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光電子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光電子技術是現代化新技術,具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它是光子技術和電子技術結合而成的新技術,涉及光的顯示、光的存儲以及激光等眾多領域。它不僅是未來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也是煤炭安全生產的重要技術保障。該技術涉及的課程體系眾多,包括光學與物理、IED的生產與檢測、生產管理、3D顯示、光電半導體元件等內容,與多種學科交叉滲透。該技術的興起運用也帶動了它在煤炭生產企業中的運用,它能夠為生產安全性提供保障。但是據調查統計,由于該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尚短,我國又缺乏與該技術相關的專業人才,導致其應用面臨嚴峻的困難,它的效能難以得到發揮。提高我國該領域的核心技術能力,培養高技術人才,并在煤炭安全生產中科學發揮它的作用,就成為我國煤炭企業降低事故發生率、減少企業資金浪費、切實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2光電子技術在煤炭安全生產中的應用
2.1近紅外波長瓦斯濃度檢測技術
瓦斯爆炸是造成煤炭生產不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做好瓦斯的檢測工作,明確氣體的濃度就顯得極其重要。利用光電子技術中的近紅外波長瓦斯濃度檢測手段,能夠準確檢測出煤炭井下的氣體濃度,改善原有瓦斯傳感器只能檢測黑白元件的弊端,并且不需要每隔一周進行調試,從而減小誤差,緩解人員工作壓力,大大降低瓦斯爆炸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光電子元件的發展,近紅外波長瓦斯濃度檢測技術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使用操作簡便易行,使用年限也更長。
2.2LED礦燈
LED礦燈在井下的安裝,起到照明的巨大作用,過去的照明器材的燃點高,極其容易達到煤塵燃點,引發煤炭事故。對此,我國相關部門已經規定,在煤炭生產中不宜使用燃點高的礦燈,要使用新型燈具。LED礦燈是代替過去老舊器材的有效設備,它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其先進性主要表現在安全性、冷光源、低溫度、節能、環保、杜絕火花等優勢上,是光電子技術在具體設備中的有效運用。
2.3瓦斯突出傳感器和煤巖界面傳感器
瓦斯突出傳感器具有傳感和預測的功能,它可以防護煤炭與瓦斯突出造成的爆炸事故,在問題爆發之前就預測事故,然后通過有效的預防降低故障發生的概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突出預測包括區域預測和局部預測兩大種類,所謂的區域預測就是指對煤炭礦井和煤層區域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預測,局部預測則是在區域預測的基礎上,對重點部位和隱秘部位進行的預測。在具體的檢測過程中包含聲發射監測技術、電磁輻射監測技術以及環境監測三種類別,對預防事故,提高生產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煤巖界面傳感器技術是光電子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能夠減少原煤中巖石和其他礦產物的含量,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它最先進的技術就是使用采煤機具備的自動跟蹤手段,判斷煤巖界面的能力水平,實現自動化采煤。具體而言,煤巖界面傳感器技術是使用紅外線記錄儀器對地質的地表溫度進行測試的手段,它能夠對堅硬的頂板實施檢測,并且反應時間迅速,減衰率小,能夠穿透灰塵和水霧。據試驗表明,波長為3um-5um的紅外成像儀器可以在能見度僅為5米的滿是煙霧的巷道中成功的利用采煤機實施定位,探測的距離可以達到80米以上。
2.4紅外考勤及人員的跟蹤定位
由于我國煤炭行業的迅猛發展,國家對其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加強監督管理也就成為相關人員探討的重點。然而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一些較小的煤炭生產企業和偏遠地區的單位,不具備較好的安全檢測系統,在具體實施管理的過程中也存在嚴重的不足,不利于及時掌握煤礦井下作業的實際情況,危險事故一經發生很難做到安全救援,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采用光電子技術中的紅外考勤對策能夠對礦井工作人員進行跟蹤,對他們的動向進行考察,監測他們的生產開采行為。一旦發生危險事故,可以在短時間內采取定位系統找到故障點,為事故救援提供精準的信息。并將計算機網絡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通信技術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做好考核工作和測評工作,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
3結束語
英文名稱: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主管單位:信息產業部
主辦單位:信息產業部南京電子器件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5-488X
國內刊號:32-1347/T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關鍵詞: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理工交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3-0194-02
