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外資發展趨勢

外資發展趨勢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04 09:33: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外資發展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外資發展趨勢

篇(1)

一、我國外資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

2010年,金融危機逐漸衰退,世界經濟逐漸復蘇,但金融危機的滯后反應仍然存在,我國外資經濟發展既面臨發展機遇又要面臨嚴峻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一是2010年世界經濟有望出現緩慢復蘇,外資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總體趨于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9%,其中發達國家將增長2%,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將增長6%。二是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外需不振可能在較長時期內存在,由于后危機時代競爭的需要,主要經濟體自顧性增強,各國將優先解決國內就業、產業發展等問題,繼續出臺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和保護措施,貿易摩擦日益頻繁,出口企業仍將面臨更多的貿易風險。三是利用外資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在中低端產業方面,周邊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在勞動力、原材料、能源價格等方面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我國低生產成本優勢正在喪失;在中高端產業上,我國也將在高科技產業、節能環保等領域直面與發達國家的競爭。從國內環境看,一是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將推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一系列舉措,這將給利用外資和進出口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并促進外資結構調整和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二是2009年我國先后七次提高出口退稅率,放寬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實施人民幣跨境結算,擴大外貿政策具有滯后效應,因此,這些政策對出口的促進作用將進一步顯現。三是引資新優勢有待提升。在產業優勢方面,我國當前的產業結構與國際對外投資結構不相匹配,承接國際資本轉移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在要素成本優勢方面,受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和土地價格上漲、稅收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我國要素成本優勢逐漸弱化,此前過分依賴要素成本優勢的引資策略有待進一步調整。

二、我國外資經濟發展趨勢與特點

(一)我國外資經濟發展的趨勢

我國利用外資大概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起步階段,從1979年到1986年,外資主要來自于港澳,投資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產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和服務業;1987年至1991呈穩步上升階段,與第一階段相比,臺灣地區的投資增加,投資區域向東部地區擴展,投資產業投資于出口型生產項目;第三階段是從1992年至1993年,是高速發展階段;1994年到2000年是調整發展的第四階段,跨國公司較多進入,更多行業開始利用外資;2001年以來進入了成熟穩定的第五階段。2001年至2007年,我國利用外資4382.88億美元,年均626.13億美元。在2001年和2002年,中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1.5%和12.6%。2003年吸收了535.05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2004年創出606億美元的新高,約占世界總量的9.8%:2005年實際投資603.25億美元;2006年全國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41485家,同比下降了5.7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94.68億美元,同比下降4.06%;2007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高達74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6%,外商投資已遍及第一二三產業幾乎覆蓋了各個行業。

據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從1993年起,中國已經連續15年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人均收入較低,儲蓄也相當不足,缺乏經濟建設資金。從1979年開始,中國利用外資總額快速增長,至1993年,我國利用外資總額已經增至389億多美元,僅次于美國,處于世界第二位,2007年則達到748億多美元,居發展中國家之首。1979———2007年,我國利用外資的項目達到633981個,其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達到632298個,實際利用外資額超過9574億美元。引進外資的70%進入到了工業制造業部門,1990年外商投資工業產值在我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28%,到2007年已經超過了30%。外資企業吸收的勞動力由1985年的6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1583萬人,對同期全國城鎮就業新增數的貢獻率達到9.5%。另據商務部統計,中國目前在外資企業工作的雇員有2800萬人。外資企業工業產值占全國的31%,稅收占全國的20%,進出口占全國外貿58%。

(二)我國外資經濟運行特點

近年來,我國外資經濟根據發展實際情況,切實改善外貿發展環境,加快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強外商投資引導,擴大外貿環境,努力開拓新的利用外資方式,我國外資經濟運行呈現以下特點:

1.外貿出口總量略有下降,結構有所優化。我國加工貿易逆勢增長,外資企業出口相對好于內資企業。傳統市場比重降低,開拓新興市場效果明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勢良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國外直接投資對國內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外資來源和投資方式中,大項目帶動作用明顯,境外返程投資仍然是拉動外資增長的重要因素。從國別看,亞洲資金仍占較大比重,但外資來源開始呈現多元化趨勢。從合作方式看,獨資企業占較大比重。外商投資開始,為了降低交易風險、減少交易費用。一般采用和中方企業合資或合作經營的方式,進而以企業經營不善等借口通過增資擴股,最終完成對企業的獨資占有。

3.利用外資的產業和地域分布,三產比重分布不同。一直以來,第二產業占全部合同外資總額的絕大部分;第三產業吸引外資數額小于第二產業,占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的比例還略有下降;第一產業吸引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很小。

4.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境外資源開發成為境外投資的熱點。2010年,我國增加境外投資開發項目。中方協議投資總額,逐漸增多,占全國境外資源開發中方投資的比例增多。境外并購成為境外投資的重要方式,境外并購項目中方協議投資總額已經逐漸占到境外投資總額的一半以上。工程承包帶動作用明顯,占全國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增多。

三、我國外資經濟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研究

2011年,我國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穩外需、促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把擴大開放作為拓展空間、增強發展動力的一項基本政策,把保持外貿穩定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制創新為動力,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全面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促進我國外資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我國外資經濟發展機遇

雖然我國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工作還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目前經濟企業回升的大趨勢仍然蘊含著很多機遇。

一是世界各國投資限制的放寬為“走出去”創造了良機。為應對金融危機,各國政府紛紛出臺經濟振興計劃,放寬投資領域限制,為我國企業開拓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同時,我國正在積極構建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多邊合作框架,建立對話機制和平臺,并不斷研究和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有利于我國企業積極穩妥地“走出去”。

二是全球經濟的回暖為“引進來”提供了機遇。隨著經濟的復蘇,外商投資能力逐漸回升,新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不斷演進,發達國家為擺脫危機紛紛放寬了高技術領域特別是環境和新能源領域技術輸出,合作態度積極,有利于提升利用外資產業結構。

三是世界經濟出現積極變化促使國際貿易回暖。在各國政府干預和大規模刺激政策支持下,世界經濟逐步走向緩慢復蘇。2009年三季度以來,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開始有所回升,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增速明顯加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0年世界經濟、全球貿易和跨國直接投資都將由降轉升,其中,全球貿易將增長3.9%,貿易增長5.8%,投資增長15%,國際金融市場趨于穩定,實體經濟出現復蘇態勢,有利于遏制國際貿易下滑勢頭并逐步回升。

四是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為涉外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國家實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國內經濟在企穩的基礎上持續回升,不僅為外商投資者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投資環境,也使我國企業境外投資能力明顯增強。同時,擴內需等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提高了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

(二)我國外資經濟發展的挑戰分析

盡管我國外資經濟發展蘊含著重大機遇,也要看到還面臨異常嚴峻的挑戰: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從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來看,不少國有企業包括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看,不少國有企業包括國有金融企業還未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機制不活,效率不高,社會負擔和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仍然阻礙著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尚未完成,新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還有待于在實踐中完善。

二是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地區分割、行業壟斷仍阻礙著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市場秩序比較混亂,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比重低,金融風險過分集中于國有商業銀行。

三是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覆蓋面較窄,統籌層次低,保障能力明顯不足;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不健全,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尚未形成。

