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雙創論文

大學生雙創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20 16:17: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雙創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雙創論文

篇(1)

不過,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經驗可循的“雙創”,也受到不少質疑。

比如,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年輕人怎么能“雙創”;“雙創”大量集中于互聯網領域,失敗多,存在泡沫怎么破;大眾創業如火如荼,但萬眾創新在哪兒……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參與了去年中國科協組織的“雙創”第三方評估調研。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他認為,從評估情況來看,在發展初期,“雙創”出現一些問題并不奇怪。

“美國的創業失敗率也很高,創業就是這樣,爬起來再創嘛。”陳章良說,當然,也不能盲目,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再找好的技術、好的科學家。

至于創業質量不高,創新少的問題,在他看來,一個關鍵的解決辦法,是鼓勵更多有技術的科學家成為“雙創”主力軍。“科學家動起來了,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

大學生最有勁頭

2014 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總理提出,“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中國960 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2015 年全國兩會,“雙創”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本屆政府對“雙創”的支持力度不斷加碼。

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雙創”到底創得怎么樣了?

陳章良介紹,2015年,在國務院委托下,發改委把全國“雙創”評估工作交給中國科協,科協組織專家學者,走遍了全國所有的省區市,對“雙創”的效果有了初步評估。

“第一個明顯的情況是,各地政府都極其重視‘雙創’,給了很多特殊政策和經費來支持年輕人創業。”陳章良說。

第二個現象是,一批年輕人,包括在校大學生、快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畢業一兩年的大學生,創業的精神、激情和參與程度非常高,對創業特別有干勁。

“尤其像中關村”,陳章良說,“一個創業咖啡樓里有300多家創業公司,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未來的比爾?蓋茨,覺得自己前途無量。”

第三是真的出了一批好的成果,從普通的“互聯網+”到技術咨詢,再到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能源技術、環保技術等幾個方面,明顯都出了不少成果。

2015年10月的“雙創”活動周上,科協把大量出成果的項目都請到了中關村主會場,平衡車、太陽能、無人機……甚至總理都點贊的一些成果,都是一群年輕人做出來的。

陳章良說,有意思的是,有很多成果的想法和點子,涉及的技術其實非常基礎和普通,在科研院所的實驗室里都是沒人做的,但就是這樣一群不熟悉科研工作的年輕人,反倒更有激情去做,還做出來了。

“雙創”沒有泡沫

在國家鼓勵支持下,大量年輕人投身創業,也有聲音認為,由于創業資本的投機行為,再加上大學生和年輕創業者的盲目和不理性,“雙創”存在泡沫。

陳章良說自己也注意到了這些情況,比如大學生扎堆互聯網創業,比如一些投資機構的投機行為等。但他認為,這并不意味著“雙創”有泡沫,恰恰相反,現在“雙創”還遠遠不夠。

“在科協的評估過程中,并沒有看到支撐泡沫一說的數據。如果把一些創業企業的消失認定為泡沫,哪里都是泡沫了。”陳章良說。

陳章良說,以現在火熱的人工智能為例,現在很多人、很多企業做機器人,“飽和了嗎?完全沒有。”從應用層面看,機器人還可以陪人下圍棋,甚至高考題都可以讓機器人來設計。機器人產業的市場還很大。

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鋼鐵、石油、水泥、玻璃都產能過剩,但高科技產品是進口的,2015年一年進口上千億美金的芯片,國內的手機生產商就掙一點錢,這些高科技領域都需要創業,技術轉化遠遠不夠。

所以說,在這些領域的“雙創”,還有很大空間,還遠遠不夠,而不是已經飽和成了泡沫。

陳章良說,如果要說泡沫,只是說某個領域可能有很多人闖進去,比如互聯網,是有可能存在泡沫的,但在“雙創”發展初期也應該如此,總得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當然,在評估過程中,科協的調研小組確實發現,和外界普遍感受一樣,創業的成功率不高。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的企業達到1.16萬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而另有統計表明,中國創業企業的失敗率為80%左右,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大學生創業失敗率更是高達95%。

一個主要原因是資金短缺。陳章良說,很多創業團隊,房子是政府或機構免費提供的,自己只有一小筆啟動資金,湊幾個人就開張了,每個人都是經理、CEO,但等到錢燒完了,就散伙了。

“但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在美國,創業的成功率也不高,創業失敗也是常態。”陳章良說。

科學家忙著評職稱被束縛

“創業失敗并不可怕,就像美國一樣,爬起來再創業嘛,總結經驗教訓,再找好的技術,再找好的科學家,他們的技術握在自己手里也沒用,給創業者趕緊轉化出來,何樂而不為。”陳章良說。

在他看來,“大浪淘沙,對國家的‘雙創’是好事”,相比創業失敗,國內“雙創”現在更大的問題,是中國科技的主力部隊――大院大所的教授們、科學家們,對于“雙創”并不熱情。

這與全社會尤其是大學生和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形成鮮明反差。陳章良說,根據科協的調查,只有60%的科研人員知道國家號召創業,而這其中,真正把科研成果投身開發創業的,不到20%。

“科學家不創業,光靠年輕的大學生,‘雙創’空有激情沒技術,終歸不行。”那么,為什么科學家不愿意創業?

“關鍵是國家的科研人才評價體系和‘雙創’評估指標沒跟上。”陳章良說。

比如,講師要升副教授,必須要有幾篇好論文。副教授升到教授,沒有幾篇SCI文章,根本沒戲。教授想評院士,沒在《科學》《自然》上發表好文章,想都不要想。

在這種評價體系下,科學家哪還有勁頭創業?

