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博物館規劃設計

博物館規劃設計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3 16:08: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博物館規劃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博物館規劃設計

篇(1)

以2010-1-23為時點,綜合以下權威網站的數據:Alexa the Web Information Company(/)、Google(/)、站長之家(tool.chinaz.com/),對以上幾個全球知名博物館的網站進行了綜合的對比分析,結果如下:

PR值,即Page Rank,網頁的級別技術。它是Google排名運算法則(排名公式)的一部分,用來標識網頁的等級/重要性。級別從0到10級,10級為滿分。全球知名的博物館網站PR值均相對較高,說明博物館因社會功能和地位使其網站的重要性得到較高評價。

Alexa是一家專門網站世界排名的網站。Alexa 排名是目前常引用的用來評價某一網站訪問量的一個指標。Alexa排名一般在1萬到5萬之間,排名比較正常,說明知名博物館的網站流量不是特別高,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量級上。

國外知名博物館大多內容豐富,被Google收錄信息頁面數在萬等量級;而國內除了上海世博會情況比較特殊,信息量和收錄量較大外,其他知名博物館的收錄數比較低。

博物館網站的定位和規劃設計

門戶網站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網站的生命周期一般分為網站定位、規劃設計、開發測試、運營管理、營銷推廣、完善演化六個階段。

博物館門戶網站定位的確定首先是以博物館的定位為中心,明確網站配合博物館形象塑造、品牌傳播、知識營銷、客戶互動、活動營銷等目標所起的作用,通過在互聯網上傳播展示博物館魅力和價值來吸引更多的觀眾,獲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次要以觀眾需求為導向進行博物館門戶網站的定位:博物館以觀眾為本,考慮如何獲得觀眾的認同、共鳴和互動,提升觀眾的心理依存。要客觀評估自身具有的優勢和劣勢,將觀眾細分為不同群體,對每個群體不同的特點和相同的需求進行識別,根據地理區位、從屬職業、人口結構、教育程度、興趣愛好等對市場進行定位,對不同的市場運用不同的營銷方案,不斷通過對觀眾的調查、分析和預測,來思考網站的定位。

在確定網站定位之后進行更全面和詳細的門戶網站規劃設計,包括內容和功能規劃、UIUE設計和技術設計等方面的內容。

內容和功能規劃跟門戶網站的定位密不可分。每個博物館都要差異化經營,每個博物館網站也要有自己的特點。深入思考哪些實地的服務內容可以在門戶網站上進行充分的介紹和營銷;哪些線下傳統的陳列展示可以遷移到門戶網站上,遷移過程中依托技術手段要做些什么樣的創新變化;哪些陳舊的服務模式

由于互聯網的存在變得累贅;哪些曾經力不從心的服務內容在互聯網上可以創新實踐。

UIUE設計包括UI和UE兩個方面。用戶界面(簡稱UI,即人機界面),指用戶和某些系統(不單指電腦程序,還包括某種特定的機器、設備、復雜的工具等)進行交互方法的集合。用戶體驗(簡稱UE)是一種純主觀的在用戶使用一個產品(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心理感受。因為它是純主觀的,就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個體差異也決定了每個用戶的真實體驗是無法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全模擬或再現的。但是對于一個界定明確的用戶群體來講,用戶體驗的共性是能夠經由良好設計的實驗獲得的。用戶體驗主要是來自用戶和人機界面的交互過程,也就是UI。前面列舉的幾個中外知名博物館網站在UIUE方面做得都非常不錯。

博物館網站的開發和CMS內容管理系統

網站建設在做好UI設計、內容欄目規劃之后,技術上的設計和具體的開發由于網站功能需求和建設技術趨于成熟,網站主體部分的功能可以選用成熟的CMS通過定制開發和參數配置的方式便捷地構建起來。

篇(2)

關鍵詞:工業遺址;三峽大壩樞紐;規劃

1 引言

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如防洪效益最為顯著的水利工程,世界建筑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等,在國內外都是一個具有時代的標識重點工程。在經歷了十年的建設歷程,三峽工程管理區已經由建設時期向運行期轉型,并且通過景觀生態、形象優化、旅游游憩發展等方面的規劃,全力打造世界級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型水利風景區。在此之中,如何對建設中遺留下來的,承載三峽工程歷史信息的工業遺產甄別價值標準并保護性利用,是需要不斷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2工業遺產用地規劃設計的內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工業遺產的界定是:工業遺產不僅包括磨坊和工廠,而且包含由新技術帶來的社會效益與工程意義上的成就,如工業市鎮,運河,鐵路,橋梁以及運輸和動力工程的其他物質載體(UNESCO,2003)。

3 國內外工業遺產規劃設計的相關研究

3.1 國外工業遺址規劃的理論研究

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是歐美發達國家在 20 世紀 60 ~ 70 年代逐步興起,90 年代獲得迅速發展的一個景觀設計領域。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外就已開始對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的研究。工業遺產保護運動開始于英國。

從研究的主要內容看,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工業遺產的管理及利用研究,如Alfrey J&Putnam T的《工業遺產、管理資源利用》;二是工業遺產的保護研究,如Bowditch J、Hendricks J、EClark R、DeCorte B將博物館作為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重要主體研究。

從研究的主要成果看,突出表現在遺產管理利用及保護方面,通常以個案研究為主,如GdaniecC對巴塞羅那前工業城區、FLeloup和LMoyart對比利時Hainaut老工業區。

3.2 國內工業遺址規劃的理論研究

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時期,伴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漸趨枯竭,工業廢棄地和衰敗工業區迅速增加。綜合運用生態與景觀設計等策略和方法推進工業廢棄地的景觀更新和工業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再利用成為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國內在工業起步較早的城市,如上海、無錫等城市也對工業遺址地規劃及設計進行了探索性嘗試,當前尚處于起步階段。

從研究的主要內容看,主要體現為工業廠房的功能置換和美化,發展旅游、創意產業的研究,如上海市對江南造船廠進行改造,多產業尤其是創意產業的研究與實踐。

從研究的主要成果看,從過去對相關概念詮釋、理論介紹、案例借鑒,逐步過渡到探索我國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于2006年4月18日在無錫舉行的首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論壇,形成了《無錫建議》。雖然國內相關研究取得了成效,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例如較少涉及到中部地區,較為注重個案的規劃研究,特別較少涉及水利工程的研究,為彌補此類的不足,本文結合三峽水電公園項目的總體規劃,對水利工業遺址的規劃進行初步的研究。

4 關于工業遺產用地景觀規劃設計的工程實例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規模之大在中國及世界歷史上是具有時代性的浩大工程。在建設施工完成后,將由施工期過渡到運營管理期。目前三峽工程除了再建的左岸的升船機工程和右岸的地下電廠工程之外,大壩工程基本已經幾經接近尾聲。原有的工程設施用地將會逐步減少,轉換功能,并且遺留下來很多具有歷史、社會、科技、美學、獨特性等價值特征的工業遺跡。

因此,后建壩時代,在完善安全防護體系的前提下,管理區主導功能定位是依托區位及功能優勢,利用其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資源和文化積淀,將其建設成為以防洪、蓄電、航運為核心的,集運行管理、生態體驗、培訓展示、會議會晤、動感娛樂、人文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世界級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型水利風景區。在規劃的同時,切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4.1 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策略

