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與前景

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與前景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20 16:17: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與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與前景

篇(1)

關鍵詞生態農業;生態旅游;重慶豐都

生態農業,就是“生態合理的現代化農業”,是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系統工程方法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而農業旅游是一種以農業為載體、集休閑娛樂、旅游購物、綠色消費、返璞歸真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是將生產、生活及生態結合為一體的旅游方式,是一種新興產業。

1現代生態農業的特點

生態農業是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基礎上的一種科學性的農業,是一種注重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的一種綜合性的農業。

生態農業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多的產出,是一種優化了的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是一種具有穩定和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業。

生態農業是一個自我維持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2國內外生態農業發展狀況

當前國外的生態農業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各國正在全力探索有效替代模式和技術,重點是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開發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和其他生態類食品。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有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生態農業試點2 000多個,其中有160多個縣級規模、10多個地(市)級規模,另有幾個省逐步發展為生態農業省。1994年國家7部委(局)聯合啟動的全國51個生態農業試點縣建設順利實施,均取得了巨大成效,并于1999年6~7月全部通過國家級驗收。生態農業建設取得的巨大成效,引起了國內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國際組織對我國這一創新給予高度評價,我國已走在世界可持續農業發展的前列。

3我縣生態農業和農業旅游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縣農業旅游發展多局限在“農家樂”項目上,多數規模不大,設施簡陋,環境較差,娛樂的方式也單一。而已形成一定規模、具有發展前景的是佛建生態農業旅游園,該園位于興義鎮水天坪村,2005年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主要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觀光旅游農業。規劃發展面積250hm2。2006年,園區實現經營收入2 100萬元,其中觀光旅游收入800萬元,園區實現稅利300萬元,安置就業人口120人。

隨著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生態農業旅游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落后。園區根據生態農業旅游和科技農業發展要求已投入1 000萬元改善基礎設施,但生態農業旅游基礎設施投入相對薄弱,特別是觀光旅游道路、水、電、氣、綠化、排污管網等建設已不適應生態農業旅游發展需要。二是接待設施已不適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發展需要。園區生態農業旅游因資金制約,無法滿足接待需要和達到景區規劃要求。三是缺乏改造園區的資金。四是縣里未將生態旅游園納入全縣旅游大格局總體布局規劃。五是管理機構不健全。園區涉及多個業主發展、多個部門指導、多個單位協調,導致管理力度不大,協調指揮能力不強。

4我縣生態農業和農業旅游產業的出路

4.1各級領導重視,部門支持

我縣的佛建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園有國家級牌子,區位較好、農業發展基礎較好,打造為全縣重要旅游景區和重慶市著名農業旅游景區條件適宜,應考慮將其納入全縣旅游發展大格局總體布局規劃。

4.2搞好園區規劃,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佛建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園區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具備農業旅游和農業旅游示范點的一些功能;但與全國其他農業旅游示范點相比仍有差距,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要通過進一步規劃、改造、完善其基礎設施和接待功能,改造環境,打造精品,挖掘整理農業文化、農村文化、農村移民文化,豐富深化農業旅游內涵,帶動我縣其他“農家樂”的上檔升級,真正起到全國農業旅游和農業旅游示范的作用,促進我縣農業旅游產業化發展。

4.3加大投入力度

要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庫區產業發展、移民后期扶持、旅游發展等基金傾斜園區發展,主要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改善。

4.4按重慶市農業旅游景區和全縣重要旅游景區規劃打造

由全縣旅游發展基金解決一部分經費、業主籌集一部分經費,按重慶市農業旅游景區和全縣主要旅游景點定位重新規劃建設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園。

篇(2)

關鍵字:生態農業;商南;問題:發展

一、商南縣農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商南縣農業生產給環境帶來的問題

商南縣位于鄂豫陜三省交接地帶, 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性地帶,境內河流廣布,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較之平原可謂山高坡陡、河谷縱橫、石多土少、土層淺薄、植被覆蓋率低,不適宜大面積農耕。近十幾年來大規模的上山墾殖,導致了整個自然生態平衡失調,引起了水土流失為中心的、以石漠化為極端的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導致了以下嚴重問題:山坡耕地占總耕地的比例大、林草覆蓋率低、耕地質量差、水土流失嚴重及石漠化現象嚴重。

(二)農產品商品化率低,農民增收困難

農產品完全競爭化,并且由于實行,導致農產品產量小,市場供給少,而產品利潤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與銷售量成正比,再加上農產品需求缺乏彈性,這就決定了農民種地幾乎沒有任何利潤而言,甚至是一種虧本的生產,土地產出屬于規模報酬遞減,基本不能獲得壟斷利潤;另外商南發展未來比平原地區農業發展未來形勢更為嚴峻,由于多山多低洼,不利于機械化作業,生產效率低,如果不轉向重點發展特色農業,即生態農業化道路,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會陷于更加窘迫的處境。

二、對商南農業問題的分析

(一)發展生態農業可以避免“毀林造田”現象的發生和擴大化

發展生態農業,面向市場因地制宜轉變思想,不再“以糧食為綱”思想為指導,發展高效農業、綠色農業、種植果樹等這樣便會很大程度上避免“毀林造田”發生和擴大化,避免環境保護和農業生產之間的矛盾。

(二)發展生態農業可以發揮農業生產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利用地理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綠色農業、特色農業等可以有效的發揮山地農業的比較優勢,把不利于機械化耕種的土地變為利于畜牧業,種植業等農業發展的有利地理位置,避免了山地為主的地理位置不利于規模化、機械化發展小麥、玉米種植的不足,進而避免了農業生產的低效率。

(三)發展生態農業可以提高農產品商品率,促進農民增收。

提高商南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需要發展生態農業來實現。我國的農產品處于完全市場競爭中,產品大部分無差別,就一般的生產而言,很難獲得較高利潤。另外,由于商南地區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一畝),并且以山地為主,而與目前的產業化、規模化、機械化相比,商南農業發展未來形勢嚴峻。結合實際情況,只有加大力度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即走生態農業道路,才能使產品有差別,并且生產、銷售數量也變得較少,故對產品價格的控制力會增加,由“處于完全競爭市場中”轉變為“處于壟斷競爭中”從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應該走農業產業生態化的發展道路。

