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豆栽培技術論文

大豆栽培技術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30 11:29: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豆栽培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豆栽培技術論文

篇(1)

論文摘要: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許多地方開始栽培高產大豆。但由于技術不夠成熟,有些高產大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據實踐經驗,分析總結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主要措施。

我國加入WTO后,大豆生產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質量不高、加工品質較差,混種、混收、混銷是阻礙我國大豆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為了增強我國大豆國際競爭力,“十五”期間必須大力發展高脂肪、高蛋白質專用大豆品種生產,尤其在我國東北大豆主產區,實現專用品種單獨生產、單獨收購、單獨加工,建立專用大豆生產基地,使東北地區成為我國優質專用大豆的生產與出口基地。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據實踐經驗,分析總結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主要措施。

1種子的選用

1.1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

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是大豆生產的前提、是內因。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土壤肥力等)、生產水平和品種的生態類型選擇生育期適宜、抗逆性強、高產的優質大豆品種。要克服盲目引種,不要把外地高產田或信息及有些新聞媒介推銷的品種甚至品系沒經科學分析和試驗,盲目的大量引種和應用,否則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各地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做到因地制宜種植。

1.2種子精選

播前選種是提高種子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種子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大豆的苗齊、苗壯、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齊的種子能增產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種前必須進行人工粒選或選種器精選種子。

2整地技術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墑,并能消滅雜草和減輕病蟲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壯的基礎。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結構上虛下實,土壤容重不超過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時,才能良好發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細整地創造一個良好的耕層構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塊。

其方法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特點、生產條件及茬口等靈活運用。無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采用伏秋翻同時深松或旋耕同時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結合,無大土塊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進行秋耙茬,揀凈茬子,耙深12~15cm。對于壟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時要起好壟,達到待播狀態。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頂漿扣壟并鎮壓;有深翻深松基礎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凈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滅茬起壟鎮壓一次完成作業,滅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長度5~6cm。實施秸稈粉碎還田地塊,采取秸稈覆蓋或耙地處理,秸稈粉碎率98%以上,秸稈長度為5~10cm。有條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機,進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播種方法

現在生產上應用的大豆的播種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種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雙條播、精量點播法、原壟播種、耬播、麥地套種、板茬種豆等。

3.1窄行密植播種法

縮壟增行、窄行密植,是國內外都在積極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寬行距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產10%~20%。從播種、中耕管理到收獲,均采用機械化作業。機械耕翻地,土壤墑情較好,出苗整齊、均勻。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體,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夠有效地抑制雜草生長。

3.2等距穴播法

機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種工效和質量。出苗后,株距適宜,植株分布合理,個體生長均衡。群體均衡發展,結莢密,一般產量較條播增產10%左右。

3.360厘米雙條播

在深翻細整地或耙茬細整地基礎上,采用機械平播,播后結合中耕起壟。優點是,能搶時間播種,種子直接落在濕土里,播深一致,種子分布均勻,出苗整齊,缺苗斷壟少機播后起壟,土壤疏松,加上精細管理,故雜草也少。

3.4精量點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壟的基礎上刨凈茬子,在原壟上用精量點播機或改良耙單粒、雙粒平播或壟上點播。能做到下籽均勻,播深適宜,保墑、保苗,還可集中施肥,不需間苗。

3.5原壟播種

為防止土壤跑墑,采取原壟茬上播種。這種播法具有抗旱、保墑、保苗的重要作用,還有提高地溫、消滅雜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業成本的好處。多在干旱情況下應用。

3.6耬播

一般在小麥收割后抓緊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實,搶墑播種。在勞力緊張、土壤干旱情況下,一般采取邊收麥、邊耙邊滅茬,隨即用耬播種。播后再耙耪1次,達到土壤細碎平整以利出苗。3.7麥地套種

夏播大豆地區,多在小麥成熟收割前,于麥行里套種大豆。一般5月中下旬套種,用樓式鎬頭開溝,種子播于麥行間,隨即覆土鎮壓。

4合理密植

大豆單位面積產量,取決于單位面積株數、單株莢數和單株粒數。因此在生產上,要求在保證植株個體良好發育的基礎上,盡可能增加單位面積株數,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發揮群體的增產作用。確定合理密植的原則,主要根據地力、品種特性、氣溫以及播種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南部地區氣溫高宜稀,北部地區氣溫低宜密;寬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強品種宜稀,延期播種宜密;大豆與高稈作物間作宜稀,與早熟矮稈作物間作宜密5施肥技術

4.1增施農肥

施用農肥做底肥,營養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可改良土壤的機構,增強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時肥效長可適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機肥,還可以產生有機酸,能把土壤中各種不易分解的養分溶為易吸收的營養,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4.2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鉀搭配,有條件的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比例,確定的肥料品種。根據我省大部分地塊長期施用二銨,土壤磷元素積累較多的特點,大豆施肥要適當增加氮肥,補充鉀肥。目前大豆復合肥或復混肥品種較多,要在當地推廣部門的建議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塊,每公頃施肥量按純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鉀20~30kg的量,折合為所用的化肥、復合肥或復混肥的實際用量。在確定施肥品種和施肥量后,要根據土壤條件,生產條件等科學施用。根據施肥時間和位置可分為底肥、種肥、根際追肥和葉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結合秋整地起壟,在土壤封凍前10天進行,不宜過早,過早容易造成肥料浪費。也可以在春季結合頂漿起壟施入壟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進行。為了滿足苗期所需要的營養,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種肥,可以促進豆苗生長和根瘤的發育,為大豆中后期生長打下基礎。

