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

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16 08:22: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

篇(1)

【關鍵詞】經濟管理 法律行為 可持續理念 發展 實施

一、相關概念的理論界定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是經濟管理行為法律層面的范疇。其主要特征是經濟管理行為受到法律的制約,并經過了法律的調整。經濟管理的范圍包含了國家對于經濟財產事務的公共管理,同時也包含了對個人、家庭以及企事業單位的經濟實物管理。在文中主要論述公共經濟管理和因社會化而導致內部關系外部化具有公性質的私的經濟管理方面的相關內容。公共經濟管理行為可以定義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非營利組織等公共部門對于國民經濟實施管理的行為。其顯著的特征是在管理過程中突出以社會的整體利益作為管理的基本原則。管理內容包含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實施、組織協調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是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新的發展觀,可持續發展對于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經濟管理中發法律行為制度是為了保證國家對于經濟管理行為的實施,是其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因此在管理過程中,相關的法律制度要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不斷變化,實施可持續發展。根據法律現實主義的觀點,法律要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要能夠將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的基本理念,作為在經理管理法律行為過程中的行動指南、行為標尺,最終形成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二、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基本特征

(一)持續性特征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中的首要基本特征就是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在此特種中要求法律管理行為能夠兼顧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結合,避免各種短視行為對于國家經濟生活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可續行在經濟管理法律行為中堅持以和諧型內涵作為基本的方向,可持續性的核心要求就是要能夠保證人類的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不能夠超越資源以及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能力。經濟管理的法律行為持續性特征人類的經濟體系與生態體系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特征,生態體系較為穩定、變化較慢,而人類的經濟體系則變化較快,呈現動態的基本特征。因此人類的經濟發展要能夠滿足持續性的特征,保證不破壞生命支持系統的多樣性,復雜性及其功能,人類活動的影響應該保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二)和諧型特征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要能夠體現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在此基本特征下人與自然界之間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不是能夠對自然進行隨機支配的主人,而應該更為關注自然界的獨立意義和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在經濟管理法律行為中藥能夠給予自然充分的尊重,不能夠安排超越自然承受能力,經濟管理法律行為要能夠適應和諧性的要求,要能夠超越人類中心主義,不斷吸收生態中心主義的合理科學因素。

(三)系統性的特征

經濟發展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其發展的特征不是孤立的,在經濟管理的法律行為中不能夠存在孤立發展的觀點,簡單的方法也不能夠解決經濟管理中諸多復雜的問題。局部發展或者某一個方面的發展不能夠形成真正意義上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的經驗證明,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和微觀效益的方案對于經濟整體發展都是不利的,是不可持續的發展,也是在管理過程中缺乏整體系統觀念的體現。

三、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中的功能

(一)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市場是實施資源配置最為有效的手段,社會主要市場經濟也是最有效率、最為成功的經濟制度之一。但是市場不能夠有效解決人類經濟發展所有重要的問題,因此經濟管理的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市場可以實施有效的管理,糾正市場在發展過程中的不正確走向,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其主要實現方案主要有反壟斷、消除不正當競爭;采用稅收、補貼及法律規制等各種手段,增加外部的收益和負外部的成本,使外部性內在化以及提供公共用品等,通過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助于糾正市場失靈,實現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助于整體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管理的法律行為主要體現的持續性、和諧性等方面的特征要求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個群體之間能夠協調運作,健康發展。因此可持續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個群體、不同階層要能夠保持一種共贏與和諧競爭的關系。公共利益的存在是個人利益存在的重要保證。個體的理性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但是缺乏合理的格局,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堅持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運用經濟管理法律行為來糾正個人理性所導致的偏差,實現個體理性和公共理性和諧相處,達致個體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共贏。

四、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中的貫徹實施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首先要能夠倡導經濟的綠色轉型,要能夠發展綠色戰略性新興產業,保證經濟轉型以及在此過程中培育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對于經濟整體發展的重要作用。在管理中要能夠體現對于產業的地區合理布局、實現經濟發展以及環境社會發展的協同效果,在進行相關制度的建立的社會要能夠進行正確引導,避免避免惡性競爭、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規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

主管部門同時也可以通過財稅管理手段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要能夠建立穩定的資金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工程進行合理的補助,并采用稅收等行政手段對于不同類型的經濟主體進行有差別的稅率,提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資源產品和初級產品出口關稅稅率,使得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導的作用。最后還可以通過金融手段為循環經濟體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當前階段,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的發展急切需要進行經濟管理法律行為進行綠色經濟的轉型。

五、結論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社會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缺乏管理的機制下,市場的競爭以及社會的經濟發展都是無序混亂的,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具有不利的影響。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可持續性、公平性以及整體性的特征,通過制度的建立實施,以管理的手段以及各種調控方案對經濟發展進行正確引導,對于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史際春.經濟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篇(2)

