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護理教育論文

護理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25 15:25: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護理教育論文

篇(1)

1.1恐懼心理

肢體突然受到意外創傷,缺乏思想準備,超出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產生極端恐懼心理,表現為煩躁、緊張,痛苦,易暴易怒,哭鬧喊叫,難以自控等,而且疾病本身對患者也是巨大的心理壓力,如血氣胸患者可產生極度的胸悶窒息感、呼吸困難,休克患者胸悶、氣短、創傷性疼痛等都會產生恐懼心理。患者外傷出血,緊張不安,多見于年老者;害怕縫針帶來的疼痛,以女性居多;患兒看到家長緊張,容易造成恐懼心理。

1.2焦慮心理

疾病是軀體與精神的雙重負擔,突如其來的打擊,患者不了解病情與預后會產生期待性焦慮,使患者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產生焦慮心理。(1)患病性焦慮:急診患者對疾病的一種心理應激的反應。所有的急診患者都擔心清創后的后果而表現為精神不振,臥床不起、徽言、食欲差甚至拒食、失眠、暗中落淚。(2)分離性焦慮:急診患者清創后離開與其所熟悉或所依賴的人和物。受傷后給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可能因此中斷工作和學習。有的擔心容貌變丑難以面人;還有的擔心失去配偶或戀人。老年人則擔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兒女,因此這些急診患者大多數拒絕清創治療,情緒煩燥。(3)適應困難性焦慮:主要表現為急診患者清創前后不適應病人角色和不適應新的生活規律和方式。

1.3抑郁心理

傷情已診斷明確,已脫離危險期,肢體及頭、面部傷殘已為患者了解。心理由恐懼轉為抑郁。表現為情緒低落、沉默寡言,對周圍事無興趣,對手術效果持懷疑態度,顧慮重重等。

1.4失望心理

失望是個體處于主觀認為可取的方案或個人的選擇很有限或沒有,以致不能為自己發揮力量的狀態。此時肢體及面部傷殘已成定局,即使醫生妙手亦難恢復患者昔日風采,必然為以后的擇業或婚戀等造成困難,使患者心靈再次受到打擊,產生嚴重的失望感,表現為悲觀絕望、孤獨、冷漠、不配合治療,自暴自棄,甚至萌發輕生念頭等。常常表現為目光逼人,吶喊不止,拒絕與醫護人員合作。

1.5過分緊張心理

這類創傷患者受的傷勢并不重,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屬對事故發生的估計發生偏差及對疾病知識了解甚少而產生過度緊張心理,強烈要求醫生作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有的還可產生激化,情緒異常激烈,不能很好配合治療,使搶救工作很被動。

2根據清創的不同時期進行心理護

2.1術前心理護理

創傷多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所以起病急,病情重,患者面臨著生與死,傷與殘,多有恐懼感,不知所措,反應比較遲鈍,甚至產生過激心態。應加強患者的心理觀察及護理:(1)首先,向患者解釋治療效果,疾病預后等有效積極明確的信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其能主動配合治療。(2)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理解、同情其感受,與其一起分析焦慮和恐懼產生的原因及不適,盡可能消除引起焦慮、恐懼的因素。向患者婉言說明焦慮對身心健康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3)爭取其家屬對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傷后對社會地位、生活能力及經濟狀態等發生影響的后顧之憂。指導家屬不要在病房談及經濟困難等類似問題。(4)幫助并指導患者及家屬應用松馳療法如按摩、聽音樂等。允許患者哭泣,以幫助其祛除肌肉緊張。(5)為患者創造安靜、無刺激的環境,限制其與具有焦慮情緒的患者及親友接觸。指導家屬對患者做一些理解、安慰開導及積極的心理安撫幫助患者總結以往對付挫折的經驗,鼓勵其積極、健康的處事方式及行為。對患者的合作與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6)正確引導患者正視傷殘現實,與其共同探討人生目標,使之身殘志堅,穩定患者情緒,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2.2術中心理護理

