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村環境保護論文

農村環境保護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3 15:14: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環境保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村環境保護論文

篇(1)

關鍵詞:**;農村環境保護;對策

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和農村是連接人與自然的主要紐帶,保護農業資源和改善農村環境在建設生態文明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深入研究**市農村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對策與措施,對**市保護農村生態,維護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市農村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農村生活污染嚴重,“臟、亂、差”現象普遍長期以來,**市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農業廢棄物任意排放的問題未引起根本重視,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大部分沒有得到處理,隨意堆放在道路兩旁、田邊地頭、水塘溝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體中,在一些農村呈現出“圍村、塞河、堵門”之勢。“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柴草亂垛、畜禽亂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成為農村居民環境的真實寫照。這些嚴重的污染現象,直接威脅著廣大居民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

1.2農村工礦污染凸顯,家庭作坊式污染嚴重近年來,**市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鄉鎮工礦企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劇增,目前已占到**市工業污染物總排放量的50%左右。另外,**市農村規模化工業企業相對較少,大多是分散式的家庭作坊加工業。

1.3農業廢物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污染日益加重隨著農業生產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畜禽養殖業污水、糞便、作物秸稈以及殘留農膜等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大量增加。這些污染物大多數得不到有效處理,僅少數作為農業生產有機肥源利用,且大多數沿襲傳統堆肥方式,畜禽糞便往往堆放于居所四周、村口等處,不僅污染環境,又影響村容村貌。

1.4水污染日趨嚴重,部分農村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市地表水近年來上游入境水量不斷減少,本區域內每年從城市、農村、工礦、企業排出來的污水達到2000-3000萬立方米,已使河流水體水質超過了地表水環境功能要求。目前部分農村飲用水污染也比較嚴重,一些農村受自然因素和人為污染因素的影響,村鎮飲用水水源地衛生設施差,水質不能穩定達標,居民飲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此外農村簡易自來水廠,多數水處理工藝流程落后,設施簡陋,輸水配套網系統老化,二次污染的隱患也比較突出,生活給水水質難以得到保障。

1.5農用化學品過量和不合理使用,農業面源污染加劇近年來,**市化肥、農藥、地膜等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大部分農村化肥、農藥使用量較大,農用化學品的過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農村面源污染嚴重。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質量退化,部分地方農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農產品質量不安全因素增加,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通過地表徑流或淋溶等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是河流等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污染物。

1.6農村居民環保意識不高某些村干部只重視抓經濟,對農村環境保護在思想上沒有足夠的重視,目標制定較軟,治理措施不得力,個別村還認為農村環境要徹底治好不可能,干勁不足,單單等待上級政府資金補助。村民自身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較低,缺乏自主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缺乏創造性。

二、對策與措施

2.1完善農村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遵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市農村保護實際情況,抓緊研究、完善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飲用水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的規范、條例和制度等。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研究制定農村區域間、城鄉間的生態補償政策。

2.2推廣應用農村污染防治適用技術根據**市農村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現狀,研究、開發和推廣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農村污染防治適用技術。結合各縣(市、區)開展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廣大農村地區,推廣一批農村污染防治適用技術。

2.3建設農村環境保護監管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按照《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積極推進縣級監測站的常規監測能力建設。督促各級政府和重點企業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配備必要應急設施,提高農村地區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建設農村環境執法監督體系。按照《全國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標準》,加快縣級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機動性執法、現場取證、通信聯絡、信息處理、快速反應等配套執法能力。改善農村環境管理基礎設施和條件。加大農村基層環保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培訓力度。:

2.4深化農村生態示范創建工作各縣(市、區)要把創建環境優美鄉(城)鎮、生態村作為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不斷深化生態示范創建工作。

2.5推動農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針對目前亟需解決的農村環境污染重點問題,優先實施五類農村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包括:①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②村莊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示范工程;③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④農村工業小區污染防治示范工程;⑤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工程。

參考文獻:

[1]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環境保護,2004.

[2]殷廣平.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河北環境保護,2008.

篇(2)

關鍵詞:農村環境問題;認知誤區;農村環境治理;法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2)12-0081-03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工業化技術向農村生產領域的滲透以及城市污染向農村地區的轉移,農民自身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在城市環境趨于好轉的同時,農村環境卻逐漸惡化,這不僅干擾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更直接危害農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環境問題沒有城鄉差別,日益嚴重的農村環境問題在波及城市環境的同時,更會通過農業食品鏈條給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隱患。因而,關注農村環境,致力農村環境問題解決,不僅僅是農民的事情,而應得到全體社會成員的關注。

自上世紀以來,農村環境問題作為“三農”問題的重要內容受到黨和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話會議,把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而且隨后國務院在其轉發的《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是加快推進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是生態建設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現階段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1]以此為契機,農村環境問題治理得到了國家、各級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并得以在我國廣袤的農村大地轟轟烈烈地開展。與此同時,我國學者也一直關注農村環境問題,他們認真調查農村存在的環境問題,仔細分析農村環境問題的成因并具體設計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對策,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的形式體現出來,以供我國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實踐借鑒。

盡管我國政府對農村環境問題高度重視,我國學者對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也極為關注,但我國的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并未取得實際成效,農村環境問題依然嚴重,這一切都昭示著我國在農村環境治理環節存在著阻礙我國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開展的某種問題,只有找出這一問題并加以解決,才能推動我國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順利進行。為此,筆者在概覽學者關于我國農村環境治理的學術文章的同時,又深入蘇北農村地區進行調研,對蘇北地區農村環境問題的范圍、種類及其成因進行了詳細了解和深入分析,發現我國農村地區環境治理工作踟躕不前的癥結所在,那就是無論是我國政府,還是國內學者,其在農村環境問題的認知環節出現了偏差或錯誤,沒有正確把握我國農村環境問題涉及的范圍、存在的類型以及產生的根源。為了消除我國農村環境治理的障礙,有效推動我國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認真分析當前我國農村環境問題存在的認知誤區并及時加以糾正,為此,筆者以在蘇北地區農村的實際調研資料為基礎,并對照我國學者有關農村環境問題的理解觀點,對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治理環節中存在的關于農村環境問題的認識誤區予以具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糾正對策,以期能掃除我國農村環境治理停滯不前的基礎,以推動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本解決和農村環境治理目標的最終實現。

二、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認知誤區

由于受到傳統環境保護和治理觀念的影響,再加上社會各界缺乏對農村及其環境的深入了解,而且在當前“城市中心主義”的模式下,國內民眾在用看待城市環境問題的眼光來看待農村環境問題的同時,又把本具有同質性的農村環境問題看作是不同于城市環境問題的異類,在此種觀念和思維模式的影響下,國內民眾在理解農村環境時難以避免地會出現認知偏差。具體而言,當前國內學者對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認知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誤區:

