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漢語言文論文

漢語言文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24 17:23: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漢語言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漢語言文論文

篇(1)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傳統人文學科,幾乎各種層次的高校都會開設這個專業。雖然歷史悠久,科研成果豐碩,也培養了一大批的優秀人才,但是在看到過去輝煌的同時,也要注意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所面臨的尷尬境地。面對學生就業市場的變化,地方高校應主動轉變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漢語言文學這樣的老專業,更應該走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之路。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道路上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首先,人才培養目標依然強調專業教育,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無所用的觀念,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影響教學質量。其次,課程的設置不夠合理。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等課程模塊雖然構成了嚴密的體系,但是普遍理論性較強,而且有些內容陳舊,缺乏時代特色,不利于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堂上,教師普遍還是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雖然很多課程設置上增添了課內練習和課外實踐周內容,但是很多都是形同虛設,并未真正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教學效果不佳的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師資隊伍建設的不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多是科班出身,具備系統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因缺乏相關實踐經驗,對將來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不甚了解,導致在應用型實踐教學環節上是一籌莫展。

基于以上問題,緊跟學生就業市場變化,主動尋求應用型專業發展之路才是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的上策。

一、轉變人才培養目標

在很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多被定義為: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從這個目標中可以看出,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過分注重專業教育,除系統地掌握本專業、本學科的知識與理論外,對其他學科門類的知識與理論較少涉獵。這種人才培養目標會導致學生知識面不寬,視野狹窄,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轉變人才培養目標。

面對當今的就業趨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一般會選擇在中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或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宣傳等工作。因此,應該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的語文教學能力、新聞采編能力、談判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等。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修訂教學大綱,不適應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內容要果斷地進行刪減,適當壓縮理論性課程的學時,增添一些學科前沿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加大實踐類課程的開設,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重視學生主體意識、寫作能力的培養,使教學從單一知識傳授型的舊模式中解脫出來。同時還要強化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在教學內容上加大對實踐環節的投入外,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在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環節的監督。

二、調整課程設置

長期以來,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一直集中在文學和語言類課程上,例如: 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等,所開設的選修課也是為對專業課的延伸和深化,如民間文學、古代文論、西方文論等。這種課程設置過于專業化、口徑狹窄,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為了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課程設置上要適當壓縮基礎專業課程,大量增加技術型、應用型課程,例如文秘類、新聞類和視聽語言類的課程。將原有漢語言文學專業重視知識點傳授、以培養知識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調整為以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主的能力型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上以中文為主、學科交叉、文理滲透的課程體系,為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中文人才奠定基礎。

增加實踐課程的教學比重,改革實踐課的考評方法,要明確學生實習實踐的時間、地點、內容、指導教師以及相應的考核制度,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切實有所收獲,而非流于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文字表述訓練,培養學生“寫”的能力。

三、改進教學方法

強調“應用型”并非排斥“專業理論課”,而是在理論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改變過去以理論為主、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認識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目標。內容上多補充些本學科的前言知識,將教學與當今社會相結合,改變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的局面。課堂上,教師應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使學生切實參與到教學中來,而非一味地灌輸知識。除了讓學生在課堂上“說”之外,更應該鍛煉他們的“寫”和“做”的能力。

四、強化師資隊伍

轉變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要落實這一系列工作,關鍵還是在教師。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師也應該熟練掌握和了解相關技能,具有應用型人才核心技能培養所需的相關職業資質。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大多具有高學歷,具備全面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缺乏與所授應用型課程相應的實踐經歷,對社會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知之不詳。

因此,為了使教師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工作,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缺乏實踐經歷的教師走出校門,去相應地單位和部門掛職鍛煉,切實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學校也應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學習,向其他兄弟院校取經求教,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從而提升教師的自身能力。

面臨知識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轉變的大環境,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改革之路漫長而艱辛,需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在保持自身核心的基礎上,突出應用型。只要堅持改革,不斷探索,必然會走出一條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

作者簡介:

高美燕(1986~),女,衡水學院中文系教師,研究方向文字學

篇(2)

我們應該重視漢語言本科專業的本科教育的根本性質。漢語言專業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的責任。所以,漢語言本科專業教育與我們的漢語國際教育還有一些區別,即它更應該具有大學本科教育的系統性以及育人性。崔永華老師在其論文中非常有見地地提出了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專業的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文章認清了留學生漢語言本科教育與單純的漢語國際教育即漢語教學的區別。對留學生進行美育和德育教育是我國大學教育的要求,而中國古代文學中優秀的文學篇目可以給學生這樣一種熏陶和培養。“在古代文學中學習中國語言之美,學習中國文人憂國憂民,淡泊致遠的精神操守,這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觸及中國文化的靈魂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

二、對比國外高校的中文專業看中國古代文學課的重要性

在國內大學中文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體系中,中國古代文學課或者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是一門專業必修課,是中文專業的重中之重。該課程一般有兩學年的教學任務量,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在中文專業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國外大學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在歐洲,開展漢學研究較早的大學里,教授很重視對中國古典文獻的研究,甚至很重視培養學生對古文原典的解讀學習。在近鄰韓國,中國文學課在很多高校的中國語系都占有一定的地位。韓國大學里開設中文本科專業的學校現在超過了一百所,各大學的專業名稱不盡相同,有的稱作中國語言文化專業,有的稱作中國語專業,還有的是在中文系下面設立不同的專業方向,比如中國通商、中國語言文化等。這里談的主要是中國語言文化方向的中文專業的情況。筆者 2012 年曾在韓國慶南大學中國學部講授一年漢語,了解了慶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專業的課程設置。在大二和大三兩個學年中,學部為中國語言文化專業的學生分別開設了中國古詩選讀、中國古代散文、中國古代小說和中國古代文論四門課程,學時與其他專業基礎課等同,均為每周 3學時。通過對這四門課程的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專業的學生比較系統分項地學習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知識,閱讀了經典的原典,同時對中國文學的特質以及主要的文學類型的發展有了大致的了解。學生們學習的文本是繁體漢字,這樣可以一邊學習古代文學一邊實現認知繁體漢字的目的,這對于中國語言文化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韓國的其他高校也很重視古代文學課程。韓國學者文大一在其文章中列舉對比了首爾大學和成均館大學的中文課程。其中首爾大學在一年級開設中國古典文學探索,二年級開設中國歷代詩歌講讀,三年級開設中國文學史課程,文學類課程占總課程的 47%。成均館大學二年級開設中國文學史,三年級開設中國名詩鑒賞、中國小說概論、中國詩曲的理解等課程,文學類課程占總課程的 26%。有的學校在專業學習的初級階段概括介紹中國的文學概況,隨著學生漢語學習的不斷深入,在三四年級開設文學、詩歌等文獻閱讀課程,此階段倡導學生閱讀中國文學原著,切身感受中國文學的魅力。朱錦嵐老師提到韓國加圖立國立大學自 20 世紀 80 年代末,取消了畢業論文,代之以 5 門課的畢業考試,而這 5 門課中,有 3 門是必選課,包括中國文學史、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2007 年畢業考由 5 門減少為 3門,即中國語、漢字和中國文學史。可見,在對中文專業畢業生的學科知識要求方面,中國文學史的內容絕對不可缺少,是在課程體系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專業課程。同時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言專業與中國學生學習外語語言文學專業相類似,都是以學習母語以外的其他語種的語言文化為基準的四年制本科學習。從國內外語專業的名稱來看,我們的外語專業的名稱都是語言與文學并重,如: 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等,專業的名稱就體現出了學習的內容,即要學習該門語種的語言也要學習用該語種成就的文學。例如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課程就一定要開設英國文學選讀、美國文學選讀或英美文學史這類課程。學生們通過對這類課程的學習,可以學習到經典英語作品,真正掌握該語言在文學方面的體現和運用,進一步增強其對語言的領悟。因此,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專業中,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中國古代文學是留學生探尋中國文化內核的一把金鑰匙