病人一旦進人清創室,便感到孤立無援,患者往往表現很敏感,容易猜疑,對生、死、傷、殘猜想的很多。特別是在手術當中對醫務人員的動作、表情甚至走路速度也特別注意。所以護士不能離開其身旁。(1)協助病人處在一個既舒適又利于手術的,同時給病人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2)告訴病人手術中不會感到疼痛,使其放松。(3)手術進行中,要密切觀察病人,重視其心態,關心其感受。如病人感到孤獨和緊張時,要囑其放松,并教其深呼吸;病人感到口唇干燥時,用濕棉球濕潤其口唇以緩解不適之感;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撫摸、與病人交談、欣賞音樂等轉移注意力,降低痛感。如果非必要,則不要先給病人打上輸液針,以免增加其心理負擔。讓病人體會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和體貼,使他們有溫暖、親切的感覺,產生安全感,從而緩解緊張、孤獨的情緒。(4)手術中所有人員要表情如常,集中精力配合手術,動作要輕、穩、準,盡量減少金屬器械的碰撞聲,也不要說使患者產生誤解的話,以緩和緊張、恐懼的氣氛,保證手術順利的進行。

2.3術后心理護理

清創手術后,要進行適當的術后心理護理:(1)患者關心較多的是手術成功與失敗,是否影響今后工作、生活、家庭和事業等。憂慮重重,思想壓力很大,尤其是多處外傷、骨折的患者,很關心創傷處功能的恢復。特別是術后療效進展緩慢者,值班護士應多巡回病房。根據不同年齡,家庭環境,經濟狀況和所受教育不同的心理微環境,了解病情及時綜合分析,做出準確判斷,主動協助患者排憂解難。(2)由于術后部分患者傷口疼痛難忍,表現煩躁不安,精神緊張,此時護理人員給患者講解此手術正常反應的表現,消除患者的顧慮,并給予關心照顧,使其有充分的休息,促進傷口的早日愈合。(3)術后康復指導,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傷口愈合,向患者講解早期活動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功能鍛煉,適當活動關節,動作要輕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為原則。分類指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分類,對在校學生,傷口未愈合前勿劇烈運動;對老人要強調術后可能出現的意外,隨時有人陪護,特別要注意直接涉及切口位置的運動。(4)護理人員要轉變思想觀念,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的護患關系,并取得家屬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穩定的情緒,調動患者戰勝疾病的積極因素,從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及康復。

篇(2)

1.1分組及健康教育方法:將符合入組標準的老年患者以入院門診編號進行隨機抽樣,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性別比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對照研究。對照組42例患者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由醫護人員及專家通過集合病患開展講座和印發OP基礎知識手冊等方式使患者了解OP,及時回答患者問題,制定合理的健康計劃。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模式的健康教育,首先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OP基礎知識的講解,然后根據每個患者的問題匯總整理,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各大數據庫進行檢索,收集文獻進行meta分析,找出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案,指導實踐;對每個患者的發病原因、經過、治療習慣、生活飲食習慣等進行分析,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并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檔案;定期在社區中開展OP的健康教育座談,對患者OP相關知識掌握及問題及時了解和處理。

1.2觀察指標:研究開始以及隨訪6個月后,分別通過知識評估量表(OKQ)、健康信念量表(OHBS)、自我效能量表(OSS)了解患者的OP知識情況,預防OP發展的健康動機以及患者對預防OP發展的相關措施如鈣攝入、運動等的信心進行評估。以上量表以問卷形式發給入組患者,如實填寫,及時回收并對數據進行整合處理。

1.3隨訪: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對患者OP相關問題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進行及時指導。

