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4: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施德育的基本途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由于有的指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可以制定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長遠目標,并能夠有效地付諸實施。但美國文化則強調個人本位,在個人和社會發生矛盾時,往往強調個人的自由、權利,彰顯個體需要。另一方面學校德育教育內容選擇標準的差異。中國在學校德育教育內容上堅持中央集權,由政府頒行標準化的統一的學校德育教育內容,指定統一的教材、大綱、參考書,這樣就突出了學校德育教育內容的系統性。美國學校的學校德育教育內容具有多樣性的特征。而美國一直以來就沒有統一的學校德育教育內容,任由各州制定,內容趨多樣化。因此,美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公民教育、法治教育和所謂人類共同價值觀教育等。
二、中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實施途徑的比較
(一)中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實施途徑的共性
德育教育的實施途徑決定了實施效果,盡管在中美兩國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內容及內涵上有較大的區別,但其實施途徑是有共性的。第一,中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實施德育教育。中國學校通過開設專門的學校德育教育課程進行道德教育的,向學生進行基本理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各種行為規范、職業道德的教育。美國學校也開設獨立的德育教育課程,主要講授講授基本的道德準則,向學生宣講正義、宗教和自由及職業道德與團隊教育。第二,中等職業學校的校園生活都滲透學校德育教育內容。中國學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如文體活動等、及社會實踐活動如軍訓、實習等,這些活動能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質等,增強了學生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美國的校園生活也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其主要包括內容廣泛社團活動和豐富多樣校園文藝及體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社會交往、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自立、自信、開朗的性格和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二)中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途徑的差異
一、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基本內容和要求:
班級德育工作主要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
基本內容有:熱愛祖國的教育;熱愛中國*的教育;熱愛人民的教育;熱愛集體的教育;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三、實施途徑:
班級實施德育必須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各教育途徑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務。主要途徑如下:各科教育;校級、班級教育和各種教育活動;共青團教育活動;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活動。
四、教育原則: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加強針對性;堅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認識和行為訓練相結合;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保持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五、具體措施:
1、進行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的規范教育,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以落實學生個人量化積分為主線,以德育系列化活動和“班級十最”等評比表彰機制為動力,扎扎實實地搞好德育工作。
3、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開展讀書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知識比賽等,陶冶學生情操,激勵廣大學生奮發向上。
一、為什么要制定出臺《標準》
(一)進一步鞏固德育工作地位。《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德育工作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和內涵建設在新時期又取得跨越式發展,職業教育辦學思想更加明確,發展思路更加清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一方面,新形勢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等職業學校需要充分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主動積極應對。另一方面,不同地區、不同職業學校對德育工作的認識,以及條件、隊伍、水平、成效等方面存在著實際差距,影響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事業發展,需要通過建立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育人理念,明晰工作方法,激發工作動力,改善工作條件,切實加強改進本地區、本校德育工作,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我省中職德育工作能夠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和層次。
(二)進一步明確德育工作規范?!稑藴省肥切聲r期、新形勢下有機結合我省中職德育現狀的系統性的工作指導規范,在職業教育德育的基本內容、基本制度、基本方法、基本途徑、基本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制度化的創設。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中職德育文件,省教育廳也出臺了相關規范,這些文件涉及班主任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共青團工作、德育課教學、德育大綱等諸多方面,說明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中職德育工作,對德育工作的要求、規范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充實完善。但是,也會產生由于文件多、要求高影響基層理解和有效執行的問題,甚至產生無所適從的情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基層職業學校需要對上級的各種相關要求進行整理,形成一個統一的工作規范,在做好基礎性工作的同時,能夠發揮各地、各校的積極性,努力探索和實踐有著地方特點行之有效的創新舉措。
