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關于教師的法律法規

關于教師的法律法規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18 16:26: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于教師的法律法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于教師的法律法規

篇(1)

    縱觀高等醫學教育體系,臨床教學階段是最容易產生沖突和矛盾的教學環節。在此教學階段,醫學生需要逐步開始進行直接專門針對患者的臨床醫療工作。關于醫學生在臨床實踐操作過程中的具體的工作范疇是哪些,沒有明確的規定在我國當前法律中有所體現。當前的臨床教學要求都是根據醫學教育培養方案和臨床教學大綱制定的。如進行規范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練習書寫規范大病歷、基礎臨床實踐操作、標準醫療文書的書寫等。醫療工作以及何種程度的醫療操作是醫學生可以承擔的,我國目前的醫療法律法規中沒有做出具體規定。當前臨床醫學生醫療工作范疇上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醫學生在緊急醫療出現的情況下能否擁有處置權;法律是否認可醫學生書寫的醫療文書的效力;一些應由執業醫師進行的醫療診療操作如由醫學生承擔是否得到法律的允許。目前的法律法規中關于以上問題還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能否在法律的保護下進行合理合法的臨床教學對于醫療效果與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這樣的問題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也會為醫患糾紛的產生埋下禍根。

    2相關醫療法律法規現狀分析

    分析相關的法律法規,臨床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對象有主體有不同。這樣的情況決定了不同主體在醫療活動中醫療責任的承擔是有著顯著的差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等法律法規都明確了何種類型何種級別的醫療工作者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臨床帶教教師在醫療過程中的權利以及義務都是有詳細全面的法律法規作為標準的。但是,醫學生在臨床學習期間進行的醫療活動是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和保護的,只有通過對學生的醫德醫風、醫學倫理都方面的教育來規范醫學生的行為,這樣的約束力度和保護力度顯然是不夠的。技術含量高、風險大是臨床醫療工作的一大特點,風險因素存在在醫療診療活動的各個方面。衛生部、教育部聯合頒發的《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在醫學教育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生的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經鑒定,屬于醫方原因造成的,由臨床教學基地和相關醫療機構承擔責任。因臨床帶教教師和指導醫師指導不當而導致的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臨床帶教教師或指導醫師承擔相應責任。”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出現違反醫療規章制度的行為,其臨床教育基地和臨床帶教教師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也給臨床教師與臨床教育醫療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3臨床教學管理針對現狀的對策

    3.1加強醫德醫風

    教育當前,在醫院實習的學生為獨生子女的居多,不善于與人溝通、不會主動關心旁人、缺少人文關懷、以自我為中心成為了他們的通病。在對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與臨床能力培養同樣重要的是醫德醫風的教育。“保證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全心全意服務于患者”是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過程中最為基本的職責。臨床醫學教育要將對學生進行醫德醫風教育貫穿始終,不斷強化意識,不斷規范行為。臨床帶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言傳身教,要在進行實踐操作教學過程中同時進行醫德醫風教育。選擇臨床帶教教師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過硬的思想素質,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職業情操,使醫學教育盡可能的與德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在講課過程中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潛移默化的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臨床帶教教師要以身作則展現嚴謹的工作作風,充分利用臨床教學過程中的示教機會以身作則,保持和諧的醫患關系,提倡學生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樹立良好醫德醫風觀念。要讓學生理解作為醫生所必須具備的社會責任感,救死扶傷、解決患者的病痛是醫生的天職。在醫學生準備進入臨床實踐學習階段之前,首先要讓其樹立感恩之心,要感謝為我們提供學習平臺的患者,患者不是臨床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道具而且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特別教師,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到知識與技能。尊重患者才能獲得患者的信任、理解與支持,才能有機會成長為優秀的醫療工作者。

    3.2強化法制觀念

篇(2)

關鍵詞: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界定;矯治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5-0028-02

筆者在本院學生去農村實習前,布置了一項調查作業:調查農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當語言的使用情況。實習結束后,共收取了316份學生調查作業,學生在作業中記錄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當語言的使用情況。經統計發現,在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大量不當語言的使用情況,尤其以男性教師、語文教師、數學教師和班主任使用不當語言的情況最為普遍。通過對教師不當語言使用情況的整理匯總,筆者認為,不能再以教師不當語言來界定,而應該從教師的教育語言合法性的角度來考察教師的教育教學語言。

一、界定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的必要性

在學生的調查作業中,教師使用“你真是個廢物”、“你說你還是人不”、“這點題都錯”、“你再不做操,我就抽死你”、“你有病呀,發什么呆呀”、“笨死你了”、“有人養,沒人教的東西”等等這些侮辱、辱罵和威脅性的語言最為普遍和常見。上述語言的表述已經不再是教師的批評教育語言,教師的這種語言行為已違反了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應屬于教師的違法行為。還有就是教師刻薄、諷刺和挖苦性的教育教學語言行為也比較常見。

例1:某小學五年級一女生學習不好,喜歡打扮,教師在課堂上批評該學生:“你長得又矮又丑,再怎么臭美也嫁不出去,有臭美的工夫,放在學習上好不好。”