[關鍵詞]高爾夫;基本特征;發展趨勢;發展對策

高爾夫運動是現代體育運動社會發展進程中一項古老的戶外體育運動。海南高爾夫運動在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社會影響下,以其獨特的運動魅力,所表現出諸多經濟功能和文化內涵,使我們無法用一般體育運動的認識方法來評價高爾夫運動對現代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和推進作用。海南高爾夫運動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來源之一,顯示出了巨大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潛力,并迅速成為對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新興的社會第三產業。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的社會發展,是基于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文明、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的心理祈求,以及社會個體文化價值趨向的心理驅動,成為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的社會基礎。

一、海南高爾夫運動的發展現狀及產業化發展的基本特征

(一)海南高爾夫運動

高爾夫運動起源于英格蘭,至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20世紀高爾夫運動傳人中國,目前在廣東、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已建成了許多個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爾夫球場,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趨勢已初步形成。由于缺乏系統的整體品牌宣傳推廣,海南高爾夫運動目前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

(二)海南高爾夫球場

海南高爾夫運動自1992年開始,至今已經經歷13個春秋。自1992年由臺商獨資建成海南第一家高爾夫球場――海南臺達高爾夫俱樂部開始營業至今,海南已有20多家高爾夫場分布于海南海口、博鰲、興隆、三亞四大區域,高爾夫球愛好者人數超過30多萬人,預測這個數字在以后的5年中將以每年超過20%的平均速度增長。盡管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海南的高爾夫球場并不算多,但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其密度名列前茅,數量也僅次于廣東、上海和北京。

(三)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基本特征

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的社會發展是現代經濟文化一體化社會發展的基本體現,也是以體驗高爾夫運動文化,感受高爾夫文化魅力的社會消費群體的不斷擴大,為高爾夫運動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所以,作為一種文化消費體驗和感受高爾夫文化的發展內涵,實現社會個體追求高雅、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休閑方式的心理發展祈求,是高爾夫運動產業市場發展的重要社會基礎,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基本趨勢主要體現在市場發展結構還未完善、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還未達到具體要求、不同市場的管理人員還未實現本土化,管理還未達到專業化和科學化水平等。

二、制約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因素

許多學者認為在我國的基本國情下,制約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發展的因素還很多,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制約海南高爾夫產業發展的因素。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消費門檻太高

雖然近年來海南的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已經今非昔比,但是一般的普通大眾仍然是沒有能力涉足貴族化的高爾夫消費。海南人均可支配水平在2003年還是剛達到1000美元而已。海南的高爾夫球場一般都有價格昂貴的會員證,讓一般工薪族望而卻步。這也是制約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海南,要想更多的人來參與高爾夫運動,要使更多的人了解海南高爾夫運動,必須要將其消費門檻降低,讓更多的人去參與高爾夫這項運動。

(二)技術和管理人員缺乏

目前國內很多球場靠聘請國外的管理人才來管理高爾夫球場,這無疑增加了經營管理的成本。中國高爾夫教育與國外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而技術和管理人才也比較缺乏,和外國的相比還比較落后許多,根本就跟不上國外的節奏,這也不能夠使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順利地向前發展。目前全國接受高爾夫專業大學教育的學生只有少數部分,大部門集中在深圳和北京,據具體調查所知,海南地區高爾夫產業管理層所需要的人才達到300~500個;5年之內,這方面的需求將達到1500~3000個。這些簡單的數據都已經足夠說明了海南高爾夫人才供需比例嚴重失衡,很多高爾夫行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缺乏高爾夫產業的意識。

三、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的發展對策

海南高爾夫活動和高爾夫產業處在初始發展階段,為使其健康、快速、持續發展,必須選擇合適的發展途徑,尋求多方支持并形成合力。

首先應充分發揮社會行業組織作用,使之成為推動海南高爾夫和高爾夫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其次要充分運用傳媒的力量,為海南高爾夫運動和高爾夫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另外積極創辦高爾夫職業教育學院,為高爾夫產業發展創造人才條件。

四、結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各項建設的不斷完善,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也取得了較大發展,但與國內某些地區相比,其發展程度相對落后。研究認為在今后的發展中,隨著海南高爾夫產業不同市場的企業經營和市場開發,海南高爾夫運動產業將會體現出平民化、市場主導型、叛賣快樂經營模式和媒體相結合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吳亞初.現代高爾夫運動發展特征及社會屬性之窺見[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321-325.

[2]陳偉新.周麗亞.深圳高爾夫運動公眾化發展趨勢[J].國外城市規劃:規劃研究,2002,(5)43-45.

[3]郁小平,何莽.珠江角高爾夫產業環境分析及發展對策[J].區域經濟2003,84-85.

[4]郁小平.中國高爾夫俱樂部發展戰略研究[J].暨南大學2004.

[5]楊曉生.論高爾夫運動的文化內涵[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1)9-11.

