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秩序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5 16:03: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市場經濟秩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市場經濟秩序

篇(1)

一、目標要求

通過開展整頓和規范文化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保護合法經營,規范文化市場經營秩序,大力遏制公開租售違法音像制品和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等現象,維護著作權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到全面消除黃、毒、賭和無證經營、做到網吧無接納未成年人、無超時經營、無有效身份證登記、無治安案件發生。

二、工作重點

(一)網吧。要嚴處違規接納未成年人,加大監管力度和密度,絕不能放松對鄉鎮和城鄉結合部網吧的監管,在完全抓好禁止未成年的同時要繼續抓好網吧實名登記,按規定安裝文化智能監控軟件等工作,在處理上嚴格按照每接納一名未成年人,給予警告,并處3000無罰款,累計2次接納未成年人進入或一次接納3名以上(含3名)未成年人的網吧,要責令停業整頓,時間不得少于15天,對累計3次接納未成年人進入,一次接納8名以上(含8名)未成年人或在規定營業時間以外接納未成年人的,要堅決吊銷其《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并通知通信管理部門切斷其互聯網接入服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凡未按規定進行登記或在登記時弄虛作假的,每發現一例罰款3000元。

(二)音像制品。要嚴格按照《音像制品批發零售、出租管理辦法》規定,徹底關閉不符合條件的音像門店;徹底整治批發,零售出租店鋪經營侵權盜版音像制品;嚴格規范音像制品進貨渠道,堅持每月審驗購貨清單并簽名制度,要以文化部公布的《違法音像制品查繳名錄》為依據,重點清理和政治性非法音像制品,加大查繳力度;協調當地工商、公安、城管等有關部門嚴厲打擊無證經營場所和坐商、游商。

(三)書報刊點。以查找盜版和政治性非法物為重點,規范進貨渠道,嚴厲打擊非法經營商,同時與教育部門配合,對全縣教輔法物進行認真治理。

(四)娛樂場所。主要做到“六清理”:一是清理長期無證經營娛樂場所;二是清理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娛樂場所;三是清理娛樂場所私雇黑保安;四是清理噪聲擾民群眾反映十分強烈的娛樂場所;五是清理超時經營和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的娛樂場所;六是清理場所衛生和食品衛生狀況普通較差的娛樂場所。

三、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自查摸底階段,時間:4月17日—6月17日。各文化經營戶要在第一階段開展自查自糾,要求:一是音像制品購貨清單要健全,非法音像制品要自覺清理銷毀;二是網吧做到不接納未成年人、不超時經營、進行有效身份證登記;三是對擅自轉買《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和網吧擅自搬遷經營地址的立即糾正、歸位;四是鄉鎮網吧要求全部申報辦理《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五是文化稽查隊要對本轄區內的網吧和音像門店進行摸底排查,全面掌握情況。

第二階段:全面整治階段,時間:6月18日—9月18日。在自查自糾和摸底排查的基礎上實施全面清理整治。對本轄區內非法經營場所實施重點打擊和依法整治,協調公安、工商、城管等有關部門堅決取締無證經營場所,打擊坐商和游商,切實做到市場天天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加快案件的查處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網吧的處罰嚴格按照規定的處罰標準執行,音像制品嚴格按照《音像制品管理條件》、《行政執法機關移關犯罪案件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發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上訴標準的規定》,對經營違法音像制品500張(盒)以上的個人和1500張(盒)以上的單位,除給予行政處罰外,必須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處理。9月10日前對擅自轉賣《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和網吧擅自搬遷經營地址的必須歸位,鄉鎮網吧申報辦理《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截止時間為9月10日,過期不再受理,對不申報或不符合條件的不予年審核證、并函告相關部門予以取締。

第三階段:檢查驗收階段,時間:9月19日—12月19日。一是由文體局組織工作人員采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城區與鄉鎮并重的辦法,對文化市場整治情況進行驗收檢查,對整治不徹底,責令重新整治,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整治好的要通報表揚。二是做好工作總結,迎接組織交叉檢查。

四、強化領導,責任落實

篇(2)

一、20*年整規工作情況

(一)繼續深入抓好保護知識產權工作,促進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建設

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健康發展的最基本工作,在省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下,我市積極開展多項宣傳和專項整治行動,使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了一個全社會尊重知識產權的氛圍。

今年以來,我市在保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工作中,主要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的“雷雨”、“天網”執法專項行動工作要求,共查處假冒、冒充專利案件5件,依托省保護知識產權局處理專利侵權案件9件。在侵權糾紛案件中,涉及發明類有2件,實用新型3件,外觀設計14件。除日常執法工作外,對展會的執法工作也逐步強化,派出執法人員參加省組織的103、104屆廣交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另外,在本市舉辦的各大會展活動中,也派出專業執法人員到會執法。例如,在中國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中,共接受投訴案件14件,認定和處理涉嫌侵權7件,不但維護了市場正常經濟秩序,也為國際展會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在宣傳工作方面,我市緊緊圍繞一年一度的“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工作的開展,由市整規辦牽頭,聯手市知識產權局等單位,認真開展相關的宣傳活動,并在鎮區、企業和中小學中,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在中小學內開展知識產權教育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與當前學校提倡的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從小培育,使保知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二)不斷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信興商的社會氛圍

根據省對誠信興商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我市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大力推進中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別在全國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中,市相關職能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結合專項整治,積極推進“誠信興商”的專項宣傳工作,在全市開展了各項宣傳活動。一是通過《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國際網、中山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加大“誠信興商”方面的公益廣告宣傳力度,正面宣傳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企業和個人的典型事跡,曝光當前商業欺詐的行為和案例,提高消費者識假的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二是通過繼續開展我市“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示范點、評選20*年度中山市誠信單位及評選我市“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示范店,深入推進我市“誠信興商”的整治活動。

在日常工作中,我市集中力量,針對破壞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的重點環節,重拳出擊。今年以來,在打擊無證照經營、價格欺詐和售賣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等工作上,開展了多次的專門整治行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除了重點打擊外,我市努力開展行業的誠信體系建設,夯實行業的誠信經營理念。在汽車銷售行業(包括二手車),機動車報廢拆解業,以及典當、拍賣等特種行業中,充分利用各種創新手段,通過行業本身各項規范工作的開展,使各行業的誠信建設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既要全面推進,又要突出重點,相信通過發動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只有持之以恒,一定能將這項工作穩步推進。

(三)繼續抓好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安全

我市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下,勇于開拓創新,繼續扎實推進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市專項整治各相關部門認真開展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做到突出重點品種、重點區域和重點單位,著力提高打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展了針對農村藥品市場、醫療機構用藥用械、無證經營三類醫療器械和?;妨魍ㄊ袌稣蔚纫幌盗袑m棛z查,有效地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探討科學監管方式方法,全面加大了對制售假冒偽劣“三品一械”的打假力度,緊扣藥械研制、注冊、流通和使用環節,突出注射劑、生物制品、特殊藥品、植入醫療器械、等高風險品種,狠抓重點單位和重點區域,爭取各成員單位及各鎮區支持配合,合力推進打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5300人次,檢查涉藥單位3200家次,查處各類違法案件345宗,涉案金額107萬元,取締無證經營藥品商戶96家,吊銷5家藥品零售企業的《藥品經營許可證》,已立案144宗,結案133宗,結案率達92.4%。全市“三品一械”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人民群眾飲食用藥更加安全有效。

(四)繼續開展治理商業賄賂的整治工作

20*年,我市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堅持“思想不松、機構不散、力度不減、聲勢不弱”的要求,統籌協調、突出重點、穩步推進,切實鞏固提高治賄工作成效。截至10月底,全市共依法查辦商業賄賂案件56宗,涉案金額361.28萬元。

在治理商業賄賂專項整治工作中,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項措施:一是健全完善組織領導,做到機構、人員、職責“三落實”;二是全面部署治理工作,在年初就對全年工作重點進行統籌,確保鞏固和深化自查自糾工作成果;三是結合實際穩步推進治賄工作的開展,充分利用“市場誠信體系宣傳活動周”和“紀律教育學習月”等活動,穩步推進治賄工作的開展;四是加大治賄的針對性,緊緊抓住商業賄賂行為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開展相關工作;五是積極推進社團組織、非公企業的治賄工作,以點帶面拓寬治賄工作層面,打破治賄工作的局限性。

