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茶具設計論文

茶具設計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1 17:12: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具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茶具設計論文

篇(1)

1.1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積極性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程度、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自始至終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第二,以教師為主導,整體把握課程并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選修《中國茶文化》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每個學生家鄉都有與茶文化相關的風俗習慣。每次開課的第一堂課,筆者以湘西苗族風俗習慣中與茶有關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蟲屎茶等為例,親身體會生活中的茶文化。

1.2體驗式教學調動學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講解茶的分類命名、茶的評鑒沖泡以及茶水禮儀等相關章節,筆者將代表性茶類和茶具帶進課堂,并就每種茶和茶具的特點及用途當場示范“綠葉紅鑲邊”、“三龍護鼎”和“鳳凰三點頭”等茶藝用語的真實含義;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隨機抽取一種備用茶,推選代表初步判斷茶葉品種和質量優劣,讓學生對實物有切身的感性認識,增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課余時間到各大商場、超市和茶葉專賣店收集茶樣,或自行調研茶葉價格和消費水平等。

2教學手段改革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把《中國茶文化》課件中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數位化,并將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實時性的特點。在茶的分類和茶的沖泡技藝等章節講授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穿插播放了教學短片“六大茶類”和“茶藝表演”等短片;在講解茶文化在電影等藝術創作的作用時,以視頻的形式展示了電影“綠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為載體的藝術表達形式。以上多媒體技術將《中國茶文化》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3多元化考核體系改革

3.1課堂筆記與出勤

課堂筆記與出勤占總分的30%,其中課堂筆記隨機檢查2次,分優、良、合格和不合格4個等級,占總分15%;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5%,缺課3次以上者視為自動放棄該公共選修課。筆者每次開課的第一節課重點強調了課堂筆記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積極出勤,并及時總結、記錄課堂上的知識點。筆者在統計《中國茶文化》課程出勤時,每缺一次課扣3分,平時成績少于12分。

3.2課件制作與課堂討論

課件制作與課堂討論占總分40%。筆者圍繞當前茶文化的動態,準備了“茶文化發展是硬件重要還是軟件重要”、“茶文化與生活”和“茶與健康”等10余項議題,學生以組為單位,組內成員明確分工,任選一項議題課后搜集資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匯報,最后根據每組匯報情況展開討論。每組匯報計時5分鐘,教師及學生評委根據課件制作和匯報情況綜合打分。以上環節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3課程論文寫作

課程論文寫作對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自主查閱科研文獻和培養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術等綜合素質發揮重要作用。公共選修課《中國茶文化》課程論文的寫作是考核學生掌握茶文化系統知識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規定課程論文的框架,學生自主選題,教師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學術寫作規范要求。筆者以“愛茶者說”、“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題,要求學生從中任選其一,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中國茶文化的理解,字數3000左右。以上課程論文寫作部分占總分30%。

4結語

篇(2)

蒙古族家中來客人首先要敬上奶茶,如再有客人來,即便壺里的茶是新的也要重新倒上,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倒茶的時候要把壺或勺拿在右手里,壺嘴或勺頭向北向里,不要向南向外。茶要倒滿,表示禮貌尊重。敬酒,把就倒在銀碗、銀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敬酒歌。藏族人家中來了客人,首先要先上糌粑,然后上酥油茶。倒酥油茶時,按照輩分大小、長幼有序的倒茶。客人在喝茶時,要慢慢喝,先吹開油皮,一口一口的慢慢品嘗,喝茶時不能發出聲響,不能喝的太快,喝到最后,不能全部喝光,要留茶底,這樣女主人就會為你接著蓄滿酥油茶,這樣表示對女主人手藝的贊揚,如真的不再需要,需將茶底倒潑在地上,這樣女主人就明白了。

2蒙古族與藏族的飲食器皿的分類與對比研究

2.1蒙古族與藏族的飲食器皿的分類

飲食器皿的分類有很多種,依據的不同,分類方法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本論文主要研究蒙古族與藏族飲食器皿,從制造材料方面分類,并進行研究對比分析。蒙古族飲食器皿分類蒙古族飲食器皿有它獨特的特征。從制造材料方面來講,除使用從內地傳入的瓷器之外,多使用木材、銅、鐵、銀等金屬材料制作飲食器皿。還使用樺樹皮、動物皮革制作各種容器,這和蒙古族的游牧傳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今天我們參觀與蒙古族有關的博物館時,可以見到大量的木制鑲銀碗、銀制道具等和蒙古族的傳統有密切的關系。1)木制材料木制材料制作的器皿主要用以儲存稻米、米面、牛奶、水等桶占多數,此外發酵馬奶或牛奶的桶也是用木制材料制作,但是體積較大,形狀細而高,與其他桶類有區別。體積小的桶大多為擠奶用。木制器皿類的碗也比較多,一般的銀碗內壁都是用木材或木本植物的根莖旋掏制作而成。木匠們還用木材制作成花樣眾多的勺子,勺子的柄上雕刻著精美的動物圖案。2)金屬材料蒙古族飲食器皿中,使用金屬材料制作的器皿主要包括鍋、火撐、茶壺、銀碗等。比如著名的僧壺冒、雕刻五畜形象的凈水瓶等都是其中的精品。制作銀碗時,銀獎往往把龍虎、吉祥結等優美的圖案雕刻在銀碗的。3)皮質材料使用皮革材料制成的飲食器皿主要有各種容器,如皮囊、皮壺、皮口袋、皮碗套等。因為蒙古高原地處干旱內陸,擁有廣闊的戈壁灘,這里的人們自遠古時期以來出門遠走時必須帶上水壺,他們使用的水壺一般都用牛皮制作,這種水壺輕便而結實,過去的牧民家庭都有此類的水壺。藏族飲食器皿分類藏族的飲食器皿的主要材料為木制材料、皮制材料、金屬材料,還有大量的陶器和石器。1)木制材料木制材料的飲食器皿主要有碗、木盤、調料盒、糟把盒等都是木制器皿。藏族的木碗質地結實、紋理細膩、不易破裂,不僅造型美觀而且散熱慢、攜帶方便。其中不同的碗一般用樺木、桐樹的樹根或雜木制成。藏族的木制糟把盒、木制調料盒(圖1)質地結實、紋理細膩,不易破裂。2)金屬材料藏族的金屬材料制成的飲食器皿多為碗(圖2)、多穆壺、僧帽壺等。而金屬材料又分為銅、鐵、銀。3)皮質材料皮質材料的飲食器皿主要有皮盤、皮碗、皮盆等。皮制材料有著取材方便,因為是游牧民族,主要以牧為生活來源,所以皮制取材非常方便;而且輕便耐用,結實,可以常年使用。4)陶器、石鍋陶器是藏族地區常見的生活器具。的制陶歷史悠久,的陶器多為土沙陶,早期以捏制成形,后改為慢輪加工。在上釉陶器出現的較晚,數量少,只有墨竹工卡縣陶村可以燒制。一般市面上見的是赭紅釉陶,而綠釉陶極為珍貴,一般是貴族使用陶器還有一大用處,就是酒具,陶制酒具(圖3)非常常見。石鍋是的洛巴族和門巴族的主要飲食器皿中的烹飪器具。

