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議

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議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15 17:14: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議

篇(1)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城鄉物流;文獻綜述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domestic scholars have been on the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of research, cover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ntext, necessity and power mechanism, the integ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urban-rural theoretical macroscopic, whil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logistics angle, whil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urban-rural interactive logistics system is less. Therefore, the future study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should focus on starting from the micr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lementarity, combined with new technologies, new idea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deas.

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城鄉差距也越來越大,20世紀80年代國內就提出并開始了對城鄉一體化的研究探討,并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等方面進行了多方探索,尤其是在黨的十以來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推動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向前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尤其是統籌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戰略選擇,有利于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的局面、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質是要大力調整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縮小過大的城鄉差距,協調城鄉發展,使城鄉實現一體化發展。

城鄉一體化提出已有三十多年,作為城鄉經濟一體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城鄉物流的研究成果主要出現在近十多年,本文在對國內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城鄉物流相關研究進行綜述的基礎上,總結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城鄉物流互動發展規律,以期為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提供依據與借鑒。

1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城鄉物流關系研究

1.1 基于城鄉物流基本概念研究

城市物流是指槌鞘蟹務,包括工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設備以及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食品、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用品、垃圾廢物等在內的物流。它服務于城市經濟和人們生活的需要。城市物流具有集中性、常年性、同質性、復雜性、廣泛性等特點[1]。

關于農村物流的概念,學界還未有一個統一的定論,已有的學者在不同角度對農村物流相關概念進行了定義,大致可歸納為如下[2-6]:農村物流指在農村范圍內服務于農村居民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包括倉儲、運輸、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及其相關一切活動的總稱。農村物流包括農村居民工業消費品物流、農產品物流、農業生產資料物流、農村逆向物流。相對于城市物流而言農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節性、差異性、特殊性、多樣性等特點。

在概念認同上,學者對于城市物流這一概念達成了一致,但在農村物流這一概念上卻出現了分歧和爭議。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城鄉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并未發生改變,城市流通體系與農村流通體系發展差異較大,而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從一開始是以城市為中心來展開的,因此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相對緩慢,這便導致了城鄉物流發展呈現出“二元”形態。另一方面,物流本身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的結合。基于這兩點,一些學者認為農村物流雖然是相對于城市物流而存在的,但它只是城市物流的一個延伸,并不能完全脫離城市物流而單獨存在。

1.2 基于城鄉物流差距的比較研究

與國外相比,我國農村物流研究起步較晚,由于種種原因,城鄉物流發展也呈現出“二元”形態,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表現為兩個“物流孤島”。從多個學者相關研究[7-12]可發現城鄉物流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城鄉物流市場方面,農村物流市場相比于城市來說,市場體系分割,物流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特點,但是缺少大型的物流市場主體。其中農戶作為農產品市場主體之一組織化程度低,沒有承擔起其主體角色,不成熟的市場主體,有限的流通渠道,難以保障農村市場需求與供給,使農產品流通陷入“小流通”與“大市場”的矛盾之中。(2)城鄉物流功能方面,城鄉差距主要體現在物流網絡、運輸、倉儲、配送等功能上。由于農村物流分散性、特殊性的特點導致農村物流網絡不暢,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設施落后、密集程度低,遠遠沒有城市物流高效、便利、快捷。(3)城鄉物流環節方面,物流環節包括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裝卸搬運、包裝、信息和客服八個環節,農村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程度不高,環節之間流通不暢,導致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偏高,農民增收困難。(4)城鄉物流配套體系方面,農村物流表現為物流政策法規不健全、基礎設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農村物流技術落后、金融體制不完善、專業物流人才匱乏等。

1.3 城鄉一體化與城鄉物流關系理論研究

城鄉一體化是為解決我國特殊的二元經濟結構而提出的,城鄉一體化內涵是指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高度發展的條件下,城市與鄉村實現結合,以城帶鄉,工農互促,城鄉互動,以鄉補城,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達到城鄉之間在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空間上協調發展的動態過程。

城鄉物流是城鄉之間經濟相互聯系的重要紐帶。劉寶認為由于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小農經濟體制的阻礙、農村和農業物流的特殊性以及國家在發展現代物流進程中“重城市、輕農村”等原因導致我國物流發展呈現出城鄉“二元”形態,并導致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因而提出了協調城市與農村物流聯動發展,構建城鄉一體化物流的破解思路[13]。丁俊發指出城鄉物流體系的核心是物品在城鄉間的雙向流動,首要解決的是流通環節過多,物流成本過高的矛盾,以達到供求的相對平衡,保障生產建設與人民生活的需要;其物流體系的關鍵在于培育物流運作主體[14]。

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城鄉物流有助于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擴大農村內需,提高農村居民收入。賴盛中認為城鄉差距擴大,城鄉雙向物流發展滯后制約農村消費增長,因此應從城鄉物流基礎設施、信息平臺、專業人才多元主體、創新模式等多方面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促進城鄉物流發展,從而促使農民增收,促進農村消費[15]。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城鄉二元結構對城鄉消費的制約,以及城鄉互動流通體系的建立促進農村消費并深入探討了其機理,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城鄉互動物流體系主要通過豐富流通業態、加速流通組織創新、整合提升流通網絡等方面來促進農村消費[16-20]。

2 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對策研究

關于城鄉物流一體化的內涵,是指一體化的互動物流體系,并不是要求城鄉物流一樣化,而是為了我國城鄉資源的合理配置、統籌協調,最終達到城鄉之間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體化。這是我國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的一元結構形態過度的必然階段。城鄉物流的薄弱環節是農村,難點是農產品的“賣難”問題,重點是促進農產品和消費品的雙向流動,從而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消費,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

2.1 農產品流通視角下城鄉物流一體化研究

相對于其他商品而言,農產品具有易腐易逝性、季節性、隨機性等特點,這也給農產品物流增加了難度,導致了農產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損耗大等問題。農產品物流是物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鄉物流實現一體化發展的關鍵環節。許多學者為此展開了大量研究,當前農產品物流模式主要分為四種: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的運作模式、以連鎖超市為核心的農超對接運作模式、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核心的運作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核心的運作模式。李敏基于城鄉一體化背景,從農產品物流視角分析了其物流活動的技術經濟特性,提出優化資源利用科學配置物流要素,立足城鄉一體化和現代物流經濟理論,進行農產品物流現狀分析,做好戰略選擇組織模式規劃等一系列建議[21]。王彩霞分析并指出了湖南果蔬農產品物流環節過多、成本高、損耗大、效率低的現狀,提出在物流主體中發展核心企業,構建果蔬農產品供應鏈實現一體化運作模式[22]。白晉湘提出在湘西以懷化、張家界、吉首為中心城市的區域內構建“鄉村超市+城鄉配送中心+城市生鮮便利店”城鄉物流一體化模式[23]。郎喜慶等結合安徽省農產品物流現狀,分析了其現有農產品物流模式并進行對比,提出了適合安徽省城鄉統籌的農產品物流創新模式[24]。胡云濤以“鹽源蘋果”為例,從城鄉雙向物流的流通物Y生產主體、流通主體、物流主體三個角度,探討了西南地區特色農產品物流一體化發展的雙向流通模式及相關對策[25]。

