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專業技能訓練論文

專業技能訓練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1 17:11: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專業技能訓練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專業技能訓練論文

篇(1)

1 前言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雖然屬于管理學,但其主干學科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管理學等三個,該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但是目前各高校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備,還未自成一家、各具特色,以致畢業生實踐能力不突出,特色彰顯不夠,就業競爭力不強,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當務之急,核心是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素養。要達到本目標,就要大力加強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多層次、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曲靖師范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從2008年開辦至今,已經培養5屆學生,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加強和完善該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實踐教學體系的“硬件位”

實踐教學體系的“硬件位”強調實驗室建設。實驗室是開展教研的硬件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教研工作就是空中樓閣。我們一直重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實驗室建設。采購實驗設備的指導思想是實驗設備要先進、實用,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科研的需要。

該專業已經建成硬件實驗室有2個: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通信與網絡實驗室有2個:計算機通信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信息管理類的實驗室有3個:數字庫應用實驗室、信息管理與軟件實驗室、信息技術創新實驗室。同時為適應當今云計算、大數據的大趨勢,我們投資200多萬建立了云計算平臺。

這些實驗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及科研的需要。

3實踐教學體系的 “抓手位”

專業技能訓練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抓手,在學生的整個大學四年期間,為了在不同學期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我們開展了貫穿大學4年的專業技能訓練。

專業技能訓練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抓手,專業技能訓練的目的是根據訓練大綱,我們應以項目為驅動來創新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1],提升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形成幾大子抓手,再作專項的打造。

我院的專業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兩個級別,一是課程設計訓練,本訓練以課程為依托,制定課程級別的訓練大綱和測試方案;二是綜合設計訓練,訓練學生綜合能力,要求學生能靈活應用所學課程,完成一個綜合性、設計性項目。

3.1 課程設計訓練

“課程設計”一個多義詞詞條。它可以指“為掌握某一課程內容所進行的設計”[2]。課程設計是課程實驗的高級環節,課程實驗是提升學生立體實踐能力的根本,課程實驗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課程設計實驗,我們在傳統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開展課程設計實驗,提升學生的課程綜合實踐能力。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核心課程有6門,分別是:Java程序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及實驗、管理學、經濟學。我們針對這些課程,在編寫實驗大綱時,就要求編寫課程對應的課程設計,設計方案要經過教研室的審核和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委員的討論及審定。以審定通過的課程設計為依托,為后續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設計為例,課程設計的目的:利用Java語言的語法特性,結合數據結構算法、網絡知識、文件處理和數據庫等知識完成綜合題目的設計和代碼實現,并培養鍛煉分析程序、撰寫報告等能力。

3.2 綜合設計訓練

綜合設計訓練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綜合所學知識,設計和開發一個小項目的能力。這些項目有“ERP企業應用”、“Oracle運維管理”、“大數據管理”、“Java Web開發”等,這些小項目的訓練要基于幾門課的知識和技能,如“Java Web開發”就需要學生綜合數據庫、數據結構、軟件工程、計算機程序設計等知識與技能。

綜合設計訓練要與畢業設計區別開來,此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和掌握項目開發流程,同時鍛煉綜合應用所學課程來完成一個具體的小項目。

3.3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技能訓練安排

為鼓勵學生多渠道獲得技能分,我們規定,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的中級資格、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四級證書、思科(微軟、ORACLE、華為、H3C或銳捷)的工程師級別認證、中級會計師,可獲得3個學分;通過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的高級資格、思科(微軟、ORACLE、華為、H3C或銳捷)的高級工程師級別認證,可獲得4個學分。

4實踐教學體系的“信息系統開發能力位”

本專業的學生要求具體一定和信息系統開發能力,該能力通過畢業論文(設計)來煉成。畢業論文(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可以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3]畢業論文(設計)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對畢業論文(設計)作重大改革,著力打造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參加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分兩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實習,同時要在公司完成畢業設計工作,余下的學生在校內完成畢業論文工作,為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經向教務處請示,允許我院結合專業實踐性強的實際,改革本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點,一是我院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以畢業設計為主,弱化對學生文本的要求,強化對實踐動作能力的提升和檢查,二是做好規范管理工作,制定相關文件,如:“信息工程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規定”、 “信息工程學院畢業設計開發文檔的撰寫與打印規范” 、“信息工程學院畢業設計開發文檔”等。

5實踐教學體系的“校企合作位”

為提升學生的實習水平,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我們自2013年開始,與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展畢業實習合作,該公司是一家集軟件外包、信息服務、學生專業技能培訓為一體的軟件公司,在全國小有名氣。學生參加校企合作實習有兩種類型,一是為期三個月的專業實習,二是為期四個月的就業培訓。三個月的專業實習分為軟件開發方向和網絡方向,軟件開發實訓重點是提升學生的軟件開發實踐能力和水平,網絡方向的實訓重點是提升學生的網絡設計、實施、部署能力。

從2013年開始,每年大概有一半的學生參加校企合作的實習,取得了良好效果,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了,就業質量明顯提高,很多學生就在四川成都就業、創業。

篇(2)

我院近年來以專業評估為起點,對各類各級實踐教學環節正確引導、保證實施、促進改革,著力于培養學生的主體創新能力。我院設置有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及給排水科學與工程3個工科類專業,做為都市型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立足當地、服務三農,為承接“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建設任務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務。這也就要求實踐教學要理順課程體系,通過由微觀到宏觀、由局部到整體、由易到難地系統訓練促進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社會責任并積極提高自身能力;就是要以主體性教育思想作為指導,促進教育者與教育管理者轉變觀念、優化渠道、改進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基本問題的思路和實踐操作模式,使之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從而為持續性的創造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2結合主體性教育建設調整實踐教學體系

我院曾經對2010屆城市規劃畢業生展開調研,發現32.3%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認識不深,22.1%的人對就業前景憂慮,甚至16.5%的學生認為專業學習與就業關系不大。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就業問題是當前的主要矛盾,而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則成為了矛盾的主要的方面。同時調查也發現,學生對有關實踐教學在就業中的地位評價不高。這點和2010年4月中國調查網關于大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就業選擇相關調查結果相似,只有5%和8.5%的學生認為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和教學實踐對就業有重要作用[8]。究其原因,實踐教學體系與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發生偏差;實踐教學過程無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突出專業特色,以就業為導向,采用各種手段發揮學生主體性,成為本次改革的主要思路。

