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安管理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項目依托式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簡稱PBL)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教育改革,后來在德國的職業教育領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美國的RobinFogarty從學習者角度出發,認為基于項目的學習是真實的學習,其本質是動態性,最顯著的特征是實踐性,主要圍繞著項目設計、執行、完成作品等活動過程進行。Blumenfeld(1991)認為項目依托式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提出問題、精練問題、討論、假設、計劃、實驗、搜集整理數據、得出結論、交流展示成果、提出新問題、完成最終作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Dewey的實用主義理論和Bruner的發現學習理論是項目依托式學習最具代表性的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學習者借助教師或者同伴的幫助,利用各種資源對知識進行理解、內化,進而建構新的意義。Gardner針對傳統的智能一元化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盌ewey的實用主義學習理論反對“以課堂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提出教學應“以經驗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通過各種探究活動的真實情境,有效形成與教師、合作伙伴、環境的互動,完成知識的遷移內化和技能的培養。Bruner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依靠發現”,教學是教師通過營造鉆研的氛圍利用各種資源引導學習者主動探究,不斷發現問題,總結規律,發展能力的過程。項目依托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習者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的形式通過一系列的合作,選定研究的項目或主題,利用多種資源、研究方法主動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項目依托式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首先,項目依托式教學以項目為中心,教學主要分成項目的設計、項目計劃的制定、項目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項目成果展示與交流、項目過程的評價反思及總結五個步驟。其次,項目依托式教學具有多元互動的主體,處于主體地位的學習者和起指導作用的教師在開展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成為平等的參與者,教師和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互相之間分工協作,共同研究,多維互動,既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再次,項目依托式教學具有開放性特點。項目化教學除對學科課程、教材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外,對相關學科專業實踐中的各種具體問題還要進行模擬探究,廣泛收集資料,充分利用網絡、媒體以及實訓基地等各種資源,完成項目的開發設計、實施評估等一系列教學活動。最后,項目依托式教學評價具有多元智能的特點,屬于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對學科課程的掌握程度側重終結性評價,對項目實施過程和成果展示側重形成性評價,鼓勵學習者獨立探索,促進多元智能的發展。
二、警務英語ESP教學現狀
警務英語(PoliceEnglish)是警務工作者在公安執法工作中使用的英語,學習者是即將從事涉外警務工作的公安人員。警務英語教學應符合專門用途英語的特點,既重視英語基本語言技能的教授,又要兼顧其專業化特性,把基礎語言技能訓練和警務專業知識結合,注重培養學習者在警務實踐中使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效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警務英語既是警務專業知識與英語語言能力的結合,又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應用,直接關系到公安院校培養的警務人才的綜合素質,對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警務英語教學中,存在一些實際問題。首先,警務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警務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以及人才規格等具有明顯的ESP特性,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學大綱仍舊沿用基礎英語教學大綱,并未體現涉外警務等相關的專業英語的特點。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教學形式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沒有安排與公安工作密切相關的警務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單一,還是以傳統的“教師中心法”為主,缺乏注重體驗和情境的先進教學手段。其次,警務英語課程設置缺乏專業特色。目前警務英語課程仍然偏重基礎語言學習,過分強調語言學科知識的系統教授,使得學習者的語言應用能力與警務專業方向脫鉤。公安院校的學習者需要掌握大量的治安管理、法律法規等專業知識,他們迫切希望在警務英語教學中增加貼近實戰的專業詞匯、句法甚至專業應用文書寫作等內容,模擬真實情景,提高警務英語語用能力,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力。最后,警務英語課程缺乏專業權威的全國性統編教材,師資力量相對薄弱?,F階段多數公安院校教授警務英語課程的教師都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出身,沒有相關的警務專業知識背景,專業教學和科研管理缺乏有效機制和先進理念。再加上教材大都由地方院校自行編寫,內容不能與當前國際警務工作接軌,相對陳舊滯后,跟不上時展的需要。綜上所述,警務英語教學應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實踐,加大改革力度,著力培養具備最新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的創新型警務人才。本文從專門用途英語角度出發,結合警務英語教學現狀,構建項目依托式警務英語教學模式。以實用性和學習者自主性為顯著特征的項目依托式警務英語教學,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公安專業知識,結合公安業務實踐,使學習者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公安院校培養人才的專業技能。
三、警務英語項目依托式教學實踐
