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7 16:43: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小學信息技術論文

篇(1)

(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用戶分析河南省現有中小學4917所,按照全省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初步統計到2015年,城市(含縣鎮)中小學將增加到5383所,共計增加466所。河南省大約有中小學教師3萬多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已達95%以上,因此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第一線工作的廣大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決定了我省整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努力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勢在必行。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又不能都離崗學習,“國培計劃”、“省培計劃”也不能惠及每一個人。顯然,遠程網絡學習方式因其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多樣化、個性化、靈活性,成為終身學習的最佳方式,滿足了成人學習者的需求,以微課程為單位的MOOC環境應運而生。MOOC的規模大,優質學習資源多,必將成為在線學習以及網絡課程的一種新型課程形態。

(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教學目標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面向中小學一線信息技術教師,也可以為在校的教育技術專業大學生提供學習參考,讓他們掌握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知識、核心內容和教學目標,掌握以操作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為特征的學習領域,發展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養成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提高處理信息能力,強化學生主動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意識,積極參加信息技術各項活動,主動探究信息技術世界的奧秘。

(三)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教學內容分析MOOC環境中教學內容根據中學信息技術新課標組織,按課程模塊劃分學習內容,共分為信息技術簡介、操作系統介紹、文字處理方法、用計算機處理數據、網絡基礎及其應用、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作品、計算機系統中的軟硬件等七個模塊。

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設計

下面根據1.3節劃分的知識模塊,從選擇MOOC環境、設計教學視頻、設計學習活動、學習過程評價設計和嵌入式學習支持設計等五個方面介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設計。

(一)選擇MOOC環境首先為微課程選擇合適的平臺,該平臺應滿足既能給學習者提供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又能讓學習者隨時自己的課程,經過對MOOC環境的分析比較,Udemy提供了一套課程平臺和課程管理工具,滿足本文的需求,最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采用了Udemy課程平臺作為微課程的平臺環境。Udemy是開放式在線教育網站,成立于2010年,該平臺允許用戶創建屬于自己的課程。UdemyMOOC平臺分為課程管理和課程制作兩部分內容。Udemy中的課程管理允許者可以通過個人課程主頁,按照自己計劃自由規劃課程的開展,每一門課程都存在于一個獨立區域,在該課程學習的用戶如同進入了一個專門、獨立的課程區域,可以查看課程信息、討論相關話題、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作為一種典型的MOOC環境,課程制作功能簡單易用,既能降低對教師計算機技術能力的要求,也在課程設計中給予了高度的提示。

(二)設計教學視頻根據知識點內容決定采用錄屏軟件、手寫板、數位板、電子白板、攝像機、手機、相機、PAD、PPT、“小故事”等制作手段來制作。

(三)設計學習活動學習活動包括個人學習活動、人際互動活動以及社會化聯動活動。個人學習活動包括觀看微課程視頻、完成練習、下載相關支持材料、記錄筆記(在筆記區)等內容;人際學習活動包括提問和回答(在提問區)、在本課程內與他人交流等內容;社會化聯動活動包括通過郵件方式和通過微博或微信互動。

(四)學習過程評價設計學習過程評價內容包括有無評價和評價內容。

(五)嵌入式學習支持設計微課程的學習支持材料包括微課程視頻、參考教材、個人筆記、課堂討論、微博、作品展示、課程共享等內容。

三、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實現

(一)微課程MOOC功能模塊本文在Udemy中創建的7個微課程功能模塊包括,以下分別介紹。課程提綱模塊:課程者需要先創建一個基本的課程提綱,將課程分劃分成幾個章節,每個章節中包含幾節課這類信息全部數理清楚。資源模塊:課程者可以為每一節課添加包括課程資源,其中視頻、音頻、pdf文檔、演示文稿、文本、壓縮文件等一概支持。測驗模塊:Udemy提供了編輯測驗試題,設置習題的答案,成績反饋等功能,學習者可以同時查看自己和其他人對于這道題的完成情況。問答模塊:支持URL、圖片、嵌入HTML等,學習者可在這塊區域隨時提問或者回答別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進行回答。筆記模塊:每一節課的內容頁面包含了筆記頁面,學習者在學習內容的同時記錄筆記。聊天模塊:Udemy中設置了聊天模塊,允許師生之間進行討論。通知模塊:課程者話題、課程安排或者學習要求的重要途徑。

(二)微課程視頻的制作微課程視頻的“背景效果”、“媒體效果”、“背景音樂”等內容利用PowerPoint制作,然后利用其導出功能,生成.wmv格式的視頻文件。視頻旁白使用PremiereCS6錄制,并在其中進行視頻合成片頭和片尾制作。

四、Udemy環境下創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在UmdeyMOOC環境中實現,本課程未來可以與國家微課程平臺連接,并形成一定的輻射效應。五、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微課程評價機制為了評價微課程建成后的效益,以下幾個參數應重點關注。

(一)參與微課程學習的人數本文的初衷是緊密結合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現狀和特點,以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課程的微課程設計為背景,充分利用高等學校教學資源豐富、技術先進等優勢,探索在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為中小學教師打造一個個性化的學習平臺,使他們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優質的學習資源,為河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同時為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對信息技術教育發展提供一個研究案例。所以,在線人數決定了本課程的效益。

