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醫學基礎醫學

中醫學基礎醫學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24 16:15: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學基礎醫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醫學基礎醫學

篇(1)

作者:李冬雪,徐益君

[關鍵詞]中醫藥;科技發展;現狀

[收稿日期]2013-09-16

[通信作者]*李冬雪,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醫藥領域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工作,Tel:(010)88225159,E-mail:lidx@cncbd.org.cn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當前,中醫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范圍內對中醫藥的需求日益增長。本文圍繞政策環境、經費投入、人才隊伍、科技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國中醫藥科技發展的基本現狀。

1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中醫藥科技發展,政策環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以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紛紛制定了各種規劃及政策來促進中醫藥的科技發展。2006年,國務院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加強中醫藥繼承和創新,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以中醫藥理論傳承和發展為基礎,通過技術創新與多學科融合,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構建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技術方法和標準規范體系,提高臨床療效,促進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并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列為人口與健康領域的優先主題。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強中醫藥工作,開創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新局面。201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到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2012年,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等,里面均涉及了發展中醫藥的內容。

各部門也大力協同,了很多相關規劃及文件,推動中醫藥科技的發展。科技部2007年1月了《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中醫臨床研究、中藥產業發展、基礎理論研究、標準規范研究、創新體系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列為優先領域。2010年了《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0―2020年)》,提到發展中藥產業,提升中藥工業,改造中藥商業,培育中醫藥知識產業和服務業,將中藥產業培育成為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大健康產業。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點、布局合理、區域化協調發展的中藥科技產業基地。2011年,科技部又陸續了《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等,均把中醫藥的發展列為主要內容之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2年下半年連續了《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共列舉了16項重點任務。

可見,近些年來,國務院及各部門都非常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紛紛制定了各種規劃及政策,這些政策的制定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政策大環境,也是中醫藥能夠穩定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

2中醫藥領域研發投入經費持續增長,但同生物醫藥的其他相關領域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2.1中醫藥領域研發投入經費增長迅速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醫藥領域產學研各部分R&D投入經費在2007―2011年間保持逐年增長趨勢,研發投入經費總額由2007年的188295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3399807萬元[1-5],增長了約17倍,尤以產業研發投入經費增長最快,見表1。

表1中醫藥領域產學研各部分R&D投入經費數

Table1R&Dfund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萬元

年度研發機構高校高技術產業20071650828106143681200823076396041959842009263525114820804220103536455674174144201139390667063293711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8―2012年),研究與開發機構“按學科分組的R&D課題”、“按學科分高等學校R&D課題”、“高技術產業R&D活動情況”。

2.2研發機構和高校的中醫藥學科研發投入經費與其他生物醫藥相關學科相比差距較大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1年,研發機構和高校的中醫藥學科的R&D課題投入經費與其他生物醫藥相關學科相比差距較大,中醫藥學研發投入經費只有臨床醫學研發投入經費的約1/3[1],見表2。

表22011年研發機構和高校的生物醫藥相關學科R&D投入經費數

Table2R&DfundsinbiomedicalfieldinR&Dinstitutionsanduniversityin2011萬元

排名學科研發機構高校1生物學2596142263232臨床醫學621652263303基礎醫學37923988944藥學61188566115中醫學與中藥學39390667066預防醫學與衛生學36984215447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7281138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2年),研究與開發機構“按學科分組的R&D課題”、“按學科分高等學校R&D課題”。2.3中成藥制造業的研發投入經費與化學藥品制造業相比差距較大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1年,中成藥制造業的研發投入經費為3293711萬元,不到化學藥品制造業的1/3[1],存在較大差距,見表3。

表32011年生物醫藥各相關產業R&D投入經費數

Table3R&Dfundsinmanufactureofmedicinesin2011

排名分類2011年R&D投入/萬元所占比例/%1化學藥品制造業1044223255.322中成藥制造業329371117.453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業265449414.064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業248614013.17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2年)“高技術產業R&D活動情況”。

3研發投入人員總量增長較快,且研發投入人員的主體正逐步由高校和研發機構向企業轉移

3.1研發投入人員總量增長較快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醫藥領域的研發投入人員總量從2007年的18578人年增長到2011年的35597人年[1-5],增長幅度達91.6%,增長較快,見表4。

表4中醫藥領域研發投入人員總量

Table4R&Dpersonnel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人年

年度研發機構高校高技術產業2007245587037420200827741066713660200934021049915464201036471098910458201138971170519995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8―2012年),研究與開發機構“按學科分組的R&D課題”、“按學科分高等學校R&D課題”、“高技術產業R&D活動情況”。

