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課外論文

大學生課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23 15:28: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課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課外論文

篇(1)

一以有機化學實驗為起點

培養本科生科研素質從以上參與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學生中,組建本科學生課外科研興趣小組,長期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科研實驗、資料查閱、實驗設計、學生課題申請、論文撰寫、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和考研輔導等一系列的提高學生科研素質為目的的活動。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在筆者所進行教改的2個實驗班中,實驗組有多達18名同學主動強烈要求進入教師的科研實驗室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由于學生的課余科研活性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因此筆者隨后挑選了14名成績中等及以上的同學,分成了2組,在一年二期的時候分別進入了兩個不同實驗室。與筆者以往通過其它途徑所帶的課外興趣小組的學生相比,這些學生思想動機總體相對較端正,除了5個學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較強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學生一直踏踏實實,完成了多個環節的課外科研活性內容,堅持到大四完成畢業論文。在進入實驗室初期,這些學生跟著老師或不同研究生學習一些最基本的實驗技能,同時也參與研究生的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匯報等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后,盡管有專業知識的限制,但是由于學生的主動積極進取學習,大部分同學已經掌握了所在實驗室的基本實驗技能,熟悉了所在實驗室專業中文期刊的檢索,也初步懂得了簡單實驗的研究方案、技術路線的設計。經過一年的培養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設計并進行了獨立的科研實驗。在二年二期的時候,利用前期實驗結果,指導學生撰寫并積極申報省、校級大學生創新科技計劃項目。課題完成時指導學生撰寫科研學術論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導學生參與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等競賽。以上完成的學生科研課題同時可以作為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由于科研課題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時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與就業相關的個性化活動中。通過三年多的課外科研活動及組隊參與挑戰杯作品競賽,學生的潛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不僅培養增強了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動手操作和論文撰寫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鍛煉提高了學生的自制力、毅力、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整體綜合素質較高。例如,首先組隊的兩組學生中先后申請并完成了三項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項目和多項校學生科研項目;同時也發表了學生第一作者的論文或會議論文3篇;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獲得了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由于畢業論文是幾年積累的結晶,這些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整體水平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畢業論文來自于教師科研成果的“拿來主義”。其次由于小團隊有自己的目標和信念,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至始至終堅持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充電,其中有3個同學從大學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個寒暑假都能留在實驗室做實驗,每個寒暑假只休息兩周時間。再次,在所帶教的學生中,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不是特別好,只有一人次拿過一等獎學金,但由于綜合素質強,在研究生考試中脫穎而出,有5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各一名(整個學院當年考取985學校研究生僅僅3名)。

二小結與重點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藥學本科學生總體科研素質相比較弱,如何個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藥學本科生的科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筆者通過小范圍的以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為基礎/起點培養一般院校藥學本科學生的科研素質的探索,能夠充分發掘出具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并激發出了學生在科研方面的潛能,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能夠為一般院校藥學本科生進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吳建章 單位: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

篇(2)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競賽活動,創辦于1989年,每兩年舉辦一屆。競賽旨在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該競賽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迎接挑戰”的宗旨,自創辦以來,已分別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連續舉辦了13屆。已形成校級、省級、全國的三級賽事,參賽同學首先參加校內及省內的作品選拔賽,優秀作品報送全國組委會參賽。

競賽章程規定,凡在舉辦競賽終審決賽的當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在校中國籍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大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專科生。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六個學科內。科技發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競賽以學校為單位計算參賽得分,團體總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榮譽“挑戰杯”為流動杯,授予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學校;設“優勝杯”若干,分別授予團體總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學校。累計三次捧得“挑戰杯”的學校,可永久保存復制“挑戰杯”一座。

大賽影響

2013年10月13日至17日,第十三屆“挑戰杯”交通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蘇州大學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并列以總分480分獲得本屆“挑戰杯”。決賽期間,內地及港澳地區45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師生代表參賽參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界、科技界、企業界、新聞媒體代表和當地中小學生觀摩了作品展。近百家企業與所關注的參賽作品作者進行了投資意向洽談,有的還現場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書。

篇(3)

摘要:探討當前高等院校大學生科技素質的現狀和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做好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高等教育;科技素質;現狀;教育改革

一、科技素質的含義

科技素質主要是指人們為了在科技事業上取得成就并適應科教興國戰略的需要所必須具備的科研能力、科學知識和熱愛科學、敢為科學獻身的科技道德品質。科技素質既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理論、科學觀念和科學思想:也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智慧、科技研究能力、科技發明與創造能力、科技應用能力;還包括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科技道德品質。

二、大學生科技素質現狀

科學知識與科技素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既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代替。科技素質教育要包括三個層面:科學知識教育、科技技能教育、科學思想品質教育。客觀地說,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科技知識教育的層面上。就目前高等教育中大學生的科技素質現狀來說,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嚴重缺乏科技素質教育的內容