(五)積極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為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為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我市組織開展了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春季農資打假專項行動、農資打假“夏季百日行動”和秋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等多項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秩序的工作,對違法經營分子給予有力的打擊的同時,也為我市農業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行保駕護航。

為防止違禁農資產品的使用,確保我市農資市場的誠信經營,我市開展了春季農資打假、夏日百日行動、秋季農資打假等專項行動。市農業局等有關部門對全市各鎮區的農藥、化肥、種子經營店鋪進行了逐一檢查。農藥方面,一是檢查農藥經營分類管理制度落實情況;二是突出治理銷售無“三證”登記農藥產品、甲胺磷等5種違禁高毒有機磷農藥和標簽不合格農藥等行為;三是殺鼠劑清查工作,重點打擊非法經營、使用違禁殺鼠劑和無證經營殺鼠劑行為?;史矫?,全面開展復混肥、配方肥有效成份的檢測工作,檢查上述肥料是否通過農業部或省農業廳登記,是否具備《肥料登記證》、外省廠家生產的肥料是否在廣東省農業廳備案,以及包裝標識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等。

檢查組對480多間農藥、化肥、獸藥、飼料、農機店鋪進行了檢查,共出動市鎮兩級執法人員1600人次,車輛240車次,查處違法案件50多宗,其中對42宗進行了立案處理,涉案貨值105000元。通過檢查,發現我市農資市場依然存在一些破壞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的個別不法行為,但總體上,農資市場的整個經營秩序還是比較規范,市場誠信體系依然得到保障。

(六)繼續開展掃黃打非的工作,確保出版市場的健康發展

今年以年,我市“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圍繞奧運會的舉辦,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實際行動繼續加強出版物市場的整治工作,探索地開展工作,保持“掃黃打非”的高壓態勢,使“掃黃打非”的工作力度加大、工作范圍拓寬、社會參與度增強、大案發生率減少、群眾滿意度提高、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據統計,截止10月底,各掃黃打非成員單位共出動執法人員64368人次,檢查文化經營單位16531家次,其中檢查音像制品經營單位2011家次、書報刊經營單位1984家次,印刷企業3661家次,共查繳各類非法出版物217881冊(盤),其中非法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179254多盤、非法書報刊38627冊(件)、取締無證游商和無證經營攤點3394家,銷毀非法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40多萬盤。

為嚴厲打擊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侵權盜版出版物,整治印刷企業經營秩序,實施奧運前夕出版物和音像市場清理工作,為奧運期間市場的平穩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今年的掃黃打非工作中,我市主要著重下面幾項工作:一是開展以打擊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為重點的第一階段活動,確保“兩會”期間出版物市場的良好秩序;二是開展以整治印刷、復制和運輸環節為重點的第二階段專項行動;三是開展整治印刷、復制企業的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了印刷企業的經營行為;四是開展奧運前夕出版物和音像市場清理整頓專項行動;五是探索開展網上“掃黃打非”活動,提高網絡文化執法水平。通過這五項工作的開展,我市文化出版物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出版物市場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

(七)堅決打擊傳銷活動,扎實開展創建無傳銷社區的活動

今年以來,我市從構建平安和諧中山高度,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工作方針,認真貫徹省打傳工作“兩個轉變”精神,一手抓專項整治,一手抓機制建設。全市進一步加強了對打傳工作的組織領導,召開了多次全市打傳聯席會議,調整、增設了聯席會議領導和成員單位,并發動了打傳春季宣傳攻勢。為貫徹落實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的有關工作要求,我市制訂了20*年《中山市打擊傳銷專項行動方案》,在開展好傳銷活動日常清查工作同時,組織開展了“3·11”“6·11”、“7·23”、“9·22”四次全市性的打傳統一行動,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2134人次,檢查場所4202個次,取締傳銷活動場所46個,清查、教育、遣散傳銷人員517人次,解救受騙群眾16人,刑事拘留、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5人,確保了奧運會順利舉辦,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繼續開展無傳銷社區創建活動,自2006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國家、省工作部署,將創建“無傳銷社區(村)”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平安中山”建設各鎮區重點考核內容之一,穩步推進了以“五個一”為重點的創建無傳銷社區(村)活動。今年以來,我市繼續推進“創無”工作,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創建無傳銷社區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社區(村)抓緊時間,及時啟動未開展創建活動的社區、村的創建活動,確保在11月10日前,轄區100%社區(村)開展創建活動;對前期已開展創建工作的社區(村),要求定期上門回訪,加強協調溝通,健全相關創建制度,努力構建全市打擊傳銷立體網絡,為實現全市社區(村)無傳銷組織、無傳銷網絡、無傳銷人員“三無”標準,構建“平安和諧”中山,夯實社區基礎。

(八)大力開展查處無證照經營專項整治

20*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綜合整治無照經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日常職能作用,積極主動協調全市各有關職能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工作機制的意見》(粵府辦[2007]8號)精神,按照政府統一領導,職能部門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原則,積極牽頭開展無證無照經營查處取締工作,有力推動了全市綜合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全市治理無證無照經營工作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一是綜合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工作機制已經基本建立并逐漸完善;二是部門聯合執法形成合力綜合整治無照經營;三是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得到穩步推進。通過大力查處無證照經營行為,及時消除了各種不法行為,有力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截止20*年11初,我市今年我局共出動執法人員40702人次,車輛15373車次,檢查各類市場主體74064戶,取締無證無照經營8533戶,立案查處8446宗。其中餐飲業964戶,食雜店1159戶,非煤礦山開采業1戶,煙花爆竹經營業6戶,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業5戶,成品油經營業9戶,娛樂場所67戶,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79戶,一定規模的公眾聚集場所48戶,其他行業(不涉及前置審批的普通經營行業)5972戶,維護了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了市場經濟秩序,充分發揮綜合整治工作生力軍作用。共立案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8446戶,及時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隱患,維護了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秩序。

(九)重拳出擊,嚴厲打擊煙草制假販假行為

在上級部門和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煙草專賣監管部門和打擊煙草制假販假各相關部門,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開展市場專項整治活動,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卷煙制售假及零售戶違規經營行為的查處打擊行動,整治成效顯著。至10底止,全市共立案查處假煙案件42宗(搗毀制假網絡1個,生產制假窩點4個),查獲違法卷煙1025.09萬支,其中假煙872.25萬支,私煙28.5萬支,非煙124.34萬支,上繳財政罰沒款32.18萬元,銷毀假冒偽劣卷煙價值330.65萬元,查獲制假煙機5套,抓獲涉案人員38人,刑拘16人,逮捕13人,判刑7人。核發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953個。

在加強專項打擊的同時,市煙草專賣等有關部門多采取正面的渠道,規范煙草行業的合法經營行為。市煙草局在把好“發證關”的基礎上,加強“三清理,一推進”工作,將誠信化管理引入日常規范。在審核發放零售許可證的過程中,市煙草專賣局嚴格遵守規劃的發展目標及發放依據,把好零售戶的“準入關”,確保了辦證入網的零售戶符合規劃要求且具備銷售潛力。在開展無證戶整治清理過程中,該局主要采取“逐個擊破”的工作方法,在全市范圍內逐個取締。同時,稽查員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對個體經營戶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要求未辦理零售許可證的不得銷售卷煙,由于宣傳教育工作落實到位、取締工作力度加強,我市卷煙無證戶與年初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取締數量多于新增數量,截至10月31日全市持有專賣零售許可證客戶共有7306戶,卷煙零售市場凈化程度不斷提高。在推行“誠信化”市場管理進程中,根據零售戶的經營情況,與營銷中心一道,共同打造零售戶“示范街”。通過一系列獎勵、懲罰措施,引導卷煙零售戶自覺、誠信、守法的開展經營活動,從而全面提高消費者對我市持證卷煙零售戶的認同度,提高零售許可證的含金量。

(十)開展打擊價格違法行為專項整治

結合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我市物價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價格誠信宣傳工作,通過對各鎮區派發價格法律匯編等方式,廣泛宣傳價格法律政策,大力倡導經營者誠實守信的理念,強化經營者價格自律意識、守法經營理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通過價格誠信評選活動,加強價格誠信制度的建設;借助“價格服務進萬家”活動的開展,我們還加大了對企業的服務力度,如在大信新都匯建立了價格監督服務點,建立和完善了價格制度,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價格誠信、誠信興商上升為經營者的自覺行為。

