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41: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堂提質增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摩課;磨課;教學能力;提質增效
面對教師教學能力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實質性、突破性提高的實際,在打造“高效課堂”活動中,乳山市創新思路,借助優質教學資源,通過“四仿四改”進行“摩課”,通過“三步試教”進行“磨課”,在促拉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同時,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
一、“四仿四改”摩課,推動課堂由“無效”向“高效”轉變
“四仿”,就是組織教師從四個方面對優質課例資源進行“模仿”。(1)組織教師觀看優質課、公開課實錄視頻,進行教學環節或精彩教學片段模仿;(2)利用集體教研日,組織教師研討優秀學案,進行優秀教學設計模仿;(3)組織教師開展結對互動聽課點評活動,進行優質教學環節模仿;(4)組織教師結合外出培訓學習收獲,進行主要成功經驗模仿。“四仿”,主要面向課堂駕馭能力較低的弱勢教師或一般教師,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實際加以模仿,基本采取“拿來主義”,使課堂能夠初步進入到規范狀態之中,以推進課堂由“無效”向“有效”轉變。
“四改”,是對“四仿”的改進升級,就是由教師對自己所模仿的相關課例進行創新性改進,并通過教研組內的說課、聽評課等方式,進行點評交流,實現優上加優。“四改”主要面向優秀教師及發展潛力較大的教師,其要求是能夠對模仿內容進行優化提升,融進自己的教學優勢,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特色,并能夠對其他教師產生指導和啟迪作用,以推進課堂由“有效”向“高效”轉變。
“四仿四改”實質上就是通過“摩課”活動,促使教師在“模仿+反思”的過程中,實現教學能力的提高。對此,他們重抓了“摩課反思”環節,要求教師將所模仿的優質課例與自己的課堂實踐進行對比反思,找準自己的差距,剖析差距存在的原因,提出改進的對策。反思環節的強化,使“摩課”活動擺脫了單純模仿的弊端,讓教師在“模仿”中體會了優質課例、優秀經驗的思路、意圖,了解了課堂設計的依據,從而為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啟迪了思路,提供了借鑒。
二、“三步試教”磨課,推動課堂由“粗糙”向“精致”轉變
高效課堂的打造,是一個不斷“磨礪”的過程。為促使教師打磨出更多的“精品課”,使之走向常態,搭建起了“三步試教”磨課這一載體,讓課堂在不斷的“磨礪”與“建構”中由“粗糙”走向了“精致”。
第一步,對比試教,發現問題。主要采取“同課同構”方式,一方面通過實堂檢驗教師對集體備課所確立的課堂教學方案的落實情況,從中發現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授課教師觀摩其他教師的“模仿”與“改進”情況,反思自己的課堂,在比較中剖析問題根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訂落實整改措施。
第二步,探究試教,處理敗筆。主要采取跟蹤聽評“異課同構”課的方式,重點查看其課堂問題的整改情況及重新“建構”的能力,以督導教師矯正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把握優秀課例所展現的教學思想、教學藝術、教學方法等,促使教師形成基本的教學規范。
第三步,創新試教,形成能力。在前兩步試教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基礎上,他們再將磨課模式轉移到“異課同構”上,著力促進教師以所模仿的課例為藍本,嘗試嫁接整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建構起具有教師個性特色的“精品課”。
關鍵詞:高中語文;提質增效;教學模式
減負提質增效是新課標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我們知道學生學習苦,對語文學習比較被動,好像除了背誦還是背誦,顧名思義,減負提質增效就是要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此,我們以學生的需要為起點,以學定教,研究新的適合學生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為了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從備課入手,讓我們的教學能力貼近學生的需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給學生指引學習的方向,提供腳手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鋪路塔橋。
一、抓好課前的預習預設
上課前,我們備課時根據教材,編寫預習提綱分發給學生,提出學習目標和預習要求,指導學生完成預習提綱中的習題。
在預習《前方》一文時,除了讓學生了解作者曹文軒個人生平,識記字音:遷徙( )襲( )擊 按捺( )不住 顛簸( )外,我們還提出了兩個開放性作業:
(一)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富有文采與人生哲理的語句,結合自己的經歷說出自己的理解或理由。(至少兩處)