(四)商南具有發展生態農業的本身優勢

(1)自然條件優勢

商南位于秦嶺南麓屬于亞熱帶季風區,森林植被覆蓋率高達62.4%;降水較為豐沛,年均降雨量為800―1300ml。復雜的地形條件和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征,在農業生態上,由于氣候、生物的多樣性,又低緯度的特點,加上工礦企業不多,土壤中農藥、化肥、除才劑等人工合成物殘留量很小,發展生態農業前景廣闊。

(2)工業化初期的縣情優勢

陜南多山地丘陵,工業發展較之平坦的關中,尚處于工業化的初期,雖從工業進程看,這是個劣勢,但是從生態建設角度看,由于“三廢”污染少、環境被工業化破壞程度低,土壤中農藥、化肥等人工合成物殘留量很小,發展生態農業前景廣闊,有利于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更易于樹立一系列的綠色產品品牌,形成市場競爭力。加上,目前流行綠色消費,吃綠色食品的觀念,生態農業的市場前景廣闊。

(3)具有競爭力的生態農產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們環境意識日益增強,綠色消費已成為一種時尚。根據對一些市民對綠色食品消費調查可知,絕大多數市民不僅喜歡消費這種有益于健康又能保護環境的綠色食品,也愿意付出相對較高的價格;再者,綠色食品在出口方面也享受到一定的優惠政策。可見,商南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大展手腳,大力度發展綠色農作物,以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同時又有力保護了相對脆弱的生態環境。

三、發展生態農業――商南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發展特色農業

要在特色優勢上下功夫,力求做到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有我特、發展特而專、精而美的農產品。立足各地的自然優勢,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鎮,商南很有發展潛力的農產品有:辣椒、板栗、核桃;當地特色畜禽產品有,如土豬、烏雞、野雞等不僅肉質鮮美,純正,且產品質量上乘。除此幾種特色農產品外,較有發展潛力的特色農產品還有:紅薯、魔芋、紅小豆等,總之,商南特色農產品很多,有馬鈴薯,茶葉等傳統優勢農產品,還有豬牛羊肉、核桃、板栗、龍爪、杜仲、黃姜、獼猴桃等潛在特色產品,只要引導得當,開發有序,就可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促進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政府要積極引導扶持,發展特色產品加工,培育特色農產品銷售市場,應努力提高農民科技水平和商品意識,合理布局,重點發展,抓好良種繁育和示范基地建設。

(二)發展綠色農業

商南發展綠色農業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生態環境條件:一是農藥化肥使用水平低,生態環境好;二是生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全縣各類植物1696種,藥用植物1192種,其中國家掛牌收購的127種;野生動物278種。這些資源為綠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三是氣候類型多樣,水熱資源豐富,立體氣候明顯,為綠色產業布局,資源開發和多種經營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最近幾年沼氣的普及,農家肥和有機肥為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創造了條件。商南還是全國生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長在山坡上的蘭花、小葉竹等花卉苗木種類繁多,應該根據市場條件和氣候條件進行適度規模的發展,而從縣情看,要把綠色農業產業放在農業經濟結構戰略化調整的重要位置,應從政策和資金等給予重點傾斜。而從產業和企業的角度看,應注意以下幾點:市場定位要準,標準水平要高,運作載體要強,市場營銷要活。

(三)發展高效農業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抓特色。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市場前景比較好的果、藥、花、樹、茶等特 色產業;第二、抓基礎。農業基礎薄弱,尤其是道路、水利較差,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抓科技。要加強農業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體系,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和農村的管理工作。第四、抓管理。要提高農村的組織化程度,把合作社真正辦成民辦、民管、民收益的合作經濟組織,發揮紐帶作用。第五、抓服務。抓服務的內容很廣很多,要重點抓好農村的流通服務,要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開展農業抵押擔保貸款和農業政策型保險,提供應有的制度供給。

(四)發展循環農業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就農業部門來說,在當前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盡快制定循環農業發展規劃。“加快制定循環農業發展規劃,重點在農業資源的節約與高效利用、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農業產業鏈延伸過程中的清潔生產以農村社區“清潔化”建設等方面,提出未來循環農業發展的思路、途徑、目標和模式及相關的工程措施,重點支持領域和保障體系“。二是推進循環農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應重點在農業清潔化生產的技術銜接、綠色生產技術和農業資源多極轉化、資源節約高效利用與廢棄物的資源化技術、循環農業技術標準規范、農村生態小城鎮建設技術、農村生活綠色消費技術等層面,開展整合與集成創新,建成相對完善的推動循環農業發展的技術創新體系與技術示范推廣體系。

(五)適度發展畜牧業

要抓好畜牧業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畜牧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要健全飼料供給體系,確保飼料的供應及時、充足、安全。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做好良種繁育規劃,建立良種準入制度。以專項資金支持地方良種發展,加大規模化養殖場的補貼力度。完善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建立防控站點,發揮畜牧部門作用。逐步引導養殖戶建立可追溯體系。完善動物疫情控制辦法。二是健全畜產品市場調控機制,營造畜牧業結構升級良好市場環境。加強畜產品市場宏觀調控,保持畜制品的價格相對穩定,最大程度上保護養殖戶利益。不斷完善定點屠宰制度,建立定點屠宰場,完善定點屠宰場的監督政策和服務。加快冷庫建設步伐,扶持專業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

發展生態農業,既能有力避免和防止環境破壞,有力地保護好環境,又可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實現當地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是商南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2][3][5]陜西省商南縣政府網.http:///.

[4]曾希柏、胡清秀:發展貴州特色農產品產業的幾點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1(11).

