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9: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溝通協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面對IT項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需求量大、開發復雜、參與人員多、溝通要求高、部分工作甚至需要跨區域遠程協作等情況,為高效支撐,引入基于互聯網(包含移動互聯網)的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模式,利用成熟、開放、共享的互聯網協作平臺(以下簡稱協作平臺),提升項目管理中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溝通共享等的能力水平,具體作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落實計劃與任務分派。項目主管在對業務需求充分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轉換需求為軟件開發任務,并評估任務時限,然后指派給具體的開發人員。這一過程可以通過協作平臺得到落地:首先在協作平臺上創建項目團隊,將人員納入這個團隊中,然后創建任務清單,對每項任務分派負責的成員,并指定任務時限。之后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會收到和自己相關的任務提醒郵件,清晰定義了各項工作的目標和時間要求。團隊成員也可登錄協作平臺,對項目整體情況進行了解。很簡單就完成了需求轉為計劃任務、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的計劃組織過程。
(2)提升協調與控制效率。工作清單創建和分派后,在項目進展過程中,所有的任務都是動態更新的。要求每個成員要及時在協作平臺上反饋任務最新進展狀況,平臺能將任務最新的變化內容匯總展現在一個界面上,對長時間沒有反饋的任務也會給出提醒,這樣項目主管就能對每項工作的最新狀況進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或督促,使每一項工作任務得到有效跟蹤管控,確保目標有效落實。借助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協作平臺不但可以將任務在電腦端,也可以通過移動應用APP或微信等方式推送到成員手機上,讓交流反饋更即時方便。
(3)增強溝通和共享能力。溝通共享對于項目目標實現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團隊協作平臺,能從兩方面增強溝通和共享協作,一是借助協作平臺,所有成員可分享有價值的內容,包括討論的方案、想法、工作日報等,以加速團隊內部信息傳遞;另外即時的問題討論和反饋機制形成了良好的協作氛圍,激發整個團隊的活力,增強大家的創造力。
2管理改進效果實例
【關鍵詞】企業;團隊;高效
一、打造高效團隊的重要性
1994年,斯蒂芬·羅賓斯首次提出了“團隊”的概念: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在隨后的十年里,關于“團隊合作”的理念風靡全球。團隊是組織為了完成某項重大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而迅速從不同部門或崗位抽調對完成任務有不同優勢的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在這個小組中,每個成員對完成任務都發揮著不同的重要作用,只有當相互依賴程度很高,要求成員協同工作,個體的活動和行為必須同其他人密切配合,群體才會成為工作團隊。團隊作為現代組織的一種有效地工作形式,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如果要真正發揮團隊的優勢,還要創建高效的團隊,只有高效的團隊,才能達成組織的共同愿景,成為組織的發展動力。現在很多企業都提倡打造“狼性團隊”,主要看重的是狼性文化中的“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協同作戰的團隊精神”。一旦攻擊目標確定,頭狼發號施令,群狼各就各位,嗥叫之聲此起彼伏,互為呼應,有序而不亂。待頭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奮勇向前,佯攻者避實擊虛,助攻者嗥叫助陣。這種高效的團隊協作性,使它們在攻擊目標時往往無往而不勝。
在動物的世界里,這些團隊合作帶來的績效是驚人的,在人類的世界里,我們也要大力提倡團隊精神,享受高效團隊給我們帶來的精彩。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競爭力躍居世界前列。松下幸之助十分強調創立高效團隊,公司會在每年正月的一天,由松下帶領全體員工,頭戴頭巾,身著武士上衣,揮舞著旗幟,把貨物送出。在目送幾百輛貨車壯觀地駛出廠區的過程中,每個工人都會為自己是這一團體的成員感到驕傲。在給全體員工樹立一種團隊協作意識的同時,松下公司更是花大力氣發動每一個工人的智慧和力量。為達到這一目的,公司建立提案獎金制度,不惜重金在全體員工中征集建設性意見。不過,松下公司建立這一制度的最重要目的,而是希望每個員工都參加管理,這使得員工能從內心有著強烈的歸屬感,故而工作勤奮認真,將全身心都投入到企業中,而公司則能發揮全體成員的智慧,注意調動每一位員工的能動性,培養協作精神,結成堅強的團隊,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使公司不但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家用電器公司,而且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大型跨國公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效的團隊能夠使公司的生產水平和利潤增加,使公司的任務完成更快,更徹底,更有效率。