2.1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環節

現今的學科發展越來越趨于多層次、多視角、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工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不再僅僅是局限于專業技能訓練,更注重實踐內容的縱向深度和橫向聯系,將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大型綜合性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等環節有機地貫穿起來,形成實際操作能力與綜合分析論證并重的實踐教學過程。例如我院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涉及城鄉規劃學、建筑學、風景園林學、社會學等多學科內容,這就要求在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綜合考慮、統籌安排。在技能訓練上由簡單到復雜,從微觀入手,如建筑設計、詳細規劃,進而到中觀層面如總體規劃設計,再到較為復雜的城市設計等,使學生逐步掌握一系列的方法和技能。在專業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上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例如在《公共建筑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包含較為教學樓、博物館設計等內容,在實驗實習的安排上從簡單的入手,逐步展開,最后完成綜合性課程設計。在實踐教學內容安排上層層遞進,按照課堂實驗、技能訓練、生產實踐、畢業設計4個環節進行,做好每個任務的內容分工和訓練要求,并進行模塊劃分,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教學計劃。教師的實踐計劃中需要從不同層次和方面體現一定的專業基礎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最終達到就業目標需求。整個過程,學生協同參與,做到對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清晰明了,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2.2結合社會發展狀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首先要準確定位,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從分析學生未來可能工作崗位與社會需求入手,科學界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整體設計理論教學、實踐課程、專業實習、課外創新活動、畢業實習等各個人才培養環節,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工程教育應注重研究社會需求及主要矛盾的重大轉變,應根據實際情況主動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我院各個工科類專業實踐教學可分為基礎實驗與技能、專業技能訓練和專業實踐等由低到高3個層次,通過提高自主學習的實踐教學方法和建立統一管理教學平臺和自主管理的交流平臺,建立起更完善的監控體系,使實踐教學在方法、內容、監控管理上相互配合,達到優化體系結構的作用。同時,在各層次實踐訓練項目中積極推進新方法、新技術,并通過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創新計劃促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研和創新活動,推進學生創造力培養。

2.3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因材施教

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分層次、由淺入深地、全面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的專業引導,適時地協助學生進行合理的專業與職業規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較為準確找到人生目標,通過興趣與奉獻精神驅動自己的主體能動性,幫助學生成才。

3拓展基于學生主體的實踐教學方法

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大多可以分為課程實驗實習(設計),專業技能訓練、生產實踐和畢業設計4個環節,每個環節的具體問題具體安排。

3.1課程實驗滲入學生自主學習

工科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反映出的突出的特點是課程多、學時重,學生作業多,壓力比較大。要緩解這種現狀,必須要逐步整合各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長遠來看,應該把相近課程的實驗課程分離出來形成專門的一門專題設計課(獨立實驗課),由相近課程的幾位任課教師擔任這門設計課的指導老師,分小組帶學生的設計。在新的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教師主要負責原理課程的講授和相關案例學習,專題設計課或獨立實驗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布置參考書目學生自主學習,團體或個人完成作業,相互匯報和講評。重要的綜合性設計課會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共同講評,體現出和市場結合的緊密性。城鄉規劃專業在課程實驗教學方式的轉變,對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這幾屆的學生反映來看,學生在方法和觀念上有所突破,主要體現在學生開始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這是過去手把手,灌鴨子的教育所沒有的。因此,在此基礎上可以更進一步,大膽放開手腳,鼓勵學生自學,并在成績評定中加大自學內容考核的比重。

3.2專業技能訓練上鼓勵學生參賽

專業技能訓練在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同時應能增進其自我認識,沒有橫向比較,學生無法自我定位,容易喪失目標或產生厭學情緒。每年省、市級專業學會或協會大都會定期舉行各種大學生設計競賽,每年的主題都比較新穎并切合當前學科發展潮流,因此,積極組織和鼓勵大學生參加此類的比賽,是最好的一種技能訓練方式。學生所取得較好名次也能為學校爭光,同時提升學校知名度,為就業打開一扇窗口。從多年的實際操作成效來看,由于固定的競賽較多,在1~4年級中,確定開展以競賽代替技能訓練是可行的。

3.3生產實習形式多樣,環環相扣

鼓勵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等形式參與在各個實習環節的考核與成績評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專業動手能力之外可以鍛煉評判能力和相互溝通能力。另外,在實習過程中,可以聘請校外專家全程指引,增強實踐教學的時效性。除計劃內的實習外,要結合專業特點,給學生布置可選的假期專業社會調查內容,充分帶動學生的能動性,及時發現城鄉發展、規劃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求解決途徑,培養專業興趣。此外,擬定在假期安排學生和區域內其他高校開展交流,學習吸收區域外其他高校的有益成分。

3.4畢業(論文)設計采用“研究生導師”模式

理想化的畢業論文(設計)選題一般要求源于真實的項目。但在時間、規模、難度等方面,這類項目大多與教學大綱存在差距;同時,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使得教師無法深入參與社會實踐,真題來源不廣;工科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設計)一般持續6~10個月的時間,期間不一定能選擇到適合的項目;以上諸多問題是引發本次教學改革的深入討論。我院借鑒研究生導師的培養模式,從大3初始學生就可以選擇老師作為畢業論文(設計)的“導師”,積極開拓教學思路與通道,適時調整畢業論文(設計)的安排,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參照“研究生導師”模式,在長達1.5a的時間里鼓勵學生與導師充分溝通交流,自主選題,按照導師的指引與意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4建立平臺,完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以往的實踐教學管理主要依靠學校統一的管理平臺,在實踐教學中,無法結合各個專業特點靈活處理,給教師安排某些實驗(實訓)帶來不便。因此,除了學校統一的教學管理,還需要建立一個教師、學生自主管理的平臺,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交流、評閱、批改、評判并反饋各種信息,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另外,建立研究中心,除了可以穩定實驗實訓計劃,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師能力之外,借助各專業研究中心(設計研究所)建立企業化的管理體制也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研究中心的運作,積極從事與未來職業相關的實踐活動。在完成研究中心的各類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有益于早日成才。

5問題與思考

實踐教學改革在經費方面缺口大。在推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經費支持,無法添置有影響力的國內外專著,學生查閱最新研究成果存在較大困難。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各種競賽、外出游學、聘請專家等都需要不少經費進行經營。經費的大量增加對于新院系和新專業來講是一大困難。成立研究中心,積極開展校企產學研合作可能是一條解決之路。在主體性實踐教學改革中要求教師不僅要設置一些開放的綜合性、設計性項目給學生進行開放選擇,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有能力整合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同時還必須懂得主體性教育管理方法,積極、適當、正確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那么,只有教師多參加社會實踐,加強校外交流,才有機會深入了解市場發展動態,以更高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知識結構為學生架橋鋪路。主體性實踐教學注重交互式、開放式、彈性的教學方式,鼓勵了學習積極的學生,但對一些散漫的學生顯得辦法不多,由于小組討論、分工內容把關不嚴,有些學生蒙混過關。盡管實習有計劃和管理措施,在外出實習中,教師的教學過程難以監控;實踐過程中很難完全監控到每個學生,有個別抄襲實踐成果、缺席實踐活動的現象。對教師而言,教師的工作準備、實施手段與方法與教學效果量化的手段就不多。對學生而言,它的績效是反映在一個長期的,動態的范疇中,因此研究和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量規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6總結

篇(3)

摘要《植物化學保護學》是植物保護專業的主干課程,針對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科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踐教學等進行探討,以為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化學保護學;實踐技能;教學改革

植物化學保護學是科學應用農藥來防治害蟲、害螨、線蟲、病原菌、雜草及鼠類等有害生物,保護農、林業生產安全的一門科學,它在農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吨参锘瘜W保護學》是植物保護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掌握好該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將有利于提升植保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更好地服務于農林業生產。但是,目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針對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就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探索,以促進《植物化學保護學》的教學改革。

