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級會計學論文

高級會計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21 16:49: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級會計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級會計學論文

篇(1)

【論文摘要】本文從獨立學院特點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注重社會對會計人才素質的需求,根據人才的需求情況確定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分析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改進現有的教學方式、內容、手段、加強會計實踐教學,探討適合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的教學體系。

獨立學院雖然是一種新的辦學模式,但它在高等教育中已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躋身國際經濟大循環的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擴展,資本的國際化流動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社會對高級會計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在不斷地增大。作為獨立學院,根據其辦學特點、生源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應以就業為導向,其人才培養模式應以培養“技術應用實際能力和全面素質”為主要特色。

《高級會計學》是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已經成為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經濟越發達、高級會計人才就越需要,會計學專業人才就越來越重要。

作為獨立學院的一名教師,對學生們更應該認真、負責,不僅讓學生們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應有強硬的實務能力。希望學生們離開校門后,能夠順利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走向社會時有一技之長,成為社會真正需求的具有財會綜合性能力的人才,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獨立學院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們能夠成為社會真正需求的人才呢?目前社會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用人的單位、企業在招聘會計人員時,一般都要求應聘人員有會計方面的資格證書和具有一定的會計實務經驗。而目前高校培養的會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普遍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因此需要改革現有的會計教學體系,應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

從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教學現狀分析,整個教學環節并不是獨立的。大多數的獨立學院基本是掛靠在公辦院校之下,很多獨立學院在教學方面基本上與公辦院校主體一致。將公辦院校的教材、教學進度、教學大綱、課程考核等照搬過來,作為獨立學院的教學體系來使用。現行的公辦院校《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體系在獨立學院教學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這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高級會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技能性都很強的課程,但目前還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方法。在培養模式上,沿用公辦院校“重視灌輸理論知識不重視實務實踐能力”的傳統培養方式,強調知識的獲得而忽視個人能力的發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畢業生缺乏應對社會挑戰的素質。隨著勞動力市場的不斷發展變化,人才競爭程度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但傳統的培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既不是社會急需的技術應用、實際能力較強的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也不符合獨立學院培養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也缺乏適應社會實踐能力,對學生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2.《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體制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局限于課堂,沒能給學生創造會計實務操作的機會。學生缺乏實務實踐機會,不符合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換言之,教學模式未從學生應該掌握什么樣的實踐知識才更適應社會的需要和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學校應聘怎樣教師才合理,會計教師應該具有會計實務經驗。

3.《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體制中缺乏專性的就業指導。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但僅有培養目標遠遠不夠,獨立學院在這種人才培養理念指導下,必然要加強就業指導,實現學生充分就業。目前會計專業就業指導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就業指導只是一種狹義的就業指導,其服務內容和范圍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就業指導的對象范圍僅僅指向畢業生,忽視了更廣泛的大學生群體,對大多數學生的指導呈現空白,必然導致很多本該開展的指導內容沒有開展,指導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大多在就業指導方面開展工作,很少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規劃的指導。如果獨立院校與用人單位合作指導學生就業,那學生就業的針對性可能會更強些。

二、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進的措施

1.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應強化實踐教學,培養真正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既要關注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能力的養成,又要強調學生的實踐訓練及其工作技能的獲得,避免被動學習、機械記憶、封閉式模仿的教學模式。實踐環境的建設,正是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學校應十分重視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通過建設高水平學生實踐平臺以及實踐教學內容、模式的改革,開展多層次學生創新活動,努力打造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環境,并使之具有創新教育的內涵與功能。

2.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應培養學生解決會計實務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獨立院校會計學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否正常就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培養的學生質量。建議讓學生在學完各門會計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模擬實際工作的會計實務操作,讓學生真正做兩三個月的實際會計工作,最好是通過校企合作,使得會計學生有有效的社會實踐,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的鞏固會計學專業課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通過社會實踐可使會計學生更進一步地熟悉會計學專業的技能,對會計實務操作技能有一個整體的掌握,以提高學生的會計實務操作水平,培養會計學生解決會計實務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使學生對企業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也會提高學生學習會計學專業課程的積極性,豐富會計學專業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話學生畢業后會很快適應實際會計工作,提高其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

3.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高級會計學》這門課程應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高級會計學》是會計學專業大三學生的必修課,對學生要強調《高級會計學》課程知識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更要明確,學到的知識能夠在實際中得到充分的應用;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不但要掌握會計知識,還希望能夠達到一定的目標。作為會計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踏入社會進入企業必須持有上崗資格證。作為老師一定要督促將要畢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前必須取得會計學專業方面相關的資格證,會計相關資格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會計資格、中級會計資格、高級會計資格、注冊會計師等。因此老師在授課時,應對授課內容進行必要地了解,會計資格在將來從事會計工作中的作用,這樣在授課時就會有針對性,學生才能真正感覺到會計知識與他們將來工作的相關性,充分認識到本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把會計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與社會實踐和熱點問題相聯系,讓學生感悟到會計問題的存在和學習會計知識的實用性,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當學生對會計學習產生興趣后,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提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教師則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變為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綜上所述,獨立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對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獨立院校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對《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體系進行相關的改革,從而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孫自愿,蔣衛東,朱學義.《高級財務會計學》教改思路的定位與方法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7).

[2]張振松.從大學生就業現狀看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7/8.

[3]夏明.新時期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大學生就業,2006,16.

篇(2)

【關鍵詞】 “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效果

一、“大財務會計”課程群的提出

所謂課程群是指若干門彼此獨立而相互密切聯系的課程,它們在內容上具有密切相關、相承、滲透、互補性,配備以相應的教學素質,按大課程框架進行課程建設,進而獲得具有整體優勢的專業學科體系的有機整體。

財務會計是用會計特有的方法,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的信息。2007年筆者發表了“‘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改革設想” 一文,提出了包括《初級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三門課程的“大財務會計”課程群的概念。即以《中級財務會計》為核心,涵蓋其基礎課程《初級會計學》和對其進一步拓展延伸的《高級財務會計》作為三門會計學核心課程。通過教學和實施,已經取得了初步的、良好的效果。

二、“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形成背景

教學團隊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組成。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教學上有共同規范的介于組織與個人之間的一種組織形態。教學團隊的成員間,在心理上有一定聯系,彼此之間相互影響。教學團隊不僅強調個人的工作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團隊所依賴的不僅是集體討論和決策以及信息共享,更強調通過成員的共同貢獻,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集體成果,這個集體成果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即團隊大于各部分之和。

“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組建背景如下:

(一)國家、省、學校和學院各項政策的積極鼓勵

目前,國家鼓勵高等院校啟動教學團隊建設項目。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精神,為提高我國高等學校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確保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設立了教學團隊建設項目。省、學校和學院也相應出臺了各項政策,積極鼓勵教學團隊的建設。

(二)會計學專業教學需求催生教學團隊

會計專業建設必須與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緊密結合,必須與會計行業的發展、會計崗位的需求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專業建設的發展方向,面向社會培養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因此,需要通過建立團隊合作的機制形成一支重視教學和科研的優秀師資隊伍,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將最新教研科研成果引入教學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并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扎實的會計學理論功底,強化會計實務操作能力,實現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緊密結合,成為社會未來的優秀會計人才。

