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醫學技術創新

醫學技術創新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19 16:2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技術創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醫學技術創新

篇(1)

醫療衛生是高技術、高知識含量的行業。技術是醫院賴以生存的基礎,創新是醫院發展的力量源泉,也是醫療質量建設的強大動力,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醫院競爭和發展的主要標志。要以創新思維為先導,拉動醫療質量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永續創新,實現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目標,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1]。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技術服務水平,已經成為提升醫療質量、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2]。

1醫學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的含義

1.1醫學技術創新的定義自1912年美籍奧國經濟學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首先提出技術創新定義以來,厄特巴克、繆爾塞等經濟學家不斷對技術創新理論進行完善和發展。所謂技術創新,即“改進現有或創造新的產品、生產過程或服務方式的技術活動。”應用到醫學中,引進、改進或創造現有的醫學理論或技術,并付諸于醫療技術活動,從而提升醫療質量的過程即醫學技術創新。

1.2醫學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依據創新活動中創新對象的不同,把創新分為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等。理論創新、技術創新作為人類創新活動的主要方面,互相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交互作用。技術創新理論既是技術創新也是理論創新。醫學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指在醫學技術創新過程中形成的理論研究成果并應用于實際醫療活動的過程。

2醫學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對于醫療質量的作用

2.1引進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能夠保證醫療質量引進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就是將院外成熟的技術創新理論成果引入到本院中,并應用于實踐。優點在于可以快速縮短與先進醫院的技術差距,醫療質量能夠得到保證。缺點是缺乏超前能力,不能夠進行改進和完善,依賴性較強,醫療質量很難得到進一步提高。

2.2改進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能夠提升醫療質量改進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是指引入成熟的技術創新理論后能夠結合醫院實際,進行再創新,再應用,是目前大多數醫院采取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縮短技術差距,而且還能夠與醫院實際緊密結合,有的放矢,提升醫療質量,缺點是依賴性強,自主性不夠。

2.3自主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能夠躍升醫療質量這種模式對于醫療質量的作用是顛覆性的,通過自主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創造出一種優于先前的全新的技術方式,突出表現在不能治療的疾病能夠得到有效治療,或者治療方式變得更簡單有效,這是醫院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我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經過30年的創新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腸功能障礙”理論體系,并應用于臨床實踐中,2010年,該研究成果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3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對于醫療質量的作用效果

3.1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安全性在醫療服務過程中,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要避免因為出現差錯和事故等因素而給患者造成醫源性傷害和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同時更要避免因為醫療措施采取不當對患者造成二次損傷或者延緩了疾病的轉歸。創傷是34歲以下人群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如何有效控制原發損傷,并最低限度減少手術帶來的繼發損傷已成為創傷救治的關鍵。我院普通外科在國內首次提出損傷控制外科理念,并成功應用到創傷救治、危重疾病的手術治療等臨床實踐中,有效降低了創傷救治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提高了創傷救治的成功率[3]。

3.2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有效性有效性是醫療服務的核心特性,即為患者提供的醫療服務應當對疾病具有治療效果。我院率先在國內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到臨床中,對患者疾病做出準確、全面的診斷,采用一系列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手術期處理的優化措施,實行有效、徹底的治療,減少手術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創傷應激[4],以達到病人快速康復的目的,不斷提高顯效率、治愈率。例如,在腹部外科中,早期開展加速康復外科治療,患者結腸切除術后2~3d就可以康復出院[5]。

3.3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及時性醫療機構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必須及時,以盡快消除或減輕患者痛苦。對醫療服務的時間要求,客觀上由患者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急迫性所決定,具有緊急需求的患者應得到及時救治。醫療服務及時性的實現同時也為醫療服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保障。我院通過長期研究和實踐,創新急救模式,設立腦卒中、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時間要求緊迫的疾病綠色通道,病人隨到隨診,介入治療及時參與,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減少后遺癥的發生率。創新了ICU協作模式,全院ICU統一規范,統一管理,危重病人能夠及時收住,得到規范、有效治療。創新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的應用模式,血液凈化隨時隨地能夠實現,在救治批量重度中暑病員中,因及時應用連續性血液進化技術,所有病員全部康復并無一留有后遺癥[6]。

4幾點體會

4.1合適的技術創新模式對醫院發展至關重要醫院技術創新的三個模式實際是一個連續積累的過程,一般經歷從引進創新到改進創新,再到自主創新三種模式,層次逐漸增高。一般來說,一級醫院由于人才、資金等方面的限制,應該采取“拿來主義”,以引進創新為主;三級醫院由于在資產規模、技術基礎、人力資源等方面有較強的實力,現有技術創新基礎較好,主要以自主創新為主;二級醫院介于一級醫院和三級醫院之間,一般采取改進創新模式。選擇合適的創新模式應從醫院實際出發,這樣才有利于技術創新,才能最大程度提高醫療質量。我院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醫院全面建設正在向“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目標邁進,具備自主創新的基礎,在堅持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將人才、技術優勢重點放在自主技術創新上,放在醫療質量提高上,不斷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

篇(2)

關鍵詞:醫藥 產學研結合 產業技術升級

醫藥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也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2008年廣東省醫藥工業總產值約750億元,同比增長25%,居全國第三位;保健品總產值達300億元,占全國近四成份額。作為廣東省屬全國重點醫科大學,近年來,南方醫科大學深入貫徹“立足廣東,服務廣東”辦學方針,充分發揮多科性醫科大學的技術創新和學科人才優勢,緊密圍繞廣東醫藥產業技術升級發展需求,不斷深化中西醫、理工醫結合辦學特色,形成了多方位、多層次服務廣東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格局,學校綜合實力和整體辦學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1 發揮中西醫、理工醫結合特色優勢,把產學研結合推向縱深發展,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學科建設水平

