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基礎教育成果

基礎教育成果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22 17:03: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礎教育成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基礎教育成果

篇(1)

 

一、        指導思想

     根據《奉化市教育局關于加強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校教育改革和發展實際,圍繞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和校本培訓緊密結合,主要依靠廣大教師,以新的理念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提升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整體水平。

二、主要目標

1、集中精力周密組織把已結題的《現代小學生道德行為調控的研究與實踐》課題送奉化市、寧波市參加基礎教育成果獎評比和教育科研論文獎評比。

2、尋找本校新教育焦點,做好下一個課題開題工作。

3、探索學校教科研與校本培訓的相融合的內容與方法,爭取有新的突破。

三、        具體工作按排

 

九月:

1、參加市教科所會議,制定計劃。

2、參加奉化市首屆基礎教育成果獎評比。

3、參加奉化市“中小學優秀的與成果獎”評比。

 

十月:

1、              參加寧波市規劃課題評選活動。

2、              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參加市教研活動。 

 

十一月:

1、              組織科研力量,調查分析,尋找本校教育焦點,確立下一個科研課題。

2、              成立科研小組,尋找資料,做好課題開題工作。

 

十二月 :

1、              參加奉化市04年度教育科研成果匯總獎勵表彰大會。

2、邀請專家進行教科研講座。

一月:

1、上交各級課題的階段小結。

2、對教師進行《教科研實施記錄本》的檢查。

3、教科室工作回顧總結。                

                                         

 

篇(2)

大家上午好!

舜耕山下問道,五彩__論劍。為期三天的__省小學校長研究會第28屆年會在__市教育局、____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____中學、__二小、__十八小等學校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圓滿成功,今天即將閉幕。

三天來,年會緊緊圍繞“校長領導力和學校內涵發展”這一主題,共同就如何提高校長的管理智慧、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幸福教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討基礎教育的現象與本質,反思自己的教育行動,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綜合性以及創新性的真知灼見,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思想的盛宴;描繪美好的教育藍圖,提出了許多具有針對性、 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措施,使我們受到了深刻的啟迪。。

“教好每一個學生”既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業擔當,也是實現中國夢所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在當下教育思潮涌動、翻滾、碰撞的大背景下,我們__教育人研究__的教育,__的小學校長研討__的小學教育現狀,這是__教育的家事,這是__基礎教育的幸事。總之,這一屆年會達到了思維共振、理念共識、智慧共享、成果互惠的目的。我由衷的向關心、支持本屆年會的各級領導,向蒞臨會議的各位校長、各位嘉賓表示最真摯的感謝。

三天的年會,通過專家報告、校長論壇、實地考察學校,觀摩課堂教學等系列活動,使我們有幸領略了全省各位名校長的氣質和風采,享受到了一場精神盛宴的大餐。三天的親身感受,最大的收獲是我們對“校長領導力和學校的內涵發展”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充分感受到了年會主題的高度和活動的精彩,見證了__基礎教育的風采以及五彩__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了__教育界同仁們為本屆年會的順利召開付出的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在這里請允許我僅代表__省小學校長研究會向鼎力支持舉辦本次年會的__市教育局、____區委、區政府、教育局和具體承辦的__十八小、__二小、__中學等學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篇(3)

在我國,藝術教育專業是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藝術課程標準》后誕生的新興專業。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高等院校的藝術教師及管理人員,已經充分認識到綜合性的藝術教育專業與傳統美術、音樂、舞蹈等單一學科的藝術專業在培養目標、培養任務、課程資源、培養方式上的區別。與以往傳統藝術專業教育相比,這個專業強調培養學生綜合藝術素質和綜合藝術能力,它的開設具有極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是基礎教育藝術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藝術教育雖然已經取得顯著成果,但與世界整體潮流相比較,我們在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片面追求專業化和職業化是我國當前藝術教育的主要特點。從中小學開始,直至高等院校,對藝術課程學習的要求都是一味提高技術技能的訓練要求。這一點,從各類各級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火爆,即可見其一斑。這樣的學習過程,忽視了學生綜合文化素質和審美水平的培養,而最終使各種藝術教育被等同于技術訓練,從而違背了藝術審美教育的初衷。因此,基礎教育藝術課程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2001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將藝術課程確定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這里所說的藝術課程是一門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上探求綜合性改革的新型課程。在藝術課程中,要求教師將美術、音樂、舞蹈、戲劇以及書法、篆刻、影視等各種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創造具有強烈人文性、創造性、愉悅性和經典性的課程。藝術是人類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結晶,是人類文化的積淀,記錄著不同時代的文明,反映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因此,藝術的教學,不應該拘泥于單純的技藝傳承,尤其在中小學階段,更多的應當把重點放在對其豐富的形式內容的感知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內涵的體驗。通過對多門藝術學科的文化背景、風格流派、創作技能等內容的綜合理解,通過創意、設計、表演、評價、交流等多種方式,盡情參與和體驗各種藝術活動,從而獲得大量的藝術知識和人文信息,獲得綜合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在綜合性的藝術活動中,體驗藝術學習的快樂和滿足,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可見,藝術課程不是各門藝術學科知識技能數量的相加,而是綜合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藝術能力;藝術課程也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跨域轉換的多種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在今后的義務教育階段,綜合性藝術教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可以說,基礎教育藝術課程的改革,是藝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動力量。