自2008年起,南京森林警察學院開始開展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英語課程設置分為大學英語(EGP)和警務英語(ESP),警務英語教學時數為32學時。筆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專門用途英語系列教材《公安英語》為例,嘗試構建警務英語項目依托式教學的實踐模式,旨在在短時期內有效培養學習者閱讀公安類專業英語、涉外口頭交際以及警務專業應用文寫作的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公安英語》教學采用“2+3”模式:教學分為以基本語言技能為基礎的項目依托式課堂展示和以指導專業業務實踐為目的的項目依托式課程論文兩大模塊;具體教學過程包括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和項目成果展示及評估三個階段;課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包括課堂展示(占50%)、課程論文(占20%)和學期期末考試(占30%)。
(一)項目依托式課堂展示這一模塊是整個項目依托式警務英語教學的重點,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的始終。項目準備階段主要包括合理劃分學習小組、討論教材設計項目任務、各小組選定項目任務。首先,教師應向學習者詳細介紹項目依托式學習的概念、特點及實施過程,使他們對新的教學方法有理性認識,對師生角色的轉變做好心理準備。然后,組織學習者依據自愿加入、優勢互補的原則劃分學習小組,每組6-7人,選定小組組長。接著,教師介紹《公安英語》教材,指導各小組討論選定項目任務,告知他們項目籌劃過程中需提交項目計劃書(包括子項目目標、研究方法、實施步驟、組員分工、項目成果及展示形式等內容),同時告知項目成果評價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包括同伴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綜合評分。項目實施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項目小組活動研究和制作項目成果。首先,項目小組成員就各自承擔的子項目開展分工合作,搜集各種相關資料,加以分析、歸納、總結;然后,結合教師對教材知識的講解,小組討論,設計制作項目成果,確定一種或多種展示方式(如PPT輔助口頭報告、小品及戲劇等角色扮演、辯論大賽、調查報告,展覽等),并完成項目成果制作和演練。項目成果展示及評估階段主要由項目成果交流和評價兩部分組成。項目成果制作完成后,各小組向全班同學和教師展示,并解答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然后由教師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分析。最后,項目小組成員、其他小組成員及教師要針對項目主題的選取、計劃的制定、活動探究階段的表現、成果展示及交流的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既關注學習者相關單元涉及的英語語言知識、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關注他們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所展現的合作能力、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公安英語》教材由國際警務合作、警用武器裝備、交通管理與安全、出入境管理、緝毒、刑事偵查、詢問方法和技術、身份識別、經濟犯罪以及高科技犯罪十個單元組成。由于教學時數的限制,在項目準備階段(計劃教學時數為4課時),教師引導學習者討論確定項目任務,把全書劃分為國際警務合作及警用武器裝備、治安管理及交通違章處罰、緝毒、刑事偵查及詢問和訓問、經濟犯罪和高科技犯罪六個大項目(每個項目計劃教學時數為4課時)。隨后,教師幫助項目小組選定項目任務,根據教學計劃進度,依次準備起草項目計劃書。下面以項目1《國際警務合作及警用武器裝備》為例,說明項目依托式教學實施及成果展示評估的步驟。首先,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教材,進行主題式的警務英語閱讀、口語和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的串講(計劃教學時數為1課時)。其次,教師經過與項目組成員的課堂討論,開始指導學習小組制定項目計劃書(計劃教學時數為1課時)。根據相關主題,本項目可以分為以下五個子項目:1)需要國際警務合作的各種刑事犯罪種類介紹;2)國際刑警組織介紹;3)常規警用裝備介紹;4)問路、報案等一般警務工作處理;5)警務邀請函和護照報失證明涉外警務專業文書寫作。然后,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分工合作,結合教材背景知識的學習,廣泛搜集相關資料,開始設計制作項目成果。最后,項目小組成員選擇不同方式展示項目成果(計劃教學時數為2課時):子項目1和2的學習者制作了精美的PPT材料,選擇PPT輔助演講;子項目3的負責人利用學院實驗室和實訓基地裝備,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課堂警用裝備介紹和展覽;子項目4和5的承擔者模擬派出所業務實踐,進行了生動的小品、短劇表演。每個項目成果展示都附加相應的反饋交流時間,全體學習者和教師對展示過程都可以提問,項目組同學需用英文進行答辯。同時,項目組成員、其他小組成員及教師同時針對項目的設計過程(占30%)、成果的制作內容以及語言流利程度(占40%)和答辯的滿意度(占30%)這幾個方面進行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成果評估。這不僅讓學習者提高了英語語言交際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警務專業知識應用的能力,同時也讓教師在警務專業實踐中檢驗了學習者英語語言能力的掌握情況。
(二)項目依托式課程論文這一模塊試圖滿足警務專業實踐的需要,把語言教學研究與治安管理、法律法規、涉外警務等專業實踐相結合。同時這一模塊可以與我院每年組織申報的“十二五”期間“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重要內容之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相結合,既豐富了警務英語教學改革,又促進了學習者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公安院校人才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的發展。課程論文寫作項目建議在項目依托式課堂展示三個大項目完成之后即課程教學中期開始啟動。這時學習者對項目依托式教學模式有了清晰的認識,對《公安英語》教材的項目體系也已經清楚地理解。項目小組及成員建議與課堂展示項目保持一致,這樣,各小組在搜集課堂展示項目相關資料、設計成果時,可以同時探索課程論文子項目主題。課程論文寫作項目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即全體項目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課程論文的寫作。在項目準備階段(計劃教學時數為2課時),教師介紹課程論文項目的目標是把英語語言學習與警務專業實踐結合,以教學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教學;項目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法、歸納法、實踐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統計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項目成果即課程論文的展示和評價采用論文答辯的方式進行,對提交的論文和口頭陳述分別評分,為保證評估公平、公正,教師將協同其他3位教授同一課程的教師組成評審小組,其他項目小組成員將不參與評估。在項目實施階段,小組成員首先結合課堂展示項目主題,以及每年寒暑假公安業務實踐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完成論文選題,撰寫開題報告,教師對各組論文開題報告進行修改與反饋;然后小組成員廣泛搜集相關資料,采用各種研究方法,完成論文初稿;最后,教師對初稿做出指導建議,小組成員修改初稿。這一階段的活動主要在課后開展,教師主要通過QQ、微信、微博以及電郵的方式與學習者進行交流溝通,及時把握項目進度,對他們上傳的階段性成果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反饋。在項目成果展示及評估階段(計劃教學時數為2課時),教師組織各項目小組提交論文,進行PPT輔助口頭陳述,參加論文答辯。教師評審團隊對課程論文質量和小組成員答辯過程進行評分,成績納入課程考核范圍。