陳章良說,如果把技術拿去開發開公司,精力跟上去,掙錢去了,就要去找投資找市場,實驗室沒有時間管,哪還有時間寫論文?所以即使有成果,也得先放到一邊,趕快寫論文,先當上教授、評上院士再說。

如果能在國家科研人才評價體系和“雙創”評估指標中,把科研人員、科學家們做技術轉化和創業的成果,比如形成的產業服務多少人群、創造了多少產值甚至是掙的錢交的稅,也列入評價指標體系中,也能用來評教授、評院士,他們參與“雙創”的熱情和動力,自然而然就激發出來了。

科學家創業的三道門檻

即便解決了沒動力不愿意創業的問題,科學家們“雙創”也面臨不少實實在在的門檻。

第一道門檻是資金。與大學生相比,技術創業和產業化,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現實情況是,科學家“雙創”找資金,并不比大學生容易多少。

陳章良說,科學家們做科研項目,都申請了不少科研經費,但科研經費有嚴格管理,不能用于創業開公司搞產業化。

除了資金,第二道門檻是專利。

陳章良1987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說,在美國,所有科學家的技術都會申請專利,法律保護體系也十分完備,偷專利的公司會被罰得“一塌糊涂”,公司罰完個人的信用也沒了,別再想做什么事情。

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不夠。陳章良說,很多企業反映,技術放出去,很快就被人“拷貝”走了。甚至有些“拷貝”者的規模,做得比技術發明人還大。

更值得反思的是,因為從“拷貝”企業的大規模生產中獲得稅收、財政收入和GDP,一些地方政府還搞起了地方保護主義,阻撓技術發明人維權,告到法院有時也拖而不判。

第三道門檻是股權。

以專業技術入股是現在很多科學家參與公司創業的主要模式,但一直以來,科研人員技術入股的占比限制很嚴格,只能是10%。

篇(2)

【關鍵詞】雙創;高等;教育;思考

一、實施“雙創”戰略的意義

從“雙創”的提出到將其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雙創”的要求已上升至國家戰略的層面。一個缺乏創新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沒有創新,意味著思想僵化,因循守舊;一個實業凋敝的國家是沒有競爭力的,落后就要挨打,這是歷史的教訓。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民是否具有創新能力已關系到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實施“雙創”的重要意義無須贅言。而在高校中,實施“雙創”戰略,對高校教育改革,增加高校畢業生創業機會具有重大意義。

二、高等學校擴招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矛盾

眾所周知,從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高等教育屬于精英教育,學生進入高校就意味著有了鐵飯碗,大中專學生國家都包分配。二十一世紀,高校逐年擴招,人才供大于求,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對此,有報道指責一部分未找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眼高手低,理想的職位求不了,沒面子的工作又不愿干。對此說法,筆者不敢茍同。每一個高校畢業生,都在學校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倘若讓一個接受了十多年教育的高校畢業生去當一名保安、清潔工或售貨員,且不說主觀因素,客觀地講,這是對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既浪費了十多年教育的時間,也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給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這是政府的責任。作為以人才培養為職能的高校也應該反省學校給了學生什么樣的教育,開設了哪些課程,是否考慮了社會的需求。在就業問題上過多指責學生,對學生是不公平的。高校應該在擴招的同時,思考和緩解由擴招帶來的就業問題,而“雙創”戰略的提出,給高校指明了道路。

三、新形勢下對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思考

在“雙創”戰略實施過程中,應該通過教育改革來助推“雙創”教育。高等學校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目標應明確。筆者認為,既要培養研究型和應用型人才,更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三者缺一不可。品牌大學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地方性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但無論是哪一層次的高校都要培養“雙創”型的人才。這是國家的需要和時代賦予的責任。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要有培養“雙創”型人才的責任意識,有了這一意識并強化這一意識,“雙創”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才會得到重視。這是思想認識問題。

思想認識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要解決怎樣實施的問題。

首先,要堅持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引領創業,創新精神很重要,沒有創新,社會就會停止不前。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要維和創新精神。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就必須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決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大膽對權威進行質疑。把大學課堂變成師生平等的討論或辯論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還必須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指標。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以考試分數的高低和畢業論文的質量來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了學生的課堂表現(發言、討論、辯論的參與是否積極主動,觀點是否新穎)。學生的課堂表現應作為學習成績評定的重要指標,這才有利于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學生創新品質的培養是每一個授課教師的責任,民主活潑的課堂和公允的評價體系應成為大學教學的追求和常態。

其次,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能適宜于創業,創業要有特質,能走上創業之路的學生畢竟是少數,百分之七八十的只能當職員。鼓勵大學生創業,準確地說是引導那些有特質、有條件、有創業愿望的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這是“雙創”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這一點必須明確。目前,高校“雙創”教育面臨的困難是師資匱乏,沒有創業經驗的教師,教學生創業是難以進行的,所以必須加強校企合作。以此來解決師資不足,通過聘請有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到高校講課、做報道,談他們的創業經驗和體會,讓學生知道怎樣尋找商機,怎樣評估投資和回報,怎樣生產和營銷,怎樣規避風險。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避免創業的盲目性,少交一些學費,少走一些彎路。學校還必須積極創造條件,為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幫助,如融資渠道、創業場地、智力支持。創業的風險極大,讓學生在校期間有創業的實踐機會,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成功了更好,失敗了,損失也不至于傾家蕩產。但如果畢業之后,經過一段時期的資本積累,再來創業,失敗了,就可能會傾家蕩產,甚至永遠再難有創業的機會。

最后,談談“雙創”戰略實施中的課程建設。創業教育涉及的知識很多,與管理、投資、市場營銷、經濟、政策、法律法規都有關系,很難形成“雙創”專業或創業專業。筆者認為,在現有專業和課程的基礎上融入“雙創”或創業教育的元素是可行的。比如,信息技術專業,在主要課程中,融入信息技術與創業、網絡公司的經營、IP業的現狀和前景等內容;法律專業,在原有課程中,融入律師事務所的申辦、運作、管理這樣的內容。這些“雙創”的知識,可以成為原有專業課的章節,亦可單獨成為一門新課程。

四、結論

實施“雙創”的意義在于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強國富民的重要舉措;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有利于社會的穩定。高等學校教育的改革現已刻不容緩,讓我們跟隨著創“雙”的腳步,勇往直前,乘風破浪。

參考文獻:

[1]科學發展觀與高等學校發展規劃[J].何洪.理工高教研究.2007(01)

[2]高等學校發展新趨向與高校領導[J].明慶華,程斯輝.教育與現代化.2002(02)

[3]高校學生考試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析[J].廖慧萍,王艷瓊.中國電力教育.2011(01)[4]創新人才培養視界的高校課程考試改革[J].錢厚斌.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9)

[5]高校學生考試不及格原因分析及對策[J].劉溪.硅谷.2008(23)