根際追肥:根據各地區經驗證明,根際追肥對大豆有良好的增產效果,特別是在土壤肥力較低的崗坡地或其它瘠薄地塊,大豆苗期生長較弱,封壟有困難的情況下,在大豆分枝期或開花期進行一次追肥,對大豆有一定的增產作用。在土壤比較肥沃,而且底肥和種肥較多的情況下,大豆植株生長健壯、比較繁茂時,可以不進行追肥,以免徒長倒伏。因此大豆追肥要根據大豆植株長勢、地力和施肥基礎靈活掌握。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大豆幼苗生長較弱時,二遍地鏟后趟前在大豆根部追施氮肥,每公頃施尿素37~74kg,在壟測開溝,距植株5-10cm,深5-10cm,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

葉面追肥: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結莢期進行。如噴1次以初花期為宜;噴2次時,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終花期至初莢期。主要的肥料有鉬酸銨、尿素、硝酸銨,或過磷酸鈣和磷酸二氫鉀等,一般多用鉬酸銨和尿素。

參考文獻

篇(2)

論文摘要介紹了江淮丘陵地區夏大豆的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肥料運籌、播種、田間管理等方面內容,以期指導夏大豆大田生產。

大豆(俗稱黃豆)屬豆科作物,其根系上有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因此,在大豆生產上,化學氮肥一般比其他作物施用得要少,生產成本相對較低。隨著世界油料資源的緊缺,其價格不斷上漲,擴大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勢在必行。鳳陽屬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嶺1年2熟耕作區,大豆是鳳陽重要的糧油兼用作物,當地大豆油消費在植物油消費中占有重要位置,因而研究夏大豆的高產栽培技術尤為重要。現將大豆夏茬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選用高產、抗病、優質品種,如巨豐、中黃13號、皖豆24、豫豆25號、中豆20號等。巨豐大豆在江淮丘陵地區已種植多年,其植株高大,根系發達,耐水肥,生育期比其他大豆品種略長,莖桿粗壯,高抗倒伏;莢果飽滿緊湊,皮色微黃透明,種臍色淡,商品性較好,作為夏大豆種植產量一般為2625~3375kg/hm2。中黃13號也是較好的夏大豆品種之一,不僅單位面積產量高,出油率也較高,可以在我地擴大種植。

2科學施基肥

播種前結合整地,做到普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補施氮肥,一般大豆產量3000~3750kg/hm2,要求施土雜肥30.0~37.5t/hm2。大豆雖然屬豆科作物,但要高產還應在苗期補充適量的氮素肥料,生產上一般施磷酸二銨150kg/hm2、鉀肥150kg/hm2、硫酸鋅15kg/hm2、硼肥15kg/hm2作基肥。播種前1kg種子用1~2g鉬酸銨拌種或用0.05%~0.10%鉬酸銨溶液在苗期至開花前噴施。

3搶茬播種,確保全苗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適播期易受干旱或連陰雨天氣影響,往往不能按時播種下地。因此,前茬收獲后要盡快整地、施肥、播種下地,干旱時要抗旱搶種,連陰雨天氣抓住降雨間隙搶種,爭取6月上旬一播全苗,搶茬播種,確保全苗。

4合理密植

江淮丘陵地區夏大豆采取寬窄行或寬行窄株種植方式均可,密度為4.50~5.25萬株/hm2左右,播種量45~60kg/hm2左右。做到科學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溫度、光照資源,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和優勢。

5田間管理

5.1苗期田間管理

大豆播種后,墑情較好田塊,用90%乙草胺1200~1500mL/hm2,對水450kg/hm2,進行芽前封閉除草,對禾本科雜草和部分小粒闊葉雜草效果很好,大豆三葉期后中耕滅茬不影響其效果。在大豆苗期,如連陰雨天氣多,土壤濕度較大,田間還有雜草,禾本科雜草可用10.8%的高效蓋草能或5%的精喹禾靈等進行處理;闊葉雜草可用氟璜胺草醚、克莠靈等防除。苗期及時間苗、補苗、勻苗、定苗,是提高大豆單位面積產量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技術。大豆2~3片復葉時,要及時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雜苗,按4.50~5.25萬株/hm2定苗。發現缺苗斷壟應在下午4時以后及時足墑移栽,補齊苗。

5.2中后期田間管理

夏大豆在中后期生長階段,要重點做好病蟲害的防治、抗旱和排澇等工作。大豆害蟲主要有豆莢螟、大豆食心蟲、斜紋夜蛾、蚜蟲、豆天蛾、大豆卷葉螟、豆芫青、蠐螬等,地下害蟲應該在苗期以辛硫磷、毒死蜱毒土或直接土壤處理為好;斜紋夜蛾、大豆卷葉螟根據病蟲情報掌握在1~2齡幼蟲盛期用甲維鹽加吡蟲啉效果較好。大豆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莖腐病、白絹病、銹病、病毒病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莖腐病、白絹病可于苗期或發病初期用代森鋅加水灌根;銹病、絲黑菌病在發病初期用己唑醇加水噴霧,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好蚜蟲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鈍化治療。同時,做好抗旱和排澇工作。夏大豆開花、鼓粒期,需水量最多,如發生旱情,必須及時澆水,后期遇雨水較多,應該做到排水順暢,雨停田干。中后期,為了養根保葉,延長葉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期,要進行葉面噴肥,一般噴1%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氫鉀1~2次,以奪取大豆的豐產豐收。

6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不僅可以提高大豆產量,還可以提高品質,使籽粒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最佳收獲期為大部分葉片脫落時。收獲后,曬干儲藏,及時騰茬,以安排下茬作物。

參考文獻

[1]馬志武,裴德明.夏大豆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11):120.