四、結語
>> 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存在問題及其改革 獨立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探析 物理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實踐教學改革初探 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的行動研究 關于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的探討 新時期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校英語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試論如何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研究 淺談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認知情況調查 學以致用―淺談工科類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方法 關于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實踐教學方法的比較與探討 論本科生考研與畢業論文/設計沖突及對策 提高化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探討 公安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 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的改革與探索 本科生畢業論文存廢之爭與改革出路 智能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的一些設想 本科生畢業論文問題調查報告 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問題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張艷紅,鄭春風.對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問題的思考[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
[5]王琪.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堅持之必要性及質量提高對策――以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6).
[6]柳巧玲,米天勝.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0,(3).
[7][9]鄧曉成.關于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2).
[8]張欣.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
[10]胡成.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悖論與改革[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
[11]吳益鋒,張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學提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7).
[12]賈廷秀.思政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1).
[13]柯穎.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對策思考[J].學生論壇,2008,(10).
[14]喬軍,孟慶玲.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1,(9).
[15]崔嶸,陳薇,劉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困境――國外本科生論文指導方式及其啟示[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1).
在這其中,最為典型、影響最惡劣的是假報刊。今年2月,海南省的非法報刊詐騙案件專案工作組在海口市搗毀3處非法出版窩點,抓獲其犯罪團伙,查獲《中國教育研究》等20種非法期刊和《中國醫學論壇報》等4種非法報紙共計1.8萬余冊(份)。警方指出它堪稱“中國詐騙論文版面費第一案”,犯罪團伙共詐騙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萬多名論文作者,涉案金額高達1000多萬元。
“這類非法教育類刊物辦刊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許多正規的雜志社常接到相關的詢問電話。有的收了錢只給刊登論文的人送2冊,有的甚至只收錢根本不出版。”國家“掃黃打非”辦公室介紹。為何會出現眾多的知識分子上當受騙?其原因有以下:
犯罪團伙利用受害人急于而取得職稱的心理。經辦此案的海口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七大隊教導員王偉成說,受害者是學校的教師和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都需要通過在專業刊物去評職稱。讓王偉成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很多受害人居然都通過在這些非法期刊而取得了職稱。由于擔心事情暴露影響名聲,有70%到80%的受害者不配合。受害者之一―云南一位老師說,“該詐騙團伙索要的版面費較低,三千字左右的文章不過四五百塊錢;回復快,文章好發,不用修改。”對那些水平有限又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發表文章的人來說,高水平的正規雜志無疑會令他們望而卻步。王偉成表示,“這類案子的特殊性在于有市場、有需求,很多受害人明知是假的也會去嘗試”。正是由于抓住了受害者的心理特點并滿足了他們的特殊需求,這類詐騙案才能屢屢得手、日進斗金。
犯罪團伙運用多重詐騙手段以假亂真。2007年成立的“??诟蝗鹣槲幕瘋鞑ビ邢薰尽边\用“一號通”等新技術手段制造假象,和正規媒體建立多種合作關系,對公司員工進行嚴格細致的管理,是該團伙能夠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生存下來并且越做越大的幾大法寶。??谑泄簿中叹ш犘叹迬熴懜嬖V記者,“一號通”就是當受害人以為撥打的是設立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雜志編輯部的電話時,實際上都打到了??诘倪@些經過特殊設定的手機上。他們還長期和正規媒體合作,以假亂真。如與中國知網和重慶維普這兩家網站建立了合作關系,使其開辦的多種非法期刊的數據庫能被收錄。