1.將現有文化及工業遺產進行分類、分區、分級,形成完整的保護與利用規劃體系。在此基礎上對文化遺產逐個提出了保護與利用建議、措施,并對規劃實施提供了相應建議。(見圖1)

圖1

2.引入泛博物館概念,通過建設博物館序列,系統整體的展現三峽工程從籌劃、建設到運行的時間歷程和宏大場景,達到綜合保護與利用的目標,并努力創造世界級水利工程的“泛博物館”。

3.依托長江流域豐富的生態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構建三峽文化長廊,實現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生態恢復,教育體驗等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綜合目標。

4.2 工業遺產價值重塑

1.工業設施的再利用

后建壩時期,伴隨功能轉變,那些廢棄的工業設施雖然基本喪失原來的功能,但其工業特色和歷史特色,能喚起人們對往昔的回憶,對這些設施的再利用主要采取四種處理方式形成體驗公園。

1)入館保護利用,對承載重要歷史信息,不適于室外保存的工業設施,以及生產工藝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等進入博物館展示。

2)局部保留,保留下來的廢棄工業構筑物或設施,利用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工業性格特征的工業景觀,可處理城場地上的雕塑或鋪裝,或進行功能改裝或置換,形成具有互動功能的藝術裝置。

3)構件保留,保留一座建筑物、構筑物、設施結構或構造上的一部分,如墻、基礎、框架、桁架等構件,通過扭曲、變形、裝飾、歷史場景再現等戲劇性的處理,引起人們的聯想和記憶。

2.工業旅游線路的組織

立足于三峽樞紐主體的安全運行,對旅游參觀線路實施強制準入管理,因此考慮到安全區域及游線合理性,將工業遺產進行有組織串聯及區域性主題分區,結合地理環境及生態元素,進行合理配置和有組織聯系。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構件互動體驗的主題工業旅游路線。

參考文獻:

[1]TICCIH N T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2003

篇(3)

臨漳縣鄴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自2003年啟動,國家省市各級領導都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2008年以來,臨漳縣委、縣政府更把鄴城遺址作為彰顯臨漳最大的“特色”來打造,作為拉動發展最大的“產業”去培育,按照“文物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注重長遠規劃與實現近期目標相結合,開發有形資源與深挖文化內涵相結合”的思路,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實現了新的突破。

1、完成了鄴城遺址博物館主體工

程。鄴城遺址博物館是《鄴城遺址保護規劃》的重要工程。博物館占地65畝,東西長66米,南北寬50米??偼顿Y4100萬元。博物館于2009年8月動工興建,現已完成主體工程。由國家資深設計單位承擔的園林景觀方案和布展方案,正在進行修改完善。

2、啟動了三臺遺址保護展示工作。

該項目已經省文物局研究同意,將向國家文物局申報。項目總投資1639萬元,占地230畝。已爭取先期到位本體保護補助資金100萬元、規劃補助資金100萬元。目前,遺址內違章建筑開始拆除,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三臺遺址苑已確定由中國美術學院規劃設計。

3、確定了西門豹紀念館選址。西門豹紀念館地址為鄴城遺址博物館西側250米處,占地11畝。目前,正在編制主體建筑施工圖和園林預算,征地工作已經完成。

4、啟動了搶救性保護設施建設、北

朝佛寺塔基保護展示、朱明門保護展示等項目。

5、完成了可移動文物修復工程,金

鳳臺邊坡夯土保護工程正在施工,年底可望完工。

6、完成了鄴北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項目總預算3.9億元,將整合三臺遺址公園、鄴城遺址博物館、民俗文化體驗村、西門豹紀念館和中國鄴都文化創意園等文化旅游資源。

7、確定了三臺、井龍民俗文化體驗村選址。對影響三臺遺址風貌和本體保護的三臺村、井龍村,結合新農村建設進行整體搬遷,建設民俗文化體驗村。新村占地390畝,資金預算7000萬元。

8、劃定了一條旅游路線。連接漳河科技園區――三臺遺址公園――三臺井龍民俗文化體驗村――西門豹紀念館――鄴城遺址博物館的旅游線路已劃定,博物館前段1100米旅游道路已建成投用,西線民俗村至北堤段即將施工。

在開展鄴城遺址保護利用和旅游開發過程中,我們突出狠抓了以下六方面措施:

一、抓機構,為文化旅游產業建設提供組織保障。文化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各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h委、政府依據鄴城遺址的獨特文化優勢,將文化旅游確定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并成立了文化旅游產業推進指揮部。通過不斷調整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理順部門職能與編制,提出具體工作目標,突出發展規劃和爭取項目、資金,使文化旅游產業各項工作在短時內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二、抓規劃,確保鄴城遺址保護利用和旅游開發有序進行。為加強對鄴城遺址的保護利用,我們委托中國社科院和中國文物研究所,高標準編制了《鄴城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該規劃是鄴城遺址保護的綱領性法規。從2003年著手到通過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及至2008年取得省政府批復同意,市政府同年11月10日公布實施,歷時6年之久。這是全省第二、全市第一部遺址保護規劃。規劃的公布實施,為我們依法、科學地進行鄴城遺址保護、利用、管理規劃了藍圖,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依據。與此同時,我們又制定了 “十二五”文物保護規劃和旅游發展規劃,為遺址保護和旅游開發提供了遠景規劃藍本。

此外,我們還規劃了遺址保護和文化發展兩個遠景目標。一是遺址保護目標。立足建設占地20平方公里的國家級遺址公園,制訂了近、中、遠三期目標,基本思路是把鄴城遺址建成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代都城研究基地;建成區域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遺址保護區;編入“邯鄲趙文化―磁縣北朝墓群―峰峰響堂山石窟文化―臨漳鄴城文化―安陽殷墟文化”這個大的區域文化遺址展示圈。二是文化發展目標。立足建設國家級高端文化旅游景區,建成“一區”(鄴城遺址大遺址保護區)、“四園”(銅雀三臺遺址園、倪辛莊宮殿遺址園、朱明門遺址園、北朝佛寺塔基遺址園)、“兩館”(西門豹紀念館、鬼谷子紀念館)。進一步提高鄴城的知名度,擴大鄴城的

影響力,增強鄴城的吸引力,帶動我縣經

濟社會發展。

三、抓宣傳,進一步提升鄴城遺址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制作了鄴城文化項目宣傳彩冊,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和平臺,對我縣文化旅游項目進行廣泛宣傳、推介;與人民日報人民網建立了協作關系,其地方頻道以“曹操在這里”為標題,和我縣政府網實現了鏈接,為我縣的文化旅游產業宣傳推介搭建了平臺、開辟了通道;積極配合河北省世貿辦,精心制作了“鄴城遺址復原模型”,并攝制了《六朝古都中原明珠》鄴城專題宣傳片,參展上海世博會,促使鄴城走向世界;積極參與中國文物報、河北日報、燕趙都市報、邯鄲晚報等媒體組織的大型宣傳報道活動,廣泛推介鄴城文化。