2.2蒙古族與藏族的飲食器皿材料的對比分析

篇(3)

(一)培養茶文化人才是參與世界文化產業競爭的需要

知識經濟時代,各種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優勝劣汰。茶文化可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片之一,提高中國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臺中的影響力。

(二)培養茶文化人才是社會溝通發展的需要

老舍先生在談到其話劇作品《茶館》時曾說到:“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會友于茶館,也有商賈老板談生意于茶樓,更多的中下層市民將茶館作為聚集休閑之所。近現代以來,人們通過茶館聊天聚會、娛樂休閑,達到溝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見,茶館成為社會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公共場所。

(三)培養茶文化人才是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需要

中國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由茶圣陸羽所著的最早的茶專著《茶經》也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茶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飲茶器具、民俗、行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陳出新,內涵不斷豐富。一方面,我們要繼承傳統茶文化,使其得以傳承;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嘗試讓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現代元素,使其發揚光大。

(四)培養茶文化人才是促進茶葉經濟發展的需要

各種茶文化活動的舉辦,如茶文化節、茶藝大賽、茶具展覽、茶葉博覽會、國際茶文化交流會等文化活動,必然會吸引更多的人品茶、愛茶。這些文化活動能對茶文化起到交流、升華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國茶文化和茶葉推向市場,帶動茶葉產業的經濟效益。

二、傳統茶文化人才培養的緊迫性

隨著茶葉產業的不斷擴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但整體來講,我國茶文化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后于茶葉產業的發展。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茶文化存在著散、亂、雜的現象。一些地方、企業各自為政,唯利是圖、惡性競爭,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茶文化的發掘和傳承,隨意杜撰、抄襲模仿,擾亂了市場環境,同時也降低了自身信譽。目前,我國茶文化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一)培養專業少

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專業設立了我國至今唯一一個茶文化本科專業,從2011年的招生計劃來看,該專業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數幾個高職高專院校也在培養茶文化的專科學歷人才。人才培養的數量顯然不能滿足茶文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專著和論文少

從國內最大的購書網站當當網,以“茶文化”為主題搜索圖書,只能找到113本圖書;從CNKI上以“茶文化”為篇名搜索相關期刊論文,也只能找到2272條搜索結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條記錄。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與茶文化相關的職業目前僅限于茶藝師。茶藝師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五個等級。主要是對茶藝操作和溝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藝方面創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國仍然缺乏生長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一)外部保障機制

1.政策支持

政府部門應該重視茶文化人才培養的戰略地位,為茶文化專業人才培養創造有力的政策環境。從人才培養方面,在產茶大省的農業院校開展學歷教育和應用科學研究,支持茶葉企業和研究院所定向培養茶文化專業人才。從人才應用平臺方面,在旅游開發、外賓接待等場合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促進市場對傳統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資金保障

從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方面講,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養在短期內看不到經濟效益,也必須堅持和發展下去。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包括人才培養經費、課題研究經費和適當的企業補助等。只有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傳統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勵茶文化研究人員和支持茶文化發展的企業。

3.社會支持

茶文化的研究和相關人才的培養不是自娛自樂,不能閉門造車。它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單純地實現文化傳承,而是要走向社會、面向市場、實現價值,促進和推動茶文化產業以及茶葉產業的繁榮發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養需要獲得社會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須走出去,與茶葉企業或行業協會等進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課題小組,采取項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學校的學術成果轉化為產品。

(二)內部保障機制

1.活躍茶文化的科學研究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茶文化研究嚴重缺乏學術性乃至嚴肅性,自科學者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學者也沒有把實踐操作與學術研究聯系開來,這就導致茶文化一直處于被動的傳承階段,而幾乎沒有學術創新。要培養傳統茶文化的高層次人才,把高層次人才留在傳統茶文化領域,就必須活躍傳統茶文化的研究氛圍,以學術研究帶動人才培養。

2.創新課程體系

農業院校可以在茶學專業加大對茶文化相關課程的教育力度,將原有的選修課升格為必修課。也可以在全校開設茶文化和茶藝方面的公共選修課,讓學生了解茶的故鄉在中國,充分了解中國傳統茶文化,學習茶藝。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創新能力的培養

篇(4)

關鍵詞:現代藝術;飲茶空間設計;應用策略

在關于藝術的分階段性認識上,人們習慣將藝術劃分為前現代藝術、現代藝術以及尚未成為一種普遍趨勢的后現代藝術。其中,現代藝術集中性地代表了藝術的現代性或者說現代性下的藝術。何為現代性藝術呢?吉登斯認為,所謂現代性一般指的就是“在后封建的歐洲所建立而在20世紀日益成為具有世界歷史性影響的行為制度與模式。‘現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業化的世界’,只要我們認識到工業主義并非僅僅是在其制度維度上”。本文認為,現代藝術是一種與工業文明相適應,以反映人的主體價值,圍繞著人的主體性、人的審美情趣、人的現實需要、人的社會理想等展開的具有時間、事件和故事三重維度的一種藝術設計思潮。

1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的具體指向

關于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的具體內涵,學者們主要從網絡社會、全球化、工業文明、民族性文化等視角予以把握,整體上將現代藝術設計理念匡正于一個“現代性”的范疇中。結合現代性的維度、現代藝術的特點和當代茶空間設計的一些趨勢與審美價值,本文將現代藝術設計理念傾向于以下幾點認識:

1.1情感化設計:注重把握人的情感體驗現代性在反抗前現代性的過程中,最大的歷史功績就在于將人的主體地位從一切落后的宗教神學和封建制度當中解放出來,因此現代藝術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注重人對作品的“情感化設計”,也就是在藝術作品中充分地考慮和融入進“人的情感關照和情緒體驗”,通過物質性的藝術設計來引起審美的主體的精神反思,從而引導主體去追求某種現代性的藝術價值———比如獨立思考、自由、平等、獨立的人格等。

1.2實用化設計:注重捕捉人的現實功利需求現代性藝術設計是現代性哲學在藝術界的一個表征,這個理論認為,現代人應當是理性導向的、實用主義導向的、“完整的人”導向的,人的現實需求是最大的合理性,以至于這種理性化運動一度將“工具理性”無限放大,造成了現代人的“異化”,即人成了勞動的工具,喪失了其目的理性價值導向。受這種工具理性的驅使,現代藝術設計追求滿足現實人的實用化需求,在這方面比如包括要照顧到人的時尚追求、人的快節奏生活追求、人的壓力釋放需要、人的適度古典藝術審美需要等。

1.3人性化設計:注重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設計的終極導向著名藝術大師羅素曾經指出,“嚴格地來說,看見東西的并不是眼睛,看見東西的是大腦或心靈”,這即是說評判藝術設計的標準在終極的意義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符合審美主體心靈需要的藝術設計就是最合適的。有學者認為,現代藝術設計區別于傳統藝術設計的主要方面在于一個“繼承與創新”,而創新遵循的尺度則是人的需要、人性化的需要。從而,在現代藝術設計理念中,如何基于人性化考量,從細節、立意、活用、整體設計等方面給審美主體帶來一種“詩意的棲息”感官,從而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一種藝術氛圍,是它孜孜以求的一種追求。