治安學專業在我國已經走過了1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公安專業人才。我院自2004年升為本科院校以來,第一批治安學專業的本科生已經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但是,隨著我國社會治安形勢日趨嚴峻,這些變化必將對公安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并深刻影響公安教育的培養模式。如何建立與新世紀要求相適應的培養模式,培養大批能夠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治安人才,這是公安教育不可回避的問題。為此,我院治安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也需要進一步改革,以建構結構合理、符合邏輯、內容精新、注重能力的新課程體系。
一、治安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現有的課程體系存在嚴重不足
我院現有治安學本科專業所開設的課程是學科專業建設長期研究和積累的成果,也是實踐所需的知識體系,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現有課程體系在課程的選擇、設置、授課內容、開設順序、教學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著一些不盡合理、不夠科學之處,亟需加以調整、改革,以適應本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開設課程過多過雜,不僅使課程之間內容相互重疊,而且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需要對某些課程進行刪減、整合;第二,缺少新形勢下的新課程,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第三,個別課程的定性歸類不夠準確;第四,專業課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夠突出,對實訓課時量沒有提出明確要求;第五,課程的開設順序不夠合理。
(二)培養高素質公安人才的需求
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難以預料的挑戰和風險明顯加大,我國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治安問題不斷增加,公安機關需要不斷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公安工作對警察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面對新的戰略機遇期社會治安的挑戰,也必須主動圍繞創新性、高素質公安專業人才培養,在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建構,以有效實現其培養目標。另一方面,加強公安隊伍建設,特別是公安新生力量的培養,主要應當依賴于公安院校。長期以來,我國公安隊伍主要是從轉業軍人和各地的公安高等??茖W校及中等公安學校中吸收選拔,本科畢業生所占比重很小,公安隊伍文化層次普遍偏低,這和國家日益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是不相適應的。培養高素質的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治安人才成為現實的需要。建構和改革治安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是為了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治安人才,滿足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對公安人才素質的要求。
(三)培養新形勢下警察核心職業能力的要求
政法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從2008年開始逐步展開,改革的目的是培養政治業務素質高,實戰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政法人才,從根本上規范進人機制。這對于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工作,促進公安隊伍的職業化、正規化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公安院校將更加注重專業特色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突出公安實務方面的教學、訓練內容;在培養模式上,以公安業務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以職業精神、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教育培養為核心,探索教、學、練、戰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的思路對治安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提出了重視警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新要求。
(四)適應公務員考試制度的現實需求
《公務員法》實施后,公安院校畢業生必須參加社會統一的公務員考試,公平競爭。按照國家規定,考試錄用公務員,必須要有職位空缺,按照空缺職位的具體要求,一律面向社會實行職位競爭考試。公務員考試制度使公安院校的畢業生不再是高枕無憂,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增強自己的社會競爭力。治安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也不能與社會需求脫節,應當把教學與公務員考試結合起來,在課程設置、開課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加以調整,適應公務員考試的需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地掌握公務員考試要求具備的能力和知識,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二、治安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治安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改革的精神,遵循一般的教育規律,同時,由于本專業的特殊性和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它應當遵循的原則不同于普通高校及其專業。具體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深厚的通識教育與寬廣的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專業教育和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應當建立在深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之上。這個“基礎”也就是指的通識教育。著名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認為,“所謂通識教育,是指不論哪一個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學習的那種教育,是為培養獨立人格和個人生活能力作準備,使他作為一個公民和文化的繼承者能與其他社會公民共同相處的那種教育。”