1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理論與實踐脫節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一般學校教程都是先將理論課知識講授完再上實驗課,教學實習時再到田間實踐。學生上理論課時沒興趣,上實驗實習課時心中無數,抓不住要領,課后印象不深,難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1.2動手操作不夠

傳統實踐教學的大部分內容由專業課程中的實驗課承擔,且以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以班為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教師的講解,按照實驗指導,利用已準備好的儀器設備進行操作[1]。受實驗條件及班級學生人數過多等因素的限制,上實驗課時學生看的多、做的少,影響了學生對技能的掌握,也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3教學實習模式過于陳舊

教學實習模式單一,仍然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即實習前,指導教師講述實習的內容、操作方法與步驟以及報告格式等,學生按照設定的套路,機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動積極的思考,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1.4實踐教學管理、考核不夠科學

實踐教學過去往往因為依附于課程理論教學,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與管理標準,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某些環節管理不規范、不到位。實踐教學應達到什么標準,如何去監督、執行,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隨機性。

2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

2.1優化教學內容,突出知識的系統性和應用性

《植物化學保護學》的內容繁雜,涉及農業昆蟲學、農業病理學、雜草學、環境保護學等多個學科,在有限的學時內,應保證所授內容的系統性[2]。同時,植物化學保護學又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要讓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后,能應用所學知識為農業生產服務。新版的《植物化學保護學》(第四版)雖然刪除了一些相對陳舊的內容,但各地在種植結構、栽培制度上存在明顯差異,為了使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農業生產實際,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增刪。針對當前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蔬菜、果樹、花卉、草坪植保等方面的教學內容,特別要注重補充農業生產上正在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成果,盡量讓學生接近生產前沿。另外,可對近年來當地植保工作出現的新問題,如頻繁暴發的遷飛性害蟲(如煙粉虱)、外來入侵有害生物(如美國白蛾)等進行專題討論,使學生及時了解農林業生產的實際情況,掌握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專業技能。

2.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建設多媒體網絡化教學體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師、學生為核心,以教材為藍本,以課堂面授為主要形式,這種信息傳遞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溝通形式上缺乏靈活性,同時也不利于教學資源的共享。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這一缺陷。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接受知識的效果較以前有顯著提高。同時,實物圖片及視頻短片的運用也使學生對所講和所學的內容有更為直接的感受,尤其是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圖片和短片更有利于對案例的理解。由于受課堂時間的限制,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實驗課的間隙及課外時間,在實驗室用DVD觀看。除了購買相關的教學光盤外,還對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的節目以及網絡中相關的內容進行下載或錄制,不斷豐富教學音像素材。《植物化學保護學》自2005年確立為省級精品課程后,各章節課件均已上網,學生除可在課堂上學習外,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上網學習、進行自測或與任課老師在線交流。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使教學內容更豐富和生動,也使教學形式多樣化。該種教育形式更符合學生個性發展要求,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2.3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2.3.1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對實踐性教學目標的重新認識和定位,對傳統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如增加專業技能訓練、開放實驗室、改變教學實習方式、將開展畢業論文研究的時間提前等,逐步形成了由實驗課、技能訓練、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組成的新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實驗課中,減少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并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的準備中來;教學實習緊密結合生產實際,注重實用性;畢業論文的立題必須緊密結合農業生產中的病蟲災害或者有關基礎理論問題,充分反映學科及應用發展方向。

2.3.2成立植物保護技術實踐興趣小組,開展專業技能訓練。植物保護專業在低年級和高年級分別通過成立植物保護技術實踐興趣小組和專業技能訓練來提高其實踐技能。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以小組(3~5人)為單位,每1~2周到學校周圍的農田、果園、苗圃及市內的公園等實踐地點進行調查、記錄、研究各種植物病蟲草害的發生情況,采集植物病蟲草害標本,并提出防治建議,或調查研究農藥供銷狀況及農民使用農藥情況。專業技能訓練以課題組形式為載體進行組織安排,申報人(一般由3~5個學生組成活動小組)在導師指導下寫課題申報書,經評審委員會審核通過后在1年內完成其課題,課題結束時申報人寫出書面報告給院系,匯報項目完成情況,專業技能訓練的活動經費從教學經費中支出。興趣小組和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提早接觸生產實際,加深其專業興趣和對專業的了解,在進行專業課程學習時,對所授知識更易理解和接受。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達到了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同時,結合市場需求,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服務社會,提高其就業能力。

2.3.3開放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是學生理解課堂內容、驗證自己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實踐和動手技能的一種途徑,是把知識轉變成能力的橋梁[3]。現行的“封閉型”實驗課按課本上要求選擇器材和方法進行實驗,這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實驗雖有益于學生的素質培養和能力提高,但也限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長期下去會給部分學生養成一種惰性,更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解決現行實踐教學中技能訓練強度不夠、學生獨立操作時間相對較少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及創新素養,開放了化保實驗室,學生可以隨時進入實驗室,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實驗內容,如重復做實驗課時結果不理想的實驗、根據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設計實驗、針對生產實際中問題開展的實驗等。學生進入專業知識的學習后,鼓勵其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及創新實踐活動,以提高科研素質及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從單純的學習知識變為學習知識與應用知識相結合。對于考研的同學,也可以借此機會使其對科研工作有一定了解,對以后攻讀碩士研究生有很大幫助。

2.3.4制定可行的管理標準,嚴格實踐教學考核。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的考核標準是完成實踐性教學任務的關鍵,也是完成培養目標的保障[4]。因此,應根據實踐內容,按照具體的量化指標和考核標準來考核各項實踐活動的完成情況。如為了檢驗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情況,在每次實驗課結束前,有意識地對部分學生進行考查,特別是那些每次離開實驗室比較早的學生。對興趣小組,根據其調查記錄、采集制作的標本或工藝品、調查報告或總結等綜合評定每個人的成績,活動結束后按比例評出各級獎項,頒發證書及獎品予以鼓勵。專業技能訓練結項后由評審委員會根據所定標準進行嚴格評審,對結項報告優秀的,下一年繼續進行項目申報時予以優先考慮。

21世紀,隨著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開放式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綜合化是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今后,應將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建設和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把實踐教學和技能培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加適合農業生產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3參考文獻

[1] 陳嘯寅.植物保護課程教學改革淺議[J].中國農業教育,2000(5):38-39.

[2] 王開運.植物化學保護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山東農業教育,2004,75(3):18-20.

