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5:4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生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在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一個初中生來說,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夠克制住自己內心的欲望,從而真正去做自己需要做的事,只有這樣才能夠不被欲望支配,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和學習習慣,從而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對于初中生來說,進入初中第一個要學習的就是要學會控制自己,掌握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兩個同時上初一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是一樣的,剛進初中,大家對于學習都非常的懵懂,教師也不可能再像小學一樣每一個字都講得特別清楚,等老師留下作業以后,教師不會再像小學一樣總是督促,所以就會出現有的學生偷懶,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在這門課的學習中出現掉隊的情況。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遺忘的知識越來越多,從而就會與那個主動學習的學生越差越h。培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夠讓學生愉快地度過自己的初中生活,還能夠讓學生掌握一項基本技能,對于其高中以及日后的學習生活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班主任積極合理引導的重要性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班主任作為學生工作中最關鍵的一員,應該培養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方法。初中生因為剛剛度過小學生活,對教師的依賴性特別大。剛上初中,對于初中的學習及生活都處在迷茫階段,學生只有掌握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在學習生活與各種活動當中來去自如。當老師不再提醒你去完成某一項任務時,學生可以自己去完成,這對于初中生來說尤為重要。所以對于一個初中生來說,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這會給他的初中學習奠定基礎。
班主任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主動向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向去發展。班主任之間可以開會討論一下如何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個教師的經驗有限,教師們可以互相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方式,將學生分類來對學生進行指導,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反饋,再進行討論,將有效的方法記錄下來,讓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學會去控制自己,讓自我管理能力好的逐漸地完善自己。學生對教師的話是十分信服的,有了班主任這樣的指路明燈,才能夠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教師合理的指導對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和自我管理技能十分重要,為學生目前以及日后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適當方法
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嘗試去探索、去交流、去發現。自我管理能力在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合理引導以及教育,能夠讓他們合理地度過這一時期。學生合理的把握好學習與各種活動之間的節奏,才能夠更好地度過自己的初中生活。班主任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對不同學生的指導,教師們可以互相總結經驗,發現有效的方法和教學模式,嘗試吸取其他班主任教學的優點,逐漸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真正運用到實踐當中去,這應該是班主任教授初中生學習的第一堂課。
教師可以采用互相監督法,讓學生們互相監督完成作業或者某種學習任務,這樣大家就會都有積極性,也從另一個方面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法將不同的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組里選一個組長,自己組內制定出自己的學習計劃,讓大家互相監督,由組長負責向老師匯報學生的情況。這樣便于老師管理,也可以比較方便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自我管理的程度,從而逐漸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探索更加適合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進而改善教育模式,增強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時,班主任要提醒學生堅持養成一個好習慣,一直堅持下去。然后通過好習慣來形成一個個的行動模式。自律能力提升了之后就去提醒學生注意時間管理、目標管理和知識管理等內容,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崗位勝任力大學生就業勝任力適應性
[作者簡介]高永惠(1958-),女,湖北武漢人,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教育方法論;范玲(1973-),女,廣西興安人,桂林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政治教育。(廣西桂林5410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勝任能力開發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新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09XJY010)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1-0090-02
一、崗位通用勝任力特征模型的界定
崗位勝任力是指用來區分具體工作職位上能完成其任務目標的優秀人員的綜合素質要素。而就業勝任力是指求職者成功獲取就業工作崗位時所展現綜合心理狀態與熟練行為模式,也可稱為就業能力。本文把研究重點放在通用性的就業能力上。
高校畢業生就業勝任力與崗位勝任力匹配的適應是就業率的關鍵。大學生就業時展現的就業勝任力不一定100%滿足企業的崗位勝任力,但企業在招聘大學畢業生時都會制定一定的適應率作為標準。
筆者認為,大學畢業后具有1~5年工作經驗者,其多數可視為已達到了所任崗位勝任力的初級水平,所以他們對崗位勝任的認知狀態可作為評價大學生崗位能力的適任性參照標準。為了更準確地了解崗位勝任力的構成要素以及等級標準,我們對大學畢業后具有1~5年工作經驗的1077人進行了調查。如對“您認為,要讓自己的工作富有成效,必須具備的能力有哪些?”這一問題的答案按照勝任要素被選擇的頻次從高至低進行排列,其中頻次為10以上的勝任力要素共有45個,從中選出30個特征因子。并對其歸納而知,溝通、熱情、團隊合作和交往能力是人際關系的重要能力;明確目標、理性思考、學習能力、積極進取、創新、堅持對于工作者而言是發展性的,屬于學習成長管理能力;工作經驗、責任心、態度、吃苦耐勞、自信、個人修養、心理承受能力都與心態品質有密切關系,屬于工作心態品質因子;專業知識技能、計劃、協作、動手能力、流程管理、自我管理、領導等屬于部門才能因子;而分析解決問題、利用資源、組織策劃、提出改善方案、執行力、應變能力等屬于問題解決能力。由此得出工作心智能力、部門才能、問題解決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和學習成長管理能力。這五個崗位通用勝任力要素,與要素能力等級整合形成崗位通用勝任力模型。
