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辦公樓屋頂花園景觀設計
時間:2023-08-12 09:05: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辦公樓屋頂花園景觀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本土氣候和文化風情
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的目的之一在于制造出美觀和藝術感,因此,應當根據本土自然氣候選擇適宜的植被,而在空間布局上應當追求本土獨有的文化風情,以此創建獨具特色的屋頂花園景觀。但是顯然,目前很多設計者在設計屋頂花園景觀時忽視了這一要素,過于推崇國外或國內優秀的造園方法,將各類要素不予處理便融合在一起,不僅無法達到美化目的,還破壞了建筑群整體統一的美感。
1.2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
屋頂花園景觀為建筑群的構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映襯,構建出一種美觀效果。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屋頂花園景觀給人感覺過于呆板,缺乏活力,在設計方面表現力薄弱,空間構成也較為單一。分析根源,緣由有二:其一,建筑結構空間本身特質過于單一,如若設計者專業素養不高,可能會難以配合這種單一空間組成形式開展設計。其二,景觀設計方案本身過于單調,未能融入生態元素等,僅僅對屋頂花園進行了簡單的表面設計。
1.3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建筑物中建設屋頂花園已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同時,屋頂花園推廣到的建筑類型主要包括住宅樓、酒店以及辦公樓等。在本質上,屋頂花園的建設不僅僅只是實現屋頂、陽臺以及中庭的植物綠化,其角色已經出現了轉變。基于此,設計人員在設計屋頂花園時,若沒有一個清晰的設計定位,不僅降低了設計的質量,而且難以將屋頂花園的生態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體現出來。
1.4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方案付諸實踐過程中缺乏規范操作程序
一是由于我國的屋頂花園建設的歷史較為短暫,從而導致關于其技術和理論的研究缺乏系統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決定了屋頂花園建設的水平,而我國社會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仍是發展中國家。三是我國的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缺乏相應的交流和互動,同時,因研究條件不高而制約了屋頂花園綠化的技術。四是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在對要求較高的復合型屋頂花園進行設計時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設計的質量,進而不利于屋頂綠化的發展。
2應對策略淺析
2.1以正確設計理念為指導,完善屋頂花園設計理論
其一,適宜性生態設計理念,即依據本區氣候條件和種植地為屋頂選擇正確的植被。其二,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為一種舶來品,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也說明該種設計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意味著需要普遍沿用國外的流行元素,增大成本支出,這無疑是缺乏考量的行為。為確保該種舶來品可以徹底融入我國城市建設,還需落實屋頂花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全局出發,根據國情和經濟發展情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
2.2選配富有特色、適宜本區生長發育的植物
第一,它處于高處,可選擇喜光、根系發達的植物。第二,它具有一定的承重量,宜選擇重量較輕的花卉或草本植物。第三,屋頂土層薄,蓄水功能弱,需選擇抗旱能力強的植被。
