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
時間:2023-08-11 16:54: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21世紀是經濟時代,是信息時代,更是知識全面延伸、全面競爭的時代。為了適應現代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我國教育領域今年來開展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活動。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了對課程內容、教材、教學方法、評價體制都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進,提出了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新課改的實施雖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困難,給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1、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
我國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孔子的“傳道、授業、解惑”一直影響至今。一直以來,包括高中語文教學在內的所有學科的學校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的向學生灌輸需要傳授的知識和內容。整個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反復記憶,不斷重復的練習來加深學生的記憶,通過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好壞。整個教學過程只重視學生的考試結果,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再加上目前學生、家長以及學校、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升學考試,更是以“應試”的目的來對待高中語文的學習與教學,高考成績,成為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成為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成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優劣的唯一標準。
2、新課程標準改革并未落到實處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已經意識到其重要性,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逐步開展實施。但并沒有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沒有領悟到新課改的精髓,并未將改革落到實處。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么仍然緊緊抓住自身主體作用的角色,滔滔不絕地講課;要么就完全忽視了其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完全放之任之,將新課程標準改革僅僅停留在表面。僅為了應付改革而改革,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方法欠科學,課程設計不合理,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應對策略
1、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
教育觀念落后,是制約新課改有效推進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和教師們都應該重視這一問題。要順應時展的要求,不斷補充新鮮的知識和能量,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理念,用新的思想來武裝頭腦,指導行動。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內容與精神,不要僅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要認真學習改革內容,認真考慮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將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完美融合;課堂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要緊緊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要善于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文學水平、交際能力等綜合素質。
2、重視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新課改提倡轉變教師的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并不是完全摒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同時又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而不是一味的將課堂全部讓給學生,放任不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一味被動地接受。
比如在學習粵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中《面對苦難》這篇課文,學習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面對苦難,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們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歸納總結,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無形地對“苦難”這個詞匯有了一定的理解與想法,在學習起來就會輕松很多,同時學生們的獨立思考、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也得到鍛煉。
3、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在高中語文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圖書館、多媒體電教室等先進的資源,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豐富教材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活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比如在學習高中語文(粵教版)中的《鴻門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去年剛上映的著名電影《鴻門宴》,讓學生們從視覺上對這一段歷史,對其中的人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可以將電影與歷史進行比較、評析,增強學生們的藝術鑒賞能力。而且強大的視覺盛宴,也會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把枯燥的課本知識與圖象、聲音、動畫融為一體,讓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活潑有趣。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改革;高中語文;問題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更加嚴格,改變以往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則成為目前較為緊迫的問題。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下,高中語文的教學應該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主,在培養學生語文文化內涵的同時使學生的審美與探究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強,最終使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知識的培養得到共同的進步,達到塑造個性化與養成終身學習習慣的目的。自新課程標準改革以來,高中語文在其高要求下也得到了發展,在教育實踐與教學理論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去努力解決。本篇文章主要從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并提出了相應的語文教學改革方案。
一、高中語文存在的問題
1.教師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來理解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的要求。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最終實現自主學習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教師在教學方面受到很大的影響。其中一些教師仍然使用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單方面地給學生灌輸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在教育發展階段根本就起不了作用。教師在課堂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教授給學生新的知識,讓學生“填鴨式”有限的知識網絡得到擴充。如果教師沒有認識到傳統教學的局限性,繼續以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傳授知識,則會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學習欲望會大大減弱,學習效果也會令人大失所望。還有一些教師沒有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甚至目標還停留在舊的教學目標之上,這使得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導致學生思想嚴重落后,創新能力也得不到培養。即便有些教師已經在知識上做了更新,但是對新教材的理解力欠缺,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也會使得教學效率達不到要求。
