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心理教育論文

大學心理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2 17:40: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心理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心理教育論文

篇(1)

一直以來,為了與本科通識教育區別,高職院校的課程更多強調知識的易懂性、實用性。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實教學中,除了教材標榜是高職院校專用外,教師授課的內容、方式方法等,與本科院校沒有實質性區別,并沒有體現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特點,沒有達到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效果。

1.1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教師“舞臺”缺失。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多數是“雙師型”兩肩挑的教師,即既要擔任心理健康理論的教學,又要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增強學生心理素質。但是,當前在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屬于公共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象其它專業課的教師,既可以給學生進行理論講授,又可以在學生專業實踐中進行技術知識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依然只是從理論層面對學生進行心理知識教育。因此,其沒有發揮“雙師”的作用,純理論講授的教育教學沒有體現出如其它專業知識的操作性與實用性,以增強學生未來競爭的砝碼。

1.2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創新不足。我們不可否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也有日常實踐指導,如授課之外,參與大學心理咨詢工作、大學生心理講座、大學生心理沙龍活動等等,也在為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盡一份力量。試想一下,這些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與本科院校的并沒有區別,還是停留在傳統教育意義方式方法的框架,沒有體現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用理論指導學生實踐的創新性。

1.3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課改研究不足。雖然有個別教師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研究,研究成果也體現了一定理論的前沿性、時代性,但多是對這門課程的一些個別現象進行研究,而對課程的改革的整體性思考不強,沒有深入思考這門課程改革根本性方向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中,教師對課改的研究,主要落實在專業課方面,如精品課程研究、某某專業研究等等。

1.4課程設置及內容與人才培養要求不符。如果參照專業課程情況來設置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體現實踐在課程安排中所占的份量,這樣才符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而日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是講授理論,缺少了實踐的環節,沒有鮮明的人才培養特征。再者,課程內容也多為心理基礎知識,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是無法起到如其它專業知識能直接應用于實踐,解決實踐問題,或者說增強就業、創業和發展的砝碼。

可以說,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中,與其它專業課程相比,沒有鮮明體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

2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課程改革問題的關鍵點

綜合以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問題,該課程的改革必須從思維上理清幾個關鍵問題,即改革的重點及難點的結癥所在。

2.1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出路問題。在高職院校中,專業教師既可上理論課,又可以在實踐中指導學生的實習實訓,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在倡導“雙肩挑”的高職院校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天地。而同為“雙師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何解決其“雙肩挑”中對學生實踐指導的問題,搭建一個讓其跳出課堂的“舞臺”,發揮其探索理論應用于實踐的作用,這是解決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出路、課程改革的根本問題。

2.2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問題。現在所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的內容,是否已經完全滿足高職生對這方面知識的需求,這些內容是否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否對高職生在社會生存與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即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必須多方論證,尋找出對高職生成才成長最有用的知識。

2.3高職心理教師的素質問題。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綜合素質是否真的勝任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如果進行課改,課程的內容改變了,對他們的知識結構需要哪些調整和提高?

3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

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新問題以及課改的難點、重點,可從以下個方面著手課改:

3.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應轉向對行業心理的研究。在高職院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除了開展日常心理健康常識教育外,應分門別類深入研究相關專業學生畢業后潛在就業的行業或崗位的心理,圍繞畢業生適應行業崗位需要的心理知識進行研究,以提高畢業生行業或崗位的適應性。如商務文秘專業,學生畢業后可能到政府部門、公司企業從事文秘工作,那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研究學生在政府部門、公司企業應該要熟悉那些人員的心理,自身應該具備怎么的心理素質等等,通過授課讓學生初步掌握這些行業心理知識,畢業后更好、更快適應工作,在“察已知人”的情況下更好處理工作,使自身獲得生存與發展。

3.2精心編寫行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現在高職院校所用的教材,雖然結合了一些高職生特點來編寫,顯得更容易理解掌握,實用性也相對強些,但也多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協及到行業心理方面的內容很少。從學生對行業心理知識需要的角度看,教材的針對性并不強。因此,學校要組織相關人員,在深入研究與各個專業相關行業心理的基礎上,編寫出適應不同專業授課的行業心理教材。

3.3加強行業心理師資力量。一方面可派學校教師深入行業調查,了解掌握行業心理的相關情況,積累教師行業心理知識的厚度。二是根據校企合作的情況,派老師到企業掛職學習,深入行業第一線,掌握真實可靠行業心理相關知識。三是聘請行業中懂心理學的人士作外聘教師,專門給學生講授行業心理學知識,讓其以自身的感悟,傳授給學生最真實的行業心理知識。四是鼓勵行業人士與校內心理教師共同開展學生心理課題研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彼此完成知識的升華。

3.4專業行業心理課設為專業必修課。如果確定了專業心理課程,可從一般理論的心理健康教育公選課分離出來,作為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學生除了可選修一般常識理論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外,還必須拿到專業行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分。而在授課方式可以更加靈活動,以應適應工學人才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定期不定期深入實習、實訓學生相對集中的單位,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課教育、進行個體心理輔導等,實行送知識到行業,體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必須加大力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高職院校學生行業心理教育納入教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了解一些行業心理知識,增強行業的心理素質,在工作中形成一種自覺適應意識或行為,對學生個體未來的發展有著重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饒洪.高職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建設中的教學改革策略探討.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

[2]龔小紅羅春暉等.淺析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手段改革的必要性.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7).

篇(2)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它的不足。那就是:片面強調了學校的知識傳授功能,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對放松或缺乏。這種教育上的缺陷,會帶來很多消極后果。愛因斯坦說:“一個人智力上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性格上的偉大。”也就是說,健康心理與聰明才智同等重要。因此,我校在培養目標的表述中,將“身心健”放在了第一位。那么,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該如何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其素質教育功能呢?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軟硬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教育保障

健全的工作體制和科學的運行機制是心理教育工作扎實、有效開展的關鍵。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在教學、管理、服務、育人等各個環節,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機制,全力為學生搭建心靈溝通的平臺。

1.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保障

我校在2007年學校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只有建立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有效機制,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校形成了由校領導、中層干部、專職心理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及專家學者廣泛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為我校自始至終、有條不紊地開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同時,為了規范地開展工作,我校制訂了《佛山三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細則條例》、《佛山三中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佛山三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案》、《佛山三中心理輔導教師評優細則》等,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原則、管理模式、開展工作方式、評估考核和相關注意事項都作了明確的規定。目前,我校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2.提供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物質保障

