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審計抽樣論文

審計抽樣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3 15:15: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抽樣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審計抽樣論文

篇(1)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法律法規不斷出臺。在此形勢下,勢必要推出適應新形勢的審計學教材。本文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就審計學科教學內容發表了粗淺的看法,強調在理解審計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把握審計實務。  

    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變化,新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相繼,審計法、公司法、證券法相繼修訂,審計理論與實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審計學教材各部分的內容以最新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為指導,充分體現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  

目前,審計理論體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審計對象從會計賬簿轉向財務報表,審計職能從查錯防弊轉向審計鑒證,審計性質從批判性轉向防護性,審計方法技術性抽樣審計代替詳細審計,并強調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與評價,審計手段趨于電算化。這種轉型與發展,使審計教育必須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對此我們需要從創新角度來重新審視審計教育。  

  

一、審計學教材的體系結構  

  

(1)審計環境,包括審計的起源與發展、注冊會計師管理、職業道德規范、執業準則和法律責任等;  

(2)審計的基本概念,包括審計風險、重要性、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等;  

(3)審計的流程,包括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等;  

(4)審計抽樣原理和方法;  

(5)各業務循環的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  

(6)審計結果的報告和溝通;  

(7)從事審閱業務、其他鑒證業務和相關服務業務的基本原理。  

高職院校審計學教材在cpa審計的基礎上有所調整和刪減,其審計理論與實務都以cpa審計為藍本。2007年是新會計準則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新舊教材的內容變化很大,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了風險導向審計理論。新設了“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兩章,闡述風險導向審計的概念和運用要求,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牢固樹立這一概念,把審計流程理解為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的過程。  

(2)體現了新審計準則體系的要求。在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和原則、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設定、風險的評估和應對、審計證據的收集和評價、審計的結論和報告等方面,都按照新審計準則的要求進行了更新。  

(3)體現了國際職業道德規范方面的最新發展。根據國際會計師職業道德準則的最新稿,對職業道德規范部分進行了更新。  

(4)注重前后貫通。把有關審計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貫穿到各業務循環的內部控制的了解和測試中,貫穿到各賬戶余額的實質性測試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環之間運用不一致和前后兩張皮的現象。為此,重新梳理了各業務循環內部的章節結構。同時,對財務報表項目重新進行歸類,并入更恰當的業務循環中。  

 (5)強化了審計抽樣。增加了審計抽樣與其他選擇測試項目方法之間關系的闡述,更為全面地講解審計抽樣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增加了實質性程序常用的“概率比例規模抽樣法(pps)。  

 (6)體現新會計準則的要求。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統一了財務報表項目的名稱,并按照確認和計量的新起點,設計相應的審計重點。  

  

二、審計學課程內容分析  

  

審計學這門課程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從學科內容上講,它不僅含有很多法規知識,而且含有大量的會計知識,可以說是其他各門課程的綜合運用;從學習方法上看,不僅需要以各門課程為基礎,更重要的是,需要廣泛運用專業判斷思考、分析和決策。審計的某些方面是非分明,極為嚴格,另外一些方面又設有一定法規,令人無所適從,很難操作。這就使得不少學生對審計“似懂非懂”,覺得這門課程難度較大。我們不僅應看到審計課程的學習難度,更重要的是應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事實上,這種難度來自兩方面:一是來自客觀事實,這是由本門課程的內容決定的;二是來自主觀因素,即因為沒有掌握審計課程的特點和學習方法而感到難度大。顯然,后一種難度可以隨著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對學習方法的掌握而降低。這就需要在學習中對這門課程的特點、規律有一個較為正確和全面的認識。  

  

(一)從總體上明確審計方法的演變  

一百多年來,雖然審計的根本目標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但審計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注冊會計師為了實現審計目標,一直隨著審計環境的變化調整著審計方法。審計方法從賬項基礎審計發展到風險導向審計,都是注冊會計師為了適應審計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的調整。  

由于審計風險受到企業固有風險因素的影響,如管理人員的品行和能力、行業所處環境、業務性質及容易產生錯誤的會計報表項目,容易受到損失或被挪用的資產等導致的風險,又受到內部控制風險因素的影響,即賬戶余額或各類交易存在錯報,內部控制未能防止、發現或糾正的風險。此外,還受到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程序未能發現賬戶余額或各類交易存在錯報風險的影響,職業界很快開發了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模型的出現,從理論上解決了注冊會計師以制度為基礎采用抽樣審計的隨意性,又解決了審計資源的分配問題,要求注冊會計師將審計資源分配到最容易導致會計報表出現重大錯報的領域。從方法論的角度,以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的審計,稱為風險導向審計方法。  

風險導向審計作為審計模式發展的新生階段,主要立足于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制訂審計計劃,并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審計程序。從審計流程上看,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排在首位,并且在審計的所有階段都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它們既是審計基礎理論,又是審計實務,集中體現了新準則風險導向審計的思想。  

  

(二)理清思路,把握審計流程  

1. 風險評估  

風險導向審計理論與方法,是整個教材的精華所在,它構成全教材的前提或背景。因此,在審計教學中,應當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和目標。  

(1)如何運用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準則確立了新的審計風險模型,以明確注冊會計師識別、評估和應對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思路。審計風險模型構成了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基礎,在審計實務中不易把握,要求學生以注冊會計師的角色掌握如何使用審計風險模型開展審計工作。  

(2)如何在審計工作中進行風險評估。要求學生以注冊會計師的角色掌握如何借助于評估程序和審計程序工作底稿,結合具體審計計劃的制訂,進行風險評估。  

(3)如何進行風險評估。要求學生以注冊會計師的角色,從6個方面系統掌握注冊會計師如何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特別是利用審計程序舉例的方式,熟練運用于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和關鍵環節。  

 2. 風險應對  

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確定總體的應對措施,并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新風險準則正式引進“重大錯報風險”概念(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將審計風險模型重構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這不是簡單地將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并稱為重大錯報風險,而是重大實質性改進。不僅明確規定了審計工作以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作為新的起點和導向,抓住了審計工作的“牛鼻子”,而且與現行審計目標責任定位緊緊相扣,有利于履行審計責任,實現審計目標。眾所周知,按審計準則要求,設計審計工作就是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新風險模型的構建更直接有助于指導注冊會計師,時刻緊緊圍繞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來設計和執行審計程序,以最終實現合理保證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因此,本章的學習要求和目標是: 

    (1)如何運用審計風險模型;  

(2)如何在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選擇審計方案;  

(3)如何實施控制測試。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在確定總體的應對措施以及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如何運用職業判斷。  

  

(三)掌握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  

1. 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  

本章內容屬于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主要闡述了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兩部分內容,包括審計證據的含義和特點,獲取審計證據的程序、分析程序、審計工作底稿的含義、編制目的和使用的文字及對審計工作底稿實施控制程序,以及底稿的格式、內容、范圍、歸納和審計報告日后對審計工作底稿的變動等。  

注冊會計師的工作主要有3件事:找證據—做底稿—出報告。本章節就占了兩件事,本章涉及的內容,不僅是需掌握的審計基本技能,也是理解審計實務的理論基礎。  

 2. 計劃審計工作  

本章屬于審計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計劃審計工作對于注冊會計師順利完成審計工作和控制審計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充分的審計計劃有助于注冊會計師關注重點審計領域、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并恰當地組織和管理審計工作,以使審計工作更加有效。同時,充分的審計計劃還可以幫助注冊會計師對項目組成成員,進行恰當分工和指導監督,并復核其工作,還有助于協調其他注冊會計師和專家的工作。  

 本章特別對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審計風險的分析作了重點闡述。  

(1)審計重要性。既是審計理論的重要課題,又是審計實務的重要內容,它貫穿于整個審計實務,要求學生既能從理論上理解審計重要性的含義和性質,又要能從實踐上對其進行確定。  

(2)審計風險。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務問題。要求學生既要能從理論上理解審計風險模型的含義、構成及各種風險之間的關系,也要能從實務上對其進行分析和控制。  

本章為重點章節,應重在理解,因為其涉及的審計理論應與以后各章的各交易循環的審計實務聯系考慮,學生應具備運用本章的審計理論分析審計實務、確定審計報告類型的能力。  

 3. 審計抽樣  

本章屬于審計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主要闡述審計抽樣在審計中的運用問題。詳細介紹了選取測試項目的方法、審計抽樣概述、審計抽樣在控制測試中的應用和審計抽樣在實質性細節測試中的應用;涉及審計抽樣的概念、種類和步驟等內容。  