(三)進一步推動德育工作評價。評價是管理的基本手段,《標準》的出臺還將發揮督導評價作用。通過開展積極的過程性評價,促進基層加強德育工作的自我評價和考核,而不是為了追求一個單純的終結性結果。德育評價作為整個德育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具有自身獨立的價值,而且從中也能折射出相應的德育觀和方法論問題。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情況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需要進行積極評價和績效考核,不講績效的管理也不能稱之為卓有成效的管理?!稑藴省返某雠_與運用將從三個方面實現評價功能:一是評價指標。《標準》包含了具有評價職能的德育狀態指標、德育條件指標和德育成果指標;二是評價主體。在學校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育督導的作用;三是評價方法。注重對觀測點的探究,采取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辦法。通過評價的促進作用,踐行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
二、《標準》有哪些特點
(一)科學性。科學性是《標準》制定的難點。在發揮指導作用方面如果過于宏觀,則無法操作;如果過于瑣碎,則生硬僵化。根據省教育廳的要求,《標準》的制定要科學實用,要從經驗向科學轉變,要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方便基層的學習和使用。所以《標準》的起草也從起初的面面俱到到化繁為簡,并結合德育原理、德育過程原理、德育管理,牢牢把握工作的主線和主要方面,比如:中職《德育大綱》明確規定的德育目標、內容和途徑,在《標準》中不再重復;在發揮評價作用方面,如何衡量基層德育工作的績效一直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難題,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起草小組在學習兄弟省市做法時,沒有照搬百分制,不搞打分排隊,而是分成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兩個階梯,讓學校自我對照,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德育發展規劃。
(二)實踐性。一噸理論抵不上一克實踐?!稑藴省返闹贫ū小白呦蜇S富的教育實踐”理念,以有利于推動德育工作、加強德育實踐、促進學校發展為原則,系統架構了實踐性的德育工作體系:第一層次為德育理念與規劃,第二層次為德育制度、內容、隊伍、途徑、環境等,第三層次為德育成效?!稑藴省返摹盎疽蟆惫卜殖?個一級指標、27個二級指標,除了“M1-1目標理念”外,26個二級指標均為具體工作要求,而且沒有分核心指標和非核心指標,體現每項工作不同的德育價值。實踐性還體現在寓德育于課程實施之中,寓德育于學生活動之中,寓德育于管理服務之中。
(三)創新性?!稑藴省吠ㄟ^創設新的、更能有效激勵人們行為的制度來實現中職德育工作的持續發展和變革。創新的目的是為了突破職業教育難點、突出我省中職德育工作的特點?!稑藴省返膭撔滦灾饕w現在三個“實”字:一是德育制度建設重實效。注重與省《學生管理規范》中管理制度的有機對接,實現制度建設的連續性與開放度,賦予制度生命力,即:要求學校德育制度的制定與完善須得到師生的參與和認可,得到認真實施,真正實現以制度促進人的發展、促進事業的發展。二是德育工作內容重實時。《標準》充分體現以生為本、培養現代人的理念,比如:規范、引導學生使用網絡,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將校友會納入學校德育工作委員會,發揮優秀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讓畢業生對母校形成歸屬感和認同感;對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關心弱勢群體;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等。三是德育保障措施重實際。《標準》通過測算,以量化的方式規定了開展德育工作的基本條件和要求。比如:德育工作經費總額不少于學??傤A算支出的3%,日常德育活動經費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專任德育課教師的師生比不低于1∶350,每個系部按師生比1∶300配備德育工作管理人員。
三、基層如何貫徹實施《標準》
(一)積極轉變觀念。對《標準》的準確理解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掌握《標準》的精神,往往會把上級督導視為負擔,對工作有害無益。學校應把《標準》的實施作為學習貫徹十精神、“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契機,認真開展學習和研討活動。一是要解放思想。如果一個組織習慣于固化的工作狀態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事實上,具體到一所學校,有關德育問題往往是繁瑣的、復雜的、具體的,簡單、機械、封閉、憑著經驗應付沒有出路,必須通過理念創新、制度創新,用新的眼光突破舊的思想與壁壘。二是要明晰責任。德育工作不是學校個別機構和部分人的事,學校全體教職工應通過學習《標準》,明確和擔當自己的育人職責,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三全”育人的理想。正如悉地國際總裁趙小鈞指出的:“一個負責任的人需要有一份發自內心的自信,因為真正的責任不是外界賦予的,也不是被要求、被控制的,而是自內而外的。”人、財、物的拮據不是最大的困難,最大的困難是理念的轉變,是對教育責任的正視與擔當、對底線的明晰與堅守。實施績效工資以來,個別教師對工作量、對收入開始斤斤計較,對所謂“額外的工作”沒有興趣,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沒有一個勇擔責任、樂于奉獻的教育工作團隊,職業教育不可能實現基業長青。三是要統籌協調。強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不必然意味著對其他工作的舍棄,讓職校生成為健康、陽光、自信的社會公民與掌握復雜的技能同等重要,兩者共生共長,相互促進。單純強化技能,忽視對人的知、情、義、行的正確引導同樣偏離教育的本源。四是要注重過程。關注過程比單純追求結果更重要。德育工作只有起點和征程,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或者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不能害怕問題、推卸責任,要看到問題的根源,正確應對。在決策和推進各項工作過程中,我們還應當重視師生的意見,重視師生的需要,保護師生的利益,為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服務。
(二)破解實踐難題。為推進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學校應對照《標準》,從理論系統、內容系統、途徑系統、方法系統、管理系統、保障系統六個方面查找薄弱環節,形成改進德育工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首先是對照《標準》,對德育制度再梳理、再完善,從隊伍建設、課程實施、學生管理、德育考評、經費保障、德育科研等方面逐一梳理,查漏補缺。其次是對照《標準》找差距、找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難有易、有急有緩,需要實事求是,用求真務實的態度逐一解決。比如校園安全隱患問題刻不容緩,必須立即妥善解決;比如圖書資源的利用問題,為什么有的學校圖書館門可羅雀,有的卻門庭若市,同樣的資源為什么不能發揮同樣的效能。管理者不能僅僅堅守國有資產不流失,更關鍵的是如何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活起來,讓知識散發出香味,讓圖書切實發揮應有的育人作用,把圖書館辦成師生歡迎的學習、休閑的重要場所;比如學校網絡資源的使用,單純對學生上網的封鎖與e時代要求背道而馳,如何應對網絡負面作用的沖擊,引導學生健康上網,甚至通過網絡學習知識是問題的關鍵;如何統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學會正確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困惑,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學習生活,甚至為將來的職業轉換做好心理調適,也是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做好德育工作,除了教育工作者的引導,還需要家庭、社區的配合和教育對象的積極參與,使學生自發投入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之中。