四是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體制改革仍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才能逐步消除上述體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政府管理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加入世貿組織最大的挑戰就是政企不分,政府職能轉換不到位。按照WTO規則不允許政府的權力進入市場,政府在微觀經濟領域內是不能有所作為的。政府的職責是搞好宏觀調控,但是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還處在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政企不分,政府干擾企業的活動多,企業還沒成為自我約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F行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水平與入世后的客觀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3.中國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盡管我國已有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已經取得明顯優勢。缺乏核心競爭力是我國發展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弱的主要表現有:

一是缺少具有國際品牌的產品。國際知名品牌會使得企業更順利地與國際市場接軌,它越來越成為競爭的決定因素。沒有品牌就等于沒有市場,未來世界地圖就是世界品牌的版圖。根據世界著名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2003年度“世界最有影響力100家品牌”評選活動表明,可口可樂品牌價值達到704.5億美元。而我國最有價值海爾品牌的價值只有265億人民幣,可見差距是巨大的。塑造企業的國際形象,學習和借鑒國外著名品牌國際化的戰略,創出世界名牌,已是擺在我國企業面前的重大戰略課題。

二是企業管理水平差距大。與發達國家和著名的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企業管理較落后,特別是企業的戰略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等方面,很難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國際激烈競爭。企業制度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組織結構不合理,經營機制不活,產業集中度低,專業化水平不高,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帶有根本性的深層次原因。

三是企業管理人才的缺乏。人才的缺乏將直接影響企業管理國際競爭力。2003年,國際競爭力中的企業管理競爭力要素中,中國除勞動力成本具有競爭優勢外,其他要素都在低水平上。在參與排名的51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的綜合生產率是泰國的60%,巴西的46%,馬來西亞的33%。在獲取合格工程師和稱職高級管理人員狀況的國際比較中,我國僅排名在51位和50位,遠遠落后于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4.金融體制的不健全。雖然我國的金融體制已經歷了多次改革,但現行體制仍然存在一些明顯弊端,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例如國有銀行呆賬、壞賬等現象嚴重,外幣、同業拆借、證券回購利率的市場化水平不高,現行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還很不完善,資本項目還沒有實現可兌換,直接影響了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和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融合。

四、我國外資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我國外資經濟發展必須適應國情,為國內發展服務,若偏離此道,就談不上國家發展。必須明確國內發展要考慮國際環境的變化和影響,在轉型期,我們要立足國內,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一方面要鼓勵跨國公司進入我國,充分利用國外的管理、資本和技術;另一方面要鼓勵國內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在競爭中壯大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具體有以下幾方面措施:

(一)我國外資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實施“引進來”開放戰略。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實施“引進來”,積極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引進來”并不是只要是外國的就都無條件地“請進來”,而是要在綜合考慮對國內的產業和產品發展水平的影響及其對社會和自然資源的綜合影響下決定是否引進。同時要正確處理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的能力,有能力的盡力自主開發,增強我國技術能力,提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二)我國外資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實施“走出去”的開放戰略?!叭嫣岣邔ν忾_放水平”的應有之義,就是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加入世貿組織,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條件更具備,要求也更迫切。我們要在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中,不斷提高“引進來”的規模和質量,大力推動“走出去”戰略。首先,在政治上,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助于樹立我國的大國形象,提高我國國際地位,維護我國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祖國統一,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其次,在經濟上,實施“走出去”,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有利于引進先進技術,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我國設備、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有利于形成我們自己的跨國公司和著名品牌,更好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并且可以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能力,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是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根本途徑。

(三)我國外資經濟發展的法寶是加強金融體制改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資本流動的速度加快、規模明顯加大,金融衍生產品和創新工具明顯增多,金融風險已不可避免。完善金融監管制度,首先,建立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預警網絡機制;對外資銀行的進入嚴格把關,并制定有效的風險監管體系,維護國家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其次,加強政府對外債的統一管理,合理控制間接利用外資規模和結構;要統一債權,加強債權集中管理,同時注重外債的使用效益,杜絕消費化使用外債錯誤傾向。第三,化解銀行不良資產,卸下國有銀行和企業的包袱,加快國有政策性銀行向商業銀行科學轉變的改革,重構政府、銀行和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使銀行真正成為產權明晰、權責明確、自負盈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商業銀行。第四,穩定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應建立具有自我約束、公開透明、高效運作、監管嚴密并與國際接軌的運行機制,應盡快抓住當前亞洲經濟復蘇、金融市場相對穩定、我國外匯儲備充裕等有利條件,推動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

(四)我國外資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基礎上,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改善貿易環境。根據國際貿易格局變化,適時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努力改變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的狀況。對亞洲傳統市場,繼續深挖市場潛力,重點做好鋼鐵、機械、輕工、紡織服裝等產品的市場開發。積極開拓非洲、俄羅斯、印尼等新興市場,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把抓洽談、抓成交當作對外貿易工作的重點,推動企業電子商務洽談成交、小組出國推銷成交、函電往來成交以及交易會、博覽會參展成交,通過開展各種貿易方式,爭取多成交,早成交,把商品貿易、技術貿易、境外辦企業、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立體式綜合開發,帶動我國產品的出口。堅持主動出擊與積極應對并重,努力降低貿易摩擦影響。加強檢測預警,密切跟蹤主要市場貿易保護措施動向,適時國際貿易信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研究對策,保駕護航,建立國際貿易摩擦快速反應和應對機制,做好鋼鐵、紡織、化工、輪胎重點商品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提高應對率和勝訴率。

(五)我國外資經濟發展重要動力是積極穩妥豐富外資利用方式。

1.首先用好內資。從當前投資、儲蓄和外匯儲備來看,我國有著龐大的內資儲備。要利用外資首先要利用好內資,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當前。為此,要加速金融體制改革與創新,健全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增加金融產品種類,拓寬儲蓄轉為投資的渠道,增強市場活力,充分利用內資。金融業的改革開放,首先要對內開放,老百姓不能只有存款權,要加強對普通百姓的貸款權,拓寬直接投資渠道,豐富股票、債券等的發行品種,只有通過多樣化的投資渠道,方能使儲蓄有效地轉化為投資,變高儲蓄率為高投資率,確保資本金這一稀缺資源在我國不閑置浪費,并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在內資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基礎上,經濟建設所需資金再由外資增補。國際經驗表明,凡在國際經濟競爭力方面提升迅速的國家,基本上采取吸引國際間投資為主的投資方式,包括證券融資、利用投資基金、項目融資、租賃融資和BoT投資等等。我國應在注重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時,積極運用企業并購、風險投資、投資基金、境外上市等形式利用外資,以使我國的資本市場盡早與國際資本市場連接,完善經濟發展體。

篇(2)

到2011年12月,按照高技術上市企業所屬行業劃分,電子類78家,機械、設備、儀表類261家,石油、化學、塑膠、塑料187家,醫藥、生物制藥115家,其他制造業14家,通信及相關設備制造業48家,計算機及相關設備類16家,計算機應用服務業60家,綜合類103家,共計882家。企業數超過200家的有機械、設備、儀表類。企業數超過100家的有機械、設備、儀表類,石油、化學、塑膠、塑料,醫藥、生物制藥,綜合類。企業數不到50家的有其他制造業,通信及相關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相關設備類。在882家高技術上市企業中,電子類占比9%,機械、設備、儀表類占比9%,石油、化學、塑膠、塑料占比21%,醫藥、生物制藥占比13%,其他制造業占比2%,通信及相關設備制造業占比5%,計算機及相關設備類占比2%,計算機應用服務業占比7%,綜合類占比12%。