[2]陳存來,王金龍.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01(6):7.

篇(3)

論文摘要:介紹了北疆春大豆有機栽培技術,包括土地準備、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收獲及貯藏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北疆春大豆有機栽培提供參考。

1土地準備

選擇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強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對土地進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為20~25cm。播種前可噴灑具有選擇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劑,以抑制雜草生長。

2品種選擇

選用的品種須莖桿粗壯,節間短,以有限或亞有限結莢習性為最佳,如新大豆1號、新大豆7號、中黃35等。

3播種

播種前可用根瘤菌劑進行包衣。當5cm土壤溫度穩定通過≥10℃以上(若為地膜栽培,膜下溫度穩定通過≥8℃以上)時,即可播種。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寬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機械條播也可點播。要求種子行覆土嚴密,壓實,減少斷條。

4田間管理

4.1疏苗勻苗

在2片真葉展開至第1片復葉完全展開時進行,按密度要求間苗,去弱苗、高腳苗、病苗,留壯苗。膜下滴灌田,對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況要及時查苗、放苗,以避免爛種、爛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結合機械中耕進行。當大豆子葉拱土顯行時進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證大豆行間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溫、促進根生長及壯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術是大豆有機栽培的首選灌溉方式。大豆生產中株型的調控是豐產的關鍵技術之一,而有機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運用滴灌技術能夠少量多次,適時適量,合理統籌水肥,完全可以實現水肥調控代替化學調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總灌水定額為3 500~4 500m3/hm2。出苗水:對部分墑情較差的地塊,播種后視墑情和天氣情況可適量給水,以保證一播全苗,灌水定額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雖需水量較少,但由于地表蒸發量較大,要根據田間具體情況滴水1~2次,灌水定額為225~300m3/hm2。花莢期:大豆開花后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這一時期植株生長速度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時還要利用水分對株型進行調控,因此,應采用“小水量、高頻率”的灌水原則,適當縮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額375~450m3/hm2。鼓粒期:這一時期是籽粒干物質積累期,缺水會造成百粒重下降,影響產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減少,可根據植株生長及天氣情況適時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額225~300m3/hm2左右。

4.4 施肥

有機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層基施有機肥為主。于犁地前深翻經科學發酵的有機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長發育期間,可根據作物需要,運用滴灌技術隨水滴施液態生物肥或液化有機肥。

5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精選種子,剔除帶病種子。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輪作倒茬制度,特別是菌核病多發區,要避免重迎茬或與向日葵、油菜等作物連作或間作。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防止擴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藥劑或其他生物殺菌劑進行防治。

5.2蟲害防治

新疆大豆種植區,蟲害以葉螨為主,種植前清除田間枯枝爛葉、雜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蟲源。有蟲情危害時,可釋放天敵,如瓢蟲、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殺蟲劑,或是利用阿維菌素等生物制劑進行防治。

5.3草害防治

采用滴灌技術,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間雜草生長。但應根據田間具體情況,適時進行機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劑有針對性地對田間雜草進行防除。

6收獲及貯藏

人工收獲,可在大豆黃熟70%~80%、葉片脫落時進行;機械收獲,當豆葉基本落凈、豆粒滿圓、豆莢全干時進行。在收獲中應當注意,不同品種必須單獨收獲、脫粒、運輸及儲藏。有機大豆的包裝物要避免對大豆及環境造

成污染。儲藏前還應對倉庫進行清潔衛生、除蟲及消毒等處理。

參考文獻

[1] 杜廣平.春大豆無公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04(4):42-43.

[2] 李之國.大豆有機生產及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05(2):119-120.

篇(4)

論文摘要: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許多地方開始栽培高產大豆。但由于技術不夠成熟,有些高產大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據實踐經驗,分析總結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主要措施。

我國加入WTO后,大豆生產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質量不高、加工品質較差,混種、混收、混銷是阻礙我國大豆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為了增強我國大豆國際競爭力,“十五”期間必須大力發展高脂肪、高蛋白質專用大豆品種生產,尤其在我國東北大豆主產區,實現專用品種單獨生產、單獨收購、單獨加工,建立專用大豆生產基地,使東北地區成為我國優質專用大豆的生產與出口基地。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據實踐經驗,分析總結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主要措施。

1 種子的選用

1.1 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

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是大豆生產的前提、是內因。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土壤肥力等)、生產水平和品種的生態類型選擇生育期適宜、抗逆性強、高產的優質大豆品種。要克服盲目引種,不要把外地高產田或信息及有些新聞媒介推銷的品種甚至品系沒經科學分析和試驗,盲目的大量引種和應用,否則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各地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做到因地制宜種植。

1.2 種子精選

播前選種是提高種子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種子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大豆的苗齊、苗壯、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齊的種子能增產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種前必須進行人工粒選或選種器精選種子。

2 整地技術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墑,并能消滅雜草和減輕病蟲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壯的基礎。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結構上虛下實,土壤容重不超過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時,才能良好發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細整地創造一個良好的耕層構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塊。

