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公共危機管理概論

公共危機管理概論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3 16:08: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危機管理概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公共危機管理概論

篇(1)

關鍵詞:政府 公共危機管理 管理模式 制度規范 危機教育

全球化浪潮來襲給現代社會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面對日益增多的公共危機管理事件,我國政府應當從哪里尋找突破點來應對這些公共危機事件?為了優化和完善危機管理工作,政府又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改進以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呢?

1. 公共危機管理概述

公共危機的影響涉及面廣,對于一個社會系統的行為準則和基本價值觀會產生嚴重威脅,以于社會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同樣會產生相應的威脅,所以需要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部門共同努力,通過關鍵性決策來處理公共危機事件,最終實現社會安定和諧的目的。

所謂公共危機管理就是指對已經發生的危機事件進行控制和協調處理,對于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進行預測和監督處理的管理實施過程。對于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而言就是政府以相關危機管理法律法規為依據在資源支持系統的支持下,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進行危機化解以保障公共利益和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社會工作過程。

2. 我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在應對各種公共危機事件過程中表現出高效的管理能力,同時也積累了許多相關危機管理工作的經驗。但總體上說我國政府在處理危機事件問題上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

首先公共危機情況出現較為復雜而政府管理則相對有限。對于破壞性、規模性大以及涉及面廣的公共危機處理它所消耗的人、財和物力資源都是相當大的。對于危機之后的應對以及事后的恢復重建同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所以盡管政府在各類資源上享有足夠的優勢,但對于危機過后復雜情況應對問題上還不夠全面和具體。因此對于出現較為復雜的危機情況,政府在管理方面還是相對有限的。

其次公共危機管理方面的法律規范不健全。法律制度規范是進行公共危機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盡管對于一些突發事件我國有相關的法律文件,但是相對規范和專業的法律制度還是空白區。為此在對已有相關法律進落實和執行過程中還要不斷地進行完善,與此同時還要關注對公共危機管理方面的相關立法工作。

最后官僚體制的效率低下,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亟待解決。官僚制的規則之上,層級節制以及職能分工都是政府在危機管理中所具有的優勢與資源。但是這也是導致政府危機管理中無效率和責任缺失的主要因素。因為官僚制組織結構是一個金字塔的結構,各個層級遵循固定的指揮線條。

3. 提高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的途徑

為了使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還需要探索和尋找更加合適的途徑。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方向的牽引,也離不開方法的指導。

首先對政府的管理模式和層級結構進行完善和優化。為了實現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的提升,先要從管理模式和層級結構的優化和完善做起。傳統的公共危機管理模式在公共危機表現突出的今天已經不能與之相適應,需要管理型的公共危機管理模式來實現更新替代。管理型的公共危機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對公共危機的系統管理和過程管理,它在管理實現過程中更加強調的是對公共危機的處理和應對的過程,除此以外它更多的是強調危機的預防、恢復和重建,換句話說就是強調決策機構在公共危機應對中的關鍵作用和發揮。所以對公共危機管理模式和結構的優化是提升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其次加強合作從而使協調機制更加完善。為了實現協調機制的完善工作,作為政府要能夠與非政府進行合作,從而達到共同應對公共危機的目的。在應對危機管理的過程中,政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非政府組織也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非政府組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表現出以下特征,一是非政府組織所具有的服務導向性。非政府組織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它主要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服務,所以它在技術和專業隊伍上都具有絕對的優勢;二是非政府機構組織較為靈活。

第三加強對危機管理的立法工作。政府危機管理工作離不開法律依據,所以在對危機管理的立法工作上還是要給予更多的重視。縱觀國際危機管理經驗可以看出完善的法律和法規才是政府危機管理機制重要的制度保障,所以對危機管理的專業立法工作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第四加強危機教育工作。政府公共危機管理工作不是由政府單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實現的,還需要強化對公眾的危機教育工作實施。為了全面應對公共危機還需要提高公眾的社會成熟度,所謂社會成熟度就是要求社會公眾在公共危機面前臨危不懼,能夠及時地尋找辦法來應對危機化解危機。通過對公眾的危機教育工作可以提高社會的成熟度,還可以提升政府的管理效果。所以政府要從多方面和多角度對公眾進行危機教育以應對各種公共危機的來臨。

4. 結語

綜上所述,每個國家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公共危機事件,提升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各類危機事件,也可以實現公共危機事件的有效控制和預防。所以對于一個國家的危機管理能力的權衡既可以從政府應對危機時的管理處理能力看出,也可以從該國的社會公眾的社會成熟度看出來。因而公共危機管理工作要想落實好,還需要政府、非政府以及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政府危機管理;公共政策;制度

春節前,一場近半個世紀以來罕見的冰雪災害襲擊了我國中南部地區,不僅給中國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也暴露出政府部門在危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考驗了中國政府處理危機的執政能力。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管理者,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危機管理,制定相應的公共政策,已直接關系到政府的威望和效率,也影響著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一、政府危機管理與公共政策概述

(一)政府危機管理。“政府危機管理是指在政府管理國家事務中,針對突然發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經濟波動、恐怖活動等對社會公共生活與社會秩序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組織相關力量在監測、預警、干預或控制以及消解危機性事件的生成、演進與影響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1]危機管理不僅強調對危機反應的管理,還包括對事前預防和事后恢復的管理。它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持續動態的管理過程,是針對潛在的或當前的危機,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動,以期有效的預防、處理和消除危機。

(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國家機關、政黨及其他政治團體在特定時期為實現一定的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目標,所采取的政治行為或規定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系列謀略、措施、辦法、條例等的總稱。公共政策是目的性很強的活動,它是為解決某一具體政策問題而制定的,必須付諸實施。

(三)政府危機管理與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決策者以一定的理論原理和價值觀念為指導,對已確認的政策問題進行科學策劃、統籌安排、做出對策,使其轉化為行為規范的過程。政府危機管理是針對突發事件的管理,它可以及時有效地處理危機,恢復社會穩定。在政府危機管理中,政府可以通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及其良好績效,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有效處理危機。

二、當前我國政府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早在2003年SARS之后,中國就在加速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建設,各級政府制定了有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2007年11月1日,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正式實施,明確我國要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但這次雪災所暴露出的問題表明,目前我國的應急體制并不樂觀,在面對復合性突發事件時政府的危機管理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政府危機管理機制不完善