2.2 農村物流視角下城鄉物流一體化研究

由于種種原因,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現狀還不足以內生出具有輻射城市市場能力的物流主體,因此怎樣解決農村物流發展的問題是城鄉物流一體化的重點和難點。從政府職能角度,應從以下幾方面轉變:(1)加強農村物流基礎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2)發揮政府的引導和調控作用,使物流市場各主體組織完善起來。(3)完善物流體系政策法規,彌補市場不足,為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26]。從農村物流發展角度,史曉艷、吳委哲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物流連鎖超市并結合城鄉客運一體化―小件快運網絡,形成農村物流動態聯盟,實現物流服務從城市向農村的延伸[27-28]。上官緒明結合農村物流特征,將農資、農產品、農村居民消費品相關市場信息整合,形成基于信息網絡的農村物流系統城鄉雙向流通優化模式[29]。梁曉音、張毅提出基于電子商務流通模式的農村物流體系,并對政府部門、農企合作組織、第三方物流企業、監管部門戰略實施進行了部署[30-31]。針對農村物流配送的問題,張強波提出城鄉一體化農村連鎖經營配送理論,運用配送網絡規劃的三階段控制模型等構建了江蘇城鄉一體化的農村配送體系[32]。彭永濤運用超網絡模型對城鄉物流配送網絡進行了優化[33]。

2.3 基于城鄉統籌的城鄉物流一體化研究

現實當中許多學者將城鄉統籌與城鄉一體化混為一談,事實上這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城鄉統籌的含義是指以城市和農村一體發展思維為指導,以打破歷史和制度設計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為出發點,立足城市發展,著眼農村建設,以最終實現城鄉差距最小化、城市和農村共同富裕文明為目的的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城鄉一體化作為城鄉關系的高級狀態與最終目標,城鄉統籌則是走向這一目標的路徑,并是貫穿城鄉一體化的主線[34]。秦星紅等基于城鄉統籌運用SWOT全面分析了重慶城鄉物流發展特點和現狀,提出以生產加工企業為中心和以連鎖經營為框架的兩種城鄉統籌雙向物流模式[35]。董威選取浙江松江縣數據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對城鄉物流一體化各影響因素進行評價,得出城鄉物流業產值、城鄉公路里程、城鄉物流量等因素影響城鄉經濟發展,并提出城鄉物流一體化相關對策建議[36]。夏春玉等通過對沈陽蒲公英和南京蘇果兩家企業案例研究,討論了消費品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所主導的城鄉互動雙向流通的互動機制,并提出了以連鎖經營為主要經營形式整合批發企業的農產品、消費品城鄉互動雙向流通模式,并提出相關系列政策建議[37]。密海英分析了我國區域物流配送信息平臺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城鄉統籌發展對其的影響,最后從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平臺功能完善、信息平臺內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優化城鄉統籌發展下的區域物流網絡配送信息平臺相關建議[38]。王秀榮提出逆向物流與正向物流整合、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結合、可持續和協調發展原則、系統目標整體最優化四項城鄉物流一體化體系構建原則。同時構建了城鄉物流一體化基本框架,并給出了相關推進建議[39]。

3 城鄉物流一體化測度與評價研究

任保平以城鄉商流一體化、城鄉物流一體化、城鄉信息流一體化三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綜合考慮指標特征和各種評價方法特點采取客觀性較強的主成分分析法確定權重,然后對我國1991~2008年進行測度考察,得出了加大農村流通主體培育、構建城鄉雙向一體化流通體系、加強城鄉信息一體化建設三方面建議[40]。盧美麗從城鄉物流一體化框架構建的總體方向、內容建設、網絡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了闡述,然后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建立評價體系并對A、B、C三地物流一體化程度進行了評價[41]。姚舜等選取地區物流水平、交通基礎設施、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發展環境為一級指標運用因子分析法對長春地區物流一體化發展現狀進行評價,最后得出該地區以長春為中心扇形的極核式物流網絡空間結構[42]。高志飛通過對城鄉物流一體化相關內容建立起的5個一級指標和18個二級指標綜合分析,選取了因子分析法,然后對山西省情況進行了評價[43]。濮帥綜合對物流系統的多種定性與定量評價方法,綜合選擇了德爾菲法、熵權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現代城鄉物流一體化體系進行評價[44]。

4 研究評述

縱觀已有研究可以發現,以城鄉物流一體化為目標的研究成果涉及城鄉物流基本理論、城鄉物流一體化的問題與實現路徑、城鄉物流一體化網絡布局與對接模式等多方面內容。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基于城鄉物流基本理論、農村農產品物流模式探討、物流體系框架構建等問題的定性研究,也有基于城鄉物流與經濟影響因素、城鄉物流配送網絡、城鄉物流一體化水平發展評價等問題的定量性研究。

針對已有文獻,筆者對當前研究狀況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以下看法:

(1)研究內容方面。首先,目前研究雖涉及城鄉物流的諸多方面,但多數都將研究重點放在農產品物流以及農村商品物流網絡上,筆者認為今后的研究更應注重從城鄉統籌的角度,以一體化的視角協調城鄉雙向物流一體化的發展,真正改善城鄉二元結構的現狀,實現城鄉一體化。再者,針對我國生鮮冷鏈農產品物流理論與實踐遠遠落后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情況,國內研究還不夠具體化,應該與多門學科包括食品科學、農學、車輛運輸、管理學、運籌學等相結合以達到理論與現實技術實踐同步。最后,結合當前社會趨勢,隨著技術及理念發展,可更加注重與其它新興領域諸如“互聯網+”、信息網絡、云物流、物聯網等相結合進行城鄉物流一體化研究。

(2)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較多集中在定性方面,如策略探討、路徑探討、體系框架和對策建議等,少量定量研究多為現代物流理論中常用方法在農村物流的應用,對于城鄉物流關系理論研究部分也多是浮于表面的影響因素或系統評價分析,只是提供了宏觀對策及模式運作,而對于具體細節方面缺乏深入的實證等定量分析。因此,筆者認為以后研究重點應更多的從微觀視角入手,定量研究城鄉物流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具體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聶家林,沈晶. 蘇北城鄉物流一體化體系的構建[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12):60-62.

[2] 吳震,朱亞偉. 論農村物流的中心題[J]. 中國合作經濟,2007(9):54-55.

[3] 周建勤,鞠頌東. 區域物流規劃中的農業與農村物流問題探討[J]. 物流技術,2007,26(2):40-42.

[4] 謝水清. 論農村物流的內涵與特點[J].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3):51-53.

[5] 王新利. 我國現行農村物流模式分析[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3):70-72.

[6] 李宏宇. 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研究[J]. 學習與探索,2006(2):235-237.

[7] 宋宇. 城鄉雙向流動的物流體系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經濟縱橫,2011(3):32-35.

[8] 鐘鈴.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城鄉物流體系構建[J]. 商業經濟研究,2012(22):33-34.

[9] 吳委哲,郅慧,李t藝. 基于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物流發展思考[J]. 物流技術,2014,33(1):47-50.

[10] 周凌云,顧為東,趙鋼,等. 面向城鄉雙向流通的江蘇城鄉物流一體化體系建設[J]. 現代管理科學,2013(7):39-41.

[11] 焦瑞,余曉瓊. 我國農村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1):13202-13204.

[12] 李仕蓉. 基于農業產業化的農村物流體系構建[J]. 物流技術,2014,33(1):34-36.

[13] 劉寶. 我國物流發展的城鄉“二元”形態及其破解思路[J]. 經濟問題探索,2008(4):47-49.

[14] 丁俊發. 城鄉經濟一體化與物流業發展[J]. 中國流通經濟,2011,25(8):8-10.

[15] 賴盛中. 基于促進農村消費的城鄉雙向物流發展策略[J]. 江蘇商論,2012(2):3-6.

[16] 儲東濤. 搞活城鄉流通驅動農村消費[J]. 江蘇農村經濟,2009(4):28-30.

[17] 張學海. 農村商品流通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對策[J]. 廣東商學院學報,2007(1):79-81.

[18] 臧澤華. 城鄉流通二元結構協調性及對消費二元結構的動態影響[J]. 商業時代,2015(29):11-13.

[19] 汪月. 城鄉雙向流通體系擴大農村消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 蚌埠:安徽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20] 劉根榮,種Z. 促進消費視角下城鄉流通協調發展研究[J]. 經濟學家,2012(9):29-36.