2 是培養基礎教育藝術學科師資力量的需要

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藝術課程改革的實施與進一步深化,隨著中小學藝術課程的地位日漸提高,高素質藝術師資的迫切需求日益凸顯。《藝術課程標準》頒布至今,十多年過去了,通過對中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的現行調查,我們發現,由于缺少藝術教育師資,許多地區還未進行改革,而處在實驗階段的一些學校,面對國家發行的藝術課程教材,許多中小學音樂、美術老師要么是無法實施,要么是兩個老師共同講授一本教材,音樂老師講音樂部分的內容,美術老師講美術部分的內容,缺少聯系性。這樣的教學,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差甚遠。這說明,在一定程度上,藝術課教師對綜合的內涵還沒有真正理解,還不能適應這種新型的藝術教學形式,或者說,還不具備綜合教學的素養和能力。對基礎教育的藝術教師而言,要適應新時期藝術學科的教學要求,必須要對現有師資進行教育培訓。只有使其真正理解了綜合的含義,具備了綜合藝術教學的能力,其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經過調查發現,幾乎100%的中小學藝術課教師都渴望有針對《藝術課程標準》的藝術教育培訓和指導。藝術學科的基礎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具有時代性、綜合性、規范性的適合基礎藝術教育的師資。

為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高校藝術教育專業的課程,就要兼容和整合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讓學生逐步掌握各藝術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并接受藝術實踐技能方面的訓練,并通過藝術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系統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藝術教學與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備在中小學、社會文化機構進行藝術教育的教學資格。因此,高校藝術教育專業的設置,一方面,將合格的畢業生充實到基礎教育藝術教師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又可以對現有教師進行相關職業能力的培訓,滿足基礎教育改革的需求,對基礎教育的師資力量壯大產生重要影響。

3 是滿足現代社會綜合藝術素質要求的需要

藝術記錄著不同時代的文明,凝聚著濃厚的人文精神,閃爍著人類的偉大智慧。在當今信息時代網絡文化背景下,藝術逐漸走出傳統的音樂廳、美術館、劇場和戲院,通過電視、電腦、網絡等大眾媒體迅速普及,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和學習不可分割的部分。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需要不斷嘗試從藝術中吸取靈感,將藝術的思維方式滲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藝術的感受、想象和創造能力,已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

篇(4)

1.我國基礎教育的教育財政投入不足

國家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因為辦教育,培養各級各類專業人才,能極大地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所以國家理應承擔教育投入的大頭。一般來說,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大小,既可以反映政府對教育的“努力程度”,又能較準確地反映出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就世界范圍而言,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4.9%,發達國家為5.1%,欠發達國家為4.1%。我國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1992年為2.73%,1993年為2.52%,1994年為2.62%,1995年為2.45%,1996年為2.47%,1997年為2.54%,1998年為2.61%,1999年為2.79%,2000年為2.87%,2001年為3.19%。①從這組數字可以看出,我國的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徘徊在2%-3%之間,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我國政府在教育投資上大力傾斜于高等教育,這使基礎教育的資金更加短缺。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經費投入的基本格局是:地方負擔為主,中央和省級只提供少量的補助。大多縣鄉政府財力原本就較為薄弱,卻負擔著絕大部分義務教育經費。這使我國的基礎教育的發展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聯系在一起,從而導致了我國教育的不均衡發展。一般來說,城市及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基礎教育發展較好,而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處境卻越來越困難。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經費壓力大

我國1986年實行征收教育費附加的辦法,這在基礎教育資金籌措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2000年,我國實行了減輕農民負擔的“稅費”改革制度,取消了農村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這樣一來,農村的義務教育投入除了來自收取在校學生的少量學雜費外,主要靠各級政府的財政撥款,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尤顯突出。

