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22: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花卉產業;現狀分析;云南
一、引言
近年來,世界花卉增長速度極快,以年平均25%速度增長,已然超過了世界經濟發展均速,成為了具有發展潛能的活力產業。云南發展花卉產業有著其他地方難以相比的先天優勢,很大程度上對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云南花卉產業的發展起步晚于國際上一些花卉高度發展的城市,起點也相對較低,產業體系中各個環節,例如科學技術水平、營銷策略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
花卉產業涉及面廣,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都緊緊相連,所以花卉產業的發展對于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云南地理位置比較特別,擁有獨特的氣候資源,豐富的種質資源,這些都是促使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本文主要通過對云南花卉產業進行SWOT分析,找出云南花卉產業現階段的不足,并給出建議。
二、云南花卉產業發展基本情況分析
1.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優勢
(1)地理優勢
云南省的位置處于我國的西南邊界,是一個低緯度的高原地形,地理位置與一般相比較為特別,地勢地貌也很復雜。云南被稱作“彩云之南”,總面積約為39.4萬平方千米,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11%。云南與貴州、四川、廣西等國內省份相鄰,同時還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促進了鄰國與鄰省的經濟與發展。優越的地理條件下云南花卉不僅可以在本省加速發展進步,也有了向周邊省市、周邊國家輸出的優勢。云南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狀態,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為南北走向,南北方向的河流使云南與青藏高原相接,成為一條天然的橋梁,促進云南省的對外發展。
現如今,世界花卉三大種植中心分別為中國的云南、非洲中部的肯尼亞以及中南美洲的哥倫比亞,云南成為中國最大的鮮切花種植交易中心。云南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傳播的樞紐。
(2)資源優勢
云南省在獨特的地勢條件下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云南的土地、礦產、能源、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全省土地面積為38.33萬平方公里,而耕地占7.42%,人均耕地占有量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云南因為其獨有的地質結構而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并且分布著很多世界著名的動物和植物。由此,云南被稱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云南省在全國范圍內擁有植物資源最多,近3萬種高等植物中云南就占有超過1.8萬種。在云南省獨有的資源優勢下,很多珍貴的植物能夠茁壯生長,花卉的觀賞、藥用價值更加具有發展潛力。
(3)氣候優勢
云南屬于低緯季風氣候,其主要表現是:氣候的差異與所處區域和垂直變化相關。云南的平均溫度在5-24℃左右,靠近南方和靠近北方的區域溫差達到19℃,顯示出了云南氣候的區域性特點。給花卉的生長創造了先天的優勢。“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云南省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農業生產方式,促進云南花卉的快速發展。
2.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劣勢
(1)科技水平劣勢
與國外花卉生產大國相比較,云南花卉生產科學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云南花農不能全方位考慮市場經濟,從而忽視生產成本以及產品質量,導致花卉生產力水平低下,使云南花卉產業在高端市場上的競爭力相對較低。目前云南花卉產業的發展總體較快,已經能夠達到花卉生產面積第一,但在產量、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和科技水平下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2)物流運輸劣勢
