的時間、空間,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需求及興趣研修對應課程,促進其個性化發展。通識類課程結構不科學。小教專業課程設置中,通識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但該校課程結構中,雖然通識類課程比重不小,但除去英語、計算機、體育以外,其他均為馬哲、毛概、法律等政治類課程,自然及人文科學課程未有充分體現。教育類課程缺乏應有的可行性、針對性。該校小教專業教育類課程多為分科或綜合程度較低的課程,各課程教學過程中多關注課程內在邏輯,不關注理論提升,導致與小學教育的具體需求不一致。實踐活動不足。該校小教專業課程設置中,未充分考慮實踐活動的重要性,雖然設置了教育見習、實習、論文等,但由于見習、實習時間短無法得到充分鍛煉,不利于理論及時轉化為實踐。綜合課程不完善。該校綜合類課程仍然薄弱,為了順應科技發展的要求與日趨多元化的問題,必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學校必須增設綜合類課程,如合科、融合課程等。

二、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策略

結合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必須明確課程設置與建設的指導思想,即體現現代化教育理念,順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需求,體現新時期對新型教育的要求,促進小學教師的專業化、規范化發展,逐步建立一個完善、科學的新型課程體系。

(一)課程模塊的科學劃分

總體而言,為了完善小教專業課程設置,必須進行模塊劃分。一方面,應結合小教專業所要體現的專業共性,完善包括綜合素質、通修課程在內的通識類課程,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小教專業所應體現的師教個性,設置學科及教育專業雙專業教育[3]。此外,應結合小教專業所應體現的小學特性,增強實踐類活動,增設一系列完善的實踐類課程。具體而言:對于公共必修課程而言,應結合傳統政治、英語、計算機、體育等課程,對課時的比重、內容等進行適當調整,減少政治課時,并積極輔以豐富的隱形課程活動作為補充;對于英語課程而言,應增設專業英語,幫助學生掌握專業詞匯、閱讀、外文資料評價等知識,增強課程的針對性,順應小教專業要求。就計算機而言,應在精選內容方面增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等一系列內容,提高學生的現代科學技術應用施教水平。對于專業必修課程而言,為了順應綜合培養的要求,必須取消文理分科,統一進行設置,以滿足綜合培養與發展的需求。對于專業選修類課程而言,應在這類課程中體現文、理的差別。一方面,應增加此類課程的課時、學分比重,滿足學生個性化要求,另一方面,對現有課程科目進行調整,將文理專業選修課進行綜合整理,確保專業發展的深度。此外,對于教育類選修課程而言,必須全面體現小學教育特點。4)對于公共選修課程而言,應轉變傳統的封閉式情況,充分發揮綜合類高校的條件,結合各學科統一進行選修課組織,增加課時、學分的比重,將傳統必選類轉變為任選,便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業要求。此外,需要將多個模塊進行整合劃分,如分為素質教育、文修類、心理類、藝術類、專業類等。

(二)確保課程的貫徹、實施

課程設計與完善后,關鍵是貫徹和實施,如何將課程付諸于具體的教學實踐是重點,這也是實現預期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就小教專業課程設置而言,除了需要明確課程結構的合理性,確保課程價值的實現、課程預期目標的實現以外,還需要在課程設置改革基礎之上,突破傳統課程實施方法,增強學生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從師技能。具體而言,可從如下方面著手:提高課程管理水平。一方面,應注重設置專業的課程顧問,為學生的科學選課提供專業化指導。由于新課程體系提高了選修課比重,雖然滿足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很多學生面對復雜的課程體系不知如何科學選課,致使課程目標、培養計劃無法順利實現。因此,需要設置課程顧問開展專業化選課指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隨著專業層次的提升,必須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結合小教專業教學要求,掌握小學教學的要求與發展情況,加強理論思考、實踐探索,同時,還應聘請優秀小學教師、教研人員來校授課、講座等,提高學生對于基礎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各學科教師應注重將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加以結合,積極優化教學方法、方式改革,充分利用討論式、探究式、學導式、問題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收集、分析、處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注重授“點”不授“面”,為學生留出足夠時間進行自主思考[4]。借助于探討式、開放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啟發、討論、案例式教學,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提高其創新思維能力。豐富教育實踐活動。一方面應注重打破高校的“墻圍”,帶領學生深入小學開展教學觀摩、研討,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鍛煉學生教學能力,通過微格教學等方式開展模擬實踐與實踐—理論—實踐的循環模式,培養學生專業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應注重將論文研究作為課程進行全面實施。通過論文的研究、撰寫過程,培養學生科研意識與精神,使其掌握科研的正確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導小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三、結束語