我們知道,當個人的才能沒有指向時叫潛能,如果放到企業組織中就有指向了。任何人在企業里都有其工作的對象,直接與工作對象發生關系,并對工作對象實施控制的人是作業者,表現出初級操作執行力;但如果他與工作對象是間接的關系,而與作業者發生直接的關系,這主要是做督導控制的工作。對作業者進行督導或指導、組織和協助處理問題的人叫管理者,他們更多地與事打交道;然而如果與管理者直接發生關系,對管理者進行統御、指揮與領導的人叫策略管理者。不管是作業者、管理者還是策略管理者,他們在企業里都會遇到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及信息等關系處理的問題。所以,處理好企業里的人、事、物關系,完成目標就是企業要的才能。
處理企業里的問題涉及物的規格、事的程序、人的目標和才能。其中,人的問題包括個人屬性的、人際屬性的和工作上屬性的問題。而個人屬性的問題有生理、情緒、個性、利益、意愿以及態度等問題,這屬于工作心智能力。人際關系問題有溝通、團隊和士氣等問題,這與人際智慧能力有關。工作上的屬性問題有領導、稱職與才能等問題。它們的順序是因果鏈關系。但是人的問題重點是才能問題,如理解、協調、操作、創造、組織、領導、執行等能力。這些集中反映在人的思維、反應(適應)、行動和創造等模式。這些模式處于組織中就是組織才能或企業才能,它包含四個方面:其一,行業專業技巧;其二,部門才能(即學校里的專業知識);其三,管理才能,即是指如何控制好工作或解決管理問題,這與解決問題能力有關;其四,策略性才能(目標與手段的規劃與管理)這是與發展性能力相關,屬于學習或成長管理能力。
因此,這五個勝任特征要素對任何專業崗位而言至少是窮盡的。此外,崗位通用勝任力模型的“通用”并不是指每個崗位都是同樣的勝任力子要素關系和等級,而是指所有崗位的勝任力都包含在里面,并且根據企業客觀情況,每項勝任力要素的等級定義和行為特征是個性的、企業化的。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們主張從崗位任務承擔者個人與組織崗位兩個主體關系來界定崗位勝任力要素的能力等級。按兩類才能契合的程度,把崗位勝任力分為四種等級狀態:第一級是兩類才能非目標結合,叫工作準備心智能力;第二級是進入崗位任務職能的執行操作控制,叫部門專業才能;第三級是控制或駕馭成長,叫改善創造力;第四級是突破舊有工作方法,追求卓越,叫策略性能力。等級越高,工作者對崗位的勝任力適應性品質越好,其職業化素養也越高。優秀工作者與普通工作者的最終差別在于第三級和第四級的改善創造能力、追求卓越的進取心和價值觀等方面。
二、大學生就業勝任力適應性比較分析
隨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觀念正逐漸從重視畢業生的畢業成績到注重個人的綜合素質對企業的適應性滿意轉變。為了解他們對大學生就業勝任力適應性的看法,我們以上述30個崗位勝任特征因子為基礎編成訪談大綱,走訪了資深的企業管理者、各城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干部和高校的老師。
對訪談的意見邏輯歸納分析后,最終確定了大學生就業勝任力模型的構成要素為:(1)求職心態品質:就業價值認知、生涯目標、自信。(2)學習成長管理:進取、堅韌性、整合力、探索心。(3)人際關系:尊重、服務、洞察、溝通力。(4)問題解決能力:分析診斷、策劃、執行力、改善。(5)自我管理:自律、狀態調控、原則、自我激勵。而具有1~5年工作經驗人才的工作勝任力要素包括工作心態品質、學習成長管理、人際關系、問題解決能力和部門才能。它們與學生就業勝任力模型的因子基本上是對應的(如部門才能對應自我管理,其中狀態控制對應部門流程管理,自我激勵對應部門協作能力),只是在難度上有所區別。同時依據上述的勝任力四等級狀態,自編了《大學生就業勝任力適應性調查問卷》,于2010年6月初,對2010級非211學校的1239名即將畢業的本科生就業勝任力狀況實施調查,還與上述提到的大學畢業后具有1~5年工作經驗者所調查的數據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其結果如下:
有經驗者在勝任力子因子上除了在探索心和部門協作能力上的表現不及學生之外,其余子因子上的表現都優于學生。而學生的生涯價值、尊重、原則和改善與有經驗者差異最大,它們分別屬于求職心態、人際能力、自我管理和問題解決能力中的要素。總之,其生涯價值、自信、進取等表現很低,求職(工作)心態品質表現差距大。
另外,我們從1239名畢業生中挑出了成功簽約的與未簽約的學生就業能力構成的各子要素進行比較,發現成功簽約的學生在整合力、探索心、服務、洞察、溝通力、分析診斷、執行力、狀態控制、自我激勵、生涯目標、自信、尊重、策劃、自律等因子上都比未簽約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比較符合有經驗者在勝任力子因子上的表現,說明成功簽約的學生在就業能力表現上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為了分析在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適應性,我們選取了崗位勝任力五個因子下的19個次級因子,定出A級優秀(54分)、B級良好(48分)、C級一般(42分)、D級及格(36分)標準進行統計。再以大學畢業后具有1~5年工作經驗者的崗位勝任力19個因子表現作為比較標桿,劃分適應性滿意上線、中線、一般線和最低線,對大學生就業勝任力適應性品質進行了盤點。
適應性最好的上線,其崗位勝任力19個子因子中有12個以上的因子分布在54分以上范圍;適應性比較好的中線,其19個子因子均分布在53分至48分之間。適應性一般線,其19個子因子中只有9個左右分布在53分至48分之間,其余均低于48分,這條線也是具有1~5年工作經驗大學生的現況表現;而適應性最低線,其19個子因子分布在42分至36分之間。
如果我們將適應性一般線定為大學生就業勝任力適應性基本滿意線,從總體的狀況看,19個子因子基本分布在適應性最低線,達到和超過48分的因子僅為2~4個。在19個總因子中,其適應滿意率只在10%~26%之間。
我們把適應性中線作為大學生初次就業勝任力因子的優良標準,而將適應性一般線作為其勝任力因子的基本保障標準,它們構成大學生就業能力適應性目標區域。由比較而知,在19個子因子中,就業(工作)價值認知、改善、原則等項目適應性差異最大;服務、進取、尊重、狀態控制和策劃次之;然后是生涯目標、自信、執行、堅韌性、溝通力、洞察、分析診斷、整合和自律等。總之,大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部門才能、求職心智品質等適應滿意度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勝任力的19個子因子需朝著適應性目標區域改善提升。
三、相關影響者對大學生就業勝任力要素認知一致性比較分析
我們把人才交流中心干部、教師和企業經理人視為對崗位勝任力標準、大學生就業勝任力表現具有影響的相關人物。他們之間對大學生就業勝任力要素重要性排序的一致程度,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與崗位勝任力結構的適應性契合實現產生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們整理了對他們調查的173份有效訪談式問卷,以了解影響大學生就業勝任力適應性的原因。通過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教師對崗位通用勝任力五個要素重要性認知排序與企業經理人的排序不同,這會引導學生對就業勝任力要素重要性認知排序偏離企業要求,從而導致企業崗位勝任力結構與大學生就業勝任力結構契合性不好,最終影響了就業能力的適應性。如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勝任力五個要素的重要性進行排名比較分析而知:企業和人力交流中心認為求職心態品質是最重要的,而教師排在第五名;企業把自我管理排在第二名,而人才交流中心和教師排在第四名;企業和人力交流中心把解決問題能力排在第三名,而教師排在第一名;企業把人際智慧排在第四名,人才交流中心把它排在第五名,教師把它排在第二名;企業把學習成長管理排在第五名,人才交流中心把它排在第二名,教師把它排在第三名。從總體上看,人才交流中心對這五個要素的排名比教師對它們的排名更接近企業的排名。教師把求職心態放在了第五位,其重要性相對靠最后,所以學生的求職心智品質處于不及格水平。