(二)微課程的互動性本文結合河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這些潛在學習者的學習環境,適用于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環境中,所以,互動程度是評價本課程效益的一個非常關鍵依據,從學習者互動程度可以看出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一方面學習者能夠針對微課程中的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提問,在給予回答的過程中,除了教師給予回答,其他學習者也會積極回答問題,給出自己觀看微課程后的建議,以促進微課程MOOC環境更好地完善。

篇(2)

目前全市中小學有信息技術教師54人,年齡在35至40歲之間,達到了40人,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年輕。通過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來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研究活動,舉辦網絡備課活動,通過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設計的實施(上課)的教學案例課,以快樂學習、合作學習和項目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能力和上課能力,突破信息技術課重視操作的教學局限,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改變原有封閉、固守的課堂教學方式,創設民主、和諧、科學、快樂的教學氣氛。

通過教研、培訓、網絡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強了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白山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吉林省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使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素質在整體上有一個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課題引領教師開展網絡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以教育信息化為切入點,整合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結合我校確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課題研究方案》,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研修促進教師研修能力提高”子課題研究。開展吉林省教育資源庫試點——信息技術課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師研修論壇板塊*),上傳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教案)500多課時。全面規劃××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技術框架,組建××教育區域性教師網絡研修模塊(*),規劃48個學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網絡研修的技術管理,組織9名信息技術教師申報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信息員并得到聘用,對吉林省教育社區網站進行全面管理,在技術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開展網絡研修工作,為課題結題做好材料收集與過程管理工作。

為加強我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工作,舉辦了全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遠程建立網絡空間技術培訓班。培訓的主要技術規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注冊個人空間、管理個人空間、在空間信息、建立并管理學校圈子(博客群組)、在吉林省教育論壇主題信息等網絡技術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遠程網絡技術能力,為各校開展網絡研修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師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空間(博客),自主開展網絡研修活動。

三、教育技術培訓基地和學校網站建設全面發展

開放農村遠程教育多媒體網絡教室的使用,加強機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內及設備的清潔,注意防火,及時關閉電源。加強學校計算機系統維護和網絡安全工作,保障學校機房及部室計算機網絡正常使用,為全市中小學教師提供良好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基地,創設了良好的教學研究網絡環境和學校網絡辦公環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網加強××市教師進修學校網站建設(*),合理規劃欄目,豐富模塊內容,集成教育新聞資訊、教師網絡研修、教師研修論壇、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庫建設為一體,及時學校公開的教育教學信息,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中,“××市教師進修學校”相關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網站收錄,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學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網自助建站系統(*)建立全市中小學校網站體系,創建了以××市教師進修學校網、××教育督導網、××市教育科研網為信息與網絡研修為主核心網站,全面規劃全市28個教育網站體系,集教育網站\個人空間\教育論壇為一體,整合教育新聞資訊\教師博客日志\教育論壇主題,初步建立教師網絡研修“網站+空間(博客)+論壇”技術模式,指導全市中小學校建立網絡研修網站,為全市中小學校提供技術支持,提高教師網絡研修的技術含量。

四、教師信息化教育取得了豐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組織我市中小學教師參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組織的“惠普杯”中國教育信息化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信息技術教師在技術上給予指導。論文圍繞“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強化資源整合與應用、推進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這個主題,結合當前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涉及到推進教育信息化體制機制建設、整合教育信息化資源、服務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信息化建設對教學變革的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及網絡研修等方面,科學總結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經驗。有61名教師的57篇論文參加評選,獲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論文一等獎24篇,二等獎33篇;獲國家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論文二等獎2篇,三等獎6篇,優秀獎9篇,17篇論文由中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論壇專刊收錄(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吉林省賽區選拔賽中,我市有30名教師參加競賽,有33人獲一等獎,3人獲優秀獎,獲優秀指導教師獎3人,××市外國語學校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篇(3)

從2001年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開始至今,信息技術教師經過十余年的成長,已成為推動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了更好地落實《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有效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以“信息技術教師”為檢索詞,運用內容分析法對2001-2012年以來公開發表的文章從發表數量、作者類型、研究主題等方面進行了梳理與分析,并結合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實際,提出從專業發展主體、途徑和保障三個方面指導今后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內容分析;信息技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9―458x(2014)04―0066―04

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開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頒發了“關于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等重要文件,決定從2001年開始用5-10年的時間,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我國基礎教育跨越式的發展。作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承擔者――信息技術教師,經過十余年的成長與發展,已成為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在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信息技術教師經歷過什么?在專業發展中遇到過哪些問題?有什么成功的經驗?今后走向如何等需要去總結和思考。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落實之際,有必要系統總結和梳理十余年來信息技術教師的成長與發展經驗,從而更好地推動今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信息技術教師研究進展與問題

為了全面獲得國內十余年來對信息技術教師成長歷程研究進展,本文采用一種適合對傳播內容進行現狀分析或意向分析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來開展研究。

1. 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在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鏡像站點,采用“篇名”為檢索項,以“信息技術教師”為檢索詞精確匹配,檢索范圍為全部期刊,檢索了從2001―2012年間學術期刊網上有關信息技術教師方面的論文,共檢索到260篇,其中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章6篇,最終確定有效研究樣本為254篇。