鮮花質量的好壞,不僅僅只取決于花卉生產的環節,花卉的后續物流運輸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花卉的品質。花卉采摘之后,必須立刻浸入保鮮劑之中,并且將其置于陰冷潮濕的環境之下使用冷鏈運作方式。運輸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花卉保鮮保濕保溫的原則,使用標準的花卉運輸箱。然而,云南花卉運輸并不能夠嚴格按照發達國家運輸的標準,保鮮劑的缺乏,花卉物流包裝也比較簡單,有時候只是使用一般的塑料布、泡沫板等,導致鮮切花質量的下降。
3.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機遇
(1)市場潛力巨大
廣闊的花卉消費市場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鮮切花在國際花卉市場上占主要的地位,2001年全球花卉貿易量為400億歐元,并在歐洲、美國和日本形成了花卉消費中心。未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人均消費量將上升,未來5到10年,各國花卉消費量都會急速增長。
(2)國家的支持推動
中國東盟自貿區早期推出了零關稅,再加上我國加入了WTO從而為我國的花卉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進步空間,使云南花卉在國際花卉市場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在國際上的花卉產業發展從傳統的發達國家為主轉向了有地理優勢、氣候優勢、資源優勢的新興國家,為云南花卉的區域性建設提供了發展空間。
4.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威脅
(1)自主創新能力較低
現如今云南花卉產業主要是引進國內外的優質花卉品種,缺少了自主的創新條件下的特色花卉的研究和生產。所以若是想要真正提高云南花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在短期內提高科技技術含量,研制出具有特色的云南花卉,并進行規模化的生產。
(2)花卉社會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云南花卉產業雖然在其獨有的土地優勢、氣候優勢和資源優勢下得以快速發展,花卉的對外貿易、物流情況、銷售推廣、信息提供等方面已經逐步發展完善,但是花卉的自主創新與花卉的生產和銷售沒有達到一個完美的融合,科技水平與荷蘭等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劣勢。
三、加快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建議
通過以上對云南花卉產業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確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得出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考慮到云南花卉產業發展應該具有憂患意識最終確定云南花卉產業發展戰略為WT戰略。具體內容為:
1.增加花卉產業科技投入
云南花卉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自身地理優勢、氣候優勢、資源優勢的內在基礎上,然而外部科技水平的作用也不能忽視。云南花卉產業必須意識到科技的重要性并加以發展實施。云南必須堅持花卉的科學研究和生產相互結合,大力促進企業自辦科研的機制。
2.完善花卉產業的管理體系
云南應該切實強化花卉產業的宏觀環境下的管理與指導作用,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完善花卉產業管理體系。與花卉產業發展相關的物流運輸標準、花卉進出口、花卉新品種保護、花卉拍賣等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政策規定,從而保證云南花卉產業可以按標準運行。而對于花卉質量管理方面,需制定花卉培養基質、包裝、運輸、儲藏的配套的標準,規范花卉的生產經營活動。
3.提高花卉社會化服務體系
云南花卉在產業發展的服務環節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融資困難、各服務部門不能協調運行、花卉出口手續復雜等等,因此花卉產業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協調力度,為花卉產業提供方便快捷的檢測和咨詢服務。花卉融資應該得到相應的政策傾斜以支持花卉產業的發展,特別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亟待解決。
4.重視花卉的專業化和現代化
花卉生產者應當集中精力進行花卉的生產培育,利用專業化的知識提高產量。花卉銷售者則時刻關注花卉市場的動態,主要關注花卉銷售問題。相關的運輸、儲藏工作也由專門的公司進行。同時,云南花卉產業發展必須跟上國際花卉產業的發展腳步,增加機械化和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實現花卉現代化發展。云南花卉產業應該增加此類花卉現代化技術的使用,發展園藝計算機系統、上盆系統、栽種機器人、移動式培育苗床、冷庫和分級捆束機等等。
參考文獻:
[1]商紅麗,李月華,蔣萍.臨沂市花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09).
[2]張啟翔.國內外主要商品花卉品種創新進展與趨勢[J].中國花卉園藝,2013(19).
