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建筑科技論文

建筑科技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3 15:17: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科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建筑科技論文

篇(1)

1.1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是創造和應用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科技創新涉及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社會公眾等多個主體,包括人才、資金、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等多個要素,是創新主體和創新要素相互作用下的一種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科技創新正是科學研究、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協同演進下的一種復雜涌現,是這個三螺旋結構共同演進的產物。[1]科技創新能促使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形成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是一個價值實現的漫長過程,技術進步要對經濟發展產生作用,必須采取產品的形式。[2]因此,建筑企業可以通過科技創新來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建筑產品的附加價值,進一步促進企業增加科技創新的投入,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1.2科技創新體系

科技創新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由知識創新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管理創新體系三大體系構成。知識經濟社會環境下三個體系相互滲透,互相支撐,互為動力,推動著科學研究、技術研發、管理和制度創新的新形態,促進了創新知識的循環流轉,增強了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目前對科技創新體系的研究主要從國家、區域、產業、企業四個層面展開,研究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的相互關系和作用。關于科技創新體系的研究則主要基于高新技術發展方面展開,忽視了經濟中傳統產業以及服務業的研究。[3]隨著社會發展及科技創新范式的轉變,建筑產業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傳統產業,有必要站在行業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角度,來研究知識經濟社會環境下的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

2復雜性科學視角下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特征

在復雜性科學視角下,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具體結構和運作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科技創新體系也具有一些新特征。

2.1系統復雜性

建筑企業科技創新活動不是單純發生在技術領域、經濟領域或管理領域,而是一個涉及科技、經濟和社會的綜合過程。構建科學的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就要從復雜性科學的視角,用系統的思想和觀點,通過企業內外諸多科技創新要素的集成和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人力、財力與信息等科技創新資源的價值和效用。

2.2網絡組織性

建筑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不僅僅局限于研發部門,而應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和運營環節當中。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過程中涉及的活動主要有研發、技術管理、組織、設計、施工等。這些活動并不是按照線性方式序列進行,往往存在著多重循環、往復的交叉活動。所以,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應是由多個部門和人員組成并共同發揮作用的群集型網絡化組織。

2.3動態開放性

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制度、組織、管理、資金、信息等諸多方面條件的支撐。在當代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里,建筑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同時,紛紛跨越邊界,有選擇地與其他企業或機構結成長期、穩定、互惠的關系,建筑企業的跨越區域邊界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其創新和競爭能力的強弱。因此,強化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交流,淡化企業、部門等邊界,使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及其子體系具有明顯的開放特征。

3基于復雜性科學視角的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

3.1建立以科學研究為先導的建筑知識創新體系,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知識創新是通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科學研究,獲得新的基礎科學與技術科學知識的過程。知識創新為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論和新方法,是新技術和新發明的源泉,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在建立知識創新體系中應該重視和發揮人才的作用,并借助現代科技的支撐,通過科學技術研究的組織與管理實現知識的集成與創新,使知識的創新源動力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建筑企業知識創新體系的建立,需要依托專家等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參與,以科學研究為先導,以科研項目為載體,加強科技研究、科技交流與合作、科技教育與培訓。首先,建筑企業應建立開放的、具有活力的人才流動機制。開展知識創新活動的關鍵是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研究人才是建筑企業自主創新的關鍵。而開放并具有活力的人才流動機制,一方面可以引入知識創新所需的各類高素質專業人才,為企業知識創新活動提供充分的人才資源,促使原有人才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形成人才結構上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知識創新激勵機制,逐步淘汰不適應企業知識創新要求的人員,形成動態激勵機制,從而使知識創新體系充滿生機與活力。[4]其次,建筑企業的知識創新活動還需要與外部進行廣泛的科技交流與合作。企業可以從外部環境不斷獲取信息,如相關行業最新的研究動態、最新的科技成果等,以增加和豐富企業的知識供給;也可以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到本企業工作或開展講座,通過交流合作來開闊知識創新人員的視野和思路;還可以經常性地對知識創新人員進行科技教育與培訓,以掌握先進的技術和實驗方法。通過開放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活動,使企業知識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再次,在建立建筑企業知識創新體系的過程中,需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研究體系為指導,加強知識管理。充分利用系統工程、集成管理、信息技術等各領域專家的智慧,面向建筑市場的需求,科學認識建筑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規律及其作用機理,促使建筑企業的科研工作、技術研發、標準化、信息化等工作圍繞市場需求展開。

3.2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建筑技術創新體系,推進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

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技術創新的組織系統、關系網絡以及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的制度和機制。技術創新體系是由與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和配置相關的、與利用創新資源相關的各種機構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活動的參與者(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機構、政府部門等),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其運作機制構成的系統,其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建筑企業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法律規范、經濟杠桿和政策引導為調控手段,由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咨詢機構、中介服務等參與者緊密結合的建筑技術創新體系(如圖2所示)。一是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速創新資源包括人才、技術、資金等向企業轉移。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基礎研發系統。加強產學研的聯合研發,形成建筑企業技術創新的新機制,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工藝研發優勢和高校的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研究優勢。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建筑施工企業和勘察設計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成果的技術推廣應用系統。利用勘察設計企業的深化設計優勢和建筑施工企業的工程化能力優勢,支持骨干企業建設技術中心,扶優扶強,提高企業的工程化、產業化能力。四是建立和完善以建筑技術教育、培訓、咨詢機構為主體的中介服務系統。通過大力促進建筑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快建筑技術轉移中心、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等各類中介機構的發展。五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為主體的支持協調系統,標準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標準化是建筑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在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隨著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和社會實踐的不斷推進,標準化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標準化的動態演進過程體現了科技創新的演進,標準化與知識產權結合帶動建筑企業的自主創新,標準化與試驗、檢驗相結合有助于推動建筑企業的開放創新。因此,建筑企業構建以標準化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標準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企業資源配置,激活科技要素,推動企業的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加速企業的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3建立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管理創新體系,進行建筑企業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