3.2產業研發投入人員數量增長迅速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1年,研發機構和高校的研發投入人員數量呈現持續穩步增長的趨勢,增長幅度分別為58.7%和34.5%;但產業的研發投入人員數量增長迅速,從2007年的7420人年增長到2011年的19995人年[1-5],增長幅度高達169.5%,并且占中醫藥領域研發投入人員總量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39.9%提高到2011年的56.2%,充分表明科研投入人員的主體正逐步由高校和研發機構向企業轉移。

4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取得成績顯著

4.1“中醫學”科研數量增長顯著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網站數據顯示,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收錄的“中醫學”文章的數量從2007年的15164篇增長到2011年的24620篇,增長幅度達62.4%,文章總數量的排名由2007年的第9名上升至2011年的第4名;并且在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個學科排名中,“中醫學”也由2007年的不在前10名躍升至2011年的第6位[6],成績顯著,見表5,6。

表5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收錄論文數排名

Table5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takenbyCSTPC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2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技術農學農學中醫學計算技術3計算機科學技術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計算技術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4基礎醫學計算技術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農學中醫學5農學基礎醫學基礎醫學基礎醫學農學6藥學藥物學中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與衛生學7生物學中醫學藥物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基礎醫學8預防醫學與衛生學生物預防、衛生預防醫學與衛生學生物學9中醫學預防、衛生化工化工化工10化學化學地學土木建筑土木建筑

表6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個學科排名

Table6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cited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2地學農學農學農學農學3農學地學地學地學地學4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5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6基礎醫學環境科學基礎醫學基礎醫學中醫學7化學基礎醫學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基礎醫學8環境科學化學化學計算技術計算技術9計算機科學技術計算技術計算技術中醫學環境科學10電力與電氣中醫學中醫學化學預防醫學與衛生學

另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SCI/EI/CPCI-S收錄的“中醫學”論文數從2007年的63篇增長到2010年的450篇[1,4],增長明顯。

4.2中醫藥領域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明顯增長2002―2012年期間,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和PCT申請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涉及中醫藥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由3074件上升至9451件,增長幅度超過200%,增長明顯;同時,2002年至2011年期間,涉及中醫藥領域的發明專利授權量由692件增至6319件,增長了約8倍,增長更為顯著,見圖1~2。

篇(2)

2、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后,具有高等學校中醫學專科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后,具有中等專業學校中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可以參加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3、七年制中醫學臨床碩士和八年制畢業生在學習期間有相當于大學本科的一年生產實習和一年以上嚴格的臨床實踐訓練的,以及中醫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已具有一年以上的臨床實踐訓練的,可以申請在畢業當年申請參加中醫執業醫師考試;

4、具有高等學校中醫學專業專科學歷,以及具有中等專業學校中醫學專業學歷,畢業后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申請參加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5、中醫類別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報考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醫師資格考試。

6、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藏醫學、蒙醫學、維醫學、傣醫學、壯醫學、哈薩克醫學專業可以報考;不能報考中醫執業醫師的專業:

篇(3)

1.1培養目標的改變

目前,醫學檢驗專業教學的培養目標仍是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能力的醫學檢驗人才,但是實際上,我國一、二、三級各級醫院并沒有檢驗醫師這一職位。2007年秋季,衛生部第一次下文舉辦本區域鄉鎮檢驗醫師培訓,由上級衛生主管部門委托在我校舉行,近年來,由于受到職業定位和工作目標等多種因素影響,醫學檢驗專業的本科、專科、中職畢業生并沒有得到規范化的檢驗醫師的臨床培訓,所以往往很難適應檢驗醫師的崗位;同時,隨著醫學檢驗學科的發展,現在更需要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的醫學檢驗人才。隨著培養目標的改變,現有的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顯然已經逐漸無法滿足臨床實踐和醫學檢驗學科發展的需求。

1.2課程體系落后

現階段,我國醫學檢驗教學的課程體系仍然是以學科為中心,既較為注重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在過去的20多年里,課程體系在醫學檢驗教學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為現代醫療事業培養出了大量的醫學人才。但是,隨著醫學技術和生物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該種課程體系不僅不利于實踐能力人才的培養,也無法突出醫學人才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逐漸無法滿足現代醫學的發展需要。因此,課程體系的落后,是醫學檢驗教學需要改革的重要原因。

1.3實驗教學弱化

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現代化醫院的檢驗工作仍然離不開手動操作,所以,手工檢驗在醫學檢驗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近幾年來,隨著自動化儀器的廣泛使用,臨床實習的手工檢驗作用在逐漸削弱,進而造成了實驗教學的弱化。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醫學檢驗專業教學必須進行改革,利于動手操作能力的醫學檢驗人才的培養。