2現代藝術設計理念應用于我國飲茶空間設計的基本立場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是歷史學家的一種史學觀。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理念來講其實也存在著類似的主張,我們仿佛可以這樣認為,一切藝術設計理念都是當念。當前的現代藝術設計理念不僅僅是一個未來導向的創新的過程,還包括繼承、對話、包容的內涵,而這些正是將其應用于我國飲茶空間設計時應當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或者說基本立場。

2.1時間:吸收我國古典藝術、民族藝術設計理念精華我們正處于一個新媒體網絡滲透于社會諸領域的時代,網絡科技、數碼產品、網絡新媒體仿佛成了現代人生活的必備,藝術設計也更多地表現出一種“國際化”的趨勢,甚至說后現代主義那種顛覆傳統文化、顛覆藝術權威的不良傾向也在向藝術設計領域滲透。對此,包括在我國飲茶空間藝術設計中的現代藝術設計的一個基本立場應當是堅守藝術的民族性和傳統性,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基因融入到現代化的藝術設計中,做到“世界的就是中國的”和“中國的就是世界的”,不能在藝術的國際化趨勢中喪失本民族、本區域、本國度的藝術個性。比如說,我國傳統茶文化中的青花瓷文化、中國紅文化、篆刻文化、龍鳳文化等都可以在藝術設計的現代性中找到適合的位置呈獻給受眾。

2.2空間:吸收國外現代藝術的精華說到底,現代藝術設計是一種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的藝術設計思潮和哲學理念,藝術設計的現代性實際上是基于西方社會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生活觀、藝術觀和審美觀形成的一種全球化藝術實踐活動。面對這種空間形態互相對話的藝術設計潮流,我們的藝術設計現代化路程在堅守藝術民族性、民族魂的前提下,應當遵循著“包容”、“兼收并蓄”的原則,大膽學習和借鑒西方現代藝術設計的理念,比如說“人性化設計理念”、“情感性設計理念”等,使我們的飲茶空間的藝術設計達到一種兼具古典與現代、兼具審美與實用化、兼具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兼具藝術性與人性化的一種審美享受。

2.3價值:堅守綠色設計的底線如上文所講,現代藝術設計的基本面包括藝術的情感化設計、實用化設計、人性化設計等方面,將這些寶貴的價值融入到茶空間設計中去還應當遵循“綠色設計”的邏輯。簡單來講,綠色設計的精髓在于使藝術設計在滿足人們正常的實用化、情感化需求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滿足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需要的要求”。在綠色設計理念的框架下,廣泛地采用環保節能型材料進行設計、使藝術設計更好地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是我們的一個基本立場。

3現代藝術應用于我國茶飲空間設計的基本策略

相比較于一般的商業空間,茶飲空間的藝術設計帶有自身的個性和特殊性,我們在考慮茶飲空間的物質消費需要的便利性、舒適性、實用性、經濟性等特征的同時,也要照顧到茶飲空間的審美價值關懷,將我國傳統茶文化中的“和”、“雅”、“靜”、“禪”等理念盡可能地呈獻給消費者,使消費者可以在茶飲空間中獲得一種身體和精神雙重層面的獲得感。

3.1情感化設計策略:營造一種賓至如歸的茶飲體驗首先我們應當在現代茶飲空間中適當地應用諸如古代茶文化的屏風、隔扇、字畫、古琴等古典元素,同時將禪文化、道法自然文化等借助于書畫、圖片等展現出來,在直接的行為層面上使消費者產生一種“恍如前世”的情感沖擊,為釋放現代人的精神壓力提供一個溫床。其次,在茶飲空間的燈光效果選擇上,不應當采取中央燈光的模式,而應當開啟“個性化”的燈光模式,在不同的小包間實施不同色調的主題色彩或者音樂等柔性設計要素,照顧到不同消費者前來體驗消費的不同心情與感受。

3.2實用化設計策略:使茶飲空間適應快節奏的生活節奏現代茶飲空間最主要的社會功能在于其實用性,過多地強調藝術性會喪失其商業價值和消費價值,因此我們的現代藝術設計在應用于茶飲空間時要牢牢地將“實用性”、“市場性”作為設計的一個重要向度。在此,本文以香港市中心某中式茶樓為例,該茶樓由倫敦國際化設計團隊Studioilse所設計,在功能設計上充分地考慮到了現代人舉辦派對、商務宴請等不同的茶飲要求,將極具亞洲色彩的格子窗作為重要的視窗,在十分有限的設計空間中,為了突出設計的“實用性”,將“一張桌子”“多種場景”進行動態的調換,可以適應多樣化的消費群體前來就餐、飲茶、聚會、喝咖啡、休閑等,充分地照顧到了現代人的多種需求。

3.3人性化設計策略:在細節上展現出對現代人的關愛現代藝術設計的本質就在于其人性化的追求,正如一名知名設計師所講的“什么是好設計的永恒標準,就是設計中對人的關注,把人放在第一位”。對于茶飲空間的現代化藝術設計思路來講,我們可以這樣著手:其一,在整體的茶空間功能區劃上,要合理劃分為若干個既可以互相交流又能相對私密地進行對話的飲茶空間;其二,茶飲空間中的茶具、文化符號、色彩、溫度、濕度、休息室的布局等細節因素都要充分考慮到形形的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給消費者帶來“小眾化”、“個性化”的享受,而不是大眾化的審美享受;其三,向消費者盡可能地提供除了茶飲、餐飲、休息之外的一些藝術體驗,比如書法體驗、制茶體驗、茶事體驗、對話體驗、書畫體驗、藝術欣賞體驗、商務洽談體驗等;其四,在設計材料、設計語言、設計色彩等方面要遵循著綠色設計的理念,廣泛使用新型環保節能材料和設計語言。

作者:屠辰飛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英]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16.

[2]周維娜.傳統文化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大舞臺,2013(8):116.

[3]薛立克,楊天明.淺談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美術大觀,2007(3):97.

篇(5)

Abstract: Lacquer painting,as the basic teaching content in modern China's lacquer foundation teaching results in the loss of traditional lacquer arts and students' weak lacquer knowledge and further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lacqu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lacquer arts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lacquerware and gives the specific teaching ideas,hoping that it could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our lacquer education.