[6]深化高校考試改革,培養創新人才[J].沈良斌,祁嘉義,冒小Z.江蘇高教.2006(03)

[7]創新型人才培養與高校考試改革[J].劉建國.現代大學教育.2006(02)

[8]“p元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謝建平,蔣雍君.教育與職業.2014(02)

篇(3)

關鍵詞:“雙創”;大學生創業;創業能力;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7-0141-03

一、“雙創”背景下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必要性

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和2015年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簡稱“雙創”)的口號被多次提及。作為有第三本“教育護照”之稱的創業教育,現已普遍被世界各國納入教育發展戰略規劃,這也迫切要求我國高校進行高等教育改革,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雙創”背景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它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緩解就業壓力、未來國家經濟發展的根基,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也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尋求自身發展的需要。創新創業是民族昌盛的源動力,培育大學生創業能力是高校的首要任務,不僅能有效緩解就業壓力,還能夠有效地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且更好地與國際教育接軌。當代大學生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希望能在工作中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勇于追求個性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故良好的創業能力素養不可或缺。

二、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

(一)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概況

國內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故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育也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但是,政府和高校已充分意識到創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斷地為踐行創業教育付出努力,具體內容(見下頁表1)。

(二)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具體分析既有來自于大學生創業者自身的原因,也有源自于高校創業教育自身的因素,同時也有不可忽略的國家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因素。現將具體問題歸納如下:

1.大學生創業環境仍有待完善。政府方面:大學生創業政策、金融制度等配套設施不完善。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創業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強,國家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并對大學生創業活動有所促進。但暴露的問題也很多,如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商務支持政策操作性不強、人事管理制度制約創業團隊的組建等等。社會環境方面:受傳統文化思想和經濟體制的制約,人們往往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求變的思想,這既導致了創業主體自身的不積極,同時伴隨著家庭的不支持和社會的不認可。

2.大學生創業意識有待加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尋求“金飯碗”的求職理念仍根植于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心中。此外,當今大學生屬于90后的一代,家庭的溺愛和個性的充斥使得他們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大城市、大企業和政府機關部門是他們的首選,創業意識的淡薄無疑將其隔離在創業的大門之外。

3.創業教育面臨“四難”境地。第一,普遍培養容易,個性化培養難。組織創業計劃大賽、開設創業課程等方式對于普及創業基礎知識非常有效,但創業能力的提升方法應該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第二,專項創業能力培養容易,與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方案結合難。國內高校現行的創業教育僅僅是就創業論創業,創業能力培養活動與基礎知識學習和能力素質拓展的關聯性不強。第三,傳授創業知識容易,內化為學生的創業能力難。當前,高校過多地偏重于“創業學”知識的傳遞,并不是培養真正的“創業者”,忽略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深層內涵。第四,高校創業能力培養自成體系容易,與社會需求匹配難。社會是檢驗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場所,因此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始終應圍繞“以社會需求為基礎”開展教育活動。

4.缺乏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創業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校必須注重遴選教師組建創業教研團隊,負責創業教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同時加強輔導員隊伍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有益補充。此外,學校還應注重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構成要素的多元化,聘請杰出校友、創業成功人士、企業成功人士等為學生創業教育的咨詢師。

5.創業教育實踐環節比較薄弱。高校應結合校內和校外資源為大學生搭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因為實踐是溝通理論教學和實踐的媒介。校內主要以創建大學生創業園為主,而校外主要以見習、生產實習、崗位鍛煉為主要形式,而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多流于形式。

三、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構成要素

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過程,創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創業的成功與否,概括分析影響創業能力強弱的因素可用以下圖和表2來表示。

四、“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對策

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是一項系統而龐雜的工作,為更好地踐行“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本文從高校(施教者)、大學生創業者(受教者)及政府和社會(外化環境)三方著手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深化高校創業教育體制改革,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應積極提升其對創業教育認識,將創業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人才培養方案之中,而不僅僅是簡單機械地增加一些創業教育教學環節,將深化創業教育體制改革落到實處。具體措施如下: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和教材建設,注重教育的創新性和實用性,構建創業教育的專業知識平臺;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組建一支由專任教師、輔導員和校外創業教育咨詢專家組成的科研教學團隊,給予大學生創業者全方位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創業教育的產業孵化基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營造宣傳創業、支持創業、踐行創業的校園文化環境,激發學生創業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業,助力學生成為高素質創業人才。

(二)提升大學生自身綜合素養,促進創業能力的自我提升

大學生創業者應能夠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充分考慮外在因素,選擇合適的創業時機和創業項目,做好創業策劃,積極、樂觀、自信地面臨創業過程中的一切挑戰。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對高校創業教育缺失的有益補充,是創業活動萌芽、成長和發展的源泉,故大學生創業者應注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此外,積極投身于創業實踐活動是提升創業能力的又一良策,因為創業能力的形成源自于知識、經驗與技能,而經驗與技能則是于實踐中獲取。

(三)孕育創業能力培養的外化環境,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政府部門應加快建立健全創業教育相關政策和法規的步伐,簡化創業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各種審批手續,為大學生創業活動掃清障礙。同時,組織銀行、高校和企業形成合力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和實踐平臺,積極開展創業項目咨詢、交流和指導服務,加快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有效推進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黃慧子.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篇(4)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2.0019.03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激發創新潛能與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是時展的最強音。雙創熱潮激發了無數在校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然而當創業需求與創業能力不匹配時,萬千學子陷入了對未來的迷茫與困惑中。順應時展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與面向地方、服務區域、合作交流的辦學理念,在深入明確大學生創業能力內涵及其提升重要意義的基礎上,針對自身在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尋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策略,方能引領學子們在創業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創業能力的內涵及其提升的重要意義

創業能力是當今社會的高頻詞,同時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很多學者分別嘗試從語言學[1]、心理學[2]、管理學[3]等多個角度對其進行闡釋,但終因對“能力”的界定眾說紛紜,在學界目前尚未形成對創業能力準確、一致性的定義。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研究認為創業能力是自我謀職的一種能力,具有創新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善于將創意轉化為現實的能力。