1.對農村環境問題的認知范圍不全面。由于人類最早接觸的環境問題是污染問題,而且長期以來人們所關注的城市環境問題也主要是城市污染問題,再加上農村環境問題進入人們的視野而獲得關注也是因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因此,我國學者在關注農村環境問題時便將農村環境問題等同于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而忽視了農村環境問題所包含的另一重要內容,那就是農村資源和生態的破壞問題。與城市不同,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都直接和自然界發生關系,無論是農民的正常生活,還是農業生產的正常運行,都離不開農業資源的合理維持和農業生態系統的有效維護,一旦農業資源和農村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其給農村乃至城市環境帶來的危害并不亞于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因此,要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就不僅要關注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還要關注農村資源以及生態保護問題。但事實上,我國民眾在關注農村環境問題時,只關注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對農村資源及生態所遭受的破壞問題卻少有涉及,反映出我國民眾包括學者們目前對農村環境問題的認知范圍還比較狹隘,無法認識農村環境問題的全部。

2.對農村環境問題的認知類型不徹底。為了充分認識環境問題,并依據不同環境問題的各自特征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經過對環境問題的逐步了解,我國學者按照相應的標準對環境問題予以相應分類。如依據人類對環境影響的方式,可以把環境問題分為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破壞問題;按照被影響的環境要素予以分類,可以把環境問題分為水環境問題、大氣環境問題、土壤環境問題以及生物環境問題等。[2]依據上述分類,我國學者對環境問題進行了分門別類的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針對性解決措施,這對環境問題的順利解決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上述分類還無法滿足農村環境問題的徹底解決,那就是目前國內民眾對面源性環境問題的認識仍然不足,無法滿足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所謂面源性環境問題,和點源性環境問題相對,是按照環境問題產生源的確定與否而區分的一對環境類型,其中所謂點源環境問題,是能夠具有確定產生源的環境問題,對于此類問題,只要查明該問題的源頭并對其源頭進行治理,環境問題即可消除。而對于面源性環境問題,由于其產生源無法確定,與點源環境問題有很大區別,而且由于面源性環境問題發現較晚,盡管目前學者對農村面源性的環境問題已有所認知,但還存在一些認知誤區。具體而言,當前社會對面源性環境問題的認知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誤區。首先,我國民眾對面源性環境問題分布范圍的理解有錯誤,許多民眾認為面源性環境問題只存在于農村,城市里不存在面源性環境問題,甚而有學者把面源性環境問題作為農村環境問題區別于城市環境問題的重要特征加以研究,并主張要創新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來應對農村的面源性環境問題,但事實上是,在我國城市也存在面源性環境問題,其中城市居民生活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就是典型的面源性環境問題;其次,盡管我國國內社會對農村點源環境問題和面源環境問題作了區分,但卻沒有厘清二者的實質不同,因而在治理面源性環境問題時也沒有有效的對策,要么避而不管,要么把點源性環境問題的治理和面源性環境問題的治理混為一談,用點源環境問題的治理模式來處理面源環境問題,從而使農村的面源環境問題無法得到針對性的治理,阻礙了農村環境問題的順利解決。

3.對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源認知不準確。針對農村環境問題的產生根源,國內的學者展開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觀點,而且有不少學者的觀點具有一致性,看似發現了農村環境問題的產生根源,但筆者通過對蘇北五市農村環境問題的調研,發現上述學者的觀點與農村環境問題的現實存在一定偏差,他們并未準確發現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真正根源。具體而言,當前我國學者對于農村環境問題根源的認知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誤區。誤區之一:農民環境意識不強。當前許多學者認為農民環境意識不強是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但筆者認為,盡管農民環境意識不強與農村環境問題的產生有一定的關系,但如果將其歸結為農村環境問題存在的根源則實在言過其實,甚而存在錯誤。為了驗證這一問題,筆者對蘇北地區農村村民的環境意識進行了問卷調研,在筆者所做的調查問卷中,除了個別村民對農村的環境問題漠不關心之外,大部分村民在表示對過去良好農村環境的懷念和留戀之時,都表達了對當前農村環境問題的憂慮和關注,他們對農村大氣、水、土壤以及生物資源發生的不利變化都有切身體會,都有改變當前環境狀況的愿望但都苦于無能為力。這一調查結果充分表明了農民的環境意識并不缺失。而近期在浙江、福建以及江蘇地區出現的群體性環境事件也直接表明了當地農村居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以及對自身環境權益受侵的焦慮,同時也是對“農民環境意識不強”論的有力反擊。由此可見,農民環境意識不強并不能作為農村環境問題的產生根源,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本解決也不能寄希望于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上面,因為農民的環境意識本來就不低。誤區之二:農村環境法制建設不健全。眾多學者把農村環境法制建設不健全作為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認為當前我國環境立法體系中有關農村環境的立法缺失、農村環境執法體系不健全以及農村司法救濟途徑不通暢是造成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誠然,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城鄉差距比較大,在法制建設方面農村地區滯后于城市也并非沒有可能,而這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也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掣肘作用,但是,如把農村環境法制建設不健全作為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來進行解讀,則不僅無法發現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更會將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引向歧途,反而會阻礙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因為農村環境問題的真正原因是城鄉二元化模式造成的結果,要想真正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就必須消除城鄉二元化模式,在城鄉一體化視野下實現對城鄉環境的同等保護、同等治理,[3]而那種“農村環境法制建設不健全以及對農村環境單獨立法”的論調看似對農村地區予以特別優待、特別保護,但實質上依然是在延續著城鄉二元論的基調,不僅有害,也無必要。這是因為,首先,從立法層面上講,由于農村環境問題和城市環境問題并無本質的區別,當前我國的相關環境立法不僅在城市地區可以適用,在農村地區也可以適用,如果立法有缺失的話,也應該是全國層面的缺失,而不會單單是農村地區缺失,因而沒有必要單獨為農村地區的環境立法;其次,對于農村執法機構和司法機構的建設,目前的機構設置已足以承擔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任,如再在鄉鎮一級設立相應機構,不僅不能實質性地改善農村地區環境執法和司法狀況,而且還會增加農村地區環境執法和司法成本,白白浪費國家的執法和司法資源。由此可見,在農村地區,環境問題的處理并非無法可依,而環境執法機構和環境司法機關也并不缺失,反而是在城鄉二元結構理論影響下,國家的環境保護法律無法在農村地區順利實施,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違法不究的現象對農村環境問題的加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應引起國家、社會和學者的關注。

三、我國農村環境問題認知誤區的糾正

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認知誤區嚴重阻礙了國家、社會對農村環境問題的正確認識,導致國家難以針對農村環境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直接影響農村環境問題的順利解決。因此,要想徹底解決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環境問題,就必須糾正我國農村環境問題存在的認知誤區。