政府危機管理機制包括預警預防、應急反應、評估恢復三個階段的機制,其中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是兩項最基本的制度。目前,我國沒有建立專門的預警機制和預測機制,不能將危機的前期控制過程納入各級政府長遠的戰略目標、規劃與日常管理中,危機的信息預警能力不足,以致政府處理危機事件時比較被動。另外,對危機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也不能完全適應危機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現為應急反應遲緩,跨部門協調動員機制不順暢。在各級政府之間應急管理職責的劃分、應急響應過程中條塊部門的銜接配合等方面,還缺乏統一明確的界定、尚未完全形成職責明確、規范有序的分級響應體制。

(二)政府危機管理機構不健全

我國現有的政府危機管理系統主要依賴于各級政府的現行行政機構,危機爆發時,一般是針對特定危機,由中央政府或省級政府、有關部門設立臨時機構。這種臨時性機構不能對危機準確預測和預警,加之缺乏政府危機管理專業人員以及缺乏對危機事件的處理經驗,嚴重影響了危機的處理效率。此次發生在南方各省的自然災害表明,我國現行的以部門為龍頭的突發事件應對組織機制存在很大問題,各級政府下屬的應急辦公室只是一種協調性機構,還不能真正具有統一組織、指揮和協調各種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能力。在應對突發事件時,還存在以部門職能為中心的部門主義傾向,缺少單一的應急指揮組織管理系統。

(三)應急預案缺乏情報學支撐

應急預案應該是情報學基礎上的研究成果。應急體系的建立和運作,可以視為一個復雜的信息系統和情報分析系統,缺乏情報學基礎就會導致信息不暢,難以作出科學的決策。此次雪災也暴露出在處理公共危機時信息不暢,部門和地方應急機制不夠協調、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問題。1月25日京珠高速公路之所以出現嚴重大堵車,與各方通車信息混亂有關,致使許多不知情的車輛進入湖南后無法出去。

(四)政府和公眾危機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人們的安全觀一直固守傳統的國防和外交安全,而忽略了經濟、生態、信息、文化和公眾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問題。政府部門對全社會防范風險和應急管理處置的教育、培訓和演練工作不夠,社會危機意識、風險防范意識、自救互救知識和能力、主動參與程度都十分薄弱。早在全國降雪的初期,1月份時,有些地方還在贊嘆瑞雪兆豐年,沒能對大雪成災有預期,更沒有將雪災與全國春運結合在一起全盤考慮,加之五個關于自然災害救助的國家應急專項預案中,并不包括雪災,所以導致了這一復雜性的全國性災難。

(五)政府危機管理投入不足

由于我國政府在危機管理中缺乏危機意識,沒有對危機的來臨做好科研、組織、人力、物力、信息等各方面的準備,在公共管理服務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應對危機事件的公共財政支出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在危機出現時,各級政府不得不臨時集中各類資源,臨時研究。

三、我國政府危機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在一個國家的社會生活中,危機不可能絕對避免,但卻可以管理控制,以減少危機的發生數量,把危機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危機多發期,政府要加強危機管理就必須對其全過程實施控制管理,在危機預警預防階段、應急反應階段、評估恢復階段分別采取相應措施,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和機制,努力構建全方位的危機管理系統。

(一)預警預防階段

從危機管理的目的和效果來看,危機預防比危機處理更重要。加強危機的預警和預防,就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避免危機的發生,并預見可能發生的危機,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1.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和應急救治機制。各級政府必須將危機管理寓于日常的制度建設和管理之中,建立完善的符合本地實際的危機預警機制,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建立快捷、通暢、及時、準確的溝通渠道,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2.建立統一的危機處理指揮機構和協調機制。我國目前正在推進的“大部委制改革”的思路,很適合改革現行突發事件應對組織體制的要求。可考慮設立集中統一管理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具有大部委性質的“應急管理委員會”(或者“應急部”),設立常設性、專門性的危機預警部門,對危機事件進行正確的認識和把握,制定長期危機管理計劃,加強各級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

3.建立危機管理教育、培訓系統。政府、學者、科研部門應通力合作,加強對政府危機管理的研究,為危機管理提供理論基礎和依據。要加強對政府官員的危機教育和危機處理培訓以演練,增強干部危機管理的能力。此外,政府還應通過社區、學校等機構加強對公眾的反危機宣傳和訓練,普及有關危機知識,提高民眾應對危機的能力。

4.加大政府危機管理的投入力度。各級政府應該根據公共風險來決定財政支出,合理地調整公共財政支出范圍,專款專用,確保應對復雜危機事件的正常運轉。

(二)應急反應階段

危機出現后,政府運用所有資源開展危機救治,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危機的發展和升級,迅速解決危機,恢復社會的正常秩序。

1.迅速啟動應急反應機制。政府應依據相關法律規定,采取多方面非常態管理措施,積極查找危機產生的根源,加大政府干預的力度,制定和執行帶有強制性的政策,及時化解危機。“在社會面臨危機的時候,由政府出面的有效組織、協調和調控是迅速控制危機,將危機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最重要保證。”

2.及時公正地信息。正確引導媒體進行公正的報道,將危機事件所涉及的公共信息及時、全面、準確地向公眾披露,避免社會的恐慌,穩定公眾的信心。要建立公共危機溝通機制,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通過召開例行的新聞會,公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并告知公眾在危機事件中的注意事項。

3.加強政府與社會的合作。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發揮非政府組織和公眾的參與作用。在危機處理的過程中,社會公眾參與、尤其是非政府組織充當志愿者參與,將對危機事件應急救助起到重要作用。

(三)評估恢復階段

危機消除后,各級政府應認真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科學地評估各種應對危機的預案和危機處理措施,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1.重塑政府形象。當人們度過危機后,政府應做好危機后的溝通工作,向公眾承諾今后的措施,表達政府的誠意,安撫公眾的恐慌心理,恢復公眾對政府的信心。

2.強化責任追究。在應對重大突發性危機事件中,各級政府要建立政府官員承擔與職權相應的政治責任、行政責任制度。當政府公務人員不能履行或背棄責任時,必須受到相應的行政懲處。

3.建立評估機制。政府應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和學者組成危機評估小組,進行有關方面的技術鑒定、事故分析和財產損失等方面的評估工作。對危機處理全過程工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為以后危機管理做好充分的準備。

總之,面對錯綜復雜、難以避免的各種突發危機事件,作為承擔公共事務管理者和公共安全責任者角色的各級政府,必須制定出最有效的公共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盡最大的努力化解各種危機,保障國家、社會和公眾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張維平.關于政府公共危機管理[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4).

[2]劉剛.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84.

[3]林爽.我國政府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8).

[4]鄢龍珠.完善我國政府危機管理體系的幾點思考[J].福州黨校學報,2005,(6).