同理,他們三者對大學生就業勝任力的19個子要素重要性認知的排名有很大的差異。如:(1)三者對19個子勝任力要素重要性排名相同的有:進取、整合力、溝通力、自律。在19個子因子中,三者的一致性達21%;(2)人才交流中心和教師對19子勝任力要素重要性排名相同的有:進取、整合力、溝通力、自律、擇業價值觀、尊重、洞察、服務、策劃、改善、控制狀態,一致性達52%;(3)人才交流中心和企業對19子勝任力要素重要性排名相同的有:進取、整合力、溝通力、自律、執行力、分析診斷,一致性達32%;(4)教師和企業對19子勝任力要素重要性排名相同的有:進取、整合力、溝通力、自律、堅韌性、探索心、原則、生涯目標,一致性達42%。以此可看出,人才交流中心干部和教師在學生就業勝任力各子勝任力重要性的看法比較接近,而他們與企業的看法存在較大差異。這可能導致教師和學生對能力訓練項目的時間配置重視度偏離,而影響就業能力結構的適應性。
第二,企業、人才中心和教師在選擇崗位勝任力特征因子的構成成分上有差異,而且對其重要性排序認知上一致性不高。從而導致企業崗位成功關鍵勝任力與大學生就業成功關鍵勝任力認知契合性不好,影響了就業能力的適應性。如對人才交流中心、教師和企業調查中,我們要求他們各自從前述提到的崗位勝任力30個特征因子中挑出10個關鍵特征因子,并按自認為的重要性排序。通過計算出各就業勝任力特征因子被選擇的頻率,再由其頻率從高到低。對排在前10名的崗位勝任力因子按從第一名至第十名的順序排列描述如下:(1)人才交流中心排列:溝通能力、責任心、專業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勤奮、態度、思維;(2)企業的排列:責任心、溝通能力、執行力、態度、人際交往、吃苦耐勞、心理承受能力、自信、自我管理、熱情;(3)教師的排列:溝通能力、責任心、學習能力、人際交往、專業知識技能、分析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吃苦耐勞、自我管理、自信。
由此而知:(1)在三方所選出的10個就業勝任特征因子中,教師與人才交流中心和企業的項目一致性達都達60%,但重要性排序一致性分別為20%和10%;人才交流中心與企業的項目一致性達10%,重要性排序一致性為0%。雖然三方都把責任心、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排在了前十名,但人才交流中心和教師把溝通能力排在第一位,責任心排在第二位;企業排序與他們反之;另外企業把人際交往排在第五位,人才交流中心排在第七位;教師則排在第四位。(2)對關鍵因子內容認同比較不一致的項目有:企業把執行力、熱情排在前十名,人才交流中心和教師并不這么認為;人才交流中心和教師認為專業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排在前十位,企業并不這么認為。
總之,企業更關注責任心、態度、吃苦耐勞、心理承受能力、自信、熱情等個體內在特質即就業心態品質,而人才交流中心和教師對這些內在特質的重視程度不及企業,他們比企業更看重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就業技能性關鍵因素。由此而知,企業崗位勝任力結構與大學生就業勝任力結構契合性不好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適應性的因素之一,建構相關影響者之間的溝通機制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我園中、大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強;小班幼兒具備一些安全常識,但運動經驗仍然欠缺;新入園幼兒缺乏戶外活動安全常識。家長雖然關心孩子的安全,但是對幼兒園的安全措施及教師工作等方面不夠了解。教師組織戶外體育活動時顧慮重重,她們雖然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護意識及救護知識,但是對戶外體育活動的安全救護知識了解得不夠系統。幼兒缺乏運動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意識,教師專業知識和保護技能不足,加上幼兒園作息時間和場地分配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幼兒發生戶外體育活動意外事故的原因。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園關注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安全,采用文獻資料、調查分析、行動研究、觀察研究、經驗總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開展研究,探索戶外體育活動的安全策略,確保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安全管理策略
1.制定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安全檢查制度。幼兒園設立園舍安全員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維修并做好記錄。教師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前不僅要對場地、器械進行檢查,還要認真檢查幼兒的著裝情況,活動結束后,教師及時整理活動器械,清理地面雜物。
2.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活動場地。根據幼兒園班級數量、幼兒年齡特點及運動量的大小統一安排戶外體育活動時間,采取分班、分區、分階段交替活動的辦法,確保戶外體育活動在同量不同時的情況下全面開展,減少了因為場地人數過多導致的安全事故。
3.普及安全運動常識和安全保護技能。編寫《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保健手冊》,以科學專業的理論知識支撐戶外體育活動的安全開展。定期組織安全保健培訓,提高教師的運動專業知識和安全救護技能,掌握小損傷的簡單處理技能及應對戶外體育活動中意外事故的措施。
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安全指導策略
1.調整添置運動器械,創設安全的運動環境。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不同功能、安全好玩的體育器械,巧妙添置、調整戶外體育活動的各種玩具器材。這些器材融合了教師的聰明才智與安全因素,形式多樣,一物多用,充分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強化環境教育性,設計制作安全標志。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尋找戶外場地上的危險地帶,并設計了安全警示標志。隨處可見的安全標志隨時提醒著幼兒,強化了安全意識。
2.合理安排活動量和運動強度,選擇科學適宜的活動內容。全面了解幼兒的年齡及身體發展特點,熟知各年齡段幼兒動作發展的目標,合理安排活動量和運動強度。注重動靜交替,避免了由于運動量過大或超負荷等給幼兒帶來運動損傷及心理負擔。
3.尊重個體差異,循序漸進指導幼兒安全運動。教師充分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指導。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鼓勵帶動的同時給予方法的指導,使他們都能獲得發展并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指導活動時循序漸進,為幼兒講解動作要領及體育器械的使用方法、自我保護的要領,做好示范動作,幫助幼兒掌握并熟悉動作。
三、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安全教育策略