(2)研究方法

運用內容分析法開展研究,關鍵是設計分析維度,進行評判記錄。在設計分析維度上,根據樣本內容分析和目前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有關理論來確定分析維度。通過仔細分析,最終確定按照文章發表的時間與數量、文章內容主題兩大類。依據時間與數量,分析十余年學者們對信息技術教師的關注程度與趨勢。依據論文內容主題,分析信息技術教師在成長與發展中受到了那些方面的重視,以進一步展望未來信息技術教師的走向。在量化分析材料的基礎上,根據已確定的維度,統計分析單位在每個維度中出現的頻率并做好評判記錄。在遇到不好確定歸屬維度的時候,進一步分析討論并請另外的研究者一起商定,以確保內容分析結果的可靠性。評判記錄的結果采用Excel2003進行分析。

2. 研究進展

(1)數量

從數量上看,近10余年學者對信息技術教師的關注并不穩定,變化比較明顯(見表1)。

表1關于信息技術教師方面的論文數量統計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總計\&數量\&1\&9\&6\&13\&18\&26\&45\&23\&29\&13\&36\&35\&254\&百分比(%)\&0.39\&3.54\&2.36\&5.12\&7.09\&10.24\&17.72\&9.16\&11.42\&5.12\&14.17\&13.78\&100\&]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與教育技術學專業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在這12年里,核心期刊(含教育技術專業核心期刊)共發表的有關信息技術教師方面的論文為44篇,占總篇數的17%;教育技術專業期刊共發表有關信息技術教師方面的論文93篇,占37%。由此看出,信息技術教師并沒有得到更多權威人士的關注,而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信息技術教師成為關注的對象之一,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2)作者類型分布

對論文作者的統計分析可以從側面反映出關注信息技術教師群體的相關情況,具體見表2所示。

表2作者類型分布情況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中小學校\&中專、中師、職校\&各級電教館、教科所、教研室、培訓中心\&中小學與高校全作\&單位不明\&合計\&數量(篇)\&145\&61\&10\&16\&11\&11\&254\&頻率(%)\&57\&24\&4\&7\&4\&4\&100\&]

從表2可以看出,在254篇文獻中,有145篇的作者來自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占57%;24%的作者來自普通中小學校;7%的作者來自各級電教館、教科所、教研室、培訓中心等;4%的作者來自中小學與高校的合作;4%的作者來自中專、中師或職校。由此可見,來自高校的研究者是關注信息技術教師的主要群體,而來自一線中小學及中小學與高校合作的工作者占得比重較小。

(3)研究主題的特征及分布

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理論和近十余年有關信息技術教師方面的文獻資料,將研究內容分為10個主題:① 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②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③ 職前信息技術教師培養;④ 職后信息技術教師培訓;⑤ 信息技術教師素養或素質方面;⑥ 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地位、作用;⑦ 信息技術教師教學或科研;⑧ 信息技術教師現狀調查;⑨ 信息技術教師應對的挑戰;⑩ 其他方面(主要是一些有關信息技術教師方面的論壇等)。

考慮到信息技術教師的成長與發展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步,而課程改革又是這十余年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最大變革,因此我們又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兩個主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又作了進一步細化,具體結果見表3所示。

表3研究主題分布情況

[研究主題\&數量

(篇)\&百分比

(%)\&合計

(%)\&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專業發展本身的研究\&專業認同\&6\&2.4\&22.1\&專業發展現狀\&7\&2.8\&專業發展模式、途徑、策略\&30\&11.8\&專業發展多角度審視\&10\&3.9\&專業發展影響因素\&3\&1.2\&促進專業發展的相關研究\&教師知識\&8\&3.1\&8.2\&教師能力\&9\&3.5\&教師效能、信念\&4\&1.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心理調適方面\&3\&1.2\&8.7\&專業素質方面\&9\&3.5\&角色定位方面\&4\&1.6\&課改認同方面\&3\&1.2\&沖突與挑戰方面\&3\&1.2\&職后信息技術教師培訓\&\&32\&12.6\&12.6\&信息技術教師教學或科研\&\&31\&12.2\&12.2\&信息技術教師素養或素質方面\&\&26\&10.2\&10.2\&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地位、作用\&\&23\&9.1\&9.1\&信息技術教師現狀調查\&\&23\&9.1\&9.1\&職前信息技術教師培養\&\&4\&1.6\&1.6\&信息技術教師應對的挑戰\&\&4\&1.6\&1.6\&其他方面\&\&12\&4.7\&4.7\&總計\&\&254\&100\&100\&]

由表3可見,在這十余年的成長與發展中,學者們從多個方面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關注和探索。從文獻數量上看,學者們對信息技術教師的關注程度存在不平衡性,關注度從高到低依次為:專業發展30.3%、職后培訓12.6%、教學與科研12.2%、素養與素質10.2%、角色與地位9.1%、現狀調查9.1%、課程改革8.7%、其他方面4.7%、職前培養1.6%、應對挑戰1.6%。

從數據上看,最受關注的就是關于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占到30.3%。由此可以認為,受教師專業化發展大潮的影響,學者們積極從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開展了大量研究,既有從專業發展本身出發,探討有關專業認同、專業發展模式、專業發展影響因素及多角度審視專業發展的問題,也有從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對教師知識、能力與效能等方面開展的研究。其中圍繞教師專業發展本身開展的研究最多,占到22.1%,并且從內容上進一步分析,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途徑、策略等方面,占到11.8%;圍繞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開展的研究較少,占到8.2%,并且從內容上看關注信息技術教師能力方面的相對比較多,占到3.5%。