1.全面把握農村環境問題的范圍。要解決我國農村環境問題認知范圍過窄的問題,就必須全面把握農村環境問題的范圍。同城市面臨的環境問題不同,農村除了面臨來自于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及工礦企業所帶來的污染威脅的同時,還面臨著上述環節所帶來的資源退化、生態失衡等環境問題,而且由于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特殊性,其對資源、生態的依賴性要遠大于城市的生產、生活。由此可見,除了污染會對農村的生產、生活活動造成影響之外,農村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農村生態系統的維持平衡對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的正常進行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農村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更應關注農村地區的資源退化和生態失衡問題,而且我們在設計措施來防治工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活對農村環境造成的污染的同時,更應關注農村資源以及農村生態系統的保護問題,在設計農村環境保護措施時,要將農村污染防治、農村資源養護以及農村生態保護綜合考慮,將三者予以一體化的制度設計,如此方能有望全面徹底地解決農村環境問題。

2.徹底認知農村環境問題的類型。如文中所言,當前我國農村環境問題類型的認知誤區主要存在于公眾對農村面源性環境問題的認識層面上,因此,為了徹底厘清農村環境問題的類型,有必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明確農村面源性環境問題的相關內容。首先,要明確面源性環境問題并不是農村地區特有的環境問題類型,在我國城市也存在面源性的環境問題,只有明確這一點,我們才不會把農村環境問題當作異類而將其孤立于城市環境之外,并且還可以從城市面源性環境治理實踐中吸取有益的治理經驗。其次,要深刻理解點源性環境問題和面源性環境問題的區別,從理論上講,任何環境問題都有其產生源,因而從實質上講面源性環境問題也是點源環境問題,只是由于面源環境問題的產生源具有隨機性、移動性,難以查明和確定。另外,還有一些面源性環境問題的產生源單獨不能造成環境危害,而是眾多面源性環境問題的產生源共同交織作用才造成了環境問題,這都和傳統的點源性環境問題有區別,因而在治理面源性環境問題時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傳統點源性環境問題的治理模式中使用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以及責任追究制度無法在面源性環境問題領域適用,需要對此種問題單獨研究,單獨處理。為此,我們可以借鑒城市面源性環境問題的治理經驗,把面源性環境問題的治理當作公共服務而由國家承擔,發揮政府在面源性環境問題治理中的主導作用,增加國家在面源性環境治理過程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以促進農村面源性環境問題的順利解決。[4]

3.正確認識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源。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源既不是農民環境意識不高,也不是農村環境法制建設不全,而是長期以來我國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所帶來的城市和農村環境保護問題上的差異所致。在此種結構模式的調控下,我國對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環境實行差別化管理,致使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標準和資金投入都低于城市,農民的合法環境權益也常常受到漠視,我國城市環境逐步改善的同時,農村地區的環境則趨于惡化,并使人產生了“農民環境意識不強,農村環境保護法制建設不全為農村環境問題成因”的假象。[5]因而實事求是地講,成因與其說是農民環境意識不強,倒不如說是城鄉二元模式下農民合法環境權益被漠視,農民環境知情權、參與權、請求保護權得不到保障的結果;與其說是農村環境法制建設不健全,倒不如說是城鄉二元模式下政府在農村環境保護中的地位缺失,致使農村環境保護標準降低、農村環境保護投入不足造成的,甚至在農村個別地區出現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

因此,要真正消除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源,徹底解決我國農村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就必須要取消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模式,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實行城鄉一體化建設模式,實現國家對農村、城市環境的一體化考慮和同等保護。具體來說,對于農村地區的點源性環境問題,要嚴格執行現有的環境保護法規,真正發揮法律的調控作用,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環境權益;而對于農村地區的面源性環境問題,則要增強政府在農村環境保護中的主導性作用,增加政府對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并通過政策扶持和財政激勵等物質引導措施向農村引入“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產生活方式,從經濟上鼓勵農民采取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利用財政支持在農業生產領域大力推廣生態有機農業和循環經濟模式的應用,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并減少廢物向農村環境中的排放,只有如此,才能徹底解決農村地區的面源性環境問題。

結語

由文中的論述可知,要徹底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就要全面理解農村環境問題的范圍,徹底把握農村環境問題的類型并準確分析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源,這樣,我們才能針對目前的農村環境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但正如文中所言,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源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模式,只有廢除這一模式,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對策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可喜的是,伴隨著人們對城鄉二元結構弊端的深入認識,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日益引起社會的關注并得到國家政府層面的認可和采納,目前我國各地都圍繞著戶籍、經濟、環保的城鄉一體化問題開展了理論性探討和實踐性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已成為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在此背景下,我國環境保護領域的城鄉一體化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讓我們看到了徹底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希望。

參考文獻:

[1]徐培華,包文兵.當前農村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淮海文匯,2012,(1).

[2]呂忠梅.環境法導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6-7.

[3]晉海.我國城鄉環保一體化的制度建構:理念、原則與路徑[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6).

篇(3)

【關鍵詞】農村城鎮化;成因;法律意識

1.城鎮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由于許多環節的滯后,許多環境問題自然的體現出來,通過對農村的深入調查,農村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

1.1土壤污染

由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為進一步提高糧食及經濟作物的產量,大量使用有機農藥、化肥等。同時,因為一些塑料大棚的建設,一些農民大量使用殺蟲劑、滅草劑,滅草枯等農藥,由于有些農民對有些農藥有抗體的害蟲使用很多毒性較大的農藥,致使很多農副產品和土壤中出現大量的農藥殘留和土壤板結現象,從而使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如:水質污染、土質優質含量過低等,并且由于農民為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大量使用地膜覆蓋,又沒有很好的注意回收利用,使很多破舊地膜遺留在地里,使土壤的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引發土壤板結,降低農作物的產量。

1.2亂扔堆放生活垃圾

由于農村城鎮化的飛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村經濟也有很大發展,但由于人們的環境意識不強,農村生活垃圾由原來的隨意性的分散式傾倒,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由于農村沒有較為完善的污水和垃圾處理系統,除了個別村莊有統一的垃圾存放點,許多自然村都是隨意傾倒,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廢棄塘壩,不但嚴重影響著村莊的環境面貌,而且很容易引發傳染病的傳播,嚴重的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1.3禽畜糞便和養殖業污染問題

隨著農村城鎮化的建設,農民發家致富的另一途徑是畜牧養殖。但通過調查發現,由于農村畜牧養殖沒有統一的規劃,只是實施分散養殖,同時根本沒有實習人畜分開的現象,個別養殖場還建筑在水源較近的地方,對人們飲用水的污染造成威脅。況且,家畜糞便隨處堆放,臭氣熏天,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尤其夏天,給蚊子、各種細菌的繁殖提供了舒適廣闊的繁殖空間,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的傳播。