(2)基礎教育投資差異愈加明顯

加入WTO后,我國農業經濟將面臨巨大沖擊,農村基礎教育相對薄弱的情況會進一步加劇。社會、個人以及國外集團力量由于利益的驅動,其投資重點會相對集中于城市,這將進一步拉大城鄉基礎教育的差距,致使農村基礎教育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3)拖欠教師工資問題還未完全解決

從2001年開始,教師的工資由縣統一發放,使得長時間、大面積拖欠教師工資的勢頭得到遏制。但是,由于地區間、城鄉間、機關與學校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局部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仍然存在。

(4)農村信息化教育難以落到實處

當今社會已步入信息化時代,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已列入信息技術教育這一內容。但由于資金投入不足,農村中小學特別是貧困地區,幾乎都不能按規劃進行信息化建設。

2.投資比例欠妥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教育的要求首先是普及義務教育。按理,基礎教育應是國家投資的的重點,其次才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可是我國在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方面的投資比例欠妥,把有限的教育經費過多地投向了高等教育。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資料?“九五”教育經費及相關指標統計數據》,我國義務教育應由國家承擔的教育費用占不到35%(世界發達國家約為50%——資料來源:原國家教委財務司編《中國教育經費統計資料》),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卻占了相當部分資金。我國適齡兒童的人口基數大,人頭平均費用很少,這不符合義務教育的要求。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大學階段投資的比重太大,從我國大、中、小學生均經費情況看,我國培養1名大學生的費用相當于培養6名中學生、66.5名小學生的費用,即比例為1:6:66.5(發達國家的比例約為1:1.7:4)。②這種不合理投資的結果,使得耗費大量教育資源的某些大學學科和專業的學生,因供過于求而被閑置起來,不但嚴重地浪費了教育資源,而且加大了政府的就業壓力和失業補貼。[1]另一方面,基礎教育得不到應有的投資,致使教育公用經費嚴重不足,教育設備老化,校舍不能及時改建、新建、一些農村學校危房情況甚為嚴重。

3.缺乏科學的管理監督

教育投資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強有力的投資管理和科學的投資方式。長期以來我國教育財政管理比較薄弱,缺乏科學的管理體制,尤其是采用無償性財政撥款方式進行教育財政資金的分配,助長了人們不重視提高投資效益的傾向,教育經費浪費現象比較嚴重。

(1)教育經費運用不當

在我國許多貧困落后地區,九年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許多老百姓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可一些行政部門領導為了自己的升遷,紛紛花公款“讀研”、“讀博”,這些人上學的費用包括學費、往返于學校的費用,甚至“孝敬”導師的禮物,都出自國家財政和單位小金庫。[2]這無疑加重了財政負擔。由于我國教育財政沒有單獨立項,而是融入一般財政之中,是財政總支出的一部分,這就很容易出現一些行政領導利用職權之便挪用教育財政資金的現象,勢必影響到當地政府對基礎教育的財政撥款。

(2)學校收費管理混亂

我國基礎教育經費來源之一是收取學生一定的學雜費,以做為教育預算外資金,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可某些學校利用教育經費不足渾水摸魚,搭車收費,異化為亂收費,為某些人以權謀私大開方便之門。亂收費已成為我國許多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但真正用到教育上的并不多。[3]另外,在我國財政撥款中的教育基本建設經費和教育事業中的公用經費,由于事權和財權分開,一些人便在這里大做文章,謀取私利,致使我國教育經費出現較大浪費。

(3)辦學效益不高

根據經濟學原理,辦學達到適度規模以后,可以增加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從總體上講,我國辦學規模效益還不高。在我國各類普通學校中,師生比比日本、英國、韓國等國都低得多。[4]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學校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工作量不足,工作效率低下。全國每年1000多億元的政府預算內撥款,絕大多數被“人頭吃掉了”,用于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學條件改善的寥寥無幾。另一方面,我國廣大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學校規模不大,這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建議

1.國家加大投入,加快基礎教育發展的步伐

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做為一種強迫教育,從根本上講,它應是機會均等的教育,政府有義務合理設置辦學條件相對均衡的學校,以滿足廣大城鄉受教育者的需要。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是由中央和省級政府負擔相當部分的基礎教育經費。在歐洲多數國家,中央政府負擔基礎教育經費的比例一般為50%以上,有的高達92%以上,即使在美國這樣高度分權的國家,中央政府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也達到了71%。[5]有鑒于此,我國政府必須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嚴格按照法律關于教育經費增長的規定安排教育經費預算,確保財政投入主渠道的到位和預算內教育撥款的穩定增長,確保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高于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同時,政府必須在現有的教育資源配置上做些調整,要通過一系列制度來保證教育的均衡發展。從政府調控來說,鑒于目前學校之間存在這么大的差距,政府不可能也不應該通過削弱好的學校去同薄弱學校“均衡”,因而要重點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增加投資,逐步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具體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開征教育稅