2.3根據建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
針對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及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問題,可以通過提前根據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來完善設計方案。
(1)立意方面:因地制宜。結合建筑群形態和功能,設計出同周邊環境和諧一致且充分體現建筑功能特色的花園景觀。
(2)布局方面,采用自然式手法布局花園景觀,體現其與建筑協調融合的特征,抑或采用規則式手法著重對景觀效果的裝飾和排列,豐富景觀層次,彌補空間上產生的束縛之感。當然,為了豐富景觀布局上的藝術感,可以使用園林小品或構建層次分明的景觀變化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因為屋頂承重限制,在選擇園林小品時,不適宜重量或體積過大的小品,亦或者換用園林小品的使用材料,如假山采用更為輕盈的火山巖。
3結語
關鍵詞: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理念;交通組織;建筑設計
1、前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的發展,城市功能與城市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商業綜合體開始大量的出現在城市之中,它最大化的利用土地,并在開發項目時實現城市價值最大化。所謂建筑綜合體是“將城市活動中的多種不同的功能空間進行有機的組合(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通過一組建筑來完成,并與城市交通相協調,同時在不同功能之間建立一種空間依存,價值互補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功能復合的、高效率的、復雜而統一的綜合體。”[1]城市商業綜合體有利于發揮建筑空間的協調作用,這是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新型建筑模式,它不僅改變了市民的消費、生活觀念,成為了市民公共交往的場所,更在城市層面上對整個城市形態的塑造有很大的形象作用。
2、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杭州錢江新城,地塊西北側鄰錢江路,與北面錢江新城核心區相連,西南側鄰望江東路,作為湖濱、吳山、城站等市中心區向錢江區域的延伸。在此節點,融匯了多元文化,形成了國際性的信息場。憑借地塊優越位置及規模,以建筑群模式展開整合城市資源,創建區域內地標性中心樞紐,引領區域內空間性發展方向,復興區域內中心性主導活力,是本案規劃設計的重要指導原則。
3、設計理念
3.1垂直花園城市
分散的土地整合建造集約高層建筑,增加每個人的都市空間,創造出綠意盎然的開放空間。這樣的垂直花園城市的想法在陽光國際廣場得以實現。工作、居住、商業、休息游玩、教育等多彩的城市功能立體復合緊湊的街區,從而適應高度知識、信息化產業時代和高齡化社會,是未來大都市的新形象。
3.2新都市生活
垂直花園城市的實現為城市營造了或者說找回了一種真正都市化的生活形態。為了生活的安全、舒適、豐富,倡導“都市休養勝地為都市生活者提供各種娛樂、服務的都市型新生活方式”。
3.3藝術文化城市
城市無論在何種時代一直是教育文化中心藝術和知識的融合。陽光國際廣場復興了整個街區的熱鬧與活力,藝術中心、展覽臺、圖書館、教育設施,醞釀營造街區的藝術氛圍。它肩負都市振興的使命.在不斷加速的國際城市競爭中接受挑戰,使杭州變得更有魅力。
4、總平面布局與規劃
在本項目設計中,追求形式與功能的最佳組合,追求建筑群與區域空間的優質呼應是設計的先行要素,基于此重塑辦公、居住、文化、藝術、娛樂、商業融合的城市文化商業中心,引入活力人流,引導街區復興,激發都市中心的活力與魅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4.1功能布局
該方案運用簡潔的設計手法,將地塊分為東西兩區。充分利用地形特征,考慮周邊環境與日照影響,確立沿地塊西側面向望江路及北側面向錢江路設集酒店、商業中心、辦公于一體的標志性建筑,商業復合體的設計提升商業氛圍,形成主干道交界處的耀眼地標,同時形成休閑娛樂的品質焦點。
為保持各建筑功能獨立性的同時兼顧商業流線的順暢,擴大各塔樓外向景觀視野,確立沿地塊東側、南側規劃道路布置辦公樓A、B座,與商業復合體圍合形成中央綠化廣場。中央綠化廣場始于地塊東側,將區域活力人流引入,通過塔樓間宜人的綠化空間,直達地塊西側的商業復合體,創造都市型生活新體驗。