1.4統計學方法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本次研究收集整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數據中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卡方(χ2)檢驗進行分析。當P<0.05時,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OP知識了解情況比較通過對收集到的OKQ問卷得分情況進行分析可見,兩組患者經過健康教育后的OKQ得分均有顯著提高(P<0.01);組間比較顯示教育前兩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后觀察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OP健康信念比較OHBS量表調查顯示,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組內比較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比較顯示教育前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教育后觀察組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兩組患者OP自我效能比較OSS量表調查顯示,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組內比較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比較顯示教育前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教育后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患者骨代謝異常,以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疾病,好發于老年人,臨床癥狀以疼痛、易骨折等為主要表現[3],且患者常出現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導致胸廓畸形,影響換氣而導致胸悶、氣短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老年人機體機能衰退,特別是老年女性絕經以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而一方面雌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成骨細胞促進骨折生長和修復,另一方面雌激素下降導致了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1的大量釋放,促進破骨細胞增殖。雄激素對骨骼代謝也有類似的作用。因此,對于老年患者來說,OP的發生一般不可能治愈,只能通過藥物、運動以及合理的膳食等延緩OP進程。正是由于OP的以上特征,健康教育在OP老年患者中顯得尤為重要,對老年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提高都有十分必要的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循證護理理念的健康教育,老年OP患者對疾病基礎知識、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三方面相對于傳統的健康教育均有了顯著性提高(P<0.05),這對OP患者的預后,能夠避免許多OP易發疾病及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篇(3)

1.1穿刺的技巧

由于高校大學生生的年齡通常是在18~25歲之間,此時段的血管充盈非常的好,彈性也很好,至于輸液的基本途徑是選擇手背的淺表靜脈進行穿刺注射。在經過消毒之后,針對血管比較粗并且容易固定的患者,應該將針頭稍微下傾斜15°,再將靜脈挑起來,進針之后再將針放平進到位,有利于上下血管壁的分離,從而避免出現血管被刺破的現象。若由于上一針穿刺失敗而出現水腫或者是發生淤青現象的學生必須要避開上一次的進針眼,另選一根較粗的血管,使用拇指沿著血管走形按壓,充分的暴露靜脈,再根據上述的進針方法進行穿刺。與此同時,作為高校門診的護士應該有高度的責任心、謹慎心、從容穩定的心態,要正確的對待每一次的靜脈穿刺。從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我校門診部一共收治靜脈輸液的學生有520例,其穿刺一次性的成功率高達99%。

1.2拔針的技巧

通常情況下,學生在輸完液體之后在皮膚的穿刺點上使用輸液貼按壓,主要是為了避免皮下出現局部的淤血現象。其實正確的壓迫點為皮膚的進針點與皮膚上方垂直的方向,按壓該點能有效的防止血液遺漏出血管之外。還有護理人員在拔針的過程中不能過力的按壓血管,主要是因為按壓與快速拔針的過程中針尖的銳角可能產生切力,易導致血管受到機械性的損傷,所以按壓的是皮膚,同時還要快速的取出針頭,待拔針之后稍加按壓幾分鐘即可。

2輸液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2.1嚴格按照處方進行操作

要加強高校門診護理人員靜脈輸液的安全意識,嚴格的遵守遵守醫生的叮囑,還要遵守“三查七對”的操守原則。作為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正確的執行醫生所開的處方,學生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要正確的引導學生按時、按量的完成,部分學生可根據病情的發展或者是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用餐之后進行輸液。輸液的過程中藥科學合理的遵照醫生所開的處方,避免出現隨意更換藥物順序。在不屬于醫學院校的其他普通院校內,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或者是過度的害怕、緊張,在治療的過程中會要求護士更改醫生的處方這一點是絕對不允許的;此時護理人員應該耐心的向學生進行講解,使他們清楚自己的病情之后再積極和配合治療,嚴格的根據醫生所開處方進行,以便于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護士在接到處方的時候,首先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詢問是否有無用藥史,必要的時候做藥物敏感試驗,如若皮膚顯像為陰性,方可進行靜脈輸液;若在第二次進行注射之前可再次查看皮膚是否出現陽性變化等反應。其次,護理人員在接到醫生所開的處方之后還要查看處方上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等是否有出現差錯等;針對已經執行過的處方再次實施之前要詢問患者在上次用藥之后是否出現任何反應等。如若發生處方上有疑問之處需要及時告知醫生并糾正。

