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現狀分析論文

現狀分析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2-05 00:17: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狀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狀分析論文

篇(1)

術后切口疼痛可引起機體明顯的應激反應,加劇組織分解代謝,可影響傷口愈合及康復;術后鎮痛能有效地控制術后應激反應,使致痛物質ACTH、兒茶酚胺、皮質醇等下降,既減輕病人的痛苦,又利于傷口愈合。但據報道[1,2],術后病人的疼痛沒有及時治療普遍存在。我們以我院術后第1天病人的疼痛控制情況作了咨詢調查,發現50%以上的病人術后有重度的疼痛,導致活動、咳嗽、深呼吸障礙。針對這些情況,分析原因,找出術后疼痛護理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對策,使術后病人疼痛的情況得到緩解。

1術后疼痛中存在的障礙分析

1.1害怕成癮[3]是術后止痛藥的主要藥物,害怕對的成癮是直接影響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礙,醫生不愿開麻醉處方,護士不愿給病人用止痛藥,病人盡可能地不用或少用。臨床研究證明,以鎮痛治療為目的,阿片類藥物常規劑量下產生成癮的現象是非常罕見的。全美的一項調查顯示[4]:1萬余例用阿片類藥物治療數周至數月的病人中,僅22例產生成癮,而這些產生成癮的病人都曾經有藥物濫用史。另外11882例用阿片類藥物治療的住院病人中,僅有4例產生成隱。但在臨床實踐中,護士仍然擔心用的次數多了會引起病人成癮,并且認為臨床實際發生率超過1%。當進一步分析臨床護士如何判斷病人成癮時,發現護士混淆了的成癮性、耐藥性和依賴性的概念。把臨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劇需要增加藥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繼續用止痛藥的病人當作成癮了。從而使護士害怕繼續給病人用藥,盡量拖延或不給藥,阻礙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疼痛評估不準確、不及時

1.2.1疼痛評估缺乏常規性護士會常規地監測術后病人的生命體征,但對術后疼痛評估缺乏常規性,未引起護理工作者的重視。據對手術后疼痛問題調查表明,30%的病人沒有記錄術后疼痛情況,從記錄上統計有20%病人有“主訴疼痛”,而沒有疼痛程度,但據咨詢調查統計40%病人的疼痛是劇烈的??梢娦g后疼痛評估還沒有引起醫務人員的重視。

1.2.2疼痛評估方法不正確護士在護理手術病人時,一般詢問病人有無疼痛,而不強調疼痛的程度。有疼痛時也讓病人盡量忍,忍不了再用止痛藥。目前,我們強調將術后疼痛評估作為一項術后護理的常規工作來做,并制定了0~5級疼痛程度評估法,用色譜和臉譜疼痛評估法作為客觀的疼痛評估的工具。但在臨床實踐中,錯誤地操作了疼痛評分工具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錯誤:以為疼痛評分是評估病人疼痛的唯一標準,而忽略了從生理、行為、功能等方面觀察的綜合評估。疼痛評估分級不僅要求病人報告休息時的分級,也要報告在活動、咳嗽、深呼吸時的分級。在應用時護士只簡單地問病人的疼痛分級,而忽略了什么時候的疼痛分級,有時護理記錄上病人的疼痛評估為2級,而病人卻不敢活動,深呼吸;由于病人沒有正確地理解評估法或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告訴你疼痛2級,而生理、行為、功能表現上疼痛劇烈,如出汗、痛苦貌、眉頭緊鎖、肌肉僵直、不敢翻身、深呼吸等。錯誤地把病人報告的疼痛分級作為給止痛藥的標準。由于不能準確地評估疼痛,從而阻礙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3害怕藥物副作用病人害怕引起的副反應,如延緩傷口愈合及術后恢復減慢是病人拒絕用藥的一個原因。臨床上許多病人對麻醉止痛藥擁有這種想法,他們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用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視忍痛是種美德,因此,許多患者寧愿忍痛,而不愿如實向醫生報告。他們還錯誤地認為,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樣,對品的恐懼、擔心藥物成癮也是主要的治療障礙。醫務人員害怕,尤其是嗎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是影響有效止痛的另一個障礙。

2護理對策

2.1疼痛教育教育是改善疼痛護理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疼痛教育應列入護士的繼續教育項目內,使護士不斷地更新知識,掌握疼痛管理的有關知識、技能。

2.1.1改變對疼痛的觀念1986年疼痛研究國際協會(IˉASP)曾對疼痛定義為:與現存或潛在的組織受損有關所產生的不愉覺和情緒之體驗。疼痛是病人的主觀感覺,要改變過去認為“手術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應忍耐疼痛,不該抱怨”的陳舊觀念,并真正地落實在實踐中。疼痛是無益的,疼痛對于機體的生理功能影響極大,它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蛋白質和氧氣的消耗增加,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減低免疫細胞的活性和功能。所以,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權利。病人應報告疼痛,醫務人員應向病人詢問、評估、治療疼痛。

2.1.2更新對麻醉止痛藥的認識害怕成癮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礙,要克服這種障礙,要學會區分麻醉止痛藥成癮性、依賴性、耐藥性的差別(見麻醉止痛藥成癮性、依賴性、耐藥性的差別)。用止痛會使病人產生成癮、依賴和耐藥。但只有成癮對機體無益,且住院病人極少發生。因此,不要將某些病人因疼痛而要求用或者因疼痛加劇加大藥物用量的病人當作成癮,同時也要注意分析家屬提供的有關病人成癮史的資料。

2.1.3提高護士準確評估疼痛的技能術后全面的評估疼痛應從病人的自我報告、生理、行為方面來綜合評估。自我報告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質、時間、程度,減輕、加劇疼痛的因素。行為反應包括病人的表情、、活動、呼吸、咳嗽、焦慮、失眠等資料。臨床上常采用客觀化的疼痛評估工具讓病人更正確地評估自我的疼痛程度。我們自訂了0~5級色譜分級和兒童臉譜分級法和形容詞描述評分法,并正確地指導病人使用。不僅要病人報告在休息時的評分,而且也要報告在一般活動如咳嗽、呼吸、翻身、起床時的評分。我們每個護士都有一套評估工具,對手術后病人進行常規疼痛評估并記錄。護士只有準確地掌握了評估技能,才能準確地評估疼痛,及時給病人止痛。

2.1.4合理用藥盡量早用止痛藥。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藥物[5],預防疼痛的發生或防止它的加重。就是說,如果疼痛出現了,不要等到它變得嚴重了再去治療,而是在剛剛開始時,就使用止痛藥物控制疼痛,這樣取得的效果較好,用藥量也少。在應用止痛藥物的同時,也可應用非藥物止痛方法,如身體松弛療法、分散注意力等。這不僅能提高止痛效果,而且使止痛藥的用藥量減少,有效時間延長,甚至逐漸取消藥物而不出現疼痛。

2.2做好術前、術后的病人教育人的痛感程度取決于每個人不同的文化水平、環境因素以及機體應激反應能力。因此,疼痛是一種獨特的、高度主觀的、多維復雜的經歷,不僅與組織損傷及病變有關,還受到個人的生活經歷、既往的疼痛體驗、精神和情感、環境,以及其它未知因素的影響。做好術前、術后的病人教育,包括對疼痛、止痛藥的認識,疼痛評估的方法、早日活動、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通過對病人的教育,讓病人對術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對疼痛的恐懼、焦慮、無助感[6],及時報告疼痛、及時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動,減少手術后并發癥,促進早日康復,減少住院時間,減少費用。在臨床上,當病人被告知麻醉止痛藥引起成癮發生率極小,不會延緩切口愈合,止痛后能利于早日康復時,病人都愿意接受止痛。

2.3將疼痛護理工作質量作為一項持續質量改進工作來抓把術后病人的止痛應當作一項常規基礎護理工作來抓,使每個護士認識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評估檢查疼痛控制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

3結果

通過分析疼痛護理中存在的障礙,采取相應對策,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重新評估我們的工作。根據咨詢調查,手術后第1天,95%以上的病人得到了用藥,護士在評價止痛效果時,以病人能否起床活動、做深呼吸、咳嗽為標準。只要病人需要,可隨時給病人止痛,使病人能安全、輕松地度過圍手術期。

參考文獻

1耿莉華.外科手術后病人疼痛控制進展.實用護理雜志,1999,15(9):11.

2李仲廉.臨床疼痛治療學.第二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435.

3羅愛倫.病人自控鎮痛.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19.

4除仲煌.術后疼痛與患者心理因素的聯系.國外醫學・麻醉與復蘇分冊,1997,5:268.