一言以概之,小學教育專業進入高校師范體系的時間仍然很短,無論各方面都仍處于探索時期,而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科學與否直接關系著小學教育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高校必須加快構建科學的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注重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的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其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其了解“做學問”前必須學會"做人”,這樣才能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地做到為人師表,實現由“教書匠”朝著“教育學家”的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盧兵,王智秋,楊圣佐.構建北京市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若干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11):392-395.

[2]戚萬學,魏薇,路書紅.高師教育類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3(06):233-238.

[3]紀國和.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協調發展的研究與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13,14(09):193-197,257.

篇(6)

關鍵詞 地方高校;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0-0026-02

1 前言

地方高校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教師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也是對地方中小學教育培養優秀師資的重要基礎。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保障教師教育專業人才擁有扎實教育教學專業實踐水平的堅實基礎,也是提升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總體質量的關鍵點。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更新對基礎中小學師資的培養十分必要,是教師培養的重點和難點[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強化實踐、實習、實訓和實驗教學環節,強化師德修養和教學能力訓練,提高教師培養質量。”[2]所以,地方高校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以“強化教學實踐能力訓練”為切入點,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強化教育教學實踐等各個環節,構建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2 傳統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

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長期以來,很多地方高校一直以“合格”的中等教育師資作為地方師范院校培養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目標,而且這種“合格”的標準僅僅依據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在校的學業成績來鑒定。顯然教師教育專業畢業生“學歷合格”,并不意味著畢業后可以真正成為“合格的教師”。這種低標準的目標設定,降低了高師培養目標的標準,不利于提高教育質量,不利于畢業生盡快入職,不利于畢業生適應基礎教育教學。

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重理論課程輕實踐課程 很多地方高校教師教育專業課程結構不合理,在課程設置上理論課程的比重過高,實踐課程的比重過低,造成一頭重一頭輕。其主要表現在:在課程開設上,理論課程的學時、學分較多,實驗課程、專業見習、專業實習、暑期實踐等學時學分設置過少;在課程效果的檢查上,重視理論課的聽課、作業批改情況,對實驗課程、專業見習等實踐環節的檢查力度不夠。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理論教學重視程度和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在實踐環節對學生的要求較低,造成學生在實踐環節學習的知識較少,沒有達到要求。

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技能訓練不足 傳統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科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教師應用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等集中在臨近畢業學期,往往流于形式,實效較差。由于缺乏系統科學規范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使得實習生在進入真實的教學場景中,實踐動手能力差。

以上這些致使教師教育專業的學生缺乏專業特有的素質和能力。21世紀基礎教育的教師不僅應精通自己的學科,而且應具有扎實而淵博的知識,具有教育科學理論修養,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具備課堂管理、教學反思、人際交往與合作等能力。這些都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更需要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本文重點探討周口師范學院實踐導向視角下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策略。

3 實踐導向視角下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策略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地方高師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首要解決的問題。周口師范學院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為依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以適應社會需要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確立了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輻射全國,為基礎教育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服務面向定位,確定教師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中小學師資人才需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為出發點,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要求,培養符合地方需求的優秀教育工作者[3]。