篇(3)

    【關鍵詞】公共危機;預警機制;政府責任

    目前中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利益和權力將在不同的主體之間進行重新的分配、轉移,形成諸多不穩定因素,我們要站在復雜和綜合的角度上,對危機的性質、狀態和前景有一個比較客觀的把握、估計和預測。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人,在公共危機的預警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試圖分析政府在公共危機預警中的責任缺失,以明確政府責任問題,進而在理念上實現由強調公民義務和政府權力到強調公民權利和政府責任的轉變。

    一、公共危機預警機制及政府責任

    (一)公共危機的概念界定

    按照國際社會的一般看法,公共危機是指在社會生活中突然發生的、嚴重危及社會秩序、給社會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件。而美國學者羅森豪爾特認為,社會公共危機是指“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作出關鍵決策的事件。”我國學者認為公共危機是由于某些無法預測的因素誘發產生的對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脅的事件。

    (二)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的政府責任

    公共危機預警機制是指在危機演變的不同階段中,對可能引起危機的各種要素及其所呈現出來的危機信號和危機征兆進行嚴密監測,對其發展趨勢、可能發生的危機類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合理科學的估計,并向有關部門發出危機警報的一套運行體系。

    建立一個有效的完善的危機預警機制,需要政府做的工作有:

    1.建立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控系統,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并加以分析處理。

    2.制定各種科學意義上的應對控制措施,努力探究危機形成、爆發的一般規律及其解決的一般規律和控制策略。

    3. 開展政府雇員危機管理培訓和全民危機管理意識教育,增強全社會特別是政府雇員危機管理的意識和技能。

    4.在危機的潛伏期和初顯期,政府應對可能導致其爆發的因素做好控制工作,努力把一切苗頭消滅在萌芽之中,化解于爆發之前。

    二、我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政府責任缺失的具體表現

    (一)危機監測不力

    危機預警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對各種潛在風險進行隨時評估,我國現行的政府危機管理體系中就缺少風險評估機制,對危機發生或能發生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因素的調查、評價和預測。再加上沒有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控系統,未能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并加以分析處理,缺乏敏銳的危機判斷能力,很難做到對危機的詳細預警分析。

    (二)預案粗陋,缺少演練

    要做到預案求實,不僅要有危機一旦發生應對各種可能情況的多套行動(遏制危機、處理、消除危機,重建或恢復正常狀態)方案,而且要通過教育、培訓、演練或計算機模擬、培養,提高領導者的指揮能力和群眾的應變能力,檢驗預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使危機一旦發生,預案能夠切實地發揮作用。我國現實存在的問題,不僅是預案粗陋,更重要的是缺乏培訓和演練,停留于應付上級檢查,做表面文章,甚至多發的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的預案也是如此。

    (三)沒有及時準確地信息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在信息傳遞方面喜歡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致使內部信息渠道嚴重阻塞或扭曲;與此同時,政府部門缺乏規范、及時的信息披露制度,宣傳主管部門又習慣用計劃經濟的辦法管理大眾傳媒,大眾傳媒缺少必要的法律保護,這諸多原因使大眾傳媒的信息傳遞作用和社會監督作用受到極大限制。再加上各級政府為了“保穩定”,各級官員為了“保烏紗帽”,以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過分看重吸引外資、發展旅游等方面的近期局部利益,使得各級政府在預防和救治危機進透明度極差。

    三、我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政府責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危機意識淡薄

    在全球化背景下,危機的來源發生了變化,不只是戰爭會引發危機,環境、金融、病毒等也成為誘發危機的重要因素。而且,隨著國家與國家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聯系的日益緊密,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和小概率事件的觸發下都有可能誘發大規模的危機。但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基本上保持著和平穩定的發展勢頭,各級政府部門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經濟建設,忽視了危機意識的培養。

    (二)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在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下,政府職能的劃分不夠清晰,許多事項管理的權力、責任存在嚴重的條塊分割、部門封鎖現象,溝通存在比較明顯的障礙。在這種制度下,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非常困難。當危機爆發時,對于一些重大事項誰負責、對誰負責的問題更是難以明確,許多事項往往要由中央政府統一下令才能協調一致,導致了政府應對危機的反應能力大打折扣。

    (三)缺乏常規性危機管理部門

    危機爆發時,訓練有素的危機管理機構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確的反應。危機管理機構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因此,必須把懂得危機管理的人員組成專業機構固定下來,持續累積信息和經驗。使危機剛出現時,及時控制。而我國現有的政府危機管理體系,主要依賴于各級政府現有行政機構,既缺乏專門機構和完善體系,又缺乏專業人員和應急運作機制,對于危機處理方式經常是遇事就成立一個指揮部或領導小組,具有濃厚的臨時色彩,因此在進行跨部門協調時工作量非常大,效果也不明顯。

    (四)法制滯后

    法律制度是各種制度中最強硬的一種,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稀缺資源,同樣地,法制建設也是危機管理制度建設中關鍵的一環。在西方發達國家,危機管理學的一個重要學術成果就體現在立法上,如美國、日本、俄羅斯就有《緊急狀態法》。而我國在危機管理的法制建設則相對滯后,政府在處理危機時仍然習慣于運用人治方式,相對忽視了法治方式。

    (五)問責制度缺失

    長期以來,我國各級政府把自己視作管理者,把民眾視為被管理者,這種理念必然造成問責制度的缺失。我國政府官員經過授權擁有公共權力,必須接受監督并負有責任。但是實際過程中過于強調官員個人的主觀動機而不論其工作成效,缺乏一種權力與責任對等的意識。有時即便是對責任官員做出了處理,也通常是久拖不決,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

    四、強化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的政府責任

    預警機制中政府責任缺失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一方面導致危機的擴大,增加危機處理成本,另一方面破壞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強化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中的政府責任勢在必行。

    (一)建立敏感的信息系統

    1.加強危機管理軟件系統建設。應當利用IT和網絡技術,建立和完善全國性的信息網絡,覆蓋各級各類政府部門、基層自治組織、科研機構、事業單位、非營利團體、民間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從而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有效的政府信息管理系統,形成自己專用的、暢通的、可靠的信息采集、加工系統。政府危機管理信息系統從靜態上講,包括三個方面的信息庫:涉及各種社會現狀與發展情況的信息庫;危機防治與救治的資源信息庫;危機管理中的技術數據信息庫。從動態上講,政府危機管理信息系統除上幾個方面的信息庫所涉及到的信息收集能力外,還包括高效的信息處理能力。