實踐證明: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創新創業既是各高校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突破口,更是大學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創業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創業能否成功。創業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創業主體不斷學習和創新的過程,創業的復雜性決定了創業能力培養的難度,但研究證明創業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通過學習得到提升的[4]。

基于對創業內涵的相關了解,本論文以創業活動為研究載體,提出分層次、分類別地提升創業能力,既要有全面系統的培養,又要有個性化的分類培養。系統培養旨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為創業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分類培養則立足大學生性格和能力的差異,分層次、分類別、有區分、有重點地培養。以大學生群體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和準確定位為培養基礎,有的放矢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有效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黨的十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做出重要部署,全國各高校充分認識到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性,紛紛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出臺了相關政策,進行了多方面的大膽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區別于普通高校創業能力的培養,在實現大學生創業能力與地方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方面還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培養方案缺乏靈活性和人本性

高校制定的學生培養方案是以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前提,但是社會形勢迅猛發展,經濟態勢不斷變化,對學生創新創業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如果學校一味地固守既定培養方案,不結合社會經濟實際,培養出的學生創業能力必然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甚至不被認可。這樣的創業缺乏生命力,很快就會被經濟社會的大潮淘汰,這樣的創業能力與高校育人的初衷相悖。“大學生的創業是面向社會的,社會是真正檢驗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場所,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就是要以社會需求為基礎,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改變社會的能力。”[5]一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企業對接,雖然通過與企業對話,有利于助推高校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但創業能力不同于就業能力,不單是找到一份工作,而是領悟“知道、悟道、行道”的過程,身體力行地去體驗創業成功的真諦。另一方面,不能與時俱進的重要因素還包括從事創業培養的教師的素質和能力,高校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一般以輔導員和學工教師為主,無經驗、不專業,無法準確把握與創業有關的時代脈搏,照本宣科創業知識,無法教授學生適應多變環境的能力,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創業能力,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2培養內容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

高校創業能力培養的過程偏重知識的傳授,缺乏思想意識培養。創業作為一個復雜的過程,單純的理論指導很難實現能力的提升,必須重視思想意識在能力提升中的動力作用,二者協調發展,以思想意識助推創業能力提升,形成系統化、常態化培養[6]。首先,創業理論知識的掌握是提升創業能力的外因,而創業意識作為創業成功的原動力是提升創業能力的內因,在知識培養的同時,只有創業意識培養跟進,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創業積極性,有益于創業能力的提升。其次,雖然學校、社會都在鼓勵“雙創”,但具有持續生命力的成功創業案例并不多,由于缺乏榜樣的激勵,學生的創業興趣一般,很多學生只是把創業教育課程作為學習任務,能力提升動力不足。再次,高校傳統的創業教育方式比較單一,大部分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本身沒有創業的經歷,說服力不足,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創業教育理論體系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創業能力的培養。

3培養過程缺乏融合性和連續性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最核心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創業能力培養離不開創業教育活動,而目前各高校在創業培養方面的做法大多以開設相關創業課程為主要手段,就創業論創業,沒有與專業教育融會貫通。在創業能力活動環節的設置上,未能與高校學科特色為基礎,導致創業基礎知識的教授與創業能力培養活動脫節。第一,創業能力培養活動未能融入學生的專業教育,高校創業課程在設置上本身課時相對較少,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模塊之間銜接不緊密,不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學科背景進行引導創業。創業能力培養活動缺乏可持續性和針對性。第二,創業能力培養活動在設置上未能貫穿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全過程,高校在培養創業能力時往往忽略學生的年級特點,未能夠根據學生成長的需要分層次設計創業能力培養活動,不完全匹配的培養不利于能力素質的全面拓展。

4培養途徑缺乏多樣性和針對性

當前各高校在創業能力培養方面主要以開設創業相關課程,開設創客空間,舉辦創業沙龍講座,組織參加創業大賽等途徑。這些培養方式對于創業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但是這些培養活動是針對全體大學生開展的,屬于創業通識教育,雖然廣泛,但缺乏個性化培養,針對性不足[7]。這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95后大學生,不僅從家庭背景,還是受教育程度以及價值觀取向存在多元化,造就了個性鮮明的學生群體,每一個大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存在,每個人的創業能力有高有低,存在的問題各異,唯有針對不同學生開展個性化培養,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不同學校類別、不同區域、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個性發展各異,復雜的學生群體更是增加了個性化培養的難度。而各高校從事創業教育的人員配備上還遠遠不能滿足個性化培養的需求,無法切實開展針對學生一對一的培養,無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創業能力。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主要策略針對以上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開拓思想,拓寬視野,更新教育理念,狠抓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主要矛盾,以創業能力分類培養為主要抓手,以貫穿整個教育過程的培養為基礎,以建立校內校外聯動培養機制為手段,實現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和因地制宜的有機融合,共同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1因材施教——分類培養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圣人孔子提出的學生培養觀點,“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就是根據學生的性格、認知水平、素質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方法加以培養,最終實現學生能力最大限度提升的培養方式。當前,高校創業能力培養方式以通識培養為主,無法滿足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個性化差異,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創業能力。因此,采用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因材施教對學生創業能力分類培養,首先,應該建立健全學生創業能力分類機制,對其進行科學的區分和篩選,是分類培養的基礎,這就要求創業教育者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深層次發掘學生創業方面的潛質和能力差異,這就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界定創業能力的差異,從哪些維度去考量;二是需要開發一套科學合理測量創業能力潛質的工具。這是筆者及廣大創業教育者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其次,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制定并落實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給予每個學生真正需要的專項提升教育,是分類培養的最終落腳點。創業指導教師立足學生的能力類別進行教學設計,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指導學生,既讓學生學到創業的相關知識,又要練出創業的能力,取得實際創業成果,從而由衷地產生創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因勢利導——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提升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也已成為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解決未來教育問題、驅動本國經濟的重要抓手。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要把能力的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8]。古語有云:“不若因勢利導,使之漸近自然。”把創新創業教育置于高校教育體系中,因勢利導,以縱向貫穿、橫向融入的方式使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大學教育培養的全過程。首先,縱向貫穿學生大學四年人才培養過程,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個性發展、認知學習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教育需求,不同階段不同身心特點,學校在設計創新創業課程時要考慮學生不同階段特有的發展主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實現創新創業能力的階段性培養;其次,橫向融入專業教育培養過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作為新的教學理念,是高校教育各個環節聯動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存在,融入專業教育才能煥發持久的生命力,才能激發學生對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創業能力空間。

