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非語言交際論文

非語言交際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1 17:11: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非語言交際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非語言交際論文

篇(1)

【關鍵詞】互聯網 網絡語言 網絡交際話語

一、語域

韓禮德(Halliday)把語域(register)分為三類:話語方式(mode of discourse)、話語風格(tenor of discourse)和話語范圍(field of discourse)。

1.話語方式

聊天語言在同一時段里是雙向的,即接收信息和發出信息是發生在同一時段的一個連續不間斷的過程。與傳統的面對面交流不同,網絡聊天的交流雙方需要講話者通過鍵盤錄入文字,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人類瞬息萬變的不穩定的思維活動,使之表達準確清晰且易于記憶,這使它具有了書面交流的優勢;又由于它的時效性強,隨意,語法結構自由,因而又具有了口語交流的長處。這使得網絡聊天同時兼有書面語和口語的雙重特征,模糊了人們對口語和書面語的傳統認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現象。所以,有人把網絡聊天稱為“書面口語”(written speech)或“交互式書面會話”(interactive written discourse)(Allen&Guy,1974)。

2.話語風格

在網上,人們幾乎不采用拘謹體和正式體,偶見商談體,更多的是隨便體和親昵體。這從網絡交際“進入”和“退出”的方式上就可體現出來。常用的“進入”方式有:“hi!”、“Hello!”、“r u free (Are you free?)”、“Chat?”等等。而對方一句“OK”,雙方即可進行隨便、親密的交流,婚姻家庭、個人隱私無所不談,這在實際的生活中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退出”的方式也很簡單,有時甚至很突然,常有這種情況,兩個人正聊得很投緣,一人有事要走,他只一句bye就可以離開了,并不需要解釋什么,而這在現實生活中恐怕不妥。

3.話語范圍

網絡交際語言顯然多屬于非專業性語言。這是因為網友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很難有共同的專業性語言。另外,網絡交際內容的“隨意性”和行為的“不專一性”也決定了其話語范圍屬于非專業性語言。再者,在網上進行交流的人們往往不專一,如一邊看電視一邊交流,也有的人同時與幾個人交流,這些都決定了網絡交際語言的話語范圍是非專業性語言。在網絡交際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以電腦和因特網為載體和技術基礎。如電子郵件、BBS、在線聊天等,既可以是同步交流,也可以是異步交流;既有單向交流,也有雙向交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交際方式的不斷豐富和多樣化,以適應人們實際交流的需要,單就網絡聊天工具而言,已從最初的MSN、ICQ發展到現在的OICQ、Yahoo、Skype等等,其功能也從最初的只能文字交流到后來表情符號的添加,再到現在的語音、視頻聊天,多樣化的選擇也滿足了廣大網民求新、求快、求異的心理。

二、話輪

網絡空間是一個以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的虛擬社會,網絡用戶群活躍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通過網絡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傳達感情。在這些交際活動中,他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交際方式,和傳統的面對面的言語交際手段相比,網絡交際對網絡技術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網絡交際中,交際雙方所有的交流信息都是以網絡為載體進行傳遞的。當發話人發話后(往往是通過鍵盤輸入的文字信息),信息由計算機進行編碼后通過網絡傳遞出去,對方電腦接收后進行解碼還原,受話人通過閱讀獲得發話信息,這個過程往往有時間上的延遲。由于網絡狀況、電腦運行速度、交際雙方操作電腦的熟練度不同等因素的影響,這個延遲的時間變得較長。因此,便出現了網上會話殊的話輪轉換。

A:你在干嗎呢

B:吃飯了嗎

A:吃了,你呢

B:在寫論文呢,愁死我了。你現在哪呢

A:我也吃過了,別急慢慢寫,在宿舍

……

可以看出,該例子中不再遵循一問一答的規則。網絡交流打破了日常會話中的話輪規則,形成了網絡交際獨有的兩條話語主線交叉并行的局面。

三、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

在網絡交際過程中,由于不同于日常交流的參與角色和交流方式,對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遵守和日常交際也不盡相同。簡單地說,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網上聊天中仍然存在,但是被遵守的程度與現實生活中不一樣。

例1:影子:

草尉劍俠:在

影子:論文

影子:電影

草尉劍俠:寫論文呢

影子:ok,你忙,cu

草尉劍俠:c u

這樣的對話一方面減少了自己的負擔,另一方面也使“聽話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這就說明了合作原則中的經濟原則在網絡交際話語中同樣適用。

例2:月影沙秋:你在阿

草尉劍俠:是啊,你也來了

月影沙秋:恩,你的論文寫完了嗎

草尉劍俠:呢,正在寫呢,你的呢

月影沙秋:一樣

草尉劍俠:問你個事啊

月影沙秋:說吧

草尉劍俠:是你的論文寫是關于什么的,我想借鑒一下

月影沙秋:便寫寫得,關于語碼的問題。

草尉劍俠:語碼?

月影沙秋:恩

草尉劍俠:什么語碼?

月影沙秋:語碼就是語碼阿,嘿嘿。

草尉劍俠:不懂,赫赫

以上的對話是圍繞話語分析的學期論文這一話題進行的一段在網絡上的對話。當草問及月的論文內容時,月只是泛泛的說明了一下,這就使草明白月不想告知草有關他的論文內容,也不想讓草參考。月違背了合作原則中的數量原則,也就是沒有給草提供更多的有關他的論文的信息。

網絡交際參與者雙方在非面對面的交際環境中,交際者往往為了交際速度,采取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來進行交際活動,其禮貌程度低于日常言語交際。但是,不禮貌的交際話語未必違反網絡交際的禮貌原則,這與網絡交際的禮貌程度較低和禮貌原則適用范圍寬泛等因素有關。有些看起來很不禮貌的話語,不一定會導致不好的交際效果。

張:?

