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15: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流信息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產、證、學、賽、研”融合;“職位升遷”情境;“技能、管理”二八定律;“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分層次、多口徑”考核
一、課程分析
《物流信息管理》是山東輕工職業學院物流管理特色專業的一門專業學習領域核心課程(60課時),是院級精品課程和優質課改課程。
1.課程分析
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根本區別在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掌握了信息技術并用其進行物流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現代物流業發展最緊迫的需求,高職《物流信息管理》課程順此需求開設。在企業調研、畢業生調研和網絡調研的基礎上,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層級為:基層操作崗位基層管理崗位中層管理崗位,目標就業崗位為基層管理崗位。《物流信息管理》課程對應的信息主管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2.課程目標
學生能熟練操作各種物流信息技術和系統、物流企業辦公軟件,并用其解決物流領域各種問題,形成報告并有效匯報;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為后續課程的開展、物流師和快遞員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以及“物流儲配-方案設計與執行”等賽事提供技術支撐。
3.課程內容
二、課改思路
1.貼企遵證,任務抽取
根據合作企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和物流師等職業資格證書考證要求確定授課內容、抽取典型工作任務,根據“軟件同理、大賽仿真”原則設計教學項目。本文以“手持終端”為例示范,如圖1。
2.職位升遷,情境創設
遵循“職位升遷”主線,創設“面試入職”“試用實習”“儲備提拔”“職位晉升”環環相扣的教學情境,實施“學生實訓任務書”,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指導其職業規劃,如圖2。
3.二八定律,課改實施
遵循“技能、管理”二八定律和“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課程設計理念,運用“學生實訓任務書”等教學資料,實施小組討論、上機操作和現場匯報,讓學生踐行“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培養其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
4.教室賽場,課堂延伸
課堂從教室延伸至實訓室、競賽場、科技場,學生除參與課堂學習外,利用第二課堂、專業社團等積極參與“現代物流――儲配方案設計與執行”等技能大賽,以及信息技術類科創活動,鍛煉技能、提升素質。
5.分層多口,多樣考核
針對個體差異的學生學情,實施“分層次、多口徑”的考核方式,檢驗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過程性考核占50%(包括任務書、演講和設備操作等),綜合考核占40%(包括機考、調研和專題匯報等),晉升考核占10%(包括技能大賽、科創活動和小論文等)。
三、《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整體設計方案
四、《物流信息管理》課程單元設計
限于篇幅,本文僅以“項目一物流信息應用調研”為例展示課程單元設計,限于篇幅,已簡化(如表3所示)。
五、《物流信息管理》課改實施效果
《物流信息管理》自2009年實施課程改革以來,貼近行業企業發展需求,不斷更新課改內容和探索實施課改,最終取得了“產、證、學、賽、研”融合的課改成果,成果如下:
2011年院級精品課程
2012年物流信息化信息教學設計大賽三等獎
2012年山東省“現代物流――儲配方案設計與執行”技能大賽二等獎(技術支撐)
2012年《物流信息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教材公開出版
2014年獲批中國物流學會課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流實訓設備實時監控管理系統”
2015年《物流信息管理》實訓手冊(校本教材)
六、總結
《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改革,通過校企合作的物流企業就業崗位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抽取典型工作任務,創設“職位升遷”教學情境,遵循“技能、管理”二八定律“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課程設計理念,將課堂從教室延伸至實訓室、競賽場和科技場,運用“分層次、多口徑”課程考核,形成了“產、證、學、賽、研”融合的《物流信息管理》課改成果。
參考文獻:
[1]趙珩君,許路遙.高職《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方案設計[J].當代職業教育,2011,2(6):21-24.
[2]李佑珍,陳艷.“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術課程的改革[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1):52-27.
[3]楊玉婷.基于行動導向的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 2012,14(9):43.
[4]陳建松,朱志祥.物聯網背景下高職“物流信息化”課程設計與實施[J].中國電力教育,2012,30(5):30-32.
論文摘要:在明確現代物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物流信息化建設經驗,分析了南京現代物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南京現代物流業發展特點和趨勢,提出了通過構建具有不同功能和不同應用對象的各類物流信息平臺來加快現代物流信息化建設,從而促進南京企業內部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的協調發展。
物流外包策略的實施需要企業內部以及工商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的有效協調。在對南京一些工商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調研時中發現.物流產業的這種協調發展面臨很多障礙。工商企業有外包物流業務的需求,但對承接物流外包業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有許多顧慮:第三方物流企業抱怨工商企業不肯釋放物流業務;政府相關部門在推進地方物流產業發展過程中有意協調工商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又往往困惑于沒有合適的指導措施。隨著商業環境的變化,信息流已成為物流系統的關鍵因素,信息化成為提供跨企業、跨區域高質量物流服務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快南京現代物流業信息化建設是促進工商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政府相關部門推動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切人點
1現代物流業信息化建設的內涵及主要內容
物流信息化指通過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信息平臺和信息裝備等對物資的生產、采購、運輸、倉儲、加工和配送等物流全過程進行信息的采集、交換、傳輸和處理.實現物資的供應方、需求方、配送方、儲存方等的有效協調和無縫銜接,從而構造出高效、高速、低成本的供應鏈體系[。物流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基礎環境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企業(或機構)的內部信息系統建設。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也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電子商務如火如荼的發展,使現代物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目前的發展表明.電子商務交易額中80%是企業對企業(b2b)交易,電子商務帶來的這種交易方式的變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進一步向網絡化發展。
2發達國家和地區物流信息化發展狀況
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利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對貨物進行跟蹤、分揀等;基于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進行企業內外的信息傳輸,實現訂單錄入、處理、跟蹤、結算等業務處理的無紙化,實現企業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由于貨物包裝形狀和規格各異.為便于機械化裝卸及各種方式聯運,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標準,統一了貨架、托盤、集裝箱的尺寸標準。日本的豐田物料搬運公司以自動搬運技術為基礎,將搬運(無人搬運車)、保管(自動倉庫)、控制(系統軟硬件)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支持所有行業的物流。
美國通過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供應商和客戶的信息共享,運用準時制(jit)、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協同規劃、預測和補給(cpfr)等供應鏈管理技術,實現供應鏈伙伴之間的協同商務.降低供應鏈的總成本,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美國國家運輸交易市場利用internet技術,為貨主、第三方物流公司、運輸商提供一個可委托交易的物流交易公共信息網絡。美國capstan公司建立了一個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以會員制方式提供服務,將采購商、供應商、物流服務商、承運人、海關、金融服務等機構集成到平臺上。日本的住友、三井和三菱等三大綜合商事,2001年就共同合作構筑電子物流信息市場,將商品電子貿易與物流運輸兩大項業務同時在互聯網上完成,從而在日本國內構筑起第一座最大的電子物流信息市場。
美國廣泛應用倉庫管理系統(wms)和運輸管理系統(tms)來提高運輸與倉儲效率,例如沃爾瑪同休斯公司合作發射了專用衛星,用于全球店鋪的信息傳送與運輸車輛的定位及聯絡,公司運輸卡車全部裝備了衛定位系統(gps),總部實時掌握每輛車的位置、裝載的貨物、目的地等信息,合理安排運量和路程,最大限度地發揮運輸潛力。許多歐洲供應商在配送系統中使用企業資源計劃(erp),用來提高配送速度和提高供應鏈中的信息流。在德國,有一定規模的同際貨運、運輸公司、船運公司,幾乎在決策、管理、操作各環節都有相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德圍口岸部門也建設了相應的進口報關系統。
