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頸椎病的防治

頸椎病的防治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02 15:26: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頸椎病的防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頸椎病的防治

篇(1)

【中圖分類號】R7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 (2010) 02-064-2

近年成年人身上常見的頸椎病在兒童發病率越來越高,并有明顯低齡化趨勢,其發病率成倍增加。據文獻統計,青少年發病率達10%左右甚至更多,年齡多在12~16歲[1],其中,中小學生頸椎病發病率急速上升,筆者所見最低年齡為6歲。

頸椎病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而表現的相應癥狀和體征[2],是中老年的“專利”,兒童是否存在頸椎病一直有爭議,但目前越來越多資料證明:兒童頸椎病確實存在,而且不在少數[3]。因此,不容忽視對兒童頸椎病的認識,并切實加于防治

造成本病發生的原因與成人有明顯差別,主要是隨著學生學習緊張,過早長時間(筆者了解目前中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學習時間均大于10小時)伏案讀書、寫字、繪畫、彈琴、用電腦、看電視,加上坐姿、睡姿不正確,學校桌椅高度比例與兒童生長不相配等多種因素,導致頸部肌肉勞損、頸椎變形所致[4]。

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頸肩部酸痛,伴有頭暈頭痛,甚至眩暈、惡心嘔吐,咽喉異物感;心悸、胸悶;記憶力下降、失眠耳聾、全身乏力,視力下降,反復落枕等,部分患兒可出現有類似多動癥現象[1]。年齡較小者常由于癥狀不典型或自我表達不清,而易誤診為病毒性腦炎,內耳眩暈癥,副鼻竇炎,癲癇,外傷性頭痛等。最長誤診時間達1年[4]。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后枕部風府、風池穴處有局限性壓痛,偶及結節性物,但無局部紅腫,神經系統無病理征。輔助檢查: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胸片正常。頸椎X線片檢查多數無異常發現,部分生理曲度變直、反弓,棘突跡線偏歪,椎體間輕度滑移伴間隙變窄,后突角加大,偶見椎間盤鈣化。頭顱CT無異常。腦電圖檢查部分有輕度的背影波異常。

發病機理主要歸納為:⑴長期頸部過曲或側彎致頸椎曲度異常而產生頸肩痛;⑵頸部外傷引起為成人頸椎病的潛在成因;⑶少年椎體軟組織疏松、柔軟異常,椎間盤含水量高,頸椎周圍炎癥易波及頸椎及韌帶,而引起頸椎曲度異常引起頸肩痛;⑷椎體發育畸形易產生頸肩痛[1]。

診斷必須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當臨床表現與影像學檢查符合時,頸椎病的診斷成立;有典型臨床表現而影像學所見正常,應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況下,方可診斷為頸椎病;對無頸椎病臨床表現或影像學上不明顯時不要輕易診斷為頸椎病。作者認為[4]附合下列條件可做出診斷:⑴可有外傷及勞損史。⑵枕部頑固性疼痛、頭暈和麻木等癥狀。⑶有椎動脈受壓癥狀,如眩暈頭痛、視力障礙、耳鳴、惡心、嘔吐等發作性癥狀。⑷頸椎X線片側位片偶見生理曲度變直、反弓,棘突跡線偏歪,椎體間輕度滑移伴間隙變窄,后突角加大、環椎間隙后緣狹窄等。⑸排除其它疾病。

治療和預防:目前主要采用按摩、針灸、紅外線 照射等物理療法。我院以理療為主,方法:患兒采用俯臥位,頭呈前屈,推拿點在枕外隆突、第二頸椎棘突及枕骨乳突等處。常及明顯壓痛點,在敏感點先行較為輕柔一指禪推法,每次約5分鐘,推拿手法力求柔和、滲透,不致于造成患兒過度疼痛。手法:患兒平臥于床,去枕,雙手固定頭部,右手食指橈側于第二頸椎右側,患兒頭略向右側輕移,此時右手指向患兒鼻尖方向發力,一般可感覺輕微“喀嚓”聲,左側與右側呈相反操作,術畢平臥3分鐘,患兒不要隨意轉動頭部,平臥時項下墊于薄枕,保持頭部中立位。其間的操作手法一般由較豐富經驗醫生操作,切忌用力過猛,不必強調頸部彈響聲,以免造成損傷和后果。經以上數次治療,多在短時間康復,且長期隨訪預后良好,臨床觀察藥物治療作用不大。當然合理的護理與康復訓煉不可缺少。需要指出:教育兒童保持良好坐、睡姿,加強戶外活動,有利于消除發病因素,預防癥狀復發,指導患兒進行頸椎功能的訓煉,有利于活動頸椎關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緩解癥狀及預防本病發生有重要意義。有人[1]歸納了以下預防措施:⑴不能讓孩子長時間伏案,及時糾正不良姿勢;⑵孩子書包一般不超過3000~4000g,以多種姿勢背書包,以減輕局部負荷;⑶要保持良好睡眠姿勢,枕高