目前我校的心理輔導中心已完成設計論證和招投標工作,即將開始動工修建。建成后該中心將有教師辦公室、個體咨詢室、檔案室、測量室、放松室、電話咨詢室、團體輔導室、展示室、宣泄室、閱覽室、觀察室、活動課室、教師培訓室等具有十幾個功能的綜合室,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集咨詢、放松、活動、宣傳教育于一體,設備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雅。未來幾年我們將以創新的精神與時俱進,繼續進行大膽的嘗試,全面改善心理教育工作條件。

3.積極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

為了進一步提高心理教育教師隊伍的水平,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發展,按 “向內涵發展,創教育活力”的工作思路,堅持“抓基礎、固塔基;抓骨干、壯塔身;抓名優、樹塔尖”的基本方針,確立了“普遍學習、班主任培訓、骨干研修”的三級培訓機制。目前我校的心理專職輔導老師全部獲得廣東省心理B級以上的資格。學校還建立以政治教師、骨干班主任、資深老教師及其他相關人員組成的心理健康兼職教師隊伍,協助專職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時間、教材、用具保障

通過努力,三年內力爭高中三個年級每周開出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結合本校實際,積極開發出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購買和制作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教學用具,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及師生心理狀態調查軟件,形成系統。根據學校實際開拓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如宣傳欄、廣播站、網站等。

二、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水平

我校在早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最早引鳳筑巢,聘請心理學方面的專家來校指導并親自講課或組織教育活動。例如,在1995年就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對學生進行教育,聘請佛山大學心理學教授顏濃秋來校執教。2005年以來,定期聘請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導師鄭希付教授和王玲副教授來校指導。他們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通過高考減壓講座、提高學習效率及行為訓練的團體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預防性教育和知識性教育,深受學生的歡迎。在他們的指導下,我校劉娟老師與專家合作寫出了《高中生家庭心理輔導》一書。

用科研課題帶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學、有效。

2005年,由余麗華副校長主持的國家“十五”規劃省級課題《高中學生心理教育多元整合模式的實驗研究》批準立項,并被列為省級重點科研課題。在課題實施的各個階段,先后有十多篇心理教育論文或心理課件獲國家、省、市級獎勵,帶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上新臺階。

三、強化特色意識,推動心理教育工作常規化

1.充實心理教育內容,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針對高中學生年齡特點,我校面向全體學生,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分階段有層次地開設心理教育課程,狠抓心理輔導課堂教學,提高心育課堂教學水平。采取的具體措施主要有:一是新生入校后及時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并對學生在校三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跟蹤分析,為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心理參考。二是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配合完成教師心理教育資格證書培訓工作,達到全體任課教師普及C證,不斷提高獲A證、B證教師的比例。三是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以心理健康教育選修、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沙龍等活動為載體,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個性化和有針對性。四是加強學生快樂成長俱樂部建設,培育心理教育骨干力量。

2.加強合作,縱橫聯動,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研究

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三個要素。在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展規律基礎上,確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方法,在開展心理教育過程中,各學段之間都特別注意銜接,高中三個年級加強縱向聯合。通過舉辦專題系列講座、開展觀摩活動等環節,形成了充分凸顯我校辦學特色的心理教育。近年來,學校舉行了系列“健全心智 健全人格”論壇,多次外請專家講座及組織心理沙龍大家談等活動。同時,組織心理輔導兼職教師到名校考察、學習和交流。“佛山三中心育節”,與“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教學公開周”一同構成佛山三中辦學特色的亮麗風景線。

四、特色成效顯著,辦學成果輝煌

多年來,我校堅持以學生成才為目標,以素質拓展為重點,以活動為載體,以優良校風為依托,努力創新心理教育實踐,全面構建心理教育工作格局,心理教育工作成效顯著。一是學校被授予“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稱號,被確定為“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二是教師心理素質明顯提高,教風明顯改善,師德素質明顯提高,先后有一百多篇心理教育論文或心理課件獲國家、省、市級獎勵。三是學生心理素質不斷提高,佛山電視臺、《佛山日報》、《佛山晚報》以及《廣州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對我校高考期間的心理教育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報道,對我們積極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四是校風、學風建設更上新臺階,我校學生違法犯罪率為零,操行評定優秀率超過95%,后進生轉化率85%以上。

成功源于不懈的追求。今朝所做的一切,是全體三中人攜手共進的結果。乘著新課程改革的東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相信,在上級有關部門及學校領導的支持幫助下,在學校“以人為本 依法治校 科研興校 質量強校”辦學思想的指導下,佛山三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篇(3)

全體性特點。現如今,我國部分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從高校的角度而言,緩解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舒緩大學生的消極情緒,改善大學生的困惑心理,是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現代傳媒所具有的特點從根本上帶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傳媒的發展帶來網絡媒介的不斷產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能產生全體性的特點。因此,高校心理健康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對其進行針對性分析與研究。自主性特點。現代傳媒時代,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媒介產品的推出,傳媒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距離,比如,人們利用微博、微信、網絡視頻,可以縮短心靈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平等的關系。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擔當指引、參謀的主要角色,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出大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自覺、自愿地促進自我心理健康發展。一名高校心理學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現代傳媒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將其與教育進行全面結合,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自主性進行充分調動。社會性特點。利用網絡、計算機能夠使社會信息傳播呈現出無障礙的特點,在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伴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大學生的角度而言,要將自身需求與社會變化進行結合,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依靠傳媒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大學生的心理不斷成熟,心理應付能力不斷提高,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機遇

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機制得到完善。現如今,多元化的信息資源雖然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各種信息更新速度比較快,信息傳輸更加便捷,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更新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種媒介產品的出現,像微博、QQ、微信等通訊功能的實現,能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可以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積極利用傳媒產品,加強傳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使傳媒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精神指支柱。另外,在傳媒信息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認知得到提高,心理得到放松,體會到傳媒所帶來的平等與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性。現代傳媒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臺。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詢工作可以在網絡中進行,網絡傳媒中開設的心理交流空間、心理咨詢室等,打破了傳統心理教育所面臨的局限性,將咨詢的覆蓋率擴大。除此之外,利用現代傳媒所開展的心理咨詢活動,不僅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夠避免大學生害羞等心理情緒,使大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敞開心扉,將內心的心理隱私與心理困惑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輔導。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得到擴展。高校可以利用現代傳媒,采取多種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詢,比如,可以利用學校公開的論壇、貼吧、博客等,也可以在各種聊天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媒體向大學生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比如向學生發放相關心理案例,建立學校心理咨詢網站,提高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心理教育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發展與進步。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1.多種價值觀念導致大學心理認知產生迷茫。