鬼谷子文化是鄴城文化的旁系和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主辦的中國鬼谷子文化高峰論壇,于5月15日至16日在我縣成功舉行。會議確認我縣是“中國鬼谷子文化之鄉”,谷子村是“鬼谷子故里”,鹽食村是“鬼谷子誕生地”, 并決定在我縣建立中國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這對深層次挖掘鬼谷子文化的內涵,使之與鄴城文化、建安文化有機結合,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通過大力度的宣傳推介,收到了良好效果。與天津永晟公司達成了投資鬼谷文化景區的意愿。臺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會長混元禪師先后兩次或派人或親自到臨漳鬼谷子故里拜訪捐款,并有望在建設鬼谷子文化景區項目上實現合作。中國鄴都文化藝術創意園項目已經簽約。正在積極與香港紅年國際有限公司溝通鄴北城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投資合作事宜。

四、抓機遇,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有關政策規定。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國力的增強,文物事業也進入了歷史上最受關注和政府投入最多的時期。國家設立的重點文物保護、大遺址保護經費和搶救性文物保護資金等也呈穩定或上升趨勢。被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三十六處大遺址保護名錄的鄴城遺址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對此我們不等不靠,積極爭跑,近三年來共爭取各項專項資金900萬元,有力地推進了遺址文物保護工作。

五、抓項目,促進遺址保護工作一步一個臺階地開展。項目建設是衡量遺址文物保護成效的重要標志。在實施鄴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中,我們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中心任務來抓,堅持開工、儲備、謀劃并舉,通過項目建設促進遺址保護工作上水平、變面貌。金鳳臺是鄴城遺址惟一的地表遺存也是鄴城遺址的標志,的夯土時時遭受著風雨的侵蝕;鄴城遺址考古近三十年發掘出的數千件文物其中不少屬國家珍貴文物,由于沉埋地下日深月久加之保護設施簡陋,使有些文物受到自然損害。為此,我們首先啟動了金鳳臺夯土保護和可移動文物修復項目,此后又謀劃了鄴北城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此項目中又包含幾個遺址保護和旅游開發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將大大提升鄴城遺址保護利用水平,鄴城遺址也將舊貌換新顏。

篇(4)

關鍵詞:地礦標本;地質博物館;定位

中圖分類號:G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2)06010904

從所隸屬的學科體系劃分,博物館一般可分為人文、自然兩大類型。在自然類博物館中,地學史博物館是主體組成部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自然博物館建設無論從數量還是展示規模上講,都遠落后于博物館行業整體發展水平。“美國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己超過2000多家,而國土面積不大的英國,也有超過500所自然科學博物館。我國很多地方中小型博物館每年推出的展示大多是人文歷史和藝術類的,而自然科學類展示幾乎是空白?!盵1]117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原有的博物館公共文化產品類型構成難以滿足公眾的需求。因此自然類博物館建設近年得到長足發展,全國掀起一股以地質博物館為主的自然博物館建設。但是,在當前地質博物館陳列設計過程中,由于缺少陳列展示定位的研究,導致展陳工程往往難以滿足公眾需求,難以實現展示目的。在此,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學自然博物館展示陳列工程建設為實例,基于普適性原則,多視角對地礦標本展示系統定位進行科學分析。

一、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新館建設

的基礎條件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是一座有近50年歷史的地學類自然史博物館 ,其最初的主要任務是收藏教學科研用標本,為教學實踐服務。博物館展藏品豐富,在館藏品征集、收藏過程中,逐漸形成具有6萬件藏品規模的自然史博物館,其中有不少是稀世珍品和精品,逐漸形成對外開放的基礎條件,學校于1980年代中期正式面向社會全年開放,填補了成都地區自然史博物館的空白。博物館現為容教學、科研、科普工作為一體的對社會全方位開放的博物館。獲得從中央到省、市各級行政機構授予的科普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稱號。為滿足社會開放需求,建設與藏品資源對應的高層次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目前已按照國家一級博物館基礎設施標準,建成新的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博物館新館建筑面積14000余平米,共7個成體系的展廳,將成為成都重要的旅游景點和科普基地,預計年接待參觀20萬人次。[2]30

與國內其他新建質博物館一樣,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新館建設過程中,展示陳列設計定位問題自始至終困擾著館方與設計工程人員。在總結國內同類型、同層次地質博物館建設的經驗基礎上,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展陳設計規劃人員圍繞標本信息的特色,發揮高??蒲袃瀯?,將項目建設與自然科學科普教育研究結合,最終形成較好的展陳規劃與定位思路。

二、地質博物館展陳設計的目的

作為一種展示手段,博物館陳列必然具有各種目的性:有歷史文化宣傳目的的,如四川省博物院;有考古遺跡保護與宣傳目的的,如金沙遺址博物館;有紀念性目的的,如魯迅博物館;有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目的的,如中國民族博物館;有科普教育目的的,如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因此,在地質博物館展陳設計過程中,設計方應首先明確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地質博物館陳列展示的目的是什么?二是怎樣才能以最好的形式實現這種特定目的。

從陳列形式設計者而言,博物館“陳列展示的形式必須與內容相一致”[3]67,這也就強調博物館陳列展示的目的需依托于展示的物質主體內容“藏品資源”而設定。掌握藏品特色與藏品信息是明確地質博物館陳列展示目的的唯一途徑。對地學歷史與藏品信息的有效掌握的前提,就是要密切結合博物館方所出具的陳列內容詳規與展品清單。如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雖然館藏有6萬余件展品,涉及自然歷史的方方面面,但具有展示價值的標本主要體現在兩個領域:一是恐龍等古生物化石標本;二是普通巖石、礦物標本。同時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從1980年以來,一直作為兼具教學科研與社會科普雙職能的高校博物館。因此,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陳列設計的目的應是實現以地球奧秘、生命演化為要內容的自然歷史科普與教學功能。地質博物館陳列設計目的的明確,將對陳列設計定位進行科學定位奠定基礎。

三、地質博物館展示信息傳播對象

的定位 博物館工作的受眾對象,是由社會各階層構成的。因此,陳列設計的定位不能主觀化,要結合大眾多層次的文化、科普需求。陳列設計的方式、效果等要能夠吸引大眾不同審視角度的“眼睛”,實現各有所需、各有所得的目的。

地質博物館標本由于其自身深奧、神秘的“科學”性,很容易在博物館與非專業參觀者之間形成知識的壁壘,難以吸引普通參觀者的“眼睛”。如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部分巖石標本中,很多是很難采集、同時又是科學闡釋地球歷史、結構不可或缺的實物標本,但由于地學知識的專業性、標本感官的同質性,普通參觀者很難對其形成興趣點。因此,地質博物館陳列形式設計定位必須考慮適宜于大眾科普需要,打破知識的壁壘。

但是,博物館的標本展示同時必須面向專業參觀群體,其對展示標本與展示環境所提供的科學信息要求較高,是立足于專業角度觀摩、研究標本,注重了解標本的結構、成分、解理等。對標本的普及化信息與藝術環境并不感興趣。特別對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這樣的具有教學科研功能的高校博物館,其必須考慮專業參觀者對博物館展示內容的需求。所以,地質博物館在面向大眾需求的同時,必須在陳列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采取有效地渠道、方式滿足專業觀眾的需求。