預后:對于成人頸椎病而言,一般預后并不樂觀,需要長期的功能訓煉和治療。而患兒的預后良好,從而進一步表明為兒童頸椎病并非頸椎退變因素,屬于頸部肌肉的痙攣疲勞所致,因此只要及時的早期診斷和指導患兒采用合適的坐、睡姿,配合必須的功能訓煉和康復治療,其預后良好[4]。

參考文獻

[1] 劉希良,張建華,秦黎紅.不同年齡階段頸椎病臨床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10):53.

[2] 吳在德.外科學(第五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963-966.

篇(2)

【關鍵詞】頸椎病發病率防止最佳時機

【中圖分類號】R19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3-00-01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the best time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Method:To make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crowd of their age over the 20 years and sum up the regularity of symptom and physical sign and X-ray.Result:The percentage : 20~29 years old is 31%, 30~39 years old is 45%, 40~49 years old is 61%, 50~59 years old is 81%, 60~69 years old is 88.5%, over the age of 70 years is 82%, average : 64%. The majoy show at the age of 20~29 years is ache in the neck and straight neck. Over the age of 40 years , the majoy show is degenerate of cervical vertebra and variety symptoms.Conclusion:The best time of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before the age of 40 years .

【Key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 percentage , prevent, treat, time

21世紀初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癥中頸椎病名列第二,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人口患病率連年攀升,有效防止頸椎病刻不容緩,為此以我院體檢中心受檢者為統計樣本,初探頸椎病發病規律及其防治的最佳時機。

1 資料及方法

抽取我院體檢中心2007年7月~2009年7月受檢者,按年齡分為六組,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69歲,70歲以上,每組200人,職業為公司職員、機關干部、運動員、售貨員、環衛工人等。經問診、觸診及拍攝頸部X光片后記錄結果,凡有頸椎退變、造成壓迫、引起癥狀的視為頸椎病。

2 結果

頸椎病癥狀主要表現為:頸肩酸痛,頭暈嘔吐,眼花耳鳴,手指麻木,經常落枕,猝然摔倒等。觸診可及: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橫突或棘突偏位。頸部活動度受限。X光片見: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椎體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椎間孔變窄。各年齡組統計資料見表1、2、3。

表1 各年齡組頸椎病發病率

表2 各年齡組頸椎病癥狀

表3 各年齡組X光片表現

3 討論

3.1 頸椎病的發病率

對我院體檢中心受檢者的統計數據表明:20~29歲為31%,30~39歲為45%,40~49歲為61%,50~59歲為81%,60~69歲為88.5%,70歲以上為82.5%,平均為64.8%。自20歲起頸椎病發病率逐年上升,60~69歲達高峰,70歲后降低。2007年婁思權教授在首屆全國中青年頸椎病專題論壇會上報道:我國成人頸椎病患者達5000萬,占10%~15%,每年新增100萬,特別是長期伏案工作人群發病率達一般人的6倍。我院受檢者中的平均數字遠高于15%,說明頸椎病發展迅猛。2004年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報道:2001年大學生中頸椎病發病率為0.726%,我院受檢者中20~29歲組為31%,2010年1月中國戰友聯盟論壇報:青少年頸椎病患病率已高達12%,三個百分數充分顯示頸椎病有年輕化趨勢。從我院對受檢者的統計數字看:60歲前各組頸椎病發病率增長較60歲后快,這與工作緊張、長期伏案、同一姿勢過久等因素有關。