篇(2)

[關鍵詞]網絡;廣播;經營;新媒體

世紀之交的廣播,因為自覺、及時地投身“人類第五次信息革命”(1),而在下個世紀的前景顯現出光明和生機。廣播以它特有的“機變”,在Internet上初露崢嶸;互聯網以它不可比擬的“媒體兼容”性,吸納了廣播(有人稱網絡是媒體的“集大成者”;也有人稱“僅就容量而言”傳統媒體“在Internet面前也有河伯入海之感”(2)。

由此,廣播是否就能以“媒體共存”的現狀而沾沾自喜呢?是否就能以“從無新媒體可取代舊媒體”的經驗而心安理得呢?這難得又是一次“狼來了”的喧囂嗎?十幾年的從業感情,不會讓筆者有希望廣播葬身在數字化時代的意思。淺谷的學識和眼光也使筆者無力對此下結論。撰寫本文的目的,旨在呼吁同仁高度重視、積極嘗試、理性決斷、科學實施。與其在旋渦中掙扎,不如在浪尖上搏擊。

美國未來學家尼古拉·尼葛洛龐帝(NcholasNegroponte)在其影響深遠的《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面對即將來臨的數字化時代,“一個個產業攬鏡自問“我在數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時,其實,它們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們的產品或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數字形式(3)”。據此,本文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考察和剖析:網廣播的現狀(是否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轉化),網廣播的經營理念(網廣播究竟產出什么和如何縮短數字轉化的進程)。

一、網絡廣播的現狀

《世界廣播電視參考》的資料顯示:我們現在已經能夠聽到100多個國家的1550多個網上電臺的廣播。截止到2000年7月,著名的YAHOO中文在“電臺”的檢索字串下,已編入了15個類目和347個網站。荷蘭電臺的節目總監馬克思說“現在有超過6000個電臺在互聯網上各種形式的流式音頻”。(4)

(一)我們似乎正“逐步進入一個‘網廣播’的時代”。(5)

實際上早在1995年就有人指出:廣電系統有可能成為我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排頭兵。盡管尚無充分的事實來驗證這一說法,但廣播業的確在互聯網面前有蠢蠢欲動的架勢和實際作為。

特別值得作為“歷史記錄”的有:

上海東方廣播電臺的“逆向行為”——把“瀛海威時空”接進直播室,開辟“東廣信息網”專欄,成為我國廣播與網絡結合的第一檔節目。南海電臺作為一家縣級臺早于廣東電臺音樂臺在網上實時廣播,顯示了“Internet面前媒體平等”的特征。原廣電部在1997年也組建了廣播電影電視部影視信息網絡中心,并把研究的課題擺在了突出的位置。

香港電臺也有“妙筆”,即建構“香港電網版”和“香港影音資料庫”(內載7000分鐘有關香港今昔的電臺和電視制作):并用“視像光纖、三種數碼制式、海外專線、鏡像服務、交接中心”的技術,進行了“香港九七政權交接互聯網直播”。香港電臺網頁的聲音檔案有電臺節目錄音、新聞錄音、交通消息錄音和流行歌曲錄音等幾種類型。早在1994年底,香港電臺就在網上開辟了家庭版面HomePage,包括廣播新聞和獲獎節目,稱試探性的第一階段;1995年中加強了時事報道,增添了英語新聞,稱第二階段;1995年底試播音樂節目,稱第三階段。其長達36小時的現場直播立法局選舉,在互聯網的新聞直播史上可資圈點。香港商業電臺與一家連鎖式便利店合作,推出“全天候互網絡—NEF便利網”,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資訊、娛樂和服務。

臺灣有關學者認為:未來傳播科技位化將主導整個廣播事業的面貌及經營方式,而收音機未來不但可聽還可看。廣播雖屬弱勢媒體,但通過擴大經營范圍及經營策略的推動,使之能收聽兼收看,前途仍大為看好。加拿大古杰利教授在臺灣的“廣播經營跨世紀”研討會上說:電腦、電訊、節目三者交集相互影響,將給傳播帶來巨大沖擊。會上還演示了日本正在試驗的“可看式”收音機。

目前世界上一些廣播機構如BBC、美國之音和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正向低成本電子空間進軍,它們把Web看成無線電和電視之外的第三種媒體。

英國公營廣播機構BBC的網站負責人公開表示,要把BBConline網站發展成電視電臺以外的第三個廣播頻道。它們分三階段上網,繼新聞之后又推出娛樂和資訊服務,尤其是它消費資訊據說成為英國最忙碌的網站。

BBC、ABC、FOX等20個廣播機構通過網絡傳送了戴安娜葬禮的錄像。新更名的,共提供300個電臺、17個電視臺及有線電視臺的網上直播服務。它的前身直播過一萬多場音樂會和體育比賽。

美國VOA站點每周約接受25萬次訪問。CNN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以各自特色項目加入網上競爭。美國最大的廣播網ABC公司表示,就目前而言,投資網絡廣播短期內不會獲利,但等到能獲利再投資就遲了。這一點,在廣播史上有典型的教訓。50年代,電視問世,當時正是無線廣播的黃金時期,很多廣播公司漠視電視的應用前景,認為它只是少數富人的玩具,結果痛失發展良機,而當時抓住機會的幾家公司都成了當今電視業的巨子?,F在,歷史又給廣播業帶來新的機遇,就看誰能抓住它了。

新加坡政府電臺把7個所屬國內電臺的節目和3套海外廣播的節目送上網絡。

(二)從建站機構,網頁屬權里分,大陸的網上中文電臺大致有四類。

第一類,傳統的廣播媒體入網。這一類又有四種方式:1.以現行實有的頻率為首頁,如國際臺、珠江經濟臺等。2.以行政總臺為主頁而其轄領的系列臺為鏈接,如北京臺下屬新聞、經濟、教育、交通、文藝、音樂、生活七個臺;山東臺下屬綜合(新聞)、經濟、文藝、教育四個頻道等。3.以現行播出的節目為主頁,如“滑稽王小毛”等。4.以主持人的個體身份為主頁。

第二類,新興的商業公司入網。這種非廣播媒體以“電臺”的名義入網,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1.純粹的經營公司,如各地電信部門開辦的所謂“頻道”、“廣播”(官辦);某信息公司、廣告公司、服務公司等開辦的“某廣播”(民辦)。2.公司與傳統的廣播媒體聯營,如中央臺與上海市信息中心合辦的“經濟科技信息網”等。

第三類,專業的社會團體入網。如高校的校園廣播站等。

第四類,業余的火腿一族入網。國際電訊聯盟(ITU)指業余電臺為“供業余無線電愛好者進行自我訓練、相互通信和技術研究的無線電通信業務……而不涉及謀取利潤”。集體的業余電臺稱俱樂部臺,網上如哈工大、福建八中等俱樂部臺;個人業余電臺在當今200多萬個業余電臺中占大多數,網上如“火樹銀花”、“BD4RF的家”等。在我國,年滿18歲且為無線電運動協會會員、擁有《操作證書》的公民均可申請開辦個人業余電臺。網上的業余電臺因仍多為技術層面,本不在該研究的視野。之所以加以介紹和羅列,是基于:該品種在網上呈蓬勃之勢且大多被網絡管理者歸于“電臺”一類;該品種與電臺的確有千絲萬縷之聯系且在網上有向社會、人文領域滲透的態勢,其強烈的個體性質或許會使其成為未來網上個人電臺的先聲。說“新聞專業和電腦專業的分工界限正在消失”(6),并非虛妄之言。

(三)早期網廣播的特點及構建者的認識。

1.我們在肯定早期中文網絡電臺的構建者的慧眼和開拓精神的同時,也應指出在認識上的一大誤區,即僅僅把網廣播作為傳統電波廣播的一種輔助手段來加以營造。事實上,無論是廣播還是報紙、電視、雜志和通訊社,一旦介入網絡,就已經在不自覺地嘗試和構建一個不屬于任何一個“本原媒體”的新媒體,不管你認識到還是尚未認識到,也不管你情愿還是不情愿?!皬V播的網絡版”、“為廣播辦一份全球性的、無需注冊的節目報”等,都必將被證明是“光廣播的早期雛形思維”;而這種認識又必將制約和束縛網廣播的健康發展?;诖耍覀冋J為,在電臺內部成立網絡部或網廣播中心,是起碼的步驟。好的網絡設計師、網管員將在不遠的將來或已經成為如好主持人一般難覓的對象,這一職業的人數將在電臺內部機構的建制中占相當的比例,其分量也會超出傳統技術。

2.以傳統的信息為主要內容,忽視交互性、互動性,忽視服務功能。筆者1998年接受報社記者專訪時曾說:“只有充分利用因特網的媒體優勢,才能使網廣播在立體化、個性化、互動式、貯存式等方面有所拓展。兩者相得益彰,前景誘人。(7)”現在看來,做到這一點的仍然不多。

3.我們的語言思索有時甚至不及遣詞表達來得全面、精確。很順溜地脫口而出“國際互聯網”,卻不曾想到“國際”與“互聯網”只有如連體嬰兒般地存在,才能夠充分體現Internet所帶給我們的“大同文化”的因果特征。廣播上網絕不僅僅是發射功率的簡單無限擴大,讓北京人能聽到南京的聲音,而應該將其視作“在世界范圍內communicate(交流、傳播)廣播文化”的惟一途徑。滿足于海外華人通過電腦看到熟悉的漢字碼、聽到親切的鄉音,再寄來熱情洋溢的“伊妹兒”,實在太小視了因特網在異域傳播方面潛在而強大的功能。而現在大陸廣播上網無英文版的比比皆是,即便也只是簡單的鼻涕性的頁面裝飾。但愿這只是創作者一時的疏忽或純粹的制作力量有限,而不是觀念上的失誤和偏差。當然,如能有更加可靠的技術應用于網上的即時翻譯(包括語音翻譯),則可免去諸多辛苦。什么時候,只要愿意,我們就能讀到利物浦的地方花邊新聞,或讓孟買人在第一時間看到杭州的社會新聞;什么時候我們的“西方流行音樂排行榜”能夠真正與西方同步,網廣播就站住腳了。好在西方人在這方面做得和我們一樣差。

(四)商業,幾乎是空白。而依照傳統經營方式的在線廣告根本體現不出經濟效益。

在這“依然原始的數字化世界中”,我們大都在“照搬現存媒介的經營方式”。(8)我們正在或已經走向技術層面的數字化,但離文化層面的數字精神還差得很遠。

二、網廣播的經營理念

尼葛洛龐蒂感嘆:“需要了解這種數字新文化的人,手中卻沒有足夠的數字媒介。”而我們國家情況恐怕正好相反,辦公室到處是電腦,隨處可上網,但又有幾人了解“數字新文化”的精髓?