眾所周知,辦教育離不開物質保證,這些物質條件可用貨幣形式來計算,即以貨幣資金形態出現。為此,只要社會還需要教育,國家還需要教育,那么,一定的財政資金投入就必不可少。而事實上,我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教育規模和任務最大的國家,且各項事業都要發展,需要資金,這就決定了我國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僅靠財政撥款提高國家投資水平較為困難。筆者認為,要解決此問題,開辟新的稅種即教育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首先,因為基礎教育受益范圍是全民的,完全應該由所有社會成員共同承擔。通過稅收的形式所聚得的教育財政收入具有無償性,將不再歸還納稅人,不會給政府帶來“額外”負擔。其次,稅收是通過法律條款形式加以規定后強制實施的,其收入的來源和數量比較穩定、可靠,能保證教育財政收入的穩定性,不易受外界各種因素干擾。

(2)建立規范的基礎教育財政逐級轉移支付力度

要明確各級政府的基礎教育財政責任。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掌握了國家的主要財力,他們是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的主體,基礎教育轉移支付應是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國家要依據一定的規則,科學地計算確定一個生均義務教育經費定額標準,依靠縣財力無法達到的部分經費由省財政補足,依靠省財力無法達到的部分經費由中央財政來支付。這樣就可以保證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經費相對均衡。

2.根據居民收入合理分擔教育成本

教育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雙重屬性。從經濟利益方面考慮,一方面,受教育者個體素質得以提高,可以為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作貢獻,使社會及國家受益,就此而言,政府財政應保障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教育過程結束后,最終的直接受益者主要是受教育者個人,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個人的勞動技能與知識水準,擴大就業的選擇空間。[6]就后一種情況而論,做為教育成果的接受者,有義務支付相應的費用。這是基本的經濟原則。筆者認為,受教育者所承擔教育費用的多少應與其家庭收入水平聯系起來,因為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客觀存在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例如,有的家庭用幾十萬元讓孩子出國學習,而貧困地區有的孩子連最起碼的義務教育都不能享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育投資仍采取平均分配的辦法,且受教育者承擔教育費用不加以區別對待,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現象將很難消除。對此,國家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對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應按不同的比例交納學生的學雜費,高收入家庭多交,低收入家庭少交,那些交不起學費的特因戶可以免交,以保證其子女能夠接受最低限度的義務教育。這樣,可以緩解教育財政撥款的壓力,充分發揮社會的一切積極因素的作用,逐步實現地區間、城鄉間教育的均衡發展。

3.加強教育經費的管理監督

(1)教育事權與財權統一

我國的教育財政支出分為教育基本建設費支出和教育事業費支出。由于實行統收統支的財政體制,沒有調動地方和部門當家理財的積極性,造成了教育財政支出層層上報,家家都有。這不利于節約資金。鑒于此,應實行教育經費預算單列,將教育經費的分配權和管理權劃歸教育部門;教育經費在各級各類教育和學校之間的分配、管理、監控由教育部門負責,以使教育發展與政府對教育的撥款相協調,實現教育事權與財權的統一。

(2)徹底根除中小學亂收費

必須標本兼治,建立一套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收費方式,實行收錢與花錢、管錢分離的制度。教育部門要根據省級政府制定的統一收費標準,委托當地銀行介入,銀行工作人員從學校收取學雜費后管理起來,如果學校需要時,可向教育部門提出申請,獲準后方能從銀行支取經費。[7]

(3)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實行政府采購可以降低教育成本,減少浪費,從而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政府采購,也稱公共采購,是在財政的監督下,以“法定的方式對貨物、工程或服務的購買。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8]。政府采購做為國家財政支出的一種形式,同樣也適用于教育財政支出行為。在實際的采購活動中,由于采購商品和服務的資金直接交付給貸商和服務提供者,減少了資金的流通環節,從而可以避免各單位擠占、濫用財政資金,大大節約公共資金,提高教育投資效率。國際普遍認為,通過實行政府采購制度,采購費用平均可節省10%。從工程建設角度來看,我國每年教育基本建設費用需要很大一部分資金,如果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可節省數目可觀的一部分資金。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各級各類學校需要教學設備的數量很大,若能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定能彌補學校教育經費不足和避免浪費現象。另外,政府采購制度因其采購由封閉分散的形式轉變為開放統一的形式,可以使政府每年的教育開支公開化,便于監督;同時,也因其帶來利益格局發生變化,有利于杜絕采購人員損公肥私行為的滋生。