3因地制宜——高校內外聯動全方位提升創業能力

篇(5)

關鍵詞: 高校 共青團組織 科技創新教育 陣地建設

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是歷史選擇的必然,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已經成為學生課外從事學術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依托資源,是“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和有效延伸,是“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素質拓展舞臺的重要支撐,同時成為高校共青團組織凝聚青年學子、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富有潛力和活力的陣地。在新形勢下、新條件下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中如何有效科學地進行陣地建設,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科技創新活動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

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陣地的保障功能

健全的制度建設,是組織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規章制度的建設應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著手。從宏觀方面講,主要是學校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進行的科技創新教育培養的方向性規定,在教育理念、課程改革、創新型人才引進管理等方面如何最大化培養、訓練和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理想、創新情感、創新興趣和創新意志。從微觀方面講,主要針對有利于科技創新活動而制定的具體辦法和規章制度。如: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設備、場地及建立這些物質有效使用和管理的保障制度;組織人事與科技成果的管理制度;對指導老師和參與科技創新優秀大學生的評價獎勵制度等方面做出明確的具體要求,使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規范、科學、可持續化開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深化團隊建設,延伸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陣地的引領功能

科技活動的有效開展,加強團隊建設是其基本條件。團組織應當建立和加強“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團隊[1]:即學生科技創新技術團隊、學生科技創新教師指導團隊、學生科技創新管理團隊。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指導教師、管理者、學生的積極性,將三支團隊有效結合,共同培養能夠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高科技實踐型人才。

學生科技創新技術團隊建設,首先以“優秀學生科研人才庫”為平臺,選拔具有一定科研素養、在科創活動中有成果且表達能力強的優秀科研人才到普通大學生中開展科技交流、沙龍講座等,以朋輩模式指導和帶動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其次以學生學術科技類社團為補充,團組織在其工作指導、資金劃撥、活動審批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鼓勵創新、提升社團的活力、凝聚力和影響力,積極加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普及力度,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促進科技活動的廣泛性與多樣性。

指導教師的水平也直接影響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層次和質量。學生科技創新教師指導團隊建設一方面可深入挖掘校內外資源,聘請在學生科創能力培養方面有熱情、有經驗的知名專家學者入選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導師庫”,擔任項目、競賽指導老師或評委,明確導師職責、落實指導工作量、開展評獎評優等途徑調動導師參與科技宣傳、科技講座、科研指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通過“導師庫”平臺,牢固樹立導師的創新教育理念,突破“知識傳授型”舊觀念的束縛,樹立“智慧開發型”教育觀念,加深其對高校培養“雙創”――創新與創業型人才的重要性的認識,為大學生科技活動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學生科技創新管理團隊是科技創新活動成功與否的保障性因素。目前在各高校直接負責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管理工作的主要是學校各級團干和學生會、團學聯學生干部。因此,要明確管理模式,提高業務管理水平,抓好四個環節“立項申報、過程指導、結題評審、成果展示”的組織管理工作,早日實現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網絡化操作和信息化管理。

3.營造科創氛圍,優化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陣地的催化功能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一個龐大工程,營造科技氛圍、培養科研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科技的意識是開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強有力的催化劑。多渠道深度挖掘成功科創團隊和個人,發揮科技創新典范、科技類協會等學生社團組織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營造科創氛圍。通過“科技競賽”、“科創嘉年華”、“學術沙龍”、“科研微課堂”等形式,拉近學生與科技活動的距離;利用網站、微信等多媒體平臺的立體化宣傳,讓學生輕松愉悅地主動走入科研、親近科創,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由“自發型”轉變為“自覺型”,將科技創新活動的參與率從“個別化”轉變為“普及化”,形成人人關注科技、人人感受科技、人人參與科技的良好氛圍。

4.落實點面結合,推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陣地的培育功能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育是一個長期性、連續性、完整性與系統性的過程。因此在堅持“實踐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創新性原則”的前提下,實施點面結合的創新訓練,努力做到普遍性與重點培養相結合,既注意科技創新的群眾性,又重點培育科創精品,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的高端化是進行大學生科創教育的重要途徑。

面:即面向大多數學生進行普及性、分層次的創新訓練。鑒于大學生不同年級在個性特征、已有經驗、知識結構和優勢能力等方面表現出的階段性特點,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應注重個體差異性和科技創新活動的層次性、階段性,幫助年輕大學生確立正確、合理的期望,建立創新教育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在大學生創新基地的平臺上,綜合全程導師制,整合資源,開展從下往上金字塔式的“卓越科苗計劃”、“學術節”、“創新論壇”的三級培養體制,并予以相應的創新學分認證。“卓越科苗計劃”即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實踐基礎培訓階段,主要加強實踐基本技能的學習和培訓。可組成科苗團隊(一般5人/組),實施導師與科創團隊的雙向選擇,減少學生科研的盲目性,增強實踐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結合導師的科研方向和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調查研究、數據處理、總結報告書等初步的科研思維和科研方法。學術節和創新論壇則是在卓越科苗團隊的基礎上,層層遞進,即針對高年級學生的實踐應用階段,使學生從基礎知識的積累到綜合知識的融合,從依賴輔導到獨立創新,從單純模仿到個人創造,并結合專業和個性最終全面提高學生個人綜合能力。

點:即面向已有良好創新素養的優秀人才或有潛力的學生科研項目進行重點的引導培育。以豐富多彩的科技競賽活動和各級各類創新性實驗項目為切入點,對已有良好創新素養的優秀人才重點引導,獨立完成課題的選題、分析、設計、研究、論文撰寫;對有潛力的學生科研項目重點培育,給予場地、設備、經費、專家智囊團等軟硬件支持,鼓勵跨學科合作,對學生科技成果進行技術論證、質量評估、成果評審和推薦等工作,指導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同時注重依托“挑戰杯”等有社會影響力的科技賽事和創新性實驗計劃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2],打造科創精品,培育科創精英。