南方醫科大學通過大力發展中西醫、理工醫結合學科群,充分發揮學科交叉、融合、互補優勢,在中藥新藥、健康保健品、醫療器械等多個產業領域集中多學科力量聯合攻關,致力解決醫藥產業技術升級中的關鍵問題,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需求的有機結合,把學校產學研結合推向縱深發展。在產學研結合不斷深化的進程中,由于強大的產業需求牽引和技術驅動,學校的認知力、創造力,生產力進一步協調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和學科建設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十五”以來,學校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973”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支撐計劃項目、廣東省市重大科技專項和企業重大合作項目等一大批科研項目,共2100多項,獲得研發經費近6億元;建有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1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臨床藥理基地,2個研究機構先后獲得國家CNAS認證: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20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國家專利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0項,2008年獲得廣東省唯一的1項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高水平研究成果先后5次入選國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聞,原創論文在影響因子高達51 296的國際頂尖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先后自主研發了國際上第一個SARS抗原檢測試劑盒,國家1類新藥心臟微球超聲造影劑和第一臺國產x線刀等一批新藥和醫療器械產品:擁有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五大學科領域分別獲批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2 以中藥新藥創制和健康保健品研發為突破口,深化中西醫結合,助推廣東中醫藥產業技術升級

南方醫科大學在中醫藥產業領域首開全國高校產學研結合先河,“一體兩環”辦學模式曾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原國家教委曾專門派出調研組來校總結經驗。學校曾先后創辦了南方制藥廠(三九集團前身),康臣制藥廠、南方李錦記保健品有限公司,潔銀牙膏藥粉廠、東方藥林等一批知名醫藥企業,2004年,三九集團的“999”品牌以83.6億元的價值連續十年位居中國最有價值藥品品牌榜首。

在中藥新藥創制領域,學校組織中西醫藥專家聯合攻關,研制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顆粒等中藥新藥,產品暢銷國內外。其中三九胃泰從1987年到1989年短短三年時間里,產值達3.5億多元;正天丸投產以來累計產值10.65億元,利稅3.2億元,尿毒清顆粒作為國內第一個上市治療尿毒癥的中藥新藥,給廣大尿毒癥患者帶來了福音,葛根芩連微丸被國家列入首批中醫急診必備藥。目前學校與僑鑫集團合作投資1億元,加緊研發肝泰粉針劑、清風膠囊、益婦靈膠囊、頸錐舒顆粒,都梁軟膠囊保、骨靈片、保肝寧膠囊等十幾個中藥新藥品種,將為廣東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提供新的拳頭產品。

在健康保健品研發領域,研制的無限極口服液系列產品,其品牌評估價值達80.83億元,成為中國保健品第一品牌研制的參芪含片等系列保健品被選為軍隊特需專用保健品。目前,學校進一步加大了健康保健品研發力度,先后推出了保健酒、益身元口服液、護甘寶口服液、中藥美容護膚系列產品等,正在研發的新品種近20個,為下一步市場拓展奠定了基礎。

3 以大型醫療器械自主創新和低成本診療設備研發為龍頭,深化理工醫結合,助推廣東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升級

南方醫科大學大力推進理工醫交叉與融合,以工程技術為支撐點,以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先后組建了醫療器械、醫學圖像、醫學物理、醫學電子工程、醫學生物力學、醫學生物信息學等理工醫交叉學科群,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醫科院校第一位,是國家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產業聯盟的重要成員單位和廣東省低成本診療設備研發的牽頭單位。

以解決大型醫療器械產業化中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重點開展基礎性通用核心部件和關鍵算法研究。研發了第一臺國產“x線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發了功能化PACS系統,成果獲得教育部發明一等獎,已在全國1 家大型醫院推廣使用:在國際上首先解決了“磁共振系統T1加權成像的偽影問題”,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破解了磁共振國產化和產業化中的瓶頸問題。

以研發技術先進、可靠性高,穩定性好,操作簡便。價格較低、售后服務方便的基礎醫療器械為目標,先后研發了三維腦電地圖儀、便攜式心電監護儀、便攜式x線機,心臟DSA減影系統、截癱康復步行器,骨傷治療儀、創傷急救系列器材等,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多項國家和省市科技獎勵。目前正在組織省內相關企業和研究院所,積極開展康復與治療設備關鍵技術、醫用電子儀器關鍵技術、生化檢驗儀器關鍵技術、生物醫學材料與人工器官、醫院信息化與遠程會診系統、應急與救援醫學設備、手術仿真培訓系統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可望給廣東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提供一批新的關鍵核心技術。

4 推動中西醫、理工醫結合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為廣東醫藥產業技術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南方醫科大學先后組建了教育部數字化診斷治療設備工程中心、廣東省創傷救治中心,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藥用天然植物開發中心、醫療儀器研究所、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等一批中西醫、理工醫結合科技創新平臺。為了能夠把技術創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輻射到產業領域,先后與東方藥林藥業公司共同組建了“保健食品新功能與安全性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珠海和佳集團共同組建了“腫瘤治療設備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惠州九惠制藥廠共同組建了“中藥新制劑和劑型改革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等一批以企業為中心的科技創新平臺,先后承擔和完成成果轉化項目40余項,有力推動了企業的技術升級改造和產品換代升級。