2.造成環境污染的成因

2.1粗放型的經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片面追求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的粗放型農業經濟,使生態系統受到極大的破壞,生態環境也不斷惡化。這種粗放型經濟,不但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對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而且只是造成經濟迅速增長的假象,卻給子孫后代造成不可彌補的危害。一直以來,人們只是注重經濟的迅速增長,卻輕視環境因素,重視當前利益而不注重長遠利益,所以,農村經濟的增長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況且,當前農村經濟,生產效率低下,沒有形成現代化農業應有的規模,滯后的生產方式,低效率高能耗的狀況只能給農業經濟造成重大污染。

2.2不健全的環境保護法制

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健全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要真正使環境保護法規落到實處,對一些違反環境保護法的工礦企業,要加大力度進行處罰,并限期停產整頓,對屢教不改的,要堅決進行剔除。因此,要加強基層環保部門的建設,提高他們的監管力度,細化監管方法,及時發現和處理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的行為,打破地方保護,真正建立高效使用農村自然資源的核算制度,提高農村環境管理機構的管理效能,使環境保護部門職責明確,有效治理農村的環境污染。

3.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環境保護的對策

為了更快的進行農村城鎮化建設,使農村環境保護得到健康發展,可采用下列措施:

3.1完善農村環保法律法規

(1)健全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立法主旨,加入一些關于生態保育和資源的有效保護的規定,讓農民明確環境保護的權利和義務及保護環境的基本政策。

(2)對缺乏的與農村實際不相適應的農村環境或資源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要進行補充,像農村環境保護評價法、國土整治與農藥使用環境污染法、農業區域的有序劃分、農村鄉鎮的長遠規劃等。

(3)對農村實施集約型經營,有效的利用農村的可再生資源,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徹底改變農村粗放式經營模式。

(4)對農村環境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要適當增加,明確環境資源的管理制度,消除農村環境對管理機構職權劃分不明確,執法、用法不到位的現象,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管理的執法力度。

3.2增強環境執法力度,加強環境保護

認真執行有關法律法規,依法監督檢查,實行政務公開,增強透明度,加強人民對環境保護的評價力度。支持社會廣大民眾參與環境決策、環境執法監督等活動,同時,在環境法的設立、制裁環境污染標準的制定等過程,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對有重大影響的損害公共利益的環境措施,應實行聽證會,在一些單行法規中,可以參照外國經驗,對人民群眾參與的方法和途徑,要有嚴格規定,對人民群眾參入的有關環境污染的評價活動的知情權要有明確界定,充分利用有限的信息資源,加強公眾對環境評價的重視和認識,真正讓人民群眾參與和監督農村環境污染的評價,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

3.3提高環境保護法律意識

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環境保護行為,隨著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農村的一些工礦企業的環境污染也有所收斂。當前,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深入,農村環境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在農村,還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民的環保意識教育,并積極宣傳發動,強化環保法制建設,提高農民的環保觀念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意識,同時要搞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宣傳活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知識的普及。另一方面,要加強輿論監督檢查,樹立環境保護標兵,對環境污染的違法行為要進行堅決斗爭,真正營造一個群眾監督、節約能源、保護自我家園的良好氛圍。讓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入到環境保護的活動中去,讓環境保護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科]

【參考文獻】

[1]馬力宏,邵峰,高抗.農村城鎮化問題研究(第1版)[M].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8.

[2]郭振,陳柳欽.中國農村城鎮化與產業結構調整[M].

[3]蘇楊.新農村建設不可忽視污染治理[J].中國環境報,2006-4-14(3).

[4]劉文.婁底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6-2-16.

篇(4)

論文摘要:改善農村環境,加強農村環境治理是山西省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山西省農村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理對策,旨在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一、改善農村環境在山西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

山西省是資源型省份,并且是農業大省,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資源、環境具有很大的依賴性。要加強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必須重視農村環境的治理。

山西作為全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長期以來把重化工業作為其主導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給周邊的農村生態系統帶來很大的破壞。要解決這些問題,勢必要進行農村環境的治理。環境是農村能否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基。

二、山西省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環境問題

自新農村建設以來,山西的農村環境有了些許改善,試點村的環境得到了很大改觀。但這還不足山西農村總數量的4%,全省要達到村容整潔的目標,尚有一段距離。具體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廁所衛生條件不盡人意。大多村舍的廁所衛生條件比較差,難以達到衛生廁所的要求。衛生廁所的一般標準是:有墻、有頂;廁坑及糞池無滲漏;廁內清潔,無蠅蛆;基本無臭。根據這一標準,水沖式廁所可能達到衛生廁所的要求,而旱廁或簡易廁所根本達不到,與其標準相差甚遠。根據山西省第二次農業普查,在農村衛生設施的使用上,使用水沖式廁所的7.1萬戶,占1.2%;使用旱廁的498.8萬戶,占84.7%;使用簡易廁所或無廁所的82.9萬戶,占14.1%。

第二,村內道路通行條件差。目前幾乎全部村莊都已修建了進村公路,但村內道路卻存在著難行的問題。在對山西省28171個村落的村內主要道路路面類型的調查中,村內主要要道有柏油馬路的村莊僅有7.2%,低于11.1%的全國平均水平和11%的中部地區水平。其余村落的主要道路類型為水泥路面、沙石路面等,這些道路使用壽命短、輪胎附著力差,大都使用低質量的材料進行修建,而且長時間未進行再修建和維護,大都坑坑洼洼,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及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難。此外,農戶門前道路和田間道路的更差,連最基本的道路修建材料都沒使用。這些道路一到雨季和農忙時節根本無法通行,有的連牛馬車行走都十分困難。

第三,垃圾裸露堆放現象嚴重。山西絕大多數農村存在“垃圾靠風刮”的現象。在山西省第二次農業普查的28172個村落中,僅有18.0%的村實施垃圾集中處理。在這些村落中,處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運往較為偏僻的廢棄地或溝壕,進行沒任何處理的直接填埋。農村垃圾大致分三類,即生活垃圾、固體廢物垃圾和農藥包裝物垃圾。大多數農村沒有垃圾池,農戶將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樹上掛滿了各色的塑料袋隨處可見。此外,隨著對糧食需求的不斷增加,農戶使用的農藥量也有增無減,產生了大量農藥包裝物垃圾。這些垃圾的無序堆放,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環境優美”極不相稱。