信息技術教師相對其他的教師群體來說,比較年輕,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因而關于職后信息技術教師培訓、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與科研、應具備的素質、承擔的角色與地位等文獻相對比較多。另外,從2000年開始實施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中小學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與挑戰,學者們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并圍繞新課改開展了相關研究,旨在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以應對這一挑戰。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從文獻數量看,關于信息技術教師方面的研究總體上比較少,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探討主要集中在教育技術領域,其他領域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探討比較少。信息技術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是教師專業化運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多領域、多視角去關注信息技術教師的發展。

(2)從作者類型分布上看,高等院校是研究信息技術教師的主力軍。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盡管離不開理論上的探討與分析,但缺少來自中小學一線信息技術教師的參與,會導致研究缺乏實效性,也會影響到一線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主體性。應該多調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開展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積極倡導高校教育技術(信息技術)學科專家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開展合作,發揮雙方的優勢,共同分析和研究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從研究主題上看,已有的研究雖然圍繞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這個核心問題開展了多方面的探討,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從文獻梳理的結果看,真正關乎到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文獻并不多,沒有提出有效的專業發展途徑與方法。另外,已有研究雖然注意到了信息技術教師的生存現狀逐漸被邊緣化,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但很少從全局出發去分析和解決邊緣化問題,更沒有從專業發展保障上去考慮。

二、未來信息技術教師發展路徑的思考

已有的研究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成長與發展起了很大的指導性作用。在當前國際教師專業化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及《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實施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師該何去何從?筆者結合十余年來信息技術教師已取得的研究進展、存在的問題以及目前信息技術教師展專業發展的客觀實際,認為未來信息技術教師的發展與走向應該在國際教師專業化運動的引領下,立足實際,著重從發展主體、發展途徑和發展保障三個方面去促進專業發展。

(一)從專業發展主體看――提高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性與適切性

從專業發展主體看,傳統發展觀習慣于把教師作為一個外在于發展的客體,忽視了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主體性[1]。當前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發展已有由主體性向主體間性擴展[2],因而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不能僅停留在“主客體”關系的認識上,還應該進一步深化與拓展,不能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一個客體對待,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主體性。

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至今雖然已經十余年了,但相比其他的課程來看,仍然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各方面的經驗不夠豐富,再加上課堂教學具有情境性與多變性的特點。因而,對于信息技術教師來說,就是要從自身出發,多關注和研究信息技術課程,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觀察、多學習、多反思,針對問題積極開展課堂行動研究,從而增強自身專業發展的主體性和適切性。

(二)從專業發展途徑看――加快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

提到教師專業發展途徑,很容易想到合作教學、教學反思、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課例研究、教育敘事研究、組建學習共同體、建立專業發展學校等人們常提到的方式,但這些方式是面向整個教師群體的,對于作為教師專業群體中重要組成部分的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未必完全合適,還要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教師群體的特殊性。筆者根據前期的調查認為,應該從信息技術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加強反思三個方面抓起。

1. 提升信息技術教師的自我效能感

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是關系到教師的自我信念、判斷與感受,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自主成長,對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意識、提升教師教育有效性有著重要意義[3]。從信息技術教師來源看,多數是由學習其他專業的人員轉過來的或半路出家的,科班出身較少,由于本體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的欠缺,自然會影響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雖然越來越多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或信息技術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擔任信息技術教師,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尤其是新的教與學的方式會在課堂管理、教學策略和學生參與上對信息技術教師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他們的自我效能感[4]。因此,需要從課堂管理、教學策略和學生參與方面多探索和研究,盡可能增強信息技術教師的自我效能。

2. 加強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從教育技術學或信息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看,就是要把信息技術教師培養成既懂教學又懂技術的專家,并且能注重綜合性知識的應用。與其他專業培養目標相比,信息技術教師更需要加強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專業知識、科學文化知識、實踐性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等多方面的學習。從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看,當前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教師需要不斷了解前沿技術應用,加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從現有的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看,已有的教師培訓無論是培訓內容還是培訓方式都還無法滿足當前信息技術教師的實際需求。因此,不管是從培養目標還是信息技術學科本身以及教師培訓,都需要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特別是關于本體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的學習,與此同時,還要加強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學習,促進專業發展。

3. 加強反思

反思歷來被看作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筆者之前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過相應的調查,多數信息技術教師年紀輕、職稱低,沒有充足的教學經驗和課堂管理經驗,再加上信息技術課程開設時間不長,教師梯隊還沒有形成,沒有現成可借鑒的教學經驗,并且缺少像其他學科“傳、幫、帶”的教研活動。這就決定了他們只有通過不斷加強反思,才能找出一條行之有效地教學和管理的經驗與方法[5]。

(三)從專業發展保障看――增強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安全感與成就感

1. 關心和支持信息技術教師的成長,解除后顧之憂

正在深入開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信息技術教師隊伍本身及社會地位導致信息技術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缺乏應有的安全感。由文獻和調查得知,信息技術教師受到課改的沖擊較大,一方面他們要面對課程改革的挑戰;另一方面還要充當起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重任,任務繁雜。另外,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結構復雜,既有科班出身的,也有其他學科轉過來的,這些都無形中加大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壓力,缺少專業發展應有的安全感。因此,應該多關心和支持信息技術教師,創設有利于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氛圍,實施人文關懷,增強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安全感[6]。

2. 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聲望與社會地位

受升學率的影響,目前信息技術課在中小學里多數被認為是副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信息技術教師無法擺脫“副科情結”,被邊緣化,職業聲望低[7]。從社會地位看,信息技術教師承擔的角色多、任務雜,很少能享有像其他“主課”教師那樣的進修或培訓機會,各種獎金、福利等待遇普遍比主課教師低,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熱情沒有得到有效保護,社會地位低。這些都不利于激發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導致信息技術教師缺乏應有的成就感。因此,應該像關心其他教師那樣關心信息技術教師,建立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提高其待遇和聲望,增強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總之,信息技術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是教師專業化運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十年中,信息技術教師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還存在不少問題,在當前的實際情境下,應該多領域、多視角去關注和促進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加快專業化進程,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深入開展做出積極努力。

[參考文獻]

[1] 楊春芳. 主體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的應然取向――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1):19-21.