    2.整合外部力量。一方面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功能發揮必須有廣大民眾的積極配合,因此必須加強民眾的危機意識和科學精神。從科學決策的角度看,政府應該對危機涉及的各個方面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智囊機構的作用。他們帶來的是新的視角,新的邏輯,新的對策,他們常常能夠使決策出現柳暗花明的氣象。另一方面在危機管理上,我們要積極爭取國際性的組織和地區性的組織在資金、人員、技術、教育和培訓、以及道義上的支持,同時加強與國際組織在信息方面的溝通。通過全球合作,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諒解,維護國家的國際形象,一方面可以提高危機管理的效率。

    (二)強化危機預警的組織保證

    1.建立分權式的組織結構。面對越來越多的決策,分權式組織結構可以讓“下面”或“外面”做出更多的決定,減輕政府做決定的負擔,有利于信息的收集與傳遞,提高危機預警的效率。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政府自身自上而下的行政組織系統,在各省、市、縣、鄉鎮(街道辦事處)都設置專職專業人員負責各種與危機有關的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傳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會的力量,吸收各類社會組織尤其是基層自治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社管會)的參與。通過這兩方面的結合,形成一個上下聯動、內外協調的危機應對組織網絡。

    2.設立常規性危機管理機構。在中央一級政府這個層面上,應盡快建立起具有會商決策和綜合協調的常設性危機管理機構,并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和任務,組織有危機處理經驗的專家和政府官員對各類危機開展分析總結工作,在國家安全的高度上制定長期的反危機戰略和應急計劃,并協調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各級政府之間的工作,加強他們協同運轉能力。在地方各級政府層面上,地方政府應在上級政府的指導下,設立相應的對口管理部門,并根據本地區不同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具體的職能部門及組織形式,加強各部門間協調運作和快速反應的能力。

    (三)加強制度建設

    1.加強緊急狀態立法。我們可以借助國外的危機管理經驗和相關的法律制度,結合國內處理各類危機的經驗,制定出一部統一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緊急狀態法》。對危機管理機構的設置及其權力義務、管理機構各職能部門的權力義務、組織運行程序、政府緊急權授予的規定、社會各階層和公眾的責任和義務、緊急管制措施規定、政府社會動員和征調規定、公民權利保障規定、政府信息通報規定、危機處理績效考核、獎勵機制及責任追究等問題作出明確的法律界定。

    2.建立行政問責制度。所謂行政問責,是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社會公眾等對公共行政行為進行質疑。權責對等是“行政問責”制的一個基本原則。它認為官員在接受權力的同時,也就接過了責任。不肯或未能承擔起應有責任,則其便沒有資格或不必再持有權力。它更加強調的是工作效果。實現行政責任的途徑主要有:司法機關追究行政機關及公務員的法律責任;各級黨委行使人事任免權,追究行政首長的領導責任,行政機關對公務員的責任追究;行政相對方的追究。其中行政相對方的追究是構建我國公共危機責任機制中最重要最有力的一環。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王成,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篇(4)

關鍵詞: 醫院危機管理;媒體關系管理;危機傳播;醫院與媒體關系

中圖分類號:R-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2)09-15 -02

一、危機管理的定義及醫院危機的特點

危機管理是企業為應對各種危機情境所進行的規劃決策、動態調整、化解處理及員工培訓等活動過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醫院危機作為危機管理中的一部分,既有危機發生的一般特點,又有作為公共衛生事業所特有的方面,結合起來,大致歸納如下:(1)突發性:盡管危機可能有很長的潛伏期,但它的表現形式必然是帶有突然爆發的特點;(2)不確定性:危機的形態多種多樣,很少是由單一因素造成,多是由內部條件及外部環境的變化等錯綜復雜的因素互動而導致的,給突發性危機事件的預測、后果的預計和處理帶來種種困難;(3)破壞性。對危機的不當處理往往會給醫院經營帶來很大的損失和醫院員工們非常不利的生存發展空間,甚至給日常工作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4)敏感性。在傳媒十分發達的今天,醫院發生的危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而廣泛地傳播,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給解決危機造成難度;(5)緊迫性。對醫院來說,危機一旦爆發,其破壞性的能量就會被迅速釋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勢,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危機會急劇惡化,遭成巨大損失;(6)處理的非程序化性。危機的種類不一而足,處理的方式方法也應隨機應變,因勢利導。

二、醫院危機傳播的特點與媒體關系管理概述

(一)醫院危機傳播的特點

1、醞釀時間更短,預防難度更大。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數碼產品的日益普及,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寬廣,普通受眾可以迅捷地成為危機事件的首先報道者,醫院管理者甚至來不及采取補救性的說明,醞釀成不可收拾的危機事件,危機的預防難度進一步加大;2、危機擴散更加便捷。當代社會己經成為一個十分敏感的共振系統,單一性、局部性危機事件會在很短時間內擴轉為并發性、全局性危機,甚至成為影響巨大的全國性或國際性危機;3、危機發展速度驚人,帶來的危害更大。企業危機一旦發生,傳播呈指數趨勢增長,受眾知曉率爆炸式提高,危機事件迅速放大、惡化和蔓延,因而當前企業危機波及的范圍和造成的危害比以往更大;4、牽連性更廣。對于某一個危機事件的報道往往會影響到相關的領域,一個危機的爆發可能由于“多米諾骨牌效應”引起連鎖反應,往往會導致整個行業的危機。

(二)媒體關系的基本原則與媒體管理

媒體關系強調合作雙贏,強調尊重、遵守政策法規,強調公眾滿意宗旨,尊重公眾權益、對公眾負責、一視同仁,主要有:1、非功利性原則;2、時間性原則;3、效率性原則;4、協同性原則;5、安全性原則;6、合法性原則;7、持續性原則;8、適度性原則等,核心內容就是要多一點雙向傳播,少一些單向灌輸。

危機管理者必須重視媒體,必須對媒體所擁有的傳播特權、話語霸權和議題設置有充分的準備和認識。盡管媒體不同,但由于媒體的天然屬性,媒體還是擁有一些共同觀點,而這些共同觀點對于危機管理者了解媒體,有效進行媒體管理都是必備的常識,這些共同觀點主要是: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客觀、中立,是媒體一直努力追求的立場;獵取花邊新聞以吸引當前受眾并發掘潛在受眾;趣聞總是反映人們的興趣焦點;要盡可能快而又便捷地獲取新聞。

