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河道生態治理

河道生態治理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9 16:43: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河道生態治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河道生態治理

篇(1)

關鍵詞:城市河道生態治理

1 引 言

我國城市河道的治理先后經歷了依附自然被動防御階段、發展生產與河爭地階段和防洪排污經濟治河階段,直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河道的治理在滿足行洪排澇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開始重視其生態、景觀、休閑、娛樂等功能。

2 生態河道概念的提出

從20世紀60年代起,面對工業革命帶來的河流污染與破壞問題,歐洲各國開始重視河流的治理。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現代生態學的發展,他們進一步認識到河流治理工程還要符合生態學的原理,提出了建設多自然型河川等理念。

多數學者認為生態河道建設是指在保證河道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建設生態河床和生態護岸等工程技術手段,重塑一個相對自然穩定和健康開放的河流生態系統,能長期維持河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最終構建一個人水和諧的理想環境。

3 河道生態治理的原則

3.1 尊重自然原則

尊重自然的原則是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的基本原則。對河道進行生態治理的過程中盡量維持河流的自然形態,注意結合生態學的相關知識,充分發揮河流生態系統自凈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

3.2 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河道生態治理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保證足夠的水面率和水體容量,保證水體循環流通,進而改善整個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達到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全方位的協調。

3.3 植物合理配置原則

植物合理配置原則是指在河流生態治理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濕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建立起多樣性的生物群落,以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

3.4 協調統一原則

發揮城市河流生態系統在景觀中的作用,將美學融到城市河道生態治理之中。使治理后的城市河流生態系統與周圍環境協調統一, 形成城市景觀中的一道亮點。

3.5 發揮河流的社會功能原則

城市河道的生態治理在滿足河流防洪、排澇等基本功能的同時,也要發揮河流的休閑娛樂、景觀等社會功能。城市河流生態系統應該能夠為人們提供可親水的休閑娛樂的空間。

4 河道生態治理的實例

臨沂市位于魯東南地區,市區依河而建,沂河從北向南穿過市區,其最大支流河則從西向東穿過市區。沂河是山東境內除黃河外最大的河流,市區段從北外環路至劉家道口,河道長度27.5公里;河市區段從北外環路至入沂河河口,河道長度11公里。沂河和河均為季節性山洪河道,河窄流急,比降較陡。市區段兩河情況非常相似,河面寬闊,河勢順直而平緩,河面寬度1000-1200米,河灘寬度50-200米,河道內動植物種類豐富,土壤條件良好,具有塑造生態型景觀河道的優越條件。

生態型護岸主要采用下列幾種型式:

干砌塊料加草皮護坡:下半部分別采用坡度為1:2的干砌石或砼預制塊斜坡,灘地頂至正常水位以下0.5米內采用3~5m寬平坡或緩坡灘地綠化帶。干砌塊料護坡自上而下依次為25cm厚干砌塊料、10cm厚的碎石墊層、反濾土工布。

純生態沙丘護岸:沙丘垂直水流向寬度控制在5~10m,迎水坡設1:6斜坡至河底,沙丘與河岸連接采用14~18m寬淺灘,兩邊邊坡為1:8。沙丘上覆不小于0.5m厚的粘土,以便沙丘植被綠化,粘土層高程高于正常擋水位0.1~0.3m。

土工隔柵固岸插杞柳:岸坡整為1:2斜坡,鋪粘土0.4m厚,順斜坡鋪土工隔柵網,兩端分別埋入灘地深1m。垂直斜坡埋入φ100柳木樁,木樁長1.5m,以固定土工隔柵網,粘土中插入杞柳。

5 河道生態治理的應注意的問題

5.1 必須截流污水

進行河道的生態治理,首要任務是要進行流域污水的截流。將排放入河的污染源截污納入城市污水管網,禁止向河道內排放污水。可根據洪水汛情預報,提前放空, 利用洪水對蓄積水進行置換,以保證河道良好水質。

5.2 保證水流多樣化

生態型河道要求在滿足行洪需求的基礎上,宜寬則寬、宜彎則彎、深淺不一,以形成水流的多樣性。水流的多樣性能夠滿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階段對水流的需要,同時也更具景觀價值。

5.3 采用可滲透型護岸、護底

河道的護岸和護底不可全部用混凝土漿砌石結構,可利用卵石、塊石堆體等具有滲透性的材料,不阻斷河道內外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護岸也可利用粘土夯實邊坡, 或采用根系發達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進行護坡處理。

5.4 合理配置岸邊及水生植被

河岸上盡可能留出空間,在河道中以小島、岸邊灘地等形式因地制宜地營造一些濕地,也是河道生態治理的一種重要手段。濕地是水生態系統中最有代表性及功能作用最強、最完整的區域,它可起到自然生態系統中物理、化學、生物的共同作用,促進水生態系統的平衡。另外,濕地充滿了野趣,散發著自然氣息,可成為休閑娛樂的場所。

河道水面上可種植浮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如水葫蘆、荷花、睡蓮等,這些水生植物能夠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有助于水體的自我凈化。

5.5 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

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強管理,以維護河道的生態平衡。①要加強對水中生物和水體質量的觀察與調查,及時掌握生物種群的生長、繁殖情況和水體質量變化規律,對生物的數量、品種及時進行調節。②要監督檢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況,禁止向河道內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質。③要合理利用相關設施,通過河水置換、增氧等綜合措施,增強水生態系統修復的效果。

篇(2)

關鍵詞:城市河道;生態化治理;設計方法

過去,城市河道治理往往偏重于水利灌溉、排水泄洪,護岸硬化、渠化現象嚴重,加上兩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導致很多河道變成臭水溝,水生物無法生存,生態系統遭到極大破壞。在日益嚴峻的環境危機中,城市的建設者們開始尋找一條有效的生態化解決方案,以解決鋼筋混凝土叢林中人與自然隔絕的現象,創造一個水清岸綠、蟲叫蛙鳴、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水岸環境[1]。