三、新農村建設中治理山西農村環境問題的具體建議

第一,選擇適宜的農村改廁技術。針對山西省農村的不同發展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不同地區的改廁技術,建立不同類型的衛生廁所。目前國內改廁建造的衛生廁所主要有三聯沼氣池式、雙翁漏斗式和完整下水道式。其中三聯沼氣池式廁所建造沼氣池時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資金較大,而且適合人口密集的村莊使用;完整下水道式廁所用水量則比較大;雙翁漏斗式廁所易進行批量生產,而且造價低,可以進行大面積推廣。由于山西處于華北地區,水資源比較匱乏,因此考慮到山西的實際情況,建議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和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建立三聯沼氣池式廁所,便于集中管理,以發揮規模效應;在人口分散地區和貧困地區建立雙翁漏斗式廁所。此外,每個村莊都要改善公廁條件,進行修復,達到衛生廁所的要求。

第二,提高村內道路建設質量并加強保護。加大對村內道路的建設力度并進行保養,做到又建又養。實現道路硬化是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之一,為實現這一目標,應結合山西省實際情況,進行區別對待。由于村內主要道路反映著每個村莊的外部形象,因此應對沙石路和磚、石板路進行全面改造,較富裕的村落可以建設柏油馬路,欠發達的村落建設水泥路。同時還要對農戶門前道路和田間道路進行治理。為了方便農戶出行和滿足農忙的要求,應適當加寬鄉間小道并修建農戶門前道路,農戶門前道路應最低達到磚、石板路的標準。此外,應限制超載車從村內道路通過,從而對這些道路進行保護。

第三,建立農村垃圾處理站。要切實解決農村垃圾問題,應對垃圾進行分類并進行處理。受山西各市縣經濟條件的制約,在每個村建立垃圾處理站不符合當前實際情況。因此,建議在鎮或鄉設立投入資金較少、能夠簡單處理垃圾的處理站,在縣或縣級以上的市設立功能全面的垃圾處理廠,并對鎮或鄉的垃圾初步處理進行徹底治理。

同時對各村送到鎮或鄉垃圾處理站的垃圾進行收購,在各村村民間實行輪流責任制,進行統一集中收購,加強村民的責任意識。另外,還要對鎮或鄉配備收購垃圾的專用車,主要負責對各村的垃圾進行統一收購和運往縣或縣級以上的市的垃圾處理站等工作。

總之,農村環境保護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農村建設中,山西省應借鑒發達地區治理農村環境的成功經驗,并根據自身情況有步驟地進行村容村貌的改善,從而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確保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鄉村旅游 環境資源 資本化。

一、引言

廣西的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自然資源,如桂林山水就是享譽國內外的旅游勝地。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特別是城市人口,越來約追求精神享受,把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生活和少數民族風情,欣賞田園風光作為逃避城市緊張生活的替代。廣西是農業大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地域風貌;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跨境旅游資源,以及歷史遺跡,這些正符合了現代旅游發展趨勢。因此,近些年廣西的旅游得到了迅速發展,從最初的自發性的、小規模的經營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化經營,范圍也越來越廣,使廣西的旅游業成為廣西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鄉村旅游主要依托農村的自然風光與農村人文活動等資源,以城市居民作為目標市場,滿足消費者觀光、休閑、度假、體驗、購物等各種消費需求。該類旅游活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尤為重要,由于無節制的消耗,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嚴重,因此,環境問題顯得尤為突出。而農村的環保一向投入甚少,很多地方甚至沒有投入。在自然資源變得越來越緊缺,開始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阻礙因素的情況下,人們也越來越關注鄉村旅游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但我們也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目前我國關于旅游環境的法律非常欠缺。當前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是以“市場失靈”①作為理論基礎的,因此相關法律法規多是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規制,以期通過政府干預的手段解決環境保護的“外部性”問題。但是,由于政府部門也有自己的私利,在保護與治理環境上總顯得動力不足,特別是鄉鎮政府,有著更為強烈的脫貧致富的愿望,單純發展農業在大多數農村都很難實現這一目標。因此,吸引外資,發展工業,如鄉鎮企業就成為鄉鎮政府的優先選擇。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發生沖突時,政府肯定會犧牲環境而選擇發展經濟。盡管有人建議把環境保護作為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可是官員們除了有謀求政績外,更有謀求經濟利益的愿望。這就是所謂“政府失靈”。現有的法律體系不能很好地滿足發展旅游與環境的矛盾沖突,需要尋找新的路徑解決發展鄉村旅游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問題。

二、廣西鄉村旅游的基本情況與主要問題

近年來,廣西鄉村旅游得到較好地發展,截止2009年底,廣西建成常態性經營的鄉村旅游點達300多個,“農家樂”500多家,創建農業旅游示范點192個,分布在廣西14個市80多個縣(市、區),其中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34個,廣西創建的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數量排全國第9位,西部省區第2位。廣西旅游局與農業、建設等部門合力打造了15條農業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培育了一批特色旅游名鎮名村。目前廣西主要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有以下幾種:1.農家樂(漁家樂等);2.現代農業新村;3.民俗(族)文化寨或古村落;4.集觀光、體驗、購物于一體的農園;5.高科技生態農業觀光園;6.依托鄉村名勝開展鄉村旅游;7.鄉村紅色旅游。

雖然廣西的鄉村生態旅游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礎薄弱,缺乏整體科學規劃,暴露出很多問題,制約了廣西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對鄉村生態旅游的本質、內涵、資源條件和客源市場認識不足,不能夠準確把握和認識自由資源,及資源的開發,也沒有很好地針對目標客源進行開發。

2.宏觀管理力度不夠,缺乏整體規劃,體現為分散、小規模無序經營。

3.基礎設施較差,如交通不便,衛生條件較差等,影響鄉村生態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4.旅游服務整體質量不高,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5.由于法律缺位,監管不力,規劃欠缺,出現生態環境質量下降,人文環境特色弱化甚至惡化等問題。

廣西已提出將旅游也作為廣西的支柱產業,打造旅游大省的口號,而鄉村旅游又是廣西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方式。對于當前已出現的問題,已對方興未艾的鄉村旅游造成阻礙作用,使鄉村旅游處于較低層面的發展,而消費者對旅游服務的要求卻越來越高。要解決這樣的矛盾,以及上文談到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現象,我們需要重新設計符合當今經濟與環境關系發展規律的法律制度,從根本上解決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而且使兩者能夠相互促進,和諧發展,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構建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環境法律制度的理論基礎

(一)當前農村環境問題的嚴峻性

對于發展鄉村旅游,自然資源是最為重要的條件,特別是對于鄉村旅游更多地依重農村或山區自然資源。可是現實是,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幾乎全部投入到城市,對農村幾乎沒有投入。雖然自去年起,政府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甚至中央財政安排了10億元的專項資金,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促治”政策的實施,但是在具體的防治工作當中還是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目前我們的環境管理體系基本是針對城市和重要點源污染的,導致其在解決農村環境問題上適用性不強;同時由于我們在開展農村環保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工程、輕制度的現象,使得農村環境治理政策措施滯后于農村現代化進程等。再加上農村地廣人稀,污染太過繁雜分散,農村環境保護的機構隊伍薄弱、基礎能力薄弱、法規制度薄弱、管理手段薄弱、技術支持薄弱,農村環保問題嚴重。