在“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期間,適逢中秋節和“十一”黃金周,為了保障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我局安排了值班人員加強市場價格監督檢查力度,重點規范大型商場、集貿市場、連鎖超市、車站、加油站、液化石油氣站、旅游景點等的價格秩序,提醒、告誡經營者不得趁節日之機,趁機漲價、散布漲價信息、價格欺詐。同時,在節日期間安排專人值班,及時受理群眾價格咨詢投訴,調解價費矛盾。另外,針對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為確保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價格秩序的穩定,根據省物價局檢查分局《關于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價格巡查的通知》精神,我局迅速行動,組成3個檢查組,聯合各鎮區物價所,出動了近60人次,對超市、商場及奶粉批發點、專賣店等近100家經營單位進行價格巡查,告誡各經營者要依法經營,對趁機哄抬物價、價格欺詐等行為一經發現,將予以從嚴查處,并將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由于行動迅速,措施得力,我市嬰幼兒配方奶粉價格穩定,未發現趁機哄抬價格等不正當價格行為。

(十一)繼續不斷深化其他領域的各項整治工作

20*年,我市除開展以上各項專項整治外,對其他的市場經濟秩序整治工作也決不放松:繼續力保安全生產工作的穩定好轉,保持高壓打擊走私活動,對金融、保險、土地、建設、食鹽、礦產資源、交通運輸等領域,我市各職能部門按照中央及省市對整規工作的總體部署,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扎扎實實的開展有關工作。對嚴重影響我市“三個適宜”創建工作,以及損害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建設的行為,都加大了懲治力度,使我市市場經濟秩序管理工作逐步由整治向規范方向邁進。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發育還不健全,廣大公民法律觀念較為淡薄,市場經濟秩序的進一步規范依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監管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市場規范的長效機制有待確立。由于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問題,使目前市場經濟秩序整治工作形成執法盲區,法律的真空,使違法犯罪分子對自身的破壞市場經濟秩序行為沒能得到應有的懲罰,沒能因犯罪成本高而產生顧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市場經濟秩序的整治缺乏一種長效監管機制,也大大增加了執法部門的執法成本。

二是專項整治活動的組織工作水平仍有待提高,突出表現在有的專項行動耗費人力、物力、時間多,但成效不明顯,宣傳聲勢不夠大,教育力度和震懾力度有待加大,更好地發揮宣傳輿論作用。

三、下階段工作意見

(一)通過整規工作自評評價的開展,加強整規工作力度

按照省整規辦的工作要求,認真做好整規工作自評評價工作,通過自評評價工作的開展,使整規辦的一些基礎工作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和加強,使職能部門對整規工作的主動性得到進一步的增強。根據省整規工作綜合評價細則,各相關職能部門都有自我評價要點和評價標準,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對應日常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確認相關工作的績效,查出工作的不足之處,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加強。

(二)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的建設,杜絕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依法行政,是國家規范行政管理部門行政行為的基本要求。目前,由于法制建設仍相對滯后,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的要求,在市場經濟領域的監管上,不斷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現有法律法規未能很好界定和規范,造成了處罰上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使市場違法行為的執法和司法受到很大的制約,形成了不少的監管盲區,一些擾亂市場經濟秩序行為此起彼伏,較難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成為市場經濟秩序建設的關鍵,只有法律法規的健全,才能使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分子得到應有的懲罰,才能使行政處罰的警示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才能在法治的環境中,杜絕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機,建設好市場經濟秩序。

(三)建立市場監管的長效機制,使整規工作的開展事半功倍

篇(3)

一、對企業與市場的理解

(-)企業與市場的關系

由于企業會計和市場經濟秩序分別屬于微觀和宏觀兩個領域的問題,要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首先必須明確企業與市場的關系。

對企業性質的理解屬于企業理論的范疇,企業理論的發展明顯經歷了傳統和現代兩個不同的階段。傳統的企業理論是指新古典理論,它主要從技術角度看待企業,單一產品企業由生產函數表示,并符合利潤最大化假設。新古典理論忽略了企業內部的激勵和組織問題,其研究主題是市場交易,即價格在平衡供求關系中的作用。在這種理論下,市場被認為是價格和競爭發揮作用的場合。由于企業制度并不重要,會計似乎與市場毫不相關。

由于新古典理論完全忽略了企業內部的激勵和組織問題,現代企業理論則試圖克服這些問題?,F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并非獨立存在的主體,而是“一系列契約的結合”。因此,企業沒有明確的目標,諸如利潤最大化,它被看作是一群有自身利益的個人的組合,組成企業的每個人都為企業的生產過程提供某種要素(如人工、管理技能、資本等),他們提供這些投入是期望能從中得到報酬。此外,這些人認識到企業內部的利益沖突,因此需要簽訂契約來具體規定在各種可能情況下每個人的權利。債權人、優先股股東、普通股股東、租賃人、經理人員一一一所有的人都簽有契約,這些契約具體規定了應如何分配企業活動創造的現金流量。

對于企業與市場之間的聯系,Chueng(張五常,1983)認為,科斯所說的“企業”取代“市場”是不十分明確的,而應說一種契約形式取代另一種契約形式,企業與市場也就是要素交易契約與產品交易契約的關系。因此,契約是企業與市場的共性,而其主要差別在于契約的完備性不同,相對而言,市場是一種比較完備的契約,而企業則是一種不完備契約(張維迎,1996)。例如,債權是一種典型的狀態依存所有權,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債務契約具有如下特點:在企業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債權人不實施對企業的控制,僅僅享有企業經營的固定收益權,但當企業經營不善、面臨破產時,債權人則取得企業實質上的控制權。債務契約確立了債權人的權利,這種關系的實施對于銀企關系的規范乃至金融市場的穩定是至關重要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與銀企關系的不規范從而形成大量的銀行呆賬不無關系)。因此,維護企業的契約關系與市場經濟秩序是密切相關的。

(二)法律、契約與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的核心是競爭,優勝劣汰的競爭原理是人類得以進步與繁榮的必要條件。但無序的競爭不但不會推進反而會阻礙這種發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具有比較健全的契約制度。作為通用契約,法律制度是支撐市場經濟最基本的“硬制度”,而類似合同這樣的特殊契約則是降低市場經濟中摩擦的一種“軟制度”。法律制度是使市場經濟朝著健康方向發展的最基本的制度環境,其作用就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市場經濟中的交易成本和維系社會公正(翟林瑜,1999)。在我國,市場經濟的法制環境得到了高度的重視。例如,國務院于2001年4月頒布的《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要求全面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其中大部分都與市場法制秩序有關人法律制度包括法律框架的制定和實施。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相對比較齊全的法律框架,在會計法規體系方面,已經形成了以會計法為最高層次,以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為第二層次的規范體系。但對于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仍然不容樂觀,正如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所說,中國的政治思想經常重視形式,超過實質②。如何提高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實施力度是維護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關鍵所在。在市場經濟社會中,企業由一系列契約組織而成,如債務契約、管理報酬契約等。契約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經協商談判而由當事者簽署的“明示契約”(explicit contract),二是指基于彼此的相互信賴而形成的“隱含契約”(implicit contract)。契約制度的基本原則在于契約自由,它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1)締約自由,即由當事人雙方自主決定是否締結契約;(2)選擇契約相對人自由,即當事人決定與何人訂立契約的自由;(3)確定契約內容自由,即選擇契約類型和契約條款的自由;(4)締約方式自由,即當事人有權自由選擇意思表示的方式(蘇號朋,1999)。契約自由原則本質是體現契約的公平性,這體現在契約訂立過程中的信息對稱,如果簽約雙方處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狀態,是有悖于契約公平精神的。對于契約的各契約主體,其目的是從參與企業中獲取一定的財務利益,因此契約訂立過程中企業財務狀況的信息披露成為簽約的重要參考價值。例如,債權人在向企業提供資金之前,一般會根據會計報表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必須向公眾招股說明書,其中財務會計資料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企業契約與會計目標體系