[2] 馮建軍. 主體教育理論: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115-121.

[3] 洪秀敏. 自我效能――由內而外影響教師專業發展[N]. 中國教育報,2008-6-28(3).

[4][5] 趙嵬. 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內涵、現狀及對策[J]. 中國電化教育,2010,(6):97-99.

[6] 舒慧東.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多元審視[J]. 教學與管理,2010,(5):29-30.

[7] 齊曉華,李玉斌,李雁云. 信息技術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0,(6):91-95.

篇(4)

下面就近年來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有關情況簡單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強化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級領導歷來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十分重視,并把推進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促進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突破口。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備了計算機專職教研員,并于年成立了“市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市中小學計算機教學專業委員會”,分別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學的副主任擔任主任和理事長,許多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學校也都分別成立了由學校領導、計算機教師和其它非計算機學科教師參加的“計算機教學實驗小組”,從而在組織上保證了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同時,市教委還為加快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還于年頒發了《關于加強我市計算機學科教學的通知》等多份綱領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和發展目標,并在全省率先于部分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必修課,并結合本市實際,提出三個統一(統一管理、材,統一考試),二個提高(通過廣泛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我市教育現代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一個目標(使我市信息技術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雙豐收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推進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保證,是市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和標志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程,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年全市所有初中,年全市所有小學都將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程,使我市所有中小學生都要接受信息技術教育。同時,我們在努力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率時,也注重對計算機特長生的培養,為此全市每年要舉辦六次市級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競賽(中、小學生計算機知識競賽、網頁設計制作競賽和多媒體制作競賽)以及報刊賽、大獎賽等多種競賽活動,進一步選拔尖子學生,再通過各種形式的集訓進行再提高,幾年來,我市在參加全省全國的gdoi、noi以及電視大獎賽等各種競賽活動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共獲得了全國一等獎五個,二等獎近十個,省級以上獎勵更多達余人次,拱北中學今年還在全中noi奧林匹克分區聯賽中獲某省賽區團體一等獎(全省第四名),并連續兩年獲全國優秀參賽學校稱號,我市在參加全省的gdoi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中也獲得團體第七名,受到了省內外有關專家的好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三、采取措施,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強化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的建設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質量,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除領導重視外,還需要有一批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較高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此,市教委從年開始,就每年從大專院校和社會各界招聘大量優秀的計算機人才充實我市的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同時,市教委還每年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各種培訓,如加強各種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的研究與學習,外出考察交流,以及舉辦高水平的技術專題講座(如網絡管理、網頁設計、多媒體制作等)等,并定期進行優質課評比、優秀軟件的評比、優秀論文的評比等,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同時為使這批教師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個學校還想盡辦法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環境,對他們生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并在職稱評定、課時計算給與傾斜,使他們工作順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擁有一批高學歷、高素質且具備較強敬業精神的教師隊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術教師公開發表的論文以及獲省級以上獎勵的論文、教案、軟件等達余篇(件)。

狠抓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

要大力發展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全面推進市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加速實現市的教育現代化。我們還必須大力開展全市所有非計算機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以切實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依據《某省省教育信息化工程規劃》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市教委早在年就建立起分層次的多級培訓機制:一級層次是要求所有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在年前全部進行一次系統的信息技術培訓,并要求有%的教師要通過計算機初級考核,%的教師要通過計算機中級考核,各級各類學校能有%以上的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去;二級層次是要求所有的中青年教師在年前全部達到并通過計算機中級考核,%要達到并通過計算機高級考核,各級各類學校要有%以上的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去;同時學校要把教師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能力作為晉級考核的指標。為此,我市在年就根據學校教育實際編寫出+了全省第一本適合教師培訓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一書,并制作出+了配套光盤。目前此項培訓計劃進展順利,已達到預期目標。現在全市開展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學科覆蓋率達%,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師覆蓋率達%以上,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教學。

四、加強課題研究,大力促進科研促教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實現教育過程的信息化,并最終培養信息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基于此,我市加大了科研力度,全市中小學興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承擔了國家、省級重點課題達數十項之多,如市教委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珠江三角洲教育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子課題“信息技術與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一中承擔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語文教學”,市二中承擔的“cai促進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學承擔的“多媒體熟語識字”等,使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研究、計算機多媒體與網絡輔助教學和課程整合等多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加強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全面推進我市中小學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市教委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珠江三角洲教育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子課題的“信息技術與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于年月結題,它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我市當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課程、多媒體輔助教學、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資源、網上教育與遠程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了整體分析、研究,找出了許多阻礙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癥結,提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基本原則、戰略思想、發展策略和措施保證,規劃了我市信息化教育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并為此建立了“市實驗中學”,力圖通過營造信息化環境,加強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教育帶動學校的全面工作,使實驗學校逐步構建起現代化的信息化辦學模式。因此,可以說這是我市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綱領性文件,對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將起到一個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突出學生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市中小學計算機學科教學研究”作為我市首批重點課題早已于年立項,為配合該課題研究,我市還在拱北中學、拱北小學和香州七小設立了三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驗班”,該課題明確提出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要堅持“信息技術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標,信息技術是認知工具,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應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計算機是創新工具,強調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等四個基本原則,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突出學生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從教材、教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多方面進行實驗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版權所有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突出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構建