(三)按照自愿性、自然性、結構性、責任性等原則組建教學團隊

1.自愿性。相關老師自愿組成該教學團隊;2.自然性。團隊成員為近期主要承擔相關課程的老師;3.結構性。團員年齡、職稱、教學經歷、學歷等布局合理;4.責任性。團隊成員責任心強,能夠積極承擔相關職責,團結互助,協同發展。

三、“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就高等學校發展而言,“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的根本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推進教學改革。具體講,其建設目標可分為四個方面。

(一)團隊結構的發展優化

專業內容、團員學歷、職稱等結構以及梯隊建設、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優化;培育教學名師;實施青年教師導航。

(二)團隊水平的提高

通過深化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加強教材建設與資源的利用,將科研轉化為教學成果進一步提高團隊的水平。

(三)課程群教學水平的提高

通過加強師德建設、合理分擔團隊教學任務、優選教材與輔導資料、補充教材、加強教案建設、完善教學大綱與試題庫,規范試卷批改、改革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四)增強團隊的輻射影響力

通過學術交流、將教改成果影響、帶動團隊,乃至整個學校、兄弟院校;積極為兄弟學校、本地區學校培養相關任課教師。

四、“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規劃

(一)科研轉化教學

團隊各成員應積極樹立以科研促教學的意識,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體會、創新思維等滲透到教學、講座等培養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將科研成果引入課堂教學。團隊各成員應及時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論文、著作、研究報告等)恰當地引入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并啟迪其創新意識,以科研促教學的作用。

2.借助平臺滲透科研成果。團隊教師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借助論壇、講座等平臺,快捷地傳播會計法規,普及會計知識,幫助學生把握會計前沿,提高學習興趣,豐富專業知識,培育科研素養等。

3.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團隊教師可將自己的研究體會傳授給學生,激發其學習會計專業知識與研究會計相關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社團進行財務會計等相關課題研究,指導學生參加創業大賽、學生科研立項等。

(二)優化團隊結構、提高教學水平

1.加強學習、培訓,優化團隊專業結構。具體措施可以包括:(1)新會計準則的學習。加強教師會計新準則的學習,提升、鞏固教師的專業知識;選送教師參加會計準則的培訓;購買相關會計準則學習資料,以教師自學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新準則。 (2)進修培訓。定期選派教師去國內會計名校作訪問學者或參加其他短期交流,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3)參加學術會議。撰寫論文,以文赴會,選派教師參加各類會計學術研討會,把握學科前沿,吸收百家之長,提升專業素養。

2.選派教師深造,培育成果,加強梯隊建設。為提高團隊學歷層次和改進學員結構,可選送教師到名校深造,攻讀學位;研究如何充分發揮梯隊的專業優勢,進一步圍繞市場需求和學生的特征提高團隊整體水平,積累培育成果,并以此促進教師職稱晉升,優化團隊職稱結構。

3.建立合理有效的運行機制,促進交流提高。教學團隊可以采用“帶頭人統籌負責,梯隊成員各司其職,師生加強交流,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提高教學水平”的運作方式,進行集體討論式備課,合理確定教學內容;召開座談會研討教學方法;增強團隊與學生的交流,包括師生課堂上的課程交流、課外的專業見解及生活交流、調查問卷式的學習需求詢問交流等。

4.加強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應緊密結合會計專業的發展趨勢,積極進行本課程群教學研究,開展教學改革的討論和實踐,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幾個方面實現課程群教學的改進,加強與其它高校相關專業、學科教學的經驗交流,探索適合本課程知識特點和學生特征的啟發式教學、研究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力爭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立足未來的、專業知識扎實的、綜合能力較強的會計人才。

研究內容可具體分為:(1)課堂教學改革。運用現代化的方法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引入多媒體、錄像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憑證、賬簿等理論知識的講授引入實物教學,并在會計實驗室進行;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討論式、演講式、案例式、征文式、專題報告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2)實驗教學改革。主要針對《初級會計學》和《中極財務會計》的實驗教學建立“雙軌三線”式的實驗模式;大力推廣會計電算化的實驗模擬模式;增補實驗資料、改善實驗室建設;強化實驗教師的操作技能。(3)實踐教學改革。鞏固校內實習基地,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實踐教學校內校外的有效結合。

5.豐富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1)課程教材方面。《初級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應選用高質量的教材和教輔資料,在經驗充足和時機成熟的時候組織團隊成員編寫相應教材,以適應教學團隊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改的需要。(2)實驗和實習教材方面。結合團隊教改的思路,撰寫和修訂實驗教程、修訂與完善實綱。(3)其他教學資源。除了教材之外,還要廣泛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建設共享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教學論壇與教學網站;推薦國內外會計名校和知名會計組織的專業網站;開展會計專題、前沿問題講座以及創建會計協會網頁等。

6.合理分擔課程,增進協作,提高教學水平。 (1)堅持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不動搖。堅持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尤其是專業基礎課和前沿領域課程。(2)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總結以往授課情況,進一步結合團隊成員各自的優勢,合理分工,相對固定成員的任教課程,同時注意相互配合。尤應強調的是,由于《初級會計學》是會計學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與程序,為使會計知識一片空白的學生較深刻地領會和感悟會計,提高學習興趣與實際操作能力,應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參與該課程的教學。

(三)“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預期效果

由于教學團隊堅持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培養原則,預期會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自學能力、交流能力、團隊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團隊的預期影響輻射主要表現在:

1. 師德影響。團隊教師通過努力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教育法以及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職業道德等,可進一步提升師德水平。在教學任務承擔、教學精力投入、教學效果、教學改革、教書育人等方面會率先垂范,影響和帶動其他團隊、其他教師,從而提升整個院校的教學水平。

2. 發表教改論文。結合團隊的教學改革,團隊成員將總結經驗,撰寫并,傳播團隊教改的成果及相關理念,影響和帶動其它相關專業和學校的教學改革。

3. 以文赴會,學術交流。團隊成員將積極撰寫教改論文,以文赴會,參加財會等相關的教育學術會議,與專家學者交流本團隊的教改成果與理念,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同時,也影響和帶動與會專家及其學校的教學改革。

4. 授課教師培訓。團隊在教學與教育研究實踐、提高自身水平的基礎上,將面向校外,培訓本課程群的授課教師。

五、結束語

“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團隊組建是工作的開始,各項工作要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積累經驗,在教學中改進、提高,最終實現教學團隊的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月玲,等. “大財務會計”課程群教學改革設想[J] .科技教育研究,2007(2).