張:說話……

張:每次跟你說話都不理我,太不道德了

張友:豬頭……

李:你才是豬頭呢,我忙啊,別煩我。正寫論文呢我

張:常有理——胡說八道

李:不信拉到,88。我要趕論文了回頭聊鳥人。

“不道德”、“豬頭”、“胡說八道”、“鳥人”都是不禮貌的交際話語,但是在這個地方,詞語本身的意義弱化,只是表達了“不滿、不快”的情感意義。這些交際話語仍然在網絡禮貌原則的規范之內,只是禮貌程度很低。

四、結語

網絡語言是一種充滿活力的語言變體,它有著無限的創新性,給現代漢語來了一股強烈的沖擊波,有人稱之為“第三次語言革命”。然而,網絡語言從詞語和使用都沒有一整套規范來加以約束,存在著不少缺點。有的網絡語言品位不高,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所以,對網絡語言的規范也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篇(2)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間的經濟交流日益加強,商務活動越來越頻繁。在日新月異、錯綜復雜的商務環境中,一些商務期刊論文中的經濟觀點、商務投資方法能夠幫助商務人士看清大局,從而更好地從事商務活動。商業期刊論文是調查、分析和解釋社會商業、經濟和金融活動及變化問題的論文,其語言特點與日常交際英語不同,具有自身的特點和風格。

紐馬克在所著的《翻譯問題探討》一書中提出了交際翻譯理論觀(紐馬克,2001)。交際翻譯理論認為翻譯的主要目的是信息傳達的準確性,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以譯文的整體效果為主,與此同時也要盡量做到簡潔明了和提高譯文的可理解性,不必太過拘泥原文的結構和形式而使譯文模糊而晦澀難懂(康健,2006)。該理論為商務期刊論文摘要的英譯提供了新的翻譯思路與方法。

2.研究理論基礎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在著作《翻譯教程》中根據其語言功能將文本分為表達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這三大類,他還提出語言的主要功能表現為表達型、描述或信息型呼喚指示型側重于表達功能的文本,主要是表達情感,不考慮讀者的反應(紐馬克,1988)。在翻譯時應該結合語境,注意作者的語氣及語言風格。側重于信息表達類的文本,主要強調其“真實性”,它基本上涉及全部知識領域,其模式十分標準化。主要的翻譯策略是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商務文本的本質是由語言和非語言手段的共同組成的商務交際行為,是在商務交際活動中為達到特定的商務目的而構建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商務交際功能。商務期刊論文文本內容廣泛,涉及各行業各業,不同領域。其語言跨度較大,包含多種文體、多種行業知識。英文論文摘要是一種獨特的文本。其具有自明性、獨立性和完整性,能夠吸引讀者,概括原論文的重要內容。商務期刊論文摘要具有“信息”和“呼喚”功能。翻譯文本決定了翻譯方法。

3.商務期刊論文摘要中譯英實例分析

3.1交際翻譯策略

交際翻譯策略的重點是根據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而不是盡量忠實地復制原文的文字。通常采用交際翻譯的文體類型包括新聞報導、教科書、公共告示和其他很多非文學作品。

例1,營銷戰略是企業全部營銷工作的基石。市場營銷要制定企業的市場定位戰略,發掘市場潛在需求,確立消費者品牌歸屬感,明確市場細分目標。(米歇爾,2001)。

譯文:The marketing strategy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enterprise whole marketing work. The marketing needs to formulate the strategy for marketing position, explore the potential need, and establish the consumers bran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make sure the marketing subdivision(米歇爾,2001).

交際翻譯策略建議在不影響原文意義準確性的基礎上進行增減。這篇商務期刊論文摘要旨在突出市場營銷戰略的重要性及怎樣做好市場營銷,所以側重這一中心進行翻譯及適當地增減詞。例如,第一句“營銷戰略是企業全部營銷工作的基石”可直接翻譯為“The marketing strategy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marketing work”,沒有翻譯“企業”讀者同樣可以體會到營銷策略的重要性。“The marketing strategy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enterprise whole marketing work.”是很明顯的中式英語,enterprise出現在中間有語法錯誤。第二句是強調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市場營銷,關鍵是翻譯后面幾個要點,所以前面兩句建議譯為:“The marketing strategy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marketing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market position, explore potential market demand, establish a sense of brand ownership for the customers and specify the market target.”

3.2語義翻譯策略

語義翻譯重視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商務期刊論文摘要設計到許多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專有名詞,所以在語義翻譯的指導下可以讓其英文翻譯更加忠實原文。

中文摘要:從本質上講,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是調整兩大基本關系,即人與人的關系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基于林業的生態建設不僅可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有助于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林業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居于重要地位,發揮主要作用。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應從發展目標、戰略定位、范疇、經營方式、林權制度、生態價值實現方式等六個方面論述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的林業發展模式(王奇,2008:12)。

譯文:A harmonious society should coordinate the two relationships: the one between man and man, and the other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ut the present mode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only focuses on the latter. This article indicated that the mode must be adjus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The former part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latter part shows how the forestry mode should be developed in six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goal, strategy, role extension, management model, forest tenure reform, ecological value, ect.(王奇,2008:12).

該英文摘要總體上不錯,能夠較為全面地展現中文摘要的意思。但是根據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原則,此英文摘要翻譯還可以完善。例如,英文摘要中“but the present mode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only focuses on the latter”在中文摘要中沒有出現這方面的意思。第二句中“This article indicated that the mode must be adjusted...”在中文中也沒有出現相應的文本。此處就違反語義翻譯“忠實原文”的規則。根據語義翻譯的原則,我們可以對于某些詞語添加注釋,充分理解中文摘要想要表達的意思。該英文論文摘要建議譯為:“A harmonious society lies i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n, and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cology-based forestry development facilitate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m, therefore, playing a vital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Achieving the harmon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entails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model from six aspects such as development goal, strategic orientation, extent operation model, forest tenure reform, and ecological value, ect. ”