關鍵詞:高等教育;漆器;教學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lacquerware;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4-0190-01

1對基礎技法的重視

首先,教學中要明確使用天然漆。天然漆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多見,它主要存在并發展于東亞文化圈中,中國漆器也是一種民族文化。天然漆是綜合性能最好的涂料,非常環保,制成品對人體無損害。現在各種化學漆充斥漆藝教學,雖然也冠以“漆”名,但和天然漆是兩個不一樣的事物,它的存在就不能理解為傳統漆藝在新時代的發展。恪守材料的純粹性不是保守,而是傳承一種文化。這點在教學中尤為重要。

天然漆工藝要求高,從天然漆入手有利于學生從開始就能受到嚴謹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采用化學涂料的學生對工作環境和工具極不講究,而做天然漆的學生則顯得干凈利落。此外,化學涂料的技法基本都是從天然漆的制作技法中來,所以能使用化學漆不一定會使用天然漆,能使用天然漆的人只要愿意都能很好的使用化學涂料。從這點上講,天然漆是學科之本,教學一定要采用天然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對漆藝學習也很重要。目前中國漆藝教育主要從漆畫入手,由于把漆作為一種繪畫媒材,注重繪畫性,模仿油畫等別的畫種的處理手法,對工具要求不嚴格,忽視學科特點,導致學生不會制作、保養工具,甚至不會正確使用工具。以什么樣的工具對待漆,體現的是東方人的一種處事方式、態度。“工藝性”更多指的是一種做事程序,工藝性不等于僵、板,別的繪畫也講工藝,所以我們教育中不能人為的設定框框。對工具的細微處要交代清楚,比如刮揪兩端為什么要做成鈍角,主要是銳角的話裱布容易進入布孔將布挑起,還有挑起翻轉漆時刮揪不致將漆甩出,這些要對學生講清楚。

當然,制漆,做胎也很重要,其包含了對漆的加工、調灰、刮灰、裱布、 漆、打磨等工藝,每一個程序結束后教師都要嚴格把關,那么,在漆器這個系統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掌握漆自身的性能,如何識別,了解漆操作特性及嚴格的制作方法。漆藝制作工藝是幾千年先人的經驗總結,系統而科學,引導學生體會其原理,才會在以后的實踐中變通,為漆藝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創作思維的訓練

創造性思維更多是一種啟發性思維,和設計的教學相比,漆器教學有特殊性的一面,漆器的材料和工藝決定了漆器創作離不開這些特點。先人已經為我們創造了許多千文萬華的漆器作品,是我們漆器教學可供借鑒的寶貴財富。但是,時代變化了,審美的不同就要求漆器如何以傳統的材料創造出今天的人所需要的具有時代感的作品,這是漆器教學當前要面對的課題。

年輕的學生剛接觸漆藝,對漆藝并沒有什么成見,所以我要啟發學生根據自己對漆的感受,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對工藝材料的想象力,不受約束地表現讓自已感動的東西。比如漆藝神秘深邃的空間感,流動的線條,具有生命的別的材料無法代替的光澤,溫潤的觸覺感受,以漆的獨特之美表現自己對漆的認識,對世界的理解,只有將漆的生命和自己的心靈統一,就能在作品中完美地體現漆性,創造出感人的作品。

“如膠似漆”這個詞說明漆具有黏性,這種黏性使得漆能容納多種材料,黏結或依附于器物上,因此漆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天然漆的這種包容性就可以讓學生去探討漆與別的材料結合的可能性,擴大漆藝的表現空間。傳統的漆與陶、竹、紙、金屬、纖維等材料都能很好結合,現代也開發出玻璃鋼,苯板胎型,使漆器胎體成型時間大為縮短,形態表現更為自由。還有漆和玻璃的結合給人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無色的玻璃涼爽、素雅,漆溫暖、富麗,在質感上形成鮮明對比。我們在探索漆和多種材質結合的同時,也要在繼承傳統漆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設計觀念和造型觀念,使漆器在當代社會存在無限發展的可能。

3漆器教育要和生活實用結合

天然漆不僅是一種藝術媒材,更重要的是可使用的材料,能夠服務于在當代人的生活。漆器在楚漢、唐、宋、元、明、清都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代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漆藝發展出現了斷代,致使漆器與人們的生活脫離。現在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不斷追求多樣性、個性;民族傳統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這些為漆器走進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可能性。

漆器教育要以現代家居中高檔的飲食具、燈具、文具、家具等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如屏風就很適合當代家居中的空間分割;裝飾性漆器可以裝飾點綴房間;茶具,咖啡具采用天然漆制作,因漆材料具有輕柔、靚麗、華美而與眾不同;漆制家具手感溫潤,特別具有親和力。漆器還可以環境藝術融合,筆者曾認識一位福州漆藝家為酒店大堂柱子上制作漆壁畫,柱子的圓柱形,他采用傳統脫胎的技法制作完成,這與其說是壁畫,倒不如說是漆器。最后制作完成的漆空間富麗堂皇,很適合酒店氣氛,這就是漆器和環境藝術結合的生動例子。由于天然漆具有耐熱、耐酸、防潮、抗腐的功能,有“涂料之王”之稱,在現代科技產品中也得到了應用,在這方面日本走在我們前面,比如以黑漆的照相機,金箔擦漆的高檔手表,裝飾精美蒔繪的手機已在日本悄然出現。這些說明漆器在生活中有廣闊的空間,有待我們的漆器教育去銜接、開發。

漆器是我們的文化,具有當代感的漆器就一定會為人們所接受,漆器裝扮的生活就會綻放異彩。漆器的歷史和現狀告訴我們,漆器必須為人們的生活服務,在市場中才能展現他的活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市場意識,讓學生制作的作品能符合人們的需要,這要才能產銷良性循環,有利于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從長遠看也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培養;評價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3)11-0046-04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價值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對信息素養做出了明確的界定。然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們普遍感覺要說清楚“信息素養”并不容易。當教師對課程的核心價值不明確時,教學目標的定位勢必就不到位;當學生對信息素養懵懂無知時,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發展勢必受到制約。究竟什么是信息素養?如何培養及評價學生的信息素養呢?

從學生角度解讀“信息素養”

多年來,學生對“信息素養”這個名詞備感困惑。我們發現,在沒有明確努力方向的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動機較弱,學習情緒及學習信念也不穩定。因此,我們有必要將課程標準中的“信息素養”解讀成學生能理解的能力標準,以便學生能積極主動、目標明確地修煉和提升自己。筆者結合所主持的廣東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方法及途徑研究》,經過一年多的理論學習、系統思考、課堂實踐,提煉出了適合本地區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標準(見表1)。該標準旨在幫助信息技術教師理清信息素養的內涵,同時也讓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努力的方向。

表1 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標準

信息素養能力標準 學 段

小 學 初 中 高 中

一、形成正確的信息意識 1.能體驗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1.了解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及學習中的作用 1.能體驗信息技術蘊涵的文化內涵

2.喜歡學習信息技術 2.主動學習信息技術,樂意參與信息活動 2.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熱情參與信息活動

3.能主動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3.形成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效率和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 3.養成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和學習問題的習慣

二、能有效獲取所需的信息 1.有收集信息的意識 1.明確信息需求 1.明確信息需求

2.能從網上或其他途徑收集信息 2.能確定信息來源 2.能找到多種類型的信息來源

3.能保存和管理信息 3.能從網上或其他途徑篩選、收集信息 3.能構思和實現有效的搜索策略

4.能保存和管理信息 4.能記錄、保存和管理信息及信息的出處

三、具有正確評價信息的能力 1.能判斷所獲取到的信息是否真實、準確 1.能初步評估信息的可靠性、權威性、時效性與準確性 1.能客觀評估信息的可靠性、權威性、時效性與準確性

