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49: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職業決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成人教育專職教師是指專門從事成人教育工作的教學人員。由于成人教育對象的特殊性,由普教教師去承擔成人教育教學容易導致成教教學普教化,不利于因材施教。所以,配備專職教師從事成教教學已經成為成教發展的未來趨勢。
2 職業倦怠感及在成人教育專職教師身上的可能表現
職業倦怠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赫伯特.J.費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意指“助人行業中的個體在面對過度工作需求產生的身體和情緒的極度疲勞狀態”。①成教專職教師由于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對象及教學環境的特殊性,其職業倦怠也表現出其個性化。美國學者Maslach等人認為,教師職業倦怠的三維度是:情緒衰竭,表現為情緒情感極度疲勞、對工作缺乏熱情與活力;去人性化,表現為對工作對象疏離和冷漠、缺乏耐心和愛心;低個人成就感,表現為職業效能感降低甚至喪失、對自我消極評價增長。②
就筆者調查發現,成人教育專職教師的職業倦怠感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疲勞感。疲勞感是成人教育專職教師倦怠感存在的普遍現象,因為每天重復的勞動,課時強度大,加上上課時間剛好是大部分人的休閑時間,教師在教學時往往表現出疲憊感。
(2)煩躁易怒或者麻木。教師在從教過程中非常追求學生能接受和認同的那種成就感,所以在面對成教學員的不尊重和不配合時,有些教師往往煩躁易怒,花費不少時間來教訓學生;亦或者有些老師覺得見怪不怪,麻木對待,只顧自己講課,不關注學員的反應。
(3)工作熱情消失。因得不到各方的關注,自我成就感缺失,晉升感覺無望,所以長此以往,教師往往會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工作熱情減退或消失,不再熱衷于教學創新,不利于教學改革和進步。
(4)出現焦慮、抑郁等癥狀。較為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焦慮、抑郁癥狀,對生活、工作悲觀絕望,對學生失去耐心、默然對待,心情灰暗,找不到發泄的出口。許多教師會對收入、職業前途表示出困惑和擔憂。
3 成人教育專職教師職業倦怠感產生的原因
究其原因,成人教育專職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原因可以從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及個人因素三個層面來剖析。
3.1 社會因素
(1)社會對成教教師的意識偏見。社會上一向對成教學員有偏見,認為他們就是花錢花時間混個文憑而已,理所當然的,也認為成教教師水平一般,不能跟普教教師相比。須不知,成教教師需要更多的教學耐心和技巧,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怎么教學。這樣的意識偏見使得成教專職教師在社會交往中,存在交際障礙,也對成人教育事業失去信心和動力。
(2)社會生活的壓力。對于30歲以下的教師來說,結婚、買房都需要大量的開支,由于事業剛剛起步,經濟上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使得他們經濟緊張,身心疲憊;而年齡稍微大一些的,又要承擔養家糊口,教育子女的經濟和心理雙重壓力,容易在工作遇到不適時產生倦怠。
3.2 學校因素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對成人教育專職教師的教學任務、科研任務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并有相應的評價體系。在這些外力因素作用下,也會導致教師出現職業倦怠。
(1)教學任務重,晉升壓力大。成人教育部門一向被認為是教學單位,主要是給學員提供教學服務以幫助學員獲取學歷學位或者通過某項資格考試或者掌握某項技能。所以,成人教育專職教師教學工作量大,教學任務重,本身就容易使教師產生疲憊感。另外,教師在被評價時,除了完成課時工作量外,還有職稱晉升的壓力,而目前對于教師晉職來說,并沒有獨立的一套針對成教教師的職稱晉升的做法,于是使得成教專職教師還必須與普教教師同臺競爭,在很多規定要求前處于劣勢。
(2)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不對等。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的不對等也使得成教專職教師容易喪失工作熱情。當教師付出的勞動產生的價值與得到的報酬不對等時,他們往往會消極對待,失落和不滿。
(3)專業差異大。成人專職教師的專業不同,產生的職業倦怠感也不一樣。一般來說,所學專業招生人數多的,教師心理感受較好,這一方面是因為課時費與學生人數掛鉤,另一方面是因為學員多的專業在從教中更易于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而所學專業招收學員較少的教師,則更易于對自己的專業不滿,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3.3 個人因素
除了外因,主要還是內因在起作用。成人教育專職教師職業倦怠感的產生,更多的還是個人在處理一些問題時思想和情緒上出現了偏差。
(1)工作與家庭的沖突。每個教師都存在多重身份,在學校,是教師;在家庭,是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員。除了工作,教師也應該處理好家庭事務,給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成教專職教師上班時間的特殊性使得他們犧牲了許多寶貴的家庭時間,在面對家庭成員時愧疚,特別是家庭出現問題時強烈的自責,從而表現出對工作的不滿。
(2)職業提升平臺較少。晉升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技能,可是成教專職教師面臨的進修機會很少,時間上也很難安排。