[21] 李敏,吳群琪. 基于城鄉經濟一體化的農產品物流經濟學思考與展望[J]. 物流技術,2015(4):1-3.

[22] 王彩霞,喻鳳香,黃大喜. 湖南省果蔬農產品物流一體化形式探析[J]. 物流科技,2014(10):45-47.

[23] 白晉湘. 湘西城鄉物流一體化研究[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2):62-65.

[24] 郎慶喜,陳艷紅,趙冰,等. 城鄉統籌背景下的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2015(13):300-303.

[25] 胡云濤,張治國,王麒均,等. 基于雙向流通的西南地區特色農產品物流模式構建研究――以“鹽源蘋果”為例[J]. 農村經濟,2014(11):121-124.

[26] 趙萌,鄔文兵. 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戰略探究[J]. 中國流通經濟,2012,26(11):31-35.

[27] 史曉艷. 從城鄉一體化農村物流發展引發的思考[J]. 科技視界,2014(23):366.

[28] 吳委哲,郅慧,李t藝. 基于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物流發展思考[J]. 物流技術,2014(1):47-50.

[29] 上官緒明. 基于城鄉雙向流通視角的農村物流系統優化模式及對策[J]. 江蘇商論,2012(1):68-70.

[30] 梁曉音. 基于個人電子商務流通模式的農村物流發展體系構建[J]. 商業時代,2014(17):29-30.

[31] 張毅. 基于城鄉雙向流通的農村E物流模式構建[J]. 商業時代,2016(5):143-144.

[32] 張強波. 江蘇城鄉一體化農村配送體系的構建[D]. 鎮江: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3] 彭永濤,杜建國,羅建強,等. 基于新型城鎮化的城鄉配送網絡優化研究[J]. 軟科學,2016(5):136-139.

[34] 吳麗娟,劉玉亭,程慧. 城鄉統籌發展的動力機制和關鍵內容研究述評[J]. 經濟地理,2012,32(4):115-120.

[35] 秦星紅,魏光興,周靖. 城鄉統籌雙向物流體系構建:以重慶市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114-117.

[36] 董威,周偉燕,許燕琳,等. 城鄉y籌環境下推動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研究――以浙江松陽縣為實證案例[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10):3-5.

[37] 夏春玉,張闖,梁守硯. 城鄉互動的雙向流通系統:互動機制與建立路徑[J]. 財貿經濟,2009(10):106-112.

[38] 密海英. 基于城鄉統籌發展的區域物流配送信息網絡平臺優化[J]. 物流技術,2014(13):426-428.

[39] 王秀榮,劉照軍,劉承秀. 城鄉物流一體化體系的構建與推進建議[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9):12-14.

[40] 任保平,魏婕. 中國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的測度及其評價[J]. 統計與信息論壇,2011,26(9):28-34.

篇(2)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信用社 對策研究

當前,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進程中,我國農業農村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農村信用社在城鄉一體化新格局也將面臨新的問題、機遇、挑戰,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主力軍,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城鄉一體化對農村信用社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一)城鄉一體化給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____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健全機制體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進一步激發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動。農村逐步推行,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大,新型城鎮化正加速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城鎮化建設以及非農業發展對金融資金的有效需求急劇增大,農村居民對金融的有效需求也大幅度增加,除了存款、匯兌、結算、銀行卡等傳統銀行服務外,消費信貸、理財、電子銀行等新興金融服務也逐漸走入尋常農民家庭,為農信社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城鄉一體化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戰。

農村整體的經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城鎮和農村對金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需要綜合性、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需要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更豐富、更完善的金融產品;促進農業增收,解決農業貸款難問題,需要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務方式。因此,農信社必須在信貸管理制度、集約化經營、金融產品等方面展開創新,加快經營轉型步伐。否則,就很難滿足農村金融發展的需求,很難適應現代金融競爭的形式。

城鄉一體化發展,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農信社與“三農”同根同源、互相促進,要從戰略定位、金融創新、內部管理、機制改革等方面實施變革與創新,增強助推城鄉一體化的綜合金融能力。農村金融業務普遍存在效益較低等問題,農信社提供農村金融服務往往面臨更大的商業化經營壓力。在農村金融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的現實情況下,對農信社給予適度的政策支持,是促進農村金融服務供給增加不可或缺的手段。通過強化政策扶持,能夠讓農信社有動力、能安心地去從事“三農”服務。所以,切實提升農信社服務城鄉一體化的綜合能力是基礎,建立和完善農信社服務城鄉一體化的長效機制是保障。

(一)切實提升農信社服務城鄉一體化的綜合能力

1、找準并堅持服務“三農”的戰略定位。

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好深化“三農”金融服務工作,關鍵在于找準市場戰略定位。從農信社長期的實踐看,堅持“三農”戰略定位不僅符合自身發展規律,體現政治擔當,履行社會責任,更可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上找到路徑。農信社應發揮覆蓋城鄉的網絡優勢,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積極投身城鄉一體化大潮,努力解決農村金融供給不足、城鄉金融服務差距大的難題。

2、擴展城鄉普惠金融服務新渠道。

繼續發揮溝通城鄉居民個人結算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探索新的服務內容和形式,致力于為農民提供儲蓄、匯兌、、便民取款等基礎金融服務,延伸城鄉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從主要依靠物理網點轉變為物理網點于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自助銀行等新型渠道并重轉變,最大限度地打通金融服務渠道。以開放的姿態致力于同業合作,側重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特別是注重把小銀行的靈活性和地緣優勢與大銀行的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財、保險、債券、外匯、資金等市場上展開全面戰略合作,為農村地區提供豐富的農村金融產品。

3、實施多元化、差異化信貸支持策略。

針對城區、城郊、城鎮“三城”客戶群體,認真分析客戶結構、業務結構和金融需求的差異化特征,實行分層對接、分類管理,落實“雙層經營”戰略,既滿足小額信貸的需求,又支持較大項目的發展。從體制、機制、產品和服務模式等多個層面入手,開發出符合農村實際、有效服務縣域經濟的金融產品,完善涉農貸款產品體系。加快形成一個由各業務條線、分支機構、政府、企業緊密聯系、相互協調的機制,讓信息更靈敏、反應更果斷、服務更到位,做到一旦有項目,就盡快落地。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共同體等一系列有特色的信貸產品,做到應貸盡貸,大力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

4、創新涉農貸款風險管理機制。

針對涉農金融服務“風險高、成本大”的特點,制定專門的涉農業務風險管理措施,出臺單獨的準入、擔保、拔備和核銷等規定,合理設定“三農”業務風險容忍度,強化涉農業務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健全涉農業務的制度、流程,增強制度、流程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一整套適合涉農業務需求的信貸制度。以信貸管理系統等科技手段為支撐,加強對涉農貸款用途、資金流向、客戶生產狀況的了解和掌握。與地方政府及相關業務主管部門搭建服務平臺,落實反擔保措施,借助政府的力量降低涉農業務信用風險,確保涉農業務可持續發展。

5、進一步深化農信社體制機制改革。

按現代銀行的管理理念,以股份制作為方向,扎實推進農信社改制農商銀行。引導農信社進一步強化法人運行機制,建立規范的股東大會、

健康的董事會、有效的監事會以及負責任的經營層,切實形成科學的權利制衡、利益激勵和責任約束機制。建立區別于城市的金融產品研發、客戶營銷、服務渠道、風險管理、考評體系,以提高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建立小微企業貸款服務中心,培育本鄉本土的金融服務隊伍,加強客戶關系管理,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完善涉農服務組織體系。同時借助省聯社“小銀行+大平臺”的完整的體系,提升農信社的綜合競爭力。 (二)、建立和完善農信社服務城鄉一體化的長效機制