2醫學檢驗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2.1明確培養目標

近年來,各大、中醫學院、校都在不斷的進行擴招,使醫學檢驗專業的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明確培養目標,才能進行醫學檢驗專業的教學改革。從醫學檢驗學科的發展情況來看,醫學檢驗專業教學應該將培養目標確立為:培養能夠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檢驗醫學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并擁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的醫學檢驗人才。在新的培養目標明確的情況下,醫學檢驗專業的教師就可以進行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多種內容的改革,以利于現代醫學檢驗人才的培養。

2.2課程體系的改進

醫學檢驗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各大、中醫學院、校應該根據現代醫學檢驗專業的特點和課程性質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從而培養出符合醫學教育客觀規律和現代醫學檢驗學科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檢驗醫學人才。

2.2.1重視基礎教育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醫學檢驗知識也是日新月異。所以,構建的新課程體系應該重視醫學檢驗人才的基礎教育,加強部分醫學檢驗課程的深度和廣度,進而使學生擁有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另外,為了幫助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和處理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就是在公共基礎課程中加入計算機、數理統計等學科的比重,做好學生的基礎教育。

2.2.2突顯專業特色

醫學檢驗學科不僅是一門應用學科,還是一門建立在眾多基礎醫學學科基礎上的學科,醫學檢驗學科涉及了多種醫學學科理論、方法和技術,教師不能忽略醫學檢驗專業的專業特色,將臨床醫學專業與醫學檢驗專業混為一談;各大、中院校應該對醫學檢驗課程體系進行改革,使純理論的基礎課程逐漸弱化,將生物化學、病理學和微生物學當做是醫學檢驗專業的基礎醫學課程;此外,醫學檢驗專業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向臨床科室提供更多的實驗室臨床診斷信息;因此,各大、中院校要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使臨床醫學學科與檢驗專業學科的關系得以突顯。

2.2.3注重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包括臨床實驗內容,醫學檢驗專業教學應該更重視課程的實踐性和創新性。醫學檢驗專業教學的專業課程設置,就更應該強調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使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課程體系得以建立。一方面,各大、中院校要使檢驗專業課的學時數增加,并使專業課的教學內容得到更新,展現醫學檢驗專業學科的發展動態,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學校要進行專業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比例調整,加強實驗課來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2.4提高綜合素質

進行醫學檢驗專業的教學改革,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培養目標,進行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具體來說,就是要使新的課程體系體現出學科課程及內容的邏輯關系和系統性,使課程內容互相交叉滲透。這樣,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檢驗醫學專業課程內容就能得到更好的銜接,進而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

2.3加強實驗教學

醫學檢驗學科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技術性。醫學檢驗專業教學就更應該進行實驗教學的強化,進而培養出應用型的醫學檢驗人才。

2.3.1強化操作技能訓練

加強醫學檢驗專業教學的實驗教學,要進行操作技能訓練的強化。一方面,學校應該建立相應的強化訓練檔案,使學生通過的培訓和考核項目得以明確的標注出來,進而按照標準組織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另一方面,學校應該使實驗室全面開放(在生物安全防護措施下),為學生提供自覺進行操作技能強化訓練的條件;另外,學校還應該制定更為有效的操作技能考核制度和標準,進而督促學生完成操作技能的強化訓練。

2.3.2增設實驗課與創新科研活動

加強實驗教學,各大、中醫學院校應該增設實驗課和創新科研活動。一方面,綜合性和設計性強的實驗課的開設,可以使學生的專業技能、思維方法和創造能力得到培養,進而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積極的進行創新科研活動的開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行學科知識的創新;同時,在參與創新科研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都會有所提升,知識面也將得到拓寬。開展創新科研活動將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

3結論

篇(4)

[關鍵詞] 科研能力 中藥學 課程研究

醫學的發展必須以科研的提高為基礎,對醫學生加強科研素質和科研實踐的培養,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也是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1]。尤其對中藥學這一當前科學研究的熱點學科而言,必須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科最新的研究結果和動態,為學生的科研思維奠定基礎。但長期以來,由于存在著科研不是本科生的培養目標,而是研究生主攻方向的思想,因而在中藥專業教學中忽視了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對于這種現狀,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在中藥本科專業中開展了以提高其科研能力為目標的中藥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多學科滲透與融合,培養科研素質,注重創新能力