  

 (四)歸納審計循環,掌握審計實務  

審計循環屬于財務報表審計實務。審計循環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公司的財務報表審計為例,介紹各業務循環審計的具體內容,重點介紹對各財務報表項目如何審計 

報的領域。從方法論的角度,以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的審計,稱為風險導向審計方法。  

風險導向審計作為審計模式發展的新生階段,主要立足于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制訂審計計劃,并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審計程序。從審計流程上看,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排在首位,并且在審計的所有階段都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它們既是審計基礎理論,又是審計實務,集中體現了新準則風險導向審計的思想。  

  

(二)理清思路,把握審計流程  

1. 風險評估  

風險導向審計理論與方法,是整個教材的精華所在,它構成全教材的前提或背景。因此,在審計教學中,應當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和目標。  

(1)如何運用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準則確立了新的審計風險模型,以明確注冊會計師識別、評估和應對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思路。審計風險模型構成了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基礎,在審計實務中不易把握,要求學生以注冊會計師的角色掌握如何使用審計風險模型開展審計工作。  

(2)如何在審計工作中進行風險評估。要求學生以注冊會計師的角色掌握如何借助于評估程序和審計程序工作底稿,結合具體審計計劃的制訂,進行風險評估。  

(3)如何進行風險評估。要求學生以注冊會計師的角色,從6個方面系統掌握注冊會計師如何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特別是利用審計程序舉例的方式,熟練運用于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和關鍵環節。  

 2. 風險應對  

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確定總體的應對措施,并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新風險準則正式引進“重大錯報風險”概念(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將審計風險模型重構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這不是簡單地將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并稱為重大錯報風險,而是重大實質性改進。不僅明確規定了審計工作以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作為新的起點和導向,抓住了審計工作的“牛鼻子”,而且與現行審計目標責任定位緊緊相扣,有利于履行審計責任,實現審計目標。眾所周知,按審計準則要求,設計審計工作就是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新風險模型的構建更直接有助于指導注冊會計師,時刻緊緊圍繞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來設計和執行審計程序,以最終實現合理保證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因此,本章的學習要求和目標是: 

    (1)如何運用審計風險模型;  

(2)如何在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選擇審計方案;  

(3)如何實施控制測試。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在確定總體的應對措施以及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如何運用職業判斷。  

(三)掌握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   

1. 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   

本章內容屬于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主要闡述了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兩部分內容,包括審計證據的含義和特點,獲取審計證據的程序、分析程序、審計工作底稿的含義、編制目的和使用的文字及對審計工作底稿實施控制程序,以及底稿的格式、內容、范圍、歸納和審計報告日后對審計工作底稿的變動等。   

注冊會計師的工作主要有3件事:找證據—做底稿—出報告。本章節就占了兩件事,本章涉及的內容,不僅是需掌握的審計基本技能,也是理解審計實務的理論基礎。   

 2. 計劃審計工作   

本章屬于審計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計劃審計工作對于注冊會計師順利完成審計工作和控制審計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充分的審計計劃有助于注冊會計師關注重點審計領域、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并恰當地組織和管理審計工作,以使審計工作更加有效。同時,充分的審計計劃還可以幫助注冊會計師對項目組成成員,進行恰當分工和指導監督,并復核其工作,還有助于協調其他注冊會計師和專家的工作。   

 本章特別對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審計風險的分析作了重點闡述。   

(1)審計重要性。既是審計理論的重要課題,又是審計實務的重要內容,它貫穿于整個審計實務,要求學生既能從理論上理解審計重要性的含義和性質,又要能從實踐上對其進行確定。   

(2)審計風險。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務問題。要求學生既要能從理論上理解審計風險模型的含義、構成及各種風險之間的關系,也要能從實務上對其進行分析和控制。   

本章為重點章節,應重在理解,因為其涉及的審計理論應與以后各章的各交易循環的審計實務聯系考慮,學生應具備運用本章的審計理論分析審計實務、確定審計報告類型的能力。   

 3. 審計抽樣   

本章屬于審計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主要闡述審計抽樣在審計中的運用問題。詳細介紹了選取測試項目的方法、審計抽樣概述、審計抽樣在控制測試中的應用和審計抽樣在實質性細節測試中的應用;涉及審計抽樣的概念、種類和步驟等內容。   

   

 (四)歸納審計循環,掌握審計實務   

審計循環屬于財務報表審計實務。審計循環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公司的財務報表審計為例,介紹各業務循環審計的具體內容,重點介紹對各財務報表項目如何審計  

測試。審計測試包括控制測試和對交易賬戶余額及列報的細節測試和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   

審計循環各章的內容都差不多,而且內容多,項目也多。這幾章可以按以下思路來理解:   

首先,了解循環的概念。就是一個單位將相互聯系的業務類別和涉及的會計賬戶組合在一起,即把同該循環存在內部聯系的業務類別與其他相關的賬戶捆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就是一個循環。也稱切塊審計法。   

然后,了解各個循環的特征,循環的內部控制及交易實質性程序,以及余額的的實質性程序。內部控制的測試,先談內部控制是什么,然后再談怎么測試。可以是雙重目的的測試,交易的實質性程序主要針對利潤表,測試結果往往不披露,因為每筆交易最終都會形成金額進入有關賬戶,進入有關賬戶后才存在列報的問題。以上就是這些章節的大致邏輯關系 。   

1. 各審計循環的重點   

(1)各審計循環的主要憑證與記錄、內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測試、所涉及的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認定、審計目標;各循環實質性程序基本原理;   

(2)各審計循環主要會計處理與審計實質性程序;   

(3)函證程序在各審計循環中的應用;   

(4)監盤程序在各審計循環中的應用;   

(5)實質性分析程序在各審計循環中的應用。   

 2. 審計循環的難點   

(1)各循環內部控制測試的應用;   

(2)對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具體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在審計實務中的運用。   

3. 各審計循環的特點   

(1)本循環所涉及的主要憑證與會計記錄;   

(2)本循環所涉及的主要業務活動。   

各章所有審計循環的特性均是如此。   

4. 掌握審計循環主要審計技能   

(1)函證;   

(2)存貨監盤;   

(3)實質性風險程序;   

(4)截止測試;   

(5)審計調整。   

(五)形成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   

 1. 審計意見的形成   

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根據審計證據得出的結論,以作為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在形成審計意見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從總體上評價是否已經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所有相關的審計證據,包括能夠印證財務報表認定的審計證據與財務報表認定相矛盾的審計證據。   

審計證據是指注冊會計師為了得出審計結論,形成審計意見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財務報表依據的會計記錄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作為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   

注冊會計師對審計結論的評價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   

2. 出具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定,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也是注冊會計師在完成審計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供的最終產品。   

審計報告分為標準審計報告和非標準審計報告。   

   

(六)執業準則與職業道德規范   

注冊會計師的整個審計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審計目標,審計目標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審計主體通過審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境地或最終結果。   

(1)審計總目標。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發表意見,是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方面做出評論。   

(2)具體審計目標。根據各類交易事項、賬戶余額、列報3個層次的逐個認定和審計總目標來確定。   

注冊會計師執業是依據管理層對會計報表的認定設計審計具體目標,實施相應的審計程序,取得證據,完成對會計報表各項認定的確認,最終形成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   

審計目標的實現與審計過程密切相關。審計過程充滿了大量的職業判斷。在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時,在根據獲取的審計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中,尤其需要職業判斷。既然是判斷,就有失誤的可能性,職業判斷本質上意味著風險。因此,必須把執業審計準則作為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時應遵循的行為規范,作為衡量審計工作質量的標準;同時,還要受到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約束,明確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因為審計工作是一個以道德為濃重背景的工作,其職業道德防線的潰決將會帶來災難性后果。   

應將執業準則體系有效地滲透到審計教學中,將新準則作為一個契機,統領教學內容和審計實務;應將審計職業道德放在首位,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強調誠信教育,把專業勝任能力與職業道德的培養結合起來。   

   

主要參考文獻:   

   

[1]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2008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審計[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篇(2)