4.2交通組織
地塊出入口分別位于地塊東側、南側規劃道路中段,東面入口通過中央廣場的景觀元素構建,與商業集合體形成對景,有效定義區塊特質。
為做到人車分流,沿地塊外圈設置環形車道,連接各塔樓和商業復合體上落客區及3處地下停車庫入口,有效提供便捷的車流,確保中央綠化廣場無車流干擾,創造安全舒適的環境。
4.3景觀設計
本案景觀設計采用多層次、多角度的手法,通過交叉、疊錯、并列各種可變因素與空間發生對話。地塊內的綠化與錢江路綠化帶相結合形成連續的城市綠化景觀帶。主要綠化形式以樹木為主,草坪為輔。在整個建筑群中心地帶以及樓宇之間進行相應的綠化布置,使其在各具特色的前提下,尋求整體風格的統一,形成連續的室外綠化空間環境。結合地下室的設計,盡可能的提高實土綠化的比例,與室外綠化、屋頂綠化、景觀鋪地和水體設計相結合,滿足規劃要求的20%綠化面積。在綠化設計中重點考慮綠化空間之間的滲透,為都市空間豐富多樣的行為模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便捷性。
5、建筑設計
5.1辦公樓
⑴單體建筑設計
辦公樓3棟,地上20層,其中辦公樓C座與酒店、商業中心形成商業復合體。建筑平面功能主要由:辦公大堂、辦公空間、商務中心、會議間、展廳、設備用房等其它相應附屬設施及各功能模塊組成。在平面功能組織中結合該地塊成近似長方形的特點,在用地的東部安排2棟辦公樓,用地的西部安排1棟辦公樓與1棟酒店,并通過裙房商業中心聯系在一起,地上部分形成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一個城市空間綜合體,為整個都市注入新的景觀元素,使其成為城市界面中重要的一頁。
⑵裝飾材料
辦公樓主體為天然石材與玻璃幕墻相結合,以不同材質的豎向線條進行組合。使建筑體型簡潔、明快,立面高低錯落,凹凸有致,形成較為豐富的空間層次,配以鋁質橫條裝飾,其余部分以氟碳噴涂鋁板與玻璃相間,勾畫出簡潔,極富現代感的雅致立面。玻璃幕墻采用低輻射鍍膜中空玻璃,提供保溫作用,以減低不同季節氣候對室內環境的影響,減低空調能耗需求。
5.2酒店
⑴單體建筑設計
酒店地上22層,其中包括4層商業中心裙房空間與1層設備層,標準層高3.2米,外型亦以兩種不同立面設計的豎向體量錯落嵌套,與辦公樓設計相若。
⑵裝飾材料
酒店外墻亦采用天然石材與玻璃幕墻相結合的豎向設計風格,幕墻配以氟碳噴涂鋁質面板,與辦公樓相互輝映。
5.3商業中心
⑴單體建筑設計
商業中心為4層裙樓,外型充滿立體感及雕塑感,塑造出活力動感的建筑形態。建筑平面功能主要由:百貨超市、中西餐廳、商務休閑中心、設備用房等其它相應附屬設施及各功能模塊組成。商業中心四層屋頂設屋頂花園及,引入室外綠色氣息,設置陽臺及屋面平臺,創造出富有趣味性的零售空間與購物體驗。
⑵裝飾材料
商業中心外墻按設計配以氟碳噴涂鋁板及玻璃掛板裝飾,并布置外墻大型廣告設備,貫徹地塊上建筑設計的高度現代感,以不同物料變化增強建筑外型的雕塑感,塑造商業中心多變且富動感的形象,與當中游人購物活動相輝映。外墻并設置戶外燈光,進一步映射出建筑外型的層次感,讓商業中心于晚上亦多彩華麗,熱鬧生輝。
6、結束語
城市商業建筑綜合體作為城市的重要載體之一,其已具有廣泛的城市含義。在組織其外部形態,考慮其組合方式美觀的同時,一方面要考慮到對周邊城市環境的影響,盡量做到與周邊環境的和諧,提高區域競爭力;另一方面要考慮其巨大的體態,盡量做到化整為零,在人們的視覺上弱化其體形,或者以細部優化分散人們的注意力。
【關鍵詞】天安;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分區設計
1 城市綜合體發展概況
在現代都市中,快節奏的人們需要有一個方便、快捷、經濟及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空間來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城市綜合體應運而生。城市綜合體是指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的城市空間形式。天安數碼城集團是中國城市產業地產的引領者。城市產業綜合體是天安數碼城繼工業園、工貿園和科技產業園之后的第四代產品,以辦公業為主,融合產業、交流、生活于一體。在此基礎上,天安數碼城還做出了進一步的細化,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打造了城市產業園、生態型產業園和創意產業園等三種各具特色的產品線。
