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國際金融學論文

國際金融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9 09:2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金融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國際金融學論文

篇(1)

一、《國際金融學》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確定《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內容范圍

《國際金融學》是從開放視角研究一國金融市場中的變化對其他國家金融市場運行的影響。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國際金融作為一門經濟學科,其重要性日漸凸顯。這不僅是針對中國等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而言,即使是在美國等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是如此。在西方很多高等院校中,國際金融都是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然而,由于經濟背景、歷史習慣等的差異,中西方對國際金融范疇的理解相差甚遠。西方的國際金融理論著眼于探討跨國經營的公司為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如何在一體化程度不斷增強的國際市場中,做出盡量正確的財務決策。而我國的國際金融課程傳統上傾向于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經濟背景下內外均衡目標同時實現的問題。 隨著中西方經濟與學術交流的日益頻繁, 國際金融學科體系進一步改革和融合的要求越來越迫切。

因此,國際金融學科應以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市場為主線, 研究所有市場參與者在全球化進程中行為模式的變化。依此思路,國際金融的范疇應當是國際金融市場、跨國公司財務管理、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的綜合。

(二)《國際金融學》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

1. 《國際金融學》課程目標: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國際金融學》的目的在于應用金融工具和計量方法來解決金融業界提出的有關金融創新、金融風險、風險管理、風險度量、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以及投資優化等各種問題。應用是學習《國際金融學》的主要目的,數學和計量方法是學習《國際金融學》的工具。根據我們的教學實踐和對人才市場需求的了解,為了全面提升學生學習國際金融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金融業對金融人才的需要,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數值計算能力。數學建模就是建造“橋梁”,把金融實際與計量經濟學聯系起來,把金融問題轉化為可以度量和觸手可及的數值計量,為人們應用數學和計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前提。因此我們認為建模是解決金融問題的關鍵和起始點。 為了培養學生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在加強學生對現代數學方法的學習和運用,提高數學基本功的同時, 必須逐步加深學生對現代金融市場基本概念的理解,以提高對金融實際的感知和直觀能力。而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恰好是目前我們所教本科生的缺陷,因此應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和能力。

2. 圍繞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構建《國際金融學》學科體系。如上所述,數值計算能力是利用計算機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大型計算機的出現,使得數據的處理和實際問題的數值模擬成為可能。隨機算法與確定性算法在金融問題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學生是否具備這方面的素質已成為實際部門招聘人才的一個重要考核標準。 因此,國際金融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應該圍繞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培養來進行。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個“原理-方法-應用”的《國際金融學》課程體系。希望通過我們的課程體系改革,走出一條國際金融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道路, 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為培養高層次的國際金融專門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國際金融學》課程體系建設

經過我們的教學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河南大學的金融學課程體系。具體由以下三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國際金融市場

本教學環節旨在介紹國際金融學中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方法,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現代金融意識,使學生掌握外匯和外匯市場的基本理論,為學習后續課程做好鋪墊。

1. 離岸金融市場。二戰之后,國際金融市場所發生的最突出的變革無疑體現在離岸金融市場的出現和發展上。最早的離岸金融市場――歐洲貨幣市場的產生源于特殊的歷史環境,即冷戰時期東西方的對峙,但其飛速發展卻應歸功于在岸金融市場中所存在的嚴格管制。例如,當時美國有關利率上限規定的Q條例為歐洲美元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供給;1963年的利息平衡稅(美國人購買外國證券所得的高于本國證券利息的差額,必須作為稅款繳納給國家)與1965年的對外信用抑制計劃(美聯儲針對美國銀行向外國人發行的貸款所制定的限額) 有力地支持了歐洲美元貸款的需求。雖然目前離岸金融市場的規模依然在迅速擴大,但隨著各國國內金融市場管制的放松,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的監管環境差別會越來越小,這是否意味著離岸金融市場正在逐步喪失其獨特的優勢,并最終趨于消失呢?或者,除了監管因素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約束條件影響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的競爭?

2. 外匯、衍生產品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的創新體現在新的金融工具、新的交易技術和手段、新的組織機構與市場的創造等方面。其中最為核心的無疑是金融工具的創新。在股票、債券、基金等數量相當有限的金融工具的基礎上,一系列嶄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斷問世。如,20世紀80年代誕生的金融衍生工具有貨幣期貨合約期權、股票指數合約期權、歐洲美元期權、掉期期權、美元及市政指數期貨、平均期權、長期債券期貨和期權、復合期權等;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金融創新工具有長期權益參與證券、債券差價認股權證、固息浮息合成票據、股指增長票據、價差調換、杠桿價差票據、優先股購買單位、災害保險期權和期貨、衍生頭寸證券化、消費信貸證券化、航空組合證券化、飛機租賃證券化、重新確定利率上下限的浮息票據、雙重貨幣證券化、與股權業績掛鉤的證券、災害優先股賣出期權、通貨膨脹指數化的長期國債、平行債券等。國際金融市場環節的主要內容及相應的課時安排見表1。

(二)跨國公司管理

據統計, 目前跨國公司控制了世界生產的40%左右,國際貿易的50%~60%,國際技術貿易的60%~70%,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80%~90%, 發達國家40%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跨國公司的海外收益。因此,跨國公司的財務管理成為《國際金融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篇章。