既然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結合,企業本身是沒有明確的目標的,各契約主體總是致力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他們的目標并不一致,企業總是生存在各種利益的沖突之中。而契約本身并不會減少這些利益沖突的成本,除非簽約各方能夠確定契約是否被違反。因此,基于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結合”這一觀念,人們要求對這些契約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會計在制定契約的條款以及在監督這些條款的實施中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盡管復式簿記原理延續了500多年而無大的變革,但從會計思想史來看,會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計從來就受社會經濟權責結構的影響,其監督的目的——即監督經濟活動中經濟權利、義務或責任的履行總是隨著社會經濟權責結構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李若山,1991)。系統的會計目標理論包括受托責任現和決策有用觀兩種,從這兩種目標本身及其演化可以看出,會計的本質在于它在連接企業契約方面的作用。在企業契約中,股東憑借其擁有的財務資本而參與企業契約,但股東的資本一旦投入企業,其事實上的控制權則由經營者所享有,股東為防止經營者的逆向選擇行為,要求經營者提供會計信息,以對其財務資本的經營狀況進行監督;債權人也同樣面臨著問題,例如經理人員為了迎合公司股東的利益,有可能將公司的資產轉換為股利發放給股東,留給債權人的僅僅只是一個“空殼”的企業,從而債權人的利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債權人需要利用會計信息來監督限制性契約條款(例如一定的利息保障倍數條款)的執行情況。除此之外,供應商、購貨商以及管理報酬契約等都涉及到會計信息的利用??梢?,會計信息是實施企業契約的基本前提。但是組成企業的一系列契約總是處在不斷的變革之中,這要求會計也隨之而變。受托責任觀認為在委托——關系中受托方負有向委托方交待其履行受托責任的活動和結果的義務,而這一義務具體由會計人員完成,財務報表的目標就是對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反映。這一觀點依賴于:(l)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2)擁有所有權的所有者和擁有控制權的經營者是明確的。在這種環境中,受托方和委托方都關注著受托資源的保值與增值,一旦受托方未能完成既定的受托責任,委托方可以更換受托方。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股權呈現出日益分散的趨勢,委托受托關系變得不甚明確,小股東數量增加,使得搭便車問題無法解決,監督經營者的個人收益遠小于社會收益,股東不再積極實施控制權,他們更加關注資本市場的報酬與風險,因此會計信息要求面向未來,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這是決策有用觀所依賴的環境(吳聯生,2001)。因此,會計信息作為維系企業契約的紐帶,總是依存于企業的權責結構或契約結構。

三、會計目標的實現與市場經濟秩序

會計是維系企業契約的紐帶,契約是企業與市場不可缺少的內涵元素。因此,會計對維護市場秩序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會計信息與市場經濟效率

會計是對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種程序,旨在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信息使用者根據會計信息可以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經濟資源流向效益好的企業,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據。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市場經濟的重要法則。豆、會計信息與債務契約。

篇(4)

一)加強食品藥品整治和監管

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健全并嚴格執行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嚴格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

一要進一步抓好食品安全。全面貫徹落實將于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加強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的監管,促進食品安全水平穩步提高。

種植養殖環節,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行動,實施產地環境安全評價和監控,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包裝標識等制度;查處違法生產、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化肥、獸藥、漁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行為;健全農業規范標準體系,做好相關認證和標準化試點。

生產加工環節,健全食品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體系,加強食品認證標志和產品監督,強化食品質量安全強制檢驗;嚴厲懲處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食品行為;整治小企業、小作坊,取締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加工企業。

流通環節,加強市場日常監管和巡查,打擊非法進口食品行為;加強廟會、旅游區、車站、碼頭等重點場所食品銷售的管理,加大對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雜店、小攤點的監管力度,查處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食品以及經銷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行為。

餐飲消費環節,加大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力度,餐飲企業和集體食堂強化原料索證驗收制度,重點改進對學校食堂、農家樂旅游點餐飲和小餐館的衛生監管,查處非法使用劣質食用油、添加劑和不合格調味品等行為。

二要加強定點屠宰管理。嚴厲打擊私屠濫宰等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冒用或者使用偽造定點屠宰證書或標志牌的行為;嚴厲打擊屠宰病死豬、出售病害豬肉行為,嚴格監督定點屠宰廠(場)執行生豬入廠檢查驗收、屠宰操作、肉品品質檢驗和無害化處理制度情況;嚴肅查處定點屠宰廠(場)冷藏和運輸病害豬肉的違法行為。

三要嚴格規范酒類市場秩序。貫徹落實酒類經營質量準入、進貨臺賬和索證索票等制度;清理規范酒類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嚴厲查處仿冒他人注冊商標、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璜等“傍名牌”行為。

四要深入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強藥品研制、生產、流通、使用等關鍵環節的監管。圍繞中藥注射劑、血液制品、疫苗和安全風險較大的醫療器械等品種進行重點整治。嚴格執行《藥品注冊管理辦法》打擊虛假申報行為,嚴格審評審批藥品。深化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加強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監管,規范廣告行為,加強對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故的監測。

五要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各級政府要對本地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定期評估分析食品藥品安全狀況,研究制訂相應監控措施,狠抓落實并加強監督檢查;支持監管部門正確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二)加強農村市場監管

一要保障農村市場食品藥品安全。加強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整頓和各種食品批發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和無證照生產經營食品的行為。繼續扎實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擴大“農家店”覆蓋面,提高農村商品配送率,推進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村藥品供應網、監督網建設,鼓勵藥品生產批發企業面向農村配送藥品;支持零售企業向農村延伸網點。加強農村藥房規范化建設。二要凈化農資市場。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種子、肥料、農藥、獸藥、飼料及添加劑、農機及零配件等行為。加強農村市場價格監管工作,依法打擊農資市場存在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價格違法行為。從生產源頭加大對農資、建材、家電下鄉產品等重點涉農產品的專項打假與治理工作力度。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開展定點農資市場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新網工程”建設。繼續開展“毒鼠強”等劇毒鼠藥的清繳置換。

三)全面整治以路為市,占道經營行為

取締馬路市場,規范管理農貿市場,保障公路安全暢通,維護良好交易秩序。對于已經建有市場的鄉鎮,要加強管理,做到劃行歸市、坐商進店、行商入市;沒有經營場地的要在劃定區域、規范管理的同時,加快建設步伐,盡快解決交易場所。要重視建立蔬菜、西瓜等季節性農產品交易市場。通過加快市場建設,強化市場管理,活躍城鄉流通,樹立對外開放的新形象。

四)穩定市場物價,確保災后重建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一要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在災后重建的關鍵時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倒買倒賣、發國難財的違法行為;二要加大政府采購和物資調運的力度,有力支援蘭渝鐵路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全市災后重建項目。

五)規范煙草市場秩序

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卷煙、非法加工煙絲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煙草市場監管力度,改進監管方式,創新客戶管理服務模式,切實解決無證經營等問題。強化部門協作,完善煙草市場整治長效工作機制。建立由公、檢、法、工商、煙草等部門組成的整頓和規范煙草市場秩序聯席會議、案情分析會議制度;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相銜接,提高打擊涉煙犯罪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完善系統內聯動聯查機制;加強對煙草執法人員和專賣人員的全面培訓。

六)進一步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

一要圍繞進出口、展會、定牌加工、商品交易市場、印刷復制等重點環節,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侵犯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二要加大對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特別是涉農馳名商標的保護力度,嚴厲查處侵犯農產品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專用權的違法行為。三要加強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知識產權保護。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制度。繼續推動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和計算機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工作。四要加強宣傳和培訓。辦好“426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深入開展知識產權普法工作;培訓各級領導干部、行政執法和司法人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不斷增強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

七)打擊商業欺詐

一要繼續加大虛假違法廣告整治力度。以藥品、醫療服務、保健食品、化妝品、美容服務以及農資、社會集資等領域和地方媒體、互聯網、手機短信等媒介為重點,加強廣告審查、監測和廣告環節的監管;落實廣告審查、廣告活動主體市場退出、違法廣告聯合公告、廣告企業資質認證和廣告審查員管理等制度。建立媒體廣告責任制,強化審查責任,引導媒體加強自律。二要突出投資、招商、外貿、中介、特許經營、商業促銷、汽車和商品房交易等領域,嚴懲各種形式的欺詐行為。三要繼續深入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打擊無證行醫,嚴肅查處醫療機構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超范圍開展診療活動以及出租、承包科室的行為,規范醫療執業行為。四要嚴厲查處農資銷售、農村醫療衛生等領域存在商業賄賂行為。嚴厲查處虛假宣傳、不正當有獎銷售等商業欺詐行為,依法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八)積極開展汽車市場整治

完善車輛在銷售、掛牌入戶和使用方面的政策規定,解決“黑車”上路的問題,從根本上遏制無牌無證車輛蔓延的趨勢;加強車輛產品審查和對機動車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非法改裝、買賣偽劣車輛和配件及偽造車輛合格證等違法犯罪活動。