本文采用財務會計指標對我國高技術上市企業外資長期效應進行研究,討論高技術上市企業各財務指標的長期變動。

1選取指標和樣本。本文選取的財務指標有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利潤率。其中,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是最常用的兩個贏利指標,每股收益是投資者最常關注的財務指標,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與股東權益之比,是緊跟每股收益重要的財務指標。總資產利潤率是稅后凈利潤和總資產之比,該指標是企業財務業績的綜合反映。本文選取外資組和非外資組作為樣本。對于外資組,選取原則,第一外資股份在高技術上市企業中的股權占比在15%,且是前十大股東之一。第二在研究過程中外資股份穩定保持前十大股東地位,不能有劇烈波動。第三該外資股份是相對獨立的,消除某些外資股份盲目追隨行為。根據以上原則,本文選取10支股票。對于非外資組,選取原則,第一上市企業為高技術企業,在研究過程中沒有外資股份參與前十大股東,都是A股。第二在研究過程中,企業持續經營無巨大變革行為,股票無劇烈異常波動。根據以上原則,本文選取10支股票。本文研究時間為2007年6月(第三季度)到2011年9月(第四季度),共18個季度。

2外資組和非外資組每股收益比較。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后利潤和每股盈余,指稅后利潤和股本總數的比率。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能綜合反映企業獲利能力。該比率反映每股創造的稅后利潤,比率越高,顯示創造利潤越多。比較外資組和非外資組每股收益(圖1~圖3)看出:第一,兩者發展趨勢一致,都是波動式上升,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間的周期為兩個季度,波峰波谷之間的周期大概是一年。第二,在選取樣本中,外資組最高每股收益超過非外資組,最低每股收益高于非外資組。從每股收益看,外資組優于非外資組。第三,從樣本平均值看,外資組和非外資組波動趨勢相同,但在每一個時間點外資組都高于非外資組。顯然,從長期看,外資股份在促進上市企業獲利能力上起一定積極作用,但這一作用并不顯著,企業每股收益變動趨勢仍以大盤變動為主導,外資股份起催化劑的作用。當每股收益上升時,是正催化作用,下降時是負催化作用。

3外資組和非外資組凈資產收益率比較。凈資產收益率又稱凈值報酬率或股東權益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例。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指標值越高,顯示投資帶來收益越高。凈資產收益率能衡量企業對股東投入資本的利用效率。比較外資組和非外資組凈資產收益率(圖4~圖6)看出:第一,兩者在發展趨勢上一致,都是波動式前進,波峰波谷之間的周期大概是一年。第二,在選取樣本中,外資組最高每股收益超過非外資組,最低每股收益也高于非外資組,但這種優勢不顯著,只屬于個別現象,缺乏普遍意義。第三,從選擇樣本平均值看,外資組和非外資組波動趨勢相同,兩者在最高值處各有千秋,外資組缺少優勢。在最小值處,外資組顯示顯著優勢,每一個波谷處外資組都高于非外資組。顯然,從長期看,作為投資者,投資外資股份或非外資股份投資收益相差不大,外資股份不一定是獲得高收益的優質股份,它的優勢僅在于比較保險,當市場低靡時,它的最低收益仍高于其他類型的股票,這顯示外資股份比較靈活,對股票市場具有調節劑的作用,對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也有一定調節作用。

篇(3)

    關鍵詞:金融 發展趨勢 監管

    金融機制改革是金融業為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產品等方面進行的創新活動,是金融結構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受經濟體制的影響、金融改革滯后的約束以及金融機構治理結構不完善、市場競爭不充分和技術進步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制約,我國金融創新速度相對落后,但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又將為金融創新及金融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金融創新定會進入新的周潮,與此同時,由大量金融業務創新帶來的新的金融風險及不斷增加的混合經營趨勢,也會對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提出更為嚴峻的挑戰。

    一、我國金融機制改革的發展趨勢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與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量將迅速擴大,需求層次不斷提高,金融創新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將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外資金融機構廣泛介入我國金融市場,將直接帶來創新業務,競爭的加劇也將迫使國內金融機結構加快創新步伐,同對,受國際金融發展趨勢的影響,我國金融管制必將趨于放松,寬松的外部環境也將推進金融創新的發展。毋庸置疑,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同金融創新將進入一個發展,并將成為推動我國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

    1.在現行金融管制范圍內的金融業務創新將出現突破性進展

    當前,外資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和地域限制已基本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將與國內金融機構展開全面業務競爭。外資金融機構的母公司均為實力雄厚、經營歷史久遠、技術先進的跨國公司,為了在競爭中獲取優勢,其必然迅速推出各種金融創新業務,如資產管理、現金管理、全方位的融資服務、商人銀行等,以優質服務爭取優質客戶;還將以先進技術挖掘國內金融機構尚未開發的潛在優質客戶——以高新技術為主的中小企業,擴大在傳統金融業務和中介服務中的市場份額,為了在競爭中求取生存,獲取發展空間,國內金融機構也將在國外金融機構業務創新示范效應的帶動下迅速跟進,從而推動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的深化發展。

    2.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將擴大金融創新的業務范圍

    目前,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正在逐步拓展,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已實現自由化。隨著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進程也必將加快,而一旦實現利率自由化,實體經濟與金融機構將產生對規避利率風險的金融工具的需求,與利率相關的金融業務創新必將應運而生。如何調整利率抵押貸款、浮動利率抵押貸款、背靠背貸款以及可實現儲蓄收益最大化的現金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技術等都是金融界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顆。

    3.資產證券化和證券投資機構化將成為金融發展的新興領域

    我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率很高,蘊藏了巨大的金融風險。在1999年剝離1.4萬億不良資產之后,目前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比率仍在25%以上。為化解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1999年,我國金融機構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債轉股等方式專門處理已剝離的1.4萬億銀行不良資產,但面對巨額的且不斷增加的不良資產,僅僅通過債轉股和出售等方式顯然不能滿足金融業盡快降低不良資產比率、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現實需求。目前,國內金融機構正在考慮用資產證券化這一當今國際金融業流行的方式優化資產結構,降低金融風險。資產證券化必將成為未來我國金融市場重要的業務創新領域,資產證券化離不開機構投資者的參與,資產證券化市場的崛起也將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重要的發展機遇,同時,國外保險、證券投資機構的涌入也將加快國內投資者的發展壯大。與世界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一樣,我國證券投資機構化的趨勢也將不斷增強。

    4.發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場成為必然的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對外貿易的規模會迅速擴大,國際市場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不斷深化,國內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同時將面臨更多、更直接的國際市場風險,對規避市場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如商品期貨、外匯期貨、匯率期權、遠期外匯交易等,會產生日益強大的需求;外資流入規模的不斷擴大、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及其與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也會引起對匯率、貨幣衍生工具以及互換交易的需求;為完善國內股票市場,引進期權交易也是現實需求。因此,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發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將成為我國未來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5.混業經營趨勢不斷增強