[6]吳亞初.高爾夫運動產業化社會發展的動因與趨勢[J].上海:上海體育學院報2003,(3)44-48.

篇(3)

開展社區教育研究和探討,首先要了解社區教育的基本內涵和特征。對于社區教育基本內涵的認識,絕大多數理論工作者的意見比較一致,就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開展的,旨在提高本區域人口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而對于社區教育的基本特征則是仁智互見,眾說紛紜。本文結合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對社區教育的基本特征作了思考和歸納。

一、社區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

社區教育具有目的性、區域性、自主性和廣泛性四個基本特征。

1.目的性,即指社區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的。從教育學的角度看,社區民眾作為社區教育的主體和對象,其自發學習、接受教育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這一新型的教育活動在政府有關部門機構的重視、支持下,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基礎來推進,社區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更得以突顯。"+區域性,即指社區教育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組織開展的。不論城市還是農村,社區教育每一個區域都會有不同于其它區域的特點,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濟水平、人文環境、歷史傳統,人口構成、資源狀況等等。

2.自主性,即指社區民眾參與社區教育是自愿的而非被強制的。社區教育是一種開放的、可以充分體現教育對象自己意愿的自由選擇的公益性質的教育活動。社區民眾可以通過自我判斷來決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進程,通過自我認識和自我追求來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

3.廣泛性,即指社區教育的教學內容為滿足社區民眾的不同需求而豐富多樣。社區教育教學內容的設置服從于教育對象的需求,而社區內各類人群對教育的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同的就業狀況、年齡性別、興趣愛好、文化基礎,都可能使其在參與社區教育中對教學內容產生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期望。

二、分類指導是社區教育的客觀需要

1.分類指導是面對社區教育的目的性特征,適應教育目標差異的需要。在具體階段上,社區教育主客體對目標的期望都有所不同。有重在經濟功能,通過教育提高勞動技能,豐富謀生手段,增強管理能力,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有重在政治功能,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為促進社區的社會發展和鞏固提供保障;有重在文化功能,提高社區民眾的素質以及價值觀念創業意識,促進社區成員身心全面發展。實現這些不同的社區教育目標,要分類指導采用不同教育定式完成。

2.-分類指導是面對社區教育的區域性特征,適應教育資源差異的需要。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域之間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客觀存在,這種差異反應在社區教育上,就凸現出不同區域之間社區教育資源的差異。開展社區教育要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既不能超出當地經濟條件所能提供的支持社區教育發展的能力,也不能過度超過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應做到針對不同區域的社區進行分類指導,以實現社會、經濟與教育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分類指導是面對社區教育的自主性特征,適應教育需求差異的需要。社區教育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社區民眾愿不愿意接受教育,接受什么類型的教育,接受多長時間的教育,都由教育對象自己決定。相對貧困區域的民眾更希望能接受增加經濟收入的勞動技能教育培訓,而相對發達區域的民眾則可能對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更加期望。同樣是發達區域,而民眾的選擇意識也今非昔比,社區教育必須適應民眾不同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分類指導是面對社區教育的廣泛性特征,適應教育內容差異的需要。社區民眾不同的需求差異,必然對社區教育的內容產生直接的影響。社區民眾的學習要求越來越多,社區教育應該積極主動地順應這種趨勢,深入研究不同民眾的不同需求,對教育內容進行調整設置,用更豐富的教育內容來適應。使社區教育真正成為社區民眾步入社會生活,從事各種實業活動和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基礎和必備條件。

三、社區教育分類指導的基本要求

1.在教育目標上分類指導,要選擇初級目標還是高級目標。社區教育是反映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本土教育。首先是增強生存能力的教育,培養職業技能;其次是休閑興趣教育,提升文化精神。因此,社區教育的初級目標,要為社區民眾增強產業經濟效益,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服務;社區教育的高級目標,則應確立建設學習型社區并進而為實現學習型社會的理想打下基礎。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發展時期,社區教育的目標要區分情況分步實施。

2.在管理機制上分類指導,要選擇政府主導還是市場運作。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地區,民眾自發的學習需求不廣泛不強烈,即使有學習需求但社區本身囿于各種條件限制也無法滿足。在這類區域,社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政府有關部門利用行政手段來組織實施。應當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權威部門,來統一協調社區各種因素和力量,以保障足夠的資金投入,以及政策和法規的落實。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作,服務于社區全體民眾的社區教育管理機制。而在經濟發展較快的社區,社區民眾在經濟上具有相當的支付教育費用的實力,他們的從業經歷增強了其對教育的需求愿望,而社區大學、社區學院具有組織開展社區教育的條件和實力,這些都在客觀上促進社區教育良好氛圍的形成。在這樣的環境中,政府可以還原社區教育的本質,突出宏觀管理職能,推進社區教育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3.在教育內容上分類指導,要選擇功利性教育還是非功利性教育。社區教育的內容應該密切聯系城鄉實際,尊重農民意愿,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民眾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城鄉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地區,社區教育的內容要更加突出功利性教育,即教育活動與學習者自身現在及將來的職業生活及經濟利益緊密相關,使教育活動更具有經濟性的性質。對社區民眾進行職業技能等勞動致富技術教育,有利于更加直接地提高民眾的經濟收入水平。在經濟發展較快地區,社區教育的內容可以更加突出非功利性教育,即教育活動與提高人的精神素養相關聯,與學習者自身的業余愛好的提高相關聯,因此從事于余暇生活的學習及參加業余的休閑教育等。