(三)媒體管理與危機管理的關系

在西方的研究中,媒體管理都是危機管理中的一個核心部分。羅伯特·希斯博士認為,“媒體管理是進行危機管理的基本要素。”成功的媒體管理可以弱化公眾及媒體對危機管理中暴露的失誤的消極印象,從而排除壓力集團的干擾,抑制消費下滑,防止股價下跌。而“媒體管理”的含義不僅僅是一個“管”字。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管理的含義包括引導與控制,趨利避害,個人認為媒體管理更重要的是“維”字,危機事件發生,相關醫院應該清楚維護的是什么,這是能否解決危機,被大眾繼續接受的關鍵所在。從實際出發,保證真實、客觀的報道,維護正義和真理,將能夠使危機化為轉機,有效解決危機。

三、如何處理危機傳播及面對媒體

對醫院管理者來說,如何正確引導媒體輿論與出色運營醫院一樣重要。醫院出現危機情況下,面對危機傳播,首先最好不要讓關鍵媒體在危機中是第一次與醫院打交道,其次就是別遮掩,優先保證主流媒體渠道疏通,再次千萬不要慌,臨危不亂,另外還要注意上下發言一定要一致,不該說的不能亂說,言簡意賅,最后要注意千萬不要有推測言辭,說話斬釘截鐵,鏗鏘有力。接受媒體采訪時要做到“七應該”和“七不應該”:

應該:1、明確目的,制定日程;2、加工并確定關鍵信息;3、預測媒體問題,制定應答口徑;4、始終控制采訪局面,答問與引導相結合;5、做回你自己,切勿表演;6、使用最簡單的語言,善于概括;7、誠實,誠實,再誠實。

不應該:1、絕對不能和記者“私下交談”;2、絕對不要說“無可奉告”;3、絕對不要與記者爭執;4、不要過度使用或單純依賴數字;5、不要提供你不能確定的信息;6、不要試圖阻擋記者拍照;7、不要忘記你的回答應該針對普通讀者,想象你面前的記者的水平恐怕也不怎么樣……

四、醫院在危機管理中的媒體管理策略

(一)將媒體管理培訓納入醫院危機管理的重要環節

危機發生了,醫院及其有關負責人面對前來采訪的新聞記者,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方式呢?危機發生時的記者最想要了解的又是什么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醫院必須了解記者的職業特點,對記者的提問要做到心中有數。一般而言,對于記者最關注的危機問題,例如:危機發生的過程,到底有沒有人員傷亡?死傷者有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危機事態和局面是否已經受到控制? 有關部門何時開始處理危機?都做了哪些工作? 危機還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等要了然于胸,以免被記者“問倒”。了解了記者的采訪需求,那么醫院就應當根據記者的要求去洞悉整個危機事件,對每一個問題要精心準備,注意措詞,不要讓記者抓住明顯的矛盾、漏洞或把柄。

(二)在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建立并維護良好的媒體合作平臺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醫院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并要舍得投入資金。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的媒體溝通體系,由專人負責與媒體進行定期溝通,并按醫院所在行業的特性,將媒體分為不同類別,如專業類媒體、大眾類媒體、平面類媒體等,醫院內部指定專人,按照不同媒體的不同特性,定期與各媒體記者進行溝通,一方面將醫院的各種正面、良性的信息傳達出去,滿足媒體對醫院發展了解的需求,同時也隨時了解媒體對醫療行業、相關醫院的觀點,在積極的互動交流中,使醫院的意志與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媒體報道的論調。同時,醫院要定期與媒體主編、記者進行聯誼,建立穩固關系,確保發生危機事件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對媒體輿論傳播有決定影響的關鍵人,以控制住媒體對負面信息的傳播速度與范圍。

(三)在危機爆發前,強化預警,對媒體報道進行全面監測,建立快速反應機制

醫院要進行有效的媒體輿論引導,首先就要了解媒體關注的焦點,所以危機預警體系及媒體監測體系的建立是第一要素。醫院可以指定專人負責每天、每周對全國各地的媒體報道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分析,從中了解近期媒體關注的重點,以及其他醫院的動向,找出危機可能發生的領域,然后根據最新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

(四)危機爆發后,積極與媒體展開合作,全力化解危機

新聞媒體危機公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萬能的。針對媒體在危機公關中的局限性,我們的醫院更應該做好與媒體的合作,并全力的化解危機,具體做法:1、首先,以企業為新聞主體,積極向媒體提供真實信息;2、其次,適時召開新聞會;3、接著,根據危機進程,精心選擇媒體,快速有效地遏制危機;4、再次,主動將事件公布于媒體與大眾;5、最后,在危機得到控制后,積極致力于企業形象的恢復和重建。

五、醫院在危機管理過程中媒體關系原則

在醫院處理危機傳播以及面對媒體關系中,醫院、媒體以及公眾各方都交錯在一起,而處理與媒體的關系尤為重要,筆者依據個人經驗以及學結出了原則,希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幫助。1、差異原則;2、情感原則;3、簡潔原則;4、準備原則;5、重復原則;6、時機原則;7、自我原則;8、平衡原則。

六、總結

隨著現代社會的蓬勃發展,公眾對于醫院為核心的公共衛生事業要求越來越具體化,嚴格化,同時現代媒體傳播業也隨著微博、論壇、電視平面等日趨成熟,醫院在發生危機時如何面對危機傳播以及如何處理好與媒體之間的關系,顯得非常關鍵。以上從醫院危機傳播的特點以及如何面對媒體等方面進行了解析,希望能對相關的醫院管理者以及媒體從業人員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國際危機管理概論[M].時事出版社,2003.

[2]薛瀾,張強,鐘開斌.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3] 鮑勇劍,陳百助著.危機管理——當最壞的情況發生時[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 蘇偉倫.危機管理——現代企業失誤管理手冊[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5] [美]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4.

[6] [ 英]邁克爾·里杰斯特.危機公關[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

[7] 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

[8] 張建華,王立文.企業生存的第四種理由[M].海南出版社,2002.

[9] 郭志臺.媒體公關——如何用好營銷新利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10] 李磊,公共關系實務[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11] 張玉波.危機管理智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12] 謝玉華.公共部門關系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1.

[14] 吳宜蓁,危機傳播:公共關系與語藝觀點的理論與證實[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3.

篇(5)

>> 大數據背景下網絡輿情危機的應對策略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輿情與政府危機管理 面向大數據的網絡輿情多平臺交互機理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建立 大數據語境下網絡輿情的價值轉化 大數據環境下網絡輿情分析方法探討 大數據影響下網絡承載問題研究 網絡大數據助推網絡輿情研究與政府管理實踐 基于大數據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對策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輿情管理研究 基于大數據的網絡輿情監控系統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IM交互設計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特征及趨勢探析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網絡輿情分析與應對 政治穩定背景下網絡輿情的應對 大數據下的網絡輿情應對 大數據環境下網絡穩定性測試模型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網絡借貸監管對策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數據管理對策研究 大數據時代下網絡視頻的發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相麗玲,王晴.信息公開背景下網絡輿情危機演化特征及治理機制研究[J].情報科學,2014,32(4):26-31.