創新是一個價值實現的過程,創新過程中各層次、各環節以及各要素之間復雜交互作用中,不僅有技術性要素,更有大量的非技術要素,并且非技術要素帶動的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有時會起到決定性作用。[5]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企業的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以及業務整合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由其引領的管理創新成為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企業管理創新的信息化有助于及時獲取信息,依托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完善建筑企業的數據標準、信息規范、技術交底以及方案優化等,通過制度與管理的重塑實現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科學管理和高效的良性互動。建筑企業管理創新體系是以信息化建設為載體,面向市場需求,整合信息資源,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企業科技創新戰略、組織、運行一體,決策、執行、監督協力,政府、企業、高校互動,最終實現建筑企業科技創新的信息化、標準化、動態化與智能化。一是建立市場導向和全員參與的科技創新戰略體系,強化科技創新意識。戰略是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如何界定獨特定位、做出明確取舍、加強各項活動之間配稱性的謀略。卓越的技術及持續創新是建筑企業價值觀的核心,建筑企業只有通過提供高質量、技術先進、全面和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客戶。依靠全員參與的科技創新戰略,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決策主體、投入主體、利益主體和風險承擔主體的職責,為企業科技進步、創造新的生產力提供充分的施展舞臺。建筑企業需要強化科技創新意識,營造一種濃厚的創新氛圍,使科技創新主體的觀念深入人心,使全體員工都致力于維護企業的創新精神,不斷促進企業的科技進步。二是組建高效的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充分發揮科技中心的職能。建筑企業要形成以企業負責人為主要領導、企業總工程師為直接責任人的科技進步決策層和領導層,以各級科技管理部門為科技進步實施的組織和管理層,以工程項目為科技課題實施的操作層的三級科技創新組織體系。[6]建筑企業管理創新體系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科技創新的管理決策層,主要針對能長期影響企業發展的事項。在這一層面中,企業科技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分析預測創新項目及其經濟效益,最后由創新委員會審查決定需啟動的創新項目。第二層面是科技創新的組織和管理層。建筑企業應設立研發計劃部和研發管理部,全面負責企業的科技創新、產品開發和設計任務。在這一層面中,科技中心需制定科技創新戰略和實施計劃,提出完善的科技研究、開發和試驗條件,總結和完善企業科技標準體系,形成具有競爭優勢自主知識產權或核心技術。第三個層面是與項目相關的科技創新實施的操作層。建筑企業的研發成果必須在實際的工程項目中凸顯價值。許多情況下,復雜的大型項目都會面臨科技創新的挑戰,因此,科技中心必須為客戶量身定制設計、技術、材料等創新方案。三是強化研發資源體系的管理,保障科技創新工作的順利進行。建筑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應承擔科技創新的重任,對科技創新進行持久性的投入。對于新型結構和技術難度大的工程項目,應爭取多方資金支持。在穩定的研發經費投入基礎上,建筑企業要擁有充足的科技研發人才,形成由技術帶頭人、技術骨干和一般技術人才組成的科研人才梯隊。建立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營造尊重知識和人才的創新氛圍;加大對科技創新有突出貢獻人員的獎勵力度;加強培訓,改善科技人員的知識結構,使之成為新型創新人才;注重對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使科技創新活動走向良性循環。四是建立暢通的科技創新信息系統,加強企業科技創新合作。建筑企業要重視相關科技及產品信息的收集與管理,根據科技研發工作的性質和客觀環境,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科技創新合作組織形式。在企業內部建立暢通的信息系統,實現各項目信息在企業內部網絡的共享、遠程的信息分享與交流,同時注重與外部機構的創新合作。開發創新網絡,與大學及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研究項目。使企業內部各部門、產業鏈的各環節之間以及與外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第三方進行充分的交流與合作。五是建立完整的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體系,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科技創新成果的市場化和產業化,是科技創新活動的關鍵環節。建筑企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技創新成果推廣體系,在知識產權戰略委員會和知識產權負責人的引導與管理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和專利并不斷推動標準的演進,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的價值最大化。

3.4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

綜上所述,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由建筑知識創新、建筑技術創新、建筑管理創新三大體系構成(如圖4所示)。其中,知識創新體系依托不同領域專家的參與,以科學研究為先導,強調開放與自主創新,強化科學研究、知識管理、教育培訓與科學傳播的融合;技術創新體系由技術進步與推廣應用來驅動,以標準化為核心,強化產學研一體、政策和服務支撐的需求與價值的實現;以現代信息技術引領的管理創新體系則以信息化為載體,強化管理與制度的重塑。在現代科技發展催生知識社會的背景下,科學與技術相互滲透,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相互融合,建筑企業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三個體系也是相互滲透,互為支撐,互為動力的,推動著建筑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新形態。

4結語

篇(2)

關鍵詞:園林植物,建筑小品,配置

 

一、園林建筑小品的分類與作用

園林建筑小品是在園林綠地中為市民提供服務功能,方便綠化管理的,用作裝飾、展示、照明、休息等的小型建筑設施。它的特征是體量較小、造型豐富、功能多樣、富有特色。按照功能來分,園林建筑小品可分為四種類型:

(1)服務小品:供游人休息、遮陽用的亭、廊架、座椅,為游人服務的電話亭、洗手池等,為保持環境衛生的廢物箱等。

(2)裝飾小品:各類綠地中的雕塑、鋪裝、景墻、窗、門、欄桿等,有的也兼具其他功能。

(3)展示小品:各種布告欄、導游圖、指路標牌、說明牌等,起到一定的宣傳、指示、教育的功能。

(4)照明小品:以草坪燈、廣場燈、景觀燈、庭院燈、射燈等為主的燈飾小品。科技論文,建筑小品。

二、園林植物與建筑小品的配置的方法

建筑小品與植物一起配置,處理得當,不僅可以獲得和諧優美的景觀,而且還可突出單體達不到的功能效果。園林植物與建筑小品配置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科技論文,建筑小品。科技論文,建筑小品。

2.1植物配置突出建筑小品的主題

在園林綠地中,許多建筑小品都是具備特定文化和精神內涵的功能實體,如裝飾性小品中的雕塑物、景墻、鋪地,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表達了特殊的作用和意義。科技論文,建筑小品。在古典園林中,漏窗、月洞門和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豐富了。科技論文,建筑小品。這里的植物配置,應該要通過選擇合適的物種和配置方式來突出、襯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內涵。例如,冰裂紋鋪地象征冬天的到來,在鋪裝周圍的綠地區域中選擇冬季季相特征的植物種植能夠呼應小品的象征意義,如冬季開花的蠟梅、掛紅果的南天竹、常青的松柏類、竹類植物,與冰裂紋鋪地一起可以起到彼此呼應、相互融合體現景觀所要表現的主題。又如紀念革命烈士為主題的雕塑物以色葉樹叢作為背景,一到秋天,色葉樹的金色和紅色把莊嚴凝重的紀念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2.2植物配置協調建筑小品與周邊環境的關系