[1]復旦大學曾提出這樣的觀點:大學本科教育是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實施并不斷加強和改進通識教育,有利于溝通文理,融合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幫助學生先成“人”,再成“才”;有利于發揮學生求知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專業選擇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展,擴展就業機會,為學生研究高深學問、進行創新思維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通識教育注重知識整合,注重人格塑造,是對當代大學過于專業化教育目標的重新建構,是對大學教育目標中由于專業教育與人文學科分離后形成的目標偏斜的矯正,也為終身教育奠定了基礎。[2]對于一個治安學專業大學生來說,具有良好的品格、文化、身心和能力等基礎素質是成為治安警察和其他專門人才,適應社會需要的前提。因此,治安學本科專業應當從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發,規劃設置一些最為必要、最為基礎、最為核心、最有價值的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作為平臺課程加以重點建設,應開設綜合課程、邊緣交叉課程、跨專業學科課程,如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加強和訓練其文化、道德、科學、身心發展等基礎素質。其課程體系不僅要滿足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性需要,還要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拓展和提高奠定基礎。專業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具有寬厚的治安學專業素質,即具有較深厚的治安學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治安學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它覆蓋所有治安行政管理的內容,可以對接公安機關的若干業務和部門。而長期以來,我國公安院?;旧鲜前磳诠矘I務(部門)設置專業,專業口徑狹窄,導致學生公安業務知識面窄,工作適應能力差;因此而設置的課程劃分過細,各課程內容相互獨立封閉,影響課程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當社會關系從單一走向多元化以后,公安知識本身呈現出綜合化趨勢,對人才需要是多樣化的,單一型的知識結構已不適應社會實踐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按照學科自身規律和知識的關聯性、完整性特點,科學劃分專業,拓寬專業覆蓋面,淡化專業界限,使之與現實公安工作的對接口徑寬一些,適應公安機關一警多能的需要。#p#分頁標題#e#
(二)突出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的原則
公安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職業化,是以培養共和國人民警察為目的的教育,是以培養公安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因此必須突出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治安管理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治安學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應當具備的職業能力有:開展社區警務和群眾工作;調解治安糾紛;開展安全防范工作,管理公共復雜場所和特種行業;查處治安案件和偵辦一般刑事案件;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熟練運用計算機,有效應用情報信息,開展網上辦公和辦案,進行網絡治安管理;制作常用的公安法律文書;進行社會治安調查研究;使用武器、警械及其他警務技能等等。隨著“三基”工程建設的深入開展,更加強調治安民警要練就一身扎實的基本功,做到“三懂四會”———懂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業務知識,會擒敵自衛、執法執勤、管理服務、群眾工作。為了適應新時期公安民警隊伍建設和公安工作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治安學專業應當更加重視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把學會運用專業理論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實際工作能力作為對學生的基本目標要求,重視實踐教學、進行實地演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所以,開展符合課程特點的實踐教學內容,并且開設適量的技能性課程,使學生接受公安行政執法和犯罪預防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強化學生實戰應用能力的培養十分有必要。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要堅持一切從實戰出發,從基層中來,到實戰中去,用基層生動的實戰案例充實課程,用鮮活的工作經驗豐富教學,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熟練運用相關法律和業務知識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三)保持并創新治安學專業特色的原則
專業的特色是在發展歷程中形成的比較持久穩定的發展方式和被社會公認的、獨特的、優良的特征。無論治安學課程體系怎樣改革,都要彰顯公安特色、治安管理專業特色。治安學的特色在于:它是應用型學科,是在公安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研究的目的要為解決公安工作中的重大實踐問題提供理論支持,為現實斗爭服務。[3]根據公安工作的特點,只有符合政治、業務、心理、文化、身體五項標準,現實能力和未來潛力才可能達到要求,所培養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顯然,這與其他普通院校只培養學生具有某一專業知識和技能是不同的。因此,治安學在專業發展規劃及人才培養方案中,從人才培養目標到課程體系的建構,再到教學實施路線,都要明確“綜合加特色”的指導思想,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和“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特”的原則,著力強化治安專業特點,凝練學科方向,精選專業課和專業方向課,不斷優化、深化學科優勢。創新是專業得以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樣,一個學校、一個專業的發展也需要打破傳統,不斷創新,這是體現其生命活力的重要指標。因此,要以特色創優勢,以創新求發展,優化課程結構,革新教育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和模式,促進學科專業健康發展,適應培養人才的需要。
(四)適應治安形勢變化、與時俱進的原則