應用物理學專業是荊楚理工學院新辦的本科專業之一,2012年我校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1]”的辦學定位,根據學校的總體定位和社會、企業對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們對應用物理學專業的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同時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在硬件和軟件資源都不太豐富的情況下,地方高校如何培養出較高水平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畢業生呢?除了最大限度地整合、優化、利用資源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除了要吸收一流院校應用物理學專業的先進培養模式外,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體現自身的辦學特色。首先專業方向上不能求多,國內很多院校的應用物理學專業都設置了幾個專業方向,例如有光電、材料、電子等方向,而我校在有限的師資力量和實驗設施的情況下,選擇光電信息技術作為專業培養方向,集中精力辦好一個專業方向。其次培養模式要體現實用性,要密切與企業結合,爭取定單式培養,要將企業的需求融入到培養模式當中來,讓學生畢業后有一技之長,到企業后能馬上從事相關工作。通過到武漢光谷信息園、荊門東光電子廠等企業調研和論證,并查閱參考了潘懋元教授的“高等學校分類理論”、“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體系”等相關資料[2],并且根據我校“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理論與實踐,依托學校的工科優勢和社會對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最終確定了“夯實基礎,理工融合,突出應用”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
一、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與培養目標
我校最初設置應用物理學專業時,專業定位主要是面向物電方向,學生就業面窄,專業沒有特色,不能順應時展的需求,通過到沿海和周邊城市進行調研,發現目前我國光電產業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約占全球市場的5%,從業人員需求達20萬人,其中研發和制造方面的人員需求將達到3萬人左右,湖北地區也將占到可觀的份額,但目前研發人才奇缺,復合光電專業的高層次物理類人才將會有較高的就業率。近年來,武漢“中國光谷”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極大地帶動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光電子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此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將大受青睞,因此將原來的專業定位改為培養光電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本專業開設光電信息技術方向,直接對接企業在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產業高速發展形勢下對人才的需要,體現了“理工交融[1]”和融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培養理念。修訂后的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系統、扎實的數學和物理學基礎,掌握光電子信息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能在光纖通信、光電信息獲取及處理等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及維護等方面工作,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二、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人才培養的核心在于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是專業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依據。因此,圍繞新的培養目標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專業重新定位以后,我專業積極申報了《地方院校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課題,項目組在仔細調研國內高校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人才培養模式及相應專業培養計劃[3]的基礎上,結合應用物理學專業在21世紀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較大的修訂。課程體系設置的原則是:開放課程體系,整合同類課程,平臺與模塊結合,突出專業教學,體現全球化視野[3]。其中通識課為校一級課程,即人文課程和工程類基礎課。學科基礎課為院一級課程,強調專業理論素質的培養。專業方向課是根據學生意愿和專業所在行業的實際需要,靈活設置不同方向的課程模塊。上述三方面課程的比例為4∶3.5∶2.5,其中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比例為4∶6,且實踐教學課程不少于45周。在具體設置課程時優選教學內容,整合重組學科基礎課,研究課程之間的銜接,橫向貫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修訂后的培養方案加大了實踐教學比例,降低了基礎課程的課時量,加開了光電方向限選課,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培養方案對課程采用了模塊式的設置,整個課程體系分為4個模塊,每一個模塊可以看成一個課程群。
第一個模塊由思想政治教育課和基礎文化素質教育課構成,其中包括了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和體育等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增強英語、計算機應用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第二個模塊由學科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構成,其中包括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四大力學、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物理實驗、電子技術實驗等課程,讓學生掌握物理、電子方面的基本知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個模塊由專業限選課構成,其中包括光電子技術、光電探測與信號處理、激光原理及技術的課程,這部分課程也是培養方案的特色,是培養目標在培養方案中的體現,該模塊緊緊依托光電行業背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從事光電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礎。