建筑小品因造型、尺度、色彩等原因與周圍綠地環境不相稱時,可以用植物來緩和或者消除這種矛盾。如以照明功能為主的燈飾,在園林中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但是由于它分布較廣、數量較多,在選擇位置上如果不考慮與其他園林要素結合,那將會影響綠地的整體景觀效果,所以利用植物配置和燈飾的結合設計可以解決這個矛盾。將草坪燈、景觀燈、庭院燈、射燈等設計在低矮的灌木植物叢中、高大的喬木下或者植物群落的邊緣位置,既起到了隱蔽作用又不影響燈光的夜間照明。另外,園林中還有些功能性的設施小品如垃圾桶、廁所等,假如設置的位置不合適也會影響到景觀,也可以借助植物配置來處理和改變這些問題。

此外,植物配置不僅可以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而且也可以配合建筑小品使園林中的景觀和環境顯得更為和諧、優美。如休息亭以濃郁、成片的樹林為背景或以常綠樹叢隱亭其中,比單獨放在一片草坪或者硬地上,在景觀上要顯得更加自然、不突兀,對于游人來說這樣的休息亭也更易靠近、更具有安全感。

2.3植物配置豐富建筑小品的藝術構圖

一般來說,建筑小品特別是體量較大的休息亭、長方形的坐凳、景墻等的輪廓線都比較生硬、平直,而植物以其優美的姿態、柔和的枝葉、豐富的自然顏色、多變的季相景觀可以軟化建筑小品的邊界,豐富藝術構圖,增添建筑小品的自然美,從而使整體環境顯得和諧有序、動靜皆宜。特別是建筑小品的角隅,通過植物配置進行緩和柔化最為有效,宜選擇觀花、觀葉、觀果類的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成叢種植,也可略作地形,高處增添一至幾株濃蔭喬木組成相對穩定持久的景觀。

景墻、欄桿、道牙主要起到分隔和裝飾的作用,在進行植物配置時常種植爬藤類、低矮地被植物使其自然攀援,這樣不僅柔化、覆蓋、遮擋了建筑小品硬質的棱角線條,而且也美化了環境,為游人增添了親近自然之趣。在道路臺階邊緣可用蔓長春花、扶芳藤等地被植物;在欄桿、景墻、圍墻邊上可以種植像金銀花、常春藤、紫藤等垂掛類的爬藤植物。

另外,建筑小品一般為淡色、灰色系列居多,而綠色的、色葉類的、帶有各種花色和季相變化的植物和建筑小品的結合,可以彌補它們單調的色彩,為建筑小品的功能和內涵表現增添另一種語言的表達。

2.4植物配置完善建筑小品的功能

好的植物配置不僅起到美化建筑小品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通過配置更加完善建筑小品本身的功能。如指示小品(導游圖、指路標牌)旁的幾棵特別的樹可以起到指示導游的作用;在廊架上以攀援類植物栽植,更加完善了廊架蔽蔭的效果和功能。

座椅是園林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小品,其主要功能是為游人休息、賞景提供停歇處。從功能完善的角度來設計,座椅邊的植物配置應該要做到夏可蔽蔭、冬不蔽日。所以座椅設在落葉大喬木下不僅可以帶來蔭涼,植物高大的樹冠也可以作為賞景的“遮光罩”,使透視遠景更加明快清晰,使休息者感到空間更加開闊。科技論文,建筑小品。

三、結論

“好花還需綠葉配”,建筑小品與園林植物通過合理的配置,可取得相得益彰,彼此互借、相襯的效果。在園林設計與施工中,要注重園林植物做為配景與點景的功能,并根據其植物學特性,與其表現的景觀效果,將其恰當,靈活地與建筑小品相配置。

篇(3)

論文關鍵詞: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

 

0 引言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是對土地利用類型、數量、分布及其組合特征進行評價和研究的過程,其結果可反映區域內土地資源的特點和優劣勢,診斷土地利用合理與否[1],因此具有極高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一種基于影像圖的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方法,并以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為例科技論文格式,對該校區的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分析。本研究所使用軟件為浙大數維信息系統工程有限公司開發的Walkfield信息化測繪系統2008版。所有數據若無特殊說明,皆為Walkfield的處理數據核心期刊。

1基于影像圖的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方法

1.1影像配準和定位

利用Universal MapsDownloader軟件,從Google Map下載浙江大學紫金港

校區最大分辨率影像圖,由228幅256*256像素的分幅圖合成,分辨率為3072*4864像素。[①]UniversalMaps Downloader軟件提供每幅分幅圖的經緯度坐標,查詢計算得到影像圖的經緯度坐標。新建JZKZD(糾正控制點)層,使用“點輸入”和“點測量”功能,輸入影像圖的經緯度坐標。將圖像經緯度坐標轉化為國家80坐標系,得到影像圖的四角坐標。新建SGSJ(柵格數據)層,在該圖層添加影像圖科技論文格式,采用多點法中的三點仿射坐標轉換進行圖像定位,誤差在允許范圍內。

1.2數字化

1.2.1建立圖層

參照《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和《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除JZKZD、SGSJ層外,在工程中建立ZJ(注記)、FW(房屋)、DLJX(地類界線)、DLTB(地類圖斑)、XZJX(行政界線)和圖廓層,共8個圖層。

FW層建筑物用途分為:教工宿舍、學生宿舍、教學樓區、后勤用房、科研實驗用房、文體用房、醫療衛生用房、行政辦公用房、商服用房、風景旅游用房,共10類。DLTB層按照《國標版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分類標準),根據浙江大學紫金港土地利用現狀選取林地、草地、住宿餐飲用地、住宅用地、科教用地、醫衛慈善用地、文體娛樂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公園與綠地、風景名勝設施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空閑地和沼澤地14個分類核心期刊。

1.2.2利用影像圖和實地調查數據進行分層數字化

(1)XZJX層數字化

根據浙江大學基本建設處公布的東區效果圖[②],確定行政界線層。[③]

(2)DLJX層數字化

地類界線的繪制遵循以下原則:①地類界線以線狀地物邊界為參照繪制;②地類的劃分遵循先粗后細的原則,先繪制容易區分的道路、河流等邊界,然后繪制建筑物邊線科技論文格式,最后劃分建筑群內的空地;③主干道的人行道歸并到交通運輸用地,房屋邊線及草地、林地邊線作為交通運輸用地邊線的參照;④其余地類根據影像圖和實地情況自然劃分。