課程設置如同大海中的航標,它為大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由于目前人們仍把科學知識教育等同于科技素質教育,課程設置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一陳舊的教育觀念。圍繞各自的培養方向各高校各專業都設置五花八門的課程,這無疑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但卻無法彌補學生科技素質的缺陷。因為在其課程設置中很少看到“科技發明技巧”、“科技寫作學”、“科技發展史”、“創造學”、“科學思維”、“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科技實踐”等意在培養學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質的課程。理工科本來還有一些實驗和實習的時間可為學生提供科技技能的體驗,但由于實驗設備陳舊、實習經費嚴重不足等原因,只好將實習和實驗的時間一縮再縮,只剩下少許的技能體驗,再加上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將這些少許的技能體驗的機會看成可有可無,馬虎應付了事,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質的培養根本無法在課程設置中占有一席之地。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安排本來可以彌補課程設置的不足,時間一般在12~16周,這是大學生培養科技技能的一次好機會,但由于學生缺少有效的科技發明與創造的理論指導,再加上學校管理上的問題,使科技實踐成為一種盲目的、毫無把握的實踐。在大學生看來,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是為了順利畢業,而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質,因而對此不予重視。對指導教師來說,選題時基礎理論研究的課題較多。而應用型的較少,他們指導學生開展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工作的思路仍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理論知識,而不是培養學生的科技技能,同時有些教師把指導畢業設計看成自己完成教學工作量的途徑,要求不嚴格,使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工作難以發揮其培養學生科技素質的功能,也很難為學生打下扎實的科技素質基礎。

(二)校園缺乏科學研究的氛圍

在高等院校學生群體中,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很多,但是,很難找到科學研究社團開展的科技活動。學校學生工作部門仍以“德、智、體”評定學生的在校表現,但其“智育”卻被“智育”代替了。在“智育”評定中,只要學習成績優秀,其“智育”就為優秀。采用獎金數額可觀的辦法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科技成績的獎項卻很少出現,大學生科技技能的鍛煉和科學思想品質的培養很少采取激勵的措施。同時學生的科技素質缺乏統一的指導、規劃和培養,學校缺乏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的指引和導向,校園也就自然缺乏科學研究的氛圍。

(三)大學生缺少科技實踐活動

科技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發現科技領域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這必然會引起大學生的好奇心與注意力,促使大學生去思考,并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激發大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和創新欲望,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觀察、聯想、動手操作、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鍛煉大學生獨立思考、實踐動手和創新的能力,激發他們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決心。但多年來,將大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目的定位在“了解國情和社情民意”上,高校組織學生開展此類活動就成為“參觀訪問式”的實踐活動,而科研技能只有在科技實踐活動的親身體驗中才能得到認識、鍛煉、鞏固和提高,可惜目前大學生的科技實踐活動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開展起來,致使一些學生在進入專業基礎課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設計靈感經常會因為沒有經費、場地和專人指導等因素,而將這些學生從事科技實踐的積極性扼殺在萌芽狀態。

(四)大學生缺乏科學研究的興趣

筆者曾作過一次300人的問卷調查,在“每學期參加過多少次科技活動”的欄目中,選擇“無”的占97%;在“業余興趣是什么”欄目中,回答是“參加科技活動”的占2%;在“完成畢業論文的目的是什么”欄目中,回答“是為了自己的科研興趣”的占1.7%。學生很少參與學校科技活動,究其原因,除了學生對科技活動感覺陌生外,科技興趣的淡薄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五)大學生缺乏為科學奮斗的精神

大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是一個以掌握一定的科技基礎知識、科學的研究方法、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以及不怕困難、積極探索的精神為基礎的系統工程。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科研后備力量,然而,面對畢業設計題目和指導教師的選擇,有些學生事先打聽的卻是哪位老師題目簡單、工作量小、管理松懈、容易通過:面對畢業分配,相當一部分學生事先考慮的卻是工作是否輕松、待遇是否好的問題,即使是讀生產應用型專業的大學生也不愿意選擇生產第一線單位。于是出現了許多學非所用的怪現象,如讀電子專業的爭著去稅務部門工作,讀化學專業的爭取去銀行工作,讀汽車維修專業的也一心一意選擇去黨政機關工作。尤其是近年來采取畢業分配雙向選擇的措施后,這種學非所用的現象更加突出。即使畢業分配時無奈選擇到科研和生產第一線去工作的,走上工作崗位后,也挖空心思跳槽。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地普遍出現了人才流失的現象。造成大學生不愿到科研和生產第一線去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大學生缺乏為科學奮斗的精神。