3南京現代物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信息技術應用和基礎環境建設方面
于南京缺乏大型的第_二方物流企業,多數中小型物流企業是傳統儲運企業的翻版,尚不具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根據調研,在閏外物流企業得到廣泛應用的條碼、rfid、gps/gis和edi等現代信息技術往南京物流企業中的應用情況不夠理想。立體倉庫、條碼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導向車輛系統、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物流自動化設施應用也不多。在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方面.南京是我目重要的通訊信息巾心.是我同長途交換中心和傳輸中心之一,南京目前已經形成了廣泛覆蓋、高速互聯、具備多種服務能力的信息基礎設施,電信、廣電、計算機3個網絡也都有了較快的發展。
3_2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方面
2003年南京王家灣物流中心建立了物流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載中心和海關監管點,是南京第一個以先進的計箅機網絡技術為支撐,以物流為載體,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綜合物流信息中心。在運營一段時問后,由于規模較4,lf9物流貨運商存在進人壁壘,導致最后該信息平臺被棄用同時隨著王家灣物流中心的物流職能向丁家莊物流中心轉移.王家灣海關監管點也已_并入龍潭港保稅物流中心。
目前南京的政務性公共信息平臺、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口岸平臺、各類交通監管信息系統及某些特殊商品監管信息系統,分別已在各有關職能部門主持下開始運作但南京現代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一個具備企業內部物流體系和第三方物流體系信息共享功能的現代化物流信息平臺,這個信息平臺應該是對目前各分散在不同企業和部門的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具有可視化的特性。
3.3企業內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
工業企業方面,南京的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和電力五大支柱產業的企業廣泛使用管理信息系統或erp系統.已構建了較好的企業內部信息系統,但這些企業內部信息系統更多的用于生產物料管理、財務管理、行政管理等.能真正用于物流管理的還不多。商貿企業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南京已經涌現出蘇寧電器、蘇果超市、江蘇新華發行集團圖=仔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內部信息化較好的企業。高效的物流配送是商貿企業增加利潤的根本保障,因此,商貿企業一般都以配送中心為基礎,構建了較為完善的企業內部信息系統中小型—『=商企業對物流管理的信息化雖然也有迫切的要求,但是在實現過程中,由于對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人力、財力認識的不足或者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不能保證對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信息化程度還較低物流企業方面.南京目前的物流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物流設施及裝備的技術水平都比較低。南于物流信息軟件是管理軟件,需求的個性化和生產的批量化難以統一,加之缺少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標準,造成物流信息管理軟件開發成本較高。中小型物流企業由于經濟實力、業務范圍和業務總量有限,物流信息軟件的高價格和運作的高成本限制了其購買和使用。總體上講,南京的第方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還較低。
4加快南京現代物流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4.1不同功能的物流信息平臺
不同的物流信息平臺實現不同的功能,例如物流業務協同管理平臺、物流過程可視化管理平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和供應鏈管理平臺。
物流業務協同管理平臺:通過對物流過程的運輸、庫存、配送等3個流程進行協同,在實現企業內部協同的基礎上,采用需求為驅動的方法來實現不同區域不同企業之間的協同.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物流過程可視化管理平臺:以運輸、庫存、流通加工、包裝、裝卸搬運、配送等物流過程為對象,以pda、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無線通訊技術為基礎.對物流業務過程進行計算機管理,并為用戶提供查詢、統計、分析、圖形顯示和輸,實時、準確、動態地管理物流業務過程。
物流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對相關信息的采集和處理,為服務企業的決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對物流活動的良好運作提供信息交換和系統支持.有效地解決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缺乏協作和溝通的問題。
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物流信息的分類,幫助用戶實現對車源、貨源以及物流企業等信息的查詢;根據用戶輸入的業務請求,運用決策工具進行決策分析,自動將滿足要求的決策方案輸出給用戶。
供應鏈管理平臺:第三方物流企業利用其在信息收集和獲取方面的優勢為供應鏈上所有企業建立的電子商務平臺.一方面實現供應鏈的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針對交易活動產生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創造更高的信息附加價值。
4.2不同應用對象的物流信息平臺
不同的物流信息平臺有不同的應用對象,包括企業層面、行業層面、區域層面等,不同對象的物流信息平臺應既服務于各自的對象又有相互聯系。企業層面的物流信息平臺:2005年8月南京推出了十大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十大重點項目中現代物流集聚區項目有龍潭物流基地、王家灣(丁家莊)物流基地、南京空港物流基地和幕燕金屬物流中心共4個。目前王家灣(丁家莊)物流中心正承擔國家發改委“企業信息化專項”——南京丁家莊現代物流信息化項目,龍潭港具有進口保稅、出口退稅、簡單加工、外匯管理等功能的保稅物流中心已開始運營,這正是這些企業根據各自的特點。構建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平臺的良好契機。
行業層面的物流信息平臺:南京有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和電力等五大支柱產業,這些產業在國內也具有明顯的優勢。例如在南京地區就有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儀征化纖、揚巴公司、南化公司等多家石化企業.在2006年就成立了中國石化南京地區區域聯合采購協會,同skf軸承、nsk軸承和spirax疏水閥三大品牌供應商簽署了南京區域聯合采購框架協議。建立這些行業的采購、倉儲、配送物流信息平臺不但可以進一步降低物流運營成本,還可以輻射到南京以外的區域。2007年10月南京市提出了要整合資源,重點構建“it供應鏈物流交易平臺”、“化工交易物流信息平臺”和“鋼材物流交易平臺”等公共信息平臺。
[論文摘要]物流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決定和制約作用,第三方物流成為電子商務物流的主要形式,文章在分析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對物流要求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電子商務條件下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的構建。
一、前言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的重組。作為21世紀主要商業模式的電子商務給各國和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并產生深遠的影響,成為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電子商務的發展給物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的物流速度、廣闊的配送范圍、較強的反應能力、更高的服務水平。第三方物流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電子商務物流運作的主要形式。為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客觀上要求盡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快捷準時、經濟合理、客戶滿意的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
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近兩年,電子商務發展很快,據賽迪顧問的《2006-2007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共實現交易額1.1萬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增長了48.6%。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對發展電子商務的需求更加強勁。“十一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10年,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支撐體系、技術服務和推廣應用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電子商務服務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顯成效(國家發改委,2007)。