3.3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相結合

在很多情況下,對商務期刊論文摘要進行翻譯時,既要將其內涵和基本含義表達出來,又要達到與讀者產生共鳴的效果。因此,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相結合就能達到這兩個目的,只采用語義翻譯原則會忽略到讀者的感受。只是單方面利用交際翻譯,又會將原文的含義損失掉。例如某一商務期刊在談論商務廣告時,有一則酒店廣告“夜晚時分,這里的世界依然五彩繽紛”,這里不僅需要表達語義還需要表達出其美感,將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相結合則可以翻譯為“The colorful world doesn’t stop when it’s nightmare”,如果只是單純地考慮語義譯為“When it's night, the world is beautiful”,就難以達到前者所表達的效果。

篇(3)

論文關鍵詞:自閉癥兒童,合作原則,不合作

自閉癥兒童的語言和交際問題很突出,有的自閉癥兒童終生默默不語,從不說話;有的則說話遲緩、話語所含內容極少,傾向于用手勢來表達其愿望和要求;有的則不主動同別人交談,即使交談也不能維持話題,出現答非所問、自說自話的現象,所以,很多研究者認為他們的語言沒有什么交際價值和語用價值。從會話合作原則的角度看,自閉癥兒童的語言中更是充滿了“不合作”現象。本文將從自閉癥兒童語言中大量出現的會話“不合作”現象來探討他們這種奇異語言的“合作”本質。

一、合作原則及其違反的實質

1967 年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H. P. Grice)在美國哈佛大學所作的學術報告中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并于1975 年正式發表這一原則。他認為日常會話中存在某些規律,所有的語言交際活動都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談話雙方所說的話都是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的,并且是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的,不會漫無邊際、互不連貫、答非所問。雙方之間必須達成默契,互相配合以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2]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會話原則,格賴斯采用康德的質、量、相關、方式四個范疇,提出合作原則可以體現為四條準則(maxim):

1. 數量準則(Quantity):使自己說的話達到所要求的詳盡程度;所提供的信息不要超出現時要求。

2. 質量準則(Quality):不要講明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沒證據的話。

3. 關系準則(Relation):所談的內容要密切相關。

4. 方式準則(Manner):避免隱晦;避免歧義;簡潔明了;條理清晰。[5]

合作原則是一種隱性規約醫學檢驗論文,它存在于所有正常的言語交際中,是交際雙方都應該遵守的一種默契,是交際能夠正常進行的保障,而這些準則是它的體現形式。遵從以上會話準則可以讓人們以最直接的方式,最高的效率進行交際。然而,現實生活會話卻表明在質、量、方式和相關四個方面都有“不合作”的情況存在。

言語交際中的“不合作”可以分為表面不合作和實質不合作。表面不合作是指在話語的表面層次不合作,而在隱含層次合作。它通常是說話人為了在自己和對方的交際需求之間尋找平衡而采取的一種手段,它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滿足談話雙方的需求。實質不合作又分兩種情況:一是蓄意不合作,或源于過多的語言壓力,或源于低下的社交素質;二是非故意不合作,或源于語言、語用、社交等能力的不強,或源于粗率疏忽[4]論文開題報告范例。本文將要探討的自閉癥兒童語言的“不合作”現象正是源于語言能力不強的非故意不合作。

二、自閉癥及其語言特征

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它的三個典型特征是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以及刻板的興趣和行為。自閉癥兒童的語言及交際問題尤其突出,多年的研究表明,約50%的自閉癥兒童永遠不能獲得功能性語言[1],而那些具有功能性語言的自閉癥兒童在臨床上往往表現出異常的語言特征。具體來說,自閉癥兒童語言發展的狀況有以下特征:

1. 語言發展遲緩和緘默。同正常兒童語言發展相比,自閉癥兒童的語言發展速率有著明顯差異。幾乎所有的自閉癥兒童在兩歲時仍難以使用語言,通常他們會使用姿勢讓他人完成要求,比如拉著別人的手到他想要物體的地方。

2. 回聲式語言。回聲式語言是自閉癥兒童語言的經典特征,在自閉癥兒童群體中屬于常見現象[3]。自閉癥兒童的回聲式語言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即時性回聲,指的是兒童往往重復剛聽到的部分話語或所有話語。如問一個自閉癥兒童“你在玩什么?”,他的回答還是“你在玩什么?”另一種是延遲性回聲語言,即自閉癥兒童重復在過去的某一時刻聽到的話語。

3. 代詞逆轉與回避。“代詞逆轉”也就是把自己說成“你”,把交談對象說成“我”的現象,這是自閉癥兒童使用語言的又一個顯著特征,被看作是自閉癥診斷的重要指標之一。除此之外,自閉癥兒童在說話時還有回避使用人稱代詞的現象。

4. 缺乏有效交流。在具體的社會情境中,自閉癥兒童不能有效理解和運用語言。具體表現為:對他人發起的交談無反應;即使參與交談或回應他人,也對當時進行的話題反饋較少;交談時維持話題比較困難,常常提供與主題沒有關系的評論,因而難以有效地維持對話。

三、自閉癥兒童語言的“合作”與“不合作”

根據格賴斯的合作原則,交際雙方都應嚴格遵守合作原則的四條準則。然而,在實際的語言交際活動中,自閉癥兒童常常因為自身語言能力的限制而在無意中違反這些準則醫學檢驗論文,出現“不合作”現象,這時聽話的一方就不能對他所說的話作一般的字面理解,而要忖度出他違反準則的真實意圖,并結合語境推斷其隱含意義及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一)違反數量準則

數量準則涉及話語中所傳遞的信息量,即不應少說也不要多說。但是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由于其對問題缺乏理解,或者不能清楚地表達一個答案,所以常常會違反合作原則,對問題提供不足的信息,對其理解需要依賴語境。比如:

例(1)Mum: "Doyou want a drink?”

