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17 16:2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民俗文化;藝術設計教學;當代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化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關鍵詞,民俗文化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顯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要使我國的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如何大力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一個時代性的課題。當代大學生在藝術設計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要夯實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外,對民俗文化的了解、接觸與掌握也就成為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高校要在藝術設計課程設置中加大民俗文化課程的比重,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這不僅要提升理論課堂授課教師的師資水平,加大民俗文化的課堂教學力度,還要采取各種必要措施使民俗文化的教學得以順利進行。通過各種形式的考察、活動讓學生打開一條通往提升民俗文化素養的通道,讓他們成為21世紀具有競爭性的復合型人才。

一、充分認識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已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從大處講,文化不僅是社會變革的內燃機、凝聚社會的粘合劑,還是社會常態的調控器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從小處講,文化與人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有著緊密的關系。這就是黨的十為何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1] 文化不僅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還要與國家與社會的發展戰略相結合,因為文化“引導我們構想真正的人類完美,應是人性所有方面都得到發展的完美,是社會各個部分都得到發展的普遍的完美?!盵2] 就個人而言,我們人性的所有方面要得到完美的發展,就要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到盡善盡美;就整個社會而言,社會的各部分要得到和諧發展也要依靠文化的力量,全面扎實地推進各項工作。在現代社會中,文化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各界人士無不生活在文化營造的氛圍中。

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文化越來越顯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民俗文化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鮮明的特征和獨特的社會功能。蘇蔓 就曾指出我國的民俗文化具有多樣性與復合性、地域性、實用性、群眾性和傳承性等特點,還認為民俗文化承擔了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道德規范、維護社會和諧、提升生活質量及具有審美等功能。除上述功能外,民俗文化還具有一如尹伊君 所言的下述功能:社會認知、啟蒙教化、道德規范和心理調適等。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民俗文化在人們生活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民俗文化中,我們有時將倚重民俗的道德約束力,由于“民俗在社會中經常使用的不成文法或習慣法,它對民眾的思想和生活產生強大的約束力量,迫使人們在一定的道德和習慣規范中行事,以得到心理和環境的協調和平衡,”[3] 因此,人們通過民俗文化所產生的約束力,在生活中按道德和習慣規范行事,使人們在自己的心理和周邊環境之間找到平衡。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作為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民俗文化必將為我國的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國的民族文化與民俗文化的關系難以割舍,只有民俗文化的健康發展,我國的民族文化才能獲得健康、持續地發展。我國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習俗與文化的總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民俗的也就是世界的,從這個角度審視我國的民俗文化,其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加大民俗文化的課堂教學力度

民俗文化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我國的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又極具競爭性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藝術設計課堂教學要適應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道路上,我們是要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的文明成果為我所用,但我們不能忘記的前提是:我們的文化必須具有中國特色。我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就是我們的特色,民俗文化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民俗文化應該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得到重視。我們對待外來文化,不是盲目照搬照抄,更不是拒之于千里之外,而是要擇其利而用之。我國的美術專業院校、藝術研究院、高校中的藝術學院及藝術系中基本上都開設藝術設計專業,受近年來高校擴招的影響,我國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呈上升趨勢。而他們的整體文化課基礎令人堪憂,因此全面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尤其是民俗文化素養已刻不容緩。

強化課堂教學中民俗文化的地位,增加民俗文化的教學比重。要強化民俗文化在課堂中的地位,首先需要學生樹立民俗文化重要性的意識,學生只有從心里上重視我國的民俗文化才能使它在這一陣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此,除了在課程設置上民俗文化的比重要加以體現外,在學生實習方面也可盡可能多地安排對民間美術的考察。通過對我國民間美術諸如剪紙、刺繡、蠟染、陶瓷、泥塑、年畫、漆器等的考察,讓學生了解每種民間美術背后所蘊含的文化。 其次,要加強學生對民間美術在造型語言、色彩語言等方面的學習。學生通過造型語言的學習對我國集體審美意識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所認識,同時認識到我國人民對民俗文化的相對穩定的傳承性。通過對民間美術色彩語言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民間美術的色彩結構既是物理上的視覺結構,更是精神上感覺的一種體現。我國民間美術的色彩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符號作用,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不同的含義又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形式。紅色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民間美術中的流行色,就是因為它象征著紅紅火火和美好的前途。因此,通過強化民俗文化在高校藝術設計課堂上的地位,使學生理解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讓他們在自己的設計實踐中加以學習和運用,可以提升他們的整體文化素養。

三、提升當代大學生藝術設計中的民俗文化素養

讓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民俗文化的講授成為提升當代大學上民俗文化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我國當代大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后大都有了自己的“專業”或“方向”,而且隨著“專業”越來越細,“方向”越來越明確,大學生所學課程也日趨精細化,而對于傳統的文學、歷史、哲學等涉獵也就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大學生在學科知識上的“偏食”。如果不是主修文學或文化專業,能夠了解到的文化知識和理論也就相當有限了。藝術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在報考時本來文化基礎就較弱,再加上讀大學時很多學生自身對理論課程的不重視,這樣就導致他們在這方面就更為欠缺。對整體性的文化了解較少,對民俗文化的了解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加大在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民俗文化的講授力度就成為大學生了解、接受民俗文化的關鍵一環。強化大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力度有助于他們從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去了解它們背后的文化?!懊耖g藝術是民俗的直接需要,它來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組成部分,它的內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活動或民俗心理的制約,民間藝術是民俗觀念的載體?!盵4] 我國的民間藝術來源于民俗,因此,它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反映形式。它承載的是民俗的觀念,反映的是民俗的文化。因此,只有學生充分了解了民俗文化的形式、意義及重要性,才能在潛意識中去重視它,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根于民俗文化的土壤,設計出極具民族特色的作品。從這層含義上說,加大學生對民俗文化的認知力度是提升他們文化素養的一條有效而重要的途徑。

要培養21世紀合格的大學生,除了讓他們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外,如何培養他們綜合的人文素養就成為當代教育的重要課題。讓學生了解、接觸、掌握、運用民俗文化,使他們在接觸西方設計理念的同時又不失傳統的觀念。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康莊大道上,對民族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包括當代的大學生。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絕不等同于對西方文化的簡單接受,而是在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來吸收、消化外來文化,同時要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當代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學習、傳承民俗文化,不僅是國家的需要,也是時代賦予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2] 馬修?阿諾德. 文化與無政府狀態[M]. 韓敏中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210.

[3] 鐘敬文. 民俗學原理[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8: 23.

[4] 張紫晨. 民俗學與民間美術[M].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0: 18.

[5] 唐家路. 民間藝術與藝術素質教育隨想[J]. 設計藝術, 2002(2): 26.