南方醫科大學教育部數字化診斷治療設備工程中心目前

已經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重要成員單位之一,作為廣東省低成本診療設備研發的牽頭單位,目前在著手制定廣東省“十二五”該領域的發展戰略規劃,學校作為牽頭單位成立的廣東省創傷救治中心,目前已發展了全省近40個醫療合作單位,涵蓋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該中心結合基層醫院創傷救治需求,研制開發了一系列急救醫療器械和裝備,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校大學科技園是廣東省屬高校唯一被認定為第一批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科技園,已經在廣州和東莞松山湖建成2個園區,重點開展醫療設備檢測研究公共平臺、保健品和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公共服務平臺,生物醫藥研究用動物實驗平臺、代謝病藥物及治療研究中心,健康產業中心等項目的建設工作,通過技術、人才等擴散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孵化,有力帶動了地方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

5 培養和引進中西醫、理工醫結合技術創新復合型人才,為廣東醫藥產業技術升級提供智力保障

南方醫科大學通過在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基地”、“研究生實習基地”與“本科生創新基地”等多種形式,采取“聯合培養”、“委托培養”與“定向培養”等多種手段,為企業培養了一大批急需的高層次技術研發人才,同時,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得到了不斷提升。在2009年舉行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挑戰杯”競賽中,總分名列廣東省高校第一名。培養的高質量學生也獲得了企業的廣泛青睞,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2009年我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達93.89%,部分專業畢業生早早被企業預定一空。

積極從海外引進高層次研發技術人員,從美國整體引進了創業領軍人才惠宏襄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與世界代謝病研究與應用最早最著名的單位美國UCLA胰腺病中心合作,結合學校大學科技園建設,在東莞松山湖打造“國際代謝病研究與產業發展中心”,有望經過5年~6年的建設,建成一個具有國際水平,中國特色、相當規模的國家代謝病生物產業基地,年產值10億元人民幣。

學校多次組織學校的專家教授到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重點地區的企業進行參觀調研,邀請醫藥、保健品等行業的龍頭企業到學校與專家面對面座談交流,加強學校與地方政府、企業的聯系,使專家教授的科研工作進一步與市場需求接軌。積極參與省部企業科技特派員計劃,先后向廣東省各地市的醫藥、保健品、食品等行業的5。余家企業派駐了近百名企業科技特派員,與企業建立了長期互動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有效推動了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

6 下一步助推醫藥產業技術升級的主要舉措

6.1 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知識創新帶動技術創新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歷史契機,按照《綱要》指引和要求,立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功能定位,發揮學校多科性醫科大學的學科交叉優勢,培養廣東省醫藥產業發展急需人才,開展自主創新研究和聯合攻關,轉化高新技術成果產品,以知識創新帶動技術創新,爭當廣東醫學院校產學研結合排頭兵和示范區,成為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主力軍,為服務廣東社會和經濟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6.2 拓展產學研結合空間,加快大學科技園區建設

進一步加大校內外資源整合力度,積極拓展產學研結合發展空間,以南方醫科大學省級“大學科技園”為主陣地,做好發展規劃與計劃。選取經濟效益顯著、市場前景廣闊的優質研發項目,配備創新意識和研發能力強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用一流技術和一流人才同地方政府,企業密切合作,在廣州、東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籌建園區;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延伸到廣東重點地區、重點產業,形成以學校為中心的廣東醫藥產業科技輻射網。

6.3 面向珠三角產業升級,建立完善技術創新平臺

完善生物芯片,反恐技術、創傷救治,生物信息學,免疫診斷技術,重大疾病防治的臨床關鍵技術等六個研究中心,在醫藥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中破解關鍵技術難題j全力打造好新藥篩選與評價技術、臨床檢測診斷試劑研發技術和生物醫藥研究用動物實驗技術等三個共性技術基礎條件平臺,為醫藥企業技術研發提供科研保障:實施生物醫藥、中藥、醫療器械、營養保健品四個科技專項,為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成果。

6.4 多科性向理工科拓展,培育產業急需學科專業

堅定不移地走以醫為主的多科性發展道路,根據廣東醫藥產業發展和企業實際需求,進一步加大向理工科專業方向拓展力度,努力做到學科專業設置和市場零距離:精心準備,科學論證,適時開辟生物醫學材料、醫用設備制造、制藥器械技術、醫學光學技術、生物醫學化工、制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醫藥工業自動化等產業應用前景極強的專業領域,為廣東醫藥產業技術升級提供高級研發人才和技術支撐。

6.5 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推動機制體制改革創新

篇(3)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類改善生活和生存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為實現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生物醫學工程產品作為一類特殊商品,不僅是保證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質、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同時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對加入WT0后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盡快培育、壯大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是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國新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為促進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發展,國家計委決定組織實施生物醫學工程高技術產業化專項(以下簡稱專項)。

一、專項的工作思路與原則

發展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必須以滿足我國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求為目的,以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基礎,把握好技術發展方向,突出產業發展要素的合理配置,促進規模產業和大型企業的形成與發展,加快新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產業化,大幅度提高整體創新水平和競爭力。

(一)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的有機結合,形成有利于我國生物醫學工程長遠發展的內在機制,擇優支持、扶優扶強,促進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企業和企業集團的形成和快速發展。

(二)加速有重大需求和技術基礎的新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產業化進程,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產品性能—價格比和療效—成本比優良,有利于降低醫療費用、能滿足大多數人醫療保健服務需要的重要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產業化。