優化課程結構體系,加強教師教育專業實踐課程 人才培養內容的核心是課程體系,在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應該根據學生對學段和學科選擇的需要,開設教師教育專業的選修課[4],課程結構決定著學生的素質結構。周口師范學院經過多年的探索,結合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周口師范學院2012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教師教育專業職前培養的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和教師教育平臺相結合的課程模塊,重點開發教育心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和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全面提升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素養。結合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入職后的專業發展需要,設置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踐問題、提煉教育經驗和教育科學研究等實踐課程模塊,促進教師教育專業教育課程資源多樣化、科學化,其中教師教育類課程由教師專業知識課程、教師專業技能課程和教育拓展課程構成[5]。

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使教師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不僅具有厚重的專業基礎,而且具備全面的教學能力。其中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確保教學的質量,培養有能力、有知識、有素養的合格師資人才。

加強教育實踐力度,構建全程化的教育實踐人才培養模式 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堅持實踐導向,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構建教育見習、教學技能比賽、實習一體化培養模式,促進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構建全程化的教育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教師。

1)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技能提高活動。對于教師教育學生的教學技能的提高,采取多種多樣的活動,一方面注重學生自己學習、自我提高,另一方面舉辦各類競賽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拓展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范圍。其中舉辦各類競賽活動包括教學技能大賽、“三筆字”大賽、課件制作大賽、教學設計大賽、優質課大賽、說課大賽等活動,各種比賽的目的是提高訓練實效。通過模擬課堂、課堂觀察、觀摩教學、優質課賞析等形式和以“教師教育訓練中心”的“微格教室”“心理實驗室”“形體訓練室”等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技能訓練。

2)提高實習實效,增強畢業生的教育教學實戰能力。首先,對學生實習高度重視,結合學校教務處的實踐教學科,和實習學校進行溝通聯系,確定每個實習學校的學生規模和學生學科專業,以及到實習學校進行走訪,查看學生的實習條件(住宿條件、伙食條件、辦公條件),并和實習學校共建以提高學生的實習條件。其次,加強對實習過程的指導和監管,選拔師德高、能力強、認真負責的教師對每個實習學校的學生進行指導和監管,重點指導學生怎么備課,怎樣上好課、站穩講臺,怎樣批改作業,怎樣和中小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對實習學生的安全負責。最后,加強實習后的總結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為來年的實習工作打好基礎。

周口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專業的實習多安排在第七學期,實習的時間為一學期,這樣學生可以安心實習,不用和畢業論文攪和在一起;而在寒假和下一學期的畢業論文時,可以和實習結合,針對實習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論的提升,以便將來可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成為合格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李發榮.教師教育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13(8):137-139.

[2]劉力,吳靖.轉型期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J].廣西師范學院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33(1):79-82.

[3]鄧銀城,陳友華.地方高校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孝感學院學報,2012,32(4):96-100.

篇(7)

【關鍵詞】美術專業 學位論文 寫作

美術專業①的學位論文問題眾多,這早已不是秘密。但長期以來,有些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目前在一些院校已經出現學生在論文的寫作上自我矮化、不以為然,教師在論文的教學、指導、評判上日漸放松的趨勢,由此影響到了美術院校的教學質量和學術聲譽。本文就美術專業學位論文寫作的相關問題進行闡述和思考。

一、重視學位論文的寫作規范

國家學位條例規定,高校學生須提交學位論文方能畢業和授位。畢業論文因此成為審核美術專業學生能否畢業和授位的主要依據之一。毫無疑問,我們必須執行國家的學位條例。

最近,教育部了《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厘定了學位論文的作假情形,明確了單位、導師與學生各自的責任和違反規定后的懲處措施,并要求從2013年1月1日起執行。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在2004年通過《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對于學術研究的基本規范包括學術引文、成果、評價、批評等規范做出了界定和要求。這兩份文件不僅對學位論文進行了學術規范也明示了學術造假與學術不端的后果。