生態恢復是一個系統工程,河道的生態化治理措施應該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而這些措施圍繞的核心就是如何進行生態系統的恢復,這就對設計者提出了新的挑戰[2]。每一個設計元素都應該為生態恢復創造有利條件,從而形成生態化河道,即通過人工物化,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夠貼近自然原生態,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逐步形成草木豐茂、生物多樣、自然野趣、水質改善、物種種群相互依存,并能達到有自我凈化、自我修復能力的水利工程[3]。所以,設計者應該多利用自然的抗干擾、自我修復能力來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不是大量采用人工結構和形式來取代自然,這是生態設計與傳統設計方法的區別。

1河道線型設計

河道線型設計即河道總體平面的設計。由于城市用地緊缺,河道濱水地帶不斷被侵占,水面越來越少,河寬越修越窄,但是為了泄洪的需要,要保證過水斷面,只好將河道取直、河床挖深,這樣對駁坎的強度要求就逐步提高,建設費用逐漸加大,而生態功能逐漸衰退,河道基本成為泄洪渠道,這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相悖。而生態化治理需要退地還河,恢復濱水地帶,拆除原先視覺單調、生硬、熱島效應明顯的渠道護岸,盡量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宜彎則彎,寬窄結合,避免線型直線化。

自然蜿蜒的河道和濱水地帶為各種生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樣性的景觀基礎。河灣、凹岸處可以為生物提供繁殖的場所,洪峰來臨時還可以將其作為避難場所,為生物的生命的繁衍增加濕地、河灣、淺灘、深潭、沙洲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態,既增添了自然美感,又可以利用河流形態的多樣性來改善生境的多樣性,從而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樣性。相對于直線化的渠道,自然曲折的河岸設計更能夠提高水中含氧量,增加曝氣量,因此也更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環境。

從工程的角度看,自然曲折的河道線型能夠緩解洪峰,削減流水能量,控制流速,所以也減少了流水對下游護岸的沖刷,對沿線護岸起到保護作用。退地還河、濱水地帶的恢復,使得城市建設設計人員在河道斷面的設計上留有選擇的余地,不需要采用高強度的結構形式對河濱建筑進行保護。順應河勢,因河制宜,無疑在工程經濟性方面也是較為有利的。

2河道斷面設計

河道斷面的選擇除了要考慮河道的主導功能、土地利用情況之外,還應結合河岸生態景觀,體現親水性,盡量為水陸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創造條件。

傳統的矩形斷面河道既要滿足枯水期蓄水的要求,又要滿足洪水期泄洪的要求,往往采用高駁坎的形式,這樣就導致水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隔離,兩棲動物無法躍上高駁坎,生物群落的繁殖受到人為的阻隔。梯形斷面的河道在斷面形式上解決了水陸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問題,但是親水性較差,陡坡斷面對于生物的生長仍有一定的阻礙,而且不利于景觀的布置,而緩坡斷面又受到建設用地的限制。復式斷面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以采用矩形或者梯形斷面,在常水位以上部分可以設置緩坡或者二級護岸,在枯水期流量小的時候,水流歸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陡然變大,所以復式斷面既解決了常水位時親水性的要求,又滿足了洪水位時泄洪的要求,為濱水區的景觀設計提供了空間,而且由于降低了駁坎護岸高度,結構抗力減小,護岸結構不需要采用漿砌塊石、混凝土等剛性結構,可以采取一些低強度的柔性護岸形式。人類活動較少的區域,在滿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應減少人工治理的痕跡,盡量保持天然河道面貌,使原有的生態系統不被破壞。所以在河道斷面的選擇上,應盡可能保持天然河道斷面,在保持天然河道斷面有困難時,按復式斷面、梯形斷面、矩形斷面的順序進行選擇。

然而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也應該避免斷面的單一化。不同的過水斷面能使水流速度產生變化,增加曝氣作用,從而加大水體中的含氧量。多樣化的河道斷面有利于產生多樣化的生態景觀,進而形成多樣化的生物群落。例如在淺灘的生境中,光熱條件優越,適于形成濕地,以供鳥類、兩棲動物和昆蟲棲息。積水洼地中,魚類和各類軟體動物豐富,它們是肉食性候鳥的食物來源,鳥糞和魚類肥土又能促進水生植物生長,水生植物又是植食鳥類的食物,從而形成了有利于鳥類生長的食物鏈。深潭的生境中,由于水溫、陽光輻射、食物和含氧量隨水深變化,所以容易形成水生物群落的分層現象。

3河道護岸形式

傳統的河道護岸在材質方面大多數采用混凝土及漿砌塊石等硬質材料,整個護岸形成一個封閉的體系,猶如給河道穿上了一層盔甲,但只考慮了河道的安全性,卻忽視了對河流環境和生態系統及其他動植物與微生物生存環境的影響;不僅阻礙了水生態循環系統,連動植物、微生物的整體生物鏈都被阻斷;地下水與河水也不能及時的溝通,水循環過程被隔斷,河道變成了只進不出的封閉水體,從而有悖于城市的生態化建設。

在建設生態河道的過程中,河道護岸是否符合生態的要求,是否能夠提供動植物生長繁殖的場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復能力,是設計者應該著重考慮的事情。生態護岸應該是通過使用植物或植物與土工材料的結合,具備一定的結構強度,能減輕坡面及坡腳的不穩定性和侵蝕,同時能夠實現多種生物的共生與繁殖、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具有凈化功能、可自由呼吸的水工結構。

目前很多設計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護岸設計方法,如土工格柵邊坡加固技術、干砌護坡技術、利用植物根系加固邊坡的技術、滲水混凝土技術、石籠、生態袋、生態砌塊等[4]。這些結構的共同點:一是具有較大的孔隙率,護岸上能夠生長植物,可以為生物提供棲息場所,并且可以借助植物的作用來增加堤岸結構的穩定性;二是地下水與河水能夠自由溝通,能夠實現物質、養分、能量的交流,促進水汽的循環;三是造價較低,不需要長期的維護管理,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四是護岸材料柔性化,適應曲折的河岸線型。但是生態護岸也有一些局限性,選用的材料及建造方法不同,堤岸的防護能力相差很大,所以要根據不同的坡面形式,選擇不同的結構形式。坡面較緩的河段,可以選擇生態砌塊、土工格柵等柔性結構,而坡面較陡的河段,可以選擇干砌塊石、石籠、滲水混凝土等半柔性的結構;生態護岸建造初期強度普遍較低,需要有一定時間的養護,以便植物的生長,否則會影響到以后防護作用的發揮;施工有一定的季節限制,常限于植物休眠的季節。