城市綜合體以超大的空間尺度、地標式的城市建筑、現代化的城市景觀等為主要特征,代表了一個城市發展的面貌。景觀設計在開發的過程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1]。天安數碼城的前三代產品在規劃設計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近年開發的城市產業綜合體多處于建設階段,根據已建成情況來看,景觀效果宜人,社會反應良好,如天津、重慶、青島天安數碼城等項目,本文將以此為基礎,分析探討城市綜合體的景觀設計方法。
2 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分析
2.1 城市綜合體景觀特征
(1)現代、時尚、標志性
城市綜合體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與現代化的面貌。應用現代城市設計、環境與行為理論進行景觀與環境設計是城市綜合體的重要特征。特別是近年來當代藝術逐漸擺脫博物館的束縛,走向了開放的城市空間,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通過標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境。而地標性的建筑再加上公司的文化、主題,也很容易形成景觀的標志性,打造區域特色。
(2)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是城市綜合體的靈魂。城市綜合體的公共空間則是真正對公眾開放的城市型公共空間。這樣以來,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特點也適用于城市綜合體中的景觀設計。下圖是天津天安數碼城空間布置圖,不難看出,開放空間、沿街開放空間在整個綜合體中占據了大量比例。
(3)豐富多變的空間景觀層次。
城市綜合體設計應充分利用地形或建筑本身的造型特點,以及地下空間、中庭空間、屋頂空間,形成若干節點性的廣場,并大量采用天橋、峽谷、巷道等形式進行空間的過渡和銜接,形成豐富多變的空間層次,與城市的步行公共空間自然融合在一起[2]。
2.2 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理念
(1)創造具有文化品格的外部空間
文化是一個園區與眾不同的特征與氣質,也是一個園區吸引力之所在。天安數碼城一直倡導“自我設計、自主經營、自由競爭”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運營文化,使園區由聚集(要素空間集中)走向聚合(產生有機聯系),而最終發生聚變(形成創新集群)。城市綜臺體以其巨大的形體和復雜的功能而具有創造標志性的先天優勢。標志形象的形成.有賴于準確理解把握和提煉地域文化,依托于對歷史文化、社會文化和環境文化等抽象意義的具象化。
(2)尊重場地、注重生態
一個完整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①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②解決問題。對問題有了全面透徹的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設計的內容也自然明了了。而如今席卷全球的生態設計的理念,也必須以場地分析為基礎,針對場地的設計才能真正做到生態環保。如重慶天安數碼城根據用地山地的特點,提出“綠谷”的設計主題,并以此展開,根據已建成幾期的情況來看,景觀效果宜人。
(3)與城市密切聯系,形成連續性、一體化的城市空間
城市綜合體通常與城市的主要交通保持著密切而便利的聯系,這也使城市綜合體擁有了更高的開放性與可達性,組成了城市開放空間體系的重要部分。城市綜合體景觀的營造不僅僅在于自身的完整性,更應融入城市的大環境中,對城市整體的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城市綜合體在規劃設計之初就應該關注與周邊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閑活動和社會交往的平臺,同時人的活動也為城市綜合體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4)基于行為特點的空間設計
城市綜合體是一種功能符合型的城市集聚空間,來這里的人目的各異、行為特點各異,環境景觀的設計要根據人的行為特點給予合理的功能設計,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做好空間的引導作用,使空間功能合理,景觀合宜[3]。
3 城市綜合體景觀分區設計
3.1 辦公區
(1)總部樓區