(三)主動走向創新。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訴求,德育如何從被動適應到主動創新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問題?!稑藴省冯m然在許多方面進行了創新性的創設,但考慮到學校工作的具體性、復雜性,以及未來面臨的新挑戰,在微觀層面仍然預留了大量的發展空間,迫切需要基層學校和德育工作者不斷進行創新性地探索。首先,創新是新時期德育工作與時俱進的要求。面對教育環境新變化、教育對象新特點、教育內容新拓展,不能拎著舊鞋走老路,創新是一種現實需求。比如: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其他工作往往容易產生兩張皮的現象,如何有機結合破解這一痼疾需要創新;德育課的教學如何改變面目可憎的簡單說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需要創新;對后進生予以處分懲戒、給予申訴權利的同時,如何在提前預防、幫教上進行“三位一體”協同需要創新;如何在實訓、頂崗實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需要創新;如何通過校企合作開展“三創”教育也需要創新。其次,要掌握創新方法。創新的著力點在哪里?學校層面的創新首先是德育工作者隊伍的培養。省職教處尹偉民處長指出,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才能真正做好培養人的工作。創新首先要從激發教職工的工作動力、增強工作的幸福感的角度出發,抓好隊伍培養。創新的注意點在哪里?創新也是雙刃劍,要對其產生的利弊進行科學分析,要揚長避短。教育是培養人的工程,不具有可逆性,要講科學。再次,要把握德育創新的難點。德育創新的難點在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學校創新的、對學校長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的往往是不能量化的部分。比如:支出等額的學生德育活動經費,產生的德育效果不一定等值,兩者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改進需要創新;在關注顯性教育途徑的同時,如何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也需要創新。在特色創新方面,我省已完成了三批省級德育特色學校的創建,形成了“生命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功教育”、“三自教育”、“現代文明人培養”等一系列特色品牌,他們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和推廣。
【論文摘要】德育教育擔負著促進少年兒童品德發展的重要任務。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應堅持“回歸兒童主體,回歸兒童生活”的原則,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采取滲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淺析了小學德育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指出小學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陣地還是應該落在課堂上。
德育教育擔負著促進少年兒童品德發展的重要任務。一般來說,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范圍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為習慣教育等。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應堅持“回歸兒童主體,回歸兒童生活”的原則,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遵循兒童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通過課內課外等多種形式,進行滲透式教育。只有這樣,德育才不會被受教育者視為一種“異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為一種解放的力量和創造的力量。本文淺析了小學德育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指出小學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
一、小學德育的一些基本認識
小學階段正處于兒童思想教育的啟蒙時期,因此我們可以說,小學德育是一項奠基性的工程。從根本上講,小學德育教育必須堅持“回歸兒童主體,回歸兒童生活”的基本原則,才能實現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眾所周知,德育的本質意義在于不斷地塑造和完善一個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們遵循了兒童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就可以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取得實效。
從內容上說,小學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廣,而且十分抽象,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做起,化抽象為具體,把虛的工作辦實。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們可以讓學生從愛家鄉、愛學校做起,從熱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做起,把愛國主義教育具體到學生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
小學德育教育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級德育,也可以通過抓好各科教學,促使德智體美勞有機滲透,還可以搞好課外校外活動,利用寓教于樂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另外,通過集會、班會、少先隊主題隊會、社會實踐等形式,也都可以進行小學德育教育,它們都是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二、小學德育的主陣地是課堂
小學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陣地仍然還是在課堂上,課堂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在課堂中,德育由于結合了學科教學內容,采用的是潛移默化、熏陶感染、點滴浸潤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學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領悟和內化,并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行為。具體到課堂中,為了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內容,高度重視課堂隨機教育