(二)傳統環保法律制度的弊端

在我國,在傳統勞動價值論的影響下,自然資源是沒有價值的,更談不上將之作為資本來看待。長期以來,中國資源行業的發展一直是行政權力為內生變量的,包括對自然資源的配置,也大多是通過無償的行政委授實現的。從法律上來說,自然資源只是行政管理的附屬,其自身的價值或是資本屬性無從談起。在這樣的理論框架下,環境只是經濟的一個子系統,市場機制的目標是人造資本的最大化,并以此實現經濟在總量上的增長,環境要素在此僅是作為生產對象存在,市場機制對人造資本最大化的推進同時意味著對自然資源消耗的無限擴張。由此也形成了“環境保護與市場機制天然排斥”的普遍觀念。對應到旅游業的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也同樣如此:旅游開發程度越高的地方,往往自然環境,乃至人文環境破環越嚴重。就是由于傳統理論下,自然資源等環境要素是排斥在市場之外的公共資源,沒有資本化,無法通過市場機制運作。由于公共產品的“外部性”,市場主體不愿意付出成本進行環境保護。不僅如此,由于使用自然資源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再加上監管不力,經營者往往無節制的地消耗環境。對于行政監管,由于認識上的不足等原因,也顯得力不從心。

轉貼于

(三)環境資源資本化的轉變

人類發展到今日,人類已面臨著資源緊缺制約經濟發展的嚴峻環境局勢。因此,有學者提出“生態經濟理論”。在該理論下,宏觀經濟被視為一個包含內容更多,更有支撐能力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即經濟只是生態經濟的一個子系統,而將環境保護提到比經濟發展更優越的地位。以生態規律影響和支配經濟發展的進程。在生態經濟的理論基礎下,要求立法將自然資源作為自然資本的基本構成,并不斷提高其生產效率和通過投資擴大供給。

基于生態經濟理論,法律應將生態環境等資源納入到物權理論框架中。在傳統的物權理論框架中,土地和海域早已納入物權中,對除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構建的較為完善。其他的生態旅游資源,也可以按照使用權等他物權的創設②,賦予自然資源一定的權利,按照物權制度,將這些權利市場化,通過拍賣,由經濟實力強,開發最為合理者獲得使用或開發的權利。旅游環境資源不再是無償的公共資源,而成為“自然資本”。如果要獲得自然資本的使用權或利用權,需要通過市場交易。

通過環境資源的資本化設計,將原來視為公共產品的自然資源等環境資源“內部化”,使環境資源的利用不再是“免費的午餐”。一旦環境資源權利成為資本,納入到投資者的成本之中,對環境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就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政府通過自然資源的使用權或利用權的拍賣,而獲得資金,專款專用與當地旅游環境的治理與保護。這樣既解決了政府在環保上資金投入不足和“政府失靈”的問題,也可以真正實現“誰使用誰治理”的原則。

四、對廣西鄉村旅游環境保護制度框架的構建

針對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的特點及所面臨的與環保發生沖突的困境,基于環境資源資本化的制度設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構建相關法律制度:

(一)制定地方鄉村旅游發展法規

目前有不少地方盲目開發鄉村旅游項目,無序經營,沒有對環境污染的評估,造成環境資源的破壞與浪費。要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繼續發展,應根據當地旅游資源的特色,制定符合旅游發展與當地自然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地方法規。法規應制定當地鄉村旅游的目標和宗旨,對環境保護的措施和手段;禁止性行為;法律責任等。在地方法規的指引下,地方各級旅游部門應制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引進投資及項目開發應符合規劃要求。

(二)旅游環境資源資本化

對于自然資源,可以根據其所有權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權利,如開發利用權,使用權等。鄉村旅游所依托的自然資源所有權有兩類:國家所有權和農村集體所有權。而經營者也有兩類:外來旅游企業和本地農戶。將旅游環境資源資本化,就是要經營鄉村旅游服務的經營者有償使用青山、綠水等傳統上屬于公共產品的資源。對于旅游企業,如果使用屬于國家所有的資源,應按照法律的規定支付自然資源使用費,這個制度可以按照土地使用權的制度設計;對于農村集體所有的資源,應與該地的農村集體組織簽訂承包協議,有償使用。而經營者是當地農戶的,由于經濟能力弱,他們經營旅游也是在其傳統的生活習慣基礎上進行的,原則上不需要象旅游企業一樣付費,但應當繳納適當的,相當于環境保護的保證金。

(三)設置較高的進入門檻

目前廣西的農村生態旅游規模化經營的不多,很多都是當地農民自行個體經營。分散式、小規模經營往往經濟實力較弱,沒有長遠規劃,比較急功近利,帶有較強的“靠山吃山”的心態,很少關注環境問題。對此,應制定地方法規,規定較高的進入門檻,引進具有先進開發與管理經驗的旅游經營企業進行整體性開發。這樣可以對當地的自然環境較為有效、協調的利用。地方政府在進行招標引進旅游項目時,應重點考核其對當地環境保護的措施的可行性,使環境資源合理利用及環保納入經營企業的運營成本之中,從而達到旅游開發與環境和諧發展、經濟發展與環保雙贏的局面。

設置較高的進入門檻并非指僅投資多的旅游企業才能經營鄉村旅游產業,而將當地農民排除在旅游發展之外。這里所指的高門檻,更大程度上是指對環保的貢獻。對于當地農戶經營旅游行為,更多的要靠行政力的約束,如收取排污費等。

(四)有效地將農村生態旅游目的地農民納入旅游產業中

對于風光秀麗的生態旅游景區,往往也是相對貧困的地區,如廣西的大化縣、田東縣、東蘭縣、巴馬縣都是有名的貧困地區,近幾年由于大力發展旅游業,當地的經濟與農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如果鼓勵當地農民從事旅游,農民分散的、小規模可能對旅游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都不利。引進外來投資,又可能將當地農民排除在旅游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之外,而他們還很有可能要承受因為開發而帶來的負面效應。如何讓當地農民參與旅游業,享受到開發當地旅游資源所帶來的實惠,同時又不會造成不經濟、不環保的效果呢?