二、高效團隊的特征
高效的團隊應具備以下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愿景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杰出團隊的顯著特征就是具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標。共同的愿景是組織中所有成員的個人愿景的整合,是個人、組織和團隊學習和生存的坐標。共同的愿景是一個方向舵,能在組織遭受混亂的時侯,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當組織中存在共同的愿景的時候,個人才會對他人的優勢予以認可,對他人的缺點相互包容,凝聚力也因此而生。當個體的成長與團隊的命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時,所有成員才會對團隊產生歸屬感。對于個人而言,永遠沒有完美一詞,但是對于團隊而言,完美可以用來詮釋一個高效的團隊,只有建立于組織共同愿景相匹配的團隊,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2.良好的溝通
被譽為“世界第一CEO”的韋爾奇曾經說過:“我比別人高明的地方就,就是我用最廉價的方式,換取了員工寶貴的智慧,這種方式就是溝通。”由此可見溝通對于團隊發展的重要作用。溝通是團隊內人與人相互傳遞思想,交換信息從而達到認識的一致,一個團隊成熟的重要標志就是看其內部成員是否由良好的溝通。溝通的效果對于團隊工作的成敗有密切的關系,成員應在相互信任的氣氛下工作,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每個成員都應努力了解別人的看法與觀點,通過溝通可以,最終達到共贏,但是團隊成員之間由于價值觀、信仰、以及行為方式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各個成員之間的沖突總是在所難免的,適當的沖突利于組織的發展,許多新的想法都是由于思想火花的碰撞產生的,但是團隊中的沖突應保持在恰當的水平上,我們應當把握好其中的界限,讓沖突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將負面作用縮減到最小程度,通過溝通和協調,達成共識,使團隊成員朝著組織的共同目標努力。
3.相互信任
相互信任是指團體中的成員相信彼此的工作能力、個性特點、道德品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彼此之間的信任是最難建立的,一旦出現問題,卻是又是最容易破壞的,破壞以后要恢復又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建立高效的團隊一定要使得團體成員相互信任,只有信任他人才能換來他人的信任,才能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并肩作戰,在工作中集思廣益,博取眾長,才能使得團隊工作卓有成效。
4.注重團隊的學習
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量,知識量迅速膨脹。適應這種快速變化的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補充新知識,學習新的觀念和思維模式。一個團隊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加強和外界的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高效的團隊必須要通過學習來不斷補充自己的能量。
三、如何構建高效的團隊
近年來之所以團隊盛行,主要是因為某種工作的任務的完成需要多種技能、經驗,由團隊做通常比個人做效果更好。在多變的環境中,團隊比傳統部門結構更靈活,反應更迅速。構建高效的團隊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明確團隊目標
一個團隊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方向,就如航海時沒有燈塔,很容易迷失方向和失去效率。明確團隊的目標方向,不但能使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向前看,而且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才干和潛能,自覺克服一切困難,使團隊真正達到高效。團隊目標的確立取決于公司發展方向的需要,明確的團隊目標和系統的實施計劃為團隊行為提供了指引,也為團隊績效的衡量提供了條件。
2.優化人員的配置
一個高效的團隊大約需要三種不同職能或技能的角色:
(1)需要有技術專長的成員,他們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能,能有效解決團隊運作過程中所出現的技術難題。
(2)需要有雷厲風行的領導者,他們能夠有效的整合組織的資源,并且站在戰略的角度來看待團隊的問題,能夠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權衡這些方案,他們能有效地組織并整合整個團隊資源,能準確把握組織目標及實施過程。
(3)需要有善解人意的凝聚者,善于調和各種人際關系,當團隊成員出現沖突時,凝聚者的作用非常重大,他們能夠把團體的成員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團隊成員性格的多樣化,可能增大團隊管理的難度,但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團隊成功的可能性。任何一種性格特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點,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工作時,需要互利互助、取長補短、協同作戰,這樣的團隊將成為一個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無堅不摧的團隊。例如在唐僧西天取經的團隊中,豬八戒看起來好吃懶做,又貪財又好色,似乎只是個笑料,但他承擔了團隊減壓器的功能,使得漫漫的西天取經的道路不再枯燥。
3.塑造團隊精神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團隊精神開始在管理界流行。越來越多的組織發現,以團隊為基礎的工作方式,取得了比以往任何人所預言的都要喜人的效果。團隊精神是指團隊成員在實現團隊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協作、盡心竭力、雷厲風行的一種精神風貌。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前提下,單打獨斗已不能適應現在的社會,如今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個和尚在破廟里相遇。面對廟宇的荒廢,甲說:“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薩不靈。”乙說:“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廟產不修。”丙說:“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三人爭執不下,最后決定留下來各盡所能,看看到底誰說的對。于是甲和尚禮佛念經,乙和尚整理廟務,丙和尚化緣講經。果然香火漸盛,原來的廟宇也恢復了舊貌。“都因我禮佛虔心,所以菩薩顯靈。”甲和尚說。“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廟宇周全”乙和尚說。“都因我勸世奔走,所以香火眾多。”丙和尚說。三人日夜爭論,廟里的盛況又逐漸消失了。各奔東西那天,他們總算找到了廟宇荒廢的真正原因。這個廟宇的荒廢,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不是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和。他們都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確的,不愿意綜合別人的觀點,所以他們只有陷入分裂,各行其是,讓廟宇再度荒廢。只有三個方面的工作都作好,廟宇才能興隆。企業的發展和成功也需要每個員工共同努力,發揚團隊精神,企業才能具有競爭力。
4.強化團隊溝通
一個高效團隊的運作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溝通是傳達信息的橋梁,從團隊整體利益出發思考和處理問題,是每個團隊成員必須具備的基本責任和意識,而且團隊意識和技能是可以通過培訓予以灌輸和培養的,任何一個團隊想成功順利地做成一件事,都離不開溝通。關羽敗走麥城,劉備要東征為弟報仇,趙云直諫,劉備不聽,顯然,趙云與劉備的溝通出現問題,最終諸葛亮苦諫劉備也未能勸住,劉備最終落得命隕白帝城。劉氏團隊的溝通出現問題,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導致了劉氏團隊的失敗。由此可見,一個團隊的溝通出現問題,其結果必定導致團隊的失敗,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沒有了溝通,企業的成功無從談起。
21世紀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比的是團隊之間的競爭,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只有建立起優勢互補,專業能力完美搭配的“異質性”團隊才能使得企業靈活快速地應對市場變化,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蓮,孫慧,王艷著.組織行為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7月.
[2]張智慧著.團隊精神[M].新華出版社,2007年1月.
[3]苗雨著.世界500強用人之道[M].地震出版社,2005年10月.