篇(2)

宜州是“劉三姐”的故鄉,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市區境內許多風光景點都和流傳下來“劉三姐”的故事有關。比如下枧河流河寨、民族風情苑、三姐廟、三姐村、古龍城、仙女巖、馮京公園、香山公園、白龍公園、劉三姐音樂噴泉等風景勝地。因此,在廣西宜州依托“劉三姐”這一文化品牌,從山歌、歌圩、山水景觀、民俗工藝品等諸多文化層面,通過打造“劉三姐文化藝術村”、建設文化主題公園、開展文化旅游節等藝術項目,開發民俗文化旅游產業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

一、民俗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的意義

民俗旅游是較高層次的文化旅游,它能夠滿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成為旅游旅游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廣西宜州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若能將民俗文化與旅游產業相互結合,那么必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民俗文化對于文化主體而言具有精神上的實用價值。它能帶來精神上愉悅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認同感。民俗文化旅游的產業化開發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喚起各族人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珍惜之情,同時也是民俗文化得以傳承的有效途徑。

民俗旅游是旅游開發的一個熱點,它對旅游產業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一是民俗文化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旅游開發中處于起步階段,保護和開發寶貴的民俗文化資源,將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是當前緊迫的任務;二是民俗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能夠促進地區間的文化交流;三是民俗文化旅游能夠豐富旅游活動的內容,能夠深化旅游活動的內涵,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促進了旅游經濟文化的發展,還可以產生廣泛的社會效益和深遠的生態環境效益。

二、廣西宜州民俗文化旅游開發原則

(一)文化原則

民俗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旅游,它的魅力在于民俗文化旅游景觀所承載和體現的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隨著廣西宜州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劉三姐”文化為主要內涵的旅游將會超越以觀光為內涵的旅游,因此,開發“劉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必須遵循文化原則。

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開發和經營者應具有較強的文化意識,對民俗文化有較全面的理解,對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能從多學科的角度研究各類民俗事象,發掘“劉三姐” 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第二,民俗旅游項目應創造民俗文化氛圍,以便讓旅游者得到深刻的文化體驗和感受。第三,民俗旅游項目開發要做到“神”、“形”合一,把民俗文化的精華完整地表現出來。

(二)本土化原則

民俗旅游利用民俗文化吸引游者,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因此,在開發宜州民俗文化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必須以民俗文化為根基,避免過于商業化的運作和不切實際的模仿與開發。本土化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因地制宜,挖掘當地的“劉三姐”民俗文化資源,突出“原汁原味”,不要輕易仿制。當然,這并不排除以此為目的的適當提煉和加工;二是對于移植的外來民俗文化,則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某些與當地民俗文化背景有沖突的民俗文化資源,在強調新奇性的同時,必須經過本土化的改造,否則不宜移植。

(三)特色性原則

特色性是旅游資源的基本屬性,民俗旅游資源尤其如此。失去特色,民俗旅游資源也就不復存在。在宜州民俗旅游開發實踐中應以“劉三姐”山歌文化為依據,突出宜州是“劉三姐”的故鄉這一優勢,設計和推出與眾不同的旅游產品、旅游線路和旅游購物品。突出特色性原則也是提升旅游區的品位,提高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游客中心原則

游客是民俗文化旅游的主體,因此,民俗文化旅游應以游客為中心,按照游客的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民俗旅游產品。游客的旅游心理復雜多樣,但最基本的還是求新、求異、愉悅身心,針對游客的這些基本旅游心理,我們要開發新奇、參與性和體驗性強的民俗旅游產品。比如在“劉三姐”主題公園中建造“三姐歌壇”,通過“三姐歌壇”開展“三姐教你唱山歌”等活動,使游客廣泛參與其中,從而提高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五)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廣西宜州民俗文化旅游規劃和開發中,更要注重對民俗旅游資源的挖掘、搶救和保護,不要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要有長遠眼光,保持民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化進程呈加速度增長的勢頭,民俗文化賴以存在的風俗習慣和古民居、古建筑遭到建設性破壞,因此,對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迫在眉睫,旅游開發是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但要注意避免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遭到破壞。

(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原則

旅游規劃與開發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有機結合,充分協調經濟發展、資源保護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促進廣西宜州民俗文化旅游產業健康、高效持續的發展。

三、廣西宜州民俗文化旅游開發對策

(一)挖掘、突出廣西宜州民俗旅游的“劉三姐”文化內涵

旅游具有文化與經濟的雙重屬性,而“劉三姐”文化焉然已擔當廣西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已成為廣西民俗旅游的不可或缺之元素。在目前大多數民俗旅游景點日益走向庸俗化、企業化的時候,挖掘、突出“劉三姐”文化內涵是提升民俗旅游景點品味的良好手段。從“劉三姐”被搬上銀幕,到“印象劉三姐”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化符號,然而人們卻很少知道,這位“歌仙”居然是來自廣西宜州,因此宜州作為“劉三姐”的原鄉,其文化價值不可估量,在開發民俗文化旅游的過程中也必須突顯這一文化品牌。

(二)樹立鮮明的形象,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獨特性是民俗旅游資源的重要特征,廣西宜州是“劉三姐”的故鄉,原汁原鄉原味的“劉三姐”山歌文化作為宜州民俗文化的主載,具有著鮮明的獨特性,因此,依托“劉三姐”文化,建設“劉三姐文化藝術村”、“三姐書院”、“三姐畫院”、“三姐歌壇”、“三姐服飾”等文化藝術項目,打造具有宜州民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

(三)整合旅游資源,加大旅游開發力度

宜州作為“劉三姐”的故鄉,可以每年舉辦一次“劉三姐”山歌文化研討會或劉三姐民俗語文化旅游節。這樣既可以讓人們充分的了解廣西宜州的民俗文化,又可以擴大宜州的影響力。宜州市目前正在選聘有關專家編制旅游發展規劃,“劉三姐”山歌文化旅游為主線,涵蓋全市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觀,打造“劉三姐文化藝術村”,將從根本上提升宜州民俗文化旅游產業的影響力。

(四)編制宜州民俗旅游規劃

截至目前,宜州還沒有專門的民俗文化旅游規劃,編制民俗文化旅游規劃,勢必盤活宜州的民俗旅游活動,擴大宜州民俗文化旅游在全區乃至全國的地位和影響,促進廣西宜州民俗文化旅游的跨越式發展。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民俗文化品牌產業傳播

民俗文化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和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具有獨特審美的文化符號。民俗文化資源就是與之相關的可利用的各種資源,以及對民俗文化的一種類別數量的統稱。在現代信息化的今天,可通過文化經營,在流通、傳承、積累和提升中實現其經濟價值。素有“天下之中”的駐馬店市,文化底蘊厚重,擁有中國四大傳奇中的兩大傳奇,梁山伯與祝英臺、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均發源于此。傳說中的開天地和伏羲畫卦之地也可以在這里找到遺跡。從漢代流傳至今的重陽登高、尊老敬賢之俗,在上蔡延續至今。雖然駐馬店擁有如此多的民俗文化資源,但開發與發展卻令人堪憂。