在小學課本中,并沒有明顯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內容卻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他們均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教師在備課時,應主要把這些蘊含在科學知識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來,寓德于教,把德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匯于教學過程中。其實,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機,教師要善于學會抓住這些契機,及時向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必須做有心人之外,還必須要有教育的熱情、廣博的知識與高超的藝術。這即是我們常說的課堂上的隨機教育,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2、合理選擇恰當教學方法,切實增強德育實際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對于增強德育教育的效果,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例如,語文課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德育教育貫穿于文章的始終,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對于那些語句含義深刻,思想性強,又比較含蓄,有特定歷史背景的課文,我們應采取輔導理解法,不但要讓學生收集有關資料,還要對學生作適當的講解,幫助他們領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閱讀思考法、討論吸收法加強德育教育??傊覀兙褪且寣W生在愉悅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領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強德育教育實效。
3、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電教設備,從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受到環境氛圍的感染和熏陶,以實現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專家認為,道德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也可以通過學習加以改變,其中影響道德行為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環境??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對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過課堂滲透德育,以課堂知識為基礎,做到以文傳道,以情入理,文道結合,情理交融。這樣,學生在“隨風潛入夜”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辨別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創新德育教育載體,豐富德育教育活動
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促使我們在傳統德育的基礎上,必須尋找多樣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載體。針對少年兒童對網絡的興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遠程教育設備等現代化設施,建設專門的德育網站,用于學生瀏覽學習、互動交流、收看音像資料、參與各種德育活動,通過網站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資源特色,打開網絡綠色通道,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網絡瀏覽過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另外,還可以以活動為載體,融德育教育于活動中,讓學生參與活動,這不僅能使學生通過活動展示才藝,還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識。
三、小結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經過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我們可以使得學生在做人、做事、學習方面都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在思想品德和個人修養等方面都養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傊?,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只要我們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學德育教育的主環節課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響、教育學生,滲透學生的心靈,就能夠實現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周漢斌. 小學品德課堂活動教學的課型與策略研究[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10,12(2).
德育的本質是什么?回到德育現象的背后,德育的真正問題在哪里?德育在實踐層面如何實現一體化實施?圍繞這些回歸原點的德育問題的追問,2016年歲末,中國教育學會攜手山東省德育專業委員會、山東創新教育研究院、山東省萊州市教育體育局、山東省萊州市雙語學校(以下簡稱“雙語學?!保埩藖碜匀珖闹掠龑<液?00余名中小學校長齊聚山東萊州,展示中小學德育綜合改革成果,分享德育實踐創新經驗,開啟了專家引領下的探索學校德育根本規律的智慧碰撞之旅。
一、關于德育本質的思考
探討德育問題,必須首先回答“德育的本質是什么”。
張志勇圍繞“德育的本質”談了三個基本觀點。第一,德育即育德。德育即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通過教育活動,引領受教育者認同并踐行社會道德價值的過程。第二,德育課程是學生基于人生實踐的生命價值課程。第三,從學科價值上講,德育是一門引導人們走向幸福的科學。張志勇說:教育的本質是“讓人成為人”,教育的重心應轉向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能力。他用“德育第一”論強調了德育回歸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呼吁“讓德育重新回歸教育的中心”。
專家們從不同維度對德育的本質進行了闡釋。北京教育學院遲希新教授指出:德育改革有工具r值和終極價值之分。德育改革的工具價值是,通過改革,學校成為了名校,教師成為了名師,校長成為了名校長:而它的終極價值是,學生得到最好的成長。曲阜師范大學戚萬學教授的“活動道德發展論”則從方法論的視角,指出了道德教育的本源:活動是個體道德形成和發展的本源和動力: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礎。