關鍵詞:審計;批判性思維;創新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0-0158-02

一、批判性思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 thinking的直譯。它是以邏輯方法作為基礎,結合人們日常思維的實際和心理傾向發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技巧。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在我國,《高等教育法》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教育部教高[2007]2號文件里談到“樹立科學的質量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在這兩份文件里都談到了“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對社會的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開發并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創新可以認為是對舊有的一切所進行的替代、覆蓋,也可以說創新是建立在對舊思想或具體事物批判的基礎上的。批判性思維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批判的目的和本質是創新。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在我國的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批判性思維與審計的聯系

從已有文獻來看,審計產生的原因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主要觀點有審計源于會計觀、理論觀、財政監督觀、信息經濟觀、保險理論觀、沖突理論觀、受托經濟責任觀。總結分析,受托經濟責任是審計產生的根本原因。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其目的是確定或解除被審計單位的受托經濟責任。

蔡春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有目的的,自我校準的判斷。”這種目的性體現在審計里是審計人員基于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以及其他有關資料的基礎上,以審慎的態度和質疑的思維方式重新審視一切,去偽存真,透過現象揭示經濟活動的本質,最終做出合理的判斷,提出恰當的審計意見,對被審計單位是否有效地履行受托經濟責任提供合理的保證。由此可見,審計判斷的過程實質上是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莫茨和夏拉夫在論述會計和審計的關系時指出:“......審計與會計計量和認定的基礎有關,審計是分析性的,而非構建性的;審計是批判性的、審查性的。”這是關于審計批判性的經典論述,也是審計與批判性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的強有力的論證。

審計人員在執業的過程中要保持職業懷疑態度,這種基于客觀事實、但不盲從權威、不被表象所迷惑的理性反思,與批判性思維是一脈相承的。

三、批判性思維在審計教學中的缺失

審計人員的職業懷疑態度是批判性思維在審計中的具體體現,它應該貫穿于審計執業的始終。批判性思維的運用有助于促進審計目標的有效實現,有助于高質量的完成審計工作。所以審計人員應該具備批判性思維。

學校應該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而會計、審計類專業學生將來會從事審計工作。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但是從目前的教育環境來看,批判性思維在審計教學中實際上是缺失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巨大的升學壓力、繁重的學業負擔,使我們的學生從上學伊始就很少有時間去多想老師所說的一切。而在一切以分數為主的形勢下,家長也會灌輸“老師就是絕對權威”,不允許孩子“瞎想”。在以升學率高低作為學校好壞的評判標準下,學校不可能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在教學中也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漸漸地,我們的學生不愿意去主動思考,只懂得全盤接受,失去了思想的主動性,喪失了去探索、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種慣性思維一直會延續到大學,習慣了被動聽課,聽課只是為了考試,以考證為目的。

其次,具體到審計課程的設計上,也很少關注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第一,沒有引入邏輯性課程,不培養逆向思維,沒有將與批判性思維訓練相關的課程納入審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第二,在教學方式上不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而是大多局限于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這樣就會存在“重知識、輕批判,重接受、輕思考”的傾向。第三,對專業的考核側重于知識點的記憶,考核的內容強調知識點的掌握,忽略了技能的訓練。

四、在審計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建議

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應該在學生的各個學習階段、各個年齡層次都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鼓勵多提問,敢于質疑,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同時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素質的教師,才能通過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具體到審計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繼續推廣案例教學

現在大多數的學校已經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以案說理,通過案例進行實景再現,給學生展現一個真實情景的同時,可以為理解知識提供一個深入分析的范例。因此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有效策略。比如在講解審計抽樣發展歷程中的三種抽樣方法:任意抽樣法、判斷抽樣法、統計抽樣法的區別時,老師可以以一個項目同時用三種抽樣法,讓學生自由討論不同的方法得出的效果如何。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又可以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開展實踐教學

案例教學使得學習內容從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它只局限于學生想、老師講或學生講、老師補充的“紙上談兵”的階段,而沒有進行真正的實務操作,學生無法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感知。實踐教學通過增設模擬實訓課堂或者創建實習基地等方式,模擬審計活動,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實際操作,既可以增強審計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加學生對審計實務的感性認識,又可以讓學生在參與中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引發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訓練逆向思維能力

審計通常與會計信息系統有關。事實上,審計大多數的證據也是來源于會計信息系統。因而審計與會計的關系十分密切。但是從本質上看會計是一個產生有用的、可定量的經濟信息的創造過程;而審計通常不產生任何新的經濟信息,它只是一個收集有利于作出判斷的信息的鑒定過程。通過信息的鑒定,判斷真實的經濟狀況,進而復核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因此,審計是對包括企業財務信息在內的全面信息的解構過程,它實際上包含著一種逆向思維,即從結論進行反方向思考。作為審計工作的一種基本方法,逆向思維訓練可以加強學生行為的目標和推理思維的技能,是培養批判性思維有效可行的方法。

例如某企業的財務信息顯示,本年度購入的原材料明顯比上一年度多,審計人員就需要采用逆向思維進行分析來獲得本年度多購入原材料的合理解釋。在了解到本年度的生產規模和上年相仿以及生產工藝沒有發生變化后,審計人員來到倉庫,盤點原材料,發現賬實不符,那么賬面比實際多出的那部分原材料哪去了呢?最后通過查閱原材料明細賬和核對原始憑證發現,企業有一筆退貨沒有做賬,隱藏了銷貨方開來的用于沖銷的紅字增值稅發票,制造了購進原材料的假象。實際上企業這么做的真實目的是為了逃稅。老師可以再課堂上對學生這一系列推理加以引導,目的不在于是否正確地回答了問題,而著重考察學生分析問題的整個過程。

(四)進行總結評價,樹立“開放型”作業觀念

建議在每個大知識點教學完成之后,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表述出經過思考后的觀點,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和評價,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至少一個有爭議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先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篩選,找出一到二個重點,讓學生自己先去查閱資料、相互討論,這樣有助于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激發批判精神、有助于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去辨別是非。比如審計的技術方法中的順查法和逆查法如何運用,兩種方法對于什么樣的審計目標會起到怎么樣的作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些實例進行對比,加深知識的理解。同時,老師還要經常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要求每人完成一些小論文,這些小論文必須是經過嚴密的思考后寫出的書面評論或小短文,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各抒己見。因為寫作不僅有利于創造思維的形成,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關于審計風險的涵義,《國際審計準則》認為: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事實上錯誤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那種風險;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認為: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于存在重大錯誤的財務報表未能適當發表他的意見的風險;而我國《獨立審計準則》認為: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誤報,而審計人員審計后發表不恰當的審計風險的可能性。

以上三個定義雖然對誤報的界定范圍有所不同,但對審計風險基本涵義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存有重大錯報和漏報的財務報表,審計后卻認為該重大錯報和漏報并不存在,從而發表與事實不符的審計意見的風險。因此,審計風險主要由兩方面風險構成:一是財務報表本身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二是審計人員審計后表示該報表并不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論文百事通由此可見,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和主觀努力的結合,客觀存在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去調節,但主觀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則的約束。

二、審計風險的三種表現形式

(一)評估審計風險。評估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接受某審計項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審計手段,評估該項目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評估審計風險主要與被審計單位本身的各方面情況有關。被審計單位的規模越大、經營性質越復雜、內部控制越弱、管理當局的可信賴程度越低,則評估審計風險也就越高。評估審計風險是導致財務報表產生重大錯報和漏報的可能性,是客觀的存在,它不受審計人員的影響和控制。

(二)可接受審計風險。可接受審計風險是指審計項目完成后,審計人員或會計師事務所準備承擔或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可接受審計風險主要受以下三個因素控制:第一,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承受能力。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承受能力越強,可接受審計風險也就越高。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承受能力則主要取決于事務所的規模、經濟實力以及法律責任的承擔能力等。第二,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使用者的情況。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的使用者素質越高、范圍越廣,對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審計風險就越低。第三,行業之間的競爭情況。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競爭越激烈,可接受審計風險也就越低。

(三)終極審計風險。終極審計風險是指審計項目完成后所實際形成或審計人員實際承擔的審計風險。終極審計風險主要與審計程序的設計和執行情況有關。審計程序設計和執行得越好,終極審計風險就越低。終極審計風險在數量關系上、理論上應與可接受審計風險一致,但實際上,它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審計風險。因為審計程序的設計和執行受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某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過程中,應盡量按計劃規范操作,以使終極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審計風險范圍內。