2.2要規范輸液的過程

高校門診要始終保持清潔完整有序的治療環境,將無菌器械放置在遠離污染區的地方。執行操縱的護理人員要嚴格的按照要求穿戴護士服、護士帽、口罩,隨時保持手的干凈、消毒。在操作的過程中,盡量減少人員的流動,并規勸陪護學生到注射室外面進行等候,從而有效的降低細菌的污染。門診內要定時定點的進行常規的消毒;護理人員要掌握規范的持握注射器的方法;在配藥的過程中要是使用一個注射器,避免在加藥的過程中出現針頭的反復抽取受到細菌的感染。

篇(4)

1.1理論框架

《社區康復護理》課程設置基于《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模式。2001年,在第54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191個成員國一致簽署協議認可了《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提出從身體結構和功能、活動、參與等3個部分評價殘障人員的功能狀況,并且強調社區環境對殘障人員健康的重要影響。ICF認為,在考慮個體健康狀況時需涉及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個體自身的功能及結構,與個體活動及參與。個體自身功能是指機體生理心理功能,而個體結構是指機體的器官肢體等組成。這個層面的具體功能包括意識、定向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肌力等。個體活動及參與是指個體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及參與社區活動的能力。具體能力包括學習及應用知識、完成基本任務和指令、溝通、移動、自我照顧、日常生活、與外界溝通互動、社區社會生活。第二個層面是影響個體健康狀況的情境,包括環境因素及自身因素。環境因素對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起著重要作用,涉及從家庭成員到社區健康工作者及政策多個層次。由于自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所以在ICF具體分類中不作考慮。ICF認為,個體在特定領域的功能是自身健康狀況和背景因素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其目的在于強調使正在經歷或可能經歷殘疾的人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獲得參與家庭及社會的能力。ICF擯棄了以往生物模式下對康復的認識,而將殘疾視為一種社會問題,指出在實施康復活動時需要考慮一系列描述個體生活背景的環境因素,適合作為指導康復工作的理論框架。社區康復強調醫學、社會及權利的綜合體現,是以殘障人士自身發展需求為出發點,整合社區內衛生、教育等資源,為殘障人士健康、教育、謀生、社會及賦能提供發展的機會和條件。比較ICF理論及社區康復內涵,不難看出,兩者都強調了社會環境對個人及其家庭康復的重要性,力求達到殘障人士參與功能的最大化。因此,運用ICF作為理論框架指導高等社區康復護理課程的構建可以保障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及專業性。

1.2教學目標

在ICF理論指導下,根據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該課程教學目標分為三大方面: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情意領域。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在認知領域能闡述社區康復護理的核心概念,識別常見殘障類型并提供早期康復干預指導,應用康復功能評定方法評估護理對象身體功能狀況,應用社區康復理論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包括適宜的家庭訓練及護理要點);在動作技能領域能夠熟練掌握基本康復技能(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等)并適宜應用于殘障人士,創造促進護理對象康復的情境;在情意領域具備對社區殘障人士及家庭的同理心,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解決問題能力。

1.3授課對象

授課對象為護理專業本科三年級第二學期或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該階段學生已經完成基礎科學及應用科學課程的學習,為康復評定、康復治療知識及康復技能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考慮《社區康復護理》與《社區護理》在同一時間段開課,可以使學生在了解社區護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完善對社區康復內容的系統學習,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4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

1.4.1內容設置依據ICF認為,對個體健康狀態的評定,應考慮到個體自身的功能及結構,個體自身活動及社會參與情況,而這些受到個體所處環境的影響。因此,在《社區康復護理》課程中強調突出在對個體自身功能及結構了解(康復功能評定)的基礎上,考慮提供適宜的外界環境(社區康復環境構建),開展適合于促進個體自身功能改善的活動及社會參與(社區家庭康復護理)。