例2:一次數學小測驗后,一個學生得了28分,教師在全班批評他說:“你就長著豬腦子,根本就不是人腦子,考試得這么點分活什么勁呀,我要是你,干脆從樓上跳下去死了算了,還給國家省水省糧食,給你父母減輕負擔。”教師使用如此刻薄的語言,不僅嚴重違反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而且也違反了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同時也顯示出教師自身修養的欠缺。

關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批評性語言問題,已有被傷害的報道。如重慶某學校教師汪某侮辱學生“你連坐臺資格都沒有”導致學生自殺的事例就是很好的說明。從我院學生實習調查的情況來看,教師的教育教學語言使用的合法性問題還未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關于教師的教育教學語言的使用問題,有的稱之為教師語德問題,有的稱之為教師語言暴力,還有的稱之為教師語言軟暴力,但是目前還沒有將教師語言的使用置于法律的層面加以討論。

筆者認為,只有將教師的批評性語言置于法律層面加以討論,才可以明確什么是教師批評教育性語言,什么是教師違法性語言,這不僅可以使教師知道應該如何做,而且更重要的是還應該使教師知道不應該如何做。教師語言違法同樣是教育違法行為,同樣應該承擔教育法律責任,只有這樣才可以規范教師的用語,使教師約束自己的教育教學語言,做到依法執教,實現依法治教。

二、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的界定

1 界定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的法律依據

法律約束公民個人的行為主要體現在法律規范的要求上。法律規范可以分為授權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授權性規范是法律關系主體有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種行為的權利和自由的法律規范。義務性法律規范分為命令性法律規范和禁止性法律規范。命令性法律規范是規定主體必須做出某種行為的法律規范,即主體必須承擔某種積極作為的義務,如果主體沒有做出某種行為,就構成違法,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禁止性規范是規定主體不得做出某種行為的法律規范,即主體必須承擔不作為的義務,如果主體做出某種行為,就構成違法,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我國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語言合法性要求,主要體現在教育法律法規對教師言行的禁止性規范要求上,即要求教師不得做出某種言行,如果教師做出了教育法律法規禁止的言行,就違反了教育法律法規,構成了違法。

2 界定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的教育法律依據

我國教育法律法規對教師言行規范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命令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命令性規范通常表現為教師義務的規定,禁止性規范通常表述為教師“不得”進行的行為。討論教師語言違法行為主要從教育法律法規禁止性規范上來加以衡量。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學校教師應當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和工作紀律,不得侮辱、毆打、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在地方性條例上,《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不得有侮辱、誹謗、歧視、恐嚇、貶損等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廣東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幾所教職員工應當關心愛護未成年人,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體罰、變相體罰未成年人,不得嘲諷、辱罵、恐嚇、貶損或者以其他方式歧視未成年人。”其他各地的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一般也將侮辱、辱罵、歧視學生等行為規定為禁止性的規定。

從上述教育法律法規看,如果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語言違反了上述規定,就構成了教育違法行為。

3 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的界定

根據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可以定義為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對學生使用的侮辱、誹謗、嘲諷、辱罵、歧視、恐嚇和貶損等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語言行為。

首先,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以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為前提。如果沒有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則不屬于教師語言違法行為。如“這次考試,我們班就你考的最次,拖了我們的后退,下次你要努力呀”,“我講了這么多次,你怎么就不懂呢”,這些語言不屬于歧視和貶損性的語言,不屬于教師語言違法行為。

其次,必須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使用的語言。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特指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對學生使用的語言,如果不是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對學生使用了侮辱、誹謗、嘲諷、辱罵、歧視、恐嚇和貶損等語言,不屬于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應受其他法律和道德規范的調整。

再次,教師必須使用了侮辱、誹謗、嘲諷、辱罵、歧視、恐嚇和貶損性等語言,而這些語言應以社會一般公眾的理解來界定,不存在教育教學管理特定環境中的理解問題。比如單獨使用“你真傻”和“你真笨”時,不屬于侮辱性語言,只是教師否定性評價,但當說“你就是傻子”和“你就是笨蛋”等就構成了侮辱性的語言。

最后,如果教師的教育違法語言行為已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這屬于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的后果。因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造成身體損害是顯而易見的,但對學生造成的心理損害具有隱蔽性和持久性,無法進行定量的衡量,而教師教育語言違法行為對學生造成的主要傷害是心理損害,能影響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能造成學生心理壓抑與恐懼,因此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不應以造成的結果來衡量,這屬于違法上的行為犯,即只要教師實施了教育法律法規禁止的語言行為,就構成了教師語言的違法行為。

4 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教師應當為教育語言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法律責任包括教育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對于教師多次存在教育語言違法行為或者經教育不改的應承擔教育行政處分;造成了學生身心損害的,應承擔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觸犯刑律的,還應承擔刑事責任。