(二)請根據文中的3―7節,說說在文章中說“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的原因。我想這樣安排就有利于學生對文章自主查漏補缺,完成主動探尋的角色轉換,有利于學生培養自己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學生在預習案寫下自己的心得、經驗,老師在課堂上一推廣,學生自然興奮異常,認識到了自我的存在價值。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90后的孩子,經不起挫折卻好表現,預習案正好給予他們一個自我表現的平臺。有時,我還讓學生在課堂上推廣他的學習經驗或心得,其積極性更高,學習興趣自然就提升了;有了學習興趣,自主學習的效率也就高了。通過預習,能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老師知道了學生的困惑,就讓老師學生都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課堂效率不高也難。
我們發現,學生在預習也會爭辯,他們常常為預習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在爭辯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賦予文本新的注釋,我們也發現,學生更喜歡親近老師了,他們會有針對性來在課前來詢問問題,這讓我們課堂更充滿魅力和期待。預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預熱過程,是提質增效的蓄勢儲存能量,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效果很好。
預習,就是幫助明確了探究學習的目標,語文預習不再成為一句空話,而是落到了實處,提前點燃了學生學習文本,解讀文本,探究文本的熱情,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預習提綱與預習作業上新課前一兩天發給學生,次日收齊,然后,我們老師逐步審閱學生的預習作業,并把學生困惑修訂到我們教案里,進行第二次備課,為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有效生成做好準備與預設。
二、抓好課中的訓練與鞏固
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給學生互動學習的機會,給學生當堂訓練的鞏固實踐操練,盡量減少我們指導與講解,爭取給學生更多的討論交流,我們的老師更多的對突出問題做補充性講解、對疑難問題做拓展性講解,讓位于學生,給學生主體性參與課堂的語文實踐活動。
這一環節,主要著重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結構的理解與反饋,二是疑難問題的討論與解析,通過這樣的處理,活化了課堂學習語文的氛圍,給學生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例如在《聲聲慢》的學習上,對于文本解讀,我們這樣設置問題:開頭連用七個疊詞分別表達了什么情緒?詞人為何說雁是舊時相識?在詞人哪一首詞中也說到雁?看到大雁南來北往,會傷心些什么呢?我們通過這樣的引領,把學生帶入了詞的意境中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認識,接著,我們把學生帶入小組討論中,讓學生提出問題,深化學生的認識,為學生的精神家園構建美好的向往和福祉。在討論環節,他們提出了如下問題:這首詞通過哪些景物描寫來渲染愁情?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哪幾方面的情感內容?
在討論環節,我們老師少講或不講,由學生互動,相互討論,不規定答案,讓學生自己總結,自己去參悟,依靠學生的自我建構,達到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
三、抓好課尾總結與延伸
學生交流環節之后,我們要適當對學生所學進行當堂檢查,不留尾巴,突出方法的指導,意在讓學生能夠及時記憶和鞏固,我們的檢查以填空題和選擇題為主,以基礎性和知識性為主,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收獲,看到自己的記憶與鞏固的情r,在此基礎上,我們適當拓展。
比如學習《阿房宮賦》后,我們讓學生自學杜牧的另一首《過驪山作》詩,請學生找出《過驪山作》中的后兩句與杜牧的《阿房宮賦》中的哪句內容一致?簡要概括《過驪山作》詩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通過這樣比較與延伸,我們把學生的視野拓寬到課外,突破課本的條條框框,讓學生以課本為母本,去嘗試學習相近的文本,這樣,讓學生根植于課本的方法有了用武之地,讓學生的思維有突破性的發展和領悟。
【關鍵詞】 英語 提質 文化追求
課堂是英語學科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人們更加關注課堂的文化建設。文化滲透在師生之間,滲透在課堂上,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和養分。減負增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英語教學的關鍵。聚焦英語課堂,實現減負增效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本質就是用最少的時間,引導學生掌握最多的英語知識,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作為英語教師,要善于把這種新課程的要求轉化為自身的文化追求和內在動力源泉。
1.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減負增效的關鍵因素