其方法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特點、生產條件及茬口等靈活運用。無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采用伏秋翻同時深松或旋耕同時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結合,無大土塊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進行秋耙茬,揀凈茬子,耙深12~15cm。對于壟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時要起好壟,達到待播狀態。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頂漿扣壟并鎮壓;有深翻深松基礎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凈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滅茬起壟鎮壓一次完成作業,滅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長度5~6cm。實施秸稈粉碎還田地塊,采取秸稈覆蓋或耙地處理,秸稈粉碎率98%以上,秸稈長度為5~10cm。有條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機,進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 播種方法

現在生產上應用的大豆的播種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種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雙條播、精量點播法、原壟播種、耬播、麥地套種、板茬種豆等。

3.1 窄行密植播種法

縮壟增行、窄行密植,是國內外都在積極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寬行距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產10%~20%。從播種、中耕管理到收獲,均采用機械化作業。機械耕翻地,土壤墑情較好,出苗整齊、均勻。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體,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夠有效地抑制雜草生長。

3.2 等距穴播法

機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種工效和質量。出苗后,株距適宜,植株分布合理,個體生長均衡。群體均衡發展,結莢密,一般產量較條播增產10%左右。

3.3 60厘米雙條播

在深翻細整地或耙茬細整地基礎上,采用機械平播,播后結合中耕起壟。優點是,能搶時間播種,種子直接落在濕土里,播深一致,種子分布均勻,出苗整齊,缺苗斷壟少機播后起壟,土壤疏松,加上精細管理,故雜草也少。

3.4 精量點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壟的基礎上刨凈茬子,在原壟上用精量點播機或改良耙單粒、雙粒平播或壟上點播。能做到下籽均勻,播深適宜,保墑、保苗,還可集中施肥,不需間苗。

3.5 原壟播種

為防止土壤跑墑,采取原壟茬上播種。這種播法具有抗旱、保墑、保苗的重要作用,還有提高地溫、消滅雜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業成本的好處。多在干旱情況下應用。

3.6 耬播

一般在小麥收割后抓緊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實,搶墑播種。在勞力緊張、土壤干旱情況下,一般采取邊收麥、邊耙邊滅茬,隨即用耬播種。播后再耙耪1次,達到土壤細碎平整以利出苗。 轉貼于

3.7麥地套種

夏播大豆地區,多在小麥成熟收割前,于麥行里套種大豆。一般5月中下旬套種,用樓式鎬頭開溝,種子播于麥行間,隨即覆土鎮壓。

4 合理密植

大豆單位面積產量,取決于單位面積株數、單株莢數和單株粒數。因此在生產上,要求在保證植株個體良好發育的基礎上,盡可能增加單位面積株數,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發揮群體的增產作用。確定合理密植的原則,主要根據地力、品種特性、氣溫以及播種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南部地區氣溫高宜稀,北部地區氣溫低宜密;寬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強品種宜稀,延期播種宜密;大豆與高稈作物間作宜稀,與早熟矮稈作物間作宜密5施肥技術

4.1 增施農肥

施用農肥做底肥,營養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可改良土壤的機構,增強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時肥效長可適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機肥,還可以產生有機酸,能把土壤中各種不易分解的養分溶為易吸收的營養,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4.2 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鉀搭配,有條件的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比例,確定的肥料品種。根據我省大部分地塊長期施用二銨,土壤磷元素積累較多的特點,大豆施肥要適當增加氮肥,補充鉀肥。目前大豆復合肥或復混肥品種較多,要在當地推廣部門的建議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塊,每公頃施肥量按純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鉀20~30kg的量,折合為所用的化肥、復合肥或復混肥的實際用量。在確定施肥品種和施肥量后,要根據土壤條件,生產條件等科學施用。根據施肥時間和位置可分為底肥、種肥、根際追肥和葉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結合秋整地起壟,在土壤封凍前10天進行,不宜過早,過早容易造成肥料浪費。也可以在春季結合頂漿起壟施入壟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進行。為了滿足苗期所需要的營養,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種肥,可以促進豆苗生長和根瘤的發育,為大豆中后期生長打下基礎。

根際追肥:根據各地區經驗證明,根際追肥對大豆有良好的增產效果,特別是在土壤肥力較低的崗坡地或其它瘠薄地塊,大豆苗期生長較弱,封壟有困難的情況下,在大豆分枝期或開花期進行一次追肥,對大豆有一定的增產作用。在土壤比較肥沃,而且底肥和種肥較多的情況下,大豆植株生長健壯、比較繁茂時,可以不進行追肥,以免徒長倒伏。因此大豆追肥要根據大豆植株長勢、地力和施肥基礎靈活掌握。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大豆幼苗生長較弱時,二遍地鏟后趟前在大豆根部追施氮肥,每公頃施尿素37~74kg,在壟測開溝,距植株5-10cm,深5-10cm,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

葉面追肥: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結莢期進行。如噴1次以初花期為宜;噴2次時,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終花期至初莢期。主要的肥料有鉬酸銨、尿素、硝酸銨,或過磷酸鈣和磷酸二氫鉀等,一般多用鉬酸銨和尿素。

參考文獻

篇(5)