1、繼續實施財政稅收扶持政策。

對農信社等農村金融機構,實行長期的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政策,以降低支農金融服務成本。對農村金融機構接受、處置抵債資產給予免征稅費,降低不良貸款處置成本。全面落實縣域涉農貸款的增量獎勵政策,充分發揮財政金融的杠桿作用,激勵縣域農村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

2、幫助化解歷史不良貸款包袱。

因計劃經濟體制向行政管理、鄉鎮企業欠款、農業災害等造成的不良貸款,具有社會性、綜合性、復雜性,以現有扶持政策化解這些歷史包袱遠遠不夠。建議人民銀行以專項票據形式對2007年末五級分類不良貸款給予以置換;建議國家在化解鄉村兩級債務中,重點解決拖欠農村金融機構的債務問題,把鄉村兩級拖欠不良貸款納入政府預算,逐年予以償還。

3、取消存款開戶歧視性政策。

盡快消除有關機構對農信社等禁止開立社保、醫保、公積金等存款賬戶的歧視性政策,使其與國有商業銀行享有同等待遇。全面下放農村資金存款的管理權,允許財政、社保、住房、教育及國家其它基金在農村金融機構開戶存款,鼓勵地方有關涉農單位、企業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開戶,以增強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支農實力。

4、健全合理的風險分散機制

建議考慮加快推進農業保險進程,并由財政出資設立涉農風險補償金,同時,建立涉農信貸擔保機制,對農村信用社進行風險補償和風險分散,解決涉農信貸服務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的問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切實降低農業生產經營風險。采取稅收優惠、財政貼息、財政補助等多種手段,加大“三農”金融服務的政策支持,不斷完善農村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金融資源流向“三農”領域。

5、實施差異化監管準入要求。

建議考慮農信社的業務規模、所在區域及支農貢獻等綜合因素,動態調整制定存款準備金率標準,不搞“一刀切”,以增加農信社支持“三農”的資金供給規模。建議考慮農信社歷史包袱較重及承擔支農的社會責任,造成經營成本較高的實際情況,在存款保費制度設計上,制定適當低于城市金融機構的費率,以使農村信用社金融機構有更多的實力用于支農。建議對主要監管指標達標、內控管理機制健全、資產質量較高且發展潛力較大的農村金融機構,適當放寬業務準入要求,如對銀行卡等技術成熟、普遍運用的金融業務,允許農信社全面開辦。

篇(3)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皖北城一體化建設研究

――以宿州市為例

歐曉倩章夢雪

(宿州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摘要】首先,在了解城鄉一體化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建設意義的基礎上,以宿州市為例,運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調研方法對宿州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其次,從社會層面、政府層面、城鎮居民層面分析了宿州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現狀,得出了有關于城鄉一體化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最后,城鄉居民層面、政府層面以及社會層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二元結構;城鄉差距

緒論

在城鎮化進程中,社會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在城鎮化發展中隱藏了愈多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但這并不能阻礙城鎮化的步伐,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皖北地區給自身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即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還兼具和諧發展的目標,另外堅持在發展中體現綠色、低碳、可持續、可發展等。

同時城鎮化進程中,它至少涵蓋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人口城鎮,二是經濟城鎮化,三是社會城鎮化,在這三個層次發展中,社會的矛盾也尤為突出,例如人口不斷的增多,但土地的使用率卻低,這也是現在政府采取土地集中使用的原因,在面對這些潛在的風險和問題時,皖北地區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即與周邊地區一起聯合探索出適合皖北地區城鄉發展的道路,以實現皖北地區城鄉間的共同發展與富裕。

一、研究現狀描述

(一)宿州市與安徽省其他直轄市的城鎮化率情況

根據2014年安徽省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安徽省各個市的城鎮化覆蓋率中,合肥為69.10%,增福為1.31;淮南市為67.90%,增福為1.25;蚌埠市為50.91%,增福為1.24;淮北市為59.76%,增福為1.23;阜陽市為37.50 %,增福為1.27;宿州市為37.43%,增福為1.27。

單從城鎮化率角度來看宿州城鎮化率在不斷的增長但城鎮化水平還是相對較低的,增長幅度與其他城市相比并不突出。這樣單一發展會使得宿州等一些城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無法持續發展,也無法從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多個角度來實現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皖北城鄉一體化建設。

(二)宿州市近幾年城鎮化率情況

數據顯示,宿州市近幾年的城鎮化覆蓋率非別為:11年33.1%、2012年34.8%、2013年36.2%、2014年37.4%。可見城鎮化率一直在提高,但增速卻在減緩,增長幅度也十分微小。

(三)宿州各地區的城鎮化覆蓋率

數據顯示,宿州市各區的城鎮化率分別為:橋區為45.1%、碭山縣為35.9%、靈璧縣為25.3%、蕭縣為21.9%、泗縣為18.5%。可以的初步得出:橋區的城鎮化率最高,泗縣的城鎮化率最低;橋區的城鎮化率比泗縣高22.2%,各地區發展不均衡。

(四)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根據宿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2014年間,城鄉絕對收入差距從13190到18925。城鄉收入差距比高達300%,而且每年都會增長。

從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城鎮居民收入與農村居民收入存在將近3倍的差距,這也體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的發展失衡。但從這表中也可以看書,城鄉收入差距也在不斷的減少,但總體減幅不是很大。

二、研究結果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城鎮化增速滯緩,縣域城鎮化水平不均衡

在城鎮化的過程當中,隨著各種問題的出現,城鎮化的發展速度開始減緩。宿州市與安徽省其他地級市的城市化覆蓋率對比也不是很突出,還是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這就說明人們應該意識到不能一味地走老城鎮化道路,而是要尋求一種新的突破。

由圖2 3可以清晰地看到,宿州市各地區的城鎮化率差別非常大,縣域城鎮化水平不均衡。各個區域都在建設,但由于每個地方建設的力度、效度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不同等等原因,導致了城鎮化水平不均衡。

2.城鄉一體化建設不徹底,鄉鎮居民思想落后

從實地調研結果顯示,在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有些地方建設的不夠完善;有的是建設完了之后,后期的工作卻沒有持續下去,導致已經建設好的成果毀于一旦;還有的是在建設途中就停滯不前。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政府的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絳辛τ瀉艽蟮墓叵怠

還有就是城鄉居民對城鄉一體化概念沒有深刻的認識,導致在建設中有些居民不支持政府的工作,導致建設中出現困難。還有許多農民思想文化水平達不到,使經濟發展與人文發展脫節,有可能會導致造成只是建立了城鎮,卻沒有可此續發展的動力的局面。

3.城鄉差距明顯

城鄉之間在經濟、教育、空間上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這些差距阻礙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如在空間方面,城鄉之間存在著有形和無形的隔離,城市帶和鄉村帶之間空間差的減少速度遠跟不上近幾年的發展形勢。

通過調查研究數據顯示,現如今城鄉居民在個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近幾年的產業發展雖迅速,但從數據中可得出農村居民遠跟不上現代產業的發展。所以如何解決此類問題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成為我們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城鄉社會發展的程度差,農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滯后性和保守性,這種文化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從城鄉的差距可以看出宿州的城鄉一體化建設還有待提高,應該從多個角度多維的綜合發展,使宿州在迎合發展政策的同時能結合自身的情況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讓城鄉一體化建設得到理想的效果。

4.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認識不足

宿州等一些地區近幾年將改善重點放在擴大城市空間和城市數目增加方面,出現了“虛假城鎮化”、“城鎮化不徹底”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下城鎮化率雖然得以提高,但是農民并沒真正的享受到城鎮居民的待遇,并沒有從本質上得以改善從而致使城鄉一體化建設改善不突出發展緩慢。

要想使城鄉一體化建設能夠全面、可持續的發展,要對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意義進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5.單一發展,沒有尋求新的突破