理念的實現是需要時間的,但正確的理念卻是要先于實踐而樹立的,否則實踐就失去了方向。正確的理念來自于對事物本質的深刻認識,外加豐富的想象力,當然還需在實踐中不斷矯正。網廣播的理念如今已經越來越明晰了。盡管對此有人持異議,有人干脆以“摸著石頭過河”為借口不加(不敢?)思考。而這正是以下描述和論證存在的實際意義(如果它是有價值的話)。

理念一:別把廣播當廣播。

這句話中的前一個“廣播”當然指的是“網廣播”,而后一個則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廣播。

未來的、真正意義上的網廣播究竟是什么東西呢?它應該是網絡多媒體亦或超媒體的“廣播”,如果它還叫“廣播”的話。所謂多媒體就是聲音、圖像和數據的混合;所謂超媒體就是可延伸擴展、可供選擇的訊息。它們囊括了“互動的”、“數字的”和“寬帶的”等等所有東西。在思考時,下面這些觀點是必不可少的,即:“它必須能從一種媒體流動到另一種媒體:它必須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說同一件事情,它必須能觸動各種不同的人類感官經驗?!?/p>

當你試圖了解長江防汛的信息時,你不僅可以看到沿江各地、中央和國外的當日及此前的所有文字、照片、電視畫面的新聞報道,還可以了解歷史水文和未來水勢情況、人員傷亡情況、捐贈情況等等,通過網絡送出你自己的捐贈錢物并查詢其最終下落。

當我晚間坐到電腦前寫作或收發E—mail時,程序會自動播放我所喜歡的塞靈·狄翁的歌曲,在合適的時候提醒有相關的信息或她的最新的歌曲等著我的垂青,如果我愿意還可以下載音樂會實況,與同好交流感受等等。

僅就上述缺乏想象力的描述而言,受眾已經不只在享受一種“結合了影像、聲音和數據的“聲光餐宴”,而且隨心所欲地從一個媒體功能轉換到另一個媒體功能,從文字和圖片——報紙或雜志,到聲音—,廣播,再到圖象——電視,從單純接收到參與。那么我們還能叫它“廣播”嗎?廣播的特質蕩然無存,只有“混合的比特”和“會變臉的比特”,而“混合的比特和關于比特的比特,使媒體世界完全改觀”。

“要探討數字化的大未來,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看媒體的本質能不能相互轉換”。當我們聽到一些老廣播工作者大聲呼吁“絕不能因為網絡而改變廣播的本質屬性”時,說句不恭敬的話,我們猶如看到了那只“怒臂以當車轍”(《莊子·天地》)的螳螂。如果你抱著這樣的理念經營網廣播,那它必然是傳統廣播的翻版,是沒有意義的,你的傳統廣播也會因為別人不翻版的網廣播而變得前途岌岌可危。

叫“網廣播”是“新媒體”也好,“第四媒體”也好,什么都好,總之就獨獨不能叫“廣播”,否則你會茫然失措?!罢雇?010年,廣播將會成為跨媒體、跨行業經營的整合產業新概念(9)”。

多媒體,超媒體的網廣播將不再是弱勢媒體。

由此,它“將為編輯工作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理念二:“實時廣播”是個笑話

尼葛洛龐帝指斥日本等國把高清晰度電視作為未來電視的發展方向“是個笑話”。筆者在此也要說,把實時廣播作為網廣播發展的方向或作為現階段可咨炫耀的亮點,“是個笑話”。

如前所述,目前國內的網廣播大約有這么幾個層面:

1.“小冊子”層面,含“電臺簡介”、“節目表”、“廣告節目表”、“收聽率”等,就像發給聽眾和商家的宣傳手冊。所不同的只是:一個是紙質印刷物,一個是網絡版的文字和圖表。

2.比前一種稍繁復一些,是“幾年層”層面,有個性化的主持人圖片甚至是網頁、互相鏈接的節目介紹等,猶如一本編制精美的臺慶紀念畫冊。以上兩種網廣播的面貌都是極端平面化的,如果說它有意義的話,那只是把報紙、雜志的文字、圖片等介質作為聲音的輔助或者脫離聲音而單單是一種介質。

3.“可更新的CD”層面,通過單體節目、排行榜單電波等形式,使聲音成為網廣播可資炫耀的特制。聽者下載聲音的片斷和通過購買CD而擁有聲音的片斷,從結果來看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前者是定期更新的。我曾經參與構架、推出了江蘇省首家“聲像兼備”的網廣播——南京音樂臺,就屬這個層面。

對此,構造者當然是不滿意的,于是他們想到了“實時廣播”。通過MediaPlayer和RealPlayer等,實現網廣播的“流”技術。“大多數的媒體管理人員在思考和論及數字化的意義時,念念不忘的正是現有的東西能以更好和更有效率的方式傳播?!钡@只是一個階段,如果把“實時廣播”作為網廣播的終結,那就大錯特錯了。甚至筆者都不主張過分熱心于這項“技術”。作為一項技術的研制和更新。它是有意義的;作為從廣播到網廣播的轉換方式,它不僅毫無價值而且會成為網廣播構造思路的一個“靜脈血栓”。

幾乎所有研究網廣播的人,都忠告“切勿把網廣播辦成傳統廣播的網絡版”,但由于他們其中大部分人對網廣播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也不甚了了,因而說到這兒也就只嘎然而止。試想,我坐在電腦前聽半導體收音機廣播和聽網上實時廣播,兩者究竟有何不同呢?后者除了額外花出上網費、電話費(彼刻我不在上網)或降低我的上網速度(彼刻我正在上網),簡直一點好處都沒有。后者的“比特傳輸”的確比前者的空中電波傳輸在技術上發生了轉變,但這和我又有什么關系呢?惟一的優點是,聽網上廣播比較“時尚”,但有誰愿意或堅持要做“時尚的傻子”呢?我們不妨重溫施拉姆的“報償的保證.費力的程度=選擇或然率”的公式。

關鍵是“適時廣播”對傳統廣播“稍縱即逝”的特征沒有思考改變,對受眾受三維空間限制而不得不采取的被動的接收方式沒有絲毫改變。這不是傳統波的翻版是什么?“在數字化的生活中,實時廣播將變得很少見?!?/p>

未來的網廣播不應該有現成的節目,而只有構成節目的元素或稱素材?!扒八从械墓澞繉娜碌馁Y源組合中脫穎而出?!?/p>

比如王菲,她的所有單曲或專輯等構成了一組素材,她的所有照片和MTV、演唱會錄像等又構成了若干組素材,關于她的所有文字報道和評論乃至聽眾的感受等是另一組,她的信箱、回復和聊天室又是一組……那主持人何在呢?不同的主持人將以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成果、不同的語音特質和語言風格,同樣以元素和素材的形式存在。(那時主持人叫“導游”或“評論員”更合適。)“高新技術與廣播的結合,已影響到廣播從業人員的作業模式和生存狀態(10)”。

誰把這些素材和元素組成一個節目呢?——受眾自己。受眾通過點擊由這些元素和素材組成的環狀網上的任一節點,通過一定的編排軟件自動開始播放節目(哪怕一個節點也是一個節目,當然也可任意擴大——決定權還是受眾自己)?!坝捎跀底只畔⑴帕械臒o序性,網上廣播節目具有無限次的復制與組合功能,從而徹底消除廣播媒體在時間上的強制性,使受眾真正實現非線性收聽(11)”。我們不妨“把它看成智慧分布上的一場變遷,說得更準確一些,就是把部分智慧從傳播者那端,轉移到接受者那端”?!啊啤捅忍亟o人們的過程將一變而為允許大家(或他們的電腦)‘拉’出想要的比特的過程”。“在不久的將來,廣播業者將會在傳輸信息的剎那間,才決定把比特通過何種媒介來傳輸”。“傳輸信息的傳播業者根本不知道傳送出去的比特最終會以何種面目——影像、聲音還是印刷品——在接受端出現?!?/p>

傳統廣播所謂的“黃金時段”不存在了。

“由于數字化的緣故,全新的節目內容會大量出現,新的競爭者和經濟模式也會浮出海面”——

理念三:可以付費嗎和為什么付費?