(三)突出自主創新、綜合集成與技術合作、技術引進相結合,加速形成和發展我國特色、優勢技術領域,特別是在電生理檢測分析、超聲治療、組織工程等發展前景大、帶動性強、具有相對優勢的技術領域,建設若干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我國具有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工程化系統集成能力的產業化基地。

(四)重視項目的產業化基礎和申報單位的建設條件。鑒于生物醫學工程產品與人身健康有直接關系,在強調項目的市場需求和技術水平的同時,還要求項目產品必須具備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產品證書或生產批準文件。對于項目申報單位,除應具備較強的經營、管理、籌資等方面的能力外,還必須具備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生產企業許可證。

二、專項的主要目標

加快高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引導、推動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持續、快速、健康增長,促使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在2005年達到500—700億元的產業規模,并保持年均10—15%的增長速度;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產業格局,促進4大類10大系列產品實現產業化,形成具有相對優勢的特色產業領域;強化技術創新和轉化能力,形成產業技術持續創新機制,發揮社會資源優勢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提高產業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

三、專項支持的重點技術方向

(一)重大疾病的急救、診療、康復技術和裝置,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救、康復和診療裝置,呼吸系統疾病診療和急救裝置,應用物理原理的新型腫瘤治療技術和裝置等。,

(二)社區醫療系統工程技術和裝備(以亞健康狀態調控為核心),包括睡眠醫學工程技術和裝置,心腦血管系統功能檢測技術和裝置,便攜式(電)生理檢測裝置,小型化生化檢測裝置,社區醫學信息技術和系統等。

(三)醫學影像技術和裝備,包括技術含量高的常用醫學影像裝置,有限功能的小型化醫學影像裝置,手術中實時監控醫學影像技術與裝置等。

(四)生物醫學材料表面處理技術、器件(構件)及其制備工藝,組織工程和生物人工器官,生物微系統技術(床旁生化檢測技術、介入式微型檢測技術等)等。

四、專項實施的組織方式

(一)專項按照《國家計委、財政部印發關于組織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實施意見的通知》(計高技[*]2433號)、《關于印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計科技[]2239號)及《國家計委關于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導性意見》(計辦高技[*]767號)的精神組織實施。

(二)專項將在項目主持部門申報的基礎上,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組織專家評選,擇優支持。

篇(4)

事實上,從2003年“中式卷煙”的概念被提出開始,中國煙草企業就已經選擇了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

中國煙草企業的自主創新,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技術層面,無論是企業管理、體制沿革還是品牌建設,中國煙草行業都在謀劃著引入創新思維。善創新者得天下,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共識。

技術更新――抓住創新之本

在應對國際大晶牌香煙競爭上,中國煙草企業通過倉rj新,已經尋找到自己獨特的辦法。2003年4月,“中式卷煙”這―概念被提出,隨后被正式確定為中國煙草行業的發展方向。而“中式卷煙”就是指以烤煙型為主的有著中國特色的卷煙產品,“高香氣,低焦油,低危害”是其主要特征。在發展“中式卷煙”的思路上,許多中國煙草企業選擇了在煙絲中添加中草藥的獨特法門。

像南昌卷煙總廠的金圣香煙,就一直致力于在煙草中添加中草藥。據該廠晶牌經理周小青介紹,南昌卷煙廠與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共同開發在煙絲中添加中草藥,降低香煙的危害性。軍事醫學科學院的試驗數據也表明這樣的嘗試已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廣東梅州卷煙廠的五葉神晶牌香煙也在煙絲中添加中草藥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

中國煙草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在他們看來,在資本上,中國煙草企業還無法與國外巨頭抗衡。沒有自己的特色,在產量上與萬寶路這樣的大晶牌對抗是看不到希望的,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有希望應對更激烈的競爭。

當然,中式卷煙有了差異化的功能還是遠遠不夠的。美國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曾表示“對晶牌營銷而言,以情感價值聯系客戶的品牌終將大獲全勝”。白沙、芙蓉王、金圣等品牌已在構筑與消費者進行隋感交流的平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晶牌個性。而延續晶牌忠誠度已經成為―道難題。

品牌革命――打造創新之翼

在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姜成康看來,技術創新和晶牌建設息息相關。在分析中國煙草行業的一次報告中,他就明確表態:“緊緊圍繞培育10多個名優晶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力求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技術創新的成果最終還要變成產品,要靠市場說話。優秀自主品牌的建設直接關系到行業競爭力的提升與發展。沒有自主創新,沒有強勢自主晶牌,就只能在產業鏈的低端徘徊;單靠引進和模仿會永遠落后于人、受制于人,只有自主創新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與那些已經實現了充分市場競爭的行業所面臨的國際晶牌直接的沖擊不同,雖然中國煙草行業依靠專賣政策,品牌在國內市場上還沒有真正受到跨國公司晶牌的沖擊,但是著眼今后國際競爭條件下的品牌競爭,加強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已是迫在眉睫。與國際知名晶牌相比,中國煙草產品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如何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力和競爭力仍是今后工作的突出重點。院士朱尊權曾指出,“煙草科技以前是以模仿為主。從以模仿為主轉向以創新為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培育大品牌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技術力量為支撐,否則晶牌規模越大,其風險性越大。中國煙草行業必須要以培育10多個重點名優品牌為目標,以技術力量的整合推動晶牌的整合,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中式卷煙代表晶牌。

管理突圍――夯實創新之基

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晶牌建設,都必須依賴企業良好的管理制度。對于煙草行業而言,管理創新更是企業能否再上一層樓的門檻。