3.2 頸椎病的發病癥狀

20~29歲年輕人多以頸肩酸痛、易落枕為主,40~59歲以后多伴有頭暈、耳鳴、手麻、猝倒等各類典型頸椎病表現,60歲后,隨著工作壓力的減小,癥狀明顯減輕。

3.3 X線改變

20~29歲以生理曲度變直,椎體前緣輕度骨質增生為主,之后的各組椎管、椎間孔狹窄,椎間盤病變陸續增加。據脊椎生物力學原理分析,頸椎前凸的生物力學狀態的改變是頸椎退變開始的原因之一[1][2],此時應積極介入干預措施,有效地維持頸椎在正常的生物力學狀態。各年齡組頸椎骨質異常的總百分數:40歲前的兩組稍低,為54%和71%,且與40歲后各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40歲以上各組骨質退變的百分率高,且隨年齡增長呈進行性發展,之間無顯著性差異,所以40歲前是頸椎骨質迅速變化的時期。

4 結論

(1)頸椎病發病率較前增高且年輕化趨勢明顯。

(2)40歲前是防止頸椎病的黃金時期,若此時維持頸椎在正常的生物力學狀態,避免長時間伏案及同一姿勢過久,經常作脊椎維護治療[3],堅持體育鍛煉,將避免或延緩頸椎病的發生。40歲后骨質退變已不可逆轉,保守治療也只是緩解癥狀而以。因此,頸椎病的防治宜早不宜晚。

參考文獻

[1]Lundin DA . Wiseman D , Ellenbogen RG, et al . Direct repair of the pars interarticularis for spondylolysis and spondlolisthesis [J].Neurosurg,2003,39(4):195-200 .

[2]劉暉,何明,等,腰椎峽部裂對上位脊椎穩定性影響的生物力學研究[J]中國脊柱脊椎雜志,2009,19(10):745―747.

篇(3)

一是中老年人,頸椎過多的慢性勞損會引起椎間盤變形、彈性減弱、椎體邊緣骨質增生。老年人閑暇時間較多,經常躺著看書、看電視,時間長了會導致頸椎前后韌帶松弛,繼而引起頸椎骨質增生、小關節紊亂、韌帶肥厚、鈣化等一系列退行性改變,最終導致頸椎病。

二是工作姿勢不當者,如辦公室人員、電腦操作員、文字工作者、教師、科研人員、駕駛員、重體力勞動者等。由于長期保持固定姿勢工作,使頸部伸頸肌一直處于痙攣狀態,久而久之,頸部伸頸肌平衡失調,最后導致脊柱失衡,引發頸椎病。

三是睡眠不佳者,人的一生1/3是睡眠時間,枕頭偏高會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小關節平衡失調,加速頸椎的退變。

四是不良生活習慣者,如長時間低頭玩麻將、打撲克、躺在床上或沙發上看電視、看報紙等,這些不良習慣使頸椎長時間處于彎曲狀態,頸后肌肉和韌帶組織負荷過大,易引起頸椎勞損。

五是有外傷史及頸椎先天性畸形者。另外,頸椎病患者女性高于男性。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習慣和方法可防治頸椎病。

1.臥床休息是治療頸椎病的最基本方法,臥床休息包括衛生用床、衛生用枕、衛生的睡眠姿勢、合理的睡眠時間。不衛生的用床、用枕以及錯誤的睡眠姿勢,都會造成頸椎間盤和頸椎骨質增生等退行性改變,壓迫或刺激頸椎的周圍組織。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枕頭的高度要適宜,以維持頸椎棘突向前的生理弧度。同時,睡硬床、睡眠使用頸椎平衡支架(作為枕頭的替代品)、多平臥少側臥不俯臥、早起早睡、睡足8 小時等都是防治頸椎病的方法。

2.正確的運動,可選擇適合頸部鍛煉的頸椎操,如八段錦、五禽戲等,做適當的慢跑、快走、游泳、打球等運動。每天堅持做頭頸部前傾、后仰、左右旋轉1~2 次,每次10 分鐘。

3.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正確姿勢,日常坐姿保持頸胸腰背的挺直,工作1小時左右要活動一下頸部肌肉,使其得到適當休息。看電視時,電視與眼睛最好保持同一水平高度,這樣既能預防頸椎病,也能避免頸椎病加重。

4.非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如推拿、理療、熱敷、針灸、牽引等。

5.手術治療:如果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不斷加重,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篇(4)

隨著學習、工作的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在辦公室長時間、超負荷工作,還有一部分人長期在電腦前玩游戲,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長時間保持一個坐位姿勢。這個姿勢的一個后果就是頸部不適、疼痛,甚者眩暈、嘔吐或疼痛向肩、肘、手指放射。到醫院看病,大部分都會被診斷為“頸椎病”。頸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向年輕化發展,臨床上見到的年齡最小的患者僅有十一二歲。并且這類患者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運動缺乏――有些是沒有時間運動,有些是不愿意運動。本人在臨床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個防治頸椎病行之有效的動作,既簡單易學又不用花費很多時間,現介紹如下。