先民在開發荒蠻之地的時候,只要象征性地共公頃繳1元錢就擁有了大片土地的所有權和開發權。可是當這片荒蠻之地被建設盛飯華的都市以后,它就寸土寸金了?,F在,無序的網絡就猶如一片剛剛掀起開發熱潮的荒蠻之地,等著你去搶注,有人叫“戰略搶灘”。但這種實施產權、有償服務權等都無從下手的混亂局面還能維持多久呢?雖然“無論各國的立法體系如何規范,互聯網絡都幾乎無法完全控制(12)”。但畢竟,世界上第一部“多媒體法”(德國)已于1997年8月1日付諸實施。新規則、新秩序將伴隨著新事物的成長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

當務之急是:你必須開始為網絡付錢,換句話說你可以而且應該從網絡中賺到錢,否則雙方都沒有存在的基本前提。

有人會驚呼:我現在正為上網費感到擔憂呢?我不是已經在為網絡付錢了嗎?不是的。你所付出的上網費、電話費實際都是傳輸信道費,電信部門把它收走了。而電信部門與網絡上的“東東”并不是一個概念。就像我們從郵局訂閱雜志,只付郵局投遞服務費而不付給出版部門費用,行嗎?這是網絡無序的重要表現之一。

電信業倒是提供了一個根據時間、距離來收費的辦法,理由是你占據了帶寬。而網絡自身要收費的話,則會根據你獲得的字節的多少,即所謂信息量的大小來加以確定。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我們是否可以根據信息的價值來收費呢?應該可以。我們早已習慣了為不同地段的房子付不同的錢、為不同品牌的衣服付不同的錢,我們遲早也會習慣為不同價值的網上信息付不同的錢。但這些費用不包括信息傳輸費用。

一直以來,廣播業為不能像報紙、雜志和有線電視那樣直接從用戶那里收取費用而耿耿于懷?!安豁毟顿M,聽眾對于廣播的態度會比任何媒介更隨意”。(13)行政撥款是官辦的產物,廣告贊助帶來了商業向人文領域無情滲透的顯見的弊端。網廣播直接從用戶那里收取費用,將給廣播業帶來新機遇和挑戰。問題又回去了,你該給用戶提供什么樣的信息和服務。這種信息和服務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有價值的”。

付費的意義在于:“大眾傳播消費范圍理論的確立,可以把國民經濟部門拓寬到包括大眾傳媒在內的所有信息產業部門”。為誰付費?為“精神產品的生產性消費和應用性消費”(14)付費。

特別要指出的是,我們可以給用戶提供無限選擇信息的機會,但不能是無限膨脹的信息。其理由,一是“濃縮信息不僅節省了信息傳送的成本,同時也節省了我們的時間”。而且用戶不再按時間付費;二是信息轟炸“并不比開大收音機音量以獲取更多信息的做法更有道理或更合乎邏輯”?!霸诰€服務”中心的經濟前景取決于兩方面:所提供的信息的吸引力和顧客付費的多少?!?15)

理念四:從“大眾傳媒”到“媒體”

大陸廣播從錄播到直播,帶來的最有價值的觀念變化是:從“大眾”到“小眾”、從“廣播”到“窄播”。這種“窄播”面對的是“同類單位聚合”的一部分。網廣播顯然比這還要更進一步,它面對的是完全意義上的個體;它所發送的徹底的個人化的信息。

所謂“完全意義上的個體”,指的是該個體通過網廣播消費信息時,過程是排他的,信息本身也是“隱私”的。他人想要克隆出完全等同的消費過程和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后工業時代中,大眾傳播的受眾往往只是單獨一人”。“信息變得極端個人化”。

大眾傳播媒介提供多樣化的信息選擇供某個個人消費,甚至專門向他發送他所特別預定的信息?!皞鞑サ姆侨后w化發展意味著受眾權利的一種提升,也是對個性化服務的一種尊重和適應”。而且還“大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16)“聽眾對大容量節目庫和數量信息中心‘按圖索驥’、‘點菜吃飯’,實現‘按需分配’式的個性化和單獨式傳播,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17)”。那么,“大眾傳媒將被重新定義為發送和接受個人化信息和娛樂的系統”。“在實時瞬間,把某個節目傳送給某個人,還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廣播電視媒體的看法”。

叫“大眾傳播媒介”為“媒體”更合乎網廣播的實際。

理念五:多元文化和個性化、本地化和社區化

王廣播打破了傳統廣播頻率發射范圍的限制,打破了地域界限,面向更廣大的受眾。那么,它所傳播的內容是怎樣的呢?是否還要維護“大一統的媒體帝國”呢?

筆者認為,網廣播傳播的是具有個性化、本地化和社區化的多元文化。

本地化強調的是突出本民族、本地區的文化內涵和精髓。當然無法避免文化融合的問題,但這種融合是審慎的、自然的和“優生的”,而決不是草率的、人為的和“雜交的”?!靶畔r代中,大眾傳播的覆蓋面一方面變得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變得越來越小”。本地化是網廣播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礎。一個城市電臺開辦網廣播,如果沒有該城市獨特的風貌和精神,它的前途是令人擔憂的。本地化是全球化、國際化的前提。

社區化強調網廣播為社區的文化和社會生活服務的功能。網廣播不能只單一地提供信息,很大一部分內容是“服務”兩個字。關于“服務”,傳統廣播在近20年的變革中已有所認識和作為;但“社區化的服務”,大陸的廣播卻一直限于自身權屬本質特征而難有作為?!皬V播作為一種傳播形式,是與‘社區’(community)的概念聯系在一起的”。它的主要原則包括“對少數群體的特殊關照、直接和普遍付費(不通過廣告中介),節節目質量好壞競爭而非觀眾人數多少競爭”等。(18)

要注意的是,網廣播提供的本土化和社區化的文化消費,擺脫不了強烈的個人化(前文已有論述)的色彩。

正是這種強烈的個人化色彩,使得網廣播提供的文化帶有多元的特征。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另類文化和“隱私文化”等等,和平地共生著?!鞍倩R放”恐怕只有在網絡中才能實現。多元文化是否會滅殺價值坐標呢?不會,多元恰恰是它的坐標。

我們不妨把傳統廣播看做是一條河,節目內容隨著時間的流失而不斷以新的取代舊的方式變化著,分分秒秒、年年月月,永無可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我們不妨把網廣播看做是一個虛擬的無限容積的水庫,它以日積月累的方式不斷增加著內存。這種“累積”特征,也就是所謂的“信息貯存”——在線數據庫,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網廣播獨特的編排方式和發送手段。

“數字世界從本質上說可以不斷升級”。

最后涉及到一個問題,網廣播出現以后,傳統廣播會消亡嗎?

筆者1997年在海參威的設有賭場的漂亮的阿目爾賓館中,赫然發現客房的墻上居然掛著有線廣播的小喇叭,里面正播放著地道的俄羅斯流行音樂節目……1999年在漢城拜會韓國文化觀光部部長時,也不無吃驚地發現國會大廈內從走廊到部長的辦公室都被內部廣播站覆蓋著——正說著,部長指指從頭頂上傳來的聲音說:“總理在催我開會呢!”……他們沒有內部局域網嗎?我當時就想這個問題。

看來,即使在今天,不同階段的不同的廣播仍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但愿我們迎來的是“‘聲播’與‘網播’互動的現代廣播新格局(19)”。擁有正確的理念,掌握有效的前期經營的策略,并積極加以探索和實踐,網廣播極有可能成為新媒介的先聲;它也應擔負起媒介經營改革的重擔。由此,21世紀將以一個充滿誘人生機的新時空,展現在有備而來的媒介工作者的面前。

注釋:

(1)轉引自《中國社科院一項重點課題揭示——人類面臨第五次信息革命》,《揚子晚報》1999年5月4日。該文披露了華夏出版社《信息高速公路與大眾傳播》一書的觀點:人類的前四次信息傳播革命是語言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以及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等模擬式電子傳播。而借助于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對包括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和影像在內的各種信息作數字化處理的數字式電子傳播,是第五次信息革命。它將極大地改變受眾與傳播者的相互關系……

(2)喬崗:《網絡化生存》,中國城市出版社1997版,第262頁。

(3)NicholasNegroponte《數字化生存》以后本文中未加標注的引文均出自該書。

(4)JonathanMarks“Morevarietyonvariousplatforms”,《南方廣播研究》2000年第2期。

(5)張文俊:《當代傳媒新技術》,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頁。

(6)高鋼《當新聞傳播矚目國際互聯網的時候》,《華聲報》(電子刊)http://

(7)見《江蘇科技報》1998年12月13日第四版《上網,看廣播》。

(8)唐緒軍《美國報界在因特網上的經營方式及其發展趨勢》,http://

(9)張君昌《媒體融合新趨勢》,《南方廣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0)李苗、葉繼曾《廣播節目形式將是無窮的》,《南方廣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1)余彥君《從受眾角度看網絡廣播》,《視聽界》總第89期。

(12)劉云峰《網絡波與立法控制》,《現代傳播》1997年第3期。

(13)陳力丹《廣播將面對“分眾”》,《南方廣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4)周鴻鐸等《傳媒經濟》,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30頁。

(15)HermannMeyn《聯邦德國大眾傳播媒介》。

(16)石長順、吳廷俊《從第四媒體的崛起看人類追求怎樣的一種傳播境界》,《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0年第3期

(17)王峰《未來廣播:可以預見的三個趨勢》,《南方廣播研究》2000年第2期。

篇(3)