語言是工具,是載體,文學以語言為工具,展現豐富的人性以及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國古代文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一種映現。它對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增加人的文化底蘊有重要意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失去文化精華土壤的語言是蒼白的,也是沒有深度的。季羨林老先生曾寫道: “離開了內容,離開了語言的內涵,根本談不上什么語言。不涉及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風習等等,語言是學不好的。這是學習語言的基本原理。凡是學習外國語言者,都必須把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結合起來。”中國文化的內核追求平和、含蓄、中庸,中國文人高潔的品性,憂國憂民的情懷,謙遜重義的處事準則都體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這些承載著中國寶貴文化的文字都傳承著中國文化的血脈。“文學語句中包含著漢語本身的文化內涵及中國人的審美心理。中國古代文學以生動具體的方式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古代文學作品中深深地蘊含著中國的精神和中國的脊梁。外國學生學習中國文化,一方面體現在中國的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方方面面,更多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精髓中。中國古代文學課就是這樣一門讓學生體會文化精髓的課程,它承擔了審美鑒賞與性情熏陶的美育任務。黃愛華老師認為“古代文學課是為了培養學生們講授、闡釋、鑒賞和分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進而借助文學這一載體傳播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專業基礎課,它是通過對語言藝術的審美鑒賞進而吸收和理解中國文化,在傳授文化知識之外,通過文學作品的內容輻射出中華優良傳統的精神內核,通過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集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功能于一身,具有獨特價值的課程。透過語言的外衣深入到一個民族的精神,這才是文化重要性所在。”誠哉斯言! 通過朗讀并學習陶淵明的田園詩歌可以讓學生在平淡醇美的自然風光中見詩人心情的恬靜,淡泊名利,在率真的白描中透顯深遠的精神境界,讓學生體會中國文人的精神情懷; 在白居易的現實主義詩歌中與詩人一同體會平民百姓的艱難生活,從而也培養學生對勞苦大眾的深切的同情心和情操;在易安詞作中領悟含蓄蘊藉,詞的委婉曲折并留有無限想象,好似中國水墨畫般悠長。這些都是屬于中國的文化經典,是中國文化的驕傲。

四、從中國古代文學的世界性意義

篇(3)

關鍵字:魏晉南北朝;文學自覺時期;體裁和風格;審美獨特性

標志之一: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門類。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說,“自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①隨著社會思想的演變,文學日益改變了為宣揚儒家思想而鉆牛角尖的面貌,越來越多地被用來表達作家個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即所謂文學的自覺。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在這其中說的“文章”不單單僅指政治,思想,倫理方面的著作。還包括許多抒情詩的詩歌與賦,都說這是遠古開天辟地到現在的第一次把文學思想與儒學列為“三不朽”之一的“立言”相提并論。這個時期的文學的審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審美特性開始有了自覺地追求,文學在發展的道路上永遠離不開它獨特的自覺地追求,而我們常說的文學的自覺最主要的還是表現在對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上。文學與非文學的關系甚至是文學的基本性質的問題在魏晉時期得到廣泛的重視與關注。魏晉時期文章的類別日益增多,各種文體與體裁也開始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文學的特點開始被逐漸關注。《典論?論文》中說:“詩賦欲麗。” 《文賦》說:“詩緣情而綺靡。”這些認識都是居于不同的問題而言,看似平淡實際上意義很重大。其中《文苑列傳》也是重要的標志。南朝的范曄《后漢書》,第一次在正史上設立了文苑列傳,這一舉措對以后的歷史文化有了深遠的影響,并且它與《儒林列傳》并列。

《文心雕龍》總述中說“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這是文筆之分的最大體現。文筆之分是指對兩類文章的區分,文是韻文,筆是非韻文,而“文筆”的說法,漢朝時分出“藝文志”后就出現了,但實際上文筆之分確切的說還是在南朝。蕭繹“古之學者有二,今之學者有四”中就把分子分為二,再分為四。“二”者是指漢人文學,文章之分,“四”者是指文學,分為儒與學。文章分為“文與筆”,而把文筆對立起來,是顏延之開始的。在這里,就有了一個問題,對聯是韻文還是非韻文的問題,實際上,對聯是不押韻的,應該屬于非韻文,然而它的源頭是駢文和律詩,這兩個文體屬于韻文,韻文有時受到樂律和聲律的約束,而非韻文絲毫不受這兩者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對聯又受到聲律的影響,這樣一看,對聯的發展又開始尷尬了。前面所說的“文筆之分”是在六朝時期由阮元提出的,當時的一些作家為了更好的品評閱讀詩歌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方法,其中即使有文學審美性,抒情性,娛樂性的認識,是具有強化文學本質特性認識的一種新的理論傾向,但是這種認識還具有一種局限性和單調性而非整體性的,并且它沒有形成文學與非文學的自覺區分,更是沒有傳文學觀念的產生。

標志之二: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體裁的體制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魏晉時期的大多數文人,大多都是特別有文采的,可是卻總是很有個性,他們在進行文學創作時,都不走尋常路,都努力在文章中表現自己的強烈的個性和獨特性,力爭表現自己的風格。例如曹操的詩大氣悲涼,雄渾豪邁;曹丕的詩歌婉轉悠揚,氣質淡雅;阮籍的詩歌跌宕起伏,曲折不平;嵇康的詩歌清新冷峻,雋永大方,但是在詩歌的語言上,曹操寫的語句是樸實的,陶淵明則是平淡自然的。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對文學作品的體裁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類辨析.“文本同而未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泳尚實,詩賦欲麗。”曹操第一次提出了“文本同而未異”的理論,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本”即一切文章的共同性。“未”指不同文體的特殊性,即文章的具體表現情態,其“本”相同,而在具體的語言形式,寫作風格,表現形態等又各不相同。其“未”相異,曹丕將文體分為四科,并指出他們的各自特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泳尚實”“詩賦欲麗”雅和麗多是形式的體現,而實和理則關注于內容的升華,這四類怒通的文體都是風格的界定。其中“麗”一方面代表著詩詞的最高水平,他看出了文學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的審美特征。曹丕對這些文體的分類,雖然不用那么多繁重的語言,還是有很高的理論概括性,它獨特的概括性以及對各種文體之間差異的論述對后世文學的影響特別重要,而是推進了以后文學體賦的進步,以及形式特點的研究。

標志之三: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地追求。

魏晉時期文學的自覺還表現在審美特性的追求上,這同時聯系了文學的本體方面的問題。上面提到過的“詩賦欲麗”和后來陸機寫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表現了文章對美的追求,從審美追求到詩詞創作文學體性的追求,當時的文人們都在大量的創作看似具有審美特點的作品。曹丕提出的理論在實踐上也開始大量進行追求,這主要表現在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上,曹丕用和諧的韻調,用清新雋永的筆調來表達他的情感。同時,他開創了大量新的藝術形式,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都存在,在他僅有的四十幾首詩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曹植的藝術風格也頗受重視,鐘嶸在詩品中說“骨氣奇高,辭采華茂”。“辭采華茂”對他也是很高的贊賞,肯定了他的文章的華麗與他的文采,他吸取了清新雋麗的寫作風格又加以創作,最后形成自己的文章,同時他又注重對偶,煉字和聲色。陸機在《文賦》中強調“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風格華美艷麗,語言又樸素走向華麗,描寫由簡淡而走向紛繁復雜。在文章格律方面,由散行走向押韻。陸機的《赴洛道中作詩》中說:“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永嘆遵北渚。遺思結南津。行行遂已遠。野途曠無人。山澤紛紆余。林薄杳阡眠。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悲情觸物感。沈思郁纏綿。佇立望故鄉。顧影凄自憐。”②除了開頭,文章整體采用對偶的形式,以上體現了文人對詩歌審美性的追求以及自由個性的渴望。

魏晉時期對審美的追求不但體現在創作上,更體現在對理論的升華上,這兩個角度都很好的體現了文學的自覺性,魏晉時期的文論,陸機的《文賦》和曹丕的《典論?論文》中都體現了文學創作中對審美自覺的獨特性要求。

總之,文學的自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人們有意識的來表現審美特性,來自由的進行審美抒情的時候,文學就超越了另一個高度。它在歷史發展中具有永恒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學習政治理論的工具,魏晉文學作為一個自覺的時代存在于歷史的定格中。中國的文學自覺由魏晉南北朝始發③,由此,純文學也開始發展,后來唐宋文學的發展也是在魏晉文學的發展之上開始的,由此可見,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的自覺性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摘自《《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2]摘自《赴洛道中作詩》

[3]摘自文學教育下本月,2008年03期

作者簡介:

1那晴,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11級漢語言文學專業,遼寧省大連市人。

篇(4)