一、駐馬店民俗文化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

駐馬店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但卻面臨諸多問題。民俗文化缺少全面、科學、系統的發展規劃,而且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對國家扶持的依賴心理強,缺少開拓創新意識;對民俗文化發展的市場化運作問題研究不夠、方向不明確;民俗文化產業缺少有效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已有民俗文化產業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低、包裝不夠精美、缺乏品牌宣傳等等①,這些都是駐馬店民俗文化發展所面臨的瓶頸。

1、認識不足,導致開發存在誤區

駐馬店民俗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讓其具有天生的產業優勢,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無疑有最具資本活力的潛質。但是如果僅僅是讓這一資源止于生活化的展示,而不加以整合和開發,這種優勢也會慢慢消失殆盡,而且極容易被別人利用,甚至屬于原產地的民俗也會被別的區域爭取走。例如,駐馬店的泌陽有一座山,民間自古流傳“之鄉”之美譽,也是關于神話的發祥地,圍繞而衍生的故事也不勝枚舉,最原生態的是存在磨、墓、村、井、百神廟等,與神話有關的村名、地名及遺跡;從歷史角度看,從唐代開始,泌陽就有祭祀的歷史富,流傳至今年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從這兩個角度講,泌陽占據了文化的天時地利,但是,“中國之鄉”的稱號卻被相鄰的桐柏縣搶先爭去,無緣“中國之鄉”。這一個案例顯示出民俗文化資源“產地權”的重要性。

對待民俗文化開發和保護上存在的另一誤區為“涸澤而漁”,這是一種只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效果的市場行為,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既是對民俗文化的踐踏,也是文化開發的鼠目寸光。比如,文物古跡的“新包裝”,改頭換面本末倒置,失去了古跡文物的原貌;民間的舞蹈、曲藝、風俗習慣被簡單化,庸俗化、原汁原味的東西越來越少,導致失去了原有的神韻。駐馬店的西平縣合水鎮在歷史上原本是一個有許多廟宇的小鎮,譬如關公廟、火神廟、添喜廟、二郎神廟等等,而且口頭上還流傳著“橋上橋,廟上廟,石二連坑鐵瓦廟,還有二柏架葡萄,還有一棵椿包棗?!边@些生活化的民謠展示了當年的景象,但觀念的缺少扭曲和市場的沖擊導致古跡的不復存在。

2、觀念滯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

目前駐馬店民俗文化產業缺乏管理創新意識,管理模式落后。駐馬店市現行的文化管理體制基本上還是沿襲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對文化建設采取單一管理模式,由政府包攬,一切按照計劃進行,致使文化發展缺乏活力和競爭力,很大程度還停留在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階段,沒有培育出能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民俗文化產業和品牌,這與駐馬店市的民俗文化資源優勢是不相適應的。

在管理機制中,融資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駐馬店大部分民俗文化產業資金不足、規模較小。開發投資主要來源于政府,尚未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和機制,資金不足仍是駐馬店民俗文化發展的瓶頸。所以有必要建立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投資主體,引入多渠道民營資本投資方式、投資機制,從而建立市場化的新型民俗文化投融資體制,為駐馬店民俗文化產業的發展鋪平道路。

3、忽視市場,無有強勢品牌突破口

駐馬店民俗文化發展缺乏市場創新意識,現有民俗文化產業產品附加值低、民俗文化產品大部分為初級文化產品,既無高技術含量又沒有把文化內涵做深,而且宣傳包裝過于簡單,甚至沒有包裝。更沒有品牌和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在駐馬店民俗文化中,樹立品牌,確定民俗文化產業重點,是關鍵一步。駐馬店市的一級民俗文化品牌可以包括:“梁祝文化”、“文化”、“嫘祖文化”、“重陽文化”;而分析利弊,著力培育哪一個品牌應作為突破口是重中之重。其次二級民俗文化品牌可以包括:上蔡的“蔡國文化”、汝南的“南海禪寺宗教文化”、平輿的“車輿文化”、西平的“冶鐵鑄劍文化”、作為后續開發重點,二級品牌形成替補,這樣就形成一個“梯隊”式的開發模式,無疑能夠培植出強勢的駐馬店民俗文化品牌。

二、品牌塑造是駐馬店民俗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品牌學研究理論認為:“品牌能夠制造果樹效應、光環效應,強勢品牌能夠產生巨大良性的推動作用,使得相關產品、行業的發展得到強有力的支持,迅速脫穎而出,獨占鰲頭?!雹?/p>

1、學術奠基,注重品牌理論研究

民俗文化要取得長足發展,一定程度需要理論的研究支撐,依托學會平臺,定期堅持學術研討活動開展,是活躍宣傳一種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做一是有利于把繁雜的民俗文化進行清晰梳理;二是能夠就一些學術問題進行攻關,同時反過來可以出一批學術成果;三是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同仁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民俗文化團體;四是能夠為駐馬店民俗文化培養人才,有了人才方能興業。

在理論基礎工作中,需要注意一點的是不能為理論而理論,田野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把民俗文化的內核進行發掘,并進行系統的整理,從而提煉出駐馬店民俗文化獨有創意點,在駐馬店九縣一區的廣袤土地上的實際考察是發展駐馬店民俗文化的基礎。田野考察除了借助民俗文化團體,另一方面就是聯合高校,共同進行理論工作的建設,當前,民俗研究趕上了國家大力發展繁榮文化的大好時機,打好民俗文化理論基礎,多發表出版論文專著,再讓民俗文化成為駐馬店新的經濟增長點。

2、分析市場,做好品牌長遠規劃

品牌戰略是駐馬店民俗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必須對當前的駐馬店民俗文化資源和市場進行系統調研與總結,并分析其市場潛力,然后進行分類培植,重點發展。

首先是分析品牌戰略下的市場架構問題。第一是市場需求要素分析,精確分析市場需求,找出市場中名俗文化的分類與特色,并確定其差異,然后根據一手資料制定相應的品牌戰略,差異化、區別化一定程度上是形成品牌的基礎。第二是供給要素。主要包括民俗文化內容和產品上,需要什么樣的供給和如何開發供給是關鍵所在。第三是產業鏈要素。“民俗文化產業價值鏈應該分為六塊,包括資源、創作、生產、包裝集成、流通、展示。產業鏈縱向不斷延伸鏈條,產業鏈不斷拉長、細分和開放,加入一些新的市場主體和價值創造者;橫向不斷深化分工和擴展協作伙伴,穩固和提升每一個環節的價值形成能力,逐漸催生出更加相互依賴、緊密協作的價值網絡?!雹?/p>

其次做好受眾的基本分析,然后對這些人群進行相應的定位。民俗文化有其自身特性,具有豐富、通俗、稚拙、民族、地域等特點,它是在消費一種自然、淳樸、單純、原始的東西,與現代文明有明顯區別,所以必須確定好這類人群的職業、年齡、人群、生活習慣等,這也是我們制定品牌戰略的重要元素。