與國內公司相比,跨國公司的經營環境更為復雜。由于跨國公司面向的是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因此它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配置資源。它的生產、投資與籌資活動不必拘泥于一國或一地。因此從一般意義上來看,跨國公司所面對的成本-收益曲線要比單純的國內公司更加理想。 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交易品種更為豐富、 交易速度更為快捷的今天,跨國公司的業務發展空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與此同時,和國內市場相比,國際市場的不完全性表現得更為突出,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是,國外公司進入國內市場的藩籬仍然沒有消除,商品、勞務與資本跨國流動的障礙仍然存在,這些障礙體現在具有歧視性的稅收、運輸政策及其他規章制度上,由此加大了跨國公司的交易成本。即使是在發達國家,市場不完全的情況也是相當普遍的。

正是由于跨國公司業務類型、經營環境的復雜性,與國內公司相比,它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市場風險更加復雜,同時匯率風險和政治風險也依然存在, 因此與國內公司相比,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目標雖然也是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但是無疑要求更為復雜和高超的技術。本教學環節的主要內容和課時安排見表2。

(三)內外均衡

內部均衡(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與外部均衡(國際收支的平衡) 的同時實現無疑是一國宏觀經濟所要達到的理想狀態,因此也成為國際金融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教學環節包括對幾種不同的國際收支理論的探討、內外均衡即期政策的闡釋、匯率制度的選擇、在資本流動過程中金融危機的防范和管理等內容。

對內外均衡的理論研究由來已久,最早對此進行研究的是英國的經濟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他在18世紀提出了價格-鑄幣流動機制理論, 該理論曾對當時金本位制條件下內外均衡的實現途徑做出了深入的分析。現代內外均衡理論的奠基人、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Tinbergen)憑借其提出的“丁伯根法則”于1969年成為第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丁伯根法則”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要達到N個經濟目標,至少需要N種獨立的政策工具,但這一法則對內外均衡之間的矛盾與協調方法并沒有做出深入的探討。之后內部均衡理論研究的大師米德(James Edward Meade)和蒙代爾(Robert Mundell)提出的政策搭配理論均從不同角度證明了“一石不能二鳥”的原則,也相繼獲得了這一經濟學領域的最高榮譽,這足以說明內外均衡問題在國際金融研究中的特殊地位。

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英國經濟學家米德在“丁伯根法則”的基礎上,結合了凱恩斯理論和新古典理論(特別是希克斯的一般均衡理論), 建立了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標相互關系的2×2模型,將國際收支平衡的概念從只包括貿易項目擴大到囊括資本的國際收支的總平衡。米德的模型是現代意義上第一個較為系統的內外均衡理論的框架。1976年多恩布什在凱恩斯的分析框架內,對內外均衡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進行了考察,與前人不同的是,多恩布什強調了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在調整速度上的不對稱性,當貨幣市場失衡引起匯率變動時,商品市場由于價格剛性調整速度慢,金融市場由于價格彈性大調整速度快。調整速度上的差異引起了匯率超調現象,而匯率超調又會引起匯率的易變性。

但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推進,MFD(Mundell-Flemming-Dornbusch) 簡單的分析結構與日益復雜的國際金融現實就顯得愈發不相稱了。1995年, 奧博斯特菲爾德(Maurice Obstfeld)和羅戈夫(Kenneth Rogoff)的論文《再論匯率動態變化》發表,開辟了“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NOEM)的時代, 成為國際金融理論研究一個新的發展領域和發展方向。這標志著以微觀經濟基礎、名義價格剛性、合理預期和不完全競爭為約束條件的嶄新的分析框架將成為今后學術研究的工作母機模型(workhorse model)。目前,新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已經滲透到了多個領域,例如國際經濟政策協調、匯率決定、匯率機制選擇、金融危機預警等等。然而,內外均衡的政策搭配是一門帶有很大藝術成分的科學,要深刻洞察其中的玄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環節的主要內容和課時安排見表3。

篇(2)

該書的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著重論述了“國際上主要金融市場的法律與監管”,在這部分介紹了美國的證券法,美國的國際銀行法,銀行與證券領域的資本充足率監管,歐洲單一金融市場,歐洲貨幣體系和匯率體系,歐洲貨幣聯盟和日本銀行與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等問題。

第二部分介紹了“國際金融工具和離岸市場業務”。在這一部分介紹了歐元存款和銀行存款,國際支付系統,跨國的資產凍結,歐洲債券和全球債券,國際資產證券化,國際股票市場的競爭,國際清算結算系統,國際期貨與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國際掉期和離岸互助基金等內容。

第三部分介紹“國際新興金融市場”。這部分著重介紹了亞洲一些國家的項目融資、新興市場國家的民營化與機構投資者、亞洲貨幣危機。

從內容來看,書中收錄了兩位教授的有關論文,選摘了其他著名教授的有關論文和著名著作中的片斷,還引用了一些法律和國際條約的原文,嚴格說來,本書是作者“半寫半編”而成的。由于本書的領域涉及廣泛,內容復雜,每部分都請最好的專家來寫,請最有名的權威來支持。這種既突出重點,又體現合作的方法,使本書內容的每個部分都是最好的,全書也是最好的。

這兩位法學教授在分析國際金融法的時候,不是就有關法律條文或判例進行介紹,而是從經濟學與統計學的方法出發,用統計數字和圖表向讀者展現國際金融的現狀與發展,然后進行金融市場的各種交易分析,再轉入各國的國際金融政策分析、國際機構的政策分析,最后才落實到各國的有關法律和國際金融機構的條約。這種風格是本書的一大特點。