論文摘要:基于文學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文學理論課程體系對于高師院校中文系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調查顯示,當前高師院校中文系在文學理論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它要求我們在編訂具有時代性、前沿性同時又不乏普適性的文學理論教材以及開設相應的課程以加強文學理論教學的實踐性、時代性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文學理論是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按照一般的觀念:文學理論是一門“以美學方法論為總的指導,從理論高度和宏觀視野上闡明文學的性質、特點和一般規律”,的學科,它的建立要以文學史提供的大量材料與文學批評實踐所取得的豐富成果為基礎,同時為文學史、文學批評提供理論指導。文學理論課程體系對于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專業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理論水平,決定著學生能否以科學的方法對具體的作家、作品、文學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評價。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這一目標。現實中的情況如同相關學者指出的那樣:“在大學的文藝學研究與教學中,或者說在教科書形態的文藝學知識的生產與傳播中,文藝學的危機就表現得尤其突出。學生明顯地感覺到課堂上的文藝學教學知識僵化、脫離實際,它不能解釋現實生活中提出的各種問題,也不能解釋大學生們實際的文藝活動與審美經驗。在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中,這樣的現象是屢見不鮮的:教文論的不講作品,講作品的沒有理論,理論因為與生動的文學實踐相隔離而顯得抽象、缺乏實際意義,文學實踐也因為缺乏理論的引導而顯得感性、隨意。wwW.133229.cOm尤其是對于高師院校而言,人們往往對于那些玄奧、費解的理論觀念對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意義存在著疑慮,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人們對于文學理論相關課程的開設價值的懷疑。

這種狀況的存在固然與人們認識上的某些誤區相關,但它也與我們在文學理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有著直接的聯系。在圍繞著“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面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探索”這一課題所展開的一項調查中,筆者曾向近十年來由各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分配到中學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畢業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回到高校中文系學習,你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問卷中表示希望進一步“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提高自己分析、闡釋相關文學作品的能力”。然而,當在同一份問卷中問及他們:“你覺得大學中文系應當減少課時的專業課程是什么”時,許多畢業生選擇了文學理論方面的課程。在這里,提高理論素養的要求與削減理論課程課時的希望之間的矛盾鮮明地表現出來,這一矛盾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高等師范院校中文系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學理論諸多課程是否,充分地起到了提高學生理論素養的作用,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因而,對高師院校的文學理論課程體系進行學科反思,對其所涉及的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清理,從而對文學理論課程在高師院校中文系課程體系中的意義進行評價,這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文學理論課程體系在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首先是由文學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所決定的。文學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生活、吸收人類傳統中優秀的文化價值觀念,幫助他們培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陶冶情操,發展個性。這種獨特的學科價值,是其他學科替代不了的。文學作品的語言一般是規范、優美的語言,是理想的母語教育范文,中學語文教材中一般有一半以上的課文是文學作品,這體現了人們對于文學教育在中學語文學科中的重要性的認識。因此,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fal。從這一要求出發,普通高中語文教材選用了大量的經典文學作品,“課程標準”還向中學生推薦了大量的課外經典讀物,其內容涵蓋了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包括《三國演義》、《紅樓夢》、《吶喊》、《子夜》、《邊城》、《巴黎圣母院》、《復活》、《老人與海》、《變形記》、《西廂記》及普希金、莎士比亞的作品等等。這些都說明了文學教育構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文學教育既然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指導學生進行文學欣賞也就構成了中學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職責。面對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語文教師對其理解不能停留在感性、直觀的層面上,他應當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能夠站在理性的高度對一定時期的作家、作品、文學現象作出理性的把握,這樣,較強的文學理論素養就成為我們對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固然,中學語文教學不同于大學教育,它不要求向學生講授系統的文學理論,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欣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并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朱光潛的《談美書簡》、愛克曼的《歌德談話錄》等文藝理論名著。另外,“課程標準”還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這里所要求的審美能力的提高、文化意識的培養,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力以及對一定文化現象進行闡釋的能力,實際__卜都是指向學生理論素養的提高的。中學語文教師承擔著指導學生展開文學欣賞,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分析和闡釋一定文化現象的能力的使命,這就對高等師范院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理論素質培養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學生理論素養的提高,固然與他們對文學史的學習、作品的閱讀有著緊密的聯系,然而,對文學理論的全面、系統的自覺把握,是離不開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開設的。

就高師院校文學理論課程開設的目標而言,它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素質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首先,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文學理論的一般知識,為他們能正確認識、分析文學現象奠定基礎。作為一名合格的高等師范院校中文系畢業生,應當具備比較深厚的文學素養,他們對于文學的認識不應當停留于感性的層面上,而應當對文學的性質、特點,文學作品的構成、文學創作、文學作品欣賞的一般規律有較為深人、全面的認識。只有如此,他們才可能科學地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作家、作品及各種文學現象,才有可能深人淺出地引導學生進行文學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當前中學語文教材選用了許多中國古典詩詞,在對這些古典詩詞的欣賞中,就離不開對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的認識,特別是文學理論中關于“意境”的理論是我們解讀這些作品的的關鍵。然而,我在圍繞著本課題的相關調查中曾向畢業生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對‘意境’、‘典型’、‘靈感’、這些術語的熟悉程度如何”?約有60%的畢業生選擇了“知道,但不太清楚其·確切內涵”。這一回答是很不能讓人滿意的,這些概念都屬于文學理論中的基本范疇,缺乏對其內涵的充分認識顯然是不利于他們對學生閱讀的指導的。

同時,在調查中我還發現,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把重點放在字、詞的解釋和翻譯方面,而忽略了引導學生進人到對這些作品的藝術境界的感受、體驗之中,這與他們的文學理論基礎方面的不足有著直接的聯系。實際上,中學語文教學所涉及的文學作品是有相當的廣度與深度的,比如:李商隱的《錦瑟》詩是中學語文課外閱讀篇目之一,對于這首非常晦澀、含蓄、“幾同無字天書”詩歌,中學語文教師如果不了解中國古典藝術的一般審美特征,是很難說得上為學生的欣賞活動提供指導的。對于教師文學理論素養的要求是貫穿于中學語文教學之中的,它涉及到文學的性質、特征、文學的構成、文學的創作、鑒賞、發展等方方面面。再如,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作品,其內容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學類型。如何引導學生展開對這些作品的欣賞和閱讀呢?這就離不開對各種文學樣式、創作思潮的理論把握。對于諸如((祝福》、《我的叔叔于勒》這些作品的分析,也離不開文學理論中關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相關理論,而對于《變形記》、《等待戈多》等作品,就離不開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論把握。

其次,文學理論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文學理論作為對創作實踐的理論概括,其根本意義在于為人們提供一種從理論的高度去認識、評價具體的文學現象的能力。文學理論作為中文系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性學科,不是僅僅介紹各種文學理論知識和各家各派的觀點就行了,關鍵的是它必須闡明文學理論本身的”學理”,著重培養學生分析、闡發作家、作品以及各種各樣的文學現象的能力,使他們對文學的認識不至于停留于感性、直觀的層面上。它當然要介紹各種各樣的文學理論觀點,但不能滿足于單純的知識介紹,更主要的是要為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文學現象提供一種認知方式。向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轉化,這是我們對中學語文教師的理想要求,我們很難想象一名基礎理論匾乏,缺乏較強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畢業生能夠成長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因此,在高師院校文學理論課程教學中,對各種理論問題的內在意義、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的把握,最終都指向為學生提供一種理論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對具體的文學現象從理論的高度上展開思考,通過不斷加強這種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

再次,文學理論應當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分析各種文化現象、文化思潮的能力,培養他們能夠面對現實進行思考的能力。”文學是人學”,文學是對人類生活狀況的整體反映,文學作為人類文化的載體,它總是與人類的政治、經濟、歷史、宗教、哲學等文化現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文學理論固然是以文學為研究對象的,但這種研究并不僅僅局限于文學本身,它通過文學涉及人類廣泛的社會現象、文化現象。當前文藝學領域正在發生的“文化論”轉向就體現了這一內在要求,它強調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價值閱讀”,發現文學所承載著的文化意義。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文學理論教學不僅要傳授關于文學的一般知識,更要從文學的角度出發,教會學生如何面向現實進行理論思考,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分析、評價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文藝作品中所蘊含著的文化意義。特別是近十年以來,文化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典意義上的文學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網絡、大眾傳播媒介的出現、“文化工業”的興起,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文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文學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復雜地結合在一起,文學理論要取得鮮活的生命力,就不能忽視這一趨勢的存在,一名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不僅應當具有闡釋文學經典的能力,還應當具有引導中學生面對現實社會中豐富、復雜的文學現象、文化現象進行思考的能力。