德育應如何回歸教育的中心、回歸其本質,成為基于人生實踐的生命價值課程、成為引導人們走向幸福的科學?山東省萊州市教育體育局尹文濤局長從實踐層面對上述問題作了很好的解答。萊州通過實施“立德樹人十項工程”,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十項工程涉及學生生命發展的十個側面:立德工程、讀寫工程、國學工程、健康工程、翰墨工程、樂舞工程、民俗工程、科學工程、實踐工程、家教工程。這樣即把引導學生追求幸福、健康的生活作為終極目標,使德育真正回歸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關注個體生命體驗、引導人走向幸福的本質上來。
雙語學校趙福慶校長介紹了該?!?310活動德育課程”建構與實踐的基本經驗?!?310”即學?;趯Φ赖卤举|的深度思考和對道德教育本源的追溯,建構起三條途徑、三個階段和十個模塊內容的活動德育課程體系,通過活動德育,擴大學生道德生活的空間,使道德教育具有更大的社會性、實踐性、開放性、包容性和滲透性:把教師要告訴學生的話變成學生的真實體驗:把教師要灌輸的觀念變成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道理:把教師反復的要求變成學生的生命體驗和自覺的習慣,使道德回到成人之道的原點,從而實現德育“引導人們走向幸?!钡慕K極價值。
二、德育的問題與“藥方”
回到德育現象的背后,剖析當下德育的問題與困境,這是德育綜合改革的出發點,也是專家為當下德育改革開出“藥方”的重要前提。
張志勇認為,目前德育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即目標碎片化、內容抽象化、課程專門化、教學知識化。他給出的“藥方”是:構建并實施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內外結合的符合中小學生認知規律的德育課程體系。雙語學校創建的“3310活動德育課程”體系即充分體現了這三個特點。它分小學低年級段、小學高年級段、初中段三個序列,努力實現縱向銜接:分行為習慣、健康安全、理想信念、敬業奉獻、公民道德、生態教育、法治教育、民主教育、愛國教育、國際教育十個模塊,努力實現橫向貫通:分學校、家庭、社會三條途徑,努力實現內外結合。
與會專家還指出,由于德育的效果具有復雜性、隱蔽性等特點,所以德育往往容易被形式化、“虛位化”,以致各種形式主義泛濫。主要表現在:一是從形式上而非實質上開展德育,如德育課僅僅體現在課表中,或節假日、紀念日的“即興”活動中。二是注重管理,輕視德育,乃至教育目標服從于管理目標。三是只依據外在表象來判斷和評價德育效果。如從學生對某類知識的掌握程度或其在某次偶然事件中的表現來判斷其品德發展狀況,把學生有無違紀行為作為評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指標等。
如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解決德育形式化的問題,是本次會議聚焦的一個話題。遲希新關于《提升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實踐反思》的報告,引發了與會者對此問題的深入思考。遲希新結合學校中的鮮活案例,從教育目的的哲學追問出發,提出了許多鮮明的觀點,如“德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應成為全校的課題”“德育不僅可以通過品德課實施,更與教育的每個細節息息相關”“德育不能通過強制灌輸完成,必須經由學生的自主體驗與自主建構”“德育就像冰山,我們常常只看到冰山一角,即顯性德育的部分,而忽略冰山之下隱性德育的部分”“應充分重視和發揮隱性德育的教化作用。既要強調主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更要注重環境、管理、氛圍、實踐中‘化’的內導”。
基于對現實事件的追問與反思,遲希新為提升德育實效性開出了四個“藥方”。(1)堅定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與責任擔當。把實現育人目標作為學校學科教學和各項活動的中心工作。(2)實現德育目標的兩個重要回歸。即德育要回歸良好習慣的培養、回歸基礎性文明素養的培育,提升中小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3)凸顯學校德育主題和隊伍建設的整合思維。一是發揮教師團隊的作用,組建以班主任為核心的育人集體。二是創新德育校本教研的策略,倡導以育人為主導的多學科協同備課。三是打破教務處、政教處的分工壁壘,實現教導合一。(4)貫徹德育生活化和活動化的育人策略。德育主題不僅要關注社會內容的生活化,更要貼近孩子的實際生活。
破解德育實效性問題,還必須提高道德研究的科學化水平,對學生品德發展規律做更加透徹的研究。張志勇和趙福慶同時提到要注重研究德育心理學的規律。如皮亞杰提出的“從他律到自律”的兒童道德發展趨勢,柯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等。雙語學校把皮亞杰、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以及戚萬學的“活動道德發展論”和《學校德育原理》(戚萬學、唐漢衛)中提出的兒童品德發展的五條基本規律,作為“3310活動德育課程”體系建構的理論基礎,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指導德育研究與實踐。
德育的另一個問題是學校德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尚未形成有機的整體合力。對此,華中師范大學杜時鐘教授提出德育要堅持五個基本立場:德育的合力立場、成長立場、道德立場、制度立場和公民立場。其中德育的合力立場即指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合力與協同共育。張志勇提出的德育的生態論^點――“德育協同論、德育環境論、德育系統論、德育和諧論、德育開放論”,也強調德育應堅持系統、和諧、開放的原則,多種途徑,三教協同,形成育人合力。
三、德育一體化實施的策略與建議
改革,改到深處是制度。與會者認為,德育的改革,首先要實現德育制度和保障的現代化。要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統籌,學校主導,社會參與,依托社區,合力育人”的社會大德育體系,構建全方位“德育一體化”的育人格局,形成全員德育機制,包括實現德育決策、管理、運作一體化,德育評估機制、激勵機制一體化,德育隊伍、內容、方法、渠道一體化。保證德育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喚醒道德成長的內在自覺。
張志勇指出,山東省教育廳組織編制的《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指導綱要》著力貫徹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之本,努力實現德育制度和保障的現代化,強調要建立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11個機制:(1)德育課程與學科課程變雙線并行為一體化管理:(2)全員育人導師制:(3)班集體育人機制:(4)學生自主成長機制:(5)環境育人機制:(6)實踐育人機制:(7)家長委員會育人機制:(8)學生成長日志評價;(9)一崗雙責考核機制:(10)學校德育評價制度:(11)學校德育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構建這11個機制的目的是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和實踐育人。
機電 教學 德育
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育?
1、什么叫“教”?東漢時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義理解釋得非常精辟。“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質就是要以身作則;“育,教子使作善也”。教孩子使他能夠做善人,所以這個“育”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善”,而“善”要有標準,孩子才懂得他做人的分寸。以前的讀書人是“志在圣賢”,現在的讀書人“志在賺錢”。圣賢與賺錢差很多,這樣“育”出來的方向是偏頗、是錯誤的。
2、什么叫“德”?隨順自然規律(道)的心念和行為就是“德”。德,是做人的態度(素質),就是要懂得尊重、愛護一切人事物,德育的本質,就是愛的教育。