2.能確定所獲取的信息是否夠用 2.能確定所獲取的信息是否滿足需求 2.能確定所獲取的信息是否滿足需求并確定適合引用的信息

四、能有效利用信息實現特定的目的 1.能利用信息探求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1.能探求個人感興趣領域的信息 1.能探求個人感興趣領域的信息

2.能傳遞信息,與同伴交流 2.能選用適當方法將現有信息進行加工創作 2.能將現有信息加以創造性地運用

3.能運用軟件制作簡單的電子作品表達觀點 3.能初步運用軟件表達觀點、交流思想 3.能選用適當的工具創作信息作品,表達觀點、交流思想

五、能積極參加小組活動 1.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 1.積極參與小組活動,樂意分享不同的見解或信息 1.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善于提出獨到的見解

2.從同伴的意見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2.能對同伴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 2.能對同伴的見解或操作進行評價并提煉出有益的信息

3.能作為小組成員有效利用信息完成所負責的任務 3.能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優化合作策略

六、自覺遵守信息道德規范 1.不抄襲,不盜用信息 1.能分辨信息的好壞并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1.文明參與網絡交流,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2.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2.文明參與網絡交流,負責任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2.了解知識產權、版權等問題,引用信息時自覺注明出處

3.引用信息時能注明出處 3.能合法獲取和信息

培養信息素養的最佳途徑

明確各學段學生應具備的信息素養能力標準之后,信息技術課教學目標的定位就明晰了,教學中所采用的載體及任務也就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的組織形式也更加多元且富有實效。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當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聯,且學生學會學習之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1. 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給了信息技術課極大的啟迪——課堂必須圍繞學生的生活去營造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善用學生關注的社團活動,從而讓學生在課堂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

(1)營造生活化的情境

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往往直抵學生的心靈,因為學生身在其中。教師若善用教學情境,就能催生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促使學生迅速入境生情。如在教學《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時,若要學生在學完本節課后能形成借助網絡解決學習或生活問題的意識,教師所創設的情境就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潮汕地區,每家每戶都會沖泡功夫茶,卻少有學生熟知功夫茶的沖泡技巧及其中所蘊涵的文化。因此,在學習這一節課時,教師直接將功夫茶具帶入課堂,并邀請學生上臺沖泡,由沖泡過程出現了“茶色不均、茶屑沉杯”等問題,自然而然地引出“如何沖泡功夫茶”,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探究興趣。事實證明,當“搜索引擎”遇見“茶”,“技術服務于生活”這句話便生動起來了。本節課的課外作業是利用搜索引擎幫家人解決一個生活問題。如此情境遷移,再一次實現了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的銜接,點燃了學生的信息意識,也培養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2)創設生活化的任務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往往是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實現的,信息能力的強弱與教師在教學中所采用的任務關系密切,越是開放的和富有創造性的任務,越能喚起學生的創造激情,學生的信息能力越能得到鍛煉。什么樣的任務才是開放又富有創造性的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凡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自主設計任務所完成的作品,其創意、技術含量與精美程度都讓人驚喜。如在教學《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我們設計了“創作自己的數字故事”這一任務。由于任務開放度高,學生自主創作空間大,又與學生生活和情感緊密相連,學生的作品隨處閃爍著創意和優美的光芒,在課堂上未曾教過的技能,也被學生運用于作品的表達中。

(3)善用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學生校園生活中最能展現個性的舞臺。面對社團活動,學生往往忘情投入、創意十足。信息技術教學若能與社團活動相聯,勢必能為學生的學以致用提供更多的機會。如文學社刊物的出版需要“文字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技能,文學社的投稿離不開“信息的與交流”技能,等等。結合學生熱愛的社團活動開展教學,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碰到新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提供了機會。

2. 教會學生學習

在信息時代,學生會不會學習不僅決定了學生獲取新知的寬度,也決定了學生信息素養的深度。因此,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超越自我。

(1)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其方法主要是學生在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的基礎上自主完成任務,或在教師、同伴的幫助下自主完成任務。教師所提供的資源主要包括電子學案、操作錄像等。

目前,大部分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均以操作步驟的描述為核心,在其幫助下,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教師課堂中提出的任務,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雖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明顯不夠。

其問題在于,教師所提供的僅僅是操作指南,學生忙于“依樣畫葫蘆”,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要改變上述狀況,教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必須是建構性的學習資源,能為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創設情境,并將各知識點轉化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邊思考、邊操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2)教會學生評價

關注課堂評價的教師不難發現,大部分學生無法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伴,這既與學生對評價標準的把握不到位有關,也與學生對評價的態度有關。認真參與評價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溫故知新的過程,學生往往在審視自己與同伴表現的過程中,運用已知的知識與技能去感悟自身的優勢或不足,從而形成優化的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評價信息的能力、認知的水平以及審美的能力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必須教會學生評價。教師可通過對話引導學生學會評價。例如,當教師發現部分學生無視評價標準,隨意對同伴的作業進行評價時,可請大家暫停評價,一起觀看評價結果與實際不相符的作業。請評價該作業的學生闡述評價理由,再請全班學生就評價內容發表意見,之后再請該學生對自己原來的評價進行反思,并建議其對照評價標準再次評價。像這樣堅持引導三節課后,學生的評價習慣就會得到改善。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明確超越自我的方向。

(3)教會學生合作

課堂上很多教師都要求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但真正能將小組合作落到實處的課堂屈指可數。為何小組合作無法落到實處呢?真正的原因是學生體會不到團隊合作的愉悅以及在合作中的收獲。因此,教師在讓學生合作制作作品之前,必須先讓學生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快樂和在合作中視野的開闊,教師可以選擇話題討論作為培養團隊意識的起點。在分好組、選好小組長之后,首次的合作地點最好選擇在教室,并讓小組成員圍成圓圈入座,教師為每個組準備一張大白紙和彩色筆,用以記錄小組成員的思想,教師給出討論的任務之后,要求各小組進行討論,最后各小組都要展示合作的成果。在這樣的合作過程中,每個人在討論中觀點得到組員的肯定并記錄時,合作的愉悅感隨之產生,隨著討論的深入,每個人的思維得到激發,意想不到的觀點源源不斷,有所收獲的感覺隨著小組合作的結束而誕生。有了這樣的合作熱身,學生的歸屬感隨之建立,待到合作完成作品時,合作和為合作貢獻智慧便變得順理成章了。

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當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會客觀評價自己及同伴的表現,學生的信息素養自然得到了提升。隨著信息素養的提升,“水面的漣漪”必將越蕩越寬廣,越蕩越美麗。

學生信息素養的評價

客觀評估及表達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能使教師找到因材施教的起點,準確選擇有益于學生學習的資源,并使學生能準確定位自主學習的出發點。

