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等中醫論文

高等中醫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8-29 00:36: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等中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等中醫論文

篇(1)

論文摘要: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高等中醫藥人才是新時期中醫藥教育的目標。文章通過分析現行中醫教育制約人才成長的因素,提出從培養周期、課程體系、教材、教學方法、實踐、考核等環節的改革來構建創新型高等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建國50多年來,中醫藥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實現了由傳統教育方式向現代教育方式的轉變,基本形成了現代中醫藥教育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學科學的發展,新時期對醫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有的高等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和中醫教育體系由于發展滯后,已不能滿足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中醫藥復合人才的需要。 

1現行中醫教育制約人才成長的因素 

1. 1學制太短 

    現行中醫教育普遍實行五年制培養,七年制專業只是少數院校開設。通過五年培養周期培養出來的學生存在基礎知識不甚牢固、動手能力不強,中西醫都懂一點但都不精的情況。 

1.2培養目標存在誤區 

    一是求全:將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醫療、科研、教學型的高級中醫藥人才。二是求備:中醫藥高等人才培養追求中、西醫兼顧這種培養目標的定位。但兩種醫學領域里各自龐大的理論體系和大量的臨床實踐要求,在短短的幾年時一間里,不可能完成設想的培養計劃。 

1.3課程體系重復繁瑣 

    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弊端: 

    (1)中醫學科界限不清,中醫課程內容與課程界限不清,內容大量交叉重復。 

    (2)素質教育薄弱。 

    (3)課程結構單一,造成基礎過窄。 

    (4)反映在中醫課程體系上的中醫理論無明顯進展,臨床課程停留在證型論治上,缺乏臨床思維訓練,學生臨證能力差。 

    (5)西醫課程知識模塊沿用了西醫院校的主干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上實行壓縮式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造成學生處理病房工作及危急重癥能力差。 

    (6)中西課程之間,缺乏溝通、比較的橋梁課程,未能達到整合目的。 

1.4教材編寫滯后 

    內容陳舊,且重復無序,教材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很大。 

1.5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被割裂為兩個互相獨立的階段,臨床實習僅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臨床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上與理論教學難以保持前后一致,學生臨床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 

1.6綜合素質培養不夠 

    重專業學習,忽略其他自然科學特別是人文社科知識的學習。導致學生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較差,知識面窄,適應社會能力差。 

1.7考核制度死板 

    考試以考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為主,忽視了臨床能力的培養。 

2構建創新型高等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筆者認為,在教育理念革新的前提下,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高等中醫藥教育體系。 

2. 1培養周期 

    現代社會的中醫院已經遠非與傳統意義上的中醫診所相比較,因此對中醫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醫學知識的系統性要求不斷增高。為了保證中醫人才的培養質量,必須要有足夠的培養周期。在調研分析基礎上,探討高等中醫教育人才培養學制的合適年限。 

篇(2)

【摘要】在對中醫院校大學生培養過程中,高等中醫院校與其他醫學類院校不同之處在于,高等中醫院校還秉承我國傳統的中醫文化精神。當前,高等中醫院校的中醫文化教育工作面臨著危機與挑戰,高等中醫院校應加強對中醫院校大學生的中醫文化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等中醫院校;大學生;中醫文化教育

一、中醫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養一名真正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醫術精湛、醫德優秀的醫學人才,是高等中醫院校工作的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過程中,高等中醫院校與其他醫學類院校不同之處在于,高等中醫院校還秉承我國傳統的中醫文化精神,是中醫院校大學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對象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中醫院校大學生中開展中醫文化教育是高等中醫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從專業教育和行業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醫學專業不同于其它專業,其產生根源和學習過程與中醫文化密不可分。中醫文化也就是指有關中醫的思維方式、傳統習俗、行為規范、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甚至一些影響深遠的事件等。[1]對中醫院校大學生來說,中醫文化對中醫院校大學生來說,是伴隨著他們學習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礎。中醫文化蘊涵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人文精神影響了中醫院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中醫院校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我國傳統文化知識基礎。中醫學的和諧觀體現在中醫辨證施治的各個環節中。[2]中醫文化中蘊含著我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樸素的辯證思維方式,注意調整陰陽的平衡觀;動靜結合的恒動觀有助于培養中醫院校大學生的辯證思維,也將影響中醫院校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

(二)從學生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醫文化教育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1.從對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醫道不僅僅是治病之道,它關涉到每個人的精神內涵和人格確立,關涉到我們對宇宙萬物整體的認識。于是,一個獨特的,不同與其他醫學的一種新型醫學就是在這樣的人文背景下產生了。

2.中醫文化倡導“懸壺濟世、大醫精誠、以人為本”的倫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的救死扶傷精神是中醫醫德觀的體現。對此,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醫人之膏育也”,作為一名醫生必須“無欲無求”、“志存救濟”。張仲景的醫德[3]觀完全體現了中華民族以“仁愛”為核心的傳統美德,形成以“仁”為核心的職業道德。中國醫學史上著名的“醫乃仁術”的命題,充分體現了醫療實踐的倫理價值。

可見,中醫文化的內涵與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在許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當前高等中醫院校中醫文化教育工作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從目前中醫院校大學生對待中醫學和中醫文化的態度看,有的學生不熱愛中醫專業,不相信中醫、學習不認真、缺乏職業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學習中醫文化,有的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從事中醫藥事業,而已經走上中醫業崗位的人員,他們的中醫文化知識和底蘊不能讓人滿意,這樣就難以培養出合格的中醫從業人員。形成這些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給中醫文化教育帶來了挑戰

1.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復雜的國際形勢變化和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滲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給中醫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帶來了挑戰,也給高等中醫院校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