地類界線的畫法采用“捕捉”、“Shift”借線、“剪斷線”、“裁短”、“延長”等方法,提高準確度。繪制完成后,需進行后續兩步處理:“懸掛點處理”,將未閉合的界線自動閉合,防止無法生成圖斑;“圓弧折線化”,在walkfield中,圓弧構成的圖斑無法計算面積,因此必須先將地類界線里所有的圓弧折線化。

(3)FW層數字化

根據房屋邊界繪制建筑物邊界,適當采用地物編輯中的“過點平移”、“距離平移”、“旋轉”、“平移旋轉”、“鏡像”等高級功能科技論文格式,提高繪制效率和精度。另外,需注意以下幾點:①對建筑物直接構面,建筑物邊界不超過地類界線;②注意根據影像圖的實際投影情況,對房屋進行屋檐修正,并進行房屋直角化平差,或直接用直角線繪制建筑物邊界;③利用建筑物邊界構面時碰到的有“洞”的面狀地物,可利用“擦除”功能;④構面完成后,進行實地調查,查清建筑物名稱、用途、層數、結構等數據,進行FW層的屬性賦值。占地面積以每個面信息窗顯示的面積為根據。

(4)DLTB層數字化

利用DLJX層科技論文格式,采用“選中線索自動構面”,在DLTB層生成圖斑,并根據影像圖和實地調研數據劃分地類核心期刊。圖斑間要求無縫隙、無重疊,因此所有圖斑生成后,需進行“剖分檢查”。根據生成的剖分檢查層逐處修改,直至無錯誤。其中面積為0.000000的狹縫,原因在于相鄰圖斑的交界線結點數量不一致或位置不一致,此時可用頂點編輯查看,然后相應增加結點。最后進行屬性賦值。圖斑面積以每個圖斑信息窗顯示的面積為根據。

1.3地圖制作

在圖廓層分別畫內圖廓、外圖廓、圖例、比例尺等,插入指北針和各地類占地面積比例圖科技論文格式,并注明圖名。制作圖例時,畫一矩形面后利用 “陣列”功能生成多個矩形面,填色時在圖廓層可編的狀態下,選中DLTB相應地物,利用“設置為當前式樣”功能,在圖廓層生成相應式樣并進行填色。最后生成紫金港校區土地利用現狀圖核心期刊。

2浙大紫金港校區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2.1土地利用分類狀況分析

根據walkfield軟件結果(表1),浙大紫金港校區總占地面積為1703783.25m2,其中,科教用地和空閑地所占比例最大,分別為18.72%和17.86%科技論文格式,其次是住宅用地、文體娛樂用地、交通運輸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大約在10%左右。占地面積較小的土地類型為醫療慈善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和風景名勝設施用地,分別占總面積的0.18%、0.07%和0.05%。具體來說,浙大紫金港校區的土地利用分類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地類種類豐富,共涉及《國標版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二調)中的8種一級類和9種二級類。地類的分布相對均衡,有57.14%的地類占地面積比例在8-19%之間,占地比例最大的科教用地也僅占總面積的18.72%。

(2)空閑地所占比例相對偏高,土地閑置程度嚴重。全校范圍內共有304255.20m2的空閑地,占土地總面積的17.86%。主要原因在于本影像圖攝于2007年,新校區的建設還在進行當中科技論文格式,如目前在建的生命科學學院院樓、體育館和西部研究中心等在當時的影像圖均未體現,使得空閑地的比例過高。

(3)濕地面積較大,利用價值特殊核心期刊。校區內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和沼澤地分別占總面積的8.56%和3.18%,包括原始生態沼澤地和有“小西湖”美稱的啟真湖。紫金港校區毗鄰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著名生態保護區“西溪濕地”,從整理規劃上看,該校區可能會被納入到大西溪濕地生態保護區的范圍之內,因此其生態用地價值特殊,值得深入關注和保護。

表1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土地利用分類狀況

 

一級類

二級類

面積(m2)

百分比(%)

總計

03 林地

 

  145158.99

8.52

8.52

04草地

  141840.16

8.33

8.33

05商服用地

052住宿餐飲用地

25620.91

1.50

1.50

07住宅用地

  205092.48

12.04

12.04

0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083科教用地

318966.11

18.72

30.81

084醫衛慈善用地

3072.38

0.18

085文體娛樂用地

181975.73

10.68

086公共設施用地

1170.95

0.07

087公園與綠地

18947.53

1.11

088風景名勝設施用地

860.45

0.05

10交通運輸用地

  156888.17

9.21

9.21

1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145805.93

8.56

8.56

12其它用地

121空閑地

304255.20

17.86

21.03

125沼澤地

54128.24

3.18

總計

  1703783.25

篇(4)

高教授: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鐘國偉同學的碩士論文答辯會,歡迎大家光臨!鐘國偉同學提交的論文題目是《越有“中國味”,越具“世界性”》。現在按照程序進行。

馮教授:請問鐘國偉同學,你提出“越是‘中國味’,越具‘世界性’”的論題,是基于什么依據考慮的?

鐘國偉:近年來,中美貿易戰提示了我,我們要發展自己的科技和工業,不要總是存在依賴他人的企圖。所以,我提出這個論題。

李教授:請鐘國偉同學,你能夠再簡要地闡述一下你的論題的正確性吧。

鐘國偉:好的。我之所以要論述“越是‘中國味’,越具‘世界性’”的論題,我是有充分的論據和嚴密的論證過程的。

首先,人類學常識告訴我們,作為黃種人的中國人頗具“世界性”。作為中國人無論你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你都無法改變你的膚色。即使你不承認是中國人,或者你加入了外國國籍,但你的“膚色”無法改變,你不再是中國人,但依然具有“中國色”。所以,這種“中國味”就頗具世界性。

再次,中國傳統建筑告訴我們,越是“中國味”就越是世界的。中國的萬里長城,安徽徽州的傳統建筑等很具中國特色,一直被認為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很具“世界性”。相反,有的地方為了建設所謂的洋樓而破壞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建筑,結果讓清一色的洋樓掩蓋了“中國味”,走到任何一個城市都是一樣的洋樓感覺。由于失去了“中國味”也就無法在國際上具有“世界性”了。因此,想要我們的建筑具有“世界性”,就要保持我們的“中國味”。