九)針對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其他整治

一要強化安全生產工作,深入排查各類安全生產隱患,扎實推進“隱患整治年各項活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二要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建材、汽車配件、成品油、酒類、化妝品、手機等行為,遏制非法拼裝車、地條鋼”黑心棉”反彈勢頭。清理非法、虛假認證,嚴懲逃避強制性產品認證行為。三要整頓土地、文化、建筑、房地產、旅游市場和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規范銀行個人理財等業務,打擊銀行業違法違規經營活動。打擊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等行為,整治非法境外期貨和變相期貨。規范保險業經營行為,整治保險理賠難、銷售誤導和騙保騙賠。打擊非法集資。查處網絡炒匯、非法買賣外匯、違規收結匯等外匯違法行為。懲治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發票、做假賬、賬外經營等偷逃騙稅行為。打擊進出口貨運渠道價格瞞騙以及加工貿易和減免稅貨物進口中的各類走私活動。開展化肥、醫藥、電力價格和涉農、教育、涉企收費等專項檢查,查處價格違法行為。

二、推動長效機制建設

一)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

一要依托現有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立連接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和上下級行政執法機關的案件管理信息系統,全力推進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臺建設。

二要完善銜接機制。建立健全聯席會議、線索通報、案件交接、聯合辦案、法律監督和責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規范行政查處、移送、立案、偵查、等行為。上級行政執法機關要加強對下級機關查辦案件的監督、指導。

二)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一要開展誠信宣傳教育。組織形式多樣、貼近實際、惠及群眾的誠信創建活動,積極組織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

二要推進誠信制度建設。以部門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結合執法需求,推動市場監管信息的互聯共享。實行信用分類監管,建立失信懲戒機制,綜合治理失信行為。加強行業信用建設,強化誠信自律,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三)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社會監督

一要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加強輿論監督,及時公布重大案件,震懾違法犯罪分子。

二要發動群眾自主維權。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加大查辦和舉報獎勵力度,方便群眾打假維權。支持行業協會、消費者組織等社會團體和志愿者發揮自律維權和社會監督作用。

篇(5)

關鍵詞:地方政府;區域經濟一體化;市場秩序;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168(2012)05-0095-07



當前,中國經濟中的區域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這是基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的結果,也是推動中國市場經濟秩序不斷完善的重要過程。區域市場秩序是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影響因素,地方行為對區域市場秩序的形成及由此造成的對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影響有復雜的機理,本文對此進行初步探討,以期對地方政府行為、市場秩序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三者之間關系有更深入認識。

一、地方政府行為與區域市場秩序的形成

(一)區域市場秩序形成的內生論和干預論

關于政府行為與市場秩序的關系,學術界并無定論。一般認為:市場秩序就是一種交易關系,是由法制規章給予保障的市場交易關系。也就是以法律、法規、章程、行業制度等形式進行規范,對市場運行的各種利益主體給予具體規定。區域市場秩序就是由法律規章等制度來進行保障的區域市場交易關系。但是,對區域市場秩序的本質,也就是說它到底是市場經濟體制下自發形成的約束關系,還是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政府通過施加特殊影響而形成的市場關系,這一直存在各種爭議。事實上,關于區域市場秩序的內生論和干預論,也就是說區域市場秩序主要是自發秩序還是后天形成,這對宏觀調控的思路產生重要影響。它決定了政府在處理自身行為和發展市場中的優先秩序。即政府調控和市場規范孰先孰后。關于區域市場秩序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基本理念,在政策層面會對微觀經濟產生千差萬別的效果。

不過,對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區域市場經濟秩序中的作用,學界的認識還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在市場秩序形成和維護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這是因為:首先,區域市場秩序無論是內生論還是干預論者,都不可能否認地方政府的力量對市場規則、規章制度等的執行、監督、推廣和完善,缺乏政府力量,單靠市場主體的自發調節,市場經濟中的趨利導向(比如導致市場秩序失靈和無序競爭)。其次,市場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則、章程和法制,基本都是由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組織制定、頒布和實施。這就導致了市場秩序在形成過程中必然融合和體現地方政府意識,包含著地方的主體利益。再次,作為區域市場經濟秩序的主要利益相關方,地方政府在維護和推動區域市場秩序建構過程中具有獨特優勢,例如,地方更容易從區域經濟的實際狀況出發,降低區域交易成本市場,推動交易雙方達成契約,推動市場信息更迅速、便捷的傳遞以及切實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等等。在某種意義上,一個有高度信用的地方政府本身就是一種契約保障,它的存在使市場主體更有安全感、更容易創造良好的信用。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可以從良好的區域市場經濟秩序中獲得利益,比方說區域經濟發展的繁榮,規模經濟效益以及財政和稅收收益,等等。

(二)我國區域市場秩序形成的特殊邏輯

篇(6)

關鍵詞:市場化:秩序;市場化的維度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656(2007)06―0048―08

20世紀90年代初尤其是后半期以來,就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進展程度,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大景的研究,盡管對市場化的改革取向、經濟市場化的涵義、基本特征等問題的看法并無二致,但不同的研究視角還是得出了不同的觀點。多數學者認為,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關鍵在于經濟競爭程度的提升,并實際測度出中國經濟市場化水平已達相當程度,中國已成為“發展中市場經濟國家”;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在經濟市場化過程中,政府干預的形式更具靈活性,直接計劃的減少可能伴隨其他干預形式的跟進;明確指出“好的”市場經濟與“壞的”市場經濟的根本區別以及“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濟市場化轉軌應過渡到“平行推進”的新階段。應該說,學者們得出的不同觀點對進一步研究市場化及其規律問題意義深遠:一方面,市場機制基本上取代了計劃機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一個客觀事實;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市場化一直沿一條非平衡推進的道路演進,無論是從市場競爭的廣度,還是從市場競爭的深度來看,中國經濟市場化還遠沒有完成。

在我們看來,中國既然確定了以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為體制目標,改革進程就注定要進入以質量建設、強化市場競爭秩序為主的新階段,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需要進一步探索經濟市場化的內在機理、邏輯理路。本文創造性綜合了諸多中外學者有關經濟市場化、秩序經濟理論研究成果,提出經濟市場化本質上是經濟、法律與社會三種秩序相互依賴、整體互動、協同演進的過程這一獨特的秩序演進觀點,并藉此理論觀點解讀了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非均衡推進”特征集中體現于外在上的梯度、層次推進與深層上的法律、經濟與社會二種秩序維度演進程度的差異。在結語部分,文章嘗試從經濟市場化三維秩序相互依賴、整體互動角度對中國市場秩序的完善提出一些簡而有效的思路和建議。

一、制度、秩序及其辯證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秩序經濟理論(尤其是以哈耶克、布坎南、歐肯等為代表的規范自由主義秩序經濟流派的著作)不斷傳人中國,與此同時西方制度學派的研究成果也陸續進入國門。為了較好闡述我們經濟市場化三個維度的理論框架,本文首先厘清制度學派的“制度”與秩序學派的“秩序”兩個概念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

(一)“制度”概念

西方制度學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對“制度”有不同的定義。從形式上看,制度是指那些人們自愿或被迫接受的、規范人類偏好及選擇行為的各種規則和習慣。規則(顯性制度)包括法律、規章以及政府政策等等;而習慣(隱性制度)則多指文化傳統、風俗、禁忌、道德規范等等。相對而言,一些新制度經濟學家更重視“界定、保護私人或集體財產權利密切相關的種種規則和習慣”。從形成過程看,制度可視為集體理性選擇、變動的結果。譬如,老制度學派的創始人凡勃倫給出的定義是生活習慣、主流的生活方式,哲學、會學家羅素認為“制度是在傳統與創新之間不斷變動的信念”,經濟學家青木昌彥也主張制度可視為經濟社會生活中人們多次博弈形成的共有信念等等。從制度影響、效果來看,制度體現為權力博弈形成的利益格局。康芒斯就把制度理解為“集體行動控制個人行動,關注制度的本質特征為集體理性約束個人理性;布羅姆利受康芒斯社會經濟體系中“三類交易”的影響,將制度視為對人類活動施加影響的權力與義務的集合。這些權力與義務中的一部分是無條件的和不依賴于任何契約的,它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可剝奪的;其他的權力和義務則是在自愿基礎上簽訂的契約;馬克思、韋伯則更寬泛地把制度理解為界定人們利益格局(生利與分利)的顯形或隱性社會關系。另外,霍奇遜認為,制度是通過傳統、習慣或法律約束的作用力來創造出持久的、規范化行為類型的社會組織;艾爾斯納則把制度理解為一種決策或行為規則,后者控制著多次博弈中的個人選擇活動,進而為與決策有關的預期提供了基礎。