現代中醫大學生,進大學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現代科技文化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們從小就接觸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觸到精氣、陰陽五行這些傳統理論,自然就會與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發生沖突,容易導致認識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離,甚至對所學專業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來一直沒有消除的中醫廢存之爭給中醫文化帶來了危機。近代百年曾有過三次關于中醫廢存的論爭。在中醫文化發展過程中,近代以來的中醫廢存之爭給中醫文化的發展帶來了危機和困境,同時,也給中醫院校大學生中醫文化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個新的課題。

(二)現代高等中醫教育模式中中醫文化教育的淡化

現代高等中醫教育模式的偏差也是導致中醫文化教育淡化的主要原因。面對強勢西醫的沖擊,現代高等中醫教育應該遵循繼承與創新并舉的原則,在堅持中醫傳統理念、保留中醫精髓的基礎上,學習借鑒西醫學的先進技術和方法,以培養具備傳統醫學知識和技能的高等中醫人才為目標。然而,目前高等中醫教育強調掌握中西醫兩套本領,即“兩條腿走路”,這種教育模式使得高等中醫教育正在喪失中醫特色。同時,因有限的教育時間變得更加有限,也就決定了學校的目標定位和質量標準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中醫文化教育的淡化。

1.中西醫課程同時開設的教育模式,沖淡了中醫傳統理念的確立和中醫特色思維方式的養成。由于就業壓力和中醫創新發展的需要,現代中醫院校普遍開設西醫課程,中西醫課程開設比例普遍達到了6:4,有的甚至達到了5:5。[4]這種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醫思維模式養成的滯后性。

2.傳統人文課程開設不足。從中醫院校目前開設的課程結構來看,人文素質類除必須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選修課形式開設了一些醫學人文課程,諸如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但作為中醫學文化基礎的《中國傳統文化史》、《中國古代哲學史》等課程則普遍沒有開設,或者也僅僅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中醫學術研究“西醫”化。近年來中醫學術研究嚴重偏離中醫傳統,走上了西醫化的研究道路,中醫科研在中醫現代化的光環下,被“異化”為采用西醫的實驗方法對中醫的印證性研究,卻放棄了經典著作的研讀,忽視了中醫臨床能力的培養。

三、建議與對策

面對中醫文化教育工作面臨的危機與挑戰,高等中醫院校工作者不僅要從意識和理論上重視中醫文化教育工作,也應在實踐中加強中醫文化教育工作:

(一)課堂教育:課堂教育是對中醫院校大學生進行中醫文化教育的主陣地

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體現中醫文化教育,提高中醫文化育人效果課程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要加大傳統文化課程比重,形成對中醫大學生進行多學科的中醫文化教育的課程體系;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醫文化教育相結合,在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加入中醫文化相關知識教育課及在其它學科中滲透中醫文化思想。

(二)在校園文化活動突出中醫文化主線

大力發展中醫文化,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必須構筑濃厚的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學習中醫文化相關社團建設,定期組織中醫文化等傳統文化講座;在校報、網站等媒體開設專欄;開展征文比賽等方式,讓學生潛移默化接受中醫文化的精髓,在繼承祖國醫學的同時,也得到品性的培養和鍛煉;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側重進行醫學人文與中醫文化教育。

(三)在科研活動中重視中醫文化研究

中醫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突出中醫文化研究的地位與作用。中醫院校應注意培育中醫文化科研隊伍;在各類各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申報中,加大中醫文化相關課題的申報力度;撰寫和發表高質量的中醫文化研究論文;培育和建設中醫文化研究與教育基地;指導大學生學習和研究中醫文化。

(四)在中醫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傳播中醫文化

鼓勵中醫院校大學生走出校園宣揚中醫文化,引導中醫院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在中醫院校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教育中融入中醫文化內容。

進一步發掘中醫文化,結合時代特征,對中醫文化進行揚棄,找出時代背景下中醫文化的合理內核,將中醫文化與中醫院校大學生的培養工作有機聯系起來,進一步探討中醫文化與中醫大學生的教育工作的聯系,探索將中醫文化中的合理內核內化到中醫院校大學生培養工作中的手段、方式,對中醫院校大學生開展中醫文化教育,培養具有中醫文化精神的中醫藥從業人員,顯得尤為重要。轉貼于

參考文獻

[1][3]曲黎敏.中醫與傳統文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15.

篇(3)

論文摘要:文章對新時期高等中醫藥教育現狀和發展趨勢研究,從加強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深化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對學分制和課程體系、開放型課堂、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動手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等方面的教育特點作了分析,并提出其發展新思路。

在2005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強調,人才培養是中醫藥發展的關鍵,深人開展《中醫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落實《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明確今后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的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推進高等中醫藥教育體制改革和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保證高等中醫藥教育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1高等中醫藥教育現狀

經過5年發展,高等中醫藥教育圍繞“發展是主題,調整是主線,改革是動力,質量是根本,重心適度后移,加強繼續教育”的工作方針,中醫藥教育有了較快發展。首先是中醫藥在校生大幅度增加。1999年以前,全國中醫藥本專科和中專在校生僅9萬人,如今已達到45萬人,其中院校在校生41萬,成教生4萬。其次人才結構調整初見成效。1999年以前,培養醫療類人才和其他人才是9:1,如今醫、藥、護、管理及其他的人才是5.5:2:1.5:1,各級各類的中醫藥人才,滿足了社會的發展需求。第三,中醫藥院校初具規模,成為中醫藥事業的亮麗風景線。一批新建院校占地面積達到1.3萬畝,經費投人70億元以上,如江西中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當然,在教育方面也出現了一些盲目建設、盲目發展的狀況。對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又提出了“發展重條件,調整重市場,改革重模式,質量重標準,繼續教育抓落實”的新思路,并制定了6個與教育相關的標準,包括中醫藥教育機構設施標準、中醫藥專業設置標準、中醫人才培養標準、中醫臨床教學基地設施標準和中醫基礎名詞術語標準等。通過標準戰略,以保障教育教學質量。