一方面,電子商務發展勢頭異常強勁,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物流的滯后制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發展相比,即便是發達國家的物流,其發展速度也難以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并駕齊驅。電子商務可依靠互聯網解決商流及相關問題,但無法解決物流的主要問題,流通時間與流通成本絕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因此,物流對未來的電子商務及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決定和制約作用。
二、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第三方物流
1.電子商務對物流的要求。在整個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物流實際上是以商流的后續者和服務者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現代化的物流,任何輕松的商流活動都將會退化為一紙空文。電子商務發展給物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1) 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物流的必然要求,通過信息實現對物流的實時把握,有效控制物流系統按照預定的目標運行。(2) 物流標準化。其基本原理是統一、簡化、協調和最優化。通過物流標準化加快物流速度、保證物流質量、減少物流環節、降低物流成本。(3) 物流效率化。在物流活動中,要求廣泛使用先進的物流技術,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的物流設備,高效率地開展物流作業。(4) 物流規范化。即明確物流主體的權利義務,規范物流主體的行為,實現物流主體之間的有序競爭,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5) 物流柔性化。柔性化是以顧客為中心,對顧客需求做出快速反應,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物流需求。(6) 物流國際化。電子商務打破了時空限制,面對全球大市場,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從全球市場獲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組織生產,并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物流服務日趨國際化(沈吉仁、王洪波,2006)。
2.第三方物流是電子商務物流運作的主要形式。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的組建通常有自建和外包兩種。自建物流不僅投資大,而且要求高,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沒有能力自己組建物流系統,即使有能力,也要面臨巨大風險。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運作一般依靠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來完成。對于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而言,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決物流問題具有明顯的戰略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擁有物流網絡。第三方物流可在全國各大城市甚至全球必要的地區建立物流網絡,電子商務交易到哪里,商品就配送到那里,從而擴大商機,贏得市場,能適宜電子商務柔性化的物流需求及國際化商務運作。(2) 可實現物流規模效益。第三方物流可以整合資源,統籌多個用戶和供應者的物流,很容易匯集成較大的流通規模,實現低成本的物流運作。(3) 具有技術優勢。第三物流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與專業技術基礎,擁有較豐富的物流運作與管理經驗,有利于為電子商務提供專業化的、高效率的物流服務。(4) 可減少電子商務企業對物流的投入,使其能更好地將有限的資源集中用于核心業務,培育核心競爭力(杜文、任民,2004)。第三方物流是電子商務物流的主要形式,同時電子商務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外在的動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相對落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物流技術薄弱,物流的效率低、成本高,物流市場秩序混亂,難以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
3.電子商務條件下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結構。第三方物流為了能為全球電子商務客戶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達到快捷準時、經濟合理、客戶滿意的目的,需要不斷開發、應用物流技術,建立完善的物流網絡,形成反應靈敏、步調一致、信息溝通快捷的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具體應包括以信息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統,以標準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標準化系統,以規范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規系統,以效率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技術系統,以柔性化、國際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網絡等內容。
三、電子商務條件下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構建的主要措施
1.建立以信息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統。物流信息系統被譽為物流的中樞神經。它是通過對與物流相關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儲存和傳遞來達到對物流活動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為企業提供信息分析和決策支持的人機系統(彭揚,2005)。在物流活動中,物流各環節的緊密銜接和協作配合,需要通過信息予以溝通,物流信息的任何延誤或阻塞,都將造成物流的混亂局面。物流的信息化運作是各項物流功能得以實現的核心和關鍵。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有以下要求。(1) 根據電子商務物流的要求,合理規劃和設計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充分發揮物流信息在制訂有關物流活動計劃及組織實施物流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支持物流分析決策及戰略規劃。(2) 將信息技術切入第三方物流的業務流程,以實現對物流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組合與高效利用。例如,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全球移動通訊技術(GSM)、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庫、Web技術和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代高新技術,有效支持電子商務物流作業和配套管理工作,使參與電子商務的交易各方能夠通過信息系統及時、準確地獲取、查詢、處理相關的物流信息,合理組織業務流程,確保貨物安全、準時運達目的地,實現物流運作的可視化、快速化和系統化。(3) 加快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通過對交通流背景資料、物流樞紐、政府部門間等共用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及處理,為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完成車輛調度、貨物跟蹤及運輸計劃制定等各類功能提供支持,以確保用最低的物流總成本實現系統對用戶的服務承諾。
2.建立以標準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標準系統。物流標準系統是實現第三物流標準化運作的基本保證。它包括物流各類設施設備及專用工具的技術標準,也包括如包裝、倉儲、裝卸、運輸等物流作業標準以及物流信息標準。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第三方物流需要對運輸、倉儲等各環節的資源進行高度整合,實現作業的有效銜接,因此,對物流標準化程度要求很高。盡管我國已經建立了一些物流標識標準,如《物流術語》、《商品條碼》、《儲運單元條碼》、《數碼倉庫應用系統規范》等,但這些標準仍不完善,且應用推廣存在嚴重問題,特別是標準化管理分屬于不同的行業和部門,增加了標準協調的工作量和管理難度,阻礙了物流標準化的推進,難以實現物流的標準化運作,如海運和鐵路運輸各有其自身的集裝箱標準,使得海鐵聯運必須經過再次拆箱、裝箱后才能實現,不僅造成包裝成本以及儲存費用增加,而且降低了物流系統的效率(劉春梅,2007)。物流標準系統的建立有以下要求。(1)首先要做好物流大系統的基礎統一標準工作,例如計量標準、物流模數尺寸標準、集裝模數尺寸標準、物流用語及核算統計標準等,這是實現物流標準化運作的前提。(2)對國家已頒布的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修訂及完善,以使各種相關標準協調一致。
轉貼于 (3)加強物流標準的協調和組織推廣工作,實現標準的統一歸口管理。(4)我國在推動和完善物流標準化體系過程中,應力求使本國物流標準與國際物流標準相一致,從而降低因標準化系統不統一所造成的損失,將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與我國物流標準化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一整套既適合中國物流發展需要又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物流標準化體系。
3.建立以效率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技術系統。物流技術系統涵蓋了整個物流領域的各種基本活動的專業技術和管理技術,從技術的科學原理來看,包括物流機械技術、物流信息技術、物流電子技術、物流自控技術、物流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等;從功能活動來看,包括運輸技術、倉儲技術、裝卸技術、包裝技術、流通加工技術及物流信息技術等;從技術形態來看,包括物流活動所需要的設施、設備、工具等硬技術和信息網絡、物流規劃、物流系統等軟技術(黃華峰,2007)。物流技術的改進和創新是推動物流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第三方物流開展高效率的物流運作,快速準確地完成物流配送任務,離不開先進物流技術系統的支撐。我國現階段物流技術相對落后,物流技術系統的建立需在以下幾方面予以加強。(1)促進外源技術內源化。即物流企業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裝備的同時,應予以消化吸收再創新。(2)切實增強企業的技術開發與自主創新能力,物流企業是技術開發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和推廣運用的主體。(3)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使之成為物流產業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發的重要載體,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4)政府在政策和財力上予以扶持。例如,制定物流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加大物流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力度,優化創新環境等。