總部樓是天安數碼城的特色,是辦公樓中的“別墅”,對于景觀的要求較高。對于現代化的總部樓外部整體景觀設計應該給人一種自然、輕松的氛圍,而不應該是莊嚴肅穆;作為總部辦公區,應該安靜,景觀要有高品質感;又是天安數碼城的特色核心部分,景觀設計要有藝術感,體現現代美學。另外景觀要具有很強的標示性,根據不同的總部樓,創造不同的景觀。
對于總部樓圍合的中庭以及入口空間等,還要根據不同公司來進行設計,將企業的文化、理念等融入景觀之中,創造特色的景觀。如下圖所示,為重慶天安數碼城總部樓區景觀效果圖。
(2)產業樓區
產業樓作為科技研發、技術創新的基地,在這里工作的多是高科技技術研發人員,工作相對單調而又要求他們有一定的創意、創新能力,景觀設計應力求大膽,現代感與視覺沖擊力是這里景觀設計的重點。使工作人員能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景觀的魅力,為工作增添樂趣。根據天安數碼的規劃情況,產業樓的底層多為商業配套區,所以產業樓的景觀多為屋頂花園形式,景觀設計力還要注意屋頂花園的特殊要求。
(3)商業配套區
城市綜合體中的商業區多位于沿街開放空間,多數呈現狹長的直線帶狀空間形態。商業業態也多以購物為主,兼顧少量的休閑娛樂設施。由于地塊的限制以及步行人流量大的原因,使這里的景觀呈現出硬質鋪裝面積過大,綠化空間偏少的情況。基于此,首先可以通過垂直綠化的方式增加綠化面積,使場地因有更多的綠色植物而更具生機。其次可以將坐凳等休閑設施與當代藝術(雕塑藝術)、花箱、樹池等結合,使場地更具現代時尚感。對于大面積的鋪裝也可以融入不少設計元素、當地文化,這樣就使商業區的景觀設計實現宜人的景觀效果。
3.2 住宅區
住宅區是城市綜合體中部分員工以及其他城市居民生活休息的地方,其景觀設計必須營造一種安靜、舒適的景觀空間。住宅區景觀設計可以從普通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中借鑒經驗。這里的景觀設計,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以植物材料為主體,以山石、水體、建筑小品為輔構成的游憩生活空間,創建富有生機、充滿趣味、歸屬感強烈、生態健全的田園般的居住環境。
3.3 配套酒店公寓區
(1)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是一種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務的公寓,集住宅、酒店、會所多功能于一體,概括地說,就是將星級酒店的高標準服務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作為城市綜合體的一部分,應該與整個城市綜合體的文化、景觀面貌保持一致。具體設計也可以和其它酒店、住宅區借鑒,注重生態,以人為本,打造用戶滿意,環境友好的公寓景觀。
(2)五星級酒店
該項目中,景觀設計要講究設計風格,通過硬景、軟景及配套設計來烘托建筑物,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入口部分的景觀設計,并不是設計一個城市廣場,而是要體現酒店的品牌。首先在酒店主入口區域造勢,要有一個景觀中心,在城市道路與建筑主體的空間軸線上;同時可以依據酒店建筑的特點,在設計上給人視線上的引導,以滿足道路、交通、遮蔽、圍護等功能要求。
4 結語
城市綜合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城市空間,景觀設計手法尚未成熟。天安數碼城集團積極實踐總結,為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城市綜合體的景觀設計必須緊抓自身現代、時尚、開放、景觀空間多變的特點,從創造文化品格、生態設計、注重與城市的密切聯系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同時不同的功能區還要給予不同的對應處理,這樣才能設計出景觀效果宜人、功能合理的城市綜合體景觀空間。
參考文獻:
[1]黃毅.城市混合功能建設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
關鍵詞:辦公建筑;商業建筑;城市文脈;歷史建筑保護
梨膏糖、五香豆、老虎灶、老虎窗……走在上海老城廂的街道上,從分散淹沒在舊墻老屋問的古跡、從獨特的民居建筑一磚一瓦,及喧鬧熱騰市井文化,尋覓歷史演變的痕跡。
近年來,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下,上海金融發展布局圍繞“一城一帶”展開。小東門街道616/735街坊地塊項目地處黃浦江傳統外灘南延伸段,其功能定位于高端金融辦公、商業服務和高端住宅,形成多種功能互補共生的生態體系。本項目濱臨黃浦江,建成后將成為浦西新的商業聚集中心,將為南外灘金融集聚帶提供總領全局的制高點和開闊視野,對地塊的后續開發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1.總體規劃布局