第四個模塊由專業拓展選修課構成,該模塊包含了光電前沿、智能通訊等方面的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就業打好理論基礎。
這四個模塊各成系統、相互牽連、層層遞進,緊密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定位,科學合理地構成了應用物理學光電方向課程體系。目前該方案已經實施,效果明顯。
三、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途徑上的創新
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在學生的培養途徑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制定了相關的制度。這些制度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1.本科生導師制度[4]。為了更好地提高辦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跟蹤培養,我院組織了一支高素質的本科生導師隊伍,隊伍中的人員由教授、博士和重點大學的碩士組成。從大學二年級開始由學生自主選擇導師,每個導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個性化指導,不僅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撰寫畢業論文和參加各種科技競賽,還要不斷地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充分尊重和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2.開展物理創新實驗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我院每年舉辦一次物理創新實驗競賽活動,并成立了物理創新實驗興趣小組,建立了物理創新實驗室,指派經驗豐富的實驗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開展物理創新實驗。該項措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撰寫論文、相互交流與協作等能力,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活動的開展,我院學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去年獲得了四項國家發明專利,兩項湖北省大學生科研成果獎及湖北省物理創新實驗競賽三等獎等獎項。
3.校企合作,促進就業。依托荊門市周邊企業,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去年我們與荊門天合源電子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通過引進來的方式,聘請企業的高水平工程師、核心技術人才和一線操作工人到我院講學,講授專業知識,交流工作經驗,傳授操作技能,使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的需求接軌。這種方式,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更實踐了我校“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1]”的辦學定位,達到了服務基層、服務社會的目的。
4.鼓勵學生繼續深造,提升辦學水平。學院把學生考研作為一項常規的工作來抓,每學年選派優秀的教師對考研的學生進行輔導,并安排專門的教室讓學生安心學習。每學期舉辦一次考研座談會,邀請已經考上和正在攻讀碩士的畢業生與在校生進行交流,傳授他們的學習經驗。通過這種方式一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走上了更高的臺階。我專業近三年研究生錄取比例直線上升,今年更是達到了學生總人數的30%,其中有五名同學被一本院校錄取,成績喜人。
5.加大實驗室建設投入,提高辦學質量。我們積極申報校級實驗室建設項目,爭取購買一批光電子信息方面實驗儀器,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就業打好實踐基礎。今年學校總共投入120萬元為我專業添置了新實驗儀器,豐富了實驗教學,提高了辦學水平。
我校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在人才培養實踐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何在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新形勢下,真正實現“夯實基礎,理工融合,突出應用”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吳麟章.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1,(8):5-9.
[2]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理論與政策[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2008,(12).
【關鍵詞】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2-128-01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屬于新增專業,增設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本專業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構建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十分必要。
一、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內涵和特征
(一)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內涵
實踐教學創新體系在內涵上分為狹義和廣義,我們一般理解的實踐教學創新體系就是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在教學計劃中經常使用的教學體系,這屬于狹義的實踐教學創新體系;廣義的實踐教學創新體系不僅包含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還包括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管理體系、條件支撐體系等,在教學的過程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不僅要發揮主要作用,目標體系、管理體系等也要發揮各自的作用,體系之間相互協調與配合,實現總體教學目標。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光和信息知識的能力,通過觀察、實驗、操作等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實驗教學是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特征