論文關鍵詞 辣根;栽培技術;北方

論文摘要 從品種與土壤選擇、種根準備、適時定植、加強田管、收獲貯存、選留種苗等方面介紹北方辣根栽培技術,以供辣根種植戶參考。

辣根別名西洋山菜,為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5cm,根狀莖圓柱形,長為30~50cm,外皮較厚、黃白色,肉白色,側枝多,易生不定根,葉披針形、深綠色、長30cm、寬15cm,葉緣有缺刻。4月中旬抽薹,5月上旬開白色小花,但種子不易成熟。經深加工后可作高檔辛辣味調料,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很高的出口創匯價值,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純收入可達3.0~4.5萬元/hm2,經濟效益非常明顯。辣根原產于東歐,后通過日本引入中國,屬于野生植物,適應性非常強,極易栽培管理和成活。它不但耐低溫、冷凍、冰雹、洪澇及干旱等不良自然環境條件,而且高抗病蟲等災害。并且有著生育后期即初霜至土封地前這一階段,氣溫冷涼,晝夜溫差大,根部干物質積累多,增重快的特點,現將其主要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1品種與土壤選擇

一般選擇適于出口的品種,如英國辣根、日本辣根等;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土層深厚及保水、保肥力強微酸性(pH值約為6)的砂壤土。辣根的生長對前茬選擇要求不太嚴格,除避免3年內連作外,其一般旱田前茬如玉米、大豆、秋冬蔬菜均可,但不宜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由于它是深根植物,喜肥喜水,最好選擇平川或漫崗的大豆茬砂壤土,有利于根系生長,易于起收。整地要求深松打壟,鎮壓保墑,壟距65~70cm,深松后打壟前同時深施底肥。

2種根準備

于秋冬采收時,選取直徑1~2cm的主根或側根,根色黃白、無病蟲害的作為種根。將根切成10~15cm長的根段,上口切平,下口切成45°的斜面,并將切口用消石灰消毒即可種植。

3適時定植

春、秋季都可種植,秋季定植適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但在蒼山縣春季播種為多,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栽種,氣溫已回升到5~10℃。栽植一般行距50cm,株距25~30cm,栽6.0~7.5萬株/hm2。先用木棍開洞,洞的直徑與種根直徑相當,洞深與種根長度相當,打洞時向北傾斜45°打成斜洞,然后將種苗插于洞中,但要注意種苗頂部向上,不能倒插,而且頂部應低于畦面6cm,種后覆淺土或不覆土,有利出苗,種后不需要澆水。栽種方法:打壟后如土壤墑情好,可用人工挖35°~45°斜坑埯種。

在壟底深松后,等距溝間人擺種,再由大犁掏墑覆5~8cm厚土后鎮壓。必須深耕30cm,并撒施15t/hm2腐熟廄肥作基肥,然后作高畦,畦寬(包溝)1.5m,畦面精細整平,以利辣根出苗。

4加強田管

在4月下旬出苗后,苗高15cm時,進行淺鋤,并第1次追肥,施腐熟人糞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第2次追肥在6月中旬或立秋之前,施腐熟人糞尿18t/hm2、硫酸鉀225kg/hm2,以促進辣根進入旺長期。在辣根出苗到旺長期以前(5月上旬至6月下旬),必須注意中耕除草,并注意在第2、第3次中耕除草要結合培土,以防止辣根倒伏。做到鏟前趟1犁,起到疏松土壤防寒增溫的作用。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鏟趟,做到3鏟4趟,盡量用人工鏟鋤雜草,以利松散土壤,提墑增溫有利幼苗生長。大面積種植也可采用大豆田化學封閉除草劑苗前封閉處理。對病蟲害嚴重危害地塊,可用40%樂果乳油1.5kg/hm2,對水300~600kg噴霧,或用2.5%功夫乳油150~300mL對水450kg噴霧防蟲害;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葉噴,防止細菌性葉斑病。本地引種年限不長,發生病蟲害較少,在5~6月有菜青蟲和小菜蛾的幼蟲為害,采用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噴霧,效果較好,但要注意輪作以減輕瘡痂病發生為害。于7月末至8月初結合追肥,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稀釋液和2%的尿素混合液300~450g/hm2進行葉面噴施,隔10d再噴1次。當9月初葉子高達70~80cm時,即根系膨大期,用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25%縮節胺水劑2 000倍液,葉噴1次控制地上生長,促進根部發育。同時深松1次,達到壟體活土疏松,加速根系生長。

5收獲貯存

春季種植的辣根,在10月份就可收獲,但產量不高;如在第2年3月底收獲,產量就大大地提高。各地應因地制宜,確定收獲期。辣根收獲后,要盡可能在新鮮時加工,如不能及時加工,則應妥善貯存。貯存要選擇地勢高或地下水位低的土地,挖深、寬各1m深,長度視貯藏量而定,窖地拍平,墊上潔凈稻草,放上辣根5~10cm,撒蓋一層半干半濕的細沙或沙土,其上再放肉質辣根5~10cm,蓋沙一層,如此層層相間,直至窖口,再以草蓋之,然后覆土,這樣可貯存至第2年3月底,既避免冬季受凍,又能保濕,使辣根保持新鮮。

篇(6)

(1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2巴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巴彥151800;3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齊齊哈爾分院,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0;4巴彥縣種子管理站,黑龍江巴彥151800)