簡而言之,評估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可接受審計風險是主觀確定的,而終極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和主觀努力的結果。因此,審計人員在決定是否承接某一審計項目時,可以將評估審計風險與可接受審計風險進行比較,然后根據成本效益原則決定取舍。

三、審計風險的基本特征

(一)審計風險的客觀性。現代審計的重要特征,就是采用抽樣審計的方法,從總體樣本特性推斷總體特性,而樣本特性與總體特性或多或少有一點誤差,這種誤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難以消除。因此,不論是統計抽樣還是判斷抽樣,若根據樣本審查結果來推斷總體,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即審計人員要承擔一定程度的做出錯誤審計結論的風險。因此,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二)審計風險的普遍性。審計風險不僅客觀存在,而且普遍地存在于審計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有什么樣的審計活動,就有與之相適應的審計風險,并會最終影響總的審計風險。審計人員選擇客戶時存在聘約風險;制定計劃時有計劃不充分風險;搜集證據時有證據不足或不夠有力的風險;進行審計抽樣時有樣本數量和抽樣方法引起的抽樣風險;編寫審計報告有措辭不當的風險等。從每一個具體風險看,也是由多因素組成,其中既有客戶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來自審計人員方面的因素,包括審計方法使用不當、確定證據數量不足、執行審計業務中缺乏應有的職業謹慎等。因此,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審計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審計失誤,都會增加最終審計風險。

(三)審計風險的潛在性。審計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審計風險都會導致審計責任。如果審計人員雖然發生了偏離客觀事實的行為,但沒有造成不良后果,沒有引起相應的審計責任,那么這種風險只停留在潛在階段,而沒有轉化為實在的風險。

(四)審計風險的可控性。雖然審計風險客觀而又普遍的存在,但不是說審計風險無法控制,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來降低審計風險。審計風險的三個要素中,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是審計人員可以進行評估,但不能控制,只有檢查風險是可以控制的。在審計業務執行過程中,審計人員預先設定的較低的可接受的總體審計風險水平可以通過控制檢查風險達到。

四、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審計范圍拓寬。審計是因受托責任而產生,并隨著受托責任的發展而發展。近年來,受托責任的內涵不斷擴大,受托責任的內容也擴展到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審計范圍也在不斷拓寬,審計提供服務的領域從財務報表的驗證和財務咨詢擴展到環境審計、質量審計、風險評估等業務。審計服務范圍的拓寬給審計職業界帶來了風險和壓力。這是因為,審計職業界適應社會要求拓寬業務范圍所從事的這些本不熟悉的審計業務,會引起包括審計執業水平、審計效果評價、審計期望差距等在內的一系列問題,從而給審計職業界帶來新的挑戰。

2、審計責任的擴大和期望差距的存在。所謂期望差距是指審計職業界對本身的認識與公眾對審計職業界的認識上的差距。長期以來,審計職業界一直堅持認為,按照審計準則去執行審計業務就履行了其應盡的職責,并把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區分開來,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保證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就是審計人員的審計責任。建立健全內部控制,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是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責任。社會公眾對審計的期望不僅僅是審計人員依據審計準則就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信息提出審計意見,而且還要求審計人員能夠查出被審計單位的所有舞弊和錯誤。審計職業界和社會公眾對于審計責任的理解不同產生了期望差距。社會公眾對審計人員審計結果的過高期望,與審計人員實際審驗能力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3、被審計單位外部和內部的經營背景。經濟環境、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特點、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弱、技術發展趨勢、管理人員素質和品質等因素都會對企業經營風險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審計風險。

(二)主觀原因

1、審計人員專業能力不強。審計人員是審計實施的主體,其專業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審計風險的發生。從實際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業務能力和經驗未能達到應有的水平,加上后續教育的力度不足,使審計風險管理與控制缺乏內在的保障。

2、審計人員責任心不強和職業道德水平不高。民間審計是一種專門技術服務,審計人員有責任計劃自己的審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差錯行為,同時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應運用應有的技術和職業關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是很重要的。極個別審計單位和審計人員為了自身的利益,違背職業道德,置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于不顧,讓虛假盈利預測報告過關,甚至協同企業作假、出具虛假審核報告。

3、審計方法存在缺陷。現代審計廣泛采用抽樣技術,即根據總體中部分樣本的特征來推斷總體的特征,因此審計的結果必然帶有一定的誤差。另外,受審計成本效益的制約,審計人員往往會舍棄一些對審計意見形成影響不大卻費時費力的審計程序,這種取舍審計程序有可能會導致審計意見失實。審計人員對所運用的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進行選擇需要以接受一定的審計風險為前提。

五、對防范審計風險的幾點建議

審計是一種綜合監督,審計風險的形成因素復雜多樣,并且交替、并存發生。對審計風險的控制,必須是綜合性的。根據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存在環節,提出幾點有效防范審計風險的對策。

(一)明確界定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會計責任是指企業對其應編制的會計報表負責,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審計責任是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及出具審計報告等應負的責任。合理區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對于防范審計風險非常重要。審計機關及審計人員應根據《審計法》等有關規定,在審計報告中如實反映有關情況或對報告反映內容進行限制,以避免被轉嫁的審計風險。

(二)強化審計質量控制

1、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只有造就一批同審計工作相適應,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審計人員,才能有效地防范風險。例如,為了提高審計人員的政策水平和職業道德修養,事務所應定期舉行政策法規,特別是新稅制、新財會制度以及新近出臺的經濟法規的學習討論,制定事務所人員遵循的道德標準和考核、獎懲的辦法,以規范和約束其行為。再有,為了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理論水平,可以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和專業理論的再教育,并定期進行考核和研討,對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等規范進行崗位培訓等。新晨

2、確保審計作業質量。控制好審計工作的質量,重點要抓好以下環節的控制點:首先,事前要正確處理好審計風險與重要性概念及證據收集的關系,根據其三者存在的特定關系和重要性原則,正確運用審計風險模型,分析影響因素,準確有效地估計審計風險,確定審計方法,編制實施計劃;其次,事中階段控制要使審查計劃安排與委托單位要求相符,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修訂計劃,以增強審計工作的時效性和效果性。同時,要編制高質量的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必須與被審單位交換意見且應由專人負責審定。

篇(4)

論文關鍵詞:信息化;審計;風險;內部控制

1引言

在寧夏電力公司系統全面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大背景下,審計工作如何結合本專業特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科學的精神,建立科學的審計管理體系,是實現電網企業審計工作再上新臺階的迫切需要,而審計信息化建設,無疑為實現電網企業審計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前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曾高瞻遠矚的指出,“審計信息化是一場革命,能不能在這場革命中掌握主動權,直接關系今后審計事業的發展”。國網公司的審計工作“十一五”規劃中也將審計信息化工作作為今后—個時期審計工作的重點之一。可見公司系統審計信息系統的建設迫在眉睫,也至關重要。筆者就寧夏電力公司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談談對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點淺見。

2寧夏電力公司系統審計信息化建設現狀

目前公司系統審計信息化建設依托于國網SG186工程項目,由中電普華公司開發的一體化審計綜合管理系統及用于現場審計工作的審計作業工具兩大平臺。一體化審計綜合管理系統是國網公司總部審計管理橫向集成、縱向貫通到網省公司、到地市公司的信息高速公路,主要管理國網公司系統審計決策、重點、計劃、統計、日常事務等事項。在制度的約束下,大量審計工作在平臺上運行,起到信息共享,規范審計流程,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提高審計現代化水平的作用。審計作業工具通過對多種財務數據的采集,實現對財務數據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達到快速鎖定審計方向、把握審計重點并形成完整審計項目資料(記錄底稿、審計報告)的作用。通過系統的應用,審計部門領導可以通過軟件,科學地進行審計計劃的編制,評估審計項目;審計人員可以在統一的計算機系統內,利用軟件的各項特定功能,建立一個關聯的整體,滿足了公司審計業務管理要求。軟件通過不同審計項目搜集、分析、加工、篩選后得到的企業信息,按企業名稱分類存放到審計軟件的中心數據庫中,審計人員可以方便地查詢并獲得被審單位各方面的詳細資料,以提高工作效率。內部審計是企業控制制度的再控制,內部審計部門內控制度的完善與否,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管理成效。使用軟件進行內部審計作業和管理,加強了企業對內審部門的工作規范化控制。審計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軟件系統提供的功能權限的控制,對不同職能崗位上的人員的操作功能加以限制。結合目前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系統運行情況良好,基本滿足寧夏電力公司審計業務的信息化應用要求。審計作業工具基本達到100%的使用頻次,但審計綜合管理系統的登錄頻次偏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偏弱。這些都暴露出審計綜合管理系統還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在督促廠家完善的同時,相關配套制度的建設和考核的實施,也是審計信息系統使用效果的有效保障。