4.建立以規范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規系統。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規系統既為國家的宏觀管理提供了依據, 也為企業的微觀活動提供了準則。目前我國的物流法律法規大體包括三類:法律、行政法規及部頒規章,對物流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這些法律法規從內容和行業管理上分散于海陸空運輸、消費者保護、企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別制定的有關規程和管理辦法。許多是在不同時期由不同部門針對不同問題制定的,形成多頭而分散的局面,缺乏統一性、操作性不強、法律效力低,難以整合物流各環節和各功能之間的關系,結果物流市場混亂,形成無序競爭(魏方,2007)。現階段我國物流法律法規系統的建設需遵循國際慣例,結合我國經濟體制的特征以及物流發展的客觀實際,借鑒國外的相關立法經驗。例如日本制定的物流法、美國對物流業者的審批制度等。需要用系統化思想和現代物流理念制定系統、完善的物流法律,明確物流主體的權利義務,規范物流主體從事物流活動的行為,調整物流主體之間的市場關系及物流主體與勞動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等,促進第三方物流以最佳的結構、最好的配合,充分發揮其系統的功能和效率。
5.建立以柔性化、國際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網絡。物流網絡是由多個物流節點和聯系節點的連接共同構成的網狀配置系統。從服務功能看,包括運輸網絡、倉儲網絡、配送網絡等;從服務范圍看,有企業內部物流網絡、企業外部物流網絡和綜合物流網絡;從運作形態看,有物流組織網絡、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和物流信息網絡(鞠頌東、徐杰,2007)。建立以柔性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網絡可從三方面入手。(1)完善物流組織網絡。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雖然數量多,但規模小,覆蓋范圍有限。因此,可考慮打破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實現物流企業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整合各地分散的物流資源,盤活存量物流資產,在全國甚至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物流組織網點,滿足電子商務的全球服務與運作。(2)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一是加強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運輸網,對不同的運輸方式進行戰略分工,優化運輸資源配置,形成一個布局合理、競爭有序、四通八達、通暢快捷的綜合運輸網絡體系。二是加快物流結點建設。通過調查生產力布局和物流現狀,考慮其空間布局、用地規模和未來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合理規劃物流中心、物流基地或物流園區,并通過這些結點將各種物流網絡連接起來,形成全國統一、開放和先進的物流網絡。(3)健全物流信息網絡。通過信息的網絡傳輸實現貨物在物流網絡內的實時跟蹤,實現物流信息資源充分共享。
[參考文獻]
[1]國家發改委.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EB/OL].
[2]沈吉仁,王洪波.電子商務條件下我國企業物流模式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
2006,(11):23-26.
[3]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35-165.
[4]彭揚.物流信息系統[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83-90.
[5]劉春梅.完善現代物流標準化體系的建議[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7,(4):76-77.
[6]黃華峰.試探現代物流技術創新的方向[J].物流科技,2007,(6):32-34.
論文摘要:本文從整合物流資源的角度提出構建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思想,并重點分析了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的意義、功能定位和層次結構,最后對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實施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區域內部及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大為增強,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物流活動的環境條件,區域物流成為區域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實現該區域產業組織內部和產業組織之間物流活動的整體性、一致性和協調性,以提高區域產業組織的效率和效益,進而增強區域經濟的綜合實力。隨著區域物流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構建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規劃和實施要求。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可以支撐區域內物流企業發展對信息的綜合要求,發揮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在物流企業中的作用,促進信息流與物流的結合,整合物流資源,強化政府對市場的宏觀管理與調控能力,支撐物流市場的規范化管理,提供多樣化的物流信息服務。
1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意義
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物流信息技術運用的成熟,物流信息平臺已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信息系統是構建現代物流的中樞神經,通過信息在物流系統中快速、準確和實時地流動,可以使企業能動地對市場做出積極的反應,并指導企業調整經營活動。但是作為一個傳統的物流企業,自行建立一個物流信息系統所耗費的資源是巨大的、昂貴的,區域物流企業迫切需要一個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支持,通過這個平臺整合行業已有資源,實現行業資源共享,發揮區域物流的整體優勢,將會從根本上改善物流行業分散運作的現狀。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通過對區域物流的共用信息(如交通流背景資料、物流樞紐貨物跟蹤信息、政府部門間共用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及處理,對區域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完成各類功能(如車輛調度、貨物跟蹤及運輸計劃制定等)提供支撐功能;為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提供信息樞紐作用;為政府提供宏觀決策支持系統。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本質在于為物流企業提供單個物流企業無法完成的基礎資料收集,并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為區域各級政府部門共用信息的流動提供支撐環境。
2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需求分析
物流系統中不同層次的參與者,對信息需求具有明顯的不同。在進行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時,要充分分析各參與主體的需求狀況,以此來最終確定信息平臺所應具有的功能。如:政府部門應注重物流發展的宏觀信息及總量信息,以制定合理的行業發展規劃與政策;物流企業則需要物流需求信息和貨物跟蹤信息;一般工商企業更關注物流供給信息等。
2.1相關政府部門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政府是物流行業的管理者,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實現與各管理部門電子信息系統對接,如與稅務部門對接可實現網上報稅、與工商部門接口實現交易的監督、與海關部門接口實現電子報關等。政府部門的需求信息主要考慮實現區域物流行業的規范,可以對物流信息系統的數據庫進行分析,監督物流市場情況并制定政府政策,規劃區域發展戰略;并且各種管理部門需完成的諸如接受或檢查企業的申請,對企業的管理和監督等活動,也由政府宏觀調控。
2.2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物流企業是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主要使用者,由于目前大多數物流相關企業規模較小,經營范圍單一,只完成物流單一或幾個階段的作業,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業物流企業。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將零散的各個行業和物流企業內部的物流信息系統有效聯結,便于物流企業在公共信息平臺上、查詢、接收信息,提高各個作業環節運行的透明度,縮短物流信息交換環節和物流運作周期,提高物流企業工作效率和業績。
2.3工商企業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工商企業的主要需求信息是物流企業服務水平信息(如價格、質量、物流滿足能力等)以及貨物跟蹤信息,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2.3.1物流服務水平信息
當工商企業選擇物流供應商時,需要詳細了解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這不僅局限于運輸倉儲的可靠性,存貨的可得性等,物流服務的價格、信譽、專業能力及其設施也在考慮之列。還需要考慮物流企業的專業技術和服務靈活性,并使物流成本與工商企業的生產、營銷等成本的總和即總成本達到最小。