1假日列車現狀

1.1假日列車開行情況

假日列車由鐵路旅行社負責組織客流,當報名人數達到400人以上時,便上報杭州鐵路分局開行假日列車。假日列車發車時間一般是周五18時左右,于周六早上7時左右抵達目的地。鐵路旅行社負責旅客游覽交通、住宿、就餐、門票,聯系當地導游。周日晚餐后,旅客乘原列車于周一早上7時返回寧波。

自1997年10月24日至調查時止,寧波站已開行寧波—南京的假日旅游列車8對。1997年下半年開行3對,輸送旅客1410人,客票收入2817人,客票收入45.4312萬元。旅客中散客與團體比例為1∶4。

1.2旅客對假日列車的評價

97%的旅客喜歡假日列車這種旅游方式,3%則不喜歡。對旅游景點的安排,65%的旅客表示滿意,30%的認為一般,只有5%的覺得不滿意。假日列車旅游的票價分為兩檔:經濟檔588元/人,舒適檔888元/人。81.6%的旅客覺得票價適中,18.4%嫌貴。旅客對旅游服務滿意的有92.4%,6.3%的認為服務一般。

1.3市民對假日列車的了解

假日列車的廣告和宣傳主要集中在報紙上,另外,在車站對外營銷活動中,向旅客散發了宣傳資料近2000份。盡管有了這些廣告宣傳,假日列車對多數市民來講還是新鮮事物,僅有50%的市民聽說過假日列車,他們了解假日列車的途徑如圖1所示。

廣大市民對鐵路假日列車很感興趣的占36.7%,較感興趣的占52.5%,10.8%不感興趣。76%的人希望詳細了解如何辦理乘坐假日列車手續等有關信息。

1.4假日列車的收益情況

寧波站已開行8對假日列車,共輸送旅客4227人,客票總收入達73.691萬元,鐵路旅行社的利潤率平均每趟達到14%,而寧波市旅行社的平均利潤率僅為8%左右。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假日列車也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贏得了社會的肯定和旅客的選舉,向社會展示了鐵路改革發展的嶄新形象。

1.5假日列車開行的優勢與不足

1.5.1優勢

——夜間休息白天游覽,夕發朝至,充分利用旅客的休假時間。假日列車在旅游往返行程中為旅客提供了安全舒適的休息場所,夕發朝至,利用了旅客的閑暇時間,去時不影響旅客白天游覽,回程后不影響旅客正常工作。同樣兩日游,停留時間比其他旅行團多出近1/3,旅客可以盡量多地游覽景點,得到“超值享受”。絕大多數的旅客感到很滿意,他們將假日列車稱為“流動的賓館”。

——旅客集中,團體若大,可獲得更多優惠,從而降低成本。假日列車將旅客集中在一起,團體之大、人數之多是其他旅行團無法比擬的。人數越多,就可在住宿、就餐、門票等方面獲得越多的優惠。這樣就減少了相應的費用,降低了旅行成本,在鐵路旅行社獲得較高利潤的同時,可以更多針讓利于旅客,降低他們的旅游費用支出。因此假日列車的票價易于被旅客接受。

——游、食、住、行一條龍的優質服務,免去旅客后顧之憂。假日列車以旅游為主線,向旅客提供吃、住、行、購、娛樂等配套的一條龍服務,旅客只需隨團盡興游不玩,不必擔心旅行中的任何問題。相比之下,其他旅行社組團外出,在各方面往往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旅客對假日列車的服務感到很滿意。

1.5.2不足及原因

——廣告宣傳力度不夠。假日列車的信息還未被廣大市民認知,這同市民對假日列車的興趣和信息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分析其原因是已開行的假日列車基本上趟趟爆滿,因此組織者對廣告宣傳不夠重視。另外在新聞媒體上刊登廣告費用較大,將增加成本支出。

——景點及時間安排不夠靈活。調查顯示,旅客對假日列車旅游的時間和景點安排不夠滿意,在旅游景點的安排和時間節奏的把握上未能很好地滿足廣大旅客的需要分析其原因是在旅行前鐵路旅行社未向旅客詳細介紹旅游景點及游覽路線,未能及時聽取旅客意見并進行調整。在游覽過程中,沒能及時根據需要靈活調整景點停留時間。

——組織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假日列車的吃、住、行、購一條龍配套服務與旅客的要求還有距離,有待進一步完善。組織者要提前進行設想,在一些細節的安排上應根據旅客的需求,及時加以調整。

2假日列車的發展方向

2.1假日列車市場前景及市民旅游消費需求

2.1.1寧波市經濟、人口及生活水平狀況

1997年寧波市國民生產總值為900.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199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民入9068.81元,比上年增長8.4%,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4.3%,位列全國第三。

2.1.2市民的旅游需求

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人們更加注重休閑,尤其注重休閑的質量。調查顯示,57%的市民將旅游作為最佳休閑方式,82%的市民愿意在假日日或雙休日外出旅游,其中愿意乘坐假日列車外出旅游的占90%。

2.1.3市民旅游消費傾向

80%的人認為旅游的最佳季節是春季和秋季。在列車夕發朝至范圍內,市民希望前去的旅游目的地隹次是:武夷山、廈門、蘇州、千島湖、南京、揚州、無錫。人們希望外出旅游的形式如圖2所示。

市民外出旅游最擔心的問題依次為:費用過高占40%,交通問題占22%,時間不夠占17%,住宿12.1%;飲食9.7%。

2.2對假日列車開行的思考與建議

2.2.1市場定位更準確,廣告宣傳更廣泛

假日列車應面向工薪階層,45歲以下的市民乘坐假日列車外出的需求最強烈,若以此為假日列車的目標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必須注重維護假日列車的良好形象和聲譽。在加大廣告投入的同時,充分利用新聞報道擴大影響,另外根據旅客需要,開設問訊專線電話。

2.2.2開行距離更遠,旅行線路更吸引人

隨著蕭甬復線的全線貫通,旅客列車的全面提速,假日列車的開行距離將更遠,夕發朝至的輻射范圍將更加廣闊。假日列車的組織部門應及時開辟新的旅游項目和旅行線路,不斷拓展市場。

2.2.3硬件設施更完善,服務質量更優

加掛餐車滿足旅客吃夜宵的需求;在車輛上增加投影錄像或卡拉OK設施滿足旅客娛樂需要;在炎熱的夏季,開行全列空調假日列車等。同時,加強對列車員和鐵路旅行社導游的崗位培訓,不斷提高素質,以更優的服務質量贏得旅客,贏得信譽。

篇(4)

1.1對象

選取某軍隊三級甲等醫院11個病區,包括創傷骨科中心、內分泌兒科、消化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五官科、婦產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內科、腫瘤科、泌尿外科,發放調查表71份,收回有效問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38.03±9.99)歲。文化程度:大專1名,本科51名,碩士11名。職稱:醫師19人,主治醫師25人,副主任及主任醫師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時選取以上11個病區的住院患者(≤6歲的患者、ICU及特級護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齡7~86歲,平均年齡(41.98±15.06)歲。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分級護理內容認知調查表,共17項分3個等級,對63名住院醫師知曉《常規》中分級護理制度的相關知識進行調查,問卷信度為0.79,效度為0.80。

1.2.2護理級別的評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級職稱以上的護師和醫師共同對以上11個臨床科室當日、次日2d內按醫囑確定為一、二、三級護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術及病情變化改變護理等級的患者)進行逐個登記(醫囑護理等級);其次,根據《常規》中的護理分級依據,評估實際需要的護理級別(標準護理等級);再根據Barthel指數分級法[2],進行3等級10大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按Barthel指數進行記分。

1.3評定標準

根據《常規》中分級護理制度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判定護理等級。一級:重癥、大手術后需嚴格臥床休息,或有意識障礙的患者,生活上依賴較明顯或完全依賴需一級護理或Barthel指數記分≤40分者;二級:病情較重或重病恢復期,有功能障礙,年老體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賴,需二級護理或Barthel指數記分41~60分者;三級:病情較輕或康復期的患者,在醫護人員指導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數記分>60分者。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采用多獨立樣本的K-W檢驗。

對188例住院患者分別按3種護理級別方法判定等級后,進行各組間兩兩比較,結果顯示: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56.484,P<0.01;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525,P>0.05;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83.859,P<0.01。

3討論

3.1分級護理制度是進行護理活動的重要依據

分級護理是護理工作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確定臨床護理人員編制、合理安排護士人力資源的重要依據[3]?!冻R帯分械姆旨壸o理制度明確規定了各護理級別的病情依據與臨床護理要求,它能反映護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及其護理要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進步,人們對享受高品質和保護其個人權益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醫療機構來講,醫療服務質量的高低制約著醫院的發展和競爭力,而護理工作的獨特性使得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率在醫院整體服務滿意率中占據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實分級護理制度是規范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和提高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有力保證。