[3] 王芳,王晴.微博輿情的演化機理、價值特征與治理機制[J].情報雜志,2014,33(1):120-124.

[4] 杜建華.風險傳播視域下輿論安全及其治理[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143-149.

[5] 蔣明敏.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風險的特點、成因及其治理[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173-177.

[6] .公共危機事件的網絡傳播與輿情治理[J].東岳論叢,2012,33(9):140-143.

[7] 張健華,李娜.智慧城市理念下的政府網絡輿情治理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14(6):79-84.

[8] 張勤.網絡輿情的生態治理與政府信任重塑[J].中國行政管理,2014(4):40-41.

[9] 梅松.基于電子政務的網絡輿情危機治理[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1(4):41-46.

[10] 謝金林.網絡輿論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及其治理研究[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3,14(4):90-101.

[11] 李鳴.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治理中的政府決策:過程與機制[J].青海社會科學,2014(2):94-99.

[12] 張小明.論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綜合治理:體制建設與制度保障[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3,14(5):81-87.

[13] 馬荔.新媒體視域下網絡輿情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關系及治理路徑[J].江淮論壇,2015(3):106-109.

[14] 李陽.危機管理模式下新媒體網絡輿情治理路徑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15(4):49-54.

[15] 韓舒立,張晨.網絡輿情治理中的政府邏輯:困境與重塑[J].電子政務,2013(5):15-22.

[16] 舒剛.風險社會視域下高校網絡輿情的治理機制創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9):33-39.

[17] 常銳.的網絡輿情及其治理模式與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18] 張杰,張文勝.食品安全智庫參與食品安全網絡輿情治理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5,36(15):143-147.

[19] 王向文,圖登克珠.輿論場+:一種探索性思考――兼談對涉藏輿情治理的啟示[J].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3):28-32.

[20] 劉涇.網絡輿論生態視域中的謠言治理研究[J].情報科學,2014,32(5):42-46.

[21] 張佳慧.中國政府網絡輿情治理政策研究:態勢與走向[J].情報雜志,2015,34(5):123-129.

[22] 盛明科,邵夢潔,徐厭平.國內網絡輿情治理研究:主題、范式及展望――基于CSSCI數據庫2005-2013年的數據分析[J].情報雜志,2014,33(8):190-195.

[23] 維基百科:大數據[EB/OL].[2014-08-28].http:///ch-cn/%E5%A4%A7%E6%95%B8%E6%93%9A.

[24] 劉毅.網絡輿情研究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

[25] 曾潤喜,徐曉林.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預警系統、指標與機制[J].情報雜志,2009,28(11):52-54.

[26] 蘭月新,曾潤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規律與預警階段研究[J].情報雜志,2013,32(5):16-19.

[27] 蔣啟源,謝金星,葉俊.數學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3-245.

[28]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監管分散在四類政府部門[EB/OL].[2016-04-01].http:///shendu/xxsb/detail_2013_0

7/22/27739989_0.shtml?_from_ral-ted.

篇(6)

關鍵詞:心理危機干預;高校;干預機制

2002年,我國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并于2005年同衛生部、共同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明確做出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做到“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干預”的指示。目前各高校為應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業已形成了一定的干預機制,本文即對當下有關于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各類學術研究資料進行分析術評,總結現存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并且找出在該領域研究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期通過理論的健全促進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健全和發展,保障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

1.國外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

我們知道對心理危機的干預起源于西方國家的軍隊精神病學臨床領域,國外基于對心理危機及危機干預由來已久的研究和已經取得的豐厚研究成果,成立了許多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機構并且業已形成行之有效的、較為成熟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在各大高校當中,多由大學心理服務中心或專門的危機干預中心來承擔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現以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為例對干預機制進行梳理分析。

1.1美國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

美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早起源于心理學家威特默(1896)將心理學應用于教育并為教育提供需要的服務;戴維斯(1907)推動了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的進程;比爾斯(1908)出版《一顆找回自我的心》,極大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的發展。此后,卡爾?羅杰斯提出在心理咨詢中以當事人為中心,將咨詢的重點放在當事人身上的咨詢模式,這一理論使得學校的心理教育隨之將教育重點轉移到學生本身的情緒治療教育上,將關注重心放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當中,并朝著這一方向逐漸發展、豐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一套比較成熟完善的危機干預機制,幾乎所有高校都擁有專業的心理危機咨詢機構并且配備專業心理人員,危機干預模式包括危機發生或即將發生時的緩解和阻止,即明確告知當事人怎么做可以降低和阻止危機及其危害;隨時評估現有的機制與體系是否完善;堅持團隊合作;加強溝通,即始終保證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媒體的溝通交流;讓危機事件中的利益相關者加入干預組織,同時還需要專業的心理人員參與整個干預過程(甘露,2013)。美國的高校如果出現危機,首先要報告給地方和州政府并由其先行介入,如果地方和州政府同樣無法解決就匯報給聯邦政府,由總統作出決策,繼而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開始介入工作,同時美聯邦應急管理局還與各州教育部門聯合制定了一系列應對危機事件的指南(余冠軍,陳玉祥,范起東,2010)。當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已經成為美國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業已建立了一系列完備的職業標準、職業道德規范、全力范圍以及教育咨詢標準、培訓標準等等。

1.2日本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

日本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基于其地震頻發,需要災后危機干預以及深受美國影響等原因起步較早,20世紀50年代開始成立專門的心理工作機構,隨著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立教大學等等相繼設立心理工作室等機構,日本高校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日趨普及與成熟,同時日本又有著充足的經濟基礎以及單獨劃撥的專項經費為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作保障,由此日本高校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逐漸走向正規化、成熟化。高校的心理危機管理隊伍成員均是心理專業的醫務人員和專業的工作、管理人員,其心理機構為學生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豐富的訓練、活動和講座,解決了很多心理問題(甘露,2013)。

2.國內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

我國對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首先要學習國外的成熟理論和業已進入正軌的危機干預機制,但在揚棄的學習這些先進經驗的同時我國學者并沒有停滯摸索鉆研的步伐,在起步晚、專業基礎匱乏的種種束縛條件下對心理危機干預進行探析與發展,取得了一定了成果。現如今我國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危機干預均已呈現一定規模,學術界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也形成一定態勢,涌現出許多不俗的研究成果。