篇(4)

論文摘要:加強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是促進師范生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我國教師教育在師范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上存在不足和缺陷,針對這些問題,應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效果。 

    一、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根據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和職業能力結構特點,師范生的職業技能可以概括地劃分為基礎技能、學科專業技能、教育教學技能三大類。其中基礎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技能、計算機應用技能等(包括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技能、應用網絡搜集信息的技能、使用教學軟件技能等),這些技能是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必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學科專業技能是指所教學科領域的專業技能,如理化專業師范生的演示實驗技能等,數學專業師范生的演算技能、數學符號書寫技能、數學作圖技能等,生物專業師范生的解剖和制作標本的技能等;教育教學技能主要包括教學技能、教育技能、教研技能。其中教學技能包括教材分析技能、教學設計技能、課堂教學技能(含使用教學媒體技能)、說課技能、指導課外活動技能等,教育技能主要包括班級管理技能、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技能、與任課教師和學生家長溝通與交流技能等;教研技能主要包括教育調研技能、實踐反思技能和畢業論文撰寫技能等。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是一項系統工程,是由多項職業技能合理的安排形成的有機聯系的訓練體系,不是開設幾門課程所能解決,是貫穿于高師院校教學的全過程的一種訓練活動,是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各部門齊抓共管、協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總體來看,我國教師教育在學生必須掌握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上,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和缺陷。 

    (一)技能訓練缺乏系統性,各項技能訓練效果差異大     對簡單、容易操作的技能訓練工作落實得好一些,而對操作過程復雜的技能訓練項目落實得相對較差。比如“三筆字”、普通話是師范生接受的主要的技能訓練內容,訓練與考核機制完善,并列人學校課程計劃。教育教學技能,是教師職業技能結構中最主要的技能,它的訓練應占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的絕大部分時間,更需系統訓練。但這些技能的形成與個人的實踐知識、內隱知識、個人價值向度、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經驗性、實踐性和個體性,這種實踐性知識本質上是結構不良的知識。因此,教育教學技能的是師范生技能訓練體系中培養難度大、訓練過程復雜的“高耗低效”的訓練項目。訓練上缺乏統一的要求,管理上隨意性大,往往導致訓練過程的不規范、難監控、訓練實效低等問題,致使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培養訓練的效果。多數高師院校對學生的學科專業技能不作硬性要求,不單獨進行訓練,一般只是結合學科課程的學習進行簡單的訓練。這勢必導致學生學科專業技能不鞏固、不扎實,使教師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從師任教過程中表現不出良好的專業示范性特點。 

    教師能力“是由多種單項能力組成的和諧統一的整體,缺少任何一種有機的組成部分,都將直接影響教師能力的質量、水平及其發揮?!敝挥袑煼渡M行系統而全面的職業技能訓練,才能形成師范生職業技能的整合效應,師范生才能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良好的專業素養。缺乏系統化的技能訓練和各項職業技能水平的參差不齊勢必導致師范生專業素養上的木桶理論的短板效應,影響師范生培養質量。 

    (二)對技能訓練重視程度低,訓練環節薄弱     自我國開始興辦師范教育起,就一直存在著師范性”與“學術性”之爭,而這種觀念之爭反映在師范生培養的課程計劃上,就是課程門類和學時上的孰多孰少。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本科課程學分數一般在150一170左右,理論課程學時數一般在2500一2800左右。師范教育在與綜合性大學專業教育相同的時間內,很難既達到同等的學術水平又掌握必備的教育學科知識與技能的目標,使二者難以得到有效的兼顧,任何一個方面的加強都將可能意味著另一個方面的削弱和犧牲。 

    我國高師院校學科專業體系是從培養中小學學科教師出發建立的,以文理門類的學科專業分類為依據,學科專業的主流地位使得現實中教師教育往往強調學科專業而忽視教育專業?!拔覈叩葞煼对盒=逃龑I理論與實踐所占比例不足10%,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據統計,英國為25 % ,德國為30%,法國為20%。兩相比較,足見我過高等師范院校教育類課程的薄弱。”教育課程體系單薄、比例偏低、實踐課程明顯不足,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使得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缺少充分的理論支撐和訓練時間保證。

     技能是通過知識學習或專項訓練掌握某項專門技術,并在反復的實踐中形成的,師范生職業技能的形成需要以充分的訓練時間來保證。課內緊張的學時使高師院校難以抽出大量時間開設技能訓練實踐課程。從課外訓練情況看:學生除了完成大量的專業課程學習任務外,有的學生要準備英語過級考試,有的學生要準備考研、考公務員等,時間對于學生來說十分寶貴,很難安排大量規定時間對學生進行訓練。除規定時間外,學生不可能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時間進行技能訓練,而且一些學生認為職業技能訓練是一個額外的負擔,練習態度不認真,練習過程敷衍了事,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因此,無論從訓練的規范性、系統性,還是練習的時間及學生練習的主動性都無法得到有效保證。 

    在高師院校,學術性的強勢聲音一直把職業技能視為簡單機械訓練的小兒科,使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隨著教師專業化理論的發展,“技術熟練者”教師專業發展范式向“反思實踐者”范式轉變,反思實踐、實踐性知識、實踐智慧成為教師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一些人便認為師范生的技能訓練已經成為過時的做法,不敢過多地提及和強調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的作用,非此即彼的極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觀念,使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受到了冷落。“教師的專業發展乃是教師健全人格和教師實踐性智慧的成長過程,這是一種尋求教師的‘人格化’‘個性化’和‘文化化’的過程,而‘技術化’的要害就在于否定了這種過程。認知與技能的發展固然重要,但過分偏重則可能導致教師淪為教育技術人員。”我們必須時刻警惕過分偏重“技術化”的教師培養傾向,關注教師健全人格的培養和教師實踐性智慧的成長。但技能訓練并不意味著簡單機械,技能訓練與反思實踐之間應該是基礎與發展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很難想象一個技能水平低、實踐操作能力差的師范生能夠在教育教學實踐環節有出色的表現。大量的師范畢業生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高師院校師范生職業技能的訓練不是“過分偏重”,而是嚴重欠缺! 

    (三)訓練形式相對孤立,訓練過程缺乏有機整合     首先表現為技能訓練缺乏統籌考慮。各高師院校一般采取的都是相互孤立的分項訓練,各項技能訓練基本上是互不聯系,沒有把師范生的職業技能形成看作是師范生專業素養發展的有機系統,職業技能訓練體系只是各單項技能的簡單組合,技能訓練缺乏有機的整合。比如,計算機多媒體應用技能培養上,注重了技術性知識的培養,卻缺少運用技術進行教學等實際技能的整合性培養。教育實習前的教學技能的訓練活動一般只是結合學科教學法課程的學習和微格教學訓練來進行,其它教育類課程更多的是偏重一般理論的講解,不進行或較少進行相關的技能訓練,不能形成對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培養的合力作用。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各項技能綜合應用的重要環節,但多數師范院校在教育實習前只是在最后一個學年進行為期8周左右的實習,沒有把教育見習、實習活動貫穿于大學學習的始終,不利于促進師范生職業技能在綜合實踐環節循序漸進地發展。師范生實習前哪些方面的技能已經合格,是否具備了進行教育實習的基本條件,一般沒有明確的要求,實習過程中大多也只是憑經驗、印象對學生的實習過程進行指導和實習結果進行評價,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整合和教育實踐能力的整體提高。很多高師院校還沒有把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納人高師課程計劃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不能成為高師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僅僅是各師范專業自主性的一種行為,沒有學分的規定,缺乏時間的保證。軟性的要求,學生積極性調動困難,使訓練活動往往流于形式。 