一、安徽第三產業發展回顧
(一)安徽第三產業發展歷史回顧。表1是一個反映1978~2004年安徽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比重和就業人數比重的變化表,根據變化情況,可以把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第三產業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八十年代,第三產業迅速起步發展。在該階段工業化處于從計劃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商業、餐飲、物資、外貿、運輸、郵電等流通和交通部門發展較快,第三產業在過去較低的技術上迅速增長。1981~199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實際增長了5倍多,而生產總值實際增長只有3倍多,第三產業的年增長速度明顯高于生產總值的年增長速度。同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安徽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17.3%提高到1990年的24.38%,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數比重由1980年的8.2%提高到1990年的15.02%。
第二階段:20世紀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有所減慢。安徽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變化步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繼續推進工業化的時期。在此階段上,物質產品生產進一步擴張,推動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第三產業發展,第三產業就業比重明顯上升: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由1990年的15.02%增加到1997年的23.70%;199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從業人數比重。但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改革中深層次的體制矛盾問題逐漸呈現出來;同時由于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升級緩慢等原因,使得許多新興服務行業發展乏力,造成安徽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有所減慢。
第三階段:20世紀九十年代末至今,第三產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主要表現在:服務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其所有制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有所改善,新興服務業發展較快,其經濟總量逐年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27.90%增至2004年的35.54%;同時,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由1997年的23.70%提高到2004年的28.80%。
(二)安徽第三產業發展的特點。近年來,安徽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并呈現出以下特點:
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呈上升趨勢。從1990年到2004年,安徽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4.38%提高到2004年的35.54%,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由1990年的160.40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1710.43億元。
2、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就業的比重持續上升。1990~2004年安徽全社會從業人員共增加了797.6萬人,其中第一產業減少110.6萬人,第二產業增加292.1萬人,第三產業則增加616.1萬人。第三產業不僅吸納了大量的新增勞動力,而且吸納了部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轉移的勞動力。到2004年,安徽全社會從業人員共3605.2萬人,其中第一產業為1833.1萬人,占50.8%;第二產業為734.1萬人,占20.4%;第三產業為1038萬人,占28.8%。與1978年相比,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下降了3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了1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則上升了20.75個百分點。從總體上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就業比重有所上升,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增長。
3、第三產業中的新興行業發展較快,內部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商業、餐飲、居民服務、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持續發展,多種經濟業態特別是連鎖、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等新型業態發展較快。物質流通業開始變革物流形式,與新型業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商品配送中心不斷發展。交通運輸的“瓶頸”已經打破,公路、鐵路供不應求的局面得到緩解,初步形成了通達的交通網絡。在傳統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旅游、信息、咨詢、科技服務、社區服務、金融保險、房地產、教育、文化等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第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4年安徽郵電業務總量完成223.4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6.3%;金融機構存貸款增加較多,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4242.0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了14.15%。2004年全省旅游業持續高速發展,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432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7%;國內旅游收入為249.95億元,比上年增長33.6%;全年境外入境人數為16.4萬人次,與上年持平。
二、安徽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一)從總體上看,安徽第三產業發展是滯后的。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實踐來看,產業結構的演進呈現一定的規律。庫茲涅茨和錢納里的研究表明,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三次產業結構的基本變化趨勢是:第一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經濟在總量高速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產值結構為例,在最近十幾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安徽三次產業在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發生了很大變化。安徽三次產業產值構成變動的基本態勢是第一產業產值比重的大幅度下降,第二、三產業產值比重上升,這與一般發展模式是相符的。十幾年來,安徽第三產業的產品和服務價格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但第三產業的比重卻增長緩慢,這說明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的同時供給卻沒有同步增長,呈現出一個明顯的非均衡特征: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而且波動性大。