教育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學模式的變化,現代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與教育過程的結合,給教育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面貌,它賦予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以更豐富的內容。如何突出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構建,充分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和非線性的表達方式來營造引導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新型教學環境,尤其是創建優化的網上學習環境,來實現教師傳授與學生自我探索的有機結合,以切實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科學化水平,已成為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點研究內容。為此我市市一中、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拱北中學、實驗中學、縣一中、拱北小學、香州一小、香州一小等一大批中小學校多年來一直都在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突出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構建,提高教學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認真的研究、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市一中的“校園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研究”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與研究------多媒體與語文教學”、市二中的“cai促進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學的“多媒體熟語識字”以及市六中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受到了省內外教育專家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對市六中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某省省教育廳副廳長劉達中說“這個實驗班我非常欣賞,它體現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轉變”,美國哈佛大學威斯汀教授也說“這種模式在美國也很少見,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五、積極推進校校通工程,加強我市教育城域網和“市中小學虛擬網校”的建設

篇(5)

一、 加強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指導

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引導信息技術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以學生學習需要為前提,做好教學設計,改變單純的技術操作教學模式,把技術操作與學科知識整合起來,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造堅實的基礎。深入學校聽課,規范常規教學,指導引領教學,隨機檢查學生學習效果。4月,組織信息技信息技術教師到省教學學院和白山市教師研修院聽課學習,培養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教學能力。

二、 舉辦遠程建立網絡空間技術培訓

為加強我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工作,在3月20日舉辦了全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遠程建立網絡空間技術培訓班。培訓的主要技術規范是:依托**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 ,注冊個人空間、管理個人空間、在空間信息、建立并管理學校圈子(博客群組)、在**省教育論壇主題信息等網絡技術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遠程網絡技術能力,為各校開展網絡研修提供技術支持。

三、 以教育科研課題指導教師網絡研修

基于**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結合我校確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課題研究方案》,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研修促進教師研修能力提高”子課題研究。開展**省教育資源庫試點——信息技術課教研(**市)工作,上傳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教案)500多課時。全面規劃**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技術框架,組建**教育區域性教師網絡研修模塊,規劃43個學校或教研圈子,架設**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論壇板塊。注重網絡研修的技術管理,組織9名信息技術教師申報**省教育信息網信息員,對**省教育社區網站進行全面的技術管理,在技術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開展網絡研修工作,為課題結題做好材料收集與過程管理工作。

四、 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基地和學校網站建設

加強機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內及設備的清潔,注意防火,及時關閉電源。加強學校計算機系統維護和網絡安全工作,并入職業高中20m因特網帶寬接口,改變了我校計算機網絡網速較慢的情況。保障學校機房及部室計算機網絡正常使用,指導教研員和培訓教師在解決使用計算機網絡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為全市中小學教師提供良好的培訓環境、教學研究網絡環境和學校網絡辦公環境。

依托**省教育信息網加強**市教師進修學校網站建設,合理規劃欄目,豐富模塊內容,集成教育新聞資訊、教師網絡研修、教師研修論壇、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庫建設為一體,及時學校公開的教育教學信息,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中,“**市教師進修學校”相關信息已被百度、谷哥、雅虎等搜索網站收錄,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學成果。

篇(6)

論文摘要:面向基礎教育改革,教師教育必須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本文首先提出了對教師的培養培訓不同階段的銜接、整合與重組的理念,認為我們應該把信息技術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后培訓作為一個連續的、統一的發展過程來看,進行不同階段的銜接、整合與重組,并重點分析了各個階段的現狀和模式。

2001年我國正式啟動了面向新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教師是任何教育改革的主要實施者和建設者。2002年,我國頒發的《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意見》中明確提出了“信息化已經引起中小學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等方面發生深刻的變革,要實現信息技術在中小學逐步普及和應用,建設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的具有信息素養的中小學師資隊伍是關鍵。……教師教育必須加快信息化進程,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為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專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從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現狀來看并不樂觀,表現如教師觀念落后、數量不足、水平不高等。因此,除了迅速提高現有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水平、技術水平之外,還要從如何培養掌握信息技術的教師這方面思考。筆者從對師范生的多媒體課程教學中反思,認為我們應該把信息技術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后培訓作為一個連續的、統一的發展過程來看,進行不同階段的銜接、整合與重組。現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各階段培養、培訓現狀和模式作粗淺探討。

一、教師培養的現狀及模式

建國以來,師范專科學校和中等師范學校是我國中小學教育師資培養的主要陣地,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例如:注重培養學生具有“一口普通話,一手好書法,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教法”的教學基本功,同時我們在保持傳統教師教育學科的優勢,鞏固高師院校特色學科的基礎上,應該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培養有高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師。wwW.133229.cOm雖然高校已經普遍開設了計算機類課程,但將計算機類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整合,構成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體系,對以培養合格教師為己任的師范院校是一個歷史的挑戰。