俗話說“蝦有蝦徑、蟹有蟹路”,各種生物都有自身獨特的生活習性,而不同的生態護岸結構形式能夠滿足不同的生物生長繁殖需求,例如石材類護岸可以提供螺螄、螃蟹等生物的寄居攀附,自然邊坡及土工格柵護岸可以提供泥鰍等軟體動物

生長,淺灘地段適宜浮游生物的繁殖,深潭區域適宜魚類活動,所以在駁岸形式上,要根據地形地貌、原始的植被綠化情況,選擇多種護岸形式,為各種生物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體現生命多樣性的設計構思,這樣既可以保持豐富多樣的河岸形式,延續原始的水際邊緣效應,又給各種生物提供了生長的環境、遷徙的走廊,容易形成完整的生物群落。

4植物配置設計

植物根系可固著土壤,提高土壤持水性,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既改善土壤的結構與性能,增加抗侵蝕能力和抗沖刷能力,起到固土護岸的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不斷生長,這些作用將會不斷加強。

植物枝葉可截留雨水,過濾地表徑流,水邊植物的枝葉能抵消波浪的能量,從而起到保護堤岸、凈化水質、涵養水源的作用。豐富的植物群落,也為動物、水生物提卵場與棲息地[5]。

植物還具有凈化水質的作用,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質被植物吸收,能夠轉化為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變廢為寶,從而實現“污”“水”分離,降低河道富營養化水平。研究人員對生態化治理的河道進行監測發現,NH4+、TP、CODMn和SD指標都明顯降低,水體質量得到顯著提高[6]。

根據生長條件的不同,河道植物分為常水位以下的水生植物、河坡植物、河灘植物和洪水位以上的河堤植物。在選擇植物的時候,不僅要達到豐富多彩的景觀效果,層次感分明,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果,根據水位和功能的不同,選擇適宜該水位生長的植物,并達到一定的功能。在常水位線以下且水流平緩的地方,應多種植生態美觀的水生植物,其功能主要是凈化水質,為水生動物提供棲食和活動場所,美化水面,根據河道特點選擇合適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并按其生態習性科學地配置,實行混合種植和塊狀種植相結合;常水位至洪水位的區域是河道水土保持的重點,其上植物的功能有固堤、保土和美化河岸作用,河坡部分以濕生植物為主,河灘部分選擇能耐短時間水淹的植物,河道植物的配置應考慮群落化,物種間應生態位互補,上下有層次,左右相連接,根系深淺相錯落,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為主體,在不影響行洪排澇的前提下,可種植少量喬木樹種。洪水位以上是河道水土保持植物綠化的亮點,是河道景觀營造的主要區段,群落的構建應選擇以當地能自然形成片林景觀的樹種為主,物種應豐富多彩、類型多樣,可適當增加常綠植物比例,以彌補洪水位以下植物群落景觀在冬季蕭條的缺陷。這樣,水生植物與河邊的灌喬木呼應配合,就形成了有層次的植物生態景觀。

在植物種類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適宜本地區氣候環境的物種,同時不造成外來物種入侵,植物生長后構成的景觀層要分明。水際邊緣地帶要選擇抗逆性好、管理粗放、植物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的植物,比如香根草、百喜草等。人工污染較嚴重的河段或者郊區無污水管網的河段,要選擇環保效果好,能有效地消除氮磷、油污、有毒化學物質的植物種類,以達到生態治河的目的,比如伊樂藻、苦草、狐尾藻、金魚藻、浮萍、美人蕉等。有關研究表明,沉水植物比浮水、挺水植物更能有效去除污染物。有種植槽或濕地的地方,可以根據水生植物適應水深的情況,配置多種水生植物,重構水生植物、魚類、鳥類、兩棲類、昆蟲類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比如蘆葦、荷花等。

綜上所述,生態河道的設計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設計者要拓寬思路,結合生態學、工程學、水利學的知識,相互補充,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設計方法。

河道的生態化治理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要通過設計、施工、養護等一系列措施模擬一個生物生長的適宜環境,為各類水生、陸生和兩棲類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棲息、繁衍和避難的場所,并且,除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還必須有選擇的放養水生動物及微生物,恢復生物的多樣性,重建生物系統的生態鏈。

5參考文獻

[1]葉碎高,王帥,張錦娟.河道植物措施與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與展望[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8,6(2):41-43.

[2]韓玉玲,嚴齊斌,應聰慧,等.應用植物措施建設生態河道的認識和思考[J].中國水利,2006(20):9-12.

[3]王建新,邱俊杰,孫逾越,等.河道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對水體總氮、總磷等指標的影響[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2008,20(1):53-55.

[4]朱永祥,彭月琴.太原市生態河道護岸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5):279-280.