5.拓寬支持渠道,豐富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陣地的配套功能

拓寬支持渠道,豐富陣地的配套功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科技活動區和創新基地。在企業建立科技展區、交流培訓基地等大學生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實驗平臺,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科創所需的儀器、材料、場所等方面的配套設施,另一方面可作為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課外基地的延伸。二是加強校際合作,構建國內外交流互訪平臺,讓學生“走出去、請進來”,鼓勵跨學科合作,培育國際視野。三是加強產學研一體,構建成果的轉換和孵化平臺。其中,學生的創新活動要想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團組織必須在資金渠道、生產渠道、研發渠道、人事渠道、營銷渠道及宣傳等方面提供配套支持,使得創新活動順利開展有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進而讓科研項目“落地”,加強科技創新的實際意義,將成果運用于實際生產中。

6.重視市場觀念,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陣地的轉化功能

目前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往往只是依靠自己的興趣愛好,缺少前期的市場調查和實際需求的分析,造成項目與社會、市場脫節,產生的成果難以被市場接受;或者只重視過程的刺激性和探索性,而忽視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造成資源浪費。如果將高校的科創成果看成商品,那么這些商品經歷了從市場調查、選題、技術選擇、項目方案、論證評估到最后轉化投產的等一系列空間、時間及價值形態上的變化過程。團組織在大學生科技創新育人中的陣地建設就應當做好上述每個變化過程中的市場觀念引導,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前的選題和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的與市場的充分交流。利用學校大學生創業谷等創新創業平臺,積極引導成熟可行的學生科技成果落戶,并給予各項政策扶持和經費支持。扶持有發展前景的應用型技術成果的市場對接、與企業合作,推進成果轉化和實際運用。

參考文獻:

篇(6)

1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1.1改革實驗課程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實驗課程

體系的構建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4]。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對動物醫學專業的人才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5],原有的課程體系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學分制的實施和學生個性化培養的趨勢,也要求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我們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思路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以創新實驗教學模式為突破口,打破課程間壁壘,整合動物醫學相關實驗課程,構建新的實驗課程體系。將實驗課程由原來依附于理論課程改為與理論課程并立的獨立體系。根據實驗內容及其內在聯系,將本專業實驗課程整合為4大課程群,即:動物形態學實驗課程群,包括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與胚胎學、動物病理解剖學和動物寄生蟲學等實驗課程;動物機能學實驗課程群,包括動物生理學、動物病理生理學、獸醫藥理與毒理學等實驗課程;動物疫病防治學實驗課程群,包括獸醫微生物與免疫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寄生蟲病學和動物性食品衛生學等實驗課程;動物普通病學實驗課程群,包括獸醫臨床診斷學、獸醫內科學、獸醫外科學、獸醫產科學和中獸醫學等實驗課程。以課程群為單位的實驗課程體系可以使每個課程群內各課程間優質實驗教學資源共享,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遵照動物醫學教育階段性和循序漸進的規律,改變以往以單門課程獨立進行實驗的實驗教學模式[6]。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以學分制改革為契機,依托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整合每個課程群內的相關實驗內容,根據其內容及性質劃分為3大模塊:基礎獸醫學實驗(涉及動物形態學課程群和動物機能學課程群相關內容)、預防獸醫學實驗(涉及動物疫病防治學課程群相關內容)和臨床獸醫學實驗(涉及動物普通病學課程群相關內容)。每個模塊實驗內容分為3個層次:基礎驗證性實驗、創新綜合性實驗和課程群綜合課程實習。基礎驗證性實驗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和方法,驗證與強化理論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創新綜合性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驗證性實驗和創新綜合性實驗的開設一般與相應的理論課程同步進行。

課程群綜合課程實習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素質,一般在上述2類實驗課程結束后集中進行。3大模塊3個層次實驗教學新模式壓縮了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學時數,增加了綜合性實驗學時數,增添了4個小模塊課程實習。通過開設綜合性實驗和課程實習,使學生在實驗方案的設計、儀器設備的操作、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及實驗報告的撰寫等方面都得到了綜合訓練,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及創新的能力。1.2改革實驗教學及其成績評定方法,提高學生實驗技能和分析能力在動物醫學專業4大課程群實驗中,動物形態學課程群的實驗教學過去主要是采用放幻燈,看標本、掛圖等方法,學生對動物復雜的解剖組織和病原體形態構造常感到枯燥與乏味。近年來,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圖片、影象資料,通過聲音、圖象和立體動畫的方法,清晰地反映了動物組織和病原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史過程。學生在比較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記憶。學生還可以拷貝或下載這些實踐教學資料,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預習和復習,從而可以牢固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本專業教師在實驗課程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如李培英教授在組織動物醫學專業2005級《獸醫寄生蟲學實驗》教學時,采用主體和客體對調的方法,改教師講解實驗為抽選學生講解實驗。每次實驗前1周,就確定上講臺講解的學生,對該同學進行訓練和試講,試講符合要求者方可走上講臺講解實驗。指定該生在上實驗課時講解自己設計實驗的原理、步驟、成敗關鍵和理由,然后再由教師補充、完善。在動物醫學專業2005級正在進行獸醫寄生蟲學實驗課程學習的本科生中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調查表75份,收回74份,應答率為98.67%。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對“本科生講解實驗”認為可行的占86.49﹪,認為基本可行的占13.51%,不贊成的為0。說明這種由客體變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深受學生歡迎,多數學生認為自己主講實驗內容可促進講解者多看相關資料,多動腦分析,同時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改教師“抱著學生走”為討論式實驗教學模式。如《動物病理學實驗》在教學方法上,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獸醫學教育的經驗,開展討論式的實驗教學模式。采取以小班(約25人/小班)為單位,每班又分為若干小組(每組3~4人),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授課教師首先布置實驗教學內容,舉出臨床病例,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根據臨床資料(病史、癥狀、化驗等),獨立觀察,做出病理分析并報告結果,中途學生若有問題可以向教師提出,最后由教師總結。這樣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培養學生的鑒別診斷、病變發展的分析與綜合等能力都有幫助。設計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參與科研訓練和生產實踐,如動物形態學課程實習利用本校畜禽診斷室的臨床病例針對微生物、病理、傳染病等課程內容開設綜合性、連貫性實驗。由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教師進行輔導;讓學生進行病原分離、病理解剖或病理切片觀察;最后由微生物、病理與傳染病等課程任課教師根據臨床資料和檢驗結果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分析討論,并幫助實驗失敗的學生尋找原因。要求學生完成的實驗報告能真實詳盡地描述實驗結果。通過設計綜合實驗讓學生參與科研訓練和生產實踐,把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及綜合判斷能力。