第三做好成本的核算問題。民俗文化的消費在整個市場經濟中的地位,以目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來看,應該是屬于可消費可不消費的地位,它不同于人們的衣食住行,一定程度上是生活的消遣和愛好,但是品牌戰略又需要把民俗文化打造成高端,這就形成一對矛盾,這就是以雅俗共賞下端生產模式為主還是以高端的禮品上游消費為主,這其中的尺度和抉擇關系到成本的核算,而成本一定程度上關系到民俗文化的市場之路的存活。例如,河南西平的“棠溪寶劍”,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劍之一,與龍泉、干將莫邪齊名,但是現在只能是平淡經營,更無一定的國際品牌,這一悠久的民俗工藝在現代社會處于尷尬境地(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比對日本的武士刀的制作與品牌推廣),從通俗與高雅角度講,應該把“棠溪寶劍”定位高雅之列,以高成本打造。有高就有低,高低兼顧,協調發展,只有把這兩者平衡好才能創造出具有生態性的民俗文化品牌。

3、圍繞品牌,做足民俗文化的品牌營銷工作

文化的營銷傳播需要有自身的識別體系,這既是品牌的要求也是民俗文化區別于其它的特性,一方面把民俗文化從大文化中剝離出來,形成原生態的還原,使得每一種民俗文化都能夠變得原汁原味;另一方面民俗文化傳播的共性特征,就是民俗文化產品的包裝、宣傳策略、展示等。在視覺傳播中,由于文化市場上的商品非常豐富,個性突出的視覺識別才能引起受眾的關注,也就是所謂的建立良好的CI識別系統。

其次是整合性營銷傳播體系的建立。第一,媒體的優勢組合,宣傳旗幟做好。在宣傳中確立自身民俗文化的“符號”特征,以“符號”(標志)為基礎,運用平面傳媒、影視媒體、故事軟文等廣泛傳播,等區域知名度上升之后,向周邊地區輻射,然后走向全國。第二,學術公關宣傳。品牌的塑造除了基本的媒介宣傳,還應注重學術的傳播,所以說民俗文化資源可以通過組織豐富的文化節、展銷會、研討會等,有效傳播本地民俗文化資源。第三,與時俱進,注重互聯網新媒體的傳播。網站建設是打開文化門窗的開始,建立“天中民俗文化網”勢在必行,再如大數據時代傳播,微信、微博營銷等等,都應該加以利用,因網制宜,為品牌戰略做好鋪墊。

4、管理取勝,品牌管理的實施

第一是要品牌管理運營與品牌保護促進,用一種前沿的觀點,明確未來文化發展的陣地與市場是未來經濟的重要領域,所以要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能夠把握民俗文化品牌管理的基本特性,在知識產權、品牌運作、市場應對等各方面做到民俗文化原生態、品牌化導向。

第二是從大產業鏈角度進行民俗文化資源整合力度。民俗文化品牌需要有一條產業鏈的建設和支持。一般來說傳承發掘、注入創意、形成產品、鍛造品牌是一個系統生態鏈的基本過程,然而環環相扣是我們必須做到的。

第三是品牌原生態維護。要讓民俗文化原生態發展,而且有一個品牌文化的支撐,這需要長久的品牌質量管理。對于地方來說,民俗文化品牌不僅是企業的形象,更是一個區域,一方人民的精神寄托和自豪感的展現,只有持續不斷地維護一個品牌,才能讓這個品牌走得更長遠。

最后,駐馬店雖然有豐富民俗文化資源,然而從產業角度和品牌角度來看,與其它省市相比還是比較薄弱,面對當前激烈的地域文化競爭(從央視的省市地域廣告可見一斑),系統的、有步驟的品牌戰略是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雖然打造一個有知名度的、有生機的民俗文化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循此思路駐馬店必將成為河南民俗文化品牌的重鎮。

注釋:

①駐馬店市人大常委會文化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關于駐馬店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N].駐馬店日報,2008-12-24(5)

篇(4)

傈傈族主要的聚集場所在云南,至今為止這里仍然保留著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傈傈族民俗文化。麗江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地址所在,其最初是從2009年黎明景區統一進行規?;恼頃r開始的,文化旅游村有著較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從剛成立之初便把自身定位為民俗文化旅游村,在此基礎上,相關人員積極宣傳傈傈族民俗文化,打造傈傈族民俗文化品牌。雖然,麗江市傈傈族民俗文化尚為當地旅游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善,但是民俗文化旅游給當地帶來的變化已經有目共睹。

一、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開發現狀

(一)傳統飲食的開發

人類實際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便是飲食,它是人類在世上生存及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物質基礎。不同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便會產生出不相同的生態飲食資源,久而久之便會發展為形態各異的飲食民俗文化特色,如今旅游業飛速發展,傳統飲食逐漸成為當地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實用性及文化性在旅游業中尤為突出。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業中自然是以傈傈族傳統飲食為主,其中最具當地民族特色及最受游客們歡迎的主要有:苦蕎粑粑、秈米粑粑及包谷飯。傈傈族位于高山之上,有著較為豐富的植物資源,因而來此觀光游覽的游客們不僅可以觀賞美麗的風景,而且可以品嘗當地的野生菌類、山茅野菜及用中藥材做成的美味菜肴。

(二)特色住宿設施的開發

旅游業中最能夠體現出當地硬件設備建設的就是住宿,旅游建筑在旅游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特色設施的建設可以反映出特定時代、民族和地域的文化背景,有些甚至會成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同時,它承載著整個民俗文化旅游業,為旅游業提供了功能設施方面的保障。在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中最核心區域是紅石街,其因全部采用當地特有的紅巖為路面而得名,在街道兩旁建立的客棧共有二十余家,均采用當地特有的紅巖堆砌而成。住宿設施中,除了紅石街上的客棧,在村內還有許多村民自家開辦的農家樂設施,這些建筑主要以木楞房為主,具有傈傈族古老的居民建筑形態。

(三)旅游交通設施的開發

開展一個地方的旅游業,交通設施的開發是重中之重,這樣才能滿足旅游者在旅游場景中的自由選擇,在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中其旅游交通設施也具有當地民俗特色,比如:從住宿地紅石街到周圍各個旅游景點的這段路程,包含了特色的蘆笙文化走廊及河谷生態走廊,但是有些較為偏遠的景點,仍還未建成通路,尤其是一些偏遠的鄉村及森林內部,道路越往前走越是難行。