    我國日前仍實行分業經營體制,內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活動受制于這一原則只能在各自經營業務范同內進行,但逃避監管以獲取競爭優勢始終是金融機構進行業務創新活動的主要動力之一。隨著外資金融機構的介入和同內金融市場壟斷格局的打破,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將加劇,各金融機構為提高競爭力、拓展生存空間,必然將通過業務創新規避或突破分業經營的限制,走向混業經營。對國內金融機構而言,通過銀行、證券、保險之間的戰略結盟是當前不同金融機構實現資金融通和業務相互滲透的合法途徑。這一合作方式將會進一步深化發展;對外資金融機構而言,母公司多為混業經營的金融財團,即使母公司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按中國金融法規從事嚴格的分業經營,但從事不同業務的分支機構仍可通過母公司實現混業經營。當前,外資金融機構介入國內金融市場的重要方式是收購、兼并或成立合作公司,大量合資金融機構借助上述兩種方式將進一步增強混業經營的趨勢。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是雙向的,即外資金融機構將廣泛介入國內金融市場,國內金融機構也將走出國門進入世界金融市場,而世界其他同家金融業多數已實行混業經營制度,內資金融機構即使在國內堅持嚴格的分業經營制度,其國外分支機構也將進行混業經營,國內部分金融機構將因此而成為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

    二、金融業務創新對我國金融監管提出的挑戰

    金融適度發展是經濟實現最優增長的必要條件,而金融發展,特別是適應實體經濟結構升級而進行的金融結構提升,又是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實現的。因此,從促進經濟增長的角度看,金融監管機構應鼓勵而非限制金融機構為滿足個體經濟需求而進行的金融、業務創新活動,但許多金融創新工具在促進金融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金融風險并增加金融監管的難度:對外資金融機構而言,許多在成熟市場條件下已操作多年的金融創新工具在新的環境內推出,依然會產生新的風險;對不熟悉多數金融創新工具的國內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而言,是更難以鑒別或準確度量新推的創新工具所產生的風險,因此,入世后大量深層次的金融業務創新,既會促進我國金融業向現代成熟金融工具發展,也會對我同金融監管體制提出嚴峻挑戰。這種挑戰是:其一,在國內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率居高不下,而依靠金融機構自身又難以在短期內迅速化解的情況,金融監管機構如何把握創新與發展的關系以及如何避免國內金融機構盲目創新所帶來的新的金融風險。其二,如何處理同國金融機構與外資金融機構業務創新的關系。如果片面抑制國內金融機構的創新業務——譬如當前對內資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需要審批,對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沒有任何限制的不平等規定,這會使內資金融機構在與外資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而沒有持續發展的支持,內資金融機構更難以化解現存的不良資產,有引發內資金融機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危險,并會危及金融安全。其三,由業務創新引致的混業經營趨勢必然會對當前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形成沖擊。如何改革金融監管體制以順應金融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當前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課題之一。

    為了化解金融創新對金融監管帶來的挑戰,筆者認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改革與完善國有金融機構的治理機構,通過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手段盡快剝離和外置國有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其次,應改變監管理念,實現從管制為主向監督為主的轉變,不斷增強市場在金融監管中的作用。再次,統一對內外資金融機構創新業務的管理,對傳統業務領域的創新活動予以鼓勵以促進金融發展和金融服務的深化,對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必要限制,根據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和監管機構對風險的控制能力逐步推進,以控制金融風險。最后,改革當前的分業監管體制,加強協調監管能力,建立統一監管的職能體制。

    參考文獻:

    邵敏.資產證券化在我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理中的運用[J]國際金融研究,1999(3).

    張亦春,許文彬.風險與金融風險的經濟學再考察[J].金融研究,2002(3).

篇(4)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伴隨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與強化,國際金融的發展趨勢對經濟的支持作用日益加強。從長遠看,新世紀中期國際金融的發展將會繼續加快速度,并以新的發展模式推進世界經濟的更快發展;國際金融中心也將繼續以經濟為依托的發展方向,突出以新經濟、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國際金融中心繼續會以全球化作為基礎,強化以全球化、跨國集團和產業優化為目標的發展格局;國際金融將繼續以高科技的發展理念,加快以網絡化、科技化和效益化為取向的發展趨勢。但是同時,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將進一步加大國際金融的風險預期,國際金融壓力乃至危機的沖擊力度和打擊程度將不斷加深。因此,伴隨經濟金融的快速發展進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不僅將直接影響經濟快速發展的良性循環,而且在信心心理上也具有重要支持意義。美國經濟的發展,既有經濟金融規模的效應,也離不開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美元貶值或升值的影響,已經顯示紐約國際金融中心對全球匯市和股市以及整個金融市場價格、政策的主導,由此產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也愈加重視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戰略與規劃。我國作為發展中的國家,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規劃與發展,同樣也引起國內外的關注與重視。

國際金融中心的環境與條件

當今世界經濟金融的發展愈加顯示實力與規模的效益,特別是伴隨金融核心作用的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與作用與日俱增。在美歐貨幣競爭中,美國依仗規模龐大的各地市場與網絡,借助美元的優勢與作用,占據了國際金融競爭的優勢與主動,其中國際金融中心――紐約(華爾街)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和主導性,是其最為重要的支持;其不僅引領了全球金融市場,也影響著世界金融交易、結算、儲備等金融和資源產品的走勢與趨勢。因此,一個國家和區域的強大,必不可少需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扶持與推進。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模式以及理念的變化,國際金融中心內涵、作用與影響也出現變化與調整。從傳統角度看,國際金融中心主要從事各種國際金融業務活動的場所,其中涉及到長短期資金借貸、有價證券交易、黃金、石油、外匯等交易買賣,從而形成各具特色功能的不同市場組合型的國際金融中心。目前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有紐約、巴黎、法蘭克福、蘇黎士、東京、盧森堡、新加坡、香港等。而從現代經濟和新經濟的角度看,國際金融中心已經從經營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發展成推動新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領域,尤其是伴隨國際資本流動速度與規模的加快,資本流動對經濟乃至相關領域的主導或影響逐漸上升,國際金融中心作為資本流動的重要集結地、調配地,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與地位更為醒目,對世界經濟和各國經濟的影響力逐漸上升,甚至主導和影響著經濟的發展與調整。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金融領域伴隨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效益與規模,國際金融發展趨勢愈加引起關注,直接對經濟信心和心理具有重要影響和干擾,金融信譽與信用影響愈加突出。當今世界經濟不確定性的加大,經濟發展趨勢利好中的調整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使得金融信譽信用面臨風險與挑戰。尤其是伴隨發達國家經濟自然周期性和結構周期的調整,美國經濟面臨的轉折與風險依然明顯,經濟波動與不確定性依然突出,并將可能對世界經濟格局和前景具有重要影響。這直接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壓力與風險上升,美國重要金融產品和資源產品市場在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使得各地國際金融中心的波動受到牽連,既給予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發展的契機,有助于提高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作用以及影響,同時也給予國際金融中心巨大挑戰。尤其是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國際環境中不確定的經濟、金融、貿易、政治、軍事以及國際關系可變數較多,且較為突出,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金融趨勢面臨改革與調整,國際關系與區域合作聯盟面臨更新與發展,區域經濟金融和貿易的發展將對國際金融中心起到推進和促進作用,整個世界經濟和金融格局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甚至發生本質的變化。

