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教師教育理論

教師教育理論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19 16:21: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教育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師教育理論

篇(1)

目前,民辦幼兒園雖在發展速度與規模上有較好的趨勢,但在教師專業化成長方面仍存在問題。在調查中發現,民辦幼兒園教師教育理論培訓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培訓機會少、不利于教師專業化成長,教育理論基礎薄弱、工作方法缺乏科學性等方面。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建議,旨在為民辦幼兒園教師在職培訓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教育理論

民辦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特別是201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部工作要點對民辦教育改革的鼓勵,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當前民辦幼兒園雖然在發展速度與規模上表現出較樂觀的趨勢,但在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在眾多的問題中,如何促進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也是幼兒教育研究中一直關注的問題,更是民辦幼兒教育事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一線的民辦幼兒園教師,一要具備教師的基本素質、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這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二要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及教育智慧,二者缺一不可。理論學習是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點,是提高幼兒園教師素養的保障。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理論水平,帶動幼兒園教師觀念、思想的碰撞。因此,民辦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關鍵且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就是教育理論的培訓。本文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教育理論培訓需求進行調查研究,旨在了解其對現有教育理論培訓的認識及需求現狀,為提升民辦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供可行性建議。

一、長春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教育理論培訓的現狀

長春市的民辦幼兒園約有503所,占該市幼兒園的64.2%,根據規模分成兩種:大型民辦幼兒園(包括連鎖幼兒園、幼兒人數多于200的幼兒園)、小型民辦幼兒園。筆者分別選取大型民辦幼兒園20所、小型民辦幼兒園30所,對這50所民辦幼兒園的教師進行調查訪談,發現以下問題。

1.培訓機會少,不利于教師專業化成長。民辦幼兒園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特別少,只有一些大型民辦幼兒園的園長、骨干教師參加過省、市舉辦的培訓,普通幼兒園教師很少有機會參與,即使參加過的幼兒園教師也普遍認為當前培訓的內容對他們的實際工作來說意義不是很大,而且培訓時間長,還要兼顧幼兒園的工作,往往是兩邊跑,一個培訓下來不僅沒有學到什么知識,還搞得身心疲憊。在這一點上,民辦幼兒園教師認為當前的培訓完全沒有考慮他們工作的實際情況。而其他形式的培訓,如園本培訓在大型幼兒園相對較多,種類包括外出培訓的教師回來后分享培訓感受、介紹經驗;骨干優秀教師傳授自己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觀摩;還有一些園長自己組織的教學理論培訓等等。但在一些私立的小型幼兒園,教師很難有機會外出培訓,連最基本的園本培訓都很少見,教師的任務就是上課、帶好兒童,在園內根本沒有學習的機會。教師們普遍反映這就是一份工作,崗位固定,每天的任務都沒完成,根本沒有自我學習的空間,工作遇到的問題也只能簡單處理,沒有科學的方法。在這類幼兒園教師的心目中,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帶好孩子,滿足家長的需要、讓園長滿意。談及自身的發展時,他們也希望有提升自我的平臺,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根據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實際情況,急需一些和工作實際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來提高專業化水平,切實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2.理論基礎薄弱,工作方法缺乏科學性。幼兒園教師的實踐能力都很強,唱、跳、寫、講都很自如,在一線工作中最大的挑戰是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遇到一些教育中常見的基本問題不知道如何運用理論知識去思考,尤其是在家校合作中,明知家長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但卻不知如何運用科學的理論去做家長工作。例如,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對于幼兒成長不利,但為了家長的要求,保持入學率,幼兒園還是得教寫字、教算術;針對日常生活中幼兒表現的心理問題或呈現的現象也不知如何去解釋、去解決;除此之外,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智慧、幼兒活動組織和管理技能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一線的幼兒園教師,他們也希望通過相關的培訓來武裝自己。從總體調查結果來看,民辦幼兒園教師缺乏相關教育理論、教學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出現的難題也使得他們認識到自身應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并及時更新教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解決幼兒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調查也發現,長春市民辦幼兒園教師對教育理論在實踐中的意義有了更準確的認知,他們希望在工作時間內既可以完成幼兒園的教學任務,又可以進一步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論知識,從而保證幼兒教育質量。民辦幼兒園教師對教育理論的急切需求,足以說明他們已認識到教育理論是自身專業成長的基點,脫離教育理論的專業成長是很難實現的。目前,民辦幼兒園教師還缺少參與相關培訓的資源,可行且有效的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還有待加強與完善。

二、民辦幼兒園教師教育理論培訓的幾點建議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文件中指出: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中小學富余教師經培訓合格后可轉入學前教育。建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體系,滿足幼兒教師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創新培訓模式,為有志于從事學前教育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生提供培訓。當前由于民辦幼兒園的性質,教師接受培訓的機會少,應該增加其培訓資源,在政策上予以傾斜,使民辦幼兒園教師也能擁有和公立幼兒園教師一樣參加培訓的機會。民辦幼兒園在幼兒教育中承擔著和公立園一樣的任務,甚至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將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以人類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過程理論為基礎,開展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的前提是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結合有效的培訓原則來保證培訓效果。

1.設計科學合理的培訓時間。針對民辦幼兒園教師教育理論培訓的特點與需求,培訓時間的確定上要考慮到教師的實際工作,切實解決教師教學任務重、時間緊的問題,把僵化的培訓調整為適合民辦幼兒教師的工作安排,機動靈活、力求合理。例如,可以采用網絡授課、切割培訓時間等方式,滿足教師自由選擇學習時間的需求;同時,集中培訓在時間安排上也應盡可能不影響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時間盡量縮短、內容盡量實而精,保證教師擁有正常的生活作息。