2.3.2貨物跟蹤信息
貨物跟蹤信息是工商企業需要從物流企業獲得的主要信息,它主要反映車輛狀態以及它們在運輸過程中的動態信息,包括:車輛本身的信息(承運人、車輛運載能力、消耗成本、車檢狀況等)和運載信息(車輛調度、運載路線、運載物品、運載費用等)。
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功能要滿足區域物流系統中政府管理部門、政府職能部門、物流企業、工商企業不同層次的參與者對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一個’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應可以為物流服務提供商、貨主制造商及政府相關部門提供一個統一,高效的溝通界面,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因此,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功能如表一所示:
3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結構分析陶
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結構自下而上劃分為:基礎層、服務層、管理層三個層次(如圖一所示)。
3.1基礎層: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和基礎數據層
3.1.1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層以區域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為基礎,作為支撐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物理層基礎,主要包括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電信交換網、光纖寬帶網、無線通訊網等)和計算機硬件設施等。隨著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將對物流信息平臺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3.1.2基礎數據層
基礎數據層是對各類物流相關數據庫的數據進行采集、組織、存儲和維護。主要包括綜合交通運輸信息、配送路線信息、物流設施基礎信息、物流企業基本信息、工商企業基本信息、物流相關政策法規信息,以及車輛需求信息、車輛供給信息、原材料需求信息、供應信息、商品需求信息、倉庫需求信息、供給信息、其他物流需求信息。
3.2服務層
服務層是基于基礎層的物流應用服務信息系統,可根據客戶在不同時期的要求開發不同的應用系統,包括物流信息服務系統、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統等。
3.2.1物流信息服務系統
物流信息服務系統為客戶提供各類信息的查詢、檢索、共享、交互等服務。如流程查詢:查詢有關作業的流程狀態;在庫查詢:查詢有關的庫存狀況;在途查詢:查詢貨物運輸途中狀況;定制查詢:按照客戶的要求選擇查詢內容;帳單下載:在線獲取結算清單;實時跟蹤:查詢有關貨物的地理位置圖形;定制信息:按照需要發出客戶所指定的專業信息;咨詢服務:在線解答客戶在物流活動中的疑難問題。
3.2.2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統
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統為供需雙方提供規范,快捷的交易方式。如實時查詢:客戶在網上實時查詢庫存情況、運輸情況和帳單;清單錄入:客戶可以直接錄入作業指令單、訂車單、訂倉單等;網上下單:客戶可以直接輸入物流服務的需求;信息反饋:客戶對物流服務提出建議或者投訴;網上報價:客戶可以在線發出詢價請求并得到報價回復;網上交易:物流服務項目的在線查詢、交易撮合和電子簽約;網上聯盟:通過聯盟的形式整合社會物流資源:數據交換:通過EDI方式實現異構信息系統的數據對接;信息外包:以ASP方式實現遠程物流信息系統功能外包;項目招標:通過電子招標的形式獲得最佳的供貨方。
3.3管理層
該層次主要由物流的供方企業(如:物流、運輸、倉儲企業等)、物流需方企業(如:生產制造企業、商貿企業等)、物流中介(如:專業貨代、物流咨詢業)、以及與物流相關的政府部門(如:海關報關通關、出入境商品檢驗、稅務管理、保險、銀行結算、工商注冊等)各自的信息系統構成。這些不同類型的企業將在公共信息平臺的支持下,為企業提供多項優化輔助決策的增值服務(如:倉儲管理、配送管理、運輸管理、貨代管理、報關管理、采購管理、結算管理、合同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數據交換、決策支持等),以及與相關企業、政府部門之間數據信息的交換和查詢,從而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系統與外部信息資源的無縫銜接,做到物流管理的全程無紙化。
4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分析翩
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應按計劃、有步驟地分為三個階段來完成。
第一階段: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運營主體,以現有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為基礎和重點,形成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雛形。在此期間主要實現的功能包括:制定相關的業務規范、信息通信的技術標準和協議;實現數據交換平臺與各EDI系統之間數據格式的轉換,形成數據規范化的定義,完成電子訂艙等功能;與海關電子系統連接,實現網上通關業務。
【論文摘要】針對我國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sizedEnterprises,SMEs)區域集聚的發展模式,提出構建動態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根據此種模式下SMEs的發展特點,對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功能需求進行了詳細分析,進而提出面向SMEs動態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總體架構,此構架特別強調了SMEs橫向集群聯合和縱向動態集成。最后提出了政府主導、企業法人集團共同參與的建設策略和政府與企業協同開發、商業化運作的運作模式。
集成化物流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ILM)是一種近年來才發展起來的新的物流戰略管理模式,其主張將所有的物流活動整合在一起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并在理想的客戶服務水平下追求總成本最低。上個世紀末國外的一項調查表明:超過50%的物流管理者已經接受了ILM的概念;ILM正成為物流管理中越來越重要的管理手段,是物流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SMEs動態集成物流系統的優勢
(一)有利于SMEs實現了規模效應
SMEs實施橫向集群運作,構建動態物流合作聯盟,可以加強與地域相同或相近、產品相同或相似企業的橫向聯合,通過集群運作進行統一采購、運輸和倉儲。龍軍生通過對浙江SMES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調研發現:我國SMEs供應鏈呈“豆芽菜”式發展模式,單個行業企業集聚在同一地區,表現為扎堆的SMEs集聚群,并且依靠整個群落,單一企業才會發展更好。故而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形成供應鏈合作聯盟,集群運作,以聯盟體的方式開展物流業務,可以避免單個企業孤軍奮戰,從而實現了規模效應。
(二)有利于提高SMEs的競爭力,并在理想的客戶服務水平下實現總成本最低
動態集成物流系統強化物流流程的縱向集成度和協作度,將所有的物流活動整合在一起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并在理想的客戶服務水平下追求總成本最低。這樣不單可以實現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運作,加強各種職能性的物流活動的統籌管理和協同運作,還可以提高SMEs集群客戶服務水平和減少企業問的沖突,從而使得整個物流過程從起點到終點的連續性和無縫化,因此,以集成物流管理的思想為指導,對SMEs集群的整個物流系統采取集成化管理,可以提高SMEs集群的物流運作效率,增強SMEs競爭力。
(三)有利于SMEs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供應鏈合作聯盟生存于動態的市場環境中,為適應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供應鏈中的合作企業及其相互關系應處于一種動態可重構的狀態,具有組織結構上的動態性。受顧客需求不斷變化的影響,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企業的物流需求具有動態時變性,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成員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結構、需求的分布等是動態變化的,這是供應鏈中物流系統功能服務上的動態性。Angelus&Even對需求分布隨時間變化條件下的庫存問題的研究就反映了這一特色。Soylu et a1以能源行業為背景,同時考慮不同計劃期內庫存、運輸和產品等因素的影響,運用多周期的MILP模型對流程式生產系統中的合作伙伴選擇問題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在快速響應顧客個性化需求和環保的要求方面,動態、集成化的管理比非動態集成化方式要好。
二、面向SMEs動態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需求分析
(一)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定義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是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整合行業內外、區域的信息資源,系統化地采集、加工、傳送、存儲、交換企業內外的物流信息,從而達到整個社會物流信息的高效傳遞與共享。同時,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為中小型企業功能性物流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為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提供信息樞紐和宏觀決策支持。此外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高級應用是對行業供應鏈的計劃、協同、執行、監控實施有效的同步管理。