篇(3)

    一、建立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價制度應以打造客觀、公平、公正、嚴格的正高級會計師考試制度為前提

    正高級會計師資格客觀上要求申報者具有運用財政、會計、財務、稅務、經濟法律法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就決定了正高級會計師資格的評價,必須實行“凡進必考”,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即申報評審正高級會計師資格的人員,須參加全國統一組織的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才能參加評審。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應參照高級會計師的考試辦法,由國家財政部負責命題并組織實施,考試時間可與全國高級會計師考試時間一致。

    為確保正高級會計師考評的客觀、公平、公正,報考正高級會計師的財會人員須提供相關的原始資料以證明自己具備評審條件,并由設區市的會計考辦會同本級人事部門職改辦審查無誤后,報省會計考辦。不提供相關原始資料,或者提供的相關原始資料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各級考辦不應為其辦理報考手續。

    二、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價制度應以構建科學、公開、透明并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的評審制度為基礎

    (一)科學界定正高級會計師資格參評范圍

    正高級會計師是精通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學術造詣深,有較高知名度的本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有指導本專業高級人員的工作能力,其資格評價范圍應從不拘一格的選拔優秀會計專業人才出發,給廣大財會人員一均等的競爭機會,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促使會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和合理流動,真正實現會計正高級職稱評價的客觀、公正。《河北省正高級會計師資格申報評審條件(試行)》中規定的參評范圍為:全省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和財政系統會計管理工作的人員。具體規定為企業必須是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必須是副廳級或編制200人以上的較大事業單位,財政系統會計管理工作人員必須在設區市以上會計管理機構工作。《遼寧省教授、研究員級高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辦法(試行)》中規定的參評范圍為:全省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高級會計師。基于此,筆者贊同廣東省的做法,即正高級會計師的參評范圍為在全省從事會計工作的在職高級會計師,這種不以企業事業單位規模大小和機關性質為限制條件的選才理念,不僅廣開了才路,同時也使會計系列與其他系列在正高級職稱申報評審范圍上趨于均等化、和諧化、人性化。

    (二)建立考前和評審結果公示制度,接受公眾的監督

    考生在考試報名前要由單位在顯著位置就報考正高級會計師應具備的條件,該考生已經具備的條件,包括學歷、取得高級會計師的任職年限、論文、成果等條件公示7天,無異議后由所在單位出具證明,連同相關資料一并報送會計考辦。評審通過后,省級人事部門要主動在當地報紙上予以公示,使正高級會計師的考評從考試報名到評審結束均在社會公眾的監督下運作。

    (三)為確保正高級會計師評審的公開、透明,建議在評審申報程序上再加一把鎖

    以往的正高級會計師評審,評委們看到的除任現職評審表、年度考核表、外語、計算機、會計實務合格證為原件外,其他的均為復印件,即使復印件是虛假的,只要設區市職改辦蓋上章,簽上字,到了評委手里也就成真的了。為此省級職改部門應合理界定設區市人事局職改辦的原件審查權,讓評委們在評審過程中能夠看到申報者的原件,特別是論文成果,這樣做也為日后答辯奠定了基礎。對于申報者提交的原件,人事部門要妥善保管,嚴防丟失。總之,在正高級會計師的評審過程中,嚴格條件和程序,寧缺勿亂,以確保評審質量,把財會人員最為關心的事辦好。

    三、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價制度應形成以理論基礎、業務能力、專業素質、道德品質、創造思維為核心內容的考評體系

    根據這一思路,凡報名參加正高級會計師考試以及考試合格申報評審的高級會計師應具備如下條件:

    (一)政治、職業道德條件

    綜合河北、廣東、遼寧三省的規定,筆者認為正高級會計師的政治、職業道德條件應統一為: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廉潔奉公,忠于職守,嚴格執行財經紀律,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任現職期間,年度考核合格以上,并提供準確、有效資料及證明。

    (二)學歷、資歷條件

    參照三省具有大學本科畢業以上會計專業(含經濟、統計、審計等相近專業)學歷,從事會計專業工作,取得高級會計師資格5年以上的學歷、資歷條件,以及不具備規定的學歷、資歷條件在擔任高級會計師工作期間業績特別突出,符合破格條件人員,可以破格參加考評的規定。筆者以為:具有跨門類雙大專學歷的人員,應按大學本科畢業生對待,但必須有一個財經專業(含經濟、統計、審計等相近專業)的大專學歷,從事會計專業工作,取得高級會計師資格7年以上。

    對于不具備規定學歷(大專及以下)和資歷(任高級會計師滿3年,不滿5年或7年),但為享受國務院津貼、省(直轄市、自治區,下同)、部級以上“三三三”人才中的一、二層次的人才,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設(區)市以上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獲得省部級財會科研成果三等獎(等級內額定人員)以上的獎勵人員,可破格申報正高級會計師的考試和評審。

    (三)外語、計算機條件

    已經試行考評的三省都要求申報者參加全國職稱外語,全國或省職稱計算機統一考試,成績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求。符合免試條件的人員按相關政策掌握。

    筆者意見:在涉外單位工作的會計人員應該要求外語考試,并且考試必須達到合格線,其他會計人員的外語考試僅作為參考條件,這樣才能讓財會人員走出與本職工作關聯性不大的敲門式考試誤區,騰出更多時間研究業務,并在本職業務上有所建樹。關于職稱計算機條件,鑒于目前計算機已經普及,且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工作助手,凡申報正高級會計師評審的人員,都應參加相應級別的職稱計算機考試,并且達到國家或省定合格線,不應再按歲數設置免試條件。

    (四)繼續教育條件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提升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會計人才的重要舉措,正高級會計師更應該重視此項教育。目前河北、遼寧兩省未對此作出規定,按照財政部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的要求,參照廣東省的做法,筆者認為,正高級會計師的申報者,在任現職期間,應立足本職工作,參加本專業或者相近專業以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達到規定的要求;或者提交課題研究;或者報考參加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評估師的全國統一考試財務會計科目合格,并經省級財政部門確認,折合繼續教育學時;或者參加全國會計知識大賽合格,不論哪種形式,都必須提交完成繼續教育的有效證明。

    (五)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條件

    由于財會人員所在單位不同,崗位情況各異,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條件難以準確量化考核,建議將不便考核和難以考核的事項納入考試范圍進行書面測試。筆者結合不同會計崗位的實際,參照三省的相關規定,就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條件考核,擬訂為:任現職期間,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較強的業務能力,精通會計政策,通宵國際慣例,參加過全國統一會計制度、準則、法規、辦法的制定;或主持設計、起草、參與制定省級貫徹國家會計政策、法規、制度的具體實施辦法。

    2.主持一個地區、行業,或大型企業、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能夠運用現代會計管理方法,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主持和參與單位經營管理、經濟預測和決策、產業結構調整、建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資金籌措、運用等,能夠處理財務管理中較為復雜的問題,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具備在本單位組織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的能力,制定起草過本單位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得以實施并在業內認可。

    4.為大型技改項目、基建項目、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編制可行性報告,獲得政府批準,投資回報率較高。

    5.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會計工作動態,制定對策,解決會計、審計工作中出現的重大疑難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

    6.在本專業、本崗位業績突出,并獲得過設區市政府級以上榮譽稱號兩次和省部門級以上榮譽稱號一次。

    以上均需要提供準確、有效的資料及證明。

    (六)業績成果條件

    筆者以為,財會業績成果,尤其是獲獎的科研成果應為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財政部門、社會科學聯合會、財政學會、會計學會、預算研究會等正式機構頒發的獎項為準,否則,不予認可。