二、在機電教學中如何加強德育教育的策略
1、結合教材滲透德育教育
技校學生在校內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于各個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他們的部分思想問題就會在教學過程中以各種不同形式表現出來。目前機電類學生的具有普遍性且較為突出的問題是學習懶散,對專業學習興趣低,學習成績普遍較低。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普遍缺乏遠大的理想及學習動力。這不單給教學工作帶來不小的困難,更加妨礙了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影響到人才質量的培養。所以,正確地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和人生觀,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專業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就機械基礎這門基礎課程來講,學習該門課程能夠了解機械組成、構件受力、強度計算、變形基本方式,熟悉常用的機械材料種類、應用、牌號以及性能,明確熱處理目的,具備一般的機械動作同功能的分析能力以及一般的機械維護和使用能力。不管是從事機械維修、制造,還是使用和研究機械,都需要運用到這些基本內容。學生在了解及掌握后可以樹立“做一名優秀的技術工人,為家鄉經濟建設做貢獻”的思想。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產生積極向上的好學之心。機械基礎課程里的德育教育因素,隱性的多顯性的少。所以,一定要深挖,認真翻閱教材內容,尋找教材里的德育因素。教師可在各章深入地挖掘教材內德育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將其分類、整理、加工,組合成一系列連貫的德育滲透。在講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指出我國在加入WTO以后社會經濟建設的進程加快,國內制造業對技術性的高素質人才需求更大,以此幫助學生了解自身肩負的重大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在之后的章節教學里,結合課程內容適當地介紹目前專業領域動態、現狀,提高學生的使命感和成就感。讓他們知道只有掌握各科知識,才能在今后工作崗位中做出成績,實現人生的價值。
2、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具體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1)注重以“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
我們要把學習的空間、學習的權利、學習的快樂、學習的自由以及人格尊嚴還給學生,才能幫助和促進學生良好的綜合道德素質的生成和發展。教師在課堂上是“主持人”、“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課堂上,提倡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欣賞、自我承擔責任,讓學生的學習主人地位落到實處。
(2)德育教育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
德育教育與專業教學(包括實習實訓階段)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德育教育中要有專業教學,專業教學中要有德育教育,二者不可分割。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是方法、手段和途徑,而德育教育才是目的。因此,只有堅持德育教育與專業教學一體化的原則,充分發揮各科教學的德育功能,方能實現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3)德育教育方法途徑要靈活多樣。
方法可以有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報告法;自我修養法、自我反思法、自我鍛煉法、自我約束法等等。德育途徑,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通過一定的方法施教時,學生在接受教育時的路徑和過程。包括施教和接受教育時所經歷的兩種途徑和過程。更應注重受教育者所經歷的途徑和過程。具體的途徑可以有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學校生活、交往、案例研究、活動等等。
3、將德育教育知識滲透到實習教育過程中
實習實訓對于技校來說極其重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另外,其還是德育教育方面工作開展的重要時機。按照我國中職院校開展的實習實訓工作的形勢及其特征,對學生進行安全生產與職業紀律兩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同時學校還需要把誠實講信用和熱愛本職工作作為職業道德內容中最重要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導,進而提高其樹立遵守紀律和重視質量意識。因此,學??梢詮囊韵氯齻€方面對學生開展教育。
1)、實施實習之前進行教育
學校需要從多個角度使學生了解到實習的重要性,同時知道實習企業形成的環境和工作方面的紀律與條件等多種要求,并且學校、監護人以及實習企業三者之間必須形成一個科學的領導小組,對學生的實習過程相關的方法、目的擬定要求并監督學生貫徹實施。
2)、 對實習教育進行有效的管理
實習企業、監護人以及學校必須充分做好分工合作計劃,把實習的具體情況準時地相互通報,有效地為處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服務。另外學校還必須提高領隊教師隊伍的水平,確保實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合理地將其功能發揮[3]。與此同時,學校還必須采取有用的措施將學生干部以及校團組織兩者具備的功能全部發揮出來,自主地領導學生開展自我、自理以及自治三個方面的教育工作。
小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德育要在實現這些教育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德育本身肩負著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重任,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可靠保證,身心健康也是德育追求的重要目標,因此德育工作任重道遠。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方向,客觀上要求小學教育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端正辦學思想,堅持不懈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诘掠谛W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須加強德育管理?,F代小學德育管理的任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加強和改善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體制,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協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實現德育目標。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德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使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就需要我們在吸取以往德育工作成功經驗的同時,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二、德育管理的基本環節