就高等師范院校文學理論課程教學與研究的現狀而言,有兩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注意:一方面,就是文學理論本身的實踐性問題。在高等師范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中,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體系主要是以文學概論為基礎,以美學、西方文論、中國古代文論以及馬列文論為輔的課程體系。從知識結構方面來說,這一體系是無可非議的,它很好地涵蓋了古今中外關于文學的一般觀念,能夠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于文學的一般規律的認識。但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看,這一體系在強調了學生對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相關知識的掌握的同時,卻對文學理論本身所固有的實踐性缺乏足夠的重視,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往往不得不面對一種現象:基礎理論與文學實踐相脫節,文學理論課程與文學史、作品選課程各講各的,文學史、作品選讀的課程往往對文學理論問題缺乏充分的注意,而文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往往與具體的作家作品、文學現象的研究相脫節,這種趨勢在近年來尤其嚴重。理論為文學史、文學批評提供指導,在很大程度上淪為一句空話。特別是近二十余年來,當代中國社會的審美意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我們的大學文學理論課程往往無視這一變化:“文藝學研究的范圍局限于經典的作家作品(甚至連在西方已經經典化了的現代主義的文學藝術作品也很難作為”例子”進人文藝學教材),并且堅持把那些從經典作品中總結出來的”文學特征”當作文學的永恒不變的本質與標準,建立了相當僵化機械的評估一篩選一排除機制。這就日益喪失了與現實生活中的文化一藝術活動進行積極對話的能力”(陶東風《大學文藝學的學科反思》)。知識僵化,脫離實際,不能解釋現實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復雜的文學問題。這成了人們對于文藝學學科的一個普遍看法。

另一方面的問題是:如何面對人類豐富的文藝理論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能夠較全面地對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學現象進行闡釋的文學理論體系。中國現代文藝理論體系處于西方文化的絕對影響下,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特別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西方文藝觀念的大量引人,新方法、新觀念、新理論不斷涌現,理論上的多元化成了文論界的一道基本景觀,這些理論往往自成體系,在不同層面上都具有自身的價值,如何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對其加以整合,這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這一間題突出地表現在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方面,文學理論教材編寫的難度是困擾著文藝學界的一個基本問題。應該說,二十余年來,國內文藝學研究有了巨大的進展,但文藝學研究成果向教學領域、教材編寫領域轉化的效果卻還很不盡人意,其中困擾著大家的一個基本矛盾就是教材內容的先進性和普適性的關系的處理問題,對這兩者關系的處理,也就是教材的編寫者的學術個性和教材涵蓋當代學術進展的客觀性的關系的處理問題。

從中國當代文學理論體系的發展演變過程來看,在蘇聯文論模式的影響下,八十年代以前的文學理論體系主要建立在現實主義反映論的文學觀的基礎之上。作為在八十年代以前有著廣泛影響的大學文學理論教材,以群主編的《文學的基本原理》雖然承認”萬古不變的文學原理是不存在的”,對于文學理論的研究應該”同具體的歷史經驗聯系起來加以考察”川,但在具體的理論闡述中,教材卻以反映論的理論模式代替了對古今中外紛繁復雜的文學現象的認識,觀念嚴重滯后,知識老化、僵化。當前文學理論界對這一模式的不足是有著足夠的認識的,也在突破這一模式方面做出過許多努力,近幾年所出的幾樣教材的確有不少新意。但是,這些教材在注意到理論上的前沿性的同時,卻又r帶來了另一個方面的問題,對各種理論觀念的整合差強人意,特別是在本科文學概論教材的編寫中,對于大學本科低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文學素養考慮不足,教材涉及的理論問題往往過于寬泛、面面俱到,什么都談,但什么都談不透,整部教材讓學生覺得晦澀難懂,教師也很難取舍。

針對上述各種情況,對于當前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教學,有幾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思考并作出相應的改革。這主要涉及到優秀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加強,特別是應注意文學理論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性與時代性,加強文學理論、文學史與作品選之間的聯系,開設富于實踐性的文學批評與鑒賞課程,同時,作為對轉型期時代文化狀況的回應,把文化研究納人到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系統之中。

教材的編寫是文學理論課程建設的難點之一。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傳播方式的改變以及“全球化”的趨勢使我們從以往那種單一、封閉的環境之中走了出;來,地球上每一種創作思潮、理論觀念都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多元化已經成為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共同認識。表現在文學理論界,理論上的創新、學術觀念方面的多元共存,不同的理論觀念、審美取向各領數百天。在今天,如何把各種各樣的文學觀念整合到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文學理論課程體系之中,使我們的理論體系有足夠的覆蓋力,從而獲得更強的生命力,又不.至于使文學理論成為各種理論觀念的拼湊,而能構成一個自足的體系,這無疑是高校文學理論教學中所巫待解決的問題。如同童慶炳先生所指出的那樣:“過去文學理論只關注現實主義,不關注現代主義。實際上現代、后現代都要關注,各個方面都要照顧到,這樣才完整”。然而,困難在于: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建設正處于一種尷尬的“失語”狀態之中,雖然理論界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氣象,但面對豐富的文論資源,不同學者囿于教育背景方面的不同,學術興趣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選擇哪些觀點、學說來加以介紹,如何依據教學的需要,把這些觀念整合到教材自足的系統中去,這本身就成了很大的一個問題。

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教材內容的先進性和普適性的關系的處理問題,即既要使教材能夠體現出學科研究的前沿性,又不至于使教材內容的普適性為編者本人的學術個性所掩蓋。大學教材與學術專著有著很大的區別,優秀的學術專著往往帶有著者鮮明的學術個性。而對于文學理論教材而言,它不應該只是講述著者的一家之言,它應當客觀地介紹人們對于文學的性質、特征,文學作品的構成以及文學創作、鑒賞及文學發展的一般規律的認識。文學理論教材的個人風格,不應沖淡其理論的全面性、普適性,而應當綜合本學科國內外主要的成果,特別是對于作為基礎課程的“文學概論”課,它應具備較強的知識性,應當在綜合整理前人的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具有普適性的文論體系,而不宜過多的強調編寫者個人的學術興趣。其中應特別注意文學理論研究成果的繼承與創新問題,如果我們缺乏對當代學者科研成果的吸納,教材便往往缺乏時代感,與時代相脫節,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對以往學者研究成果的繼承,如果僅僅因為“創新”的原因而排斥前人的優秀成果,就會使文學理論失去豐富的學科資源而顯得漂浮、淺薄。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者應當具有廣闊的學術視野、海納百川的學術胸襟,把歷史上不同學者關于某一文學理論問題的優秀研究成果吸收到教材之中,而應避免把教材作為宣講個人學術觀念的地方。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間題是教材所涉及的理論的深淺程度問題。20世紀世界文學理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此我國的文學理論研究界也給予了充分的注意,這對于全面地反映當代文學理論的發展狀況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對于《文學概論》這樣的課程,在注意到人們關于文學的觀念的多元化的同時,是否也應當考慮到其作為基礎課程的性質,內容不應過于繁雜,以至于追求面面俱到,造成術語名詞滿天飛的局面。“文學概論作為講授文學理論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知識的課程,是文學理論的初步。文學理論中所包含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它都概括地講到,但它只講最基礎的東西,不涉及其中比較專門的復雜問題。它是概論,不是專論”。一方面,文學概論是為大學低年級學生所開設的一門課程,這一階段的學生文學方面的素養還相對不足,如果這一門課過于艱深,亦或面面俱到,必然影響到他們學習理論的效果,甚至影響到他們學習文學理論的熱情。另一方面,師范院校的文學理論課不是培養專業的文學理論研究工作者,其目的是培養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注意到引導學生了解文學觀念的豐富性的同時,是否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學以致用問題呢?因此,對教材所涉及的理論問題的深度與廣度的慎重考慮是我們在教材編寫中所必須注意到的。

就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建設而言,傳統上分層開設課程的做法是值得繼承的,在大學低年級以開設文學概論課為基礎,培養學生初步的文學理論素養。在大學三年級以后逐漸開設中國古代文論、西方文論等文學理論的分支課程,分別在相應的領域作進一步的深人學習。在此之后,可結合師資狀況開設中國古典美學、文心雕龍研究、當代文學思潮研究等專業性較強的專題課程,對這類課程必須突出其選修性質,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興趣。