就研究結果顯示,宿州地區在皖北城鄉一體化建設方面還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發展體系不夠完善較為單一。這致使宿州的一體化建設速度較其他皖北地區相對比較緩慢。

縱觀宿州近幾年的城鄉一體化建設主要將改善重點放在擴大城市規模和城市數量增長方面,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皖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根本問題,沒有從多維角度來發展宿州在新城鎮背景下的皖北城鄉一體化建設。沒有解決阻礙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三農問題和二元化結構等主要問題。

(二)出現問題的原因

1.城鄉二元制結構制約城鄉一體化建設

城市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由農村向城市轉變的過程,即使實行戶籍制度,可以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隔離了城市與農村,使得二者存在于相對封閉的空間中,這種情況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產生不利影響。

城鄉二元制結構加劇了社會經濟增長的不均衡。近幾年城鎮人口數目增加和城鎮空間的擴張使得城鎮化率提高農村戶口轉化為城鎮戶口但只是偽城鎮化。在消費的形式方面,農村人的消費屬于沒有城市人豐富多彩,他們解決溫飽問題就可以,而城市人更懂得享受生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建設問題,使得城鄉二元結構更加制約城鄉一體化的建設。

2.三農問題突出

宿州近幾年的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皖北城鄉一體化建設并沒有解決三農問題。三農問題主要表現為農民的收入低且增收難,導致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較大,解決三農問題主要就是縮小城鄉居民貧富差距。

各部門通過采取一些措施,使三農問題在生產方式、生產結構等方面得到相應的改善,但是這個的發展速度遠遠跟不上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發展腳步。

3.政策的貫徹落實和鄉鎮居民的文化水平

由于人們對城鄉一體化的認識不夠深刻,導致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的阻礙。原城鎮中的人會不接受農民,而農民也會適應不了城鎮的生活,他們還是習慣于自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些都是政策能否徹底落實、落實到位的關鍵約束因素。

在調查的幾個地方,我們發現雖然城鎮建設中的基本設施都是齊全的,但是后期被損壞的程度非常的嚴重,居民們根本沒有珍惜公共設施的意識。因此,在城鎮化建設當中一定要堅強居民思想道德建設。讓人們意識到建設城鄉一體化最終都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那么才能可持續的發展、和諧的發展。

三、對策與建議

(一)貫徹新型城鎮化對城鄉一體化的指導作用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傳統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卻帶來了許多經濟、社會方面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加劇了城鄉二元分割。所以,宿州市城鎮化路徑也需要改變過去不夠科學的城市化,而是要轉向基于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首先,人的城鎮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這個層面上就要求加速推進農村居民轉化為市民的過程,比如現在對于農村居民的城市戶口問題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問題。再者,產城的融合、城鄉的協調、工農的協調等方面的發展一直都是新型城鎮化要求。

可以看出,新型城鎮化的基本指導思想都對解決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有著很大的指導作用,告訴我們接下來的城鄉發展的新道路,那就是不但要走可持續、良性的發展道路,而且要在發展中考慮到人的重要性,建立一個經濟、人文、環境都和諧、統一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城鎮。

(二)加強小城鎮的建設

發展小城鎮,可消化農村勞動力,消除城市就業壓力。小城鎮建設是新型城鎮化一個重要的部分,同樣適用于城鄉一體化建設。小城鎮有較強的經濟、科技、人才等優勢,有利于帶動周邊鄉村經濟發展。但現實卻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性,對于小城鎮的建設較弱,沒有得到徹底實施。在此層面上,小城鎮有必要作為城鄉一體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三)改革戶籍政策

城鄉二元結構是造成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原因。想要減少這類收入分配上的差異,就必須轉變城鄉戶籍管理制度。有很多地方的城鎮化的有戶籍人口市民率與非戶籍人口綠的差別仍舊很大,這就要求我們改變這種現狀,從而使城鄉間的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實現平等就業。

(四)提高鄉鎮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我國一直強調“科教興國”,并且一直努力建設為一個人才大國。因為只有有了人才,國家才能更好地發展。同樣的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教育水平同樣很發達。由此可見,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我們必須樹立到“硬實力”重要,但“文化軟實力”更重要的觀念。在建設中大力發展教育,提高人們的受教育水平,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人才。

既然大力發展人才,那么就相應的要出臺一些政策去留住人才,為家鄉的建設做出貢獻。

四、結論

宿州雖在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較其他城市發展速度還是相對比較緩慢。其主要原因是城鄉二元制和三農問題突出制約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只有在相關程度上減少二元制問題和三農問題對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影響和從根本上消除這兩個問題,才能使宿州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格局。實現城鄉共同發展,p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建設全面小康社會。

城鄉一體化發展聯系個社會的各個層面和人民的思想、認知、文化等方面。在建設城鄉一體化時要全面協調,不可突出冒進,相互之間做加減法磨除棱角,實現全面現代化科學的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和一體化的要求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在目前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通過城鄉一體化來縮小城鄉差距已刻不容緩,而新型城鎮化立足于我國目前的大背景下,則更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其貼近經濟發展本身,創造出新的投資需求,提高農民收入,利于城市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此論文主要圍繞城鄉二元制和三農問題來探索研究,了解發展現狀、取得的相關成就和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是國家和人們的共同愿景,是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要途徑。各地省市應貫徹落實總體規劃,也要在落實的同時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葉蓮松.新型工業與城鎮化[J].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曾賽豐.中國城市化理論專題研究[J].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06)

[4]李樹蹤.中國城市化與小城鎮發展[J].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05)

[5]馬海發.農村城鎮化發展探索[J].新華出版社,2004,(01)

[6]姜偉新.城鎮化既要積極又要穩定[J].求是,2011,(02)

[7]肖良武,張艷.城鄉一體化理論與實現模式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篇(4)

關鍵詞:遼寧;城鄉一體化;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221-02

一、城鄉一體化的內涵

關于城鄉一體化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成為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重點,也是政府部門的政策側重點。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空間、政策(制度)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鄉一體化,體現的國家和政府對社會發展規律的適應,是社會領域的一次變革。城鄉一體化發展方式,在思想觀念上是一次有益而大膽的更新,同時也是政策上的一次巨大的變化。城鄉一體化解決了傳統的經濟發展思路問題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也是對二元經濟結構的一次有益調整,對城鄉產業布局和城市與農村利益關系的再調整發揮重要的作用。城鄉一體化,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是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

當然,當前關于城鄉一體化的內涵,還有不同的解釋。社會學認為城鄉一體化發達的城市與發展落后的農村之間的一次融合,他們能夠打開壁壘,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合理布局,最終實現城鄉之間的無差異發展。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城鄉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城鄉之間的工業一體化上,城鄉一體化就是“城鄉工業一體化”,通過工業的一體化來實現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從規劃學者的角度來看,城鄉一體化的從空間上解決城鄉之間的統一布局和統一部署,以交通為紐帶,以產業鏈為方式,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共贏式發展。另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城鄉一體化進程本質上是城市與農村在生態環境層面的一次融合,城鄉一體化能夠實現生態環境的有效結合,進而促進城市與農村的有序發展。

二、遼寧城鄉一體化的背景及問題分析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國家對于城鄉一體化建設高度重視。黨的十報告中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明確指出,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因素就是城鄉二元結構。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通過分析發現,國際上典型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達到50%左右的時候,就是城鄉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的最好時期。到2012年,遼寧城市化水平已經高于60%,結合國際經驗,我們認為遼寧省在此時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最佳機會期。但是,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過程中,遼寧仍然面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農村地區的工業發展緩慢,尤其是輕工業發展,沒有體現出自身的優勢,工業數量少,產值所占比重較低;其次是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交通等公共服務與城市差距明顯,不能促使要素的快速流動。第三,作為中心的城市與農村的行政一體化程度非常低,難以從行政的角度協調各自的發展規劃,在城市建設、產業發展、交通運輸、土地開發利用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為政,低位競爭的現象普遍存在。