摘要:試驗采用微區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條件下不同秸稈覆蓋量對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秸稈覆蓋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時期各處理不同土層的土壤含水量變化均呈增加趨勢,0%、30%、60%、100%秸稈覆蓋免耕處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顯著高于常規壟作處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稈覆蓋處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稈覆蓋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層土壤水分富集現象顯著,不同秸稈覆蓋處理5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在播種至出苗期分別較常規壟作處理增加4.81%~9.43%。因此,秸稈覆蓋地表還田應因地而異,干旱區適宜,而低濕易澇區則不適宜應用秸稈覆蓋地表還田技術。

關鍵詞 :免耕;秸稈覆蓋;大豆;土壤含水量

中圖分類號:S359.1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cjas15030018

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窄行大豆免耕關鍵技術合作研究”(WB13B109)。

第一作者簡介:張敬濤,男,1964 年出生,黑龍江富錦人,研究員,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作物超高產和免耕栽培的研究。通信地址:154007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安慶街269號,Tel:0454-8351081,E-mail:zhangjt2008@163.com。

通訊作者:趙桂范,女,1964 年出生,吉林省雙城人,研究員,學士學位,主要從事大豆栽培、成果轉化工作。通信地址:154007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Tel:0454-8351115,E-mail:zhaoguifan2009@163.com。

收稿日期:2015-03-17,修回日期:2015-05-18。

0 引言

黑龍江省地處世界上最珍貴的黑土、草甸土帶。但近年來,長期犁耕造成風蝕、水蝕及土壤養分下降等現象日趨嚴重。免耕條件下秸稈覆蓋是當前乃至今后農業生產上秸稈資源利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是促進農業可持續性生產發展的有效措施。

目前關于秸稈覆蓋對土壤性狀、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研究較多[1-6]。實行免耕,秸稈覆蓋,具有保護農田、減少揚塵、抗旱節水、培肥地力、提高單產、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種功效,可降低農田揚塵60%以上,減少地表徑流量50%~60%、減少土壤流失80%左右、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時大量作物秸稈、殘茬覆蓋農田,秸稈、殘茬腐爛后,年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可達0.01~0.06 個百分點,增產幅度5%~15%。覆蓋措施成本低廉,又能抑制土壤水分的無效蒸發,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7-11]。秸稈覆蓋后土壤0~30 cm土壤含水率比常規耕作高1~5 個百分點。另有研究結果認為,免耕秸稈覆蓋和傳統耕作秸稈覆蓋土壤貯水少,但水分利用效率較高[12-15]。前人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土壤水分變化研究較多,而對高緯度地區免耕栽培條件下秸稈覆蓋對玉米大豆輪作耕作土壤水分變化研究較少。筆者研究免耕栽培條件下不同玉米秸稈覆蓋量的土壤水分變化規律,旨在為窄行免耕栽培大豆農田水管理技術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13—2014 年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試驗地進行。試驗地土壤為粘質草甸土。試驗采用微區定位方法,定位試驗始于2010年。

1.1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 個處理,隨機排列,3 次重復。各處理為:①45 cm 行距,平播,0%秸稈覆蓋量;②45 cm 行距,平播,30%秸稈覆蓋量;③45 cm行距,平播,60%秸稈覆蓋量;④45 cm 行距,平播,100%秸稈覆蓋量;⑤70 cm壟作,0%秸稈覆蓋量。小區行長6 m,行距0.45 m,9 行區,小區面積24.3 m2。施肥量:N 45 kg/hm2,P2O575 kg/hm2,K2O 60 kg/hm2。5 月5 日播種,品種選用‘佳2329-26’,土壤封閉化學除草,生育期間免耕管理。秸稈處理:2013 年大豆秸稈還田,2014 年玉米秸稈還田,按秸稈干重的0%、30%、60%、100%秸稈覆蓋還田。

1.2 測定項目和方法

1.2.1 測定時期在播種前、苗期(Ve)、花期(R1)、鼓粒期(R5)進行測定。土壤水分每處理取3 點,每點分4層,即5、10、20、30 cm取樣測定土壤含水量,取樣后的土樣采用烘干法測定。

1.2.2 測定方法新鮮土樣水分的測定:將盛有新鮮土樣的大型鋁盒在分析天平上稱重,精確至0.01 g。將鋁蓋傾斜放在鋁盒上,置于已預熱至(105±2)℃的恒溫干燥箱中烘6~8 h(一般樣品烘6 h,含水量較多、質地黏重的樣品烘8 h)。取出,蓋好,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30 min),立即稱重,精確至0.01 g。將烘干后鋁盒及土樣質量除以烘干前鋁盒及土樣質量來計算新鮮土樣水分含量。

1.3 數據統計分析

應用Excel 2003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播前不同秸稈覆蓋處理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4 月28 日大豆播種前調查結果顯示(圖1),隨著秸稈覆蓋量的增加,各處理不同土層的土壤含水量變化均呈增加趨勢,其中,以各處理表層5 cm 土壤含水量差異最大,且秸稈覆蓋的免耕處理顯著高于常規壟作處理,即免耕0%、30%、60%、100%秸稈覆蓋處理5 cm土層土壤含水量較分別壟作高5.27%、6.28%、6.66%、8.27%;其次是處理10 cm 土層,各處理土壤含水量較分別較常規壟作高0.81%、1.24%、1.65%、2.74%;20 cm和30 cm土層各處理間土壤含水量差異相對較小。

2.2 出苗期不同秸稈覆蓋處理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圖2 可見,隨著秸稈覆蓋量的增加,各處理不同土層的土壤含水量變化與播種前規律相似,仍以表層5 cm 各處理間土壤水分差異較大,且免耕0%、30%、60%、100%秸稈覆蓋處理土壤含水量顯著高于常規壟作處理,各處理分別較常規壟作處理高4.81%、6.1%、8.43%、9.43%;其次是處理10、20、30 cm土層各處理間土壤含水量差異較小。