治安學是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和時代性的學科,由于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即社會治安問題,決定了治安學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使治安學專業始終與社會治安的環境同步,這樣治安學專業在培養模式上才不致于脫離社會的需求,這也可以說是與時俱進。客觀形勢在變化,實踐中公安工作的改革、公共秩序與安全等新的治安問題越來越多;時代與潮流在變化,要求執法者與時俱進,緊扣時代的脈搏。要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就必須掌握最基本的、系統的、方法的知識和技能,既要不斷吸收、借鑒有關學科的新知識、新成果,又要隨時把握本學科的新進展、新需要。課程體系的建構要適應理論創新和高新技術飛速發展及推廣的現實,始終保持自身的開放性,保持與社會科學文化的交流,將新的文化、科技成果不斷地過濾、整合,使人類文化、科技的精華不斷地融合進入到課程中去。課程的選擇不僅要面向實際、面向基層,還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適當增加方向性、有發展前景的課程。適當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尊重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實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三、建構治安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應突出的特色
治安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應當以上述基本原則為指導,緊緊圍繞培養目標,遵循課程規律,合理搭配,結合實際,面向未來,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課程體系,并且突出以下特色:
(一)課程體系全面系統,結構層次合理
治安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應當由公共基礎課程群、專業基礎課程群、專業課程群和專門化方向課程群四個部分構成。四個課程群存在著“由廣到專、層級疊加、突出特色,協調統一”的邏輯關系。公共基礎課程群以本科教育和公安學科必需的基礎知識為主,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素養、人格品質、知識層次和社會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歸納、推理、分析、綜合等方法,為學好相關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專業基礎課程群以治安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和警察基本技能為主,這一部分課程在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的基礎上,重點傳授法律知識、相關公安業務基礎知識和警察基本技能,為學生學好專業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專業課程群以治安學專業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為主,在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重點培養治安學專業學生的治安管理理念、治安管理方法和技能,并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使之形成治安學專業所必須的知識結構、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從而實現培養目標。專門化方向課程群是在保留治安學專業骨干專業課的基礎上,根據交通管理工作的特點和需要,開設交通管理專業方向課。四大課程群既要保持整個課程設置的完整和一致性,又要充分考慮到知識的整合與連接,是一個有深厚基礎,并聯遞進,協調統一的有機結構,結構合理、科學。
(二)課程設置面廣實用,適應專業需要
治安學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基礎扎實,專業面寬,心理素質高和適應能力強的通用治安行政人才。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具有三個層次:基礎知識和技能;治安學科所特別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適應職業需要的綜合知識和技能。因此,其課程體系既要拓寬基礎課程知識面,突出人文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又要打牢專業基礎,強化專業特色。本學科課程設置的特色主要體現在課程選擇覆蓋面廣、精煉實用、與治安管理工作需要緊密結合上。特別是專業課的選擇,不管是專業必修課還是專業選修課都要根據治安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經過精心挑選和整合。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好地實現專門化培養目標,教學中還可根據需要,對于治安管理工作發展的階段性成果及治安管理實踐中出現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聘請專家開設一些前瞻性、實踐性的專題講座,加深學生對本專業前沿問題的了解。另外,為了滿足學生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實際需要,還應當在第七、第八學期專門安排公務員考試輔導課程和講座,以體現課程設置的實用性。#p#分頁標題#e#
(三)教學模式突出實踐,側重實戰技能
治安學專業的本科生經過警察錄用考試后主要成為治安警察而不是科學研究人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將工作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線。如果他們僅僅擁有公安學專業知識,而不具備運用這些知識服務社會的能力,或者缺乏組織、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的學生是書呆子,不僅不會受到社會歡迎的,而且難以勝任公安工作。況且,未來的社會分工多變,一個學生畢業之后不可能終生從事某一種工作、在一個崗位上服務,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應用能力。因此,要在一定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側重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加強實踐性教學,逐步推行教、訓、戰一體化教學,增強課程的實踐品質。教學模式上要突出實踐教學,在每門專業課的相關理論教學之后立即開展相應的實戰訓練,還可以規定專業必修課的實踐教學不少于本課程課時量的30%。教學方法上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結合,具體有以下幾點:一是實行案例教學,重點進行法律應用方面的培訓,夯實學生的法律應用基礎和法律應用水平。二是展開實驗、演練、模擬訓練,鍛煉公安人員的基本業務能力和業務素質。例如:治安秩序管理課上讓學生對校園及其周邊地區進行治安狀況調查、安全檢查;消防管理課上讓學生現場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滅火災,模擬消防監督檢查等等。還可以通過其他課程的演練鍛煉學生的現場處置能力(現場保護、痕跡物證的發現與采集、現場照錄相、現場繪圖、緊急救護與排險等)、案件分析能力(立案鑒別、邏輯思維、心理分析、聯想、語言表達等)、證據調查能力、現場指揮能力、詢問能力、司法文書制作能力、擒敵與防衛能力、警用器材使用能力及處變不驚,隨機應變能力等。按稱職人民警察的基本標準強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使畢業生參加工作后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公安工作,甚至做到得心應手。