2高等中醫藥教育發展趨勢

今后將繼續加強高等中醫藥教育建設,開展高等中醫藥教育研究,如全面出臺系列設置標準,制定臨床專業學位授予標準和繼續教育基地建設標準;組織開展好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和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加大對高等中醫藥教育的經費投人力度,加強制度建設和基地建設,提高整個中醫藥隊伍的素質和水平;開展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研究、中醫藥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及有效形式研究,進一步擴大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研究生試點工作等,從根本上保證教育質量。

2.1加強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做好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繼續加強中醫古典文獻整理,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繼續組織重點挖掘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傳承方法。要積極開展中醫教學模式的研究,改革在中醫理論、臨床教學中基礎課、臨床課、臨床實習三段分割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目標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以及“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培養中醫人才的特點,探索采用基礎和臨床交替教學,理論與實踐滾動聯系的教學方法,建立起具有中醫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全面組織實施“中醫臨床療效評價關鍵技術研究”,與教育部共同研究制訂中醫藥教育改革發展綱要,開展中醫藥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及有效形式研究。修訂《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管理辦法》,制定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建設標準,建設一批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總結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加強管理,提高質量。

2.2進一步深化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

(1)完善學分制體制改革,以適應人才市場需求專業設置的課程相互之間的分工和配合,構成了課程體系。實現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僅僅靠一門或幾門課程,而是靠全部開設課程的協調和補充。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學分制用來計算學生學習進程或學習份量。學分制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根據各自的基礎、特長、興趣選修一些課程,允許學生跨專業、跨系選修課程,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結構趨于多樣化,也利于學科之間的滲透及邊緣學科的發展,它要求學校和教師能夠開出大量的選修課。

學生每成功修畢一門課程便得到若千學分,當考取到足夠的學分便可畢業,至于畢業所需學分的多寡則視各院校的規定,學生只要完成了規定的必修課程,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任意選修其他感興趣的課程。學生選修課程時有很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學生按其不同的發展水平、興趣和專長主動地進行學習,也有利于學校培養不同素質和個性的學生。

國內高等教育竟爭性加大,高等中醫藥教育系統應鼓勵革新和創造,并以能夠對社會需要做出最迅速的反應,學生、醫院、政府都有選擇的權利。高等中醫藥教育應適應市場竟爭需要。同時,在科技日益發達的社會中,每一個學科領域,特別是在科學和技術領域,新的東西不斷出現。要使高等中醫藥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勢必要求大學開出新的課程,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傳授給學生。

高等中醫藥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比較靈活,除了一些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保持相對穩定不變外,老師可以根據新的科研成果或人才市場需求,開設新的選修課程,使學生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或學到最緊缺的專門知識而找到工作,而學分制的實行恰恰有利于新的學科較快地進人高校。

(2)開放型課堂改革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隨著知識爆炸、技術革命和全球化市場等市場力量的作用,以及“概念經濟”的出現,高等中醫藥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由學生的智力、讀寫能力、創造力和設計創新能力等所決定,自然資源和生產能力所占的比重已經變少。為創造性而教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重點。

創新精神的培養主要靠課堂教學,教師為學生創設開放型課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目前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所謂開放型課堂,是指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是主體對象,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權利和自由度;而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在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獨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發表不同見解,同時給學生創設能使思維發散的課堂氛圍和張揚個性的空間,自主獲取知識的條件等。開放型的課堂能夠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能夠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

要創設思維發散的課堂氛圍,創造一個能夠支持或高度容忍標新立異者和偏離常規者的環境,教師就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鼓勵學生質疑爭辯,自由討論,指導學生掌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尊重與眾不同的觀念,給予盡可能多的學習機會,甚至有時證明學生的觀念是有價值的。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教師能夠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自由度很高、民主氣氛很濃、思維空間較大的課堂環境。這樣做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體驗到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而能勇于提問、勇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觀點。由于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課堂氛圍很活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也就能在這樣寬松、自由、積極、愉快之中進行。

(3)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靈活性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現代科技與生產的發展,是以綜合化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高等中醫藥教育中就是課程的綜合化。所謂課程的綜合化,就是使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相互滲透、交叉進行,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具有解決復雜課題的技能。當今,高等中醫藥教育課程的綜合化已得到國家的重視,國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高等中醫藥教育在課程改革方面已收到了顯著成效。

比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現有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制藥工程學、護理學、公共事業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藥物制劑、應用心理學、英語(醫藥方向)等13個本科專業,其中中醫學開辦了3個方向的七年制本科教育;中醫學、中藥學是廣東省名牌專業。有中醫骨傷、中醫美容、針灸推拿、中藥制劑、高級護理、醫學檢驗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此外開展成人教育和各層次的對外教育。從2003年起,我校由原來的單一醫學學科門類課程增加到醫學、工學、管理學、理學和經濟學5個學科門類課程。

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也有很大的靈活性,除了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內容比較穩定不變外,其它選修課程內容經常改變。同樣一門課程,不同教師采用不同教材,教學內容自然不盡相同,就算是同一個教師,在不同學期講同一門課程,內容也會有所不同。

除了基本內容不變之外,教師通常根據自己的興趣或把科研成果作為教學內容進行講授。尤其是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的根本沒有材,似乎也不需要材,教師只是介紹性地把學科前沿的內容進行講解。這樣講法幾個課時就講完了,剩下的課時教師就讓自己的助教準備一些有關的材料進行講解,然后再布置一些題目讓每個學生去準備上講臺講,或讓學生自己定一個題目,然后就這個題目查找資料,論述該題目。