同美國法學院著重案例教學和司法技術研究不同,在曾經創立了案例教學法的美國哈佛法學院里,這兩位教授居然不用案例分析,卻用經濟統計的數字來分析,以引起讀者對國際金融宏觀的興趣。

維侖斯教授進入法學院之前,是經濟學教授,而斯卡特教授則是歐美“30人小組”的專家之一。這個小組的主要成員幾乎都是著名的經濟專家,斯卡特教授作為法學專家參加這個小組可見他的經濟學功底之深厚。

篇(3)

一.國內宏觀金融課程群建設研究動態與存在問題

1.國內研究綜述

在國內,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修訂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將原目錄中的“貨幣銀行學”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合并為“金融學(含保險學)”專業。這種調整正是為了適應這種需要。整個金融課程體系知識面應該覆蓋整個金融學科的主要方面,如:金融制度、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完整的金融運行結構,包括微觀金融運行、宏觀金融運行,以提供學生一個有關金融體系的整體框架。2004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由王廣謙、張亦春、姜波克和陳雨露主編的《金融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研究》,該書反映了中央財經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承擔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以及我國頂尖級金融學家和金融教育家、高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金融學科和其他重要高校金融學科帶頭人對金融學科建設的最新思考,代表了我國目前對金融學科建設研究的最新水平。如中國海洋大學宏觀金融學有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中央銀行學、金融市場學、中國金融史、貨幣金融理論前沿、金融理論與政策等;寧波大學設有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宏觀金融課程;浙江財經學院采用金融學院模式,宏觀金融學課程分布在8個專業方向,具體有金融學、國際金融、利息理論、金融市場學、貨幣理論、財政學、中央銀行學等。

2.存在問題與研究命題

主要存在問題,第一,現有教學改革未能照顧到地方院校辦學環境和人才培養目標,重點研究了同類大學為培養高層次金融人才而面臨的金融學本科教學定位、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改革問題,未能照顧到地方院校的辦學環境和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各個領域輸送適應性強的應用型人才。第二,宏觀金融類課程急需按地方院校辦學環境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優化和改革,盡管各院校已順應金融宏觀化發展方向而開設了若干宏觀金融類課程,但尚未解決以下問題:宏觀金融類課程到底該包括哪些主干課程?如何避免相關課程教學內容的交叉?針對宏觀金融類課程要求,如何跟進相應的教學方法改革和實踐類課程?上述問題告訴我們宏觀金融類課程急需按各地方院校辦學環境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優化和改革。

二.地方應用型大學宏觀金融類課程群設置的特色與創新

1.課程群設置的特色

第一,順應宏觀金融的發展方向。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單一的精英型體系向大眾型、精英型、國際化等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的轉變,本科教育更應強調學習能力和宏觀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二,堅持國內外前沿與地方性院校辦學模式相結合。本項目堅持國內外前沿與地方性院校辦學模式相結合,在改革金融學核心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時,既保障學生掌握本學科、專業教學基本要求,又顧及地方性大學辦學環境和培養應用性人才目標,強化宏觀類課程建設,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以適應“平臺+模塊”人才培養模式。

2.課程群設置的創新

第一,倡導團隊合作,形成推進宏觀金融課程體系建設的機制。課程體系建設既提倡體系的整體性和彈性化,又強調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前瞻性和探索性。為此,需要倡導團隊合作精神,并形成推進課程體系建設的一套機制。具體設想包括:定期舉行讀書報告會。通過指定學習教材、專著或其中的核心章節,聯系學術動態述評文獻;互相交流近期閱讀書目、研究課題,探討本學科前沿理論。集體申報課題、撰寫論文;定期舉行教研活動,討論并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難點與重點;組織課堂教學觀摩;規范教學文件與秩序,鼓勵教學改革與創新。

第二,推進課內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鍛煉相結合。鑒于金融學高度理論性與應用性并重的特點,在教學方式上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相結合。一方面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在強調講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吸收現代教學理念,推進多樣化教學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強化課外實踐,鼓勵同學參與社會實踐、學生科研等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應用能力。

三.地方應用型大學宏觀金融類課程群實施對策

1.具體設置內容、預期目標和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具體設置內容:主要結合國內外金融學科相關宏觀金融課程設計的總體趨勢,突出服務地方金融機構與企業,強化宏觀金融對地方金融的指導功能,堅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堅持國內外前沿與地方性院校辦學模式相結合,重點推進應用型宏觀金融課程群建設。

第二,預期目標:緊緊圍繞金融學科“課程群+核心課程教材+精品課程”三大類建設大框架,形成宏觀金融課程群建設的子框架和核心課程建設、造就一支具有敬業、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并以此為基礎,為今后核心教材建設與精品課程培育奠定基礎。

第三,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是宏觀金融課程體系建設,確立宏觀金融課程群的核心課程,并規劃核心課程教材建設;二是配對形成每門課程的師資隊伍,基本保障每門課2名教師;三是完善并形成每門核心課程的教學大綱與考試大綱;四是探索教學改革的方法。

2.實施方案、實施方法、具體實施計劃及可行性分析

將推進以下教學改革:第一,改革思路是整合宏觀金融類課程,將宏觀金融類課程整合成基礎、國際、市場、監管四大類,明確每類課程包括的主要課程、設置目的,并從各自金融專業現有基礎出發提出具體的建設目標,如規劃核心課程教材建設目標、精品課程目標、課程后臺建設目標與教學方式創新目標。