(四)娛樂表演節目的開發

民間娛樂活動在社會生活當中廣泛存在,其中有我們祖先傳下來的也有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斷發掘和創新的,但它們有著共同之處,即:可以娛神的同時也可以娛人。在民俗文化旅游業中,民間娛樂活動有著較大的研發價值和旅游價值,作為游客們較為喜愛的當地民俗文化活動之一,在民俗文化旅游業中有著重要的宣傳作用。傈傈族當地的民間娛樂節目主要有:民間節日及民間音樂舞蹈。來此旅游觀光的游客可以切身的體會到當地熱情似火的歌聲和舞蹈,許多游客被這開心熱情的舞蹈帶動,會不自覺的參與其中。其中較為特色的活動主要有“百人吹奏葫蘆笙”、“上刀山、下火海、舔火型”等活動。

二、旅游場景對傈傈族民俗文化的影響

(一)使民俗文化廣為人知

在傳統民俗文化的開發中,一些逐漸被人們忘記或逐漸消失的民俗文化被慢慢激活,同時使民俗文化廣為人知,在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開發和發展中,復興最為明顯的民俗便是當地的民間樂器及傳統歌舞。以前當地的年輕人都是往大城市里跑,很少有在傈傈族工作和生活的,自從成立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后,許多年輕人便選擇在當地工作,他們一般白天在景點工作,晚上沒什么事情后便到“諾瑪底之聲”參加歌舞排練及表演工作,這樣的話,便為民俗文化的宣傳作了更為深厚的當地民眾基礎。

(二)使民俗文化更加豐富

在進行旅游業開發時,地方民俗中一些有特色、有價值的東西會被挖掘出來,同時在開發過程中會發生新舊因子的相互疊加,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文化會同時呈現出來。在景區中可以看到柏油馬路與鄉間土路、傳統服飾與現代服裝等等古今元素的同時呈現。在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開況來看,旅游資源主要有傳統的地方民俗特色、一直進來的民俗特色,和復興后的傳統特色,經過時間的沉淀和多樣化的加工,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體現出了當地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三)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中的居民,很多人借此契機參入到了旅游行業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使傈傈族民俗文化村的經濟形式由原來的農業經濟逐漸轉變為旅游經濟。

三、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可持續發展策略

(一)當地民眾的積極參與到節慶活動中

作為地方性節慶活動來說,舉辦的最大的目的就是,向來參觀的游人們展示出自己當地的文化特色。而向人們展示當地的風俗文化,當地居民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使風俗文化更加生動的展現在游人面前。當地居民是這種地方性節慶活動的締造者和最原始的參與者,可以更加具體和透徹的展現出當地節慶活動的靈魂和魅力。就拿我國舉辦的青島啤酒節為例,青島啤酒節上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但是當地民眾的參與仍然具有主體作用,青島啤酒節是一個游客和當地民眾舉杯狂歡的節慶活動。它以“品飲百家啤酒,參與萬眾狂歡”為節慶活動的主題,可以看出當地民眾在其中的重要性。同時注重民眾參與的節慶活動還有日本的櫻花節,日本政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地參與其中,因而把櫻花節打造成了一個舉國狂歡的節慶活動。

從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當地居民的角度出發,地方性節慶活動是當地居民日?;顒泳奂膱鏊@個時候會有許許多多的民眾參與其中。同時,地方性節慶活動是傳統文化和當地風俗習慣的凝聚地,對當地的風俗文化不了解的民眾,可以更加深刻的熟悉自己家鄉的地方特色,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承和發揚當地的傳統文化。所以當地政府或者是節慶活動的舉辦者,應該邀請當地民眾參與到節慶活動的規劃和舉辦中。同時,可以讓當地民眾集思廣益,為節慶活動出謀劃策。這樣當地民眾才能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更加深刻的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

從地方性節慶活動的角度出發,節慶活動本來就是一個民眾參與的活動,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民眾積極參與是一個節慶活動的靈魂。一個規模浩大的節慶活動如果沒有民眾的參與,那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只有民眾的參與才能使地方性節慶活動更加的熱鬧,更加的具有人氣。毋庸置疑,政府是地方性節慶活動的倡導者,但是當地民眾的積極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做到節慶活動的獨特性,使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二)當地文化的有效利用

使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可持續發展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當地的文化特色,并展現出自己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吸引更加的游客。旅游業是由許許多多的節慶內容及當地的地方特色構成的,在這繁多的內容背后應該有一個地理文化的主線內容,這樣地方性節慶活動才不會虛有其表。想要做好這個主線內容,就應該充分的發掘當地的地方文脈。這里所說的文脈就是,為了使傈傈族民俗文化可持續發展,而發掘的當地的地理文化背景和傳統文化脈絡。發掘和了解當地的文脈之后,可以順應文脈的發展進行設計,也可以與當地的文脈背道而馳,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同時可以把順應文脈發展和對文脈出奇制勝相融合,從而使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可以持續發展。

正如:在2003年的時候,陜西省舉辦了“金庸華山論劍”的地方性節慶活動,這個節慶活動就是以華山深厚的文化背景,以及金庸先生對華山的渲染而進行的;同時,日本在賞櫻節的時候,當地居民都積極地參與,同時拿出當地的特色服飾和特色的手工藝品展示給來游玩的人。游人們在這里還可以品嘗到當地特色的小吃,觀賞到具有當地特色的歌舞表演。許多的風俗活動使櫻花節彰顯出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時使櫻花節充滿了濃濃的民族氣息。

(三)策劃新穎創新

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要想持續的發展,就一定要做到策劃方面的新穎和創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參觀者。因而,在節慶活動的策劃時一定要做到新穎和獨特,只有自己的活動差別與其他的活動,才能使民俗文化村在種類繁多的旅游勝地中脫穎而出。比如:在文化村有一個經典的節慶活動:玫瑰花節,在玫瑰花節上,舉辦方要求每個花車每一年都要有一個不同的主題,這種新穎的策劃方式使玫瑰花節的舉辦很成功,吸引了很多外國的游客前來參觀。做到新穎的同時,玫瑰花車巡游和玫瑰碗的比賽這種經典的項目被一直保留著。還有田陽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節也是在不斷的創新中,使得節慶活動持續的發展。節慶活動上比較傳統的節目是田陽獅舞,改革開放后,主辦方對田陽獅舞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增加了獅舞表演的可看性和藝術性,使這種田陽獅舞更加的吸引人的眼球,因而,田陽獅舞才能吸引更加的游客。

(四)有力的推廣

一個成功的民俗文化旅游村是離不開有力的推廣的,通過廣告媒體等形式可以使這種旅游業更加的廣為人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同時主辦方可以借助報紙和網絡把自己的節慶活動宣傳出去。提高當地知名度的同時也促進了麗江當地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

(五)特色地方性紀念品的開發

地方性紀念品可以伴隨著游客分布到全球各地,紀念品是地方性節慶活動宣傳的最有利最直觀的方式,通過這些紀念品的發放可以有效的宣傳當地的文化,同時吸引來更多的游客,促進當地的經濟效益。紀念品是當地文化的標志和象征,透過富有特色的紀念品可以看出傈傈族的文化底蘊,和當地的文化內涵,可以促進不同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因而,主辦方應該充分的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并融入到開發的紀念品中,使這種紀念品成為當地文化的載體。因此可以看出,紀念品對于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的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紀念品是一個文化的標志,紀念品到達的地方,那這種地方性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也到達了那里。如果有經濟能力的主辦方可以舉辦一些紀念品的展覽會,這樣可以更好的宣傳傈傈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使其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四、結論