1 頸椎病相關的肌肉結構

人體的脊椎是一個整體聯動的關節,相鄰兩個椎體之間活動度不大,但是所有的椎體一起活動的時候,脊椎就可以做出屈、仰、旋轉等復雜動作了。在人體脊椎來說,頸椎是最靈活的一段椎體,它由7塊頸椎骨通過韌帶、肌肉與頭、胸連接在一起,頸椎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還要保證有充分的活動度,這些功能都與頸肩部的肌肉密切相關。與頸椎病相關度較大的肌肉包括淺、深兩層肌肉。淺層肌肉包括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其中斜方肌收縮時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并使頭后仰;肩胛提肌收縮可上提肩胛骨;菱形肌收縮時使肩胛骨向脊柱移動。深層肌肉包括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頭半棘肌、頸半棘肌、棘間肌、枕下肌群等,其中頭、頸夾肌收縮使頭后仰;骶棘肌維持人體直立,急劇收縮時可造成人體“角弓反張”;頭、頸半棘肌收縮可使頭后伸;棘間肌協助伸直脊柱;枕下肌群收縮使頭后仰。這些肌肉協調運動以保持頸椎的穩定并為頸部活動提供原動力。

2 頸椎病的發病機理

頸部在活動或靜止的時候,頸前頸后的肌肉均保持著相應的張力,也就是說總有一部分肌肉處于緊張狀態,人在低頭或伏案工作的時候,頸后及后背的肌肉一直處于緊張收縮狀態,如果長時間保持低頭的姿勢,相關的肌肉就會長期保持收縮狀態,肌內壓增高,血管被壓縮導致血液循環減少,使肌肉的營養減少,同時肌肉保持收縮的做功狀態,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不停堆積,加之血液循環減少,使代謝廢物在局部積累,刺激神經,從而產生疼痛的癥狀。并且肌肉長期緊張后會導致肌肉力量減退,頸椎的穩定性就會減弱,為了保持頸部的穩定,頸椎的代償會使局部肌肉肥厚、頸椎曲度減少或消除。頸部肌肉代償性肥厚和頸椎曲度減少后,穿行于橫突孔的椎動脈就會受到壓迫,導致人腦缺血從而產生眩暈、嘔吐、記憶力下降、工作不能持久等癥狀,同時穿行于頸部的神經受到牽拉和壓迫,出現偏頭痛、頸肩部疼痛或疼痛放射至手指的癥狀。

3 防治頸椎病之動作

了解了頸部結構及頸椎病的發病機理后,下面來說說怎么用一個動作防治頸椎病。簡單的說,這個動作就是“聳肩抬頭”,分三步完成:雙肩外展、雙肩上聳、頭向上抬。

動作要點

雙肩外展的動作要點是:雙肩盡量向背部中線靠攏,做這個動作的同時可微微抬起雙臂,類似于擴胸的動作,不過在做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有意識地讓后背的肌肉繃緊。這個動作主要鍛煉的是斜方肌的中下部纖維和菱形肌。

雙肩上聳的動作要點是:在保持雙肩外展的姿勢下,雙肩使勁向上抬,猶如有人向下壓你的肩部而你欲與其對抗一樣,其關鍵點是保持雙肩外展、有意識的收縮斜方肌上部的肌肉及肩胛提肌。

頭向上抬的動作要點是:保持雙肩外展、上聳的同時,頭向上、向后抬起,關鍵是有意識的讓頸后的肌肉用力,最好能達到輕微的顫抖。這個動作對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頭半棘肌、頸半棘肌、棘間肌、枕下肌群有很好的作用。

篇(5)

【關鍵詞】 頸椎病;中青年;流行病學調查

頸椎病其實是頸椎的退行性改變而引起不適的一種常見疾病[1],好發于45~50歲的中老年人,50歲左右的人群發病率為25%,60~70歲的人群發病率為50%,70歲以上幾乎為100%。而目前全國大約有7%~10%的人患頸椎病。然而,隨著科技進步與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腦、汽車等先進設備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嚴重影響和壓縮了大多數人的體育活動及休閑娛樂的時間。尤其是中青年公務員,電腦的工作化和娛樂化,更進一步增加了頸椎病的發病機會。為了解廣州市中青年頸椎病新的發病率及不同人群發病率的情況,我們將2005~2008年來廣州療養院體檢的地方中青年工作人員分為兩組,再對兩組人群按性別不同對比分析,對頸椎病的發病率及頸椎退行性改變率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對象2005~2008年來我院體檢的地方中青年(20~40歲),做了病史調查、頸椎X片及TCD檢查的共