三、遼寧省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對策建議

遼寧省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要促進城鄉之間的統籌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村的活力,減小城鄉之間存在的差距。扭轉原有的農業反哺工業的一貫做法,要做到工業補貼農業,利用城市的優勢資源,擴大對農村的支持范圍和支持力度,使城鄉之間平等享有改革紅利。

(一)農業生產主體地位不變。

遼寧省農業資源相對豐富,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并不是要求農村摒棄原有的農業生產,反倒是要求農村快速發展高技術含量的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增強綜合生產力,確保糧食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在保證農村農業生產主體地位不變的情況下,加大投資力度投資基礎設施,諸如公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同時還要大力發展農村的社會事業,全面改進農村的生活條件,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

(二)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黨的十中明確提出,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這一創新性提法,為農村土地的流轉和集約化經營奠定了政策基礎,為農村土地的市場化和大規模高效生產提供了保證。土地的市場化流轉,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這一制度,依法維護農村居民的土地承包經營的權利。以耕地保護為基本前提的情況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農村土地的經營體系的形成,有助于遼寧省內城市與農村地區的貧富差距的快速縮小,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的長效發展。

(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在城鄉一體化過程中,要從要素和公共資源兩個層面加以解決。以勞動、資本、土地等為代表的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進行交換的時候,要做到公平交換。勞動要體現同工同酬,資本要體現資本價格一致,土地要保證農民平等分享有土地增值收益。允許進城農民自愿有償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繼續完善農村的產權制度改革,構建適合遼寧農村發展的產權流轉交易場所,允許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的公開、公正流轉交易,增加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

十六大以來,隨著遼寧省城鄉一體化政策的逐漸推進,遼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得到了不斷地加強,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已經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了全省范圍內的百分之百覆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雛形已經形成。

(四)完善和優化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建立城市和農村協同發展的機制體制是當前遼寧省實現城鄉一體化戰略的關鍵環節,而產業協調與融合、市場公平有序競爭、地域差異化競爭等問題的解決是重中之重。

在城市管理方面,鼓勵創新,提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建立完善的人員流動機制,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大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的力度,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

四、結論

本文的分析表明,遼寧省的城鄉一體化進程仍然需要不斷完善和不斷進行制度創新,要保障城鄉之間平等享有改革開放的紅利,通過要素的自由流動以及資源的平等配置,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還要進一步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促進農村的基礎設施的完備,為農業工業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促使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加農村的財產性收入的來源和渠道,完善農村的產權制度。

參考文獻:

[1]趙維良,趙東霞.遼寧城鄉一體化發展態勢及對策[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2-14.

[2]劉芙,金春梅,唐虹.城鄉一體化背景下遼寧農村醫療保障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13,(2):22-23.

[3]常春芝.遼寧沿海經濟帶城鄉一體化評價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9,(1):63-67.

[4]蔚廣森.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和路徑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7):21-22.

[5]張榮.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J].江蘇農村經濟,2014,(4):42-43.

[6]楊茂保,張永杰,付秋蘭.農民市民化與城鄉一體化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9):4-5.

[7]張秉民,何媛.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論基礎和價值取向[J].法制與社會,2014,(11):201-202.

收稿日期:2014-04-18

篇(5)

關鍵詞:安徽;城市交通;管理體制

一、安徽城市交通管理體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城市交通管理機構構成。可以從省政府管理層面和市政府管理層面上分析安徽城市交通管理機構構成,見表1所示。

表1 安徽城市交通管理機構構成及其相應職責

層面 隸屬部門 職責

面 省交通廳 負責綜合運輸體系的規劃協調工作,編制綜合運輸體系規劃;負責交通運輸樞紐規劃和管理;負責擬訂公路、水路行業戰略、方針和投資規劃;承擔道路、水路運輸市場和安全的監管和出租汽車行業管理工作,引導交通運輸行業優化結構、協調發展。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屬于決策部門,負責重點工程的決策和管理,負責社會發展綜合平衡。

省公安廳 負責省城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省環境保護廳 對全省機動車排放污染監督管理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擬訂城市建設規劃,指導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

面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研究提出投資和建設領域重大政策和投資計劃,負責重點項目的計劃和管理。

市公安局 管理城鄉道路安全,維護交通秩序。

市交通局 負責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的行業管理。管理交通運輸市場,引導交通運輸行業優化結構、協調發展。負責市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管理和規費的稽征及通行費的收支管理。組織重點交通工程建設的實施,對市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市場實行行業管理。負責市出租汽車行業和城市公交的管理,負責城鄉客運的管理。

市規劃局 組織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

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負責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等公用事業市場的培育和監督,負責城市市政設施的規劃、建設、維護和管理。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負責鐵路、公路、水路、集裝箱、管道運輸的銜接和協調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 負責容環衛公用設施的規劃、建設與管理

市環保局 機動車污染防治和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備注 從市政府管理層面看,安徽17個市所有市政府交通管理機構設置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職能的劃分卻有較大的差別。機構職能劃歸主要的差別在于:合肥、銅陵、馬鞍山、蚌埠、淮南已經將城市公共交通劃歸城市交通局管理,宿州市將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劃歸城市管理局,其他的十一個市都將公共交通納入城鄉建設委員會管理。

2.現行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安徽各市的城市交通管理體制是多部門交叉模式到城鄉一體化管理交通模式的過渡階段:首先,從傳統的多部門交叉模式方面看,交通部門負責公路運輸、水路運輸、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管理和規費稽征及通行費的收支管理等,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由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市經委負責鐵路、公路、水路、集裝箱、管道運輸的銜接和協調工作,公安局負責市城鄉道路安全;其次,從城鄉一體化管理模式方面看,所有城市的出租汽車行業管理職能都歸屬于交通局,有一部分城市已經將原理由城建部門負責的城市交通管理職能整合到交通部門,這更加有利于交通部門對交通的綜合管理,是向“大交通”管理模式邁出了一步。

二、安徽城市交通管理體制與交通政策決策建議

(1)改革的基本思路

1)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實行政企分開,加強運輸市場的宏觀調控,建立公開、公平、競爭和有序的運輸市場秩序。政事分開從事交通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應逐步轉為行政機構,由財政保障其行政經費。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分開,充分發揮交通相關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在行業服務、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2)精簡機構,責權一致。交通管理管理體制改革中,機構設置應該盡量精簡,堅持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減少管理層次和管理寬度,實現交通管理從分散走向集中,提高管理效率。確保有權必有責、依法監督、違法必究,做到責權一致。

3)強化綜合協調的職能。強化交通部門對鐵路、公路、郵政、通信航空等綜合運輸協調的職能。實現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規劃和決策的統一,消除條塊分割、部門分割的不利影響,整合交通資源。

(2)改革的建議

1)實現城鄉道路交通運輸管理一體化。現在安徽大多數城市仍然沿用城鄉“二元”管理體制,即城市市區和郊區的公共客運由城建部門管理,城市市區和郊區以外的道路客運由交通部門管理,城市出租汽車由交通部門管理。這種城鄉“二元”管理體制,阻礙了城鄉交通的有效銜接和城鄉交通一體化。因此安徽省城市交通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各市逐步實現城鄉道路交通運輸管理一體化,將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客運和出租汽車統一劃歸交通局管理,這也是當前國內較普遍的城市交通管理體制改革模式。目前安徽省已經有合肥、銅陵、馬鞍山、蚌埠、淮南5個市實現了城鄉一體化交通管理職能的調整。