(二)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功能需求分析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本質在于為企業提供單個企業無法完成的基礎資料收集,并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為政府相關部門共用信息的流動提供支撐環境。一個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應可以為物流服務提供商、貨主制造商及政府相關部門提供一個統一、高效的溝通界面,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因此,從其業務流程角度分析,面向SMEs動態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主要有以下功能需求:(1)(動態集成聯盟)成員管理功能。使用平臺的聯盟成員是動態變化的,因此需要對成員進行合理的管理,主要包括成員權限控制以及成員行為的監控等等;(2)數據、信息傳遞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要實現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信息流的通暢。目前由于體制上部門分割,商業習慣上偏重獨立性,從業人員素質低,信息化意識淡薄等原因,使得物流信息流極不通暢,因而迫切需要公共物流信息平臺這一信息銜接的中轉機構來保障信息的有效傳遞;(3)數據交換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匯集了各大物流運作設施信息系統,以及各相關行業類物流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等各類信息系統的信息。但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必須解決不同企業之間異構系統和異構格式之間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問題,解決物流系統運作不暢的局面。所以數據交互平臺應擔負起物流信息系統中公共信息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定義、采集、處理、組織和存儲,以及解決異構系統和異構數據格式之間的數據交換和格式轉換功能,為物流企業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務,有利于國內物流企業的發展壯大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4)綜合信息服務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應具有信息和查詢功能,要滿足不同物流信息需求主體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例如,對于物流企業和工商企業,要和查詢物流供求、物流運作成本和物流服務質量等實時信息;對于政府部門,政策法規等行業信息,查詢一定時期、一定區域范圍內、甚至是一定物流功能范圍內的反映物流活動的歷史統計數據,了解、分析其發展趨勢,輔助政府宏觀決策;(5)物流業務交易支持功能。其主要功能包括物流綜合信用認證、安全認證、網上采購招標、電子訂艙、電子支付與結算、網上保險、網上報關、網上交稅、網上出入境商品檢驗檢疫等;(6)系統管理的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有自我管理的需求。平臺需要對需要對數據進行管理,同時也需要管理平臺的安全性等。(7)貨物跟蹤功能。隨著通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GPS/GIS技術的廣泛應用,物流企業和客戶可以利用GPS/GIS技術,通過局域網或互聯網實時跟蹤貨物及運輸車輛的狀況,從而為物流企業的高效率管理及高質量的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各物流企業只需購買GPS/GSM智能車載單元即可為客戶提供質量的物流狀態跟蹤服務。
三、平臺的結構設計
在前面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面向SMEs動態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總體架構,以反映構成該平臺的各個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要素之間的關系,平臺的總體構架如圖1所示。
(一)一級子系統
構建了成員管理一級子系統是為了有效地管理聯盟成員。可根據企業的客戶需求,信譽度,資金承受能力,協調、溝通能力,資源狀況等來考慮評價是否讓該企業加盟,結合合同監督、激勵機制以及信任關系來管理成員。
(動態集成聯盟)成員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成員信息,權限,行為管理,還包括成員單證管理、成員的貨物狀態和位置跟蹤、交易跟蹤、交易統計、成員資信評估等。由于聯盟中的成員是不固定的,對于任何一個新加盟的SMEs,該子系統都會對其進行自動的認證識別,并根據相應的標準對成員劃分級別,不同級別享受不同的待遇,并將相關數據導入到二級子系統。如果成員退出聯盟,則該子系統立即刪除退出成員的信息,并將該成員在二級子系統中的所有數據刪除,同時對該成員在加盟期間的相關信息存儲備份。
(二)二級子系統
根據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一般,二級子系統由如下子系統組成:(1)信息子系統:來自顧客、SMEs的產品、原材料及運輸供需信息,對于不同的聯盟成員的信息將以一種標準的格式呈現給用戶;同時,一些共享信息,對公眾提供物流信息服務(如公共物流設施狀態、各國貿易法規等);(2)信息查詢子系統:提供聯盟成員信息的查詢;提供關于產品、原材料及運輸供需信息的查詢;相關共享信息的查詢;用戶交易狀態的查詢;用戶認證信息的查詢等;(3)貨物及車輛調度管理子系統:主要通過GIS—T參照模型進行數據組織,用以支持車輛運行的計劃調度與跟蹤,主要數據為交通流背景數據;(4)貨物跟蹤管理子系統:該系統主要通過線性參照模型進行數據組織,用以支持貨物的跟蹤查詢服務,主要數據為貨物跟蹤信息;(5)決策支持子系統:對于整個系統的中的數據都將采用標準格式存取,采用數據倉庫技術,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挖掘、切片等進行多角度、立體的分析,實現對各種資源的綜合管理,從而為政府、SMEs、客戶進行正確決策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6)電子商務子系統:如通過網絡進行詢價報價、訂單確認、交易變更、網上支付等活動;為用戶開展商務活動提供便捷的途徑,為企業拓展新業務、新渠道提供強有力的網絡支持;(7)行業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與銀行、保險以及港務港監、工商稅務等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信息查詢、信息交換。主要目標是簡化手續,實現“一站式”服務;(8)綜合管理子系統:提供對整個信息平臺進行綜合信息管理的技術支持,是整個系統正常運行所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數據管理等功能。其中,安全管理涉及數據加密、數字簽名、安全認證等;數據管理主要包括數據備份、數據恢復等方面。
四、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策略與運作模式
(一)建設策略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屬于物流基礎設施的范疇,它投資大、回收期長,但社會效益顯著,沒有哪個單位有能力和愿意單獨完成這樣具有公益性質的復雜的系統。因此,政府應籌集適當的引導資金作為股份投到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中制定相關政策拉動物流市場需求,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平臺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開拓性及其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它需要在政府的宏觀指導和統一協調下,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集中社會有效資源來共同完成。因此,平臺建設的主要參與者應包括政府、企業、物流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等在建設策略上主要可以考慮幾個方面:(1)推動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接入。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和SME的信息系統建設存在著差異性大、參差不齊的狀況:有的部門已經可以實現網上辦公,有些SMEs已經導入了ERP系統;而還有很多部門和SMEs還沒有建立起基于Intranet信息系統對于前者,應在鼓勵其進一步完善現有系統的同時,摸清楚這些系統的應用平臺、數據結構等技術特點,為順利接入共用信息平臺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對于后者,則應督促、倡導其根據共用信息平臺的總體規劃早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2)以SMEs需求為導向。SMEs是信息平臺中的主要參與者,只有SMEs的積極參與推廣應用,共用信息平臺的構建才具有更加現實的意義。因此,SMEs的需求是進行信息平臺建設最為重要的導向,應在政府調控指導下,積極滿足SMEs對物流信息的需求,吸引各類SMEs的積極參與。(3)組建企業法人集團。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需要吸收大量資金,需要眾多企業的參與。所以,應當在政府的統一規劃和協調下,組建企業法人集團來參與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對參與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企業的資質進行嚴格的考察至關重要。信息平臺建設的專項工程建設項目不要選擇具備該領域資質最好的一家企業,相反要選擇在該領域引領市場潮流的幾家企業共同建設,這有利于推進物流信息標準化建設和降低實施成本。(4)加強政府在物流信息技術的研究及人才培訓工作。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最為重要的基礎是技術與人才,政府在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中應加強對物流信息技術的跟蹤研究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勸Ⅱ強對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訓工作,提高各方參與者在物流及物流信息方面的理論及實踐知識,為SMEs物流與其它產業的協調發展提供必備的保障。