篇(3)

關鍵詞:河道傳統護坡生態護坡環境

中圖分類號:TV147文獻標識碼: A

前言:河道整治過程中,護坡工程是范圍廣泛的大型基礎設施,傳統的河道護岸結構往往只片面強調對河道防洪、引水、排水、蓄水、航運功能,較少地考慮河道的生態或環境功能,因此河道的護坡結構多數采用漿砌塊石或混凝土等剛性硬質材料。但是,這一舉措嚴重破壞了河道自身的生態系統平衡,忽視了河道的其他功能。如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一種科學理念,成為指導水利工作的中心思想。為了改變混凝土護坡對河道生態環境的破壞,國內外研究人員提出了生態修復理論及建設生態型護坡。在河道通過建設生態型護坡,改造傳統護坡,改善和恢復被破壞了的河道生態系統,使河道成為集水利、生態、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濱水空間。

一、常規河道護坡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

1、常規河道坡面材料及結構形式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更注重河流本身的功能,如防洪、排水等,河道斷面形式單一,走向筆直,河道護坡結構也比較堅硬,其原因主要是考慮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沖刷、水土保持等。因此,河道的護坡一般采用漿砌石、干砌石、現澆混凝土、預制混凝土塊等材料,以及現在比較滸土工模袋混凝土坡和重力擋土墻等材料和結構形式。

2、常規結構形式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

(1)對影響環境的影響。整齊的河流橫截面筆直河流,雖然是一道風景線,但是不符合現代人們追求到自然景觀的需求。昔日的碧水漪漪、青草幽幽、白帆點點或是污濁黑臭的污水景象被堅硬的護坡和擋墻擋的無影無蹤。這與現代城市河道周邊無論現代或古典的建筑藝術都極不相稱,與周圍環境也極不協調。而且一旦這些結構遭到破壞后,環境景觀就更差了。

(2)對人類自下而上環境的影響。長期生態在這個僵硬的、不活動的混凝土墻之中,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會受到侵犯。在這種結構保護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邊環境和水環境的功能,人們失去了娛樂、休閑和親水的好去處,河道也因之失去了靈氣和精神。

(3)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原來的護坡和護岸結構對河坡采取了一個封閉的形式,河流生物和微生物失去生存的環境而無法生存。整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就因一層堅硬的護坡結構而斷開,生態環境因此而破壞,生態就推動了平衡。更有甚者,有的河道護坡和護岸結構還采用了全斷面護砌的結構,其后果就更加嚴重,趨向也更加惡劣。

二、各種生態護型形式淺析

1、生態格賓擋墻

格賓擋墻是將符合粒徑要求的石料填入具有柔性的格賓網中達到一定的孔隙率、逐層砌筑的一種新型的柔性擋土構筑物。格賓擋墻適用于受水流沖刷和風浪侵襲,且防護工程基礎不易處理或沿河擋土墻、坡腳基礎局部沖刷深度過大的沿河路堤坡或護岸,近年來,格賓擋墻在國內也有所應用,主要用于河道岸坡防護。

(1) 適應性強:生態格網工藝以鋼絲網箱為主體,為一柔性結構,能適應各種土層性質并與之較好的結合,能很好的適應地基變形,不會削弱整體結構,更不易斷裂破壞。

(2) 透水能力強:生態格網工藝可使地下水以及滲透水及時的從結構填石縫中滲透出去,能有效解決孔隙水壓力的影響,利于岸(堤、路、山)坡的穩定。

(3) 結構整體性強:生態格網網片是由機械編織成雙絞、蜂巢形孔網格,即使一、二條絲斷裂,網狀物也不會松開。有其他材料不能代替的延展性,大面(體)積組裝、不設縫,整體性強。

(4) 施工方便易組合:可根據設計意圖,工廠內制成半成品,施工現場能組裝成各種形狀。

(5) 耐久性好:生態格網網絲經雙重防腐處理,搞氧化作用強,搞腐耐磨,抗老化,使用年限長。

(6) 美化環境、保持生態:網箱砌體石縫終會被土填充(人工或自然),植物會逐漸長出,實現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結合,亦綠化美化景觀,形成一個柔性整體護面,恢復建筑的自然生態。結構填充料之間的縫隙可保持土體與水體之間的自然交換功能,同時也利于植物的生長,實現水土保持和自然生態環境的統一。

2、蜂巢擋墻

廣泛地應用于水利、公路、鐵路、山體滑坡的治理、泥石流的防治、落石防護等,同時兼顧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的功能。

(1) 親水性。結構填充料間的空隙為水與土之間的交換創造了條件。

(2) 保護水生態環境。通過人工植被或自然生長,產現優化、美化環境,保持原有的水邊生態環境。

(3) 穩定性、整體性好。單元結構之間緊密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的柔性結構,單元結構連接說明如下:螺旋連接線為與網箱相同材質的覆樹脂膜鋼絲;單元網箱間隔網與網身成90度相交,間隔網與網身的四處交角各雙股綁扎一道,交接處采用邊疆線一孔繞一圈呈螺旋狀穿孔絞繞連接;相臨單元網箱采用四角先加裝扣件(3mm不銹鋼扣件)后,相臨框線采用連結線每隔25cm綁孔一道,雙股并絞緊,上下單元網箱相臨框線每隔25cm綁扎一道,雙股并絞緊;1m高檔墻形式部位的網箱,每上下左右1/3處設置拉筋線,呈八字形向內拉緊固定。

(4) 透水性好。填充料系松散體,利于墻后填土內孔隙水的排出,有效的降低墻后的地下水位。填充石料(碎石或卵石)的粒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蜂巢格網網箱應控制在8-25m,占80%以上,其余以良好級配或碎石填滿空隙;蜂巢格網護墊應控制在5-10cm,占90%以上,其余按設計要求。

(5) 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材料的熱鍍鋅及包塑防腐處理使其使用年限長。

(6) 抗震性能好。箱籠為柔性結構,地震發生時結構內的松散填充料會自身調節適應變形,整個結構不會被破壞。

(7) 蜂巢格網結構的可變性強。在已有的結構上可自由的延伸或者在基礎許可的條件下繼續加高。

(8) 抗沖刷能力強。高速水流下,箱籠內的松散填充料即使有小的位移,也不會被水流帶走,而是經過自身的調節達到新的平衡。同時單元結構之間的連接力也能夠使其更加牢固。具有獨特的抗風流襲擊能力,蜂巢格網箱籠內填充料的空隙可以粉碎浪花,減小浪壓力,當浪退下時可以破壞真空吸引力,加上結構本身進行的微調,可確保工程的安全、穩定。