三、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的思路

科技素質——興國富邦之必要,時代需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科技素質。不重視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的后果是嚴重的,作為高等院校,要設法使受過教育的學生既能掌握科技知識,又具有科技技能和科學品質。要做好大學生的科技素質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構建大學生的科技素質教育的思路。

(一)從樹立科技素質教育的角度重新構建高等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標準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對高等教育辦學質量的評價停留在每年能培養多少大學畢業生的標準上,這種以數量為標準的辦學質量評價使我國的高等教育陷入辦學實踐的誤區。 而對高校畢業生的質量評價,以“學歷”和“文憑”為依據,這種以“文憑”代替“水平”,以“學歷”代替“能力”的評價標準,妨礙了大學生科技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評價標準作為一種科學的輿論導向。必須順應科教興國的新時代要求予以重構。如果仍以舊的標準評價高等教育的社會貢獻,必將產生扭曲高等教育生產功能的嚴重后果。高等教育的生產功能如同工廠的生產功能,具有外延擴大再生產的功能和內涵擴大再生產的功能。從本質上講,高等教育生產多少的問題不能體現其固有的生產功能。能夠反映高等教育生產功能的是內涵擴大再生產。內涵擴大再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在不增加教育投入的情況下,通過調動學校人的辦學積極性,讓教師潛移默化地在大學生心靈深處種下科技創新的種子,通過優化學風、教風、校風的途徑,通過設置科學的辦學目標,通過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同時,又通過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措施來實現,所體現的應是教育質量從本質上得以提高。

(二)從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水平出發重新構建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

客觀地說,不少高等院校現有的課程設置為我國大學生朝“一專多能”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由于受到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傳統觀念的制約,還不能體現出科教興國的模式州。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水平,使他們扎實地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樹立大學生的科學道德品質,要下大力氣增加大學生科技知識的教育,重新構建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重新構建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是體現科教興國的特色,增加科技教育的內容,為大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發明、科技實踐提供扎實的知識準備。

(三)以提高大學生的科技技能為目的重新構建大學生科技實踐的內涵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科技實踐環節。針對畢業設計的狀況,要采取措施扭轉這一局面。其一,要求大學生都要認真完成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所規定的任務:其二,要采取措施加強對大學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其三,制定嚴格的大學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答辯制度,答辯不合格的學生不予畢業,重做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參加下年度的畢業答辯。學校要加強對畢業答辯過程的監督,各個答辯組的老師要嚴格執行答辯的各項要求和規章制度,絕對不可草率了事。使學生從思想上更加重視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工作,更加重視科技素質培養和鍛煉的效果。

其次,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設置大學生科技實踐課或實踐環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開展科技實踐。對于學生在實習工廠的實習,除了配備足夠的設備外,還要進一步規范實習的目的、內容、時間和要求,做到講授和實踐相結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實踐活動不流于形式。

再次,要組織力量重新對大學生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評估,做到科學而周密地統籌規劃和布置。其中,應把對大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科技應用能力、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創造能力和科技發明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放在大學生科技實踐活動規劃中的突出位置上加以重點安排,保證對大學生科技實踐活動進行定期的檢查、督促和總結。

(四)以深化大學生科技道德品質和科技實踐為目標重新構建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的激勵機制

第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廣泛開展,在客觀上要求營造濃厚的校園科技學術氣氛,學校應通過各種輿論工具,廣泛宣傳大學生提高科技素質的重要意義,在學校中營造“提高科技素質光榮”的強大輿論,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大學生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結合重大學術科技事件,進行科普宣傳,舉辦科技報告。只有進行廣泛的宣傳和發動,才能激發廣大的教師和同學積極地加入到科技活動的行列中來:才會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涌現;才能有助于更多的同學鍛煉成長: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大學生只有在科技活動中才能感受到提高科技素質的活力。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定期統一組織一些學科知識、科技作品競賽等大型的科技活動,如科技發明競賽、科技論文寫作比賽、科技創新大賽、科技素質全能賽、機械設計創新大賽、機器人大賽等等,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科技活動氛圍。結合暑期社會實踐,進行科技服務、科技下鄉等活動。

第三,增加投入,擴大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覆蓋面。要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增加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投入,要積極引導更多的學生來參加科技活動,尤其是要鼓勵學生參加項目研究,增強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要通過政策手段加強對學生參與的應用型項目和社會科學項目的引導和扶持,要逐步轉變“重基礎、輕應用”的局面,使學生在實用新技術和社會科學研究方面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果,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第四,設立各個級別的大賽獎,加重各獎的含金量,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形成更好的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新氛圍,借此激勵大學生勇攀科學高峰和加快提高科技素質的步伐。在重視獎勵學生的同時,不應忽視對指導教師的重獎。學生的各個大賽往往離不開指導教師的辛勤勞動,因此,對指導教師進行重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沒有教師的積極參與,各個大賽也不能夠長久持續下去,即使堅持下來,恐怕也只是流于形式。