    綜合三省規定,正高級會計師申報者任現職期間,工作業績突出,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會同經濟、工程、科研部門進行工程經濟項目課題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獲得設區市科學技術二等獎(等級內額定人員)以上獎勵。

    2.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開創性地提出本專業的研究或開發方向,完成國家或者省下達的財會科研課題,獲得省部級調研成果二等獎一項,或省部級三等獎兩項以上。

    3.參與國家財政部會計制度與國際慣例接軌問題研究,取得國家財政部認可的重要成果并受到嘉獎。

篇(4)

除了《現代高級會計》、《成本會計學》、《審計概念與方法》等專著或教材,秉承“品質優先、首推名作”的宗旨,最近兩三年來,“三友會計名著譯叢”選取引進了《財務會計》、《會計理論》、《財務報告與分析》、《審計與保證服務》、《比較國際會計》、《國際會計學》、《決策與控制會計》等優秀圖書,修訂再版了《高級管理會計》、《實證會計理論》、《經營分析與評價――有效利用財務報表》和《會計學精要》等經典教材。概括來講,本叢書具有以下兩大基本特點:

一、作者權威

身居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或者以其會計專業揚名天下的英國The University ofReading和美國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等高校,本叢書的作者隊伍非常強大。諸如CharlesT.Homgren、AlvinA.Arens、William J.Bums,JL、Christopher Nobes、FrederickD s.Choi等會計學家、知名學者或資深教授,為本叢書的成功推出奠定了優良而牢固的基石。這些頂尖作者對自己的研究課題有著透徹的理解和深刻的認識,在各自的領域中貢獻突出,甚至享譽全球。他們撰寫的教材不斷修訂再版,被世界眾多著名大學選用,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比如《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學》的作者CharlesT.Hom-gren教授,他在取得哈佛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后,又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作為一名注冊會計師,在就職于斯坦福大學之前,曾經在APB(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工作了6年,在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dvisory Council工作了5年,在AICPA(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理事會工作了3年,為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服務了6年。在獲得“杰出教育家”等殊榮的同時,Homgren的名字也登上了美國會計名人堂(Accounting Hall of Fame)。而《實證會計理論》和《決策與控制會計》的作者JeroldL.Zimmerman,是羅切斯特大學西蒙商學院的杰出教授,著名會計學家。他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曾任西蒙商學院院長,是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lcs等久負盛名的專業學術期刊的編委。Zimmerman教授在會計學的很多領域,如成本分配、預算、審計、財務會計理論、兼并與收購、資本市場等發表了數篇論文,其中不乏開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贏得了AICPA頒發的會計文獻杰出貢獻獎。

二、內容經典

本叢書著眼于遴選權威著作和經典教材,其內容大都經過多次提煉、更新和修訂,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創新性和系統性。很多教材都是一版再版,根據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不斷增刪內容,使之更具有時代感和應用性。在此謹倒釋三則:

《實證會計理論》,這是Ross L.Watts和Jerold L.Zimmerman兩位教授花費十年心血潛心研究實證會計的最終成果,是第一部匯集實證研究成果的會計理論專著,也是眾所周知的“實證研究策源地”羅切斯特大學所屬學派的集大成者。本書回顧了會計學中大量的、與日俱增的以經濟學為基礎的經驗性理論和方法,探討了資產計價模型、盈利信息含量、經理報酬計劃、會計政策選擇等實證會計研究的前沿領域,介紹和評述了許多著名的實證研究成果。雖然成書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但本書一直經久不衰,所倡導的實證研究方法也風行學界,從而成為被頻繁引用的經典會計著作之一。

《比較國際會計》,這是比較國際會計領域的經典著作,也是該領域最有影響、最具權威性的教科書之一,已被全球多所知名大學選用。英國著名會計學家、本書作者Christopher Nobes教授已獲得由美國會計學會授予的“比較國際會計杰出教育家”稱號。作者主要采用縱橫結合的比較研究方法,借鑒法學、史學、管理學、財務學、稅收學乃至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理論和知識,以大量的研究材料和案例,客觀地分析了各國的會計慣例,揭示了財務報告差異的原因和國際協調的意義、障礙以及進展。同時,該書還參考和介紹了大量國際會計領域的最新研究文獻。

篇(5)

關鍵詞:人才培養;差別化;實踐教學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會計學專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我國現有會計人才供需矛盾及高級會計人才的缺乏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擔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肩負著人才培養重要使命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根據市場需求,明確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最優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注意相關交叉學科專業建設,才能培養適應市場競爭環境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當前形勢下,按照同一標準進行人才培養的方式強化了市場競爭,造成會計專業中低級人才過剩、高級人才稀缺的結果。因而高校必須適應社會需要及時變革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生素質、學生意愿與社會需求進行差別化培養,突破單純強調本專業學科縱向知識的學術性、完整性的傳統觀念,培養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專業人才,并建立對就業市場反應靈敏的適應機制。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差別化人才培養

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從初級到高級分幾個級別,這就要求高校對人才培養區分幾個層次,由于學生興趣與愛好及基本素質的不同,個人職業目標及能達到的層次都是不同的,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采取不同的培養方案,進行高級應用型人才和普通應用型人才差別化人才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采取分流機制,根據自身愛好及綜合素質、學生意愿及導師指導意見確定不同的學習方向,進行差別化課程設置,采取選修的方式,靈活設置畢業年限。

(1)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

高級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對本專業有縱深的知識結構,需針對專業創新人才要求建立課程體系,強化專業理論課程的系統和完整。同時,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聯系,不僅能夠處理會計實務,還要進行企業的財務制度制定,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參與企業的管理并提出建議等。

進行課程設計時,各門課程之間銜接及連貫性需要很好的把握,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特色進行教學設計,從每門課程中發現其對企業實際應用的價值,以案例為中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要有適合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二要有相關的能將實踐與理論結合運用的任課教師,能夠提煉理論課程精華,形成很好的知識體系,三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提高,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職業素質。

(2)普通應用型人才培養

普通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復合知識結構、以適應廣大用人單位實際需要的大眾化教育技術人才,能夠從事本專業及很多交叉專業崗位工作,需要對學生加強通識教育,使他們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律、信息技術等相關領域全面的知識,了解商業環境、公司治理,培養商業道德,職業素質,具有會計人員誠信。強調學科的綜合性和知識的完整性以及實際工作能力,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應用型人才課程設置應當強調實踐教學的系統化,重點培養學生會計業務處理能力、經濟管理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機能力、職業道德素養,盡量減少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數量,增加選修的課程,加強案例教學的比重,提供仿真化教學環境,強化職業教育課程。

2、構建理論與實踐課程協調的系統化課程體系。

實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改革傳統的理論實踐相分離的課程設置,使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有機結合,更系統化地讓學生接受到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需要構建以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教學質量觀和素質拓展體系。