這需要當地政府在引進投資時,要求旅游經營者做好規劃,將當地農民作為其經營的有機組成部分。雙方的合作可以是多種形式的:

1.農民可以通過村委會等集體組織與經營者簽訂協議,以他們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作為資本入股。這要求首先將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他物權利劃分成股份,并且作價,轉化成資本。這種方式的合作,恰恰與上述制度設計相吻合,也是當地農民最深的參與旅游開發的一種方式。通過自然資本入股,農民成為股東,可以參與開發與經營決策,對當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表決權,這也遵循了環保民主原則。

轉貼于

2.無論當地農民是否有自然資本入股參與,都可以加入旅游服務、甚至經營管理行業之中去。當地農民世代居住在本地,與當地資源形成天然一體,其實他們也是當地旅游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點,在以民俗資源作為開發旅游的重點的地區,顯得尤為突出。例如,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主要是苗族風情,消費者除了欣賞秀美的山水風景之外,更是想要體驗當地的民族風情。當地農民的生活和民俗,通過旅游企業的良性包裝,呈現給消費者。而當地農民可以在保持自己的生活傳統和習俗,同時又不離開家門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生活。參與的方式有二:第一,受雇于旅游經營企業;第二,與旅游經營企業簽訂協議,將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項目承包給農戶或農戶聯合體。協議中明確約定承包項目與范圍,旅游經營企業統一管理,指定服務標準,由經營者就農戶經營項目對消費者承擔責任。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開發民俗資源的時候,法規應做適當的引導,避免將民俗風情展示舞臺化、商品化。在開發的同時,注意外來文化對當地傳統文化的破壞與沖擊。經營者應配合文化部門對當地的民俗文化的研究與保護。

3.對于不愿意或者沒有勞動資源的農戶,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分享利益:第一,通過所在農村集體組織所有的自然資源入股方式獲得分紅;第二,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按照與經營者的協議,從旅游經營者處獲得補償款。該補償款是用于彌補因開發鄉村旅游使其遭受到對原有安寧生活破環的損失或容忍。

(五)當地政府成立專門的監管組織

通過將自然資源資本化后,環境與資源通過市場機制調節得以有效利用與保護,政府的環保壓力大大減輕。但并不是說政府對此就可以無所作為,而是要轉變職能,從執行者變為監管者,保證市場的良性、有序運行。針對農村生態旅游發展的特點,政府監管組織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制定鄉村旅游服務標準;2.按照相關法規,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引進旅游開發經營企業;3.監管自然資本權利交易過程;4.監管經營企業與農戶的行為,如果他們有破壞環境與資源的行為,依法采取行政手段;5.對農戶分散經營進行必要的組織與培訓。

在進行行政監管時,要特別注意防止行政權的過分膨脹。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政府常常喜歡當場上的“運動員”而不是“裁判員”,因為直接參與經濟,可能會得到更多的經濟利益。立法就是要政府回歸本位,成為市場的監管者,防止惡性競爭或破壞競爭的行為。對于難以資本化的,具有較強公益性的公共資源,難以用市場手段調節的,需要政府投入加以保護。

五、結語

良好的資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但如果沒有好的制度,優勢可能難以發揮,最終成為制約產業發展,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障礙。筆者試圖跳出傳統環境保護的思維,在生態經濟的視角下,構建一個農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法律制度,將原本作為無償使用的自然資源資本化,從而將“外部化”的問題轉為“內部化”,以解決“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問題。制度的具體構建仍需不斷探索,本文只是做了一個初步的探討。

注釋:

①所謂“市場失靈”是指市場機制不能使資源的配置達到最優化的狀態,特別不能按最優化原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自然資源一直以來作為公共產品,存在產權不明的狀態,市場運作無法組織和實現自然資源的提供。自然資源被排除在市場交易之外(外部性),市場交易主體不會為消耗自然資源而付出成本;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采和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等,這類外部性和搭便車一般不能通過市場價格反映出來,當然也就無法通過市場交換的途徑加以糾正。

②對于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我國的法律已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自然資源國家和集體所有。這樣的制度設計也是基于我國公有制和當前的政治體制,具有其正當性與合理性,這一點已達到基本共識。所以這里討論的權利為非所有權的他物權。

參考文獻:

[1]余小軍,馬融.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綜述.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8).

[2]走進新農村“2010廣西鄉村旅游”正式啟動.人民網廣西視窗.people. com. cn/GB/179409/179464/10817241.html.2010-1-15.

[3]謝曉崗.廣西鄉村旅游開發研究—以百色市為例.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篇(6)

論文摘要:闡述了從江縣農業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成因,提出了治理對策。

從江縣的農業環境污染,主要是農藥、化肥、地膜等農用物資的不合理和過量使用,作物秸稈的不當處理,以及人畜禽糞便、生活污水等的隨意排放造成的,雖然目前危害不大,但如果不加以重視,也會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和資源退化。由于從江縣地處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中上游,若因農業環境污染引發水體污染,將對下游群眾帶來重大影響。因此,抓好農業環境污染治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1農業環境保護污染現狀及成因

1.1種植業

1.1.1化肥。施用量不大,但使用方法不當。據調查,從江縣年均使用化肥量4200t,平均349.5kg/hm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90kg/hm2,85%以上采取撒施,造成土地板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養分易流失,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水體富營養化。

1.1.2農藥。從江縣每年使用各種農藥實物100t左右,平均8.25kg/hm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殺蟲劑占75%。但施藥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藥液灑落于土壤表面,造成土壤中農藥殘留;農藥瓶、袋亂丟亂棄現象嚴重。所以70%~80%的農藥都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污染環境和地下水。

1.1.3秸稈。農作物秸稈特別是油菜稈存在露天焚燒現象。每年各種作物秸稈產生總量的約20萬t,其中被用作飼料、積肥、沼氣利用約占總量的60%,露天焚燒或直接拋棄約占總量的40%。這些秸稈被隨意焚燒,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

1.1.4農膜。全縣每年使用農膜約50t,農膜回收率85%以上,但仍有少部分地膜殘存于農田土壤中,造成耕地理化性狀惡化,通透性變差,分解產生有毒物質污染土壤,并有加重的趨勢。

1.1.5傳統灌溉方式。傳統的灌溉方式加重了對流域水體的污染。全縣農田灌溉總面積約0.53hm2,多數采取漫灌或串灌,導致污染面積擴大,水體污染加重。

1.2畜禽養殖業

1.2.1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低。全縣畜禽養殖年產生糞便總量約50萬t,無害化處理不足20%。

1.2.2畜禽糞便流失量大。家庭或散養戶未經處理的糞便露天收集堆放,經日曬雨淋,流失率約為20%。畜禽養殖產生的廢水也基本未作無害化處理,造成環境和水體污染。

1.3農村生活污染2007年全縣人口32.8萬,據估算每年產生人糞尿總量近15萬t,生活垃圾產生量在3萬t以上,生活污水產生量約500萬t,采取衛生公廁、無公害處理人糞尿約15%,多數為直接還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基本未作無害化處理,因此大部分隨地表徑流水進入水體,形成生活污染源。人口多、密度大的城鎮,污染越嚴重,如流經縣城的停洞、下江,污染已十分嚴重。