2.選擇切實有效的培訓內容。民辦幼兒園教師對教育理論有著很強的需求,為了保證培訓質量,培訓的準備工作就是對幼兒園教師進行深入的調查,對他們的層次水平、心理需求進行分析,以設計相宜的培訓內容;盡量做到難易比例不同、講解深度不同,最終達到不同層次幼兒園教師均衡受益的效果。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幼兒園教師感受到教育理論培訓是個動態的過程,關注教師的參與、教師的需求,要始終站在一線教師的角度去幫助他們用理論解讀教育實踐,引發幼兒園教師的共鳴,保證參培幼兒園教師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和把握。

3.創設豐富多樣的培訓形式。幼兒園教師參加培訓意味著角色的轉變,即教育者轉變為受教育者,傳統的學校教學模式很難發揮作用,這就對培訓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培訓的效果,必須得將原有的被動接受培訓模式改成“以參培教師為主體,以參與、互動、交流為主導,以情感共鳴為主線,構成網絡互動培訓、現場小組討論、參與體驗等一體化的多維培訓模式”。由于幼兒園教師在工作性質、崗位起點、專業成長等幾個方面與中小學教師有著很大差異,以往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在運用到幼兒園教師培訓中時,必須要進行調查、分析、論證等方可借鑒,這樣才能保證幼兒園教師培訓形式的新穎、可行。

4.開拓培訓的新途徑。民辦幼兒園教師在職培訓的一個瓶頸在于教師沒有時間外出參加學習,幼兒園在人員設置上很緊張,針對這種情況,建立遠程培訓平臺是解決民辦幼兒園教師外出培訓困難的可行且有效途徑。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運用,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即MOOC在全球都受到歡迎,在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教育理論培訓就可以開設“SPOC”,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教師培訓網絡平臺,既可以為教師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條件,還可以節約培訓成本,如人力成本、距離成本。民辦幼兒園的現狀是教師人數少、一人多崗,外出脫產培訓將給幼兒園帶來很大不便,因此,培訓形式更應傾向于遠程培訓,這種培訓形式無論從經濟成本還是可行性上都更符合民辦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民辦幼兒園教師遠程培訓平臺可設置成模塊菜單式,每個模塊下為學員提供可選擇式菜單,滿足不同幼兒園教師自身專業成長所需要的課程。民辦幼兒園教育理論培訓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其還需要學者、行政管理者、培訓者以及一線幼兒園教師等群體的通力合作、不斷創新,這樣才能創設有效的民辦幼兒園教師教育理論培訓平臺,實現提升民辦幼兒園教師教育理論水平的長久目標。

作者:李濤 單位:長春教育學院教育系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2010-05.

篇(2)

實現高質量、專業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已經成為世界性課題。20世紀60年代中期起,許多國家對教師的需求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對教師素質的關注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培養高質量的教師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進入20世紀80年代,提升教師教育質量成為國際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特點。很多國家都把教師培養模式作為提升教師質量的必由之路,并基本形成了以綜合性大學的教育學院、獨立設置的師范學校以及中小學為實施主體的三種模式。以英國為例,英國主要由大學實施“教育學士學位”(BachelorofEducation,簡稱為BED)課程和“研究生教育證書”(PostgraduateCertificateofEducation,簡稱為PGCE)課程對大學生進行職前教師教育。并以學校為基地,通過大學與中小學校之間合作開展教育實習的模式進行教師教育。這一時期,以美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PDS)為代表的大學與中小學合作的教師教育模式成為引人注目的新動態。在教師專業發展學校中,參與式管理和協同決策小組是最普遍的結構,它用來建立民主的關系,使教師與管理層能夠更好地進行對話、溝通,形成一種新型的教師教育文化。日本在面臨學生學習能力下降的狀況時也進行了教師教育制度改革。在加強教師職業科目教學的同時,設立教職研究生院,并通過教師資格證書更新制度等方式來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先后貫徹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基本國策,對人才的培養質量和師資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建立新型的教師教育模式來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師范教育基本經歷著兩個轉型:一是由“三級”師范教育體系(中師、大專、本科)轉向“二級”師范教育體系(大專、本科);二是教師教育由“封閉”轉向“開放”,逐步形成了以高等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院校共同參與的有開放性特點的教師教育體系。教師教育體制的探索和改革,對于提高教師教育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教師教育模式探索方面,首都師范大學王長純教授于20世紀90年代初進行了師范大學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建立教育發展服務區的研究,并以教師專業發展學校作為建設服務區的重心,形成了師范大學、中小學校合作的教師培養模式。這是我國教師教育模式探索的成功案例,成為“轉型期”師范大學、中小學校雙方合作教師教育共同體探索的最初形態。

二、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的基本內涵與作用機制

(一)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的基本內涵

總理曾多次強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流的人才,建設一流的國家;國家的興衰在教育,教育的好壞在教師,師范教育可以興邦。研究與創新教師教育體系,一方面可以為基礎教育補充高素質的教師,另一方面能夠切實促進在職中小學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這是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和保障,也是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共同的職責。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部門的調控較多。在此時代背景下,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三方合作建構教師教育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成為推動教師教育模式改革、引領教師教育文化發展、提升教師教育成效、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共同體”以“整合”的教師教育為指導理念,充分實現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教師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將優質的教師教育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質資源、課程資源等進行多維“整合”,一方面形成了三方教師教育合力,能夠將零散的、割裂的教師教育狀況建立有效銜接,使教師教育的主體凸顯職能,并擴充了各主體作用的彈性空間,進而促進教師教育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和有效開發;另一方面,“共同體”三方遵循共同的發展目標,彼此各司其職、各取所需、協同發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了教師教育穩定、長效發展的保障體系,推動了教師教育的高效、可持續發展。