(1)革新理論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

理論教學需要系統化,專業課程設置需要精細化,授課過程需要科學化,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改變以老師滿堂灌講解的模式,探索科學的會計學專業教學方法。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強,會計專業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和自身的發展沒有概念,很多學生沒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惰性較強。因此,理論教學中教師要活躍課堂氛圍,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教師引導、學生自我學習為主,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調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職業氛圍,強化職業教育,提高學習效果。

(2)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對于應用型人才來說,實踐教學體系應該是系統和完整的。在課程設置時,應與理論教學相協調,保證各門實踐及實訓課程的有效銜接,形成系統化的課程體系,達到課堂實踐、階段實訓、綜合實訓一體化的實踐過程。由于學生在企業實習中,考慮到風險和商業機密,往往接觸不到財務的核心內容,達不到預期的實習效果。因而學校需要利用好實踐教學中心或者采取校企合作訓練方式,為學生畢業以后的實際工作與理論縮小差距,也為學生進入工作狀態奠定基礎。

3、提高教師科研及教學能力,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

高等學校教師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其素質影響到大學會計學專業的教學質量,進而影響到會計學專業人才的素質。教師除了需要掌握扎實、全面的會計學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懂經濟、稅務、法律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掌控課堂,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進行終身學習,持續更新自身知識,并通過科研,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培養雙師型教師,使得教師理論聯系實際,從而能夠生動地開展教學,為教學積累大量的案例資料。

4、完善教學保障評價體系

構建多形式、多階段、多方位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科學、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1)將形成性考核與總結性考核相結合,采取多種考核形式進行全過程、綜合評價學生成績,例如,可以提交實踐課程內容方案設計、撰寫專題性研究論文等。讓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核結果更客觀、全面,同時還可減輕大學生們的考試負擔,讓學生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時對于本課程知識的積累及應用上。

(2)建立相應的考核指標體系,對不同類別的課程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增加考核項目,綜合考核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教學工作各個環節的進程進行考核,不斷提高教學授課質量及學生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克慧,田圣會,彭慶文. 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及其培養[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年第7期

[2]王宛秋,趙立祥.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 20 11年第4期(上)

篇(6)

關鍵詞:課程設計 管理會計 非會計專業 會計學

中圖分類號:F23;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03-0117-03

一、序言

目前,我國相當多高校將會計學課程作為核心基礎課向經濟管理類學生開設,反映了這樣一種共識:理解財務會計概念是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必要準備。這門課程的主要功能一是為會計專業的學生以后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做準備,二是為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提供基本的會計工具。

國內關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研究論文數量龐大。從已有文獻看,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滿意度較低,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比較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面臨的挑戰既來自學生專業與職業目標的多樣性,又來自于學生對會計課程的負面印象――學生通常認為會計課程就是擺弄數字。非會計專業的學生認為會計學與未來的職業生涯不相關,因此對這門課程不是很重視。會計教育界意識到改變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觀念很重要,因為觀念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而且影響學生的職業生涯。因此,會計教師呼吁認真審視會計教育,拋棄偏重機械記憶的教學模式,向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開發學生決策能力的方向轉變。

這個挑戰促使會計教師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這些方法與建議包括:改變學生對會計學科的觀念,改變會計學教材的主題順序,采用主動學習法,重視批判性思考,模擬企業的運作方式,使用大眾媒體的資源,摒棄或減少有關借貸方的機械記憶。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會計學的教育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將上述創新方法圍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整合會計原理,也就是重新開發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對會計學的教學效果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二、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教學目標定位不當

對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會計學是專業基礎課,教學目標是為學生以后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做準備。因此,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明確會計的含義、職能、目標;理解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賬戶和借貸記賬法之間的關系;掌握會計核算方法的關系及其具體應用;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并進行簡單的財務分析。總之,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會計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成為會計信息和數據的生成者。而對于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會計學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會計信息,而不是從事會計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如同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一樣,學習的目的是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編程。

概括來說,會計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如何做會計(How to do accounting),而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如何用會計(How to use accounting )。具體來說,會計專業的學生生成會計信息,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使用會計信息。二者之間的關系如同軟件的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使用軟件的用戶不必懂得編程知識,重點是如何使用軟件。由于目標定位的錯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課程教學的第二個錯誤隨之而來。

(二)選用教材沒有體現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會計與非會計專業教學目標存在很大差異。很多高校對非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教學目標定位不當,其直接表現是會計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材沒有實質區別。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的選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選用的教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會計專業學生用的《會計學原理》或《基礎會計》。對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這類教材的弊端是側重講述會計要素的具體核算,缺乏對相關經濟環境背景、企業經濟業務運作信息、各種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經濟內涵與實質的闡述,體現更多的是會計技術層面的會計核算方法,沒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這類教材體系偏離了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目標,不適合非會計專業學生使用會計信息的學習要求,影響了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的積極性。選用的另一種教材是標明適合非會計專業學生用的《會計學》。這類教材嘗試調整教材結構,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材的框架結構與內容,與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材沒有本質差別。

(三)教學內容沒有體現專業要求

首先,課程內容不完整,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在課程安排上大多數高校的會計專業都設置會計學、管理會計兩門課程,會計學的內容只限于財務會計,不包括管理會計。目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沿用了會計專業會計學的體系,基本不包括管理會計的內容。管理會計包含的內容如計劃、預算、預測、成本管理、業績評價、內部控制等,與經管類非會計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更相關,更能體現非會計專業學生使用會計信息的教學目標。但在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中,沒有包含上述與經濟管理類學生專業需求密切相關的內容。

其次,教學內容沒有突出重點。課程教學內容取決于教學目標,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內容側重于以借貸記賬法為核心的會計核算流程。即經濟業務發生后,首先要根據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然后登記賬簿,最后編制財務報表。基于現有的教材體系,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沿用了會計專業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主要強調了財務會計的簿記方面,即借、貸、日記賬、分類賬等內容,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學生往往感到會計比較機械、枯燥,與專業不相關。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專業會計師,因此應淡化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具體核算程序。

會計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內容沒有根本區別。特別是,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沒有包含管理會計的內容。目前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沒有機會學習管理會計,一是因為有些高校對經管類非會計類專業不開設管理會計課程;二是由于第一門會計學課程的學習經驗,即使有機會部分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也不選修管理會計。在某種程度上,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內容就是不完整的,因為在企業實際運作中并不存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這就造成了非會計專業學生學到的會計知識缺乏系統性,不能從整體角度掌握會計的精髓。

總之,由于目標定位不當、選用教材沒有體現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教學內容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較低是可想而知,預料之中的。

三、 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構想

(一)對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關系的再認識

傳統理念將會計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類,著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對于二者之間的聯系重視不夠。

近年來,學術界對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問題研究較多。早在2003年,孫曉明從會計目標變遷的視角闡述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他認為財務會計服務對象向內部擴展,包括了內部信息使用者,管理會計服務對象則向外部擴展,包括了外部信息使用者。會計服務對象的這一融合使原來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劃分的界限逐漸模糊,從而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最終融合提供了理論支持。黃曼遠(2014)從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內涵和關系的探討出發,根據二者的歷史、本質、目標和發展趨勢的同一性,從理論上證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可能性與必然性。她認為從現實角度來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企業實踐中從來就不是兩個相互孤立的系統,而是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都有著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聯系。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生成的信息交叉構成企業完整的對外報告和對內報告。