再次,一步破碎的中國的科技史告訴我們,沒有“中國味”,就沒有中國科技和民族工業。眾所周知,我們的汽車工業一直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依賴于歐美和日本汽車,跟他們合資制造汽車賺錢而不思進取以至于失去了獨立的創造能力。我們的電子科技一直在依賴于歐美國家,所以一旦遭遇人家卡脖子,一些電子工業就會癱瘓。例如,我們的中興、華為等已經嘗到了這種苦味。我很敬佩華為老總任正非,他帶領他的團隊“臥薪嘗膽”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科技“5G”,給了歐美科技大國史無前例的震撼。華為公司這種極具“中國味”的科技產品,代表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十足“中國味”的,更是震驚“世界性”的。

綜上所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屬于自己的作品,缺乏民族性的,個性化實業,是永遠不會代表中國,具有“世界性”的。所以說,越是民族的,越是國家的,越是國家的,才越是世界的。所以說,“越是‘中國味’,越具‘世界性’”。

各位教授,關于“越是‘中國味’,越具‘世界性’”的論題,我就談到這里。謝謝!

高教授:各位評委,對于鐘國偉同學答辯的問題,還要什么意見嗎?

篇(5)

關鍵詞:節能,門窗,幕墻工程,施工,驗收

 

引言: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每年平均以20億平方米左右的速度發展,但另一方面,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的27.5%。目前,我國既有的400多億平方米建筑當中,真正達到節能標準的卻不到10%。所以,建筑節能對于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緩解我國能源資源供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建筑節能技術發展趨勢

1.1 建筑節能基本理念

建筑節能的一個基本理念第一個是減少需求,建筑物減少對能源的需求。第二個就是用同樣的能耗能夠滿足更多的需求,這個是提高效率的問題。第三充分利用自然能或者是其他一些自然資源(太陽能、地熱等)

1.2 建筑節能新技術的主要內容

“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通常被稱之為“四新”。國家鼓勵建筑節能工程施工中采用“四新”技術,對于“四新”技術要進行技術鑒定或實行備案等措施,節能施工中應遵照執行。科技論文,驗收。

1.3 國內外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趨勢

各發達國家在建筑節能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第一,減少建筑物的耗能量,加強保溫隔熱措施;第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第三,加強節能管理工作;第四,限制居住環境水平,加強節能道德意識。具體節能技術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規劃設計上有利用于節能的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狀。限制建筑的體形系數;限制建筑物的窗墻比。

2)改善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衡量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傳熱系數,有些發達國家已經降到0.2-0.35(w/m2·k)之間,遠低于我國現有規范標準。此外,發達國家都十分注重外墻及屋頂的氣密性,防止空氣和水蒸汽的滲透。

3)改善窗戶設計,減少能耗。通常做法是采用雙層玻璃、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等隔熱性能良好的窗玻璃。最近美國又研制出一種涂金屬薄膜的窗玻璃,夏季把大部分太陽能和熱能反射掉,具有良好的隔熱淚盈眶性能,可以使窗的保溫性能提高一倍以上。

4)利用自然條件減少能耗,也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方式之一。發達國家十分重視這種經濟的節能措施;在設計方面重視屋檐、窗簾、遮陽板、挑陽臺等構造措施,對調節自然節省能源十分有效。

2 建筑節能設計要求

2.1 加強建筑節能意義的宣傳和國家及省有關文件、標準的貫徹執行,從建筑節能立法和節能技術的研究推廣下工夫,鼓勵節能,限制建筑耗能,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 建筑節能設計必須依靠各專業的通力合作,使建筑科學技術各學科通力協作,相互支持、配合,創作既符合建筑學原理,有符合節能原則的優秀建筑。

2.3 采用高效、經濟的節能型建材和先進的構造技術。科技論文,驗收。

2.4 借鑒國外在建筑節能方面的成功經驗。歐美各國將隔熱保溫作為建筑節能措施中最主要的一項,他們幾乎所有新建建筑都采用隔熱材料,并大力研究和生產各種性能良好的保溫材料。

2.5 盡可能利用環境能源,減少礦物能的消耗量。從規劃、設計、構造、園林綠化等方面充分合理的利用當地氣候資源,尋求人、建筑、環境與經濟、節能之間的最佳結合,以提高建筑的整體效益。

3 門窗及幕墻工程節能技術的應用

3.1 建筑門窗特點 門窗是建筑圍護結構中的主要部件,具有采光、通風、裝飾等多種功能。門窗與墻體、屋面、地面相比,其傳熱系數大,空氣交換量多,能量損失大,是建筑節能的重要環節也是薄弱環節,必須加強綜合技術措施,提高門窗的技術性能;門窗的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1)傳熱系數不大于3.0W/(m2·K);(2)夏季太陽輻射熱透過率不大于20%;(3)南北向窗墻面積比不宜超過0.3。

3.2 節能門窗的選擇方案 為了使門窗的性能達到預期的節能效果,必須從門窗材料、窗型選擇、遮陽措施等方面加以考慮。建筑門窗和建筑幕墻全周邊高性能密封技術,降低空氣滲透熱損失,提高氣密、水密、隔聲、保溫、隔熱等主要物理性能。

3.3 門窗材質選擇 我國目前常用的窗框材料有木材、塑料(PVC)、鋁合金和鋼材。木、塑材料的導熱系數遠低于金屬材料,保溫隔熱性能優良。但木材資源短缺,不可能大面積推廣應用。PVC塑料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隔聲、耐腐蝕、美觀等綜合性能,故選用PVC塑料型材為優選。

3.4 建筑幕墻設計項目優化 性能方面設計有:幕墻節能、防結露設計,中空玻璃設計;各種優良性能設計還包括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性能、隔熱保溫性能、耐沖擊(硬沖擊、軟沖擊)設計、隔音設計;安全性設計包括抗7烈度防震設計、防火設計、防中空玻璃自爆設計、防雷擊和防靜電干擾設計,防腐蝕設計,通風防熱應力設計。

4 建筑節能中保溫系統的施工要點

4.1 節能墻體工程保溫系統的施工要點

4.1.1 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民用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DGJ32/J19-2006)及《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00-2007)的要求進行材料復檢,監理單位做好見證工作;復檢應涉及規范要求的全部指標,不得擅自減少。

4.1.2 應納入隱蔽驗收的內容:基層及表面處理;保溫板黏結及固定;錨固件;增強網鋪設;墻體熱橋部位處理;預制保溫板(墻板)板縫和構造節點;現場噴涂或澆注有機類保溫材料的界面;被封閉的保溫材料厚度;保溫隔熱砌塊填充墻體。