應該說,上述定義在某種程度上都有科學之處。然而,不論把制度定義為什么,制度都離不開一種社會控制力量。要理解這一點,需要對各種制度形式的共性牢牢把握。筆者認為,康芒斯的理解抓住了制度的本質特征,把制度精確的定義為“集體行動控制個人行動”一語道破了制度的真諦。制度的成文不成文、顯性、適用范圍、效率如何、控制程度等均為其屬性??刂谱匀恍枰环N社會力量、社會權力。制度從形式上來看是一規則集合,本質上體現為權力博弈形成的利益格局。

(二)秩序:作為事物存在的一種可識別的可欲狀態

西方秩序經濟理論學者對秩序概念的理解盡管有很大差別,但還是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

第一,行為狀態論。秩序是自然界或人類存在的一種可欲的良好狀態,從無序到秩序是事物存在的一種相對描述。如經濟學者出于理論演繹需要假想的“霍布斯叢林”這一人類生存混亂無序狀態,作為社會分工良性狀態“隱喻”的自然界蟻巢中的井然秩序,斯密“看不見的手”協調的市場交換秩序,哈耶克對“秩序”的定義――“秩序是事物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紛繁眾多的各種因素彼此相互聯系,使我們可以從我們所熟悉的部分空間或時間來得出對于其余部分的正確期望,或者至少使我們有可能得出正確的期望”――及其一再表述的一定規則下的行為秩序等。

第二,制度系統論或制度集合存在狀態論。諸如韋伯法學邏輯推理意義上的法律秩序定義(邏輯嚴密規則兼容的法律陳述系統);瓦爾特?歐根設計的競爭秩序得以實現的“經濟制度法的基本原則”這一規則系統;哈耶克以人類自由為普適原則的的規則秩序;布坎南出于西方個人主義、人本主義倫理價值觀設計的秩序等等。從本質上來看,都屬于“應然”規范理性意義上的規則系統另外,中國學者韋森把西方“institutions”翻譯為中文“制序”,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制度形式。在我們看米,這一譯法本質上是一定社會狀態下“制度的集合”。按照對人的行為約束力量的程度當然可以排“序”,但調節人行為的各制度形式并不是一個邏輯嚴密有序的制度系統。

第三,經濟調節方式(形態)論。諸如哈耶克對“計劃秩序”與“市場秩序”的分類;瓦爾特?歐肯運用特別強調抽象法,抽象出的“經濟秩序”這一概念等。值得重視的是,歐肯的秩序概念不僅是用來觀察經濟主體的行為狀態,更強調經濟社會環境狀態存在的可識別模式。正是這些可識別的經濟秩序形式――所謂的“經濟形態學”――決定了受其調節的人的行為狀態。當然,歐肯的經濟秩序概念有

時也指一個經濟調節方式總和,各種調節方式之間的相互作用并不能形成良好的整體秩序,而對各種經濟秩序分析比較抽象出的“競爭秩序”在歐肯看來則是一種可欲的經濟秩序。

(三)制度與秩序的辯證關系

經由上文對制度和秩序兩個概念的剖析,我們認為,秩序作為同類事物存在的一種特定狀態,自然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可作為對事物研究的一種有效工具。正是在此種意義上,秩序區別于制度。獨立的個人無所謂秩序,特定地域存在的社會群體才構成一定的社會秩序。單項的制度也無所謂秩序,制度集合或制度系統才形成規則的秩序。

二者在本質屬性上是兩個不同的范疇,但卻相互交織、密不可分。社會制度從存在形態上來看,本身就呈現一種“秩序”,該種“秩序”既可表現為“實然”的秩序(制度集合中各元素的存在狀態),又可表現為理性邏輯下的“本質”的“應然”秩序(規則秩序或制度系統);一定的社會制度形成一定的行為秩序(行為狀態),特定的行為秩序要求特定的制度安排;而制度作為具有約束力的規則、規范,本身不能獨自存在,要依托于特定的社會權力秩序(社會權力的結構狀態),而一定的行為秩序(譬如競爭),本身就是權力秩序的一部分。

二、經濟市場化的三種維度及其相互關系

本文考察秩序概念旨在把其作為對事物研究的一種有效工具,應用秩序理論來解讀經濟市場化的三種秩序維度(法律秩序、經濟秩序與社會秩序),探討其相互依賴、整體互動及其協同演進關系。

(一)秩序理論中的三種秩序解讀

1.法理意義上的法律秩序和社會學意義上的法律秩序

法律秩序概念關注的是“什么構成法律自身的內在正確性”這一問題。即在正確的邏輯下,一個具有法律陳述形式的字面表達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含義或說什么樣的規范意義。法理學者們不倦地對法律這一制度形式進行實驗和理性設計,一般是基于哈耶克“規則秩序與行為秩序”的邏輯關系,即可欲的法律秩序產生良好的行為秩序。在把規范意義上的法律秩序看成一個邏輯系統后,西方法律秩序規則之間邏輯關系,即法律規則系統的層級結構便顯現出來:即頂層的憲法、中層的成文法和底層的政府條例。這一法律系統的牛成路徑如下:首先,通過立憲選擇程序制定憲法規則,或基于哈耶克意義上人類自由的普適倫理價值標準,或基于布坎南意義上“一斂同意原則”的立憲程序,或基于其他的普適性價值形態。其次,部分憲法規則在普適原則的邏輯規制下,建立起法律和政府條例。最后,法律和政府條例又控制著私人的締約過程。

問題的要害是,如果我們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理解法律秩序時,“法律秩序”指涉的并不足邏輯上正確無誤的規范,而是指關于人類行為的各種現實規約因素的一個“集合”,而國家的法律只是集合中的一個元素。如此的“法律秩序”既不是一套邏輯嚴密的規則系統,也不是一套中性的制度安排。其不同的“元素”只不過是一定群體某種形式集體選擇的結果。

2.經濟秩序與“經濟的”秩序

經濟秩序這一概念是從人類歷史上多種多樣的經濟生活特別強調抽象出來的,即把豐富具體的調節方式提煉為數目有限的并且性質簡單的純粹的形式。由此就不顧歷史上經濟秩序形式的多樣性而使經濟過程的理論分析成為可能。歷史上不足占主導地位的集中管理經濟秩序,就是以市場調節決定經濟過程的經濟秩序。而市場的調節方法要視個別經濟活動是否形成壟斷、部分壟斷或類似的利益集團而定。在把經濟秩序定義為可識別的經濟調節方式后,可以區分實證的經濟秩序和合乎社會理性的“經濟的”秩序的概念。就經濟研究來看,兩個概念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彼此形成強烈的對照。一個是人們必須在其中生活的那些具體的秩序,另一個是那種適用的和理想的秩序。對“經濟的秩序”的建構工作以科學地透視各個具體的“經濟秩序”為前提。

另外,領會韋伯社會學立場的經濟秩序定義對三種秩序的相互依賴性會有更多的啟示。韋伯的“經濟秩序”也是一個社會學立場的對經濟生活事實的客觀描述,強調的是對經濟產品和設施的實際支配權,用“經濟秩序”這一術語來指稱對各種產品和設施的實際支配權的分配狀況,也用這一術語用來指稱這些產品和設施通過哪些支配的權力而確實被使用的方式。

3、描述社會權力結構的社會秩序

社會秩序作為人類群體生活交往中內在的一種可識別的狀態,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協調的整體。然而,大社會又存在于張力與沖突之中,社會利益主體之間的分化是導致張力的重要原因。布羅代爾把社會秩序抽象為“集合的集合”。包含于社會這一大集合中的是經濟、社會梯級或社會框架、政治和文化這些子集合。這些集合又分成若干集合,依次類推。各個集合(各個部門或各個集團)相互為鄰,又相互滲透。它們在社會梯級的位置始終在演變。出于分析方便,本文把社會秩序直接定義為社會權力秩序,即各種社會權力形成的權力結構;并把權力理解為嵌入經濟體系獲取利益的“廣義財產”。我們認為,社會秩序概念的外延已經涵蓋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秩序”概念。