1 689例,其中公務員組826人,男性381人,女性445人;普通人群組863人,男性416人,女性447人。

1.2診斷標準按照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的定義標準[2]: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并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者。對于僅有退行性改變而無臨床表現者,應稱為頸椎退行性改變。

1.3分析方法將上述兩組人群頸椎病發病率及頸椎退行性改變病變率進行對比,尋找差異。

1.4統計學方法所有統計學處理均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

2結果

公務員組826人,頸椎病及頸椎退行性改變病變人數分別為240人及416人;普通人群組863人,兩項人群數分別為117人和400人(表1)。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務員組的頸椎病發病率及人數與普通人群組發病率及人數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體人群分為男女兩組,男性組797人,女性組892人,而兩組頸椎病患病人數及頸椎退行性改變人數分別為男性組147人、384人及女性組210人、432人(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總體男女組頸椎病發病率及人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將中青年公務員組按男女分組,其中男性381人,女性445人。兩組頸椎病患病人數及頸椎退行性改變人數分別為男性組95人、191人及女性組145人、225人(表3)。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務員組男女頸椎病發病率及人數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將中青年普通人群組按男女分組,其中男性416人,女性447人。兩組頸椎病患病人數及頸椎退行性改變人數分別為男性組52人、193人及女性組65人、207人(表4)。

從表4中我們可以看出,普通人群組男女兩組頸椎病發病率及人數,退行性改變率及人數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腦及汽車等相關生活用品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體力勞動逐漸減少,辦公和娛樂又大多數依賴電腦。著名頸椎病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科主任賴在文教授在中國康復醫學會第七次全國頸椎病學術會議上介紹說,在他接診的頸椎病人當中,40歲以下患者人數過半,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兩歲。而2008國際骨科學術研討會上介紹,長期伏案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幾率是非低頭工作人群的4到6倍,而且年輕患者正以每年約10%的比例迅速攀升。在我們此次的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目前廣州市中青年頸椎病患病率以及退行性改變率的嚴重情況,尤其是在女性中青年公務員隊伍里,頸椎病的危害更為嚴重,其中頸椎病公務員女性中青年患病率已經高達32.6%,退行性改變率高達50.6%,而普通人群中青年女性頸椎病患病率雖然為14.5%,但退行性改變率亦高達46.3%,這些數字比我們調查前的預計高了許多。廣州市男性中青年的頸椎病的患病率及退行性改變率雖然比女性有差異,但其發病及病變改變情況仍不容樂觀。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廣州市大多數中青年人對頸椎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了解較少或重視程度偏低。大多數公務員每日上班基本圍繞著電腦工作,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及放松活動的習慣。由于交通的擁擠,大多數公務員及普通人群在上下班的路上每日亦要在汽車上耽誤2~3個小時,而相當一部分公務員上下班是開私家車或乘坐單位的班車。來我院體檢的廣州市中青年待遇較好,家務勞動相對較少,男性中青年相當一部分尚有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尤其是女性公務員,上班感到勞累,回家后勞動量及體育活動則是嚴重缺乏,回家基本也是上網聊天娛樂,這更加加重了頸椎退行性改變及提高了頸椎病的發病率。

為了遏制頸椎病發病率的不斷發展呈上升趨勢,提高廣大人民的健康水平,我們應當從防、治兩方面著手。首先是“防”,大力宣傳頸椎病的流行病學情況及危害性,提高全體人民對頸椎病危害的重視程度,積極開展對頸椎病的防范措施,提醒長期伏案工作者低頭工作半個小時后需要稍事休息,并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加頸部活動,減緩頸椎退行性改變的時間。對已發生退行性改變及已患頸椎病的患者,在提高對疾病危害性認識程度的同時,積極開展各種治療措施,延緩疾病的發展及改善癥狀,提高全體人民尤其是中青年人的生活質量,更是為他們將來的高生活質量打好基礎。