(3)重復勞動使得情緒衰竭。教學任務重,重復的勞動會使教師疲勞,喪失工作熱情。而教學是項非常專業的服務,不可能像其他行業可以在重復勞動過度時輪崗。
(4)學生的不尊重及不參與。近年來,成人教育受到普教擴招的影響,招到的生源素質明顯下降。許多學員對老師不夠尊重,在學習過程中不配合不參與,也容易讓教師覺得學員“朽木不可雕”,即使自己再怎么認真和努力都不會改變現狀,從而易怒,或者麻木。
(5)接觸學員復雜容易導致自我角色的否定。成人教育學員的身份非常復雜,有些學員在社會上有極高的成就和地位,或者有非常可觀的經濟收入,有些教師在比較中很容易產生一些消極情緒,認為對自己不公,有著學識卻不能獲得好的地位和豐厚的經濟收入,從而自己內心否定自己,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不滿,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懷疑。
4 有效消除成人教育專職教師職業倦怠感的建議
針對以上表現及產生的原因,筆者認為,要消除成人教育專職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必須從社會、學校和個人各方面共同努力,做到預防、干預、緩解和消除。
(1)社會的關注。社會應該 高度關注成人教育專職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從業環境,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提高教師的職業滿意度。另外,相關方面能夠提供支持,及時了解評測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及時對問題進行疏導,在買房貸款方面,銀行能出臺一些政策提供更大的保障性支持。另外,相關部門應該考慮對成人教育專職教師的培養和考核是否應該單獨設置合適的標準。
(2)在教學管理中體現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學校管理在評價教師教學時,應必要了解教師所處的需求層次,從而從經濟上給予獎勵,或是提供適當的進修機會和專業技能交流機會,以滿足教師各種不同層次的需求,消除教師教學中的焦慮感。對一線教師的評職、評優給予更多的傾斜性扶持;科研部門盡可能多地給其創造時間和條件在職進修;工會經常性創造條件讓教師鍛煉身體、愉悅心境和拓展人際關系;學生部門加強學員的學習觀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給任課教師合理打分的意義,促進課堂和諧。③學校管理部門應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成人教育專職教師心理保健體系。
(3)鼓勵教師根據學員特點,自行編著適合成教學員的教材。很多時候,教師倦怠感源于學生的不配合,成教學員在學習中,經常因為教材不合適,與教師教學之間關聯度不高而跟不上學習進度,甚至產生反感情緒,從而對教師不滿。反過來,教師也很無奈和受傷。建議任課教師根據學員特點、社會行業的需要和學時安排,自行編著出適合成教學員的通用教材,以便于組織面授學習和學員自學。
(4)對成教學員實行跟蹤回訪服務,增強教師從業的成就感。為了解決成教專職教師成就感的缺乏,建議建立學員長效跟蹤回訪機制,更好地掌握學員的進步和提升情況,增強教師從業的成就感。
(5)教師要正確認知自己并學會自我調節。成教專職教師應主動認清職業倦怠的危害,從自身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根據自身的情況加以應對。正視自己的缺陷和優點,確定一個恰當的工作目標;加強學習意識,不斷通過學習來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實內心;保持工作熱情,善于在重復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并關注工作的興奮點;保持樂觀的工作態度,及時肯定自己的進步,增強自我效能感;合理安排自己工作之余的時間,處理好工作與休閑的關系,培養各種興趣愛好;學會放松,要經常進行心理健康的維護和疏導。④
注釋
① 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30(1):159-165.
② Maslach C, Jackson S 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Palo Alto: Cou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1.
關鍵詞:中職教師;職業壓力;職業倦怠;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1-0079-02
隨著“免費就讀”、“普高擴招”等因素的影響,中職學校入學門檻越來越低,學生素質普遍較差,學生管理難度大,加上新課程標準改革對中職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中職教師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由于壓力引起的職業倦怠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了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及提升中職教育整體質量,本文通過調查研究,對順德中職教師職業壓力及職業倦怠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
一、研究方法
1.問卷編制
在參考伍新春、朱從書、徐富明、李瓊、楊阿麗等人編制的壓力源問卷,對15名中職教師進行訪談的基礎上,編制出壓力問卷,問卷由38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因素、工作負荷、生存壓力、自我發展、管理機制、人際關系六個方面因素,采用Likert量表5級記分。
考察壓力問卷總體Cronbach α系數達到0.941,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采用吳真、趙子真編制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倦怠量表進行實證效度檢驗,壓力總分及各維度均與倦怠總分、身心衰竭、人格解體成顯著正相關,且相關系數達0.30以上,表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實證效度。