3.2提高醫師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是落實分級護理質量的有力保證

以醫囑形式下達的分級護理,護士根據護理等級為患者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內容,但當護理級別與該患者病情有所差異時,護士也只能機械地去執行醫囑。調查資料顯示: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僅有31.75%接受過分級護理的相關知識,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實踐中逐漸了解,提示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并未全面系統地學習其內容;對分級護理依據即病情依據完全了解者為20.63%,部分了解者為79.37%;對各護理等級的具體要求了解者為12.70%,部分了解者為86.51%。《常規》中規定一級護理的患者應絕對臥床,生活上完全依賴護理即完全由護士護理,但醫囑護理分級中完全依賴護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賴護理者為76.19%,不依賴護理即讓一級護理患者自理生活者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醫囑護理分級確定為三級護理者為0,被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確定為三級護理者分別占25.53%和26.60%;醫囑護理級別與標準護理級別和Barthel指數分級法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醫師對各護理級別的實施及要求掌握不確切,從疾病診斷及醫療的角度出發,醫囑護理級別的不確定性,不但造成護士人力資源的浪費,還會出現護理收費的不合理,影響護士規范化的護理行為和分級護理質量落實[5],醫師多用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與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為目標的現代護理模式不相適應。因此,醫師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

3.3補充完善標準護理分級內容,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臨床護理工作處于從屬地位,護理人員在某些可以作出專業獨立行為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專業權利,未能意識到自我的能力和專業上的自[6]。調查顯示:以病情為依據的標準護理分級,雖能體現患者實際需要,反映護理工作量,為患者提供滿意的服務,但不能有側重地解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項目,缺乏個體針對性,浪費人力、時間等護理資源,應補充并完善其內容。Barthel指數分級法是美國康復醫療機構常用的評估方法,評定簡單,可信度及靈敏度高,主要用于監測治療前后患者獨立生活功能的變化,體現需要的護理程度,但未包括醫囑所含有的大量治療工作[2]。本組資料中,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記分法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以上兩組級別護理評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對護理的依賴程度。分級護理等級存在的差異性,由評估者對分級護理內容認知程度不同所致,兩者判斷方法應互為補充和完善,以充分體現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時、手術前后或病情變化時,用Barthel指數記分法對其生活自理缺陷項目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對護理服務的依賴程度,突出個體差異與針對性,量化護理服務內容,不斷反饋信息,及時更新護理側重點,用最小的勞動強度、最少的服務時間達到最有效的護理,體現護理學科的獨立性,規范護理服務行為,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論文關鍵詞:醫師分級護理調查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醫師對患者分級護理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為臨床護理提供較為客觀、準確的護理等級評定方法。方法對63名住院醫師進行問卷調查;對188例住院患者分別按醫囑護理分級、標準護理分級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進行一、二、三級護理登記與評分,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住院醫師對各護理級別的內容及要求掌握不確切;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Barthel指數分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住院醫師多用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影響護士規范化的護理行為。結論住院醫師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同時應補充完善標準護理分級的內容,以人為本,確定患者對護理服務的依賴程度,突出個體差異與針對性,提高護理服務的效果及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76.

[2]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

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5~29.

[4]周榮慧.醫院等級護理服務標準公示的動因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03,3(1):19.

篇(5)

與韓國為友好近鄰,交往淵源流長,文化背景極其相似,這為中韓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并且,兩國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結構互補,各有所需,也為兩國的經貿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現實性。自1992年8月中韓兩國正式建交以來,貿易形式從間接貿易轉為直接貿易,貿易額迅速增加。中國成為繼日、美之后韓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而韓國也保持了繼日、港、美之后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的地位。與之相伴隨,雙方在投資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特別是韓國在華的投資,從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開花的局面,占其海外總投資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間,中國累計實際利用韓國直接投資75.7億美元,成為韓國的第一大投資對象國,而韓國在所有來華進行直接投資的國家中,也占據了第七大投資來源國的地位。雙方在投資領域的合作,帶動了大量原材料、技術設備及產成品的進出口,從而大大促進了雙邊貿易的發展。

二、中韓貿易存在的及原因

中韓貿易的發展,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過程,取得這些成就當然可賀,但也屬正常。隨著中韓貿易基數越來越大,發展漸趨成熟,其間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問題,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采取應對之策。

(一)中韓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韓雙邊貿易在宏觀層面上存在較直觀的問題有:

1.貿易增長乏力直至為負

1992年兩國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雙方貿易可謂是大踏步前進,每年貿易增長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外經貿政策法規,加上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使我國企業的出口積極性下降。韓國作為我國的第四大出口市場,對其出口必然受到影響。同時,在雙方貿易中擔當重要角色的韓資加工貿易型企業,在出口利潤下降的情況下,進口積極性也受到波及,從而使中國從韓國的進口貿易也有所放緩,致使雙邊貿易增長率從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勢有所好轉,雙邊貿易出現恢復性增長,增幅達20.3%,但已與1996年以前的增長勢頭不可同日而語。1998年,雙邊貿易受亞洲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韓國還是當事國之一,這樣,中韓貿易的增長步伐戛然而止。從1998年年底的統計數字看,雙邊貿易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負增長,降幅達11.6%。1999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雖有所恢復,但增長速度并不快。

2.貿易不平衡趨勢漸大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韓雙邊貿易中中方逆差是越來越大的,到1997年已達到58.1億美元,占到從韓國進口商品總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韓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韓國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纖維制品、農礦產品、零部件等跌幅更為突出,1998年中國對韓出口額僅為61.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時,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也不及預料的好,半導體、汽車、機床、船舶、通訊設備等品及家電等一般消費品的對華出口上半年還有大幅增長,下半年就逐步萎縮,到年底,對華出口總計149.9億美元,增長僅0.4%。1998年全年雙邊貿易中中方逆差達87.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貿易逆差仍有擴大的趨勢,為44.6億美元。筆者認為,兩國貿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難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這種不平衡持續存在并一味擴大,終將會影響雙邊貿易的健康發展。

3.韓國對華投資出現“縮水”

1997年以前,韓國對華投資的整體規模每年都在擴大。正當中韓兩國努力促進雙方經濟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時,金融危機的爆發使這一演進急速凍結。1998年韓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項目僅為1309個,實際投入資金18.03億美元,分別比上年減少了25.3%和15.9%,特別是一些回收期長、規模較大的項目都面臨壓縮投資、延期投資或予以撤資的情況。此外,大量韓企的駐華分支機構、商社等紛紛撤離。由于中韓雙邊貿易中有相當部分是通過在華的韓資企業承擔的,投資的大規模“縮水”勢必會影響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雙邊貿易的發展。

(二)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較直觀的、表象化的問題必然有其產生和存在的原因,這些原因概括起來大體有這么幾個方面:

1.亞洲金融危機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禍首

1997年8月一場以韓元加速貶值和股指深幅下瀉為表征的金融危機開始席卷整個韓國,使韓國國內經濟一片混亂:許多大企業集團相繼倒閉或陷入困境;資金周轉困難;失業人口激增;銀行拒開進口信用證。在此形勢下,韓國企業當然無法進行正常時日的進口。而我國在這次亞洲金融危機中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相對增加了出口成本。韓國企業給中國的訂單明顯減少,而轉向從東南亞國家進口,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對韓國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韓國政府為了增加外匯儲備,借韓元貶值之機,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貿易盈余由負變零,越來越大。中國作為韓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必然受到韓國進口產品的沖擊,這樣就使雙邊貿易的不平衡局勢更加嚴峻。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韓國對中國的出口應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但由于擔負雙邊貿易的相當多企業是在華從事進出口加工貿易的韓資企業,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其進口積極性也有所降低,進口增幅還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國國內需求萎糜,導致進口需求減弱,使韓國的對華出口并未出現大幅攀升,故雙邊貿易額總體上出現下滑局勢。

上述同樣的原因,使韓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的成本增加,而多數韓資企業都把“降低成本”作為來華投資的首選動機,這樣,韓國的對華投資必然會大幅減少。況且,韓國企業面臨國內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缺少資金來源,也無暇進行海外投資,從而使對華投資出現了“縮水”現象。

2.進出口商品結構差異是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兩國經濟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按照國際貿易比較優勢原理,中韓傳統貿易在宏觀層面上確實符合這一理論的要旨,即中國向韓國出口初級產品或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如原材料、農礦產品、紡織服裝、皮革等,而韓國則向中國出口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如化工產品、電子通訊設備、機電產品等,即使中國向韓國出口一些電子產品,也多以零部件為主。正是這種較單純建立在技術層次差異基礎上的商品結構,使中韓雙邊貿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從總體上看,中國向韓國出口的商品與從韓國出口的商品相比,其價格彈性相對要高。在國際市場發生波動時,前者更易受到沖擊或影響。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大量廉價商品充斥國際市場,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的相對提高必然會喪失較大份額的市場。換言之,即使在韓國不是危機當事國之一的情況下,這種貿易結構的差異也會使貿易差額更加擴大,不平衡局勢更加嚴峻??傊?這種以垂直分工為基本特征的進出口商品結構是造成雙邊貿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3.韓國在華投資的特征因素也是雙邊貿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70、80年代其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隨著國內的發展,國內工資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削弱,部分勞動密集型及部分重化工業(如水泥)也逐漸歸入了夕陽產業之列。韓國政府為了鼓勵新興產業如、生物工程、航空等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海外轉移。而與韓國地域相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勞動力成本又低,農礦資源豐富,成為韓國進行該類產業投資的首選對象。據統計,韓國對華投資中有60%以上集中于紡織服裝業、電器組裝業、木家具及鞋類、皮革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這是韓國在華投資的產業特點。

再從單項投資規???韓國對華投資項目多為中小型項目,投資金額在100萬美元以下的約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項韓國直接投資平均規模僅為137.8萬美元,不僅低于韓國海外投資的平均規模,也低于所有來華投資的平均規模(229.6萬美元)。