(二)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的作用機制

在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三方合作教師教育共同體的實踐運行過程中,師范大學以服務基礎教育為辦學使命,憑借其固有的教師教育資源優勢和師資隊伍,負責“共同體”運行的理念引領、智力支持、技術指導和人力資源保障;通過優質學科的建設、特色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以及教師培養資源能夠促進優秀科研成果在中小學校轉化,為中小學校提供在職教師培訓等相關服務。教育行政部門在政策制定與實施、教育經費管理等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能夠為“共同體”的高效運行提供政策保障和經費支持,協助師范大學選定師范生教育實習、教育見習實踐場域,為師范大學師生的教育實習提供條件、環境等多方面保障。與此同時,教育行政部門能夠充分發揮協調作用,積極組織中小學在職教師進行在職教育和崗位培訓,為中小學教師的職后專業發展創造空間,開辟途徑。中小學校作為師范大學的服務對象,在“共同體”運行過程中為師范大學提供教育實習平臺、教育實驗場域,開展調查研究,反饋基礎教育現實問題和發展需要,并與師范大學分享科研成果,在教育實踐中與師范大學共同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探索基礎教育優質、高效、均衡發展之路。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三方協同合作、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各自主體職能,實現優勢互補,形成了多樣化、全方位的教師教育保障體系。

三、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的理論基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堅持育人為本,構建創新型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建立教師教育新的體制與機制,能夠解決教師教育中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脫節、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相脫離的重大問題,進而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共同體”以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為合作主體,逐步實現了師范人才培養、教師在崗培訓、教育課題研究、教育資源建設協同發展,改善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傳統弊病。通過三方主體的團結合作,為卓越型教師培養、創新型人才培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共同體”自身在運行過程中也形成了穩固的理論基礎與發展理念。

(一)理論聯系實際的哲學觀

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的提出并非是簡單的、機械的,它旨在改變“分散、封閉、低效”的教師教育現狀,打破了傳統的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師范大學與地方中小學校相脫節的壁壘。以往的師范大學、中小學校合作的教師教育模式有其自身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在新形勢的要求下卻顯現出一定不足。其中,師范大學為中小學校提供教師在職培訓,中小學校成為師范生教育實習的場所,這種組合缺乏一致的目標和多元化、全方位的建設機制,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低效結合,師范大學與中小學校之間的合作效能不高。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能夠凸顯政府職能,擴大目標建設維度,實行多位主體協同合作,緊密團結三方力量,直面教育現實需求,高效產出研究成果,及時服務基礎教育;促進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加強了師范大學與中小學校之間的有效銜接。

(二)團結協作的創新發展觀

團結是力量的源泉,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以往的教師教育模式形成了以大學為主體,中小學校參與合作的運行機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主體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大學與中小學校的聯系不夠緊密,導致教師教育模式一體化程度較低。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以團結合作、創新發展為主調,在師范大學與中小學校協同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主體職能,形成集三方于一體的聯動機制。這是對原有教師教育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實現了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的高度結合與密切協作,促進了教師培養與科研的一體化、一貫性產出與發展,并有利于資源整合,保證了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三方主體各盡其能、各取所需、團結一致,提高了創新型教師培養的質量和規模,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卓越教師的價值觀

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民族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深化區域建設、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已成為新時代的召喚。同時,也對人才的培養和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高素質、專業化、卓越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只有符合時展的師資隊伍才能培育出符合時展的一流人才。為此,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以培養卓越型教師,建設符合時展的教師隊伍為價值本位。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三方主體抱定宗旨、開拓創新,在教師職前培養、教師職后培訓、教師教育資源整合、教師教育制度保障、政策和資金支持、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形成合力。力主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加快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邁進。

(四)“博雅兼上”的育人觀

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要做到“知行合一”,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同時還要更新并發揚“博雅兼上”的育人觀念。“博雅兼上”要求全面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理論修養,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學識,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博雅兼上”的育人觀念才能培養出知識廣博、道德高尚的學生。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在運行過程中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愿景作為培養重點,建設一支素質高尚的教師隊伍,為素質教育實施和全面發展人才的培養打好基礎。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的構建體現了新時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對于新時期的人才培養和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轉型期”構建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的實踐價值

目前,我國正面臨著教師教育創新和質量提升的三大難題:學科教育與教育能力的相互融合、理論教育與教育實踐的有效銜接、教師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的一體化發展。現階段,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使命上,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肩負著共同的責任。構建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三方合作的教師教育共同體成為當前破解教師教育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改善教育實習環境,提高教育實習質量

構建三方合作的教師教育共同體能夠建立師范大學與基礎教育之間的有效銜接,進而為師范大學實習生的教育實習提供有力保障。現如今,在各級學校“升學”壓力的制約下,師范生的教育實習已經成為中小學校的一個“負擔”,多數學校不愿接收實習學生已然成為“潛在”的事實。通過構建教師教育合作共同體,中小學校能夠為師范生教育實習提供良好的場域和平臺,并在教育行政部門的調控下積極改善教育實習環境和生活條件。在此基礎上,優選學科教學指導教師及班主任對師范生進行實習指導和班主任工作培養,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實習質量。同時,師范大學也會根據現實需求選派實習指導教師與實習生一道融入中小學校,與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完成教師實習指導工作。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下,師范生教育實習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破解,實習環境得以改善,實習質量也得到不斷提升。