注釋

①轉引自陳劍芬、陳之萍:《淺議在我國開征教育稅的可行性》,《教育與經濟》2002年第2期,第48頁

②參見靳希斌著:《教育經濟學》,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頁

參考文獻

[1]夏再興,教育的“無效投入”不可忽視,教育與經濟,1999(3):28-30

[2]徐水平,公款上學,教育的另類黑洞,教師博覽,2002(10):31

[3]王之飛,從農村中小學亂收費說起,教師報,2002-09-25:(3)

[4]陳培瑞,教育大視野,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28

[5]胡孝玉,探索建立與農村稅費改革相適應的教育投入新體制,教育發展研究,2002(6):24

[6]范先佐,教育經濟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11

[7]任春榮,農村教育經費的籌措、管理與使用,教育情報,2002(1):28

篇(5)

從教育的本質、功能、機制去認真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改革是社會變遷的結果,它必須適合外部社會環境的變化,通過不斷調整自身的結構及發展速度和價值觀念,從而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和未來社會的客觀需要。因此,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就成為小學教育改革的重點和趨勢。

李嵐清同志曾指出:“素質教育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它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出發,以全面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這就是“素質教育”的內涵。

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方向,客觀上要求小學教育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這就要求我們要制定具體的德育目標、工作內容和實施方式。與此同時還要特別注重教育的藝術。小學德育需要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藝術,單靠強壓硬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須加強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和班主任的心理學培訓。教師要深入學習兒童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研究小學生德育工作的規律,閱讀有關兒童教育的經典著作,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新時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感化陶冶學生的心靈。并及時進行總結。換句話說,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必須加強德育管理。現代小學德育管理的任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加強和改善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體制,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協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實現德育目標。

教育理論創新是教育的生命、教育發展的動力,但是究竟什么樣的理論才算是創新,教育理論創新的標準是什么?我們認為教育理論創新有不同的類型和層次,不同的類型和層次的教育理論創新其標準是不同的。作為最高層次的教育理論創新應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式標志的原創性成果。實際上教育理論創新的標準因為歷時性和個人價值觀多元性的影響,很難做到最大的客觀公正與統一,總之,依據學生興趣進行引導的自發創新就是教育創新的根本,創新的目的要依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的興趣,優化學生的創新結構,從基礎教育出發,寓研于教,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客體,以探索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樂于探求、發現問題的意識,使學生養成一種善于追根尋源的習慣,這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篇(6)

關鍵詞:基礎教育改革;制約因素;實現路徑

基礎教育改革作為社會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涉及家庭、學校、社區等社會生活的諸多層面以及相關個體、群體的切身利益,在備受世人關注的同時,也因各種因素的介入而變得異常復雜。在構成基礎教育改革的總體性社會事實中,既有來自各種環境的影響,又有多方不同目的趨勢,加之方法的不同,使基礎教育改革進程曲折復雜,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教育改革的現狀,并非在基本目標或改革理念上普遍達成共識的結果,而是諸多因素疊加的結果,本文主要從基礎教育改革環境、目的和方法三方面入手,對影響基礎教育改革因素特別是不利方面進行思辨,提出促進基礎教育改革向前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基礎教育改革四個不利環境因素

環境是相對于某一事物來說的,是指圍繞著某一事物(通常稱其為主體)并對該事物會產生某些影響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稱其為客體),即環境是指相對并相關于某項中心事物的周圍事物。環境既包括以空氣、水、土地、植物、動物等為內容的物質因素,也包括以觀念、制度、行為準則等為內容的非物質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會因素;既包括非生命體形式,也包括生命體形式。環境是相對于某個主體而言的,主體不同,環境的大小、內容等也就不同。基礎教育改革作為社會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外部環境大致可分為制度環境、輿論環境、物質環境與家庭環境。

(一)制度環境

作為一定歷史條件下,社會成員所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制度往往體現了社會管理者的意圖即國家意志,并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對于某一事物主體的發展具有強大驅動力,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經歷了從推行“效率優先”到提倡“教育公平”、從“應試教育”到“全面發展”的思想和實踐上的全面轉變,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日益完善,但由于制度具有先進性、超前性的特點,社會發展往往滯后于制度本身,從而在施行過程中,產生了一線教育者一方面寄望于制度改革的“制度路徑依賴”,另一方面卻又因為社會歷史慣性,對制度不適甚至是抵觸的“悖論現象”。如有的人認為,考試評價制度不改,教育教學改革無法進行,一些人常提到,如果高考制度不改革,是無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如果改的話,最終也會走回頭路。有的學校雖也強調教育教學改革與制度環境的匹配性,但他們是一邊觀望、一邊改革,廄忌新課改會影響學校升學率,對升學考試“斤斤計較”,主張升學改多少,新課改就應改多少,新課改力度不應太大,否則的話,升學就要吃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教新的、也補舊的,畏首畏尾、瞻前顧后、步履蹣跚的。有學者認為“科學教育、素質教育,碰到考試都會無能為力。如果考試制度不改革,進行素質教育反而可能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類似言論助長了助長了中小學對教育改革的抵觸,成為一些學校校長和教師觀望改革甚至反對改革的佐證。