由于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都具有綜合性,因此時間教學體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有很強的實踐性,很多教學內容都是對光電子器件的實際運用,以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因此時間教學體系具有實踐性;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光信息科學技術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實踐需要依靠光電子和信息產業,教學的過程、實驗的形式和內容都要依靠光信息技術,因此實踐教學體系又具有開放性。實踐教學的開展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還需要光信息和光電子等相關企業的積極參與,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場所、產品和經驗,因此實踐教學體系具有主體性。
二、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校內創新實踐教學平臺
由于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應該建設創新實驗平臺,集教學、實驗、開發與一體,實驗的內容圍繞光信息和光電子器件的設計與開發,并不斷創新實驗內容,注重實驗的應用性、創新性、開放性。在條件上,實驗創新平臺應該布局合理、科學,使平臺具有良好的操作環境,在內容上,實驗平臺應該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相結合,把相關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光信息技術研究中去,在管理上,應該注重實驗設備、師資建設、教學內容等方面的管理,使實驗平臺成為一個有機組合的整體,各個部分都在發揮著功效。
(二)構建校外創新實踐教學平臺
校外創新實踐教學平臺與校內創新實踐教學平臺的基本屬性、建設方法、管理模式和功能都有很大的區別,校外創新實踐教學平臺是校內實踐教學平臺的補充,兩者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條件上,校外實踐教學平臺一定要具備足夠的場所、設備、師資力量和實踐資源,這是最基本的條件,能夠保證校外創新實踐平臺的正常運行,在管理上,校外創新實踐教學平臺應該借鑒相關企業的成功經驗,請企業成功人士參與管理,與校內教師進行良好的配合,在運行上,學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以光信息和光電子相關企業為主,利用好社會資源,加強校企合作。
(三)構建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
高校教學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因此,人才的培養和社會需求是分不開的,如果只是把學生關在學校里,使教學脫離了社會實際,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學校應該和本地區內光電子信息企業加強聯系,通過校企合作,請企業內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傳授經驗,讓學生去企業內親身實踐,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的了解,還鍛煉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使學校教學和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培養出了更多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郭祥群,胡榮宗,穆紀千.著眼于素質和創新精神構建實驗教學新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4,21(2):183-188.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一門慕課不再僅僅是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而可以是幾百上千甚至可以多達上萬人。這種大規模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必將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慕課模式的啟動必將引發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重大變革。《激光原理》作為光信息及光電子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也必將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本文將探討在信息化時代慕課浪潮中,如何充分利用慕課這個新型教學模式的優勢,結合《激光原理》課程的實際特點,促進《激光原理》的課程教學改革。
2引入慕課資源,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激光原理》屬于光電子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由于課程的針對性較強,相對于其他的公共基礎課而言每個學校擔任《激光原理》課程的教師為數不多。目前,《激光原理》課程教學內容多以教材為主,再加以教師教案和收集的各種資料,導致《激光原理》課程信息量少,形式也比較單一。當今我國光電產業迅猛發展,而激光是整個光電產業的靈魂,所以,讓廣大光電產業從業人員掌握和了解一定的激光原理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實際上,光電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戰略產業,許多的從業人員并未受到過系統的光電子理論教育,因而,引入慕課,不僅可以讓在校的光電專業學生受惠,而且可以惠及社會上眾多非“科班”出身的光電產業從業人員。慕課突破了個別教師的界限,可以是一所大學,多所大學,其他社會機構,甚至是更多個人直接上傳視頻、文本、音頻來參與教育內容并在全球分享[2]。這樣一來,慕課進入課堂,使得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內容多元化和海量化,每位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地從慕課平臺中去獲取更多自己所需要的學習資源。