3ERP實施對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影響

寧夏電力公司ERP系統的全面上線,對審計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系統可以讓審計人員快捷、深入地了解業務流程與控制體系,并在業務抽樣、正確性復核等方面提高效率。如何有效的利用ERP數據、信息的高度集成,實現多樣化的分析,審計穿透快速方便以及信息實時,在線監控能夠實現等特點,與審計工作實現有效地對接,無疑是現階段公司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方向。筆者有幸對上海電力公司和浙江省電力公司的審計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浙江公司和上海公司的審計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浙江公司審計部2002年起,分階段、分模塊地開發了審計信息系統,經過近4年的不斷改進,在2006年就已經建立起了較完備的審計綜合管理系統和集財務、工程、用電營銷各種數據源接口軟件為一體的審計信息系統。2008年浙江省電力公司用于審計信息系統建設的資金達到200萬元。上海電力公司結合SAP系統實時在線業務審批和監控功能以及權限的設置和記錄,為強化上海電力的內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幫助上海電力規避內部營運風險,并且為內部審計提供了詳實的數據和依據。這些好的經驗無疑為公司審計信息系統的建設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榜樣。

4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及其對策

在國網公司系統全面倡導內部審計轉型的大背景下,積極開展以監督和評價內部控制體系運行的有效性為導向的管理審計成為內部審計工作的趨勢。通過評價和改進財務會計控制、經營管理控制和信息系統控制的有效性,促進提高內部控制能力和水平,幫助組織實現目標。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先進的內部控制為基礎,以準確的風險識別和完備監測評估體系為前提,以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嚴密的控制措施為核心,以嚴格的審計監督和客觀的評價體系為保障,以強大的信息系統和暢通的溝通渠道為支撐的諸多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這就要求我們對內部控制實施審計的時候,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各個個功能要素進行孤立的審計,而要站在全局和系統的高度,對各個要素之間的關聯活動和相互作用的效果進行審計,要從總體上對內控能力進行動態、系統的審計評價。這樣,只有依托信息化條件,審計人員才可以利用計算機決速、準確的特點,積極開展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效益審計,擴大審計面,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使得內控審計成為可能。因此,實現內部審計全面轉型與發展,審計手段必須從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動化轉變。這是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內部審計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5內部審計技術發展與審計項目管理

5.1審計信息技術的發展階段

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技術有了新的突破。筆者認為審計技術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從原來的手工對帳審計到現在的計算機輔助審計,最后應該發展到以審計項目管理信息化為核心的系統解決方案。

5.2審計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審計的信息化,也對審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管理主要是利用審計項目管理軟件,完成對審計項目的管理、對審計成果的管理、對審計人員績效考核的管理等功能。從審計項目的立項到審計項目的實施再到審計項目的終結和歸檔,審計管理系統都可以進行全程跟蹤,實時監控。對于審計成果,審計管理系統能夠方便的進行存儲、檢索和維護。審計管理系統還可以對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審計項目完成的情況等進行考核。

5.3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作用

內部審計管理系統應當包括綜合管理系統、作業輔助系統、決策分析系統、力公門戶系統,各系統的怍用如下:

5.3.1綜合管理系統

通過審計綜合管理系統實現整個企業年度審計計劃的申報與審批、審計文書檔案的管理、業務臺帳的統計匯總和基礎報表的自動生成,并完成人力資源綜合管理、審計任務的資源調配、審計人員履行職責的考評等。通過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庫、審計專家庫、審計案例庫、審計對象庫)基礎數據資料支撐,為整個審計應用系統提供完整、有效的審計-基礎佶息支持。在公司目前審計信息系統的建設中,現有的審計綜合管理系統基本能滿足以E需求。

5.3.2作業輔助系統

通過審計作業系統輔助一線審計人員完成審計項目,實施電子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的采集轉換,運用豐富的各類審計工具完成審計抽樣和數據分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標準化的審計程序引導與控制規范了審計作業過程,降低審計風險。層層歸集的基礎信息及統計臺帳通過系統接口與審計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無縫集成并實現現場審計作業數據與遠程公司審計部之間的數據交互和共享。目前,在實際應用中,公司系統的審計現場作業僅限于對財務數據的轉換和查詢,與浙江、上海公司擁有的財務、工程、用電營銷等較為完備的審計作業工具系統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這也是公司系統審計信息化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和發展的方向。

5.3.3決策分析系統

通過決策分析系統輔助領導全面掌握審計項目進展情況,監控審計項目的工作進度。提取審計管言息系統、審計作業系統的相關數據,提供有價值的匯總纈:計信息,為領導宏觀決策分晚基礎。以公司目前審計信息化建設現狀必須要結合公司系統ERP上線,財務管控系統的實施,充分利用這些系統中的數據庫資源,與審計信息系統有效地對接實現業務流程追蹤、數據采集分析、系統配置審核等諸多功能,才能使公司目前的審計信息化進程得到質的飛躍。

5.3.4辦公門戶系統

通過審計辦公門戶平臺系統,將公司內部管理的內容,向下屬各分公司及直屬機構有選擇的進行公開實現信息實時共享。

篇(5)

會計審計畢業論文范文一:網絡會計審計模式分析

(一)網絡審計下的審計理論要素的重新思考

網絡審計是隨著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出現而產生的,是經濟活動網絡化、虛擬化的產物,也是現代審計發展的嶄新階段。面對網絡審計,原有的審計理論要素,如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主體、審計技術、審計風險以及審計準則等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我們重新加以思考。

1.關于審計對象

審計對象是指審計所要考察的客體,即被審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營管理活動和作為提供這些經濟活動信息載體的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資料。隨著電子商務的網絡化經營發展和虛擬公司的出現,使網上實體通過網絡將成百上千的人聯結在一起工作,他們可根據業務的需要自由重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可以是投資融資關系、技術協作關系和購銷關系等,即使這些企業間的關系是松散型的,也可以通過網絡在很短的時間內,以網上協議的形式整合成企業聯盟,當然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散聯盟。于是,會計客體就變得模糊,審計客體因之變得復雜,審計客體的外延需要重新界定。從交易費用理論看,審計對象(站在被審單位的立場上看,即為交易主體)的邊界不清,不僅增加交易主體的交易費用,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和審計費用。所以,網絡審計的客體具有動態性和虛擬性,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充分地認識到,審計的客體具有適時改變性。

2.關于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下,人們通過審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和要求。原有的審計目標僅局限于在裝訂的賬、表上,亦稱“有紙化”的信息載體上查錯防弊,對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對審計對象的真實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和評價,其目的是為審計委托人服務。然而,在電子商務活動中,通過互連網和通訊技術,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以及企業與政府間的聯系更加廣泛和深入,信息資源具有共享性和經濟活動具有開放性,網絡審計的目標將主要通過“無紙化”實現,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擴展,諸如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的審計、人力資源利用狀況的審計、政府調控職能實現程度的審計、顧客對企業滿意程度的審計以及網絡技術本身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審計等也將成為審計目標。

3.關于審計范圍

審計范圍是指針對特定審計對象所開展的審計實踐活動在空間上所達到的廣度。在原有審計中,審計范圍要依據不同的審計對象和審計目標來確定,總的來看,審計范圍較狹窄、封閉。而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一個寬闊開放的系統,會計信息處理處于一個開放的空間范圍,涉及到交易關聯方的各個方面;同時,由于其資源的共享性,能訪問會計信息以及接觸會計信息的人可能涉及到整個網絡用戶,當然,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網絡用戶,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戶,出于不同的動機,可能采取惡意操作行為,增加了網上行為的控制難度。因此,承擔不真實以及非法數據的責任人就不能局限于被審單位,交易雙方以及相關的社會公眾都將被列入審計范圍。總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任何一項審計業務,都是建立在互連網平臺之上的,審計活動面向網絡。可見,網絡審計的范圍已被大大拓寬。