3、框格混凝土植草護坡

框格混凝土植草護坡是指將預制的形狀不同的混凝土砌塊鋪設于坡面形成框格,在框格內回填客土,然后在框格內植草而形成一種護坡與綠化相結構的技術。其植草措施可以改善周邊生態環境,恢復已破壞的植被,降低噪聲和光污染,凈化大氣,促進有機污染降解,增強景觀效應。與傳統混凝土板相比。施工現場條件要求低,砌塊面積小,維修更換簡單,易于適應堤身沉陷和坡度變化;與砌石相比,貨源穩定,規格統一,外形美觀。對石料缺乏地區是一種先進的替代工藝技術。

三、結束語

生態護坡在河道整治過程中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發揮著良好的性能特性。在河道整治過程中,應該按照相關規范的要求,結合工程實際特性,建立系統可靠的邊坡生態化防護設計方案,使水利工程建設護坡工程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充分發揮水利工程邊坡生態化防護的綜合性能。

參考文獻:

[1] 田曉靜,高金超,王迎風.防洪河道生態護坡工程探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6):97-98

篇(4)

目前的現代化河道治理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是綜合的采用美學、生態學、水利工程學、環境學、生物學等,借助外界自然生態循環系統來實現河道治理的現實目標。這樣不但能保持河道防洪蓄水的功能還能有效提高整體河道生態系統的全局穩定性,在河道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 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優勢 

所謂生態水利,是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在重視水利樞紐的建設的同時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項生態工程。生態水利的現實目的是不僅研究和把握水利水文的特性、生物種群之間的特性、河道河流之間的特性等,還要創新河流湖泊等節能型的開發和利用。不僅重視水利資源開發的同時還要重視周邊環境生態系統的研究、重視水體特征性的研究和流域的循環性研究。在開發和設計河流過程中,應該考慮到河流整體和河流中包含的各種生物體還有周邊環境等諸多因素的產生,在有效滿足開發的基礎上,保持原生態系統固有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的優勢。 

傳統所做的河道治理方式不但會破環河道的整體生態環境、景觀等還會影響到人類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此,結合采用美學、生態學、水利工程學、環境學、生物學等大多學科為整體的河道治理即生態水利便是現代環境和有效改善的首選方案。生態水利和傳統的河道治理相比較,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在河道治理中運用生態水利理念,能大幅度的提高河道水流自身的凈化能力,做到凈化河道中有機污染物,良好的有機物能做到為真菌和細菌提供生態環境和所需營養, 

同時在有機物的氧化作用下進行分解處理,分解后的無機物被藻類吸收,隨著光合作用釋放充足的氧氣,能夠滿足河道生物的生長需求為河道整體的周邊環境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 

②生態治理是依據河道周邊的環境,通過科學配置讓水中的生物和周邊植物有機聯系在一起,形成穩定良性循環系統下的河道生態環境,能對河道兩側植被恢復的同時還能為河道中水生物的生長和岸上的鳥類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3 生態水利的實際應用分析 

3.1 能進行自然恢復的河道環境 

生態水利工程的實施主要目的在于實現河道和水體內生物的多樣性,保障河道建設、水利工程防洪蓄水等功能前提下,將河道周邊環境改善到從前的自然生長狀態。恢復河道內自身的自然環境,創造多樣化河道結構能為達成河道環境自然的恢復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運行河道岸線設計的時候,根據河岸自然生態駁岸的基本特點,對坡度緩和、土質質量較高的地段采用天然河道邊坡,同時幫助格室結構、拋石插值、植活木樁等方式,這樣的方法不僅能符合自然形式功能的需求,還能夠保障河道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河道自然生長狀態的修復兩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實作用。除此之外,進行河道治理設計的過程中,還應重視周邊的環境和河道生態網絡建立的配合,達到周邊環境和河道生態系統的有機結合。例如,在河岸設計時應突破傳統混凝土河岸,增添綠色植被為周邊鳥類動物等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從而實現河道系統多樣化,為維持整體河道生態系統穩定性提供良好發展保障。

    3.2 生態護坡設計的建設 

進行河道治理過程中,應從綜合考慮河道本身功能特點、周邊環境等因素著手,制定適應河道生態系統的河道生態護坡設計方案。在生態護坡方案施工前,對河道周邊植被、生物類型進行分布狀態的全面調查,用來保障河道施工劃分不會影響周邊生態系統的自然運行狀態。將河道區域劃分時分成三個區域:常淹區、變化區和常露區,不同的區域特點選擇不同的植被,提高植被在所選區域正常的生長。例如,分別在三種區域種植不同的植被。在常淹區內種植水生的植被;在變化區種植較為干旱抗淹的植被;在常露區種植耐旱植被。在不同環境下種植相匹配的植被能為河道創造良好穩定的生態護坡。另外,在進行設計方案時,還要視為設計重點的是進行河道環境美化的設計,努力滿足人類對河道美觀程度的需求,在進行護坡設計之時,在河道兩岸建設淺灘,給人營造一種河道漸寬的視覺上的沖擊,還能為河道中水生物提供寬闊的活動范圍,提高生物多樣,這對維持河道整體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 

3.3 實際應用生態水利事例 

實例1:利用動物和生物的自然生長,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關鍵是利用土地處理、人工濕地處理、生物膜處理、生物操縱等技術進行河道自然環境的生態恢復,利用植被生長分解河道中存在的污染物,達到水體的凈化目的。同時,利用水環境的空間藝術進行環境造景,創造河道生命力,營造快樂、輕松、靈動的河道生態系統環境[1]。例如:北方濱海地區多采用圖1所示表面流人工濕地斷面,利用挺水植物與沉水植物搭配,為微生物提供充足空間,與溢流壩結合建成水流穩定的水生態系統。 

實例2:創設親水性活動空間,重點在于堅持可持續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生態治理原則,保障不影響河道防洪蓄水的功能基礎上,建造親水性活動空間,用以實現活動空間和城市景觀的整體結合,同時進行河道旅游領域的開發。例如,某濕地公園河道治理如圖2所示,充分利用濱水、河流等自然環境條件,結合濕地的綠化功能,創建了回歸自然的旅游和休閑的場所[2]。 