三是建立實習基地要求學生到基層公安機關實習、調查研究撰寫論文等深入實際去感知、體會,把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技能與公安實際相結合,在實際應用中檢驗、提高。在考核方式上也要以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突出能力培養為原則。主要課程確立以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平臺、以專業知識點和知識運用為重點的考核模式。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做法:第一,建立多種形式、隨時更新的專業題庫,突出對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察,減少客觀性試題,加大主觀性試題比例,如案例分析、計算、論述等,使其在卷面中占主導地位。第二,把個別考試課改為考察課,既減輕學生的壓力,又避免了應試教育。第三,把對實戰能力的考核加入期末考試成績,實現訓練內容的標準化與考核形式的規范化。可以嘗試在主要專業課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實驗報告、實習報告、調研報告、作業、論文、口試、筆試等考核方式,對于實戰能力的考核,分解在每個實訓項目中,突出對實訓結果的評價,最后將實訓考核分數按一定比例計入課程成績。這些課程的期末總成績由兩部分組成:實訓成績占30%,卷面成績占70%,既考察了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檢驗了基本技能的運用。
(四)課程順序安排合理,符合認知規律
關鍵詞:高校,保衛檔案工作,建設
一、高校保衛檔案工作現狀
高校保衛部門是學校的行政職能部門,擔負著學校公共秩序、安全防范、消防和交通安全的管理工作。隨著社會治安形勢的日益嚴峻,高校保衛部門的任務也相繼加重;保衛干部編制少,任務重,平時加班加點超負荷運轉在高校保衛部門普遍存在;保衛部門領導在重視落實各項安全保衛工作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對保衛檔案工作的管理。因此,從保衛檔案工作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檔案意識淡薄。保衛部門的領導對檔案工作重視不夠,把檔案工作作為一項簡單的服務性輔助工作,對檔案的日常管理工作過問太少,平時組織學習時也很少涉及檔案方面的內容。因此,許多保衛干部的檔案意識非常淡薄,檔案材料不會主動上交,時間長了往往造成檔案材料遺失等現象。
1、檔案管理人員缺乏檔案基本知識。為了適應高校保衛工作的新形勢,上級公安等部門經常組織保衛干部開展治安、消防管理方面的理論培訓,而從未開展過保衛檔案管理方面的理論培訓。因此,保衛檔案的管理人員普遍缺乏檔案管理的理論知識,為保衛檔案管理的實際操作帶來了困難,不利于保衛檔案的規范化管理。
2、檔案材料不規范。對檔案材料的收集不及時、不全面,許多檔案往往都置留在各科室或保衛干部手中;對保衛檔案的整理不科學,沒有嚴格按照《保衛組織文件材料立卷歸檔管理辦法》操作;對檔案的存與毀不能做出正確的鑒定,給檔案的存放和保管帶來了許多問題。
3、管理設施不全,管理手段落后。高校保衛部門普遍沒有檔案庫房,大多是辦公室兼庫房。同時,存放保衛檔案的檔案柜也不多,造成檔案材料的堆積,不利于檔案的利用和保管??萍颊撐???萍颊撐摹1Pl檔案的管理技術手段也相當落后,缺乏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管理手段。
4、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保衛部門普遍沒有制訂檔案管理制度,對歸檔范圍、歸檔時間、歸檔要求以及檔案的借閱等主要環節都沒有明確的管理規定,檔案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
二、加強高校保衛檔案建設的途徑
1、領導重視是加強保衛檔案建設的關鍵。保衛部門領導一定要意識到保衛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對保衛檔案的建設,重視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鑒定、保管、利用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組織協調好檔案管理員與各科室之間的關系,經常督促、檢查各科室檔案的歸檔情況,保證保衛檔案及時、完整地歸檔。
2、建立健全保衛檔案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保衛檔案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保衛部門應制定出檔案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如在歸檔方面,制定出歸檔制度,規定歸檔范圍、歸檔時間、歸檔要求等,避免檔案的遺失。保衛檔案兼有公安檔案的性質,政治性、保密性強,因此,在檔案的保管和利用方面,必須制定出檔案保管和借閱的規定,規定借閱不同級別的檔案需要辦理不同的審批或借閱手續,以確保檔案及時歸還和利用的保密性。
3、加強對檔案管理員的培訓。科技論文。檔案管理員是指直接從事檔案具體管理工作的人員,其基本職責是負責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文獻編撰、統計等工作。根據《檔案法》的規定“檔案工作人員應當忠于職守、遵守紀律、具備專業知識。”因此,保衛檔案的管理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而且要有一定的檔案專業知識。加強保衛檔案的管理和建設,必須加強對檔案管理員有關檔案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檔案管理員的理論水平。保衛部門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由省高校保衛工作研究學會牽頭,邀請檔案管理的專業人員,開展知識講座,組織檔案管理員實地參觀學習等,努力提高檔案管理員的業務能力。
4、加強對保衛檔案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全體保衛干部的檔案意識。保衛部門領導、檔案管理員應加強對《檔案法》、《保衛組織文件材料立卷歸檔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教育,一方面使廣大保衛干部了解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懂得保衛檔案收集、整理、立卷歸檔等的基本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加以應用;另一方面使廣大保衛干部充分認識到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強檔案管理意識,形成人人參與管理的思想,從而對促進檔案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5、加強對保衛檔案現代化管理設施的投入。隨著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不斷更新,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在高校保衛工作中的使用已成現實,如何將現代化管理手段運用到保衛檔案管理中,是當今高校保衛部門的一個新課題。保衛部門領導一方面要加強對保衛檔案建設的經費和現代化設施的投入,增加管理人員編制,更新管理設備,建立必要的庫房;另一方面要組織人員到兄弟檔案部門參觀學習,引進和推廣各種現代化管理技術,使保衛檔案管理逐步趨于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汪小琴.加強高校檔案管理規范建設的思考[J].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150-153.