作為一個重要或有影響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一些必要的條件與環境,其中包括政局相對穩定、沒有外匯管制或管制比較松動、貨幣信用制度比較發達、金融機構比較集中且有一定規模和效率、交通和通訊便捷快速方便等等,都是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的依托。從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歷史與現狀看,其不僅有利于本國、本地區經濟、金融、貿易的快速發展,更為資本流動和投資融資提供了充裕的市場與空間,成為國家或地區經濟、金融發展的動力與推力。但是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也使國際金融中心的風險逐漸擴大,金融泡沫,乃至金融危機的潛在規避與防范,也已經是當前各國和各地區關注與應對的重點。

我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立與發展已經在穩步推進,成效與影響逐漸擴大,中外金融機構、產品和市場云集上海,已經促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規模和比重的提升和擴大,使上海金融業對GDP的貢獻已經達到10.1%,上海金融交易比重已經占到全國的50%以上,而初具形態與規模的股票、黃金、債券、基金、外匯保險等重要的金融市場也在上海落地結果,不僅推進上海經濟發展的持續穩定增長,并有利于我國整體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擴大。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和內容已經在上海和全國從吸引金融機構集聚、拓展金融市場功能、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加強金融監管與風險防范、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加快金融信息化現代化建設、規范發展上市公司、深化金融對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促進作用、加強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務、實施金融人才戰略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卓有實效的進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以效率化、市場化、規模化和創新化的新面貌展現在世界面前,并逐漸顯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規模、地位與作用。

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與進程

借助地理位置與時差的優勢,亞洲國家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在亞洲地區相繼建立了多個國際性或地區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其中,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目前已經發展成為繼東京之后亞洲兩個非常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并且在國際上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亞洲后起的金融中心,與兩地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有著直接的聯系。它們的共同之處為:(1)香港與新加坡一直是全球重要的自由貿易港口;(2)香港與新加坡都曾經受到英國殖民者的統治,因而金融業發展具有相當長的歷史。而1965年新加坡宣布獨立后,政府根據自身所具有的國際貿易港的有利條件,即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作為既定國策。1968年,新加坡政府與一些外資銀行達成協議,創立“亞洲貨幣單位”(ACU),即“亞洲美元”;此舉不僅形成了亞洲美元市場,而且更重要的是,為新加坡未來發展成為地區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創造了先決條件。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香港與新加坡的金融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且形成了多種專業性市場,主要有: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利率市場、黃金市場、亞洲美元市場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從而為本國乃至亞洲地區經濟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以新加坡為例,其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金額目前達到1000多億美元,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達近5000億新元,亞洲美元市場的資產負債總額達到5000億美元。由于新加坡是國際知名的自由貿易港以及低稅地,因此不宜實行嚴格的金融管制以配合經濟貿易的交往與發展。目前,新加坡共有本資銀行6家,而外資銀行卻有116家,由此可以看出新加坡境內銀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為此,新加坡政府采取三大措施,從而不僅維持金融對外開放的局面、同時還有限度地保護了本國銀行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合理地位與利益。(1)實行銀行執照分類制度。按照目前新加坡的金融法規的有關規定,新加坡的銀行執照劃分為三種類別:1全面銀行執照,2批發銀行執照,3岸外銀行執照。對于本國的6家本資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基于其實力與數量與外資銀行相比均處于劣勢的考慮,全部給予全面銀行執照,而對于外資銀行則根據其實力與信譽等因素給予不同的待遇。2002年在新加坡的116家外資銀行中,22家獲得全面銀行執照,19家獲得批發銀行執照,75家獲得岸外銀行執照。(2)實行內部政策掌握制度。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給予本外資銀行以不同待遇的同時,還采取內部政策掌握向本資銀行傾斜的做法,從而區別對待本外資銀行;其主要做法包括:1對于外資銀行設立業務網點的限制,2對于外資銀行自動柜員機聯網操作的限制。(3)確立本資銀行為銀行業主導的監管宗旨。盡管新加坡目前仍在進行金融業的改革,但是金融管理局明確表示,確保本資銀行在市場開放后繼續占有主要市場份額,是國內金融市場開放的前提。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規劃與發展

篇(5)

【關鍵詞】商業銀行;國際業務;國際結算

一、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發展概況

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是指為客戶辦理的發生于國際間的貨幣收付及清算。這種貨幣收付可能是與兩國貿易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資本轉移、勞務輸出、償還利息等非貿易產生的。國際業務大體分成三大類,即包括外幣兌換、外幣交易等外匯業務,包括匯款、托收、信用證等國際結算相關業務和進出口押匯等國際融資相關業務。

得益于我國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國際業務量也得到顯著的提高。自2001年至今的數據顯示,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量都翻了兩番以上。而中國銀行在2008年更是累計完成各項國際業務總量近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21%,再創歷史新高,位居全球銀行同業第一。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商業銀行起步較晚,與外資銀行相比,業務效率低下、風險管理制度不科學、營銷能力不足、人力資源短缺、技術支持不夠等因素同時也制約著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金融的全球化是也成為了不可改變的歷史趨勢。為了順應這樣的潮流,國際上各大金融機構,包括我國各大商業銀行都必須把今后發展的戰略要點放在經營國際化上。只有實現了跨國經營,我國銀行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并有足夠的能力與強大的外資銀行競爭。本文將結合我國國情與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發展現狀,探究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并提出相關建議。

二、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發展趨勢

(一)以一定區域為主要市場并向全球輻射

即立足于一定區域,并向其他地區延伸,設立分支機構。在區域內廣設分支網絡,在區域外則主要靠行或其他形式的國際業務網絡為客戶提供服務。采用這一戰略,其成功的關鍵在于給客戶提供更高的運作效率,較高附加值的貿易服務,并將國際業務服務融人其它公司業務之中,是一種比較穩健的發展模式。

很多老牌的外資銀行采取的是在全球范圍內廣設機構的發展模式。他們之所以采用這種模式,是因為他們早在上世紀初就有了充足的資本,并在各個國家金融業還不太發達的時候占領了先機。另一方面,跨國公司是很多銀行國際業務的主要客戶??鐕镜膰H化擴張產生了國際間巨大的資金流動,也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來源。很多銀行就是隨著跨國公司在國外設立子公司而設立境外機構的。而當今,老牌外資銀行的實力已十分強大,國際金融市場上競爭劇烈。而在國內,跨國公司又不是很多。在短時間內,國內跨國公司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實力上得到很大突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國采取在全球范圍內廣設機構的發展模式有太多風險。而以一定區域為主要市場向區域外擴張的模式所需要的境外投資相對較少,又能把握住我國眾多的中小級客戶。我國巨大的國際業務市場也能夠幫助我國商業銀行得到巨大的利潤增長,并在此基礎上穩步向區域外擴張。因此,這種模式更適合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趨勢。

采取這種發展模式意味著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必須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一方面,通過為客戶提供更高的服務質量和更快的服務效率,另一方面,加快在國外主要國家建立金融機構并與更多國家的銀行建立行關系,來實現更大的服務范圍,爭取更多客戶。