問題的關鍵是必須是對每一階段的具體某一門課程開設的價值、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應當有一個較為明晰的認識。從提高學生文學理論素養的需要出發,我們可以把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課程分為三類: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文學概論”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其目的在于向學生介紹歷史上人們對于文學的性質、特征,文學作品的構成以及文學創作、鑒賞及文學發展的一般規律的認識。它是文學理論的初步,基礎性是其基本特征,它的開設一般放在第二、三學期比較恰當。

中國古代文論、西方文論是在學生學習了“文學概論”課,對文學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經過對文學史的學習、閱讀了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中國、西方文學理論發展的一般狀況。它是在“文學概論”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人,如果說“文學概論”課是側重于對歷史上人們關于文學的本質、規律的綜合性的介紹的話,那么“中國古代文論”、“西方文論”等課程則是深人到中、西方文學理論的發展歷程中,具體了解不同時代、不同理論家關于文學的認識發展過程。這類課程可列為專業必選課,放在三年級開設較為恰當。對于馬列文論、美學原理這些以往在文學理論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課程,就其性質而言,它們在內容、課程性質方面與文學概論課多有重復之處,將其作為必修課并無多大的意義,可將它們歸人選修課的范圍。專業選修課的開設對于學生理論素養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視的,但在這一類課程的開設中應當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必須突出其選修的性質,以適應不同學生興趣的需要。另一方面,這一類課程為提高課,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它的開設應當根據各個學校的師資條件而定,在此類課程的開設上,應特別強調教師的學術特長,以保證其學術性,達到引導學生在相關問題的研究中提高理論素養的目的。

在高師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對傳統的文學理論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需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首先,應加強文學理論課程的實踐性,改變文學理論與文學史、作品選讀之間相互脫離的現狀。文學理論來自于對文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源于實踐而又面向實踐,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沒有任何理論可以超越具體的實踐而存在。文學理論并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最終目的,它應當為學生提供理論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眼光,提高其闡釋、分析具體文學現象的能力,這些能力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就可以實現的,而只能在學生的具體實踐中才能完成。在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文學理論的教學往往成為抽象的理論灌輸而與鮮活的文學實踐相脫離,理論因為與生動的文學實踐相脫離而顯得抽象、缺乏實際意義。這正是導致學生一方面覺得自己缺乏闡釋具體作品的理論素養,另一方面卻認為高校文學理論課程缺乏實際意義而應當削減課時的原因。針對這種情況,加強文學理論課程與文學史、作品選讀之間的聯系就顯得特別有必要了,以往很多學校雖然也開設有文學批評課程,但也是偏重于批評理論的講授,對于文學批評與鑒賞的實踐性質缺乏充分的注意。與此不同的是,一些高校能夠針對這種狀況,開設文學文本解讀、文學批評實踐等課程,在對具體文本的解讀中培養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這是很值得借鑒的。

其次,注意文學理論課程體系的時代性,加強文化研究類課程的建設。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伴隨著經濟領域的激烈變革,我國的文化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電視、網絡的普及改變了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也造成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同時,文藝活動前所未有的市場化,這一切“改變了有關‘文學’、‘藝術’、‘審美’的經典定義”。在某種意義上,文學這一傳統范疇與各種復雜的文化現象交織在一起,使中國當代的文化現象呈現出較強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如何適應這一環境的變化而進行文藝學課程的改革呢?這里值得提及的是近年來為眾多學者所倡導的文藝學的“文化論”轉向,文化研究是劇烈的社會轉型期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門類面對急劇變化的現實,打破原有學科界限,進行跨學科綜合交叉,從而形成新的學術應對面的結果。當前大眾文化的興起,影視文化的普及,圖像、網絡文化代替了以往以印刷、出版為基礎的文化傳播方式,這些變化使我們已經很難固守傳統上以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四大門類為中心的文學觀念,適應時展的需要,文藝學學科幾年前已經:出現了“文化論”轉向。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的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學語文教師,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引導中學生“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這給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培養目標上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們所培養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應當具備剖析各種當代文化現象的能力,作為對時代所提出的這一問題的回應,在文學理論課程建設中,我們是否應當開設文化研究類課程?

篇(5)

1.考查學生對選文的整體感知能力,以及對文章主要內容、主要觀點的理解把握。

2.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層次的分析能力及議論文的閱讀寫作技法的掌握(文章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的特點是什么,某一段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3.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積累,給選文補充道理或事實論據,或根據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理解補寫相關內容。

[真題再現]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問題。

讀書與思考

①讀書,顧名思義,就是同書本打交道。也許有人會問,這也需要方法嗎?當然需要。假如一個同學天天讀書,投入的精力很多,讀什么記什么,這是不是最好的閱讀之道呢?這樣讀書,也是一種讀書法,古人叫做“記誦之學”,他這樣用功地讀書,絕對比不讀書、不記誦要好。但這種讀書,不能成為一種學問,不算是上乘的讀書。因為他得來的學問是死的。讀書多是好事,但還要用種種科學知識來幫助理解書本的內容。如果要使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讀書的過程中,要給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時,學進來的東西,如果沒有同你原有的知識碰頭,就只能擺在那里,不發生“化學作用”,無法變成你自己的養料。人的胃能夠處理各種食物,自動地把它們劃分為營養和廢料,再根據人體的需要,分別輸送給不同的器官。讀書者需要動腦思考,吸收書本上的知識,為增長學問所用,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樣的。讀書而能消化,書本知識就能與原有的知識融合在一起,產生化學變化,然后把需要補進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學問,把不需要的東西排除掉,當作垃圾處理。

③改革開放以來,國外的思想、學說涌進了國門,一時令人應接不暇。青年人對新事物敏感,這當然是好現象。但也有些青年學生對外來的理論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結果讓自己的頭腦成了外國理論的跑馬場。里面即使有好東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說分辨良莠了。這種情況,應當引起警惕。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青年人,對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幾近“不思”、“不學”,那就不可避免地要面臨“罔”和“殆”的危機。我看是不能這樣繼續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識,要在讀書上多用腦。讀外國書如此,讀中國書也如此。因此,在讀書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營養;_________________。

④總而言之,在讀書中,思考特別重要。

(2007年四川廣安中考語文試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再選擇其中的一種,說說作者是怎樣運用這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語境,在文章第③段結尾的橫線上補寫一個句子,與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用名言警句論述了讀書時思考的作用。請根據你平時的積累,另寫兩條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合文章,填充下面讀書卡片(其中“內容摘要”一項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題目: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

內容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及參考答案]

第1題考查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掌握,這是議論文閱讀常考的一個考點。一般而言,作者的觀點常出現在文章開頭,但這篇短文的觀點在文章的結尾。參考答案:在讀書中,思考特別重要。

第2題考查對文章的論證方法的掌握,這也是議論文閱讀中常考的一個考點。閱讀第③段,不難看出,作者為了證明觀點,舉了有些青年學生對外來的理論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結果讓自己的頭腦成了外國理論的跑馬場的事例;同時又引用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古訓。兩種論證方法都是為了論證思考的重要性。參考答案:事例論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道理論證)例如:作者把改革開放以來,一些青年人盲目追逐國外思想、學說作為事例,來論證思考的重要性。

第3題補寫的句子要與前面的句子能構成排比句,內容上必須是說明思考的重要性,同時句式也必須與前文一致。參考答案:思考,才能啟迪智慧。

第4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積累,切合了新課標的精神,把考查的視野投射到考場以外,降低了試題的難度。學生寫出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問題就解決了。參考答案:①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5題考查的是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要正確作答,必須讀懂原文。參考答案:讀書與思考鐘敬文本文論述了讀書方面的問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論證了在讀書中思考特別重要的觀點。

[考點精練]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問題。

無心之善

中國語言的分寸感極強,譬如朋友的喬遷之喜,你送給他一件禮品,別人可以用“錦上添花”來形容,這時,若用“雪中送炭”,就不合時宜了。譬如你正渴求知識,苦讀考研,有人正好給了你最急需的復習資料,這就是“雪中送炭”,這時要說“錦上添花”,就文不對題了。

作家是以語言為工具的,我也常常琢磨,同樣意思的兩句成語,難道就永遠水火不容么?實際是不應當如此的,漢語言的偉大,就在于她的彈性,我一直在尋覓這兩句成語的默契點。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找到了。說來你也許不信,能將這兩句成語組合在一起的,就是現在街頭常見的福利彩票。