從目前我國高師院校對師范生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培養現狀來看,反映出對其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在設置的課程體系中,信息技術和實踐性環節課程所占比例較少,基本上仍只是作為師范專業的公共課來實施。再者,單純地將計算機基礎代替信息技術教育。在效果上,計算機課老師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沒有貫穿將技術整合到教學中的理念,學生隔靴搔癢的理論和知識學了不少,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提高不大,所以學生不能很好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未來教學中,不能滿足基礎教育信息技術和實踐性教學的需要。最后,在培養模式上,與基礎教育需求脫節。在培養過程中,重點都放在了傳授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學生很難感受到運用信息技術會帶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踏上教學崗位后,也就難以自覺自發地運用信息技術。

因此,在對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模式上應采取相應的變通。首先,改變傳統的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增設信息技術和活動類課程,強化信息能力和實踐能力。重點涉及信息在教育運用中的理論和實施,通過學習各種教學媒體、教學課件,將信息技術和各種基礎課程相結合,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習和操作實踐逐步熟悉它們。在實習期間嘗試性地運用這些技術。其次,建立與中小學合作的培養機制,加重實習力度,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真實的學校環境中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信息化技術應用技能。

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職后培訓的現狀分析

信息技術能力成為信息時代教師教學能力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培訓工作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開展,但是從信息技術的培訓內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進行分析,還存在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1.培訓方式單一

目前的培訓方式多采用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專家講授式培訓。一些地方把全員培訓稱為教師集中面授,“大呼隆”上課,這使得操作技能極強的信息技術培訓只能流于形式。原認為教師學習了信息技術的知識,就能自行將這些知識恰當運用于課堂教學實際場景。但這種單一的培訓模式對于教師自覺地堅持使用教育技術于自己的學科教學中,效果十分有限。

2.只注重技術層面的培訓

由于教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參加培訓時的興趣集中于計算機的操作,對于理論內容的學習不太感興趣。因此,就出現了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的重心轉移到講授操作技術,而忽視了對于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的培訓現象。他們在培訓中只是單純模仿。再加上各學科教學內容的差異,對學科教師的技能要求不同,若采用這種偏重信息技術技能訓練,忽略了教育專業素質發展的培訓方法,會致使有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與自己所教課程關系不大,興趣就大大降低,培訓效果也打了“折扣”。

3.忽視教師已有的教育觀念

在以往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常忽視了教師已有的教育觀念,認為只要把觀念和技術傳授給他們,自然能被他們認同,并成為指導他們教育行為的準繩。但實際上教師作為成年人,其思維方式已經基本定型,接受新事物比較緩慢,而且他們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都有一定的理論功底,習慣于用自己學科固定的思維方式來處理新問題。

4.培訓難以產生持續的作用

教師通過培訓接觸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都會產生認可,覺得培訓者講得很有道理,并且積極地嘗試著實踐。但當受訓教師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后就會發現現實與所學內容之間的矛盾與差距,很多教師又回到了原有的工作軌跡中,教育技術培訓持續效用難以發揮,使許多培訓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信息技術的培訓還存在許多值得探索與思考的問題。我們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授課方

法,將信息技術合理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中授課方式的探討

教師繼續教育往往容易成為限制其發展的瓶頸,加強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模式研究,是當前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極為關鍵的課題之一。

在現代信息技術培訓中,授課方式是由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組成的一個動態系統。在實際培訓授課中,選擇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并使其在培訓過程的各個階段動態地發揮作用,是提高培訓實效的關鍵。經過實踐摸索、查閱資料總結,我歸納出以下幾種授課方式:

1.以理論為主的講授方式

講授法是指教授者通過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受訓教師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方法。這種模式是以教師口頭講授為主,輔之以演示、問答等方法。應包含兩個過程:了解和內化。了解信息技術系統的基本組成、產生、發展、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歷程等理論內容。以介紹整體培訓內容及學生所需完成的任務為主,其目的是更新課程觀與學習觀,瀏覽課程的整體結構。至于理論的內化與應用則是在以后的培訓和實踐中逐漸進行的。

2.以課件制作為主的輔助教學方式

這種模式是采用cai課件,將培訓內容以圖、文、聲、像等表現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使教師在學會各種工具軟件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機的應用,后來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資源的課程設計。實踐證明,以課件開發作為任務驅動,是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具有了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就能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自然有機地相互融合,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

3.以操作為主的練習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不實踐操作學了也沒有用。那么培訓教學就應該“面向應用”,以實踐為主,精講多練。“精講”是指教師要講出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和精華;“多練”是指讓學生有足夠的上機時間,進行有目標、有實際效果的操作。我們要培養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意識和應用意識,不能搞“紙上談兵”和“無機教學”。

4.以課題研究為主的方式

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層次水平和學習需求不同,用整齊劃一、一成不變的教學目標是行不通的,我們可以采用以課題研究為主的方式——任務驅動法,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協作、協商中探索,在完成所設定的任務中學習,在不穩定性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與人合作,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及自組織的過程。在培訓告一段落后,聯系教師所從事的教學給其布置有一定難度的“工作任務”,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完成,然后組織交流、討論,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

總之,對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培訓一體化,每個環節都應該環環相扣。職前培養中,高師院校要合理地設置信息類課程,探索師范院校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體系。職后培訓中,要切合實際,采用多種培訓方法和手段,不斷加強各中小學教師關于信息技術的培訓,推動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徐君.新時期教師教育模式的轉型與高師院校的改革對策.教育探索,總163期.