篇(3)

關鍵詞:潼南縣;綠色農業;理論指導

中圖分類號:F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3-0087-01

一、綠色農業的理論概述

所謂綠色農業,是指以生產并加工銷售綠色食品為軸心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發展綠色農業也是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的需要。綠色農業以“綠色環境”、“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為主體,促使過分依賴化肥、農藥的化學農業向主要依靠生物內在機制的生態農業轉變。發展綠色農業可以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將農業生態環境的潛力轉化為農業經濟效益,實現第一產業高效、持續、協調發展,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數量型農業向優質高效農業轉變的根本途徑。所以,對潼南縣綠色農業產業發展實踐進行深入研究,是為制定綜合的系統發展提供可靠理論,是重慶市綠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重慶市潼南縣綠色農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重慶市潼南縣綠色農業發展現狀

潼南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發達占比高,工業滯后無污染,地貌以淺丘陵為主,沃野平壩較多,涪江、瓊江沿岸沖積壩地面積多達近30萬畝,土質肥沃,四季宜耕,既適宜多種作物生長,也適宜規模化生產。大氣、土壤、水體等環境污染小,具有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獨特條件。潼南縣利用區域優勢以綠色有機農產品為主攻方向,以市場為導向,突出抓好糧油、蔬菜、畜牧、休閑農業四大主導產業,目前已創建省級及以上名牌農產品品牌數量9個,其中國家級“綠色食品”A級產品4個。注冊“潼南蔬菜”、“潼南綠”蔬菜集體商標和“桂綠牌”、“盤山牌”、“賜康牌”蔬菜和“天臺山牌”、“加凈牌”大米等農產品商標218個,依托30萬畝油菜基地,按照“生態菜都、休閑潼南”規劃理念,打造了“潼南油菜花節”品牌,是重慶市無公害農產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西南地區最大的七彩山雞養殖基地。

實現生態環境優化,真正做到農業“綠色”、環保。實施田園清潔工程:綜合運用環境友好技術,推廣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技術,秸稈再利用技術,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提高農產品質量。依托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西南大學、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培養10名畜牧知名專家,百名畜牧技術骨干,畜牧生產在西南地區首創了零排放生豬生態養殖技術,推廣了“豬-沼-菜”循環養殖技術、生豬標準化人工授精技術、林下生態養雞技術,引進了CRP豬(渝榮Ⅰ號配套系)、PIC豬、DLY豬(洋三元)、美國七彩山雞、羅曼雞等畜禽新品種,養殖場80個,年出欄1000頭的“家庭農場式”羅盤山豬生態養殖場300個。

近年來潼南縣綠色農業發展勢頭迅猛,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協會)+農戶(基地)”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重點培育生產型、加工型、營銷流通型龍頭企業。全縣有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7家,縣級龍頭企業27家。到2009年,蔬菜基地面積22萬畝,蔬菜播種面積51.8萬畝,總產量130萬噸,總產值16.4億元,生豬67萬頭、家禽226萬只,畜牧業產值達8.6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25.3%,生豬商品率75%。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6億元,農業增加值23.7億元,增長6.1%,增幅居全市第1位;地方財政收入5.04億元,增長31.5%。

(二)、重慶市潼南縣綠色農業存在的問題

1、綠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產業整體宣傳力度不夠,市場占有率有限,品牌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夠,特色農產品未達到預期的品牌化優勢;2、市場開拓相對于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綠色食品加工企業規模小,企業品牌、市場開拓等專門從事綠色食品的營銷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3、潼南縣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污染從城鎮向鄉村轉移,加劇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不利于農業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造成局部地區環境污染。

三、潼南縣綠色農業提質發展對策

(一)把握市場前景,進行綠色農產品革命,建立健全綠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認證體制,建立起消費者與商家可監督、可查詢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性,科學化管理龍頭企業使之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加快其市場適應度和感知力,積極促進蔬菜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發展,提高加工轉化率,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強獨創意識,利用特色農產品,建立特色農業項目樹立市場品牌標桿;

(二)配套建立和完善了農技、畜牧獸醫、水產、林業、農機、信息、社會化服務等綜合服務體系。這一體系包括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農業科技和信息服務、人才培養等職能,逐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打造集耕、播、收和病蟲害防治服務一體的機械化的農業專業化服務隊伍,實現農機化服務從單純的農田灌溉作業,擴展到灌溉、耕作、栽插、植保、收獲、加工、運輸等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

(三)健全農產品和農資市場流通體系。建立以各種農貿市場為中心,公司、貨棧為紐帶的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流通網絡,發揮“巴渝新農網”縣、鄉鎮、村三級信息平臺信息傳輸作用,構建了完整的農業信息傳輸的快速網絡通道。建設產地批發市場,發展蔬菜產業現代物流設施,構建蔬菜生產、市場信息網絡,實行生產基地與城市超市對接;扶持壯大蔬菜產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市場,完善企業與生產者的利益聯結機制及合作關系,實現蔬菜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和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銷售,提高示范區蔬菜產業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

(四)加快農業規模化經營發展,日趨完善農業產業模式。以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為著力點,采取轉包、出租、互換、代耕等流轉方式,促進了土地向農業基地集中,向產業大戶集中,向專業合作組織集中,利用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突出產品供給、觀光休閑、示范帶動、就業增收、生態保護等功能,強化科技引領支撐作用,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等方面,發揮服務輻射帶動功能,通過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與推廣,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成為農民增收的助推器;通過教育、培訓等多種途徑,提升農民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造就新型農民,最終成為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重要載體。

篇(4)

關鍵詞 有機農業;現狀;問題;對策;前景;中國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277-02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QI Jing SUN Yu-tao CHANG Hao

(Anhu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prospect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pres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prospect;China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農產品的供需矛盾基本得到了解決,但是農產品的農殘問題嚴重[1-4],食物中毒事件頻頻發生,追求“綠色”成為社會的共識。而在如今這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大部分人早已不需要擔心溫飽問題,他們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健康上,有機農產品應運而生。有機農業是具有嚴格標準的生態農業類型,是可持續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是為了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的產生和發展與環境、生物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發展有機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也順應世界農業發展的潮流[5-7],不僅有利于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有利于農民本身和消費者的健康,同時也可為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現分析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以供參考。

1 中國有機農業現存的問題與對策

1.1 價格高

因為有機農產品的價格相對于普通農產品來說較高,所以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會由于高價格而避而遠之。對于相關企業來說,產品銷量低下、價格高也是當前國內有機農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固定的、傳統的對于農業的思維定位,使大眾從根本上認為農業的成本和農產品的售價都是在固定的范圍之內,因而人們一時難以接受新興的有機農業及其所帶來的農產品的價格問題與品質問題。

對策:應從思想角度入手,打破思維定式,為有機農業的發展清掃障礙。如組織一些關于有機知識的宣講會或是演說,讓更多的人開始“聽說”有機;再者,可以在小區或是鄉村里,由一些干部組織有機教育活動。一切旨在逐步轉變根深蒂固在人們思想里的農業觀念。

1.2 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導致信任危機

即便有機農業被人們熟知,可是他們對有機農產品卻并不信任,隨便一點的變故都會讓他們對有機產品產生抵觸,因而也會阻礙有機農業的發展。政府機制的中立態度和有機認證機制的監管不嚴格,導致有機市場魚龍混雜,易引發信任危機。