這樣的教學方法看上去雜亂無章,毫無定法。但這正是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各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學生為了準備講稿,事先要查大量的資料,甚至還需要做一些仿真或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4)注重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高等中醫藥教育在考核學生時更注重能力而不僅僅是分數。考試是檢查教學成績的一種最普遍的手段,但今后高等中醫藥教育在考核時更強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記憶或描述能力。如在臨床學科科目考試中,有一半問題要求學生從多方面討論復雜問題,有現存標準答案的題目不多。象這類問題,書本上沒有現成答案。正因為這樣,學生們不需要死記硬背條條框框,而是盡可能發揮創造性思維,只要能言之有理,即能“自圓其說”,都可獲得好成績。同時,因為由于書本上沒有現成答案,因而減少了學生作弊的可能性。

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上,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師也別出心裁。除了規定的實驗課程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外,有些本來沒有安排實驗的理論性課程,教師也把自己的科研項目或課題拿出來,讓學生具體做其中一部分工作。如有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師把本來屬于自己工作的校園網建設項目拿來,分配給每個學生一個具體的任務,如編程等。學生完成了任務,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學生看到自己編制的程序被應用于網絡時,其成就感是可想而知的。

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師鼓勵低年級學生從事社會實踐與科研活動。目前,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使理論學習與實踐較早地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另外,學校還鼓勵低年級學生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甚至與導師一起撰寫科研論文,進而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今后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明顯強于現在的大學生。原因是今后的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機會多。

一是半工半讀為學生創造了條件。允許大學生打工,全日制學生和半日制學生均可以打工。

二是公民教育和為社會服務的活動,增加了學生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是校園文化活動把學生和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從不同側面深人社會,了解社會。

四是鼓勵學生去醫院實習,找到實習機會的學生,實習期間不僅可以不在學校注冊學分和上課,還可以把實習算作一門實習課程,并給學生計算一定的學分。

這樣對學生來說是很合算的,因為實習期間不僅可以同樣掙到學分,而且在實際工作環境中能使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實習收人,有的甚至因此被實習的醫院錄用。尤其是研究生,有的隔一兩個學期就能聯系到實習的醫院實習,有的連著實習一兩年。所有這些都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并在這個過程中經受鍛煉,積累經驗,大大地增強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他們畢業后走上社會就不會有“斷乳期”,但由于目前大學生長期處于封閉的校園里,疏與社會聯系,對社會知之甚少,因此走上工作崗位后,大部分學生至少需要經過2至3年的“斷乳期”。

(5)注重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專業技能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高度專業化、高度分工、高度協作化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分工,需要不同專業的人才,同一個行業內需要不同研究方向的專門人才。在科學高度發展、新的技術層出不窮的信息化時代,人們有限的精力和能力決定了大多數人只能掌握某一個專業的知識或某一種專門的技能,而很多工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分工協作才能完成,這就要求人們具有與他人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工作的精神和素質。

在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方面,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師的做法應進一步改進,在一些理論課程中,教師會布置一個比較大的題目,讓學生幾個人一組共同去完成,每個人完成其中的某一點或某一個方面的論述。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中,如《溫病學》實驗設計等課程,教師一般會布置大作業設計一個項目,由學生自發分組,每個組設計一個系統。每個組的學生再進行分工,每個人具體做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如設計一個項目.而一個項目內各個環節之間是緊密聯系的。這樣一個組的學生要完成系統的設計任務,必須互相協調,分工協作。

篇(4)

【關鍵詞】中醫藥高等院校 地方 合作培養人才 模式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蘊藏著深厚的智慧與文明,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廣東省委、省政府于06年在全國率先吹響建設中醫中藥強省的號角。加強高等中醫藥教育,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高等中醫藥院校和地方政府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廣州中醫藥大學成立于1956年,是全國首批4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已形成了從學士到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經過53年建設,我校積累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擁有鄧鐵濤、歐明、王建華等中醫藥界德高望重的名老專家,匯集廣東省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工作指導老師、珠江學者、學術學科帶頭人等醫療骨干。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高等院校的辦學、人才和資源優勢,培養更多中醫藥的鐵桿優秀人才,用實際行動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我校于2005年,2009年分別與廣州市衛生局、中山市衛生局簽署“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合作協議”,由廣州市、中山市衛生局委托我校為兩市培養一批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工作者,使之盡快成長為熱愛中醫藥事業、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008年,“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已圓滿結束,其模式探討如下:

1 實施的培養措施

“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主要參照國家中管局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和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培養方式而制定。培養周期為3年,研修內容主要包括:

1.1 理論學習

重點學習中醫古典醫籍,要求在專家指導下精讀四大經典,并每年至少鉆研2部與本專科相關的醫籍,同時我們每年開辦2次短期研習班和相關講座。此外,還開辦“中醫名家”系列講座,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闡述本學科的最新學術研究和自己的臨床經驗。

1.2 醫療實踐

在日常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重點強調跟師學習,通過每周跟師門診1個半天,跟師查房1次,系統總結和繼承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另外對研修對象在繼續教育、科研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1.3 考核管理

為了激發研修對象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每個研修年度都開展考核工作。年度考核內容包括進修學習、研讀醫藥古籍、臨床實踐、跟師學習等方面。成績在70分以上者進入下一年度學習,60-69分者限期補齊未完成的學習內容,不足60分者予以淘汰。三年期滿進行結業考試,考核合格者,由我校與廣州市衛生局(或中山市衛生局)聯合頒發結業證書。

2 取得的成果

2008年,我校與廣州市衛生局合作培養的20名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已順利結業,現將該項目研修對象取得的成績歸納如下:

2.1 理論學習方面

所有研修對象均完成了中醫四大經典學習計劃,且分別提交6篇以上讀書心得;15名研修對象完成了6部與本專科相關的古典醫籍的學習,其中6人完成了10部以上古典醫籍的學習(1人完成了24部古典醫籍學習);17名研修對象完成了參加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90學時以上),13名研修對象主講國家或省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6學時以上。

2.2 臨床實踐方面

所有研修對象均完成了跟師學習計劃,16人提交了6篇以上質量較高的跟師心得,其中2人撰寫跟師心得達10篇以上;所有研修對象均完成了50份跟師臨床病案;18名研修對象完成了在省級以上重點學科或重點專科進修90天的進修計劃。