《激光原理》課程理論性強,其中涉及到較多的復雜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易理解,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很難達到預計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制作一些短小精悍的微視頻課件來實現慕課教學。慕課的主要載體就是十分鐘左右的微視頻,我們可以為每一個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制作一個微視頻,并加以多媒體動畫講解[3]。每一個微視頻的時間不長,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動畫講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激光原理》的興趣,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在慕課模式下,《激光原理》課程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除傳統的試卷考試之外的更為靈活的方式進行。在整個《激光原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有了慕課這種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隨時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可以根據所教授的內容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并提出一些跟課程相關的問題,叫學生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據此,教師可以判斷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和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給出課程的考核分數。這樣的考核方式,也是激勵學生不斷學習的一種手段,在每次任務的完成和討論過程中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增進師生互動,同時每次任務完成后可以及時的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效果。
3利用慕課平臺,建立虛擬實驗室
在大多數《激光原理》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多以理論教學為主,雖然在教學中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是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比如在講解諧振腔的損耗對激光器的影響的過程中,由于教學手段限制,很難讓同學們從抽象的理論中解脫出來。那么如何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諧振腔損耗對激光器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在《激光原理》教學中一直關注的問題。顯然,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要求理論教學內容緊跟實驗教學,但是由于目前激光實驗設備昂貴,針對性強,甚至有些大型精密儀器往往無力購買,這必然導致實驗教學的缺失。另外,實驗課教師面對學生講解實驗的時候,由于一個班人數較多,受到視角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整清楚的看到每一個操作細節。尤其是大型貴重的儀器受到經費的限制,臺數少,上課學生多的時候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實際操作的可能,甚至有時候很多的精密儀器都是作為演示實驗只有教師操作,學生只能在一旁觀看。利用慕課資源,建設虛擬實驗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激光原理實驗的問題。在教學手段上,可以利用LASCAD等激光器設計專用仿真軟件建立虛擬實驗室,演示激光的產生和激光束的傳播規律,以提高教學效果。虛擬實驗室可以大大減少設備資金的投入和各種實驗耗材的開銷,還可以使得每位學生都有親自操作的機會,可以使得學生更大程度上加深對深奧的概念理解。由于慕課建立在網絡平臺,課后只要學生有興趣就可以繼續在虛擬實驗室進行操作,方便學生利用零散時間來進行學習,如果有不熟練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反復多次的實踐直至理解為止,這在傳統的實驗課堂上是幾乎不可能的。在慕課條件下建立虛擬實驗室可以在教學內容上,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題的比重,體現理工科課程的特點。精選一部分實驗內容制定微型的基礎實驗用來完成一些驗證性實驗,例如模擬激光器和激光束的相關特性,加深學生對《激光原理》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再加設一部分激光原理的課程設計的題目,啟發他們做一些新型的科學研究,滿足學生的高層次需求。比如,利用虛擬實驗室結合matlab編程等軟件設計,鼓勵學生開展激光器有源光學諧振腔設計等工作,開展高斯光束聚焦特性和中紅外激光器設計等專題活動。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的教學模式,各種課程設計的實驗報告采用論文形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撰寫專業論文的能力,為今后的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以及科技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校2014年獲批湖北省光電信息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該項目為依托,我們已經著手建立激光原理虛擬實驗室。