[2]陳向明.在參與中學習與行動.北京.教育出版社.

[3]梅友松等.師范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教育與職業,2005,(17).

[4]張筱蘭.在參與中體驗.在行動中研究.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5).

篇(7)

關鍵詞:江蘇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分析與探討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20-0143-02

引言

江蘇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改革進行得較早,早在2007年3月,江蘇省教育廳就頒布了《省教育廳關于印發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明確指出“構建切實可行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新體系,提升中小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是否符合中小學生的特點,是否適應中小學的教學需要,國家和教育部門對此都有統一的評價標準,而筆者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幾點不足,下面以江蘇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為例。

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發現的幾個問題

1.教材的第一節課內容偏少,學生體驗不到新軟件的特點、樂趣

例如,五年級教材的第一課――初識Logo,要求學生學習“顯龜(ST)”“藏龜(HT)”和“清屏(CS)”的命令。如果教師不能深入鉆研而是照搬教材,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在“初識Logo”中才認識“小海龜”,可是這個“小海龜”都沒移動,樂趣在哪里呢?因此,在教授本課時,我把“前進”“右轉”等命令放在第一節課學習,這樣學生能通過自主操作深切地感受到該軟件的特點:生動、形象、有趣;同時學生在第一節課學習這兩個命令后,在第二節課就可以通過“前進”學習“后退”,通過“右轉”學習“左轉”,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學習效果。并且可以利用體育課上學習的“左轉”“右傳”“向后轉”等命令進行學科整合,以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

2.有些內容滯后于現實

信息技術發展變化日新月異,主要體現在計算機的軟、硬件更新上,因此,教材的編寫應盡可能地與現實相聯系,如操作系統的更新、輸入法的選擇、硬件的應用等,但現今被淘汰的內容無法及時“退休”。

3.操作練習內容陳舊、偏難

例如,對于畫圖部分“花盆”的畫法,學生在沒學復制命令前要畫好對稱圖形是很難的,可以不用多邊形而改用圓形工具畫圓形的花盆;“鈴鐺”“沙發”的畫法選材比較老,而且難,可以用有趣、有創意的內容取而代之,如制作節日賀卡、制作他們心中喜歡的內容等。

4.教材的分冊不合理

小學階段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共4冊,一學年用一本教材,每冊20節課多一點,而一學年至少要上35節信息課,內容顯然不夠。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加一些合適的內容,如主題性活動、根據節日選定制作相關內容等,還可以“私人訂制”把某個問題進行深化或拓展。同時,全學年用一本教材既不利于學生保存,也不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對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改進的設想

1.突出江蘇教學特色,強調創新

新教材的編寫首先要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然后在此要求上對體系結構進行設計,接著對內容進行組織和編排,對技術的運用、資源提供方面進行重大變革和革新,實現教材多方面、多層次的創新要求,最后根據江蘇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有針對性地突出教材特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接受情況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實現教師和學生對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不只是教學使用的范本,也是教學價值的體現,還是教師教學創新的基礎,更是學生學習創新的根本。

2.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

編寫教材要能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不斷滲入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倫理道德觀念及法律法規意識,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編寫教材不要傾向于怪、難、深這三個層面,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使教材內容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降低實踐操作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分析一些問題。注重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得教材的編寫更具有實用性。

3.教材內容應與時俱進

因為信息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所以教材內容不能一成不變,否則教育將會和社會需求嚴重脫離。因此,教材的編寫要跟上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發展,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領域出現的新成果、新名詞等要能及時地在教材上有所體現,不能使教材內容滯后于現實。

4.注重教材內容的銜接和整合

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之間關聯性較強,不是獨立存在的,各個章節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要注重小學4冊教材之間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教材和初中教材的銜接,以及初中教材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銜接,這樣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才不會顯得突兀,學生接受起來也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從而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江蘇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體系。注重教材內容的銜接與整合,合理安排教材內容,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5.教學資源應豐富多彩

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和圖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不同的學習資源,如教材、實踐指導、配套光盤、教學網、優質教學資源光盤(江蘇優質資源下農村光盤)之間的相互配合,形成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教材的立體化體系。

6.建議使用電子教材

信息技術教材的學科特點使紙質教材改為電子教材成為可能,這也應是未來幾年教材的發展趨勢。使用電子教材不僅可以實現及時調用,還可以節省大量紙張;既帶來經濟效益,也符合低碳環保要求,同時攜帶非常方便,有利于教材的不斷修訂和完善。

結語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社會獲取新知的工具,推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的更新和完善是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重要一步。高質量的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離不開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與成熟,關于信息技術教材概念的解釋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變動。信息技術教材應能夠準確地反映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使學生在教材中了解到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才的要求,從而激發自身不斷求知、不斷探索的動機,以便早日適應現代化信息社會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張貴芹.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編寫之我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7):31-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video变态另类|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 可以直接看的无码av|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无套内射视频囯产| 999精品色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 欧美午夜特黄aaaaaa片| 女人大荫蒂毛茸茸视频|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五月丁香啪啪| 男人撕开奶罩揉吮奶头|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综合国产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小说 |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51麻豆cm传媒| 国产乱人伦av麻豆网| 宝贝把腿张开我要添你下边l| 国产色a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乱妇乱女熟妇熟女网站|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免费|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在线观看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十八岁污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