4.關于審計主體

審計主體是指實施審計監督的執行者,也就是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在網絡審計中,首先建立和完善能夠在網絡下實施對被審單位及其相關信息進行審查、監督和提供鑒證服務的審計機構;其次,必須構建完善的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系統。同時,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審計人員應該是一種復合型、全方位人才,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現代會計理論和審計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知識和現代商貿理論,并能熟練地從事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操作和維護。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的不斷更新,審計人員應該具備終生學習和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網絡審計發展的需要。

5.關于審計技術方法

審計技術方法是為了實現審計目標,在對被審單位實施審計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手段,它是順利完成審計工作、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保證。企業在網絡化經營中,由于會計數據的極大電子化和會計控制的局部程序化,直接造成了審計線索的“不可見性”。因此,必須應用數據庫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可靠、完整地保存和管理,借助單機系統或工作站,對會計數據進行快速、準確地加工和處理,利用網絡和通訊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安全、有效地分配和傳輸。這樣,網絡審計必須完全依賴于計算機和交互網絡。在網絡審計中,審計人員利用審計接口軟件來獲取原始數據,利用審計抽樣軟件來進行樣本抽取,利用審計分析軟件進行各種數量關系的配比分析和數據查詢,利用數據倉庫技術來進行分析,利用審計專家系統進行審計推理與判斷,并通過數據挖掘、樣本抽取、異常項目調查、數據分析與處理等方法進行測試、檢查、分析與核對。由此可見,網絡審計下的技術方法已大大突破了原有方式下所運用的審計技術方法。

6.關于審計準則

審計準則是用來規范審計人員執行審計程序,獲取審計證據,形成審計結論,出具審計報告的專業標準。在網絡審計中,由于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主體、審計技術方法等發生了重的變化,需要對現有的審計準則體系重新進行審視和思考。審計準則體系中的有關準則應該體現電子商務下網絡審計的特點,通過制定相應的、更切合實際的準則,更有利于規范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并規范網絡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審計質量、最終形成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

7.關于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被審單位的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審計人員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一般認為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組成,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由于會計數據處理的電算化,在計算機輔助系統的控制下,其本身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得以基本保證。因此,固有風險基本上被控制,并呈降低的趨勢。但是,由于會計信息系統的開放性和網絡化,使得會計信息資源在極大的范圍內得以共享和交流,這無疑將審計工作置于一種被動的風險之中。例如,存放于主機內的會計信息被他人非法拷貝和篡改;會計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競爭對手截取和惡意修改;計算機病毒和網絡黑客的肆意侵襲,會威脅會計數據的安全,嚴重時可能導致會計信息系統的全線崩潰等。可見,會計數據的安全、完整性控制難以得到保證,從而使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的水平呈上升趨勢。所以在網絡審計中,審計人員對審計風險控制的難度加大,實施的審計風險控制措施也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二)網絡審計的風險與防范管理

隨著網絡審計的產生與發展,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新環境下的風險,與傳統審計風險相對應網絡審計風險指的是審計人員網絡技術對有關信息系統進行審計后發表不恰當的意見的可能性。

1.網絡審計的新型審計風險

(1)篡改數據,不留審計線索在網絡環境中,數據的電子化并以磁介質為主要存儲載體,這為舞弊者或攻擊者對原始數據進行非法修改和刪除,且不留篡改痕跡成為可能,這將無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給審計監督帶來了風險。(2)信息丟失主要有三種原因:一是運行間的斷電和死機等故障;二是計算機病毒破壞;三是人為的毀損。(3)黑客侵入和數據失竊計算機黑客為了獲取重要的商業秘密、數據資源,經常用IP地址欺騙攻擊網絡系統。黑客偽裝為源自內部主機的一個外部站點,利用一定的技術進入目標系統竊取或破壞數據。(4)職責分離不恰當引起內控失靈在網絡環境下,如果對數據維護、系統管理和數據輸入、數據核對確認等崗位不作適當的分離,就會有人利用網絡的弱點故意修改數據、舞弊或竊取秘密信息從中撈取利益。

2.網絡審計風險的防范和控制為了有效地降低網絡審計風險,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應用審計軟件,對相關網絡系統進行實時跟蹤

首先對被審計單位的網絡系統進行評價,并利用專用的審計對比軟件,將存放于數據庫不同地址的同一種數據進行自動比較,以形成相應的記錄文件,并對有差異的文件數據進行詳細審查;其次對被審計單位的自動檢測數據庫軟件和恢復軟件進行審查和評價;再次要對被審計單位的異常貿易,通過網絡進行預警提示,以降低審計風險。

(2)建立審計服務信息庫

審計人員可將被審計單位的有關信息,通過網絡建立一個完善的大容量的信息庫,這些信息包括被審計單位的背景資料,最新動態和一些以前審計的檔案信息,以便以后開展審計時查閱和運用,這樣將可大大減少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相應地降低了審計的風險。

(3)加強對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進行審計

在網絡中運行,信息的安全性即可靠性和保密性構成了審計的風險防范和控制的重點。首先對網絡系統職責分離情況進行審查,遵循的原則仍為不相容職責必須分離,但側重對數據的輸入、輸出,軟件開發和維護及系統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間的關系處理進行審查;其次對被審計單位網絡結構進行分析與評價,以確認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再次對被審計單位的系統容錯處理機制,安全管理體制和安全保密技術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評價其系統安全性的等級,從而有效地控制審計風險。

(三)網絡審計的法律環境

由于網絡時代社會的信息化加大了社會的不確定性,著名的摩爾定律所蘊涵的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由于法律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共識,它在規范社會經濟的運作,控制社會的不確定性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功能優勢。因此,在網絡經濟中法律的重要性將更為凸現。作為一個經濟服務領域,審計首先要充分利用和維護已有的適應于自己的法律體系,作為維系共同利益的法律屏障,這些法律主要包括刑法、民法和商法等;其次,審計服務由于要處處體現其獨立性,從而存在其自身的特征,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法律來規范,這就需要建立起規范網絡審計的審計準則。就新的審計準則而言,必須做到既有獨創的一面,又有沿襲傳統的一面,說它獨創性的一面,主要表現在規范審計企業的網絡信息系統為中心的一整套制度以及電子版本的業務約定書、管理層說明書、審計報告等電子文件的合法化,這些制度具有濃厚的網絡特色,這與傳統審計準則具有明顯的區別;由于網絡審計在審計獨立性、客觀公正以及審計的職業道德等方面仍然類似于傳統審計,并且有時還離不開實地審計的參與,所以在規范類似審計方面可以適當的沿襲仍適用的傳統審計準則。基于上述網絡審計法律環境的建立,網絡審計的運作將更加規范,更有保障。

總之,在企業網絡化經營的過程中,審計人員為了加強對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審查和監督,必須“上網”,利用互連網絡技術來建立審計專用網絡,實施在線式和連續審計,對企業所進行的業務是否真實、合法,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的信息披露是否完整、可靠,以及對網絡系統是否采取足夠的安全措施等進行評價,并提供意見,從而實現網絡化會計信息處理、財務管理與網絡審計綜合運用。

會計審計畢業論文范文二:會計審計與質量審核分析

1.會計審計分類的差異分析

對會計審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從而作出不同的分類,這有利于加深對審計的認識,從而有效地組織各類審計活動,充分發揮審計的積極作用。對質量審核一般進行簡單的分類,對分類沒有什么目的性。分析:GB/T19011對質量審核的實施時間分類上有一定困難,因為質量管理在事前沒有可以操作的、詳細的審核辦法,而且風險分析目前使用還不廣泛,事前審核的效果沒有足夠的判定依據。在實踐中,組織可以對自身進行有意識的事前審核,以確定組織的風險并加以控制,使組織的流程更好地運行,提高組織的效率。

2.目標的差異分析

2.1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包括存在和發生(existenceandocc-urrence)、權利和義務(rightandobligation)、估價或分攤(valuationorallocation)、完整性(completen-ess)、表達和披露(presentationanddisclosure)等5個方面的認定。

2.1.1存在與發生認定是指資產負債表所列示的資產、負債、權益在資產負債表中確實存在;損益表所列示的各項收入與費用在會計期間確實發生。

2.1.2權利和義務認定是指會計報表中記錄的各項資產確實屬于公司所有或被公司所控制;會計報表中記錄的各項負債確屬公司應履行的義務。

2.1.3估價或分攤認定是指各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等要素均按適當的金額列入會計報表中。所謂“適當的金額”是指這一金額的確定不僅遵循了一般公認的會計準則,而且在數學上的處理也正確無誤。