2.問卷調查與數據管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整體抽樣方法,選取順德三所中職教師作為被試,自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壓力問卷作為測量工具,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問卷203份,其中有效問卷181份,有效率為89.2%。對于調查所得數據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1.整體情況
順德中職教師壓力各維度和總分的均值均在中值(3分)左右,181名教師中有46.23%的人感受到中等或以上的壓力,中職教師職業壓力較大。影響中職教師壓力較大的三個因素為:學生因素、管理機制、工作負荷。
順德中職教師倦怠總分的均值均在2.42,總體倦怠程度不高,但181名教師中有13.11%的人出現中等程度的倦怠,中職教師部分教師已出現倦怠狀況。
2.中職教師職業壓力個體因素差異比較
(1)性別差異。順德男教師在生存壓力方面顯著高于女教師。(2)年齡差異。在壓力總分、工作負荷、管理機制方面,31歲以上教師在工作負荷和管理機制壓力方面顯著高于30歲及以下教師;在生存壓力方面,31~45歲教師顯著高于30歲及以下教師;在人際關系方面,46歲及以上教師顯著高于30歲及以下教師。(3)職稱差異。高級職稱教師的工作負荷顯著高于其他職稱教師的工作負荷;管理機制對中級職稱教師所造成的壓力顯著高于對初級職稱教師所造成的壓力。
3.中職教師職業倦怠個體因素差異比較
順德中職教師的職業倦怠僅在學歷方面存在差異。其中,碩士學歷教師在倦怠總分、人格解體和缺乏成就感方面均顯著高于本科學歷和大專學歷教師。
4.影響因素比較
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學生因素、人際關系這兩個壓力因子是影響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
三、討論
1.影響中職教師職業壓力或倦怠的因素分析
學生因素是中職教師職業壓力或倦怠的重要影響因素。中職生普遍對學習缺乏興趣,教師在面對這類學生時會有挫敗感。不少中職生存在行為問題,教師在管教這些學生時,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這些都使教師容易出現焦慮、疲憊、煩躁等情緒,若得不到及時緩解,就會身心疲憊不堪。
工作負荷因素是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教師所共同面臨的壓力源。有不少中職教師反映其工作強度大,工作單調枯燥,教師一方面忙于備課、教課、輔導、批改作業,另一方面,還需應付各種檢查、競賽、活動等。在這種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教師很難體會到創造性,教師在這種機械的高強度的單向消耗中日漸疲憊,缺乏成就感。
2.影響中職教師職業壓力或倦怠的個體因素分析
性別、年齡、職稱、學歷也是影響教師壓力或倦怠的因素。男教師在生存壓力方面顯著高于女教師,這是因為男教師主要承擔的是經濟責任,男教師所承擔的生活壓力要遠比女教師高;31~45歲教師和46歲及以上教師一般都是中高級教師,在校是學校的骨干力量,擔任學校較多的職務與工作,工作量較大,在家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所以他們所承擔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要遠比30歲及以下的年青教師要大;學歷高的教師在學校中一般比較受重視,別人對他的期望或自我期待、自我定位都會較高,壓力較大,相對學歷較低的教師容易產生倦怠。
四、緩解教師職業壓力或倦怠的策略
1.教師個人方面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培養樂觀態度。中職生雖然語言和數理邏輯智能相對較差,但教師如果能從多元角度看到學生其它智能的可塑性和發展潛能,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包容學生的不成熟和不完美,從學生的改變中找到教育的樂趣。
(2)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建構良好的支持系統。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多種多樣的教師合作,促進教師間的交往,與學生平等對話,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加強與領導的溝通與交流,爭取領導的理解支持,更多地參與家庭生活、朋友交往以及社區活動,進行合理的社會交往,獲取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減輕工作壓力。
(3)掌握時間管理技巧,化解工作負荷壓力。教師在面對不可改變的繁重的工作任務時,教師可先處理那些緊急、重要的事情,重視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克服拖延習慣,才能消除緊急且重要的工作帶來的壓力。
2.學校組織方面
(1)堅持人本管理,尊重與理解教師。學校管理應始終把教師放在核心位置,做到尊重、信任教師,認可教師所付出的努力,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能和獲得承認、表揚的機會,授予教師參與學校事務決策的權利,讓教師的充分發展和人生幸福成為學校的共同愿景。
(2)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勵機制,激發教師潛力。在薪酬激勵制度上,既要體現多勞多得的效率性,還要切實落實薪酬向教學一線傾斜的政策,做到學校領導在客觀上的公平與教師主觀認知上的公平相統一,做到決策與執行的公開公平。
參考文獻:
[1]朱從書,申繼亮,劉加霞.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源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3).