作者簡介:
個人或企業傳統的工作模式常常采用口頭匯報、電話、短信、微信、QQ、或者郵箱來達到溝通和協作的目的,碎片式的聊天溝通無法讓工作得到有效執行,更加談不上工作的閉環管理,導致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執行力非常低。
傳統的企業管理軟件OA或CRM是基于企業組織架構和辦公室內部展開,偏向于企業的內部協作和管控,無法滿足企業從內部到外部,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和協作需求。此外,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而信息化建設和維護成本比較高,讓廣大中小企業對信息化望而卻步,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實施OA或者CRM等信息系統,更加談不上移動辦公。
通過對企業辦公模式的分析,我們認為中小企業的“工作”的痛點集中在溝通和協作效率低,工作效率和執行力低,企業管理成本高,缺少互聯網的工作思維模式等,總結就是“四低一高一缺”,因此,中小企業有必要對現有的工作模式進行優化和提升,為企業的高效管理提供支撐,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互聯網+”讓傳統產業更進一步被互聯網滲透和改造,過去已經有很多“互聯網+傳統行業”的成熟案例,比如“互聯網+通信”就是即時通信,如微信、QQ,“互聯網+零售”就是電子商務,如淘寶、京東。
“互聯網+工作”就是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到我們的日常之中,創新企業的互聯網管理思維,結合移動互聯網和軟件技術,通過簡單的手機APP應用,隨時隨地溝通和協作,從而提升個人和企業的工作效率以及員工生產力。簡單來說,“互聯網+工作”就是互聯網工作平臺,如云辦公、手機辦公APP等。
一、設計及分析物流效率影響因素調研問卷
在問卷設計上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檢索萬方、中國期刊網、百度百科等相關文獻,并走入紹興一些學校、圖書館訪談,根據調研結果,作出問卷初稿;第二,將問卷進行嘗試性調研,根據結果對問卷進行修改,減少問卷中易產生歧義的測量題項:第三,進行問卷的預調研。在正式問卷調研之前,選取了紹興市學校。圖書館以及物流從業人員等人進行了問卷的預測試。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的測量量表不設置負向分數,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數依次從l遞增到7,得分越低表示越傾向于不同意測量題目的描述,即表示這些問題存在于學校物流外包過程之中。
設計問卷主要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對被試者基本信息的收集,包括被試者的工作單位、崗位名稱、在崗位上的工作年限、以及所在行業四個問題,第二部分是問卷主體部分,主要由外包合同、信息溝通、外包控制、物流協作能力、物流效率五個分量。
外包合同變量統計:包括A1:外包合同的各項條款措辭明確、語義清晰是否毫不影響第二方對本學校及物流需求信息的準確把握;A2:外包合同條款完善、對不確定情況和合同執行標準是否考慮周全,非常有利于對第二方運作績效的考核;A3:合同條款的精準嚴密,非常是否有利于進行合同執行情況的評價和分析;A4:對外包中物流運作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合同中是否有明確的規定;A5:學校合同管理制度健全,是否使合同的簽訂、履行、考核各個環節都處于可控狀態;A6:學校合同管理人員是否非常專業,能夠及時掌握合同的執行信息并進行相應處理。
信息溝通:包括B1:學校有相應的物流信息平臺來進行物流信息的溝通;B2:為實現信息共享,學校和第二方的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對接;B3:學校會將近期內的物流需求告知第二方,以方便其進行物流作業的協調;B4:學校可以隨時了解最近一段時間內第二方的物流業務情況,以調整自己的物流需求;B5:由雙方對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務能力的隨時溝通,優化學校的物流外包運作。
外包控制變量統計:包括:C1保證外包物流服務的質量,學校對第二方物流作業的全過程進行監督;C2:為了及時獲取物流運作信息,學校對第三方物流作業的全過程進行監督;C3:學校有相應的績效考核體系來對第二方物流作業活動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和分析;C4:通過對外包合同執行情況的考核,學校督促第二方進行作業偏差的糾正和方案的調整。
物流協作能力變量統計:包括:D1學校配合合第二方的物流遠作,會主動幫助第二方了解學校的物流需求情況;D2:第二方非常配合學校的物流需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滿足學校物流需求;D3:學校將部分客戶信息(如需求量、名稱等)與第二方共享,從而實現突況的高效補貨和對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D4:第二方與學校共享相關物流運作信息,以實現學校物流需求和第三方服務能力的協調;D5:學校和第二方已經實現了同步化物流運作,不存在物流需求和供應的不協調;D6:學校物流流樣的優化、物流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D7:每次物流運作方案都是學校和第二方共同制定。