在論文的學術觀點和內容上,有些方面雖然沒寫進《辦法》和《規范》,卻同樣不可掉以輕心。譬如,涉及國家的、政治的、民族的、宗教的、倫理的等敏感問題或大是大非問題,以及涉及學位論文研究的“雷區”,或學術規范的“灰色地帶”,都要十分慎重,不能妄言。有一種說法,學術觀點無對錯,只要自圓其說。但真正要做到自圓其說并不容易,觀點可以討論,論據必須準確,論證必須嚴密。

從形式技術層面上講,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等,對學位論文的編寫格式如摘要、關鍵詞、緒論、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等部分都有明確要求。各美術院校制定的學位論文寫作大綱均以國家標準為基本依據。論文的形式規范雖然只是論文的外形和細節,卻是一些硬性標準。在實際的論文寫作和論文評定中,這樣一些技術規定不能形同虛設。

國家條例與院校文件是學位論文寫作與評審的主要依據,這是必須重視的基本規范。重視規范,不僅是學術問題,它還關乎到學風和品德。有許多時候,我們在學位論文上的尷尬處境并不歸咎于我們的條件和能力,而在于我們的學術態度和責任感。美術學科不應該成為知性和學術的蒼白之地,尊重藝術實踐性的特點尚不足以成為不寫論文或不講論文寫作規范的借口。

二、加強學位論文寫作的教學指導

從多方面的信息來看,許多大學的本科和研究生培養計劃里都沒有論文寫作的課程安排。雖然有的美術學院在研究生培養方案里制定了論文寫作的計劃,但沒有學分,也沒有具體的課程依托。現階段學生在論文寫作這個環節上存在許多不確定、不可知的因素。要改變松散的教學狀態,就必須增設學位論文寫作課程,加強學位論文的教學與指導,為學生開辟獲取知識更為有效的途徑。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教學制度依托,才能確保學生的培養質量。

由于美術專業的學位論文寫作與畢業創作同樣重要,有必要制定理論閱讀和練習寫作的培養要求,就如畢業創作必須有一個前期的積累一樣,畢業論文的寫作也要有一個前期的準備。

首先可以要求通過寫讀書筆記、講座心得、短篇考察報告、期刊小文章等形式,進行學位論文寫作的先導性訓練。這種研究性的自學項目同時會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升華藝術感性。其次,應鼓勵學生拓寬視野,廣采博收,不能局限于專業或者畫室的小圈子。教師鼓勵學生外出看各種畫展,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和學術講座,了解高層次的藝術展覽和學術研究動態,提高他們的理性思考的興趣。要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位論文的重要性并能夠積極主動寫作,除了一些教學管理手段的運用外,還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論文寫作對他們專業的發展和今后的人生有好處,“老牛亦解韶華貴,不等揚鞭自奮蹄”。當然,美術專業畢竟是實踐型專業,在專業實踐上首先要有知識、有技術、有能力才能有“寫頭”。如果不從專業學養上進行修煉,光去“練寫”也無濟于事。

在學位論文的寫作中,導師應當切實起到釋疑解惑的作用,并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對論文選題進行專業的、審慎的學術判斷,因勢利導為學生把好關。有的導師在指導學生論文寫作過程中,還要充當語文教師一職,在字、詞、句上進行指導,雖然這樣實屬無奈,但是,通過認真負責指導后的論文與不管不顧的論文一定大相徑庭。所以,應該明確導師責任制,學生的論文情況將是衡量導師是否履行職責的重要標尺。對學生學位論文的寫作過程也需要進行督促和跟蹤,事前的嚴格把關總比事后的補救要好。

學生在進行論文答辯前,有必要進行答辯預習。注意答辯禮儀、著裝舉止、PPT制作、陳述要點、語言方式以及論文的問題點等。就如教育實習前的教案審定和試講一樣,學生經過答辯培訓后進入答辯席,即可以將自己置于一個自信成熟且懂規矩的答辯者之列,這種慎重態度是對評委專家的尊重,同時也展現了良好的個人形象。