每節課的時間是固定的,作為英語教師,要想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目的,尊重學生的時間,就要保證課堂的每一分鐘都能發揮作用,這就是對學生的最大的減負,不然就會出現課上功夫不到,課下花大量時間去補的現象,就會導致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課堂效率的降低,損害的是學生的利益,損害的是“以生為本”教育原則。對于英語教師,就要課前規劃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每個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保證自己帶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上課,堅決杜絕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帶入課堂,不然會感染學生的情緒。要準備好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達到重點突出,難點各個突破的目的。對于課程的講述要簡單易懂,實現教師講授和學生練習的有機結合;適當安排學生的訓練活動,有計劃地增加英語課堂的深度和廣度;在講課過程中做到語言的詼諧幽默,保證課堂的活躍度,增加語言活動的密度和深度。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堅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杜絕教師一人在講臺上大講特講,忘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就會出現教師講了一大堆,學生卻出現茫茫然的不良局面。過去的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對于學生而言,教師要認真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狀況,開展分層次教學,防止優秀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發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環境,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成長經歷不同,對待學習的態度也就不同。作為英語教師要敢于接受這樣的現實,學會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處理這些不同。對于不同的學生采用靈活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不浪費課堂的時間,真正做到給學生減負。
2. 妥善處理學生課外活動和課堂的關系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條件
英語課堂教學和英語課外活動是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的,兩者缺一不可。英語教學要通過兩種不同的渠道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作為英語教師要善于開展各種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的學校和教師往往忽略了我國法律法規對于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把課外活動時間作為課堂時間的延伸或者延長,為了提高教學成績,生硬地把學生關在教室內、綁在課桌上,忽略了學生的天性,忽視了教育的本質,也就喪失了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的熱愛。課內和課外活動都不能被我們扭曲,以犧牲學生的健康來提高學生的分數和學校的知名度是時代的罪人。堅決不能錯誤地理解英語課堂就是教師講解知識,課外活動就是學生自己做練習。更不能把課外活動看作是“課內不足課外補”的平臺。英語教師要通過英語的課外活動,促使英語教學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加深學生對英語教材和英語知識的認識,絕不能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3. 課外活動是學生減負增效的有效補充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最為講究教學藝術的學科。英語要富有感染力和親和力,就要通過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始終處于旺盛的狀態,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學生才能由衷地參與到英語的實踐活動中來,學生在英語實踐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當然,英語課外活動要靈活多樣。例如利用開展英語書法展覽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書寫規范度,利用朗讀、講故事、唱英語歌曲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利用演講、演戲和對話表演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和學說英語的積極性。這些活動開展都能適應學生天真好動的天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必將受到學生的歡迎。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課外話動,學生不但能學到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還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英語課外活動是英語課堂減負增效的最佳平臺。
4. 結論
總之,英語課堂更為看重的是培養人才的問題。作為英語教師,要把被動減負增效轉化為主動減負增效,就要充分尊重教育教學規律,把減負增效作為課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英語教師自身的文化追求。
[1] 黃安石.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談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減負增效”[J]. 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0(01).