2.1.4完整性認定是指所有應該在會計報表中列示的交易和項目都確實列入了。

2.1.5表達與披露認定是指會計報表中各項目分類正確、會計原則選用適當、信息披露充分。審計人員必須深入了解管理當局對財務報表的認定,因為這些認定是確定具體審計目標和制定審計程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審計人員的基本職責就是確定被審單位管理當局對其會計報表的認定是否有理由和根據。為獲得審計證據以證明被審單位管理當局對其會計報表的認定,審計人員必須針對每一項認定制定具體的審計目標。一旦為實現審計具體目標取得了足夠的證據,審計人員就有理由確認被審單位管理當局的認定是合理的。表2給出了每一項認定對應的具體目標,即實存性、權利和義務、準確性、分類、截止、詳細匹配、可變現價值、完整性、表達和披露九項。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當局的認定與具體審計目標之間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更詳細一些。

2.2質量審核目標

質量審核的目的是確定審核應完成什么,這些目的與受審核方密切相關,而與其他方面均無關系。分析:質量審核的目標較之會計審計目標有較大的不同,尤其在實存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在具體的實踐中應注意。質量審核本身要求所有證據的實存性,但不要求一定是客觀的證據。完整性要求在質量審核中基本上都會被忽視,這與質量管理要求一致,因為質量管理中要求識別過程,但沒有要求所有的已發生的過程均詳細記錄。經濟管理中為避免嚴肅的規則被踐踏,明確要求所有的已發生的交易過程均必須翔實記錄。由此,我們可以在質量審核中引入部分完整性的要求,如要求對一些過程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完整性記錄等。表達和披露在會計審計中是有相關要求的,在質量審核中要求比較含糊,不同的審核人員表達和披露的同一個實例將會出現較大的差別。各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明確質量審核表達和披露的標準和要求。其他的不同方面,由于經濟管理和質量管理的不同情況,無選取的必要。

3.審計工作底稿與質量審核記錄的差異分析

3.1審計工作底稿

審計人員從接受審計任務開始,到出具審計報告為止,對整個審計過程中的各項工作都應做好記錄。這些記錄反映了審計人員所執行的具體程序、進行的分析判斷、收集到的審計證據,以及得出的審計結論和審計意見,構成了審計工作底稿。全部審計工作記錄和獲取的各種資料,是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完成審計任務的重要工具,也是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的直接依據。編制和獲取審計工作底稿是整個審計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審計程序的實施、證據的收集與分析過程其實就是審計工作底稿的形成過程。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要求:資料具體、詳略得當、結論明確、格式規范、標識一致、記錄清晰。

3.2質量審核記錄

質量審核記錄是闡明所取得結果或所完成活動的證據,根據這些證據審核人員進行評價,得到審核發現,結合審核目的后得出審核結論。審核記錄要求:完整、準確、簡明和清晰。分析:作為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查的重要手段。相關工作記錄在會計審計和質量審核中都有特別的作用。對審計和審核人員的能力、個人素質、業務技能、實踐經驗及水平都需要相關工作記錄來證實。由于質量審核沒有如會計審計一般需要更多的數據,因此,分析判斷就顯得不是很充分、明顯。會計審計的意義較廣泛,需要提出審計意見。而質量審核的意義僅針對被審核方,因而不一定有審核意見,而質量審核必需的審核發現也僅僅是可以識別改進的機會。在這方面,實踐中可以提出較多的具體要求,以充分顯示質量審核的強大作用。

篇(6)

[關鍵詞]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中小企業;IPO審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5-0063-03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以戰略管理和系統理論為指導,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審計思路,從企業的戰略、經營狀況分析入手,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錯報風險與企業經營風險緊密地結合起來,評價被審計單位的風險控制能力,確定剩余風險,并執行相關的追加程序,從而將剩余風險降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種審計方法和技術。

1 在中小企業IPO審計中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的必要性

一是適應新的企業經營環境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經營環境、經營方式越來越復雜,經營風險也相應增大,加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的會計判斷和估計增加,企業管理層財務舞弊的動機大大增加,僅僅依靠傳統審計方法難以有效把握企業實際財務情況。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從了解企業經營風險出發,評估與企業經營密切相關的外部風險因素,能大大減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

二是適應現代審計目標多樣化的需要。傳統的賬項基礎審計目標集中在查錯防弊,制度審計目標則集中在驗證會計報表的公允性,對當今審計的重點――管理層舞弊則沒有太大的作用,更談不上對非財務信息披露的適當性發表審計意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不但能確定公允性,還可證實財務報表是否存在重大舞弊,尤其是管理層舞弊。

三是能主動控制審計風險,有效分配審計資源。傳統的審計不能主動控制審計風險,在高風險和低風險審計領域不能恰當地分配審計資源。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則通過運用新的審計風險模型,對重大錯報風險進行系統分析,以作出相應的審計策略,將風險評估與審計程序緊密結合,同時據此將審計資源恰當地分配到高風險領域,從而提高審計質量與效率。

2 針對中小企業IPO審計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程序

2.1 了解中小企業經營環境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小”、“低”、“散”現象,即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生產能力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盲目攀比、惡性競爭突出,且直接通過銀行融資非常困難。對中小企業IPO的審計中,應從企業的性質、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競爭者、顧客和供應商、資本市場、稅務事項、技術進步以及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策略等方面更加深入的了解其經營狀況,識別可能導致產生重大誤報的經營風險。

2.2 制定重要性水平及可容忍誤差

(1)制訂計劃重要性水平。在重要性水平估計時,需要運用專業判斷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慮。定性的考慮包括:企業業務和行業的性質、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等。定量的考慮包括選擇計算計劃重要性水平標準及相應的比例。對于中小擬上市企業,通常把經營成果看做與計劃重要性最相關的衡量基礎,但對于一些私營企業,所有者權益可能是最相關的基礎。

(2)制定可容忍誤差。在中小企業IPO審計中,通常可將可容忍誤差設定為計劃重要性水平的50%(在某些情況下,此比例可以提高至75%),在審計賬戶余額時,可容忍誤差金額應小于計劃重要性水平,以便計劃對個別賬戶余額的測試。

2.3 識別重大交易類別及其流程

中小企業除了經營風險較高外,其內部控制的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也是突出問題。一般可以通過對企業人員的詢問和對企業文檔的復核來確定交易類別,也可以通過分析記賬分錄來識別,并確定它是否屬于重大交易類別。若屬于重大交易類別,則可以使用“經營觀點”或“交易流程觀點”來了解交易流程和信息來源及編制過程,以便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并制定審計程序。

2.4 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評估

根據多個賬戶的總體因素和可能影響某個特定賬戶評估其固有風險。總體因素通常有管理層誠信、管理層的經驗和知識水平以及在期間內管理層的變更、中小企業的經營性質、影響中小企業經營行業的因素、中小企業自身的變更、中小企業的目標和策略等;特定因素一般有產生重大誤報的可能性、賬戶的規模和構成、交易規模與復雜程度、賬戶的性質、確定賬戶余額時的主觀程度等。

根據對重大交易類別和信息來源及編制過程的評估,將每個相關會計報表認定的控制風險確定為“最低程度”、“中等程度”或“最高程度”,基于認定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編制“重大錯報風險評估表”來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評估。

2.5 根據重大錯報風險評估設計控制測試程序

注冊會計師應根據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結果設計控制測試,并運用專業判斷來確定控制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

2.6 根據重大錯報風險評估設計實質性測試程序

在設計實質性測試程序時,應明確針對每個重大賬戶和披露的組合程序提供充分的審計證據。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測試和分析性復核程序可以提供所需的證據,有時,還需執行對賬戶明細的測試(如關鍵項目)或其他實質性測試程序。

3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中小企業IPO審計中的運用

同其他企業相比,中小企業IPO審計應更加關注其經營風險、內部控制,設計更為嚴格的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程序。現對假定的擬上市的ABC公司如何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予以探討,由于篇幅限制,僅根據重要風險導向審計程序對ABC公司應收賬款執行的相應審計程序予以介紹。