對于中藥專業學生而言,必須系統、全面地掌握中藥學的基本內容,同時要注意基本技能的培養。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藥品開發研究、醫院藥房、藥廠生產、產品營銷等工作,教學內容雖然側重在藥而不在醫,但醫學與藥學知識并沒有明確的界限[2]。其最終的目的都是服務于臨床,為科研及臨床應用提供問題和思路。因此,中藥學教學與中醫臨床、中藥藥理、中藥制劑等學科是密切相關的。

1.注重藥理、生化、微免等基礎醫學學科知識的滲透

隨著中藥學研究的深入,多學科交叉滲透,兼收并蓄,大大拓寬了傳統中藥學的學科內涵,中藥學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理性學科。實驗中藥學、臨床中藥學、分子中藥學等次級學科的分化已日益明顯[3]。為順應學科發展的新趨勢,立足于中醫藥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在中藥學教學中引入現代科學研究的內容是十分必要的。而這些科研的開展又必須根植于藥理、生化、微免等基礎醫學研究,并以基礎醫學研究作為手段。多學科合作是創新發現的有效途徑[4]。中藥教學與基礎醫學在教學與科研中,二者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對于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啟發創新思維,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現在大多數醫學院的中藥學教育重視化學基礎教育而輕視基礎醫學教育。這是因為在中藥學專業創辦之初,主要是為藥廠生產一線培養技術人才。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藥廠自動化生產線的應用,已不再大規模需要技術人才,而中藥學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馬上進行適應性的改變,這使得中藥學專業的學生化學、分析等知識與能力較強,而藥理、生化、微免與臨床知識相對不足[5]。為此,我們教學團隊一直在進行探索性的改革,將中藥學與中藥藥理學教學融合。在對藥物功能主治介紹的同時,試圖用現代醫學的觀點加以解釋,啟發學生進一步總結、探討與思索。例如:在講解清熱解毒藥時,我們重點介紹其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在講解活血化瘀藥時,我們介紹其改變血液流變學、抗血栓、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動力學的機理。這樣學生就不再覺得中醫藥術語的抽象,而更直觀地理解中藥知識。

2.淡化臨床治療,注重與中藥化學、中藥制劑炮制等專業知識的銜接

中藥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其基本理論是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研究的出發點和核心內容。中醫學專業研究中藥的目的是以臨床知識為本,以潛方用藥為目的,然而中藥學專業更應突出以藥物為主體[6]。為此,對中藥專業而言,中藥學教學的詳略、主次、重點、方法是不等同于中醫學專業的。中藥學應根據本專業知識結構的需要調整教學的結構和程序,淡化應用臨床各科病癥的病因病機和癥候特點的相關內容,把教學重點轉移到藥物功用特性上,鼓勵學生了解藥物作用的實質,為銜接后續中藥專業課程打好基礎。

近年來,中藥學的研究發展迅速,已從過去單純的臨床用藥觀察,發展為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探討中藥的化學組分、藥理作用、療效機制等內容的研究,這些研究對于更好地詮釋藥物的藥效作用機制起到積極的作用[7]。因此,在講授時,教師不僅要介紹中藥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中藥學的來源、加工、藥性、功能、主治,而且要介紹中藥化學、制劑分析、種植炮制等方面最新的研究進展。在這些與其他專業課銜接的知識點上,加強理論聯系實際,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

3.結合中藥資源學,注重各地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當前國家十分注重中藥、天然藥物創新與產品開發。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用藥存在著一定差異,各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多數分配在本省工作,故對本省常用藥必須掌握或熟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8]。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幾乎各論每一章都收載有各地的藥用植物。因此,筆者建議在修改統編教材時,應將現在的重點藥、熟悉藥的數量適當縮小。增加各地藥用植物的介紹,增加的分量由各院校依據當地具體情況補充。制訂大綱、質量標準以及舉行統考都可以根據培養目標適當調整。

比如,在我省秦巴山區就有很多珍貴的藥用植物[9],“太白七藥”就是其中的代表。但因為沒有收載在統編教材中,在中藥學課程講授中,并沒有相關的內容。但實際上,在科研領域,大批的學生在參與其種植炮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等的研究工作。同時我省大批的制藥企業也在研發生產這樣的優秀產品,比如“盤龍七片”。對此學生反映迫切需要對本省珍貴藥用資源知識的介紹與了解。

結合中成藥學知識,中藥研究新成果的及時補充

近年來,中成藥學有了長足的發展,最新統計可供藥用的中成藥數目已達一萬多種[10]。近年來中藥新藥的研發態勢良好,如丹參滴丸、絡欣通、康萊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紅花注射液等,拓展了中藥在臨床上的應用,提高了療效[11]。這些中成藥研究的新技術、新成果雖是基于中藥學知識,但卻是中藥學知識的進展與突破。在教學中適時地予以補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其學習興趣,同時為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打下一定基礎。