實行城鄉交通運輸管理一體化,不僅要改革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另外還需要完善城鄉交通一體化的法律、法規,規范城鄉交通管理。在城鄉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中也要充分考慮到,城鄉交通的有機銜接,實現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在城市交通綜合規劃中要將城鎮交通規劃納為整體統一規劃。

2)實行“大交通”的管理模式。“大交通”管理模式,是較先進的政府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并且大大提高了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有利于不同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提高整體交通運行效率。“大交通”管理體制,是未來交通管理體制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安徽城市交通管理體制改革的總方向和目標,由于現在安徽城市交通改革主要是向實現城市交通一體化的方向推進,所以要實現“大交通”這一目標是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的。

[參考文獻]

[1]丁純.重慶大交通管理體制及深化改革的思路[J].重慶行政, 2009(1)

篇(6)

摘 要 構建城鄉銜接的醫療保障制度,已成為新時期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針對構建城鄉銜接的醫療保障制度的相關問題,學術界提出了各種見解與觀點,對此本文從必要性、面臨的障礙、如何實現幾方面進行綜述,以期得出解決此問題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 醫療保障 城鄉一體化

一、城鄉基本社會醫療保障一體化研究現狀

(一)建立城鄉統籌的醫療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當全民醫保已經成為既定的目標,建立城鄉統籌的醫療保險體系就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必然的和關鍵的步驟。因此,關于必要性,目前學界基本上已基本形成共識,并從制度本身的缺陷、公平和效率、可持續發展等多個角度對必要性進行了論述。

劉斌,認為建立統籌城鄉的醫療保險體系是公平性的內在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需要;是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建立可持續發展醫保體系的迫切需要;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的需要。董文勇,醫療保險制度不統一的嚴峻現實不僅損害了公民權利的橫向公平,而且不利于提高有賴于勞動力流動的經濟效率。盛鋼、黃東平,認為在城鄉一體化發展趨勢日趨明顯、城鄉資源 日益統籌整合的背景下,實行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體系是必然選擇.并進一步論證了實現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性.并認為城鄉一體化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力求政策推行“一體化”。

(二)建立城鄉統籌的醫療保障體系面臨的障礙

經過改革開放近30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已具備建立城鄉統籌的醫療保險的經濟條件,但由于長期二元社會結構導致的巨大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現有醫療保險體系自身的缺陷 加上理念不清、思路不明、認識不到位等原因,統籌城鄉醫療保險體系建設也面臨諸多障礙。最大障礙是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念與錯誤的思想認識。兩大難題在于制度和財務可持續性。難點在于醫療保險法制建設不健全,強制性參保和規范性監管存在法律障礙,公共財政投入機制不到位,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經濟障礙,管理服務體制不統一,整合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統一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存在體制障礙。

(三)如何實現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一體化

1.本醫療保障一體化改革模式

鄭功成等,認為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的方向是從多元到二元,再由二元到一元的制度安排。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08至2012年):建設覆蓋全民的多元化醫療保障體系,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并軌;第二步(2013至2020年):建立區域性統一的國民醫療保險;第三步(2021至2049年):建立公平、普惠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

顧昕,認為在十一五期間,三大公立醫療保險的運行模式和行政管理體制大體上可以維持現狀,即以人群的社會身份劃定參保目標,分立運作。但十二五期間,三大公立醫療保險可以打破身份限制,向全體國民開放,構成保險繳費水平不同、給付水平不同、服務水平不同的三層次公立醫療保障體系。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醫療保障的城鄉一體化水到渠成。

王東進,也提出實施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10年,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四項保障制度的框架建立起來;第二步,探索各項保障制度之間銜接的有效途徑;第三步,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杜長宇,多元基本醫療保險體制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改革路徑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繼續擴大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到2011年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目標。第二步,財政繼續加大對兩項制度補貼,提高農民的繳費比例,縮小籌資水平的差距,并最終并軌成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形成二元全民醫保體制。第三步,從2021年開始,根據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效果、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等綜合因素,擇機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并軌,建立全國統籌的一元基本醫療保險。

2.建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制度的切入點

一些學者以農民工為切入點,如:朱俊生,建議由農民工根據本人的經濟情況和醫療需求選擇參加新農合還是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在制度之間建立通道與接口以便于相互轉換,鼓勵有繳費能力的農民工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李珍,指出將外出務工人員捆綁在新農合制度內的做法給被保人帶來不便,建議將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在就業地區參保的機制。宋寶安,認為應根據農民工的流動性特點,區分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出制度安排。

另外有學者以富裕地區為切入點,如:陳文玲,認為富裕地區農村可以率先實行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障制度,其他地區分階段實現與城市居民享受的醫療保險制度接軌。以上三個學者城鄉醫療保險制度銜接的第一步應著眼于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的整合。

二、簡要評述

通過上述文獻研究可以看出,分歧與爭論一直影響著構建城鄉銜接的醫療保障制度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下列問題值得進一步關注:一是應在宏觀性與概括性研究基礎上,進行深入細致的定量研究與可行性論證;二是要注重城鄉醫療保險制度銜接的突破口研究與系統性研究,避免孤立地探討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的構建問題;三是在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如何銜接的問題上,操作性不夠強,研究比較模糊,缺乏詳細的分析與論證;四是應重視醫療保險體系建設的實證研究,尤其要對解決醫療保險基金存在的潛在財務危機問題進行制度設計:如何根據經濟增長和城鄉差距等因素確定合理的繳費標準,如何對醫療保險的待遇標準以及各方責任的調整給予定量分析等。

參考文獻:

篇(7)

今后5年,我省人均生產總值將由5000美元向8000美元甚至1萬美元邁進。國際經驗表明,進入這一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將面臨保持持續上升或徘徊不前兩種可能。

與以往相比,這一時期,將更需要區域、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出席會議的代表們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發現,報告中多次出現了“又好又快”“全面協調”等字眼。在提到浙江省今后5年的目標任務時,“始終堅持統籌兼顧”成了重要組成部分――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統籌推進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和海島地區發展;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不過,在當前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的現狀下,我們又該如何做好“統籌”,做到“兼顧”?對此,省人大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結合各自實際,為浙江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城鄉協調:城鄉規劃一體化是前提

2007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65元,連續23年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位。但是,人大代表們從這個數據中解讀出了另外的意義。

浙江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金建祥代表說,單從數字上看,過去5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從4940元增加到8265元,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全國領先。但從增長比例看,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僅低于全省經濟增長幅度,比城鎮居民年均收入也低2個百分點。他說,農村居民收入本身基數小,增長比例再比城鎮低,那城鄉差距還會進一步擴大,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

對此,一些來自農村的代表更有體會。江山市新塘邊鎮日月村有500多戶村民,其中數十戶村民仍然住著解放前造的房子,他們在地里一年忙到頭,除了能吃飽飯外,既上不起學,也生不起病。該村黨支部書記毛小健代表對此有切膚之痛。他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在部分欠發達地區農村確實存在,與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顯得格格不入。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著力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推進新型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全面實施縣市域總體規劃,切實統籌城鄉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努力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說起城鄉統籌發展,江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洪濤代表認為,要實現城鄉協調、縮小城鄉差距,首先是要逐步改變城鄉分割、各自發展的模式,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吳偉進代表則表示,城鄉規劃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的前提。“如果城鄉規劃都沒法做到一體化,那其他各項工作就不可能做到一體化。”他說,備受關注的城鄉規劃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實施,雖然它與城市規劃法僅一字之差,但它所強調的正是城鄉首先要在空間上達到一體化。

目前,不少地方由于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通盤考慮,城市和農村各唱各的調,其結果是城市發展較快,農村發展滯后,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同樣,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可以看到許多農村建了一批批新房。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這些新房零散分布,沒有條理,結果都是“有新房無新村”。

近3年來,浙江省開展了縣市域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將整個縣市行政區域作為規劃區,統籌布局城鄉居民點、產業發展空間、生態保護空間、農田保護空間和區域基礎設施通道,實現了城鄉規劃在縣市域的全覆蓋,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了較好銜接。