[2] 項元彬. 新課程背景下的減負增效之我見[J]. 考試(中考版), 2011(07).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目前學校和社會的當務之急。鑒于此,新課程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過“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質量”的教學,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的要求。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增效減負;落實
新課改背景下,實施減負增效要求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學生減負,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反而要增負,教師要騰出更多的時間去鉆教材、鉆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確保減負不減質,增樂更增效。
1明確素質教育和減負增效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減負增效簡單說就是減輕負擔,增加效益或效能。根據素質教育和減負增效的意義,教師要減去學生活動中重復、機械對學生智力開發毫無意義的作業以及相關訓練,放棄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簡單、粗暴、落后的教學方法,廢除教學評價中僅以成績論英雄的不當作法,改變知識灌輸式的方法和輕視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改變只重升學考試科目教學和單一的文化知識傳授,輕音、體、美、勞等基本素質教育的現象,改變只重學生成績,輕德育思想教育的現象。加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和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在教學工作中做到減負增效
2.1在備課環節上求突破
2.1.1樹立新的課程理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要突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
2.1.2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是新課標的新要求。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重視數學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2.1.3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備課時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蘊藏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留有學習空間。
2.1.4備課要找準切入點
教師要弄清楚如下問題: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學生已經解決了什么?學生還想知道什么?哪些問題需要教師的點撥和指導?哪些疑難問題還需要拓展和延伸?弄清楚這些問題,就明白教學的切入點和主要完成目標了。
2.2設計精而優的課堂練習題
2.2.1避免簡單重復,體現層次性
關于布置作業,教師要根據學情實際,兼顧全體學生,考慮每個學生原有的經驗基礎,建立多層次的彈性作業結構,基礎題、變式題、能力題的數量比例要合理,使后進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飽”。
2.2.2避免題量過多,體現鞏固性
做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新知,題量過少達不到鞏固新知和訓練思維的作用;題量過多,則加重學生負擔,將學生置于題海之中,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教師要精選題目,數量適當,恰到好處。
2.2.3避免淡化批改,體現有效性
不僅要做到有發必改、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評,而且批改要及時,講評要到位。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恰如其分的表揚,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自信心,調動積極性,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2.2.4讓學生感到有“惑”有“賽”
“惑”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催化劑”。練習題里要有意設置障礙,讓學生在學習探索中產生疑惑,出現認知沖突,在沖突中萌生排除疑難的強烈欲望,從而積極地投入思考。同時,人人都有好勝心理,加之低年級學生表現欲望強烈,總想找機會展現自己,以便得到老師的贊賞和同學們的注意。因此,教師要保護學生的競爭意識,采用形式多樣的有競賽感的練習方式,來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
2.3在課堂提問上增效
與減負相提并論的是增效。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課堂提問上不妨掌握幾個小技巧。
2.3.1營造愉快的問題情境,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教學時,教師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例、實物、實情入手,設計謎語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動畫情境、生活情境等,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實際內容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2.3.2提問要抓住關鍵,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3.3注重問題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靈活性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能促進學生全面地觀察問題、深入地思考問題,并用獨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發現、歸納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2.3.4注意提問的循序漸進,指導學生系統探究