2.3 初花期不同秸稈覆蓋處理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大豆初花期土壤水分調查結果,與播種前和苗期相比,各處理不同土層間土壤含水量差異變小,尤其表層5 cm表現更為明顯,但秸稈覆蓋的免耕處理土壤含水量仍顯著高于常規壟作處理,即免耕0%、30%、60%、100%秸稈覆蓋處理0~30 cm 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別為11.57%、12.35%、12.62%、13.09%,分別較常規壟作處理高0.99%、1.77%、2.04%、2.51%。其中,以100%秸稈覆蓋處理平均土壤含水量較高,這為大豆花期生長提供良好的水分保障(圖3)。

2.4 鼓粒期不同秸稈覆蓋處理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隨著生育時期推進,大豆冠層越來越繁茂,一方面繁茂的冠層影響各處理土壤水分蒸發量下降,也導致大豆群體葉片的蒸騰作用加強,這使各處理不同土層間水分差異相對生育前期逐漸變小(圖4)。分析0~30 cm土層平均土壤含水量,0%、30%、60%、100%秸稈覆蓋處理土壤含水量分別為9.49%、9.55%、10.33%、10.60%,分別較常規壟作處理高1.45%、1.51%、2.29%、2.56%。免耕秸稈覆蓋處理在大豆開花到鼓粒期始終保持各土層相對較高的土壤含水量,為大豆產量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3 結論與討論

(1)隨著免耕秸稈覆蓋量的增加,土壤保水效果增強。播種前、苗期、開花期和鼓粒期0%、30%、60%、100%處理秸稈覆蓋0~30 cm 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別較常規壟作處理增加1.51% ~3.27% 、2.05% ~3.77% 、0.99%~2.51%、1.45%~2.56%,證明秸稈覆蓋的免耕栽培具有很好的土壤保水、儲水效果,這為免耕大豆保苗及后期的生長發育、產量形成提供良好的水分保障,研究結果與寧夏南部半干旱區作物播前一定秸稈覆蓋量處理有較好的保水效果的結果基本一致[16-20]。

(2)由于秸稈覆蓋,免耕大豆在前期存在表層土壤水分富集現象顯著。即播種前、苗期、開花期和鼓粒期0%、30%、60%、100%處理秸稈覆蓋5 cm 土層土壤含水量分別較常規壟作處理增加5.27%~7.25%、4.81%~9.43%、2.51%~5.40%、3.02%~6.16%,這在干旱區域或年份利于大豆出苗,但在黑龍江省東部低濕易澇區春澇年份,由于地表秸稈阻礙土壤水分散失,影響作物播種,因此,在低濕易澇區不宜采用全量秸稈地表還田。

(3)免耕秸稈覆蓋對表層土壤水分含量影響較大,在作物播種期可以減少表層水分蒸發,顯著增加表層土壤含水量,但隨著生育進程的推進,秸稈覆蓋的效果逐漸減弱。

參考文獻

[1] 韓魯佳,閆巧娟,劉向陽.中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及其利用現狀[J].農業工程學報,2002,18(3):87-91.

[2] 高銀奎.玉米二元組合覆蓋增產機理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1993,21(3):45-51.

[3] 廖允成,溫曉霞,韓思.黃土臺塬旱地小麥覆蓋保水技術效果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3,36:548-552.

[4] 趙聚寶,梅旭榮,薛軍紅等.秸稈覆蓋對早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中國業科學,1996,29(2):59-61.

[5] 趙蘭坡.施用作物秸稈對土壤培肥的作用[J].土壤通報,1996,27(2):71-78.

[6] 晉小軍,黃高寶.隴中半干旱地區不同耕作措施對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5,19(5):109-112.

[7] 彭文英. 免耕措施對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響[J]. 土壤通報,2007(3):379-383.

[8] 于舜章,陳雨海,周勛波,等.冬小麥期覆蓋秸稈對夏玉米土壤水分動態變化及產量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04:175-178.

[9] 趙澤松,黃琰,馬春梅,等.耕作方式對大豆田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響[J].農機化研究,2010(7):181-184.

[10] 許迪,Schmi R.耕作方式對土壤水動態變化及夏玉米產量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1999:101-106.

[11] 李玲玲,黃高寶,張仁陟,等.不同保護性耕作措施對旱作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5(9):2326-233.

[12] 陳素英,張喜英,劉孟雨.玉米秸稈覆蓋麥田下的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動態律[J].中國農業氣象,2002,23(4):34-37.

[13] 于愛忠,黃高寶,馮福學,等.不同耕作措施對冬小麥農田土壤水分和溫度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9(1):84-88.

[14] 林蔚剛,吳俊江,董德健,等.初期保護性耕作和秸稈覆蓋對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產量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0(5):760-766.

[15] 常旭虹,趙廣才,孟祥云,等.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對土壤含水量和溫度的影響[J].土壤,2006:328-332.

[16] 李玲玲,黃高寶,張仁陟,等.免耕秸稈覆蓋對旱作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05,9(6):94-96.

[17] 員學鋒,吳普特,汪有科,等.免耕條件下秸稈覆蓋保墑灌溉的土壤水熱及作物效應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7):22-26.