普通大眾與專業群體對于地質博物館的需求雖有沖突和矛盾,但并不是不能化解。在地質博物館陳列設計過程中,應通過展示藝術環境的人性化、聲光影像等技術手段的動態介入、趣味互動項目的多樣化、現代化科普講解設施的使用,調動普通大眾的參觀熱情,在親和的展示環境與人性化的輔助設施幫助下,對標本的科普信息作深入了解。對于專業群體,因在地質博物館陳列設計過程中,通過設置開放式實驗室與開放式典藏庫房,使得專業參觀者可以具有獨立的研究與學習環境,以獲取目標性的科學信息。如在開放式實驗室,專業參觀者在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通過配置的儀器等在無干擾環境下對標本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在開放式典藏庫房,可以通過透明式參觀廊道以及密集式陳列架柜對不適宜陳列的標本進行研究、學習、對比;在展廳當中,通過觸摸屏、投影等多媒體設備,可以直接在展廳當中對展示環境所未能展現的標本科學信息進行檢索或現場教學。對于如何滿足專業群體與普通大眾對于標本展示、陳列信息獲取的要求,還可以通過陳列標本的調配,盡可能選擇能夠滿足兩者需求的標本來解決。

四、展示標本的定位

博物館的藏品按照存放位置,可劃分為展示、庫藏兩大部類。其中展示標本、文物是博物館信息傳播的實物主題。地質博物館中,在選擇展示用標本之前,應充分了解標本內涵信息,了解博物館信息傳播對象的觀賞傾向,尋找那些展藏品與觀眾潛在有關聯的觀賞動力,就是找一個切入點,使參觀者對展品產生強烈的探索要求,能夠形成記憶猶新的效應。同時,“文物專題陳列,應盡量減少文物復制品的陳列?!盵4]266自然標本由于其需要表現真實性的特點,所以應盡量減少模型的替代使用。

公眾對于地質博物館往往存在一種求新探奇的需求,因此,大、精、奇標本應該是展示標本的主要選擇對象。所陳列的地礦標本應具有公眾意義的科學信息傳播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第一,展示標本必須具有地學信息傳播價值,能夠以實物形式對地質環境、古生物演化等做科學闡釋。同時,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展品以藝術形式展示,使公眾能夠了解資源、環境保護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

第二,展示用標本除科學信息傳播功能外,還應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參觀者對于標本的第一興趣往往是藝術觀賞性。在當代收藏界中,藝術觀賞性較強的標本往往是奇貨可居,這些標本可以讓參觀者在賞心悅目的欣賞過程中探尋地礦標本的科學信息。

第三,地礦標本本身就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同時,由于標本的自然屬性,同種類的標本很難有色澤、外型等完全一致的。因此,地礦標本又有著唯一性的特點。結合標本的科學價值、觀賞價值,地礦標本的收藏價值亦不斷攀升,收藏熱度也不斷升溫。從19世紀中葉歐美國家興起地礦標本收藏開始至今,地礦標本收藏在國外現已形成熱潮,僅美國就有幾千家礦晶公司,而我國卻剛剛起步,收藏市場潛力非常大,這對于地質博物館的標本收藏來說,也是一個利好社會環境。

從上述標本的價值性而言,博物館展示標本應是具有科學研究、科普教育代表性的標本,同時更應是藝術觀賞性較強、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標本。地礦標本在傳播科學信息、展現藝術觀賞性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這些珍稀的自然標本,引導社會收藏的價值觀取向,在地礦標本收藏市場起到導航作用。

五、展示環境的定位

博物館展示環境的定位往往是由展示主題決定的。這種環境包括很多方面,如色彩、背景元素、造型環境等。以色彩為例,“由于各博物館性質的不同,其陳列內容與形式也不同,色彩設計構思也應隨之不同?!盵5]52在地質博物館中,展示的主題大多與自然歷史密切相關,這就初步決定了地質博物館展示環境不能過多的使用現代的、工業化的設計元素,應更多的選用自然化的設計元素,使展示環境更趨向于生態化?,F代化、工業化的設計元素主導的展示環境往往會割裂標本與原生態環境、標本與標本之間的內在與外在聯系,使參觀者只能用孤立的思維方式感受展示標本所傳達的信息,不能完整的發覺展示標本群所應該傳達的自然歷史信息。就像將一個礦物晶體置于一個現代化的廳堂、酒吧,讓人感受到的僅僅是一個藝術品,與裝飾燈具、掛飾等無異。如果展示環境是一種原生態的,可以讓參觀者更直觀的了解標本的形成環境和變遷,更深入的了解標本之間共生、伴生、演化的關系。

地質博物館展示主題的選擇往往又是收展品的性質而決定的。因此,在規劃設計地質博物館展廳展示環境時,也要密切聯系展品的性質:展品是古生物類的、還是寶玉石的、還是礦產資源的、還是地質構造等等,不同的展品歸類性質,對展示環境是有著不同要求的。例如恐龍標本專題展示,就要在古生物、環境考古專家的指導下,科學的對恐龍所生存的時代進行復原,在此基礎上,結合展廳布局進行深化設計,讓參觀者可以“原汁原味”的感受恐龍時代。在能夠體驗自然“原汁原味”的同時,還需注重提高參觀者對于探索地學奧秘形成興趣,如采取一些互動項目,讓參觀者真切感受到自然的魅麗,體驗地學科普教育之旅。

六、結語

在我國,由于歷史及現實原因,在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往往重“人文藝術類”,而輕“自然科技類”,造成我國當前地質博物館建設還很薄弱,而地質博物館所承擔的社會教育功能又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在當前強調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自然博物館的建設,對于青少年的成長與成才將起到重要作用。相對于人文歷史類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對于青少年所起到的“第二課堂”作用是更為重要的。因此,在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的今天,政府及行業部門逐漸加大對于地質等自然博物館建設力度,地質博物館快速發展成為當前博物館建設的一種趨勢表現。在地質博物館建設初始,只有首先明確其展陳設計的目的,進而根據自身基礎條件,對展示信息傳播對象、展示標本、展示環境作科學定位,才能實現較高水平的展示陳列設計效果。參考文獻:

[[1]杜天明,李虹.博物館展示理念的前沿關注[J].東方博物,2005,(3):116-119.

[2]王龍.論自然標本的文物屬性[J].東南文化,2009,(5):94-96.

[3]陳紅京.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的原理與技法[Z].復旦大學文博系內部講義:67.

篇(5)

現如今的博物館展覽陳列存在多種問題,比如說排列方式相同,缺少當地文化色彩,沒有自己的特色,沒有結合當地的文化,這樣造成博物館陳列藝術非常相似,此文對博物館展品陳列,創造更好視覺效果,帶來更好享受,并嘗試運用當今技術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陳列藝術設計;展品陳列;當今技術;當地文化

0 引言

不同地域的博物館,應當結合當地的文化并運用當今技術,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能夠讓人們感受到當地的文化色彩,而不是采用大多數博物館的方式,同樣的展品排放,同樣的特點,這樣會使博物館丟失當地的色彩,失去了其獨有的魅力。

1 運用當地文化對博物館進行修飾

博物館的建立,主要是為了凸顯當地的歷史、經濟、文化。少了當地文化的渲染,整體上就缺少了靈魂,那只是展品的陳列,無法展現出特有的主題,失去了特有的色彩,展品的展覽,目的是突出歷史、經濟、文化,缺少了當地文化的修飾,就失去了獨有的特點,我們需要充分的利用當地特有的文化,展現出不一樣的博物館陳列藝術。