目前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還沒有專門開設《中成藥學》課程。當前《中成藥學》課程則主要針對許多藥學各專業和西醫臨床等專業的學生開設選修課[12]。我們教學團隊建議,統編《中成藥學》教材,開設36學時的《中成藥學》必修課。此課程的開設對于中藥專業的學生正確選擇使用中成藥,掌握中成藥的基本知識,研究開發中成藥的基本素質、能力、實用技術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強調教學實踐與學術研究相結合,

介紹方劑學科的發展動態

中藥學很多知識來源于科研實踐活動。科研是獲得知識的最直接、有效、迅速的途徑。教師通過科研不斷吸收新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充實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現實性和前瞻性。同時了解當代科技發展的方向,熟悉本學科的最新成果,才能在教學上得心應手。相反,缺乏科研背景,只能照本宣科。枯燥的教學會極大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科研實踐活動是一種很好的自主性學習模式[13]。

以一定的學術研究為背景,有創意和特色的教學實踐活動,對于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其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14]。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學術研究中。近年來,我院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都參與帶教本科學生的工作,有意識地引導學科的發展動態,講解科研中的熱點和空白點,啟發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打破陳規,逆向思維,開展文獻研究。同時方法上給予指導,為他們提供實踐動手的機會,大膽放手地讓他們獨立參與科研全過程。明顯發現學生在科研方案設計、實驗動手能力、科研論文寫作能力和科研意識等方面有明顯的提高。教師將科研理論融匯于教學中,逐漸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藥教學亮點。

著名教育學家錢偉長院士在論述教學與科研關系時,曾指出: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墻,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15]。科學研究可以提高教學水平、科研成果可以更新教學內容、科研思維創新教學模式、科研資源可以改善教學條件、科研實踐促進學生創新。隨著以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中藥學教學改革將會更加全面與深入,為培養新世紀創新型的中醫藥人才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巖,李治淮,劉孟安等.提高西醫院校中藥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12):3074-3075.

[2]袁穎,何世民,金素安等.導入與啟發相結合在中藥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醫教育,2011,30(5):43-44.

[3]陳立軍.臨床中藥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4):22-242.

[4]李海燕,王倩.在中藥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7,2(5):102-103.

[5]史志超,錢桂敏.提高中藥學教學效果探索[J].藥學教育,2007,23(1):23-25.

[6]翟華強,張冰,閆永紅等.國家級中藥學教學團隊運行機制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5):878-888.

[7]吳嘉瑞,張冰.基于BB平臺的中藥學教學方法改革思路探討[J].中醫教育,2009,28(5):8-10.

[8]李海燕,王倩.對中藥學教學滿意度的調查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15(5):324-326.

[9]歐莉. CAI課件在中藥學教學中應用的探析[J].中醫教育,2011,30(4):35-36.

[10]周蓓.運用綱目法優化臨床中藥學教學[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2):98-99.

[11]李楊.中藥飲片識記課的設置對中藥學教學質量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11):121-122.

[12]趙宇昊,劉仁慧,王秀娟等.中藥專業中藥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醫教育,2009,28(5):76-77.

[13]王君明,賈玉梅,崔瑛.基于解決問題學習法的中藥學教學方法[J].藥學教育,2011,27(4):48-50.

[14]常麗虹.淺探中藥標本在中藥學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0,17:91-92.

[15]李越蘭,洪寅,宋捷民等.學導式教學法在中藥學教學中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3):72-73.

作者單位:張彥 黃英 馮永輝 張寒 孫艷平

汪興軍 魏彩霞

篇(5)

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同時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將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互動式討論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新性,從而有利于學生智力潛能的開發,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對于醫學院校學生,鍛煉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臨床多向發散思維的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整合已有零散的醫學知識,不失為提高醫學生臨床素質的適宜教學方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無定法,往往在一節課中,各種教學方法可以靈活、交叉和綜合運用,未必自始至終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亦是如此,穿插運用講授法、情景法、研討法、問題法、案例法以及輔導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也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如問題討論式、布置小課題作業、合作辯論式和學生講課式等。我們通過在中醫學基礎教學中運用該方法,發現其優勢和劣勢如下:

1.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方式在中醫學基礎中的優勢

中醫學基礎是中醫學的基礎課程,具有極其豐富的理論,它從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維方式并對其進行與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哲學原理的整合。課程中很多知識點,都會涉及諸多學科內容。課程開設在大一階段,而大一的學生從未接觸過中醫學文化的有關知識,對于中醫學文化既缺乏文化背景基礎,又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尤其是學習到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等章節時,感覺抽象、模糊、深奧難懂。如果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激蕩,就存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感覺乏味、缺乏對中醫學基礎內容的體會和認識。

而在中醫學基礎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比如課堂提問引起互動,可以設問:精氣的含義是什么?由于學生們對自然界的氣體都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又往往能聯系身邊的實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將會給后面進行更深人的探討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如,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地提出帶有創新性的穿插提問,這也是一種良好的互動討論方式。在提出“如何理解肝木克土”這一問題時,同學們就會聯系實際從不同方面進行討論,除了強調的內容外,還增加了不少自己的觀點。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教師“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和鍛煉,提高了學生學習運用中醫基礎理論的辯證思維能力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方式在中醫學基礎課程中的弊端

1)在互動式討論性教學法運用中,學生的知識結構點必須在原有的一些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但學生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使組織難度加大;2)大一學生缺少活動經驗,思路不夠開闊,容易在選題上出現從眾的現象,需要老師給予的指導和幫助,但不可包辦代替,這樣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歸納互動問題,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備課;3)精選案例式互動雖然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但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討論性教學法量較小;4)多維思辨式互動,能夠使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并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5)為了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一個理論問題,學生事前也要查閱很多資料,需要學校圖書館和學院專業資料室的幫助才能完成。因此,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學習的圖書資料、教學手段設備等等是必不可少的。

3.建議

關于互動式教學思想的論述最早可見諸《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里的教學相長實際上就是古代樸素的互動思想。“問題”是教學互動得以開展的條件和基礎。確保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教師課前必須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立足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互動問題。相比較而言,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屬于應試教育,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比較缺乏,仍然多依賴教師的講解和知識灌輸。這種教學方式的突然出現,學生需要了解、習慣和適應,否則就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或者困惑茫然、甚至感覺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和麻煩。所以這種教學方法必須循序漸進,進行部分知識點的改革和嘗試,在嘗試中發現問題后,摸索更好的融合方法。

篇(6)

[關鍵詞]中醫生理學;內容;特點;淵源

醫學屬于實踐科學,以生命為其研究目的,中醫學也不例外。中醫學通過解剖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之后,并沒有沿著“解剖”的路線發展出與其相對應的生理學,而是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戰國時期“方士”的影響下,與古代“天人哲學”相結合,形成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以“氣化學說”為學術特點的理論體系。中醫學界曾對中醫生理學的學科構建作出努力,但最終因無法對解剖形體作出合理解釋而失敗,以至民國時期,中醫界人士也開始懷疑和批判中醫“生理學”的合理性。通過了解中醫“生理學”的學術沿革,有助于準確把握中醫學解剖形體與氣化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建設和完善中醫生理學的理論體系。

1中醫學術特點的衍變

目前,有關中醫學理論起源的問題,大多認為可遠溯夏、商、周三代,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初步建立。戰國至秦漢,國家完成了統一,“諸子思想”“百家文化”逐漸融并,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成熟與完善。《黃帝內經》便是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成書的,后世醫家的學術思想,都是在該書基礎上發展建立的。因此,《黃帝內經》一直被看做中醫基礎理論建立的標志。

1.1中醫生理學的內容

生理學是研究生物體的功能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1]。《黃帝內經》中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內容,多散見于各個篇章,不成系統,但涉及面非常廣泛,內容大體包括:①人體生、長、壯、老、已的變化機制,如以“天癸”為中心的男女七八節律;②人體在不同生長時期的生理特點及其機制,如根據氣血的盛衰和形體的變化總結出以“十歲”為基數的“好走”“好趨”“好步”“好臥”等生理特點(《靈樞•天年》);③飲食的消化吸收、物質代謝及呼吸機制;④人體氣血運行的日節律(營衛的循行)、月節律(氣血與月之陰晴圓缺的關系)、季節律(五臟主時規律)及精神活動與形氣盛衰的關系、形體與氣化的關系等有關人體生理的多方面內容。因此,有人把《黃帝內經》看作中醫生理學的古典巨著[2]。雖然中醫生理學的學科建設在民國至建國前后作出了嘗試,但由于中醫界自唐宋以來對解剖形體的忽視,始終沒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醫生理學理論體系;而中醫藏象學和中醫基礎理論都沒有對臟腑實質等形體問題作出合理解釋,因此均不能取代中醫生理學的意義。