    其次表現為學科課程對職業技能訓練的支撐作用不強。學科課程是職業技能形成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活動的重要支撐,沒有合理的課程設置,技能訓練就會變成一種缺乏指導的盲目活動。目前高師課程設置上學科專業性、學術性的課程偏多,教師職業性、師范性的課程偏少,技能類課程學時偏少,課程安排上對學生技能形成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而且,學科課程學習周期相對較短,一般在一、二個學期就結束了,而技能訓練往往需要經過幾個學期的課外訓練,由于相關課程學習已經結束,技能訓練活動基本上是以學生課外自主性的訓練為主,訓練過程中往往缺乏教師必要的指導,影響訓練效果。有的技能訓練項目與課內學習內容的依存關系較低或找不到相關的支撐課程。比如,作為對學生書面語言技能培養的支撐課程《大學語文》主要以文學作品學習為主,在對學生應用寫作能力培養方面相對薄弱,學生的書面表達技能(常用文體寫作技能)往往難以得到系統有效的培養和訓練。課程支撐作用薄弱和松散的依存關系給技能訓練方案的制訂及組織實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四)教師自身素質不過關,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不強     首先表現在高師院校教師缺乏“師范性”意識,重學科專業輕教育專業,重理論學習輕聯系實際,重知識傳輸輕技能訓練,導致學生“只會說不會做”;其次表現在一些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不過關,課堂教學“示范性”差;再次表現為教師對中小學教學實際情況不了解,指導學生教學實踐的能力不強。教育類課程理論教學脫離中小學實際,一些教學法教師不能給學生提供規范的教學示范,學生在教育教學技能訓練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其他各科教師缺乏技能訓練的示范意識和指導意識,許多教師不知道如何指導學生教育實習。 

    (五)實習時間短而集中,與實習基地合作關系松散 

    教育實習是師范生所學理論知識和各項技能綜合應用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得實踐智慧、緘默知識的重要來源,在培養師范生綜合素質和教師職業技能方面起著理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高師院校教育實習環節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兩點: 

    1.教育實習時間短而集中,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循序漸進地發展。教育實習一般集中安排在大學四年級進行,為期8周左右。去掉實習前準備訓練和實習后的總結,還有6周左右的在實習學校的實習時間。進人實習學校第一、二周一般是熟悉中小學教學常規,做好試講準備,真正的教學實習時間只有4一5周,上課時數一般在8一12節左右,組織學生活動1 -2次。這種短而集中的實習安排,由于學生缺少實習的經驗,進人實習狀態的適應期相對較長,一般至少需要2周或更長的時間才能初步了解實習環境。當實習生還沒有來得及對學校生活和教師角色有較全面體驗,對教育教學活動有較深刻的反思,初步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實習活動就結束了,實習過程中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等方面存在缺陷,也難以采取措施加以彌補。 

    2.與實習基地之間缺乏實質性的合作雙贏的合作機制。以往高師院校與中小學的關系多是建立在教育實習活動的基礎上,具有較大的單邊性、臨時性、隨意性,雙方的合作缺乏互惠性、常規化和制度化的運行機制,這種單方面的實習活動往往被實習學校認為是一種臨時性的任務,沒有成為實習學校必須很好履行的一項重要職責。中小學對實習生教學能力往往缺乏足夠的信任,加上實習過程對實習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實習學校在安排學生實習工作上表現得不積極、敷衍,影響實習工作的有效落實。

     二、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實施策略 

    (一)加大教育類課程比重,強化教師教育雙專業特色     教育課程體系單薄、比例偏低,實踐課程明顯不足,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和實踐鍛煉機會少,嚴重地制約著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發展。我國高師教育類課程比重應由占總學時不足10%提高到25 % - 30%左右為宜。在課程設置上,應改變教育類課程以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的“老三門”為主的課程設置格局,增加課程門類,拓展課程深度,延長實習時間,構建科學合理的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變以往短而集中的單一性教育實踐活動方式,采取階段性與延續性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教育實踐活動安排方式,把教育實踐活動貫穿于整個職前教師培養過程中,使教育實踐過程不僅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形式,而且是師范生各項職業技能在不斷聯結、不斷整合的過程中獲得綜合性發展的過程。改變課程內容上存在的“窄、雜、空、舊”的問題,融人教育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變化、新要求,增加實用性強、實踐指導作用大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性內容,突出教師教育專業特色,為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的形成和教師專業發展發展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二)依托學科課程,構建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體系     認知目標與能力目標是高師人才培養過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只有與學科課程的理論學習形成緊密的依存關系,才能保證職業技能訓練的質量。在職業技能訓練方案的制訂上,要注意避免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的標準不統一、“兩張皮”的現象??梢詮恼n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訓練相互銜接關系為出發點,選擇技能訓練項目,確立依托課程,安排負責教師,確定實踐學分。由所依托學科課程的任課教師負責制訂各單項技能的訓練大綱,包括訓練內容、訓練形式、訓練要求、訓練學期、考核標準、考核形式、考核學期等。在管理模式上,應將職業技能訓練納人課程計劃,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進行統籌管理,既確保職業技能訓練任務的有效落實,又使認知與實踐得到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項目多、體系結構龐大,因此組織管理困難、訓練過程不易監控,組織實施不當,往往容易使訓練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實效。這就要求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形成健全的組織管理機構,充分調動包括行政管理部門、學生管理部門、任課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人才培養的合力作用,才能把訓練工作落到實處。     在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過程中,還應注意處理好統一要求與專長發展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將技能訓練活動與第二課堂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專項技能競賽活動等有機結合,給學生提供專長發展的空間,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個性化發展;處理好技能訓練與師范生專業發展的關系,將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與教師健全人格和教師實踐性智慧的成長有機結合,防止過分的“技術化”傾向。 

    (三)加強高師院校教師素質培養,突出高師課堂教學的示范作用     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示范和引導。對師范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教師首先應該是專家,能夠為學生提供正確的示范。作為高師院校教師,本身應具有較高的教師職業能力和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才能給學生作出表率和示范,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加強高師課堂教學的規范管理,加強對高師院校教師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對于突出教師的師表作用,促進師范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師院校是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專門機構,基礎教育一線是高師院校教師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出口和就業市場。高師院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應了解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動態,熟知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才能主動地將自己的教學與中小學教學實際進行聯系,更加自覺地以自身的示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養和鍛煉。     應加強對教育技能類課程師資的培養,通過到中小學實踐鍛煉、建立教師發展學校等形式,培育中小學教育專家式師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案例式、示范式、實踐指導式等多種教學形式,切實提高教育技能類課程的教學水平。也可以充分發揮高校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優勢互補的作用,與中小學優秀教師合作開展技能類課程教學的方式,分工協作,教學任務各有側重,加強教師課堂教學的示范作用和實踐訓練的針對性。 

    (四)開展全程式教育實踐活動,加強職業技能的整合與提高     高師院校的教育實踐課程主要包括各學期安排的見習、研習、演習、實習、教育調查、社會實踐、畢業前綜合實習、畢業論文及課內外職業技能訓練等所有培養師范生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課程教學環節。高師教育實踐課程是一個全程化的教育實踐活動,是學科課程與實踐課程相互促進、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統整發展的過程,是“以實踐課統整學科課,以學科課滲透實踐課。實踐課是學科課的統整平臺,學科課是實踐課的延伸與提升。”因此,必須把各類教育實踐活動在與學科課程的有機結合的基礎上,貫穿在學生大學四年的全學程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與技能的形成與發展的順序,確定各學期教育實踐活動的技能訓練重點,使師范生關于教師教育的理性認知和實踐技能在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整合、不斷提高,促進師范生教育智慧不斷發展。 