當然,我們此次調查研究尚有一些缺陷,首先是來我院體檢的公務員隊伍大多以稅務部門及機關工作人員為主,而普通人群亦為教師及待遇較好的企事業單位人員為主,這些人員大都屬于長期伏案工作者,同時女性比例相對較高。故頸椎病的患病率與真正的普通人群相比,按正常的分析應該比部分公務員及廣大普通人群頸椎病發病率高。同時,女性頸椎病患病率高,可能與女性對疼痛及不適感較為敏感,能較為積極地向醫生傾訴自己的不適癥狀相關。但是,通過本次調查可以得知,無論是公務員還是普通人群,其退行性改變率均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這部分人如若不予以重視,亦很容易進入頸椎病患病人群,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們將在今后不斷完善我們的工作,提供更為準確的數字信息,為防治頸椎病的發生、發展,為提高廣大人民的生活質量多作貢獻。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主編.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0-885.

篇(6)

【關鍵詞】頸椎病、手術方案、前路、并發癥、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482-01

1.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的一個重要類型, 它是以椎間盤退行性為基本病理基礎, 相鄰椎體后緣骨贅形成, 以此構成對脊髓和供應脊髓血管的壓迫, 導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礙,四肢乏力,持物不穩,軀體束帶感,甚至上運動神經元的損傷,出現霍夫曼征陽性,巴賓斯基征陽性,椎體的骨贅以及后縱韌帶骨化物的存在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診斷CSM要注意以下三點: 具有頸髓受壓的臨床表現及體征; 影像學檢查;特別是MRI所表現的受壓情況與臨床表現要相一致。

2.手術適應癥及時機:手術適應證: a) 臨床癥狀明顯, 經影像學檢查證實者; b)病程長, 癥狀持續加重而又診斷明確者; c) 脊髓受壓癥狀雖為中度或輕度, 但經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改善而又影響工作者 。頸椎體后緣骨贅而形成的以及椎間盤變性、突出等多種病理改變,造成頸髓以及硬膜囊的多個平面受壓。

3.手術方案選擇的目的和指證:解除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 恢復或重建椎間隙高度并獲得正常生理曲度和與脊髓相適應的椎管容量和形態, 盡量恢復脊髓殘留功能和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或惡化是手術治療的目的,頸椎手術的基本原則為充分減壓, 重建頸椎結構的穩定性、植入骨的有效生物功能及可供植骨融合的穩定結構SC選擇前路手術指征:無發育性頸椎管狹窄,壓迫主要來自前方,病變節段在3 個以內;椎管矢狀徑在10 mm 以上的椎管輕度狹窄者,無后縱韌帶骨化。

4.前路術式的優點: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可以增大脊髓后移位的空間,從而達到更徹底、更安全的減壓目的前路椎間盤切除減壓植骨融合術能有效去除由椎間盤或骨贅導致的神經壓迫,減壓充分,神經功能恢復滿意。徹底減壓是神經功能恢復的決定因素應用頸椎PEEK cage 植骨融合具有以下優點:①手術操作簡單,手術顯露范圍小,僅需剝離椎間盤,無需過多剝離手術節段上下椎前筋膜。②術中植骨量相對較小,有效減少髂骨供區痛的發生率安裝cage 無需牽拉食道以充分暴露固定節段椎體必要。增加了術后的節段高度和椎間孔的高度該術式減壓徹底,具有可信的治療效果,而且鄰近節段退變所引起的并發癥對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最小。切口小,用骨量少,保留了髂骨內外板,創傷較小,能夠有效地保證頸椎的穩定,進而達到較好的固定強度,將減壓、穩定、重建同時完成,且有利于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彎曲,使骨融合更好,進而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另外椎體次全切除的減壓范圍除傳統的椎間盤和增生的骨贅外, 還可以通過潛行擴大骨槽解除椎體水平后縱韌帶骨化或增厚等引起的壓迫, 并使病變節段椎管得以充分擴大, 從而使脊髓型頸椎病的減壓更為徹底。

5.手術成功的標準; 衡量手術效果的標準有3個: ①脊髓是否得到徹底減壓,恢復了正常的椎間隙高度和頸椎生理曲度,恢復了與脊髓相適應的椎管容量和形態; ②是否創傷最小,并發癥最少; ③術后功能是否有較好的恢復,有較為持久的療效。