(二)提供理財、咨詢等相關服務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對客戶提供的服務仍然是以國際結算業務為主。這類業務的發展前景遠不及理財、咨詢等創新業務。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銀行會越來越多的為客戶提供信托、理財咨詢等“智力型”服務,并實現從存、貸款到資金理財的全套服務,優化客戶的資金運營,也從中得到更多的利潤。在國際業務方面,因為涉及資金量大,國際業務存在著發展“智力型”服務的巨大潛能。在今后,銀行要想實現經營的全球化,就必然要注重向客戶提供“配套服務”,通過向客戶提供外匯理財、短期存貸款、國際融資和信用擔保等等組合產品,實現資金管理的一條龍服務。

(三)全方位的合作

在未來,不同國家的金融機構將以更多樣的形式在更廣泛的業務范圍內進行合作。合作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成本、減少業務辦理環節、開發新型國際業務產品、并培養綜合性的國際業務人才。合作的形式將會更多樣化。例如國內外金融機構合資或者控股,利用雙方優勢,擴大客戶市場并未本公司客戶的海外貿易提供更多、更高效的金融服務?;蛘呤峭ㄟ^簽訂協議,由兩家或者多家金融機構或者非金融機構就各方在某方面的優勢在某些業務領域內結成戰略伙伴關系,實現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并以此為客戶提供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產品。第三種合作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外包服務。提供外包服務的銀行用以個別標識的形式為對方提品,對方銀行用自己銀行的品牌直接向客戶推銷這些外包產品。

(四)客戶型組織結構

目前我國國內銀行基本上是業務型組織結構。即以產品為中心設置各個部門。這種結構不夠靈活,容易忽視客戶??蛻粜徒M織結構是根據客戶的需要來組織結構,將客戶的全部信息合并為一個賬戶進行綜合管理,把貿易融資結算、資金收付、外匯交易及財務管理這四個相對獨立的產品作為整體產品交叉銷售。因此,這種組織結構要求銀行以客戶為中心來設置各個部門,通過培養各個高素質的專業團隊,完全實現客戶與部門、團隊的一對一對應。同時,由高素質的專業團隊來實現產品與產品間的靈活組合,產品與客戶需求間的契合。這種組織方式能夠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擴大市場、增加收人并獲得客戶忠誠度。

三、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國際業務的具體措施

基于對對銀行業發展趨勢的展望,同時考慮到以上提到的國內銀行效率低下、人才流失、機制不夠科學等各方面問題,國內銀行在現階段應從以下方面做出改變以更好得適應日趨全球化的國際市場和國際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改變組織結構,建立高素質專業團隊

首先,在國際部內增加營銷人員、產品開發人員、風險管理人員,這些人員接受國際業務、營銷、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訓,并分別受到國際業務部和營銷部或產品開發部等部門的雙重領導,提供雙向報告。這樣可以讓國際部自身擁有根據當時的經營狀況自行進行產品開發和營銷策劃的權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風險管理,也簡化了業務辦理流程。其次,將客戶經理直接派駐到國際部,由客戶經理帶領國際部成員直接面對客戶,并定期對一些業務和服務進行市場調查,制定相應的營銷戰略,讓國際部直接獲得市場反饋并及時地對業務進行調整。同時,也能讓客戶經理與國際部營銷人員、產品開發人員組成專家團隊為客戶提供一對一式的個性化服務,設計最適合客戶自身情況的產品組合。

(二)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提升國際競爭力

與外資金融機構進行合作主要從業務合作方面和人才培養方面開展。通過公用雙方的交易系統,可以達到減少交易環節的目的,減少手續費用?;蛘咄ㄟ^規定報文的標準化格式,實現標準報文下的資金實時到賬。另外,通過雙方的融資配合,還能對貿易雙方企業在融資和資信保證方面給客戶帶來更多的便利。在人才培養方面,開展員工雙向培養合作,讓國內商業銀行的員工可以到外資銀行學習先進管理方法和科技運用成果,并了解國外市場,成為我國銀行向國外延伸的人才儲備。

(三)培養國際業務創新人才,提升產品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企業前進的動力,而能夠給企業帶來創新的,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面對高素質綜合性人才不足,員工創新積極性不夠,以及高級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三點措施:首先,對員工實行自主輪崗培訓制度,鼓勵員工進行自主學習??梢栽谛袃乳_(下轉第96頁)(上接第93頁)辦各種學習課程和業務討論會,由員工進行選修。對于各項考試、培訓參加并通過者實行一些各項獎勵措施和考評加分。其次,可以建立員工創新激勵機制,提高員工創新積極性。定期在國際部內舉辦由客戶經理組織的討論會。在討論會上針對特定客戶的要求進行產品創新,并將個別員工的創新成就加以評估,加入員工的考核評價系統。第三,實行內部營銷策略,把雇員描繪成各個企業和各個組織機構的“內部顧客”,讓各機構的管理層采用營銷工具和策略同員工進行更有效的溝通,研究他們關心的問題和觀點,贏得他們的忠誠,并且獲得他們向外部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承諾。

參考文獻

[1]王志軍.國際銀行學[M].科學出版社,2007.

[2]彼得?K?奧本海姆.跨國銀行業務[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9.

[3]王雯.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創新與發展[D].2008,4.

[4]梁曉燕.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障礙與對策[J].財經縱橫,2008(10).

篇(6)

【關鍵詞】外資零售企業 中國零售企業 戰略擴張

一、外資零售企業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一)外資零售業在我國快速擴張

自1992年我國成立第一家中日合資零售業――上海第一八佰伴開業18年以來,外資零售業已占據我國零售業近半壁江山。世界50強零售業中,在中國落戶的占70%,主要有沃爾瑪、家樂福、易初蓮花、麥德龍、宜家、歐尚、樂購、大潤發等。其主要擴張方式有以下幾種:

1.擴張投資規模。英國零售企業樂購公布了在華投資5億元購地建店。零售巨頭沃爾瑪、家樂福2009年在華開店數超20家,快于前幾年。

2.低成本擴張。減少行政、培訓、會議各種開支,優化人員結構,把節省的資金用于降低商品成本,擴大銷貨量。例如吉之島新店成本下降30%,家樂福人均銷貨量提高25%。

3.擴張經營方式。零售業態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按企業組織形式劃分,如超市、連鎖店、專業店、倉儲店等;另一類是按營銷方式劃分,如方便店、折扣店、總、批發兼營零售等。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深圳已出現沃爾瑪的連鎖便利店。

4.擴張市場。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及中西部地區發展。家樂福、沃爾瑪分別在十幾個二、三線城市設店。

5.實施品牌形象戰略。以品牌偏好、品質、價格、服務、促銷、讓利吸引顧客,逐步培養顧客品牌忠誠度。

(二)外資零售企業發展趨勢

1.制定執行戰略擴張計劃。外資零售企業在本土化探索取得成功以后,先后制定在中國的擴張計劃,增加投資、擴大業務,易初蓮花、百安居、麥德龍等都已計劃在我國擴大店鋪。

2.由一線城市向二線、三線城市進軍,外資零售企業已經在幾十個中小城市開店,還有進入城市社區的試探。

3.外資并購案例明顯增加。利用擴張店鋪、控股、收購等手段,迅速實行戰略擴張意圖。第一家獨資企業已經成立。

4.向流通領域上游擴張。一方面銷售外資自有品牌,一方面在我國建立采購基地,建立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完善其供應鏈條。家樂福、麥德龍在亞洲采購額中,中國產品均占60%以上。