(二)從第三產業結構發展來看,水平偏低。第三產業所涵蓋的部門十分廣泛,既有傳統落后的部門,也有現代化部門。傳統服務業的特點在于,它是勞動密集型的,就業者不需要很高的技術或知識,它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是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要,具體包括倉儲、批發、零售、餐飲、郵電業等。現代服務業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主,它要求勞動者具有較高的素質,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高層次的服務。從表2可以看出,安徽第三產業主要是傳統的商業和其他服務業,而高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如金融、保險等行業比重過低。同時,第三產業產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和就業比重仍比較低,離“三二一”發達結構類型還比較遠。因此,不管是三次產業結構水平還是內部各行業結構發展水平總體都偏低。(表2)
(三)從地區差異來看,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較突出。長期以來,由于各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社會勞動力分布不均,安徽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不一樣,因而各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有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從側面反映了安徽第三產業仍處于層次比較低、水平比較低的發展階段。
三、提高安徽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對策建議
第三產業是安徽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行業是為第一、第二產業的高效生產提供必要服務的,這些行業自身的成長就會直接促進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關部門的增長。此外,第三產業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廣泛吸納勞動力的“蓄水池”,在安徽更是如此。因此,第三產業的穩定發展也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為改變安徽第三產業基礎薄弱、水平低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造公平有效的競爭環境,打破行業壟斷。安徽省政府可以利用國家大好的經濟政策環境改進和提高本省第三產業的發展,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等。
(二)加大實施科教興皖和可持續發展力度。今后各省的綜合實力更多的要看其科技實力、科技轉化成生產力的過程和效率以及人們的生活和福利水平等,因而必須加速教育事業和科技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為其奠定基礎后,他們的發展應逐漸成為促進安徽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第一,我國現行舞蹈教育體制缺乏對全能型人才的培養。舞蹈文化產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業,需要的是全能型舞蹈人才,不僅要懂舞蹈技術,還要懂舞蹈文化與管理。而我國現有的舞蹈教育培養模式下,很難培養出這種復合型人才,特別是綜合性能力較強的舞蹈經營管理人才和舞蹈文化包裝人才嚴重短缺。
第二,現代舞蹈文化企業制度尚未健全。只有明確產權關系,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民營企業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才能真正地發展舞蹈文化產業。
第三,舞蹈文化的融資與投資管理有待加強。中國的舞蹈文化產業面臨著缺乏資金投入、資本流動不足、產品質量不高、市場投放份額較小、利潤回報較少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第四,舞蹈藝術產業管理不規范。舞蹈藝術產業社會資金體系不健全,法律規范不完善,管理體制沒有成型,這些原因促使舞蹈演出市場抗沖擊能力較差,這是我國舞蹈藝術產業實際存在的問題。第五,舞蹈文化產業實力偏弱。舞蹈文化產業整體實力不強,規模小、底子薄、缺乏文化內涵,無法與龐大的外來文化資本相抗衡。
二、“市場經濟”模式下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難點
舞蹈藝術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舞蹈產業雖然在“計劃經濟”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當前“市場經濟”模式下,出現了許多發展的困惑與難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專業的藝術舞蹈作為獨立的表演藝術形式,由于觀眾興趣的轉移,有被冷落的現象,這直接影響到舞者及舞蹈創作者的熱情,形成了舞蹈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專業性較強的舞蹈晚會將難覓蹤影。
第二,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城市興起了“芭蕾熱”,并不斷升溫,致使中國的民族舞蹈受到冷遇。在眾多的舞蹈演出中,中國的民族舞蹈越來越少,而西方舞蹈占據了絕大部分演出份額。在這種情況下,保護和扶持中國的民族舞蹈文化顯得愈發重要。如果舞蹈文化失去了民族特色,中國舞蹈將無從發展,中國文化也將失去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多樣化發展,社交舞蹈、體育舞蹈、自娛舞蹈的參與人數增多,這是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然而舞蹈文化如何融于人們的生活中,以滿足人們強烈的自我表現需求,這是舞蹈產業發展需要探索的問題。
第四,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原本由國家財政支持的舞蹈藝術團體,由于缺少資金的扶持,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紛紛解散,只有少數舞蹈文藝團體還在堅持著。在缺少市場前景的情況下,很難有資金進入舞蹈藝術領域,這是當前“市場經濟”模式下舞蹈藝術發展的主要困境。
三、結語
摘要:本文主要從整體、內部結構以及與河南省其它五市第三產業的現狀比較分析了南陽市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為加快南陽市第三產業發展,制定出符合南陽市實際情況的發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南陽市是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同時也使河南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南陽市總人口占河南省總人口的11%,占全國總人口的0.8%。近年來,在南陽市市委與市政府的領導下,2014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060.97 億元,同比增長8.3%,經濟運行質量好于上年同期,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68.93億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完成543.41億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完成348.63 億元,同比增長9.4%。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由“一、二、三”逐步向“二、三、一”發展。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它行業,是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也就是服務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加快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擴大就業,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了解和剖析南陽市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深刻認識在發展第三產業的道路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提高南陽市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出符合南陽實際情況的發展思路與對策具有重大意義。