1.2中醫生理學的理論特點

《黃帝內經》有關人體生理學內容的特點為注重“氣化”,即人體生命活動是在“氣化”作用下完成的。“氣化”的結果,通過顏色、氣味、功能、形體變化等形式在“形體”上表現出來,重視“形神并重”或“形氣并重”。魏晉隋唐時期的文化,保留了漢代遺風,在醫學上仍有《黃帝內經》的學術特點,只不過對生理基礎的態度,已不能與漢代同日而語。首先,人們對形體解剖的認識逐漸淡化;其次,方劑學的發展也導致對醫學理論的探討從生理轉向了病理和臨床。受各種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及《傷寒雜病論》的廣泛流傳,宋代以后醫家出現了“重病理”和“重氣化,輕形跡”的醫學觀念。《傷寒論》是歷代醫家推崇的中醫臨床著作,其重要內容正如惲鐵樵所說:“《傷寒論》第一重要之處為六經,第一難解之處亦為六經。”可以說“六經”是打開《傷寒論》理、法、方、藥一體性的鑰匙。晉唐以來,研究《傷寒論》的醫家,多從運氣、病理、方法論等角度立論,從人體生理學角度解讀六經的少之又少。試看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一書所參考的書籍———《素問》《九卷》《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所研討的內容———五運臟腑、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等,可以推知張仲景掌握的醫學內容涉及了人體的生理、病理及診療等多方面;而其所講的六經,不會限于多數醫家所認為的諸如經絡、六氣甚或辨證方法等。如果站在人體生理的角度看六經,可以說三陰三陽理論是在“形體”與“氣化”基礎上,對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高度總結和概括,即“藏象系統是由五臟結構性器官按六經臟腑經絡三級陰陽規律組成,內合臟腑,外應五行陰陽,六氣標本是其屬性”[3]。宋代以后中醫學的變革,除了唐代方書盛行引發“不重辨證”的時代影響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宋儒的發展和理學的興起。宋明理學對中醫生理學最為明顯的影響就是“命門學說”。以儒家為中心,旁采佛、道兩家融會而成的宋明理學,針對宇宙的本原問題,產生了“理”與“氣”的爭論;而“命門學說”即是明代醫家對生命“本原”或“原始主宰”思考的結果。但是與理學家一樣,主張“命門為人身之大主”的醫家都是在“有形世界”糾纏,一直沒有進入“無形之道”的境界。因此,由《黃帝內經》建立起的中醫生理系統,并沒有因為“命門學說”有所動搖。此外,北宋張元素的《醫學啟源》,把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以五臟為單位劃為五大系統,開啟了后世部分醫家著書立說的基本模式。近現代“中醫藏象學”“中醫基礎理論”及部分醫家的“中醫生理學”等教科書,大都為此模式。但張元素并非首創,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可以看作該模式的雛形。嚴格說來,這種模式是以“氣化”為中心的中醫“解剖學”,仍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中醫生理學系統,并且忽略了臟腑實質和解剖形體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等問題。其他如李杲的“脾胃論”、朱震亨的“相火論”及其他醫家對脾腎關系的論說等,基本都屬于對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某個部分或個別單位的功能的發揮。綜上所述,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密切,其學術特點也因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的差異而有所衍變。中醫生理學作為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包含了“形體”與“氣化”兩部分內容,對生命的全過程及生命活動的具體機制都有詳細的描述,但在中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唐宋以后,眾醫家分別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充實了中醫生理學的內容,但對“形體”認識的不足,影響了后世對中醫理論的準確理解。直到今天,中醫的“形體”仍是阻礙中醫學發展的首要問題。

2中醫“生理學”的淵源

清代考據之學的興起,影響了醫學界對經典的回顧[4]。部分醫家并不滿足于僅對理論進行解讀,更在日常生活中認真體察陰陽的變化,感悟醫學的真諦,對人體的生理基礎進行深入思考。明代肖京在《軒岐救正論》中總結了中醫學“氣化”特點。清代以張志聰為代表的“錢塘醫派”,不僅發展了中醫學的“氣化論”,同時對陰陽的變化、氣血的生成與運行之道、經絡對“形體”與“氣化”的溝通等生理基礎性問題均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此后陳修園、唐宗海等多尊崇該學派的“氣化”思想。另外,乾隆年間黃元御所著《四圣心源》的前半部分,也可視為以“氣化為中心”的生理學內容。此后,西醫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影響了中醫界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反思。尤其是以后,西醫“生理學”書籍由日本傳入中國,更加促進了中醫生理學的學科建設。