篇(4)

關鍵詞:藏族舞蹈;基本特征;創新發展

藏族舞蹈是在藏族人民的生產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不僅具有強烈的審美特征,而且蘊含了藏族豐富的文化。例如,藏族人們的生活歷史、性格特征、審美情感等等。我們在欣賞藏族舞蹈的同時,不僅可以獲得美的享受,還可以感受到藏族人們的生活氣息。對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進行探討,并分析它的發展路徑,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1 藏族舞蹈相關概念及其分類

(1)藏族舞蹈的含義。我國民間性的舞蹈,大致可分為“諧”和“卓”兩種類型。藏族舞蹈就是一種以“諧”的形式流傳在藏族民間的一種集體式的歌舞。藏族舞蹈的類型主要又分為四種,即《果諧》《果卓》《堆諧》和《諧》。后來藏族舞蹈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簡單的上肢動作、原地旋轉以及隊形變換等內容。在這些新形勢下,藏族舞蹈逐漸發展成了一種男女交替、載歌載舞的,以勞動形式展現出來的歌舞。這種勞動式的歌舞形式發展至今,已經被表演者們搬上了舞臺,并逐漸演變成了我國歷史上紀念生產勞動的一種藝術形式。

(2)藏族舞蹈的分類。從總體上來看,藏族舞蹈大致可劃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以自娛自樂為主的民間性舞蹈;另一類就是帶有宗教性質的舞蹈。例如,《羌姆》,是寺院用來祭祀的舞蹈,這種類型的舞蹈就是宗教舞蹈的典型代表。這兩種類型的舞蹈,有著部分共同的特性,也有著許多不同之處。無論是自娛自樂性的舞蹈,還是帶有宗教性質的舞蹈,都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并且這兩種類型的舞蹈在表演過程中,都能體現出一種優美而瀟灑的姿態。但是這兩者類型的舞蹈又有著許多不同之處。例如,《羌姆》和《果諧》中的圓圈歌舞或者《堆諧》中的踢踏舞,在舞蹈的表演形式上、道具的使用上以及表演者的裝束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2 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有位著名的藏族舞蹈家,用“顫、開、順、左、繞”這五個字概括出了藏族舞蹈的動律以及形態特征。

(1)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特征。藏族人民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區,高原地區屬于一種高海拔、低氧氣的環境,藏族人們在高原上生活著,就免不了要背著重物上山、下山。眾所周知,背著重物上下山是需要很大的力氣,時間長了,藏族人們就習慣性地膝關節發力。因此,藏族人們在跳舞的過程中,通過膝關節有韌性、有節奏地上下顫動,給人帶來一種強烈的顫動感和韻律感。觀眾在欣賞這種形式的舞蹈時,會發自內心地體會到一種看似不緊不慢,卻又綿綿不斷、有條不紊的感覺。這種一張一弛的舞蹈形式,帶給人不一樣的美的感受。例如,藏族人們通過腳和膝蓋的迅速顫動而表演的踢踏步,在給觀眾帶來無限樂趣的同時,也使人輕松自在,頓感身心舒暢。

(2)藏族舞蹈的基本形態特征。藏族人們在跳舞的時候,無論是落腳還是出腿動作,都以外開為美。例如,藏族舞蹈中的抬腿、踢腿以及跨腿、拋腿等動作,都會出現外開的腳型。另外,除了外開美,藏族舞蹈還具有很強的協調美。例如,在藏族舞蹈中,有不少動作是通過同手同腳來完成的。也就是說,藏族舞蹈的表演者在跳舞過程中,會經常使用手和腳順邊的運動。如果不從舞蹈的審美角度出來,我們會認為同手、同腳是一種很別扭的動作,但實際上,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順邊的運動是藏族人們在跳舞時用來保持協調感的一種方式。另外,在藏族舞蹈的表演過程中,女子比較注重前傾、垂臂等形態特征,力求通過肢體動作語言來給人一種典雅含蓄的美感。而男子則比較注重用懈胯、垂臂等體態特征,來表現一種豪放、粗獷之美。從以上這些特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藏族人們豁達開朗以及充滿自信的性格。