四、結束語

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的啟動與實踐,需要針對現有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樹立與科教興國戰略相適應的人才觀,構建大學生的科技素質教育體系,以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為目標、以加強科技研究理論學習為基礎、以提高大學生實際科技能力和水平為核心、以培養優秀的科技道德品質為重點的大學生科技素質教育模式。

篇(4)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科研;調查研究;對策

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特別是本科生的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鼓勵大學生參與科研課題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條也明確提出,“……要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廣東醫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作為一所省屬重點醫學院校,學校非常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學校團委的指導下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改革,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和完善的管理機制。以一系列學術活動和大學生科研立項為平臺,大力培養和提高我校本科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并起到較好的效果。但大學生科研工作的開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必要及時進行調查及分析和總結,以進一步找到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我校教學質量,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一、對我校東莞校區大學生科研能力現狀調查分析

1.調查目的、方法、步驟

目的:通過對東莞校區2008~2011年學生科研工作開展較好的第二臨床醫學院、藥學院、醫學檢驗學院和護理學院的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和結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針對當前本科生的科研意識和參與科研活動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以發現我校學生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和步驟:對臨床醫學、藥學、醫學檢驗、護理學等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隨機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87份,有效卷362份;另就2008~2011年校團委和四個二級學院分團委的存檔學生申請及立項的項目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意識。從未參與過科研的學生占總數的57.5%,獨立申請科研立項的占6.6%,參與過帶教教師科研課題的占11.0%,參加各級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的占11.3%,習慣閱讀專業學術期刊的學生僅占42.8%。該數據表明,目前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人數較少,科研意識相對薄弱。

(2)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動機。調查結果顯示我校東莞校區的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愿望比較強烈。有60.8%的學生對參加科研活動非常感興趣,68.0%的學生認為參加科研活動可以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分別有66.0%和74.0%的學生不同意“參與科研可以獲得物質獎勵”、“參與科研活動會耽誤學習”的說法,可見學生參與科研的動機是比較端正的。

(3)大學生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僅28.2%的大學生熟練掌握文獻檢索方法,22.7%的學生不會運用圖書館的信息檢索系統進行文獻查閱,49.2%的大學生選擇從一般網站上了解和收集科研信息,僅53%的大學生會選用學術期刊網進行文獻檢索,表明本科生信息收集能力偏低。

(4)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研素質。參加科研的大學生中,有17.7%的人的選題是由教師規定的,65.2%的人直接將教師申請課題的子課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僅15.2%的學生通過自己查閱文獻資料確定科研選題;有79.0%的學生不清楚科研過程及步驟,83.1%的大學生不會設計調查問卷,63.0%的大學生不會使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大部分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強,科研素質滯后。

(5)研究論文的撰寫情況。85.6%的大學生認為撰寫學術論文非常困難,僅9.9%的大學生能通過自己調查研究后獨立撰寫論文,而從各處拼湊信息、論文不含個人觀點的學生占60.5%。在對“你認為撰寫科研論文難在哪里”這一問題的回答中發現,大學生中突出存在的問題有:專業知識不扎實、知識運用能力差、論文撰寫能力差、思路不清。

(6)學校和各二級學院對大學生科研的支持。53.0%的學生認為東莞校區的科研設備陳舊短缺;48.3%的學生認為學校圖書館的圖書陳舊、更新不及時,不能提供科技前沿信息;70.2%的學生認為實驗室設備陳舊落后、開放時間不能滿足科研需要;僅5.8%的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學生科研經費和科研硬件設施能保證本科生的科研活動。

(7)學生眼中專職教師的科研能力。有68.8%的學生認為教師的科研能力非常一般;17.7%的學生非常不滿意教師的科研水平;僅有7.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課教師科研能力非常強。東莞校區作為一個新校區,年輕教師居多,且科研硬件條件正在完善的過程中,從現實情況和學生的評價來看,我校專業課教師的總體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8)大學生科研立項情況。通過對我校2008年到2011年存檔科研立項數據的整理發現,隨著學校各項科研管理措施的不斷完善,學生申報科研立項的熱情逐年高漲,申報書的數量和質量、科研立項率逐年提高,但立項項目的結題率和結題的質量偏低。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科研經費不足和指導教師指導不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學生的科研素質滯后、部分學生對困難準備不足、意志品質和責任心欠缺。可見,我們在對學生立項項目的管理和監督方面還需加強。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面

(1)大學生對科研活動的認識和定位存在偏差,對困難準備不足。多數學生并未充分認識到科研創新的艱難和科研成果的來之不易,過度依賴教師,因為不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強的意志品質而輕易放棄。