    (五)與實習基地建立多元化、互惠共底的合作機制     臨床的實踐環境是構筑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平臺,是幫助師范生獲得實踐體驗,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必要基礎,是促進師范生職業技能綜合發展的重要條件,教育實習基地在培養師范生綜合素質和教師職業技能方面起著理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往高師院校與中小學松散的合作關系,雙方的合作缺乏互惠性、常規化和制度化的運行機制是影響教育實習基地建設水平的重要因素。 

篇(5)

論文摘要: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筑良好的職業技能是教師貫徹落實教育教學理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的小學英語教師,他們應該具備扎實全面的職業技能,這主要是指英語專業及學科教學技能,本文著重介紹了這類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內容、培養措施和實施方式。

進人21世紀以來,我國的基礎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這其中,小學英語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范圍試點到全面普及開設的過程。小學英語師資隊伍也從原來的代課兼職居多逐漸過渡為一支成員穩定、素質扎實的專職教師隊伍。小學對高質量專業英語教師的需求導致師范生求職競爭趨勢愈發明顯,然而與之不相和諧的現象是相當一部分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語言素質不達標,他們的說、演、寫、畫、做等從教技能薄弱。師范院校在培養小學英語教育(小英教育)專業學生的過程中究竟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質量呢?

筆者任教的濟南師范學校是一所培養小學師資隊伍的百年老校,學校多年來在引導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方面摸索出了.套較為成熟的實踐經驗。本文將著重介紹學校在開展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工作的一些常規做法。

一、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具體內容

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英語專業技能和學科教學技能兩部執前者主要涉及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專業技能的培養,后者則突出訓練學生的英語書寫、簡筆畫、歌曲演唱、英語短劇表演和實用教具制作等技能。

1.確定語言技能培養內客,促進英語專業技能發展

對小學英語師資來說,扎實的專業技能主要是指能熟練掌握聽、說、讀、寫技能。教師在日常交際及課堂教學中能正確使用語音、語調、詞匯運用準確,譴詞造句與謀篇布局規范。以國家教育部2000年批準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為基準,結合小英教育專業學生恃點,以師范院校大學一年級學生為例,應達到的各項專業技能要求如凡

(1)詞匯:領會式掌握4000一5000單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中學所掌握的2000單詞和詞組包括在內),并能按照基本構詞法識別生詞。

(2)閱讀能力:能順利閱讀難度相當于Reader’s Digest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說明中心大意的事實和細節,能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領會作者的觀點和態度,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一120詞。在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生詞不超過總詞數3%的材料時,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

(3)聽力:能聽懂英語國家教師講課,并能理解題材比較簡單、生詞少語速為每分鐘130一150詞的簡短會話或報道。掌握大意和有關細節,領會講話者的觀點和態度。

(4)口語表達:能用英語進行一般的日常會話,能就所熟悉的話題作簡短發言,能熟練掌握英語課堂用語,能就教材內容和適當的聽力材料進行提問和復述,能在規定時間內根據給定題目做限時演講,且思想內容清楚,無重大語法錯誤,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5)書面表達:能就書面材料做筆記、回答問題、寫提綱,能就一定的話題或提綱在30分鐘內寫出120一150詞的短文,能改寫或縮寫課文,能寫短信和便條,表達意思清楚,無重大語言錯誤。

2.設置學科教學技能培養內容,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技能質量

全面的學科教學技能主要是指執教者須具有從事小學英語教學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包括書寫、繪畫、歌唱、表演、教具制作、教學設計技能等。同樣以師范院校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一年級學生為例,應達到的各項學科教學技能目標如鞏

(1)英語書寫:熟練掌握英語硬筆書寫(粉筆及鋼筆)的規則和要求。能在規定時間內運用斜體行書和小學體完成書寫內容,且姿勢正確、筆順規范、字母傾斜度一致,標點符號和首行縮進符合格式要求。

(2)創作簡筆畫:能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快速創作簡筆畫,圖案符合給定的語言學習目標,形態逼真、鮮明,并且比例適中,幽默生動。

(3)演唱英語歌曲:會完整、熟練地演唱小學現行教材中的英語歌曲,語音語調正確、旋律準確流暢,節奏無誤。具備教唱簡單英語歌曲的能力,能根據教學需要自編、自改歌詞,且用詞準確,歌詞能與旋律、樂段吻合。

(4)編排英語短劇:能用英語表演個性鮮明的角色,能改寫甚至創作內容豐滿、完整,情節合理的英語短劇,臺詞簡單、有趣,體態語感染力強。

(5)教具制作:能根據小學英語教學需要制作常規教具,建立教學資源檔案。自制教具應簡便、經汰適用;教具的形狀、顏色和比例要恰當。

(6)教學設計:熟練掌握指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英語語音、詞匯、對話及高年級小學生學習語篇的方法。熟悉小學英語教學理論及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策略,能根據我國少年兒童學習外語的特點撰寫教案,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 除了具備以上基本技能外,師范院校還應考慮提高學生的英語演講技能,注重培養他們的計算機教學輔助技能等。

3.采取多元化措施,保障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質量

(1)設計專用學具,規范訓練內容。例如:為規范學生英語書寫技能訓練,學校可以設計硬筆書寫專用紙張、制作技能訓練小黑板;購買專用臨摹字帖,以班級為單位為學生復印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書寫材料等。

( 2)制定評價標準,及時反饋培養效果。組織專職教師撰寫技能評價標準,分階段、分層次、分步驟確定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目標,力爭使各項培養環節均有評價尺度作參照,確保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和教學技能訓練無斷層、順暢協調發展。

(3)建立學生輔導員工作制度,實現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的自我管理與監督。在學校教學主管部門的主持下,由專職教師客觀公正地選拔并確定出部分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成績優秀的學生擔任輔導員。學生輔導員應該在規定時間內負責檢查、輔導具體班級職業技能訓練工作。學校將向輔導員頒發聘書,并適當對優秀學生輔導員給與獎勵。

二、在課程建設中組織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實施方式

為實現技能培養的常規化和制度化目標,師范院校應該將這項工作納人學校課程建設體系中來,在必修課和選修課中滲透技能培養理念,在訓練課和活動課中增加技能實踐機會,具體實施方式歸納如下:

1.在必修課中提升技能訓練水準

每周設置四節英語聽說課,其中兩節以口頭表達為主要訓練內容,兩節以聽力為主要訓練內容。每周設置四節英語精讀課、兩節閱讀課和兩節英語教法課,保證課時數量和教學質量。學校一方面要對這類必修課任課教師的職業技能從嚴要求,每個學期要組織任課教師的技能達標測試;另一方面也應該要求這些教師全面熟悉不同階段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計劃和評價標準,提倡執教者將技能培養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把提升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素養工作落到實處。

2.在選修課中拓寬技能訓練通道

每周設置四節選修課,課程內容可以包括英語寫作、英語演講等。開設選修課程可以幫助具有不同愛好和不同特長的師范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渠道,學校也可以開辟專項網站供學生展示優質范文和演講片斷等訓練成果,讓同學們與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體驗。