1.豐富幼兒的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教師設計安全教育活動,讓幼兒了解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如不要隨意的推攘同伴,摔倒時手先撐地,不亂扔投擲物,跳躍或快速奔跑時不要說笑或伸舌頭等等。同時,教師在戶外體育活動中,要提醒幼兒注意運動安全,及時糾正幼兒的危險動作,隨時清點人數,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2.指導幼兒學習正確的運動方法和技巧,增強自我防御能力。用各種教育手段幫助幼兒掌握運動的技能技巧。如跑、跳、投擲、跨障礙物等的正確動作,運動器械怎樣操作、取放等。在具體練習中,及時給予指導。通過各種途徑訓練幼兒的體能,使幼兒在運動中強身健體,并從中獲得處理危險的經驗,增強幼兒自身的防御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3.幫助幼兒掌握自我保護和處理的方法,發展自我保護能力。教師選擇個別教育、同伴影響、隨機教育、及時提醒等多種形式,教給幼兒一些自我保護和應變的方法,讓幼兒了解哪些情況會引發危險,及其可能發生的后果,使幼兒學會在運動中進行自我保護。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可謂是如魚得水,但不可否認,在不少教師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學生,教育學生,學生仍然不是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
我也是經過老教材熏陶過來的學生,記得以前的課堂中無非就是老師講解,學生的練習模仿為主,很少在課堂上有探索、討論,甚至于數學游戲的介入等等,而現在我在備課時花得時間最多的就是:考慮以怎樣地方法傳授知識,既要知識點到位,又要學生喜歡以這樣方式來接受知識。所以我認為,新教材給了我們一個充分展示教學技能的平臺,我們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帶著“我要學”的思想走進課堂。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感情,關系到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認識。所以我們今天必須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師生感情的培養,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1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行為注意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作為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我最近爭對120名七年級學生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在回答①“有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A有(占28%)B沒有(占63%)C不明白什么意思(占20%)②在回答“覺得訂一個學習計劃重要嗎?”A重要(占90%)B不重要(占3%)C不知道(占8%)由此可見,學生也知道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重要性,就是沒有這樣概念,這一點必須由老師提出一定的合乎學生實際情況的要求。
在回答“如果一個人在書房里學習,你能集中精神不開小差嗎?”A能(占21%)B不能(占22%)C有時能有時不能(占56%)說明七年級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根本不夠,這時候應該由父母幫助孩子做好自我監控。
另外老師也應該做好有關的引導工作,例如預習前應該明確目標,可以提出一兩個爭論的問題,不然學生在預習中根本不知道要學什么東西。比如:在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1.3展開與折疊”,完全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做好需要的折紙與正方體平面展開圖。“§1.5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找找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到課堂上再全班交流,這樣既能讓學生有一定的預習目標,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更深入地了解了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體現了數學的重要性。
2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
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情感和社會意識方面的發育,而不是單純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學習。
在回答“你覺得開展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后,你的學習興趣”A增加了(占74%)B減少了(占1%)C不增加也不減少(占25%)在回答“你感覺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后,對你和同學或老師相處方面有幫助嗎?”A有很大幫助(占80%)B有一點點幫助(占18%)C跟原來一樣(占2%)
由此可見,學生非常希望、歡迎合作學習,并且要求經常開展課內外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合作學習可以改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美國教育評論家埃利斯和福茨斷言:“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因此數學課要重視開展、努力開展、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
3 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生(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論文摘要: 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學習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英語學習的主要內在影響因素之一。一些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習成績呈顯著正相關。本文意在通過討論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探索教師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途徑。
引言
近幾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全國各地蓬勃地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除了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外,還要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并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學習過程,英語自主學習的展開既需要外部條件的支持,也需要內在條件的支持[1]。學習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學習動機的中介因素,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通過對學生努力程度、意志控制、歸因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發展過程。許多研究者對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作了諸多表述,對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進行了實證研究。這些研究提示了英語教師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
1.理論依據