對于展品的排列,可以對展品的歷史背景進行理解,通過對歷史背景的運用,把展品融入到這個自己營造的歷史背景中,這樣人們更能去自己去體會,對于歷史背景可以通過畫面、文字一起來對展品修飾;不同的地域,要充分利用當你文化,讓人們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能夠通過展品和介紹就能感受到當時的文化。可以利用當地特有的文化來渲染博物館,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不同的房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展現歷史文化同時也要給人帶來舒適感。博物館是展現一個地域歷史、經濟、文化等的標志,因此博物館的展品陳列離不開當地特有的文化的渲染,唯有當地文化的渲染才能更好帶來視覺效果,給人們一不同的感受。

地域的不同,文化就會不同,利用當地文化的不同來渲染博物館的氣氛,博物館中對當地文化的利用,更能讓人體味到古老的歷史氛圍,讓人們穿越于古今之間,對歷史文化更加的震驚,體會到不一樣的美感,文化的渲染,給博物館展覽陳列藝術添加了不一樣的色彩。

文化是多元的,既有其特色,又有其共同點,當進入博物館之中時,感受到那種古老的文化,添加進博物館之中,就會體會到你所處的地域歷史文化的悠久、濃厚,博物館展覽陳列藝術需要文化在其中,共同展現整個博物館的大主題,體會到不同地域不一樣的美麗文化,讓人陶醉。

2 當今技術隊博物館陳列藝術的影響

當今技術對博物館陳列藝術有很大的影響,當即技術突飛猛進,計算機的發展,各種技術的輔助,各種新型材料的出現,給博物館的設計者帶來了很多方便,更加能使空間的布局更合理,可以通過當今技術,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室內環境,空間布局進行分析,這樣帶來的效果是給人以更舒服的享受。

當今技術發展迅速,可以充分利用當今技術對博物館的展廳氣氛進行加工,渲染,現如今可以利用科學技術,通過運用計算機,精準的對空間進行分析,通過當今技術可以展現出空間的視覺效果,給人以更加震撼的沖擊,當今技術可以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效果,同時也可以跟人們帶來觸覺,聽覺等方面的感受,音樂背景的插入,給人帶來舒服的感覺,如同身臨其境,不近感受到那種美麗的文化,同時能體會到科技帶來的不一樣的享受。視覺效果帶來的沖擊,伴隨著聲音,光線的變換,人們更能身臨其境,更加去享受這種科學技術帶來的享受,會給他們留下特別美好的記憶。

當今人們對文化的認知,需求更多,同時要滿足不同年齡的人,伴隨著語音的出現,人們可以在眼睛疲勞時,通過語音了解,更加的方便。同時現在人們對技術的了解更多,更加喜歡利用這些技術來了解歷史,博物館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會帶來更加好的效果。

當今技術的利用,對博物館的陳列藝術帶來不一樣的效果,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都是震撼的,把當今的博物館展覽陳列藝術數字化,把古老的文化與當今的科技結合在一起,博物館的展覽陳列藝術不在是那么簡簡單單,而是多元化。

3 博物館展品的排列與修飾

博物館分為多個獨立的空間,展現不同的主題,每個小小的獨立空間都是圍繞這個主題來的,而這一個個小的主題共同構成整個博物館的大主題,凸顯整個文化,因此對展品的選擇,應該是多個資料的交叉點,因為這樣的展品更具有代表性,主題的凸顯不需要大量的展品,那樣會顯得繁雜,更加無法突出主題, 同時利用博物館的背景進行烘托。

展品的擺放,不能只是簡簡單單的物品陳列,那樣的陳列沒有人能夠讀懂,因為我們不是專家,展品的擺放可以是與文字并存,有了文字的介紹,我們會更加詳細的了解這個展品價值,它代表了什么,它有怎樣的歷史意義。展品的擺放要有創新,給人感覺是自己進入了歷史的長廊,自己在感受歷史,展品的陳列要有吸引力,不一樣的視角,會產生更加好的效果,例如一段文字,如果附帶畫面,會更加吸引人去看,更加的有吸引力。學會用色彩渲染整個環境,因為色彩可以影響人們的心情,不一樣的顏色在不同的空間會帶來不一樣的影響,顏色的布置與展品的擺放相結合,兩者的配合也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展品的擺放,可以有背景的修飾,顏色的渲染,這樣的修飾不會顯得單一,充分利用視覺藝術,給人們以不同感受,能更加被展品所吸引。

在特別的展廳,可以充分的利用燈光效果,燈光的色溫不同,造成的氛圍不同,對展品的呈現效果也不同,充分合理的利用燈光,要達到給人以舒服的感覺,更加人們享受這種燈光,而不是給人以不舒服感覺,這樣就失去了利用燈光的目的。

一個個不同的展品要相互結合,相互襯托,共同的反映主題,利用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利用顏色、燈光、文字把一件件展品拼成一條歷史長廊,給人帶來震撼的沖擊。

4 結語

現在的博物館展覽陳列藝術設計中,需要更加的多元化,充分利用現在的技術,當地的文化等對這種藝術進行渲染,使其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閻志剛.博物館展覽陳列中藝術設計的一些問題[J].北方文物,1987,03:110-113.

[2]董松.博物館陳列中的序廳設計研究[D].清華大學,2007.

[3]趙春貴.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原則[J].裝飾,2009,03:18-22.

[4]周士琦.新時期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的回顧與展望[A]. 北京博物館學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二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北京博物館學會:,1997:13.

[5]王妮.試論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的創新[A].陜西省博物館學會、陜西省文物局.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陜西省博物館學會、陜西省文物局:,2005:11.

[6]張重天.萬象時空―博物館陳列設計的交互方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張永生,男,1969年生人,大學學歷,現任金大陸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金大陸展覽裝飾有限公司總經理。

金大陸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通過ISO國際體系認證的文化產業集團公司,主營:博物館、紀念館、自然館、規劃館的展覽展示工程、多媒體工程軟件研發、語音導覽設備、展柜、文物庫房保護設備、虛擬數字博物館、主題公園、文化創意規劃設計、文化產業投資與資產管理,是文化部命名的第五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集團具有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壹級資質、建筑裝飾工程設計甲級資質、文物古建保護工程施工資質、安全技術防范工程資質、建筑智能化工程資質、園林綠化古建筑工程資質。集團下設子公司:金大陸展覽裝飾有限公司、金大陸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米格動畫數字媒體有限公司、北京時空傳奇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文博時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并設有石家莊公司、北京公司、上海公司、云南公司、內蒙古公司、西安公司、江西公司。

篇(6)

[關鍵詞]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島

[中圖分類號]P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0)52-0131-03

鑒于上海崇明島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2005年9月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成立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經過近3年的建設,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于2008年4月揭牌開園。公園范圍涵蓋整個崇明島,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是目前上海唯一的一個國家地質公園。

1 博物館島概念由來

博物館島的概念來自于德國。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的支流上有個面積近1平方千米的小島,因薈萃了柏林老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博德博物館和佩加蒙博物館等德國博物館的精華,被稱為“博物館島”。

本文所稱的崇明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島,是指在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建設一系列表現該地質公園地質地貌特征及演化歷史和人文資源特征,以及反映中國地質公園事業發展狀況的博物館群,使崇明島成為地質公園主題博物館聚集的、具有特定科學內涵和景觀資源的島嶼。