關鍵詞:職業倦怠 高校英語教師 負面影響
一、引言
國內外研究表明,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職業倦怠是一種職業性傷害,它的存在嚴重地影響著教師的身心健康及其專業提升,進而影響到學生成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高校連續擴招的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工作量急劇上升。社會亟需高水平的外語運用型人才,對英語教師的語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英語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這些都給高校英語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和壓力,他們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現象。因此,調查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分析其成因及影響、探討預防與緩解的對策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查閱大量相關研究文獻和教師職業倦怠量表的基礎上,確定出影響高校英語教師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編制了“江西省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調查問卷”。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江西省4所高校中發放180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60份,有效樣本構成見下表。然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總體上描述出江西省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情況,并分析職業倦怠對高校英語教師的負面影響。
江西省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有效樣本構成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1.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總體狀況
從結果看,高校英語教師已經產生了職業倦怠問題,雖然沒有達到很嚴重的程度,但已具有普遍性。具體來說,高校英語教師的去人格化問題最嚴重,其次是情緒衰竭也較嚴重,低成就感尚不嚴重。
2.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負面影響
(1)對教師個人的負面影響。對教師本人來說,職業倦怠會使他們身體不適,出現疲勞、煩躁、易怒、過敏、緊張等亞健康癥狀,甚至導致生理疾病增多,損害身體健康。職業倦怠還會使教師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影響心理健康,進而增加教師的消極行為。究其原因,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aslach指出,職業倦怠作為一種壓力反應,引發的消極心理反應通過心理―神經―內分泌系統、心理―神經―免疫系統的中介作用,使機體機能減退,引起教師心理、情感和行為變化,這些變化通常對他們身體產生消極影響。其中,精疲力竭和受挫感是教師普遍的感受,這已為國內外不少調查研究所證實。
(2)對學生和教學的負面影響。對學生來說,職業倦怠的教師工作投入少,課堂準備不充分,因循守舊,缺乏創造性,對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差,對學生缺乏同情心和耐心,從而對學生的成長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教師因職業倦怠而產生的一些不良情緒會使學生產生消極體驗,不利師生之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對學校來說,職業倦怠的教師工作效率下降,與同事的關系惡化,從而嚴重影響組織的穩定和效益,
(3)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教師職業倦怠影響學校組織的運轉效率與效果,進而導致學生素質下降,最終可能會觸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包括道德水平的下降、危害社會行為的增加等等。同時,人力資源遭到損失,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增加社會對醫藥等服務系統的投入。
四、啟示
高校英語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為預防和緩解這種狀況,可以從社會支持、組織支持和自我調試三方面采取有效的預防和干預措施。
1.社會支持系統是教師應對外來壓力的重要資源。給予外語教師正確的角色期望,避免教師產生過重的精神負擔,努力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
2.學校要實行民主管理,讓教師積極參與學校決策,賦予教師更多的專業自與更大的自由度。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進修,提高教師的職業效能感。
3.外語教師個人要善于自我調適。教師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及時反思、處理問題,要勇于正視現實困難和問題。當壓力超過個人承受范圍時,學會放松情緒,緩解壓力,還要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學生無私的愛與寬容精神。
參考文獻:
[1]李江霞.國外教師職業倦怠理論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科學,2003,2.
[2]劉維良.教師心理衛生[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1999.
[3]林紅斌.中學政治教師工作倦怠問題的調查分析[D].2005.
[4]劉梅.青島地區高校英語專業女教師職業倦怠調查研究[D].2008.
[5]李永鑫.工作倦怠的心理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小學教師 職業幸福感 分析
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是其職業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關注這一主題,不僅有助于提升小學教師工作生活質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學教育質量。就目前來看,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不容樂觀,本文理性分析了不利于小學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了使小學教師提升職業幸福感的對策。
一、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幸福可以理解為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生活、境遇稱心如意,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滿足感,是人們對個人生存狀態的主觀感受。從小學教師的職業方面來講,幸福感就是小學教師在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符合自身的物質和精神要求,在工作中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目標,從而獲得了一定的精神滿足感。[1]