Child: "Do you want adrink?"(然后拿起杯子交給媽媽。)

媽媽問孩子“你喝飲料嗎?”,孩子沒有按照合作原則回答“是”或“否”,而是拿同樣的話來反問媽媽,違反了數量準則。一般情況下,這種回答是不能夠提供任何信息給提問者的,也達不到會話目的。但是,由于孩子回答時配合了拿杯子的行為,所以媽媽明白了孩子的意思是要喝飲料。盡管表面上孩子對媽媽的提問“不合作”,但這種不合作屬于非故意不合作,是由于語言能力、語用能力不強所導致的,其實質還是合作的,起到了會話交流互動的作用。

(二)違反質量準則

質量準則要求說話的真實性,即要求說話人說真話,不說假話和沒有根據的話。自閉癥兒童有時會在無意中違反這一準則。如:

例(2)老師:“誰想吃餅干?”(舉著一塊餅干)

孩子:“你想吃餅干。”(把老師的手往下拽,試圖搶餅干。)

這個例子中,孩子對問題的回答是“你想吃”,從表面上看,孩子是不能果斷地推測別人的想法的,說“你(老師)想吃餅干”是沒有依據的,回答不具真實性,違反了質量準則。但是,自閉癥兒童的語言特點之一是“代詞逆轉”,即分不清“你、我、他”,常把“我”說成“你”,“你”說成“我”,了解到這一點醫學檢驗論文,再加上他說話的同時用了肢體語言,老師可以理解孩子的回答是“我想吃餅干。”對話結束,合作交流的目的達到了。

(三)違反關系準則

合作原則中的關系準則特別重要,說話人所說的話和聽話人的反應要有關聯,否則就會使雙方的談話無法進行下去。自閉癥兒童在會話中常常答非所問,其言語反應常常與發問者的話毫無關聯,嚴重違反關系準則,使談話結果歸于失敗。如:

例(3)S: Peter Adamsand James Wright -

T: mmhmm-

S: Make Philip angry.

T: What do they do?

S: Don't like Mrs. Coster.

這個例子中,學生無視老師關于所列名單中的人為何惹他生氣的提問,而是繼續列舉讓他生氣的人的名字,回答的信息與提問完全不相關,屬于不合作的反應,談話失敗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但有些時候,自閉癥兒童看似答非所問的回答在熟悉他們言語表現和日常行為的老師和家長看來是與所說話題相關聯的,可以被理解的。

例(4)T: Where didyou go yesterday?

S: I like fish,I like fish. So many fishes in the water.

這里,老師提問的焦點是“去了哪里”,而學生的回答是關于他喜好魚的消息,二者似乎并不相關。換言之,學生的反應是“不合作”的。可是,在老師看來,這名學生在談話中是合作的,他的隱含意義是“去了水族館”,因為老師很清楚學生的語言特點,也知道他喜歡魚,經常去水族館看魚。

(四)違反方式準則

方式準則要求說話簡潔,特別要避免晦澀和歧義,同時說話要簡明、有條不紊。但在同自閉癥兒童進行語言交際過程中,人們有時使用了有歧義的詞,兒童在不能正確理解的情況下就會被動違反方式準則。例如:

例(5)問:“你是誰的兒子?”

答:“我是爸爸的兒子。”

“誰”這個詞可以指代人名,也可以指代“爸爸”“媽媽”等,在一般語境中具有歧義。這個例子中,提問者的意圖是想知道“你爸爸叫什么名字?”,自閉癥兒童卻不能理解這一意圖,他的答案也就“不合作”了。

四、結語

會話準則是合作原則的具體體現醫學檢驗論文,說話人可以通過違反某條準則來產生會話含義。但同時,愿意合作是說話人違反準則產生會話含義的前提,自閉癥兒童由于語言能力的限制對會話準則的違反是無意識的,是表面的,實際上他仍然愿意并遵守著合作原則和會話準則。

另一方面,根據格賴斯的會話含義理論,不難看出違反乃是建立在一方遵守的前提之下,即假定發話人始終是遵守合作原則的,而答話人遵守與否取決于發話人的主觀判斷。對自閉癥兒童會話合作的理解不僅依賴于發話人對語境的詳察,還依賴于其對個體日常行為的極度敏感性和對其言語表現的熟悉度。在自閉癥兒童極度狹小的交際圈中(一般僅限于老師和家長),作為發話人的老師或家長由于熟知兒童個體的語言行為特征,可以根據語言交流時的具體語境和孩子的言語行為表現判斷其是否遵守合作原則,而處在自閉癥兒童交際圈外的旁人則很難認定這種孩子奇異的語言是合作的。因此,自閉癥兒童的言語合作是相對于熟悉他們的人而言的,是小范圍內被認可為合作的,具有相對性。

總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各種語言現象(包括自閉癥語言)都是合作原則與違反合作原則的統一體。合作是一種自然的、永恒的假定,討論“不合作”要以“合作”為依托,離開合作談不合作是缺乏依據的。

[參考文獻]

[1]Bryson S E. Epidemiology of autism.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96.

[2]Grice,H. P. Logicand conversation [A]. In Cole &Morgan(eds.). 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3]McEvoy R E,LovelandK A,Landry S H. The functions of immediateecholalia in autistic children’s developmentalperspectiv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88,18,4.

[4]陳新仁.會話“不合作”現象論析[J].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2.

篇(4)

關鍵詞:體裁教學法;教學循環模式;自主學習;寫作能力;學術用途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2-0333-02

一、引言

隨著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及共通語(Lingua franca)地位的建立,英語在學術知識傳播中逐漸成為主要媒介語言,大多數全世界交流的學術論文都是使用英語的(Ammon,2001)[1]。一方面,英語通用語使學術交流更廣泛和高效,而另一方面,形成非英語母語(NNS)學者在發表學術見解的障礙。所以,NNS學者使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處于劣勢,他們不但要具有專業學術知識,還要具備英語語言能力,因為語言技能與成功與否是相關的,這也使得非英語國家學術用途英語—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研究十分必要和重要。蔡基剛[2]也提出大學英語應從基礎英語逐漸轉到專業英語上來,大學英語教學定位應是學術英語。本文將討論如何在學論文寫作中通過體裁教學法提升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