二、南陽市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及相關分析
先總結南陽市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狀況。
1.南陽市第三產業占GDP 的比重和貢獻率分析
初步核算,2013年全南陽市生產總值2498.66 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9.78 億元,增長4.4%,占GDP比重18%;第二產業增加值1264.68 億元,增長9.9%,占GDP 比重50.6%;第三產業增加值784.21億元,增長9%,占GDP 比重31.4%。三次產業結構為18.0:50.6:31.4。據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比重穩步提升。上半年全市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同期的17.6:51.7:30.7 發展到17.4:50.2:32.4,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農業、工業、建筑業比重逐步下降,服務業比重穩步提升。目前南陽市產業結構處于“二、三、一”階段。從圖一可以看出,南陽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產業增加值減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有明顯提高,服務業比重穩步上升。2013年僅臥龍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已達92.1億元,拉動GDP增長了3.2個百分點。
2.南陽市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分析
2013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21.75億元,比上年增長5.9%,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5.53%。2013年批發和零售貿易增加值147.32億元,比上年增長7.1%,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8.7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92.25 億元,增長4.8%,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1.76%。
自2008 年以來,傳統行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變化不大,在保持平穩的基礎上略有增加,在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批發和零售貿易,住宿和餐飲業從2008年到2011年增加值增長速度高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但2012年到2013年的數值可以看出,增速明顯下降,且低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因此,轉變,在保證傳統行業發展增速減緩。
新興行業得到快速發展,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由921.18億元增加到2013年末的2476.73億元。2008年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7.14億元增加到2013 年80.77 億元。2008 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2.52 億元增加到131 億元。2008 年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10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6.10億元,增長24.4%,到2013年全年共接待境內外游客350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80億元,增長18.4%。
3.南陽市第三產業發展比較分析
⑴從整體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但仍有待提高。據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顯示,南陽再次位居中原經濟區30省轄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僅次于鄭州、洛陽。通過與河南省鄭州市、許昌市、安陽市、洛陽市和信陽市五市比較可以看出,市生產總值六市中排名第三,第三產業增加值排名第三,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排名第四。因此,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加快經濟轉型步伐,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第三產業增加值有了明顯提高,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但是在生產總值和第三產業產業增加值都高于信陽的情況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略低于信陽市1.3 個百分點,低于洛陽2.4 個百分點,低于鄭州9.9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第三產業總體水平還有待提高。如表1。
⑵從產業內部結構上看,傳統行業居于主導地位,新型行業有待發展。目前,南陽市第三產業仍然以傳統行業為主,2013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21.75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47.332億元,比上年增長7.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92.25億元,增長4.8%。新興行業旅游業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350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2% ,旅游總收入180 億元,增長18.4%。全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55.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80.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9。房地產全年開發投資131億元,比上年增長29.9%。這說明新興行業尤其是旅游業和房地產行業在近幾年發展較快,金融業、保險業等雖然有所增長,但較其它五市,仍有待提高。如表2。
三、結論
近年來,南陽市第三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新興現代服務業增加值較往年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房地產、旅游業有了較快的發展,金融業、保險業等發展緩慢,從整體上看,與其他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服務業還處于以傳統結構為主體的階段。因此,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市委市政府還需要進一步采取積極措施,正確處理發展現代服務業與工業的關系,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制定出合理的發展政策,出臺優惠政策,健全激勵機制,促進南陽市經濟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河南省統計局.南陽市經濟統計公報,2014-3.
[2]徐冠華,加快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6(1).
[3]魏作磊,中國服務業發展:問題與展望.2005.