2.3 科研方面

19名研修對象在國內外期刊上公開發表第一作者論文共58篇,其中16人發表2篇以上學術論文,5人發表5篇以上學術論文;19名研修對象獲得了共31項科研項目立項,其中市級科研立項16項,省級科研立項15項,其中1人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

2.4 醫療方面

所有研修對象的平均日門診量都有增長,其中14人的平均日門診量增長率超過10%,2人平均日門診量增長率達到40%;所有研修對象的區域外患者就診率均有增加,其中16人的區域外患者就診率增加超過10%,8人的區域外患者就診率增加超過30%。

此外,至研修項目結束時,20名培養對象中,有2人入選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繼承人,2人入選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對象。

3 主要體會

3.1 領導重視,單位支持

我校領導和衛生局領導高度重視“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多次要求我們經辦人員要站在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打造中醫藥強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創新高校與地方合作培養人才模式的高度,本著共同發展,服務社會的理念,周密準備、精心操作、全力以赴做好研修項目。研修對象所在的單位對研修項目給予大力支持,簽于研修對象大部分是單位醫療骨干,單位特意調整研修對象的醫療日程,并優先安排研修對象外出進修學習。

3.2 組織有力,措施到位

為確保“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取得圓滿成功,我們與衛生局經辦部門通力合作,制訂了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培訓大綱、實施方案、年度考核和結業考核方案;在廣州市和中山市衛生系統內通過筆試、專家面試的方式遴選研修對象;在專業對口,雙方意愿的基礎上,邀請學術思想深厚,臨床經驗豐富,醫德高尚的專家擔任指導老師;隆重召開拜師大會,市府、省中醫藥局及我校領導到會講話并作重要指示;開展中醫藥基礎知識學習班,邀請本專業最知名的專家講座。

3.3 注重環節,管理得力

俗語說:“細節決定成敗”。為加強研修項目的管理,我們統一設計了跟師門診病歷和醫案,并為每位學員建立一套跟師檔案材料;年度考核總結會議,召集指導老師和研修對象開座談會,征集他們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建議,認真審理后反饋到以后的管理中;對學業優秀的研修對象及時給予表揚,對學業松懈的研修對象及時給予警示,使研修對象受到鼓勵與鞭策。

4 不足之處

首先,少數師生對此項工作的態度不能始終如一,考核中發現,少部分師生一開始時很認真負責,完成的跟師材料質量較高,后期就出現了為了完成任務而應付了事,形成虎頭蛇尾的情況。其次,研修對象由于出差、工作調動等原因,即使經過努力調整,仍存在跟師時間不夠等問題。

篇(5)

〔論文摘要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既是經濟全球化大潮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推行中醫藥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基礎。實現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關鍵在于推動中醫藥教育的標準化,促進中醫藥教育與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相結合,推動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高等中醫藥院校擔負著培養國際化復合型高級中醫藥專門人才的重任,必須加強與國外高校的合作辦學,積極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促進中醫藥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加速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進程。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疾病斗爭的經驗結晶,在世界醫藥學寶庫中占有獨特的地位。近年來,隨著人類回歸自然、重視天然藥物和自然療法熱潮的興起,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再度引起世人矚目,推進中醫藥國際化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高等中醫藥教育是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的基礎,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中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國際化之路。了解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把握其特點與規律,化解其矛盾與問題,提出其辦法與思路,對于加快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有機部分。中醫藥教育,尤其是中醫藥高等教育是我國的傳統優勢學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本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在內,層次、科類齊全的高等中醫藥教育體系。目前,全國擁有獨立設置的高等中醫藥院校44所,另有設置中醫藥專業的西醫藥院校75所,非醫藥院校、研究院所126所,在校生達30余萬人。因為高等中醫藥教育地位的特殊性,國家有關部門在制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時,總是把中醫藥連同中國傳統文化一起作為最有條件首先走出國門的兩個領域來規劃。高等學校也完全有能力、有責任率先走上世界,實現與國際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對話與交流,并利用國際教育資源豐富和發展自己。實際上,我國中醫藥院校從1957年起就開始招受外國留學生,此后中醫藥留學生教育規模和范圍持續、穩定擴大,目前已有10多所中醫藥院校設立了承擔留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國際教育學院,招收的留學生遍及世界各地。留學生教育層次也有了很大提高,學歷教育包括博士、碩士、本科等層次,非學歷教育包括高級進修生、普通進修生和短期進修生等多種形式。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在國際上影響的日益擴大,中醫藥學成為來華留學最熱門的專業,其規模已牢牢占據我國自然科學留學生教育人數之冠。同時,在走出國門方面,經過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和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顯著標志之一。

(二)中醫藥國際化

中醫藥教育國際化和中醫藥國際化是同一進程的兩種力量。它們互為基礎、互相推動,將祖國傳統醫學成功推向了世界。實際上,盡管經濟全球化是近年來才興起的潮流,但中醫藥學的對外交流與傳播,卻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有史可查的范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9年,即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東渡扶桑,首次將中醫藥帶出國門。從公元6世紀起,針灸學開始傳向國外,先是朝鮮、日本,17世紀后傳人歐洲,長期領先于世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直到進人近代,現代醫學興起之后,傳統醫學的地位迅速衰落,中醫藥學也逐漸淪落為“民間醫學”甚至被譏為“偽科學”。近年來,“回歸自然”、“綠色消費”成為時尚,天然藥物在世界各國開始成為醫療保健的首要選擇,中醫中藥在世界醫藥市場中重新受到重視。特別是在預防、保健、治療人類疑難病癥方面,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中醫藥正以其科學價值和確切療效,不僅在我國醫療衛生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和各國政府的關注。在機遇面前,我國政府積極推行中醫藥國際化戰略,努力使中醫藥重新走向世界、融人各國的主流社會,并在國際醫藥保健領域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正在實現從傳統醫藥大國向現代中醫藥強國的跨越。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科技支撐、文化滲透、醫療服務、產業開發和人才培養是其五大支柱,而人才培養更是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的重要基石。在中醫藥國際化戰略布局中,高等中醫藥院校承擔著重要的任務。一方面,他們要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中醫藥人才,將其輸送到國外從事中醫藥國際化工作,同時吸引更多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中醫藥學;另一方面,還要在各國政府推動下與國外高校合作舉辦各級各類中醫藥教育,為世界各國和地區培養本土化的高級中醫藥專門人才。通過這些有效工作,最終在世界高等中醫藥教育中取得主導地位、發揮更大作用。