(二)凸顯教育行政部門主體職能,強化教師職后教育

教師的在職培訓和職后教育是教師獲取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通過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之間的有效合作,中小學校教師不僅可以在師范生教育實習期間與師范大學選派的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專業合作,同時,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組織下,中小學校在職教師在師范生實習期間可以通過“崗位置換”的方式到師范大學接受在職培訓,師范生可以進行“頂崗實習”,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可以組織在職教師到師范大學進行集中培訓與研修。此外,師范大學可根據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需求選派相應的專家、學者等深入一線教育開展專業講座、學術報告等培訓工作。這不僅能夠克服長期以來基礎教育教師在職培訓難的問題,也使得教師職后教育的方式與方法更為靈活、多樣、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在職教師的教育成本,對于更新在職教師教育理念、完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三)整合多方教育資源,提升資源利用效能

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與中小學校三方合作能夠有效促進多方教育資源的共享與整合。師范大學擁有優質的教師教育資源、人力資源、信息化資源、財力資源、圖書、報刊、設備等相關資源,這些資源優勢是中小學校所不及的。教育行政部門是教育政策資源、財力資源的主要擁有者,并能對政策、財力等資源起到直接的支配作用。中小學校擁有其學校特色資源、文化資源、教育實踐、教師與學生等資源,這些資源正是師范大學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現實支撐。服務基礎教育是師范大學的辦學特色,也是教育行政部門的終極使命。同時,中小學校也理應成為師范大學、教育行政部門所擁有的資源的直接受益者。三方合作的教師教育共同體能夠在“整合”的理念引領下,充分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互補,改變各個合作主體教育資源的單一狀況,發揮優質資源的教育價值,提高資源利用效能,有效地減少教師教育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四)合作開展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篇(3)

【關鍵詞】教師期望效應;自我實現預言;早期教育

一、教師期望效應理論的早期研究

(一)教師期望效應的產生

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著名雕塑家。他在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上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與才智,甚至對其產生了愛慕之情。此事感動了愛神阿芙邏狄蒂,最終賦予了雕像生命。這則美麗的神話在西方廣為流傳,它的引申意義多指迷戀自己作品的人。在心理學上,這種通過真誠的期望感動別人,在不斷的鼓勵下被感動者的行為結果逐漸趨向于期望者的心理預期的現象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

1968年美國哈弗大學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Jacobson)發表了他們在加州舊金山布奧克學校進行的課堂實驗研究結果――《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小學各年級的兒童進行“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后向教師提供信息,說:“這些兒童有發展的可能性”。實際上這些孩子完全是隨機抽取的。幾個月后,這些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研究者根據研究數據指出從實驗中引發的教師對學生成就的期待最終使這種期待與學生學業成就的真實水平有關,那些教師對其期待高的學生(即使這種期待沒有現實的基礎)一般能夠做得更好。因此這種現象也被稱作羅森塔爾效應或教師期望效應。

(二)教師期望效應理論的內涵

教師期望是教師在了解學生現狀的基礎上,對學生未來的行為或學業成績,甚至未來發展狀況的期望得到證實的現象。羅森塔爾教授將此現象解釋為:學校和教師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期望,而且通過態度、表情、言行等方式將這種暗含的期望微妙的傳遞給學生,當這些學生獲得教師期望的信息后,便會產生積極反應,進而更加努力,導致學習結果的快速變化。即教師期望并不能使學生自動產生自我實現的愿望,只有當教師用行為表達出這種期望,并且學生能感知到教師的期望行為時,教師期望效應才能產生。這種效應又表現為兩種效應,正效應與負效應。其正效應是學生的智力、情感、個性等方面在教師真誠的關懷下順利的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成長發展,而負效應則正好相反。

自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發表了他們的實驗結果以來,教育界已經進行了一百多次有關教師期望的研究。研究者們根據教師期望對學生造成的實際影響不同,區分出兩種教師期望效應類型,即自我實現預言效應和維持期望效應。自我實現預言效應是指原先錯誤的期望會引起人們把這個錯誤期望變為現實的現象。羅森塔爾在奧克學校的實驗就是這種基于誘導的期望實驗,屬于自我實現語言效應的研究。維持性期望效應是指教師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對學生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形成對學生的期望,并且在學生的行為已經發生改變的情況下,依然按照自己已有的期望對待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變化與發展潛力。一般情況下,自我實現預言效應發生的頻率較小些,但其實現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于教育教學過程之中,且其發生時作用更大。而維持性期望效應實際發生的頻率更為頻繁,但其作用效果相對較弱。

二、教師期望效應的影響因素

教師期望效應的形成和發揮作用依賴于一定的因素。大致可以歸納為教師因素和學生因素兩大方面:

(一)教師方面

首先,教師的性格特點不同。不同的教師在運用教師期望的,會因為個性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其次,教師的教學觀點不同。由于受到自身教學經驗、人生觀、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觀點也不盡相同,在對待學生的各不相同的實際情況與表現時,會造成期望效應產生不同的結果。

(二)學生方面

學生的自然狀況。主要包括學生的身體特征、家庭情況等一系列與學生個人相關的、客觀存在的內容。這些內容是學生無法改變的,卻在教師形成期望過程中起著直接作用。

三、教師期望效應理論對早期教育的啟示

以上有關教師期望效應的早期研究、理論模型及影響因素等信息對當前教育實踐具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于早期教育有很大啟示作用。

因為在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的實驗中,其結果顯示一二年級學生的教師期待效應尤為顯著。社會心理學家庫利認為:兒童早期的自我主要是“鏡像自我”,即把別人的臉色當做一面鏡子來了解自己的形象,來形成和改變自我形象。當兒童從教師的言行中體驗到教師的積極評價是,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就會相應地提高。自我概念的改變會導致自信心的提高和自尊心的增強。教師期望效應對處于早期階段的兒童的作用更為顯著。因此在兒童早期教育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教師期望效應的運用和影響。