綜上所述,我國進入WTO以后,零售業進一步國際化,外資零售業進入國內市場,勢頭強勁,發展很快,明顯呈現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引起了各方面的極大關注。

二、中國零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國內零售企業規模較小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零售企業采用本地區經營、單體經濟,缺乏全國性的大型商業企業,不利于組織大規模商品流通。我國零售業的零散度高達90%,而歐美國家只有40%。世界第一大連鎖商業集團美國沃爾碼公司在2000年的全球營業額已超過2 000億美元,其全球店面已達4 193家。而中國聯華超市有限公司同年銷售額僅為73億元人民幣,擁有全國店面606家。

(二)國內零售商資金相對不足

外資零售企業一般都是跨國公司,他們資金雄厚,實力強大,多采用買斷商品,不采用代銷模式。他們采用低價滲透戰略,獲得高額壟斷利潤,使我國一些效率低、成本高、實力弱的零售企業失去競爭的價格優勢,面對銷售額為數千億美元的跨國公司的競爭,生存危機顯得日益嚴重。

(三)國內零售企業缺乏現代化科技管理

外資零售商業連鎖的經營多是把大工業生產原理應用于零售,實現商業的標準化、專業化和統一化。如沃爾瑪公司擁有規模龐大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擁有自己的商業衛星專用頻道,可以及時處理來自世界各地連鎖店的訂單及相關信息。而我國零售商技術裝備相對落后,投入資金甚少,在計算機應用、數據交換、信息傳輸上都嚴重滯后,很多環節依然采用人力方式進行低效的采購、銷售、物流、財務管理。

(四)規范行政和零售企業監管

總結外資企業享受“超國民待遇”,及我國零售企業產品以次充好、假冒偽劣以至有毒食品、藥品屢屢出現等信任危機,可設立“零售行業協會”,加強自律、監管,完善相關商業法規。

(五)我國國內零售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處于劣勢

有效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外資零售企業常勝的法寶,他們對員工進行專業化培養并給予優厚待遇,為企業進一步快速高效運轉提供無形的動力。我國零售企業嚴重缺乏現代化技術、營銷和管理人才,與此同時,面對外資零售業良好的培訓機制、優厚的報酬和科學的人才管理方式,現有人才不斷外流到外資企業,這嚴重制約著參與競爭能力的提高。

三、我國國內零售企業的對策

(一)注重規模效益,推進大型連鎖集團發展的步伐

中國零售業想實現低價戰略和保持市場占有率,就要擴大經濟規模,走規?;⒓瘓F化的發展道路,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發展。大力推進連鎖公司之間的收購、兼并,包括強強聯合,探索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跨所有制發展大型連鎖集團的經驗,最終使之成為與跨國商業集團競爭、抗衡的生力軍,成為國際化經營的排頭兵。

(二)拓寬融資渠道,增強企業后勁

國內零售企業實現連鎖經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做大資本,增強后勁,實現連鎖的跨越式發展。我國政府也對國內大零售集團的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國內商業銀行可以對國內零售企業的合理投資項目進行貸款支持,為零售企業的提供相關金融工具,提供必要的擔保等等。

(三)發展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機制

我國零售業應該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進行科學的企業管理,實現企業最優化的管理和控制,使業務流程的運轉不再是傳統的手工行為,從而解決企業效率化和隨意性的問題,從而提高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和科學性。

(四)培養國際化高科技人才

人才是我國國內零售企業目前相對缺乏的資源之一。我國零售商企業應該建立合理可行的人才考核選拔制度,優化人員結構,做好人才儲備工作。大力推進人才的發掘、吸引和培養工作,注重員工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員工都成為企業的有用之才,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持續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主要參考文獻:

[1]秦興俊,鄭淑蓉.中國外資零售業30年發展[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6).

篇(7)

KA渠道的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KA渠道的銷售額占整體銷售額的比例將越來越高,KA銷售額占比高的區域市場將越來越多,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KA的開店步伐也將逐步加快,過去家樂福開店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現在很多地級市就有好幾家門店,以后會逐步開到縣城,現在在華東和華南的很多縣城和鎮上已經開了不少國家性、全國性的KA賣場,且KA的費用將越來越高,傳統企業將越來越難賺到錢,這個趨勢不會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必須直面這個問題,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而不是回避這個問題去深入開發縣鄉渠道,去做我們從那里學來的“農村包圍城市”的事,那我們就將從一線城市退到二線城市、再退到三四線城市,最后只能上山打游擊了。

二、渠道發展趨勢之二:便利店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中國人口眾多,消費需求非常之大,這在很大程度上為便利店的發展帶來機遇。而根據國外發達國家便利店行業的發展經驗,平均每2500人至4000人就應該擁有一家便利店。依據這個比例來看,中國今后的前景市場極其巨大。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例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無錫、寧波等地,包括不少省會城市,已經完全俱備了便利店發展的基本條件,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者收入水平甚至已經進入了便利店的成熟期,這些地方因此也成為中國便利店發展最早和最快的地方。另外還有很多地區,其經濟水平已經接近便利店導入期,今后必將為便利店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便利店自身具有商品少而精、利潤率高、輻射范圍小、采購方便、貼近消費者等諸多優點,非常適合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今后,隨著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消費觀念和方式的變化,人們對便利店的需求也將會越來越多,而便利店也將大有所為,它必將成為未來我國零售業中的又一主力業態,小巧、快速、節時、有效的便利店必將取代超市成為城市小區內的主要商業經營實體,有效地市場營效策略將使我國便利店產業的發展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便利店的規范經營和去便利店購買的消費者的指定品牌購買的習慣,使便利店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主流品牌,且是主流品牌的最暢銷的幾個單品,這樣才能和超市具有競爭能力, 這就是便利店商品少而精的內涵。

三、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在不斷的加強[/b]

21世紀的中國市場,越來越強調消費者的個性化、感性化,這是經濟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市場營銷學經歷了生產階段、產品階段,到推銷階段,再到如今的市場營銷階段,之所以有這幾個循序漸進的階段,是因為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引起的。強化品牌,尤其對快速消費品領域的企業,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帶來的收益將是巨大的和長遠的,比如涼茶,王老吉的品牌給其銷量帶來了巨大的保障,且不說可口可樂之類的世界級品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城市消費者已經有了很強的品牌消費意識,中小城市及農村市場品牌意識也在快速增強。有個調查機構在2005年的時候就品牌意識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次網絡調查,結果是58%的消費者對品牌重視,35%的消費者非常重視,僅有6%的消費者選擇不怎么重視和1%的消費者選擇了對品牌完全不重視。從調查結果可以直接的看出目前中國九成以上的消費者擁有較強的品牌意識,這也是現代品牌競爭的基礎。

四、高毛利和高流量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方法

應對KA和便利發展趨勢的根本方法就兩個:高毛利,高流量。

高毛利: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除了產品差異化之外,必須加強品牌建設,只有強勢品牌才有高毛利的權力,強勢品牌一需要規劃,要有個性;二需要投入。品牌的建立需要時間,但首先要有建立強力品牌的意識,其次才是建立強勢品牌的方法。