遇到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一下子得出結論難度較大。教學時,我們可以把這個難題循序漸進地分解成幾個適合學生回答的“小問題”。這一個個小問題圍繞著同一個知識點,由淺入深,相互聯系,使學生的思維按照一定的層次向縱深發展,從而對新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正確認識。
2.4凸顯思維過程和數學思想
課堂教學問題的解決要凸顯思維過程和數學思想,把每一個精選的問題讓學生掌握透,注重解題步驟和書寫的規范性,使其達到舉一反三、熟練技巧、掌握思路的效果,有助于學生培養縝密的數學思維和規范的數學思想。
3結語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一、多措并舉造氛圍
為了營造全員參與、齊抓共促的冬學氛圍,學校組織召開了師生大會,啟動了2012年“冬教冬學”活動。會上校領導做了動員講話,傳達了學校冬教冬學活動工作計劃,并對活動的開展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布置,號召全體同學抓住冬季學習這一黃金時節,制定冬學計劃,明確學習目標,抓住每一天,珍惜每節課,刻苦學習,努力提高成績。各班級召開“天道酬勤,掀冬學熱潮”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確冬學的意義和要求,相互交流冬學計劃和決心書,研討學習方法,取長補短,增強“一年之學在于冬”的學習意識,拉開冬學熱潮的序幕。
二、創新載體促深入
在學生中開展了“一幫二定三比”活動:一是組織每名優秀學生幫帶一名成績較差學生,互幫互促共提高;二是組織每名學生針對期中檢測情況,定出趕超目標和措施,鼓足冬學勁頭;三是組織“比習慣、比學法、比效率”的三比競賽,提高冬學效果。同時在班級之間、小組之間、同學之間展開學習競賽,校園內呈現出比學習、看成績、賽紀律、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
三、強化研究增效益
學校把教學研究作為提質增效、促上發展的得力抓手。啟動“課堂教學磨課”展示活動,引領教師聚焦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以高效課堂觀摩研討活動為載體,從整體評價、課堂結構、預習效果、合作學習、有效提問、學生發言以及課上表現七個方面,對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觀察式評議,關注細節優化,促上教學效益。
四、細化管理上水平
在嚴守“省規”的前提下,學校領導強化措施,細化管理,以創新的舉措促進冬學活動的扎實開展。
一、凸顯“三精”,提高教學效益
(一)精心備課,強化“三關注”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備課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重點強調課前“三關注”。
1.密切關注學情:用心觀察每一個學生,分析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洞悉學生的學習需求,精準捕捉學生的學習難點和疑點。
2.找準學習起點:理清學生學習的過程,合理把握學生的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找準學生的“最佳發展階段”,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把握深淺難易。合理規劃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路徑,從而落實“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實現教學理念和課堂結構的根本轉變。
3.用好多媒體設備:引導組內教師結合具體學情自己制作課件,年級組共享,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補充調整,做到靈活整合,真正使多媒體為教學所用。
(二)精心上課,凸顯“四落實”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強化目標意識、主體意識和訓練意識,重點抓好“四落實”。
1.充分調動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教學成功至關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多樣的評價語言、充分的師生互動以及教師的人格魅力等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讓學生百分百投入課堂,讓課堂充滿情趣和激情。
2.凸顯雙主教學方式。
進一步確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方式。上課做到目中有生,師生共同體驗。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每一堂課要做到“看過來、聽進去、說出來、動起來”,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索,努力做到會的不教,點在關鍵處,導在疑難處,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著力提升自學能力。
進一步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圍繞學校“聚焦課前預習,追求高效課堂”的總體性教學策略,深入開展研究。落實課前預習,進一步規范、完善各學科、各年級、各課型的預習要求,對預習后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與方法加強研討,凸顯分析、探索、質疑、實踐、創造等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各學科以點帶面,以骨干教師為引領,樹立典型,扎實開展實踐研究,切實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精心輔導,體現人性化