物流效率變量統計:包括:E1:與自營相比,采用第二方減少了總的運輸成本、庫存成本的支出;E2與自營相比,采取第二方保證了貨物配送時間;E3:與自營相比,采用第二方貨物的配送質鼙得劍保證;E4:與自營相比,采用第二方提高了對突況發貨物配送的處理能力。
二、圖書采購物流優化方案
利用SPSS分析軟件,分析各因素對物流效率影響序列及程度,提高物流效率。具體包括:(1)提高圖書采購物流外包合同設計的專業性,包括外包合同語義清晰度、外包合同條款嚴密性、外包合同內容全面性。(2)設置學校和第三方物流之間的信息溝通平臺,實現已有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實現物流信息的雙向溝通,提高溝通效率。(3)加強外包控制實行全過程的作業監督,進一步細化第三方物流公司績效考核。(4)提高企業和第三方之間的物流協作能力應該努力實現雙方的物流同步化和物流運作方案的共同制定,實現學校與物流公司共同制定方案,提高效率。
三、小結
利用SPSS分析軟件,從外包合同、信息溝通、外包控制、物流協作能力、物流效率五個分量全面考察第三方物流效率,明確各因素對物流效率影響序列及程度。實際應用可為大中專院校教材采購、物流配送的成本控制、精確度及時間效率等提供技術保證。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協同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商業體系越來越復雜,工作方式越來越具有流動性和移動性,客戶越來越分散,上、下游伙伴聯系越來越緊密,而地理位置卻分散諶?蚋韉兀?⒋τ誆煌?氖鼻?U庋??笠敵枰?恢指?咝У摹骯低ㄐ?鰲畢低常?錘?行У毓芾斫?⒃諶撕屯哦踴?∩系慕渙饔牖ザ???轎壞卣?蝦陀嘔?笠檔乃?行畔a href=//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資源??榛畹氐髡?鞒蹋?宰鈧沾锏焦芾聿⑻嶸?笠島誦木赫?Φ哪康摹U餼褪撬燈笠當匭胙褚恢質屎纖?親約旱男??砑??/P>
具體來講,企業對協同的需求,從根本上可以圍繞團隊分為兩個范疇。第一個,是團隊成員的交流與通訊。傳統上,交流與通訊的方式是有形的,物理的,例如電話、傳真、打印傳遞、磁盤交換等等。而在今天,一個具有真正競爭力的企業必須整合并靈活應用多種溝通方式和渠道,包括電子郵件,即時通訊,手機短信,在線感知,文件即時傳送等等。第二個,是團隊自身的協作與管理。傳統上,團隊的工作方式必須是通過面對面的會議,發生在固定的組織內,要有專用的辦公地點等等。而今天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是跨組織,跨地區,跨網絡,和跨流程的團隊的存在。企業日益需要為這些團隊提供虛擬的協作空間,使團隊內的信息與文檔得到及時交換,豐富成員彼此之間的交流工具,并管理信息生命周期的完整過程。
另一方面,在今天的網絡環境下,企業中的團隊成員需要可以在各種情況下進行高效和靈活的溝通和協作。首先,用戶希望在沒有任何網絡連接的時候,同樣可以進行工作。這樣就要求在離線時的體驗與在線時是一樣的。而當可以上網時,即便網絡中沒有服務器的參與,馬上也可以同步;當然,服務器在局域網中存在的時候,客戶希望可以利用服務器,調取有用資源,集中存儲信息等等。互聯網存在時,客戶也希望可以采取VPN的形式,實現安全的傳輸。面對工作環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怎樣保持團隊的高效和靈活,企業就要求在上述幾種環境下,都可以實現安全的、高度的協同。
歸根結底,一個企業希望在管理活動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得到持續的提升,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又在于企業中每一個團隊和每一個人都能夠順暢自如地溝通、協作,也能實時共享各種信息、關系資源,從而最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初三化學 高效課堂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2(a)-0124-01
構建初三化學高效課堂是對新課改理念積極響應的重要表現。因而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呢?以下筆者就帶著這一問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作出以下相關思考。
1、創設高效的化學教學情境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三化學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同樣需要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教學情境結為一體,以全面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但為了更好的構建高效的初三化學課堂,作為教師,在教學情境創設時,必須充分結合當代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來創設高效的化學教學情境,在對知識的形成進行還原的同時將知識的應用場景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耳目一新、出乎意料的新奇感,從而將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和求知欲激發出來,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更好的導入新課。以《化學使世界更美好》教學為例,筆者給學生演示了一個這樣的魔術:將堿液噴在事先利用酚酞寫字的白紙上,白紙上立刻出現了一行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魅力所在,而要學習化學知識,就必須認真學習,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而這一教學情境的創設主要是利用了學生對新奇事物感興趣的特點來設計,從而將學生引入課題,開展本章節知識的學習。