二、體裁教學

以Halliday[3]的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Swales[4]和Bhatia[5]建立了自己的語篇體裁理論。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將genre解釋為:“體裁包括一系列交際事件,交際成員共享某種交際目的,這些目的職能為該話語社團所承認,因為構成某一體裁存在的基本理論。這一基本理據形成體裁的圖式結構,并影響、限制內容以及文本的選擇。”每一個專業領域的語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generic stages)、目的(social purpose)和語篇形式(textual form),這些都是由該專業領域的話語社區(discourse community)約定承認并共同使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Bhatia曾對此作過進一步的闡釋,其要點是:(1)體裁是一種可辨認的交際事件;(2)體裁不是一般的交際事件,而是一種內部結構特征鮮明、高度約定俗成的交際事件;(3)在建構語篇時,我們必須遵循某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慣例;(4)盡管體裁有其慣例和制約性,內行人仍可在體裁規定的框架內傳達個人意圖或交際目的[5]。

Swales提出“體裁教學法”(genre-based approach),根據語篇的“語步”(move)和“步驟”(step)作為語篇分析的基本單位,對語篇的各部分的體裁特征作了概括總結。“體裁教學法”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盛行,建立在語篇的體裁分析基礎上,即把體裁和題材分析理論自覺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圍繞語篇的圖式結構開展教學活動,其目的是:(1)引導學生掌握屬于不同體裁的語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際目的和篇章結構;(2)讓學生認識到語篇不僅是一種語言構建(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種社會的意義構建(social meaning constructs);(3)引導學生既掌握語篇的圖式結構(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語篇的建構過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或撰寫屬于某一題材的語篇(Kay,H.&T.Dudley-Evans 1998)[6]。

國外對體裁教學法的研究提出各種形式,筆者在此借鑒Feez[7]提出的教學循環模式(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包含一套系統完整的某個特定體裁的寫作教學的參考模式,為寫作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循序漸進地認識和建構特定語篇體裁的五個步驟,每一教學步驟都有不同的目的,所以也有不同的教學活動。這五個步驟是:Building the context- 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Linking to related texts。

以論文的“介紹(introduction)”部分寫作為例,Swales提出,論文的介紹部分通常有三個語步:(1)確立研究領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2)建立合適的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3)占據該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通過Feez提出的五步教學循環過程,學習者能夠對論文介紹部分的構成有更深刻的了解,對每個語步極其目的探索解構過程使得學習者能夠更好的掌握語篇布局,教學過程可以遵循下列步驟:

第一步:建構語境(Building the context),即引導學生了解目標體裁語篇所在的社會環境和交際目的,介紹或者提問學習者對論文的介紹部分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提供輔助及背景知識。第二步:塑造并解構語篇(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使學生分析實例語篇的結構模式和解構語篇了解其特征,在解構論文介紹部分時,可以使學習者參考Swales提出的三個語步,并讓學生自行探索實力語篇是否符合這三個語步,進一步分析各個語布都如何通過語言得以實現的。第三步:共同建構語篇(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學生共同參與建構所學體裁的語篇,小組共同探索,參與學生互相學習。第四步:獨立建構語篇(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所選題目獨立建構語篇。第五步:聯系相關語篇(Linking to related texts):學生探索如何把再次教學循環模式中所學的知識與其他相同或相似語境的其他語篇相聯系。

第一和第二教學組成部分,如文獻綜述、研究方法、結論、討論等部分都可以參考教學循環過程完成教學步驟注重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意識(language awareness),使學生通過實例了解論文介紹部分的語篇布局,即在理論上認識論文的寫法。第三步和第四步則在有了語言輸入后讓學生能夠合作甚至獨立建構類似語篇,使學生在認識目標論文后,能夠合作或獨立完成類似語篇,即主動探索論文的寫作過程。第五步則是提高學習者分析推理能力,能夠將所學語篇應用實際并得到發揮,即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在完成介紹部分寫作教學后,論文的其他。

三、體裁教學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傳統的大學英語學習寫作教學及四六級考核形式,側重寫作的最終成品,應試的學生完成寫作上交試卷,學習者在寫作中沒有更多的反思。然而,論文寫作與四六級作文的寫作過程和目的都不一樣,研究生階段學生更重視其在學術研究的發展,其論文撰寫過程也是要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而EAP教師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時候,單純采用過程教學法(process-based approach),其典型方法就是讓學生進行一稿、二稿至終稿的撰寫和同輩互改等形式,難以滿足研究生論文寫作教學。所以,筆者認為,要借助過程教學法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文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采納體裁教學法(genre-based approach)讓學生在閱讀文本-分析文本-解讀文本-構建文本的過程中學習論文寫作的過程。

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下,新知識呈幾何級數增長,如果學習者僅掌握教材的知識點,很可能在步入社會時發現所學知識已經陳舊,難以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因此,如何使學生運用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跟上社會發展的快節奏,就顯得尤其重要。自主學習并非孤立的自我學習,而是要有教師輔導、同輩互助和自我探索的學習過程,而大學生在即將步入社會時,更應學會學習的方法,使得學習能夠事半功倍。

將體裁分析法結合到學術論文寫作教學中,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體裁分析與傳統分析方法相比,在于它的解析性,它不僅是對語篇語言特征的簡單描述,而是深入揭示語篇建構的理據,探討語篇結構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認知因素,并揭示實現交際目的特殊方式和語篇建構的規范性,回答了語篇是如何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這樣的一個關鍵問題。

四、體裁教學法過程的問題

(一)教師要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去收集和在課堂利用合適的語料,以完成整個教學循環過程,因為在前三個環節,學習者都要圍繞教師所提供的語料進行結構分析,這三個環節在學習過程中起到提升語言意識(language awareness)的作用,對學生的繼續學習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同時,這也體現了學習者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輔導作用至關重要。

(二)教師在輔助學習者進行文本解讀時,也要提醒學習者,體裁也并非一成不變,它是在一定時期被某一人群所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但體裁可能由于文化因素或語篇變量(text parameter)的不同,而存在某種差異,人們可以在不破壞體裁基本結構的原則下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在寫作課堂學到的是寫作方法,他們才能夠舉一反三,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三)教師在遵循上述教學循環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與學的次序,并在必要時對某個環節進行再循環或多次循環,直至達到教學效果和要求。

參考文獻:

[1]Ammon,U.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of science:effects on other languages and language communities[M].Walter de Gruyter,2001.