我校是城鎮化進程中的學校,由于諸多原因,學習困難生較多,因此在輔困工作方面需要注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使他們樹立自信,積極上進,跟上班級大部隊向前跨進,這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輔導學困生我們一貫堅持從補心開始,首先從心理上消除對老師的畏懼,對學習的厭煩,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習慣。同時呵護孩子的自尊,不斷地鼓勵,細心教導,堅持做到“五不”原則:不抱怨,不諷刺、不挖苦,不拋棄、不放棄,真正用智慧和愛去感化他們。輔困工作通常采取兩頭抓的方法,在課堂上關注全班每一個同學,更要關注那些學困生,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和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掌聲,品嘗成功的喜悅,認識到“我是有用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樂的”。另外在課后也加強輔導,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切實做好保底工作,循序漸進,讓他們獲得盡可能的發展。
二、強化應用,搭建發展平臺
(一)指導課外實踐,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教師根據學習的內容布置一些課外小調查,如在學習了利率、利息等知識后在班級開展了“我是理財小專家”活動,讓學生到銀行去了解相關的利率、利息信息,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壓歲錢存入銀行,并根據調查的情況算一算到期后的利息和本金金額,寫一份調查小報告。在這樣的實踐調查活動中,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數學的應用價值得到進一步突顯。
(二)指導數學日記,提高探索應用能力
數學日記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機會,它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數學的現實性、應用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探索應用能力。課堂上的一次深入的探究學習、一次充滿智慧的交流、一次超市購物、一道挑戰題的成功突破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數學日記的鮮活素材。數學日記就像一個萬花筒,折射出孩子們的學習軌跡,它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既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給學生提供了發表獨立見解的陣地,在活動中煥發學習數學的熱情,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三、引導反思,促進能力提升
不斷地反思可以使人獲得更深的認識,可以不斷改進,可以有新的收獲,教師要善于反思,學生也如此。在學校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反思本,引導學生記錄學習時遇到的一些困難、錯題、疑題,也可以記錄數學閱讀后的感想、近階段對所學知識的回顧或學習中的成功體驗或不足,還可以對老師或老師的課提一些意見或建議等等,形式多樣、內容不限,每周上交一次。經常性的這種反思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了解學生更多學習上、心理上的問題,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增進彼此的感情,逐漸成為學生們最喜愛的一項作業。
關鍵詞:課堂教學;充滿魅力;高效課堂;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166-0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眾所周知,減負增效提質成為主流,減負增效已經成為教育界達成的共識。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增效,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學方法。那么在減負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增效減負、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呢?如何讓數學課堂教學充滿魅力顯得尤為重要。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條件的地區,要盡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計算機和有關軟件,提高教學效益。"在這里不難看出: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怎樣教,更要考慮學生怎樣學,努力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在減負背景下如何讓數學教學課堂充滿魅力,這就要教師不僅應當掌握"教"的技能,更要掌握指導學生"學"的技能,而且教師還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安排教學。
那么,如何使學生樂學、愛學,在快樂中獲得知識,讓課堂教學充滿魅力,這是我們作為教師的應該探討和研究的,下面就本人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談自己的淺見。
1.創設融洽的師生情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么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沒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因為如果學生對一門學科,一堂課缺乏興趣,缺乏情感,哪里談得上學好這門學科,哪里談得上"知識和能力"?"親其師而樂其道,親其師而樂其課也"。因此,創設融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經常處于積極的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學習,至關重要。要有積極飽滿的情緒。上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決不帶著抑郁情緒走進教室,而是滿懷激情地進入課堂。上課時,切不可因為學生的一點小事而輕易發怒。小事糊涂過去或做適當的暗示處理。即使有什么重大違紀事件,也要等到下課以后再做處理。因為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