[2]姚樂野.校園網與高校檔案管理發展的新趨勢
論文關鍵詞 警察執法 民事糾紛 必要性
我國歷來重視公安機關處理社會糾紛,但是由公安機關出面處理的糾紛多數集中于治安、刑事領域。公安機關調處民事糾紛的制度,無論在立法層面還是警務實踐中都相對較少,而近些年來,民事糾紛在實務中一直呈上升的態勢,而面對這些民事糾紛,如果公安機關束手不管,就會降低警察在百姓中的形象,警察化解民事糾紛顯得極為重要。
一、警察化解民事糾紛的立法現狀
就我國目前的立法現狀而言,警察執法過程中可以化解民事糾紛的依據主要散見于以下幾個條款之中:(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3章“義務和紀律”中,第21條有十分明確的規定:“對于公民提出的解決糾紛的明確要求,應當給予幫助”。(2)《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條明確規定:“對于因民間糾紛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后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與處罰,并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3)公安機關實踐中普遍運用的《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程序規定》)以及公安部以《公安機關治安管理處罰法》為本源而制定的《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中,也對公安機關化解民事糾紛的問題作了若干規定?!冻绦蛞幎ā返?0章第145條-151條對公安機關執法過程中的調解程序作了明確的規定。
二、學界關于警察化解民事糾紛的爭議
關于警察執法是否應當化解民事糾紛,學界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主張者有之,反對者亦存在。反對者則認為:(1)警察權是一種行政權,行政權化解民事糾紛有悖于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則。(2)依照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民事糾紛作為一種非治安案件,而且由于公安人員的個人能力、經驗的差異,難免會造成警察處理民事糾紛的標準的不一致。(3)就我國目前的立法而言,一些關鍵的法律概念仍然處于模棱兩可的狀態,會造成警察執法混亂。(4)讓公安機關化解事無巨細的民事糾紛,會導致公安機關所接受的任務過于繁重。
三、警察化解民事糾紛的必要性與意義
我們認為,民事糾紛中應當引入警察權,警察調解民事糾紛必要而具有重要意義。
(一)公安機關化解民事糾紛的現實需要公安機關對于民事糾紛的化解,是我國社會現狀的強烈要求。現階段,我國民事糾紛領域的現狀:(1)從量的角度講,民事糾紛大大增加。由于社會結構轉型,以誠信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未完全建立起來,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日趨多元化,公民法律意識又普遍增強,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民事糾紛的數量日益增長。所以民事糾紛的解決要求具有很高的效率。(2)從質的角度講,民事糾紛與治安、刑事等糾紛競合現象普遍。由于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元,實踐中,民事糾紛往往不是以單獨的一種方式發生,而是交織著治安、刑事等案件一同出現。案件的性質日益復雜,法律責任的競合也日益普遍。比如一些看似平常的鄰里糾紛,也可能同時蘊含著治安和民事的因素,最常見的要數不計其數的輕微傷害案件,公安機關對于違法責任人進行治安管理處罰之后,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賠償的問題就屬于民事糾紛的范疇,如果公安機關只管前者,不管后者,顯然不盡合理,不但影響了公安機關的工作效率,遲延了糾紛的解決,而且實踐中也會增加解決糾紛的社會成本。況且,對于一些性質更為復雜的糾紛,普通公民更是難以清晰地界定出各種糾紛的邊界,所能做的只是把各種交織在一起的糾紛,統一的交給專業的處理機關,所以沒有必要將民事糾紛機械的從公安機關處理的社會糾紛中單獨剝離。(3)從發展的角度講,很多民事糾紛具有很高的升級可能,不及時處理可能會迅速向治安、刑事案件轉化。很多嚴重的社會案件起初危害性都很小,屬于民事糾紛的范疇,但是因為未及時得到化解,使得矛盾升級,釀成嚴重的社會危害后果,危及社會的穩定和諧,浪費了大量的行政司法成本,所以及時處理民事糾紛,防患于未然,無疑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社區調解制度生長于我國傳統的“和合文化”背景下,對于我國轉型期發展民主法治、構建和諧社區具有重大意義,它是社會主義調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又具有獨特的功能與特點,如何做好社區調解工作,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中,促進社區鄰里和睦,維護社區安定團結的局面,是當前社區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認識到社區調解的弊端所在,才能更好的進行社區調解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墊定基礎。
二、方案擬定與分析法
本論文準備結合課堂所學理論和實習過程中的實例,從以下幾方面分析論題:
社區概述
(一) 社區調解概述
(二) 社區調解與社會關系的概述
1、社區調解的工作總體介紹
2、社區調解的弊端
(一)硬件上
1、場地
2、資金
(二)軟件上
1、缺乏制度上的保障。
2、缺乏系統的工作流程
3、缺乏有效的管理規范
4、調解人員的素質普遍較低
三、如何進行改進
(一)加快組織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調解中心建設,優化整合調解資源。
(二)創新社區調解工作管理機制。
(三)提高調解工作人員素質。
(四)切實發揮“合力作用”。
四、實施計劃
XX年.12.01——XX年.12.10 論文選題
XX年. 12.11——XX年.12.20 開題報告
XX年.12.21——2010.01.20 撰寫初稿
2010.01.21——2010.04.25 論文修改
2010.04.26——2010.05.10 論文定稿
2010.05.11——2010.05.25 論文答辯
五、參考文獻
1、 張璇. 現代調解制度的價值考察[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 , XX,(05) .
2、唐茂林. 論人民調解的轉型[d]湘潭大學 , XX
3、黃翹云. 和諧社區長效機制的探討[j]. 武漢學刊 , XX,(01)
4、張芝霞. 我對社區調解工作的幾點體會[j]. 社區 , XX年,(05)
5、姜振華. 社區參與:對社區居民與居委會互動關系的透視[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 XX年,(03)
6、郝增福. 社區調解引入“民主聽證”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司法 , XX,(04)
7、羅淳. 社區問題探討[j]. 理論與改革 , 1999,(02)
8、陳新江. 推進社區依法治理之我見[j]. 中國司法 , XX,(07)
9、姜良棟. 建立治安調解中心的探索與實踐[j]. 公安研究 , XX,(07)
10、江舟. 治安調解處理的背后[j]. 檢察風云 , XX,(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