篇(5)

關鍵詞:民俗特色;旅游;資源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的大國,民族文化內涵深厚、旅游資源豐富,要在保護融合的前提下合理開發當地特色文化旅游事業,探索民俗特色旅游資源開發,旨在弘揚民俗文化,促進民俗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提高旅游效益。而如何利用開發民俗資源來發展旅游事業則關系到國家、地區旅游事業有無吸引力、有無民俗特色等問題,目前,人們已經認識到開發利用民俗特色發展民俗特色旅游事業的重要性,但對民俗的開發與利用還缺少科學性、實踐性與規劃性。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指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生產實踐與社會生活中漸漸形成并且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內容,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俗、習俗等。

1、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具有集體性,民俗在生產流傳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基本特征即民俗的集體性,民俗文化的產生與傳承不是個人行為,而是集體的語言、行為等。

(2)民俗具有類型性,民眾共同遵守的標準、類型是民俗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一些民俗在形式或者內容上的大同小異也是造成民俗類型性的原因之一。

(3)民俗具有傳承性,民俗文化的傳承性主要表現在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的延伸與發展。

(4)民俗的變異性與穩定性共存,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經濟進步,民俗文化也會隨之有著不同的變化與發展,雖然民俗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演變,但歸根結底還是具有穩定性,根本不會改變。

2、民俗旅游的主旨

民俗旅游通常指人們離開常住地,到陌生的地域領略異域風情的行為,主要以欣賞游玩為主的文化旅游活動的總和?,F在的民俗旅游已經和自然風光、山水古跡融合到一起構成了具有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產品。

二、民俗旅游的范圍與價值

1、民俗旅游的范圍

民俗旅游作為一種無形文化資產,其價值呈現出了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將社會文化、自然文化、傳統現代、觀賞體會更好地結合起來,反映出民俗地域豐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民俗區域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文化性質的旅游,民俗旅游以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民俗活動等為旅游資源,其在形式上有突出的民族性,能在視覺上與心靈上滿足游客的需求。

2、民俗旅游的價值

由于現在人們過度關注民俗旅游的形式,常導致民俗文化精神的喪失,源源不斷出現一些大量的偽民俗,打破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諧型,導致旅游地的民俗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民俗文化獨有的特色被外來文化同化甚至漸漸消失。民俗旅游是建立在豐厚的民間文化的基礎上,理論上講應該是利于弘揚傳承民間文化的,但是現在,在許多地方,民俗旅游的開發反倒使民間文化受到了侵害,致使民族文化只剩表面形式,手工藝品的藝術價值也逐漸被商業價值所取代。

還有許多學者專家認為中國當代文化巨變的顯著特點在物質文明和社會生活習俗的兩極化發展,也就是說,一邊在物質生活方式上飛速超越符合國情的消費,或錯誤地效仿西方文化信仰等,一邊在民族習俗等行為觀念上不加以區分地全面追求古舊宗法禮俗等。

三、民俗旅游開發所面臨的問題

民俗旅游雖然日漸成為高層次的文化型旅游,但我國豐富的民俗旅游資源還未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主要原因有:第一,開發深度不夠,對民俗旅游產品的內涵挖掘不夠深刻,雖然我國民俗旅游資源遍布全國各地,但是目前為止,沒能開發出來的旅游資源比比皆是。第二,具有豐富民俗文化資源的地區具有思想觀念的局限性,這些地區的居民通常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與外界接觸較少,思想比較保守,不能充分意識到資源的可開發性。

四、如何進行民俗旅游的開發

1、豐富民俗旅游的內涵

社會上現有的旅游方式多以民俗陳列館、民俗設施等為主導,例如滿族風情民俗館等都屬于以靜態觀光旅游為主的旅游項目。這類文化陳列館的優勢在于可以向游客充分地展示當地民俗的文化價值,讓游客大飽眼福,也可以有效地保護傳統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人為破壞。但是隨著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單純只具備觀賞性的旅游已經遠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所以,動靜相結合的、讓游客參與其中的游覽方式則更受游客的追捧,這種動靜結合的游覽方式則更可以讓游客身臨其中,更好地感受當地的民俗風情,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滿足與愉悅自身,大幅提升了民俗旅游的趣味性。

2、注重民俗文化與自然風景相結合

民俗本身還具有可移動性,民俗活動除了在當地開展活動吸引游客外,還可以轉移到自然風景區,與其他旅游風景區進行交流,從而達到更好的經濟效益,與自然風景相結合還可以利用民俗旅游拉動民間特色工藝。

3、進行原地濃縮、原生自然式改革

篇(6)

一、民俗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整體布局的指引

縱觀中華大地的建筑、環境設計,若隱若現中都能找到它們的中軸線,以這條中軸線為基準對環境進行設計、安排。兩邊對稱排布構建,形成對望,頷首有情的人性化環境設計。在環境中物語相通而顯得生機盎然。小到一木一草的栽種都體現了人們對環境設計中民俗文化的應用。北京城的建筑就是一條以坐北朝南的中軸線為基準的原則設計。這些環境的改造設計受到各自本地的風俗文化影響,體現的是那個地方的風情,藝術設計的目的是構造適合那個地方的、符合居住者心理情感需求的環境。居住環境設計關于背山面水以求藏風納氣是民俗信仰中重要的環境設計原則,環境設計布局是人們為滿足不同時期、不同角色心理需求而進行的自然物化成心理視覺和心理信息傳遞、承建應用的結果。此設計理念是中國傳統宇宙觀、自然觀、審美觀的一種高層次心理反映,它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景觀的視覺環境作為統一考慮融為環境藝術設計理論,是東方傳統的環境科學。傳統民俗文化體系理論中的道家上層審美境界就是對環境設計的手法,說道:“有長林可風,有空亭可月?!本褪侵矘淇梢哉衼盹L,造亭臺挖空蓄水可以有月。以奴風月來左右游人,就是對當今所提生態環境美化極高層面的認識形態。布局設計得當、安排合理對于創造一個舒適快活的環境至關重要,古人就已注意到這點的重要性,所以研究探索整體環境設計的理論非常豐富。