4慕課可以增進師生交流與溝通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課堂為中心,教師主導著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則以灌輸理論知識為主,教師講解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師生間互動較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激光原理》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只根據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授書本非常狹窄的理論知識,而不注意這門課程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以及這個行業當前發展的狀況。另一方面,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高校教師更多的關注自己的科研,而缺乏在教學方面創新的動力,僅把知識的灌輸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導和監督[4]。然而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而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更能適應社會化發展。慕課利用當代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得全人類能夠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慕課所提供的方便和快捷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自[5]。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是,慕課的內容匯聚了大量的優質資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觀看各種《激光原理》的微視頻,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制定學習目標,組建學習內容。學生可以觀看本校、外校甚至是國外教師教授《激光原理》的教學視頻并操作各種虛擬實驗室。學生可以利用慕課平臺與更多的教師和同學交流互動,分享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源,甚至于可以組建網絡討論小組和興趣小組,互相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分享筆記,點評課程。在慕課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會有所轉變甚至于可以互換。慕課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學生可以根據所需要的學習內容自行選擇上課教師,這樣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風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制作微視頻上傳到慕課平臺,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講解視頻來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理解程度。有些學生通過參考文獻、虛擬實驗或是各種社會實踐來提出自己對《激光原理》課程中各種見解,這些都是教師在傳統教學中所無法得知的。可以想象在慕課環境下,沒有學生會選擇教學模式古板、教學質量差的教學視頻來觀看,這樣很多照本宣科、本本主義的教師將會消失,同時也對學生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的學習模式。所以,在慕課模式下,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師生關系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從學生處獲益,“教學相長”將會在慕課模式得到更加完美的詮釋。
5慕課模式下校企合作,了解更多的科技動態
激光原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需要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在實驗中理解和應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理論知識等。受限于激光器的構造特性,一般理論課堂難以進行實驗演示,即便演示,效果也不好。此外,在教材上,由于光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型光子器件和新的激光技術不斷涌現,導致教材的先進性有所欠缺,比如激光短脈沖技術一般教材都只介紹傳統的調Q,鎖模技術,而應用在高功率超短激光脈沖產生的啁啾放大技術卻很少涉及。這種教學模式與教學部提出的“應用型普通本科學校”是相違背的,大學從來不是“象牙塔”,不只是單純的要求學生參加應試教育的考試,而是要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等。但是,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貫穿于從學校到社會甚至整個人生。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課堂與企業的要求緊密的鏈接起來,可以根據企業合作要求搭建慕課平臺,企業可以根據他們對激光工藝的要求和大學院校共同開發慕課平臺,聘請企業工程師和一些有經驗的工人加入慕課的開發和制作[6]。根據企業要求制作的慕課,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理論知識,還可以學習到實踐技能。在所有完成慕課的學生中,企業可以根據完成情況擇優錄取,免去一部分招聘和培訓的成本,學生通過慕課的訓練也能很好地適應企業的工作,真正獲得雙贏的效果。由于《激光原理》課程專業性強,大多受到資金的限制,每個學校對《激光原理》課程的投入不會太大,難以添置高端儀器,而慕課是綜合各個院校及企業的各種教學資源,這樣實驗儀器設備要更為齊全,通過慕課可以了解到一些沒法見到的大型高科技儀器設備,熟悉儀器的用途、操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等。利用慕課模式,引進企業的研發機構,這樣可以綜合利用社會資源。在《激光原理》慕課建設內容中,可以以企業產品市場銷售走勢對教學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企業的需求[7]。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激光原理》的興趣,開拓知識面,開發其潛在的創造能力,通過這種課內外科技活動結合的教學形式,了解高科技知識,達到在本科階段參與科研的目的。這既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也實現了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所以,在慕課模式下實現校企合作,對學生、學校和企業都是有好處的,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6結論