2.1生理學的概念

“生理”一詞,中國古已有之,但并不具備醫學意義。醫學上的“生理”在光緒年間已經出現,如康有為的《日本書目志》(1896年)載有“生理門”,嚴復在1898年題為“西學門徑功用”的演講中提到“生理之學”,1907年出現了中國人自己編著的人體生理學著作《生理學課本》。該時期“生理學”實由日本傳入,“齋田氏、高橋氏之《生理學》流傳坊肆”。在此之前,“歐美新說東漸,通行之生理學為全體新論、全體闡微、全體通考等”[5]。此后,“生理學”作為學科名稱逐漸在中國醫學界確立,中醫界相關著作也相繼問世。西醫入華之前,中醫學界多用“醫理”“理”“道”“醫道”等概念來概括包括養生、生理、病理、診療、處方、用藥等有關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部內容,與現代醫學生理學意義相近的名詞是“內景”,但其內容主要介紹各臟器的位置、不同部位的名稱及飲食的代謝過程,是人體生理的小部分內容。實際上,中醫學對中醫生理學的認識,受中國傳統文化直接影響。

2.2傳統文化影響下的中醫生理學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完善,與中國文化有密切關系。秦漢是諸子思想相互融合與各家學說逐漸統一的時期,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在此背景下日漸完善,《黃帝內經》是其代表作。中國文化向來被認為源于“伏羲畫卦”,至黃帝時期進入“初期集成”,中國原始科學文化也在此時建立。堯舜時期,不僅繼承了早期的“科學”,同時發展了“人文”,大家所熟知的“天人合一”觀念,便是“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產物,并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成熟[6]。因此,屬于實踐科學范疇的中醫學,具備人文哲學屬性也就不足為奇了。中醫學屬于生命科學,從考古發現和現有資料記載來看,在其理論建立之初,已經對形體解剖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7];而中醫學之所以沒有發展出現代醫學意義上的“解剖學”,除了中醫學對“形體”的認識與現代醫學不同之外,與其帶有人文特點的“氣化”思想有關,這并不代表中醫學輕視“解剖”。后世醫家對“形體”的冷漠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結果。也就是說,中醫學的理論包含形體與氣化兩部分內容,而氣化理論則與形體解剖并列存在,而非形體的附庸。因此,“形氣并重”成為秦漢之前中醫學最大的理論特點,這也是中醫生理學的重要內容。該時期中醫生理學最主要的任務是為養生修煉和臨床診療作理論指導,與后世醫界只重臨床有很大差別。清末匯通醫家,都“主張以中醫理論為本位參合中西醫學,達到形理或形氣兼備的理想目標”[8]。這與中醫生理學“形氣并重”的特點不無關系。建國以后,伴隨中西醫結合的發展,中西醫基礎理論,即中西醫生理學的結合成為中西醫結合的基礎目標[9]。

[參考文獻]

[1]袁媛.近代生理學在中國:1851~1926[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136.

[2]閃增郁,張智,陳燕萍,等.《內經》奠定了中醫脈學的生理學基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12(12):888.

[3]許濟澤.六經藏象系統揭秘[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2-3.

[4]李經緯,張志斌.中醫學思想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574.

[5]張如青,黃瑛.近代國醫名家珍藏傳薪講稿:生理學講義[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2.

[6]南懷瑾.南懷瑾選集•第四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45-154.

[7]廖育群.重構秦漢醫學圖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244.

[8]張如青,黃瑛.近代國醫名家珍藏傳薪講稿:生理補正[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8.

篇(7)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期刊級別:浙江省核心期刊 ) issn:1007-3205 cn:13-1209/r 郵發代號:18-31 周期:月刊 出版地:河北省石家莊市 主管單位:河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河北醫科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期刊簡介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批準創辦的高級學術理論性科技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其報道范圍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中醫(藥)學、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等。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歷史沿革是1995年由原河北醫學院、河北中醫學院、石家莊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為河北醫科大學。1996年原《河北醫學院學報》(季刊)更名為《河北醫科大學學報》。在2010年改為月刊,128頁/期,每月15-18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主要欄目

論著、研究快報 、臨床研究 、技術方法 、綜述、 講座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粗大挺进尤物人妻中文字幕| 台湾佬中文网站| chinese乱子伦xxxx国语对白|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中国孕妇变态孕交xxxx|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青春草在线视频观看|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多毛|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又a视频|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 变态 另类 人妖|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202丰满熟女妇大|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玩弄丰满少妇xxxxx性多毛|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下载| 特级毛片内射www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综合国产人|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色偷偷av老熟女|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