學生信息素養的評價可結合每節課的培養目標,從能力標準的六大方面進行。表2以高中信息技術基礎為例,談如何評價學生的信息素養。

如第二章第二節《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主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獲取、評價信息的能力及知識產權意識等,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來觀察、評估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狀況。又如第三章《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及《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這些內容主要培養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工具創作信息作品表達觀點、交流思想的能力,因此,學生信息素養的評估重點應放在信息作品的評價上,同時,教師也要考查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學習問題的能力及表達自我的能力。再如第六章《信息安全》主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及遵守信息道德規范的品質,教師可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及學生對信息技術與社會問題的辯論情況來評估學生的信息素養。

由于信息素養所包含的內容較多,且部分信息素養的變化情況只能依靠教師的觀察和調查來獲得,因此,對信息素養的評價最好采用類似5星(或笑臉)、4星、3星、2星、1星的分段標準來表達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

篇(7)

【論文摘要】櫻花是一類著名的觀賞花木,在世界園林中應用廣泛。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櫻花資源,而國人對此缺乏了解和深入研究,對櫻花文化的探討尤顯缺乏。本文通過對中國櫻花資源的介紹,中日兩國對櫻花文化的比較分析,總結出中日兩國對櫻花的文化價值存在不同的觀點。日本把櫻花奉為國花,把驟開驟落的櫻花與英勇武士的人生觀相聯系,民間的青年男女也認為事物該在它最燦爛的時候凋亡;而中國自古偏愛那些寓意長壽、富貴、吉祥如意的花,自然不能認同日本人那種不珍惜生命的價值觀。中國人對櫻花的態度是抱著純粹的欣賞自然界美麗事物的情感,而賦予櫻花的文化內涵則相對較少。

櫻花是一類著名的觀賞花木,隸屬于薔薇科(Rosaceae)李亞科(Prunoidea)櫻屬(Cerasus),在世界園林中應用廣泛。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櫻花資源,而國人對此缺乏基本的了解,對櫻花文化的探討尤顯缺乏。甚至有人認為櫻花只有日本才有,將其與日本的某些特征聯系起來,將其賦予了櫻花本身不該有的特性。我國是櫻花的主要分布區,野生觀賞櫻花約50余種,其中很多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如迎春櫻C.discoidea、鐘花櫻C.cerasoides var.campanulata、浙閩櫻C.schneideriana、尾葉櫻C.dielsiana、高盆櫻C.cerasoides、山櫻C.serrulata、野生早櫻C.subhirtella var.ascendens等等[1、2,3,7],其中部分已在園林中得到運用,而我國對櫻花的栽培歷史也可追溯至秦漢時期。因此,我們一方面需要對櫻花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大力研究,同時,廣泛深入了解和分析櫻花的文化價值,才能讓我國豐富的櫻花資源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 櫻花的栽培起源與傳播

1.1 櫻花在中國古代的紀錄

櫻花原產中國。據文獻資料考證,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我國宮苑內栽培。

南宋時期,王僧達(423-458)有詩曰:初櫻動時艷,擅藻灼輝芳,緗葉未開蕾,紅花已發光。由詩可知,此櫻是一株先花后葉的紅色早花品種,幼葉淺黃色而花艷麗。我國特產鐘花櫻即為紅色鐘形花,詩中所指與之相符[4,10]。

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詩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詩中清楚的說明詩人從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櫻花植于庭院觀賞。

唐,孟詵所著本草綱目,對櫻的定義為:“此乃櫻非桃也,雖非桃類,以其形肖桃,故曰櫻桃”。對山櫻的釋名為:“此櫻桃俗名李桃,前櫻桃名櫻非桃也”。

宋代成都郡丞何耕對垂枝早櫻的主要特征描述得非常真實,為后人留下寶貴的證據。他的《苦櫻賦》中:“余承乏成都郡丞,官居舫齋之東,有櫻樹焉:本大實小,其熟猥多鮮紅可愛。其苦不可食,雖鳥雀亦棄之”。這里他描述本實大小,而果苦不可食者決不是櫻桃而必定是觀賞櫻花無疑,因為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說:“本小實大,甘甜,味美可食”乃櫻桃也。又根據他所說“達條扶疏而下”之句,則可斷定這分明是一株垂枝早櫻[4,10,12]。

清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冬海棠,生云南山中......冬初開紅花,瓣長而圓,中有一缺,繁蕊中突出綠心一縷,與海棠、櫻桃諸花皆不相類。春結紅實長圓,大小如指,恒酸不可食。”這冬海棠即冬櫻花,現在云南南部石屏、建水、元江等地還有很多,當地人至今仍稱之為“冬海棠”。從多種文獻材料中可知,我國古時已確有鐘花櫻、垂枝櫻、冬海棠、山櫻等多種櫻花引種栽培[15,16]。

1.2 櫻花在日本的傳播和擴大

日本栽種櫻花才千余年歷史,而且是從中國引進梅花時夾雜在梅花之中偶然東渡到日本的,后來被日本發揚光大。

日本當初觀賞的是梅花,據說是遣唐使帶回來的,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在平安時代被貴族們賞得如醉如癡。日前根津美術館展覽“天神美術”,其中有幾幅室町時代的掛軸,被畫作“渡唐”模樣的神菅原道真,手里總是拿了一枝梅。

《櫻大鑒》說,日本櫻花最早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傳過去的。櫻花的傳播像所有生物一樣呈放射性傳播。《櫻大鑒》還說,喜馬拉雅的櫻花傳往日本后,在精心培育下,在日本不斷增加品種,成為一個豐富的櫻家族[11,12]。

在奈良時代(710—794年),說到花,就是指梅花,當貴族的審美意識由清雅轉向華麗,很有些女氣時,淡妝的梅逐漸讓位給濃抹的櫻。在712年撰成的日本史書《古事記》中,記載了日本古代流傳的許多神話故事,其中有一則描寫一位明朗、美麗的姑娘,名叫木花開耶姬。木花就是指的櫻花,開耶的字音也是櫻花。木花開耶姬這種櫻花自古以來就生長在富士山、箱根和伊豆半島一帶,人們叫它富士櫻,至今這個名字沒有改變。

7世紀,持統天皇特別喜愛櫻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觀賞櫻花。

812年,喜愛櫻花的嵯峨天皇開宴賞櫻,形成宮廷傳統,以至于今。另外,據說日本歷史上的第一次賞櫻大會是9世紀嵯峨天皇主持舉行的。其子仁明天皇更將紫宸殿南階下的“右橘左梅”改種成“左櫻”,于是,典禮行事之際,左近衛府的羽林軍便排列在山櫻之下。從此,寺廟神社,貴族間盛行在櫻花下舉行慶會。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櫻花已成為主角,詠櫻花的歌比詠梅花的歌要多出5倍,賞櫻活動也開始盛行。

當初,賞櫻只是在權貴間開展,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傳統的民間風俗。成為日本國花后,它更受關愛,培養出了觀賞性更強的豐富品種群。

奈良和京都時代,觀賞櫻花的活動有花節、花會、花宴、花舞等,京都還有夜間觀櫻的習俗。而且,對櫻花的觀賞,并不是將眼貼近,一個個仔細觀賞花形花瓣的具體形態美,而是稍稍離開一段距離,來欣賞它那充斥空間的如云如霧的整體美。