(二)輿論環境

輿論是指公眾的意見或言論。基礎教育改革社會輿論環境是指通過口頭、報紙、電臺、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用語言、符號、圖像等傳播形式將對基礎教育改革輿論的相關信息在社會上傳播、碰撞,形成廣泛的意見,讓公眾了解基礎教育改革的現狀并評價基礎教育改革的現狀所形成的外部環境。就當前社會輿論環境而言,對基礎教育改革,既有正面影響,但同時也有負面影響。

從正面影響來說,,上至國家政府、大眾媒體,下至黎民百姓,關注基礎教育改革,感知到基礎教育改革的變化和成果,形成了強大的改革推動力,從而促進政府關注基礎教育改革的需求,制定或者修改相關政策,促發出社會對于改革的更大共鳴,形成對于改革的共識,促使和激勵學校不斷總結經驗,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開展。

而從負面影響來說,輿論特別是傳統媒體從自身需求出發,對于負面信息的關注度遠遠高于正面信息,有傾向性地傳播關于基礎教育改革中出現的失敗個例,而一定程度上信息管理的示范,又使這種錯誤輿論導向經由大眾傳播擴散,產生不良影響,使公正對基礎教育改革的認識產生偏差,逐漸失去信心,影響了基礎教育改革進程。

(三)物質環境

一個事物的發展、變化往往依賴于一定的物質環境。在一個時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的薄弱與物質投入不足有著一定的關系。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綜合國力日益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大為改善,國家加大了對于教育的投入,基礎教育的物質環境整體改善,但地區差異、校際差異和個體差異依然明顯,并在部分地區和學校之間有這愈演愈烈的趨勢,造成個別學校與個人陷入物質主義的誤區,過于倚重和夸大物質環境的作用,凡言改變必稱學校的辦學條件不理想,必稱“無資源可用,有勁沒處使”。在他們看來有怎樣的物質環境條件就能進行怎樣的教育改革,物質條件優越,改革則能成功,物質條件不足或落后,改革則必然不能成功。基于這樣的認識,一些辦學條件較為落后的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改革采取觀望甚至拒斥的態度。如一些學校會不時地組織教師去外地,進行以學習他人的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為目的的考察活動,但他們考察學習后的最大心得往往是他人的經驗是無法學習的,因為自己所在學校與別的學校相比,辦學條件太遜色了。所以,這樣的考察、學習活動不是增強了考察者的改革意識,而是變成了純粹的游覽活動。

(四)家庭環境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基礎教育改革的成敗,實際上與受教育者父母的支持與否息息相關,然而隨著工業化社會興起以來,學校教育在班級授課制的支持下迅速取代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凸現了其與工業社會的相關性,上升為使其它教育類型黯然失色的顯性地位。家庭教育在這個過程中也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性,家長(尤其在母親參與社會工作之后)越來越傾向于將子女的教育任務轉嫁給學校,教育的私人性被抽象化了,排除了父母對公共教育的直接的教育意識。家庭在工業社會中逐漸成為了一種經濟實體的代表,它的教育功能被逐步邊緣化,家庭往往單方面看重對于子女學校的選擇,“擇校風”盛行,卻弱化了家庭教育與學校基礎教育之間的聯系。

二、基礎教育改革兩類錯誤目的導向

按照基礎教育實施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者兩類主體,筆者將基礎教育改革的目的大致分為教育目的和受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

上個世紀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教育改革出現一股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傾向,美國是這其中的代表。改革受新公共管理主義以及新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致力于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到教育領域中來,一改教育領域中腐朽僵化的局面,通過學校間的競爭,達到促進各個學校發展的目的。這次改革一直持續到現在,教育憑證、特許學校等的實施,使我國看到,在教育領域改革中同樣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選擇權的賦予達到刺激學校改革的目的。因此,我國在實施教育改革的時候,也考慮到要借鑒其成功經驗,對教育領域的改革實行市場化傾向的調整。然而受市場利益驅動,部分學校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利益改革前師資、辦學條件優勢,大肆擴大辦學規模,打造“超級學校”,而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政績考慮,也有意識的加大對部分優勢學校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使得地區、城鄉、校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一味“效率優先”,忽視“教育公平”,學校商業化,教育商品化、產業化,背離了傳道、授業、解惑,提升國民整體教育水平和素質的正確軌道。