2 建設博物館島的作用

2.1 彌補景點的弱可視性

崇明島是沖擊沙島,地勢平坦。所以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既沒有名山大川,也沒有碧海金灘。雖然崇明島之下的基巖、斷裂、厚達400米的沉積物等地質遺跡蘊涵了豐富的地質內涵,但是這些地質遺跡都埋在厚厚的泥沙沉積之下,出露地表的基巖、斷離、第四紀自然露頭幾乎沒有,因此這些地質遺跡具有弱可視性和不易被觀賞性。另外,三角洲地貌和大河分流、河口渾濁帶等動力現象的范圍非常大,人的視域不可能觀看到這些自然現象的整體行為,只能是“一孔之見”,所以這些宏大的地貌遺跡也具有弱可視性。尤其在崇東和崇西地區,自然景觀單調,觀賞性差,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大。在崇明島地質公園建設過程中,能否通過創新型的設計和開發,打造具有獨特吸引力的觀賞點,彌補可視性較弱的缺憾,成為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影響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2 充分發揮地質公園科普教育的功能

科普教育功能是地質公園的基本功能之一。一般來說,博物館具有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休閑等功能。而地質公園博物館主要是通過對地質公園的科學解讀、深入剖析以及專業、全面和細致的展示,讓人們了解和探究地球的歷史和奧秘,發現和欣賞地球演變留下的鬼斧神工般的地質遺跡,進而讓人們認識自然規律,掌握地學知識,提高保護和利用自然的意識。因此,圍繞地質公園主題建設多種題材和視角的博物館,能讓人們全面掌握相關科學知識,增強科學普及的力度,實現科普教育的功能。

2.3 積極推動中國地質公園事業的發展

中國一直是世界地質公園體系建設的積極支持者和參與者。中國地質公園事業的發展需要國際、國內的廣泛交流和合作,也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嘗試推動地質公園建設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建設地質公園博物館島是地質公園建設中的一個新的嘗試。它既能彌補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某種先天不足,又能為中國地質公園事業的國際國內交流創設一個新的平臺,必然會對中國地質公園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 崇明建設博物館島的優勢

3.1 都市旅游的延伸和組成部分

博物館是都市旅游的重要資源。世界很多城市因其種類繁多、展品豐富、地位特殊的博物館而成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如美國的芝加哥、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等。近年來上海的博物館對游客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加強。

目前,上海都市博物館總數已經超過100家,參觀人數逐年提高,2008年已達1117萬人次。但都市中每萬人擁有博物館數只有0.06座,與世界城市相差10倍,人均占有率低。上??茖W類博物館只有3家。以上海科技館為代表的科技類博物館深受廣大游客和市民的歡迎,參觀人數每年都有新的突破,表明科學類博物館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下表所示。

3.2 成熟先進的展會技術

上海世博會的舉行更是增強了上海博物館建設和展示的能力,能為崇明建設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島提供專業和技術支持。

(1)整體規劃和展館設計

上海世博會的整體規劃建設突出了綠色、環保、生態、節能、和諧宜居的理念。世博會場館建設中采用了大量太陽能、冰蓄冷、江水源、地源熱泵等最新環??萍?將綠色、低碳融入世博會的各個方面。

在展館設計方面,備受關注的中國館主題是“東方之冠”,突出體現了生態環保和科技創新。斗冠造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遮陽體,減少了熱量進入室內,超白透明的玻璃加大了透明率,減少了玻璃對周邊環境的輻射影響;采用冰制冷技術,夜間制冰,白天制冷;采用中水回用技術、雨水收集技術、綠色建筑材料等多項新技術和新材料,符合環保節能理念。

其他參展國也大都帶來了本國最新的科技成果。英國館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循環利用,整個建筑的碳排放量為零。日本館專門為上海世博會開發了40多項最尖端的建筑技術。意大利采用了一種最新發明的多樣化材料――透明混凝土,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漸變,還能隨時感知建筑內外部的溫度、濕度等。

(2)新能源的運用

上海世博會為了突出綠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的理念,重點開展了清潔能源技術的科技攻關和大規模示范應用。

①半導體照明技術的運用

在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及一軸四館的景觀照明將完全采用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整個園區80%以上的夜景都采用LED。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區。大量采用的LED照明也為世博園區節約了不少能源,LED燈的節能率超過60%。

②太陽能的運用

以主題館為例,主題館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825KW,是亞洲單體建筑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發電站,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

(3)科技創新

2007年開始啟動的上海世博會暨世博會歷史回顧展上的多媒體展示手段的運用已讓我們有很大的驚喜了。立體電影回放經典鏡頭、紗幕電影帶來視覺沖擊、環形屏幕講述未來、虛擬翻書。一項項多媒體展示手段精彩生動地把世博的概念形象展示在參觀者面前。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開設了網上世博會,數字博物館的理念再次獲得了技術支撐和推廣。

以傳播科學知識為己任的地質公園博物館也可以采用數字博物館的手段,以突破傳統博物館的展示理念和方法,快速、遠程、全覆蓋地傳播博物館信息,使地質公園博物館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呈現新的生機和活力。

3.3 豐富的博物館資源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和人文資源豐富。因此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可建設多種主題的博物館,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科普和科研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強化其地質景觀的可觀賞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該島地質景觀可視性較弱導致的對游客吸引力不足的缺憾。

(1)河口沙洲水文化館

用于展示世界河口三角洲的發育與地貌景觀,重現長江三角洲的發育演變,展現崇明島典型的淤泥質海岸潮灘地貌景觀以及崇明濃郁的圍墾文化,成為進行崇明島地質遺跡科普知識,保護教育的研究教育基地之一。館內可以保存崇明裕安村的古沙堤的沉積物標本,模擬潮汐的形成過程及潮汐過程中波痕的形成和潮灘的發育過程。

(2)世界河流博物館

以世界河流獨特的自然生態、水利工程及文化遺跡為主體的綜合型博物館,是具有長江口地域特色和上海大都市特點的地質生態旅游教育科普基地。該館可由河流自然分館、河流水利工程博物分館、河流文化博物分館和河流災害博物分館等幾個分館組合而成。

(3)崇明島潮灘濕地科普教育館

利用多種手段展示濕地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功能等多種科學知識。如可利用沙盤制作技術和DEM技術,模擬制作西沙地質科學景觀區的模型,再現潮灘各種潮溝、潮灘、植被分布狀況。利用動植物標本制作技術,制作潮灘典型的動植物標本,還可以展示濕地生態恢復和引鳥工程的科普知識。

(4)長江口鳥類生態博物館

可分為三個展廳。第一展廳展示東灘及長江口鳥類資源,第二展廳主要展示東灘的植物資源、底棲動物資源等,第三展廳主要展示東灘濕地形成、生態演替、生物多樣性狀況、濕地價值、濕地保護、濕地的可持續發展,使之成為上海市科普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基地。

(5)崇明島民俗文化博物館

崇明島水土潔凈,空氣清新,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自然、人文歷史古跡。其中著名的景觀有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明珠湖、瀛洲公園、金鰲山、澹園等自然風景區;學宮、壽安寺、廣福寺、寒山寺、唐一岑墓等人文歷史古跡。同時也是人類圍墾規模最大的地帶。歷來是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人文科學最理想的教育環境和場地之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存環境也造就了崇明獨特的人文氣質和風俗傳統,形成了崇明島獨特的民俗文化。如崇明的扁擔戲是我國僅存的單人布袋木偶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崇明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應得到保護和展示。