彩票募捐來的資金,其中有一大部分,按其宗旨,是要直接送到那些處于困苦境地中的傷殘孤寡、貧病老弱、下崗職工、輟學兒童手中,對他們而言,這點幫助,就是“雪中送炭”了。同樣,那些以愛心和善心、關懷和同情購買彩票的人,如果幸運之神向他展開了笑臉,中了獎,我想,這時候,用“錦上添花”來形容,也許是最合適的了。一邊是“雪中送炭”,一邊是“錦上添花”,不大的彩票,卻把漢語言中兩個不能等同使用的成語,聯結在一起。那些購買彩票的人,不大可能想到他其實是在做一件善事,所以,無心之善,真善。

匈牙利作家莫里茲的著名短篇小說《七個銅板》中,那位靠洗衣謀生養活小孩的婦女,窮到連買肥皂的七個銅板也掏不出來,孩子們幫著媽媽滿屋子找尋,終于,一個、兩個、三個地湊到了五個,還缺兩個,幸好從抽屜縫里發現了一個。可是,差一個是買不來肥皂的,一家人為此愁腸百結,無以為計地坐等著。這時,一個過路人,知道他們為缺一個銅板而苦惱,這個與他們同樣貧窮的善心人,就把自己身上僅有的一個銅板,塞進這家孩子的手里。于是,這間小屋里有了笑聲。

我時常在想,買彩票的朋友,肯定不會知道他從口袋里掏出的錢,將會給那間小屋里帶來了笑聲。但是,無意中賦予那張彩票中的善心,才是可貴的。當無數善心匯集起來,那就給需要溫暖的人,帶來了陽光普照的春天。

1.本文的主要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文中畫線句子“將會給那間小屋里帶來了笑聲”,該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所提到的福利彩票中獎的情況,對你有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用兩個事例來證明觀點,你認為這兩個事例在本質上是否相同?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無心之善真善,無心之善可貴。

2.“將會給那間小屋里帶來了笑聲”的意思是,不求回報的無心之善將給那些處于困苦境地中的傷殘孤寡、貧病老弱、下崗職工、輟學兒童等帶來笑聲,帶來溫暖,帶來陽光。

3.行無心之善,能提升自己,會給自己帶來好處:或是物質利益,或是好的精神品質,或是好的心情……(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篇(6)

吉新宏:教師的使命在于教會學生思考

“文本中有生活的世界,文學理論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眼睛和這樣的心靈,讓我們對世界進行詩意的感受和詩意的批評。這種態度是文學理論的態度,是用錢買不來的、真正詩意的人生態度。”吉新宏常以這些話告誡他的學生,“現代文藝學不僅與傳統的哲學、美學密切相關,而且越來越呈現出與眾多人文社會科學理論互相融合的趨勢,文化學、人類學、符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理論都成為文藝學研究的重要視角。”吉新宏在課堂上似乎不是在講課,而是教學生怎樣學會思考,怎樣學做人……因此,有學生稱他是“犀利哥”,也有學生稱他為“吉博”。

吉新宏說,他出生于河北玉田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童年乏善可陳,像一般的農家孩子一樣,爬樹、游水、捉蟲、偷瓜,以及不斷地挨大孩子欺負,如是而已。9歲才上小學,5年后離家上初中。1990年,歪打正著考入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真正的所謂“人生”是從此開始的。大學4年他沒有得過“優秀”,沒有當過“先進”,更沒有當過學生干部,唯一收獲就是讀了一些書,養成了一點獨立思考的習慣。雖然是讀師范,但那時從來也沒有想過將來要當老師。1994年他從東北師大畢業,分配到唐山師范學校,開始了作為“教師”的職業生涯。走上講臺以后,才慢慢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覺得自己很適合作教師,而且只適合作教師。

吉新宏說:“我平時的生活很枯燥,尤其在別人眼里。以前叫‘書呆子’,現在‘老宅男’。我最大的愛好就是靜靜地坐著,看書、寫字、思考、發呆。我愛這種枯燥的生活,不喜歡到外面的美麗世界去‘精彩’。”當上教師以后,他發現自己平時讀的一些書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創造價值,于是,就再也不想做教師之外的任何“體面”之事了。2005年來到華北科技學院,上了不少課,文學概論、美學概論、藝術概論、文藝美學、文藝心理學、古代文論、詩詞鑒賞等對一般學生來說較為晦澀的專業理論課。在教學中,他力圖使所有理論盡可能落實到學生的文學經驗、文化經驗及生活經驗中。具體操作上,將理論原則的邏輯展開與實踐應用的文本分析相結合,讓學生具有文本領悟和理論操作兩種能力,現在看來效果還行。

漢語言文學B111班學生陳西西說,吉新宏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是:“不坑人!”他總是要求自己對講述的知識達到完美后再傳授。另外,吉新宏的 “反偵察”能力還特別強,要求學生作業是不允許抄襲的,為此在作業上交之后,他會將學生的論文一段一段放在網上查詢是否有抄襲的痕跡。吉新宏常說:“中文系的學生應該是最有思想的,學中文的并不一定比理科生差。社會歷來都需要有思想與有文學功底的人。”有同事反映,吉新宏常常是凌晨四五點囫圇一覺,之后上上午的課,對于他來說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他卻依然在講臺上保持活力。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吉老師這么晚睡覺?其實,這是他在為講課做準備,吉新宏為講文藝心理學“藝術的體驗生產”一節時,將自己看過的兩部電影《小武》《陽光燦爛的日子》又重新看了一遍,為的是為新課補充知識。

漢語言文學B111班學生李俊儒說,“吉老師是教會我思考的人。半年前發生的事又一次浮現在我的腦海里。那是大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因為復習時間倉促,我們都考得很爛,校網上出現很多帖子,說老師要求太嚴、出題變態等。吉老師知道后很是難過,還找了幾個同學了解試卷難度的情況。有一天傍晚,我和同學經過學校博觀樓前時,看見吉老師坐在臺階上,夕風微涼,老師的臉上寫滿了滄桑,似乎突然間竄出許多白發來。唉,真是絲絲白發桃李債,條條皺紋歲月痕啊!有人說,孤獨是一種偉大,只有思考的人才會遇到。吉老師寫滿滄桑的外表,大概就是思考的痕跡吧,他是一位理性的思考者,一位孤獨的思考者。在他的課上,我們明白思考比知識更重要,是他讓我們學會評判性地看待人生,學會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

更多同學習慣將吉新宏稱為“吉博”,原因是“他讓我們喜歡上了課堂,他推薦的書目和電影同學們會一部一部認真地看,在沒上課之前就預習下節課要講的內容,每次上課搶第一排已成大家的習慣目的”。漢語言文學B112班學生霍夢雪說,“在心里仔細回味吉老師講的內容,盡可能地多讀一些書。看了老師推薦的書目,就會更后悔我以前的渾渾噩噩,以前怎么就沒有發現讀書的好處呢,書里深刻的智慧與思想,精妙的語言表達,深深地吸引了我。怪不得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因為‘吉博’,我愛上了讀書,愛上了有深刻思想的書。現在班上像我這樣‘改過自新’的同學有很多,大家以前談論‘吉博’上課內容的時候,講的最多的是他懂的東西好多啊,心里會默默地為自己的無知感到自卑,現在大家不同了,都提前閱讀相關的人物著作,比如我們現在學文藝心理學,其中講到了弗洛伊德的時候,大家都提前閱讀了他的著作,所以再上課的時候我們聽得輕松。跟以前相比,感覺終于可以在‘吉博’面前稍稍地可以抬起頭了……”

金安輝:提高學生抬頭率的“四項基本原則”

有人說,金安輝老師是一位典型的文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他愛自己的學生,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他家住在北京最西邊石景山,而學校在北京東邊的河北燕郊,因此他每次來學校上課都要橫穿整個北京城,所以他說:“我每天跨越整個北京城來看你們,你們是我最可愛的人!”金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盡管他住得很遠,但他從來都不遲到。而且每節課他都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講得詼諧幽默。他上課從來不點名,仿佛是給學生絕對自由。有一次,他看著學生滿滿的課表說:“作為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我理解你們的痛苦,所以你們若想逃課,我的課就是你們的首選!”這,也許就是大師風范吧,不靠點名贏得上座率,而憑的是個人講課實力。