現代傳媒在可持續發展中延伸出了眾多媒介產品,由于傳媒在發展中缺乏安全性,信息數量逐漸增多,信息傳輸速度加快,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認知與心理選擇變得迷茫,并且在諸多傳媒信息的推動下,大學生對信息的真假無法及時辨別,對事物的認識程度不夠,從而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在心理認知上產生困惑與迷茫。

2.傳媒環境特點導致大學生心理出現偏頗。

現代傳媒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淡化自己的身份,利用現代傳媒構建一個虛擬的社會空間。但是,這種虛擬性會導致大學心理防御能力降低,并使其缺乏監督,容易出現放任自我、追求過度的心理,導致大學生在媒體活動中失去行為操守。現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3.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產生影響。

現代傳媒中,媒體的信息量比較大,信息比較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多元化影響,也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這種發展現狀使心理教師無法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無法找出大學生的心理矛盾與心理問題,出現失望與失落情緒。

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適應現代傳媒。

現代傳媒具有及時、方便、快捷的影響。在其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變化比較復雜,心理發展規律不平衡,在心理發展的走向上會產生非常大的變化,而部分高校在心理教育中仍然采用傳統教育方式,不僅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模式,并且也會導致大學生心理矛盾難度加大,心理壓力難以釋放。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建立專題心理健康網站。目前,媒體的發展對大學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高校應該建立專業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普及,并且利用私密聊天工具,比如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各種傳媒產品,為學生進行心理講座與心理宣傳。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媒體建設,進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化、媒體化。

1.增強大學生對現代傳媒的適應能力。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使大學生能夠對現代傳媒進行辨證認識,對媒體信息進行正確解讀,避免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危害。與此同時,還要給予大學生心理指導,讓大學生能夠對現代傳媒有所認識,在利用現代傳媒新穎性的同時,也要進行積極思考,避免出現抽象思維的鈍化,避免快餐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篇(4)

一、有關現代德育思想理論的著述

現代德育思想具體體現在有關著述中。由于思想解放和對外開放,在德育思想建設方面沖破了原來的“封閉”狀態,出版了一批西方國家德育理論的譯著和國內學者有關現代德育思想的編著,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翻譯出版了當代西方德育論著作,除80年代初傅統先、陸有銓翻譯出版了皮亞杰的《兒童的道德判斷》(1984)外,有陳欣銀、李伯黍翻譯出版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1989),博維利翻譯出版了美國哈什的《道德教育模式》(1989)等;此外還有瞿葆奎先生主編的《教育學文集》(1989)的第二、第七卷均收入了一定數量的德育譯著。我們不敢說翻譯出版的這些著作一定都是符合我們所需要的現代德育思想,但我們首先要了解國外的德育思想成就和理論成果,然后才談得上對其進行分析。第 二,許多學者出版了介紹西方德育思想理論的著作,如馮增俊的《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1993),魏賢超的《現代德育原理》(1993)、《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1994)、《道德心理學與道德教育學》(1995),戚萬學的《沖擊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1995),袁桂林的《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1995),詹萬生主編的《中國德育全書》(1996)中也較為系統地介紹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第三,國內學者還編著了一定數量的有關現代德育論的著作和教材,如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論綱》(1993),張志勇著《情感教育論》(1993),戚萬學著《活動道德教育論》(1994),魯潔、王逢賢主編的《德育新論》(1994),班華主編的《心育論》(1994),詹萬生著《德育新論》(1996),班華主編的《現代德育論》(1996),戚萬學、杜時忠編著的《現代德育論》(1997)等。這些編著是近五年來的成果。

二、現代德育思想的精髓

我對德育思想現代化或現代德育思想的理解,在《現代德育論》“緒論”和拙文《世界之交論德育現代化建設》中已有闡述。我的基本思想,是考慮到現時代的社會發展、人的發展,強調了“以促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現代化為中心”。但未拓寬到生態空間考慮,這是一個不小的缺陷。現代德育不能僅從時間意義上理解,主要應從現時代性質方面理解。“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這是對現代德育最簡捷的表述,也是關于現代德育的核心思想。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為道德主體培養,促進人的德性發展。這是現代德育的本質規定,是區別于傳統德育的根本標志,以致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現代德育是主體性、發展性德育,即主體—發展性德育。柯爾伯格繼承了杜威發展性道德教育思想,提出“認知—發展性德育”。相對于無視兒童自己思維方式的傳統德育而言,柯氏強調“認知—發展性”把兒童看作“道德哲學家”是德育觀上的飛躍。但忽視了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問題,“認知—發展性”的表述是有局限性的。“主體—發展性”德育培養現代道德主體,發展的內容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主體—發展性”可以看作是現代德育的精髓,其理由是:1、體現了現代德育目標要求,即培養21世紀道德主體,促使其德性的現代化發展;2、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個體發展功能,亦即現代德育的本體功能;3、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內在價值,即現代德育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發展自己德性,使道德人格得到提升。可以說,“主體—發展性”集中地表現了現代德育與傳統德育的區別。

三、關于現代德育性質與功能的探討

黨的后,人們對現代德育性質與功能問題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德育是“階級斗爭工具”轉向德育是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發展作為德育的根本。王逢賢教授對德育本質屬性、德育實體性及德育地位等作了系統論述。德育本質是德育理論的最高問題,多年來的一種觀點即對德育本質的認識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即德育與社會的關系,德育與人的關系。然而隨著生態倫理學的產生,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對德育應在社會、人、自然這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上認識。現代德育性質是德育本質在現時代的具體展現。在認識德育與社會與人的發展關系方面,我以為有兩點值得重視:一是把德育、社會、人作為三位一體的對象進行綜合考察,即始終聯系社會與人的發展認識德育,而不是脫離社會與人孤立地就德育論德育。二是動態地即在德育、社會、人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分析三者關系,闡明德育現代化問題。用系統整體的思維對德育發生、發展,德育現代化作綜合的動態的考察,其方法是可取的,但我們沒有把自然生態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方面,這是一個較大的局限。1994年德育專業委員會的年會上,易連云提交了關于德育生態環境的論文,似乎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在人、社會、自然廣闊的背景上思考德育問題,才是更好地體現現代德育思想的。