楓林鎮地處永嘉縣北部山區,自然環境優美,大氣、水源、土壤完全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發展標準。全鎮有山場867hm2,其中坡度小于25°的低矮山地近600hm2。土質以壤土為主,土質疏松、肥沃。作為傳統的臍橙種植區域,農民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和種植技術。為了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臍橙種植優勢,楓林鎮黨委、政府把以臍橙為主的果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有了初步規模,2008年全鎮臍橙種植面積1218hm2,占全縣種植面積的20%,產量達5011t,楓林鎮已成為永嘉縣最大的優質臍橙生產基地。
2臍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品種單一,供應期短
目前楓林臍橙主要品種是清家、華臍、白柳,其中華臍占主導地位。這些臍橙基本上是中熟品種,供應期2~3個月,上市時間集中,不利于產品效益的提高。
2.2采后商品化處理率低
楓林臍橙采后絕大多數是經過人工粗略地分級、挑選,采用普通紙箱或是薄膜、網袋等粗包裝,基本上以初級產品進入市場,深加工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2.3品牌“諸侯混戰”,宣傳力度不夠
在品牌方面,各鄉鎮紛紛打造自己的品牌,牌子多而雜。楓林鎮自2002年就提出了用5年的時間將臍橙統一到“楓林臍橙”品牌上來,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品牌多而亂,阻礙了楓林臍橙知名度的擴大。
2.4技術支持缺乏生力軍
目前大部分農戶的技術支持是依靠技術員、不系統的宣傳資料和針對性不太強的培訓,出現問題不能夠及時找到解決辦法。
2.5無公害高效栽培推廣成效不大
鄰縣發達鄉鎮已普遍采用無病毒苗木進行臍橙生產,而目前楓林鎮臍橙無病毒良種苗木生產能力幾乎為零。苗木繁育體系的各個環節沒有形成有機整體,亂調亂運苗木現象比較普遍,一些地方甚至把帶有檢疫性病害(潰瘍病、黃龍病)的苗木引入產區,嚴重制約了臍橙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2.6資金短缺,發展緩慢
目前,國家雖然出臺了農業小額貸款政策,但在臍橙種植初期,投資相對較大又沒有收入,況且近幾年化肥、農藥價格迅速上揚,這無疑增加了果農的生產成本。因此,導致一些果農只栽不管、任其生長。
3臍橙產業發展對策
3.1優化品種結構
針對楓林臍橙品種單一、供應期短的特點,鎮政府嚴格按照縣里提出的“三帶兩極一目標”發展戰略和農村現代化建設要求,以“農業富鎮”的鎮域經濟發展思路,通過充分調查、認真研究,對臍橙進行合理規劃,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優勢品種,實現優勢品種區域化。
3.2加強臍橙采后處理技術
結合當地實際,集中科研力量,研究臍橙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臍橙氣調貯藏技術,改進橙汁、醬等加工工藝,完善臍橙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規范和臍橙加工品標準體系。實現果實分級、包裝、運輸、貯存以及果品加工一體化,通過產后處理提高果品的商品性。
3.3抓品牌建設
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制定名牌產品培育發展計劃,引導果農樹立質量和品牌意識,強化臍橙采后的商品化處理,全力打造楓林無公害臍橙觀光園。同時,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努力提高楓林臍橙的知名度,并以此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4加大財政投資力度
以“十一五”規劃中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為方向,按照“統一規劃、規模發展、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使用”的原則,集中縣、鎮內外財政力量,整治和加強果園基礎設施,營造有效保持水土的綠化屏障,增強抗御旱、澇、風、凍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形成區域自然環境保障體系。
3.5加強臍橙栽培、綠色臍橙技術研究
與相關高校、科研單位合作,進行臍橙育種育苗、需水需肥規律等基礎研究和測土配方施肥、控制枝量、疏花疏果、防曬措施、分期采收、病蟲草害綜合治理等栽培技術的研究。探索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臍橙質量標準,實現果品生產技術規范化,對果品質量進行全程控制。進行綠色A級、AA級臍橙生產關鍵技術和臍橙農藥殘留、有害元素含量快速檢測技術及無損檢測技術研究,結合當地實際,為綠色臍橙生產構建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技術體系。
3.6探索有效的臍橙營銷形式
要實現臍橙經營產業化,就要創新組織制度,建立高效農業生產組織體系和經營機制,加快發展臍橙生產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要把“小農戶”與“大市場”聯結起來,組建大型的產、貯、加、運、銷專業合作組織或果品集團,對生產基地一家一戶的果農提出統一的果品生產操作技術規范與果實分級標準,產后按標準統一收購、分級、沖洗、打蠟、包裝,集中貯藏,形成高檔果品,提高臍橙產業競爭力。
[關鍵詞] 中國 體育產業 體育經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我國的體育事業在國內外聲譽的日益增高, 中國的體育產業已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正成為21世紀最具前景的新興產業。加入WTO和北京成功申辦2008 年奧運會, 為我國體育的產業化和商業化提供了重要契機, 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要努力多結構、多層次地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步伐, 學習和借鑒國外體育產業的發展經驗,把握時機, 把體育產業培育成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一、體育產業的內涵及范圍