三、教師的教育語言違法行為的矯治

1 完善教育法律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

目前我國已經實施的教育法律法規都對教師的行為作了禁止性的規定,但在法律責任中,對教師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的法律責任則規定得比較籠統,同時也導致了地方性教育法規由于缺乏上位法律的規定,對教師違反禁止性法律規范的規定不夠明確具體,因此應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推進依法治教中提出的完善教育法律法規的要求,修訂教育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教師禁止性規定和相應的法律責任。

同時還要按照《綱要》要求,大力推進依法治校。學校要建立完善的符合法律規定的、體現自身特色的學校章程和制度,做到依法辦學,從嚴治校。學校要制定教師行為規范,明確規定教師不得使用的教師用語。

2 提高教師法律意識

一是提高教師的教育法律知識水平,使其做到依法執教。通過對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教師的教育法律認知水平,使教師知道如何執教,使教師知道不應如何執教,以消除教師的語言違法問題。

二是幫助教師樹立兒童平等權利觀。我國民法規定,公民從出生之日起就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就具備了一個成年人所應具有的民事權利,其民事權利就應得到保護而不被侵犯。教師不應僅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孩子,而應把他們看成一個自然成長的公民,尊重他們的人格權。對學生批評教育和管理,應在尊重學生人格權的前提下進行,不能以對孩子負責的名義,侵犯學生的人格權。

篇(3)

【關鍵詞】教師;虐童;對策

一、幼兒教師虐待兒童行為的原因

(一)工作壓力大

幼兒園教師不僅要完成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工作任務,還要擔負起照顧幼兒的保育任務。幼兒園教師都是每天早上7:30上班,下午6:00才下班,工作時間長達將近11個小時,在下班后都表示什么都不去想,動都不想動。在幼兒園里,生怕孩子有什么閃失,時刻需要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巨大的心里壓力導致幼兒教師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二)工資待遇低

大部分幼兒園教師認為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太低,而且合同制教師和在編老師的工資待遇差距較大,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也影響到了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很多教師抱著可干可不干的態度去完成保育和教育任務,影響到了保育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三)部分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素質不高

幼兒園教師作為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培訓以后才能走上工作崗位。然而當前幼兒園教師隊伍當中教師學歷水平不高,大部分都是大專學歷水平,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許多教師在保育和教育工作中不能將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當中去。

(四)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健全的法律法規是保護幼兒權益的重要保障,當前幼兒園屢屢出現的虐待兒童的現象和法律法規的缺失有著相當大的關系。每當出現虐待兒童事件以后,對當事人的處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大部分當事人就是被所在幼兒園開除而已,這樣的處理結果能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虐待兒童事件的發生值得我們深思。

二、幼兒教師虐待兒童行為的對策分析

(一)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目前國內關于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有幾部,但是這些法律規范里針對虐待兒童行為的處理的規定非常少,一些規定比較模糊,處罰的措施不明確或者是處罰的程度太輕,不能從根本上去遏制這種現象的發生,因此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十分必要的。西方的許多發達國家對于這方面的法律已經十分的健全,國內可以借鑒這些國家的做法,同時結合自己國家的真實情況,制定切實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幼兒的合法權益,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

目前幼兒園的工資待遇普遍較低,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差距較大,兩者相差的一倍還要多,應該大力提高私立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待遇。工資待遇的提高解決了教師的后顧之憂,能夠調動幼兒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讓幼兒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鉆研幼兒教學,同時也能把職業道德素質高,專業能力扎實的幼兒教師留在幼兒園,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素質。

(三)開展繼續教育培訓工作

幼兒園要經常開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訓工作,給教師培訓的機會,讓幼兒園教師及時吸收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可以把教育培訓工作和教師工資待遇、職稱的評定結合起來,調動全體教師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培訓教育的工作切忌流于形式,可以采取參觀、一對一解答、示范園引領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從解決幼兒園教師遇到的實際問題入手,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

(四)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

培養幼兒教師的師范院校應該把學生道德素質納入到畢業成績的考核標準當中去,開展相關的職業道德課程,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幼兒園也應當在教師道德水平的提高方面做出努力,經常開展優秀教師的學習感悟活動,同時將幼兒教師師德納入到幼兒園的績效考核當中去,也可以拿出專項的資金,用于獎勵那些師德素質較高的老師,建立相應的物質獎勵機制,多方面提高幼兒教師的道德素質。

(五)幼兒教師自身方面的努力

教師職業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當今社會的發展也對教師職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把教育事業當成是自己的事業,立志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不斷的鉆研專業知識,提高自身道德素質,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園丁。

參考文獻:

[1]皮藝軍.“虐童”淺析[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01)

篇(4)