實例3:河道污染的有效治理,濕地對于污染的控制具有顯著的作用和效果,能調節改善小范圍內的氣候,使各類生物、植物自然生長棲息。采用人工濕地建設的方法對河道水體生態進行恢復建設,運用合理的轉化達到最佳污染處理作用。此外,充分結合水體環境空間藝術,利用水體特征造景[3]。例如,某濕地生態水利河岸設計如圖3所示,賦予原本靜止狀態的自然水體以生命力,達到給人自然、愉悅享受的感覺。 

河道治理工程在進行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環境污染的等諸多問題,這是對生態可持續發展以及河道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非常不利的因素。通過對河道治理實際應用生態水利,在不影響河道抗洪蓄水基礎上,能夠做到對河道生態系統穩定修復、增加生物多樣性、河道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為此,加強生態水利實際應用探究、提高應用效果進一步改善水質和水資源利用率等工作是河道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4]。 

4 結論 

在當前科技日益發達的時代下,人類的需求不再是傳統的河道治理方式,而是開始面向研究具有環境、生態保護、造景功能的新型生態水利發展。生態水利在現代環境下河道治理中的實際應用已被人們廣泛關注,本文望通過以上所述對河道生態水利問題進行初步探究,能夠為新時代下人文自然和諧發展的水環境建設提供思考。 

【參考文獻】 

【1】許映建,石磊.如皋城區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應用[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6(07):38-41. 

【2】范磊.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30):75-76. 

篇(5)

關鍵詞:論述;生態景觀;河道綜合治理;應用

1河道綜合治理的新理念

在河道整治中,要在充分利用河道自然生態特征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自然的生態體系,不但要保持河道自然流向,而且要注意協調城市建設與河道的和諧關系。目前,比較流行的河道綜合治理的理念就是建設自然型河道。所謂自然型河道,也就是要在盡量維持河流固有生物環境的前提下,以制造優美的自然景觀為目的加強護岸,保持河道自然原生態,使河岸景觀建設體現自然形態。所以,河道整治不僅僅是單純地保護自然,還要在河道環境建設中,實現自然回歸。

2生態景觀在河道綜合治理中應遵循的原則

2.1統一性原則

在河道綜合治理的生態景觀規劃中,首先要明確河道的生態狀況,其次要考慮其上下游、左右岸生物群體的基本情況和相互之間的聯系,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籌安排,確保河道綜合治理的各個環節都能夠融入生態因素。

2.2改善性原則

河道綜合治理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當前的河道現狀。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既是出發點,也是綜合治理的歸宿。河道生態環境的改善涉及3個方面,首先是改善水資源質量,其次是改善河道生物群體生存狀況,再就是河岸生態景觀面貌的改善。

2.3融合性原則

河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關,對河道綜合治理就是要讓河道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讓河道成為人們優美生活環境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延伸河道水面,建立岸邊綠化帶,協調河道的生態環境,優化河道的生態系統,為人們的休閑生活提供一個好去處。

2.4美化性原則

河道的綜合治理是對河流從下到上、從水底到河岸的一個系統的治理過程,疏通河流、護坡防洪、鞏固堤壩等河道內工程施工,都要圍繞著美化原則來開展。

3生態景觀在河道綜合治理中的應用

3.1改善水質,涵養水源

改善水質是河道綜合治理的內容之一,因為河道與城市建設密不可分,河道的治理對城市品質的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生態景觀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截污治污,生態植物能有利于污水的截留和沉淀,減少河道污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景觀植被可以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汛期排洪泄洪依然是擺在河道治理中的首要目的,確保河道排洪泄洪安全,這是河道綜合治理的基本任務。

3.2化城市水環境

河水被譽為是城市的生命線,城市水環境的優化建設,有利于保證城市生態環境及其社會環境建設的協調,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實現城市水利建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河道里的水資源不僅給城市帶來了生命之水,也對城市建設品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優美的城市中一條清澈明亮的河水,提升了這個城市人們環境幸福指數。不但有利于建設宜居的生態城市,還有利于現代城市建設新理念的實踐,更是提高了人們追求自然生活的品味。河道的生態景觀建設與城市建設互為補充,提升了河水質量,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是互利共贏的舉措。

3.3綠色河岸的生態景觀技術措施

河道綜合治理“綠色生態”的理念,生態景觀的運用有很多方面,比如,改造原有的硬質河岸,在土坡采用柔性材料種植綠化,如根系發達具有良好護坡固土作用的紫穗槐、杞柳、胡枝子、黑麥草等品種,濱河綠帶的種植要根據適地適樹原則,分別選擇適合當地立地條件的樹種以及展現當地特色的植被。關于護岸工程,要以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作為出發點,緊密的河道和生態景觀相協調。其技術措施主要是采用梯形斷面、人行道設置在堤頂、親水平臺設置在堤下。親水平臺與堤頂之間的銜接采用斜坡進行,并采用草皮護坡。所以,河道綜合治理完全可以保持原河道的蜿蜒曲折,河岸綠色植被也能遵循原有的風格,生態系統就可以得以全面地保護。

3.4生態景觀的改造措施

河道生態景觀的改造工程措施中,植物種植必須要體現綠化的本質,并注重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多種植物的特點,利用不同植物打造多層次、立體化的人工生態景觀,并與河道呼應,確保河道景觀的融合性和一致性。讓人們深入河道沿岸生態景觀中,感受不同景觀元素錯落有致的布置,使身心真正融入生態的環境中,體驗著優美的自然風光,怡然自得。

篇(6)

關鍵詞 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現狀分析;策略闡述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9-0102-02

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城市化的腳步越走越快,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城市河道的污染和環境的破壞成為了我們不得不給予充分重視的情況,而城市河道與城市環境對于整個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高低息息相關,河道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僅給城市的整體美觀造成了影響,同時也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生產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而環境的破壞更是引起了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隨著環境的破壞而逐漸下降,城市居民由于環境的因素而患病的幾率正在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對于城市河道生態的治理以及城市環境的治理與保護不僅僅是有關部門工作成績的問題,同時也是決定著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發展質量的社會性問題,作為這方面的工作者,我們應該首先給予這項工作以充分的重視,同時在工作中積極總結既往的工作經驗,對城市河道生態環境以及城市環境的現狀做出客觀的分析,并作出有針對性的治理策略和保護措施,為城市居民生產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