煙草行業的技術設備不可謂不先進,資金實力不可謂不雄厚,但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效果卻與預期還有較大的差距。僅以發明專利為例,2000年~2004年煙草行業申請專利438項,其中僅88項是發明專利,占20.1%,而同期國外企事業單位申請中國煙草專利488項,其中469項是發明專利,比例高達96.1%。究其根源,科技成果與進步,是一條完整的科技創新生態鏈的最終產品,而只有優質的管理才能讓創新生態鏈發揮出最佳效益。

與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相對,反觀行業自身現狀,我們不難發現,盡管近年來行業技術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未擺脫粗放型增長方式,成本高、費用大、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仍然突出,不少企業效益增長還是建立在簡單地調高結構、片面地追求增加產量、盲目地擴大經營差率上,配方成本、包裝成本、經營管理費用水平居高不下,這種狀況如不改變,行業的發展將難以為繼。只有管理創新力度不斷加大,中國煙草行業才能夯實創新之基,在節約資源和降低成本費用上取得突破。

體制變革――搞活創新之源

隨著卷煙市場逐步控制到位和產品結構不斷拉升,依靠結構和總量的持續提高與擴張維持行業發展的余地已經不大。要在較高的稅利水平上實現持續增長,就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化曾長轉變。

而中國煙草行業也逐漸清晰地認識到,全面的自主創新必須要重新建立一個更加有利于創新的體制。隨著FCTC(《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英文名稱的縮寫)在我國正式啟動,煙草產業的發展空間將受到更大的制約,行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這就需要行業更加重視產品的技術創新,加強減害降焦的科技意識,努力提高卷煙產品的技術含量,降低產品的危害,體現出更多的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營造有利于行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篇(5)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蘇鋼強介紹,為期四天的展覽,用文字、圖片、視頻、實物和現場體驗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展示中醫藥歷史文化、醫療服務能力、規模和服務特色、對外交流合作成果以及中藥資源和產業發展情況;感受中醫藥“治未病”和健康保障等特色服務。

“KY3H健康保障服務”獨樹一幟

蘇司長特意介紹了“KY3H健康保障服務”――中醫特色健康保障之路上的新模式。“KY3H健康保障服務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人以健康為本,健康以體質為本,體質以‘形神’為本,健康以保障模式為基礎”,倡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以健康文化為基礎,健康管理為核心,健康保險為保障,結合具有經濟補償承諾和健康服務承諾的健康保險,探索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個體化診療范式和健康保障模式。這也正契合于《黃帝內經》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

隨后,記者來到中國中醫藥展的中醫藥體驗區“KY3H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展區,看到展區擠滿了體驗者和參觀者,人們排起了長隊,等候通過“KY3H―五臟相音辨識檢測系統”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人們用體質檢測和健康評估儀現場體檢;并依據健康狀況,得出個性化的醫療保健建議,體驗中醫“治未病”理念的最新成果。

應對醫療危機的治未病模式

21世紀全球醫療危機,三重疾病譜――傳染病(如SARS)、慢病(如癌癥)、精神類疾病(如抑郁癥),時時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慢病占全球死亡人數的70%,中國每天2萬人以上死于慢病,未來10年,慢病死亡人數增長率全球為17%、中國為19%。1998年WHO指出:醫療費用的惡性膨脹,已經成為全球性醫療危機,美國到2028年也無錢維持其醫療保健體系運轉。

對于醫療危機的根源,1996年WHO的GOM小組指出:“在于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目的和生物醫學模式”。專家建議,醫學目的應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醫學模式應從“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相結合的醫學模式”。

而“治未病”是針對個體人整體功能狀態,在病前、病中、病后三個階段中,預防疾病“生、成、發、傳、復”五個風險因素所組成的風險,發生、發展和變化,正契合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相結合的醫學模式。

“KY3H健康保障服務”就是基于這種治未病理念形成的。

KY3H提供“治未病”理念落地的途徑

據蘇司長介紹,“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醫“治未病”及亞健康中醫干預研究項目中“健康保障與健康管理及其實施模式”,對“KY3H健康保障服務”模式進行了專題研究。專家論證認為,健康管理、健康保險、健康文化“三位一體”健康保障新模式(KY3H模式),提出了健康風險管理新思路,即防病前、病中、病后之病,并在“知己”的基礎上指導、協助就醫。

它以傳統中醫學和養生學為主,融合現代醫學和醫學工程技術等,提出了以中醫體質和身心整體功能狀態有機結合的個體人健康狀態辨識、干預、評估的方法學體系;對健康狀態風險和疾病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個體人面臨的健康風險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歸納,提出了“三種人”、“八類健康狀態”、“六個健康風險因素”和“五個管理方法要素”。

這一模式以“治未病”理念為先導,個體人健康信息的智能系統為支撐,個性化全程健康管理與被保險人疾病損失的事后補償相結合,實現了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服務融合,健康管理技術與健康文化傳播結合的設計理念,體現了工程科學的方法在健康保障服務領域的成功應用。

“KY3H健康保障服務”五個創新

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實現了健康標的的創新,從而帶動了保險標的的創新,從保“病有所醫”變為個性化全程服務,這種轉變必然會推動亞健康狀態干預等的研究,帶動一系列創新。