關鍵詞:信息安全法律法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3) 01-0296-02

發展信息安全技術和產業,人才是關鍵。人才培養,教育是根本。到目前為止,我國設立信息安全專業的高等院校已達70多所。江西警察學院的信息安全本科專業2010年批準建立,2011年開始招生。在本院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信息安全人才不但要精通計算機及信息安全技術,而且應掌握我國有關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的法律、法規,具有較強的執法能力。《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是信息安全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如何有效地、整體地提高我國高校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提高他們對計算機網絡環境和信息安全新形勢下涌現的法律領域新問題的分析能力,已經成為我國每一所普通高校不得不面對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1 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不受學生重視。本門課程屬于信息安全管理類課程,學生剛接觸這類課程的時候往往理解為死記硬背的法律法規課程,和技術培養毫無關系。從而把興趣都放在信息安全技術類課程(如網絡安全理論與技術、入侵檢測技術、計算機病毒原理與防范技術等)的學習上。因此,先入為主的觀念使得本門課程容易被學生們輕視,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1.2 過于強調理論教學,導致學生理論和實踐技能脫節。本門課程主要介紹國內外信息安全標準和法律法規的背景知識、發展狀況,并對較有影響力的標準和法律法規進行了詳細的說明。由于涉及的條文都比較抽象,教師如果就條文講條文,就制度講制度則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完全按照大綱照本宣科顯然不是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備課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1.3 課程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更新頻繁,教師備課壓力大。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有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法律體系初步構建,但體系化與有效性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從形式上看,有法律、相關的決定、司法解釋及相關文件、行政法規、法規性文件、部門規章及相關文件、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及相關文件多個層次。我們作為信息安全專業的教師,對于信息安全技術的掌握是強項,但是相關的法律專業的知識,不僅僅是現有的法律條文,也包括隨時更新的法律法規,這方面的學習幾乎是隨著每個案例的出現來進行的。所以,教師的法學知識需要隨時的更新。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跟上時代的發展,易讓學生感覺正在學習陳舊過時的知識。

2 課程教學的改革

2.1 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計教學案例,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形成反復的互動與交流,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法。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是貫徹公安教學緊貼公安實戰的原則,積極探索和實施“戰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把公安一線實踐作為學校教學的生動課堂和不竭源泉,在基層公安實踐中收集典型信息網絡安全違法犯罪案例,用案例講解法理,將枯燥的法律條文融入到鮮活的案例情景之中,使學生能夠從真實的案例中感受法理,學習法理。如在講授“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這一節內容時,選用“哈爾濱某大學學生用黑客入侵學校網站修改成績案例”進行講解,發生在校園內的案件更貼近學生,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進行的。同時他的答案隨時要求教師給予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

2.2 使用模擬法庭教學。模擬法庭的設置對成功舉辦模擬審判活動而言非常重要。學校應當設置專門的模擬法庭實驗室,配備必要的器材和物品。首先通過新聞、報紙、互聯網等媒體,選擇有典型性的最新案例;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各個小組自由選擇案例。小組內自由安排法官、控方和辯方,由小組組長擔任審判長,具體安排小組內各方工作;第三是庭前準備。各小組人員討論案情,擬定審判方案。正式開庭前,學生要準備好訴訟文書和證據資料。從開庭公告、進行開庭準備到作出判決,均要做到有法可依;第四是開庭辯論。陳述案情,控、辯雙方激烈辯論,審判組給出判決結果。這一部分體現出學生提前所做的工作,是給出課后評價的主體;最后是案件答疑和提交結案報告。關于法律知識以及相關的技術知識,教師和其它同學可以自由提出問題和見解。鼓勵大家進行自由討論。小組以案例為核心,將法律知識以及技術知識寫成書面報告形式。

2.3 削減部分理論課時,加大實踐學時。加強實訓教學,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進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安全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起草的《普通高等學校信息安全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中建議了四種實踐教學環節:實驗課,課間實驗,課程設計,課外實習。比如我們在講解“有害數據及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這一節內容時,可以通過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計算機病毒感染后計算機顯現的特點,然后選用“熊貓燒香病毒案件”進行講解,最后在取證機房讓學生完成案件的司法鑒定流程。實際上,實踐教學環節遠不止以上四種,各學校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更多的實踐教學環節,達到鍛煉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2.4 注重立體化建設。第一是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有機的結合。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能夠優化教學過程。但多媒體不恰當的使用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不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所以利用文字表達困難或者難以理解的內容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播放案件的相關視頻文件,對于案例分析則發揮傳統的教學優勢,進行課堂討論、板書講解、結合提問將問題層層剖析、層層深入;第二是創建豐富的網絡資源環境,方便學生的學習和交流。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微博和微信等新興手段反映對社會上一些信息安全事件的認識,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拉近師生的距離;第三是課程的案例庫建設。案例教學法以案例庫建設為基礎。案例庫是學校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的成果表現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設施。《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案例庫建成后,教師應當將該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修訂和補充案例。

2.5 考核方式的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下學生為被動的學習狀態,應付考試的心理,課程的學多集中在期末考試的突擊階段。本門課程的考核由平時成績(出勤率、課堂表現成績、實訓報告成績等)和期末筆試成績綜合評定,使學生重視平時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在期末的筆試試卷中,重點考核對案例進行分析的能力,鼓勵學生學會用所掌握的法理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3 結束語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別具匠心的鉆研教材,重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們的興趣及愛好精心設計各種不同的案例,努力營造與人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萌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培養出更多合格的信息安全專業技術人員。

參考文獻:

[1]王隆娟.探討《信息安全標準與法律法規》課程的教學方法[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0,10.