(6)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目前中國已批準設立152個國家地質公園,它們從各個角度表現了我國豐富多彩的地質地貌特色,體現了中國地質科研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成果。在崇明島規劃建設中國地質公園博物館,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薈萃和展示中國地質科學的成果,展現中國豐富多彩的地質地貌景觀中的精華,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繪就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燦爛畫卷,使之與反映崇明本土地質、人文資源特色的博物館相映成輝。

中國地質公園博物館的建立,不僅能充分利用上海崇明島獨特的地理人文優勢推動中國地質和旅游事業的發展,對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提高中國在地質科學領域的國際地位也將產生無可替代的作用。

(7)世界地質公園交流展示館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事業是世界地質公園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國特殊的地質環境和在世界地學研究領域的崇高地位,以及中國在世界地質公園事業中的積極努力和貢獻,中國應該繼續為世界地質公園事業的發展起到新的推動作用,建立世界地質公園交流展示館無疑是有必要的。這一交流展示館可以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建立,用于介紹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歷程,及各國在地質公園事業中的成果和經驗,展示各國具有特色的地質公園景觀,推動世界各國在地質公園領域及地質環境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和合作,舉辦相應的國際論壇,真正實現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目標。

3.4 博物館島的集群優勢

(1)聚集效應

在一個地方聚集多座博物館,形成多種主題會聚的博物館群,使得涵蓋的知識更加豐富,知識領域跨度更大,能引發更多不同興趣愛好者和研究者的注意。當博物館融入了都市居民的生活,就能夠喚起他們對本土文化傳統、歷史傳承的熱愛與追求,形成一種具有明顯精神特征和高文化水準的都市人群。

(2)提升效應

通過博物館的建設可以使一個城市原有的人文元素和歷史價值得到質的提升和飛躍。特別是博物館群的產生,使各博物館價值發生疊加甚至乘數效應,并且形成具有特色的博物館旅游線路,使人們了解上海這座時尚、年輕的國際大都市悠久的地質形成過程。

(3)品牌效應

形成博物館群,打造博物館島品牌,吸引更多投資者對博物館島的投資,同時也使崇明成為地質研究的基地。使崇明地質公園博物館島成為崇明國家地質公園的名片,崇明國家地質公園成為崇明島及上海的名片。形成一系列的品牌效應,拉動崇明各產業的發展。

(4)輻射效應

博物館島的建立對解決當地就業、當地歷史文化提升、當地景區收益的拉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新農村的文化發展,以及崇明島的旅游發展和城鄉統籌等方面,都將起到輻射效應。

(5)公益效應

博物館是對文物標本收集、保藏、研究、陳列、展示和傳播文化科學信息,為社會服務的文化教育機構。公益性是博物館必須始終堅持的宗旨。博物館島的建設能樹立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公益性的形象,提升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積極效應。

4 地質公園博物館建設原則

《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指南和標準》指出,地質公園必須提供合作制各種工具或活動來向公眾傳播地學知識和環境保護理念。地質公園博物館在規劃設計階段比較容易沿著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的思路,在結合戶外游憩與大眾旅游服務需求的同時,為普通游客的旅游活動增加科學知識含量,并最終促成以科學旅游取代神話旅游的知識經濟時代潮流。地質公園博物館要更加注重再現地球歷史,揭示自然規律,傳播地學知識,提高人們保護和利用自然的意識。通過對地質公園科學解讀,讓人們從中了解和探究地球的歷史和奧秘,在地質公園的科學保護、合理開發、監督管理、永續利用方面發揮督導功效。

地質公園博物館展品主要是大量的地質標本,對標本的選擇、標本的組合、標本科學內涵的挖掘、標本與解說詞的匹配效果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在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要強調環境倫理,呼喚生命關照,借用生態博物館的理念來構建公園社區和諧的人地關系,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柏林博物館島[EB/OL].(2010-3-31).zh.省略/.zh-cn/%E5%8D%9A%E7%89%A9%E9%A4%A8%E5%B3%B6.

[2]萬鋼.科技創新與世博會[N].文匯報.2010-03-13(8).

[3]胡.上海世博會將成世界專利技術大舞臺[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0-03-10(7).

篇(7)

[關鍵詞]遺址公園;大遺址保護;文物保護

2009年6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2009大遺址保護?良渚論壇”上提出:“大遺址的提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大遺址保護的任務長期而艱巨。在實踐中,新的問題和挑戰不斷涌現,伴隨著理性的思考和審慎的決策,大遺址保護逐步邁向更加嶄新而廣闊的天地。”論壇上,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教授作了《關于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一些意見》的主旨發言,提出“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對一部分遺址實施有效保護,將其投入文化建設并使之與公眾相結合的文物工作的一項新舉措和一次新實踐,開創了文物工作的新局面”。1考古遺址公園與大遺址保護工作關系緊密,甚至可以概括為“互為因果”。正是大遺址保護的迫切需求,才亟需規劃建設選址與保護措施均科學合理的遺址公園;而遺址公園規劃建設,也順應了大遺址保護工作的基本需求。

一、國內遺址公園規劃建設例證

關于“大遺址”,最早提出是在 20 世紀 50 年代。而“大遺址保護”是近年來的新概念,財政部、國家文物局 2005 年 8 月聯合的《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指出,大遺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國古代歷史各個發展階段涉及政治、宗教、軍事、科技、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歷史文化信息,具有規模宏大、價值重大、影響深遠特點的大型聚落、城址、宮室、陵寢墓葬等遺址、遺址群及文化景觀”。2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撰寫的《大型考古遺址公園的探索與實踐》一文,(考古)遺址公園是指基于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覽、休閑等多項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和遺址類的文化景觀,是對考古類文化遺產資源的一種保護、展示與利用方式。3 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在成都召開的“大遺址保護工作會議暨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儀式”上,公布了國家(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安高句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金沙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秦始皇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5年3月,國家文物局完成了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運行評估工作,并公布了結果。

考察發現,江蘇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應當是規劃建設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的一個良好范例。一方面,從地緣的角度,兩大遺址公園均位于江蘇省,在政策導向方面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另一方面,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鴻山遺址博物館為核心區域,而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也在積極籌建考古遺址博物館,并以此為核心。兩個遺址公園均強調大遺址保護與遺址公園建設“雙輪驅動”,強調突出整體,確保本體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同時,堅持與周邊村居的新r村建設、產業發展相融合,爭取在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的大前提下,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不斷發展。

二、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理論前提與實踐路徑

(一)順山集遺址基本概況

順山集遺址坐落于江蘇省泗洪縣梅花鎮大新莊村南重崗山北麓坡地之上,東南距泗洪縣城約15公里,中心地理坐標北緯33°34'36.5",東經118°10'11.3",海拔28~31米,總面積17.5萬平方米。據南京博物院、泗洪縣博物館聯合編制的《順山集――泗洪縣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報告》,順山集遺址在1962年4~6月由南京博物院組織開展的考古調查中被發現并命名?!逗闈珊車目脊耪{查》載:“(順山集遺址)最突出的有紅砂陶杵和橄欖狀陶墜,這兩類工具,可能為杵舂古物與編制工藝品之用??傊ㄟ@類遺址)無論在地形上與遺物上,都表現著江淮下游特別是蘇北地區的青蓮崗文化遺存的特征”。4由于當地農民采沙的原因,遺址局部遭到破壞。為防止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泗洪縣博物館于2010年起對其進行鉆探發掘,歷時三年多的考古發掘,共發掘面積2500平方米,發現長約1000余米的環壕,還有房址以及墓地等,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陶塑藝術品以及碳化稻等。