1.4.2課程內容《社區康復護理》的課程內容分為理論授課及實踐兩大部分。基于對ICF的理解,理論授課著重于4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社區康復護理基本概念及理論,包括ICF理論概念,社區康復核心概念,及社區康復護理發展等。第二部分為康復功能評定,具體授課內容包括常見殘障種類、康復評估、早期康復干預等。該部分內容與傳統康復專業課程類似。第三部分為社區家庭康復護理。參考ICF中的活動與參與,即進食、入廁、穿衣、溝通、行走等,具體內容包括常見疾病康復要點、康復技術(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等)及家庭訓練。該課程在講授康復專業知識技術的基礎上,突出社區康復護理的特色,如營養問題、排泄問題、膀胱功能訓練、皮膚完整性、心理問題等以專題形式進行課堂討論學習。第四部分社區康復環境構建,ICF中強調充分考慮社區環境中家庭、健康工作者、康復政策等對殘障人員的影響。授課內容上通過分析討論現有國內外康復政策及服務,分享國內外社區康復的成功案例,在與殘障人士及家庭溝通的基礎上,進行家庭訪視及居住環境的改造,并為殘障人士參與社區活動創造條件。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教學方法涉及講座、專題討論、模擬教學、學生匯報、成功案例分享等多種形式。社區康復實踐是《社區康復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將所學康復理論知識及技能應用于實踐,以解決殘障人士的實際康復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校內實驗及社區生產實習兩部分。校內實驗用于促進學生功能評定能力及康復技能的掌握。生產實習在教學社區完成,6~8人為1個實習小組。由于殘障人士的康復需求及家庭社區環境各有不同,因此,采用以患者功能障礙為中心的實習理念,根據患者的實際康復特點及需求制定并實施具體康復計劃,包括運用所學知識及技能對殘障人士功能障礙進行評定及干預,并通過對社區環境、健康服務及健康政策的了解,促進殘障人士回歸社會。

1.5教學評價

根據課程內容及特點,《社區康復護理》課程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不僅評價學生康復護理理論及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強調在實際社區情境中知識應用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形成性評價及總結性評價,不僅注重結果,而且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在教師評價基礎上,融入學生的自評及他評,從而使評價結果更客觀公正。評價方式上包括理論考核、課堂討論、小組匯報、康復問題的綜述文章、實驗室模擬康復技能考試、社區康復計劃撰寫及實施、社區實習反思日記等。

2小結

篇(5)

護士要想搞好與患者家屬或者患者本人的關系,在具有優秀的臨床護理技術和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具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這樣護士才能適應新的護理模式,更好的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護理操作過程中注重用語的科學性,規范自己的言行,進而得到病人的認可信任和配合,把病人戰勝疾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樣病人身心才有利于達到護理治療的最佳狀態。建議學生交流中多用禮貌語言、多用商量口氣。非語言溝通技巧主要體現在與有聽力或視力等感知覺障礙的病人交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細節問題,要注意舉手投足和語言溝通的技巧問題,護士職業的準則規范都要嚴格遵循,在耳濡目染,日積月累的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

2在日常交往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審美觀貫穿于人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的活動中,人們把護士美譽為“白衣天使”,這個形象不僅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內心美,兩者綜合體現的。護士職業“白衣天使”的形象要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培養。學校的美育教育對護生日后的職業生涯起著重要影響。雖然學校開了《護理美學》及其它一些人文素養課程,但其它護理學課程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美育教育滲透在護理學課程中,可以使美育具體和直接的體現。在日常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到美和學習護士職業形象的美。所以,這也就要求護理學教師,不僅僅要有美育的理論知識,還要美育修養比較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給學生如何認識護理專業,怎樣面對服務對象,在學習護理知識時美化學生心靈。在示教活動和與病人的交往中培養學生美的語言,從課堂行為、操作實踐中培養學生美的行為,從日常交往和專業行為規范中培養學生美的觀念。把這些因素融入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不斷積累,逐步滲透,護生創造和表現審美的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校內的實驗操作課程,我們要求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要擺放整齊所使用過的物品和儀器,要清理干凈廢棄物,實驗室的衛生要保持清潔,把良好的習慣在學校期間養成,這樣有利于參加工作后給病人主動創造美的治療環境。

3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明白良好的身體素質對于從事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學生繁重的學習任務是為了日后更好的奉獻和服務社會,但為了完成這些學習任務需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多參加科學的體育鍛煉是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根本途徑,在這個基礎上其他素質也相伴著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參加晨練、課間活動和集體性的體育活動,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培養集體主結的思想,為日后從事護理工作打好基礎。總結,護理學教師對護生職業素質培養起著重要作用,護理專業的不斷發展,對護理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6)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12級高職護理班的同學們,我了解同學們的成長狀況,在座的各位大多為獨生子女,且年齡較小,同時很大一部分護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同學們具備一定的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因此,我在本節課程中會采用適合她們的教學方法,期望大家對無菌技術操作方法及相關的知識體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認知。