1.1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ncy)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于《自我效能:關于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一文中提出。班杜拉將自我效能感定義為“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即是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是個體在組織、執行行動,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對自己能力的判斷和信念、是一個人對自己能夠實施某一行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2]。學習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論在學習領域內的表現,是指個體的學業能力、信念,是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2]。
1.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2.1 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習行為選擇的影響。
研究表明,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他們確定的學習目標往往很高,更有挑戰性。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往往信心不足,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容易完成的任務作為學習目標。
1.2.2 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學習努力程度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學生面對困難,他們更有恒心,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用事實說明自己的學習能力。他們認為,自己的成功來自于努力和能力。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生,在困難面前,主動性和努力程度受到抑制,更容易選擇放棄。面對失敗,他們傾向于做出能力的歸因。
1.2.3 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思維和情感反應模式的影響。
在面臨可能的學習逆境時,學習自我效能感決定了個體的應激狀態、焦慮反應和抑郁程度等情感反應。這些反應又通過改變思維過程的性質而影響個體的活動及其功能發揮。學習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更為強烈地體驗到應激狀態和焦慮喚起,進而在課堂上以各種保護性行為或防御行為被動地應付教師教學。
1.3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
butkowsky&willows(1980)的研究表明:優生、中等生比差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學習中有更高的堅持性。其中優生又高于中等生[3]。一些實證研究也表明學習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績呈顯著正相關。
2.關于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討論
2.1 運用賞識教育法。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一種真誠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4]因此,教師的言語表揚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不排除有建設性的批評,這會讓學生感到自己還能做得更好。教師要關心和信任學生,煥發學生的激情,像一把火炬點燃每個學生的火焰。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得到鼓舞,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學中,要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 多給予學生鼓勵、關愛和信任,“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在遠古時候塞浦洛斯王子皮格馬利翁對自己塑造的美女形象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觀賞不止,美女居然活了。這個故事暗示我們人的情感和觀念會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后來,“皮格馬利翁效應”被總結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4]。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扮演“皮格馬利翁”角色,對學生要充滿期待和關心,時時處處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相信他們的潛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她們的希望。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精神熱情幫助,要肯定學生好的一面,委婉指出不足,勉勵進步。要通過眼神、笑貌、語調、滋潤學生的心田。不能冷眼看待,更不能認為他們笨,學不會,教不好,缺乏信心,消極對待。教師的鼓勵、信任和關愛讓這些學生感到在老師的眼里,自己是大有希望的;以減輕學生壓力,消除焦慮感,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提高學習自我效能感,獲得好的學習成績。
2.2 注重歸因反饋,提高學習中的自信心。
歸因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原因做出的解釋或推論[1]。對自我效能感最強烈影響的是對成功做能力的歸因[3]。成功的體驗可以形成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敗的體驗則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2]。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歸因概念,注重培養正確歸因能力。平時要經常提醒和暗示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分析學習的得與失,以及與他人的差距和與學習目標的距離。有意識地監督自己的學習成績,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節,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能力的自信心。
教師在學期、學年考核后,要組織學生對考試成績做分析與研究,認真進行歸因,提高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對于成績優異者,可以淡化其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強調其個人努力等方面內部的、可控制的因素,以進一步強化其自我效能感;對于成績差的學生,要淡化內部的可控制因素,強調外部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影響,以保持其自我效能感,爭取下一次的成功[2]。對于那些學習不夠努力的學生,也可歸因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努力不夠、平時的預習和復習不認真、考核前復習不充分,等等,讓學生意識到只要改變自己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方法,就有希望獲得成功。
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進行積極的歸因,把學習成功歸因于能力、策略運用、學習環境等,而把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以及其他可以彌補或糾正的因素。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自我效能感。