金安輝說,“1991年5月,正讀高三的我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學校有一個保送遼寧師大中文系的名額,班里少有人報名。自幼就篤信‘不占便宜即吃虧’的我毫不猶豫地報名了,然后就成功了,后來又后悔了!因為上了大學,我才驚訝地發現畢業后要去中學當教師,而我天生就是個笨嘴拙舌之人,豈能勝任?笨到什么程度呢?”他曾自撰一聯形容自己,上聯曰“三錐子扎不出一滴血”,下聯謂“八杠子壓不出半個屁”,橫批“沉默是金”。2004年,研究生畢業,金安輝身份“升級”,由中學教師變為了大學教師,但不變的是“上課恐懼癥”依然。他說,“為了免于‘下崗男工’的命運,我使出吃奶的勁兒來對付每一節課。漸漸地,我的課有人喜歡了。”以下是金安輝總結出提高學生上課抬頭率的“四項基本原則”:

――激情。課堂的魅力在于激情,激情不等于就是一種激昂的情緒,聲音洪亮,表情豐富,兩眼發光,興奮時手舞足蹈。這些年來,他堅持不用麥克,就用自己原聲原版的破鑼嗓子傳道授業;堅持課堂上少用幻燈片,多寫板書,便于學生來得及做筆記;上課前,一定保持好心情好情緒,實在有煩心事就找個同事傾訴傾訴。總之,他自詡是擅長演“激情戲”的一把好手。

――勵志。人都有懈怠偷懶的時候,學生當然也不例外。每周見面一兩次、嘮叨二百分鐘,肯定會有審美疲勞,所以他必須時常給學生們“打雞血”。具體方法是推薦一些經典篇章,如《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等(不便過多劇透篇目);或是講述一些以前學生的臥薪嘗膽、螢囊映雪刻苦讀書的往事;或是結合上課所講內容借題發揮,當看到學生們雙目圓睜時,就知道該言歸正傳了……

――前沿。高明的教師善于為學生打開無數扇窗子供你選擇、欣賞、思考。承認自己不能“師夷長技以制夷”,所以,便盡可能將本學科的一些前沿成果適時介紹給學生。如在講《尚書》時,會提一下新出土的清華簡,來說明《尚書》現存版本的真偽等。這樣,既可起到開眼界的作用,也具有吊胃口的功效,最重要的是――“你看我有多前沿!”

――趣味。作家汪曾祺說,好文章恰似揉面,合適比例的面,兌合適比例的水,這樣揉出的面才筋道、好吃。他以為講課亦如此。所以課堂上需要適量“兌點水”,來點趣味的調劑,效果會好很多。如在講《詩經》時,引一則《世說新語》中的軼事,借用里面的成語來相互取映照。這樣適當的“兌水”,會讓課堂不致沉悶,尤為重要的是,學生會覺得這種課“好玩”……

漢語言文學B111學生胡亞玲說,“金安輝老師作為我們文院的四大奇人之一,作為他的學生,之前就聽說了關于他的很多故事。我依然記得他說過‘沒有逃過課的大學不是好大學,也許我不會用點名來控制你們逃課的頻率,我會依靠我個人魅力來吸引你們聽我的課’。當然,事實的確如此。我想與其叫他金老師,不如叫他金先生。因為比起現代教師,他更像是胸賦丹青的教書先生。他不喜使用現代教學使用的電子器械,筆記常是以繁體寫成的豎排行楷,激動之處,筆鋒飛揚字走龍蛇。他總是一襲黑衣,曾打趣的告訴我們,‘歷史上只有三個人喜歡一身黑色,一個是墨子,一個是魯迅,還有一個就是我!’雖然這些使金安輝老師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古典的文人,可是事實上他也是一個‘潮人’,新鮮的網絡段子,流行音樂他都能了然于胸,上課時偶爾帶出一兩句,能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讓我們既有輕松的上課氣氛,又可牢記知識……”

肖國會:書法能讓學生跳出現代社會的襲擾

“時下我們正處在一個多元的文化體系里,不同種族、不同形制的文化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播方式在我們身邊棲息,面對它們,在目不暇接的時候就已經悄悄地被它們感染。作為當代的大學生,眼前的繁華與蕪雜使他們進退兩難,一時間就如同站在了巨大的環島周圍,茫然若失。在這種情況下,對他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無疑非常必要。”肖國會還說,“書法因為它所特有的藝術品質對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帶來重要的影響,通過具體的實踐教學和講授使得學生有了對美的認識,進而懂得如何欣賞美。也就是說,教師要告訴學生什么是美,在學生的審美理念里確立正確審美觀念。實踐證明,在過去的一些教學中,學生從中得到了收獲,從而實現了美的教育。”

肖國會認為,書法能涵養性情,讓學生跳出現代社會的襲擾,靜下心來念書,并專注于學業。面對接受多種文化熏陶的大學生,浮躁與熱鬧在他們部分人中間充斥著。不讀書或讀一些層次較低的書籍,加之電視、網絡等傳播形式的介入,漸漸地形成了一部分人的“眼高手低”;說起來自己如何如何精明能干,做起來卻舉步維艱。在一個未發展成熟的文化語境里,已有的和將要學到的知識在各種各樣的信息中丟掉,更可怕的是具有創造力的智慧也丟掉了。由此,讓他們靜下心來,能安安靜靜地讀書、學習是書法教師的責任。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看似簡單的筆畫,寫起來并不容易,首先是書寫方法的掌握,其次就是書寫者的心靜。學生在書寫中之所以不得領要,就要告訴他們靜的重要,結果很快就進入了書寫境界,筆畫質量也提高了。在此基礎上,將心靜推廣到更深的學習之中,進而也就在無形中進行了素質教育。

肖國會說,教學中讓學生體會線條、造型、筆墨等元素的外在形制和內在品質,由此學生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盡管書寫是一件辛苦的事,但他們都能夠切身感受筆墨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另外在教學中講一些書法史、古人學書經歷和寫作過程,今人對書法的認識與應用(如各地碑林以及景點書法、匾額題字等),還有書論知識的講解,都可以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書法因為它所特有的藝術品質,能給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帶來了重要的影響,通過具體的實踐教學和講授使得學生有了對美的認識,進而懂得如何欣賞美。在只有30學時的選修課里,塑造一個書法家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過掌握一些基本技法知識再來欣賞好的書法作品是可能的。在教學中,首先是教師的示范,在沒有拿過毛筆和只有短暫接觸的絕大部分學生眼里,教師的示范尤其重要。

漢語言文學B111班學生王新民說,肖國會老師似乎是一個“得道成仙”的人,他總是穿著寬松的棉質衣服,軟底布鞋。他有兩道酷似蠟筆小新的濃眉,但實際他是一個很溫和的人,同學們都喜歡稱他是“淡定哥”。“我們是因為肖老師而熱愛上書法和繪畫的。有一次上課講‘林’字的寫法時,肖老師來到學生身邊一筆一畫的指導。就算學生練習了多次未寫好,老師也沒有生氣,耐心地講述知識要點。學期結束之余,肖老師將自己出版的書籍贈送給我們,留作紀念,讓學生頗為感動。盡管肖老師少言,但是一顆熾熱而誨人不倦的心卻跳動在學生之中,我們一直感受著這種氣息。他的內斂而穩重的是學生心目中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一位。”

張曉東:學生會沿著芬芳的路徑去尋找春天

張曉東名列“吉金肖張”四杰之末,四人中也數他最年輕。接受《教育》旬刊記者采訪時,他說,之所以有這樣一次關于“教學經驗”的對話,就他本人而言,可以總結出這樣幾個原因:

――寬松開明的校園環境。與動輒百八十年的老牌學校相比,華北科技學院從一個干部培訓學院起步,至今也才滿30年。但也正因為她年輕,才沒有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對我個人來說,就是沒有太大的科研壓力。能讓一個10年沒有的教師馳騁在講臺上,具有這樣文化包容情懷的高校可能不太多吧。對此,我是身懷感激之情,這讓我能專心于琢磨我的各項‘教學實驗’而不必寫我不擅長也不很感興趣的學術論文。”