這里有一個"漫畫作業"的故事。一天,上完《圓的性質及與圓有關的位置關系》這節數學課后,正批改作業,突然發現一個學生的作業本上并沒有按題目要求畫圓,而是用半圓、橢圓、圓拼成一幅漫畫人像,且注明是我的像,這畫把我的缺點夸張得淋漓盡致。我原本愉快的心情一下一掃而光,一看,才知道是昨天受過批評的調皮學生的"杰作"。我心想,這學生還是沒批評到位,明天上課非狠狠地教訓他一頓不可。但轉念一想,懲罰必然引起更嚴重的師生沖突,自己生氣不說,也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啊。于是,我決定適用"軟法"處理。第二天上課前,我把漫畫這一頁貼在黑板上,對大家說:"你們猜猜看,這是誰的作業?雖然沒有按要求做。但這作業有創新,還真有點像我呢!我長這么大還沒有人給我畫過肖像,說不準以后作者成名后這幅畫很值錢,我要把它留作紀念,請作者不要介意。好,現在上課……"幾天后,那位"肇事"的學生主動向我承認了錯誤,并且改正了許多壞習慣,成績直線上升。并于后來考上國內知名的美術大學。
我的這種做法,不僅避免了師生沖突,培養了師生難以忘懷的情感。融洽了師生關系,還使學生主動反省,發展了特長。后來,語文老師告訴我學生在作文中寫道:"長大后,我也要做數學那樣的好老師--是他讓我這位調皮的學生改邪歸正……"如此真摯的話語,是師生感情的結晶,一定能成為這位學生進行發展,創造的動力。
2.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不僅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而且要有幽默、有笑聲、有爭議、有討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善于創造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之中,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主動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自己的觀點,動手參與實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應創設教學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以自己真誠的情感與學生交往,教學中盡可能少的感受到威脅,因為在自由輕松的氣氛下,學生才能最有效地學習,才能最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可見課堂人際關系中,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數學課堂心理氣氛,影響著學生智力的發揮、創新能力的發展。當課堂中師生情感和諧時,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感、信任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由然而生,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所以,作為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素養,還要有豐富的情感世界,要學會低下身子和學生交流互動,用親切的微笑和話語傳遞情感信息和知識信息,努力營造一個接納的、寬松的、愉悅的課堂心理氛圍,創設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例如在教學《軸對稱》時,在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之后,我幽默地說,老師身體上也有許多軸對稱現象。一個學生馬上問,我可以上去指一指嗎?我馬上回答:當然可以啊!他興奮地上臺,以老師為例進行頭頭是道的介紹,同時也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情緒。而后,我讓他們在小組中也開展了一個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的比賽,有了教師的平等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數學課堂氣氛也更活躍了。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持有效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前提的!"課堂上良好的人際關系,既包括師生間的融洽關系,也包括學生間的友愛合作關系,因此和諧的學生間的關系也是創設課堂良好心理氛圍的前提。積極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不是僅靠此成績較好學生的呼應,也不是靠教師個人在講臺上的精彩演講取得,而是靠全體同學共同參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創造機會鼓勵學困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讓他們由被動變主動;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數學較好的學生熱心幫助學困生,帶領他們學習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此外教師還應設計大量需要通過合作、交流、辯論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中,形成"互幫互學,團結合作,和諧競爭"生生關系。
3.創設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它更是一門藝術。教師走進課堂的首要任務就會要創設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想學、愿學、樂學。教師在課堂上應用自己智慧的火花成燎原之勢,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課堂上理所應當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再促進者,并在課堂中和學生一同成長。
例如在"視圖"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大屏幕展示帶有蘇軾的《題西林壁》的廬山雄姿,提出問題:蘇軾是怎樣觀察廬山的?由此引入課題,進行實驗。講臺前面的小桌子上從左往右依次放著乒乓球、暖壺、水杯,并用布蓋好。請三名同學分別站在小桌子的前面、左面、右面。站好后,老師掀開蓋布,先問左右位置兩名同學看到什么?再問前面位置的同學看到什么?這時學生熱情高漲,同時又會困惑,為什么他們說的不一樣呢?難道是有人說錯了?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站的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就不一樣,所以看到的結果不同。此時,教師深入引導:同一物體,從不同方向看,結果又怎樣呢?這樣的情境啟發學生思維、生生之間交流探討,激發師生的有效互動。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因此,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也必然來源于問題,合理的問題能有效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數學思維。 例如我在教學"過三點的圓"時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①過一點A畫圓,能畫幾個?圓心在哪?②過兩點A、B畫圓,能畫幾個?圓心在哪?③過三點A、B、C能畫圓嗎?若能,能畫幾個?圓心在哪?若不能,為什么? 問題由淺入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學生在操作上也是由易到難,尤其是問題具有挑戰性,引領了學生之間的思考探究,從而期待老師的指導。師生都參與到數學教與學的活動中,促進師生間有效互動。