(二)運作模式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原則上應堅持誰建設誰運營的策略,采用企業化運作模式,并建立相應的運營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1)分類共享、分層支持。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要根據動態集成聯盟成員的不同功能、需求及權限能級提供相應的信息服務。共享機制涉及不同主體對信息的需求內容、共享程度及權益差別,對信息的共享程度范圍應進行嚴格地分類管理,不同的用戶分配不同的訪問權限,共享相應層次的信息。(2)政府與企業組織、協同開發。政府作為SMEs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規劃和領導者,可重點協調并充分利用產學研力量進行研究開發,進而能夠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門、產業和企業的信息系統,整合部門管理職能。(3)政府與企業引導、商業化運作。政府主管部門可以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積極鼓勵、引導SMEs內相關部門和工商企業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促使各種社會物流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同時,為了減輕政府投資壓力,也為了體現市場經濟環境下按市場規律辦事的原則,可以采用商業化的運作模式。信息平臺的營運商通過向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務來吸引顧客,在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基礎上,對服務項目收取一定費用,以此來維持平臺的正常運行,并不斷發展完善平臺的各項功能和服務。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是從傳統供應鏈管理出現的問題分析出發,探討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新特性,最后對電子商務供應鏈和傳統的供應鏈進行了比較。
電子商務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網絡進行的貿易活動,也就是在網上將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部分的物流進行完整地實現。供應鏈管理(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當今現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術,是一種系統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進管理模式,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值流、業務流及貿易伙伴關系等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的一體化管理過程。
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都是一個從生產商到最終用戶的價值增值過程,電子商務是在一個更新的、更有效的技術平臺上構建的供應鏈,實現電子商務的價值增值過程就是一個供應鏈管理過程。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最有力的優勢是通過及時、有效信息的傳遞,實時把握市場需求,并根據實際需求來快速調整相應的生產、經營和物流運作等相關活動,體現了企業對市場的敏捷反應。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物流乃至供應鏈管理奠定了基礎。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體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一、供應鏈結構向橫向一體化與網絡化發展
從上世紀末開始,“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思想開始興起,即利用企業外部資源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企業集中精力管理核心業務。“橫向一體化”形成了一條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銷商的貫穿所有企業的“鏈”。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物流的集成思想、與供應商和客戶建立協同的業務伙伴聯盟思想等的出現,供應鏈機構出現“網絡化”的趨勢。
二、供應鏈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推進供應鏈系統中信息共享的關鍵,改進整個供應鏈的信息精度、及時性和流動速度,被認為是提高供應鏈績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業管理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制定供應鏈運作的信息支持平臺,如集成條形碼、數據庫、電子訂貨系統、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交換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一體,構建企業的供應鏈信息集成系統。
三、企業生產敏捷化、柔性化
上世紀末,美國提出了以虛擬企業或動態聯盟為基礎的敏捷制造模式,采用可以快速重構的生產單元構成的扁平組織結構,以充分自治的協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層管理結構,注重發揮人的創造性,變企業之間的生死競爭關系為“共贏”關系,強調信息的開放和共享、形成虛擬企業,電子商務的興起為實現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而柔性化是指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調整生產的能力,該能力越大企業活力就越大。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給供應鏈管理帶了發展的機遇也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相比,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主要有以下不同:
1.物流管理的方式發生變化。在傳統的供應鏈形式下,物流是對不同地理位置的顧客進行基于傳統形式的批量式空間移動,貨物的運送通過集裝箱、托盤或其他包裝單元來進行,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的可見性是有限的。在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模式下,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使得客戶在任一給定時間都可以沿著供應鏈追蹤貨物的下落。
2.物流的目的地不同。傳統供應鏈由于不能及時掌握商品流動過程中的信息,出現信息不及時等情況使得物流只能實現集中批量化運輸和無差異性,從而使得物流的目的向集中運輸方向發展。而電子商務供應鏈完全是根據顧客的個性化要求來組織各種物流活動,這種物流不僅要通過集運來實現運輸成本的最低化,同時也需要借助差異化的配送來提高服務,其目的地是分散的。
3.顧客的類型不同。在傳統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服務的對象是既定的,供應鏈服務提供商能夠明確掌握顧客的類型及其所要求的服務和產品。隨著電子商務的到來,要求快捷、高速、劃分細致的物流和商流方式,顧客是未知實體,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季節需求、價格以及便利性,進行產品訂購。
4.供應鏈運作的模式不同。傳統供應鏈是一種典型的推式經營,制造商為了克服商品轉移空間和時間上的障礙,利用物流將商品送達到市場或顧客,商流和物流都是推動式的。在電子商務供應鏈中,商品生產、分銷以及倉儲、配送等活動都是根據顧客的訂單進行,商流、物流、資金流都是圍繞市場展開的,物流為商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電子商務供應鏈是拉式的。
5.供應鏈管理的要求不一致。傳統供應鏈管理強調的是物流過程的穩定、一致,否則物流活動就會出現混亂,任何物流運作過程中出現的波動和變異都有可能造成上下游企業的巨大損失。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卻不同,由于其物流需求本身就是差異化的,物流是建立在高度信息管理基礎上的增值活動,因此,物流必定會出現高度的季節性和不連續性,要求企業在管理物流活動中必須按照及時應對、高質服務以及總體成本最優的原則來進行,體現“個性化、專業化”。
6.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不同。傳統供應鏈管理中物流信息一般都是通過人工采集、傳輸、匯總,信息具有單向性,供求雙方的信息是不對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一般都是單機系統,至多是一個局限于內部網絡的局域網絡系統。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中的物流信息的采集可以由供求雙方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采集,信息具有雙向性和對稱性,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對供求雙方開放的基于互聯網的網絡系統,信息具有高度的實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7.資金結算方式不同。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資金結算大都是通過現金、支票或轉賬方式進行;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中,因交易都是在線進行,以在線電子支付為主要結算方式。
總之,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彌補了傳統供應鏈管理的不足,它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是延伸到供應商和客戶,甚至供應商的供應商和客戶的客戶,建立的是一種跨企業的協作,覆蓋了從產品設計、需求預測、外協和外購、制造、分銷、儲運和客戶服務等全過程。同時他最大化地以網絡方式將顧客、銷售商、生產商、供應商和雇員聯系在一起,極大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使供需雙方在最適當的時機得到最適用的市場信息,大大減少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極大地促進供需雙方的經濟活動,加速了整個社會的商品流通,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董千里:供應鏈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重生產、輕流通,對物流業的發展缺乏足夠的重視,致使物流業的發展嚴重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物流發展與管理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各級政府和企業所意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的進步也為我國推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和物流的科學管理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一、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1、多年來一直沿襲的計劃經濟體制模式,使原本是一個系統的物流業管理權限被劃歸若干部門,缺乏統一的系統規劃和整體物流發展戰略。存在著諸如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一規劃,重復建設嚴重;物流布局不盡合理,物流資源利用率較低;綜合性、一體化物流服務發展緩慢,物流整體效益難以體現;物流實現方式過于單一,物流企業運用效率低下;各種運輸方式多頭管理和相互分割,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多式聯運和綜合物流服務;行業和地方保護,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系統運作困難重重等問題。