第二,強化案例教學和課程設計。對于理論性較強課程,都增設一定經典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圍繞案例分小組討論,并撰寫學術小論文或讀書報告,以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于應用性的課程,都將開設一定課時的實驗教學,要求學生進行仿真模擬金融業務操作,并撰寫實驗報告,以增強學生對業務知識的感性認識、理解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第三,堅持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一方面要根據本學科、專業教學的基本規格和要求,采用課堂講授、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強化在課內向學生傳授;另一方面又通過社會實踐環節、學生科研、金融論文大獎賽、虛擬炒股比賽等第二課堂形式,培養學生采用宏觀金融理論分析各種金融問題與經濟現象能力,重點提升學生解決金融問題能力。

第四,探索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簡寫為PBL)教學法。通過設計問題為同學搭起各門課程的知識架構和內在聯系;通過學生自己收集、分析相關資料以感受和體驗知識的分析過程;通過建立學習小組和開展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一學習小組由5-6名左右的同學組成,選定某一主題組織課堂討論——包括小組交流、質疑和點評;要求每組制作PPT,內容包括選定主題的文獻綜述、課堂發言內容以及參考文獻,以充分展示同學的學習成果。

[此課題為寧波市教科所“十二五”重點課題:《基于“政產學研”聯動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YZD1202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何運信.非金融專業學科教學平臺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7(12).

[2]龍春陽.課程群建設: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J].現代教學科學.2010(03).

[3]孫桂芳.金融學課程教學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與教學方式的互動性——基于現代教學設計理念的探討[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6(06).

篇(4)

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不斷發展和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深化,我國越來越需要知識面廣、數理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的金融人才,這對金融學專業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相對于財經類院校來講,工科院校的重點學科是工科,金融學專業起步較晚,教學設施投入相對不足。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很多還是新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大多參照發展比較成熟的財經類院校,沒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工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尤其是本科畢業生在金融領域的社會工作中的覆蓋率較低,學校知名度也遠不如財經類院校,這使得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在就業環節上相對處于劣勢。但現代金融學越來越注重數理模型和數量分析,很多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研究方法被應用于金融學領域,這也使得工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具備了很多資源優勢,如數理基礎雄厚、計算機及信息技術資源豐富、與實體經濟聯系密切、工作作風務實嚴謹等等。目前工科院校中的老牌名校,如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金融學科已經躋身國內先進水平,其他的理工科大學,如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金融學也都具備了一定實力。隨著社會對金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尤其是對能夠使用數理知識和信息技術開發金融產品的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為地方工科類院校培養具有理工特色的、知識多元化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提供了契機。

二、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現狀分析

(一)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概述

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在《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的問題與分析》中指出,高校應依據自身優勢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理工類大學可發展數理金融和方法論特色。經過幾年改革,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突出工科特色,強調金融學與數理方法、工程思維相結合,強調定量分析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增加微觀金融課程開設的比例,不斷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目前一些理工類大學的金融學課程體系已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主要表現為強調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強調金融學與工程思維、數理方法的密切結合,以及強調金融實踐課程的教學。

(二)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現狀

從遼寧省來看,開設本科金融學專業的9所理工類高校也在進行著課程體系的優化。其中走在前沿的如大連理工大學,依靠學校深厚的理工背景,使金融學和數學密切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數量分析能力,同時注重雙語教學,培養國際化金融人才。目前大連理工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已經形成逐層推進的包括數理基礎、國際化(英語能力)、金融專業知識、金融專業實踐和金融專業拓展的五大模塊。遼寧工業大學本科金融學專業是新設專業,也在不斷地進行課程設置體系的改革和優化。為了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金融學專業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成長創新型、國際視野型和綜合應用型金融人才。本科教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我校金融學本科專業將培養重點放在具備優良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專業復合人才。知識結構實現“經濟理論+金融理論+金融投資實務”三位一體,能力結構實現“獲取+應用+創新”層次遞進,以保證優良的綜合業務素質。在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我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目前優化為四個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和創新能力培養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包括外語必修、計算機、數理分析方法、管理學科基礎、法律基礎五個子模塊,共80學分,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41%,充分符合了本科階段通識教育的要求,知識結構全面合理。子模塊課程依托學校公共基礎課平臺,逐漸從基礎教育必修課程過渡為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和專業課程。外語必修模塊課程包括大學英語、金融英語、經濟預測與決策(雙語)等;計算機模塊課程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金融電子化等;數理分析方法模塊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管理學科基礎模塊課程包括管理學、會計學、信用管理概論、企業信用管理等;法律基礎模塊課程包括經濟法、國際商法、金融監管學等。此外,學校其他院系和其他專業教師還未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公共選修課,目的是拓展學生視野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75學分,由專業必修課模塊和專業選修課模塊組成,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39%,約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66%。由宏觀金融課程和微觀金融課程組成。宏觀金融類課程以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等為核心展開,包括中央銀行學、財政學、保險學、國際金融學等,注重金融理論的夯實,微觀金融類課程以金融市場學為核心展開,包括金融投資學、投資銀行學、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國際結算、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信用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公司金融、資本運營、基金管理、財產保險、人壽保險等。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將根據實際需求,在規定的學分內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選修課程。專業能力培養模塊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投資、風險管理、金融產品等各類業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專業基礎知識,形成適應性較強的、靈活的專業能力,為后續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36學分,由金融基礎技能和實務技能模塊組成,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19%,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32%。專業基礎技能模塊包括統計軟件實訓、會計模擬實訓、社會調查、商務禮儀等,金融實務技能模塊包括國際結算實訓、保險業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綜合實訓、金融投資綜合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主要培養學生的金融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2學分,重點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這個模塊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1%,約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2%。具體包括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如挑戰杯大學生學術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參加研究性學習項目;參加專業能力競賽;進行社會調研及學術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參加開放性實驗;創業實訓等。這一模塊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培養創新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平臺。經過幾年的研討與改革,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不斷地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然而,就目前改革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比改革效果好的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程體系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不夠突出,外語必修模塊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國際信貸、國際稅收、國際經濟學等課程脫節,雙語課程開設不足。其次,數理分析方法模塊與計算機模塊突出了工科院校特色,但與金融學專業的融合度還不足。第三,專業選修課程雖在更新,但課程種類不夠豐富。第四,實踐和創新模塊比例有增加的空間。結合我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情況,并借鑒老牌名校的建設經驗,提出優化工科院校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的具體建議。