2.3 設置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學習活動的標尺。有了教學目標,整個學習活動就有了依據[5]。學習目標的設置對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目標的設置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不能過高。因為學生之間不僅存在語言天資和語言基礎上存在差異,而且個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風格及情感特征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尊重個性的差異,幫助學生設置適合自身的學習目標。如果設置目標過高,難度太大,由于很難實現,學生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從而會降低學習自我效能感。如果學習目標設置太低,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沒有挑戰性,也證明不了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樣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通過學習目標的設置,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成功的機會,尤其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設置切合實際的通過努力有能力完成的學習目標。設置學習目標要有所側重,不能面面俱到。如:在聽力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認知目標主要是知識性的目標,是重點。如對聽力學習中的語音、語調、單詞、詞組、句子、短語等,根據目標重點的有所不同,對于各目標知識的學習,不可能面面俱到。
2.4 替代性經驗的重要性。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從其他同學身上通過觀察,所得到的替代性經驗,會受到感染,對學習自我效能感影響很大。看到自己學習能力接近的同學獲得成功,會增強實現同樣學習目標的信心。當學生看到與自己學習能力相近的同學在學習中失敗,特別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敗,會對自己取得成功產生懷疑,降低學習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經驗對學習能力缺乏判斷的學生影響極大。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和總結在學習中如何取得成功的經驗,尤其是對那些比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成功者的經驗,充分發揮其示范作用。這樣,對學生會產生極好的影響。教師要通過總結和傳授替代性經驗,在學生之間互相產生影響,使其得到鼓舞,受到啟發,激勵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自我效能感。
2.5 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班杜拉認為情緒和生理狀態也會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2]。學習氛圍對學生學習有很大影響,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至關重要。
首先,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尊互愛,互相間應情感和諧,心情舒暢,充分信任,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和緊張感,使學習情感化。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生動活潑、氣氛活躍的良好氛圍,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
其次,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實際出發,利用現時條件,努力為學生學習營造好的氛圍。如:在聽力自主學習中,教師可以選擇各種豐富多彩的聽力材料,使學生保持新鮮感,在聽力的間隙盡量插入一些輕松、美妙、動聽的音樂或英文電影等。設置適應學習內容的學習工具和信息資料,對營造好的學習氛圍也很重要。讓學生自由地探索,自主地學習會提高學習興趣、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3.結語。
本文對培養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討論,只是做了些膚淺的探索,很不深刻。關于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的文獻,已有很多,但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尚少。本文認為,培養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關于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實證研究尚少,相關實證研究有待于被進一步實施。
參考文獻:
[1]趙宇,周亞萍.論影響英語自主學習的內在因素[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學報,2005,22(4):54-58.
[2]洪靈敏.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7,(4):19-20.
[3]陳寒,周國韜.自我效能感和歸因的自我調節之理論背景及研究現狀[j].教育科學,1999,2:38-40.
開展大班身體發展活動,讓幼兒了解人體四肢主要關節及名稱,感知關節的運動功能,并體驗運動的快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班身體發展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身體發展活動方案1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樂意與同伴合作學習,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觀察能力、表現能力、模仿能力及思維能力。
3、引發幼兒對人體的好奇心,體驗發現和探索問題的樂趣。
活動背景
“有趣的關節”這節活動課是圍繞《我們的身體》這一主題活動而生成的。通過平時對孩子們的觀察,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是非常感興趣:喜歡對著鏡子做千奇百怪的動作來自娛自樂;音樂響起時,孩子們總是不由自主地翩翩起舞;他們在運動時時常會問“人的手臂、腿為什么能動呢?”如何引導幼兒發現人體肩、臂、手、腿和足會動的奧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呢?為此我想到了孩子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有趣的關節”這一以科學為主要領域的綜合主題活動。本活動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和應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趣味濃厚的游戲中去發現“關節”、認識“關節”及了解“關節”在人體中的作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人體奧秘的探究欲望,培養幼兒勤于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電腦、“人體關節”課件、歡快的音樂、《健康歌》
2、關節會活動的木偶娃娃一個
3、幼兒操作用具:人體關節圖5張,記號筆、印章、小貼畫等
4、知識準備:幼兒初步了解四肢各部位的名稱(如肩膀、胳膊、膝蓋、手腕等)
活動過程
一、創境激情初步感知
播放歡快的音樂,幼兒自由舞蹈,活動全身。教師引導幼兒在跳舞的過程中去發現自己身上會動的地方,并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二、嘗試體驗發現探索
1、導入:出示木偶,教師操作讓木偶動起來,鼓勵幼兒大膽模仿木偶動作,并引導幼兒觀察說出木偶(或自身)什么地方在動?怎么動的?