在學術專著方面,郭薇等編著《心理危機干預概論》一書,詳細研究心理危機的起源、概念、特征、分類、干預模式并且主張根據不同的心理危機類型對其進行干預;陳道明在其專著《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當中著重探究了突發性事件尤其是突發性公共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危機如何干預應對的問題。

在學術論文方面,首先是通過對心理危機進行分析界定以此來研究干預措施,荊月閔在中國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對策研究》中著重分析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成因、特征及如何界定,通過對心理危機的研究來確定干預對策;高淑艷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構建初探》中首先通過對心理危機產生的根源進行分析定性,從而針對不同心理危機展開不同干預措施。

其次是基于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內容分類進行研究,湘潭大學王玲的碩士學位論文《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探析》中就分別對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四個組成部分即危機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危機臨發時的預警機制、危機發生中的應急機制和危機后的保障機制進行研究;譚海濤,牛宏偉,李鑫等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研究》中通過對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理體系的研究來構建高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再次是通過實際案例調查或通過問卷調查和量表測試對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進行的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的碩士學位論文《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其干預策略的調查》(孔曉東)即通過設計問卷調查和對量表的測試分析進行研究;李向陽,格根圖雅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案例分析與啟示》中通過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案例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加強和改進高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及干預程序,完善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最后還有基于對各高校的走訪調查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進行的總結性研究,高淑芳,管鳳仙,張國棟等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工作的思考》中提出許多高校形成的在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在學院設立心理輔導員、在班級選拔心理委員、在宿舍選定宿舍長以此構建學校、學院、班級、宿舍最終到個人的五級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體系;查晶,劉海驊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思考與嘗試》中較為完善的總結了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過程與步驟,一是預防性心理危機干預,包括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機干預檔案及建立心理問題的監測及排查制度,二是治療性心理危機干預,包括積極對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危機干預知識與面向學生開設免費的心理咨詢,三是補救性心理危機干預,包括危機當中的處理程序及危機后的處理程序。

3.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分析與整理,不難看到近幾年我國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不可否認目前的研究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

第一,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的有效途徑研究不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對其的學習與弘揚是鞏固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對高校大學生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指引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必要條件,與此同時,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也必然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納入對心理危機的干預之中,運用其對產生心理危機的大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促進其產生正確的、積極向上的思想,以此來實現對心理危機的成功干預及化解,然而目前除了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外,尚沒有對如何有效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第二,研究較為缺乏創新性。近年來關于心理危機及危機干預的學術資料在數量上有了急劇提升,但是在質量上卻有大量重復性研究,在對理論及干預機制的構建上較為缺乏創新性,同時要注意雖然我們需要國外的成熟理論作為理論基礎,但是必須將理論同我國大學生以及高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制定出適合我國高校、適合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第三,取樣、取例范圍較小。在需要實例或問卷調查、量表測試的研究當中,取樣或取例的范圍大多局限于一個院系、一個學校或一個地區,這樣得到的研究結果可能較為單一或受到地域的影響,以至于影響研究結論的廣泛性。

第四,缺少跨領域合作。首先對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離不開醫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等學科的融合與跨學科交流,其次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等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當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因此筆者認為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也應該與時俱進,嘗試同新媒體等多領域進行適當的合作。

第五,缺乏對機制的規范和完善。在預防體系以及危機評估體系的研究和建設方面都不夠完善,同時對心理危機干預的保障機制缺乏深入研究。(作者單位:西華大學政治學院)

基金項目:西華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編號:ycjj2015003)

參考文獻:

[1] 陳道明(主編).心理危機干預研究[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9.

[2] 郭薇(主編).心理危機干預概論[M].四川: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 查晶,劉海驊.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思考與嘗試[C].載于王建中,金宏章(主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358-360.

[4] 李向陽,格根圖雅.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案例分析與啟示[C].載于白寶玉(主編),科技創新與經濟結構調整――第七屆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內蒙古: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48-50.

[5] 荊月閔.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對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北京市,2008.

[6] 孔曉東.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其干預策略的調查[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武漢市,2007.

[7] 王玲.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探析[D].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湘潭市,2012.

[8] 甘露.國外高校心理危機管理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田,2013(2),313-314.

[9] 高淑艷.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構建初探[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0(1),96-97.

[10] 高淑芳,管鳳仙,張國棟,雷秀雅().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工作的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08(s1),121-124.

篇(7)

我們對“企業傳播”這個概念做了一個界定:企業傳播是企業依據總體發展戰略而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內對外溝通、展示等一切傳播活動的統稱。對內傳播包括企業文化的建設、導入和員工關系的溝通、管理,對外傳播包括企業新聞、廣告宣傳、公關傳播、活動策劃等。企業開展傳播的目的是為了統一內部信念、吸引公眾關注、創造良好輿論、促進產品銷售、樹立公司形象、獲取競爭優勢、提升公司價值、維護公司聲譽。企業傳播是一個大籮筐,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如何通過細分和定位明確具體的培養目標并辦出特色?基本的思路是按行業細分和按職能細分,按行業細分即從行業需求出發,采取“行業知識+傳播知識”的培養思路和模式。如房地產企業傳播、汽車企業傳播、金融企業傳播、醫藥企業傳播等。這種細分方式考慮到了不同行業企業的特點,但分得太多太細,沒有必要。按職能細分即從企業傳播崗位需求出發,培養適合所有企業的通用性傳播人才,如企業新聞、廣告宣傳、活動策劃、媒體關系管理、輿情監測、危機公關、企業自控媒體內容采編與制作等。根據這個思路,確定企業傳播專業方向培養目標的前提是調查清楚該專業方向所面向的工作崗位。這樣可以使專業定位更加清晰準確。考慮到學生就業后的發展性,工作崗位確定要以多數學生就業后3~5年內能達到的“預期崗位”為標準,最終確定本專業方向所面向的具體工作崗位。通過對國內外部分設置了企業傳播相關崗位的企業調研,企業傳播的崗位職責大體上分為兩大塊:企業對內的文化建設、傳播和對外的新聞、廣告宣傳、公關活動策劃。與企業傳播相關的崗位主要有:企業文化建設專員;企業品牌管理專員;企業新聞發言人、新聞秘書、新聞專員;企業內刊采編、制作、發行專員;企業網站的設計、制作、管理專員;企業廣告策劃、設計、專員;企業公共關系事務專員;企業媒體關系專員、媒體調查、監控專員等。根據企業對傳播的需求及崗位設置,我們將企業傳播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確定為:面向各類企業以及為企業提供傳播咨詢服務的市場機構,培養兼具現代傳媒人和現代企業人的專業視野和職業素養,懂企業經營、懂市場運作、懂媒體規則、懂傳播規律,熟練掌握企業傳播各項業務技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見長的復合型、應用型傳播人才。專業方向定位非常清晰,不是為各類媒體培養只擅長采、寫、編、評的新聞傳播人才,而是為企業培養兼具“現代傳媒人和現代企業人的專業視野和職業素養,懂企業經營、懂市場運作、懂媒體規則、懂傳播規律,熟練掌握企業傳播各項業務技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見長的復合型、應用型傳播人才。”專業方向培養要求:具備寬厚的人文社科理論基礎,了解一定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掌握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商業學科基礎知識;掌握傳播學、新聞學的基本理論,了解媒體運行的基本規律和新聞傳播理論前沿,熟悉黨和政府關于新聞傳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獨立、綜合地分析各類傳播現象和解決各種傳播問題的能力;了解企業運作機制以及企業傳播的方法與發展趨向,具備全媒體應用能力;掌握扎實的新聞采寫編評業務技能,兼有一定的創意、策劃、設計和制作技能;具有較強的信息獲取、分析和創造性整合能力;熟練運用社會調查的方法、原理和工具;具備良好的商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擁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英語四級以上,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滿足全球化背景和國際視野下企業對外溝通傳播的基本要求。