2教學方法

2.1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采用直觀演示法、實踐探究法、集體討論法、糾錯競賽法等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對于現代學校教育而言,教師不僅僅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更是整個教學的合作者,教學質量及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雙方的有效互動與配合。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在進行實際操作演示的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積極提出問題且主動探尋解決方法,這才是課堂教學所要形成的教學氛圍。

2.2學法

通過教師的演示操作,學生可以直觀的了解到無菌技術操作的大致過程,但要想熟練掌握該技能,進行必要的課堂實踐操作十分關鍵,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無菌技術操作過程的理解。另外,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方法的選擇同樣重要,要在進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領會無菌技術操作的要點,然后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鞏固所學技能。這樣一來,學生既是專業知識傳承過程中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又是課堂教學中的參與者,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更加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教學過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90分鐘的教授與練習等環節來完成護理專業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法內容的教學。為了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將教學過程進行有效分解。其中,第一部分,即導入新課并引出本節課程的主題需要5分鐘時間,結合多媒體視頻教學材料的播放來導出學習該課程的意義所在,接下來,第二部分為復習理論知識及要點同樣需要5分鐘,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需要占據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即新課的學習與練習鞏固環節,例如:在新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進行操作的同時,為學生講授無菌操作的作用,即無菌操作可避免病人傷口的感染。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操作方法,并指出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技能學習過程中的學生個體差異性,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進行實操演練,通過分組練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推進教學,另外,設置“大家來找茬”這一教學環節,通過現場演示失誤操作,讓學生發現錯誤并糾正錯誤,從而避免類似的失誤操作在實踐中發生。總之,教授新知識與練習這兩個部分的內容是整節課的重點,大概需要65分鐘左右,分別為35分鐘和30分鐘,另外,評價達標與總結反饋為10分鐘和5分鐘。這便是針對無菌技術操作法教學過程的整體時間規劃。

4資源整合

資源作為教育教學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將校內資源、行業資源及信息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將學校的實驗室及相關器材、臨床及歷年大賽經驗、多媒體教學手段等內容都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5教學反思

本節課程教學的優點較為突出,即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突出崗位技能,將實踐過程在教室環境中模擬再現,并且,創設臨床護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而且,課堂的紀律難以維持,另外,由于課堂時間較短,留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及練習的時間不夠,學生要多在課下進行熟練操作。通過對“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法”教學過程的評估與反思,提出幾點教學措施,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首先,要將學生的課堂表現記入學生的百分考核,并且,選幾名自制力相對較差的同學作為課堂紀律的監督員,這樣就可以避免其干擾課堂秩序,另外,要增加無菌技術試驗室的課外開放時間,鼓勵學生加強實踐演練,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技能水平。

6結束語

篇(7)

關鍵詞:科研 建設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5-0180-01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職學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質量卻不斷下滑[1],中職教師面臨著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難題。科研是立校興校之本,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提高科研質量,提高服務體系建設。我校自建校以來就一直重視科研服務體系的建設,成立了專門的科室――醫教室,主要負責我校科研及相關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師的積極性不斷增加, 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數量在全國中職衛校醫學教育論文中名列前茅,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存在問題

1.科研制度不夠完善

我校盡管成立由專門的科室,制定了《科研獎勵制度》《教師外出參加學術會議暫行規定》等相關科研管理制度,但中職學校對科研重視程度不夠,科研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不能規范學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不能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不能有效的激發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2.1論文質量不高

中職教師大都迫于職稱晉升要求,為寫論文而寫論文,注重了論文的數量而忽略了論文的質量。多數論文屬于教學方法總結,局限于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探索等方面,科研創新意識不強,論文學術水平有限。