第二,是技術的創新。必須推動技術創新,中醫“治未病”優勢的實現是需要研究推動和技術創新的。

第三,防治理念的創新。傳染性疾病必須預防,而非傳染性疾病也同樣要預防,兩者同等重要。

篇(6)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4(c)-073-01

創新(Innovation)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于拉丁語,原意中有三層含義:一是更新,二是創造新的東西,三是改變。達到創新的目的的原則是改善人們的工作質量、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進而對社會的經濟、社會、技術等方面產生根本性的積極影響,促進社會的發展。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形成于20世紀。在1912年,哈佛大學的教授熊彼特第一次把創新這個概念引入了經濟領域。他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生產函數”,實現生產要素的從未有過的組合。他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產品創新,就是指要生產出一種新的產品;工藝創新;市場創新,就是指市場的開辟;要素創新,也就是在生產中引進新的生產要素;以及制度創新,也就是企業的管理制度、管理體制和管理結構方面的創新。美國的管理大師德魯克也曾經在20世紀50年代,把創新的概念引入管理的領域,形成了管理創新。他認為,創新就是指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的能力的一種行為。現在“創新”的概念已經擴展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也擴展到了醫學領域。

醫學技術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對疾病發病機制的重新認識、新的診斷方法的設計與實施、新的治療方法的設計與研究,到臨床應用的研究,是一系列科研活動的總和。因此,醫學科研創新,存在于醫學活動的各個領域,是促進醫院診療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所謂創新意識,就是指醫學活動中的創新思路,它是開展醫學創新活動的靈魂,對促進醫院科研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層醫院的科研活動相對比較薄弱,培養醫務人員的創新意識,對促進醫院科研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來培養臨床醫務人員的科研意識呢?本文就近年來相關領域的研究經驗,進行述評。

1加強科研活動,培養信息時代意識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時代, 醫學科技信息在醫學科研活動中所占份額愈來愈大。作為科研創新意識培養的第一步,科研管理人員和臨床醫務工作者必須掌握尋找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包括掌握醫學文獻檢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多種不同載體的醫學信息資源,學會文獻檢索方法,掌握計算機信息檢索技能, 并能夠通過互聯網檢索和查找所需信息,利用計算機處理相關信息等。 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最準確的醫學科技信息, 密切掌握科研動態, 進而尋找合適的突破口,促進醫院科研活動的開展。因此, 加強科研管理人員信息獲取能力對于提高整體科研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2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是開展創新活動的首要因素。所謂創新人才,是指那些最具有探索性、創造性、開拓性、奉獻性、協作性、獨立性、復合性、全面性的人才。創新人才具有的創新素質包括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這種能力、素質的形成既要靠堅實的專業知識,也要以廣博的人文社科知識和良好的文化素養為基礎。堅實的專業知識是創新的基礎,只有建立在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上的創新,才可能具有真正的研究價值和臨床應用價值。然而,過分強調專業技術知識,不涉獵其他相關學科領域,就會導致知識面狹窄、視野不開闊,從而影響研究者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及獨創性,也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因此,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構成創新能力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基礎。這就要求醫院科研管理人員要不斷加強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包括除了專業基礎知識以外的研究方法學知識和廣博的文化修養知識,使研究人員容易受到其他領域的知識啟示,為醫學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強創新方法教育,培養創新人才

創造性地應用知識是創新的重要奧秘之一。所謂創新,并不是簡單地追求和別人不一樣,而是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研究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高尚的職業修養,具有力求解決新問題的進取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以及百折不撓、實現目標的奮斗精神。這種活躍進取的精神狀態,是創新的靈魂和動力。在此基礎上,要善于應用靈活多變的科學思維方法來解決新問題,充分應用各種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法(包括科研設計方法、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統計學方法等),力爭使復雜問題簡單化,達到科研目的。

4加強醫院繼續教育,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

21世紀將是一個革故鼎新的科技時代,醫學創新是醫院尋找發展契機,增強綜合實力的動力和源泉。加強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是提高醫務人員綜合能力的主要渠道。這就要求醫院首先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確定醫院科研發展的合適培養人選,采用“送出去、迎進來”等方法,加強學歷教育,培養優秀的創新型醫務工作人員。其次,推行“唯才是舉”的人事制度,貫徹“重學歷而不唯學歷”和“重年資又不唯年資”用人方法,是合理應用優秀人才的重要保證,也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總之,沒有醫學知識的更新和創新,就沒有醫學事業的發展。為了基層醫院的健康發展,培養創新意識,提高醫務工作者的綜合能力,是基層醫務工作者提高和發展事業的主要途徑,也是基層醫院全面發展的保證。

[參考文獻]

[1]曹凱軍.論醫學技術創新[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1,17(9):517-519.

[2]李恩.創新思維是醫學科學研究的靈魂[J].疑難病雜志,2007,6(3):190-191.

[3]張華.綜合性醫院科研管理隊伍的現狀與思考[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7,17(2):111-112.