6.前路并發癥:脊髓損傷及腦積液漏的防治術中止血不徹底、血腫壓迫脊髓,或減壓后再灌注損傷,頸部血腫可致氣管壁受壓、氣道堵塞,若未及時發現和處理可危及生命,人的粒細胞功能受損,免疫功能處于相對抑制狀態;微血管病變致局部組織缺血低氧,降低組織中的抗生素濃度,從而使之易于感染,術后怕痛,不敢咳嗽造成痰液阻塞,繼發肺部感染患者術后頸椎曲度變直等。

7.討論:頸椎病的治療和研究雖已歷經多年,但在該領域尚未深入認識的問題依然不少。無論是前路還是后路或者前后聯合術式,在目前條件下我們應采用嚴格的循證醫學原則指導下的大樣本、前瞻性、隨機對比研究,從而對上述手術入路的優劣及各種新方法、新術式作出客觀、科學、具有說服力的判斷,得出能令人信服的結論,以提高頸椎病治療的效果。但我相信隨著人類對頸椎病的認識,及科學的發展,總有一天人類會尋找出更好的辦法能好的解決頸椎病。

參考文獻

[1]Mizuno J,Nakagawa H. Anterior decompression for cervicalspondylosis associated with an early form of cervical ossification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 eurosurg Focus,2002,12(1):12.

[2]K lineb erg E. Cervical spondylotic m yelopathy: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J] . Th e Orthoped ic cl in ics of North Am erica, 010 , 41 ( 2 ):193-202.

[3]王恒龍, 姜振國, 朱劍等脊髓型頸椎病前路手術48 例臨床分析實用骨科雜志【j】 第15 卷,第6 期, 2009 年6月

[4]ASHEKENAZI E,SMORGICK Y,RAND N,et al.Anterior decompressioncombined with corpectomies and discectomier in the management of mutilerelmyelopathe:a hybird decomperssion and ficaxtion techigue[J].Neurosurg Spine,2008,3(3):205-209.

[5]牛順林1 徐貴紅2 趙佳前路減壓植骨鈦板內固定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CSM) 的療效中國保健營養【j】No. 08( 下) 2012,

[6]張建喬 金才益 曾忠友等頸前路分段減壓植骨融合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j】2010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7]鄭文忠,林洪光,劉愛剛等脊髓型頸椎病前路手術并發癥的防治探討頸腰痛雜志【j】2012年第33卷第5期

篇(7)

關鍵詞:電針;醫療保健操;頸型頸椎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頸型頸椎病是臨床中常見的頸椎病類型之一,又被稱為局部型頸椎病,多于青年人。其病因主要為頭頸部外傷、年齡因素、工作姿勢不當、慢性勞損等,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頸部不適、頸部活動受限、雙肩發沉、背部肌肉發緊、僵硬、頭痛,等等。近年來,亞健康人群數量不斷增多,而頸型頸椎病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頸型頸椎病的臨床治療廣受關注。目前,臨床中治療此癥的方法較多,包括電針治療、傳統針刺治療、推拿治療、牽引治療、頸椎保健操等。而有關研究表明,單用某種治療方法所得到的療效有限,所以臨床醫師應綜合多種治療方式來治療此癥①。本次研究對頸型頸椎病的臨床治療問題做了探討,重點分析了電針結合醫療保健操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取了100例頸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年限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排除了年齡在20歲以下及70歲以上的患者,合并重要臟器病變的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婦女,短期內使用了鎮痛藥、激素的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先天脊椎異常患者,等等。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8.57±5.42)歲;病程1-10年,平均(4.35±1.50)年;病因:外傷20例,工作姿勢不當20例,睡姿不當1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9.20±5.17)歲;病程1-9年,平均(4.17±1.63)年;病因:外傷18例,工作姿勢不當23例,睡姿不當9例。經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電針結合醫療保健操進行治療:(1)電針治療。①取穴。選取頸4~6夾脊穴、雙側風池穴、雙側肩井穴、雙側后溪穴作為針刺穴位。②對取穴處的皮膚進行消毒處理。③對所選穴位小幅提插至得氣,之后施予平補平瀉法,詢問患者是否有酸麻脹重的感覺,頸4~6夾脊是否有向下傳導的酸麻脹重感②。④患者取坐位并俯伏,接G6805Ⅱ型電針治療儀,選擇E密波,強度以患者耐受為準。每日治療一次,每周治療五次。療程為兩周。(2)醫療保健操療法。患者取站立位,雙手叉腰,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松并調節呼吸頻率。①前屈后伸。做抬頭-還原-低頭-還原運動,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為前屈后伸一次,每日做10次。②左右側屈。吸氣時頭部向左(右)緩慢側屈,呼氣時還原至正中位。左右側交替練習為一次,每日10次。③左右旋轉。吸氣時頭部向左(右)轉,呼氣時還原至正中位。左右交替練習為一次。共治療10次。④擴胸搖臂。雙肘關節屈曲,手指觸肩,肘關節向外分開,先由前向后搖動肩關節,再由后向前搖動肩關節,兩種搖肩方式各練習15次。⑤四方抗力。頭部與軀干挺立,雙手扶額并向后用力推,而頭部則用力向前伸,手的力度與頭部力度相抵之后頭頸部保持中立;扶住顳部,從右向左推,頭頸向反方向用力,頭頸部保持中立①。每個方向練習5-10次。⑥托枕上牽。進步 向前屈曲15°,之后低頭,雙肘屈曲,雙手環抱枕骨突出部位,頭部向上提10次,每次維持3秒,共練習15分鐘。對照組采用電針療法,方法與觀察組保持一致。