(2)大學生的科研素質嚴重滯后。體現在收集分析信息資料、選題等獨立思考的能力偏低,科研基本技能不強,專業知識不扎實。

2.學校方面

(1)科研創新觀點落后、科技含量不高;[1]科研創新活動發展不平衡,活動種類少、形式單一、內容簡單、參與人數少成果不多,活動影響未充分體現。

(2)學生科研管理制度不規范,缺乏對學生科研經費和科研進度、科研項目結題的有效監督和管理,還未建立對學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學評價體系和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

(3)投入的大學生科研經費不足、科研硬件條件不夠、實驗室開放少,促進大學生科研活動的平臺較薄弱。

3.教師方面

專業課教師科研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對學生科研的指導不夠;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方法性和藝術性,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科研興趣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大大學生科研經費的投入

要改變我校學生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行政撥款的現狀,開拓“學校—企業、學校—社會力量合作”模式積極爭取校外資金,以加大對大學生科研經費的投入。盡量更新陳舊設備,引進先進儀器,合理分配科研資源,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驗場地,從而保證學生科研活動的正常進行,吸引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加入到科研當中。

2.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

(1)建立科學的學生科研立項評審制度。為保持學生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之確實成為培養和提高大學本科生學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平臺,必須建立科學的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評審制度。要求學生科研項目必須是自主選題或是帶教教師申請課題下的子項目。不能將學生科研立項變相的變為教師申請課題,使學生科研經費成為教師個人科研經費。

(2)學生科研管理要制度化。加強大學生科研項目的全程化管理,特別是中期檢查、后期督查。重視項目申報的“量”和“質”,加強對項目經費使用及項目結題質量的監管。針對如期結題且效果較好的項目,采取激勵機制,真正把項目管理辦法落到實處。通過定期開展大學生科研成果展、開展大學生學術研討會、大學生優秀論文匯編等活動,擴大學生科研成果的影響,以建立對學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學評價體系。

(3)建立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要積極建立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參與科研和教師指導學生科研的積極性。可將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的情況納入大學生學業考核評價體系中。將其引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和設立學生科研活動專項獎學金,使學生參與科研與獎學金評定、三好學生評定以及畢業推薦掛鉤,以促進大學生學術科研活動發展。學生科研取得的成績與教師的悉心指導、科學訓練密不可分,為推動學生科研工作開展,學校應出臺教師獎勵政策。對教師指導學生的科研活動,要按勞付酬。鼓勵教師吸納本科生加入自己的研究項目,在教學評優中,可以將教師對學生科研指導以及成果的獲獎情況,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要建立規范化、系統化的教師指導制度,為大學生科研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強化大學生的科研素質

(1)開設科研方法課程,加強大學生科研技能訓練。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科研通識教育和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的科研操作能力與素質。建議開設“創造力開發”之類的科研方法課程,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和了解正規科研的方法和步驟。并通過課程教會學生文獻查閱的方法、實驗設計的原則和調查問卷的設計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分階段、分層次開展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實際問題進行科學建模,讓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的方式,自己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步驟,自主開展實驗,讓學生對真實的科研活動有直觀的了解。教師應注重提高教學的方法性和藝術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為主,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指導方法,有效的開展學生科研技能訓練。

(3)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的作用,讓學生走進去學出來。文獻檢索的課程不要只停留在多媒體課室,要帶學生走入圖書館實地操作,充分利用圖書館海量的圖書資料、數據庫資源,培養學生查閱、運用文獻資料的能力。應適當增加實驗室開放的次數和時間,讓實驗室成為學生的實踐舞臺。

(4)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課外學術交流和科技活動。可以在校園BBS上建立大學生科研論壇、設立大學生科研網站、成立大學生科研協會,并結合網絡教學、學術講座、科研成果交流會、學生科研立項申報書大賽、科技學術節等一系列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促進大學生的學術交流,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創新能力。

4.及時總結,擴大影響

篇(5)

【關鍵詞】多元統計分析 三段式科技創新

一、前言

多元統計分析是一門研究統計應用方法的統計課程,是高等院校統計專業的重要基礎課,對于訓練與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統計應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統計軟件的開發,多元統計分析課程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該課程本身具有理論推導繁瑣、計算強度大、實際操作復雜等特點,不僅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得其理論方法難以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從而失去了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應用性的作用。

為培養學生對多元統計分析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多元統計統計真正與現實問題相結合,發揮其應用性課程的作用,本研究將以學生為主體,以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實施面向科技創新活動的《多元統計分析》“三段式”應用教學模式的研究。分別包括:一段:統計案例的構建,重點闡述在科技活動中如何構建統計模型;二段:問題情景設計,讓學生對科技活動的實際問題進行情景模擬;三段:統計創新實戰,組織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競賽,輔助以專門的技能培訓。