三、進一步優化工科院校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總體思想

工科院校優化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應立足于本科階段培養通識人才的大目標,突出綜合素質培養及專業基礎知識的夯實。同時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數理、計算機等資源優勢,努力培養具有扎實數理基礎、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后續可塑性強、適合不同層次需要的成長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二)具體建議

1.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強調知識結構體系的全面性。在金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傳統金融正在演化為以電子信息化、系統工程化為特點的現代金融。金融學科的發展特點要求金融人才的培養要強化外語、數學、法律和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學習,尤其是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更要突出自身的數理優勢。同時,本科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基礎階段,僅僅通過四年的學習不可能掌握金融專業全部知識和技能,學生的后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建設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時注重專業知識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提高知識綜合化程度,有利于增強學生走向社會后的再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綜合素質培養模塊體現了金融專業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進一步優化時可以考慮在高年級開設一些與數理、計算機知識融合度更高的選修課程,如金融計量學等。同時提高英語與專業融合度,如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國際經濟學等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增強學生國際化程度。

2.注重宏觀金融課程和微觀金融課程的平衡,突出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和靈活性。金融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就是以宏觀金融課程為基礎,如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保險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等,培養學生宏觀思維和分析能力,夯實專業基礎理論;以微觀金融類課程為核心,豐富如商業銀行經營、金融市場運作、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風險管理等方向的課程,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設計、開發、經營、評估等實際工作做好鋪墊。

3.注重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程的調整,體現課程體系的靈活性。金融學科涉及領域廣,發展迅速,因此金融學課程體系設計應具有靈活性,課程種類門數應具有可調性。金融學專業課程相對其他專業多,進一步優化時可以考慮壓縮專業必修課程門數,做到少而精,減少學生考試負擔。同時大大增加專業選修課門數,配合科學的考核辦法,讓專業選修課程成為學生提高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專業選修課程隨時更新,以增加學科的前瞻性。如果工作量大,師資有限,可以考慮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與其他院校合作,跨校選修,或者使用國內外的慕課平臺。

篇(5)

課程設計是金融學教學發展的基礎,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

(一)增加金融學微觀方面的內容在金融學教學中,注重對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在微觀金融學方面比較不受重視。這與我國金融體系管制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金融運行的績效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制度、政策等宏觀因素,在金融學課程設置上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傾向于宏觀理論方面忽視對微觀層面的教學。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領域的不斷擴展和延伸,微觀層面的金融學理論在金融市場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要求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及時把金融學的微觀內容加入到教學之中。在金融學課程設計時,加大微觀理論的內容的同時,還要注意微觀理論與宏觀理論的相結合,不能因此而忽視對宏觀理論的地位。把微觀理論與宏觀理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合理調節兩者之間的比例關系。

(二)強調課程內容國際化經濟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趨勢,在金融領域更是如此。金融人才的培養不僅要適合國內的經濟發展需要,更需要參與到全球經濟發展中。只有這樣才能經濟發展中真正培養出人才。所以金融學課程設計要增加國際金融學的內容,比如基本的國際金融理論和業務知識,包括已有的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對外結算等課程。此外,在國際規則方面的知識,如國際經濟法、國際慣例、主要國家的金融法律、國際性金融貿易組織及其運作等;國際交流方面,如主要國家金融業傳統、文化傳統、經濟外交軍事政策、國際交往禮儀、國際談判學等等,這些都應該成為金融學的教學內容,擴大金融學教學的國際視野。

(三)實現金融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金融活動通常以數理模型為基礎,這就需要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掌握數理知識,否則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難進行新型金融工具的設計和開發。除與數學關系較為緊密外,金融業務的信息化也是金融發展的趨勢,這要求金融專業的學生要掌握信息管理和計算機技術。因此,課程設計時就要注意金融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吸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促進金融理論的轉化成為市場所需的技術,促進金融的發展。

二、教學手段的現代

教學現代化,尤其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常規手段。在金融教學中要更好的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創新教學手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僅是脫離原始的“黑板粉筆”教學,利用計算機制作課件,而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掘金融學教學的潛力。比如,建立金融實驗室。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設備及相關的軟件配套設施,比如銀行軟件、證券軟件等進行實踐教學。金融實驗室可以真實地模擬現實市場環境,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股票、期貨交易環境。金融實驗室學生還可以通過互動式操作逐步熟悉現實保險公司的實際工作流程。這些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金融業務技能。在現代化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和資源的豐富性,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滿足學生對信息的需求,鼓勵學生在利用網絡資源,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此外,金融教學還應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多形式的開展實踐教學提高金融學微觀理論的教學效果。實踐性教學可以通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開展合作等實現。也可以開展金融模擬投資競賽和金融熱點問題辯論賽、組織專家講座、創辦自己的金融學術報刊。