(一)教師應該盡量以開放、靈活的態度看待兒童的發展

教師期望效應的兩種類型自我實現的預言效應和維持性期望效應暗含著一種共同的趨勢,即一旦教師在形成了對兒童的看法或期望,總會傾向于注意兒童所表現出來的與其期望相吻合的行為,而忽視與期望相悖的兒童行為表現。尤其是對于處在尚未表現出發展潛力的早期兒童而言,這種穩定的期望可能會限制兒童各方面潛能的發揮。庫伯的理論模型中也突出強調了教師的高控制感對學生發展的束縛。因此,教師在兒童的早期教育階段,應該相信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力,盡量以開放的態度看待兒童的發展變化,靈活地調整自己對兒童原有的看法與期望,以達到促進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的目的。

(二)教師應對所有兒童持積極期望

以往的研究成果已經表明,教師對兒童持有積極的期望可以促進其發展,相反教師的消極期望則會對兒童產生阻礙,特別是對于處于弱勢地位的兒童。因此,在兒童早期教育階段,教師更應盡量避免對兒童進行優差等級的區分,避免減少區別對待行為,而應對所有兒童持符合其個人實際的積極期望,創設公平合理的學習環境。可以利用羅森塔爾的四因素理論模型,創設一個溫和的社會情感氛圍,幫助兒童解決更多問題,給其更多幫助。

【參考文獻】

[1]劉閩陽.教師的評價和教師期望效應.龍巖師專學報[J].2004,22(2).

[2]范麗恒.金盛華.國外教師期望效應研究進展與當代教育啟示[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24(1).

篇(4)

“園本課程”是指以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為指導,以幼兒園自己的環境和條件為基礎,以幼兒的現實需要和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以幼兒園教師為開發主體,幼兒園、社區和家長等多方共同參與構建的幼兒園課程。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有了正確的教育理念作指導,我們的園本課程的發展便有了可靠的依據,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也能取得最好的預期效果,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發展。在當今社會,學前教育工作不及義務教育工作為社會各界所重視,幼兒教師多是技能型人才,總體學歷水平與義務教育的各級教育單位相比相差很多,較低的學歷降低了教師自我學習與提高的能力,幼兒園及社會其他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幼兒教師理論素養的培養和技能教法的訓練,幼兒園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和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

其次就是教師的終身學習問題,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變化發展中,尤其教師這一特殊職業,許多知識也是有時代性的,被不同的時代賦予不同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傳授給幼兒的知識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幼兒園可以定期地組織教師交流學習,或者組織骨干教師到學前教育工作發展好的幼兒園參加學習,使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得到提高,讓她們持有正確的、符合時代精神的教育理念,能夠真正地撐起學前教育事業的這片天。

二、優化教師工作環境和教師參與幼兒園課程管理的機制

教師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起著無人能及的作用,與此同時,她們所承受的壓力也很大,社會與幼兒園強加給教師的負擔也很重,教師身心疲憊以致沒有精力去創新,沒有時間去學習、思考更有價值的教育理念,從而也沒有動力去探索與研究更適合幼兒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

幼兒園要實行科學、有序的管理,在正確的辦園思想的指導下,爭取減輕幼兒教師的壓力,為她們創設嚴謹而又寬松、求實又有創新空間的工作環境,給教師足夠的空間和自。教師才能充分發揮她們的創造能力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兒教育的事業中。

三、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幼兒園、家長和社區要給幼兒教師的工作大力的支持,教育幼兒并不單是幼兒教師的責任,幼兒教師、幼兒、家長和社會都是孩子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家長對幼兒園功能的認識局限于識字、保育等,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孩子的長遠發展,這樣會給教師施加很大的壓力,對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幼兒園及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地和家長、社區力量等溝通,讓他們及時了解育兒新動態,及孩子的新發展,共同來促進孩子全面和諧持續發展。

政府和有關的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要為幼教工作者解決后顧之憂,使她們能專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有時間、有精力去學習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施行它。

四、不斷汲取新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成不能單純地依靠家長和社會的支持等外部因素,教師的自身努力同樣不可或缺。除了積極接受園里的培訓和與其他幼兒園的交流等,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利用周圍所有可利用的資源,努力學習、汲取新的教育思想,提高思想認識水平,能夠在實踐中發現不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此外,教師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膽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幼兒教師不能使自己的思想禁閉,應該積極主動地與其他教師交流想法,揚長避短,不斷使自己更加完善。

五、增強自我反思意識,在教學行動中優化教育理念

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我的對話,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幼兒園在對教師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培養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1],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成不是一個簡單的直線過程,而是一個永遠沒有終點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環過程,優秀教學活動的形成也是一個不斷被實踐、反思、改進的過程,教師需要在教學行動中優化教育理念。

教師的教育理念是要經受時間和實踐檢驗的。隨著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用自己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并在活動中進一步檢驗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實踐、反思、再改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也要不斷增強自我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進而進行調整與修正,從實踐中上升到理論層面,由理論指導實踐而不斷地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促進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推進幼教事業的發展。

總之,在發展適合本地區幼兒的園本課程的趨勢下,幼兒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其符合時代的適宜教育理念可以大大推進課程改革的進程與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時見,嚴仲連.論幼兒園的園本課程開發[J].學前教育研究.2001.

[2]虞永平.園本課程建設之我見.教育科學研究[J].2004,05.