4.改革陳腐的教學觀,提倡學生"標新"
基礎教學課堂實驗的真正要義,是為了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但如果沒有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說改革陳腐的教學觀,是課改發展的關鍵。俗語:條條大路通羅馬。數學中對同一個問題或同一類問題,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正是數學學科的特點。讓學生產生一種縱橫馳騁的感覺,讓他們去思考去聯想,從而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已知:如圖1,在ABC中,AB=AC,D為BC上任意一點,DEAB,DFAC,CGAB。
求證:CG=DE+DF。
分析:本題要求證的是一條線段等于另外兩條線段的和,直接證明有一定的難度,常用的方法是截長補短,因此要考慮添加輔助線,轉化為證明兩條線段相等。
方法一:如圖1,過點D作DHCG。則四邊形DEGH為矩形。
DE=GH
又在CDF和DCH中,∠CFD=∠DHC=90°,∠FCD=∠B=∠HDC,CD=CD
CDF≌DCH(AAS)
CH=DF
CG=CH+GH=DE+DF
方法二:(截長法)如圖2,過點E作EM//CD交CG于點M。
由DE//CG知四邊形CDEM是平行四邊形。
DE=CM,EM=CD
又在MGE和DFC中,∠EGM=∠CFD=90°,∠FCD=∠B=∠GEM,EM=CD
CDF≌DGE(AAS)
GM=DF
CG=CM+GM=DE+DF
方法三:如圖3,過點C作CHED,交ED的延長線于點H。則四邊形CGEH是矩形。
CG=EH
又在DHC和DFC中,∠CHD=∠CFD=90°,∠FCD=∠B=∠DCH,CD=CD
CDF≌DHC(AAS) DF=DH
CG=EH=DE+DH=DE+DF
方法四:(等面積法)如圖8,連接AD。由題意可知 SABC=12·AB·CG· SABD=12·AB·DE。SACD=12·AC·DF。
而 SABC= SABD+SACD,即12·AB·DE+12·AC·DF。
而AB=AC,故CG=DE+DF。
還有其他等至少八種解題方法。通過以上一題多解的訓練,不僅能夠達到知識間的整合(如本例綜合運用了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等知識),而且能夠發散同學們的思維。同時,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還讓同學們掌握了一些添加輔助線的技巧,有利于培養同學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的創新性、變通性、開放性、綜合性、靈活性導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方法多種多樣。因此,作為教師要多思考、多努力去發現,善于去引導學生大膽去創新。這種自力式、誘導式的教學法,不僅使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問題,而且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誘發他們心中創造的沖動,可以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從而減輕學生的心里壓力,給他們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一個和諧的空間。
5.善待學生的不足,允許學生唱反調
學生到校來求學,本身就帶著疑問,帶著不足來求發展的,在課堂上表現為:一是回答問題不完善,不周密(即所謂的原始語言);二是解題,回答問題出現錯誤。
對于第一類不足,在教學中要發現其合理性或閃光點,并充分加以肯定,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思考是有價值的。再適當點撥使其完善。如一次讓學生數一數教師里有幾張課桌,同學們都說有54張課桌。有個女同學卻突然站起來說有55張桌子。我問為什么?她說同學們把老師的講臺桌給忘了。我給了她充分的肯定,想得很全面,把講臺等也考慮在內了,然后指出講臺桌是課桌嗎?她略有所悟地點點頭坐下了。這樣不僅保護了她的自尊,而且還保護了她發言的積極性。
對于第二類不足,我總是鼓勵學生錯了不要緊,誰都有錯的時候。不要怕出丑,大膽地說出來,老師同學還能幫助你糾正錯誤,使你更好地學習。這實際上涉及充分展示學情,反饋教學信息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異分母分式加減法時,教師反復強調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但還是出現如: 這樣的錯誤,在進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時,把分子的和作為和的分子,分母的和作為和的分母,與分式乘法相混淆了,正確結果應是﹙m2+n2﹚/mn。分式乘法的意義是用分子的積做積的分子,分母的積做積的分母。學生出現上述錯誤是由于學科本身前后知識的干擾,這種干擾若不能很好地消除,學生就會產生運算錯誤。事實證明,把分式乘法的有關內容與分式加減法的相應內容加以比較,使學生理解兩者的異同,有助于學生學好分式加減法的內容。即對比教學法對錯誤的形成和排除干擾有一定的影響。在發現學生有錯誤時,首先要保護其自尊,讓他覺得即使說錯也沒問題,說出來比不說好。否則學生認為錯的不敢說,錯誤信息得不到反饋,全影響課堂效益。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充滿魅力,這會像"磁場"般地吸引著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渴望,點燃學生的心靈火花,引領著學生在感知知識的同時,培養自己的能力。讓我們用"魅力",用我們的"魅力教學"奏響起課堂教學的感人的旋律。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要善于駕馭嘗試各種教學法,讓各種教學領航你的數學課堂,朝著減負增效的最高目標前行!
參考文獻
[1]《初中數學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