在國外大學的應用統計專業課程中,案例教學是主要的教學模式之一。案例教學法是將實際問題提煉并模擬。因為實際問題的復雜性使得提煉出的案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這恰恰符合統計學課程的應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因此,為了增強學生面對實際問題的統計應用能力及操作能力,應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各種競賽。通過競賽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撰寫科研論文及歸納總結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學習溝通,表達等基本技能。

二、“三段式”應用教學模式的內容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科技問題為引,以三段式立體教學模式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為目的,改革傳統的《多元統計分析》教學模式。

一段:統計案例的構建,重點闡述在科技活動中如何構建統計模型;

案例教學法是將實際問題提煉并模擬。因為實際問題的復雜性使得提煉出的案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這恰恰符合統計學課程的應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通過對各類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講解,即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實際問題的提煉,進而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

我們在借鑒國外案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以我國實際背景出發,進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教會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最終學會思維、分析和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統計思維能力。由于《多元統計分析》旨在學生統計能力的養成.而統計能力又主要體現在統計思想、方法的應用上,因此統計的教學過程不應局限于基本理論和方法的介紹.應注意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多提出“what”、“why”、“how”等系列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并當堂回答,采取這種學生參與式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創造能力,不僅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敏捷反應,答辯口才,更能進一步明晰解決問題的思路,對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生活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非常有益的。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科技創新方法、增強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及文獻檢索與收集能力。

二段:問題情景設計,讓學生對科技活動的實際問題進行情景模擬;

本階段采用學生與教師并重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挖掘和提煉能力、統計數據搜集、數據整理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教師將科研項目、社會商業項目為主,設計模擬實踐,帶隊指導學生參與整個模擬流程,在流程的每一部分詳細指導其中所用到的統計方法、統計知識、統計原理。結合實際問題,尤其是商業經濟問題,適當介紹所用的經濟知識,給出經濟意義解釋。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自身對實際問題進行統計調查,如對大學生網購現象調查分析、學生對課程教學改革的感受的調研、大學生創業觀念及意愿問題的調查等,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將理論與實線結臺,理論知識得以鞏固。

培養學生的統計應用條件反射能力,促使學生將實際問題與統計方法之間建立一些直覺的聯系,即學生在接觸某些具體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想到處理這些問題能夠應用的統計方法。如:怎樣知道這些問題,可以選用數據、圖形、表格等來描述、界定這些問題;怎樣了解這些問題的規律、趨勢,可以選用推斷統計、多元統計等方法。

三段:統計創新實戰,組織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競賽,輔助以專門的技能培訓;

本階段采用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撰寫科研論文能力。每年都會有各級學科競賽,在比賽前一個月左右時間,通知學生開始為競賽做好準備,根據往年比賽慣例,提前構思,用1-3天的時間初步選定方向,用4-7天的時間設計調查問卷,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各自特長組成團隊參與科技競賽,團隊為主、團隊完成競賽的全程,教師為輔、只為團隊提供思路、方法的指導,使教學活動由被動的執行任務變為主動的創造性勞動。

通過競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學習溝通,表達等基本技能。

(二)研究創新點

1.打破了傳統的案例教學模式。傳統的案例教學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而我們所進行的案例教學是希望通過案例教學培養統計思維能力、掌握科技創新方法、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和文獻檢索與收集能力。

2.改進了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實施以科技創新活動流程為參考,學生為主體實踐教學。傳統的實踐教學,雖然稱之為實踐,但是實踐的過程只是教師布置題目,學生完成論文,不能夠真正做到理論與實線相結合,我們組織學生結合自身對實際問題進行統計調查,如對大學生網購現象調查分析、學生對課程教學改革的感受的調研、大學生創業觀念及意愿問題的調查等,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將理論與實線結臺,理論知識得以鞏固。

3.以科技創新競賽為工具,教學并重的統計專業技能培養。傳統的檢驗教學效果的途徑是考試,或者通過論文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本項目繼續延續論文考核形式,并進一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中,好的課業論文可以作為學生畢業設計的基礎。同時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撰寫科研論文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三、研究主要成果及推廣價值

(一)主要成果

“挑戰杯”活動在全國高校中的影響日益擴大,已成為衡量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標志之一。它既是學生科技訓練的重要平臺,也是反映高校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

2009年,學生參加河北省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即“挑戰杯”,獲得特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2010年獲得一等獎一項,2011年獲得三等獎一項。學生的科研能力增強,完成多篇學術論文,如07級統計專業學生王彥的文章被EI檢索,06級統計專業學生魏志星發表的文章已被JICT(EI源刊)錄用;