4.1.3 對于外保溫系統飾面層采用面磚做法時候,根據DGJ32/J19-2006第5.1.7條規定,應按外保溫檢驗批實施現場粘結強度拉拔試驗(即每實施500~1000㎡外墻外保溫做一次)。

4.1.4 外保溫材料應全面粘貼,凡與室內有關聯的天溝、檐溝、窗側處(即熱橋部位)均應鋪設保溫層;如有變化應由原設計單位出具書面變更并履行相關程序。

4.1.5 對于涂料飾面保溫砂漿系統,抗裂砂漿總厚度宜控制在3~6mm,在陰陽角部位和窗邊應用加強網加強;涂料飾面前應采用柔性耐水膩子。科技論文,驗收。

4.1.6 對膠粉聚苯顆粒保溫漿料現場進行濕容重檢測。科技論文,驗收。科技論文,驗收。其方法是:對現場砂漿攪拌機內的保溫漿料抽檢取樣,用容積為1升的量筒進行稱量,要求其在0.4kg以下。施工單位應對膠粉聚苯顆粒保溫漿料制作同條件養護試塊。

4.1.7 耐堿網格布施工方法:在保溫層上抹抗裂砂漿,厚度控制在3mm左右(網格搭接處可加厚度至5mm),立即用鐵抹子將耐堿網格布壓入抗裂砂漿內,網眼砂漿飽滿度應為100%;耐堿網格布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0mm,耐堿網格布的邊緣嚴禁干搭接,必須嵌在抗裂砂漿中。

4.1.8 保溫板材和基層的黏結強度應做現場拉拔試驗;后置錨固件應進行錨固力現場拉拔試驗

4.2屋面節能工程保溫系統的施工要點:

4.2.1 屋面保溫隔熱工程的施工必須在基層(結構層)質量驗收合格后進行。

4.2.2 鋪設保溫材料的基層(結構層)施工驗收完以后,將預制構件的吊鉤、鐵件等進行處理,處理點應抹入水泥砂漿,經檢查驗收合格,方可鋪設保溫材料。

4.2.3 找坡層為粒徑在5~40mm,不含有石塊、土塊、重礦渣和末燃盡的煤塊的爐渣,鋪設時需配比均勻、分層敷設,按要求壓實、表面平整,并按圖紙要求找坡。

4.2.4板狀保溫材料應緊貼(靠)防水層,錯縫鋪貼、鋪平墊穩、拼縫嚴密平整、坡向正確。板狀保溫材料的保溫層厚度允許偏差為±5%,且不得大于4mm。

4.2.5 施工注意事項:

1)板狀保溫材料運輸、存放應注意保護,防止損壞、污染和受潮,雨季應采取遮蓋措施,防止水浸或雨淋;2)聚苯保溫板陳化時間自然養護條件下,不得少于48d,60℃蒸汽養護不得少于7d,以防止板材收縮變形產生裂縫;3)保溫板上面注意加鋪鋁箔防潮層;4)嚴禁在雨天進行保溫層施工。科技論文,驗收。

5 建筑節能工程的驗收

5.1施工單位應通過有關圍護結構節能性能檢驗、系統功能檢驗和整個分部工程的無生產負荷系統聯合試運轉與調試和觀感質量的檢查,按本規范要求將質量合格的節能分部工程移交建設單位的驗收過程。

5.2 圍護結構節能性能檢驗的主要項目應包括:1)墻體、屋面的傳熱系數、隔熱性能;2)幕墻氣密性能;3)外窗氣密性和傳熱系數;4)工程合同約定的項目;5)必要時可檢驗其他項目。

5.3 建筑節能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應由建設單位負責,組織監理、設計、施工等單位共同進行,合格后應及時辦理竣工驗收手續,并詳細填寫在保修期內建筑節能性能現場檢驗的圍護結構節能性能檢驗和系統功能檢驗的內容。

參考文獻:《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建筑節能監理細則》

篇(6)

關鍵詞:高層建筑,抗震設計,抗震結構,抗震技術

 

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樹地震對中國來說無不是沉重的打擊,不但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心痛的是有那么的生命離開了我們,這不得不讓人們反思我們建筑的抗震設防能力。在地震中,幾乎所有的建筑都倒塌了,相對于低層建筑而言,高層建筑破壞和倒塌的后果就更加嚴重。近年來國內國外高層、超高層建筑的高度不斷攀升,就在2010年正式開放的哈利法塔的高度達到了驚人的828米,而且建筑的體型越來越復雜,不規則結構越來越多,這對于結構的抗震都是十分不利的。為保證高層結構的抗震安全,達到安全和經濟的統一,有必要對高層結構的抗震設計、抗震結構和抗震技術進行探討。

1.地震導致建筑破壞的原因

根據地震經驗,地震期間導致高層建筑破壞的直接原因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縫或錯位等地面變形,對其上部建筑的直接危害;

(2)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軟土震陷等地基失效,對上面建筑物所造成的破壞;

(3)建筑物在地面運動激發下產生劇烈震動過程中,因結構強度不足、過大變形、連接破壞、構件失穩或整體傾覆而破壞;

2.建筑的抗震概念設計

所謂“建筑抗震概念設計”是指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等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依此進行建筑和結構總體布置并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科技論文。

3.建筑抗震設計方法的發展過程

3.1、靜力理論階段

水平靜力抗震理論始創于意大利,發展于日本,1900年日本學者大森房吉提出“震度法”的概念。該理論認為:結構物所收到的地震作用,可以簡化為作用于結構的等效水平靜力,其大小等于結構重力荷載乘以一個系數。

3.2、反應譜理論階段

我國及國際上多數國家抗震設計規范本質上都采用了反應譜理論及結構能力設計原則。其主要特點如下:

(1) 用規范規定的設計反應譜進行結構線彈性分析。

(2) 結構構件的承載力是根據設計反應譜所作的結構線彈性計算通過荷載和地震作用效應組合后內力進行設計。

(3) 在早期方案設計階段,結構體系、結構體型的規則性及結構的整體性滿足規范的規定,以使結構能可靠地發揮非彈性延性變形能力。

3.3、動力理論階段

1971年美國圣費南多地震的震害,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反應譜理論只說出了問題的一大半,而地震持時對結構破壞程度的重要影響沒有得到考慮”,從而推動了采用地震加速度過程a(t)來計算結構反應過程的動力法的研究。此一新理論不但考慮了地震的持時,還更近一步地考慮了地震過程中反應譜所不能概括的其他特性。