“進行縣域規劃后,不再對城、鄉之間進行劃分,以縣為單位對區域進行產業布局,適合種茶葉的區域就大力發展茶葉,適合種花生的區域就重點培育種植花生。”新昌縣縣長溫暖代表說,新昌縣從2006年開始實施縣域規劃,無論是農業產業布局,還是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都已實行城鄉統籌規劃。這樣做既可以實現人口、產業集聚,也可以有效開發效益農業。

臺州市種糧大戶周振華代表說,他在承包土地時,就常常碰到很多農村的糧田東一塊西一塊的,很難進行規模種植,如果能有效實施城鄉產業統一布局,相信這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城鄉統一規劃還有利于實施“以工帶農”、“以城帶鄉”,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高乙梁代表建議,把一些城市里發展比較困難、勞動力密集型的機械制造業、重工業向周邊縣城轉移,把一些來料加工的產業鏈向農村延伸,把農業加工產業落地在農村等等。

事實上,杭州對整個市域進行統一規劃后,便對全市產業布局進行了調整,既解決一些產業在中小型城市發展受資源制約的問題,又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不過,吳偉進代表還有一點顧慮,就是在城鄉一體化初期,很多地方會簡單地把“一體化”搞成“一樣化”。

過去由于農村建設規劃存在空白,不少人就干脆參照城市規劃,城里有什么,農村就抄什么。可事實上,城市和農村在功能和形態上是有區別的,城鄉一體,重要的是要把城市和農村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實質性內容統一起來,而不是形式上的“一樣化”。在城鄉統籌發展的過程中,要根據城、鄉的現實發展狀況“量身定做”城鄉規劃方案。

“要實現城鄉協調發展,除了規劃先行以外,還得在基礎建設上做到城鄉一體化,如果連路都通不了,還談什么城鄉協調發展?”毛小健代表認為,城鄉基建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的基礎。

據了解,浙江省實施“鄉村康莊”工程以來,目前全省行政村等級公路通村率已達96.2%,而嘉興、新昌等地已基本實現城市公交能通達所有鄉鎮,網絡、有線電視、寬帶也基本上能做到所有行政村“村村通”。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將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向自然村延伸。

區域協調: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要良性互動

區域間能否協調發展,也是浙江這一經濟強省能否真正協調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衢州、麗水、舟山三市的人口、地域面積分別占全省的13%和27%,屬于浙江的欠發達地區,與寧波、溫州等沿海城市相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不過,近年來浙江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呈現出可喜局面:衢州、麗水、舟山三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幾年均居全省前列,11個市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有所縮小。

這幾年,省政府先后啟動了“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山海協作”、“百億幫扶致富”等工程和舉措,省財政對欠發達及海島地區累計轉移支付達513億元。

盡管區域間差距在逐步縮小,但“區域協調發展”依然是省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其中如何使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發展實現良性互動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代表們對如何創新“山海協作”發表了真知灼見。

岱山縣既是欠發達地區,也是海島地區,這些年經濟能夠快速發展,除了遇上我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好機遇外,與寧波的“山海協作”結對幫扶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岱山縣縣長王偉代表說,對于一個海島地區,與寧波的“山海協作”可能不僅是個別項目的合作,更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上加強協作。比如說交通、水、電等設施建設,可能都需要在寧波設立登入點。

“‘山海協作’并不等同于扶貧,更應該重‘協作’。”樂清市市長潘孝政代表認為,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應該對此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簡單地將其認定為一個單向的輸血工程,更不該以犧牲發達地區利益為代價,這應該是一個雙贏的工程。

他舉了個簡單的例子。樂清市2007年一年的工業產值已經超千億,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土地、電力、勞動力等因素的制約,尤其是一些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在樂清已面臨生存壓力。樂清市與平陽縣是“山海協作”結對關系,如果樂清的這些企業能夠移到平陽,或者在樂清設立公司把工廠開到平陽,那既能緩解企業面臨的問題,又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還能為平陽地區的老百姓提供就業崗位,一舉多得。

普陀區區委書記吳曉東代表也認為,“山海協作”是互動的,不僅“山”戀著“海”,“海”也戀著“山”。像寧波與舟山之間的結對協作,通過資源與產業合作,不僅為舟山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同時也為寧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源補充,拓展了發展空間。

對此,高乙梁代表也深有同感。他說,杭州與衢州結對,杭州有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衢州在土地資源、普通勞動力等方面有優勢,所以兩地政府、企業在協作發展過程中完全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而考慮到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的長久協作,王偉代表則建議省政府能考慮建立一個“山海協作”長效機制,分階段分重點地推進區域合作,并將協作范圍延伸至社會事業、衛生事業、教育事業等各方位的合作。比如說,人才緊缺一直是制約欠發達地區、海島地區發展的關鍵因素,政府是否可以考慮制定相關政策促進區域間的人才流動,這樣既可以緩解欠發達地區、海島地區當前的人才緊缺現狀,還有助于提高當地的人才素質。

環境資源協調:節能減排與產業提升良性循環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1―6月份,浙江省化學需氧量(COD)減排幅度列全國第一,下降幅度為2.48%;二氧化硫的減排幅度列全國第四,下降幅度為4.05%。同期,全省單位生產總值電耗上升幅度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1311家重點用能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初步測算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

可以說,浙江省的節能減排成效顯著。但不可回避的是,隨著全省經濟高速增長,總體能耗和污染排放規模仍在繼續擴大,節能減排的壓力仍然不小。

浙江景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在龍代表認為,無論是全省還是一家企業,節能減排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要不然連生存都會成問題。要解決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這一矛盾,努力做到節能減排與效益提升、產業提升之間良性循環是關鍵。

景興紙業從2000年便開始著手抓節能減排,為此公司曾遠赴日本等國家取經,花數千萬元巨資購買節能設備。“當時公司里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可現在再也沒有人反對了。”朱在龍代表說。

6年多來,景興紙業前后共投資了近1億元來改良生產設備,噸紙排水量也從當初的200噸下降到6噸,比國際先進水平的噸紙8-10噸排水量還要少2-4噸。化工原料、紙漿、電的消耗量也大大降低,估計每年可以為公司節省1500萬元的開支,而那些設施估計能用上20年左右。

朱在龍說,如果算算這筆賬,這么大的投入還是劃得來的,只要7年時間就能回收成本。

節能減排既能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又能帶來一定的回報,作為企業何樂而不為?但他也認為,由于節能減排投入很大,有些設備引進動不動就上千萬,這不是一般中小企業所能承受得了的。所以,對于中小規模的企業,朱在龍代表建議,企業應該盡量通過科學管理做好清潔生產,投入不大,一般也能達到國家排污標準。而如果連這一點也達不到,那就只能選擇關門了。

單個企業可以做到節能減排與提高效益良性互動,區域經濟也一樣可以做到節能減排與產業提升良性互動。

平陽水頭鎮就是個例子。平陽縣水頭鎮是全國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場。污染嚴重的生皮加工產業加上無序排放,使得整個水頭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

平陽縣委、縣政府下決心徹底整治了水頭制革行業。目前,已成功實現產業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提升,2007年1至8月份,生皮產業產值為3.33億元,同比下降69.8%,皮件產業產值為11.9億元,同比增長9.6%。平陽縣縣長黃安波代表談到整治水頭制革行業實現行業升級時不無自豪。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啪啪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与亲女洗澡时伦了毛片| 国产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白人大战34厘米黑人bd|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无遮挡边吃摸边吃奶边做|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樱花草在线观看播放www|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日本xxx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av制服丝袜在线|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小宝极品内射国产在线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成人午夜又粗又硬又长|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国产丰满麻豆vⅰde0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