[2]蔡基剛.關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4):306-308.

[3]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0.

篇(5)

【論文摘要】幽默是以語言為媒介,根據特殊語境,運用輕巧而詼諧的語調,暗示說話者的意圖,達到藝術的效果。本文運用預設理論從語用角度分析言語幽默的生成、理解與欣賞。

一、引言

幽默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不僅起著改善人際關系、調節談話氣氛的作用,而且還能體現個人的智慧與人格魅力。幽默言語作為一種語言現象,頗受語言學界關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語言學家對幽默的研究一般著眼于修辭格、合作原則、關聯理論、言語行為、言語行為與指示語等語用原則與要素。本文擬從語用預設(前提)理論的角度出發,嘗試運用預設的共識性、合適性和可撤銷性等特點來解讀言語幽默。

二、預設與預設性質

1、預設(presupposition)

預設(presupposition)被譯為“前提”、“先設”等,是源于哲學研究。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佛雷格、羅素、斯特勞森最先對預設問題進行了研究。20世紀60、70年代隨著語義學的發展,這個概念引起了語言學界的興趣。下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預設:

張三會唱歌。

這句話的預設是(以下用>>表示):存在張三這個人。如果這句話被否定或被質疑,仍以原句的預設為預設,這是預設的一個特征。(徐盛桓,1993)

即:張三不會唱歌。

與:張三會唱歌嗎?

仍>>存在張三這個人。

以上分析主要是從語義角度,即在句子語義結構層面上展開(何自然、陳新仁,2002:140),而語用學范疇下對預設(前提)的理解和定義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看法認為“前提是說話者傳遞交際意圖時對其意圖的傳遞所作的設定”;第二種看法認為“語用前提是有效實施言語行為必須滿足的恰當性條件”;第三種看法認為語用前提指“交際雙方所共有的知識”(何自然,2002:141)語用預設是從語用(使用語句的語境及說話人的身份、知識背景等)上分析預設。它包括這樣三個要素:說話人a通過話語s預設命題s’。

2、預設的性質

(1)預設的共識性。共識性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交際雙方的共有信息,既可以是共同的知識體系也可以是共同的言語環境、共同的文化背景。

(2)預設的合適性。預設合適性的一個重要依據是與特定的語言環境相協調。具體地說,為了使預設能被交際者所理解,必須滿足一定的語境條件,如參與者個人的身份、性別、年齡,他們之間的親緣、地位關系,涉及者的狀況以及其他的客觀背景,等等。

(3)預設的可撤銷性。一定的語言結構可以產生預設,但是背景信息、特定語境和言語內容相斥會導致預設消失,這叫預設的可撤銷性。

(4)語用預設的非規約性。非規約性指的是語用含義并不是話語包含的語詞本身所體現的意義,或者它并不是話語的字面意義,而是根據特定的話語環境推導出來的意義。

三、語用預設與言語幽默

1、取消語用預設的共識性產生幽默

共識性的存在保證了交際的有效性。假如言語交際雙方具有共有知識,那么預設對于聽話人具有可接受性;反之,往往不能使有效信息順利傳達,在言語交際中產生障礙,導致“不和諧”現象的出現,產生幽默效果。如:

小張邀請好友晚上去他家吃飯,好友答應如果不去看女友就來。傍晚,小張打電話給好友:“在干嗎?”“準備出發”“好,快點,我們都在等你”“不,我出發去看女朋友。”

此處幽默效果的誘發因素就是基于取消了預設共識性,小張理解的“準備出發”是去他家,而好友指的是出發去看女朋友。

2、取消預設的合適性產生幽默

預設的合適性要和語境相連,如果忽視語境原因,故意使用錯誤的預設,就可以達到正常交際以外的某種交際目的。比如:

“臺上的唐太宗怎么戴塊手表?”

“人家是皇上,弄塊手表還不容易?”

——轉引自康佳瓏《語用生幽默,預設出神力》

在這段幽默中,答語預設了唐代是有手表存在的,這個預設極其可笑。在幾千年前的唐朝,言語的發出者處于對舞臺表演細節上疏忽的不滿而故意使用了錯誤的預設,即產生了幽默效果,又有力地達到了嘲諷的效果。

3、利用預設可撤銷性產生幽默

預設的可撤銷性指含有預設的話語在前面出現后,發話人后來又補充否定了這個預設,導致預設的廢止。發話人有時就會有意或無意地設置這種懸念性預設,然后通過預設的否定或與預設相沖突的話語,制造幽默。

看下面一個著名小品中的片段:

一個訪客到交警家里送禮,結果只有領導的爸爸在家,訪客說:“大伯,那么這東西就交給您了!”老父親回答:“不能要,絕對不能要。我告訴你,我兒子在家也不能收,這點我相信,他比較隨根,我從來就沒收過禮。也沒人送啊!”

——趙本山小品《門神》

這里,有人給老人的兒子送禮,老人堅決不收,他自己說就從來沒有收過禮物,這就預設著有人給他送過禮,“從來”這個預設觸發語預設這樣的事情也不止一次發生,這樣的預設給人們心理上傳達的信息是:老人也是個不小的領導,經常遇到給他送禮的事情,可他公正廉潔,不收受賄賂,正當人們得到這樣的信息而對老人敬佩和期待他說出什么豪言壯語時,老人卻說了一句“沒有人給我送啊!”讓前邊的預設撤銷,人們根據預設而來的所有心理期待撲空,所有的聯想和思考都做了無用功,所有的不和諧都變成了理所當然,唯一的方式也只有放聲大笑了。

四、運用語用預設鑒賞言語幽默

幽默語言的形成是復雜的、多渠道的、全方位的,是綜合的語言藝術。

幽默言語的產生一方面離不開曲折而含蓄的語言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離不開特定的民族文化、歷史和社會自然環境。因此理解和欣賞幽默必須要求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和語用推理能力。當我們聽到或看到一則幽默時,實際上是這樣一個過程:幽默的發出(預設)——分析推理過程——幽默的接受(與事實相符與否),其中這分析推理過程也是人們利用所掌握的各種知識來理解的過程,包括我們分析語用預設的共識性、可撤銷性、合適性等。

五、結語

幽默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幽默,生活平淡無趣,作為現代人有幽默感、有欣賞幽默的能力很重要。當然我們還可以從預設的其他角度來討論幽默現象的產生。例如:焦點轉移、語義模糊等現象都可能影響預設而產生出幽默話語。本文試圖為幽默與語用預設的關系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覺,與讀者共享。

【參考文獻】

[1]何自然,冉永平. 語用學概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何兆雄. 新編語用學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范姍姍. 預設與言語幽默的生成[D]. 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

[4]王菀情.預設理論對言語幽默機制的詮釋[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6.