德育管理是現代小學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德育管理的科學化、最優化是建立系統化、層次化、網絡化的教育工作體制,促進德育工作更加順利、有效地實施的重要保證。小學德育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包括以下相互聯系的四個基本環節。
(一)制定計劃
1.制定德育目標
德育目標是小學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樣,一切德育活動將無處著手。小學德育工作目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結構,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總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時期人才培養的總的方向和總的趨勢。德育目標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同時,為了便于實際工作的順利進行,還要把總目標進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德育目標。
2.制定德育工作的內容及實施步驟
德育工作內容應根據小學的德育目標來確定,使內容符合于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當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及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時還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確定實施步驟,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安排實施
1.建立小學德育管理系統
學校應建立在校長領導下的,由校長、黨支部(總支)書記、部分師生員工、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其職責是組織校內外各方面的力量,協調校內各組織、各職能機構以及學校與家庭、社會間的關系,宏觀指揮并指導德育工作的進行,監督檢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質量的評定以及總結等工作,這是進行德育工作的組織保證。
2.運用多種方法
在新的形勢下,以往的僅通過思想品德課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單一途徑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開辟德育工作的多種渠道和多種途徑已是大勢所趨。學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課外,還應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和全體教職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寓于課外和校外活動之中,寓于社會實踐和勞動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統一。學生不應僅僅從教師那里獲得德育知識,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會(包括各種媒體)、集體等也是對他們進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
(三)評估效果
1.制定標準
質量標準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沒有它,就失去了參照度,也就無法做出科學的評價。制定小學德育工作的質量標準應根據小學德育的目標及國家頒布的相關規定,如《小學德育綱要》中的德育目標、《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三好學生標準》及學校制訂的《文明禮貌常規》等。另外,小學教育的總任務、小學生年齡特征也是制定標準的依據。德育的質量標準可采用階段性指標和綜合指標來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過程中某一階段的德育工作與成果的考核標準。德育質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標準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學的實際。
2.評估效果
它是對小學德育工作與德育成果作出評價,并以德育質量為依據來衡量德育目標達成度的一項工作??茖W的評定可以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與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和學生的發展。要防止片面地以開展教育活動的次數多少和活動的熱鬧程度等表面現象來評定德育質量的傾向。
三、思考總結
一個時期的德育計劃完成后,要及時進行總結,總結要以德育工作計劃為依據,用科學的理論做指導,發揚工作中的成績,尋找差距。因此,總結可以積累德育工作經驗,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僅僅是為了回顧和總結前一段工作的實施情況,最為重要的是依據以往的經驗,結合下一階段的實際,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計劃。因此,總結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又是促進德育管理科學化的一條基本途徑。
四、開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徑
(一)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的工作職責要求教師把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是崇敬老師的,并且是喜歡模仿老師的言行的,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就得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這樣,才能成為孩子眼中美好品德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就是這個道理。作為一名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有對學生的愛護之心,憐憫之心,同情之心。當學生失意時,能傾聽他們的訴說;當學生無助時,能向他們伸出熱情的雙手;當學生無望時,能用最親切、最感人的話語去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才愿意和教師溝通、交流,也只有這樣,德育工作才會取得實效。
(二)抓好課堂教學