(二)將管理會計納入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理論基礎

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內容的深化、延伸與發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基本信息來源一致,終極目標一致。

根據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1997年的公告,管理會計是通過規劃、計量、管理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系統引導、激勵管理者的行為,支持與創造實現企業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從而增加企業價值的持續改進過程;根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財務和管理會計委員會的定義,管理會計是為管理當局用于企業的計劃、評價和控制,保證適當使用各項資源并承擔經營責任,而進行確認、計量、累積、分析、解釋和傳遞財務信息等的過程。

上述專業機構對管理會計的定義清晰地表明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管理會計通過計量、管理、利用財務信息創造價值,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密不可分。

目前,許多學者認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從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課程的目標出發,著眼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內容進行整合,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三)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具體構想

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內容融合,重新構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體系。具體如下頁表1所示。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挑戰就是改變課程的框架結構與內容。如下頁表所示。

第一單元是設立企業(以商業、服務業為背景),主要業務活動涉及制定商業計劃書,本量利分析,編制預算,討論公司的組織形式,解釋財務報表。此外,采用預算作為公司戰略的工具,學生在整個預算期內評估企業決策。這些主題持續整個學期。

第二單元包括建立會計系統。與傳統的會計學課程強調掌握借貸方記錄經濟業務不同,這一單元利用電子數據表(Excel)建立會計賬戶系統,每一列代表一個賬戶。賬戶的增減變動在每一列記錄,到會計期末結出每個賬戶的余額,利用賬戶的期末余額編制財務報表。

傳統的會計學課程將會計循環視為編制財務報表的一個程序,這個循環始于記錄經濟業務,終于結賬。但是,這種視角意味著編制財務報表獨立于公司預算中設定的管理目標。整合后的會計學課程將編制財務報表視為預算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編制財務報表的目的是將實際結果與呈現在預算中的預期目標相比較。進一步說,會計循環的終點不是編制結賬后的試算平衡表,而是計算實際與預算的差異,評估前期決策。

課程的前兩個單元主要涉及與服務業、商業企業相關的會計概念,第三、四單元以制造業為背景。學生將在前兩個單元已經掌握的相關概念應用到制造業的企業環境。此外,學生前兩個單元中沒有充分理解、或者理解錯誤的概念在這個環節可以得到更正。

第三單元包括編制總預算,計算多種產品的盈虧平衡點,用分批法、分步法計算成本,計算銷售成本,采用各種成本流轉假設計算期末存貨。

第四單元包括利用相關成本進行決策,以標準成本為基準計算成本差異,記錄與分析涉及財產、廠房、設備和所有者權益的經濟業務。

最后一個單元是有關借貸方的學習。記錄交易或事項的規范方法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重要的必備要求,是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商業語言。整合后的會計學課程不是要擺脫或刪除有關借貸方的知識,而是將其放在適當的環節講述。在課程的最后階段講述借貸知識,其優勢是:學生已經掌握利用電子數據表記錄經濟業務,已經實踐過利用Excel計算賬戶余額編制財務報表,已經明白如何利用財務報表進行決策。在這個背景下,對經濟業務的會計記錄只是學生對已經熟悉的會計系統的一個微小的調整。

關于借貸方的內容包括全面完整的實踐,學生編制會計分錄,登記日記賬,將日記賬過到分類賬,編制試算平衡表,編制調整分錄并登記到總分類賬,最后根據調整后的試算平衡表編制財務報表。

整合后的會計學并沒有減少傳統會計學課程的內容,而且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納入教學體系,豐富了會計學課程的內容。這種調整保持了會計學課程結構與體系的相對完整,能夠使學生對整個會計基礎知識及簡單的管理會計知識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整合后的課程內容將管理與會計有機結合起來,更符合經濟管理類專業會計課程的教學要求,體現了管理特色。這種體系與經管類學生的專業需求、未來職業發展有了比較密切的聯系。

胡玉明教授早在2010年提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是讓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看懂財務報表,聽懂商業語言,理解會計信息,運用會計思維,輔助管理決策,持續創造價值。改變框架結構后的會計學課程因專業施教,立足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從管理的角度看會計,在一定程度可以實現會計學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從而賦予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以意義。

參考文獻:

[1]D.LeeWarren,MarilynN.Young.Integra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A best practices course for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247-266.

[2]周亞榮,郭均英,盧雁影.會計學教學本科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分析[J].新會計,2015,(3):33-35.

[3]蔣大富.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材建設思考[J].財會月刊,2011,(7下):108-110.

[4]魏永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相融合的設想[J].商業會計,2008,(19):59-60.

篇(7)

【關鍵詞】會計研究生 學術型 專業型 能力框架 差異與融合

一、問題緣起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大力開發“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的精神,財政部制定了《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強調以培養高端會計人才為突破口。當前,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一是推動會計行業產學研戰略聯盟,產學研戰略聯盟是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重要途徑;二是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建設工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需求,加大應用型高層次會計人才培養,以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為導向,促進會計學研究生教育逐步向以應用型專業學位教育為主轉變。要穩步擴大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規模,促進會計專業學位系列加快發展,實現會計專業學位教育與會計相關職業資格考試“雙向掛鉤”,進一步強化高層次會計教育導向。這隱喻著會計研究生教育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明確能力框架的構成要素和細節是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下屬的國際會計教育理事會(IAEB)于2012年11月了修訂后的IES 6(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初始職業發展――職業能力的評估》,將于2015年7月1日生效。IAEB一直致力于高端職業會計師能力問題的研究,IES 1規范了職業會計師教育的基本要求,將職業能力分為初始職業發展(Ini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PD)和后續職業發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前者主要規范首次作為一個職業會計師須具備的能力框架,而后者則規范后續職業會計師職業能力的維持問題。在上述國際教育準則中,職業能力被認為是一個會計師角色需要具備的能力。職業能力包括技術能力(iechnical competence)、職業技能(professional skills)和職業價值觀(professional values, ethics and attitudes)。IES 6主要規范IPD階段高端(aspiring)職業會計師職業能力評估的目標、原則和可驗證的證據問題,是對職業能力評估基本要求的闡述,而具體職業能力的評估,則體現在其他準則中。如IES 2規范IPD階段的技術能力,IES 3規范IPD階段的職業技能,IES 4規范IPD階段的職業價值觀,均有各自領域的職業能力的具體評估要求。IES 5規范IPD階段的實踐經驗,IES 8明確了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對財務報表審計的責任,都對實踐經驗和高端合伙人(engagement partners)職業能力有具體的評估要求。而CPD階段則主要體現在IES 7中。由此可見,IAEB將高端職業會計師的能力框架定位于技術能力、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和實踐經驗四個方面。這是目前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成員國均認可的職業能力框架,代表了會計師職業能力框架的最新成果。

國內的研究成果也較為豐碩,研究成果集中在:

一是立足我國國情討論我國高級會計人才的能力框架體系問題。劉玉廷(2004)將高級會計人才須具備的職業能力框架概括為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會計政策選擇判斷、組織和實施內部控制、財務管理以及綜合運用財務會計信息五個方面。鄧傳洲等(2004)歸納了勝任能力框架和學位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兩個分支,其中,后者包括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資格和會計崗位資格的能力框架,建議采用功能分析法和能力法相結合的方法,將能力框架劃分為需要執行的任務、執行任務的環境、特定的業績標準和完成特定業績標準所需能力或個性特征。陳檢生(2005)將會計人員的能力歸結為專業功底扎實、綜合協調能力強、準確理解和貫徹執行政策法規的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熟悉掌握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八個方面。陳藝東和何華(2005)認為,高級會計人員的能力主要包括宏觀經濟形勢的適應能力、專業分析判斷能力、管理控制能力、以專業知識為核心豐富的經濟管理知識四個方面。郭永清(2008)建議,應在能力框架中強調高級會計人才的國際化視野和思維能力、信息化標準整合能力、復合型綜合管理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

二是借鑒IAEB會計師執業能力框架探討我國高級會計人才需具備的能力框架體系。王曉娜(2004)借鑒CGA(加拿大注冊會計師)和AICPA(美國注冊會計師)將職業能力劃分為低層、中層和高層三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具體能力又劃分為職業品格、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三個方面。許萍和曲曉輝(2005)建議,高級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包括知識、技能和職業價值三個方面。荊新和胡鐵安(2005)借鑒IAEB的研究成果,也將會計師職業能力框架劃分為職業知識、職業技能以及職業價值觀三個方面,結合我國高級會計師考評制度改革情況,著重討論了能力的甄別與激勵問題。周宏等(2007)結合我國會計職稱考試的現狀,將企業會計人員的能力框架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分別定位于業務操作型、會計主管型和經營管理型,基于IAEB職業會計師中“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能力要素予以具體化,并提出了實施方案。

三是討論總會計師的工作職責問題。1990年的《總會計師條例》將總會計師的職業能力歸結為具有較高理論政策水平、熟悉國家財經法規、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具備本行業基本業務知識、具備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五個方面。2006年國資委了《中央企業總會計師工作職責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總會計師的四大職責:企業會計基礎管理、財務管理與監督、財會內控機制建設和重大財務事項監管(丁友剛、文佑云,2012)。但丁友剛和文佑云(2012)認為,總會計師職責一方面要繼續關注傳統的資源效率管理,另一方面還須承擔公司戰略規劃與執行。總會計師具有公司治理層面監督者和公司管理層面高級參謀這兩種雙重角色,總會計師的職責應轉移到公司戰略管理、風險與內控管理及價值創造上來。

國內外關于會計師職業能力框架的豐碩成果,為本文奠定了重要基礎。但當前國內外的研究并未專門針對會計研究生的能力框架問題展開探討,更未針對學術型和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能力框架進行分類研究。當前,我國專業型會計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而學術型會計研究招生規模不斷縮減。兩類研究生的能力框架,究竟怎樣才能符合高端會計人才的需求?學術型與專業型會計研究生能力框架有何區別?這是當前教育界須深思和迫切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能力框架

培養目標決定能力框架。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科學研究,這是最合理的定位。依此邏輯,具備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應是學術型會計研究生能力框架的核心內容。那么,如何來設計學術型研究生的能力框架呢?IAEB將職業會計師的能力分為技術能力、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和實踐經驗四個方面,這值得我們借鑒。原因在于:一是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已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那么中國的會計教育也應與國際接軌或趨同,因為滿足實踐的需求是會計教育的終極目標所在;二是會計教育的國際趨同是實現我國由會計大國向會計強國邁進的重要途徑;三是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畢竟屬于高端會計人才,盡管其畢業去向是科研院所和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但教學和研究的內容畢竟都是現實中的會計實踐。因此,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能力框架可具體化為:

1.技術能力。技術能力實際上是指學術型會計研究生應具備的知識儲備及能力。這種技術能力應緊緊圍繞其科學研究能力培養來展開,包括財會類、經濟類和管理類三大類知識體系。財會類知識包括:財務理論、會計理論、審計理論、成本管理理論、稅收理論與政策、會計研究方法論、實證會計理論與方法等。經濟類知識包括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數理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應用統計理論與分析、數量分析與統計軟件應用等。管理類知識包括公司治理、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管理研究方法論、管理軟件應用等。三大類知識體系為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2.職業技能。學術型會計研究生將來是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職業技能即指教學技能和科研技能。學術型會計研究生應具備的教學技能包括: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充分備課、清晰講授、熟練使用教學媒體、高效管理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術型會計研究生需具備的科研技能包括:提出研究問題、搜集資料、文獻閱讀、理論分析、數據處理、邏輯清晰、文筆流暢。教學技能和科研技能的培養需要學生平時在具體的文獻閱讀和學術討論上,做PPT,走上講臺陳述文章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并發表自己的評論意見,接受聽眾的提問,尋求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3.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觀即學術型研究生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職業操守。教學上,要兢兢業業,善待學生,終身學習,遵守教育法規政策;教學職業價值觀的培養可以通過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堂上作陳述的時候由任課教師予以點評,但更主要的是任課教師以身示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科研方面應恪守學術道德,不剽竊,不抄襲,不一稿多投,善于接受不同學術觀點的爭鳴與自由探索;科學研究職業價值觀的培養主要由學生導師言傳身教,要時刻提醒學生不能逾越學術道德底線。

4.實踐經驗。實踐經驗即學術型會計研究生在教學與科研過程中應具備的實踐經驗,包括在大中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進行的短期實踐。深刻領會實務工作中對高端會計人才的要求及實踐單位面臨的財會問題,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式,并尋找自己的研究命題,展開科學研究,力求為實踐單位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能力框架

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能力框架。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將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凝練為:培養具有較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會計專門人才。該目標具體體現在:(1)具有良好職業道德、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2)具有較強業務能力,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會計、財務、審計及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具有從事高層次會計管理工作所必備的國際視野、戰略意識和領導潛質;(4)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簡言之,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實務,這決定了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能力框架。該框架可具體化為:

1.技術能力。技術能力即指專業型會計研究生應具備的知識儲備及能力。這種技術能力應緊緊圍繞應用實務能力的培養來展開,也包括財會類、經濟類和管理類三大類知識。財會類知識,則通過財會類課程來培養,包括:會計理論與實務、財務理論與實務、審計理論與實務、會計準則專題、審計準則專題、中國稅制、稅收籌劃、稅務會計、經濟法專題、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資本營運與財務戰略、企業并購、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企業價值評估、財務報表分析、經濟責任審計、聯網審計、XBRL應用專題等。經濟類知識通過經濟類課程來培養,包括:管理經濟學、數量分析方法、投資學等。管理類知識通過管理類課程來培養,包括:戰略管理、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管理軟件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等。三大類知識為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應用實務奠定了復合型知識架構體系。