二、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關鍵環節

(一)推動中醫藥教育的標準化建設

標準化是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的前提,也是推動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迫切要求。目前,世界上約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中醫藥教育,中醫藥院校達數百所,為各國培養中醫藥人才做出了貢獻。僅在美國,就有60余所中醫學校通過了美國教育部教育評審委員會的認定,擁有在校學生上萬名;在歐盟諸國,有全日制中醫學校11所、非全日制中醫藥培訓機構近200所,每年培養中醫藥專業人才達4萬人。即使在遙遠的非洲,在我國援非醫療隊及華人中醫的努力下,也已開始接受東方傳統醫學,并不斷派出留學生到中國留學,這些國家包括利比里亞、坦桑尼亞、貝寧、利比亞等。但總體看,中醫藥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發展極不平衡,尤其標準化程度低下更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除港臺及少數東南亞、歐美國家外,各國多數中醫藥培訓機構辦學層次混亂,人才培養目標和知識體系互通性不強,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缺乏對學生中醫藥辨證思維能力的培養,中醫藥學術交流不足,中醫藥術語翻譯標準極不統一。因此,制定一套包括中醫藥名詞術語標準、中醫藥教育機構設置標準和人才培養標準在內的中醫藥教育標準體系,并逐漸實現與現代醫學教育的接軌,已經成為推進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當務之急。實際上,醫學教育標準化早已成為國際慣例。世界衛生組織2001年就已經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本科醫學教育質量保證指南》(GUMEWPR);2002年,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頒布《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對指導和規范世界醫學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已經出臺《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也了《中醫學專業(本科)中醫藥理論知識與技能基本標準》。借鑒這些經驗,制定出通用性的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是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奠基之作。2008年11月,在天津召開的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上,我國學者公布了《世界中醫學本科(CMD)教育標準(草案)》,標志著世界中醫本科教育標準化工作邁出了重要一步。今后,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將依照這一標準進行中醫藥教育的行業約束,規范中醫藥教育市場,保證中醫藥本科教育的基本質量和辦學水平。當前的任務,是加快“標準”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工作,并積極開展中醫藥教育標準的系列化工作,開展國際通用、符合中醫藥教育需求的教學大綱和基本教材編寫工作,開展各種類型、各個層次中醫教育資格認證體系的建設和教育質量評估工作,促進中醫藥教育在世界范圍的規范、健康發展。

(二)中醫藥教育與文化傳播相結合

從形態上看,中醫藥學雖然具有自然科學的一般屬性,但同時也表現出深刻的人文學科特征。中醫藥學以其東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堅持個體化辨證論治、求衡性防治原則、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天然化的用藥取向,從整體聯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運動變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規律,已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醫學體系。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論體系的差異,中醫藥學與西方醫藥理論在思維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而且限于目前科技水平,對于中醫的治療效果、物質基礎、作用機理,還不能完全做出科學說明,尤其不能按照西方科學主義的觀點來解釋中醫藥概念體系及中醫學診治疾病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加上以古漢語為基礎構成的中醫藥術語表述古樸深奧,國外的普通學生一般很難理解和領會其中蘊含的博大文化精髓。因此,要實現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有必要將中醫藥知識納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推廣的大系統之中,逐漸推進世界各國和地區民眾對中醫藥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認同。當前,隨著我國的迅速和平崛起,東方文化正在受到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重視,孔子學院等文化機構在世界遍地開花,與中醫藥一起成為盛開在世界文化園地的兩朵奇葩。中醫藥教育要與中國傳統文化漢語言教育互相造勢、互相推動,使世界各國人民在接觸中國文化的過程中了解中國古代的自然觀、認識論與方法論,進而理解中西醫學的差異,信任中醫藥診治療效,讓更多有志青年自覺自愿地選擇接受中醫藥教育、從事中醫藥推廣工作。

(三)加速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進程

中醫藥是我國對外開放中有望取得原始性創新突破、對世界醫學乃至科學技術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學科。為此,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把“加強中醫藥繼承和創新,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作為重要內容,把“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列為“優先主題”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中藥的新藥研發能力已基本形成,中藥產業已初具規模。據2006年公布的數據,我國中醫藥制造企業1384家,產值1234.64億元,中醫藥企業的發明專利迅速增加,其數量已與化學藥品制造業大體相當。但總體看,我國中醫藥產業仍處于發展的初期,制藥技術落后,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薄弱,與我國幾千年的中醫傳統和中醫藥資源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符。盡管我國目前擁有各類中成藥6000余種,每年還推出不少新藥品種,但其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很少。在國際草藥市場中,我國中藥出口額僅占世界的3%左右,且主要以中藥材和飲片為主,中成藥出口僅占中藥出口總額的15.400。即便如此,對歐美國家,我國的中成藥只能以食物補充劑的身份上市。目前,在這一領域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是歐洲、日本、韓國,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占有90%的份額。中藥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和均一性是進人國際市場的必要條件。要想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不但要選擇適銷對路的產品,更要加強產品藥材的可控化、制劑的現代化、工藝的工程化、質量控制的科學化、安全評價的規范化、療效標準的嚴格化和產品包裝的國際化等方面的研究,使中藥產品符合國際標準,達到出口國食品及藥品管理部門的基本要求。同時,中醫藥的研發工作還要加強與現代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西方醫學的結合,尤其要加強中醫藥科學原理和機理的研究,加強中醫藥創新藥物的研究與開發,推動中醫藥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為此,要積極推進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醫院、企業之間的聯合與合作,共建雙邊甚至多邊的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診所等,全面提升我國企業在中醫藥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能力,取得我國在世界高等中醫藥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應有的權威地位。