3 藏族舞蹈的創新發展的路徑研究

(1)藏族傳統舞蹈與現代舞相融合。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新的舞蹈形式不斷地產生。藏族舞蹈作為一種傳統的舞蹈形式,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新時期,我國傳統文化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就應該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因此,藏族傳統舞蹈就應該與時俱進,與現代舞相結合,吸收現代舞中的優秀成分,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從而滿足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另外,藏族傳統舞蹈與現代舞相融合,讓現代舞繼承藏族舞蹈中的精華部分,這不僅能夠彌補現代舞中所缺失的文化內涵,還可以使藏族傳統舞蹈中的優秀文化得到繼承與發展。總之,藏族傳統舞蹈與現代舞相融合,可以幫助藏族舞蹈吸引更多現代人的眼球,從而推動藏族舞蹈的可持續發展。

(2)藏族傳統舞蹈與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相融合。藏族舞蹈作為一種有韻味的形式,需要審美者的關注。在當今的物質經濟時代,藏族舞蹈要想吸引觀眾的眼球,就一定要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以及人們的審美情感。舞蹈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物質條件來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藏族傳統舞蹈與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相融合的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藝術需求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不能一味地追求市場需要而忽略藝術本身的韻味,但也不能將關注的審美情感置之度外。因此,將藏族傳統舞蹈與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相融合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4 推動藏族傳統舞蹈創新發展的主要措施

(1)加大對藏族舞蹈團體的扶持力度,培養專業的舞蹈人才。藏族舞蹈表演出來,就需要專業的舞蹈人員,而這些高素質的舞蹈人員都需要通過專業的訓練培養出來,培養這些舞蹈人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要想培養出更多專業的舞蹈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對藏族舞蹈團的資金投入。其次,要擴大藏族舞蹈的影響力。例如,在各大高校積極開展藏族舞蹈課程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將藏族舞蹈教授給學生。

(2)借助各種媒介,加強對藏族舞蹈的宣傳力度。藏族舞蹈作為一種文化形式,是藏民族人們生產勞動的智慧結晶。藏族人們通過舞蹈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以及傳承藏民族的文化。與漢族舞蹈以及其他少數民族舞蹈相比,藏族舞蹈具有其獨有的特征,象征著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對藏族舞蹈的宣傳力度,增強公眾影響力,讓藏族文化能夠繼續發揚光大。例如,借助網絡、電視、報紙、廣播等傳播媒介,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感受到藏族舞蹈的藝術魅力。

5 結語

藏族舞蹈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從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中,感受到藏民族人們的生活狀況。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措施推動藏族舞蹈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我國舞蹈文化獲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孫婕.藏舞中膝關節發力特征及帶來的舞蹈韻律探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04):148149.

[2] 宋瑞江.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看藏族舞蹈的現代特征[J].藝術教育,2009(03):97.

[3] 尕藏.淺談對藏族舞蹈中核心動律“屈伸動律”形成的幾點思考[J].文學教育(中),2010(02):4748.

篇(5)

7月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和建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

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預期和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經濟基本面和社會大局基本穩定,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的進展,但經濟走勢仍然分化,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新動力的成長勢頭正在加快。從趨勢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從經濟運行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更加明顯,必須堅定信心、增強定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結構,強化新的發展動力。

強調,宏觀經濟政策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引導好發展預期,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

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以政治經濟學為指導,總結和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經驗,同時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只能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又要經受實踐的檢驗,進而指導實踐。要加強研究和探索,加強對規律性認識的總結,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推進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科建設。

指出,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下,要實現更好發展,必須更好分析形勢和環境,更好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變化,更好把握宏觀經濟大勢,更好應對挑戰。為此,要加快培養造就國際一流的經濟學家、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養成問計于專家學者的習慣,調動專家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好、用活智力資源。對專家學者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的要積極采納。專家學者要立足國情、深入調研,著力研究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注重從客觀經濟事實出發,揭示經濟現象背后的本質及規律,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研究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篇(6)

一、數據整理與樣本基本信息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2年7月吉林省政府向各級地方政府下發的《關于開展推進我省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專題調研的函》所調查取得的數據。調研函包括兩個定式的土地規模經營情況統計表:表1主要調查農戶土地流轉基本情況,具體包括農戶總數、勞動力總數、流轉勞動力數量、耕地總面積、土地流轉面積(分為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以及抵押六種形式分別統計)、平均流轉價格、非流轉種糧收益、農機保有量、農機總動力、40馬力以上農機數量、41馬力以上農機數量等指標;表2按照規模經營面積劃分為八個級別統計了各市區的規模經營總面積以及經營組織個數。各地政府通過調查當地土地流轉情況,匯報土地流轉相關的數據和綜合材料。