ABC公司簡介:ABC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超高亮度、高功率的LED封裝及高性能的LED照明應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為核心業務的高科技光電企業。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LED封裝企業及應用產品開發企業之一,也是國內規模較大的LED封裝企業之一和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的重點企業。公司擬于3年內在中小板或者創業板上市。在2010年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制,注冊資本3000萬元。2010年業務較2009年營業收入增加2500萬元,增長率達18%,2010年稅前利潤為1400萬元,而應收賬款增加2800萬元,增長率達105%。

3.1 公司經營風險分析

(1)ABC公司性質及所處行業狀況分析。ABC公司處于新興電子行業,近年來,LED技術飛速發展,取代傳統的CFFL、節能燈的趨勢已經成為共識。我國LED半導體照明產業起步于90年代初,且保持高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2010年全國產值近千億元,但國內LED行業許多檢測標準未立,大企業不多,小企業成群,實力分散,市場競爭激烈,秩序混亂。

但中國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有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該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適合中國國情,LED產業發展前景廣闊,預計未來3~5年內,LED進入千家萬戶的市場條件(如宏觀政策、行業標準、商業模式等)將基本完善,到時,必將重新洗牌。因此,ABC公司面臨的同業競爭非常激烈,有一定的經營風險。

(2)了解ABC公司經營目標及戰略,分析經營風險。由上述情況介紹可知,ABC公司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LED封裝,屬于行業產業鏈中間環節。受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采購商的影響較大,并且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加上沒有自身的專利技術,價格受整個行業的波動和同行業的低價競爭影響較大。公司目前正對LED照明(及下游終端產品)進行積極研發,擬開拓新的市場和業務。

因此,我們認為該公司所處行業發展潛力較大,但目前受產能過剩憂慮及行業競爭影響,加上該公司企業規模較小,各項成本較大,存在較大經營風險,并且該公司戰略系在3年內予以上市,因此,管理層粉飾財務報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2 制定重要性水平及識別重大交流流程

(1)制定重要性水平和可容忍誤差。對于該公司而言,因戰略目標為3年內上市,股東會更專注于該公司的經營業績,因此,考慮采用稅前利潤作為制訂計劃重要性水平的標準,取比例區間最低值5%計算。該公司2010年稅前利潤為1400萬元,則計劃重要性水平為70萬元,以計劃重要性水平的50%確認可容忍誤差為35萬元。

(2)識別重大交易流程及內控。由于論文篇幅所限,本文僅選取應收賬款、銷售環節流程予以分析。該公司應收賬款、銷售環節流程及相應內容為:

以“以銷定產”銷售生產模式,既有國內銷售,又有出口銷售。由于出口銷售量小,所以主要描述國內銷售流程。

ABC公司在簽訂銷售合同前,須經過合同評審。此過程中,企業要求該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部門(例如,設計部、生產部、采購部、審計部、銷售部等),均對該產品發表意見并簽字。

合同評審通過后,由銷售部對外簽訂產品購銷合同,并復印分別交給生產部、設計部、財務部等相關部門,原件由銷售部留底。

銷售合同的付款模式為“1~9”,即10%預付款,90%貨款賒銷,一般情況下,收到企業預付款后,合同方開始生效。合同生效后,開始安排生產,產品由質檢部質檢,合格產品入成品倉庫,形成產成品進庫通知單。

銷售部根據進度情況與企業聯系,確認產品處于可以發運狀態時,該筆銷售的業務員開出出庫單,一式四聯,其中一聯為經營部存根聯、其他三聯分別交于生產部、產成品倉庫和運輸部。出庫單須經銷售部副經理以上人員簽字批準后,才可以憑發貨通知向倉庫提貨。倉庫接到發貨通知之后便準備發貨并開具發貨單,一般貨物發送均由ABC公司負責。

財務則根據發貨單開具發票并確認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

根據上述了解的詳細了解,我們認為ABC公司銷售流程整體設計上較為合理。但涉及銷售確認時點上,可能會存在為增加當年經營業績,在未發貨提前開具銷售發票確認收入的情況。該公司大部分銷售均采用賒銷,并且賒銷期和賒銷金額均較大,存在款項無法正常收回的風險。同時,通過報表總體分析,該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與同行業相比,均處于劣勢。考慮該環節存在較大的審計風險,擬先進行穿行測試,以確認情況相符并一貫執行,并在重大錯報風險評估中予以考慮。

3.3 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及設計相關審計程序

(1)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如上分析,由于受行業競爭及公司戰略目標影響,管理層可能更關注經營業績的提升,直接影響公司銷售收入的確認、應收賬款的存在性風險提高。從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顯示,當年在銷售增加18%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增加竟達到105%。雖然從對公司賒銷政策的了解中得知,因2010年LED行業上半年整體受國際市場影響,業務量下降較大,造成同業價格競爭異常激烈,公司不得不大量采取賒銷辦法,且賒銷期達到1~3個月。經計算,公司當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10天,超過公司授信限額,與同行業應收賬款周轉天數96天比較,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于應收賬款的各項認定,我們制定固有風險為“較高”,控制風險在考慮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穿行測試結果,確定為“中等程度”,根據重大錯報風險制定模型,確認風險程度為:中等程度。

(2)設計控制測試程序。根據上述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所述,將應收賬款控制風險確定為“中等程度”,并且本年系事務所首次接受委托,考慮到該科目各相關認定的風險均較大,擬執行全面的、范圍較大的控制測試,測試時間也接近報表日,因全年訂單合同的總數較多,樣本量則確定為25。

(3)設計實質性測試程序。根據上述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結果為中等程度,如下設計實質性測試程序的原則及相應的計劃重要性水平和可容忍誤差。

執行“大范圍”測試范圍下的主要實質性測試程序。主要實質性測試程序由應對已識別風險的其他程序來予以補充,增加詳細測試量以確定重大誤報是否已經發生,結合相關數據的詳細測試,執行相應比率/趨勢分析和數據分析性復核程序。在實質性測試執行時間上,選擇年末或接近年末的時點。

在測試起點的選擇上,根據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結果,選擇以50%的可容忍誤差即17.5萬元。具體執行情況為:對應收賬款余額中,對期末超過17.5萬元的企業進行函證,視函證結果選擇進行替代測試;對于余額小于17.5萬元的企業,通過審計抽樣原理隨機抽樣,樣本量則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確定。

在執行完上述主要實質性測試程序后,結合期末存貨發出、銷售確認截止性測試并結合分析歷年應收賬款波動、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變化趨勢,考慮公司的應收賬款回收情況和授信額度,對整體應收賬款余額的真實性、合理性進行分析予以確認。

4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運用中的問題與建議

4.1 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理論上講,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能夠彌補傳統審計方法的不足,降低審計風險,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較低。不能熟練掌握會計、審計、管理和法律等知識,不能熟練運用各種分析工具對各種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進行分析。

二是相關數據積累不夠,信用體系不盡完善。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不健全、內部控制不完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加之我國的信用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沒有信用指標,很難判斷企業的誠信,存在很大審計風險。

三是審計成本有所增加。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計劃階段和執行控制測試階段需要關注的范圍擴大,程度不斷的加深,必然導致審計工作量和審計成本的增加,但因審計業務競爭激烈,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只能以較低的收費接受委托,這就有可能因為收費過低,審計成本過高,造成注冊會計師實施的審計程序有限,在沒有全面分析企業經營風險,沒有或沒有完全發現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的情況下,大大增加審計風險。

4.2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運用的建議

一是要強化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懷疑精神。注冊會計師應以職業懷疑態度開展審計工作,對可靠性存在疑問或相互矛盾的文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增加發現和揭示重大錯弊的可能性,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二是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是審計工作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并對審計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應通過后續教育和工作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增強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加強在審計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方面的職業判斷能力,使其能謹慎和超然獨立的執行審計業務,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夫旁人妻在公交被中出出水| 久久aaaa片一区二区|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欧美一夜爽爽爽爽爽爽|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爆乳女仆高潮在线观看| 激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毛茸茸厕所偷窥xxxx|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亚洲xxxx做受欧美|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超薄肉色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无码aⅴ在线观看|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小荡货奶真大水真多紧视频| 成人免费无遮挡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无码久久精品综合|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国模小黎自慰337p人体| 天堂中文www官网天堂|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亚洲成在人线视av|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老熟女乱子伦|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