二、理性分析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失落的原因
1、據筆者調查,目前小學教師中,絕大部分都是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而且小學教師的職前教育注重技能技巧,忽視文化素養的提高。因此在教育理念上,多數小學教師比較落后,不能與時俱進,部分教師對新的教學改革不適應,在園本教研路上困難重重,步履艱難,非常苦惱。[2]
2、學校領導為了盡快提升辦校質量,很周密的制定了一系列教學教研、常規等管理制度,并實行每期量化考核評價制度。在這種形勢下,教師發現他們的教學工作受到越來越繁復和越來越具壓迫性的控制。教師的前途取決于評審,教師的薪酬與晉升要跟教學表現掛鉤,只有通過評審而被認為有良好表現的教師,才會有機會在基本的職位階梯上跳升。
3、小學教師的待遇也是其職業幸福感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工資政策的調整,績效工資在小學中實施的并不普遍,老師們并不安心本職工作。筆者所在小學的多數教師都希望自己能夠在待遇上有所提高。據相關資料顯示,多數小學教師生活水平并不高,付出大量勞動,待遇卻偏低,小學教師自會心理失衡,怎能擁有職業幸福感。[3]
三、提升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對策分析
1、主觀方面
1.1、正確認識自我,確定恰當的期望值
健全自身的人格,就心理層面而言,個體必須對自我持肯定的態度,能自我認識,明確自己的潛能、長處和優點。個體對自己的期望值對主觀幸福感有較大影響。主觀幸福感的缺口理論認為,主觀幸福感反映了個體期望值與成就感之間的“缺口”。缺口是指個體的期望值與成就感之間的差。期望值往往高于成就感。兩者之間的差越小,個體就越幸福,產生高水平的幸福感,成就感超出期望值也產生高水平的主觀幸福感。
1.2、鍛煉正向思維,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
正向心理學(又稱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經常思考一些消極的事件或某一事件的消極面會使人變得越來越不快樂。而經常思考一些積極的事件或事件的積極面就會使人們體會到更多的快樂,而變得更為快樂。因此根據該理論,如果你想使自己變得快樂,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花一些時間想象一些會令你快樂的事件,或者每天提醒自己要積極地看待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因此,多從積極面來看待和思考事情會漸漸地形成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有利于提升個體的主觀幸福感。
2、客觀方面
2.1、改革學校管理制度
改革學校內部管理,實行開放的民主管理。學校是教師工作生活的主要場所,它對教師的幸福感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強化學校的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師幸福感的校內保障系統。要賦予教師更多的自與更大的自由度。教師越來越多地參與學校生活的決策,教師也就擁有了更多地自。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的新見解,并且為教師提供更多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這樣有助于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動力,從而使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感與歸屬感。同時還要正確合理地運用獎懲措施,提高教師心理滿意度。建立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以區別教師的教學效果,體現競爭精神。[4]
2.2、提高小學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在小學教師群體中女性占有不可爭辯的多數,女性在職場競爭中的不利處境時時存在。國家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全社會要加強宣傳教育,以提高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包括在職進修、工資待遇、住房福利及休假晉升等,使小學教師能真正解除后顧之憂。
2.3、豐富小學教師的工作
針對小學教師日常工作的機械和繁瑣,可以通過工作豐富化使教師獲得幸福感。工作豐富化應該和職務內容的擴大相區別。職務內容的擴大是企圖用職務工作內容有更多變化的辦法,來消除因重復操作帶來的單調乏味感。它意味著職務工作范圍的擴大,只是增加了一些與此類似的工作,而并沒有增加責任。在工作豐富化里,則是企圖在工作中建立一種更高的挑戰性和成就感。如在決定某些事情,如教育方法、活動時間和進度安排等方面給教師以更多的自由;為教師創設輕松和諧的微觀工作環境,班級教師搭配科學合理等等。[5]
2.4、通過各種專業培訓提升職業幸福感
通過一些專業培訓可以幫助小學教師完善自身人格因素,掌握情緒調控的技巧。許多研究者相信,人格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預測幸福感的指標之一,它與人的幸福感水平有著很高的相關。幸福感的提升除了有賴于外部條件的改善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調整和適應來提升。這樣,各種培訓包括職業、心理、教育、美學、文化等相關內容的培訓將會給小學教師有很大的指導性,使其在職業幸福感的培育和提升上有著很好的方法,起到很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衛慧.龍南小學――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打造溫馨和諧團隊[J].上海教育,2009(14).
[2] 陸莉玲.重塑教師職業幸福[J].學校管理,2009(1).
[3] 胡艷華.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與人格特質研究――以石家莊為例[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3(3).
[4] 武立榮.立陽光事業 做幸福教師――太原市迎澤區東崗小學著力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J].山西教育(管理),2013(3).
幼兒教師職業倦怠專業發展幼兒園管理人際交往一、引論
在長期的幼兒園走訪工作中,筆者除了切身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爛漫,純真無邪,也深深地感到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很辛苦!在得到這些收獲地同時也發現了幼兒園中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家長和孩子甚至筆者的同事一直反映的幼兒園老師好“兇”、老師的脾氣發的是很沒有道理、老師的牢騷沒完沒了等問題。家長和孩子普遍認為是因為老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出了問題,所以她們會將脾氣發在孩子身上。但是筆者通過走訪以及在和老師的談話中了解到“工作沒勁”“工作單調乏味”“工作繁雜辛苦而毫無成就感”“園領導水平低未能調動起老師的工作積極性”這些感受也時時在困擾著眾多的幼兒園老師。通過查證大量的研究資料筆者發現,很多研究結果和筆者走訪得到的結果都是非常相似的。
了解到這樣的情況,筆者就在思考本來開朗活潑的幼兒園老師們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他們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不符合老師的職業要求的。因為情況比較普遍幾乎每個幼兒園里都有這樣的情況存在,于是筆者決定要弄關注這個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們的幼兒園老師從“金太郎”變成了“大灰狼”?