本項目由中山南路、王家碼頭街、外倉橋街/南倉街、東江陰街所圍合的九個地塊組成。地面建筑功能由四棟高層塔樓,七棟獨立的新金融總部辦公樓及其裙房組成,另外還有多層的商業街與中山南路東側的展示中心相連。地下一層非住宅地塊大部分為商業,局部功能為新金融配套商業服務;地下二層及以下為機動車停車庫、自行車庫及設備用房。
項目規劃保留了原有的歷史城市肌理,并通過一系列上下貫通的連橋加強了項目與周圍及濱江的聯系。保護原有城市風貌,延續城市文脈,并將老城廂傳統街區的尺度和比例納入設計。增加視線通廊,加強地塊與黃埔濱江、對岸陸家嘴金融區的聯系,相互交融,互為借景。通過界面的設定,重構老城廂傳統街區的尺度和比例。通過剖面設計和視線分析,尋求黃浦江景觀資源及城市景觀的最大化。
規劃結構為一縱、三橫、兩界面、九庭院。
一縱:一條溝通南北城市綠地,串聯建筑內部綠色庭院及保護建筑的南北景觀通廊;
三橫:三條連接城市及濱江的歷史老街及視線通廊。既能區隔每個地塊,又為各辦公塔樓提供了面向黃浦江的視野;
兩界面:具有企業總部特征的開放式的快速界面――董家渡路界面,與連續繁榮的商業界面――公義碼頭街界面;
九庭院――九個地塊分別享有的綠色庭院。
規劃結構決定了空間的基本格局。建筑空間布局考慮了中山南路和董家渡路兩個不同界面的視覺感受,形成具有整體的兩個序列。底層裙房部分通過界面的設計,保留上海城市里弄、街道的傳統尺度和比例,響應規劃圖則的貼線率要求。通過建筑的韻律錯動,利用建筑之間的綠化廣場空間,使基地與城市呈現相互嚙合的關系。
2.建筑單體設計
本項目的辦公空間擁有黃浦江優勢景觀資源,按照新金融訂制辦公標準設計,提供滿足新金融靈活、多功能、全方位的要求。
地下商業廣場經過精心設計,設置了一系列的下沉廣場。地下室也方便了臨近地下商業及小南門地鐵站的交通聯系。地下二、三層為機動車車庫及設備用房,并在3個下沉式廣場設有自動扶梯與地下一層商業聯通。
地上建筑由四棟標志性塔樓(300M/240M/150M/141M)和一棟100M塔樓、六棟60~80M的辦公塔樓組成,住宅地塊由八棟75~100M的高層建筑形成居住社區。塔樓共同構成了一條流動的天際線。
塔樓突破常規的易阻斷人行體驗的造型,通過一系列適宜人行的空間,創造出逐層上升的疊加花園,使人們在垂直公共空間中穿梭自如。在水平方向上,塔樓體量也延續了相同的概念,從尺度及高度上逐漸親近水面。
地面一層主要功能為辦公入口大堂、會議、企業展示。各辦公塔樓附樓設商業,大型商業體量,圍繞大型廣場綠地形成較強的商業氛圍,并支撐周邊辦公居住人群的消費需求。
人們穿行于零售空間,無論室內與戶外,均充滿趣味,其位于綠地周圍并且與保護建筑和諧相處。
裙房屋面為屋頂架空層,設置內部健身及休閑設施。
標準層為新金融辦公層,開間及進深設計中適用大空間或單元分隔,靈活性強。
總部辦公建筑沿中山南路,其尺度延續外灘建筑群,沿街立面優化設計,保持連續統一。
酒店將位于300m塔樓的頂部,以尋求城市及黃浦江景觀資源的最大化。
商業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室內商場及室外商業街,其通過地下室,連橋及露臺相連。
頂層為退臺式設計,可根據需要設置為董事高管辦公、接待功能,退臺式設計可獲得最佳觀景平臺。
項目通過城市舉措增加了通透性及公共體驗性。一條貫通南北的城市綠地,串連起教堂、商業會館及外灘的歷史建筑。外灘公園連廊使人們漫步于小南門地鐵站及碼頭之間。臺階式的屋頂花園將綠色空間最大化。一個中心四季公園使場地四季交替,充滿活力。
3.立面設計
主樓:四棟塔樓環繞中心綠地及董家渡教堂呈東低西高的天際線,塔樓直接落地,形成挺拔的城市焦點。
沿黃浦江立面采用水平裝飾線條,與弧線形成浦江風帆的造型意向。南北立面采用石材、鋁合金豎線條裝飾,塔樓立面根據朝向及景觀采用不同的設計策略,突顯新金融建筑挺拔、向上的建筑形象。塔樓頂部統一二層退臺處理,平臺可作觀景活動場所。
“洋蔥圈”理論
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設計部主任建筑師何嘉欣引用“洋蔥圈”理論將醫院景觀環境一層層剝開,清楚地剖析了各層關系:第一層交通與院區,在兩者間利用松柏、灌木、草皮等四季綠植將空間分割,既方便患者出行,又保證院區內相對私密和安靜的環境;第二層醫院院區內的景觀環境,達到美化院區內環境,調養患者情緒,保持院內宜人環境氛圍的目的;第三層醫院建筑內環境,標識導向、醫院風格景觀、獨特的觀景空間以及建筑內綠植等室內景觀,均為患者營造了良好的療愈環境氛圍。
室內景觀從整體到細節