(二)推廣價值

為了適應社會、科技、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開展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提出了“三段式”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挑戰杯”競賽,均取得了好成績,這對全校的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起到了十分積極的重要推動作用。同時,在省內各高校中,我校的成績也是屈指可數的,特別是統計專業學生在同類專業學生中表現優異,屢次獲獎。說明我們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成效,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四、研究前景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即能夠增強學生的科學素質,又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本研究就是將課外科技活動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課內外內容完美的結合起來,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國家的未來靠創新,創新人才的培養靠教育。

參考文獻:

[1]郭玉珍,鳳啟龍. 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11)

[2]冀相奎,劉文婷. 高校科技創新工作探析[J].科技信息.2008(23)

[3]揚衛,依凡. 關于“大學創新文化”的討論[J].新華文摘.2007(13)

[4]田喜洲. 論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重慶大學學報.2002(6)

篇(6)

作者:王余丁 王俊芹 劉曉東

【摘 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中的一種教學形式,是高校大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深入現實社會,參與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而大多數經濟類本科生囿于傳統教學模式參與機會較少。本文依據對河北農業大學267個經濟類本科生調查的數據資料,對2007-2010年學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效果進行了客觀評價,主要結論認為參加調查的學生的比沒有參加調查的學生對獨立承擔科研任務更有信心,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提升了綜合能力。

【關鍵詞】:經濟類本科生 農村社會經濟調查 效果評價

近年來,經濟類本科生就業市場嚴重不均衡,總量供過于求,局部供不應求。其原因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畢業生本身綜合素質很難達到需求者的要求。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我國多數院校的經濟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僵化,與新世紀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極不協調,而今用人單位的“經驗門檻”已經成為學生就業的主要障礙。因此,要培養大量緊跟時代潮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經濟管理人才,就必須加強經濟專業的實踐性教學。

一、經濟類本科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

查現狀

(一)研究對象

參與者為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7-2010年,162名本科生,其中132名在

校生和30名畢業生回訪,在校大學生包括大四學生30名、大三學生64名和大二學生38名。指導教師為經濟貿易學院的教師,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講師15人,博士以上學位的14人。

(二)經濟類本科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

調查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積極性不高,即使參加也抱著一種游玩、觀光的態度。社會上許多部門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也不夠重視和支持,表現為虛于應付。

2.農村社會經濟調查投入不足。由于投入少,經費短缺,難以組織大規模的、長時期、持續地農村社會經濟調查。

3.缺乏有效的考評機制。對社會實踐的過程、參與人員的現實表現、取得的成果沒能進行科學的質與量的分析考評、給出成績和學分。沒有建立學生社會實踐成績檔案,將其與獎學金的評定、先進個人與先進集體的評選、團員民主評議、推優入黨、推薦免試研究生、推薦就業等掛鉤。

二、經濟類本科生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

查現狀效果評價

(一)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形式

通過參與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有13名學生公開發表科研學術論文;16篇論文獲得本科畢業論文優秀論文獎;5項課題參與省“挑戰杯”并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二)參與者和非參與者對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評價

評價采用自設的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162參與者和105非參與者,調查問卷共設11個問題,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得出統計學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問卷中1、3、6、11題,參與者與非參與者的回答無差異(統計結果P>0.05),這顯示大學生對于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普遍意義有相同認識;而調查在體現科研課題研究的現實作用及效果的其他問題上則顯示出明顯的差異,這說明參與者對農村社會經濟調查效果更加認同,認為在參與中獲得了更多的知識,提升了綜合能力。

1.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學生是因為興趣而參加農村社會經濟調查活動的,思想上是主動的,整個過程學生處于主動求知的狀態,重要的是這種狀態也帶到課堂學習中,將課題中遇到的疑惑或不解與課堂上的專業知識聯系起來,課堂上自然有了可問的話題,學生較以前愿意提問或答疑,課堂也活躍起來。

2.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缺乏科研意識是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課外社會調查就是要讓學生走入科研,在學習科研方法的同時感受科研的作用和魅力。問卷調查顯示參與者中53.7%將來有意愿從科研工作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目前大學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教學實施等方面仍然不能滿足學生能力培養的需求;此時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就成了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問卷調查56.2%的參與者認同。

4.對指導教師的科研教學起推動作用。

課外科研計劃為教師提供了開展科研的平臺,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已有的科研方向為學生定課題;另一方面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也是科研經驗的積累和磨練。

表1 參與者和非參與者問卷調查比較

三、完善經濟類本科生實踐教學體系的措施

1.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教學培養體系和計劃。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學校領導和教師要統一思想,建立完善的社會實踐教學培養體系。

2.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順利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載體。

3.增強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內容、形式和載體,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組織機構和實施程序。

4.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考核評價機制。要把社會實踐納入正常教學計劃,要把它作為一門必修課,在規定學時、學分的基礎上,還要建立完善的社會實踐考核評價機制。