(二)樣本基本信息

本文根據各縣級市、市轄區數據匯總為市級數據。其中,長春市包括德惠市、九臺市、農安縣、榆樹市四個地區,此調研不涉及各市轄區;吉林市和四平市直接采用調查數據;遼源市包括龍山區、西安區、東豐縣和東遼縣四個地區;松原市包括寧江區、長嶺縣、乾安縣、扶余縣和前郭縣五個地區;白山市包括渾江區、江源區、臨江區、撫松縣、靖宇縣和長白縣六個地區;白城市包括洮北區、洮南市、大安市、鎮賚縣和通榆縣五個地區;通化市包括東昌區、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縣、輝南縣和柳河縣五個地區,由于二道江區的農村土地規模經營中的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沒有超過10公頃的經營面積,因此通化市不包含二道江區;延邊州包括延吉市、圖們市、敦化市、琿春市、龍井市、和龍市、汪清縣、安圖縣八個地區。具體匯總數據見表1所示。

表1 土地流轉匯總指標

續表1 土地流轉匯總指標

續表1 土地流轉匯總表

二、實證分析

由于該調查所涉及的指標較多,為了分析土地流轉的影響因素,本文選擇因子分析法,通過提取公因子進行命名,確定影響土地流轉的四個因素;通過計算因子得分分析各市排名情況,并根據各市在四個方面的具體得分分析排名靠前或靠后的原因。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在損失較少信息的情況下,通過降維的方法將多個變量變為少數幾個公因子來表示,通過這幾個公因子來分析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本文運用SPSS17.0,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四個公因子,四個公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92.563%,即四個公因子反映了原始20個變量92.563%的信息量。從因子分析結果中的成份矩陣可知,由于各公因子所代表的原始變量的實際意義比較模糊,為了使公因子更具有實際意義,對公因子采取最大方差法進行旋轉。根據旋轉因子載荷估計值可以看出,變量農業人口總數、勞動力總數、轉移勞動力數量、農戶總數、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土地流轉面積、轉包、互換、農機保有量、農機總動力和耕地總面積上的載荷值較大在公因子X1上的載荷值較大;變量出租、轉讓、規模經營面積、規模經營組織個數在公因子X2上的載荷值較大,變量規模經營流轉面積在公因子X1和X2上載荷值都較大,但在X2上的因子得分系數最高,故將其歸于X2因子;變量平均流轉價格、非流轉種糧收益在公因子X3上的載荷值較大;變量土地流轉方式互換、入股、抵押在公因子X4上的載荷值較大。因此,可以將四個公因子重新命名為:X1農戶基本特征因子、X2經營規模效應因子(土地流轉方式中的出租在該因子上的載荷值較大、轉讓在公因子X2和X3上的載荷值也較大,根據多數決定原則可以以經營規模效應為主)、X3土地經濟收益因子、X4土地流轉形式因子。通過因子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影響土地流轉的因素包括農戶基本特征、經營規模效應、土地經濟收益和土地流轉形式四個方面。根據各變量在各因子上的得分系數計算各公因子的得分見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農戶基本特征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長春市、四平市和松原市,經營規模效應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延邊州、長春市和松原市,土地經濟收益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吉林市、延邊州和通化市,土地流轉形式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松原市、白城市和通化市。

表2 各公因子總得分及排名

(二)各市土地流轉現狀比較

計算出各因子得分后,可以通過賦權的方法計算綜合得分。賦權分為等權和不等權兩種,考慮到各因子所包含的變量個數及重要性不同,本文采取不等權法賦權,對農戶基本特征、經營規模效應、土地經濟收益和土地流轉形式分別賦權30%、30%、20%、20%,計算出總得分見表3所示。

表3 吉林省各市土地流轉總得分及排名

表3給出了各市土地流轉現狀的排名。從排名可以看出各市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過程中土地流轉進行的程度。長春市、延邊州和松原市排在前三位,通化市、遼源市和白山市排在最后三位。長春市排名第一主要是因為農戶基本特征和經營規模效應得分較高,這兩個指標所占權重達80%,而土地經濟收益排在第七位,說明長春市平均土地流轉價格和非流轉種糧收益較低。吉林市土地經濟收益排名第一,但是其他三個方面排名中等,影響了吉林市的整體得分。四平市總得分排名第五,在經營規模上和土地流轉形式方面還有待擴大和創新。遼源市總得分排名第八位,要想加快土地流轉,還需要改善農戶的基本特征和擴大規模生產。松源市總得分排名第三位,土地流轉形式得分最高,但是土地經濟收益較低,影響了整體排名。白山市總得分排名第九,經營規模排名中等,但是其他三個方面排名都非常靠后,導致總體排名倒數第一,還需在各個方面加大力度,才能在土地制度改革中取得顯著成效。白城市農戶基本特征和土地經濟效應得分均排在最后,導致總得分排名靠后。通化市經營規模效應排在最后,影響了整體得分,排名第五。延邊州農戶基本特征排名第七位,但是其他三個方面排名比較靠前,總體排在第二位。