醫院的室內空間為人流主要集中區域,環境注重親切宜人的尺度。談到室內景觀的設置,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環境藝術設計所所長陳亮從整體到細節做了如下分析:整體,自然搭配。設計之初,室內環境應注重整體,協調自然環境與設計的合理搭配,將天然因素如自然光、自然風等恰如其分的引入室內。
組合,屏蔽人流。適當的景觀環境設計還起到屏蔽人流的作用,例如北京醫院老北樓重建工程,是為某部分特定人群使用的醫療場所,室內應避免大面積人流的交叉。而在4層~9層的病房區,每兩層設置一個開放且便于交流的花園空間,將病房和單元區隔開。
細節,突出無障礙性。室內的景觀環境不同于室外大鋪大開的綠色帶,在其美觀的裝飾上,更多應考慮室內景觀的無障礙性。例如,在道路的設置上,考慮乘坐輪椅的患者,要保證兩輛輪椅能夠并排通過,一般寬度在1.8m~1.9m,這是最小間距;植物的選擇上避免高大茂盛,防止患者發生危險時醫護人員無法及時看到。這些細節對于設計有很大的制約性,要求設計師將功能和美觀相融合。
將人和人的行為作為設計元素
天津醫院副院長薛鐵軍認為:“室內景觀環境的設計應以人為主體,將人和人的行為作為設計的一個元素,以設計的手法將其融入到營造的環境和氛圍中去。”療愈空間的室內景觀環境設計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適宜的尺度。根據空間尺度的分級配以不同尺度的景觀元素,利于營造空間的層次感,讓人感受到不同空間過渡的暗示。
五覺的感受。人在視覺方面的認知是有限的,設計師可以綜合調動使用者的聽覺、觸覺、甚至嗅覺感官。比如在療養室內播放柔和的音樂,并增設散發淡淡怡人香氣的植物,利用空間引入溫暖的陽光,都會充分調動人的五覺,深入心靈。
正能量空間。療愈環境具有融合異質物的暗示作用。不論是挫折或壓力,療愈環境都可以用一種生活狀態展現出來,令人身在其中充分放松身心,更加寬容地對待自己和周圍的事物。療愈環境通過空間美學與環境心理學的整合,采用空間組合、色彩、聲、光等方式提供給患者正能量的空間感受。
喚起認同感。療愈的環境應該在景觀小品的選擇、光線、色彩、設備設置等各個方面讓使用者產生認同感,患者只有產生舒適與安全的認同,才會將感受轉化成個人歸屬感。體現當地文化。環境中的標識、器具、設備與裝飾應能呈現出所在地的文化與自然特色。在環境中體現更多的自然元素,讓患者感受到生命的能量,進而形成鼓勵的暗示。
室外景觀體現醫院主題
薛鐵軍認為,室外景觀設計應體現醫院的主題,做到整體化的設計,從院前廣場、院區道路、景觀綠化的設置形成整體體系,并在L格、元素、空間、色彩等方面協調一致,這樣設計出的空間會體現統一的主題感。
重視地域性與季節性
陳亮認為,室外的景觀較室內的景觀更為復雜,室內環境的濕度和溫度相對恒定,室外景觀就要根據所處的環境和地理位置來進行調整。比如,北方地區四季的溫差大,不僅要考慮植物的搭配及空間的合理性,還要重視對整個醫療環境的營造。而南方地區在這方面相對簡單,溫度變化不是很顯著,植物的生命力相對更旺盛。
景觀設計案例
醫療景觀的設計還不同于其他景觀的設計,除了注重功能外,好的景觀環境設計會對整個醫療環境起到一個好的烘托,或者是一個品質的提升作用。
陳亮以某軍區總醫院為例進行了分析,該院位于繁華城市的主要街區,有著80多年的建院歷史,設有床位1650張。隨著整個醫院基建設施的逐步改建完善,對于建筑外環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設計將現有門診樓、病房樓和辦公樓間的綠地進行整合,形成主題明確、功能完整的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起到改善空氣質量、營造宜人的綠色景觀空間的作用,而且更加凸顯室外景觀環境的功能性。
整體協調,精神感召
景觀的作用除了本身觀賞的功能外,對于患者精神上的影響更為重要。醫療景觀設計不用過于花哨,恰到好處,能讓患者心情放松就好。
該院內科樓南側為綠地,東側為正在建設的發熱門診,未來也將成為人流密集區域,在此位置設計多處人性化設施,方便病患休息停坐。C字型波浪座椅,半圍合狀態,可供多人圍坐休息。L型木格柵遮陽架在綠樹掩映之中,可乘涼,可休息,木制材料,質地柔和,尺度適宜。另外,還可采用日本的枯山水的做法,用一塊石頭代表一座山,用一片卵石代表一片海,更加的抽象,不僅能節約造價、美觀環境,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
配合整體,烘托環境
景觀環境的設計不可脫離整體的建筑環境,應起到烘托環境的作用。例如該軍區總醫院整體是由幾棟樓組成,結合當地多雨等客觀條件,特設計加入多條連廊,將連廊的形象和功能緊密結合,以此作為景觀環境的一部分。所以醫療環境首先要保證其功能之后再體現適度的觀賞性。
又如該院辦公樓前綠地,以開敞廣場為主,點綴橢圓型地臺樹池和草坪。高大喬木退讓于建筑北側,強調廣場的空間感。鋪地圖型運用直線折線,強調知性、條理、嚴謹的風格,在地面嵌入條形燈磚,給夜景照明帶來豐富的變化。