篇(5)

1.教育大于教學

一般來說,教育的意義大于教學的意義,即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用自己的學識去指導學生學習,而不是只提高自身的知識量和知識素養。因此,教師在進行培訓或者聽課時,應該多關注一些教學管理和課堂管理方面的知識,防止出現自身素質很高,但是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的現象。例如,青年的小學教師可以做代班班主任,通過參加實際代班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管理水平,同時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對學課內容的認識。

2.教學與管理之間的關系

大部分小學教師都只是重視教學業務和自身素質的提高,而忽視管理水平的提高。這就在各個小學經常出現了“重教學、輕管理”的現象。事實上,教學和管理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教師是腦力勞動者,但是很多老師在上完課后經常出現疲倦的現象,這就是忽視了教學管理所致[1]。在小學課堂上,教師通過科學有效的、一如既往的課堂管理可以讓學生在有序的環境下進行有效的學習,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老師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學管理方式,很難充分發揮自身的科學素養、展現自己的學識,也不能為學生營造安靜、快樂和有序的學習環境,最后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

3.加強教研組建設

學校應該加強教師教研組的建設,并使教研組充分發揮作用。以此來保證教學管理更加深入,使其有效的落到基層。教研組應配備教學素質高的組長。學校通過集中培訓的方式來提高組長們的管理能力。學校在每學期都開展一次先進教研組的評選活動,選出優秀和先進的集體進行表彰,提高教師工作激情。另外,學校可以在每學期開始、學期結束舉行教研組的工作計劃制定、工作總結的活動,實現教師之間的取長補短、工作監督 。 學校通過不斷加強教師教研的實效性和參與研究性,促進教師教研成果(區、市三級課題)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的發表,拓展研究的成果在教學中的應用范圍。

4.提高教師水平

學校應該主要依據課 堂教 學,來對教師的教 學水 平進行提 高。新一輪課改的主要對象就是課堂教學,其目的是通過改革來提高教師的教學 質量。學校必須重視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研究,通過對 全體教師 號召來實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校通過教師教研活動,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使教學形式從原先單一的“一課一評”轉變“一說一課一評” ,再轉化為 “一說一課一評 ”發展,而目前我們采用的“一主題 、二課時 、三研討”這一教研模式 ,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研討的效率,將教學方式與課改的理念有機的結合,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教學常規管理對教師成長的作用

1.教案

備課管理是指學校定時的檢查教師教案,主要包括教案的數量、相關項目填寫的完善程度、字跡工整、字數的數量等指標都是學校對教師備課評估的依據。這樣可以促使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進行教學研究,使其符合備課規律和廣大學生的意愿。小學教師的教案反映備課成果,其主要視為教學實踐服務,質量高的教案既能提高教學效果,又能培養教師把握人教版教材、了解小學生、預設教學方案的能力,這樣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小學教師備課形式應該體現教師教學特點,切忌不能出現所有的教師,所有教授的科目都按照統一標準執行,應該給教師適當的發展空間,讓其體現出自身的特點。這樣可以客觀的反映出教師備課的實際能力,促進其教學的有效開展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另外,高質量教案的撰寫對于教師自身也是一種財富,它體現著小學教師的思想,反映著小學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教學手法的嫻熟度、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實地備課,凝聚著小學教師的心血。學校對教師教案的有效管理,可以引導小學教師編寫出適合本學校教學的教案,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小學教師可通過教案的編寫可以找出本校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改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這個樣既有利于小學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學校的發展。

2.上課

學校應該為小學教師營造相互聽課、評課,交流的教研氛圍,同時,規定小學教師至少要16節/每人,否則取消評優評先資格。同時建立監督檢查小組,防止出現聽課記錄有“造假”、照抄別人的聽課記錄、照抄自己的教案的現象出現。在小學教師考核、評聘過程中,學校應該注重團體(備課組、年級組)的整體成績,鼓勵小學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3]。例如,在每學期開始第一節課,學校領導帶頭觀摩小學教學,鼓勵和引導學校教師自愿互聽。另外,學校定期安排一位骨干教師開展示范課,每學期各開展一次“教學開放周”活動,同時學校領導應邀請名師來學校蒞臨指導。這些活動可以為小學教師提供大量學習、觀摩機會,而且通過全校教師對所聽的課進行集體之后,進行相互交流并將這些交流經驗進行收錄。總之,學校通過組織全校教師進行有組織、有規律、有秩序的聽課,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上課、聽課、議課,并使教師教學水平與自身素質得到快速提高。

3.作業

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工作就是課后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工作,其對學生理解、鞏固、拓展思維、培養學習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隨機抽查部分學生作業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加強重點部分知識的教授。學校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這一環節進行管理:第一,為了控制學生的作業量,可以指導教師進行科學地布置課后作業;第二,對學生課后作業的批改有明確的規定;第三,學校應該定期的、隨機的抽查學生的作業,以此來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批改情況,并改正其中出現的問題。這些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端正工作態度、發現作用布置問題及交流工作經驗。

三、教學管理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注重培育教師的教育思想

學校對教師進行管理時,不應該墨守陳規,而是應該鼓勵教師標新立異。學校要鼓勵教師對教育理念、教學思想的反思,讓教師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建設里面。

2.客觀評價公開課

學校要積極倡導公開課課前準備,使教學充分體現課的“本質”,防止教學過程繁瑣、教學內容矯揉造作,而且教師應該清楚公開課是教師進行交流的手段,是進行經驗交流、教學規律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同時公開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教師之間相互炫耀的舞臺,即學校應該倡導科學的、客觀的對公開課進行評價,立足于學生,堅決反對流于形式的評課。

篇(6)

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他是學生們身心發展過程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心得體會1

通過本學年的教育實踐和政治思想品德的學習體會,我進一步了解到教師職業的神圣,使命的崇高,責任的重大。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對本階段政治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具有無限的愛生之心。

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實際行動落實到“教書育人”這一歷史使命上去,只有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本職工作做好,才能為培養更多的有素養的人才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干一行,愛一行”。嚴格要求學生是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于抽掉了教學的靈魂。

教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的語言,不僅能激活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二、對待學生要溫和、微笑、多贊揚。