(三)土地流轉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確定影響土地流轉的四個因子后,以各因子的總得分建立多元回歸方程,來確定各因子對土地流轉的影響程度。以土地流轉面積為因變量, x1農戶基本特征、 x2經營規模效應、x3 土地經濟收益和 x4土地流轉形式四個變量為自變量。為了消除量綱影響,對土地流轉面積進行標準化處理,處理方式為■=■其中■為標準化后的數據,Y1為標準化前的數據,Min(Y)為原數據的最小值,Max(Y)為原數據的最大值。運用EVIEWS6.0建立多元回歸方程如下:

Y =0.293* X1+ 0.088*X2- 0.048*=X3+ 0.018*X4+ 0.332

t (12.82) (3.874) (-2.118) (0.773) (15.447)

p (0.000) (0.018) (0.101) (0.083) (0.000)

R-squared 0.979 F-statistic 46.136 D.W=1.973

Adjusted R-squared 0.958 Prob(F-statistic) 0.001

從上述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方程的可決系數R2為0.979,說明方程的擬合程度很高,F統計量為46.136,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自變量X3、X4沒有通過檢驗,其他自變量均顯著。從方程中各變量的系數可以看出,對土地流轉影響最大的是農戶基本特征,影響系數為0.293,其次是經營規模效應,影響系數為0.088,然后是土地流轉形式,影響系數為0.18。土地經濟收益的影響系數為負,與經濟事實不符,且該變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在此不予考慮。

三、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研究表明:農戶基本特征對土地流轉影響最大,其中農戶所擁有耕地面積、是否參加新農村養老保險、轉移勞動力數量、農業機械化程度等對土地流轉都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土地流轉形式對土地流轉也有直接影響,土地流轉方式的創新有利于土地流轉的進行。經營規模效應對土地流轉的影響程度也較大,規模經營面積、規模經營組織個數越多,土地流轉越容易。

(二)建議

1.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擴大土地流轉規模

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大戶是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規模經營的重要載體。首先,要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制訂更加優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拓展發展空間,企業經濟實力越強,對土地的需求越大,流轉的土地就越多,對耕地的利用率也越高,通過政府扶持,形成“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格局,發揮輻射示范作用,帶動農民致富。其次,加大政策優惠力度,促進合作組織形成,使耕地連片集中,實現規模經營,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充分發揮合作社和大戶在資源整合,帶動農戶發展規模經營方面的積極作用,把農村的種植大戶扶持起來,擴大對土地流轉的有效需求。

2.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培育土地流轉市場

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既是一個致富農民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穩定農村的政治問題,還是一個統籌城鄉的社會問題,必須發揮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的主導作用,為土地流轉掃除障礙,保障土地合理流轉順利進行。必須繼續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和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各單位、各部門職能作用、服務作用,規范流轉行為。完善農村土地糾紛仲裁機制,著力解決各類農村土地糾紛,依法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對于流轉后的土地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強檢查監督和事后管理,才能保證流轉合同中權利和義務的順利履行,防止用地者破壞農村土地資源,杜絕土地違法現象發生。

3.創造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

土地流轉必然導致農村勞動力配置方式的變革。土地流轉后,農民從家庭分工過渡到社會分工,客觀上就要求有足夠多的社會化職位。首先,要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就地轉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加大農民非種植技能的培訓力度,使其能夠徹底擺脫土地的束縛;其次,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加強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子女教育、農民工保護等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會保障功能,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使農民放心地離開土地,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良好的保障體系。

4.建議政府出臺有效的激勵政策

篇(7)

關鍵詞:新經濟;營銷創新

一、新經濟時代基本特征

  《美國總統經濟報告》中所說:“新經濟是指由技術、商業實踐和經濟政策的相互良性互動,從而產生巨大的經濟績效。其具體表現為快速的經濟增長和收入提高、低失業率和適度通貨膨脹。”與新經濟的基本特征相對應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環境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這個時代的主要標志有。

(1)信息化、網絡的飛速發展。自上世紀以來,計算機、互聯網和光纖的出現,使整個世界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人們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了解到世界上在任何瞬間發生過的事件,實現“足不出戶的溝通”和參與,且這種溝通的手段和方法越來越簡潔透明。

(2)傳統的交通運輸業的長足進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得到了飛速發展,空中運輸的日益普及,再也不是奢侈,實物傳輸的速度和規模大大地提升了。

(3)經濟呈現全球一體化趨勢。集中表現在市場全球化,即需求市場向全球的任何企業和自然人開放,且企業與自然人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自己的市場;資源配置全球化,即人們可以運用自己的實力和嗅覺,在全球范圍內選配自己所認可的各類資源,從而提升自己的配置效率;競爭規則的國際化,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絕大多數國家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并承認和運用它的競爭規則。

(4)資源更加匱乏,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5)環境保護問題更加突出,可持續發展成為人們日益廣泛關注的焦點。