2.職業技能。著眼于實務導向的專業型會計研究生,其職業技能應包括:(1)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及承受與應變能力;(2)溝通協調能力、策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3)政策掌控能力、國際化商業視野、系統分析能力、團隊建設能力、人才培養能力、戰略制定與實施能力。

3.職業價值觀。專業型會計研究生就業去向是企事業單位,其職業價值觀包括:(1)遵守財經法規與執業規范,客觀、獨立、公正,不斷更新知識,致力于終身學習;(2)保守財務商業秘密,不做假賬;(3)維護企事業單位正當權益,關注公眾利益,承擔社會責任,不參與舞弊或行賄受賄。

4.實踐經驗。對專業型會計研究生而言,其培養目標是實務型。因而,應特別注重積累實踐經驗。包括利用寒暑假由學校統一組織或導師安排到大中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銀行證券保險業進行實習,側重關注實習單位的會計處理、稅務處理、財務管理和戰略規劃,培養與實習單位員工及領導溝通協調和團隊合作的能力,為今后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基礎。

四、會計研究生能力框架的差異與融合

毫無疑問,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科學研究,畢業去向是科研院所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而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實務,畢業去向是企事業單位,將來成為企事業單位的高級會計師、總會計師或財務總監。這決定了兩類研究生能力框架必然存在差異。

1.對于技術能力而言,學術型側重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類知識的汲取,要求具備深厚的經濟學、管理學和財會類知識的積累才能為科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而專業型則側重實務操作類課程知識的培養,這類課程以財會類知識為核心,圍繞企業生命周期和經營流程開設相關課程,切實解決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價值創造問題,從而為專業型會計研究生走向高級會計師、財務總監和總會計師奠定基礎。

2.就職業技能而言,學術型著眼于教學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教學方面要充分準備,及時更新知識、清晰講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科學研究方面則要能夠尋找研究命題,并能運用研究方法得出研究成果,并有邏輯性地、連貫地以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專業型會計研究生著眼于處理實務問題的能力,包括發現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財會類問題及管理層面的問題,著手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特點和性質,并據以提出具有針對性、切實性和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3.針對職業價值觀而言,學術型會計研究生側重教學和科研層面,教學方面應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善待學生,認真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傳授學習方法,重視學習引導,提高學習效率;科學研究方面,則體現為要有作原創研究的意識,不抄襲,不剽竊,不一稿多投。而專業型會計研究生則側重應用實務層面,主要是保持獨立、客觀、務實的精神,遵守財經法規和執業準則,不做假賬。

4.至于實踐經驗,學術型會計研究生實踐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企業運轉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尋找科學研究的命題,在實務中顯得較為宏觀。而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實踐則主要是深入考察企業的具體運作,包括財務管理、會計處理、稅務處理、戰略管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在實務中顯得較為具體和更具針對性。

那么,學術型會計研究生與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能力框架是否存在融合的可能?融合是指找到兩類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能力框架的共同點所在。現實中,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趨勢是按碩博連讀生來培養,這也是目前科研院所和高校對人才需求的現狀,東北財經大學現在已經將學術型會計研究生建成博士預科班形式,碩士階段的培養課程與博士生課程實現了無縫對接,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科研成果產出成績斐然,效果非常顯著。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也已經將學術型會計研究生設置為碩博連讀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按照學生自愿的原則已經將學術型會計研究生一分為二,一部分學術型會計研究生按碩博連讀生模式培養,任課教師的配置為科研能力強的年輕教師,研究方法的培養側重規范的實證研究方法;另一部分則按傳統模式培養,目標定位也是應用實務。去高校就業一般認為是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理想選擇,但當前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是,一個一般的本科院校在專任教師招聘過程中均要求應聘者具有“985”、“211”高校博士學位,甚至還要求應聘者的本科學歷(第一學歷)是“985”或“211”高校畢業的。在非高校的科研院所,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在應聘和未來晉升過程中都具有絕對優勢。現實的情況是,會計學博士生畢業后大部分還是選擇去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學術型與專業型會計研究生能力框架的結合點,在于學術型會計研究生未來的教學方面。教學的內容一般是專業型會計研究生或會計本科生所需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盡管兩類研究生能力框架存在差異,但學術型會計研究生也應關注和學習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學習內容。這樣,學術型會計研究生在重視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的同時,才能不忽視其應用實務知識的獲取。只有這樣,學術型會計研究生在未來才能勝任教學工作。此外,了解應用實務也是學術研究選題的重要來源,但在培養過程中,能力框架的設置還需要側重學術研究。因而,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培養應關注應用實務,即以學術研究為主、應用實務為輔。同理,專業型會計研究生需具備在企事業單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需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這就需要學習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數量經濟分析方法和統計軟件應用等,即專業型會計研究生應以應用實務為主、科學研究為輔。

(曹越副教授系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碩士生導師;

黃燦為管理學碩士)

參考文獻

[1] IAEB.Proposed Revi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IES 1: Entry Requirements to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EB/ OL].2011.Available at: http:///education/publications.

[2] IAEB.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IES) 6:Ini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evised)[EB/OL].2012. Available at: http:///education/ publications.

[3] IAEB.Propo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IES) 2:Ini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echnical Competence (Revised) [EB/ OL].2012.Available at: http:///education/publications.

[4] IAEB.Propo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IES) 3:Ini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rofessional Skills (Revised) [EB/ OL].2012.Available at: http:///education/publications.

[5] IAEB.Propo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IES) 4:Ini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rofessional Values,Ethics and Attitudes(Revised)[EB/OL].2012.Available at:http:/// education/publications.

[6] IAEB.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IES) 7: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drafted) [EB/OL].2012.Available at: http:///education/publications.

[7] IAEB.Propo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IES) 8: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Engagement Partners Responsible for Aud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Revised) [EB/OL].2012. Available at: http:///education/publications.

[8] IAEB.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IES) 7: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drafted) [EB/OL].2012. Available at: http:///education/publications.

[9] 劉玉廷.對我國高級會計人才職業能力與評價機制的探討[J].北京:會計研究,2004(6):27-30.

[10] 鄧傳洲,趙春光,鄭德淵.職業會計師能力框架研究[J].北京:會計研究,2004(6):31-35.

[11] 陳檢生.論會計人員能力框架[J].湖南: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35-37.

[12] 陳藝東,何華.關于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和評估[J].西安:現代企業,2005(10):31-32.

[13] 郭永清.論我國高級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北京:會計研究,2008(10):80-83.

[14] 王曉娜.我國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框架的初步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15] 許萍,曲曉輝.高級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南昌:當代財經,2005(11):99-103.

[16] 荊新,胡鐵安.激勵、識別與職業能力框架[J].北京:會計研究,2005(5):78-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高中陪读房间的呻吟声| 国产麻豆md传媒视频| 成全影视免费观看大全二|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麻豆天美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又色又爽又黄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双 | 成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办公室玩弄娇喘秘书在线观看| 男女裸交无遮挡啪啪激情试看| 日本japanese少妇高清|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朝鲜女人大白屁股ass孕交| 交换配乱吟粗大sns84o|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 中国老太婆xxxhd|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