微笑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熱忱、關心和愛護,是“愛”的一種表現。實踐也證明,教師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應,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說,凡是教師寄予希望的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他們就常常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對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則勢必走向反面。

三、要以情動心,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情通才能理達,情不通則理不達。如果教師不講情,就會把課講得干干巴巴,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一位心理學家說,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如果教師能用真情撥動這根弦,使它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教學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講實話、真話、要理論聯系實際,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親切,不知不覺地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生動深刻的思想教育。未來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四、更新育人觀念,引導學生把做人放在首位。

只有學生的文明習慣形成了,精神面貌改變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做人的問題解決好了,學生自然會有求知的渴望和內驅力。

五、更新教育方法,讓人人獲得成功。

面對后進的學生,老師要關心和愛護,要當作一種教育資源來加以開發和利用,從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入手,實行分層教學,分層達標,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取得不斷進取的力量。

六、加強自身學習、自我修養。

一學期來,我們不怕吃苦,不懈努力,爭做模范,起好帶頭作用,發揚了奉獻精神。

“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踐行誠信教育,終身學習的要求,相信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心得體會2

通過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論得到提升,觀念得到轉變,我深感肩上壓力的沉重,更感責任的重大。我要不斷地思索,不停的探討,永不停止的實踐,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實處。

一、教師應具備學習精神、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1、學習精神。知識經濟的到來,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新課程改革的上場,不得不促使教師們參加到學習中來,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勤奮地鉆研,要使自己的觀念能夠與世界教育發展同步。

2、敬業精神。教師要把辦好教育作為自己的一項事業來做,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篤學,團結協作,為人師表,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并能夠與時俱進,根據學科的發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提高專業發展水平。

3、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向學生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不僅要教會學生們怎樣學習,更要教會孩子們怎樣做人。教師承擔著培養各種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許多重任。因此,教師的工作是沒有止境,也無法用尺寸計量的。他們必須具備一種特殊的精神,默默無聞的勞動來自于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對教學的熱愛,源于看到學生成長的喜悅,并由此感到個人生活的充實和價值。

4、創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學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要開展創新教育,首先必須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種創新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諸多方面協調一致、相輔相成的創新,也包括教師自身的創新素質。

二、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良好氛圍

觀念轉變是課程改革重中之重的問題,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新課程倡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的理念。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在鉆研教材中,盡量發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圖像和幻燈片,以最佳的情景、畫面、音樂、色彩和語言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改變評價觀念,注重課后反思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使評價成為教學過程的一部分,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

課后教師要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要善于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提高。積極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于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于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每教完一節課后,教師記下本課的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心得體會3

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解放思想、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這將是我今后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因為,合格教師不是終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更新觀念,終身學習

學習政治理論,提高思想素質。

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勇于探索,與時俱進

時代的日新月異就是對教師的挑戰,因此,教師要勇于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了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三、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

由于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后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篇(7)

論文摘 要:教育部完成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制定。外語學科的教學能力,外語教師職業觀和職業道德,外語教師學習與發展觀。觀點來自不同的理論背景和不同的教學經驗,集思廣益有助于大學英語的發展。

一、引言

外語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構成的相輔相成的雙邊活動。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語教育遠不能滿足國家的需要。為扭轉這種局面,國家教育部相繼推出了《英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版(2004)和高中版(2003)、《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教育要求》(2004)等課程改革指導性的文件,引發了全國規模的英語改革。與以往的改革相比,這場改革更直接觸動著參與者的教育和教學理念。而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所以為這場改革所關注。國際上教師專業化的走向、教師教員的研究發展及其理論的不斷深化是本文研究的學術背景。

二、對“教”的認識

如何認識教于學中的“教”。Freeman(1996)概括出三種認識:①行為主義教學觀把“教”看作行為和操作的技藝,可以直接演練和模仿。②認知論認為,雖然教學表現為話語和活動等行為過程。但教的行為是計劃和決策的體現。支配教師計劃和決策的是教師思維過程。認識教學首要認識教師認知(wood 1996)。③現象解釋學的教學觀則進一步認為,教師的計劃與決策,基于他們對特定教學環境和個人經驗的理解與解釋,受教師個人長期積累知識和信念的支配,并非可以套用的統一原則。教學的確表現為行為過程,然而行為主義忽略了教學行為和教學決策背景后復雜的認知活動、教師任職的形成環境與淵源。

三、對教師的認知研究

教師認知研究是近年來教師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Woods(1996)的研究,從外語教師在內在認知角度揭示了教師課堂決策的思維過程。該過程體現為課前計劃、課上即席決策、對課堂行為過程的審視、再理解這樣一個循環往復過程,而支配外語教師課堂決策的是其對語言和對教與學的認識,是由外語教師的信念、假想和知識作為參照系。據此,構建外語教師應有的專業素質,一定要啟發他們去挖掘、探究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是有效的研究手段。

Shulman認真考察了新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師知識的增長和優秀教師的知識與能力,提出教師的“知識基礎”涵蓋7類知識:①學科知識;②普通教學知識;③課程知識;④學生和學生特點知識;⑤學科教學知識;⑥教育環境知識;⑦教育目標、目的、價值及其哲學和歷史背景知識。Shulman的知識基礎是分析性框架,其各個維度是教師教育與發展導向性參照。尤其是學科教學知識高度概括了教師知識的特點,即教師知識不等于學科知識,而需融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技能為一體,是經教學需求過濾、篩選重組的,以教學形式體現的學科知識。這一概念已為教育界普遍接受,成為“學科教學論”的基礎,為構建各學科教學知識提供了重要參考。