1.利用教材資源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工作,教師要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同時又與德育有著密切的聯系,要充分利用好各學科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以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語文、品德、社會等學科要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中國近代史和基本國情教育;數學、自然等學科,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音、體、美等學科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2.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課也在各校普及,它具有獲取信息快、直觀性強的特點。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絡文化的簡單快捷,對青少年具有極大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上網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障礙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網。相反,應積極讓已掌握計算機技術的青少年上網。但對因上網而導致心理障礙的青少年應積極疏導。首先,是防患于未然,應在青少年上網前就向青少年傳播有關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使青少年盡量避免上癮。其次是對已患上上網心理障礙的青少年進行矯治。如適當控制上網時間,要求青少年在上網的同時不要忽視與同學、家長、教師的人際交往,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引導家長正確指導孩子上網等。要培養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抵制不健康的網站和信息,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3.利用本土資源
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利用當地和學校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多樣化的認識環境和空間。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家鄉、學校的德育資源,用鮮活的事實教育學生,使他們增強自豪感、自信心;用典型的事例感召學生,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說教,使德育更具有實效性。茅以升事跡陳列館是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座落在優美潔凈的茅以升實驗學校內,館內陳列著反映茅以升先生事跡的部分文化生活用品以及反映茅老先生在橋梁事業方面的成就的文字與圖片等。館內立有茅老雕像,并有多媒體設備滾動播放紀錄片《架橋人——茅以升》,以大量生動的事實,展現茅老奮斗進取、無私奉獻的一生。為貫徹落實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行動計劃》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素質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推進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全面提升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生活品質,2008年1月,茅以升事跡陳列館作為首批列入“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場館名錄”的71座場館,面臨著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借此契機,學校依托少先隊和德育干部的力量,圍繞展館建設和宣傳,精心設計并實施了以“橋”為主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積極做好場館的內部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認真組織開放,在做好迎接廣大青少年、市民參觀的各項工作之余,也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特色,吹響了德育的“集結號”。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對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小學德育工作既要有內容,還要有載體,有趣味,而有意義的活動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因此,要經常組織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以活動促德育??刹扇∫韵聨追N方式:
1.結合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德育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班級活動或召開主題班級會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的程度,有層次地安排活動。如低年級可以安排一些使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健康、家庭負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活動;中年級可安排一些培養對他人負責的精神,培養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孝敬父母、與人友好相處、誠實守信等品質方面的活動;高年級要側重從培養學生對社會負責的精神的角度安排活動,即培養學生對學校、對社會、對環境、對人類負責的精神,使之關心班級、熱愛集體、遵守社會公德、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長、熱愛祖國、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熱愛全人類。
2.結合社會實踐
開展的活動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意愿,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搞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可提出一個總目標,具體的地點、活動的方式、采取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這樣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在活動中能力得到了培養,才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又能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結合家庭教育
人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長在德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提出教育學生的明確目標,教師要與家長加強聯系,互通信息,交流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創建良好的環境
作為學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努力創造整潔優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又要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學生營造和保護良好的校園環境要靠大家來努力。學校的校園環境包括班級環境、走廊環境、室外環境等,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學校要搞好綠化、美化、凈化工作,一進校門,教室就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同時要注重積累過去和現在校內的有德育內涵的人物、事例、文章、作品、實物等,使之逐步成為本校德育文化環境的個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