現代德育功能的探討,彌補了把德育只看作因變量的局限。關于德育功能,魯潔教授發表了系列論文,對其作了全面、系統的探討,拓寬了人們對德育功能的視野。雖然有的學者有不同看法,但是可以促進人們作更深入的探討,求得更符合科學的認識。

我們把現代德育社會功能概括為: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這是與傳統德育社會功能本質上的區別,同時也指出現代德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具有先進性、超前性特點。

結合現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趨勢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人們對現代德育功能的認識又大大前進了一步,拓寬了思路,擴大了認識空間。“今天有識之士都認為世界是一個命運相聯系的共同體。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各處困擾人類的重大問題具有整體性和全球性”。例如德育的政治功能,當前各國各民族之間既有競爭,也表現出各國、各民族的相互合作與相互尊重。應立足于全球來認識現代德育功能問題,為了全球的、全人類的利益,必須超越國界,超越民族、文化、宗教和社會制度的不同,為人類共同的長遠的利益,也為本國、本民族的自身利益,同舟共濟,通力合作。所以,現代德育政治功能主要在于促進社會公正、和諧,維護國際和平、合作、團結。

基于社會和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現代德育經濟功能的思想也有顯著的發展。在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體制改革和整個社會現代化實踐,使德育的經濟功能顯得更為突出。而可持續性發展思想也為其提供理論依據。1、德育的經濟功能在內容上不是片面地強調促進經濟增長,而是要以保護生態平衡為前提的增長,也就是在科學理性的支配下的增長;2、為了可持續性發展,德育的經濟功能促使人們認識和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公平與效益關系;3、德育的經濟功能還表現在以新的資源觀、發展觀,代替原有的資源觀、發展觀;4、培養經濟道德,堅持勤儉建國方針;5、為迎接知識經濟到來,教育包括德育尤其應注重創新性素質的培育,知識經濟需要現代科技支撐,也需要現代德育支撐。

可持續性發展包括經濟、社會、生態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人們由對經濟功能的認識擴展到對德育生態功能的認識。當然德育生態功能的實踐依據是生態環境的現實,主要理論依據是生態倫理學。生態倫理學奠基人萊奧波爾德認為人的道德觀念是按三步發展的:人——人關系的道德,人——社會關系的道德,人——自然關系的道德。生態倫理學擴大了倫理的對象范圍,擴大了德育的范圍,從而也擴大了德育功能的范圍。40年代萊奧波爾出版了《大地倫理學》一書以來,生態倫理思想得到迅速發展,90年代初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參與編制的《保護地球——可持續生存戰略》一書,提出了“新的可持續生存的道德”,認為“可持續生存道德”是“可持續的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持續社會發展的道德要求。德育的生態功能就在于要為可持續發展服務。正是由于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國內學者們也紛紛提出關心環境的教育或生態德育的命題。1996年全國德育年會上劉驚鐸、王磊提交了《生態德育:世紀之交德育改革的價值取向》論文。

四、關于德育過程思想的進展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80年代,對德育過程的思考和研究很多。黨的十周年時,已作了系統的回顧。由于學者們對過程研究的重視,使有關理論更加系統化、更加深化。關于德育過程的本質,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德育過程的影響與環境影響,德育過程與各育過程,德育過程的結構,德育過程各階段及運行等等,都作了較前更為深入的探討。關于德育過程的規律與特點,更有很多人作過探討。但作為德育過程區別于其他各育過程固有的特點,似研究的不夠。筆者提出過兩方面的區別,一是教育目標上的區別;二是德育與其他各育所依據的規律方面的區別(詳見魯潔、王逢賢主編的《德育新論》第八章)。

德育過程在歷史上就是存在著的,我們要探討的是現代德育過程;然而作為客觀的德育過程,現代的與歷史上的應當是有一致性的,其客觀規律應當有其共同性。探討所謂現代德育過程,實際上是探討德育過程在現時代的表現形態或現代性特質。基于這一認識,我認為,現代德育過程思想,在德育的現代性特征中有兩點是能鮮明體現現代思想的,一是現代德育過程結構要素在德育過程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有變化。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德育過程中兩個基本要素。在傳統的德育思想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對立的,教育者居高臨下,以專制的、強迫的辦法,對受教育者“灌輸”現成的道德;受教育總是處于被動的、服從的地位和消極的狀態。現代德育過程的思想,強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育關系,在教育者的指導、引導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參與德育過程,相互教育與自我教育,雙向影響,相互砥礪,共同進步。因此,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教學相長,品德共進的過程。二是現代德育的開放性,現代德育過程是與外部環境相互開放、雙向互動的過程。這里的所謂外部環境包括社區環境、社會環境以致國際環境;當然,以德育生態環境的思想為指導,還應當包括自然環境。

五、德育目標與德育內容的現代化

現代德育是促進受教育者德性現代化,這就把德育目標定位在培養具有現代思想道德素質的主體。這是社會現代化對人的要求,也是人自身發展的要求,是適應現代社會與經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的要求。社會本位、個人本位的發展觀已轉向人的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的統一。依據三維思想品德結構的設想,1987年前已把道德心理品質和品德能力作為德育目標組成部分。在社會轉型期尤需對學生心理品質和品德能力的培養予以充分的重視。德育目標是德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德育活動的內在動因,是直接制約德育內容、課程、方法形式以致整個德育的首要因素。德育的現代性集中體現在德育目標上,對德育目標的理解將影響著對德育內容、課程、方法、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的理解。因此,對德育的探討極為重要。轉貼于

當前“可持續性發展”、“全球本位理論”是認識確立現代德育目標、德育內容的重要理論依據。人、社會、自然的統一和諧發展是人類社會宏觀文化結構的基礎,德育目標要體現人、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倫理要求。對未來道德主體的素質要求,在道德與心理素質方面,不僅要具有我們通常要求的一般的道德品質,而且要有科學道德、生態道德、經濟道德、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素質。心理素質應更具現代性,在心理和道德上更重責任感、義務感、自信心、效率感、創新性、合作與競爭等。人類社會不斷前進,思想道德不斷發展。70年代國外便有學者提出了一系列上升的價值觀和衰落的價值觀。按E·拉茲洛所述,人們已對19種主流價值觀念和信念提出質疑,而有10條新興起的社會觀念;同時人們還面臨著政治上綠色趨勢等等問題。所有這些都向未來的道德主體提出了終身德育的要求。