一個偶然的巧合,在與朋友的學術沙龍中,“職業倦怠”這個話題成為了一個焦點話題。聽著朋友們的討論,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我們的幼兒園老師,隱約覺得大多數幼兒園教師都存在職業倦怠的情況,并且有的老師程度已經很深了。從筆者查的一些資料來看,有的幼兒園管理者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有的根本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
二、分析
所謂“職業倦怠”,是指叢業者因不能有效緩解由各種因素造成的工作壓力,或深感付出與回報不對等而表現出的對所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為。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資料表明:職業倦怠最容易發生在助人行為的叢業者身上。教師職業作為一種典型的助人行為,自然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現象。職業倦怠不僅影響幼兒教師對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還影響她們教育能力的發揮和發展;不僅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而且對幼兒及幼兒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會有極大的危害。因此,關注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倦怠已經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了。
大量的國內外研究表明,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倦怠原因主要有教師沒有專業發展和拓寬的機會、幼兒園的管理制度過于局限老師的生活和工作發展等原因。研究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原因的文章很多,但是筆者發現,真正探討如何解決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研究并不多見。
三、建議
1.充分的專業發展機會
隨著二期課改、教學優化等活動的開展幼兒園教師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專業素質的發展了,因此他們也要求自己所在的幼兒園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專業發展機會,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在社會的競爭中更加有競爭力,所以幼兒園是否能夠為老師提供這樣的機會,就直接會影響到老師對所在幼兒園的滿意程度。如果幼兒園不能為老師提供這樣的機會,或者是對機會的分配嚴重不公平都會加重教師的職業倦怠,因此,作為管理者應該密切關注每個老師的發展要求,盡量為老師及時提供充分的專業發展機會。
2.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
要使老師們避免職業倦怠的必要條件就是使老師們熱愛自己工作的幼兒園,這其中使老師在幼兒園中具有主人翁的地位就是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幼兒園里的重大決策應該公開化、透明化,并且對于對幼兒園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決定應該以各種方式讓老師們參與決策。只有這樣老師們才會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自己是這個幼兒園的一員,幼兒園的好與壞是和自己緊密聯系的,這樣老師們就會自覺地注意自己的行為來維護幼兒園的形象,來熱愛自己的工作,這樣老師們的心情也會很好,職業倦怠的問題就不會產生或者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了。
3.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的高低也被認為與教師的職業倦怠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幼兒園教師的薪酬待遇在近年來有所提高,但與其他職業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師們也普遍認為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與家長和社會賦子教師職業的崇高使命不相稱,這使教師感到非常的不平衡,從而導致甚至加重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因此,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把老師的待遇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考慮,從老師們的生活和工作實際出發,努力提高老師的待遇,使老師能夠解除經濟的壓力心情愉快的投入工作,這一點如果能夠切實的執行下去,那對于解除老師們的職業倦怠會很有效果。
4.創造良好的工作人際環境
人際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老師們的工作心情,與此同時就勢必會影響到老師們的工作質量。如果一個老師在幼兒園中始終是出于一種小心謹慎的狀態,無論是和同事還是和領導的關系都異常敏感,就會造成老師的心情郁悶、煩躁,那么就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此,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幼兒園內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使得老師和老師之間,老師和園長之間,老師和孩子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都保持一種良好和諧的關系使得老師在工作中能夠放松心情,輕裝上陣。如果教師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夠被肯定,從而產生一種成就感,那么職業倦怠的問題也就不會出現,或者很容易解決了。
參考文獻:
[1]郭敏,李葆華.教師自我效能感及其培養策略[J].當代教師教育,2008,(3).
[2]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分析.中華起跑網.
[3]陳明立.教師職業倦怠成因解讀[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S1).
論文摘要:多年來,高校師范教育注重學科知識灌輸,輕視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的現象比較嚴重。隨著新課程實施和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必須要落到實處,而且其內容必須要有新的充實與擴展,在充分整合現有辦學資源基礎上,實施變革與創新。
一、引言
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指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專業”意味著不可替代性,“教師專業化”意味著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同時還是一門專業,有一定的專業標準,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要有系統化、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即意味著師范生作為準教師,必需經過系統化的專門學習和訓練,才可能具備勝任教師職業的資格。在教師的素質結構中,教師職業技能素質是基礎,重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應是師范教育的“本”與“源”;忽視了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則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
二、我國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現狀