三、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教學戰略規劃的重要一環。現行的金融學教材偏重與理論,對實踐的部分重視不夠。這不僅不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降低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所以在教材建設中要注重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之間的平衡關系。此外,在教材建設上要注意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理論成果,將其及時地補充進教材中去。此外,在教材建設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教材建設應與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相結合教材建設要與師資建設同步,這樣才能保證教材建設能夠確實起到作用,發揮出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在師資力量建設中,要對教師進行評估,尤其是對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給予全面了解,從而制定有針對性對方案來提高教師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還應針對教材就教師的不足之處及時發現,對教師進行培訓、業務交流等來提高教師的素質,以便能夠與教材同步。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根據學校的規劃,也要根據教材的適應性,有針對性地發展。此外,教師隊伍建設緊跟時展,金融學理論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快,要求教師具備較新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合理的理論結構,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在教師培養上,要切實制定教師培養計劃,通過進修、培訓、參與課題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通過科學的考核獎懲辦法優化教師隊伍。對教師的培養不僅是要從制度上安排,促進他們自身的提高,學校也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為他們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教師隊伍的良性發展。

(二)教材建設需與提升網絡教學環境相適應教材建設立體化才能有助于提高多媒體等網絡技術的使用。所謂教材立體化就是在一整套教材建設中,包括核心教材、課程說明、課程大綱、學習指導、學習要點、重要概念、問題解答、活動建議、教學案例、教學圖片、實驗實訓指導、在線課堂、復習題庫、課程試卷、政策法規、參考文獻、專業期刊、相關網站等在內的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課程立體化教材。通過教材的立體化建設有效利用網絡教學的先進條件。

(三)教材要注重實踐內容與實踐課的一致性金融學人才培養的重點是應用型人才,需要他們能夠對金融市場做出敏銳判斷,對市場業務能夠熟練操作。所以在金融學

教材的建設中,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材的實踐內容是理論結合實際的最佳手段,是純粹的實踐教學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進行實踐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材實踐課程的設計上要注重與純粹的實踐課的銜接,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同時,在教材實踐課的設計上要教材結構“模塊化”,重點突出,層次分明。使用時可以將銀行、證券、理財等內容進行模塊式的剪裁,拼接成不同類型的知識模塊,便于選擇性組織教與學,使教材更加實用、適用,職業特點更加突出。

此外,在金融學考核方式方面要多元化,根據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進行多元化實踐教學的考核與評估,改變過去以筆試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例如,對于課內實踐,可以按照考查方式進行考核;對實踐環節,比如商業銀行業務實踐、認識實習、專業實習之類,采取撰寫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寫作、答辯等方式來考核。

四、結束語

篇(6)

內容摘要:本文依據套利受限引起遠期匯率偏離的理論文獻,探尋是否只有在存在顯著的超額收益時,套利者才會對遠期匯率偏離產生興趣。筆者發現在只要存在偏離時,套利者都會進入市場,把偏離看做一個分散風險、組合資產的投資機會。而實證結果也驗證了投機者始終會對遠期外匯偏離現象產生興趣,從而認為套利受限并不能單獨地解釋“遠期匯率偏離之謎”。

關鍵詞:遠期匯率偏離 套利受限 交易策略

文獻綜述

非抵補利率平價理論闡述了在兩國開放經濟中,國家間的利率水平差額會引起本國遠期匯率的變化,即等于遠期升水。Fama(1984)認為基于利率平價理論,遠期匯率應等于未來即期匯率,但實證表明二者有時會呈負向關系,他把這種現象稱為所謂的“遠期匯率偏離之謎”。之后,Sarno(2006)等人用數據證實了遠期匯率并不能無偏地估計未來的即期匯率,說明“遠期匯率偏離之謎”的確存在,并試圖用各種不同的原因解釋這種現象。迄今為止,偏離之謎并沒有得到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釋,并且繼續困擾著國際金融學界。

最早用套利受限解釋這種現象的是Lyons(2001),他認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遠期匯率偏離都是非常小的,套利資本會選擇其他可以達到更高夏普比(所投資的工具帶來的收益與風險之比)的投資機會,而不會對遠期匯率偏離的現象產生興趣。結果這種偏離就會顯著并持續存在,使這種現象可以被觀測到。近期基于套利受限理論假設的文獻用數據說明了該假說存在的合理性,例如Sarno等人(2006)用非線性模型證實了該假說可以解釋“遠期匯率偏離”之謎。近年來諸多學者根據金融機構公開的研究報告證實金融機構無論遠期匯率偏離程度大小都會投機于匯率偏離帶來的超額收益。

本文希望重新審視套利受限的定義,用多個雙邊外匯交易取代通常的單個雙邊外匯交易進行研究,以期構建最優的外匯持有投資組合,來探尋是否真的只有在巨大的超額收益時,投機資本才會進入這個市場。如果投機資本無論偏離大小都會進入這個市場,那么套利受限假說就存在問題,并不能單獨地解釋“遠期匯率偏離之謎。”