三、推進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

(一)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中醫藥人才

要解決高等中醫教育國際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培養一大批勝任高等中醫藥國際化推廣的高水平人才,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教育國際化與經濟全球化是相伴相生的。那些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無不重視國際化通用人才的培養。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要培養世界通用的日本人”,美國在其90年代制定的《美國200。年教育目標法》提出要通過國際交流,努力提高學生的“全球意識”、“國際化觀念”。在韓國,其“21世紀委員會”提出的教育國際化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國際化的意識,包括提高外國語言能力,增強自主的世界公民意識,加深學生對各國多種多樣的社會、文化知識的理解,等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起步較晚,必須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把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中醫藥高級專門人才作為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努力貫徹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基本要求,努力培養中醫藥學生的國際觀念、國際意識,克服狹隘的民族主義,樹立向全球服務、向全球開放的觀點;培養中醫藥學生的國際交往能力,使其能與外國人和諧相處,尊重外國的風俗和,維護中國的民族尊嚴和法律權威;培養熟練的外語交際能力及對異域文化和國際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其在充分了解外國的歷史、政治、地理、風土人情等前提下將祖國傳統醫學成功推向世界。

(二)加強與國外高校的合作辦學

合作辦學是教育國際化重要形式之一。近年來,教育部先后批準上海中醫藥大學與英國倫敦都市大學合作舉辦藥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批準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與英國利茲大學合作舉辦護理學、藥物制劑、制藥工程、生物技術等專業的本科教育項目,與俄羅斯阿穆爾國立醫學院合作舉辦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200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按教育、醫療、科研三個類別在全國遴選首批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等11所高校被首批命名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交流基地”,使其成為承擔國際合作任務,開展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產業和技術服務等國際合作交流的骨干機構,政府間開展高水平項目合作的平臺,以及中醫藥國際化高層次人才的孵化源地。各高等中醫藥院校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強與各國高校在多層面的合作,不斷拓展中醫藥教育的合作空間,不僅與亞洲中醫藥發展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高校開展合作,也面向歐美地區和澳洲國家,甚至面向非洲國家開展中醫藥教育合作。其形式也從傳統的以民間、小規模的個體或團體性質的伙伴性合作為主,轉向以各國高層次的教育機構和高校為主。當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高校自身的努力和國務院主管部門的推動,促使世界相關國家政府的教育和醫療衛生主管部門開放中醫藥教育市場,幫助這些國家建設中醫藥教育、考試、注冊和認證機構,通過這些具體工作促進中醫藥及中醫藥教育事業在各國的興起。

(三)推進高校的中醫藥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一所高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獷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緊緊圍繞中醫藥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建立健全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一方面,要重視中醫藥理論與基礎研究,在自主創新與原始創新領域尋求新突破;另一方面,要以臨床重大疑難疾病研究為切人點,推進中醫藥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同時,要努力弘揚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重視健康產業的發展需求,多學科集成創新推進新藥創制。為此,要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培養學術大師和科技領軍人才,積極營造科技創新文化,著力推進科教經、產學研結合,力爭在解決中醫藥關鍵問題、實現理論與技術創新、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績。

篇(6)

論文摘要:體文以質量工程建設為出發點,深入分析了質量工程建設的概況,現狀,分別闡述了質量工程在提高中醫藥高等教育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全社會質量息識方面的積作用。

一、質量工程建設的概況

1999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實施高校擴招,招生人數由1998年的108萬人上升至2009年的629萬人,目前,加上成人和中高級職業技術院校的在校生人數,全國高等教育總規模已突破3 0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我國高等教育已進人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教學資源極度緊缺,教學條件嚴重滯后,高等教學質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年初接連下發了1號和2號文件,啟動了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充分體現了國家以質量工程為抓手,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的決心。

二、質量工程提高中醫藥高等教育教育教學質量

“質量工程”建設實施以來,大力提升了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教育能力和教學水平,增強了質量意識,從根本上促進了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擴招以來,貫徹落實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最直接、最關鍵、最具有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一項工程。

1.強化了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質量工程”強化了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這個理念。突出了本科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有力的引導和促使高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重視本科教育,切實把重點放在內涵建設上。

2.推進本科教育內涵建設,建立健全了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各高等中醫藥院校堅持以學科專業建設為依托,以本科生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為主線,以課程(群)及專業為建設平臺,積極開展教學團隊建設;以素質教育為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等。

3.開展專業認證和專業評估,形成辦學優勢與特色。“質量工程”堅持“分類指導、注重特色”的原則,啟動了高等學校專業規范與專業認證項目,通過建立具有指導性的專業規范和認證辦法,特別是加快工程、醫學教育等領域的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醫學人才,使我國培養的工程師、醫師得到國際認可的狀況得到盡快改變。較好地引導和促使高校堅定信念,發揮各自優勢,確立個性化發展目標,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從而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

三、質量工程促進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1.促進教育思想觀念的改變。質量工程項目的實施促進了教職員工教學觀念的轉變與更新,以教育教學研究基金為平臺,推進研究型教學與學習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經驗交流活動,注重教學相長;設立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研究基金,由學生和導師共同擬定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的研究課題;加強新教材、特色教材、創新教材建設;推進和實施基于計算機和校園網為載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等。 轉貼于 2.以精品課程為先導,深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深化了課程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的課程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名師、名課”為主導的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體系。擴大學生對課程資源的自主選擇權利,拓寬自主學習空間。增開交叉學科、新興學科課程,建成了有利于學科交叉與融合的課程體系。