2.課堂過于注重形式,沒有把握教學的重點。在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更多地只是重視課堂氛圍,更加地熱衷與學生在課堂上相互討論。這樣看似學生學得很輕松,教師也改變了以往的傳統呆板的教學方式,很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大多數的教師在營造課堂氛圍的時候經常會引出一系列與課堂無關的笑話,正常情況下會使學生感到輕松愉悅,但是這樣一來就會減少講解課文的時間,課文講解就會被粗略地帶過。教師只注重形式,沒有把握重點,最終會使學生對基礎的知識掌握不牢固,使用語言知識時會常常出錯。再者,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形成真正的互動,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涵養。
3.教師過多地依賴于多媒體教學。現代教學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多媒體教學,但是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大部分學校的基本設施齊全,對教師的教學要求較高,也更加提倡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多媒體只是一種輔教學,而是依賴多媒體教學,認為沒有多媒體就上不了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在增強課堂氛圍的同時建立起與學生的平等交流的關系,而多媒體的過度使用減少了師生相互交流互動的時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也很片面,這會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大大降低。
二、 新課程標準要求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方案
1.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新課程標準改革對教師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大部分教師的思想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轉變,對新課程標準改革下的新課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這就要從教師著手,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涵養。學校要對教師進行有組織的培訓,在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的同時更要幫助教師積極地轉變思想,加強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改革下新課程的理解與學習,促使教師不斷地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地為社會造福,以培養更多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2.把握重點,合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效率。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更加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真正交流,提倡學生與教師之間要建立起平等的學習關系,在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的同時把握教學重點。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增添一些趣味性較強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等,并且可以有序地組織學生參與相關活動,教師還可以創建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討論。合理地利用時間與科技設備不僅可以使得教師精簡教案,擺脫以往單一傳統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3.創新教學內容,合理布局,提高教學效率。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教師要從多方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合理的安排,在完成考試大綱要求教授的高中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還要結合實踐給學生適當地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以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就一個熱點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與辨析,也可以以一個演講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
4.教師要積極地轉變思想,不斷地更新自身的知識。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為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的思想,在跟上時代進步的同時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開展個性化教學,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
總體來說,新課程標準改革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同時也更加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發展。在不斷地探索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在提升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合理地運用科技手段與有限的課堂時間的基礎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學生也要配合教師的指導,雙方相互合作,以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一、情境式的語文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通過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使以往簡單的我教你聽轉變成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
(1)激感。激勵、喚醒、鼓舞學生。殷切地期待學生,堅信學生一定會成功,是真正引導學生開啟智慧大門的閃光的金鑰匙。只有在教學中真心真意地愛學生,才會給學生創造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良好成材環境。在課堂中,充分運用語文的教學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愉快學習,教師就會捕捉到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多給學生鼓勵,理解他們、公平地對待他們,平易地、誠心地與他們交朋友,從而準確把握學生的情感脈搏。因為學生會從教師的愛中獲得信心,獲得力量。這種信念往往轉化為一種積極向著教學目標的驅動力。
(2)訓練感覺。創造在某種意義上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實踐證明,感覺的訓練,使學生對周圍世界日漸留心敏感,因而拓寬了他們進一步認識世界的通道,并成為他們的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注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創設情境。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起學生學好語文的情緒。
(3)融入情境,在體驗的樂趣中陶冶情感。情境教學是一種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與學生、教材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互動,從而達到“以情動情”的效果。例如:語文口語交際《我愛吃的水果》當中,我創設了“水果超級市場”的情境環節,讓學生把自己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用到學習當中,自己推銷自己的水果。通過活動學生情緒高漲,達到了口語交際的學習目的。
二、以質疑提問的語文教學模式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的創造力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創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創新的能力。課堂是學生創造力成長的主要園地,課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的基礎上讓學生發揮創造力,學生最大的樂趣也在于幻想,每一個學生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師的教學應著眼于童心的釋放,鼓勵兒童好奇心的張揚,使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