篇(5)

論文摘 要: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職業的專業化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趙康博士的專業化理論對專業發展具有極大的啟發性。從成熟專業標準來看,我國學前教育還處于“出現的專業”階段。以專業化運動理論為基礎,可從職業活動本身、政府、高校和市場四個層面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化發展。

相對于其他的成熟專業而言,我國教師職業專業化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學前教育(幼兒教師職業)更是如此。趙康博士的專業化理論對各專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啟發性,本文以其理論為基礎,探討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化的現狀和發展的策略。

一、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化的現狀

趙康博士概括提煉出成熟專業的六條標準。

Ⅰ.一個正式的全日制職業。專業是正式、全日制且通常復雜的職業和它的成員的主要收入來源。專業代表了一個根本、持續而又常常是共同的身份。[1]

Ⅱ.專業組織和倫理法規。專業的成員發起組織諸如學會、協會、聯合會這類設定入會資格的志愿民間組織以保護和提高他們的個人利益及設立章程和倫理法規,規范專業人員的行為以保障客戶和公眾的利益。[2]

Ⅲ.知識和教育。成熟專業具有一個經過界定、深奧且實用的知識和技能的科學體系,這一科學知識體系能夠通過一個教育和培訓的機制/過程傳授和獲得,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往往是漫長的且也許格外的困難……一個成熟專業的科學知識體系已經被系統、普遍的組合成大學的學位課程,修完這些課程的畢業生則是該領域的準專業人員。[3]

Ⅳ.服務和社會利益定向。“專業承諾通過有效地內部治理和倫理、誠實的職業實踐服務于它們的客戶和其本身至于其中的社會,保護客戶和社會的利益和福利”(Gallessich,1982:41)。[4]

Ⅴ.社區的支持和認可。專業在其中運作的社會及專業為之服務的客戶認可一個專業的社會角色、身份和行為規范,從而導致國家為該專業設置一個特許的市場保護。“市場保護通常以一個治理和保護一個專業實踐的法律文本形式出現……其中可以包括從事這一專業所需的教育等資格條件及哪些行為被界定為非專業與非法、因而會相應得到的制裁”(Kuber,1986:94)。[5]

Ⅵ.自治。“專業人員組織起來的最終成果是自治和伴隨而生的威信……自治專業的成員不受外行的評判和控制,被信托于接受和保護特殊信息。他們自己決定進入該職業所需的教育和培訓標準,并在幫助國家形成規范這一職業實踐的法律上發揮巨大的影響力”(Gallessich,1982:4)。[6]

以此六條標準衡量,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專業化現狀的進行分析。

學前教育職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正式的全日制職業,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早已普遍設立,幼兒教師也成為一個巨大的職業群體;全國性和地區性的學前教育/幼兒教育研究會(學會、專業委員會)已經普遍設立;學前教育學的系統知識體系已初步形成,在部分高校中也設置了學前教育學專業學位;由于屬于基礎教育,它天然地具有服務和社會利益定向;我國制定了《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還有一些學前教育法律法規散見于其他法律法規中,為學前教育的舉辦、管理等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這些意味著學前教育職業已經是出現的專業或者說形成的專業。

但是,學前教育的專業化尚未充分成熟和完善。

(一)專業組織松散乏力,倫理法規尚未形成。

盡管國家級的專業組織——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已經成立,并且擁有很多會員單位,但是這些專業組織主要是由高校里教育學/學前教育的研究者組成,實際從事學前教育職業的人員參與較少,且專業組織比較松散,組織活動不活躍、不規律,凝聚力不強,社會威望也不太高。由這些專業組織發起組織的專業倫理法規還未形成。 x

(三)社會公眾期望偏低,專業身份認可度低。

社會和家長對學前教育職業專業性的認識相當模糊:一些人認為女孩子初中畢業就能勝任,不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一些人只是把幼兒教師看做特殊的“保姆”,幼兒園就是照管兒童的地方;一些人把學前教育看作小學教育的前階段、應試/智力教育的預備期……公眾也很少把幼兒教師當做專業人員,或拿專業人員的標準去要求他們。總體來說,社會和公眾對幼兒教師的期望偏低,沒有給予一定程度的認可、尊重和支持,幼兒教師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都偏低。

(四)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市場保護門檻很低。

盡管我國制定了《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及其他一些零散的相關法規,但是一來這些法律法規大多屬于規定、條例層面,比較零散,立法層次偏低,法制地位偏低,保障力弱;二來一些重要的根本問題沒有規范、落實,如忽視幼兒園的權利;未對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培訓進修、醫療保險等予以切實保障等;三來對學前教育市場保護的門檻偏低,如規定了幼兒園注冊和審批的程序,但對幼兒園注銷、轉向等未做規定,又如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的資格規定籠統、要求偏低,等等。可見,我國的學前教育職業的準入門檻很低,專業要求很基本,專業保護也很微弱。市場保護有兩個作用:一是保護合法的專業行為,二是阻止和懲罰非專業行為。在現有法律法規下,稍具條件的個人或團體都可以興辦幼兒園,非專業行為難以得到阻止和制裁。