3.積極開展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推進研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注重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大力推行以多媒體為重點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建立現代教育技術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受益面。

4.帶動了各地的改革試點。“質量工程”全面啟動實施以來,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各高等中醫藥院校高度重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各種形式,制定并出臺了相關的配套政策。

四、質量工程提升全社會高等教育質量意識

1.質量工程建設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高等教育質量意識有效提升。教育行政部門強調質量、高等學校重視質量、社會各界關注質量,質量已經成為高等學校的永恒主題和“生命”,提高教學質量成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質量工程”建設產生了多重效應,引起了各高校的強烈共鳴并推廣應用。

篇(7)

【關鍵詞】高等中醫藥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

總結高等中醫藥院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方面存在的問題,可發現心理輔導的理念、態度、方法幾個方面的不適應。首先,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教師,應參與并肩負起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師。其次,輔導員需要針對醫學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且使輔導發揮更大的作用。最后,加強心理輔導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要求,作為一名輔導員老師,在此對心理健康輔導的有效方法進行如下闡述。

一、采用與中醫理論有關的心理輔導方式,解決學生普遍困惑的問題

中醫理念中強調“天人合一”,以使人達到身體的心理的和諧與健康,引進現代心理學的理念與方法對其深入研究和進一步挖掘,可以充分發揮中醫心理學的特色和優勢,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進一步達到對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的目的。

目前,采用中醫七情理論進行輔導是引入中醫理念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七情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是機體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七情是人體對客觀事物和現象所作出的七種不同的情志反映,屬正常的精神活動范圍。對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講,大學生活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與家鄉,開始獨立的面對自己四年或五年的學習與生活,乃至畢業找工作。面對陌生的環境、人群與情感,他們渴望得到更多人們的承認、理解與尊重,而現實并非如此,有些大學生適應了大學生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綻放自己的精彩,而有的學生,則不適應大學的生活、學習方式,而產生了煩悶、苦惱、焦躁、恐懼情緒。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和心境是我們每一個人進行正常生活工作學習的重要保障。大學生的七情特點是大一的同學大部分的心理在七情范圍中屬喜、思、驚,大二、大三的同學則比較平和,而大四的同學大部分屬怒、憂、思。大一的同學剛剛入學,對大學生活和就業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可一部分同學隨著大學生活的開始和對專業的認識,及社會上對本專業的不良評價,美好的憧憬破滅,焦慮、惶恐油然而生。現今社會,醫療專業就業面窄,大學生在大二、大三期間,開始更多的擔心前途,故七情中屬憂,升入大四、大五,七情范圍中表現為喜的更少,而緊張情緒占主導地位,思慮也再度出現。總之,整個大學期間,大學生的七情表現是曲線波動的,各年級表現不同,與他們生活、學習環境以及就業前景密切相關。從其不同的情緒入手,是分析他們所遇到的問題的捷徑,運用中醫理念結合現代心理學可以較好地處理他們的問題,指導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根據醫學院大學生專業素養結構特征及影響因素融入個別咨詢的技術

了解在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專業素養結構特征及其影響因素有利于醫學院校更有針對性的開展專業素養教育,穩定學生專業思想,提高學生專業認識。

輔導員適時與部分學生單獨談心,深入把握其思想狀況,給予一定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問題和根源,從而挖掘學生本身潛在的能力,來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以提高對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周圍環境的能力。其具體方法是:

(一)高度重視醫學院校學生對專業的熱愛程度,讓低年級的學生,在剛入學后就對自己的專業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才能更好的熱愛自己的專業,認真的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

(二)在對臨床實習的學生進行調查時發現,很多學生到了臨床才匆匆的翻閱課本,很多基礎的知識都沒有把握牢固,所以,對中低年級的學生輔導員在做思想工作時,要注意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只有在上臨床之前,把牢固的基礎知識打扎實,夯實了專業基礎,才能在臨床實習時游刃有余,這也是學風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針對高年級的學生,進一步拓寬他們的專業素養,提高他們的素質。醫學院校不同于其他專業,很多學生會發現進入臨床之后,所見的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和當初在書本上學到的差距很大,這是因為在書籍編輯和審核的過程中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而醫學知識在不斷的發展創新之中,所以就存在了這其中的差距,所以就要求醫學院校的高年級學生,在平時學習之余,多翻閱最新的雜志、刊物,提高自身的素質,掌握最新的前言醫學動態。

三、基于中醫藥專業學生價值觀與學習動機的關系滲透心理健康的理念

學中醫的學生價值觀存在這樣一個現象,所學的中醫學科滲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其價值取向很容易受傳統文化和思想的影響,而忽視現代文化,不愿意與人交往,把自己封閉在狹小、孤獨的環境中,對人們封閉自己心靈的大門,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其人際交往上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同時,學中醫的學生獨立性強,在與同專業同學交往中往往存在自我意識過重,各執己見,難以共享的情況。所以,開展有益的團體活動可以使學生打開自己的心靈,愿意與更多的人相識,使其融入更大的群體,并培養其團體意識,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

在學習方面,中醫類院校的學生學習任務重,專業要求高,就業壓力大,更重要的是,他們將要面對的生命,不容一點馬虎與差錯,固然使得他們在自信心和進取意識上高于其他高校的學生,不會輕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因而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輔導員可在舒緩其壓力方面做一定的工作,如選擇適合學生的體育鍛煉或文娛活動會很大程度上釋放并減輕心理壓力,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 馬英.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生身心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0(10).

[2] 達芳菊.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J].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1,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乱色欧美激惰|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观看| 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 性xxxx欧美老妇胖老太269|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212|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色偷偷www8888|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无套内谢老熟女|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刺激一区仑乱| 久久久国产精华液|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 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天堂男人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十八禁|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 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蜜桃视频插满18在线观看 |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