二、企業傳播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與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和關鍵所在。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從企業傳播相關崗位群需求調研開始,經過崗位資質分析,確定職業能力要求,以崗位就業需求為導向,圍繞“企業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這一核心來進行設計。根據市場需求、培養目標、專業方向定位及培養要求,我們將企業傳播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架構為四大模塊。1.人文社科類通識課程。包括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學原理、社會學概論、社會心理學、社會調查方法與實踐、創造性思維、語言藝術與寫作等。2.商業管理類專業課程。包括企業組織與文化、公共關系理論與實務、市場營銷與品牌管理、危機傳播與聲譽管理、整合營銷傳播等。3.新聞傳播類專業課程。包括媒介傳播史、傳播學概論、新媒體導論、新聞采訪與寫作、傳媒倫理與法規等。4.企業傳播實務與技術類應用課程。包括網絡輿情監測與引導、商務新聞策劃與采寫、新聞發言人實訓、大數據商業應用、企業內刊采編與制作、企業網站制作與管理、平面設計與制作、影視創作等。企業的每一類崗位職責和需求都有相應的專業課程和實務技術類課程相對應。這一課程體系既符合“寬專業、厚基礎、強能力”的實踐型人才培養理念,又充分體現了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同時也滿足了企業對于傳播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的需求。另外,培養方案的設計還要將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在企業傳播專業方向的培養方案中,我們還增設了一些社會認可度高、對就業幫助大、與企業傳播專業技能相關度高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供學生選擇,包括新聞采編職業資格證書、網絡編輯師資格證書、公關員職業資格證書、營銷員職業資格證書、企業文化師職業資格證書、廣告設計師職業資格證書、商務策劃師職業資格證書。我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在大學四年期間至少選擇并考取其中兩個證書,準備把它規定為獲得學歷證書的前提。職業資格培訓既是對專業技能的強化,也是在專業資質上的積累,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提升職業能力。

三、企業傳播專業方向在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改革方面的嘗試

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最終要落實在具體的每一門課程上,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是影響人才培養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的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企業傳播專業方向課程體系內的實務技術類應用課程基本上都是與企業合作,在課程專家、企業專家、骨干教師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認真、細致研討的基礎上,根據崗位職責、任務群與職業能力要求設置的。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安排教學活動。同時,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把知識本位轉變為能力本位,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比如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根據企業所涉及的日常公共關系的“實際工作”設定內容,打破常見的學科理論框架,采用任務式結構,分為10個任務,包括召開公共關系活動策劃預備會議、開展公共關系調查、策劃公共關系活動、實施與評估公共關系活動、處理內部公共關系、處理外部公共關系、實施公共關系專題活動、處理公共關系危機、塑造公關人員形象、運用公共關系溝通工具。這種體例安排便于教師以實際工作為載體進行教學,突出技能訓練,也有利于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中各項具體任務的理解和把握。當然,課程體系中實務技能課以項目課程為主體,并不排斥必要的系統知識學習及單項技能訓練。借鑒美國職業培訓的KAS模式,我們將目標崗位的職業能力分解為K(knowledge,即知識與素養)、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職業技能)。在教學上對K,A,S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對知識與素養(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對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而對職業技能(S)的要求是熟練掌握。從短期看,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主要由職業技能決定。但從長期發展看,一般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是畢業生成長的關鍵能力。因此,必須長短兼顧,正確處理K,A,S三者的關系。在“實用,夠用”的原則指導下,根據對應的崗位能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整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將學生有限的精力盡可能的集中到本專業、本方向的核心課程、核心技能的學習之中去。另外,在課程內容的改革上,我們也在嘗試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以及課程知識與崗位需求的吻合度。將企業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標準中,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從課程的學習過程來說,要始終貫穿“學生發展為本”的課改指導思想,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實踐者、參與者,堅持實踐第一、感受第一和體驗第一的原則。比如,《企業內刊采編制作》課程,是企業傳播專業開設的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實訓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企業內刊這種自控媒體在企業傳播中對內培養員工認同、對外傳播企業文化的意義,掌握企業內刊采編制作的流程和技術。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企業內刊的價值?如何讓學生真正了解什么樣的企業內刊的內容是符合員工需求和企業需求的?單純的教師講解和舉例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指導同學們去調研,搜集大量企業內刊,分析版面設計和內容構成,面向員工調查了解企業內刊各版面的閱讀率、喜好度、在培養認同方面的價值實現程度以及內容改進建議等,然后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制作一本企業內刊。學生根據真實的調研分析制作的企業內刊更符合企業實際需要,這個過程既能夠深化他們對企業內刊價值的認知,同時又讓他們掌握企業內刊采編制作的正確思路和方法。無論是操作實踐還是創作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得到真實的感受和體驗,只有在感受和體驗中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企業傳播專業方向未來改革的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 国精产品48x国精产品|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下|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awww在线天堂bd资源在线| 亚洲乱亚洲乱妇50p| 豆国产97在线 | 亚洲|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大全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黄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欧美超大胆裸体xx视频|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一区二区|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麻豆产精国品|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天堂| √8天堂资源地址中文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刺激影院|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99热精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人禽交 欧美 网站|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av|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后进式无遮挡啪啪摇乳动态图|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