對策:做好有機認證,用事實說話。讓事實去證明有機農業的優越性。政府應當加大對有機農業的扶持力度,同時敦促有機認證部門做好監管工作,不讓真正的有機農產品流失,更不要讓其他農產品擾亂有機市場,為有機農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干凈且嚴格的環境。這樣,即使有機產品不會成為大眾化產業,也會成為一種品牌,在其市場里成為時尚。

1.3 國內有機農業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

當前,國內有機農業發展得不是特別順利和快速。發展有機農業所需的外在和內在條件使得有機農業發展得有些緩慢甚至困難,因為要想在一片土地上種植有機產物,需要3年的緩沖期來改良土壤,同時也會花費人力和財力。另外,有機農業的發展還需要適合的環境。

對策:多同國外先進有機企業交流,學習他們的技術并加以拓展,使得新技術更加成熟,然后應用于國內有機農業。同時,國內也應當積極開發各種一流技術。邀請國外專家前來指導國內的生產技術,帶動有機農業的發展。努力發展有機基質栽培技術,不僅節省了改良土壤所需的時間,同時也避免了土壤改良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保證了有機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還大大加強了有機農業的發展力度,加快了發展速度。另外,有機農業種植區域應當遠離市區,確保環境的適宜。

1.4 有機農產品的貯藏和運輸問題

當前有機農產品大多是一些果蔬產品,為了保證果蔬的新鮮,在貯藏和運輸上還要多加注意和改進。

對策:在現有的保鮮技術上加以改進,保證產品的品質和新鮮度,在運輸時盡量采用快速運輸的方式,并確保產品在到達顧客手上時依舊如剛剛采摘下來一樣,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保證純天然、無污染。

1.5 勞動力問題

由于人們的價值觀念問題,很多人都認為做農業不是一個好的出路,他們認為在如今的社會里,做農業就代表了地位低下、身份卑微,從而導致未來可能無人從事農業。勞動力的缺失是有機農業當前存在的問題。

對策:這需要從教育的角度來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人們了解到做農業并不是一種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表現。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職業都有著它存在的意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有效。同時,在學校開設與農業相關的專業并且提升農業的就業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讓其在短時間內出現在大眾視野,會有效促進有機農業發展。

1.6 有機農產品的單調性

有機農產品大多局限于果蔬類,特別是蔬菜類,使得有機農產品的種類單一,競爭激烈。

對策:發展其他的有機農產品,使得有機農產品豐富化、高質量化。同時,來一次徹底的“有機大沖洗”,將一些假冒偽劣、混雜不清的有機農業撤出,使得各有機產業間實現正常、合理的競爭。

2 中國發展有機農業的前景展望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能夠在這片土地上世代相傳、繁衍生息,功不可沒的根本原因是天人合一,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有機農業思想的延續。因此,在現代化進程中,一定要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經濟與環境的互動必將推動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3-6]。積極發展有機農業,不僅有利于實現我國有限資源的持續利用,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實現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的有效結合,提高人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識,而且有利于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推進農業產業化與市場國際化進程,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突破國際貿易綠色壁壘的限制,加速我國農業產業的戰略結構性調整,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傳統農業基礎好,又有生態農業、生態建設的基礎,農業生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發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巨大。如果發展順利,預計在今后10年,我國的有機食品占國內食品市場的比例有望達到1%~3%[5-10],中國將成為第三大有機食品生產國和第四大有機食品消費國,中國出口的有機食品占全球有機食品國際貿易的份額則有望達到5.0%,也就是50億~60億美元的規模甚至更高,毫無疑問,開發有機食品是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3 參考文獻

[1] 周澤江,宗良綱.中國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2] 楊松.云南省有機農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 35(18):5573-5575.

[3] 馬卓.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6(11):338-342.

[4] 單吉.從有機認證制度看中國有機農業發展[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

[5] 單吉.認證制度的建構與有機農業發展[J].學習與探索,2004(4):81-86.

[6] 李云,靳紅玉."三品"認證監管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現代農村科技,2016(14):4-6.

[7] 丁長琴.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模式及理論探討[J].農業技術經濟,2012(2):122-128.

[8] 丁長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保障體系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

篇(5)

關鍵詞:有機農業;產業化;對策;宜春市

中圖分類號:S34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5-3717-02

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的生產體系,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采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1]。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宜春市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宜春市的宜豐、上高、奉新、靖安、銅鼓等縣(市)有機農業已經起步。宜豐綠色大米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靖安綠色椪柑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驗收,成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有機稻、木姜、小蔥、百合、毛豆、竹筍、蜂蜜、山茶油等30多個品種的有機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在5個縣(市)都有一定基礎。

宜春市有機農業生產起步于20世紀末,近幾年發展較快,尤其是萬載縣的有機農業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2]。1999年,萬載縣利用自身生態優勢,依托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按照國際生產有機食品標準的要求,開發建設生態有機示范園區。2003年,萬載縣委、縣政府作出了“生態立縣、有機富民”的戰略決策,制定了《萬載縣有機農業產業化總體規劃》。2006年又及時確立了“打造江南有機農業第一縣”的奮斗目標。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全縣有機農業生產取得明顯成效,有機食品正在成為萬載縣的重要產業。2007年底,萬載縣實施有機農業項目的鄉(鎮)已由當初的茭湖鄉發展到9個鄉(鎮),有機認證耕地面積已發展到0.43萬hm2,野生采集面積1.14萬hm2,有機認證品種已達到29個。萬載縣已成為江南最大的有機水稻、有機木姜生產基地,有機水稻、木姜、小蔥、百合、竹筍、蜂蜜、山茶油等29個品種通過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有機認證;有6家企業取得有機加工資質認證,其中青葉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龍牙百合有限公司引進外商投資1.6億元建成金源農業公司,其年加工有機農產品3萬t,是我國現今最大的有機蔬菜加工企業之一。歐洲小蔥、藠頭食品出口到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竹筍、木姜等10多種蔬菜罐頭全部銷往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反季節香菇銷往廣東、香港等地區,年出口創匯達到500萬美元,有機產品年銷售收入突破2.5億元[2]。該縣有機農業示范園區——茭湖鄉被國家環保總局定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萬載縣有機農業生產為宜春市有機農業生產開了好頭,但縱觀全市,盡管各個縣(市、區)都已開展了此項工作,認證了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和品種,但發展很不平衡,既沒有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更沒有建立真正的有機產品品牌優勢。