德育內容是為實現德育目標服務的,是體現德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S·拉賽克和G·維迪努對現代教育內容的源泉作了系統闡述,其中包括:人口增長,經濟變化,社會政治變革,文化變革與科技進步,世界性問題,教育系統內部動因等。這對我們研究、制定德育內容同樣具有參照的價值。袁正光教授關于經濟、社會、科技變化所作的概括,更能看出制約現代德育內容的因素:經濟,正在發生新的革命,從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社會,正在發生新的轉型,工業社會轉向知識社會;科技,正在出現新的突破,走向數字化信息時代。

基于現代德育目標要求的提高以及其制約因素,現代德育內容正在拓寬,形成一系列嶄新的極富時代特色的德育內容。

1、科學價值觀和科學道德教育;

2、生態倫理教育或環境道德教育;

3、經濟教育,含經濟倫理教育,其中主要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教育;

4、信息道德教育;

5、現代人的(道德)心理素質教育。

此外,還應進行國際理解教育、人口問題中的道德教育等。

六、德育方法的改革

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的現代化進展迅速。

(一)基于對德性發展的要求,高度重視受教育者自主性。在教育與自我教育中,著重自我教育。當然,自我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問題,它首先是一種德育思想和德育要求,也是一種德育型式,也是德育的原則和方法。在中學和小學關于主體性德育的課題研究,改變了忽視自我教育,高度重視受教育者的參與,體現了主體性德育精神。主體性德育當然不僅僅是方法問題。國內學者研究自我意識、自我教育的很多,例如韓進之等“中國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與教育”的研究(1983—1987);劉守旗“自我教育及其能力培養”的研究(1990);劉秋梅“培養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實驗研究”(1991)等。近年來提出的“自我教育力”或“自我教育力量”的概念,包括自我教育的意愿、要求,自我教育的方法、能力,自我教育的習慣等。

但不是任何一類“自我教育”都是完全符合“主體性”要求的。只有在主體—發展性思想指導下的自我教育,即把德育當作主體人格的提升,當作主體德性發展的過程,才是符合現代德育要求的。因此,自我教育有兩類情況:一是姑且稱其為“約束性自我教育”,即把自我教育主要看作自我檢討,自我批評,自我反省之類的自我貶損、自我壓抑的過程;總是把自己當作教育、改造的對象。這是很難形成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主體人格的,很難發展其積極的個性道德品質。另一種,我們姑且稱之為“發展性自我教育”。這種自我教育著眼培養主體精神,發展積極的個性品質,不是片面地、單純地檢討自我,約束自我,而是追求道德理想人格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因而能夠悅納自己,充滿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對“灌輸”問題人們已有共識。當然“灌輸”也是一種“德育”型式,不僅是“方法”問題,包括德育(目標)意圖、方法、內容、效果等方面。德育實踐已經向人們展示:人的德性的生成、發展、成熟,不是靠“灌輸”,它不是外界“授予”的,而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中主體自身建構的。因此重在主體自己的積極活動,包括外部的物質性實踐活動和內部的觀念性活動,著重依賴于主體的踐行、體驗、體悟。魏賢超的關于主體參與大德育思想,建立青少年義務社會服務制度的思想,戚萬學的活動道德教育論等,都是從根本上改革德育方法的指導性理論。

(三)關于品德測評方面,國內學者作了大量研究,尤其是胡衛和肖鳴政進行了多年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四)關注現代德育手段的效應。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用之于德育,有其優越性,但它畢竟是“手段”。不論何種道德價值觀都可借助于這些工具進行傳播。所傳播的內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因此它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應,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效應。1996年的全國德育年會上郭婭玲提交了大眾傳播媒介的德育功能問題的論文;麥志強提交了現代文化傳播技術與青少年思想道德發展的論文。

七、關于德育課程論的重要進展

在以往的教育學論著、教材中,包括在德育原理的著述中,幾乎未見“德育課程”這一術語,較多見到的是“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組織形式”這類提法。近幾年來使用“德育課程”這個術語的頻率日益提高。“德育課程”問題的研究也被列入了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的研究課題之中。近20年中,我未見專門論述“德育課程”的專著。我第一次見到系統闡發德育課程理論的著作是1994年出版的魏賢超的《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的幾章。1995年魏賢超又在《教育研究》第10期發表了《整體大德育課程體系初探》一文,再次闡明了他對大德育課程體系的見解,以全息論、系統論、現代課程論為指導,他提出了建立由兩類正規的顯性的課程與四類非正規的、隱性的課程組成整體大德育課程體系的構想。這一德育課程理論體系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在德育課程理論建設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使我們的德育學科體系更加完備。此后,在筆者主編的《現代德育論》中,設專章論述了現代德育課程,強調德育課程的本質特征是育德性,提出區分“德育課程”和“關于德育課程”的問題。戚萬學、杜時忠編著的《現代德育論》一書中,更以較大篇幅系統論述了現代德育課程思想,其中介紹了許多國外德育課程思想理論,更開闊了我們對德育課程的視野。

德育思想現代化的范圍很廣,涉及問題很多,以上是就個人學習中提出的幾點看法,因篇幅有限,有許多重要的思想成果沒有闡述。本文所涉及的僅是有限的幾個方面。

注:

[1]見《現代教育論叢》1997年第1期,或朱永新主編《中國教育家展望21世紀》,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柯爾伯格著,魏賢超譯:《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德育》,人教社1989年版。

[3]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4]班華主編:《現代德育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5]易連云:《德育生態環境的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

[6]班華主編:《現代德育論》第11—12頁,第10、76頁,第77頁。

[7]《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9頁、第93頁。

[8]王偉立著:《生存與發展》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96—97頁。

[9]例如1991年朱正威等編著了《環境教育指導》(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此書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并在有的學校開展了環境道德教育的研究。我國的環境教育從70年代初的始創階段到80年代以來的發展階段,已形成了較完整的環境教育體系。

[10]見胡守棻主編《德育原理》,第五章《德育目標》,北師大出版社1989年版。

篇(5)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

一、對象與方法

本次心理健康測驗對象是黑龍江省阿城市一中2004級高中生,測試時間是2004年9月。從所得的有效問卷中抽取一部分作為研究樣本,樣本的抽取方法是分層隨機抽樣,每班抽取20份問卷(男生10份,女生10份),共220份問卷。