――健全完善的教學督導體制。張曉東依然清晰記得,剛來學校的時候,總是有幾位教學督導來聽課,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原以為大學沒有這個環節。就問領導這是什么原因。領導含蓄地說,“只有兩種情況,一是你講的很好,二是你講的有一些問題。”當時他毫不猶豫認定了前者,認為自己也是每天認真備課,講課的時候也足夠有激情。直到有一次系里給全體教師打分,他的測評結果是“不及格”(70多人的教學單位,是“掛科”的三甲之一)。那時候張曉東才從“夢”中驚醒,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最后得出的結論是,督導打分沒有任何個人色彩,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不管是哪一位督導來聽課,都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聽課記錄,并且在課下跟他探討,指出他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現在依然記得很清楚,張秀林老師(學校教學名師,督導組組長),每次聽課,都比我去得早,非常謙遜的對我說,‘我是來學習的,你正常講就行,不用管我。’每次他的記錄本上都記了很多內容,并且在下課后,詳細地為我講解他的體會并委婉地指出我的不足,真誠地鼓勵我繼續努力,相信我能講出自己的風格來。今天,在我因教學而獲得榮譽和認可的時候,回憶10年來各位督導對我的督促和鞭策,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催人奮進的獎勵機制。“知恥近乎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師孔子說過的名言,也完全符合張曉東的教學成長“軌跡”。“在我痛定思痛、決心奮起直追的時候,學校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激勵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改進教學質量,提升教學能力。尤其是我們學院自身,開展‘精彩一課’評比,雖然當年只得了第二名,但我還是得到了一個名牌公文包。關鍵是,雖然這是一場學院內部的評比,但院里領導很重視,請來了很多學校督導來給我打分、指導,這也算給我‘正名’了。”張曉東曾經在課堂上對學生說,“我這輩子也沒做過當教授、副教授的夢,我覺得自己只適合當一個講師。我也是從你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我知道有些老師會‘很榮幸’的被學生標以各種類型的‘外號’,我管不了你們的嘴,但我可以給你們提供幾個選擇:官方的呢就是張老師,我自己起的‘外號’是‘張一講’,就是一個姓張的講師,而且是一輩子的。還有一個,是‘惡人張’,就是對自己的‘手下’,我不會手軟,也會有些毫不留情。你們如果叫我這兩個外號,我不會生氣,反而會很開心。”

篇(7)

在如今流行的幾種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中,道學家的文論往往受到高度評價,政治性強、具有道德教化作用、注重實用性的作品不但被選入教材,而且還得到推崇。與此相反,一些政治性不強但文學價值很高的作品卻往往被視為“形式主義”、“唯美主義”而受到責難。文學史教材一向對唐宋古文運動推崇備至,而對駢文、賦等文體不遺余力進行抨擊,都是這種傾向的表現。先秦兩漢時期,文學還未獨立,文史哲不分,真正的文學散文還未誕生,講授古代散文自然不能不從歷史散文和哲學散文講起。經過魏晉“文學的自覺時代”之后,還將韓愈《原道》、柳宗元《封建論》等政論、史論文作為優秀文學作品進行講授,恐怕是很不合適的。作為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內容的載體,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及作品選等教材可謂種類繁多,異彩紛呈。任課教師在選用教材時,應該依據人才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按照教學對象的學習目的和實際需求,本著“取法乎上,點面結合”的原則,選擇一套學術觀點公允,成果最新,材料豐富,學界有較高公認度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以此為本,兼介其他影響較大的文學史。

通過不同版本、不同觀點的文學史分析比較,任課教師可以加以點評,也可以說明自己的觀點,為同學們既開闊了學術視野,也為學生思考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就方法意義上作了展示。尤其對那些擬報考研究生的同學幫助最大,為他們今后進一步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就作品選而言,教師也應采取這種開放性的原則。在選擇一種與文學史配套的作品選本的同時,還要向同學推薦介紹其他有關選本,并介紹各自的特色,并且鼓勵同學們課下根據個人興趣,指導他們閱讀有關作家的選本及別集。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為那些將來有志于研究古代文學作家的學生指明了道路。我國古代文學史的內容本身具有很大的穩定性,不像我國現當代文學史那樣,具有很強的時代色彩、更新很快。

建國之后編著的文學史教材,具有一定的時代色彩,但其基本觀點還是比較穩妥的,因而被使用多年受到眾多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生的好評。近年來,由于學術研究的日新月異,很多新材料、新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的出現,使新的文學史教材應運而生。老教材的優點是學術根基扎實、闡述精煉,缺點是名詞老化,方法陳舊;新教材的優點是觀點新穎,立論高遠,缺點是有些觀點爭議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建議把二者結合使用,取長補短,給學生介紹較為客觀、準確、最新的文學史觀點。另外,任課教師還應經常瀏覽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和前沿的學術信息,及時把學術界前沿的新成果吸收到教學中來,不斷為自己的教學注入新鮮信息,增加授課內容的豐富性與科研色彩。

二、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

教學方法的改革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改革的成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求同學們對于教學的意見看法,并及時調整改變教學方法,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方法要求學生熟讀乃至背誦大量的名句名篇,讓學生從誦讀中領略作品的韻味,進而體會不同作家作品的不同風格特點,從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是其成功之處。但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諸如傳播信息量小,不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也是難以避免的。傳統教學方法的短處正是現代教學方法的長處。現代教學方法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極大地增強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同時調動了學生視、聽、觸等各種感官,在短時間內全方位地接受盡可能多的信息,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生沒有很多時間閱讀大量文學名著的情況下,適當播放根據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可以使學生對原作有一個大致了解。指導學生將文學名著與改編的影視作品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改編的得失,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原作的理解。

當然,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古文教學中運用,也不是萬能良方。除了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之外,運用不當也會帶來副作用。在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時,每個學生腦海中浮現出的文學形象是不一樣的,對作品的理解也不完全一樣。以觀看影視作品代替對文學原著的閱讀,就會削弱學生對文學語言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根據名著改編的那些影視作品已經被融入了改編者對原作的理解,即使標榜忠實于原著,也因藝術樣式的改變導致不可能與原著完全一模一樣。因此,在采用這種教學手段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學生閱讀原作文本的指導,否則就會對學生造成誤導,容易使改編過的影視作品等同于作家作品。

三、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

單純的教師講授教學法,將學生置于了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只要完成了“傳道授業”的任務即可,學生也是忙于“四記”:“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試答筆記,考后全忘記”。這在當今大學校園可謂是屢見不鮮。在以考試為中心的我國古代文學教學中,同樣存在這樣的弊端。筆者認為采用以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會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具體說來,可分為四個步驟:學生精讀、教師導讀、師生研讀、學生實踐。學生精讀。近年來,在高校古代文學教學中,越來越多的學生的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面及閱讀量跟不上教學的進度,學生只滿足于通過影視來了解古典文學名著,也許這和當今的“讀屏時代”有關。但他們只是從文學史上的引文中斷斷續續了解作品的片斷或只言片語,并機械地記憶教科書中的結論,缺乏個人理解,失去了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意義。由于課時所限,教師又無法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逐一閱讀作品。因此如果采取精讀經典的辦法,并列出具體篇目,定期逐人檢查,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對這些作品的精讀,學生可以舉一反三,體會到唐宋詩詞的結構、語言、風格等諸多方面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而且熟讀這些文學精品,會成為他們文學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益終生。教師導讀。在精讀經典作品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講解作家作品的相關知識,并適當補充與之相關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掃清理解上的障礙,指導他們對作家作品進行深入思考。在古代文學教學中,教學語言的運用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古典文學作品中大量的語匯,僅用標準的現代漢語解釋,說明其涵義,可以說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如果教師用一些更加鮮活的語匯加以解釋,效果自然大為不同,也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師生研讀。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地穿插討論的方式。就某一專題,要求同學們課下認真閱讀,深入思考,然后組織討論研讀,讓同學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提高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注意要選擇那些爭議較大的作品,讓同學們在討論中發表個人意見,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就可以。由于學生受知識面窄、閱讀時間短等因素的限制,難免在討論中出現一些不成熟、片面、偏激的觀點,有的同學對作品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層次,這時教師要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弱點。在討論后的教師評議中,對那些有價值、有新意的觀點,要及時給予肯定,使同學們在作品認知方面上升到新的層次。討論能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求,使同學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進一步閱讀,從而進入良性循環。由于教學計劃與課時所限,討論不能經常組織;加之擴招導致的教學班規模較大,組織討論難度可想而知。但選準某一專題,分組進行討論,對鍛煉提高同學能力,加深對作品理解,還是大有裨益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啪啪片|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免费国精产品一二二三|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极度色诱视频www|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aⅴ天堂|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国产jizz中国jizz免费看|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 最近2019好看的中文字幕免费|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极品尤物被啪到呻吟喷水| 窝窝午夜看片| 久久伊99综合婷婷久久伊|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免费|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久久久久久妓女精品影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色婷婷五月综合欧美图片| 免费人成视频x8x8|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