2 影響宜春市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

2.1 有機農業在多數地區僅處于起步階段

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有機轉換過程,過程完成后必須進行有機產品論證,取得有機產品標識,才能大規模地發展。宜春市除萬載縣外,其他縣(市)有機農業目前僅處于起步階段,大多停留在綠色食品的發展過程之中,有待進一步深入發展。

2.2 生產者對有機農產品的概念認識不清

一是對有機農業強調建立持續的生產體系不清楚,把有機農業僅看成是不用化學合成物質的傳統農業,把發展有機農業簡單地當成走回頭路。二是把有機農業轉換期出現的情況當成整個有機農業,認為有機農業的作物品質低、營養差、產量低。三是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三者概念混淆,用無公害農產品或綠色食品替代有機農產品。

2.3 農民的短視行為影響有機農業的長遠發展

農民講究實惠,而有機農業需要3~5年的有機轉換期,有機轉換期收入較低使一些農民難以接受。在生產過程中,一些農民也受短視行為影響,不誠信行為時有發生,從而影響有機農業產品的品牌發展。如萬載縣有機農業發展源地茭湖鄉盡管有機農業已深入人心,但據調查,一些農民受利益驅動時常有施用農藥、化肥以增加產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2.4 政府、社會、農民三方未形成合力

萬載縣明確提出“生態立縣,有機富民”,靖安縣提出將該縣建設成為全國聞名的有機農業縣,其他縣(市、區)也有一些提法和思路,但各縣之間協作較少。宜春市高度重視有機農業發展,成立了有機農業辦公室。雖然辦事機構齊備,但上下齊動、各方形成合力不夠。

3 宜春市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3.1 建立與完善有機農業生產的管理體制

發展有機農業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相關部門要齊心參與,必須建立與完善有機農業生產的管理體制,對有機農業的管理應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規范認證、穩步發展。如加強有機農業、有機產品生產的組織和歸口管理;制定和完善法規標準,嚴格實施有機質量控制;出臺扶持政策,實行政策引導和支持;加強有機生產技術的科研、開發和推廣;加強有機生產的配套產業開發,為建設高標準有機基地創造條件;建立宜春市的有機產品認證認可體系等。

3.2 與生態農業相結合走綜合開發之路

宜春市有機農業發展有下列有利條件,①生態優勢,宜春市自然生態條件好,有利于發展有機農業;②有機農業發展的基礎好,目前有機農業發展面積達6 667 hm2,為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③政策優勢,宜春市政府把有機農業作為農業的四大重點產業來推進,在人、才、物方面給予了重點傾斜。

利用生態優勢可發展生態有機農業。例如該市竹材加工和利用歷史悠久,在80、90年代竹產業的加工產品基本是“三板一筷”(竹地板、竹膠板、竹模板、衛生筷),通過對竹產業的技術引進以及科技創新,目前該市的竹產品已經發展到竹鍵盤、竹鼠標、重竹地板、側壓板、竹纖維以及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等[3-5]。

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有機農業。硒元素是人體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具有增強免疫力、防癌、抗癌、防衰老、排毒解毒等功能。宜春市的袁州區和豐城是富硒地區,豐城富硒農業產業園中富硒蛋、富硒大米及袁州區的富硒礦泉水已有一定名氣。將有機富硒農業策劃好、宣傳好,提高其知名度,從而提高產品價格和市場占有率。

3.3 培植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將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與發展宜春市優勢產業基地相結合,扶持壯大一批龍頭企業。選擇發展勢頭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進一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打造名牌產品,使之成為農業產業化的支柱;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龍頭企業。

3.4 形成各縣(市、區)有競爭力的有機農產品產業

規模

結合宜春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自然條件、自然作物品種分布,重點發展以下產業:①以袁州區為中心、以青龍高科為龍頭的有機油茶產業;②袁州、上高、萬載三縣(區)低丘崗地有機苧麻產業;③袁州、上高、萬載、宜豐、銅鼓、靖安、奉新六縣(區)低山丘陵有機茶葉產業;④袁州、萬載、宜豐、銅鼓、靖安、奉新五縣(區)丘陵有機獼猴桃、板栗、香菇、竹筍、野菜、中草藥等產業;⑤平原地區的有機水稻產業。

參考文獻:

[1] 周澤江,肖興基,楊永崗,等.有機食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探討[J].上海環境科學,2002,21(12):700-704.

[2] 孫國琴, 陽思春.萬載有機農業產業化之路[J].國際農產品貿易,2005(4):50-51.

[3] 吳大付,王小龍,劉毓俠,等.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J].河南農業科學,2002(10):48-50.

篇(6)

關鍵詞:休閑農業;創新發展;路徑;貴州省

休閑農業是近幾年來我國從國外引進的“農旅結合”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對于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的貴州來說,是促進農業發展的一個新興方向,對于貴州省農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一、貴州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貴州省風景秀麗,民族眾多,是中國原生態自然資源遺存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省內各級各類自然遺產、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近200個,幾乎都存在于農村地區,發展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的先天性資源和條件十分優越。近幾年來,得益于貴州省本身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及國家政策的強力拉動,貴州省休閑農業得到飛速發展,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趨勢。在2015年農業部召開了全國休閑農業經驗交流會上,命名了一批全國性的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稱號,在評選工作中,貴州省安順市滑石哨村、安順市桃子村、黔西南州納灰村等3個村獲得中國最美鄉村稱號;黔南州惠水稻田景觀等8個農事景觀獲得中國美麗田園稱號,充分展現了貴州省在農村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取得的成果。

目前,貴州省休閑農業品牌已在全國初步打響,每年都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在全省旅游業中休閑農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上升,截止到2016年,貴州省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42億人次,實現鄉村旅游總收入1070.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2%、51.7%。為貴州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二、貴州省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貴州省休閑農業產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一)旅游產品同質化問題突出,創新能力不足

貴州省民族眾多,自然環境優美且景點多位于農村,對于發展休閑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貴州省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大部分仍處于盲目跟風狀態,其經營的項目與其他省市休閑農業大同小異,過于重復的休閑農業消費項目難以讓游客眼前一亮,吸引游客再次前來。同時,貴州省也存在部分休閑農業經營者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對產品的質量與種類的多樣化缺乏足夠的重視,造成生產的產品缺乏特色且種類單一,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此外,貴州省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并沒有將休閑農業與本地獨具特色的民俗傳統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既無法展示不同地區的文化風情與自然風貌,又無法滿足旅客回歸自然,回歸田園生活的需求。