篇(7)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模式

積極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加強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高等學校面臨的緊迫而重要的任務。目前中醫藥院校也正在逐步探索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育人模式,但由于經驗不足、缺乏理論指導等原因,存在培養方式單一、科技成果水平不高、科研氛圍不濃厚等情況,導致目前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育人模式的探究還不夠深入,也沒有科學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模式。因此,在高等中醫藥院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學規范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模式意義重大。

一、完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領導機構管理模式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領導機構管理模式的建立,應該致力于本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宏觀的組織和協調,其領導機構管理模式應包括領導小組、專家指導團隊和專家咨詢委員會以及項目評審委員會等幾個方面。

(一)組織成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應由校院兩級機構組成,部門涵蓋校辦公室、科技處、教務處、高教研究與評價中心、中醫研究院、實驗中心、財務處、學生處、團委等,領導小組下設工作辦公室(建議設在團委)。校辦公室負責部門間工作的協調和對外聯絡,教務處負責指導教師的組織安排,學生處負責學生的管理,科技處、高教研究與評價中心等部門負責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以及作品的評審驗收等工作,團委(領導小組工作辦公室)負責科研立項的申報、科研活動的管理、科技競賽活動的組織以及學術科技活動氛圍的營造。此外,還應在學生中成立研究會、科協等組織,協助團委具體負責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經常性的組織開展。

(二)組織成立專家指導團隊和專家咨詢委員會

專家指導團隊為項目臨時組織,全程負責該項目的技術指導和智力支持,學生科研方法的訓練、科研思想的熏陶、科研能力的鍛煉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都需要專家指導團隊來完成,項目結束后該團隊自動解散;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常設機構,人員組成應包括學校各學科門類的資深專家學者,其主要任務是研究本校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規劃,幫助解決學生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三)組織成立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項目評審委員會

項目評審委員會由校內外科技、學術專家組成,具體負責對學生科研項目立項評審、中期檢查、科技成果技術論證、質量評估以及成果的最終評審和向上級組織推薦等工作。

二、完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運行的管理模式

(一)制定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各項規章制度

應結合學校實際,本著鍛煉人、培養人、塑造人的原則,制定詳細、科學的各項規章制度。如:《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辦法》、《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審批制度》、《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科學研究基金管理辦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實驗研究管理辦法》、《大學生科技成果申報評審制度》等。通過制度的建立,規范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理順工作程序,極大地推動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的涌現。

(二)建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科研基金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需要人財物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其中資金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基金設立的目的和使用方向主要是用來資助大學生科研課題所需經費開支、參加有關學術科技競賽活動、發表學術論文以及對參加課題的研究者、指導教師和有關組織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

(三)重視選拔參與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人才

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隊伍建設應考慮年級的組成,要做到各年級學生相結合,以達到人才培養的連續性,力爭做到一、二年級打基礎,三、四年級攻關出成果。人才選拔可以通過導師推薦、科研愛好者自薦、自主開放性實驗設計以及課外科技小組活動涌現出的佼佼者等形式產生。

(四)要大力營造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氛圍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高層次內容,同時也是一項意義重大的項目,需要大力宣傳、積極引導、認真組織和嚴格管理。要通過開展各種能夠激發學生科研潛能、能夠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具有實質意義的活動,如:學術報告、“挑戰杯”科技競賽、小發明設計、模擬研究等,從而營造一個濃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氛圍,讓廣大青年學生和教師對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了解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實踐對學生科研過程的訓練、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精神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到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不單純是對學生科研能力、實踐能力提高,同時也會對學校整體科技水平的推動以及校風和學風改善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梁燕,楊健安,等.我國高校科技活動典

型相關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4,(7).

[2]朱愛勝. 對高校科技創新體系的思考

[J].教育發展研究, 2007,(12):77.

[3]陳艷,曹然然.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

實踐與思考[J]. 當代青年研究,2005,

(4):50-52.

[4]王平祥,唐鐵軍. 著力構建大學生課外

科技創新活動體系[J]. 高等理科教育,

2006,(1):102-105.

[5]劉漢香. 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提高大學

生科技創新能力[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2008,(6):45.

[6]劉傳文,等.清華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

技活動調查與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怡红院免费的全部视频| 好深好大好长好爽18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乳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极品粉嫩饱满馒头一线天| 成人网站免费大全日韩国产| 免费观看18禁无遮挡真人网站| 欧洲女人性开放免费网站|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丝袜老师办公室里做好紧好爽| 五月天激情电影|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性荡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欧美交换配乱吟粗大25p|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麻豆传播媒体免费版官网|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免费av网站|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丰满熟妇hd|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中文熟妇在线影片|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国产一女三男3p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