我國的體育產業不局限于提供勞務服務本身, 也不局限于與體育有直接聯系的第三產業, 與體育運動有直接聯系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總和都可被視為體育產業, 它包括以下部門產業: 體育健身娛樂業、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服務業、體育勞務服務業、體育信息咨詢業、體育旅游業、體育建筑業、體育金融保險業等。
二、我國的體育產業現狀
中國的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97年體育產業的增加值為156.37億元,2000年達到了260.78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了0.3%左右。而且近幾年增長的速度更是在加快。體育產業在拉動消費、促進投資、解決就業、提高國民素質等方面起到了顯著作用,使得體育產業完全有資格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總結近幾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化過程中的成果,以下幾個方面是頗有成效的:
1.競技體育
首先看一下國內聯賽的情況。隨著國內聯賽職業化進程的推進,我國的足球、排球、籃球、乒乓球等各類運動都走上了規范化和職業化的道路。開展職業聯賽能夠有序地整合各省市的隊伍,通過商業化的運作來募集資金,充分挖掘聯賽的潛在商機。各種國內外賽事的舉辦,不僅促進了中國體育水平的提高,也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2.全民健身運動
近年來,體育主管部門和社區組織通過加強建設健身場所、器械,并進行廣泛宣傳,來提高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倡導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北京市2002年居民在文化、體育和娛樂方面的人均支出達403.9元,全市各級各類體育休閑場所吸引了眾多體育愛好者和消費者,項目主要集中在游泳、臺球、網球、乒乓球、健美和棋類.共刨收41.15億元,比上年增長26.62%,吸納從業人員3.1萬人。
3.體育彩票市場
中國體彩市場的蓬勃發展是體育產業進步的生動寫照。2002年體彩銷售突破13億元,電腦體育彩票銷售網點達1870個,提供就業崗位4050個,籌集公益金4.5億元,體育彩票的收入全都用于體育場館的興建、社區健身設旌的建設以及體育產業其他方面的投入。體彩市場帶動了人們的積極性,解決了福利設施的資金來源問題,有效地推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4.體育衍生產品
除賽事經營外,我國的體育用品產業、體育彩票業、體育健身娛樂業、電視轉播業和體育經紀人業也都在蓬勃發展。體育產業的興旺帶動了體育衍生產品的火爆,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體育品牌 的興起。我國的體育產業市場正開始利用品牌價值來取得優勢,體育衍生產品的范圍之廣、利潤之大有時遠遠超過了體育賽事經營本身。1999年,中國足協公開拍賣電視轉播權,從中央電視臺、教育電視臺、衛星電視臺獲得1200萬元的轉播費。同年,中國第一家體育產業上市公司――中體股份上市,資產總值從1.4億元迅速上升到5億元。大量社會資金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同時當前我國體育產業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以下幾方面:
(1)體育市場豐體作用不明顯
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仍有70%以上的俱樂部不能以市場開發與經營為主來維持其生存:而且由于資金供給的不穩定性,在推廣職業化的過程中,各俱樂部均由頻頻更換名稱的歷史,有的甚至在較短的時間內因合作企業變化而多次更換俱樂部的名稱,導致俱樂部發展極不穩定,對俱樂部的正常運行和球隊運動技術水甲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2)國內中介機構還不健全
體育經紀市場的經營人才較為匱乏,同時目前的體育經濟機構大多規模較小,基本上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營銷團隊。稀缺的經營人才,弱小的營銷隊伍,難以讓體育組織放心授權,進而影響了體育經紀業務的拓展。
(3)體育產品經營項目較少
在我國,企業經營內容單一的狀況十分普遍,與當前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4)體育服務營銷管理水平比較低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來,體育服務營銷管理水平較低的晟主要原因是體育服務營銷經營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既懂經營、管理,又懂體育知識的專門人才。這些都限制了我國體育服務營銷的發展。同時因為受到計劃經濟時代行政管理模式慣性的影響,沒有形成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主導的運作模式,這也阻礙著體育服務營銷管理的發展。
(5)體育市場發展不均衡管理不規范
體育市場發展不均衡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因受區域性經濟、文化、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東南沿海開放地區較內陸大城市發展完善;另一方面,表現在不同種類體育市場的發育狀況不同。而管理不規范則表現在體育管理體制不健全,系統不完善而且缺乏一些政策支持。
三、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制約因素和建議
1.體制和運行機制障礙
我國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政府在體育領域的行政意志, 限制了體育產業的有效發展。因此, 要著力解決深層次的體制矛盾, 由政府主管轉移到調動多方面積極性、社會多方辦體育的社會化新體制上來。實現國家投資單一化向社會多元化轉變, 形成多層次辦體育的格局, 政府通過機構管理, 建立體育產業生產、科研、流通、咨詢服務和戰略研究的完整結構。主管部門要下放權力, 使現代企業真正成為生產經營的主體, 又是市場競爭的主體, 在與國際體育市場對接中發展起來, 建立和發展一大批體育企業群體。