[5]劉銀霞. 幽默笑話中的預設生成[D]. 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6.

[6]曹正波. 從語用預設的角度分析黃宏小品的幽默性[D]. 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2007.

篇(6)

論文關鍵詞:言語行為理論;言外行為;英語口語教學

一、引言學術

言語行為理論是由奧斯汀提出而進一步發展得到的。當今,言語行為理論更加完善,研究成果更加豐碩,為揭示語言的本質、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據。概括地來講,語言的“言有所為”與英語的交際應用是一致的。一定程度上,人們的交際目的就是用語言來做事情。本論文就奧斯汀的三種“行為”模式理論,尤其是言后行為理論探討其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影響、啟示及其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從而更好地改善英語口語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二、言語行為理論概述

(一)言語行為理論形成及發展。言語行為理論是由英國著名哲學家奧斯汀(JohnLangshawAustin),于195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所作的題為《論言有所為》(HowtoDoThingswithWords)中首先提出的,并率先開始探討語言與行為之間的關系。他提出語言不僅是描述客觀世界的一種工具,而且是一種行為,即言語行為。他對語言交際的實質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指出語言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例如,“Ibetyousixpenceitwillraintomorrow.”和“lnamehtisshipElizabetl1.”這兩句話不是在陳述,而是在實施“打賭”和“命名”這兩種行為。為此,他將這類句子稱為“行為句”,以區別于真正的“敘述句”。

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引起了大量的哲學論述,其中美國哲學家舍而的影響最大。他首先提出“言語行為”這一名詞并將言語行為系統化,闡述了言語行為的原則和分類標準和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在他的努力下,奧斯汀的理論得到了發展和完善。

(二)Austin的三種“行為”模式。根據Austin的理論模式,大多情況下,說話者在說話時,同時實施三種行為:言內行為(elocutionaryact)、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為(perlocutionaryact)。同一句話可以從奧斯汀的三種“行為”模式來分析。如“TheroomisSOcold.”從言內行為角度看,說話者通過這一語言結構,表達了字面含義,而沒有任何的交際意圖。根據這一層面,口語教學應重視基本語言知識的傳授,如詞匯、語法和句子結構等,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傳遞字面意義、實施言內行為;言外行為角度看,說話者可能抱怨房間里太冷、不舒服等。這一層面的含義可以借助于不同的語氣、語調或表情來傳遞說話者的真正意圖。相應地,英語口語課應培養學生靈活、自然地應用英語的能力,從而充分表達自己的真正意圖:從言后行為看,聽話者領悟了說話者的意圖和含義,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或實施了相應的動作行為,如聽話者打開了電暖風或打開窗子讓陽光照射近來等,這就是言后行為。在不同語境下,實現了用語言的多種功能,達到了用語言做事情的目的。所以,英語口語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應用能力,使英語起到表情達意、做事情的作用。學術

三、言語行為理論的英語口語教學啟示

(一)英語口語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社會語言學家Goodenough認為文化是“由人們為了使自己的活動被社會的其他成員所接受,所必須知曉和相信的一切組成”(Goodenough,1957)。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E·Sapi,·)在《語言論》中曾指出:“文化這名稱的定義是:一個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Sapir,1964。)在不同的自然、社會環境下,不同的民族塑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反過來,文化又影響、塑造著各個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言語行為往往會有不同的交際功能。由于文化差異,言外行為常常不能被聽話人正確理解,交際中會出現沖突與誤會。因此,外語教學內容應涉及文化、背景等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應根據特定言語交際環境,正確理解、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英語口語教學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直接途徑,語言輸出的準確、到位關系到交際過程能否順利進行以及言外、言后行為的實現,因此,口語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二)英語口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偏重于詞匯、語法知識的灌輸,教學生如何做題、拿高分,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讀寫及應試能力,但其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學生學到的啞巴英語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言語行為理論來看,學生掌握了符號、語法和詞匯,但無法通過口語方式進行交流、溝通,以言指事的言內行為將難以實現;即使實現了以言指事,說話者的意向性即其真實意圖也很難充分表達出來,以言行事的言外行為及以言成事的言后行為都將難以實現。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口語表達、交際能力愈顯得重要。因此英語教學應針對學生口語技能的培養應進行多層次的探索,幫助學生克服“張口難”的障礙,將口語教學置于一種現實、真實、寬松而又富有情趣的語言環境中來進行,以期學生掌握準確、流利、得體的英語口語。由此可見,學校英語口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口語教學中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根據當前的英語教學大綱,學生準確、熟練的應用所學英語知識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從言語行為理論看,語言是傳遞信息、做事情的工具和載體。只有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導學生根據特定的語境發揮符號、詞、句的功能,才會將英語用之于“指事、行事和成事”。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英語口語教學應創設真實、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氛圍;選擇合適的口語教學材料,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實用的語言表達法并勇于開口表達;再者,通過中、西方文化對比,拓寬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層面,提高其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具體語境中準確、恰當地應用語言,為交際能力的培養鋪好路。

篇(7)

關鍵詞:ESP理論 商務漢語教學 需求分析

一、引言

當前商務漢語教學在理論和規模方面獲得顯著成績:

1.理論建樹已形成規模。由基礎理論(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跨文化交際理論等)和應用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法)兩部分組成的商務漢語教學理論有一定發展;2.教學規模進一步擴大。開辦商務漢語專業的院校越來越多,且安排的課程也有所增加。

有關商務漢語教學的一些問題仍有待于解決。如:

1.對學習者基礎層次劃分不明確,沒有區別教學;2.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學習者需求;3.教師水平有待提高,商務漢語教學對老師的商務基礎知識有很高要求;4.關于華裔留學生商務漢語需求的研究較少。

本文在ESR理論指導下對學習者商務漢語需求進行實證研究,從而更加有效地改善教學方法,以提高商務漢語的教學質量。

二、實證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上海部分高校的華裔留學生為研究對象,因為高校一般針對漢語中高級水平的學生開設商務漢語課,所以選取的對象主要是漢語中高級水平的留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其中中級漢語水平的問卷35份,高級水平的問卷35份。

(二)研究方法

問卷以Hutchinson和Waters(2002)的需求分析模型為基礎,但本文的研究對象與之不一樣。對學生需求分析進行了修改,并不是完全按照其模型設置問卷,而是參考了倪傳斌(2004)的“外國留學生漢語需求分析調查問卷(學生問卷)”,并考慮實際情況和研究目的,設計了本文的調查問卷。

(三)結果分析

1.年齡結構:≤20歲的占20%;21~25歲的占53%(最多);26~30歲的占12%;≥30歲的占15%。

2.被試者男性為41人,約占60%;女性為29人,約占40%。

3.國別地域情況:歐美居多,占43%;日韓次之,占32%;東南亞占25%。

4.職業背景:學生(占78%)最多,從事商貿(占7%),從事教育工作的(占4%),從事管理工作的(占2%)最少。其中獲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有55人,占96%。

5.學習漢語的時間:少于2.5年的有5人,占8.33%;時間為2.5~3年的有19人,占31.6%;時間為3~4年的有29人,占48.3%;時間超過4年的有7人,占11.6%。

6.學習動機及目的:

為研究方便,將“符合”與“完全符合”合并,設為“有學習動機”,并按比例從高到低排列如下:

在這些動機中,“滿足父母要求,有利于將來工作和覺得自己是華人”等方面占比重最大,這與他們所處的文化生活背景分不開,反映出他們學習漢語時有強烈的融入性傾向,這些方面與非華裔學生有著本質區別。華裔學生多受家庭環境影響,學習漢語的興趣較高,且大部分學生的父母掌管家族企業,主要從事旅游、貿易等工作。他們學好漢語后可幫助父母打理生意。

學生自身對漢語的興趣等內在動因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出于興趣學習漢語,他們的積極性較高,學習也較為認真。學生出于出國留學和了解中國文化的目的而選擇學習漢語的人數較少。綜上所述,在學生具有強烈學習愿望的同時,家庭等外在因素也對學生的漢語學習起著推動作用。

7.漢語交際情況分析

被試的商務漢語需求由比例高到低排列如下所示:

這個項目在被試使用頻率中出現兩極分化,前半部分交際項目對漢語需求很大,如“購物問價”“訂票”等。后半部分需求很小,如“介紹公司”“參加聚會”等。筆者認為這和被試言語交際能力有關。本次被試學習漢語4年以上的不多,多為學生群體,專業術語雖然在課堂上學習了,但在實踐中操練的機會很少。言語交際能力以禮節際技能和生活類交際技能為主。

三、對商務漢語教學的建議

(一)提高教師商務專業知識

一些商務漢語教師并非商務專業出身,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商業知識,以便能給學生做詳細解釋,這是漢語教師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

當前商務漢語教材已經有很多版本,在挑選教材時要符合被試學生的中高級漢語水平,選用相應層次的教材版本。

(三)教學內容引入文化教學

教學內容要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習商務漢語是為了解決商務過程中的交際問題,因此有必要學習跨文化知識。

(四)采取綜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習者的不同特點采取綜合的教學方法。

1.會議式課堂教學,能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有更多互動交流,并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2.辯論賽的教學方式,學生在競賽中提高商務知識水平;3.商務情景模擬,在這種商務環境下進行師生對話、交流和學習,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實際談判水平。

四、結語

本文采用ESP教學理論中的需求分析方法,以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為基礎,通過問卷形式對70名上海高校的華裔留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需求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地調查,并分析歸納出被試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根據所得出的結果,提出了一些對商務漢語教學的建議。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Mubby 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London:Longman,1987.

[3]Pauline Robinson.A practitioner’s guid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97.

[4]Str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5]程世祿,張國楊.ESP教學的理論和實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

[6]HODAN OSMAN ABDI(和丹).商務漢語教學現狀及總體設計研究――以ESP理論為依據[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1.

[7]廖陳林.在華商務人士漢語使用情況的個案調查――目標情景需求分析理論和方法在漢語中的應用[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博士論文,

2007.

[8]劉靜萱.基于ESP理論研究旅游漢語教材問題[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1.

[9]蘆薇.商務漢語教材內容評估及編排探討[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9.

[10]王建國.ESP RELATED THEORIES AND THE APPLICATIONS TO THE COLLEG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D].濟南:山東大學

博士論文庫,2007.

[11]吳潔.商務漢語教材建設問題研究――與商務英語相比較[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博士論文,2012.

[12]王靜.基于“需要分析”的特殊目標漢語教學設計[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5).

[13]王樂.ESP理論對商務漢語的啟示[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0.

[14]王敏.ESP理論用于對外商務漢語教學的實用性研究[D].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博士論文,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毛2卡3卡4卡| 成熟丰满熟妇av无码区| 无套内内射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好男人社区神马在线观看www |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亚洲成a 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亚洲av性色精品国产小电影 | 日本熟妇色xxxxx日本免费看|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看|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在免费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群交射精白浆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风韵少妇性饥渴推油按摩视频|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国产欠欠欠18一区二区| 熟妇高潮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 旧里番美熟妇1一2集|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