(二)產品缺乏文化特色,對游客的吸引力較小

近幾年來,貴州省休閑農業的經營模式主要以為農家樂形式,其發展理念仍然還局限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屋”,雖然不同的地區在實際經營時方式會有不同,但總體上仍然沒有對經營方式進行創新,缺乏地區特色,沒有把休閑農業產品與貴州省獨特的地質特征與民俗風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難以吸引游客前來游玩。此外,貴州省發展休閑農業的經驗嚴重不足,缺乏相應龍頭企業的引領,休閑農業特色體系也尚未形成,來此消費的游客目前還僅局限于周邊城市,在沿海發達城市仍然缺乏知名度。

(三)管理體系不完善,品牌意識弱

貴州省大部分休閑農業從業人員都是當地的農民。一方面,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休閑農業經營培訓且文化水平較低,服務意識,品牌營銷理念意識都較弱,從而導致貴州省休閑農業產業規模雖然日益壯大,卻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貴州省休閑農業的經營方式較為單一,價格戰已成為競爭中的“致勝法寶”。由于休閑農業經營者缺乏相關的管理和營銷知識,導致部分休閑農業經營者一旦遇到競爭對手就采取“降價”的競爭手段,這樣雖然能打敗競爭對手,在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的利潤,但卻破壞了市場的運行機制,損害競爭雙方的利益,同時也削弱了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勢頭。

(四)產業開發方式粗糙,生態意識不強

貴州省休閑農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以先帶后”的現象,但這種帶動或者說盲從行為并不全是合理的。在缺乏相應條件的地區盲目發展休閑農業,休閑娛樂場所的建設、休閑農業產品的設計缺乏合理的規劃,無疑會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甚至造成生態污染。再加上貴州省政府既沒有頒布休閑農業發展的相關管理條例,也缺乏對休閑農業景區的有效監測手段,使得許多休閑農業經營者因缺乏環保理念,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對休閑農業產業賴以發展的山林、丘陵及河湖地帶造成了較大的破壞,嚴重影響了當地生態環境的正常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五)政府重視程度低,缺乏相應的扶持政策

貴州省休閑農業發展在政府規劃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亟待解決:首先,貴州省政府缺乏對休閑農業產業的整體規劃。貴州省政府對于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并沒有進行具體的引導,休閑農業整體存在著布局不合理和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制約了貴州省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其次,休閑農業的相關管理體制不健全。在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同部門間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協調機制,涉及到的農業、旅游業、財政稅收及交通等部門往往不能形成合力,從而導致協調難、實施難問題突出。此外,在休閑農業的審批、監管等環節也存在著部門職責不清的情況,嚴重阻礙了休閑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最后,缺乏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目前,休閑農業作為農業領域的新興產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政策體系,政府在土地使用、交通設施、水電供應、金融和財稅支持等環節尚未形成完善的支撐體系,使得目前休閑農業的發展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導致發展后勁嚴重不足。

三、貴州省休閑農業創新發展的路徑及保障措施

(一)貴州省休閑農業創新發展的路徑

1.理念創新

目前,從貴州省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發展特色農業產品,提供完善的經營服務,是貴州省休閑農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貴州省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應改變傳統的粗放型競爭模式,拋棄價格競爭戰,在自然資源利用、農業特色產品研發及經營服務水平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實現多樣化的發展戰略。因此,貴州省要發展休閑農業,就要做好消費市場的調查和研究,根據貴州省優異的自然環境資源,多樣化的民族風俗,營造出具有貴州特色的休閑農業項目和產品,滿足消費者多樣性、體驗性、特色性等方面的需求。

2.管理創新

貴州省休閑農業管理創新主要體現在政府管理體制的創新上。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貴州省政府應完善區域化休閑農業管理機制的建立。要建立完善的區域化休閑農業管理機制,就要求政府應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管理壁壘,消滅部門各自為政的體制障礙,要根據休閑農業的發展需求對休閑農業發展作出合理的規劃,促進全省休閑農業的共同發展;第二,貴州省政府應規范休閑農業市場的管理機制。貴州省政府應強化自身調控和監督等職能,根據市場開放、平等和競爭的基本規律,建立起規范化的市場秩序,為貴州省休閑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第三,貴州省政府應對歸屬地進行有效的管理,協調好休閑農業企業與地區組織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3.經營模式創新

首先,貴州省應完善休閑農業虛擬企業的構建。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我國居民收入普遍增加,消費需求趨于多樣化。因此,貴州省發展休閑農業應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整合具有不同特色的單個休閑農業企業,組合成虛擬企業,增強休閑農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其次,貴州省應大力實行休閑農業企業業務外包制。貴州省休閑農業企業的發展應實行休閑農業企業非核心業務的外包制。這樣不但能降低自身的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還可以使休閑農業經營者更加注重于自身核心競爭的提升以及自身資源的合理利用;最后,貴州省應組建休閑農業企業集團。集團化發展道路是解決貴州省休閑農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途徑。貴州省休閑農業企業應在現代企業制度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組建形成骨干、核心、協作和配套四層次俱全的企業集團,以此來促進休閑農業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資本運作效率的提升,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打響貴州省休閑農業的品牌,提高品牌的無形價值,進而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4.產品創新

首先,貴州省休閑農業企業應明確自身的產品定位。貴州省休閑農業產品應圍繞自身所具有的鮮明特色來進行創新,以其特有的民俗民風為核心,以特色資源為切入點,對貴州省休閑農業產業布局進行合理的規劃,形成集觀光、采收、民俗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農業品牌;其次,應在休閑農業產業中增加民俗文化的體驗要素。休閑農業產品的開發要與貴州省獨具特色的地形地貌與風俗文化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傳承農村特色文化,賦予休閑農業產品以獨特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在傳承的基礎上,要通過對農村文化舊文化的揚棄,賦予農村文化新的時代內涵;最后,貴州省休閑農業應加快休閑農業服務質量的提升。提升服務質量,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改善服務設施可以營造良好的體驗環境與氛圍,增加游客對服務良好質量的感受;另一方面,提高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與相關技能,以打造高品質的服務,為游客營造快樂的體驗氛圍。