2.政策的引導和扶持缺乏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體育產業大部分是非盈利的公益事業,投資回報率不高,沒有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扶持政策,且娛樂性企業還承擔過重的稅費。因此,要盡快制定我國體育市場和體育產業的法律法規。同時,國家財政適當增加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性專項投入,彌補開展群體公益事業經費的不足。在稅收和信貸方面, 對社會興辦的體育市場建設項目免征投資方向調節稅;對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公益體育項目及經營活動的信貸實行政府貼息等優惠政策,為我國體育產業化提供較寬松的政策環境。
3.區域發展失衡
中國城市與鄉鎮、東部與中西部之間發展差距大。城鄉居民收入之間巨大差異, 表現為居民在體育用品消費方面差距明顯, 使體育產業呈現出區域發展不平衡, 在客觀上制約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的大眾化、生活化、普及化、消費化是體育產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 我們應優化各區域的體育資源配置, 正確制定和有效實施區域體育政策, 促進體育產業均衡協調發展。
4.人才匱乏
人才同樣也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當前我國了解國際體育產業流程、能開發體育商機的人才緊缺, 特別是中高級體育經營管理人才。職業體育經理人在我國體育企業所占比重非常低, 既懂體育知識又懂體育無形資產管理的人才嚴重缺乏, 體育科技人才隊伍人數也很少, 體育科技水平較低, 勞動力素質和水平普遍不高, 給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要開發體育人力資源, 從我國體育市場的實際出發, 集中培養適應我國體育產業高層次的體育市場經營管理人才, 加大體育創新人才培養和體育科技進步的步伐, 形成復合型體育人才供應機制, 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發強:體育經濟漫談[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2]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 健身類APP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研究 國內媒體APP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體育健身娛樂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陜南地區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我國全民體育健身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 關于我國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發展現狀的研究綜述 南陽市城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現狀研究 試論西寧市健身氣功項目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南陽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我國大學生體育健身活動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沿海城市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浙江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農家書屋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充電樁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 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武漢市東湖社區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現狀與問題研究 體育類APP的使用現狀與應用前景研究 體育教學評價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高校健身氣功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4-06-12.
[2]龔瓊.健康健美類App傳播研究[D].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14.
[3]趙日萍.大眾健身科學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6(2):41-43.
[4]左媛媛.人機交互設計在手機產品上的應用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2.
[5]胡泯,陳善平,張中江,等.不同鍛煉行為階段鍛煉效果認知的比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2(2):82-85.
[6]TalkingData:2014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EB/OL].,2015-01-21.
[7]艾媒咨詢集團. 2012-201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J]. 移動通信, 2014(7):15-18.
[8]IHS:預計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將到336億美元 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2.9%[EB/OL].,201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