3.在訓練課中夯實技能訓練墓礎

每周設置三節以學生個人練習為主的早自習訓練課,訓練內容可以包括英語口語表達、英語書寫、創作簡筆畫等。每次訓練課結束后,要求各班在規定時間和規定位置展示訓練內容,主要包括硬筆書寫和簡筆畫作品,并且要求專業教師和學生輔導員分別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為學生評定成績。規定每個月在校園櫥窗內張貼學生輔導員評定成績的工作小結和教師點評材料,及時幫助同學們明確自身訓練的優勢和不足,進一步完善促進師范生技能發展的多元評價體系。

4.在活勸課中增長技能實踐經驗

每周設置一節活動課,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參加英語歌曲演唱與創作、英語短劇表演與排練以及小學英語教學用具制作技能比賽。規定每個月組織學生參與一次微格教學訓練活動,每學期安排學生參加一次大型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技能展示,每學年帶領學生參與一次小學教學實踐活動。強調師范生個人實踐經驗的發展價值,真正凸現學生個人的主體地位。分管學院可以通過舉辦職業技能藝術節和英語風采大賽等形式著力提高師范生從教技能的發展潛質。

篇(6)

論文摘要:通過對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發現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課程設置不合理;支持系統不健全等。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有益的探索,創新實踐教學對策,形成了一套有別于傳統師范的更為科學合理、更具實踐性和發展性、更符合小學教育專業特點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 

 

在中國,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自1998年始,由南京師范大學首創開辦本科層次師資培養。至今在全國共有百余所高校設置了小學教育專業。雖然它已走過十來年的建設歷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小學教育納入到高師教育體系后,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中,人們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師范性”處于下風,實踐教學處于次要地位,對實踐教學的理解也存在偏頗,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對策,對今后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及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 

關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教育實踐就是實踐教學。事實上,實踐教學不是簡單的操作練習、技能訓練,也不僅指教育見習、實習。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則更加廣泛。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二者是教師教育中師范性培養的重要組成。實踐教學的對象是師范生,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踐教學就是實踐學習。 

(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1.課時數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在高師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范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普遍表現為只掌握理論,而教學實踐技能較差。而僅有的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和次數也十分有限,每次時間短且安排分散,學生往往學不到什么實踐就結束了,實踐教學成了鑲嵌在其他課程中的點綴。對于最后一次時間較長的畢業實習,很多學生也因為面臨找工作而使實習得不到保證。在四年的學習中,真正的實踐教學課時數嚴重不足。 

2.課程形式、內容較為單一。在現有的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被簡單地認為教育實踐,而教育實踐又被簡單地認為教育見習、實習,任務只限于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對于教師科研、家訪、教育行政、教育調查、教研活動等針對小學教師培養特色來設計和加工的成分被極大地忽視了。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使得師范生無法掌握全面的教師教育技能,教師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都受到影響。 

(三)實踐教學支撐系統不夠健全 

1.實踐教學“無處去”。除了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實踐基地小學。而學生要獲得關于小學的全面體驗,這就必然要注意實踐基地的選取和開發。目前,實踐基地普遍較少,類型單一且沒有建立密切的聯系,這都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出現了實踐“無處去”的現象且實踐活動很難深入。 

2.實踐教學“無人教”。很多時候,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都是孤軍奮戰,雖然高校和小學都安排了指導教師,但沒有真正發揮指導的作用,出現了實踐教學 “無人教”的現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導教師要忙于教學及科研工作,基本沒有時間到實習學校指導學生實踐;另一方面,雖然實習學校都會為每一名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由于這些教師大多忙于備課、教學、管理班級等,實習生得到的指導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創新實踐教學的主要對策 

(一)更新觀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師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受到教育及教學工作的鍛煉,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要培養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優良品德和教師的職業技能,為將來從事教師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廣泛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并創新了實踐教學,在傳統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確立了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大實踐全程教學觀;增加了綜合實踐、專業技能訓練與測試、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由綜合實踐-實驗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課題研究五個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體現了全程性——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階段性——五個環節分成五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和階段目標、定位、內容、要求、指導、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個環節都是相對獨立的一塊,但它們相互間有內在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遞進性——五個環節依次排序,有前后順序關系,使實踐教學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同時,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點:(1)從教能力訓練模擬化。通過微格教學培訓和強化實踐訓練兩個途徑,讓學生掌握多種教學技能,提高學生的從教能力。(2)教師角色體驗全程化。將教育見習、實習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斷線,要求學生長期與實踐教學基地教師結對,參與實踐基地的教學研究活動,形成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教育實踐模式。(3)專業技能訓練項目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 

(二)創新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1.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能力培養具有獨特的價值。在調研中,許多小學校長有這樣一個共識,如今小學非常缺乏活動課程教師,小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專題性的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勞技活動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梢?,高師強化活動課程,不僅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極為重要,而且為他們提高日后到小學開設活動課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開設藝術實踐課程。藝術素養在現代小學教師的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教師的勞動充滿創新性,對藝術修養要求很高。很多優秀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之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學生,就得益于他們良好的藝術素養。所以在高師增強藝術實踐課程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能滿足小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強烈期盼。 

3.開發學校隱性課程。充分發揮隱性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倡導學生在學校的各種社團文化活動尤其是專業性活動的組織、運行過程中,在生活、學習環境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組織、交際、協調、創業、具體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設置項目,形成實踐教學特色 

為實現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保證質量,確保學生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必須使學生練就扎實、有效的教師職業技能。為此,在廣泛調研、論證及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把專業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專業技能測試項目,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學期完成各項測試,使專業技能顯性化、專業技能訓練具體化。確定普通話、朗讀與演講、鋼筆字、粉筆字、課件制作、說課與講課、鋼琴彈唱、班隊活動為必考項目;毛筆字、應用文寫作、美術字、口令與隊列、簡筆畫、鋼琴或其他樂器、黑板報設計、書法藝術、說課、圖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兒童想象畫等為選考項目。制定了考核標準,每學期統一安排考核時間,把考核結果與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的取得相掛鉤。 

(四)建立基地,提升實踐教學效能 

為了使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在農村小學、城鎮小學、市區小學、民辦小學和特殊學校等五類不同類型學校中選取部分作為實踐基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定期安排到基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教育見習、認識性實習、規范性實習或頂崗實習到畢業實習,四年不斷線,基地成為學生了解學情、校情,領會小學教師所需要的素質要求、知識和能力結構,全面提升專業技能的舞臺。同時,充分利用基地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要求每位學生與基地小學的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從第二學期開始至畢業,學校將有組織、有步驟地為每位學生聯系一名基地小學的優秀教師作為校外指導老師,進行“師徒結對”活動,每位指導教師帶3—5 名學生,每學期對“師徒結對”進行考核。整個過程分為觀摩、協助、體驗、模仿、總結等五個環節。 

“師徒結對”活動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熟悉小學教育、接觸兒童提供了廣闊舞臺,它是對舊的實踐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它強調“做中學”;強調教學技藝的模仿與培育;強調與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強調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化與建構;強調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實踐證明,“師徒結對”活動充分體現了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是小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的一種有益嘗試。 

結束語 

小學教師教育納入到了高師教育體系,但目前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缺乏經驗,在小學教師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合理解決,提出可行方案,還需不斷深入地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教學是小學教師培養的一部分,其發展必然依托于整個專業的發展,必須把它放在一個整體下進行研究。只有專業的各方面不斷完善、彼此促進,才能最終促進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小學教師的培養水平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倪小敏.實踐取向:職前教師教育模式和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10,(1):22. 