2、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活躍學生的思維
在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教學重難點,如果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師一味的講解與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教學方式相比,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截然不同。因而在重難點教學時,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達到拓展思路的效果,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和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的設計開放性題目,并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積極地思考。以《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為例,針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的這一重難點,筆者要求學生討論有哪些金屬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它們的化學性質又有哪些等等問題,這一學生在討論時就能全方位、多視角地思考和分析這一問題,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形成團隊意識,從而在教師的引導、師生的互動下輕松掌握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而為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課堂增添了活力,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十分有效的。
3、注重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沒有實驗的支持,化學教學就無法進行。且實驗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重要途徑。因而在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作為教師應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引導學生結合實驗目的和設計原理開展化學實驗,引導學生發現和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例如筆者在要求學生進行氧氣制備的實驗中,要求學生思考哪些反應能夠形成氧氣這一問題。學生經過合作實驗之后,得出可以采取分解雙氧水,加熱二氧化錳、高錳酸鉀、氯酸鉀以及電解水等方法進行氧氣的制備。這就在實驗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尤其是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
4、精講多練,創造高效課堂
提高課堂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上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關鍵字:教師文化 教師培訓 專業發展 協作能力
在教師培訓工作中,以培訓課程為載體,通過觀察、座談,我們發現,以協同合作形式出現的課程設計更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滲入。即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專業的協作關系,更有助于教師突破自身職業專業化的盲點、弱點、難點。
一、教師培訓課程中“專業協作”關系的界定
一部分學者將教師專業發展視為一種生態發展取向,把教師專業化看做是教師文化的一次變革。英國當代教育家哈格里夫斯曾經分析了四種教師文化,即個人主義文化、派別注意的文化(分化的文化)、自然合作文化(協作的文化)、人為合作文化(支配性的協作)。
其中,人為合作文化是一種支配性合作關系,要求教師圍繞行政人員的意圖與興趣進行協作。而自然合作文化,即協作文化,則是建基于教師之間的開放、互信和支持而形成的一種協作文化。所以從教師文化角度來看,教師專業協作關系應該是一種開放式溝通協調、自愿自主合作的關系。
教師專業協作關系,是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進程中形成和完善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是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在教師培訓課程中提出的“專業協作關系”,應當是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一部分,是進行有效施訓的途徑和保障,體現著教師職業的專業素養。