(二)貴州省休閑農業創新發展的保障措施

1.政策支撐

2013年,《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印發明確了全國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貴州省政府在《規劃》的指導下已初步制定了省內休閑農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為避免發展混亂、建設盲目、管理無序等問題,進一步規范全省休閑農業行業的發展,貴州省政府應盡快出臺休閑農業行業相關經營標準或規范,從而促進休閑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同時,休閑農業的管理涉及旅游部門、農業部門、工商部門等多個部門,因此各部門要加強協作,形成密切配合的長效機制。貴州省政府在政策引導方面,應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既要調動市場主體經營休閑農業的積極性,又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發揮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為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宏觀基礎;二是要正確處理好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之間的關系。貴州省政府應在維護農民合理利益和推動休閑農業產業飛速發展兩不誤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多方參與機制和投入機制,實現多方共贏;三是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經濟和社會三效益之間的關系,要加強對相關企業的引導和規范,促進形成休閑農業在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農村經濟及繁榮農村文化等方面互相促進的發展格局。

2.構建休閑農業科技創新發展體系

首先,應著手研究以立體生產為特征的空間利用技術。貴州省山多田少,土地資源十分稀缺,研究立體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和屋頂農業等生態農業建設成果,在貴州省休閑農業領域發展空間極大。其次,應大力發展以自凈生產為特征的生態農業技術。通過對生態農業技術的合理運用,使得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為其他生產項目的原料,從而實現系統的內部自凈生產,有效保護貴州美好的山水環境。最后,貴州省應加快研發以食物安全為導向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近年來,貴州省的休閑農業經營實體在無公害果蔬、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和生產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涌現了不少典型,初步打響了貴州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品牌。但因為實施時間較短,綠色農產品的培育銷售仍有一定缺陷,這方面的研究和開發仍然具有廣闊空間。

3.建設休閑農業人力資源培育體系

目前,貴州省休閑農業經營者的職業素養整體偏低,嚴重地制約了貴州省休閑農業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提高休閑農業經營者的整體職業素養,貴州省地方政府應加強對休閑農業經營者的教育培訓,鼓勵休閑農業經營者之間加強經驗交流和學習考察,取長補短,提升行業經營者的整體素質。

與經營者相比,貴州省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相對更低。貴州省政府應編寫通俗易懂的相關培訓教材,依靠當地行政部門和休閑農業企業對當前休閑農業從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其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加強對休閑農業企業的管理者管理知識的培訓;二是要對生產性項目從業人員實行勞動準入制度,或選聘具有相應技術專長的員工從事生產性項目,提高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三是對餐飲服務人員實行勞動準入制度和健康狀況準入制度,規范休閑農業服務人員的從業標準;四是對各類接待服務人員進行禮儀培訓,提升休閑農業的服務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郭煥成.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態勢與前景[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01). 

[2]蔣穎.北京市門頭溝區休閑農業發展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3. 

[3]張勝利.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4(06). 

篇(7)

關鍵詞:雁江區;創意農業;建議

創意農業是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其一般形態包括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等,常見模式有“田園綜合體”“農業景觀”“田園農家樂”等。創意農業是農業產業的跨界融合,既是農業發展理念的創新,也是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支點、鄉村振興的新引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樣化需求的增長,以及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發展創意農業前景十分廣闊。雁江區作為農業大區,應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創意農業。

1雁江區發展創意農業的現狀與優勢

創意農業是創意產業向農業的延伸,首先出現在英、德、法、荷、意等西方農業發達國家。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以及我國的臺灣也涌現各種各樣的創意農業項目。如法國的創意農業以環保生態功能為主,德國的創意農業以生活社會功能為主,荷蘭的創意農業以創匯經濟功能為主,日本的創意農業以綜合功能為主。國內在發展創意農業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出現成都“五朵金花”、浙江千島湖巨網捕魚、上海奉賢菜花節等等。各地利用本土農業生產、生活、生態資源優勢,將各種創新創意融入農業經營的各個環節,提升了農產品價值,更好地滿足了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成為農民創業增收的有效途徑。

1.1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探索形成了3種獨具特色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有力地推進了一、二、三產業互動相融,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雁江區以休閑觀光體驗為特色的都市創意農業發展模式,加快了新農村建設、完善了園區基礎設施,傾力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每年舉辦蓮藕節、草莓節等節慶活動,加大宣傳造勢力度;重視鄉村旅游路線的設計和推薦,積極與旅行社合作,開展一日游、自駕游活動。通過增加農業設施裝備,挖掘現代科技元素,從而形成獨特的現代農業農耕文化,有力地帶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因此,本區發展創意農業的優勢明顯。

1.2發展優勢

1.2.1區位優勢明顯資陽市雁江區是四川省內唯一同時連接成都、重慶2個特大城市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丹山鎮距離資陽城區27km,距成都新機場62km,距成都市區116km,距重慶203km,遂資眉高速公路穿鎮而過并設丹山出口,規劃中的資潼廣高速公路(成都新機場高速公路延長線)將經過丹山,與板永路、竹太路、中大路等構筑起區域立體交通網絡,丹山在成渝城市群中具有顯著交通區位優勢。

1.2.2交通優勢突出雁江距成都87km、重慶200km,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資資路、資樂路、資仁路等干線與毗鄰的省級干道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遂資眉高速公路(資遂段)已于2013年6月建成通車,特別是成渝客專2015年建成通車后,雁江到成都僅17min、到重慶45min車程,將完全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總投資超過600億元的成都第二機場選址資陽。2013年,雁江區規劃了“二縱一橫一環”高速公路網絡、“二縱二橫”鐵路網絡、“二縱二橫”快速通道網絡。

1.2.3自然條件優越本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7.7℃,無霜期299d,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多h,多年平均降雨940m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熱資源充足,為“一年兩熟有余、三熟不足”的典型地區。主要土壤類型有紫色土類、新積土類和黃壤土類,多為中性到微酸性和微堿性,鉀素含量豐富,肥力水平較高,對農作物高產、穩產極為有利。

1.2.4農產品資源豐富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大豆、西瓜、花生、小麥、油菜、馬鈴薯等,蔬菜包括葉菜、瓜果、塊根塊莖、茄果、菜用豆、蔥蒜、水生蔬菜、食用菌等類上百種蔬菜,是四川最大的加工蔬菜基地。水果主要有柑桔(溫州蜜柑、梨、桃、枇杷、葡萄、櫻桃、李子等品種,干果主要有核桃、花椒等。畜禽主要有豬、羊、牛、雞、鴨、鵝、兔等品種。