二、傳統文化對環境選擇設計的影響

環境藝術設計是利用藝術的方式和手法對居住環境的內部和外部結構、環境進行規劃、設計以滿足國人“人性化”的心理需求的活動。同時體現著中華文化“天人合一”,即人與自然相處的原則是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的核心思想。古人概括出來的民俗文化積淀是對宅基地的選址指導理論,是從氣候、地質、地貌紋理、水文、生態、風向、景觀等建筑環境因素的綜合評判角度出發,和建筑營造中的某些技術和民俗禁忌的總概括。不但已經對環境設計有所思考,而且已經對人心理活動及環境之間的聯系進行細致的考究,也即是現代人所研究的認知心理學,在早幾千年我國傳統民俗文化中即有體現。如民俗信仰中的“煞”,有建筑不能正對著尖刀形的建筑或者是物體,這就中了“煞”,需要化煞。而從心理學角度可以解釋,當人每天或是經常面對一尖形突兀的棱角,會對心理發展形成一種陰暗、受壓迫之感,進而引發實體即心理和生理產生疾病等健康事件。所以民俗文化重視選擇環境規劃,重新設計以達到“順應天命”。即使選址避免不了也有辦法化煞,顯然應對方法已經找到。這凸顯出中華民族對環境設計的淵源留長和深厚功底,告訴我們學習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不能脫離對傳統文化精髓的研究和應用。我國地處北緯,所以陽光從南往北照射,民俗文化對住宅的朝向要求坐北朝南,這樣可以盡可能多的接受光照,吸收光能量有利于一切自然動植物的生長和良好發育,坐北朝南就是引用自這條原理。這對我們的環境設計指導是一步非常大的進步而且經得住現代文明科學的考驗。

三、民俗文化對大環境設計的指引

所謂的大環境,即指一個村落、一個小鎮、一座城市即使現代文明定義上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在規劃建設和布局上都遵循著或多或少的各家民俗文化信仰理論的參考。中國很多村落現今成為一座整體的旅游勝地,眾多的游客感嘆這些自然村落的美。這些美跟古人民俗文化的審美角度要求有很大的關系,在設計、布局上就已經考慮了美學原理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盡可能的貼切自然,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構造自然景觀,也是我們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學所探討的一個重要方向。從現代遺留下來的很多城市選址和布局上我們可以看出,根植于民眾深處的民俗文化管理著小環境同時也經營著大環境。如晉代郭璞的一個選址建設溫州城的例子:初謀城于江北(今新城),他取土稱之,土輕。乃過江,等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見數峰錯位,狀如北斗,華蓋山鎖斗口。謂其父曰:若城繞山外,當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斗可保長安逸。固城于山,號斗城。現代勘察地質環境證明溫州城由于江北。有“山如北斗,城如鎖”之美稱。有利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溫州城如今的繁華與富有。眾水所聚,氣匯。這是民俗文化中說的難得的“聚水格”,此地筑城當富甲一方,如今的上海正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些是民俗文化對大環境經營的例證,此種依據民俗文化進行城市環境布局設計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環境藝術設計在關注民俗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加入這些中華歷史文化的元素,可以使現代環境顯示出獨特的個性特點且符合天道自然原理。

四、結語

篇(7)

摘要:“園本課程”不是外來的課程,而是在幼兒園內部逐漸生長起來的課程。民俗文化是民眾經驗的寶庫,是民眾思考的淵源,而且具有直接或間接的教育作用。民俗文化融入園本課程,不僅豐富了幼兒園課程內容,而且還創新了幼兒教育方式。將民俗文化賦予不同的形式融入民俗n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創新性。

關鍵詞:民俗文化;園本課程;開發;應用

民俗文化是民眾經驗的寶庫,是民眾思考的淵源,而且具有直接或間接的教育作用。教育總是在延續著一種文化,同時在不斷創造著文化,為文化的發展提供新血液,新生機和新前途。民俗文化在形態上來看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而學前階段的兒童信息吸收特點也是直觀性和形象性。因此民俗文化與學前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這也為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價值發揮創造了天然有利條件。

一、民俗文化融入園本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一)因時因地制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應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等重要理念?!毒V要》的頒布,標志著中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承認了開發“園本課程”的實際價值,強調在課程建設上充分給予幼兒園與教師自,體現課程決策民主性,支持并鼓勵幼兒園與教師結合當地民俗文化,開展適宜幼兒發展的課程。

浙江嘉興古屬吳越之地,水鄉澤國,民俗文化江南特色突出,具有濃郁地方文化色彩、特征和歷史淵源,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船文化、水文化、潮文化、燈文化、瓜文化、菊文化、畫文化、服裝文化等源遠流長。不僅有硤石燈彩、海鹽滾燈、平湖琵琶、打蓮湘等民俗藝術,端午節賽龍舟、舞龍舞獅,元宵節賞燈、猜燈謎、滾燈籠等民俗節日習俗,桐鄉藍印花布、桐鄉蠶歌、南湖采菱歌等民間文藝元素,還有各類地域特色的民歌民謠以及民間體育游戲等,均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

(二)啟蒙益智功能

民俗中的蒙童詩、文等蒙學內容非常適合兒童記誦、學話,利于開發智力,特別對記憶力、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極有好處。鑒于杭嘉湖地區對童謠的重視和接納獨特而鮮明,因此這里的童謠豐富而璀璨,非常有代表性的展示了本地區燦爛多姿的民間文化特征。例如流傳甚廣,朗朗上口的《搖啊搖》《馬林糖》《三三三》 等等。如果將不同類型的童謠加以適當的改編,就可應用于我們的園本課程。例如游戲童謠《賽賽賽》,兒童即可一邊玩木頭人一邊念誦,不僅鍛煉了兒童的記誦能力,還為游戲增添了較高的樂趣。

調查表明,一些由歌謠,民間通俗曲調改編而成的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自然親切,合乎年齡的兒童教材,能使兒童“樂學”。而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2%的老師表示不會對民俗文化如歌謠等進行一定的改編,我們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開發。據資料顯示,目前城鄉幼兒園里流行歌曲多,情歌多,而真正適合幼兒年齡、身心特點的自然、清新、天真活潑并帶有一定內涵的兒歌太少,這與忽視挖掘、整理民俗文化不無關系。

同時民間的一些傳統游戲如“猜手指、猜掌中物,捉迷藏”等,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分析力和敏捷反應能力等。游戲材料的創作如自制的風車、風箏、槍等是一種絕好的內在智力體操,有益于幼兒興趣的養成、智力水平的提高、潛能的發揮和各種能力的增強。在幼兒園實踐期間,我們發現民間游戲與低結構的民間游戲材料運用還是較為廣泛的,例如“丟手絹,系手絹”游戲,幼兒熱情很高,玩法多樣。

(三)道德潛化功能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倫理、道德為本的,在民俗文化中表現得也很突出。當然面對民俗文化,我們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幼兒具有吸收力的心智,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我們應當選擇優秀的,積極的民俗文化,讓幼兒潛移默化接受文化的熏陶,進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素質。

(四)審美創造功能

兒童所能看到,接觸到的周圍事物,都是部分的藝術教育。民歌、民間故事、民間舞蹈等習俗內容,都體現了廣大民眾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趣味。以嘉興地區為例,嘉興市的粽子文化,灶畫農民畫,土布印染等等民間技藝性勞動都具審美創造性,若將其開發并合理應用,不僅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創造能力,還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激發其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