1994年教育部頒發《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技能訓練大綱(試行)》,正式要求我國的高等師范院校開設針對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為此,各級別的師范院校開始研究教師職業技能,并著手制定培養計劃和課程,有條件的學校還專門建立了教師職業技能的培訓基地。盡管如此,師范教育中的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在實際上的實施力度卻很弱。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最主要的是因為重視程度不夠。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政策和財政上給予大力的扶持。沒有專項教育資金的保障,師范院校很難搭建好培訓的平臺。另外,90年代末高校大擴招,許多師范院校合并或升格為綜合性大學,“師范性”在高師及綜合性院校被弱化、邊緣化的趨勢普遍存在,一些高師院校忙于追求綜合性和學術性,不再堅守原先的師范性,于是相應的師范技能培訓流于形式。隨著新課程實施和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必須要落到實處,而且其內容必須要有新的充實與擴展,在充分整合現有辦學資源基礎上,實施變革與創新。
三、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創新改革
1.切實轉變認識觀念
學校決策層,在校本層面的師范培養理念上,要高屋建瓶,既立足于面向教師專業化發展,立足于面向當前中小學新課改的快速發展形勢,又要立足于校情,科學利用好現有資源。在當前,以下幾個基本觀念應當樹立起來:第一,樹立系統整體觀念。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是高師教育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應被作為孤立的教學環節或靜態的教學內容來實施,要用聯系的觀點積極探索,實現重視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與重視學科課程的統一。第二,樹立動態發展觀念。發展一方面體現在教師職業技能的內涵上,面對教師專業化、中學新課改快速發展,教師職業技能的內涵必須要有新的充實與擴展;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模式上,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過程乃非一次終結式,而應是漸進的動態發展過程;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絕不可能是一跳而就或者通過一兩門課程就一勞永逸地予以解決的。第三,開放性觀念。開放是系統的特性,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體系不是封閉的,而是多元的、開放式的。
2.進行教師職業技能類課程“模塊化”教學綜合改革
從國內外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經驗來看,增強實踐性的理想方案就是構筑模塊化的培養模式。第一,學科資源整合。目前我省師范高校及一些綜合院校的教科院或教育系都設有教育技術學、心理學、小學教育三個專業。小教本科專業沿襲中等師范學校多年來累積的對傳統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辦學經驗,毋庸置疑,其對教師傳統技能培養的訓練模式和方法值得借鑒和學習;另外,自2004年我國頒布《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以來,教育技術能力也已成為教師專業素質構成的必要組成部分,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由此也成為高師院校教師教育新的使命。同時應當看到,當前中小學生成長中遇到諸多心理問題,作為專業化的教師,掌握初步的心理咨詢技能也是教師職業技能內涵擴展的方向之一。因此,我們認為,充分依托教科院或教育系現有教育技術學、心理學、小學教育專業的現有辦學專業優勢,開展整合傳統教學技能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初步心理咨詢能力培養模式改革研究,是值得探究的課題。
第二,教學內容重組。將教學內容分為職業技能基本模塊群和拓展模塊群。基本模塊群是所有學生都必須要掌握的內容,主要由傳統教師職業技能課程組成,拓展模塊群供有興趣學生選修,旨在強化師范生在教育技術能力、心理咨詢方面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如開設案例分析課、研究性學習指導等,力求“授之以漁”,為師范生將來成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打下基礎。
第三,學生重組。我們采用動態管理方法,對學生進行重組。在完成職業技能基本模塊后,學生可根據興趣,登錄巢湖學院正方教學管理信息系統,選擇相應的職業技能拓展模塊課程,學校根據選修學生情況,將學生編人不同的興趣小組,每個課程結束后,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改變加人其他的興趣小組。
3.構筑“師范”氛圍濃厚的宏觀文化環境
筆者認為,從更加廣義的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而言,不能將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局限于幾門課程上,我們每一位教師在課堂上何嘗不是一種最真實的“示范”?他們的教育態度、教學能力、教學風格、知識面與基本功等無疑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甚至這種影響更深刻。巢湖學院自2001以來通過開展校本教學研究活動、成果展示、經驗分享、觀摩等活動,調動廣大教師投身教學研究、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學院通過每年舉辦一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師得到鍛煉與成長,通過舉辦電子課件制作大賽,舉辦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而且借助這些活動將各學科教師凝聚起來,教師教育意識和能力得到增強,進而使學科教法教師、專業課教師也能夠在課程教學中,努力滲透教師職業技能,讓師范生更多地在大學課堂上耳濡目染“教師”的風采,讓教師技能的培養除了專門的強化訓練之外,還有這種現場的聆聽。應該說這種教師教育文化氛圍的養成,其產生的積極效應和潛移默化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先疑將會在接受這種熏陶中獲得體驗和成長。
4.重視“應用”,建立開放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體系
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要經過系統的理論和實踐培養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說,師范也是應用型辦學范疇,搞好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就是一種應用,在當前就是要調整師范院校的課程結構,增加和強化實踐模塊。就“開放性”而言,我院采取的初步做法包括:針對不少學科教法教師、心理學、教育學教師對中學新課程教育教學實際缺乏的情況,我們要求各系科在學科教法課程實施和校內見習期間,通過邀請巢湖一中、二中等示范中學一線教學名師加人,進行觀摩示范,交流討論;每年春季召集學院各實習基地分管校長,以座談、報告會形式,就教育實習及如何改進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展開大討論,形成關于如何革新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建議與總結報告。在此基礎上,學校每年暑期召集各學科教學法教師、教育學、心理學教師展開學習與交流活動,結合總結報告,修訂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模塊課程計劃。
5.注重技術手段在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中的應用,探索建立基于校園網的數字化徽格教學平臺
在當前,技術意識淡薄是巫待改進的薄弱環節,研究表明,微格教學作為“有控制的實習系統”,對于培養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的新型教師作用顯著。然而,伴隨高校近幾年擴招,傳統微格教室弊端顯現,其耗時周期長,難以滿足大規模開展訓練的需要,擴建則意味著要增加成套攝錄、測評設備,耗資巨大,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要建立基于校園網的數字化微格教學平臺,實現集視音頻錄制、實時監控、局域網內點播的一體化。另外,還要求學科教法及其他指導教師與電教部門、網絡中心加強相互間的配合,不斷總結經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微格教學效率,甚至可以通過把微格教室全天候向學生開放,以提高利用率,然后在校園網內任意網絡終端進行實時觀看、回放錄像、觀摩、分析討論、評價等活動,以拓展師生以及生生交流的時空。這一方面是迫于傳統微格操練的現實困境,同時也應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6.加強初步心理咨詢技能的培養研究