[18] 馬春梅,孫莉,唐遠征,等.保護性耕作土壤肥力動態變化的研究[J].農機研究,2006(5):54-56.

篇(7)

論文摘要:介紹了太子參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擇適宜地塊、選種、適時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與加工及種苗貯藏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太子參為石竹科假繁縷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20cm,地下塊根肉質,紡錘形。莖單一,莖頂有4片大型葉狀總苞。花腋生,白色,近地面1.2節處有單生閉銷小花,紫色;莖頂著生大花1~3朵,白色。蒴果熟時下垂,開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喜溫和濕潤氣候,在10~20℃時生長旺盛;怕高溫,30℃以上停滯生長;怕強光曝曬,在烈日下易枯萎;耐寒,在低溫下能生根、發芽,-17℃時可安全越冬;喜蔭蔽;6月下旬開始枯萎,進入休眠越夏,生長期只有120d。地下塊根可入藥,具有滋養、補氣生津、健胃、健脾等功效。尤其適用于小兒夏季久熱不退、飲食不振、肺虛咳嗽、心悸等癥。蕪湖縣花橋鎮常年種植太子參,面積達233.33hm2,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選地與整地

應選擇排灌良好、肥沃疏松、腐殖質豐富的砂壤土栽種。坡地以向北、向東者為宜。不宜重茬連作,前茬以甘薯、蔬菜等為好。

早秋作物收獲后,結合翻地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耬細耙勻,作成寬1.2~1.5m、高20cm的畦,畦面保持弓背形。

2選種

選擇芽頭完整、參體肥大、無病蟲害、無損傷的塊根作種。

3適時播種

播種時間在霜降前后,以10月下旬前為宜,過遲則種參因氣溫下降而開始萌芽,栽種時易碰傷芽頭,影響翌年出苗。在整好的畦面上橫向開深9~13cm的條溝,然后將種根放在溝內,株距4~6cm,芽頭向上,斜栽入溝內,做到種根“上齊下不齊”,芽頭離畦面6~8cm。然后按行距12~15cm再開另一溝,將后一溝的土覆蓋在前一溝已擺好種的溝里,以此類推栽植,畦面稍加壓實,整成弓背形。約用種根450 kg/hm2,如點播種植用種根300kg/hm2。

生產中也可利用太子參自然散落在地里的種子育苗繁殖,即在收挖太子參后,隨即施肥、整地作畦,畦上可種一茬蘿卜、青菜等,翌年早春太子參種子發芽出苗,及時間苗除草,5月上旬套種大豆,為太子參遮陽護苗,秋季收挖作種參栽種。

4田間管理

4.1防止人畜踩踏

栽后當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踐踏,否則易造成局部短期積水,使參根腐爛,最終導致缺苗減產。

4.2除草與培土

2月上旬,幼苗出土后及時拔除雜草。同時結合整理畦溝,將畦邊倒塌的土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過2cm為宜。5月初植株封壟,拔除大草。

4.3肥水管理

太子參生長期短,施肥主要以基肥為主,特別是后期,追肥不當,如多施氮肥可導致莖葉徒長,影響產量。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施入腐熟的餅肥450~600kg/hm2,隨后澆水。太子參怕澇,雨后畦溝必須排水,以防參根腐爛。翌年4~5月,如干旱無雨,應適當澆水,使根部生長,一般7~10d澆水1次。4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太子參生長旺盛期,塊根數量、長度迅速增殖,此時可追施少量氮、磷、鉀或復合肥,以提高產量。

5病蟲害防治

在4~5月間常發生葉斑病,使葉面出現黃色斑點,嚴重時葉片枯萎。在發病初期可噴等量式波爾多液,每隔10d噴1次;或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隔7d噴1次。病毒病由花葉病毒引起,受害植株葉片呈皺縮、斑駁花葉,植株變矮,塊根變小,參根嚴重退化,產量下降。選無病株留種,防止傳染。根腐病發生在高溫高濕季節,造成爛根死亡,應在雨后及時排水,或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澆灌病區。花葉病造成葉片皺縮卷曲,產量降低,要選無病種參,并增施磷鉀肥。地老虎、蠐螬、金針蟲幼蟲咬食塊根或根莖,尤以塊根膨大、地上部即將枯萎時危害嚴重,可于傍晚用敵百蟲毒餌撒到田間誘殺。

6采收與加工

栽種后的第2年夏至前后,地上莖葉有1/2以上枯黃時選晴天收獲。加工時,將收獲塊根放在清水中洗凈泥土,曬至6~7成干時堆放,回汗后再曬干。曬干后將參根放木板上搓去須根,使參根光滑無毛。一般收鮮參4 500~6 000 kg/hm2。直接曬干即為生曬參;若采挖后先將參根在室內攤晾1~2d,再用清水洗凈,放到開水鍋內浸燙1~3min后,撈出曬干即為燙參。

7種苗貯藏

在收獲時,選擇個頭均勻、健壯、有芽頭的塊根作種苗。在背陰或涼爽處的地上鋪9~12cm濕沙,放1層參根,連續排放4~5層參根和濕沙。天干時每隔4~5d噴灑1次水,下雨時要蓋席,每隔20~30d翻動1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av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色94色欧美sute亚洲线路二|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x|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软件|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老熟女多次高潮露脸视频| 日韩插啊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色五月激情五月|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欧美性插b在线视频网站|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让少妇高潮无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美女|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10|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图片高清|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