由于中韓貿易中有相當部分是由在華韓資承擔的,上述兩大特征的存在,導致雙邊貿易增長的后勁明顯不足,也導致在華韓資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國際市場上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竟爭越來越激烈,多數中小韓資企業不堪重擊,普遍面臨經營困境。由于在華韓資企業所表現的這種脆弱性,使由投資所帶動的原材料、生產設備及產成品的進出口受到很大。此外,由于韓國對華投資的行業及規模特點的存在,必然會出現許多韓資企業在管理中一味強調降低成本的情況,從而導致勞資雙方矛盾的激化,這也影響了雙方貿易及投資的發展。

三、知難而進,積極應對

從長遠看,中韓貿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兩國貿易受到重創,但其發展的基礎如文化類似、地域相近、經濟互補等依然存在。特別是韓國經濟,目前雖受一時之困,但那些曾創造經濟奇跡的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礎設施、高素質的勞動力、強烈的進取精神、開放的貿易體系等等并未喪失,并將為韓國走出危機發揮積極作用。因此,我們決不能忽視或放棄韓國這一重要市場。并且,兩國在彼此對外貿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雙方長期努力的結果,因而要本著積極的態度,知難而進,采取相應措施以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當然,要長期穩定地發展中韓貿易,關鍵還是要擴大中國對韓國的出口市場,為此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雙方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

中國對韓國出口的傳統產品多屬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這類產品的競爭最激烈,受沖擊最大,因此加快我國對韓國出口商品的結構調整不僅是必然的。近兩年對韓出口商品結構雖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特征仍很明顯。為此,一是要拓寬貿易范圍,實現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一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日益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故可加大這類產品如機電產品零部件及產成品(電視機、電話機等)對韓國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盡快從‘‘以廉取勝”和“以量取勝”轉向“以質取勝”,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在競爭中保住乃至擴大市場份額,使出口產品真正成為高創匯產品。同財,也希望韓國方面結合我國工業化建設及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國出口原材料、石化產品及成套設備等??傊?雙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慮長遠利益,促進雙邊貿易健康發展。

(二)大力發展中韓兩國的技術貿易

70年代,韓國側重于發展資本密集型工業如重化、汽車等工業,故其在許多領域的技術已具相當水平。若能從韓國引進該類技術,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改造都相當有益。而中國在航空航天、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等尖端技術的和開發上具有自己的優勢。因而雙方在技術合作中的發展潛力很大,雙方可加強技術領域的合作,共同開發研制新產品,提高兩國產品的競爭力,從而帶動雙方商品貿易的發展。

(三)推動兩國在投資領域的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

在韓國的對華投資方面,一是應注意調整韓國企業的投資方向,使韓國企業依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增加對高新技術產業、能源、、農業開發等領域的投資;二是改善韓資企業的規模結構,提高大企業集團來華投資的積極性,這就需要中國在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搞好政府服務方面多下功夫。這樣,韓國大企業集團也會從長遠、全球眼光認真研究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繼續加快來華投資的步伐。此外,中韓兩國也要注意加強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合作,從而使韓國的對華投資呈現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格局。此外,中國也要加快向韓國投資的步伐。目前,雙方的資金流動更多地表現為韓國對中國的單向流動,不利于雙方合作的持久穩固發展。隨著中國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國門到海外投資辦廠定會成為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而韓國作為中國地緣相近、文化背景類似的友好國家,也會成為中國進行海外投資的首選地區之一。故中國企業應盡快改變那種僅在韓國設立貿易辦事處的作法,加大對韓國的生產性投資,這樣不僅可以使雙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帶動對韓國的出口,減少中方逆差,從而促進貿易的均衡發展。目前,韓國政府正積極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開放本國的資本市場,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為中國企業進入韓國資本市場提供了時機。特別是韓幣貶值及工人工資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資成本降低,也為中國的對韓投資提供了現實性。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我校創辦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專業,旨在培養具有醫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管理科學和較高英語水平的復合型人才,以服務于現代醫療衛生事業。如今,該專業第一屆本科學生已經走出校門,開始了他們嶄新的職業生涯。他們伴隨著新專業的發展而成長,給我們留下許多思考:他們的學業成就到底如何?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存在一種怎樣的結構關系?如何評價?啟示是什么?這些問題無不是談論新專業而普遍關注的焦點。

二、結構方程模型簡介學業成就是一個抽象概念,一般很難做到精確測量,具有潛變量性質

傳統的統計方法不能妥善處理潛變量問題,而結構方程模型則是處理潛變量問題的有力工具。通過構建學業成就的結構方程模型,可以更合理地對學業成就做出概括和評價。結構方程模型可分為測量方程和結構方程兩部分。測量方程描述潛變量與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結構方程則描述潛變量之間的關系[1]。

(一)測量模型。x=Λxξ+δy=Λyη+ε其中,x、y、Λx、Λy、δ、ε分別表示:外源指標向量、內生指標向量、外源指標在外源潛變量上因子負荷矩陣、內生指標在內生潛變量上因子負荷矩陣、x的誤差項、y的誤差項。

(二)結構模型。η=Вη+Гξ+ζ其中,η、ξ、В、Г、ζ分別表示:內生潛變量、外源潛變量、內生潛變量間的關系、外源潛變量對內生潛變量的影響、結構方程的殘差項。

(三)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結構方程模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型也可以用路徑圖表示。圖中的圓或橢圓表示潛變量,正方形或長方形表示觀測變量,箭頭有單向和雙向之分,表示影響或相關關系。

三、學業成就結構方程模型建構學業成就經一定時間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之后獲取,以我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專業第一屆畢業生45人的學業成績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可從一個側面反映新專業教育的效果

根據專業特點和我校對該專業設置的培養目標,考慮將課程設置的門類劃分如下:大學素養課程、英語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之所以把英語課程與大學素養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相提并論,原因有兩個。第一,與其他專業相比,該專業第一屆學生的英語課程多學了一個學年,英語課程學時數為486學時,占42門課程總學時數的約17%,英語課程分量相當重;第二,較高的英語水平是我校對該專業設置的培養目標之一。學習不同門類的課程知識是學生學業的首要任務,所以學生的知識成就應當屬于學業成就的一部分。不同門類課程的知識成就顯然是潛變量,用相應門類課程的考試平均成績作為知識成就因子的觀測變量。

另外,在課程知識學習階段結束之后,該專業學生還要進入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這兩個學業階段。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時期里得以一定程度的鍛煉。學生的能力成就顯然也屬于學業成就的一部分。把畢業實習評分和畢業論文(設計)評分當作能力成就因子的觀測變量。考慮學業成就各因子關系時,根據教育學規律,允許課程知識成就因子相關,允許實踐能力成就因子相關,而且,課程知識成就因子影響實踐能力成就因子。經過模型建構分析,做出學業成就模型M,見附圖。結構方程模型M事實上是一個有4個自變量2個因變量的回歸模型。結構方程模型將能力成就的兩個因變量同時納入一個模型分析,與一個模型只有一個因變量的傳統回歸分析相比,更符合實際研究的需要。

四、學業成就結構方程模型擬合運用LISREL8•80程序擬合模型,求出模型M的路徑圖解畢業實習=0•49大學素養-0•04英語+0•10醫學-0•12專業(R2=0•22)

五、學業成就結構方程模型評價與討論

(一)學習各門類課程知識相關性的問題。由知識成就因子的相關系數和差異性檢驗指標看出,學生學習各門類課程知識的相關性較強,說明該專業第一屆學生在各門類課程的學習上都付出了一如既往的努力,他們對自己的學業是負責的。

(二)知識與能力的問題。從教育學理論分析,知識對能力的影響作用不容置疑。而模型M顯示,回歸方程的可解釋方差及標準回歸系數的顯著性都不盡如人意,表明學生的知識成就對能力成就的影響不顯著。特別是專業課程、英語課程的教育學習結果,都與最初的設想效果有差距。這個結果不免讓人對相關課程的設置產生一定質疑:課程結構是否合理?課程內容是否恰當?事實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專業對全國各高等院校而言都是一個嶄新的專業,課程設置問題一直都處于摸索探究之中。我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也有待改革。近年來,我校把重新修訂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專業的辦學定位、培養目標、專業規劃等一系列問題提上了新專業改革建設的日程,已經著手逐步修改該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思路是加強專業課程力度,調整專業課程結構,豐富專業課程內容,并刪減英語課程的學時。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要讓學生獲得更加合理的課程知識結構,在具備一般大學素養知識的同時,掌握與現代醫療衛生行業密切相關的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和管理科學知識,為將來步入社會、施展才華與能力而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以上數據結果表明,要繼續加強學生知識與能力銜接的培養。日常教學應當從教學目標、內容、手段和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2],改變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加大開放性與綜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以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階段,要適時安排,加強項目與課題的策劃管理,要讓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把所學的課程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3]。超級秘書網

(三)學業評價的問題。評價的問題是當今教育界討論的熱點。如何更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應用結構方程模型是一個分析問題的框架思路,但上述概括潛變量的可觀測指標還有待完善?,F代教育理念不主張只利用惟一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指標,應當改革和完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發揮多元評價的功能。

[參考文獻]

[1]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4.