實驗教學效果由教學水平和實驗技術水平兩部分組成,本專業始終加強實驗的過程管理,建立“系—課程組—實驗指導教師—實驗員”負責的實驗管理機制,切實保障實驗教學各個環節有組織、有計劃、落實到位。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優化和完善實驗課程和課程群綜合課程實習教學大綱,改革實驗教學成績評定方法。以往學生實驗課程成績主要依據學生實驗報告的質量進行考核,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實驗水平,特別是操作技能的高低。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改革后的實驗教學成績評定方法包括學生實驗的各個環節,從實驗操作、實驗記錄的整理、實驗結果的分析直至實驗報告的撰寫等。實驗課程成績由到課率與課堂表現(占實驗成績的20%)、實驗操作技能考核(占實驗成績的30%)和實驗報告(占實驗成績的50%)組成;課程群綜合課程實習成績由到課率與實習表現(占實習成績的20%)、操作技能考核(占實習成績的40%)和實習報告(占實習成績的40%)組成。實行實驗課綜合評分的方法促使學生更加重視實驗的每個環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有限的實驗學時內,掌握了動物醫學專業實驗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

2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管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2.1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校外實踐教學

基地具有高校所不具備的教育教學資源和貼近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對保障學生接觸社會、深入基層、接受專業實踐鍛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6]。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專業性畜禽養殖基地和區域性龍頭支柱產業已形成,使動物醫學教育和農村社會之間的聯系愈加密切。面對新的形勢,傳統的靠行政手段引導確定學生實習點,進行教學實習和畢業生產實習的方式已難以進行。必須采取適當形式與相關企業生產單位聯合,以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本專業充分發揮自身的科研和人才智力優勢,遵循“互惠互利,雙向受益”的原則,與大型養殖企業、市(縣)獸醫院、寵物醫院等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先后與合肥白帝乳業集團、安徽安泰畜禽養殖公司、上海光明乳業集團練江公司、安徽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合肥天紅寵物醫院、合肥動物保健中心、鳳臺縣獸醫院、利辛縣畜牧獸醫局、亳州市畜牧獸醫局、五河縣獸醫站、安徽華澳獸藥廠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學生實踐教學基地。2005年以來,本專業新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9個,這些校外實踐教學在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實習、畢業生產實習、大學生創新基金試驗及科研實踐訓練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實踐教學任務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管理,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為了使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在動物醫學“雙創型”人才培養中更有效的發揮作用,我們不斷探索基地的管理和使用機制。一是成立一個穩定且具有權威性的實踐教學基地領導小組。組長由系主任或專業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動物醫學專業分管實踐教學基地工作的臨床課教師組成。通過領導小組可以使學校和協議單位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管理方面能更好地實現融合,避免出現管理脫節問題。二是選聘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協議單位業務技術和生產管理骨干作為學生實踐教學校外指導教師,并向他們頒發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實踐教學校外指導教師聘書。2005年以來,我們先后聘請了12名校外指導教師(每屆聘期4a),所聘請的這些校外兼職教師,不僅已成為學校與實習基地單位的聯系人、實習工作的組織管理者和教學實習的指導者,而且也根據課堂教學安排,請他們走上學校講臺為學生介紹專業實踐經驗,參與討論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讓他們有其名,負其責,真正成為動物醫學專業教師隊伍的補充力量和教學管理的參謀。三是積極與已建的校外基地進行充分溝通,抓內涵建設,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評估方案,定期對已建的基地進行評估、考察,對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基地要及時溝通、及時解決,對不符合要求的實踐教學基地,要及時終止協議,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有所獲。

通過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管理,近幾年動醫專業學生實踐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本科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好評。

3注重畢業論文質量,構建“三方聯動”指導本科論文模式

畢業論文是本科生4a專業學習的綜合展示,是大學生科學研究初步嘗試的實踐過程,也是衡量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這個環節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著關鍵的作用[7]。本專業高度重視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實行從選題、指導、答辯的全程質量監控。一是提升畢業論文選題質量,題目的難度和份量必須符合動物醫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二是明確指導教師的責任,使其必須提高自己的指導質量。三是嚴把答辯關,細化答辯成績的評分要素,使答辯過程規范,從而實現全面檢驗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

充分利用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和碩士點較多的資源優勢,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本專業擁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為了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我們創新思路,改以往本科畢業論文由實習指導教師負責指導為“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導師3方聯動”的指導模式。利用研究生資源,讓碩士研究生在文獻檢索、英文閱讀、選題、實驗技能、大型儀器使用、數據分析、論文撰寫等多方面對本科生進行“傳、幫、帶”。在本科生論文選題、制定實驗方案和論文撰寫等關鍵環節由導師、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討論,最終定稿。據運用這種模式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反饋,“三方聯動”的本科論文指導模式可以讓本科生充分享用學校的教學和科研資源,通過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試驗,與研究生交流,可更好地掌握從事科研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提高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探索實踐能力培養新途徑,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篇(7)

[關鍵詞]創業教育;教育步驟

總理2014年在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他提出,要在中國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此后,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務院會議和各種公開場合中他都頻頻提出這一觀點。在國內考察中他更是每到一地,都要與當地的創客們會面,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激發出民族的創業精神。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又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在談及創業、創新工作時強調:“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知識的創新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如何提高人才主力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成了當下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遼寧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遼寧省《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下發,讓遼東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的大學生管理隊伍人人都認識到今后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戰略核心———大學生創業教育。如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著力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行為、創業能力,我認為應按照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一、明確創業教育管理主題