套利受限假說及其市場證據

非抵補的利率平價理論認為預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變化率等于兩國間利率差額,或者在滿足抵補利率平價時,等于遠期升水。眾多文獻都基于Fama(1984)提出的法瑪回歸驗證此關系,該回歸認為如果平價關系成立,那么遠期升水可以無偏估計未來即期匯率與現在即期匯率的差額。具體方程如下:

st+1=α+β(ft,1-st)+ut+1 (1)

其中st和ft,1代表t時期即期匯率的自然對數以及t時期關于t+1時期遠期匯率的自然對數,ut+1表示擾動項以及st=logSt。平價關系成立,則截距項α應為0,斜率系數β應為1,擾動項無自相關。通常的研究卻表明α顯著地不等于0,而β則不等于1,甚至出現負數的情況,即“遠期匯率偏離之謎”。

套利受限理論開創者Lyons(2001)提出因為偏離值太小套利者不愿進入此市場,而選擇更高夏普比的投資機會,這樣遠期匯率偏離現象就會長期存在。過去50年美國市場上進行購買持有策略的交易所帶來的夏普比平均可達到0.4,他指出若夏普比低于0.5,則金融機構不會從事這項投資。在分析美國與其他六國的外匯市場時,他發現考慮交易成本后,對偏離的交易只能帶來0.37到0.41的夏普比,從而支撐了該假說。

Villanueva(2007)發現當遠期匯率偏離能帶來較大收益時,遠期升水可無偏地估計未來的即期匯率。Sarno(2006)建立非線性的平滑轉換回歸證實當夏普比很高時確實無偏離。他們都發現大的偏離現象會逐步得到修正,而小的偏離則會持續存在。過去的文獻更多是利用實證方法研究套利受限與遠期匯率偏離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偏離交易本身來證實套利者是否會進入有匯率偏離的市場。下文據此出發說明套利無論偏離大小,投資者都會進入外匯市場。

最優投資組合模型構建及實證結果

在外匯市場上,假設匯率變化服從隨機游走過程,那么最簡單的一種投資策略就是在高利率國家儲蓄,在低利率國家融資,這樣考慮了匯差變動后可以帶來的收益如下:

CTt+k=(1+i*t,k)St+k/St-(1+it,k)當it,k≤i*t,k

CTt+k=(1+it,k)-(1+i*t,k)St+k/St當it,k≥i*t,k

(2)

其中,it,k和i*t,k則分別代表跨度k個時期的本國與國外利率水平,CT表示這種簡單投資策略所帶來的收益。

外匯市場可以構建不同幣種間的投資組合進行風險分散,故可按照不同權重配置外匯資產。用CTP表示組合帶來的收益,即CTPt+k=w`tCTt+k+it,k,其中w`t是外幣組合權重向量,CTt+k是投資組合中不同外幣收益的向量。本文沿襲Lyons(2001)提出套利受限假說的基礎在于金融機構會依據夏普比進行投資決策的思想,考慮整個投資組合的夏普比最大化,使用VaR對投資行為進行測度,并將權重設定為5%進行變化。這樣最優化的投資組合模型構建如下:

s.t: VaRt(α)≥VaR*t(α)

wt∈{0,0.05,0.1,…0.95,1}和w`tE=1 (3)

其中Ret+k表示預期收益的列向量,∑t表示對應的協方差矩陣,VaRt(α)和VaR*t(α)則分別對應投資組合的風險價值以及基準投資的風險價值,E代表單位陣。

本文先求解滿足約束的投資組合最優化問題,對在遠期匯率偏離現象出現時的投資組合績效進行評估,并選取了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美元對其他六國匯率并選用標準普爾500指數作為基準投資工具采用法瑪回歸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斜率系數β通常為負值,即所謂的“遠期匯率偏離之謎”存在,說明非抵補利率平價關系不能成立;最優投資組合夏普比可以達到0.97,這個數值顯著地高于基準投資所帶來的收益;CAPM模式下的β系數也幾乎接近于0,表示在外匯市場的風險通過投資組合后已經極大地被分散,這論證了無論遠期匯率偏離大小,偏離交易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從而質疑了套利受限假說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套利受限假設認為遠期匯率偏離值太小而不足以吸引套利資本,因為其他可選擇的投資機會會帶來更大的收益。過去幾十年的數據卻說明了真實市場中套利者始終會對偏離現象產生興趣而無論其偏離值大小。本文采用了外匯投資組合的思想,驗證了偏離之謎的存在性,也發現偏離的交易可帶來更高夏普比以及能分散風險,從而論證了套利受限假說不可以單獨作為解釋“遠期匯率偏離之謎”的原因。

參考文獻:

1.Fama, E. F.,1984, Forward and Spot Exchange Rate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4, 319-338

2.Lyons, R. K., 2001, The Microstructure Approach to Exchange Rates, MIT Press

3.Sarno, L., Valente, G., Leon, H., 2006, Non-Linearity in Deviations from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An Explanation of the Forward Bias Puzzle, Review of Finance, 10, 443-482

4.Villanueva,O. M.,2007,Forecasting Currency Excess Returns: Can the Forward Bias be Exploited?,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42, 963-990

作者簡介:

篇(7)

論文關鍵詞:創新能力;國際貿易;應用型;課程體系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外資企業、跨國公司以及我國各類企業對涉外經濟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同時,對外貿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備綜合的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課程體系的建設就顯得尤為突出。新的經濟形勢要求高校在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時,必須要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注重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的整體優化,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和社會要求的實用型、復合型外貿人才。