[2] 黃俊.課程設置之于實踐的探索[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11):118. 

篇(7)

【關鍵詞】會計;職業崗位;職業能力

會計專業實踐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以實驗、實訓和實習等形式進行,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一般分為校內實踐教學體系與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兩部分。校內的實踐教學體系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根據會計工作過程進行手工仿真訓練;二是在實訓中心使用財務軟件對各會計工作任務進行角色模擬演練。

校內實踐教學環節盡管也開設了諸如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以試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的技能培養問題,但由于崗位情境的設置和職業氛圍欠缺,學生在仿真環境中訓練僅僅局限在一個課程內的動手.,不能將相關課程串聯起來,變成一個有機整體,學生所學知識與實務操作訓練缺乏融會貫通,影響了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和職業態度的培養和形成。

校外的實踐教學則是通過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或學生自己聯系的企業進行會計實習,盡管校外的實踐接觸的是真實崗位情境,有利于學生盡快實現專業知識與實踐的對接,但企業對會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網絡的暢通性要求高,學生很難接觸核心業務,實習效果不顯著。

一、會計職業崗位分析

會計實踐教學要立足于會計職業崗位任務和工作過程分析,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職業性、綜合性的會計專業人才,以滿足中小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現時需求。

會計職業是通過對單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加工、整理、傳輸,連續、系統、綜合、完整地反映單位資金運動的全過程,并生成反映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所有者權益變動等信息,從而為會計信息需求者進行管理和決策提供客觀信息,以達到實時控制現在,準確預測未來,做出正確決策的目的。企業會計職業崗位主要包括: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會計監督崗位、財務管理崗位。

出納崗位業務、會計核算崗位業務是專業基礎能力與核心能力培養的主要載體,財務管理崗位業務,會計監督崗位業務是專業綜合能力培養的主要載體實習報告、畢業調查、畢業論文設計是專業拓展能力培養的主要載體。

二、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分析

根據以上崗位分析,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依次為: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職業綜合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四個能力的遞進過程。

專業基礎能力:能夠處理和管理出納業務;掌握會計核算方法;具有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的基本技能。

專業核心能力:能夠依據會計準則和會計工作規范在會計核算崗位進行資產核算、權益核算、收益核算、往來業務核算、稅費計算與申報、產品成本計算與分析、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編報等業務,具有在各崗位對各種經濟業務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操作技能。

職業綜合能力:注意體現在會計管理崗位、財務管理崗位和會計監督崗位。要能從事或參與會計信息管理、會計制度執行、會計人員管理、會計檔案管理等工作;要能勝任企業內部資金籌集管理、投資業務管理、收益分配管理、成本控制、會計報表分析和全面預算管理等工作;參與處理單位內部年度審計計劃的編制、日常經濟業務合理合法效益性審計、年度審計報告的編制等業務;協助處理社會中介機構簽訂審計約定書、編制項目審計計劃、進行業務循環審計、撰寫審計報告等業務。

專業拓展能力:能夠到企業頂崗實習并就業簽約,要具有畢業調查、統計匯總數據的能力;在頂崗實習過程中能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調查資料完成畢業論文撰寫。

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四段式學訓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以上四種能力的培養采用校企聯合的“四段式學訓一體”實踐教學體系來完成?!八亩问綄W訓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將6個學期劃分為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專項核心技能訓練、職業綜合能力訓練和專業拓展能力訓練的四個能力遞進的培養階段。

第一階段:認知會計崗位,進行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完成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理論教學,進行公共基礎課、基礎會計、會計職業道德與財經法規等課程的課堂實驗教學。開展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流程認知活動、使學生對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完成過程及原始憑證的產生、傳遞過程有直觀的認識,培養專業興趣;分角色進行原始憑證編制與審核、出納收付、記帳憑證填制與審核、記賬匯總、編制報表的模擬訓練,使學生掌握會計核算方法和會計核算程序,培養學生具有從事出納崗位以及總賬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階段:掌握專項技能,進行專業核心技能訓練。進行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訓教學,根據會計工作基本規范,分崗位進行企業經濟業務核算。如稅務核算崗位進行稅費計算及交納;成本核算崗位進行成本計算與分析;總賬報表崗位進行總賬核算及編制報表等專業技能訓練,各崗位進行會計電算化角色模擬訓練;這一階段是專業核心課程知識授完后,集中在某一時間段內完成的專業技能訓練,它強調某一課程實務的連貫性和綜合性,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

第三階段,崗位綜合應用,進行職業綜合能力訓練。根據會計崗位要求,在會計、審計綜合模擬實訓室開展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分崗輪崗實訓、公司理財及財務報表分析實訓、內部稽核技能及內控評價技能實訓。本階段應設置模擬公司,模擬企業會計核算過程和經營運作過程,使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明確經營活動的來龍去脈以及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進行會計綜合、財務管理、內部稽核等崗位和部門的流轉訓練,突出其綜合性和崗位流轉性,實現課程間實踐內容的銜接與貫通。培養學生會計管理、財務管理、會計監督等職業綜合能力。

第四階段:工學交替,進行專業拓展能力訓練。在校外進行預就業的頂崗工作,包括畢業頂崗實習、畢業調查、畢業論文等,學生在企業中進行真實業務操作,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全面檢驗,在頂崗實習中,重要的是對實習的監控。應與實習單位師傅一起,加強實習指導,定期開展實習巡視,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能收集、歸納相關數據,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實際數據完成實習調查報告、畢業論文設計及撰寫。通過實習完成工學交替,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對會計工作的整體環境和整個工作過程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印象;養成良好勞動觀念和職業道德;培養其專業技能的應用能力、會計崗位的適應能力,為學生即將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四段式學訓一體”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現了從初級的會計崗位認知、技能訓練、崗位綜合實訓,逐步走向企業頂崗工作的遞進式培養過程,在每一階段中,按規定的能力培養目標和要求,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替進行。實踐教學注重模擬崗位實訓與真實企業環境的對接,實現職業能力的遞進上升、學生角色與職業角色的轉換。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校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容.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會計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11):268-269.

[2] 夏秀娟.高職會計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6):46-48.

[3] 劉歐,龍海雯.創新人才培養下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時代金融,2013(17):233-2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少妇中国内射xxxx狠干|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制服 丝袜 人妻 专区一本|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四十如虎的丰满熟妇啪啪|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日本va在线视频播放| 色噜噜狠狠爱综合视频|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成妇人吹潮在线播放|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a|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 毛茸茸的中国女bbw| 亚洲视频一区| 农村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午夜射精日本三级|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久久久精品456亚洲影院| 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女女女女女裸体处开bbb|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女人下边被添全过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日韩a无v码在线播放| 无套内射极品少妇chinese|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