篇(7)

【摘要】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的演變,醫療矛盾逐步由“技術型”向“服務型”轉化,許多新的醫學倫理問題應運而生,醫學倫理學越來越受到各國醫學教育界的關注。

【Abstract】Synthesizesthemedicinepatternalongwiththebiomedicinepatterntothebiological-psychology-societytheevolution,themedicalserviceiscontradictorygraduallyby“thetechnology”to“theservice”thetransformation,manynewmedicineethicsquestionarisesatthehistoricmoment,medicineethicsmoreandmorereceivesthevariouscountries’medicineeducationalcirclestheattention.

【Keywords】Medicineethics;Education;Pres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的演變,醫療矛盾逐步由“技術型”向“服務型”轉化,許多新的醫學倫理問題應運而生,醫學倫理學越來越受到各國醫學教育界的關注。

1醫學倫理學教學現狀

1.1我們不能不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上很多國家相比較,我們的醫學倫理教育從內容到形式,從理論到實踐都存在著許多問題與不足。目前,在美國、法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已經進行了多年系統穩定的醫學倫理學教學。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各年級醫學生中均開設醫學倫理學課程,并進行跨學科教學。教學基本上圍繞當前醫學領域的重點熱點倫理問題進行,如醫學實踐中知情同意、人體實驗、腦死亡、稀有資源分配等。哈佛大學醫學院對醫學倫理學采取以問題為基礎進行跨學科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對醫學倫理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學科進行研究和探討,并邀請不同學科的專家參加,例如邀請臨床醫學專家、基礎醫學專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行為科學家等[1]。

我國則多以開設醫學倫理學課堂教學為主,進行其他教學模式的學校還很少,教學模式還有待完善。僅在少數醫學院校的醫學倫理學教學中,采取了對重點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課題調研的形式。比如哈爾濱醫科大學,其在上世紀末已經開始采取這種課題調研討論的教學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2]。但是目前國內對這些模式還缺乏系統的研究,也沒有很好的推廣。

1.2對醫學倫理學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醫學倫理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才導致目前我國醫學院校醫學倫理學課時嚴重偏少的現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部分醫學院校在第五學期開設醫學倫理學或在政治課中開設醫德課,總課時約為30學時,不及美國、日本等國家同類課程學時總數的1/5。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不大可能指望學生對醫德范疇、醫德規范等有較為系統的了解,更談不上為他們提供將理論付諸實踐的機會了。

2002年2月,國際醫學教育學會公布了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醫學教育的7個基本方面: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醫學科學基礎知識,臨床技能,溝通技能,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維和研究。[3]這一標準闡述了醫學院校畢業生必須具備的一系列基礎核心能力,從中可以看到,醫學倫理學和醫德教育在醫學生綜合素質中占有重要地位。

1.3授課形式單調是我國醫學倫理學教學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

目前醫學倫理學教學中通行的是單純由教師講授的方法。限于學時,教師較少考慮,也無從考慮實際效果。這種“布道式”的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對醫學倫理學的興趣,更不用說掌握指導他們終身職業生涯的倫理準則與規范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醫學院該門課程的教學形式顯得生動活潑。其中最常見的是各種形式的討論和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日本的醫學倫理學課程則主要由相關臨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講及讓學生參加病區實習的形式來予以實施,注重培養學生判斷醫療實踐中發生倫理問題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拿大的醫學倫理學課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學法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

1.4如何讓醫學倫理學的教學內容更系統、更穩定、更具時代性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醫學倫理教育的教學內容也同樣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眾所周知,任何一種道德理論或倫理學說,都是有其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隨著經濟改革在我國城鄉相繼取得巨大成功,人們開始對醫療衛生保健行業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新的醫學模式要求醫務人員不僅應具備精湛的醫術,而且要求他們能自覺尊重生命價值,在努力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的同時,還要深諳倫理學、心理學等人文科學知識。所以原有的教學內容自然跟不上時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經更新的教材內容,也會因為目前新的倫理學問題的層出不窮而同樣有了時代的局限性。傳統的醫學倫理學考核形式,主要以考場筆試(閉卷或開卷)以及論文撰寫常見。前者強調的是書本理論知識的檢測,特別是閉卷形式。開卷形式雖然有一定的開放,但總之都是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與傳統課堂授課形式相適合。這種考核方式容易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考查到學生學習醫學倫理學課程后的思想觀念以及倫理決策能力上的變化,也不能真正鼓勵學生學習醫學倫理學的主動性。后者雖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助于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相比較應該是一種進步。但是仍然還有不足之處:沒有貼近臨床和實踐,學生的任務僅僅是在完成論文,所以相關材料可以不必從實踐中獲得,減少了倫理學的實踐機會;論文撰寫相對簡單,教師的指導成分相對較少,實用性不足。因為以上這些因素,所以目前的醫學倫理學考核方式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迫切感,那么進行醫學倫理學考核制度的改革就更加勢在必行。

2醫學倫理學教學的對策

2.1加強國際合作,提高中國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水平。醫學倫理學的發展和醫學科學的發展密不可分,一種新的醫學科技的發展,必然引起相應的倫理學的方法論等多種角度,深入研究高等學校教學方法,使我們的教學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培養學生表達思想、交流觀點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4]。此外,對學生的成績考核,要考慮改變以理論考試為主的形式,積極嘗試多種考核方式,使考試內容注重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分析一些具體問題。2.2創新教學內容。

自1982年以來,我國高等和中等醫學院校和醫療部門陸續開設了醫學倫理學課程,從事醫學倫理學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編寫了許多版本的醫學倫理學教材。這些教材的出現,對于醫學倫理學的教學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21世紀是生命與健康科學發展的世紀,因此醫學倫理學內容體系“應以義務論為主線,將價值論、公益論貫穿其中,既反映傳統醫德精華,又突出生命與健康主要內容,并包括哲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相關學科進行理論與實踐的論證。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能幫助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解決在學習和醫療實踐中的各種倫理問題。其具體內容應突出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和實踐性的統一”。[5]

2.3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講授不應該是醫學倫理課唯一的教學方式。我們應該借鑒國外一些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依據我國的國情和目前醫德醫風的現狀,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在方法上,我們應改單調乏味的說教為多種形式并舉??梢試L試用師生對話、小組討論、專題討論的形式。在醫學倫理學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重視選擇與應用正反典型事例進行倫理分析,這對于幫助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加深對醫療實踐中所遇到的倫理紛爭的理解,提高醫學行為分析判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效果好,深受大家歡迎”。[6]同時還“應重視對啟發式、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考評法等方法的應用,不斷提高醫學倫理學教育教學質量”。

2.4加強師資培養,提高教學水平。

為解決師資隊伍發展滯后的現狀,首先,應盡快成立醫學倫理學教研室,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專兼結合的教學隊伍。其辦法:一是建立專門教學研究機構,配備專門從事醫學倫理學教育的人員,尤其重視選拔有培養前途的碩士生、博士生。二是以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教育委員會名義舉辦全國性醫學倫理學師資培訓班和專題研討班,2004年8月在廣州舉辦的全國醫學倫理學教育培訓班,受到有關部門和與會者的好評。同時,各省市醫學倫理學會也應定期召開醫學倫理學教育會,不斷培養醫學倫理學隊伍,還應選派有培養前途的年輕教師出國作訪問學者進修學習,從而達到提高醫學倫理學師資隊伍素質的目的。

2.5完善并規范人文教育體制。目前我國醫學倫理學教育體制不夠完善,同時還尚無相應的規范。

全國僅有醫學倫理學會及教育等專業委員會,而各省市沒有相應的專門機構,也缺乏統一和明確的要求。雖然國家教育部、衛生部在課程建設上把醫學倫理學列入教育計劃,但全國醫藥院校缺乏統一的安排。有的院校成立了醫學倫理學教研室,但大多數院校是在社科部或德育教研室中成立一個小組,教材不夠統一,教育與研究相脫節等。我們認為,必須制定統一的計劃和提出明確的要求,“把醫學倫理學作為整個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教育衛生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列入教育計劃,作為必修課程開設,作為精品課程和重點學科來建設”。[7]同時要大力開展醫學倫理學的教育研究,定期召開地區和全國性醫學倫理學教育研究會,總結交流經驗,表彰先進,依靠全體醫學倫理學教育工作者和理論界、醫學界的同仁,共同為建設符合國情的醫學倫理學理論及教育體系而努力。

參考文獻

1伍天章.以教學內容改革為突破口,加強醫學倫理學教材建設.中國醫學倫理學[J]2001,(1)34~35

2曾釗新、李建華.道德心理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134

3伍天章.以教學內容改革為突破口,加強醫學倫理學教材建設.中國醫學倫理學[J]2001,(1)34~35

4李傳俊、李本富.醫學倫理學案例教學的實踐與評價.醫學教育[J]1995,(2)9~11

5張金忠.關于醫學倫理學教學方法、效果的討論.中國醫學倫理學[J]1999,(3)27~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欧美中文字幕农村电影| 国产激情艳情在线看视频|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视频韩国| 污18禁污色黄网站|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久久不见久久见中文字幕免费| 欧美乱大交xxxxx疯狂俱乐部| 成年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神马影院888不卡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老牛|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无码av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老师办公室里做好紧好爽|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国模小黎自慰337p人体|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 在线|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欧美最猛性xxxx|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鲁鲁鲁|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