2、對比游戲----雙手摸
通過雙手摸自己的五官等部位,在對比中讓幼兒發現“關節”——引入“關節”這一概念
3、幼兒通過對自身的充分體驗,找一找身上有關節的部位。
三、合作交流強化認知
1、幼兒分成五個小組,分發人體關節圖,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人體四肢的主要關節處做上記號。
2、請幼兒演示“人體關節”課件,引導幼兒認識四肢主要關節的名稱,讓幼兒感知各部位關節的運動方式。
3、評價小組交流結果。
四、情感滲透深化主題。
大班身體發展活動方案2活動背景:
通過平時對孩子們的觀察,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感興趣:喜歡對著鏡子做千奇百怪的動作來自娛自樂;音樂響起時,孩子們總是不由自主的翩翩起舞;他們在運動時時常會問“人的手臂、腿為什么能動呢?”如何引導幼兒發現人體肩、臂、手、腿和足會動的奧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呢?為此我想到了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我的關節會表演”這一以保健知識為主的綜合主題活動。本活動通過自身的活動,讓幼兒去發現關節、認識關節及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人體奧秘的探究欲望,培養幼兒勤于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對健康方面的知識不是太了解,尤其是關于身體的奧秘,但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能較好的吸收新知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身體上的各個關節,知道關節能使身體彎曲,體驗關節運動的快樂。
2、了解如何正確的保護關節,關節的重要性。
3、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在關節部位作畫。
活動準備:
1.水彩筆若干、《健康歌》的音樂。
2.教師事先在手上畫好“親親一家人”。
3.知識準備:幼兒初步了解四肢各部位的名稱(如肩膀、胳膊、膝蓋、手腕等)
教學方法:
1、整體教學法
集體教學,面對群體展開教學活動。
2、情景教學法
活動開始,創設“親親一家人”來和小朋友做游戲的情景,讓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很好的導入活動。
3、游戲法
活動中通過玩“不彎曲手指關節拿東西”的游戲,讓幼兒了解關節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
一、會彎腰的一家人,引出活動。
1.導入部分。
——今天老師邀請了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你們高興嗎?咦,那他們在哪里呢?瞧,他們在這兒呢。
2.教師逐一伸出手指念兒歌。
——拇指是爺爺,胡子一大把;食指是奶奶,帶著老花鏡;中指是爸爸,排隊站中央;無名指是媽媽,笑著把我夸;小指就是我,聰明又可愛;五指握握緊,親親一家人。
——這是多親熱的一家人呀,我們小朋友也把手伸出來彎一彎和他們打個招呼吧!(爸爸好!媽媽好!爺爺好!奶奶好!)
二、靈活的關節。
1.引導幼兒發現關節。
——剛才呀,老師看你們和這一家人打招呼的時候,小手一彎一彎的動得可靈活了,真奇怪。我們的手指頭為什么會彎曲呢?(因為有關節)
2.引導幼兒尋找身體上的關節,告訴幼兒各關節的名稱,并讓幼兒活動各個關節。
——我們的身上除了有手指關節外,還有別的關節嗎?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好不好?
(如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腳趾關節等,并引導幼兒發現有了關節我們的身體才能彎曲。)
3.游戲。
——今天,我們認識了身體上的許多關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不彎曲手指關節,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
——通過剛才的小游戲,你們說我們的關節重要嗎?
大班身體發展活動方案3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人體的興趣,初步了解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名稱及其主要的功能。
2、引導幼兒知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人體模型圖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教學掛圖引出主題。
1、教師出示觀察掛圖,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瞧,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關于什么的掛圖?(人體模型的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了解主要器官的位置,并相應地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到它的位置。教師:我們來看看這幅掛圖是關于什么內容的?教師小結:這張掛圖是指我們身體內的各部分器官,我們的身體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器官。有肺、心臟、胃、肝、小腸、大腸、腎等。(邊說指向相應的部位)
二、教師逐一介紹身體各部分器官。
1、認識人體器官——肺。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個就是人體的肺,你們知道肺有什么作用。(讓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小結:肺是人們氣體的交換站,它位于人體胸腔左右各一片。如果沒有它人就無法呼吸了。(教師將模型中的兩片肺取下讓幼兒觀察并加深印象。
2、認識器官——心臟。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的形狀怎么樣?(心臟就像桃子,我們的心臟就只有我們自己的拳頭那么大,位于我們的胸腔中部偏左)(出示心臟)你們知道心臟都有什么功能嗎?(讓幼兒講述)教師小結:心臟能維持血液循環,它把人體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血液輸送到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吃飽喝足。
3、認識器官——-胃教師:你們知道我們每天吃進去的東西都跑哪里去了嗎?我們每天吃的東西都通過腸道運到了胃里。
你們知道胃有什么功能嗎?(教師出示胃)教師小結:我們吃的食物都是在胃里被磨碎的。磨碎的食物的事物就更容易被小腸吸收。大腸不能吸收營養,人體的大便是在大腸內形成的。
4、認識器官——肝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個就是人體的肝,肝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師小結:肝對人體可重要了,肝可以分泌膽汁把人體一些有毒的變成無毒的,防止它們危害身體健康,而且肝還可以吞噬、細菌、病毒保護其器官免受傷害。
5、認識器官——腎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哪個人體器官嗎?(出示器官腎)教師小結:腎是人體的清潔機,它擔負著清楚廢物,毒物等重要而危險的工作。
我們的內臟都很重要,我們都要好好的愛護。
三、讓幼兒說說怎么樣保護自己的內臟。教師:剛才我們都介紹了人體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人體器官這么重要,平時我們要怎么樣來保護呢?(讓幼兒自由表達)
教師小結:人身上的器官就像一個機器不停的運轉,各個器官就像機器的零件,當有零件出現問題的時候,機器就運轉不好,這時候身體就會感覺不舒服。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內臟,它們才能正常工作,任何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就容易生病。所以平時我們要講衛生、不挑食、常鍛煉身體這樣我們的身體內的器官就不容易生病。
大班身體發展活動方案4活動目標:
1、愿意在音樂中動動身體,了解身體能動的一些部位,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積極探索身體的秘密,樂意分享自己的發現。
3、在親子互動中增進親子感情,體驗探索身體的快樂。
活動重點:
在自身探索活動中,了解自己身體能動的部位。
活動難點:
有探索身體秘密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紙娃娃,水彩筆若干。
2、節奏感較強的音樂錄音。
活動流程:感知探索--自主探索--交流分享活動過程:
一、感知探索1、游戲《木頭人》引起探索興趣。
2、聽音樂作動作提問:剛才我們跟著音樂在干什么?是身體的哪些部位跟著音樂在動?