關鍵詞:新一代智能變電站 核相 電子互感器 SV 網絡記錄分析單元
中圖分類號:TM7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a)-0001-02
該論文依托龍巖上杭龍翔220 kV變電站工程;龍翔變按2014年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示范工程設計技術要求設計, 220 kV、110 kV采用電子式互感器,220 kV、110 kV及主變變壓器均采用一次設備加智能組件實現采樣數字化;全站配置1套故障錄波與網絡記錄分析一體化裝置,通過SV網絡接收采樣值數據錄波,通過GOOSE網絡接收GOOSE報文錄波,這種配置方式主變三側電壓量不在同一個數據采集單元,導致主變三側無法進行電壓核相,現場故障錄波與網絡記錄分析配置方案如下。
(1)配置2臺220 kV錄波裝置,分別通過A、B GOOSE/SV網過程中心交換機采集各220 kV線路、母聯、主變220 kV側、主變本體錄波量。
(2)配置1臺110 kV錄波裝置,分別通過A、B GOOSE/SV網過程中心交換機采集各110 kV線路、母聯、主變110 kV側、主變10 kV側的錄波量。
1 調試過程發現暫態故障記錄分析儀無法進行主變三側核相
暫態故障記錄分析儀軟件在不同采集單元里無法將相關SV通道提取到同一錄波文件分析,由于設計問題,廠家解釋只能通過CAAP2008離線軟件進行不同采集單元數據分析比較向量,將兩個不同采集單元里的同一時刻點的波形將轉換成.CFG波形,并采用CAAP2008軟件將兩個.CFG波形進行融合成同一個波形文件,現場使用調試數字儀進行模擬加量,分別從不同數據采集單元里抓了220 kV母線PT與110 kV母線PT數據報文進行軟件融合分析,分析過程發現兩個報文存在延時,并有一定的角差,經過與廠家研發人員進一步溝通,提出了解決策略,廠家在CAAP2008分析軟件里增加了數據同步,兩個波形文件合并時設置一個參考文件,然后對其他每個波形文件單獨設置對齊參考點。可對所有需要合并的文件單獨選擇需要合并的通道。文件融合時采用優化的插值和抽樣算法,對不同采樣率的波形合并時可擬合出逼真的波形,最后在同一個融合錄波文件里可以選出相應SV通道進行相量比較,從而實現不同數據采集單元之間核相及相量測試功能。
2 用CAAP2008軟件與數字相量儀測試結果進行比較
為了驗證此軟件正確性,在變電站啟動送電過程中,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核相,并確認其測試一致性,數字相量儀采用凱墨DM5000里面核相功能,DM5000采用序號對齊進行同步,在此工程之前還未能很好地使用,其原因是SV接收光口為百兆口,接入中心交換機很容易死機,這個工程為了使用DM5000核相功能,將其各間隔過程層交換機進行合理的VLAN劃分,每個交換機固定分配一個口進行相量測試,保證這個光口VLAN劃分出相應需要的SV數據塊,這樣避免數據風暴,導致DM5000死機。龍翔變啟動過程使用以上兩種方法測試主變高中壓側電壓核相結果如圖1、圖2所示。
從圖1、2核相結果看,兩種方法測試結果一致,從而解決了電子互感器變電站無法進行電壓核相及相量測試的問題。
3 結語
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采用集成化智能設備和一體化業務系統,采用一體化設計、一體化供貨、一體化調試模式,實現“占地少、造價省、可靠性高”的目標,打造“系統高度集成、結構布局合理、裝備先進適用、經濟節能環保、支撐調控一體”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采用穩定可靠的電子互感器技術,解決了電子互感器的長期運行穩定可靠性不足以及抗干擾能力較差等問題,可提高電子互感器的應用成熟度,實現電壓、電流采樣的源端數字化,提升智能變電站數字化水平,保障電網可靠運行。近年來,隨著光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及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有源光電互感器得到快速發展,并有不少產品在變電站現場獲得應用。有源光電互感器采用空芯線圈或低功耗鐵芯線圈感應被測電流,置于高壓側的遠端模塊將線圈的輸出信號轉換為數字光信號經光纖送至控制室。有源光電互感器同光學電流互感器一樣能有效克服傳統電磁式互感器的缺點,有源光電互感器的溫度穩定性較易解決,便于批量化生產,是目前研制及應用的主流。該文重點闡述智能化變電站電子互感器相量測試及電壓核相方法,為以后智能化變電站相量測試及電壓核相積累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 邱志強.智能變電站保護采樣數據同步分析[J].科技信息,2014(15):300-301.
[2] Q/GDW 396-2009,IEC 61850工程^電保護應用模型[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3] 霍山舞,童建民.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需求及總體構架分析[J].電力勘測設計,2014(2):61-66.
[4] 智能變電站技術導則[S].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論文摘要摘要:先容了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特征,探究了國內外技術目前狀況和發展趨向,指出了未來發展遠景和一些重要技術熱門。
近些年來,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在民用產業和軍事領域得到廣泛地應用。因此,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成為當今機械產業技術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向。
1.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特征
光機電一體化系統主要由動力、機構、執行器、計算機和傳感器五個部分組成,相互構成一個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動化系統。其中計算機軟硬件和傳感器是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重要組成要素。和傳統的機械產品比較,光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以下技術特征。
1.1 體積小,重量輕,適應性強,操縱更方便
光機電一體化技術使得操縱職員擺脫了以往必須按規定操縱程序或節后頻繁緊張地進行單調重復操縱的工作方式,可以靈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變生產操縱程序,任何一臺光機電一體化裝置的動作,可由預設的程序一步一步控制實現,甚至實現操縱全自動化和智能化。
1.2 功能增加,精度大幅進步