2.2 課題質量不高

中職教師因受學歷層次、科研設備等原因的影響,主持或參與的課題多為教學方式或課程探索方面,以市級社會科學或實用社會科學成果為主,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較少。

2.3科研成果的應用性不強

科研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沒有實際意義的科研成果沒有任何社會意義和價值。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受職稱晉升的影響,很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撰寫論文,而是在評職稱前,功利性的東拼西湊一些文章發表,對自己的教學毫無指導作用。還有些教師盲目地承接課題,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是為了結項評獎,準備職稱晉升條件,課題研究的結果對學校的發展指導意義不強,也就很難能夠轉化為教學力和管理力。

3.科研精力不足

中職教師大多承擔較重的教學任務,我校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護理教師,周平均授課學時能達到24節(每周課時為32節),教師將主要精力用在了備課和授課上,參與科研工作的時間不足,精力受限。

4.科研經費不足

經費是開展科學研究的根本[2]。中職衛校大多為財政全供單位,學校各項開支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而各地財政對中職學校扶持力度不同,造成各校資金投入不同。我校因資金有限,對科研投入主要用于教師參編教材、和參與各級課題研發獲獎情況的獎勵,缺乏課題研發經費的支持,這必然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5.科研服務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校醫教室主要負責科研信息收集、、上報等工作,起到了上傳下達及簡單的審核指導作用。但因醫教室僅有一名專職人員,且辦公經費有限,我校科研服務工作不能滿足目前學校發展的需要,缺乏對校級課題立項審核、研發監管及結項鑒定,缺乏對省、市級課題研發過程的有效監控等較高層次科研服務工作。

二、改進措施

1.轉變思想觀念,完善科研制度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隨著學校的升格,科研在學校的綜合實力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基礎,是提高學校科研水平的保障。以完善制度建設為契機,激發學校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強化教師的科研創新意識;以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師參與學術交流的的正常進行和教師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將補充《科研項目經費使用和管理辦法》《學校校級課題的立項審批和結項評獎辦法》等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2.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科研質量

中職教師大多科研能力不強,要提高科研質量,首先就要加強對教師開展科研專題培訓,通過培訓讓教師學會科研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規范科研行為。其次根據學科相近的原則,引進一批科研能力較強的高學歷人才,為學校的科研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帶動學校科研的發展。第三對科研工作實行獎勵制度,提高獎勵額度,增加科研工作在教師百分制量化考核的比例,通過多種激勵措施提高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的積極性。

3.改進教學模式,教學科研并重

改革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授課方式如大班授課、集中授課、網絡授課等,把教學任務重的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使其有精力進行科研工作。始終堅持日常教學優先和科研工作為教學服務的原則[3],同時加大師資引進力度,從根本上解決某些專業師資不足的問題。

4.加大科研投入,購置科研設備

中職學校因受辦學經費制約,科研設備往往落后于高校,這就加大了中職教師開展科研創新的難度,只有加大科研投入,購置相對先進的科研設備,同時積極尋求與高校合作,利用高校先進的設備資源,才能進一步提高科研質量。

5.構建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意識

在學校醫教室的基礎上組建新的科研服務機構,增加人員數量,同時加大人員培養力度,構建科研信息平臺,為教師提供國內外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科研政策及各級各類課題的申報信息。調動科研服務人員的積極性,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提高服務意識,進行主動式服務、參與式服務,做到團結協作,不斷創新,實行科研項目的全程監管。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要求教師不斷提高科研水平,這必然導致教師對科研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規范科研服務程序、強化科研服務意識、構建科研服務平臺是提高中職學校科研服務水平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胡利萍,譚白梅,周軒,等.教師量化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33-35.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我和闺蜜|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色欲|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伦视频|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大地资源免费第二页| 丝袜 亚洲 另类 欧美 变态| 无码无套少妇18p在线直播|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 |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 国产无遮挡裸体美女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麻豆国产av超爽剧情系列|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色av| 夜夜躁狠狠躁2021|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日本无遮挡边做边爱边摸|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av一区二区大桥久未| 扒开女人内裤猛进猛出免费视频|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又黄又无遮挡aaaaa毛片| 欧美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 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