技藝精進、功夫到家、創意創新、贏在創業。

二、厘清創業教育管理思路

(一)大學生教育管理中加強創業教育,創造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氛圍

1.轉變思想教育管理理念。要盡快轉變大學生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從簡單的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讓大學生樹立起既要注重就業更要有創業意識,讓大學生知道自主創業不僅是就業的初始選擇,更是將來大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2.鼓勵我院大學生正確認識創業。創業教育并非只是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馬上就去掙錢或者畢業以后馬上就去自主創業等,而是對所有大學生都應該進行的一種創業精神、創業文化、創業基本知識的教育,對有好的創業意向和準備創業的大學生開展創業所需能力的訓練。因此,我院大學生無論畢業后就業還是準備將來自主創業都需要接受創業教育,具備創業基本能力。

(二)改革我院傳統的大學生活動方式,將大學生活動和創業教育管理相結合

1.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由就業而創業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改革模式的落腳點。在活動組織上,對活動全過程進行整體優化整合,突出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具有寬厚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培養較強的創業意識,創造性地運用既有知識解決各種突發問題的能力。2.努力拓寬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實踐服務平臺。在總結既往經驗的基礎上,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導我院大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慧魚大賽、遼寧省本科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大賽、遼寧省物理實驗競賽、遼寧省工業設計大賽、遼寧省“挑戰者”杯、丹東市“鴨綠江杯”創業大賽、遼東學院大學生創業大賽等賽事,全面開發我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不斷積累,從而提高我院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鼓勵并支持我院大學生走進實驗室和實習工廠,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三)實施全院配套服務機制,從制度上保證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推進

1.雙管齊下,在育人的同時,組織我院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尤其是創業前針對性的培訓和輔導,應擺在重要位置。2.學院牽頭,聯系相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平臺,企業領導提供理念,設立我院大學生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基金不僅僅是為我院大學生提供經費,還要用各種政策保障其能夠有效使用經費,提高我院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并爭取早日回饋社會。3.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實驗室、實習工廠和辦公室。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都已經利用自身優勢和已有資源,開辟了專門的場地或是成立大學生社團機構供大學生創業使用,我院也將借鑒其合理性,創建創新、創業基地,配備一定的配套設施,提供創業相關場地,加強我院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四)加強與同專業更高層次院校交流,學習創業先進理念并努力貫徹實踐

1.加強學院教師和同專業更高層次院校交流,學習其創業教育管理工作先進理念。目前,許多機械類高校的發展模式已經完成了從勞動型到技術性的轉變,在這一過程和轉變中,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工作的導向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學院教師和同專業更高層次院校交流機會,學習其培養創業人才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可以不斷地提高并完善我院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工作。2.加強學院大學生和同專業更高層次院校交流學習的機會。清華、北大、哈工大等全國許多知名學校的課程中都有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比如,哈工大和汽車有關的課程,不僅僅是教授一般的汽車知識,而是在學習中主要讓學生在一個團隊中合作,期末時作出一個項目研究報告。這樣的培養模式顯然是以創業為主要目標的,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早日樹立獨立思考和動手的能力,這樣將大大有益于大學生將來的創業。這是非常值得我院大學生學習和借鑒的。

三、輔導員制定創業教育管理計劃

(一)輔導員通過學生教育管理講授讓學生明確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的關系,三者構成相互促進的整體。課程教學中也把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構成一個整體,讓大學生明確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是基礎;創業訓練項目是過渡;而創業實踐項目則是目標。(二)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和創業訓練項目的訓練計劃,從商業基本素質入手對大學生進行培訓和鍛煉,培養大學生的經營管理基本技能。可以從完成較好的創新訓練項目中篩選出優秀者和優秀團隊,由大學生本人和團隊向學院申請成為創業訓練項目。(三)專業教師在科研開發和設計鍛煉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進一步進行產品經營策略的訓練,這樣做不僅能夠鍛煉大學生面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同時還可以促進大學生對已經完成的創新、創業項目進一步修改,使之和市場需求近距離接軌,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服務的意識,并在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中鍛煉自己的創業能力。(四)經過不斷的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兩個階段后形成的具有獨特市場運營模式的優秀創業項目,可以作為我院創業實踐項目,進行進一步的重點孵化和重點支持。(五)把創業實踐項目孵化成模擬公司,為下一步真實創業做準備。這么做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好的項目能盡早服務于社會,鍛煉他們的創業能力。

四、探究創業教育管理實施方法與途徑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要多層次、多方面。從廣泛宣傳參與,到成立團隊專門培訓,再到重點團隊重點扶持進行三個層面的教育。我院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工作中多以實驗室和實習工廠為平臺,面向全院大學生組織開展創業活動,覆蓋全學院各年級和專業的學生。通過實驗室和實習工廠為基地,面向部分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開展PPT、CAD等培訓,以講授、分組討論、團隊訓練等形式完整呈現創業全過程,培養具有較強的市場開發意識和公司經營管理能力的領導者和創業先鋒。

(二)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學院要實現從大一到大四的全程化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由輔導員和學院主管就業的書記主講,主要面向一年級學生開設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結合創新大賽和創業大賽舉辦的專題培訓講座和創業訓練主要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輔導員全程指導學生參與創業實踐訓練。針對創業項目的系列培訓則側重于大三、大四學生,詳細向大學生介紹創業過程中各環節的方法和知識,更明確地指向讓大學生如何創辦自己的企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工作,是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首先,要從理念上,要讓大學生認識到其重要性。其次,在大學生自身層面讓大學生認識到創業可以為其自身提供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為將來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最后,在這一過程中,增強大學生社會競爭意識,培養社會責任、公共道德,并對國情、社情要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在學院層面,大學生創業可以活躍我院氣氛、提高我院大學生就業率;在社會層面,大學生創業將減少社會失業率,大大降低社會不穩定因素,并提高社會經濟活力;在國家層面,大學生創業將大大縮短國家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周期,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將是持續的、強勁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黃兆信,曾爾雷,施永川,周敬業.地方高校融合創業教育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2]呂振.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與思考[A].KAB創業教育年會暨首屆大學生創業教育論壇論文集[C].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乌克兰少妇xxxx做受野外|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 国产高跟黑色丝袜在线| 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刮毛| 亚洲av无码乱码忘忧草亚洲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 伊人成年网站综合网|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高潮+白浆+无码| 免费a级黄毛片|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一区谷露| 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 少妇被黑人到高潮喷出白浆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