所以,就“專業協作關系”的研究定位,是在教師專業思想存在共同基點,專業知識存在學科交融的前提下,從專業能力提升的角度出發,對教師職業的人際協調、溝通、合作能力展開思考和論述。
二、培訓課程中“專業協作”關系的特點
不同于“學科協作教研”的學科分工、組內-組間競爭的互異競爭、“院校協作共同體”的理論-實踐互為依托,培訓課程中的教師協作有其獨特之處:
(一)協作內容:體現以專業知識為基點的縱深性(相對封閉性)
這里的相對封閉并非僅指客觀環境:將參訓教師“圈”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施訓。而是指在培訓環境下,參訓教師進行協作時所呈現的學科針對性、目標確定性和過程集中性的特點。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項目分類的主要依據是專業、學科和年級劃分,形成教師培訓獨層縱深發展的形態。其優點是針對性強,高效擊破學科教學中的疑難點,顯著提升參訓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然而這種獨層縱深式發展恰好體現出參訓教師在協作過程中的相對封閉狀態,這和當今所倡導的學科交叉與整合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所抵牾。
(二)協作形態:體現以專業思想為支撐的競爭-融合性
參訓教師在協作當中體現出競爭性與融合性的特點。他們來自省、市、縣各個地區,是各自學校所推薦的優秀、骨干教師,在教育背景、教育文化、教育環境、教育資源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當集中到培訓課程上時,這種差異體現得更為明顯,在協作過程中引發良性競爭。這種良性競爭的出現,基于教師專業化的思想和學識,本身就是教師專業化的一種體現。而這種專業性競爭所產生的教育教學思想,不斷創新、交織、融合,最終形成參訓教師在專業學科領域共同蘊育的精神成果。
(三)協作目的:體現以專業能力發展為準的時空延展性
培訓課程中教師協作關系的時空延展性主要包含兩方面特點:一是協作任務本身的延展。在培訓課程中,不僅設置了當堂完成的協作任務,同時設置延展于課外的協作任務。比如,幫助參訓教師結合實際,進行課題的開發和研討,對培訓教師進行網上跟蹤和測量等。二是教師協作能力的延展。很多時候衡量培訓成功與否,重要一點在于檢驗參訓教師是否能將參訓內容合理有效地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在培訓過程中培養出的協作意識能否代入實際工作團體當中,并將這種意識擴散于團體中,是教師專業協作能力延展性的重要體現。
(四)專業協作實質:專業協作的目的不限于協作成果的達成
這一特性是教師專業協作關系區別于教師其他合作行為的標志性特點。合作只是為完成任務,達成目標的一種形式化行為方式,而協作的意義并不僅在于此。在培訓課程中,協作成果的達成并非參訓教師進行協作的最終目標。成果只是樹立的靶子,如何學會與同儕交流、溝通、協作,才是真正意義之所在。因此,教師進行專業協作本身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鍛煉。
三、教師培訓中的班級建設對“專業協作”關系形成的意義
大部分參訓學員,都屬于“任務型學員”,即遵從上級領導安排,以完成培訓任務為目的,自身無意愿、無目標、無要求、參與培訓的一類學員。這些學員抱著“來就可以,結束就跑”的思想參加培訓,其參訓積極程度可想而知。面對學員的懈怠心理,班級工作應當如何開展,班級建設應如何實施呢?建立班級內“專業協作”關系,也許會為我們找到一個改進的方向。參訓學員學歷、平均年齡、地域、性別方面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正是他們可以開展溝通、進行交流的起點和基礎,在切身實際接觸過程中,將自己教育教學的地域文化特色分享。同時,施訓班主任應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思想督導”上,相對弱化關于教條的不斷重復,避免激化他們的逆反情緒,要懂得激勵和鼓舞學員,重燃他們的“青春之火”,先促“小團體”的形成,再助班集體的形成。讓前來參訓的老師積極、主動地,以正向心態投入到學習當中。
成人的理性世故,使自成的小團體,即非正式群體,不像青少年的那樣具有排他性和對立性,成人非正式群體之間存在隙透關系,這種隙透關系是非正式群體之間的劑,也是“專業協作”關系形成的有力保障。
作為施訓管理者,我們應當是參訓教師職業生涯中的“精神助力”,引導班主參訓教師挖掘自身潛能,重燃職業熱情,提升專業素養,協助其共建專業協作的平臺。我們應當成為參訓教師職業精神和職業心態再復蘇的助燃劑,這是整個教師培訓高效管理的體現。
我們開展教師協作課程,幫助教師培養專業協作的能力,不僅僅只展現在施訓課堂上,更重要的是創造教師協作的文化氛圍,并將這種文化氣息通過每一個前來參訓的教師,帶到其自身的工作環境當中,融合成更為宏觀的教師自主、自覺開展協同合作,真正實現專業化發展的大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曾艷.教師培訓新模式――協作學徒制[J].當代職業教育,2010(3):42-44.
[2]鐘浩.創新教師培訓模式 適應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導刊,2005(2):51-52.
[3]賀菲.構建協作式文化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5(1):41-43.
[4]徐立華,吳文勝.教師的專業成長組織:教師協作學習共同體[J].教師教育研究,2005(1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