光機電一體化系統包括以激光、電腦等現代技術集成開發的自動化、智能化機構設備、儀器儀表和元器件。電子技術的采用使得包饋控制 水平進步,運算速度加快,通過電子自動控制系統可精確按預設動作,其自行診斷、校正、補償功能可減少誤差,達到靠單純機械方式所不能實現的工作精度。同時,由于機械傳動部件減少,機械磨損及配合間隙等引起的誤差也大大減小。
1.3 部分硬件實現軟件化,智能化程度進步
傳統機械設備一般不具有自維修或自診斷功能。光機電一體化技術使得電子裝置能按照人的意圖進行自動控制、自動檢測、信息采集及處理、調節、修正、補償、自診斷、自動保護直至自動記錄、顯示、打印工作結果。通過改變程序,指令等軟件內容而無需改動硬件部分就可變換產品的功能,使機械控制功能內容的確定和變化趨向向"軟件化"和"智能化"。
1.4 產品可靠性得到進步,使用壽命增長
傳統的機械裝置的運動部分,一般都伴隨著磨損及運動部件配合間隙所引起的動作誤差,導致可動摩擦、撞擊、振動等加重,嚴格影響裝置壽命、穩定性和可靠性。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使裝置的可動部件減少,磨損也大為減少,像集成化接近開關甚至無可動部件、無機械磨損。因此,裝置的壽命進步,故障率降低,從而進步了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1.5 融合了多種學科新技術,衍生出很多功能更強、性能更好的新產品
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探究開發涉及到很多學科和專業知識,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聲學、機械工程學、電力電子學、電工學、系統工程學、光學、控制論、信息論和計算機科學等。例如人們很熟悉的靜電復印機、彩色印像機等,就是一種由機、電、光、磁、化學等多種學科和技術復合創新的新型產品。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將光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控制技術和機械技術各自的上風結合起來,衍生出很多功能更強、性能更好的新一代技術裝備。
1.6 產品系統性增強,各部分系統間協調性要求進步
光機電一體化是一門學科的邊沿科學技術,多種技術的綜合及多個部分的組合,使得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及產品更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其各個組成部分在綜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中相互配合有嚴格的要求,這就要求各種技術揚長避短,進步系統協調性。
2.探究目前狀況和發展趨向
2.1探究目前狀況
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科技領域急起直追,我國的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已取得明顯的成效,數控產品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經濟型靈敏數控裝置發展很快,是我國特有的經濟實用產品,不但適用國內市場的需要,部分產品還隨主機配套出口。國內的機械產品采用可編程控制器(PC)和微電子技術控制設備也越來越多,覆蓋面也日益擴大,從紡織機械、軸承加工設備、機床、注塑機到橡膠輪胎成型機、重型機械、輕產業機械都是如此,我國自行研制和生產的光機電設備,在質量上也有重大突破,為今后的推廣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2.2 發展趨向
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成為一種新興的學科,并逐漸成為一種產業,而這些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
從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未來技術熱門主要包括摘要:
(1)激光技術
1)高單色性,利用激光高單色性作精密丈量時,可極大地進步丈量精度和量程。
2)高方向性,因具有很遠間隔傳輸光能和傳輸控制指令的能力,從而可以進行遠間隔激光通訊、激光測距、激光雷達、激光導航以及遠控。
3)高亮度性,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特性,中等亮度激光束在焦點四周可產生幾千到幾萬度的高溫,可使照射點物體熔化或汽化,對各種各樣材料和產品進行特種加工。
4)相干性,由于激光速頻率單一、相位方向相同。適用于激光通訊、全息照相、激光印刷以及光學計算機的研制,而在實際運用中也會通過一些激光技術改變激光輻射的特性,應用范圍更廣。
(2)傳感檢測技術
1)激光準直,能夠丈量平直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也可以做三維空間的基準丈量。
2)激光測距,其探測間隔遠,測距精度高,抗干擾性強,體積小,重量輕,但受自然影響大。
3)光纖探測器,在目標很小,間隔受限或危險的環境中,最常選用的是光纖探測器。
其他還有激光打孔、刻槽=標記、光化學沉積等加工技術。
(3)激光快速成型技術
激光快速成型是利用計算機將復雜的三維物體轉化為二維層,將熱塑性塑料粉末或膠粘襯底片材紙張燒結,由點、線構造零件的面(層),然后逐層成型。激光快速成型技術可使新產品及早投放市場,極大地進步了汽車生產企業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產品的競爭能力。
(4)光能驅動技術
利用光致變形材料可制作光致動器和光機器人。現已研制成功一種光致動器,其工作原理是將光照在外形記憶合金上,反復地通、斷使材料伸縮,再利用感溫磁性體的溫度特性,將材料末端吸附在襯底上。利用材料本身的伸縮和端部的吸附特性,加上光的通斷便能實現所要求的動作。實驗驗證,該致動器能可在頂面步行。這種狀態目標處于低級階段,假如能發現具有優異光功能特性的動態物質,則可使光能驅動技術廣泛應用。
3.結語
技術上的改革和和之相配套的技術支持是創新技術的基礎。開發光機電一體化產品有不同的層次和靈活的自由度。在機械技術中恰當地引進電子技術,產品的面貌和行業的面貌就可以迅速發生巨大變化。產品一旦實現光機電一體化,便具有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價值,將給開發生產者和用戶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志,朱文堅. 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現代制造工程,2001(12)
[2 梁進秋. 微光機電系統國內外探究進展. 光機電信息,2000(8)
[3 宋云奪編譯. 光機電一體化業的未來. 光機電信息,2003(12)
[4 左鐵釧、施定源、陳鎧. 激光加工技術的上風及在產業生產中的應用. 激光雜志,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