(五)專業自治程度較低,專業威信尚未確立。

自治的實質是專業人員對本行業的專業事務擁有決定權。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似乎處于整個教育系統地位階梯的最低層次,學前教育職業及幼兒教師群體還缺乏或者說沒有恰當的自我評判和控制的權力,在國家形成關于學前教育的法律法規方面也沒有什么影響力。這些方面的權力和影響力基本上由政府部門和高校里教育學/學前教育的研究者來控制,而不是由學前教育的實踐者、從業者來掌握。專業自治尚未形成,由此帶來的專業權威自然也無法確立。

二、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化發展的策略

趙康博士還提出了專業發展四要素說:“……一個專業化工程始終卷入職業、國家、高校和社會(客戶和公眾)4個實體要素,專業化過程中充滿了以上4個實體要素間錯綜復雜的互動作用,而一個專業化工程的最終成功則極大地依賴于這四者合力的正確取向。”[7]

以此四要素為框架,我提出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化發展的若干策略。

篇(6)

關鍵詞:公立高等院校 教師權利 立法現狀

我國公立高校教師的法律地位

公立高校教師法律地位的界定,直接決定著其與學校法律關系的定性,并最終影響其權利救濟機制的構建。然而,通過檢索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卻不難發現我國對公立高校教師在聘任制下的法律地位的定性是模糊的,甚至是相互沖突的。

目前,理論界對我國高校教師的法律定位主要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我國公立高校教師的法律地位應定位為勞動者,可以稱之為“勞動者說”;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顯示,我國公立高校教師是具有專門職業特性的公職人員,可以稱之為“公職人員說”。“勞動者說”的根據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法律規定: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以下簡稱《教師法》)第17條。有論者據此認為,教師與學校之間是基于合同的聘任關系,具有合同關系的基本特點,因而從這一意義上講,公立高校的教師已經滿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勞動者”這一勞動法律關系主體條件的要求;二是2008年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96條的規定。隨著聘任制度的實施,勞動法已經將教師納入了其調整范圍,教師應被認定為勞動者。

但“勞動者說”在學界并未獲得廣泛的認同。首先,其以教師實行聘任制的任用方式作為證明教師應定位為勞動者的論據是不足取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95條規定:“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對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和輔職位實行聘任制。”因此,我們并不能根據聘任制這樣一種針對特殊人員的任用方式來說明被聘者的法律地位。此外,從合同的主體、目的、內容等角度分析,公立高校教師與學校在聘任制下簽訂的合同也應屬于行政合同,而非勞動合同。綜上,本文亦不贊成“勞動者說”,而認同“公職人員”說。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教師職業性質看,公立高校的教師應認定為公職人員。雖與義務教育不同,但公立高校執行的教育仍具有明顯的給付行政性質。公立高校是我國公立高等教育的執行人,作為其教學任務承擔者的公立高校的教師應具有類型于公務員的法律定位。二是從教師工資來源、福利待遇看,公立高校的教師也應被認定為公職人員。從《教師法》第25條、第29條、第30條規定可以看出,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或是比照國家公務員,或是根據法律授權由國務院等相關行政部門強制規定,而非由學校自主規定。三是從法律對違法教師應承擔諸多行政責任看,公立高校教師同樣應被認定為公職人員。

應當說,將公立高校教師定位為國家公職人員是符合世界各國的立法潮流的。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的教育立法,主要發達國家的教育立法大都確認公立學校教師為公務員或公務雇員。而從其經驗看,此種定位對于理順教師與公立高校之間的法律關系,建立健全教師權利保障的機制也具有積極意義。

我國公立高校教師權利保障的立法現狀

1.我國公立高校教師的法定權利

從已有的法律規范看,我國教師的法定權利既有憲法規定的一切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也有相關教育法規規定的一般職業權利,以及教育法規規定的具體權利。

教師的職業權利主要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下簡稱《教育法》)第4章第32條至第34條,主要包括: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國家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依法規定教師的工資報酬、福利待遇;國家實行教師資格、職務、聘任制度,通過考核、獎勵、培養和培訓,提高教師素質等。而教師的具體權利,亦為教師職業所特有的權利則主要規定在《教師法》第7條。教師主要享有以下6項具體權利:一是教育教學自。二是科學研究權。三是指導評價權。四是獲取報酬待遇權。五是民主管理權。六是培養進修權。上述規定主要體現了教師所享有的一些實體性權利,這些權利具有濃重的行業化色彩,突出了教師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法》第39條還規定了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申訴權。

2.我國公立高校教師權益保障的法律體系

從法律淵源考察,有《教育法》這樣的教育基本法,也有《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以下簡稱《高等教育法》)等教育特別法,以及與之配套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相關政策;從權利保護救濟途徑上看,涉及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規范,有行政法救濟、民法救濟、刑法救濟等;從權利保護范圍上看,既保護教師作為公民的人身權利、物質權利,也保護教師的職業權利、精神權利。