1 當前我國城市河道生態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城市河道的生態環境現狀主要為水體污染嚴重和河道淤積、生態環境失衡,由于我國多數地區處于丘陵地帶,這些地區的河流往往比較淺,河道相對于平原地區具有順直和流量小的特點,而這些特點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些地區的河道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容易遭到破壞。而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速度逐漸加快,在發展之余城市河道的保護工作又很不到位,這就導致這些丘陵地帶的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破壞嚴重,生活和生產的污水排入到城市河道之中,而污水的處理又處于監管疏松的狀態,河道生態系統的自我講解能力遠遠低于污水排入的速度,這就導致城市河道的生態系統遭到了很大的破壞。

另外由于這些丘陵地帶的河道往往比較淺,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人工簡稱的水利設施以及人工開辟的河道等等都對天然河道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導致天然河道出現淤積的現象,而淤積現象的產生必然會破壞天然河道內原有的生態平衡,而治理措施的不到位就會導致城市河道的生態系統處于不斷惡化的循環之中。

2 城市河道生態環境的治理措施

2.1提高城市生產和生活污水處理效率

城市生產和生活的污水排入是導致城市河道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方式,而對于排入河道污水的監測疏松是導致河道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最主要現象,因此為了有效的治理和保護城市河道的生態環境,提高城市生產和生活的污水處理效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有效途徑。在污水排入城市河道之前要對污水中的富營養話成分進行講解,減少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由此而產生的富營養化現象。在進行降解的時候要對城市生產和生活污水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建立氧化池或者是化糞池,并對經過處理后的污水進行嚴格的水質監測,當污水水質達到標準之后再進行排放,這樣河道的生態系統的壓力就會大大減輕,其自我修復的能力也會逐漸的恢復,河道水體就會逐漸恢復其自我凈化的能力。

2.2污水分流,降低河道生態壓力

對于污染已經較為嚴重的河道,應該在對水質進行嚴格的處理和監測之外再進行污水的導流處理,而在導流施工的過程中要合理的分析河道周邊的生態環境,避免由于污染河道的導流施工而對周邊的農田和河道造成污染。合理的規劃導流方案,對河道的水容能力進行充分的考慮,并在導流施工過程中對周邊的其他的河道進行嚴格的水質監測,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各個導流施工段的長度,選擇水質情況相類似或者是污染較為嚴重的河道進行導入,不得隨意將污染河道導入到周邊水質情況良好的河道或者是農田和水塘。

2.3加強河道底泥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在對河道進行疏通的過程中必然要對河道的底泥進行疏通挖掘,而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廢棄底泥,而這些底泥尤其是污染較為嚴重的河道,其重金屬含量會比較高,這些污染嚴重的底泥將會對周邊的農田和淺層的地下水造成二次的污染,因此對于疏通河道而挖掘出的河道底泥要經過嚴格的處理之后再行堆放,在堆放位置確定之時也要對堆放地點的環境要求進行充分的考慮,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另外也要對廢棄底泥堆放地點的周邊環境做好截水和排水的工作,并在堆放點的周邊采用植被覆蓋的保護措施,對廢棄底泥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有效的降解。

3 河道環境保護措施分析

3.1加強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固體廢棄物是河道生態環境破壞的的主要危害之一,因此在保護河道生態環境之時要加強對于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力度,要對排入到城市河道的固體廢棄物進行集中的收集和處理,減少由于固體廢棄物而造成的河道水土的流食以及植被的破壞。

3.2生態化設計河道斷面以及護坡

在河道的斷面設計的時候,要盡量的降低其對于河道整體環境的影響,采用生態化的設計方案,注意與河道原自然生態環境的協調性和一致性。而在長期化的城市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要將全部的河道斷面進行統一的生態化標準處理,減少河道中攔河筑壩的施工,降低河道的水位,保持原有的生態平衡。

3.3合理設置植被緩沖帶

在河道兩側要合理的設置植被緩沖帶,利用植被的作用來有效的降解排入河道的污水富營養化成分,并且利用植被緩沖帶來有效的攔截進入河道的污染物。而這種植被緩沖帶不僅僅可以應用于城市河道環境的保護,同時也可以用于農村灌溉溝渠的保護,放緩地表徑流的流量和流速,提高土壤的滲透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徑流中污染物含量,對其中能夠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有機物進行有效的降解,提高水體整體質量。

篇(7)

【關鍵詞】河道;綜合治理;修復

一、河道綜合治理的新理念

在河道整治中,要在充分利用河道自然生態特征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自然的生態體系,不但要保持河道自然流向,而且要注意協調城市建設與河道的和諧關系。目前,比較流行的河道綜合治理的理念就是建設自然型河道。所謂自然型河道,也就是要在盡量維持河流固有生物環境的前提下,以制造優美的自然景觀為目的加強護岸,保持河道自然原生態,使河岸景觀建設體現自然形態。所以,河道整治不僅僅是單純地保護自然,還要在河道環境建設中,實現自然回歸。

二、城市河道整治和修復的設計理念

1、恢復河道自然形態

彎曲的河道通過漫長的時間形成,彎曲是河道的本性,裁彎取直改變了河道原有的水流狀態,勢必造成河道沖刷。在整治河道過程中,天然河道該彎就彎,不要裁彎取直。而是根據現有的河道走勢,在與河邊綠地相結合的地方修建蜿蜒曲線的河道邊線,使河道的水環境更為豐富,改變原來渠道化的河道岸線設計模式,為魚棲息和水生植物生長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促進河道水質改善。