2012年11月,來自全國多所考古研究所及重點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在順山集遺址所在地的江蘇省泗洪縣,召開順山集考古成果論證會。會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伯謙教授明確指出,以順山集遺存為代表的文化類型可單獨命名,即“順山集文化”。2013年1月9日,順山集新石器時代遺址成功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2013年1月14日,新聞報道“泗洪縣順山集遺址新發現將江蘇文明史前移1500年”入選“江蘇省2012年十大新聞”;2013年4月9日,順山集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時隔三年后,2016年4月27日,來自國內外多所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學者再次來到泗洪,召開順山集文化學術研討會,從綜合分析、稻作種植史以及動物考古學等多個維度,對順山集文化遺存進行了深入研討。

(二)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的理論前提

首先,順山集遺址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資源,承載著深厚的人類歷史信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動性,應當以更加合理和科學的手段加以保護和利用?!笆加?0世紀90年代的砂礦開采活動,在遺址北部形成一個面積達1.5萬平方米、數十米的大深坑,遺址慘遭大面積毀滅性破壞,環壕北段被破壞長度近160米,剖面直接暴露于坑壁上”。5遺址區域由于占據面積大,順山集遺址保護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實現歷史和現實的有機融合,保護和利用好順山集遺址,有巨大的理論意義和經濟價值。順山集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從2010年初開始,直到2013年初告一段落,目前仍處于不斷完善的資料整理工作之中。從2012年11月順山集考古成果論證會的召開,到2013年1月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教授現場查看順山集遺址,再到后來不斷有專家學者到遺址現場、博物館庫房等觀摩出土標本等,大部分專家學者都提出,要繼續發掘順山集遺址及其周邊的重要遺址,擴大考古發掘范圍,組織力量加大科研力度,初步建立順山集文化研究的多學科平臺,積極創造建設考古遺址公園的條件,同時爭取早日獲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其次,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建設是實現文物“四有”保護工作的基本要求。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市、縣級人民政府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并區別情況分別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目前,泗洪縣政府已完成對當地包括順山集遺址在內的三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兩個是雪楓墓園、朱家崗烈士陵園)的“四有”保護工作,為遺址公園的推進實施提供了積極條件。

(三)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的實踐路徑

從遠景來看,遺址公園規劃建設工作在順山集遺址順利申報成為江蘇省第二批大遺址開始,條件逐步成熟。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跨度達10年(2015年至2025年),項目內容包括遺址博物館、入口服漲、現場展示區、原始農耕生產生活模擬區、休閑體驗區、農家樂以及梅花山景區等。目前,該項目已初步擬定當年的序時進度,正在報批和審定包括編制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環評等在內的規劃建設前期相關手續,未來將開始實施遺址博物館的規劃建設工作。

三、遺址公園規劃建設與大遺址保護工作的未來模式思考

無論遺址公園建設在大遺址保護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多高,也只是其中一種保護手段而已。要實現大遺址永久性保護與利用才是最終目的,而這個工作將是動態的,延續性極強的,尤其對于類似蘇北這樣的相對欠發達地區而言,能夠成功申報大遺址,僅僅是諸多后續工作的開始。資金投入、政策傾斜、人才引進和培養等,都將困擾當地政府,也將對文博工作者提出嚴峻的考驗。

一方面,加強系統管理的思維,不斷放大遺址公園在大遺址保護工作中的積極效應。一個得到規劃合理、科學利用的遺址公園,對大遺址保護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以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為例,不僅需要盡快編制遺址公園的規劃文本,框定遺址本體區、永久建筑區、服務區、景觀區,還應當著手對永久建筑(遺址博物館)進行選址規劃,選定有資質的建筑施工單位等。因此,就需要在法律法規框架下,加大地方政府向上策應扶持力度,爭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探索共同建設遺址公園的可行性,同時,成立專門機構,不斷充實大遺址保護和遺址公園建設的人才隊伍。

另一方面,整合各方力量,創新遺址公園建成后的管理運營手段。針對大遺址保護而進行的遺址公園建設工作,其最終目的是實現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發展的雙向共贏。遺址公園在建成后,其管理運營手段必須創新,要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我們應當在政府投資建設遺址公園的基礎上,事先擬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細化條款,探索由社會資本提供后續的公共服務,政府再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

四、結語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研究員在《順山集――泗洪縣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報告》中說道:“順山集遺址從開始的搶救性發掘到帶著學術課題的主動發掘再到后來的保護性考古發掘,無疑是江蘇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實踐”。6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教授,國家文物局專家庫專家陸建松指出,大遺址作為歷史發展、環境演變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真實記錄,具有深厚的科學文化底蘊,不僅是考古學研究的對象,也是政治、經濟、文化、環境、藝術、建筑、生態、地理等領域直接或間接研究的對象;不僅是構成我國文物博物館事業的基礎,也是重要的景觀旅游資源;不僅以直接或間接的歷史教育、文化教育和科學教育的功能作用于現代社會,而且對增強民族凝聚力、培養愛國主義精神、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7從加大對大遺址保護,以及強調其為當地民眾所有效利用的角度出發,我們提出建設的考古遺址公園,有助于進一步加強遺址保護和展示,有助于進一步實現遺址的社會價值,有助于大遺址保護進一步融入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同時,遺址公園的建設還契合了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實踐,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強調城市特色的發揮,還表現在拉動內需、解決就業、改善人居環境等諸多方面。具體來說,對于順山集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建設,從一開始就應當強調建成后的公園,不僅要將順山集文化遺存完好的保存下來傳承后人,更要通過資源整合和合理規劃,為遺址保護和展示提供充裕的空間和完善的設施,讓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所產生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百姓所共享。

[注釋]

1張忠培:《關于建設國家遺址公園的一些意見――在“2009大遺址保護?良渚論壇”上的發言》,《文物建筑》,2012年第00期,第73~76頁。

2引自財政部、國家文物局,《關于印發的通知》,2005年8月。

3單霽翔:《大型考古遺址公園的探索與實踐》,《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0年第1期,第2~12頁。

456南京博物院、泗洪縣博物館編著:《順山集――泗洪縣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頁、第11~12頁、第420頁。

7陸建松:《中國大遺址保護的現狀問題及政策思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第121頁。

[參考文獻]

1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泗洪縣博物館.江蘇泗洪縣順山集新石器時代遺址[J].考古,2013,(7).

2嚴建強.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趙夏,陳曦,郭萍.“大遺址”保護與利用相關研究述評[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2,(3).

5單霽翔.攜手共創大遺址 保護的美好明天――在2010年大遺址保護工作會暨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儀式上的發言[J].中國文化遺產,20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 国产内射老熟女aaaa| 韩国三级大全久久网站| 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男女后式激烈动态图片|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 五十路丰满中年熟女中出|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免费| 国产免费观看久久黄av片| 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下载|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欧美性插b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牲交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9| 亚洲 一区二区 在线|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社区3| 亚洲av网站| 最近在线更新8中文字幕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男人狂桶女人出白浆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男人j放进女人p全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