三、活動型的語文教學模式
(1)語文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在創新教育的語文課堂中,把語文知識緊緊的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因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實踐,才有體驗。教師應根據語文活動內容,適當安排一些實踐活動,并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體驗。
(2)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造能力。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要根據年段的不同、課文的內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綜合型的語文教學模式
(1)把音樂帶入語文課堂:音樂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能調動人的情緒反映。在語文課中相應地引用音樂。將更好地輔助教學。如欣賞課中,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古畫名詩,如癡如醉的樂音樂無形牽引我們的思想進入畫境,感染詩中的精神,畫中的韻律,更強烈地激發感情,不僅使學生感情上產生共鳴,并且提高了審美情趣。
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實踐 課業負擔
《中學語文教學》上曾辟專欄討論“語文到底姓什么”的問題。語文課到底怎么上,這已是個普遍性的問題,反映出轉型期的語文教學的困惑。體現新大綱精神的語文新教材較之此前的語文教材確有很大的改進,這是語文教改的重要一環。課程改革牽動著課堂教學,文學教育的側重,對教育教學的多個方面都產生了沖擊,而課堂教學首當其沖。目前,語文課堂教學還有許多矛盾沒有解決,表現出轉型期語文教學的特點,這也可能是人們產生困惑的原因。這套教材在江蘇推行已五年多,根據幾年來的實踐,我認為語文教學存在下列幾對矛盾。
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矛盾
新大綱是二者并重的,似乎不存在矛盾,但是在“工具論”的影響下的“雙基”并重,以及后來強調能力訓練,使得語文課日趨枯燥,美文受到肢解,成了雞零狗碎。人文性在人們呼喚中走進教材,走進課堂。文學作品成了課堂教學的大餐。一時間,課型紛呈,調查課、表演課、影視欣賞課、閱讀匯報課等等,令人眼花繚亂。正如有的老師說的:如果你是電腦高手,語文課上就會有很多的動畫展示;如果你是影迷,語文課就可能欣賞經典電影;如果你長于表演,你的學生就會經常改編課本劇。語文課上成什么樣都可以,所有的創新都會被認為正當,所有的指責都會被“人文”一詞輕輕擋回。
二、教師觀念、素養與教學實踐的矛盾
教師觀念滯后的,與新教材不大合拍,面對新教材有時不知從何下手;思想上能接受新教材的,課堂往往具有開放性,可這樣的課堂對教師的素養要求很高,時間長了,老師便會產生“水之積也不厚”的空虛。教慣了一種教材,忽而使用另一種教材,除了適應,知識結構中的弱項還得彌補。文學素養提高了,老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才會相應增強。課堂教學中新教材的特點體現不夠與教師的觀念、素養有一定的關系,有時是不愿體現,有時是力不從心。
三、文化熏陶與急功近利的矛盾
新教材增加了不少文言文和大量的文學作品,老師注意挖掘選文的文化底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但學生不大領情,較多的文言文背誦任務使其頭痛,而背誦又不能讓他們直接在考試中提高得分率,于是他們開始懷疑教材編者的意圖和老師教法的得當。無論是培養能力還是文化熏陶,都不是短期見效的事。盡管我們說趁早背上幾十篇文章將使他們終生受用,學生對這樣的預約大多仍是不感興趣,畢竟他們太關心分數了。課堂教學不得不照顧學生的想法,況且學校也是在意每次的考試成績的。
四、增大閱讀量與課業負擔的矛盾
《語文讀本》作為新教材文化熏陶與急功近利的矛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增大學生閱讀量、拓寬其視野、培養其自學能力的。實際情形怎樣呢?學生很少有時間去讀。語文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學生大量、自主的閱讀的。沉重的課業負擔大大地壓縮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就盡力在課堂上解決一切問題,課堂教學又怎堪重負?升學壓力籠罩著每一所學校,學生成天埋頭在各科作業中,即便是高一高二的同學也并不輕松,這是學生的實際狀況。我曾作過問卷調查,很多學生明白增大閱讀量的重要性,有的要求經常上閱覽室。但他們能夠自由閱讀的時間太少了,只要坐在教室,就不得不做作業,他們想在語文課上獲得短暫的自由。有的學生因為語文見效慢,舍不得在上面花時間,甚至放棄了語文學習,說什么“我寧愿拿20分的語文分換取10分的物理分”。
五、教材體系與考試模式的矛盾
一、全新的框架
語文新課程標準涵蓋了前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內容,并作了相應的擴展與補充,根據課程理論將其歸整為前言、課程目標(總目標、階段目標)、實施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建議、評價建議)三大部分。語文新課程標準與語文教學大綱相比,框架是全新的,因為語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需要新框架來體現。
二、九年一貫、整體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采取九年一貫的設計,統一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十個總目標,將九年義務教育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分成四個學段,分別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提出具體目標要求,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整體性、連續性和階段性。九年一貫整體設計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可以使中小學語文教師對各自的職責一目了然,也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課程目標設計體現以育人為本的教育觀
素質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本。本次課程改革提出了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總目標。語文新課程標準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在這三個維度中,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起到的是橋梁的作用。因為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過程,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存在個體的差異,語文新課程標準全方位多層面關照學生的發展,切實體現了以育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
四、課程目標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語文課程目標規定語文學科人才培養的具體規格和質量要求,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部分。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應具體明確,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而語文新課程目標是否具體明確,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主要是通過描述目標的行為動詞表現出來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目標陳述上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結果性目標陳述,使用明確、可測量、可評價的行為動詞,說明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么,主要應用于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描述:一種是體驗性目標陳述,使用體驗性的、過程性的行為動詞關照學生的內心感受,主要應用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維度的目標描述。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多使用積累、組織、體會、發表看法、提出問題、共同探討、相互討論、體驗、交流、合作、分享、溝通、制定計劃等行為動詞,語文教學大綱常使用感知、體會、提出看法、感受、開展、組織等;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多使用培養、培植、提高、尊重、激發、養成、領悟、領會、體會、推敲、欣賞、體味、理解、品味、關心等行為動詞,語文教學大綱常使用培養、養成、激發、尊重、提高等行為動詞。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語文教學大綱在目標描述方面所使用的行為動詞比較單調籠統,而語文新課程標準相對而言則多樣具體,力圖使課程目標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五、提倡改善學習方式
1.一種目標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動向