高流量:有高毛利但沒有高流量,產生的毛利額不足以抵消或者攤薄渠道費用也沒用。要做成寶潔、雀巢的樣子,既有高毛利又有高流量。據一項統計數據,某個國際性品牌就幾個一線城市的銷售額就和其他國內品牌所有省會城市的總銷售額一樣,且在其集中的幾個城市里,市場占有率幾乎是內資第一品牌的幾倍。

實現高流量還有個方法就是并購。2005年10月1日,之前歷史上最大并購:寶潔570億美元攬得吉列。寶潔年銷售額超過10多億美元的品牌已達23個,玉蘭油、潘婷、海飛絲、威娜、護舒寶、和吉列在中國無人不知。對寶潔來說,規模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如果寶潔的品牌不強,就很可能會被占有地利人和的零售商擠垮。因此,寶潔一方面在淘汰那些不具優勢的品牌,另一方面加大了對強勢品牌的投入。

五、成功的品牌戰略就意味著高毛利和高流量

基于關于KA和便利店發展趨勢的分析,和消費者品牌意識不斷加強的分析,一個強勢的、有個性的品牌將是應對這個趨勢的核心工作,要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是高毛利的保障,品牌是高流量的保障。當然品牌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

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的老總曾說過三句發人深思的話:“我們賣的是水,消費者買的是廣告。”“如果一場大火把可口可樂燒光,第二天我就可以再造一個可口可樂!”“可口可樂99.61%是碳酸、糖漿和水。如果不進行廣告宣傳,那還有誰會去喝它呢?”

針對上面的三句話,人們不禁提出三個疑問:“是什么使水變成了可口可樂?”“在大火中可口可樂還留下了什么?”“在可口可樂中剩下的0.39%是什么?”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品牌。

六、品牌or渠道,外資與內資的營銷戰略的關鍵區別

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在營銷上一個關鍵區別就在于對品牌和渠道重要性的理解不同及由此延伸出的營銷策略不同。

外資企業更重視品牌的塑造,一個外資日化品牌的北方區營銷總監負責的區域年銷售額15個億,其中2個多億是新品牌貢獻的,但其廣告費用全部投給了新品牌,金額達到將近1.5個億,老品牌更多地通過渠道的精耕細作和產品線的延伸來提升銷售業績。

內資企業更重視渠道的建設。最典型的的話,包括得“渠道者得天下”,“得終端者的天下”,“農村包圍城市”,都是從渠道的角度講的。娃哈哈在這個方面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宗慶后給娃哈哈貼上了一個“非常營銷”的標簽,行家里手不難發現,“非常營銷”其實并不“非?!?,只不過是將營銷中的渠道要素發揮到了極致。就像當年三株通過刷墻、派單打農村市場,娃哈哈將所有的發力點都集中在了渠道上。這是娃哈哈安身立命的本錢,如果透支了這一本錢,娃哈哈帝國瞬間即會坍塌。在非??蓸返陌l展過程中,已經說明了這一招很難湊效:眼見十年的時間過去了,“非??蓸贰边€是沿著宗慶后那一套“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在農村市場圍著城市不停地打轉,也沒見過“非常可樂”如何以一種革命者的姿態,大規模殺進過哪間一線城市的零售超市把貨架上的“兩樂”擠出去,甚至就連“非??蓸?,非??尚Α边@種嘲笑的話語都已經為人們所遺忘。

在除了可樂以外的品類上,從某種意義上講,娃哈哈的成功,不是因為娃哈哈太強大了,而是其競爭對手太弱了。非常可樂之所以難以成功,是因為有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兩個世界級的對手,而這兩個對手不僅渠道上不輸于娃哈哈,更在品牌的塑造上讓娃哈哈望其項背!

很多內資企業在產品規劃時,產品和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體現的不夠,結果是公司花費了大量的渠道推廣費用來推動其發展,某種程度上講,即使這些產品取得了很大的銷量,也是因為渠道的力量太大,想沒有銷量都難。而這樣的魄力是小企業做不到的,從這個意義上現在看起來很大的企業其實是靠規模取勝,而不是靠效率取勝,說不好聽的,就是靠蠻力取勝,而不是靠智慧取勝。某個內資品牌幾十個單品的銷售額還抵不上外資品牌一兩個單品的銷售額,這效率的差別有多大。

渠道上好不好的指標無非有以下幾個:鋪貨率(鋪貨的網點數)、生動化陳列(包括位置好壞、大小、宣傳、品嘗)、上柜單品數等。以娃哈哈的江湖位置,想做到和兩樂一樣的渠道表現一點都不難,問題在于,非??蓸芳词惯_到了和兩樂一樣的渠道表現,其銷售表現和兩樂比又會有多大的差距呢?我想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在當前,內資企業靠渠道的力量或者說靠渠道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去取得優勢是暫時的,這個暫時可能是一兩年甚至是兩三年,但終究這是一個效率比較低的行為方式。等到外資企業一個一個區域攻城略地的時候,內資企業恐怕只能一個一個市場丟棄。

七、品牌戰略是內資企業強大的必由之路

很多內資企業老板認為:做渠道、做銷量是掙錢,做品牌是花錢。于是乎,有些老板整天忙于市場渠道、終端推廣,卻疏于品牌建設;于是乎,銷售部老是在與市場部/企劃部/品牌部吵架,因為前者總覺得后者亂花錢。

殊不知,做品牌并不是只花錢。當品牌建設累積到一定階段,就會有“溢出效應”,從而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市場銷路和現金流。雖然業內有“做品牌找死,不做品牌等死”的笑談,然而當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的今天,不做品牌的企業必定難以做大做強,遇到了金融危機必然是死路一條。

“最深刻的敵人,不是你的競爭對手,而是廠商的眼前利益。”這是一句可以令浮躁的內資企業冷靜下來的名言。渠道只能為你賺今天的錢,品牌卻能為你賺未來的錢,哪個內資企業不想基業長青,不想成為百年老店,只看到短期利益花大功夫在渠道上而舍不得在品牌塑造上投錢的行為是不可能成就百年企業的。

習慣是一種最強大的力量,它會有一種慣性,驅使一個企業和一個企業家往明知錯誤的方向走。企業家常常能夠找到這樣做的理由:世界級的品牌和企業,都是經過了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中國公司剛剛起步,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但一個很明顯的事實被中國的企業家們所普遍忽視,那就是像寶潔、聯合利華等世界級品牌企業,當年起步時也很艱難,但是他們卻堅定不移地幾十年如一日走上了艱苦卓絕的經營鑄就品牌為本的道路。因為他們清醒地知道,為消費者創造獨一無二的產品和性價比,才是企業生存的唯一路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丁香五月|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人妻美妇疯狂迎合| 国产女人的高潮国语对白| 熟女人妇 成熟妇女系列视频 |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人妻内射视频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电影| 小鲜肉自慰网站|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扒开她的内裤把她摸出水口述|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熟妇乱子作爱视频大陆|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色猫咪av在线网址|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8|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色资源av中文无码先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胯下粗长挺进人妻体内电影|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伴郎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观看| 成全电影大全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熟妇人妻系列av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熟妇av一区|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亚洲男同志gay网站| 国产呦系列呦交|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极品老师腿张开粉嫩小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