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社會和時展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需要。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團隊干部、大隊輔導員承擔,他們雖然有較為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能經常與學生交流、溝通,能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發展、變化動態,與學生較為熟悉,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優勢,但他們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容易以長者或教育者、訓導者的面目出現在學生面前,造成學生心理更加緊張、焦慮,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積極探索師范生具備初步心理咨詢技能的培養研究就顯得很有意義。除了通過開設相關課程供師范生選修之外,還要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健康宣傳系列活動,寓教于樂,將師范生初步心理咨詢能力的培養以靈活多樣的形式走進師范生的心田。
7.重視認證與評價對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發展的導向作用
教師是一個專業化的職業,作為專業化的職業理應有嚴格完善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目前,師范生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認證環節太過于松散,應將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情況與教師資格證書制掛鉤。高師畢業生是否具備教師從業資格,不僅要看他是否具有扎實的學科功底,還要考查其實際施教的能力和技巧,考查其是否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正確的教育態度,以及為人師表的人文素養。將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情況與教師證書制直接掛鉤,對于激勵學生練就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將大有裨益。另外,在教育實習階段,重視“證書”的激勵作用,我們根據實習學校反饋情況,對表現優異的同學頒發“優秀實習生”榮譽證書,原則上每個實習點產生2-3名,證書上真實評價學生的特長表現,這對調動師范生加強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起到相當大的激勵作用。
關鍵詞:職業倦怠;獨立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2-010-01
職業倦怠(burnout)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服務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癥狀。Maslach和Jackson.S.E(1981,1986)用三維模型對其做了操作定義,認為職業倦怠是個體在工作中對持續的人際應激源的反應所引起的心理綜合征,進一步確定了職業倦怠的三個方面:一是情緒衰竭,即個人情緒處于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完全喪失;二是去個性化(人格解體),即個體以消極、否定或冷漠態度對待服務對象;三是低個人成就感,即個體自我評價的傾向降低,在工作中無法體會到成就感,并不再付出努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心理與教育專業的教授巴利?法伯將教師的職業倦怠稱為“教育中的危機”。法伯教授一直關注對美國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研究,特別是對引發美國教師職業倦怠的根源問題做了大量深入的實證調查與理論分析。
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較為復雜,獨立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歸納起來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過重的心理壓力
社會高期望驅動下對教育的依賴心理令從教者承擔無法承受之重,使教師成了“弱勢群體”,承受無形而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繁重的工作壓力
高投入和低收入的矛盾等都使得教師工作壓力太大而卻又得不到緩沖和外部支持,從而造成成就感缺失,繁忙的教學任務,繁瑣的輔導員工作,繁重的科研任務讓獨立學院的教師在工作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困惑和疲憊,這些都與職業倦怠的形成有直接且強烈的因果關系。
三、滯后的學識能力
在就業壓力逐漸增強的現實中,教師這一職業更多被作為“謀生手段”接受,并沒有成為許多教師的“生活方式”,因而許多教師沒有自發的學習需求和強烈愿望,只是“為教書而教書”。特別是在獨立學院的工作環境下,年輕教師的學校知識和現實教育過程存在差距,形成自我抱負水平高與工作準備不足的矛盾,再加之獨立學院管理經驗不足,年輕教師在管理學生上常常耗費了大量精力,因而對專業提升就難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模糊的職業前程
由于預算的削減,獨立學院的教師可能面對調職、臨時解雇等問題,而這會使教師缺乏對工作的安全感,失去對生活和工作的掌控感,從而容易消沉、沮喪,感覺前途迷茫,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并且會激起教師要永遠離開教師職業的想法。
五、過多的文書工作
過多的文書工作占用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它影響教師追求工作中更重要的、更有意義的方面。很多教師堅持認為,學校讓教師填寫本該由秘書完成的表格,浪費了教師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教師們認為,讓教師承擔過多的文書工作,本身就是缺乏對教師專業的尊重。教師應該去做他們被培訓過的、也是他們最應該做好的工作―教育學生;相反,他們卻被過分要求完成這種非專業性的任務。而且,這種文書工作增加了教師原本就很繁忙的工作日的負擔。獨立學院的教師往往要兼做班級輔導員。很多時候,在一天之中,以“緊急通知”形式要求教師所做的文書工作打斷了教師上課和備課的時間。
那么,獨立學院學校應該如何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行為,科學合理地進行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實現學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呢?為預防和緩解這種狀況,可以從社會支持、組織支持和自我調試三方面采取有效的預防和干預措施。
1、社會支持系統是教師應對外來壓力的重要資源。給予獨立院校教師正確的角色期望,避免教師產生過重的精神負擔,努力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
2、學校要實行民主管理,讓教師積極參與學校決策,賦予教師更多的專業自與更大的自由度。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進修,提高教師的職業效能感。
3、獨立學院教師個人要善于自我調適。教師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及時反思、處理問題,要勇于正視現實困難和問題。當壓力超過個人承受范圍時,學會放松情緒,緩解壓力,還要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學生無私的愛與寬容精神。
參考文獻:
[1] 陳平生.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中國校外教育[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