(1)高校教師權益保障的基本原則。我國公立高校教師的權益保障的原則首先體現在《教育法》第4條,“ 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這一規定同樣是《教育法》的基本原則,它提出了對全社會尊重教師的法律指引。《高等教育法》第50條亦對高校教師權益保護提出了原則性要求,“國家保護高等學校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權益,采取措施改善高等學校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2)高校教師的民法保護。民法保護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教育法》第81條規定,侵犯教師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根據《教育法》《教師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等規定,教師基于其職業身份可以提起以下民事訴訟:一是確認之訴。二是給付之訴。三是變更之訴。

(3)高校教師的刑法保護。侵犯教師的合法權益,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中通過懲治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侵犯知識產權罪、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尋釁滋事罪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利、侵犯財產等刑事犯罪來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4)高校教師權益的行政法保護。高校教師權益的行政救濟途徑,可以按照當事人的請求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行政申訴。高校教師權益的行政法保護程序主要體現在教師的申訴制度上。有關教師申訴權的規定主要體現于《教師法》第39條第1款、第二款之規定,此規定為一項法定申訴制度,具有行政法上的拘束力和執行力。二是行政復議。依照《行政復議法》《教育法》《教師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高校教師有提出教育行政復議的權利,若其依法提出行政復議,教育行政復議機關必須審查,并作出復議決定。三是行政仲裁。1995年8月28日,國家教委的《關于開展加強教育執法及監督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建立教育仲裁制度。目前,高校教師因辭職、辭退和履行聘任(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以及依法可以提起仲裁的人才流動爭議和其他人事爭議可以適用人事爭議仲裁的有關規定,但是對于教師福利待遇、進修培訓等并未建立相應的仲裁制度。四是行政訴訟。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訟的,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據此,我國公立高校作為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確立了相應的行政主體地位,高校的部分管理行為也被納入了行政訴訟司法審查的范圍。在司法實踐中,行政訴訟已愈來愈成為高校教師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救濟途徑。

我國公立高校教師權利保障的立法評析及其完善

我國公立高校教師權利保障立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相關立法內容模糊不清,缺乏統一標準。如關于高校教師法律定位仍缺乏明確的規定,直接影響了相關法律的適用,在司法實踐中對教師與高校之間的糾紛是否適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存在極大的爭議;二是規定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如關于申訴制度的規定,由于法律并未對申訴程序、處理機構作出明確規定,而不具有實際操作性;三是立法分散,缺乏系統性。現有的立法缺乏系統化、配套化,甚至存在法律規范之間相互沖突的情況,既讓當事人無所適從,亦損害了法律的權威。

為切實加強法律對公立高校教師權利的保障,我們亟需完善教師權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通過立法、法律編纂、司法解釋、法規配套、廢止過時法規等各種途徑完善教師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法規體系。基于現有法律規定和高校教師權益保障的現狀,我們亟需推進以下立法工作:

1.明確公立高校教師的法律地位及其權益

高校教師的法律地位直接影響到相關法律的使用。如在面臨教師與高校的糾紛時,是受行政法律關系的調整,還是受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又如是否適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行政法律救濟程序。根據前面論述,高校教師作為教育給付行政的主要實施者,應在法律地位上被定位為國家公職人員。在具體的操作途徑上,可以考慮在立法上“建立一個包含公務員在內的更大概念, 如國家公職人員或國家工作人員等, 以與狹義的勞動者相區別, 并將公立學校教師納入此新的概念和制度架構。”如此,既可以“保持現有的公務員概念不變, 又能反映公立學校教師是公職而非私職的職業特點, 并據此通過專門教育立法對教師的權利、義務和管理作出相應規范。”此外,應在相關法律法規中進一步細化關于高校教師權利的規定。

2.建立健全公立高校教師申訴制度

在現有的法律救濟途徑中,申訴制度是高校教師權利救濟的主要途徑,但由于申訴程序、處理機構等未作明確的規定,這一制度缺乏實際可操作性。當前,應在現有立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規定申訴處理機構、申訴的期限、申訴的具體程序規則,以及如不服校內申訴處理決定向教育行政部門或政府提出申訴的具體制度安排等。最終應致力于構建一個合理的教師申訴層級,理順申訴制度與其他救濟制度的關系。

3.補充和完善教師聘任、解聘等法律程序

現有立法對教師聘任、解聘的規定過于簡單,導致實踐中因聘任、解聘的不合理而引發糾紛的情況多有發生。我們應當遵循公正、民主、合法的原則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師聘任、解聘等法律程序。在高校教師招聘程序方面:首先,應有國家層面統一立法規定教師聘任的步驟、辦法,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其次,高校應設立由校級領導、學科帶頭人等組成的聘任委員會,明確面試、試教、考核等程序。在解聘教師程序方面:首先,應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公正合法的教師考核辦法,對教師的解聘應建立在這一考核結果之上;再次,對教師的解聘應在規定期限內以書面的形式通知本人,教師擁有舉行聽證的權利,而解聘的最終處理決定應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批準。

4.引入聽證制度,落實公立高校教師的民主管理權

聽證是公民參與公共決策與公共行政的一種途徑,體現了社會的民主性。《教師法》第7條第5項規定了教師的民主管理權,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規定,教師這一法定權利并未在現實中得以充分實現。而高校作為公務法人,其部分管理行為具有行政行為的性質,其制定或出臺的相關規章制度或重大改革舉措或重大具體管理行為又極有可能與教師的權益密切相關。因此,為充分實現教師的民主管理權利,實現高校教師管理的民主法治化,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高校在制定或出臺與教師權益相關的規章制度或實施重大具體管理行為時應引入聽證制度。

參考文獻:

[1]陳鵬,祁占勇.《教育法學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00.