(二)受教育目的

受教育者通過一定教育,學習知識技能,提升個人素養,從而符合社會需求,本是受教育的初衷。然而在教育產業化的大背景下,隨著對受教育者的教育投入成本的日益加大,受教育者“教育功利化”的目的不斷凸顯,攀比意識增強,從而造成對于所謂“名校”的盲目追求,“擇校風”盛行,期盼得以實現所謂“精英教育”。以上海為例,部分中小學“擇校費”動輒數十萬計,家長依然趨之若鶩,個別繁榮的背后,是大量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大面積萎縮。

三、基礎教育改革三種方法存在缺陷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及其研究漸成熱點,“改革方法論”的問題浮出水面,成為理解和探尋基礎教育改革已行之路和將行之路的新眼光與新視角,有關此方面的研究日益豐富,既有我國基礎教育從“仿蘇”到“學美”的歷史性梳理,又有對基礎教育改革演進、走向的具體方法論研究。筆者從基礎教育改革施行的角度出發,認為改革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全面改革

即從制度、理念層面入手推行基礎教育改革,形成思想理念的轉變與現實支撐,在實踐中大幅提高基礎教育投入,轉變基礎教育改革思維方式,改變基礎教育改革主體的固有關系和走向,綜合協同,共同完善改革。但此種方法因其地區、城鄉、校際差異及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存在著投入過大、協同困難的缺陷。

(二)漸進改革

分層次、分步驟改革,制度、理念先行,通過制度保障和理念推廣逐步消弭改革阻力,同時逐步提高基礎教育投入,消除地區、城鄉、校際差異,不斷鞏固基礎教育成果。但容易出現“添柴效應”,改革成果為社會慣性所吸收,改革成效不明顯。

(三)重點改革

在具備一定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進行改革試點,并逐步推廣,然而容易出現前述所說的一邊改革、一邊觀望的情況,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失敗個列和負面效應被無形放大,使社會、學校和公眾產生抵觸情緒,進而阻礙改革向前發展。

四、基礎教育改革的辨正及其改進

綜上所述,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其解決方法也是多元的,只有從環境、目的、方法三方面去正本清源,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才能確保基礎教育改革成效。

(一)環境上

在重視制度、物質保障的同時,注重對教育改革思維方式的轉變,防止出現路徑依賴,加強對基礎教育改革輿論環境導向的把握,對改革中出現的失敗個例及時總結和釋疑,爭取社會支持、理解,強化對家庭教育者的溝通,形成強大的改革合力,為基礎教育改革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目的上

警惕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目的傾向,尤其是要警惕施教者對教育產業化、商品化的過度濫用和受教者“受教育功利化”的思想,回歸基礎教育改革原有價值,理性看待教育改革。

(三)方法上

綜合運用三種方法,揚長避短,善于吸收和吸納有益的教育改革施行方法,更加關注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的主體地位,順應改革潮流,提高學校自身改革的能力,調動各方面改革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地向前發展,滿足不斷變化的教育改革現象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梁瑞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規律問題研究[D].2010.

[2]林丹. 基礎教育改革30年:策略轉向與路線生成[J].東北師大學報.2008.

[3]張艷奎. 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 文學教育.2012.

[4]齊學紅. 基礎教育改革的制約因素及作用方式[J].2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

[5]霍淑紅. 基礎教育改革的社會輿論環境研究[D].2007.

[6]李云星 李政濤. 世紀初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方法論的演進[DB/OL].

[7]孫振東. 學校知識的性質與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J].教育學報.2006.

篇(7)

下午好!