一、國際經濟貿易人才的能力要求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社會對外貿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外貿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綜合的實踐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具備較高的商務外語溝通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第二,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必須掌握國際貿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通曉我國外貿政策和理論、國際貿易規則與慣例、進出易程序與合同條款等。除此之外,還要熟悉國際經濟金融、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等情況;第三,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國際市場競爭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具有不斷創新的能力。要時時注意外貿工作的動態、情況、問題,及時捕捉國際貿易信息和良好商機。要敢于創造新思維、探索新路子、開創新局面,從而在商戰中出奇制勝。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貪多求全,結構不盡合理

由于許多高校要求學生修滿一定的學分,因此設置了很多通識選修課和專業選修。學生學習負擔很重,疲于應付,難有時間和精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在理論課與實踐課方面,許多高校過分重視理論課而輕視實踐課,甚至取消實踐課或任意縮短實踐教學的課時。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學不能以致用,走向社會時,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二)課程內容交叉、嚴重重復

由于課程設置貪多求全,使許多課程的內容有所交叉。學生重復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上課不注意聽講,教師也難組織教學。除此,部分課程教學內容陳舊老化、更新慢,跟不上國際經濟發展的形勢,而在課時分配上,受傳統舊體系的影響,難于舍棄。

(三)工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過分理論化

目前,畢業生就業壓力相對較大,在“以就業為中心設置課程”,“培養寬口徑復合人才”的指導思想上,部分高校依舊過分強調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實用技能的培養。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原則

課程體系構建的主導思想是以通識教育為目的,培養多元化和動態應用的復合型人才,強調所有課程模塊之間、教和學之間的有機聯系。在這種課程體系下,所有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所有的課程都可以找到與其相關課程的結合點,通過各課程模塊相互的結合點展開對各門課程的學習和研究。因此,在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以培養專業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原則;第二,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第三,堅持以“就業主體”為主,兼顧個體發展的原則,國際貿易專業要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培養,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的接軌,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

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方案

在“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基礎上,從知識、素質和能力三個方面,建立一切為了學生,適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的課程新體系。新體系要把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能力的培養,操作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有機融合起來,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課程的設置類型

1.公共基礎課

公共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身心素質,計算機應用能力,語言表達、應用寫作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在基礎課設置上主要有:政治、計算機應用基礎、數學、外語、大學語文等。

2.學科基礎課程

學科基礎課程是經濟類學生必修的基礎課,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知識:一是經濟學基礎課程。是向學生講授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原理與理論。具體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法學、經貿應用寫作、會計學原理、統計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農業經濟學、產業經濟學。二是經濟類公共課程。包括金融學、國際貿易原理、風險管理概論、財政學等。三是經濟類基本專業課。讓學生掌握市場營銷原理與實務;掌握市場經濟與宏觀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及國際金融學理論知識。其課程主要包括市場營銷學、市場經濟與宏觀管理、國際金融學、計量經濟學。四是經濟類基本技能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財務、企業、金融、電子商務等外貿業務中所涉及到的相關的理論知識。課程包括財務管理、國際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系學、現代企業制度、電子商務、CI策劃與企業文化、證券投資與期貨、企業戰略管理、消費經濟學。

3.專業課

在專業課設置上,應拓寬專業口徑,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時可以自由選擇。在重視理論知識傳授與學生具體技能培養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社會適應能力。專業課要與國際接軌,要注重實尉陛。通過專業課的學習,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講,專業課可設置為四大類:專業基礎課、專業實務課、專業知識課和相關專業課。

(1)專業基礎課。讓學生掌握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及國際貿易基礎知識、國際商法基礎知識、商品相關理論知識。課程包括中國對外貿易概論、國際商法、商品學等。

(2)專業實務課。使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相關單據、結算的實務知識。課程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國際運輸與物流、國際結算、外貿函電。

(3)專業知識課。使學生掌握與國際貿易實務相關的知識。課程包括國際經貿地理、海關報關實務、世貿組織規則、外貿談判口語。

(4)相關專業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生物技術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的基本知識、法律法規、經濟合同的簽訂執行原則及注意事項;具備生物技術產品市場調研、市場開發與營銷能力;掌握不同的貿易方式的理論及實物知識。課程包括經濟合同管理、國際投資與管理國際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營銷、國際經濟合作等。

4.實驗與實踐教學

實驗與實踐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具備掌握學習方法,理解掌握和固化新知識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決策能力,接受挫折能力,競爭能力,團結共事能力,最后達到具備跨學科溶匯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課程包括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習、ERP實戰模擬實習、海關報關實務課程實習,公益勞動、軍事訓練,畢業實習。

實驗與實踐教學環節是大多數高校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為培養國際貿易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可建立國際貿易網絡模擬實驗室與國際貿易場景模擬實驗室,將整個國際貿易流程中所涉及的內容全部設計在內。實習形式包括商貿實習、行業見習、專業講座和建立穩固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在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中,有相當部分只能在實際工作中獲得,因此應拓展教學空間,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機制,共同建設與國際貿易專業相匹配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培養實用型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久碰人妻人妻人妻人妻人掠| 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 大地资源二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动漫av纯肉无码av在线播放 |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添|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综合| 我的丝袜美腿尤物麻麻|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欧美丰满熟妇xxxx|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日本六区小电影| 天天爽天天爽天天爽|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精品国产成人av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 欧美猛少妇色xxxxx猛叫| 午夜dj高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