測驗分析采用的工具是癥狀自評量表SCL—90(SymptomCheckList90),即90項癥狀校核表。使用的測驗版本是汪征宇的翻譯本,測驗采用五級記分。將所抽樣本數據錄入電腦,利用SPSS11.0社會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整體狀況

研究得出,癥狀總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學生有3名,占總人數的1.4%。在一個或多個因子上檢出的人數是45人,檢出率是20.5%。據表1可知,各因子均值(M)由高到低為: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偏執>敵對性>焦慮>精神病性>軀體化>恐怖。

有的研究者發現“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小學生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占總數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約為19%,并有逐年遞增的趨勢”。調查結果提醒我們,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我們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高中生的心理問題主要為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等,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對初中到高中生活環境變化的不適應,很多學生第一次住校,而且進入省重點高中,學生強強相遇,對自己要求較高,學習壓力大;2)對學習方式變更不適應,高中需要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主動性,很多學生由過去初中老師的掌上明珠“淪為”普通學生,產生了心理問題;3)高中生源的差異較大,農村、城市學生聚到一起,人際關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協調和相互了解;4)經濟、社會的巨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人面對變化后的不適應而產生心理壓力,調整不好就表現出各種心理問題。

2.高中生與常模SCL-90各因子比較

從表1可知,高中生樣本數據與常模統計比較后的結果是,高中生樣本的軀體化因子顯著高于常模(p<0.05),強迫極其顯著地高于常模(p<0.01),人際敏感顯著低于常模(p<0.01)。從各因子得分排序來看,位于前三位的在高中生樣本組依次為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常模組依次為人際敏感、強迫、偏執。

從高中生研究樣本與常模比較看,學生軀體化和強迫問題較多,應該引起重視,采取積極的教育措施。強迫是指主觀上體驗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觀念和意向的出現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復出現是不恰當的,但又難以通過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從而引起強烈的緊張和嚴重的內心沖突并伴有某些重復動作和行為。這種強迫的心理問題也可能引起“軀體化”問題,就是心理問題軀體化。

科學地休息和調控情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閑暇時間有自己的愛好,在飲食上注意調配等措施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強迫和軀體化問題。

3.高中生SCL-90各因子的性別比較

由表2知,各因子≥3分的檢出率中,男生在軀體化、強迫、敵對性、恐怖、精神病性5個因子上的問題檢出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焦慮、偏執3個因子上的問題檢出率高于男生。經過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男女生在抑郁因子上有顯著差異(P<0.05),女生明顯高于男生,見表3。

從各因子分≥3的情況(檢出率)和男女生各因子差異的顯著性檢驗中發現,在心理問題上存在性別差異。因此,對高中生進行心理教育、輔導時要注意性別上的差異,有針對性開展心理教育工作。

有學者研究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性別差異女生在焦慮、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多于男生,反映了青少年心理發展的一個特點,即女生大多感知細膩、思維具體、情感上脆弱、敏感、多疑及自卑自輕,她們產生內心沖突的機會比男生多,因此更易產生焦慮、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一結果同國內有關研究是一致的”。總之,性別的差異是生物基礎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具體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三、建議

2002年8月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筆者對在高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提以下幾點建議: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出發點,師生共同確立活動目標,通過師生共同的活動,幫助學生學習處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以學生學會自助為歸宿,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整個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活動形式多種多樣,諸如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談話交流、行為訓練等。心理教育活動課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2.建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進行個別咨詢與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心理室,排解學生的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問題進行診斷、矯治。”學生實際上是贊成學校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筆者對阿城一中2005級398名學生的調查顯示:47.5%的學生贊成學校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贊成課堂心理教學的占24.6%,贊成集體心理講座的占27.9%)。

學校心理咨詢是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心理教師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巧,通過言語、文字或其他信息傳遞方式,給學生以幫助、啟發和教育的工作過程。心理咨詢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直接咨詢、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報欄咨詢、網絡咨詢等等。

3.各學科教學滲透

各學科的教學都要求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要認識到智力教育與心理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道理。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于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的解決。通過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增加心理教育內容,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健康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以利于心理的健康發展。心理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不僅擴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間,而且還有利于各學科教育質量的提高。為此,心理教師不應將自己封閉于咨詢室中,要積極與廣大學科教師、領導交流教育教學心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生心理資料的收集意義重大,許多資料具有保密性,由專職心理教師負責收集和管理。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可以了解學生群體心理與行為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監控自我完善過程;為學校心理輔導研究和教育科學研究收集信息。

學生心理檔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級和學校的團體資料,又要有反映學生個體各方面特征的資料;既要有數量化的資料也要有非數量化的資料。最為重要的是要從積累的檔案資料、數據中分析總結出有價值的信息,而不僅是為了應付檢查和存貯檔案,要為師生和學校提供及時有價值的反饋,為有效開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校園守望者:教育心理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一、認真搞好婦代會的組織建設,加強女教職工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四自”、“四有”教育,培養“四自”、“四有”新女性。通過組織女教職工學習黨的十六大文件和各級領導部門下發的婦女工作文件,學習維護婦女權益的各項法規,提高女教職工的思想素質和理論水平,并通過組織女教職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知識有獎測試,《女職工勞動保護法規》有獎知識競賽等活動,增強了女教職工的法律意識,使她們能知法、懂法、守法,并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心系福田,為我校高考成績連續兩年翻翻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我校是深圳特區內中最大的一所獨立高中,每年的高考任務都非常重,教師壓力也較大,記得2000年高三,擔任年級組長的是王宜茹教師,她每天除了要教好兩個班的語文課外,還需管理高三年級的其他工作,作為一名女性,她組織全體教師精心設計高三的每一個環節,細心、耐心地去處理每一件事情,充分地調動起全體高三師生的積極性,正在大家都滿懷信心準備最后的拼博時,她卻累得病倒了,不得不住進了醫院,當我們去看望她時,她的第一句話總是在問學生怎么樣,老師怎么樣,她的病床上永遠是打開的高三語文復習資料,當我們要她休息一下時,她總是搖搖頭,“心里的事太多,睡不著呀!”她把病房變成了臨時辦公室。2000年高考,我校成績不俗,在生源不如上一屆的前提下,上線率幾乎翻一翻,各學科的平均分排位均向前跨了一大步,取得了大面積的豐收。