今天很高興能與各位一起參加中國教育家大會。今天與來自全國教育戰線的領導、專家和同仁,一起探討民辦教育創新理念與發展,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來自河南省鄭州市啟元教育集團有限公司。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主題是《堅持科學發展,辦好優質特色教育》。在具體交流中,若有不妥之處,謹請各位領導、與會同仁給予指正。

河南,地處中原,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這些對河南的不同描述,十分形象地道出河南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教育領域的重要戰略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教育的發展,在黨和政府的大力關懷與社會各界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河南民辦教育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經過不同時期的徘徊和磨礪,亦不斷完善、日具規模,如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健康發展局面。截至今年9月,河南各級各類民辦學校達五千多所。它們各具特色,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我國教育事業緩解公辦學校大班額問題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貢獻。

河南啟元教育的發展也是如此。作為河南民辦教育的一員,啟元教育立足地方實際,堅持科學發展,不斷實踐探索,在民辦基礎與學前教育創新與發展方面,取得了一些嘗試性成果,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于此與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河南啟元教育,2004年初在鄭州成立。啟元教育成立前夕,我們就如何做教育、方向往哪發展、如何做好市場經濟下的民辦教育等問題,對中外、古今教育發展規律及市場經濟下的教育現狀進行了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隨后,啟元教育,緊密聯系時代特征和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確立了啟元教育“堅持教育科學發展觀”思想宗旨和“一切為了人類的希望”目標宗旨,創造性提出了“聆聽其心聲,順勢而教育”啟元特色教育理念。這一宗旨和理念,有力體現了啟元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充分展示出啟元教育無私純粹的崇高理想。

啟元教育成立以來,立足國際、面向未來,著力打造中原國際化學前與基礎教育形象大使品牌,深入理解家庭、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充分整合武漢大學、上海教育科學院民辦教育研究所優勢教育資源,以國內外知名教育專家為顧問團,對社會全方位開展0至12歲一體化優質特色教育服務和國際交流、藝術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會培訓等多層次專業教育服務。

啟元教育在發展中,結合管理實際與教學實踐,進一步豐富了啟元教育文化,全面闡釋出啟元教育特色理念基本內涵,建立健全了啟元教育家庭式人文自主管理模式,進一步推出并完善了啟元教育核心培養目標與啟元教育特色,確立了啟元基礎教育吉祥物,這些為啟元教育迅速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聆聽其心聲,順勢而教育”這一啟元教育特色理念,曾被鄭州晚報以《一個劃時代的教育理念》為題進行專版報道。其基本內涵為:聆聽幼兒心聲,順其心而教,讓慈愛開啟生命的樂章;聆聽學生心聲,順其勢而教,讓學習成為終生的快樂;聆聽成人心聲,順其想而教,讓博學提升生命的品質;聆聽家庭心聲,順其愿而教,讓和諧伴隨家庭的成長;聆聽社會心聲,順其時而教,讓人才成就人類的希望。這一自然人文的適應性教育理念,實踐于啟元教育投資開發與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中。經過努力探索和實踐,已創造出啟元國際學校首屆、第二屆畢業生全部以優異的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升入河南省知名中學的驕人成果。

“哈哈小丑魚”作為啟元基礎教育吉祥物,賦予其“自由、可愛、無畏、快樂、聰慧、自信、敏捷、友好”十六字特質內涵,物化塑造孩童,著力培養學生“好身心、好習慣、好性格、好智能、好品質”五好特征,極力倡導孩童“我快樂,我做主”健康成長觀,全力推進“陽光、生態、和諧”全人教育。

啟元教育,結合教育教學具體實際,探索總結出“教育特色”:核心目標培養、藝術領引、國際化、養成、環境物化、家校共建、主題活動、學生自主管理等。這特色,為每個孩子成長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素質基礎。

啟元教育,針對國際化人才特征和未來社會人才發展需求,結合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創造性提出了啟元教育“10+3+l”核心培養目標。旨在通過核心目標培養和教育,把每個入園、入學的孩子造就成具有好習慣、好性格、好智能、充滿愛心、身心和諧、終身熱愛學習與生活的二十一世紀陽光少年,為其未來繼續深造和終身發展提供必備的素質與身心基礎。“10+3+1”啟元孩童核心培養目標具體內容為:10,指智能,抗挫和創新智能;3,是指好身心、好習慣、好性格;1,是指一個實現,即培養出好品質的陽光孩童。

啟元教育核心培養目標,充分尊重孩童思維規律、心理狀態與心智水平,與國家倡導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教育培養目標相一致,是國家新課程標準在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創新實踐與體現,也是落實國家新課程標準總體目標、分學段目標“三維”評價的有效途徑。

啟元教育家庭式的人文管理模式。啟元教育發展至今,堅持“聆聽其心聲,順勢而教育”特色理念,恪守“公司以教職工為本,教職工以學生為本”管理原則,從不同層面增加管理透明度,全力提高員工參于管理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成全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摸日日添狠狠添婷婷|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男女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无码一区18禁3d| 白嫩少妇喷水正在播放|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国产av麻豆mag剧集|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国产女人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批|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美腿丝袜 欧美另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色窝|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清纯校花自慰呻吟流白浆|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百度| 欧美人与zoxxxx乱叫|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