1.2.5雁江區發展駛入快車道近年來,結合本區實際,2021年提出要牢牢把握成資同城化戰略引領,著力構建“聯動成渝、全面開放,區域一體、共建共興”發展格局,強化功能支撐,優化發展路徑,加快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共建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圏,繪就新時代雁江高質量發展嶄新畫卷。新時代新要求新理念,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是省委賦予資陽的總體定位,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經過一年多實踐,充分證明聯動成渝雙核、打造交通樞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創意農業刻不容緩。

2雁江區發展創意農業的問題與困境

目前,本區發展創意農業整體上尚存在著思想認識有待提高、扶持政策欠缺、產業融合不夠等制約創意農業發展的因素,本區發展創意農業,尚有如下問題和困境需要突破。

2.1觀念認識更新深化急需加速

本區對發展創意農業的認識不到位,理論研究缺乏,甚至簡單地認為觀光休閑農業就是創意農業,認為創意農業就是農業生產者或者農業部門的單方面行為;對創意農業的發展前景認識不夠,參與、從事創意農業工作的專家、企業、機構較少,相關管理部門、科研機構、投資機構尚未將發展創意農業列入議事日程,通過創意構建農業發展鏈條、提高附加值、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思路還未落到實處。

2.2政策配套資金引導急需加強

創意平臺的構建、創意環境的建造、創意氛圍的營造、創意意識的提升、創意產品的創建、創意人才的培養、現代技術的順暢溝通等項目,前期投入時間長、資金沉積量大。雁區創意農業均出現了一些頗具代表性的個案,但由于缺少資金支持,更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導致創意農業進展緩慢。

2.3產業融合技術溝通急需突破

產業融合、技術借鑒是創意農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創意農業是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產物,借鑒和引用現代工業技術發展的成果,是發展創意農業的基本支撐條件。目前本區農業與工業、信息、文化藝術等其他產業的聯系和溝通尚不夠,現有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難以滿足創意農業全面迅速發展的需要。

2.4創意農業平臺建設亟待提升

目前,本區在農業領域的創意平臺尚未建立,以“農家樂”為代表的小型創意農業項目或模式,絕大部分只是強調餐飲、住宿的原生態特性,硬件設施水平和科技含量都相對偏低、文化內涵少。各地創意農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比較明顯,廣大消費者的創意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創意農產品的創新性、技術性、藝術性不夠,創意農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不夠,影響范圍和輻射面積十分有限,創意農業提升農業附加值的功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2.5創意農業團隊建設亟待加強

目前,本區缺少從項目策劃、價值分析、市場定位、設計建造、創意培訓到招商營運的農業創意專業團隊,特別是缺少能夠開發普通消費者創意潛能的專業培訓組織和培訓隊伍,尚難以運用綜合各產業、各專業的最新技術,以農業生產過程或農產品為素材,開發出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藝術水準的創意農業產品。

3雁江區發展創意農業的思路和對策

3.1明確產業發展思路

創意農業發展思路應當注重“三化”,即:一是創意農業在區域布置上要實行“差異化”。在不同的區域,因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條件以及傳統種植養殖習慣的不同,區域布置應有不同。如雁江可在果蔬、葡萄、水產上進行創意農業的發展等等。二是在模式選擇上應“多樣化”。生態條件好的地方和交通運輸線兩旁宜選擇生態型創意農業,自然環境、人文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宜選擇旅游觀光型創意農業,在離市區比較近的地方宜選擇體驗型創意農業,在苗木花卉比較多的地方宜選擇園藝型創意農業。三是在發展環節上要“全程化”。從田間到餐桌充分體現創意理念,并將創意農業的理念覆蓋到設計、研發、育種、生產、收購、加工、儲運、銷售、以及餐飲策劃推介等各個環節。例如,在生產過程中,強調向有機化發展,在種苗上突出特色化,在包裝銷售上強調個性化,在餐桌上強調色鮮味,在產品上要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創意的農耕、色彩、服務、生態文化)等等。

3.2加強規劃宏觀指導

在創意農業發展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建議由區政府牽頭,組織有關部門調查研究,制定《雁江區創意農業五年發展總體規劃》。根據總體發展規劃分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年度推進計劃。實現計劃到位、人力到位、資金到位、扎扎實實地將本區的創意農業搞上去,把創意農業提升到農業發展的戰略層面,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挖掘和培植。區委和區政府應專題研究創意農業的發展,農口部門應將創意農業發展當作經常性的工作來做,特別應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做好創意農業的規劃工作,并給予經常性的指導和檢查。

3.3加大政策資金扶持

涉農資金安排,特別是項目投入上,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應對創意農業實行傾斜,特別是各級黨委政府應制定出臺鼓勵創意農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切實營造創意農業良好發展環境。對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農民參與程度高、對外影響大的創意農業項目,加大扶持力度,在本區建成一批國省級水平的創意農業項目。

3.4夯實科技人才支撐

一是穩定并發展現有的農村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培養有創意農業意識的職業農民,引導農業專家、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等長期留在農業領域,成為創意農業的領軍人才,在項目策劃、價值分析、設計建造、招商營運等方面,為創意農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設立“創意人才獎勵基金”,對在創意農業產業取得突出貢獻的給予獎勵,吸引更多“農創客”下鄉。二是鼓勵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村社合作,研發各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搭建連通“創意”與“技術”的橋梁。

3.5強化特色品牌打造

推進產品品牌化,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輪驅動,加大雁江“魚米之鄉”、蜜柑、丹山蓮藕、稻漁綜合種養殖、臨江寺豆瓣等品牌宣傳推廣力度,打造“三品一標”農產品,創響“資味”農產品品牌。以創意農業集聚區和創意農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和重要抓手,建設現代農業模式的新型創意農場和名優特新優勢創意農業產業帶,形成現代特色創意農業主導產業,不斷提升創意農業發展競爭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脱了我奶罩亲我奶头好舒服|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高雅人妻被迫沦为玩物电影bd | 久久黄色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日本亲子乱子伦xxxx50路|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永久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的网站| 男女裸交无遮挡啪啪激情试看|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高h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卡2卡三卡4卡 乱码欧美孕交|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白天躁晚上躁麻豆视频|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三区在线成人av|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爆乳| 樱花草在线播放免费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 国产丰满麻豆vⅰde0sex|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