直至今日,櫻花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至關重要,逐步成為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每當櫻花開放時,就是舉國歡慶,全民賞櫻之時。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每到櫻花時節,日本便是舉國歡騰,電視、廣播、報紙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櫻花開放的消息。日本氣象廳及各種網絡都有專門的櫻花預報,櫻花也帶來大量的商機,各家商店和便利店內的快餐用具、時令小吃、酒類和櫻花紀念品也要成幾倍的備貨,以應付櫻花季節幾百萬人賞櫻花所帶來的消費。旅行社也屆時會推出觀賞櫻花的旅游專線。日本政府每年都在八重櫻盛開的東京新宿公園舉辦觀櫻會,招待外國使節、社會名流。在全國各地也有各式各樣的觀櫻活動。清代詩人黃遵憲在日本所作的《櫻花歌》:“墨江潑綠水微波,萬花掩映江之沱。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櫻花歌。……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俠聚作萃淵藪。……十日之游舉國狂,歲歲歡虞朝復暮。”寫盡了日本人春天看櫻花的舉國若狂的勝況[9,10]。

日本學者也對櫻花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共培育出300多個各類櫻花品種[5],最多的當然要數日本櫻花Cerasus yedoensis了,盛開時氣勢如虹,其次是山櫻C.serullata,其下有數量最多應用最廣的品種群,奈良吉野山就是觀賞山櫻勝地。

1.3 日本的櫻花藝術

除了賞花之外,櫻花在日本人民生活中處處留下了藝術的印跡。常以櫻花作圖案,制作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茶具、用具、陶瓷器,以櫻花為題材繪制許多優美動人的圖畫、雕刻等,很多已成為國寶,收藏在國家博物館里。至于描繪櫻花品種的畫譜,更是不知其數,著名的有:《櫻譜》、《怡顏齋櫻譜》、《櫻花貼》、《櫻花圖譜》、《櫻大鑒》等等,搜集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櫻花品種,五顏六色,千姿百態,十分美麗,觀賞起來,不忍釋卷。櫻花何時成為畫家的題材,已無法考證。從日本現存的文獻記載看,最早的是公元891年,日本宇多天皇寬平三年,陽成母后五十壽辰時,貞保親王獻上三尺屏風一塊,上面畫有坐在櫻花樹下的賞花人。自此以后,以櫻花為題材的畫逐漸多了起來,成了大和畫的重要部分。一般的畫法是把各種各樣景色的櫻花各種各樣的人物結合起來。到了現代繪畫中以櫻花為題材的就更多了,如日本著名畫家川合玉堂的《春圖》,描繪的是山峽中的流溪,春雨戲弄著散落的櫻花的美麗景色。日本著名的畫家橫山大觀的《夜櫻》,描繪的是一團團篝火映照的櫻花,十分美麗,壯觀。

陶瓷器上的圖案,以櫻花為題材的也很多。如《色繪吉野山圖茶壺》,描繪了吉野山上漫山遍野的櫻花景色。重巒疊嶂的吉野山上盛開著望不到盡頭的櫻花。日本江戶時代瓷器技術達到高峰的鍋島燒,以雪白的瓷襯底配著鮮艷的邊線,烘托出鮮紅欲滴的櫻花,晶瑩有光,分外動人。伊萬里的《彩繪元祿美人圖大皿》,畫有櫻花和元祿式的美女,反映了江戶時期的時代面貌,精美地刻畫出一般市民的絢麗多姿。日本人民喜愛以櫻花為題材的藝術品,櫻花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和藝術鑒賞中不可缺少的東西[12,13]。

2 中日櫻花文化的內涵

2.1 日本櫻花文化

櫻花對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和影響,日本的文學、詩歌、散文往往把櫻花作為描寫、歌詠的重要對象。如日本著名的古典小說《源氏物語》和最古老的詩歌集《萬葉集》中,都有贊美櫻花的故事和詩句。像這樣的詩句至今仍膾炙人口:“志賀都城,已成廢墟。舊日宮殿,付之一炬。昔日山櫻,依然如故,,峰巒疊翠,五彩繽紛。”

《萬葉集》是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集,相當于我國的《詩經》,所收詠梅和歌一百一十八首,詠櫻四十四首,《萬葉集》里的:ばな時は過ぎねど見る人の戀の盛りと今し散るらむ。這首和歌的大意是說,櫻花雖還不是落花時節,偏卻想到最眷戀觀花的人,而現在它就要凋謝(離散)吧。

另外,在凈琉璃和歌舞伎中,有很多場面都是在櫻花怒放的背景下,年輕男女匆匆死去的。妹背山婦女庭訓中的山一段就是其典型:以吉野川為界,住在大和國的妹山里的雛鳥和住在紀伊國的背山里的久我之助清船為了愛情和義理,女的被母親殺死,男的自殺殉情。此外,還有很多情況下鬼怪精靈亂跳亂舞的布景,也是由盛開的櫻花構成的,京鹿子娘道成寺是其一例。另外義經千本的道路上,變成藤忠信模樣的狐精也在亂舞。櫻花的美非同尋常,它會使人的心靈蕩游到世俗世界的另一端,借用古人的話就是あくがらす。あくがらす:あこがれるようにする。心を浮かれさせる。漢語意思為“憧憬”、“向往”。櫻花的美隱含著狂與怪與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4,11,12,13]。

史書上初見“櫻”字,是七二年編纂的《日本書記》。書中說天皇泛舟行樂,忽有一瓣櫻花飄落在酒杯里,可見,櫻花一開始就是散落的形象。

到了武士主持歷史的時候,人生無常,櫻花的短暫與飄零正好拿來寫照他們的人生觀。十七世紀后半,賞花蔚然成風,“或歌櫻邊,或宴松下,張幔幕,鋪筵氈,老少相雜,良賤相混。有僧有女,呼朋引類,朝午晚間,如堵如市。”櫻花觀賞庶民化,漸成年中行事。

1748年,“人中武士花中櫻”的臺詞出現在演義家將為主公復仇的歌舞伎戲劇里,櫻花歷來的女性形象為之一變。其后,力主驅逐儒佛、恢復古道的國學家本居宣長自稱“櫻奴”,寫下一首和歌:“人問敷島大和心,朝漫山櫻花。”(敷島,指日本)櫻花從此跟大和心、大和魂掛上鉤。

幕府時代末晚,尊王攘夷的志士們風流倜儻,更加張揚櫻花暴開暴落之美。明治年間,天軍齊唱大和櫻,櫻花終至變成軍國之花、靖國之花,三千寵愛集一身。和桃花一樣,在日本文化中占有特別地位的櫻花,也擁有一個規模可觀的詞匯群,如櫻雨、櫻烏賊、櫻煎、櫻魚、櫻衣、櫻酒、櫻前線、櫻吹雪、櫻鯛、櫻月、櫻干、櫻鱒、櫻蒸、櫻餅、櫻山、櫻湯、櫻肉、櫻麻……作為一個詞匯群,其發達程度和桃花相比,可以用“分庭抗禮”、“平分秋色”、“相映成輝”來形容[12,13]。