篇(7)

內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蒙古族聚居地區疆域遼闊、資源豐富、水草肥美、氣候和地理環境獨特,蒙古族人民長期狩獵、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馬背生活,孕育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蒙醫藥學并創造出了寒熱理論、滋補理論、三根學說、七素學說、臟腑理論、六基癥理論等完整的理論體系,形成了防治風濕、心腦血管病、婦科、肝病、腎系疾病等類疾病的特效方法。蒙藥品種多達2200余種,甘草、黃芪、麻黃、肉蓯蓉等藥材馳名中外。蒙醫藥學在實踐中積累了近10000余種療效顯著的蒙藥方劑,具有“生、猛、簡、廉、綠色”的特點,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一些疑難病方面,有著獨特的治療經驗和顯著療效,是中醫藥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人們對醫藥產品的消費理念和其他需求因素的變化,中蒙醫藥等民族醫藥產品的消費市場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同時,由于中蒙醫藥等民族醫藥具有藥食同源、毒副作用低、療效確切等特點,因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這也為中蒙醫藥等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截至2005年,全國共有專業蒙藥生產企業6家,另有數家中藥企業同時生產少量蒙藥產品。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北等地,其中內蒙古最多,有5家專業蒙藥制藥企業。這些企業的設立時間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最新的在2005年建設完成。從產出收益情況看,除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蒙藥廠在2005年建設并取得生產許可證,尚未生產及產生效益外,其他5家專業蒙藥制藥企業全年總產值不足2億元;其中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1家,產值1000萬元以下的1家;年利潤過1000萬元的1家。但是各家企業均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長速度,行業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其中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企業烏蘭浩特中蒙制藥有限公司近4年來保持了100%以上的平均增長速度,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蒙醫藥治療方面,內蒙古各個盟市及多數旗縣、遼寧、吉林、青海等省的許多地區都有蒙醫醫院,其他綜合性醫院中也多開設了蒙醫科室,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民族團結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蒙醫藥教學方面,內蒙古醫學院和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學院都開設了門類齊全、學科豐富的蒙醫、藥專業及課程,大批擁有博士、碩士學位及各種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在兩校中授課。兩校均具備了蒙醫藥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授予資格。

蒙藥研究方面,以內蒙古蒙藥技術研究工程中心為代表,已經形成了一定數量的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成為蒙藥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生力軍;以中國藥科大學為代表的國內著名藥學高等院校已與內蒙古有關蒙藥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內蒙古各個盟市及遼寧、吉林、青海等省的許多地區設立了蒙醫藥研究所,專業進行蒙醫藥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及傳統理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國藥科大學、內蒙古醫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和內蒙古大學等大專院校,也在人才儲備和新產品研發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蒙藥的發展已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形勢。

二、蒙醫藥產業的優勢

雖然蒙醫藥的發展基礎還非常薄弱,發展的程度還很低,在全國的醫藥產業中只占據很小的市場份額,甚至與其他一些民族醫藥相比也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蒙醫藥擁有非常完善的理論體系

蒙醫藥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智慧結晶,是蒙古族文化的具體體現。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蒙醫藥吸收了中醫藥、天竺醫藥、波斯醫藥等各民族醫藥的精華,加以融合與吸收,形成了獨特、嚴謹的理論體系、治療方法和用藥理論,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出了寒熱理論、滋補理論、三根學說、七素學說、臟腑理論、六基癥理論等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成為我國民族醫藥中擁有完整理論體系的少數醫藥體系之一,這為蒙藥的發展打下了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蒙醫藥產業近幾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蒙醫藥的歷史非常久遠,但是直到“十五”期間才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研發機構的角度上說,2000年以前,蒙藥產業幾乎沒有企業的技術研發中心,研發機構僅限于各地的蒙醫研究所及幾所大學的研究力量,多年沒有新產品推出,研發工作進展緩慢。2002年以后,內蒙古蒙藥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天驕奧特奇中蒙藥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等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相繼成立,極大地活躍了蒙藥的研究開發工作。內蒙古蒙藥技術研究中心和北京天驕奧特奇中蒙藥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僅2004、2005兩年申報的蒙藥新技術、新品種獲得國家SFDA受理就達37種,大大超過了其他研發機構獲受理品種數量的總和,加快了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速度,提高了研發層次,同時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隊。從教學的角度上來說,原通遼蒙醫學院在聯合了其他幾所院校的基礎上,在“十五”期間擴大為內蒙古民族大學,招生數量大大增加,專業類別和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內蒙古醫學院的中蒙醫學院和藥學院均開設蒙醫藥課程,學科門類不斷健全,2004年剛剛投資改建了蒙藥綜合實驗室,2005年又新建了蒙藥教學樓,教學能力和實驗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別是蒙藥企業與中國藥科大學等高校的緊密合作,更是為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從生產的角度看,2000年前全部4家專業蒙藥廠的年總產值僅4000多萬元,產業規模非常小。2001年后,蒙藥產業開始進入加速期,各個蒙藥生產企業的年增長速度均超過30%,烏蘭浩特中蒙制藥有限公司更是達到了每年超過100%的增長速度。2005年,幾家蒙藥生產企業的總產值已經接近2億元,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全國蒙藥生產能力最大的金山蒙藥廠也正式竣工,并于2005年底獲得了生產許可證。可以預見“十一五”期間蒙藥產業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三)蒙醫藥已經得到了全國市場的廣泛認可

近年來,從天然藥物中分離、提取有效成分,進行新藥研究是我國醫藥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蒙藥屬天然藥物,療效顯著、毒副作用低,符合未來藥物的研發方向和目前市場的需求,因此,蒙藥的市場占有量不斷擴大,目前已經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并且在俄羅斯、日本、東歐等地也有很大的需求。在蒙古族聚居省區以外的北京、天津、武漢等省市也開設了蒙醫醫院,就診患者非常多;蒙藥的銷售已經得到了全國各地市場的廣泛認可,主要銷售市場為長江以南的經濟發達地區,并且創造出了“紅城”“丹神”等一批蒙藥知名品牌。蒙藥產品“冠心七味片”更是在全國中藥OTC市場銷售中占有重要份額,證明了蒙藥產品確切的療效和市場對蒙藥的認可。