二、民俗文化融入園本課程的途徑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縮,互相聯系的,課程是整個的,連貫的?!币虼耍袼孜幕趫@本課程中的應用也應當是成系統的,利用民俗文化資源生成本土化教育主題活動內容,進行園本課程構建。

(一)民俗文化融入環境創設――物化教育

精心選擇地方特色的民俗趣事,有意識地融入幼兒活動的環境中,創設富有民俗特色的環境或區角。有助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通過看、聽、說、玩等多感官作用,直觀地體驗與感受當地民俗文化的特色和趣味。

1.創意樓道環境凸顯民俗風情。浙江嘉興獨具江南水鄉特色,濃厚的水鄉文化便可融入幼兒園的環境。例如平湖市鐘埭幼兒園就非常注重將傳統文化融入環境的創設中。一入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本土文化氣息。在幼兒園走廊的環境布置中加入大量的傳統建筑元素,使用大量深淺不一的廢舊布料拼貼出傳統的水鄉建筑如房屋、小橋、亭臺等。在此基礎上,張貼許多描繪江南風光的傳統詩詞和嘉興地方特色的民謠小調的圖畫。此外結合青花圖案的紙盤,花布進行裝飾,饒有韻味。幼兒在走廊上活動時便可自主觀賞觸摸和交流,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傳統民俗文化打造特色班級環境。例如吳越之地的食俗文化,也是極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資源。借助在班級區角設立糕點坊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利用彩泥制作出大量逼真的傳統糕點,擺放其中。同時附上糕點的圖片和詳細介紹如制作方式、歷史起源、風味和食用方式等,讓幼兒了解并喜愛嘉興當地的傳統食品。例如,在區角活動里設置一個“小小五芳齋”,使幼兒在游戲中增進對嘉興著名食品――粽子的了解。

3.戶外環境融入傳統民俗文化。在戶外幼兒活動的空間內設置傳統的菜園或盆栽,種植當地應季的蔬菜瓜果或其他植物,并做好介紹的標牌。讓孩子在認識植物的基礎上了解當地傳統的種植方式、節氣季節等知識。結合這種綠植或菜園環境,再加入一些傳統的地方裝飾物件,如耕地的器具、水等等。另外,在戶外游戲區域周圍,可以加設環境布置。如利用剪紙或兒童畫,將一幅幅表現民間游戲如舞龍舞獅、踢毽跳繩、抖空竹、耍蓮湘的作品裝飾在墻面上,這些可以有效地刺激幼兒的感官,讓他們在戶外游戲中玩著與背景相似的活動,讓孩子體驗著民間傳統游戲帶給他們的樂趣,從而喜愛上傳統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滲入教學主題――特色教育

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對幼兒的教育應面向最真實貼切的生活和世界,而民俗文化無疑是生活寶貴的饋贈。將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的主題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兒對生活習俗的觀察了解,進而激發其對家園的熱愛。

1.滲透五大領域:以“粽子文化”為例,幼兒園在端午節前后可推出相關的“粽子飄香”主題教育,結合健康領域,可開展“賽龍舟”比賽;結合語言領域,教師可以講講粽子的由來,端午節的習俗,讓幼兒初步了解歷史和民俗,也可讓幼兒闡述自己眼中的端午節;結合社會領域,可開展“我來賣粽子”等活動;結合“科學領域”,可開展“認識粽葉”“我來稱一稱”的活動;結合藝術領域,可組織畫粽子,包粽子等活動。

2.創建生活體驗館和民俗工坊:生活體驗館內設置眾多店鋪,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藥茶鋪、餐點鋪、水果鋪等,幼兒在生活體驗館內自主活動,扮演顧客或商人,自行購買和交易,在學習社會生活常識的過程中更好地熟悉和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創客工坊,以大班幼兒為主的一個自由的創作空間,教師只需稍加引導,做好基礎保護,幼兒自主創造,學習刨木花、釘釘子、鋸木頭、打磨、鉆孔、雕花等木工操作,用他們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完成自己的木工作品。

3.開設主題活動:例如:“蓮湘”主題活動。耍蓮湘是傳統的民間藝術,幼兒園以此為主題開設蓮湘舞的學習,早操學做蓮湘操。幼兒了不僅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蓮湘的使用藝術,更能發揮想象、自由創作出新的蓮湘游戲。既發展幼兒的能力,也使民俗文化藝術得以傳承。

(三)民俗文化加入家園合作――親子教育

1.利用家園互動平臺構建民俗教育交流平臺

幼兒園可采用家長講座的形式宣傳家園合作對幼兒進行傳統民俗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通過“傳統民俗專欄”介紹和宣傳中國傳統節日及地方特色節日。各班教師還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采用“家園直通車”、“家園聯系欄”、 “家長信箱”等形式,搭建家園之間相互交流傳統節日民俗的信息平臺。家園合作,帶領孩子們參觀當地的民俗風情館,體驗民俗。

2.開展節日民俗的親子活動,體驗節日民俗教育的魅力

結合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一方面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活動,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節日活動的深入開展,將節日風俗習慣的種子埋進到幼兒的心中。

三、結語

在日益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今天,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從小就在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中受到熏陶。嘉興民間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廣泛的內容,把它作為幼兒園課程資源加以開發,要立足于幼兒園當地的民間文化課程資源,立足于兒童的經驗水平。民俗從民間而來,最終也要回到民間中去,民俗文化在園本課程中的開發應用,還應當結合時代因素給予必要的創新發展。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們在繼承民俗文化的過程中也應當遵循這一規律,從學前兒童生活和學習的每一處細節著手,將民俗文化潛移默化的引入到學前教育當中。

參考文獻:

[1]梁小麗 張嬋香.滲透民俗文化于課程設置,提升幼兒園園本課程價值.(G).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2013.

[2]石賢磊.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價值與實施. (G).成都師范學院.2015.

[3]趙海燕.幼兒園鄉土教育的價值及內容選擇(J)學前教育研究2012.

[4]葛曉英.本土文化教育園本課程的建構與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14.

[5]吳艷輝.教師實施多元文化課程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1.

[6]吳冬妹.杭嘉湖地區方言童謠輯注.2013

[7]刁培萼.教育文化學.1993

[8]王春燕.浙江民間文化與幼兒園課程.2011

注釋:

[1]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買個魚來燒。頭勿熟,尾巴焦,外孫吃仔豁虎跳,一跳跳到城隍廟,香爐蠟簽全翻倒。

[2]馬林糖,馬林糖,三分洋鈿馬林糖,蘋果香蕉馬林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动漫| jαpαnesehd熟女熟妇伦|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欧美群交射精内射颜射潮喷|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永久黄网站免费视频性色| 男女啪啪高清无遮挡免费|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内射最近更新|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色av|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suv|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特级欧美午夜aa片| 少妇泬喷水18p|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