(二)經濟市場化三個維度的相互依賴性、整體互動性以及協同演進特征

鑒于分析的方便,我們對這三種秩序形式分開闡述。實際上,任何一種經濟秩序都體現為三個維度,即經濟調節形式、法律秩序和社會權力秩序。

經濟秩序同社會秩序相互依賴。首先,經濟秩序不同,社會的領導階層的類型和層次也不同。在集中管理經濟秩序下,社會秩序呈現從上到下的垂直權力體系,往往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高度統一;在競爭型經濟秩序下,經濟管理權、決策權相對分散,社會權力秩序呈現一種扁平狀態,各種社會權力包括經濟權力相互博弈與制衡。其次,社會秩序以及建立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于經濟秩序。經濟秩序是對經濟調節方式的刻畫,但誰來調節是一個社會經濟實際支配權力分配的問題。而社會秩序中社會權力結構與配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間接體現為對經濟的實際支配權。最后,社會秩序的構成要素――組織機構的性質取決于經濟秩序。

如果把“法律秩序”看作社會學意義上的法律秩序,則經濟秩序、法律秩序、社會秩序的相互依賴關系更為明顯?!坝蟹ú灰馈?、“執法不嚴”、“制度扭曲”都是一定社會權力結構失衡的表現。經濟調節方式、對經濟的實際支配權力本身就是各種社會力量博弈的結果;而一定的經濟秩序又是維系一定社會秩序的重要方面。我們認為,對三種秩序形式及其相互關系的準確把握是對各種問題(包括體制改革的最佳路徑、法律秩序的實施效果)正確理解的前提,研究經濟市場化問題,必須集中到秩序的相互依賴性這個問題上來。

經濟市場化的核心是通過社會經濟主體的充分競爭使得價格機制靈活調節。從經濟秩序維度來看,經濟市場化的過程是一個經濟調節方式不斷轉化的過程,從計劃管制調節到各種不同形式的市場調節再到充分、公平競爭性市場調節;從法律秩序維度來看,這一過程呈現為從權力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安排到不同市場調節下非中性的制度安排再到以競爭市場調節為主的中性制度安排;從社會秩序來看,

“經濟市場化的過程本質上應是一種社會權力結構演變的過程,社會的性質、社會的權力結構直接決定‘市場經濟’的性質,權力結構的變動規律決定了市場化的方向”。從社會大系統視野來看,經濟市場化的這三個維度又具有相互依賴、整體互動及其協同演進特征,形成了一個互為因果的環狀邏輯鏈條。

三、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非均衡”推進特征

就經濟實踐來看,中國的市場化進程無疑帶有明顯的“非均衡”推進特征,這不僅體現在市場化的梯度推進與層次效應上,而且體現在經濟秩序、社會秩序、法律秩序轉型的差異程度上。

(一)中國經濟市場化“非均衡”推進的外在特征:梯度推進與層次效應

目前,學者們就中國市場體系形成的梯度推進特征,把研究重點放在橫向各個市場的開放競爭程度上,沒有足夠重視這一市場體系縱向上的層次效應,即市場體系中下層市場與上層市場之間的規制與依托關系,尤其是這種層次規制與依托關系在利益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改革以來,市場化的重點一直在是商品領域。盡管商品領域的改革也走了一條漸進之路(從價格完全計劃控制到價格雙軌制再到價格一元),但不論是從市場雙方的開放競爭程度來看,還是從如何定價來看,可以說中國目前商品市場化程度已經相當高,部分市場競爭已達到“白熱化”程度。整個市場體系的下層結構已經具備相當規模。不過,一般消費品、基本制造業產品市場發育漸趨成熟的同時,市場力量并未進一步擴展到市場體系的上層結構。

要素市場化發育遲緩,而且基本上呈小坡度推進態勢。其中,勞動力市場化速度相對快些,無論是農村勞動力還是城市勞動力,絕大部分工資報酬是由市場決定,尤其是低層次勞動力的就業與流動基本按照市場調節,盡管戶籍制度、市場割據的影響對市場化的影響不容忽視。低層次勞動力市場供給方競爭壓力以及工會制度的缺失,使低工資競爭不可避免,而近年來的“民工荒”則彰顯了市場的良性調節作用。問題是一些重要的人才(經理人),市場需求方競爭程度較低,基本按照行政權力、社會關系資源的掌握程度來配置。相對而言,中國金融市場化程度較低,不論是直接融資市場還是間接融資市場發育程度均較遲緩。從企業間接融資來看,盡管貸款利率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浮動,銀行體制改革已取得了相當顯著的進展,然而,以國有金融居絕對統治的二元金融局面沒有改變;從企業直接融資來看,上市公司中非國有企業少之又少,工商企業資本形成中來自直接融資市場的不足5%,而企業債券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與資本市場化發育程度相比,中國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程度更低。據中國土地政策改革課題組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農村與城市土地制度仍然維持著二元性,國家高度壟斷城市土地的一級市場,土地資源市場只是一個“模擬市場”,基本按行政權力壟斷運作。

據經濟形態學理論,從需求、供給雙方開放競爭程度來看,可以組合出25種市場調節形式。以此審視中國目前的市場體系,我們會發現整個市場體系的確達到了某種“均衡”,然而市場結構是何等的不同質。從市場體系各市場的縱向依托和規制關系來看,高層市場儼然成為市場經濟的“上層建筑”,規制著下層市場的發展方向,其利益形成又依托于下層市場。然而,西方市場經濟發展史表明,沒有市場的上層構造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市場經濟。高層市場的出現并走向規范化,是擴大整體市場交易規模的保證,而市場良好的上層組織并不是在任何國家都會出現的,常常成為各種社會權力嵌入的領域。市場化的梯級性、層次性盡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經濟轉型期維持社會穩定、協調社會各權力主體利益的重要手段,然而,也成為市場力量進一步擴張的難題。原因在于下層市場發育越完善,帶來的社會剩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支撐起上層市場,從上層市場主體自身來看,其市場化的改革動力已經不大。

(二)中國經濟市場化的深層特征:整體秩序的非均衡演進

從秩序相互依賴,協同演進特征來看,經濟市場化的經濟秩序維度與一定時期的法律秩序、社會秩序的演進是高度吻合的。目前中國市場體系的梯度推進、層次效應以及具體運作與法律秩序、社會秩序的演進特征只不過是一個問題的三種不同表現。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然而有法律的經濟并不就是法治經濟。誠然,自改革以來,中國制度演進的步伐從未停止,中央政府為完善中國的市場競爭秩序,出臺的法律可謂多多。然而這一制度變遷基本動力大多不是來自憲法層面指導下的中性制度安排的思考,而是沿著一條從上到下行政主導的“問題引導”、“一致同意”的路徑運行。這與市場競爭秩序對制度安排的系統正義標準的訴求,強調制度系統子制度要素的層級件、相互依賴性有著重大差別。從中國經濟增長的經驗層面看,此種形式的制度安排較之通過方式建立起來的制度,其績效未必輸給后者,甚至可能避免討價還價節省了大量的決策成本,但制度安排與制度實施的非中性特征也會明顯增多。中國經濟市場化進程中不斷暴露出的深層矛盾從一定意義上更集中體現為制度的普適性問題,多種多樣的市場調節形態表明一個普適性、規范化、理性化的制度體系并未建立起來。

中國市場競爭秩序的培育,既需要促進競爭的法律秩序又需要平衡的社會秩序來支撐,主觀地認為相互“沖突”的秩序形式能夠協調是不現實的。在中國經濟市場化過程中,權力相對集中于政府部門的社會秩序與自由競爭的市場秩序融合不僅會使法律制度的實施落入困局,而且成為經濟進一步市場化的最大障礙。制度撞車、制度實施成本高昂、有法難依現象屢屢發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權力秩序“扁平化”進程明顯滯后。在此,我們僅舉2004年中國政府規范勞動力市場秩序,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中的一小例,來管窺一下市場化進程中整體秩序變遷的非均衡性帶來的制度實施的交易成本和社會外部成本問題。重慶開縣人民法院豐樂法庭的法官趙丕仁,為了給200余名民工討回拖欠長達三年之久的355萬元欠薪,兩上北京,并上書總理。最后在國務院局的限時督辦下,工程承包方總算兌付了民工們應得的工資。從法經濟學家的理論上說,趙可以依國家勞動法通過一紙判決書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他這么做了仍然不能解決問題。在這一案例中,有一個很重要往往被人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訴訟雙方的組織力量不對等。試想如果建立了瑞典等國的“司法特派員”制度或者農民工在政府的指導下成立了工會組織,法律實施肯定是另一種結果。經濟競爭秩序固然離不開法理意義的法律秩序,但更為重要的是,法律秩序的效力問題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實然”的范疇。缺少權力監督與平衡的社會秩序,制度的實施難免陷入困局。事實上,中國整體秩序演進的非均衡特征的負面影響正日益顯現出來。