2、促進水體與岸坡的水體交換

我們在河流治理中經常大量采用了現澆混凝土、鋼筋砼擋墻、漿砌塊石等硬質材料,這些工程措施阻斷水與岸坡、水與底泥之間的連通,使水生植物無法生長,水生動物和兩棲動物沒有棲息的空間,對生態平衡造成破壞。因此我們在今后的設計中要尊重河道自然的水體循環,采用軟化的河底及護岸,促進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體交換,營造更多動植物能夠棲息的空間,為水生植物的生長、水生動物的繁育、兩棲動物的棲息繁衍活動創造條件。河底做法可以采用自然河底,對有防沖要求的,可以采用干砌石護底,護岸可以采用自然土質岸坡、自然緩坡、拋石護岸,也可以采用生態袋護坡。

3、保護濕地,營造生物多樣性

自然河道寬窄不一,形成了許多自然濕地,對于濕地我們要盡量保護。不能為了追求短暫的利益,圈出更多的用地,去占用濕地。濕地作為一個生態圈,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能夠促進河道水體自然凈化。在調蓄洪水、凈化水體、美化環境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河道濕地具有生物多樣性,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保留水域面積,避免圍河湖造地,防止濕地面積減少,為鳥類的遷移、濕地動植物生長繁衍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改善流域的水生態環境。因此在設計中我們要盡可能保護濕地、淺灘,盡量減少人為改造河道,讓水生植物得以生長,魚類得以繁殖。

4、河道兩岸建綠化帶或公園

城市河道隨著城市的發展,必將成為城市的一部分,河道兩岸擁有住宅、商鋪等,是人類活動的區域,屬于動的范疇,河道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屬于靜的范疇,兩者一動一靜,要相輔相成。在規劃中要確定好河道的控制紅線,建筑物的控制邊線,河道兩岸預留綠化范圍,營造景觀休閑帶,打造沿河綠色走廊。

5、控制污染源,讓水動起來

城市河道治理首先是截污治污,還河道于清水,再讓水活起來,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正是這個道理,利用現有河道的灘地、水域或濕地,提高河流本身水體自凈能力。城市河道水質嚴重污染的地區,必須控制點源污染、減少面源污染、治理內源污染等。針對實際情況,采取沿河截污,將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同時加強對市民的宣傳教育,防止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倒入水體污染河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讓水動起來,必須向河道注入新鮮的水體,可以采用補水,有條件的上游利用水庫補水,沒條件采用從下游向上游抽水補水。

6、以人為本,人水和諧

在城市河道為了與水更加親近,需要雍高河道水位,通常采用了橡膠壩、攔河閘、溢流堰等布置水工建筑物,滿足親水、景觀、改善水質等要求。在住宅區或商業街,營造水景觀,并設計親水平臺、親水廣場、親水臺階、親水棧道等親水建筑物,讓人與水有交流,體現“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設計理念,滿足人們的“親水、戲水、賞水”的基本要求,從而提升人們的“思水、愛水、節水”的思想意識。

7、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

在一些城市郊野地區的河流,人類足跡較少,受污染程度較低,對于這類河道,我們要打造生態清潔型的河流。在河道治理設計過程中要重點治理河道流域內的水土流失,加強房地產開發的水土流失監管,減少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淤積,保持流域范圍內濕地、溪流、山林等多樣化自然生態系統和地形地貌,增加水土保持功能,提高水土資源的承載能力。要標本兼治,從源頭控制,提倡全流域清潔生產,減少污水排放,還自然以原生態。

四、生態景觀在河道綜合治理和修復中的應用

1、改善水質,涵養水源

改善水質,涵養水源是河道綜合治理的內容之一,因為河道與城市建設密不可分,河道的治理對城市品質的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生態景觀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截污治污,生態植物能有利于污水的截留和沉淀,減少河道污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景觀植被可以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

2、優化城市水環境

河水被譽為是城市的生命線,城市水環境的優化建設,有利于保證城市生態環境及其社會環境建設的協調,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實現城市水利建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河道里的水資源不僅給城市帶來了生命之水,也對城市建設品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優美的城市中一條清澈明亮的河水,提升了這個城市人們環境幸福指數。不但有利于建設宜居的生態城市,還有利于現代城市建設新理念的實踐,更是提高了人們追求自然生活的品味。河道的生態景觀建設與城市建設互為補充,提升了河水質量,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是互利共贏的舉措。

3、綠色河岸的生態景觀技術措施

河道綜合治理“綠色生態”的理念,生態景觀的運用有很多方面,比如,改造原有的硬質河岸,在土坡采用柔性材料種植綠化,如根系發達具有良好護坡固土作用的紫穗槐、杞柳、胡枝子、黑麥草等品種,濱河綠帶的種植要根據適地適樹原則,分別選擇適合當地立地條件的樹種以及展現當地特色的植被。關于護岸工程,要以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作為出發點,河道和生態景觀相協調。其技術措施主要是采用復式斷面、人行道設置在堤頂、親水平臺設置在堤下。親水平臺與堤頂之間的銜接采用斜坡進行,并采用草皮護坡。所以,河道綜合治理完全可以保持原河道的蜿蜒曲折,河岸綠色植被也能遵循原有的風格,生態系統就可以得以全面地保護。

4、生態景觀的改造措施

河道生態景觀的改造工程措施中,植物種植必須要體現綠化的本質,并注重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多種植物的特點,利用不同植物打造多層次、立體化的人工生態景觀,并與河道呼應,確保河道景觀的融合性和一致性。讓人們深入河道沿岸生態景觀中,感受不同景觀元素錯落有致的布置,使身心真正融入生態的環境中,體驗著優美的自然風光,怡然自得。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提高對河道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的重視程度,采取有效的設計方法和手段保護河道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卡通 欧美 制服 中文|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专区| 露脸内射熟女--69xx| 揉捏奶头高潮呻吟视频| 激情 小说 亚洲 图片 伦|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性生交大全免费看|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糖心| 天天澡日日澡狠狠欧美老妇 | 亚洲午夜成人片|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 巨胸喷奶水www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的使用体验|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成年美女黄的视频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香蕉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中国少妇内射xxxx狠干|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在线а√在线|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摸进她的内裤里疯狂揉她动图视频|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老师穿超短包臀裙办公室爆乳|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男插女高潮一区二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视频|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 av天堂久久天堂av色综合|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