4.高層建筑結構體系

設計地震區的高層建筑,在確定結構體系時,除了要考慮前面所提到的材料用量、建筑內部空間和使用的房屋高度等因素外,還需進一步考慮下列抗震設計準則:

(1)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力傳遞路線;

(2)具備多道抗震防線,不會因部分結構或構件失效而導致整個體系喪失抵抗側力或承受重力荷載的能力

(3)具有必要的承載力、良好的延性和較多的耗能潛力,從而使結構體系遭遇地震時有足夠的防倒塌潛力;

(4)沿水平和豎向,結構的剛度和強度分布均勻,或按需要合理分布,避免出現局部削弱或突變形成薄弱環節,從而防止地震時出現過大的應力集中或塑性變形集中。

在確定建筑方案的同時,應綜合考慮房屋的重要性、設防烈度、場地條件、房屋高度、地基基礎以及材料供應和施工條件,并結合體系的經濟、技術指標,選擇最合適的結構體系。

5.建筑抗震措施或設計

5.1、錯開地震動卓越周期

一個場地的地面運動,一般均存在著一個破壞性最強的主振周期,如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與這個卓越周期相等或相近,建筑物的破壞程度就會因共振而加重。地震動卓越周期又稱地震動主導周期。

從眾多的地震倒塌建筑物中可以看出,建筑周期與地震動卓越周期相接近,是引起建筑共振破壞的主要因素和直接原因。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首先要估計地震引起該建筑所在場地的地震動卓越周期;然后,在進行建筑方案設計時,通過改變房屋層數和結構類型,盡量加大建筑物基本周期與地震動卓越周期的差距。

5.2、采取基礎隔震措施

傳統的抗震方法是依靠結構的承載力和變形能力,來耗散地震能量,使結構免于倒塌,但由于是一種“被動防震”,就不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地震對建筑的破壞作用,是由于地面運動激發起建筑的強烈振動所造成的,也就是說,破壞能量來自地面,通過基礎向上部結構傳遞。人們總結地震經驗后發現,地震時結構底部的有限滑動,能大幅度地減輕上部結構的破壞程度。科技論文。

基于可動概念的基礎隔震方案很多,主要有:(1)軟墊式隔震。在房屋底部設置若干個帶鉛芯的鋼板橡膠隔振裝置,使整個房屋坐落在軟墊層上,遭遇地震時,樓房底面與地面之間產生相對水平位移,房屋自振周期加長,主要變形都發生在軟墊塊處,上部結構層間側移變得很小,從而保護結構免遭破壞。(2)滑移式隔震。在房屋基礎底面處設置鋼珠、鋼球、石墨、砂粒等材料形成的滑移層或滾動層,使建筑物遇地震時在該處發生較大位移的滑動,達到隔震目的。(3)擺動式隔震。科技論文。擺動式隔震方式實質上是柔性底層概念的改進和引伸。(4)懸吊式隔震。這一隔震方式的構思是,將整個建筑懸吊在支架下面,避免地震的直接沖擊,從而大幅度較小建筑物所受到的地震慣力。

5.3、削減地震反應——提高結構阻尼

為了提高結構阻尼,可以在結構上設置阻尼器,以吸收地震輸入的能量,減小結構變形。臺北101大樓在87~92樓安裝了一個巨大的鋼球風阻尼器,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大樓風阻尼器,它的球體直徑5.5米,由四十一層12.5厘米厚鋼板結合為球形,重量660噸,可以有效減輕由于颶風和地震所引起的震動和側移。

為高層建筑提供附加阻尼的另一新途徑,是利用主體結構與剛性掛板之間特殊裝置的非彈性性能和摩擦。采取這一措施后,可以使阻尼比僅為2%的抗彎鋼框架,有效粘滯阻尼比增加到8%或更多,從而使底部地震剪力和頂點側移降低50%。

此外,通過采用高延性構件和附設耗能裝置也能有效削減地震反應。

6.高層建筑抗震技術發展展望

未來高層建筑的發展趨勢,體型將更趨復雜,結構體系將更趨多樣化。出于對建筑藝術上的要求,高層建筑的體型將會更為復雜和多樣,許多高層建筑都是綜合性的和多用途的,因此對建筑和結構必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從結構體系上看,也決不會停留在原有的幾種形式上,而會更好地滿足功能和藝術上的需求,創造出新的結構體系。

參考文獻

[1]劉大海,楊翠如,鐘錫根.高層建筑抗震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谷連營,肖國梁.高層建筑抗震技術的發展概況.山西建筑,2006.8(15):50—51.

[3]王紅霞.論高層建筑抗震概念設計.山西建筑,2007,12(35):74—75.

篇(7)

【關鍵詞】:電氣工程;施工安裝;通病;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F4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民用住宅建筑電氣安裝工程是住宅樓建設中十分重要組成的部分,安裝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住宅居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及日常生活,今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家用電器普及越來越廣,而消耗用電量也是越來越大,這就給我們做好電氣施工安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住宅電氣安裝施工面臨的現狀

隨著改革住房制度的深入開展,人民群眾對住房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住房質量的現狀表現為整體質量較以往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仍然存在很多影像住宅質量的問題。作為住宅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電氣安裝工程同樣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面臨著克服質量問題、提高安裝質量的嚴峻任務。

三.電氣安裝中質量通病對住宅質量的影響

1.電氣安裝施工質量對住宅建筑的影響

某住宅建筑為了將頂棚上吊燈固定住,需要在樓板縫中自上而下放置一塊木磚,但由于木磚尺寸或者施工順序不合適,使得放置木磚處兩塊空心板被砸壞露筋,從而破壞了空心板的主筋結構,進而對整個主體結構造成很大的危害。再比如某住宅樓配電箱預留在樓梯梁下的承重墻上,承重墻局部承壓能力不足,不能承擔上面幾層樓梯的重量,造成了嚴重的質量隱患。

2.剔槽埋管直接關系到墻體的強度和承載力

剔槽埋管是在電氣預埋不到位的情況下所采取的補救措施,在建筑工地上經常見到,如果操作實施不當也可能會影響到墻體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曾遇到過厚240 mm的墻兩面相同位置橫向剔槽的現象,這等于就是在砌體上橫切了一個斷面,使得砌體的強度和承載能力受到嚴重損壞。還有斜開槽、剔槽邊緣不齊等不問題都對墻體的強度和承載力產生很大的威脅。