Tsui(2003)借鑒ryle(1949)有關“知”與“知識”的認識論哲學、人類研究方法和分析性方法,對香港一所中學的一名專家型英語老師、兩名有經驗的英語老師和一名新教師進行為期一年半的多例個案研究,明確專家型教師的職業專長是什么。Tusi的研究發現:①專家型教師的知識包括課程大綱所涉及的全部知識,這些知識以整合的方式融會貫通在她的教學行為中;②她與非專家型英語教師的區別,不在于在課堂上能做什么,而在于如何領悟他們相當類似的教學行為,對“教”與“學”的領悟;③專家型教師具備將實踐知識理論化和理論知識實踐化的能力;④專家型教師的職業專長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實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善于在常規中發現問題,并善于應對和尋找挑戰。Tusi的成果不僅支持wood的認知教學觀,還進一步表明,教師職業專長是一個發展過程,教師的“知識”與“知”的過程不可分離。

教師“知”的過程,即教師的學習。教師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新信息進行評價、篩選、吸收、消化,調整或摒棄,構建新的理解。新知識并將融入教師的個人知識系統中。據此,教師能否在日復一日的常規教學中發現問題成為學習的關鍵。一位教師說“當老師不要照亮別人,還要照亮自己”。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所以現代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英語知識,完善的知識結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開展外語教學研究重視各種理論上的學習,改變以往教師為主體的知識傳授型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和手段積極營建和創造各種語言學習環境和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機和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出相應的決定及時調整隨機應變。

四、教師的發展

教師的發展不僅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反思、探索和實踐的過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已為外語教學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先進的教學方法的結合將成為外語教學的趨勢,這已成為共識。因此,外語教師要明確多媒體教學的目標,多媒體設備的操作規范,掌握現代教學技術,學會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和開發,嘗試多媒體輔助教學新模式。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力爭教學各階段突破“粉筆+黑板”的傳統模式。因此,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對教師的基本功的要求更高了,除了原有的基本功外,還要有過硬的英語語言基本功,聽說讀寫譯俱佳,口頭表達能力強;懂教育理論,了解學生的心理及二語習得的基本規律;了解中西方文化,能將文化內涵滲透在英語教學中;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用多媒體等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手段,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或網上學習與教師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構建主義和任務教學法為理論依據,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技術基礎的混合教學模式。 "

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在教學中肩負著組織、監測、控制、督促、參與和提供幫助等職責。教師需要組織交際活動的開展,提問及討論的過程中引導交談的方向給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強調語言的輸出,重視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平衡發展,肩負“組織”者的職責。指出不足,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要求,從而調整學習行為,承擔“檢測”和“控制”的職責;通過作業、測試、管理等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任務的完成情況與進步情況,并給予適當的反饋起到督促作用。總之,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并幫助他們認識和挖掘已經使用的或是潛在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其獨立地收集和運用資料進行綜合研究論證的水平。

外語教師的專業素質雖然表現為課堂行為,卻是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和能力的體現,受職業觀與職業道德、外語教學觀的影響,是教師長期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如何教學實踐的結果。而在教學中不斷進取,又反過來促使其職業觀、職業道德、外語教學觀進一步明確和升華。

五、新理論背景下的教育和教學理念的現實缺陷及應對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制定和頒布使得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教材的推出和使用,以及網絡多媒體技術的介入英語教學等有利于開展英語教育和教師教學的發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困難重重,不易做到。這是因為,傳統東方文化長期以來尊師重教,以教師為權威的思想對學習者自主學習形成不小的障礙;許多在傳統的語法翻譯下成長起來的或受語法翻譯法影響的教師,面對新的角色和作用,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相應的教師培訓也沒有列入常規計劃。目前,學校的評估方式,基本上仍然完全以考試、測驗為依據,而不是更多地關注學習者在學習外語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即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而且一些自主學習方式,如自選語言學習,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見影,而是長期的,甚至要數年后才得以體現,與傳統的授課模式相比,衡量起來要困難得多。

同時,學習者必須培養自我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效果的意識和能力。惟有不斷地評估總結經驗,調整學習方法,設立新的學習目標。學習者不應僅僅被動地依靠考試來評估自己的學習成績,還應該自覺地對自己的學習進行階段性的自我評價。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些自我監控和評估的方法。比如:用他人設計的測試題進行自我測試;通過錄音比較自己的朗讀與磁帶里的朗讀,評估自己的語音語調;采用英文對譯的方法評估自己的詞匯量以及翻譯水平;通過自己的寫作與范文的比較來評估寫作水平等等。

另外,同學之間還可以進行協作學習,通過互相評估培養評估能力等。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語言學習的規律,在加強學習方法指導的同時,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及特點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閱讀、掃讀、猜測、以意群為單位閱讀等測量培養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同時,老師要指導學生利用反饋信息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策略的成效進行反思并做出必要的調整。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有助于在英語學習中少走彎路,而且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各種學習能力。

建立了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高校屈指可數,而且缺少相應的專職教師,也沒有一套系統的運作方法,更沒有和學生評估掛鉤,大多數院校的英語教師可以自主使用的唯一教學設備,僅是一個供聽力訓練的錄音機。盡管自主式是近年來外語教育界研究的熱點,自主式英語教學也是今后英語教學的新趨勢,但不能操之過急,強求一步到位。英語教師應視所處的具體環境,針對具體情況,作出改動,做到逐步過渡,實現學習責任的逐步移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网|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 国产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真人无码国产作爱免费视频|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三年片免费大全国语|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69|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中文字幕av在线一二三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中国gay片男同志免费网站| 色综合久久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国产美女视频国产视视频| 粗大挺进尤物人妻中文字幕| 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2019日韩中文字幕mv| 办公室玩弄娇喘秘书在线观看| 麻豆一区二区在我观看|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服务器|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