去年高三,擔任語文教學的是清一色的女性,市二模后,學校進行總結,高三語文備課組長閆秀麗老師泣不成聲“這次模擬考試我們考得不好,對不起各位領導和各位老師,更對不起相信我們并把孩子放心地交給我們的家長,可是我們真的是盡了力呀!我們還要加倍努力,爭取高考取得較好的成績。”這淚水是壓力,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它飽含著對學生的期望,蓄含著對學校的高度負責,體現著教師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實。幾個月后,我校高考成績優異,被評為深圳市高考教育教學先進學校,

尤其是語文成績比較突出,閆秀麗老師還被評為深圳市高考教育教學能手,她們笑了,笑得是那么甜。

三、勇于探索,在教學及育人方面均取得豐碩的成果。

我校女教師愛崗敬業,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不甘示弱,勇于拼搏,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承擔教研課題和項目,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論文比賽,并屢次獲得優異成績,公開數十篇,起到了骨干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通過開展“導師制”活動,使一批雙一批的青年女教師成長起來。在本次區教育系統舉行的福田區優質課的評比中其中有3名女老師獲第一名,2名女教師獲第二名。

我們還通過開展以演講、朗誦、拼音、書寫為內容的教學基本功大賽活動,充分調動女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女教職工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近年來,被評為省優秀班主任1人,市優秀班主任2人,市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優秀教師2人,區優秀園丁3人,區先進教育工作者20人。不少教學骨干,一批婦女人才脫穎而出,有1人擔任校黨總支委員,有2人擔任學校的中層領導干部,有2人擔任年級組長、3人擔任教研組長。

廣東省優秀班主任彭克老師,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在抓好班級管理和班風建設的工作中積極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她所帶的班級年年被評為文明班,所任教的數學在連續兩年取得優異成績。

在學校開展的多媒體電化教學活動中,女教師積極地參加培訓,認真地制作課件,特別是廖春風老師,她主持的課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成為市重點課題,并經過三年嘔心瀝血的研究,已成功結題,其研究成果得到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的推廣。

徐惠婕,我校一名年青的學生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教師,她所制作的課件《我的情緒》及錄像課在全國中小學心理教育工作會議評比中獲一等獎,受到上級領導及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好評。她撰寫的有關學校心理教育論文《我們如何進行中小學心理教育》在《中國電化教育》刊物上發表。她本人也歷年被評為區教育先進工作者。

四、獻身教育,默默耕耘,為教育和培養下一代傾盡全力,無悔自己人生的選擇。

我校區優秀園丁、原辦公室主任、婦女主任鄭秀蘭老師,雖到退休年齡,并已辦理了退休手續,但為了學校評估工作,她超期服役,不辭勞苦,身體越來越差,家人都勸她云醫院看看,她說:“我真不敢去醫院檢查,我怕這時候再查出什么病來,把評估給耽誤了。”她至始至終沒有影響到工作,堅持如一,為使我校順利通過省一級學校評估而做了大量的工作,給青年教師作出了很好的榜樣。

在今年的教師節聯歡會上,一位女老師即將退休,她深情地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是福田中學的一位老教師了,對學生、對老師都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我十分留念這個充滿著象‘家’一樣溫暖的大集體,但是,我馬上要退休了,每當我下班走出校門的時候,我都會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我舍不得我的學生,也舍不得你們大家。”說到這里,她的眼睛里閃爍著晶瑩的淚光。她用微微顫抖的手拿著似乎相當沉重的話筒,極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若有來生,我還選擇作一名教師,我還選擇福田中學。”

2002年12月12日,一位學生家長滿含熱淚來到了福田中學,雙手捧著一封傳真的信件和1000元錢,聲淚俱下:“我的孩子現正在北京林業大學讀書,他昨晚特打電話給我,要我今天一定將這1000元錢和這封信轉交給張老師的家人……”她的話令我們在場的每一位教師都流下了眼淚。張老師,多么好的一位老師,她是那么地熱愛她的學生,她是那么地熱愛她的事業,但無情的病魔卻奪去了她年僅38歲的生命。

青年老師張春華,在我校99年高三政治極度缺人的情況下,勇挑重擔,一人身兼數職,每周上20多節課,當時她已感到身體不適,痛流膿水,由于備考緊迫而無暇顧及,只是晚上用“創可貼”貼上,白天仍一如既往地面帶微笑站在講臺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課后耐心、細心地為學生輔導。高考結束后才去醫院檢查,結果為乳腺癌晚期,已擴散到淋巴,當醫生知道她的這一情況時,責備中含著深深的惋惜。時間就是生命,必須立即手術并接受化療,就是在北京住院期間,在病床上的張老師仍讓家人購買了大量的教學參考書,每日孜孜不倦地備課,夢想著有朝一日再次登上講臺。兩年后,她回到學校,由于身體原因,未能登上講臺,她默默地傾盡全力輔導著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幾個月后,她不得不又住進了醫院,在病痛的折磨中,張老師留下了遺言:“將我在北京購買的的所有政治參考書捐給學校”。2002年12月9日,張老師不幸英年早逝,而她所輔導的這名年輕老師已成長起來,在2002年福田區優質課的評比中獲一等獎。

篇(7)

流行音樂與大學生的關系

音樂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審美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成功教育、價值教育的全面發展新時期復合型人才的“通才教育”。而在所有音樂形式中,流行音樂這種具有青年文化代表性質的藝術形式和現代大學生尤為親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行音樂自身的特點:

1.通俗性流行音樂的內容大多都取材于現實生活,用一句俗語來說就是“接地氣”,很多作品以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為主,其中包含人生的理想、人生的哲理以及對于一些社會認知的現象等。在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中,大學生更容易掌握的原因就在于,流行音樂通俗易懂、易學易唱、旋律優美、風格多樣,它不像古典和傳統音樂那樣必須經過專門的技能訓練和具備深厚的音樂基礎,大學生可以通過體會平淡直白的歌詞和豐富的情感,即可理解流行音樂的內涵。

2.情感性德國著名的社會批判理論學家阿多諾認為:流行音樂真實地反映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是人們宣泄不良情感、消除社會危機和重塑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渠道。大學生經常承受著各種精神壓力和困惑,如就業和戀愛問題、價值取向等,往往無法自我排解。流行音樂所具有的鮮活明快抑或纏綿傷感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3.時代性如果說古典音樂反映了音樂的藝術高度,那么流行音樂則代表了社會文化的晴雨表。流行音樂在思想觀念上和情感上總是緊隨時代潮流,契合時代精神訴求。所以每個時期都會產生相應的流行音樂作品,其中都體現和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特點。這也迎合了大學生們追趕潮流、緊扣時代脈搏的文化口味。