語文自身人文性和工具性決定了其在目標追求上的二重性。這種二重性發展到今天,體現在我們的課程標準與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就是一種目標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動向。
一方面,是一種人文主義方向。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要“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重文化”,“關心當代文化生活,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也就是說我們的語文教學應重視“人”、關注“文化”,是一種彰顯人文主義的教學活動。這樣一來,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環節的高中語文教學也應該是一種人文主義教學的實現。新課程本身就是人文主義的課程,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去表達思想感情并提升其人文情趣、審美情趣以及人生體驗,使教學最終走向一種人文主義的機制感悟。因此,人文主義應該是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目標的一個重大改革動向。
另一方面,是一種能力式的目的改革。高中語文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語感能力培養,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基本規范,具有應用語言的基本能力。”因而,在其具體方針也就必然要強調,高中語文教學應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一步學好語文知識、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較強的現代文閱讀、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較強的語感,具有一定的文字鑒賞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自學語文的能力。因此,可以說,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在其目的追求上將不再僅僅局限于高考應試能力的訓練,而是把學生智力、創造力開發放在教學改革目標的重要位置,重視學生語文知識傳授過程中的審美情趣培養,力圖讓學生能更好地利用語言文字學會思考,形素養,體會并內化為人文情趣,因而在其教學目標改革動向上必將是一種人文能力式的改革趨勢。
2.一種教學模式上的復合開放式改革動向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教學 實施難點
新課程標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首先要求教學觀念的轉變,長期以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就受到重視,但是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常常被忽視,導致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單一、手段單一、對學生的評價單一,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培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則需要克服難點。
一、小學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
語文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教學理論的研究中,確認了語文的人文性。過去,人們普遍認為語言文字只是信息的一個載體,但是現在通過研究,人們也開始重視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語文是人文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語文教育應當充分地尊重語文的人文性。重視語文對人類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傳統的語文教學只重視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現代教學應當從兩個方面出發,既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視語文的人文性。傳統的教學只是將語文作為一種工具,而新課標要求教師透徹的理解課標的內容,重視語言教學,從語言文字入手,通過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當中領悟語文的人文性,才能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陶冶。
二、課堂教學結構的轉變
課堂教學的改革是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過程。當前,大多數學校的課堂結構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不利于教學任務的開展。當前教學結構的弊端主要集中在教學結構較為繁瑣,并且教學重點不夠突出。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教師在課堂上的教授,而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過程,所以說當前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改革。在課程改革之前,教師要認真的摸透教材的內容,把握住教學內容,因材施教,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根據教學的主要內容來加強語文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來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可以打破課程內外的限制,把一些語文教學相關的活動引入課堂,通過趣味教學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
語文教學要向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文字的敘述,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愿望。還可以通過文字的敘述,來激發學生閱讀的激情。及時地發現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困難,并且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與困難。主體地位的發揮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融入學習當中來,能夠有效地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并且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到在學習《秋天向我們微笑》一課時,講到:“夏天走了,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輕輕地把他們涂掉——蘋果嚷著冷了,要穿紅襖;葡萄嚷著冷了,要披紫袍”。這時,讓學生自己想象一下這幅美麗的畫面,讓學生把自己當做是文章中的一個主體,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只重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應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語文基礎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在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加強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比重,在平時課堂教學中上滲透情感,引導學生把語文課上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認識到語文無處不在,了解到語文知識的豐富性、實用性,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五、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源泉,小學生好奇心強,思維開闊,想象力豐富,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特點,采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不但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生運用知識,這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對交際工具的掌握需要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例如在學習《狐假虎威》一課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引人入勝,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故事,自導自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新思維的源泉,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基礎。
六、總結
小學是學生的一個起步階段,對于學生的以后學習打下基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有幫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家歡.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