四、關于中國市場秩序進一步完善的幾點建議

首先,明確經濟市場化制度創新的指導原則,藉此反思中國市場化改革中制度效率標準問題。在評判一國的制度效率問題時,可用四個標準加以檢驗。第一,生產規模的最高限度;第二,分配的公平程度;第三,經濟主體有一個可以忍受的生活水平;第四,對于各經濟主體的創造潛力和進步水平給予有可能的最大自由和刺激。其中的第四個標準從物質創造上來看,表現為持續的生產潛力和技術進步,從人的發展上來看,表現為生命創造力與文明的進步。突出了經濟主體的創造動機而非占有動機,強調創新與綿延。前三個制度效率標準只是其實現結果的一部分而已,中國經濟市場化制度創新理應以此作為總指導原則。西方規范自由主義的秩序經濟理論的制度效率觀無疑是制度普適論或制度中性論,盡管帶有西方文化的主觀個人主義唯心色彩,但從制度效率評判的第四個標準來看,在一定意義上,對中國市場競爭秩序的完善、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問題,有其借鑒意義。

其次,把經濟市場化的三種秩序相互依賴、整體互動、協同推進的秩序演進觀作為指導中國市場競爭秩序完善的重要理論。其要義在于經濟轉軌推進到一定階段后,各種秩序改革的協調、平衡推進。

篇(7)

一、營銷道德失范問題表現

在市場經濟中,遵守一定的道德規范是保障企業和整個市場長遠發展的基礎,西方國家在市場經濟的長期探索中也逐漸證實了道德規范的重要性,并且眾多企業也養成了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習慣[1]。市場經濟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還并不是很成熟,從市場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來看,企業在市場營銷中道德失范問題就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對于企業而言,道德失范會降低企業的可信任度和品牌形象,近年來出現的一些企業進行虛假廣告宣傳的事件也是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市場營銷中,一些企業為了獲取短期利益,不惜以犧牲企業誠信和品牌形象為代價,打破市場營銷的道德規范,這一行為雖然在短期內能夠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但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是極為不利的。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來說,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也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并且會影響市場環境,甚至可能會帶動一批企業加入到道德失范的大軍中來。這就會對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從這一角度來看,道德失范問題的影響還會產生輻射效應,往往在這種輻射效應的影響下會形成一些不規范的“行規”,給消費者也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二、營銷道德失范成因分析

造成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來說也可以分為企業外部因素和企業內部因素,本文分別從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以及企業內部文化建設方面分析營銷道德失范成因。

三、市場經濟發展尚不成熟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自于改革開放,從上世紀90年代起才開始快速發展,雖然至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績,但是從發展情況來看還并不成熟,在市場經濟秩序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因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成熟問題就給企業營銷道德失范現象提供了土壤,這一問題便是企業道德失范的外部影響因素。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中,還沒有完全開放,存在一些保護區域,而且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獲得GDP增長對于區域內存在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管,甚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2]。同時,一些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只注重企業利益而忽略了道德,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另一方面,由于在當前的市場經濟中,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使得市場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消費者無法及時辨別企業營銷信息的準確性,而一些企業也利用這一點大肆進行虛假宣傳。由此可以看出,市場經濟發展尚不成熟問題是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一個重要外部環境因素,其影響范圍也是巨大的。

四、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在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成因方面,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問題也是企業外部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使得一些企業既使存在營銷道德失范問題也很難得以相應的懲罰。特別是一些虛假營銷的灰色地帶,由于我國相關法律在這一方面還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使得一些企業大打擦邊球,給消費者造成一種誤導[3]。同時,這一問題還體現在相關監管機制的缺失方面,對于企業影響規范,當前尚無一個完善的監管機制,也就無法對企業的營銷行為進行有效監督,這種監督缺失問題就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營銷道德失范的動機,也降低了企業的營銷道德失范成本。反觀西方國家的企業在營銷道德失范問題方面所面臨的處罰程度較大,而且由于監管措施較為完善,企業在營銷道德失范方面的成本也較大。從效果上來看,這種完善的監管機制和較大的懲罰力度給企業在營銷道德失范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警示作用,使得一些企業不敢去觸犯道德規范底線。這對于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和企業道德失范問題來說就有著很大的啟示,較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來看,我國還有著較大差距。

五、企業文化建設缺失

對于企業營銷道德失范來說,企業自身的自律文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企業內部因素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企業之所以頻頻出現營銷道德失范問題,正是由于在其企業內部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自律企業文化,也沒有樹立起誠信經營的理念。從近年來出現的一些企業道德失范現象來看,企業內部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由于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完善的企業文化作為支撐[4]。企業文化是企業道德規范的一種綜合體現,從企業文化中也可以看出企業的核心經營理念,因而在營銷道德失范方面,企業文化的影響也是體現在多個方面的。例如,如果企業文化中缺失了誠信、道德等相關內容,那么在企業經營中就很可能出現營銷道德失范問題,企業文化建設的缺失從這一角度來講也反映了企業在經營理念上出現了偏差。

六、針對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對策

在分析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原因之后,分別從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加強企業自律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

七、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首先,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應當建立起更加嚴格、更加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化,這是市場經濟良好發展的基礎,也是解決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其滋生土壤上進行根本性的治理。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參與,作為相關政府部門,應當積極承擔起在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方面的責任,對于企業形成一種較好的引導作用。同時,對于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企業應當采取更加嚴厲的打擊措施,必要時可以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通過這種嚴格的懲罰措施來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是較好的途徑之一。作為企業,也應當承擔起自己應有的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到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來,企業應當認識到,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唯有誠信經營才能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賴。在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針對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可以采取一些更加有針對性的策略,加強企業的道德建設,加大宣傳力度,讓企業了解市場經濟道德規范的重要性,更要讓企業了解遵守道德規范對于企業發展的益處。

八、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針對我國在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問題,應當盡快出臺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彌補這一空白,以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在解決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方面,可以針對一些市場營銷的灰色地帶進行更加明確的規定,對于不同行業領域企業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如產品質量標準、售后服務標準、營銷宣傳標準等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對于改善企業影響道德失范問題的作用是顯著的,因而也應當建立起一個更加完善的監督機制,能夠對企業的各種營銷行為形成良好的監督。在監督機制中,可以將一些相關的部門都納入進來,例如工商部門、稅務部門、檢查部門、公安部門等等,形成聯合執法監督隊伍,這是提高監督機制效率的有效途徑。同時,可以設立形式多樣的舉辦途徑,例如利用網絡開展網絡舉報,對于消費者舉報的一些不法營銷行為要及時處理,并且將處理結果反饋給舉報人,真正讓消費者在消費中購買放心商品[5]。

九、加強企業自律文化建設

企業自身文化建設是在市場營銷中的一種自律行為,因而針對企業的營銷道德失范問題,應當加強企業的自律文化建設,在企業內部形成中一種自律的文化氛圍,從而杜絕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發生。在加強企業自律文化建設中,企業的管理層應當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要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負責,制定出相關的發展戰略。在經營理念上,以誠信經營為核心,樹立起良好的道德觀念,加強企業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設,這是防范企業營銷道德失范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企業在自律文化建設中可以較好的借鑒一些國外成功企業的經驗,針對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改變,以促進在企業資料文化建設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三个老头同嫖一个老妇|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女人被弄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久久久女人与动物群交毛片| 性欧美巨大乳|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夜夜躁狠狠躁2021| 国产重口老太和小伙乱| 国产乱来乱子视频| 少妇人妻邻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欧美内射深插日本少妇| a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入口| 在线无码视频观看草草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蜜臀av| 欧美熟妇性xxx交潮喷|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大胆人gogo888体艺术摄影| 天堂资源中文|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www国产内插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av手机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小说|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大地资源第一在线|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国产真实迷奷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