[2]王鵬煒《勞動者:高等學校教師法律地位的合理定位》[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6).

[3]申素平《對我國公立學校教師法律地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4]翁岳生.行政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29).

[5]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08.

[6]《行政復議法》(1999年)第1條.

篇(7)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以下簡稱《協定》)于20**年7月11日正式簽署,并自20**年9月18日起生效,適用于20**年1月1日起發生的所得。《協定》是對中新兩國政府原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的全面修訂,原協定及議定書自本《協定》生效之日起停止有效。為做好《協定》的執行工作,現就《協定》有關條文解釋等問題明確如下:

一、關于《協定》的執行時間

(一)《協定》自20**年1月1日起執行。適用于納稅人20**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所得。

(二)在對居民個人執行《協定》規定按停留時間判定納稅義務時應自20**年1月1日起開始計算;對居民企業執行《協定》規定按項目或活動時間判定納稅義務時,由于新協定和原協定判定時間的標準一致,對20**年1月1日以前開始的工程項目或活動時間的計算不予中斷,應連續計算。

二、關于第四條居民

第四條第一款對“締約國一方”居民的判定標準中所列的“法定機構”一語是應新方的要求根據其國內法的規定列入的,指依照新議會法案設立,并執行政府職能的機構,如“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和“新加坡旅游局”等機構。

三、關于第八條海運和空運

(一)關于所得稅

雙方企業以船舶或飛機從事國際運輸業務從對方取得的利潤在對方國家免征所得稅。

從事國際運輸業務取得的利潤除企業常規的客運或貨運收入外,還包括以下項目:

1.企業從附屬于有關國際運輸業務的存款中取得的利息收入,具體指將有關客運或貨運收入臨時存入銀行產生的存款利息收入;

2.企業在從事國際運輸業務活動中附帶發生的船舶或飛機租賃所得(包括光租)以及集裝箱的使用、租賃所得。

(二)關于流轉稅

新加坡居民企業以船舶或飛機從事國際運輸業務從中國取得的運輸收入在中國應免征營業稅或其他類似稅收。

由于新加坡對國際運輸企業的運輸收入不征收類似中國的營業稅,只就國際運輸的貨物及勞務供給征收貨物與勞務稅。本著互免的原則,中國居民企業以船舶或飛機經營國際運輸活動中,就其國際運輸貨物和勞務供給在新加坡以零稅率適用貨物與勞務稅或其他類似稅收,且該供給中所含的進項稅在新加坡可得到全額抵扣。

四、關于第十條股息

根據第十條規定,我國可以對新加坡居民從我國取得的股息按協定規定稅率征稅。協定稅率低于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稅率的,新加坡居民可以享受協定稅率,但須提交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申請表;如協定稅率高于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稅率,按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稅率執行。

五、關于第十一條利息

根據第十一條規定,對由新加坡政府、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新加坡法定機構等從我國取得的利息免予征稅。原協定中列名予以免稅的機構,本協定未予列名的,不再享受免稅待遇。

六、關于第十三條財產收益

根據第五款規定,如果新加坡居民在轉讓中國公司股份前的12個月內曾經擁有中國公司股份25%以上,則當其將該項股份全部或部分轉讓并取得收益時,我國有權對該項收益根據國內法律法規規定稅率征稅。

七、關于第二十二條消除雙重征稅

第三款關于單方面饒讓抵免規定,即如果新加坡居民參股中國居民公司10%以上股份,當該新加坡居民就其參股的中國公司在中國所交納的所得稅按參股比例在新加坡要求予以抵免時,中國公司在中國獲得的免稅或減稅,新加坡可視為在中國已納稅而予以抵免。

八、關于反協定濫用的規定

(一)根據第十條、第十一條及第十二條最后一款的規定,對新加坡居民來源于我國境內的有關所得適用《協定》稅率時,應注意防止納稅人不適當地利用《協定》進行稅收籌劃,逃避我國稅收。《協定》的相關規定給來源國稅務當局反《協定》濫用提供了法律依據,具體執行中如遇有疑問可呈報稅務總局審理。

(二)根據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我國稅務機關有權依據國內稅法防止新加坡居民規避我國稅收。

九、關于教師和研究人員待遇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图片高清|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太深太粗太大太猛太爽了视频| 同性男男黄gay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亚洲阿v天堂在线| 亚洲人成手机电影网站| 国产99在线 | 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在线|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成人网站免费观看入口|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免费网站| 久久久精品456亚洲影院|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曰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国产| 上课忘穿内裤被老师摸到高潮| 好屌爽在线视频|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app|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