3、師聽音樂做動作師:你們看到老師的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
4、請個別幼兒用筆在紙娃娃上作記號。
二、自主探索(幼兒邊聽音樂邊做記號)1、讓幼兒通過自身探索活動感知自己身體可以動的部位。
2、引導幼兒把會動的部位用記號筆在紙娃娃上作記號。
(親子共同來動一動,記一記)3、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再動一動,也可以請爸爸媽媽去動一動。
三、交流分享1、請個別幼兒來介紹,要求講出找出了幾個部位能動。
2、幼兒間互相介紹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能動,也可介紹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3、親子游戲:聽口令做動作由家長說出一個可以動的部位,請幼兒用此部位做一個動作,或由幼兒說家長做。
4、教師小結四、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去尋找身體里看不見,但它也會動的部位。
教學評析:
本活動的成功之處:
1、活動以幼兒自主探索、交流為主線,感知自己身體能動的部位,幼兒積極參與,主動交流,體現了二期課改的新理念:以幼兒發展為本。
2、利用了家長資源,促進親子互動,增進了親子感情。
活動后還需要思考的問題:
1、如何把握指導幼兒的時機,提升幼兒的經驗?
2、如何將個別的經驗轉化為集體的經驗?
大班身體發展活動方案5設計思路:
在一日生活中發現,幼兒喜歡戶外活動精力充沛,但是缺乏自我休息的意識,夏日炎炎,在休息的時候不會有意識的去找陰涼處。有的甚至在老師帶領下來到陰涼處時還有些不以為然,仍然排著長長的隊伍在太陽底下曬著,出現一種隊伍的頭和中段在陰涼處,而隊伍的尾端卻還在太陽下,需要老師的提醒,根據這樣的一些情況,我設計了主題背景下夏天真熱啊的健康領域活動《找涼快》。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說說自己的感受后,引發幼兒尋找涼快的愿望;第二環節幼兒到戶外一起找一找涼快的地方,并用照相機記錄下孩子尋找的結果,為第三環節服務;最后一個環節把孩子們找到的地方進行分享交流,方便以后活動中去運用。
活動目標:
1、通過戶外尋找涼快的地方,體驗找涼快活動的快樂。
2、樂意用簡單的語言交流使自己涼快的辦法。
活動準備:帶好照相機,以照片的形式記錄幼兒尋找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引發找涼快的愿望
1、夏天到了,我們運動好以后熱不熱?
2、那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涼快點呢?
預設:A可以用手扇一扇。
B可以吃冷飲、吃西瓜。
C可以躲在樹底下乘涼。
回應:A恩,扇一扇就可以有……(風)。(讓幼兒自行填充完成對話。)
B是個好辦法,家里熱的話可以試一試,那學校里應該怎么找涼快呢?繼續動動小腦筋。
C你想的辦法真有用,我們學校有那么多的大樹,足夠讓我們躲在樹下乘涼。
3、小結:熱了可以喝水、擦汗、休息,我們還可以找個涼快的地方休息。
二、找一找——去戶外尋找涼快的地方
1、那么哪里休息、運動才涼快呢?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戶外尋找。
當幼兒找到后,為其拍下照片。
三、我找到了——幼兒交流介紹自己找到的地方
1、剛才好多朋友都找到了涼快的地方,我們共同閱讀吧。
2、教師逐張出示照片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
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就說明了加強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也正如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 先生所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班非常重視學生的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積極開展各種行為規范的教育活動,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對本班學生在養成教育方面的工作做一總結。
一、確定指導思想
1.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關鍵是養成教育,須遵循“從他律到自律”這一規則。
2.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應落到實處,細微處入手,可以通過訓練養成,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意識相結合。
3.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
二、做好養成教育的具體做法
1.明確意義,激發動機
給學生講明養成習慣的重要性,讓他們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是學生在自我教育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因此,讓學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利用班隊會、板報等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時,明確了要抓學生成績,抓教學質量,必須從抓學生的行為習慣入手。樹立“行為規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觀念,形成“人人關心養成教育,重抓養成教育”的氛圍。
2.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結構,心理特點,我校確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目標和訓練的內容與重點主要訓練有三大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行為習慣養成目標、衛生習慣養成目標和學習習慣養成目標。
3.建章立制,規范言行。
良好的行為規范養不是靠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師和學生持之以恒來完成。
(1) 學生文明行為制度:每天由班長對學生行為進行考核,做好記錄,使學生的行為表現處于集體的共同監督下,使學生能較自覺地遵守規范。
(2)值日制度:由衛生委員嚴格負責,負責好學生的衛生表現,真正從細小處入手,把衛生行為規范落到實處。
(3)學習習慣養成制度:由學習委員做好早讀和午讀管理工作,珍惜好時間,讓班級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三、取得的成效與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