1.3 評價指標

采用頸椎功能障礙指數(NDI)評估患者的頸部功能;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肌力恢復正常,頸部及肢體能夠自由活動。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減輕,頸部、背部及肩部的疼痛得到緩解,頸部及肢體的活動能力得到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頸部及肢體活動受限,頸部、背部、肩部疼痛明顯。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2.22%)明顯高于對照組(74.00%),結果對比差異明顯(P

2.2 結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NDI)評分、VAS評分以及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對比差異明顯(P

3 討論

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的早期階段,患者以青年人為主。一般而言,患者不需行手術治療,采用常規的治療手段如推拿、電刺激、牽引、針灸等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②。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臨床中一般主張采用綜合療法治療此癥,比如電針、牽引配合項肌靜力練習,腹針配合麥肯基療法,推拿配合保健操,等等③。為提高頸型頸椎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了探討,分析了電針結合醫療保健操的療效。結果表明,采用電針結合醫療保健操進行治療的患者其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采用電針療法的患者,且NDI評分及VAS評分明顯更低。這就提示,電針結合醫療保健操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頸椎功能,而且還能有效緩解疼痛,提高治療效果。傳統中醫認為,頸型頸椎病屬于“痹癥”范疇,其治療方向應為通經活絡、活血化瘀④。電針療法乃是將針刺與電刺激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式,它遵循中醫針灸理論,通過刺激頸部夾脊穴來調節督脈、膀胱經氣血,舒筋活絡,最終達到經脈通則不痛的治療目標。醫療保健操是功能鍛煉方法中的一種,其治療目的為:通過有規律地活動頭部、頸部、肩部以及軀干,來提高患部肌肉組織的韌性與彈性,改善肌力,提高頸椎的穩定性。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將電針與醫療保健操聯合使用,結果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這就說明,電針與醫療保健操均能夠對患者的病情起到積極的影響,并且二者之間形成了優勢互補的關系,極大地提高了治療效果。

綜上,電針結合醫療保健操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良好,值得推廣使用。

① 巴正兵,吳群.電針結合麥肯基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 (03):42-43.

② 劉海平,文太鳳,燕鵬.武術頸椎保健操在頸型頸椎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6 (03):44-45.

③ 盧山,范小利,朱丹陽.推拿手法聯合低頻脈沖電治療儀治療頸型頸椎病7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5 (11):1694-1695.

④ 唐森,羅湘筠,石琴大.電針夾脊穴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 (9):841-842.

參考文獻:

[1] 黃錚,戴琪萍,孫劍.電針配合多功能頸椎康復系統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 (11): 1089-1090.

[2] 梁益鈞,張林燦.頸椎保健操配合推拿治療頸型頸椎病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6 (02):41-42.

[3] 巴正兵,吳群.電針結合麥肯基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 (03):42-43.

[4] 劉海平,文太鳳,燕鵬.武術頸椎保健操在頸型頸椎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6 (03):44-45.

[5] 盧山,范小利,朱丹陽.推拿手法聯合低頻脈沖電治療儀治療頸型頸椎病7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5 (11):1694-16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app |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 色播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女人腿张开让男人桶爽|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区一|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窝窝人体色www| 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在线中文a|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香蕉在线 亚洲 欧美 专区|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18禁裸乳无遮挡自慰羞羞|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婷婷色香合缴缴情av第三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牛鞭伸入女人下身的真视频| 无码骚夜夜精品| 三个男人躁我一个爽公交车上|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性荡视频播放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