(春歌下·七十一):櫻花飄落盡,造化竟全功,一切人間事,臨頭總是空。——楊烈譯這首和歌時明確無誤地把“毫無眷戀地一氣飄落散凈”的櫻花視為人世間最高美德的象征。

2.2 中國櫻花文化

中國古典詩文中花的入詩入文屢見不鮮,而且很多都膾炙人口,但關于櫻花的詩文并不多見。

西漢辭賦大家楊雄的《蜀都賦》(公元前58年-公元后18年)中有“被以櫻、梅,樹以木蘭”記載,此處櫻并無確指。南朝宋時,王僧達(公元423年-458年)有詩:“初櫻動時艷,擅藻的輝芳,緗葉未開蕾,紅花已發光”,此詩毫無傷感之意,而表達的是一種在艷麗春光下的喜悅心情。唐白居易見了白色櫻花觸物生情,聯想到自己的滿頭白發,便唱出“櫻花昨夜開如雪”的詩句。又有詩“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雖不積極,但更多表達的是一種欣賞自然的悠閑態度。

唐代李商隱(公元812年-858年)寫下:“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蒼垂揚岸。櫻花爛漫幾多時?柳綠桃紅兩未知。勸君莫問芳菲節,故園風雨正凄其。”也僅是體現了他一貫纏綿的詩風。倒是近代才女蘇曼殊,寫過多首櫻花詩,其中不乏傷感、凄切之作:“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昨來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忍見胡沙埋艷骨,休將清淚滴深杯。多情漫向他年憶,一寸春心早巳灰。”(櫻花落)。

鄭孝胥等人游北京玉淵潭后寫成系列詩作《櫻花雅集》,但出色的寥寥,也無深意;倒是少有詩作的總理也對櫻花十分喜愛,在1914年日本留學時寫下春日偶成(二首):

其一

極目青郊外,

櫻花紅陌上,

煙霾布正濃。

柳葉綠池邊。

其二

中原方逐鹿,

燕子聲聲里,

博浪踵相蹤。

相思又一年。

由此可見,中國文人對櫻花的情感遠不像日本人那般瘋狂,多是娓娓道出櫻花爆開時的絢麗之美,并無太多特殊情感的傾注。

2.3 中日櫻花文化之比較

2.3.1 日本櫻花文化的特點

日本人如此喜愛櫻花,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一是符合日本人的審美意識。櫻花匆匆開放,又匆匆凋謝,古代日本人常將之與英勇武士的人生觀相聯系。二是體現了日本人的集體意識。一朵櫻花微不足道,滿樹櫻花就蔚為壯觀。三則暗合農時令節。自古以來,日本人認為櫻花開放時播種稻子能保證豐收,因為櫻花盛開時平均氣溫達到12度左右,水溫升高,不必擔心冷空氣的襲擊。也就是說,櫻花開放時節是水稻種植的開始,所以日本人民才這樣酷愛櫻花[6]。

櫻花的生命很短暫。在日本有一民諺說:“櫻花7日”,就是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7天,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16天左右,形成櫻花邊開邊落的特點,也正是這一特點才使櫻花有這么大的魅力。日本人鐘愛櫻花凋謝時的情景,認為那凋謝時的莊麗、絢爛、悲惋、哀涼,比起它開放時的美麗,更能激起他們的情緒。櫻花被尊為國花,不僅是因為它的嫵媚嬌艷,更重要的是它經歷短暫的燦爛后隨即凋謝的壯烈,使得被日本皇室選中鑲嵌在國徽上的失去了光澤。

“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干脆,則被尊為日本精神[1]。

2.3.2 中國的櫻花文化價值

中國人與日本人喜愛櫻花的情結,是大不相同的。中國人崇尚喜氣洋洋、長壽、富貴,喜歡爭奇斗艷,繁花似錦,有“花潮”之贊譽。所以中國偏愛牡丹,因為其花大色艷,寓意富貴吉祥,對櫻花則是單欣賞其開花時的絢麗之美,沒有賦予它特定的文化價值;而且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花卉資源非常豐富,蘭、菊、梅、竹等都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價值,對花朵小花期又短的櫻花的關注就少了許多,所以中國的櫻花的文化價值還有待形成和發展。

3 小結

對于櫻花的文化價值,中日兩國存在不同的觀點。日本把櫻花奉為國花,把驟開驟落的櫻花與英勇武士的人生觀相聯系,現在也還有一些日本青年男女認為事物該在它最燦爛的時候凋亡;而中國自古,崇尚喜氣洋洋、長壽、富貴,自然不能認同日本人那種不珍惜生命的價值觀。中國人多喜歡爭奇斗艷,繁花似錦的“花潮”之贊譽,所以中國偏愛牡丹,因為其花大,寓意富貴吉祥,對櫻花則是單欣賞其開花時的絢麗之美,沒有賦予它特定的文化價值。自然界的存在自有其道理,櫻花的花期匆匆一周,但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延長花期以提高它的觀賞價值,提高它的觀賞價值。

可能櫻花就有著一種“若要開放就得如此不顧一切地拼命怒放”的本能,這與梅花那種“后先不與時花競,自吐雪中一段香”的清逸幽雅的本性,本質是一樣的。人的一生,輝煌也好,平淡也罷,只要不辜負生命,珍惜當下,都是有價值的一生。

參考文獻

[1] 俞德俊.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38:40~82.

[2] 王賢榮.國產櫻屬分類學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博士論文,1998.

[3] 王賢榮,黃國富.中國櫻花類植物資源及其開發利用[J].林業科技開發,2001,15(6):3~5.

[4] 林彌榮.日本的櫻花[M].北京:誠文堂新光社,1974,33~77.

[5] Masataugu Honda et Yasaka Hayashi, Manual of Japanese Flowering Cherries[M],Compiled by The Flower Association of Japan, Akasaka, Minato-ku, Tokyo,1982:63~363.

[6] 張艷芳.櫻花的園林應用[J].園林規劃與設計之現代園林,2000:4~5.

[7] 王賢榮.早櫻種系的分類及觀賞價值[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0,24(6):44~46.

[8] 鄔文祥,鄔秉左.櫻花類植物值得進一步開發利用[J].花木盆景,2001,4:48~49.

[9] 殷學波.櫻花類植物研究簡史及我國栽培櫻花史考[J].林業科技開發,1995:1~39.

[10]姚慶渭.櫻花史考[J].南京林產工業學院學報,1982,(2):91~99.

[11]白曉光.櫻[J].日語知識,1999,(4):48~49.

[12]李連慶.櫻花之國[M].北京:三聯書店,1981:4~6.

[13]曉牧.從“花”中看中日文化異[J].日本展望,1990,(1):4~5.

[14]張頌炫.長春堤上的櫻花[J].江南論壇.2006,(6):62~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99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日本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自慰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青青草原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动画|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视频黄网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可以下载| 中文在线а√天堂| 免费a级作爱片免费观看美国 | 午夜免费电影|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人妻内射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色妺妺视频网|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双腿张开被9个黑人调教影片|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