4、商業性。流行音樂是現代文明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它與商業性文化娛樂圈活動緊密相連,憑借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手段.加上近乎瘋狂而頻繁炒作的音樂選秀活動,流行音樂強勢的市場運作使得如今大街小巷到處都播放著流行歌曲,電視、網絡、MP3、手機都成為流行音樂傳播的重要媒介。這對身處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來講,無疑都是無法抗拒的。

高校流行音樂通識教育的現狀

1.緊缺的教學資源相關流行音樂開設的通識選修課程不足,全校范圍內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由于缺乏獨立的教育教學組織,承擔教學任務的藝術類教研室基本都掛靠在專業學院。另外,在專業學院的教師由于受專業教育和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難適應非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要求,特別是對當代流行音樂沒有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導致課程內容的淺顯化。

2.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學以知識灌輸為主,學生被動聽講,教學方法的枯燥和單調性,削弱了學生參與互動的能力,逐漸失去了對流行音樂學習的興趣。

3.單一的成績評定我國現行的通識選修課程考核大多以知識考試方式為主,側重于對學生知識面或知識記憶能力的測評,基本上還是沿用期末測試題等進行以知識記憶為主的考核,計分方式為百分制。事實證明,對于像流行音樂教育這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性動態課程,并不只能通過理論的紙質考核才能顯現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成績水平。

高校流行音樂通識教育的教學反思

在強勢的大眾傳媒瘋狂傾銷的信息時代,為大學生提供另一條接觸流行音樂的歷史、風格、經典作品、優秀作家、人文思想、社會心理的通道,提升大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和認知能力,正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1.樹立多元開放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認,以往在大學音樂教育占主導地位的古典音樂和傳統音樂,它們以深廣豐富的創作水準,復雜精妙的體裁結構影響著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還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但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正如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存在是否適宜的問題,我們也不可否認流行音樂中有一部分并不適合大學生。不過假如學校音樂教育就此把流行音樂拒之門外,則如掩耳盜鈴一般自欺欺人。所以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流行文化有所了解,能知其利弊,辨其真偽。只有在摸準流行文化的脈搏,通過對學生需要的分析,抓住流行音樂中的亮點,找準流行音樂與大學生教育之間的結合點,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流行文化,創造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互動。

2.選擇具有價值導向的教學內容

流行音樂良莠并存是不爭的事實,它的純度、含金量絕非可與正統音樂相比。音樂教師要精心挑選一些健康向上,適宜大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特點,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音樂作品介紹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提高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美丑、優劣的識別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由于流行音樂得到了眾多人的歡迎,也就難免被各種力量,尤其是商業和政治所利用,在其推廣過程中充斥著無中生有、過度包裝、炒作造勢和虛假宣傳,教師應提醒大學生絕不能隨波逐流,媒體中播什么就聽什么,社會上傳什么就唱什么,而應考慮這些音樂是否適合自己,是否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滋養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5]。如只是為了追求商業的最大利益化而創作和包裝的《愛情買賣》《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只表現了“卿卿我我”“你情我愛”的簡單低俗,對大學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而近年來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歌曲之一《我相信》,以勵志色彩的歌詞,加上慷慨激昂的演唱,給大學生帶來了積極的正能量。此外還有環保主題的歌曲《地球的孩子》愛國主義歌曲《龍的傳人》等等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加入到教學內容中,不僅凈化了大學生的心靈世界,拓寬了他們的音樂視野,還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鮮的藝術表現形式。

3.運用參與互動的教學方法

流行音樂之所以是流行音樂,是因為它具有與古典音樂、民族民間音樂不同的特點。所以教學方法也不能照搬古典音樂和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模式。課堂上除教師講授以外,還應適時地進行課堂討論,有的章節可以與學生合作講授(教師引導、補充、點評等),教學方法應特別注意學生的互動參與性。節奏是流行音樂的核心要素,其節奏規律較其他音樂更為動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是端坐靜聽,而要感受律動,讓身體參與到音樂搖擺中來。比如,在聽賞某些演奏的流行音樂時,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感受節奏和表現節奏(打出各類音樂的核心節奏或者搖擺身體),又如在學習流行歌曲的演唱時,要注意現場互動的多樣性,包括歌唱者與伴奏者的互動、學生間的互動、師生間的互動等。總之,鼓勵學生“動”起來,教學方法和唱、奏、演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更直接的感受流行音樂的魅力。另外,可以在課余時間播放合適的流行音樂作品,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情趣和習慣,為音樂課堂的教學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同時組織開展流行音樂方面的專題講座、評論、舉辦流行歌曲比賽等,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流行音樂,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還可以通過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鍛煉他們的舞臺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質,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多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是對事物發展的一種指向,錯誤和不適宜的評價方式會導致評價對象的異化,繼而造成評價結果的不準確。由于流行音樂特有的不拘一格的即興性,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方式也需要靈活多樣,不能呆板僵化。比如任課教師在開設流行音樂通識教育選修課之前,自己先編寫出具體的教學方案,可以包含流行音樂欣賞、流行歌曲演唱、樂器常識等基本教學目標,再根據自己的教學規劃,逐步引導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掌握演唱方法、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進而領略流行音樂的美。在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記錄學生對于音樂理解的變化,并將報告提交教務部門,為下一次通識教育課程作出參考。另外,期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唱、奏、演等非紙質顯現形式,也可用論文寫作、題目問答等方式給予學生成績評定。

美國教育家雷塔克曾說過:“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流行音樂這一深受大學生喜愛的教學資源,結合切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方法,以具有藝術魅力的教學影響力,培養出愛國榮校的當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樊蕾.高校流行音樂選修課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科技信息[J].2010,5;131.

[2]趙斌.大學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5(24);31.

[3]陳智慧.流行音樂的強勢與大學生的成長當代青年研究[J].2010(1);56.

[4]董莉,楊穎,斯蕓,劉龍,張勁梅.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學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14(11);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性杂交内射女bbwxz|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亚洲成在人线视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车上震动a级作爱视频|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免费的|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内射在线影院| 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偷麻豆| 两个人www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福利|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两女女百合互慰av赤裸无遮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动态图|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免费电影| 丁香花电视剧在线看免费|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少妇精品导航| 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中出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人妻第一区|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