3.影響墻體使用功能和外觀效應

剔槽埋管不僅破壞了墻體的平整度,而且還影響到墻體的外觀效應。插座高度不統一、開關安裝位置不合適、接線盒預埋不到位等不規范操作施工都會嚴重影響到墻體的使用功能,給住宅居民帶來諸多不便。

4.火災隱患

4.1 安裝電氣線路開關電器存在火災隱患。一方面是由于電氣設計保守,負荷設計裕度小此外再加上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出開關電器的導線接觸廄不夠或者壓接松動,導致接觸電阻過大產生發熱從而引發火災。另一方面是產品質量的問題,由于性能指標不符合設計的要求,導致存在火災隱患。

4.2 安裝電氣管線存在火災隱患。首先是由普通的硬塑管直接敷設在可燃吊頂內。然后可能是導線配管不到位致使導線接頭外露而造成的火災隱患。

4.3 安裝照明器具不恰當引發火災隱患,比如把表面溫度高的燈具設在可燃構件或可燃裝飾物上以及燈具選型不當

四.電氣施工中質量通病問題產生的原因

1.設計單位從事電氣設計的工作人員由于實踐經驗少;對設計規范的理解達不到一致看法;缺少詳細設的節點計,再加上趕工期,部分圖紙設計做法不明確。

2.承建單位從事電氣安裝施工的人員專業素質較低而且質量意識淡薄。有的人員沒有電工特種工種操作證,有的甚至雇用臨時工來實施電氣安裝。對設計圖紙不能深刻領會,以至于看不懂圖紙,完全不具備承擔安裝電氣工程的技術水平。還有的承建單位因為從事安裝電氣工程的人員管理不夠,改讓土建施工員來代管,結果導致出現代而不管的現象,不能實現電氣安裝工程的質量要求。

3. 電氣穿線工程脫節預埋和電氣預埋讓承建單位的民工來承擔,穿線由承建單位的電工來完成,預埋線管的分線盒、走向、預留洞甚至有時找不到,有的線管在打圈梁時被堵死,這就勢必導致產生砸樓板、剔槽等粗野施工等行為。

4. 電氣、土建兩個專業的配合度不夠。電氣預埋工作人員要求土建預留出來的洞,土建施工工作人員沒有按照設計要求來配合電工完成,導致許多配電箱的安裝歪歪斜斜,上下擠磚,開關距離門太遠。同一個房間的插座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既無法滿足使用功能又不美觀,給使用和安裝都帶來很多困難。

五.電氣安裝中質量通病問題的防治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

安裝電氣工程應該引起發包單位、業主、承建單位的高度重視,把安裝電氣工程看成是住宅建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分部工程;然后是要提高電氣管理、業務素質、安裝人員的技術,增強員工的崗位責任心,管理人員還要做到堅持責任到人,安裝人員必須要持證才能上崗,保證安裝電氣工程的質量。

2.將安裝電氣工程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設計者在保證安全用電和滿足常規供電的前提下,要更多地兼顧裝飾效果、美觀以及使用功能,從而滿足住戶方便、美觀、安全、舒適的現代化生活需要,把安裝電氣工程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3.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質量保證體系

業主對安裝電氣工程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發包單位要選擇那些有承建能力的建筑隊伍來承擔安裝電氣工程的任務,承建單位還應該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嚴格遵守建筑安裝電氣施工規范,每個建設單位對安裝電氣工程都要有一個自上而下的管理網絡,再配備專職施工人員和電氣監督人員現場參加管理。

4.嚴格監控進入現場的材料

對安裝電氣工程所使用的線盒、穿線管,各種鋁、銅導線,燈具、配電箱等進行嚴格檢查,凡是達不到設計要求或者是沒有產品檢驗合格證的堅決不允許進場使用。

5.嚴格管理和控制質量,堅持做到“三個結合”

5.1 重點檢查和普通檢查相結合,檢查在建的每棟住宅樓以及每層每戶的線材、預埋線管、開關、燈具、插座的安裝情況,堅決不放過任何一個不安全隱患和不合格點。并重點檢查主要環節和重點工程比如總進線、接地極,做好把守主要環節的技術關。

5.2 整體檢查與分段檢查要相結合,即分段檢查穿線、預埋、安裝的各個工序階段。著重檢查穿線工序和預埋脫節的問題、電氣和土建專業的配合問題,及時進行質量通報。對樓板剔槽、砸圈梁不規范,開關插座安裝位置不當等問題及時進行質量通報,并限期進行整改。整體檢查完工電氣安裝工程的使用功能、原材料、安全用電、安裝部位等各個方面,確保安裝電氣工程的整體效應。

5.3 不定期檢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要堅持每天巡回并且每周大檢查一次,每月通報一次質量報告,并不定期抽查的進行項目整改,使質量管理工作貫穿在整個過程

六.結語

安裝電氣工程中質量的控制涉及到各個方面,施工、建設以及監理等都要以圖紙為依據。以規程和規范為標準來切實可行的執行和制定保證工程質量的改進措施,努力給住宅居民創造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綜上所述,在安裝電氣管道過程中,要配合密切敷設和安裝,只有通過這樣才能防止上述各種常見的質量通病問題的發生,從而做好安裝電氣管道施工工作。

【參考文獻】:

1. 朱孝貴 電氣安裝施工中與土建工程的配合[期刊論文]-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6)

2. 王亞林 電氣工程中質量通病的防治[期刊論文]-甘肅科技縱橫2005,34(3)

3. 鄭修慧.建筑工程電氣施工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期刊論文]-建筑電氣2006,25(3)

4. 王海 淺談建筑電氣施工中的常見問題[期刊論文]-城市建設2010(12)

5. 周秘 淺析某建筑工程電氣安裝施工工藝[期刊論文]-科技資訊2010(13)

6. 王會山.劉海冬建筑工程室內電氣安裝施工[期刊論文]-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9)

7. 錢建林.張鑫華淺談電氣安裝施工在土建工程各階段的配合與協調[期刊論文]-城市建設2010(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可以直接看的无码av|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国产白丝无码免费视频| 被陌生人带去卫生间啪到腿软| 国产a国产片国产|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美女末成年视频黄是免费网址|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大学生酒店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在线|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免费| 性饥渴艳妇性色生活片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区二区欧美性插b在线视频网站|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 少妇泬喷水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