2、我國物流業的市場化、社會化程度較低,遠遠滿足不了現代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的客觀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會化分工的必然產物,是現代物流發展的方向。在國外,物流市場化的比例相當高,如日本達80%,美國達57%,而我國僅為18%,大多數工商企業也缺乏對現代物流的認識,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意識不強,仍然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方式,物流效率總體水平較低,社會物流總成本偏高。
3、目前我國已有多達70萬多家稱之為“物流公司”的企業,但在這些企業中,多數由于經營理念陳舊、服務意識不強、技術水平落后、專業人才匱乏等原因,只能提供簡單的運輸和倉儲等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很難提供物流信息、庫存管理、物流方案設計等增值服務以及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物流服務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單一,服務水平急需提高。
4、由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總體規模偏小,能夠有效連接不同運輸方式的大型綜合貨運樞紐、服務于區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現代化物流設施比較缺乏,嚴重影響著物流集散和運輸效率的提高,物流基礎設施尚待進一步完善。
5、企業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術手段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訂單管理、貨物跟蹤、庫存查詢等物流信息服務功能較弱,制約了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同時,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物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地銜接,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物流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
二、我國物流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
1、流通政策方面,一是商品流通不再受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直接控制,而是通過市場進行自由調節;二是商品價格也由國家定價進入由市場自由定價的階段。這些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證;
2、流通的主體除了國營、集體的商業企業外,更多不同所有制的生產企業也進入了流通領域,非公有制成分大量增加;單一流通渠道的狀況已不復存在,出現了多渠道、多環節的新局面,市場網絡已初具規模。這些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場參與主體保證;
3、物流需求的增加促進了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一些外商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競爭優勢,積極實行物流本地化戰略,通過合同物流、設施租賃等多種形式獲得必要的物流服務的方式,它們構成了目前物流市場需求的主體;其次是高新技術企業、連鎖經營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等,它們大多具有大批量、高增值的特點,對物流服務的及時性、準確性的要求較高,對物流服務有迫切需求;一些國有大型工業企業面對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也打破了“大而全”的傳統觀念,著手對企業傳統物流活動進行重新改造,積極尋求物流伙伴或開拓現代物流服務領域。第三方物流的快速發展,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撐。
4、不少企業認識到物流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抓緊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促進企業物流合理化,如神州數碼、國美電器、青島海爾等企業都已經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體系。它們的大膽嘗試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創新的源泉與市場競爭的動力。
三、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戰略思考
1.深化體制改革,實現物流一元化管理。這是實現物流與運輸統一、協調管理的組織保障。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物流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我國的物流管理體制基本上仍沿襲計劃經濟體制,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還是企業組織機構的設置仍處于多頭管理、政出多門、分散指導的落后狀態,遠不能適應物流業的發展需要。比如說我國物流業管理的權限和職責分散到國家經貿委、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外經貿委、內貿局等,它們各自承擔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職能,但各部門之間缺乏直接的橫向聯系,物流體現的內在聯系被人為地分割,缺乏統一協調的物流管理。
2.研究制定物流產業政策,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場法規體系。這是確保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與法律保障。發達國家在經濟現代化的進程中建立了發達的物流產業,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國家制的政策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3.加快推動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發展,積極培育物流市場。這是確保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市場主體保證。要培育具有真正競爭力的市場主體,首先要引導企業構建一體化物流戰略,因為任何一個企業只有與其他相關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形成供應鏈一體化,才有可能取得競爭的主動權。其次是要引導企業從“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誤區中解脫出來,與合適的企業締結戰略聯盟,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同時實現互惠互利;再次是要鼓勵企業在抓住國內市場的同時,增強競爭憂患意識,放眼世界,構筑全球化戰略,參與國際化競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促進企業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樹立質量、良好信譽是企業的生命的經營理念。
4.大力推進物流技術進步,加快建立物流標準化體系,促進物流的標準化、規范化發展。這是確保我國物流業健康、合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條件。首先是要建立物流大系統的配合性、統一性標準,包括專業計量單位標準、物流基礎模數尺寸標準、物流建筑基礎模數尺寸標準、集裝模數尺寸標準等;二要建立物流分系統技術標準,包括貨運車船標準、搬運車輛標準、傳輸機具標準、倉庫技術標準、站臺技術標準、貨架、儲罐標準、物流信息技術發明的標準等;三是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推廣應用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如條形碼技術、復合碼技術、電子商務技術、射頻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等;四是要推動物流技術裝備的現代化,要推廣應用當代國內外先進、實用的交通運輸技術,先進的裝卸、倉儲技術,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物流自動化技術;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在國際化、多樣化、高速化的經營環境下,企業沒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將無法生存和發展。
5.完善物流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提高物流效率。這是確保物流業順利發展的物質保障。物流業是一項投資大,而投資回收長的行業,這就要求國家在繼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的同時,要從宏觀方面入手,做好物流發展的總體規劃,以達到我國物流的合理化和物流整體效益的最優化,改變我國當前物流產業各部門不協調、重復建設的現狀;同時要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礎性建設,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優勢和經濟實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全國性物流網絡,從而帶動物流產業向集團化、聯合化、規模化方面發展;還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改變國家單一投資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國外和民間資本進入物流領域,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國家經貿委,鐵道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郵電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和民航總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