新經濟時代的出現,既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給經濟不發達國家的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事實上,歷次經濟技術革命無一不在資源配置的手段、途徑及效率上產生了重大變革,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二、新經濟影響營銷創新的表現

所謂營銷創新就是根據營銷環境的變化情況,并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經營實力,尋求營銷要素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變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并非要求一定要有創造發明,只要能夠適應環境,贏得消費者的心理且不觸犯法律、法規和通行貫例,同時能被企業所接受,那么這種營銷創新即是成功的。還需要說明的是,能否最終實現營銷目標,不是衡量營銷創新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新經濟條件對營銷創新的影響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打破時空障礙。全球范圍可營銷新經濟出現,信息傳播已無國別地域之分,從生產與銷售理論上看已無逾越之障礙—廠商與消費者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貿易伙伴,從狹窄的國內區域營銷,轉向國外或全球性營銷。特別是暫處弱勢者,已有可能“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立足全球營銷觀起步,營銷創新由此而生而發。

第二,市場多變引發營銷新組合。新經濟發展拉近了消費者距離,但同時也加劇了同類產品生產者的竟爭,依據國際市場多種變數而可實現營銷新組合。如產品創新,可抓住消費者心理需求變化,把握住個性化需求規律,以提高科技含量,擴大功能用途,增加附加價值或文化內含等來滿足。價格決策—網絡化市場要求,一是產品類型的滿足,二是價格成本的可接受性;而企業則可按成本要求提供柔性產品概念,再按概念組織生產或售貨—彈性化成為可能。另外比如分銷,已出現電子虛擬市場。虛擬商店、電子貨幣等多種數字化交易方式,中間商中介作用已大為降低。促銷、信息網絡使無紙化促銷成為一種時尚,將有圖文并茂的產品索檢,價格動向瞬間一覽無余;網絡的定制化功能可將產品組合信息集中儲存、自由存取,為消費者提供充分的購物空間。當然還有其他變數影響營銷組合因素,構成新經濟營銷創新的更大空間;

三、新經濟條件下營銷創新應用

新經濟時代的營銷創新應用,從理論到實踐均要有個較長期的適應過程,如下幾點可助“創新”思路,對初涉營銷者更應慎密謹為。

第一,自我約束激勵創造“購物天堂”。新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企業自強自律,不斷消除低效率和浪費現象,減少不合理利潤因素,自覺抵制偽劣假冒、欺行霸市等。激勵全體員工拼搏進取,敬業、樂業、愛業,提升自我品質;大力弘揚團隊意識,更新企業形象,千方百計留住顧客,營造真正的“購物天堂”。?利用多種外因營造“購物天堂”,如通過網絡傳輸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創造時空效應,產生 “購物方便”感;適時開展“升質降價”促銷活動,產生消費者“低支出,高品質”的物流價廉的享受感。

第二,天時、地利、人和長駐于市不衰。新經濟網絡開闊了眼界,擴大了視野。新產品層出不窮,往往因一個小理念的轉變而賺了大錢,又會因一個小小失誤而血本無歸。因此新經濟時代的營銷創新,應有“瞻前顧后,觀微知著、抓住本質、攻防有略,進退有序”等氣魄與膽識。

所謂“天時”是指營銷大氣候—堅信新經濟是人類社會新商貿的良好開端,將為企業帶來無限商機。而謂“地利”則指現有土地、勞力、礦產資源,以及潛在需求等優勢。所謂“人和”是我國經商者的傳統美德。特別是我國“入世”后,建立、健全國際經濟游戲規則,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亦為外資企業提供穩定、寬松的市場準入機會等。

第三,引導營銷網絡化。據資料反映。我國傳統企業比重70%以上,而科技貢獻率比重在30%以下,難與西方強勢企業相比,技改之路任重而道遠。所謂知識經濟,即知識加經濟,就是在傳統中增加知識比重。而謂新經濟是以信息技術革命為特征,網絡化為其重要表現。因此,傳統企業進入新經濟就要完成兩大技改任務。即一方面完成技術改造以實現工業化目標;另一方面,要完成信息技術改造以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圍繞雙技改構成企業間的立體競爭—網絡化營銷空間拓寬。當然,兩個任務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完成技改在于提升企業品位,豐富產品知識或科技內含,為增強競爭力打基礎。而完成信息工程,企業產品在網上的形象公諸于市、布信于市。不管同步或異步營銷網絡化,都將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欧美xxxx做受欧美88| 爱做久久久久久|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国精产品48x国精产品|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网站| 搡老熟女国产|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国色天香成人网| 粗长挺进新婚人妻小怡|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东北老太婆内谢|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v片特黄|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五| 香港经典a毛片免费观看hd| 黑人大群体交免费视频| 大地资源免费更新在线播放| 无码无套少妇18p在线直播|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亚洲av不卡无码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老师在办公室被躁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yy111111少妇影院光屁股| 人妻 校园 激情 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