三、提升學位論文評審的規范化要求

如何規范地評閱學位論文,這是件難事。論文評審表上要求對論文的意義價值、研究方法、創新性、學術水平、研究成果、存在問題及作者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論文寫作等做出評述,但由于沒有具體的可參考的標準,這中間就產生許多不確定性和隨意性。客觀上難免因評審專家的不同而導致對論文的評審意見的不同,人為因素常常左右著評審結果。一旦評審的意見或決議引發學生質疑時,評審一方甚至往往難于做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回應。此外,研究生論文答辯的三級成績——優、合格、不合格顯得馬虎和粗糙。由于優秀論文常常在幾十個畢業生里只有一個指標,對于絕大多數的研究生來說,別無出路,寫作的動力就剩下“60分萬歲”了,此舉更加劇了平庸論文和問題論文大面積出現的概率。健全和細化學位論文的評估標準,提升學位論文評審的規范化要求看來十分必要。

學位論文的答辯評審至關重要。有些問題的出現不能說管理層和學術專家疏漏失職,其實還是一個制度規范的問題。譬如:有時我們看到一個專家組幾十位研究生的答辯在一天之內就進行完畢,一個學生的答辯大約耗時20分鐘,答辯專家的合議也就在50分鐘左右,在這個時間段還要寫出每一位研究生的評審結論。趕時間趕效率必定導致產生一些草率和失誤。如果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論文答辯評審規范,立足規范進行評審,而不被其他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干擾,就能最大限度的維護學術評審的形象,并保證公正、公平的評審過程和結果。唯此,當否決不合格的學位論文,打破了“零淘汰率”時,才不至于激化矛盾。如果對優秀論文也能給予及時表彰獎勵,激發師生從事學術理論研究的積極性,更是利好。

四、尊重美術專業學位論文的學科特點

美術專業論文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視覺化、圖像化、感性化、技術化的寫作方式是美術專業論文的學科特征。用文史類的論文形式和理論水準來衡量美術專業論文,肯定不合適,它們甚至沒有可比性。如果我們同時考慮到論文寫作存在的學科特性,美術專業論文就能彰顯出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正因為美術專業的藝術性、創造性特點,造就了美術專業的學生自我意識強并勇于創新的個性。在他們的論文寫作中常常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學術探討不拘一格。如果我們不戴有色眼鏡看人,再多一點包容,我們就能發現美術學科論文的價值與精彩。

陳丹青在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導師時,曾在“導師評語”中填寫他對論文寫作“寧低勿高”的要求與標準:

“本人對美術學博士論文僅僅要求做到三點:

1.研究個案。

2.資料充分。

3.文字清通。

此外,盡可能與自己的成長背景與創作實踐相契合。盡可能以藝術實踐者而非職業理論家的身份與思路書寫論文。”②

這里的要求似乎較低,但非常實在。我們不能照搬文、史、哲論文評定的條款,不能只看到學位論文的一般屬性,而忽視美術專業的學科特性。美術專業人員大多局限于學科專業的形象思維定勢,注重對各種圖像的“看”,而不是對文章的“讀”。當然,大量的專業實踐也使得他們無暇顧及多少文法結構和理論知識。因此,適當降低美術專業學位論文的文字和理論標準是一種尊重學科特點,實事求是的做法。我們在制定學位論文評估標準時應尊重美術專業的學科特性,考慮論文寫作如何更好地服務于藝術實踐、服務于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許多問題的處理方式,也許文案上的邏輯推理比較明晰,但實際解決要復雜得多,提高美術專業學位論文的寫作質量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和共識。

注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电影在线播放|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动漫|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熟妇五十路六十路息与子|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波多野结衣 黑人| 私人毛片免费高清影视院|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交换配乱吟粗大sns840| 亚洲色大18成人网站www在线播放| 俺来也俺去啦最新在线|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ass日本丰满熟妇pics| 永久免费观看国产裸体美女|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办公室啪啪激烈高潮动态图|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 |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极品在线内射3p蜜臀|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男女激烈床震gif动态图免费| 国精产品自偷自偷综合下载|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老师在办公室被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