2治理對策

2.1加強農業病蟲害監測,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現代農業生產中,農用化學物質的投入對保證農業增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過量或不合理使用也會造成農業環境污染,影響著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減少農藥污染的措施:①加強病蟲監測預報,及時信息,指導農民防治和合理使用農藥;②提倡綜合防治,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新技術;③科學合理用藥,提高農藥有效利用率;④認真貫徹農藥安全使用標準,按規定使用農藥,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2.2科學使用化肥,增施有機農家肥通過土壤普查和土壤養分監測,推廣使用配方施肥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化肥的流失和揮發。同時,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工程,采取堆腐還田、牲畜過腹還田、沼氣發酵還田、食用菌生產等措施。在科學施肥的基礎上注重水土保護,發展節水農業,不斷改善土壤環境。

2.3積極推廣和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技術通過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的建立,規范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各項措施的落實,實現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提高產品質量,減少農業污染。

2.4示范推廣生態農業新技術,不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如在農村大力沼氣生態建設,把“一池三改”技術落實到位,沼氣建設與庭院經濟開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起來,徹底改善人居環境。

2.5做好廢棄農膜的清除、回收,防止“白色污染”逐步擴大易降解膜和各種專用膜的示范推廣,按照有關規定要求清理回收殘膜,保護農田生態環境。

2.6加大農業行政執法力度,規范農業投入品市場,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及肥料、農藥、飼料、獸藥合理使用準則等相關法規,強化對農業投入類產品市場的監管,減少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和農產品的危害。

篇(7)

    論文摘要:農村作為社會的結構,總是隨著農村社會經濟,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需要,以能源為動力作為物質基礎的。因此,開展以農村為主的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特別是把農村節能工作列入到規劃中,加強節能管理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萬元產值能耗達到同行業的先進水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農村能源的綜合建設,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能源建設方針:“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開發與節約并重”。充分依靠科技進步,把農村能源產業發展和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特別是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抓緊抓實,因為它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農村能源建設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具有光輝的發展前景。

    搞好農村能源綜合建設:一是建立建全組織機構;二是加強對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的領導;三是加大對農村能源建設的資金投入;四是充分依靠科技進步;五是加強農村能源產業和服務體系建設,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六是加大對科技、管理和服務人才的培訓;七是不斷地深化改革,端正指導思想,加強法制建設方向;八是抓點帶面不斷開拓新領域,使新能源和農村能源的建設工作向高層次發展。

    1 農村能源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建設

    農村環境問題,是當今農村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環境質量的惡化,對農業生物、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環境問題可分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兩大類,農村地區能源的開發利用與這兩類環境問題都有密切的關系。能源不但給農村提供了動力,而且帶來了生活的文明和社會的進步,但也影響了農村的環境。如新柴的消耗量方面,19世紀以前,由于需求量不大,砍伐情況并不嚴重,保持了生態的平衡,沒有產生污染現象。而在最近的百多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使得生物質能源供不應求,使生態和污染方面都出現了問題。由于礦物能源的大量開發和使用,也為農村帶來了嚴重的能源環境問題。由于能源廢棄物的大量排放,對農村和能源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健康等都造成嚴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損失。

    2 礦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對農村環境的重要影響

    礦物能源的開發,包含了開采、貯運、加工、轉換到消費。在這全過程中,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如煤在開采過程中,首先是開采占地,它破壞了地表的生態系統,影響了農業生產。另外井工開采易造成地表的沉降或裂縫并改變水體形態及滲漏而影響農田灌溉,同時也破壞了地下水資源。另一方面開采時的排污以液體、氣體、固體同時存在,如酸性礦井水、泥漿、瓦斯、煤矸石等。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特別經數次堆放,會造成自燃、流失等大氣污染,在煤炭的燃燒利用過程中,又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和灰渣,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等。又如水陸石油的開發會造成海水域的嚴重污染,影響水產業的發展和造成農田的污染。石油在燃燒時也會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3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1)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是:采伐對環境的影響,如導致資源的枯竭,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和破壞生態平衡;秸桿等大量燃燒,導致土壤肥力減退、農業減產等。如木柴在燃燒時會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充分時會排放大量塵煙和顆粒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2)自然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是:自然能源如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海洋能等。由于不同的能源各自的物理化學性質開發利用的方式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影響,如水能在開發利用發電時造成的河川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變化的影響。庫區大面積淹沒及周圍生態、自然環境、地表、土質、農業生物等影響。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在用地熱發電時,由于開發利用過程中廢熱污染和排放的硫化氫、二氧化碳、甲烷、汞等。特別是其中的硫化氫在高濃度時會致人死亡。利用潮汐能發電時會造成海域的污染等。在太陽能大規模集中開發利用的地區,可能會造成太陽能的回流,影響局部環境的變化,如氣候變化和生態失衡。太陽能電池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性氣體,如三氫四磷、四硫化硅等。會對居民帶來危害。開發利用風能發電時,會造成噪聲的危害等。

    因此,在開發利用自然能源時,必須充分考慮對局部環境的危害,并制訂出預防措施。

    4 幾個重要的能源環境問題

    (1)氣候變化。近百年來,地球氣候已發生明顯變化,主要是全球變暖,其原因就是溫室效應。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溫室效應帶來的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極地冰雪的部分融化、海水變暖和膨脹,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危協。另外帶來的是干旱和沙漠化的擴大、旱澇頻率上升和蟲害增加等。

    (2)酸雨的出現。

    (3)主要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的。酸雨的出現,造成土壤酸化,肥力減退,農作物減產,森林衰亡,植被枯死,水體酸化和水產的影響等。

    (4)臭氧層破壞。主要原因是氟里昂的大量使用,礦物能源的消費和生產化肥產生的氧化氮造成的可導致過量輻射的影響。

    (5)煙霧。煙霧是燃燒含碳量高的燃料造成的煙霧污染,主要是煤的礦物能源消費排放的影響污染物占百分之八十,煙霧能反射和吸收太陽輻射,嚴重時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也直接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无码播放| 国产网红女主播精品视频| 中文在线√天堂|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亚洲第一av导航av尤物| 中文字幕丝袜第1页|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8 |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天堂а√8| 国产麻无矿码直接进入|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啦啦啦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蜜臀av|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 日韩免费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在线毛片片免费观看|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女警察双腿大开呻吟|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国老熟妇506070|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熟女人妇 成熟妇女系列视频| 粗长挺进新婚人妻小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天然素人在线 | 八戒八戒午夜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视频韩国 | 丰满的少妇愉情hd高清果冻传媒|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