(四)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十五”期間,政府將生物醫藥列為自治區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并將蒙藥列為重點支持的領域大力扶持。2001年,成立了“內蒙古生物技術和中蒙藥產業化科技開發領導小組”,由自治區主席親自牽頭,辦公室設在科技廳,全面領導和協調蒙醫藥產業發展的有關問題。同時,各地方政府對本地的蒙藥企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推動了蒙藥產業的發展。

(五)蒙醫藥產業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由于地理環境和歷史方面的原因,內蒙古及其他蒙古族聚居區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近年來,隨著蒙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蒙醫藥已逐步成為所處地區的支柱產業。蒙藥材種植基地對于解決當地的土地使用及農牧民脫貧致富問題,蒙藥研發對于提升當地的醫藥文化水平問題,生產型企業對于解決當地就業問題等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這些企業對地方稅收的貢獻以及由于各個企業快速發展而帶來的外部資金等,也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六)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對弘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蒙醫藥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醫藥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具體表現,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民族情感。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對于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增進民族團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蒙醫藥產業存在的問題

蒙醫藥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中藥、西藥甚至是其他的一些民族藥比較,還面臨著一系列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除了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缺少產業化人才、缺少資本融通渠道、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普遍性問題外,一些現實狀況也嚴重制約了蒙藥產業的發展,其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基礎理論的挖掘、整理和理論創新工作薄弱,從事本領域工作的人才缺乏

作為民族醫藥的一支,蒙醫藥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形成了一套獨特、完整的理論體系,這是蒙醫藥的特色,也是蒙醫藥產業發展的源泉。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對繼承和發揚蒙醫藥理論及對其進行現代化的挖掘整理工作開展得還很不足,沒有挖掘和整理就不能很好地繼承,不能繼承就更談不上發揚和創新。目前主要是缺乏資金及人力的投入,使得此項研究工作舉步維艱,長此以往,必將成為制約蒙醫藥發展的“瓶頸”。在蒙醫藥人才培養工作方面,由于缺乏蒙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的骨干人才和在國內及國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專家,影響了蒙醫藥的快速發展。

(二)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新技術的應用比例還不高

蒙醫藥是特點非常明顯的醫藥科學,其指導理論、用藥機理和制備工藝都具有鮮明特色。在世界醫藥行業技術、理念飛速發展的今天,蒙醫藥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在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上依靠自身力量,實現技術的自主開發和應用。但是,由于基礎理論的挖掘、整理及創新和突破不到位,在理論基礎方面尚存在著一些學術爭論與技術空白,這就造成了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比例少,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對一些高新技術的應用比例也不高,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復開發,這就在根本上限制了蒙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速度。

(三)蒙醫藥資源保護性開發工作不力,質量標準低

由于部分蒙藥的有效成分沒有明確的定性、定量指標,含毒性的藥品、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量的檢查不規范,加之分析手段落后,先進分析技術利用不夠等原因,質量控制一直處于低水平狀態。我國地域廣闊,有著豐富的蒙藥資源,但存在對其資源分布、儲量、生態狀況了解不足的問題,加之蒙藥所處自然環境的破壞、藥材濫采濫挖現象嚴重及“重藥用開發、輕藥源培植”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劇了這類醫藥資源的破壞,需要盡快開展蒙藥材的標準化完善和GAP基地建設工作。

(四)蒙醫藥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尚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流

許多蒙藥制藥企業生產方式落后,產品的質量、療效、穩定性缺乏保證,也缺乏原始的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目前,蒙醫藥企業還沒有出現躋身國家500強和天然藥物全國6O強的大型企業。多數企業尚未對產品的后續開發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或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結合體,缺乏根據自身市場反饋而進行自主開發新藥的能力,無法真正構建產品的知識及技術壁壘,產品結構單一、雷同,必將加劇蒙醫藥市場的不正當競爭狀況,極大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五)蒙醫藥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蒙醫藥的科研基礎良好,研發人才層次、研發機構數量、在研品種類別等方面都不缺乏,但是由于蒙藥地區跨東西范圍極廣,又分處幾個省區,文化背景及地區差異較大,導致了蒙藥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需要一個機構最大限度地集約蒙藥資源,引導其有序發展,形成合力。

(六)產業發展的整體環境有待改善

蒙藥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動,需要有相應的政策保障,需要有特殊的融資渠道。近年來,盡管內蒙古等地政府對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蒙醫藥產業的歷史也很長,但是蒙藥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的時間不長,促進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還不夠完善,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四、蒙醫藥產業創新體系建設發展計劃的總體思路

積極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進一步強調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大作用,大力提升創新能力,以技術創新與體制創新相結合,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制訂目標,重點突破,以蒙藥龍頭企業為創新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戰略聯合,集成各方優勢,利用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在高起點上促進蒙醫藥產業跨越式發展,擴大產業規模和提升產業化層次,從根本上解決制約蒙醫藥發展的瓶頸問題和基礎難題、填補蒙醫藥學術空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持續創新能力,使蒙醫藥產業成為蒙醫藥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創新亮點,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支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a级毛片|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免费毛儿一区二区十八岁| 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有| 亚洲午夜成人片| 中文字幕人妻伦伦|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欧美三级午夜理伦三级 |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国产欠欠欠18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国产电影无码午夜在线播放| 四川丰满少妇被弄到高潮|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国产精品女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午夜刺激影院|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脱岳裙子从后面挺进去视频| 18禁美女裸体无遮挡网站|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美大片aaaaa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成人片| 国产精品秘入口18禁麻豆免会员|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曰本| 国产成人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免费播放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