細節設計,療愈為主
屋頂花園,一般以方便移動的盆栽為主。由于受結構和建筑的限制,屋頂樓板應防水,不能設置大面積的覆土,只能設置一些灌木或者小型花卉,均以盆栽的方式出現。另外,水景環境也需要引起重視,水中細菌傳播繁殖較快,應盡量避免污染。室外景觀環境內每隔30m~50m宜設置休息座椅,患者走動會比平常人更易勞累,如有需要可考慮加入平躺座椅,甚至應備搶救設施,以防緊急情況。國內醫院經常在景觀中設計無障礙坡道,且有的坡長達40m,而中間沒有停緩區,單憑患者自身較難爬坡,在此細節上更應為患者多作考慮。
疏導交通,功能分區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設計立場、尊重自然、集約化、適宜技術、集成設計
Abstract: from the position of the architect's design, the technology mansion tsinghua science park project design practice reflection, discusses the architect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design thought method and way of working in order to current building design inspiration to work.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standpoint, the respect for nature, intensive and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tegrated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作為一名建筑師,我們在做每項工程時,都會面臨諸多的選擇,而總有一些潛意識在左右我們的選擇――建筑立場,它決定了我們當時選擇,也決定了建筑最終所呈現的形態。建筑師的設計立場也即是建筑師的建筑觀。
建筑學是一門古老的傳統學科,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建筑觀在不斷深化和演進。從以美學和藝術為基礎的古典建筑觀經過以功能、經濟和技術為原則的現代建筑觀到21世紀以來注重環境與發展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觀。這就是要求建筑師不僅從美學角度、技術功能角度、社會角度去研究分析規劃和建筑,更要將一種新的生態價值觀當成建筑師設計行為的一種指導原則。
可持續發展建筑不僅考慮建成后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還考慮在建造過程中和建筑廢棄后的能耗、污染、回收、處理和再生;它不提倡高技術而是適宜技術;不提倡增加面積而是提高空間效率;不局限于技術問題的范圍,而涉及到社會文化問題。
當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日益成為全球潮流時,中國建筑師應該以怎樣的設計立場來面對呢?清華科技園科技大廈是在2003年設計完成的一個綜合辦公樓,建筑面積18.8萬平方米,地上25層,地下3層)。2005年竣工以來,經過幾年的沉淀,我們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同時也在反思:
1 尊重自然的建筑設計立場
可持續發展思想最基本的問題是正確對待自然。從古代原始的“天人合一”到現代社會的“天人對立”,再到后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完成了一次輪回,從人本中心論改變為人是主體也是客體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共生共融成為了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人與動植物相處的新的倫理觀。
清華科技園科技大廈地處高新技術研發的聚集地和輻射源地,是清華科技園的中心,更是一個5A級高校科技園的標志性建筑。它的角色和位置決定了自然環境的先天缺失。因此在高密度高容積的混凝土森林里創造一片綠色的天空顯得尤為重要。正是基于淳樸的“綠色”思想,我們把龐大的建筑分裂成的四個單塔,在其間隙為城市道路通向園區中心綠地打開了一條綠色通廊)。其中心廣場是12顆參天鋼樹,形成灰空間的限定,與自然的樹木共同營造積極的公共交往空間。“樹影婆娑”下是綠意盎然的休閑廣場,展現人與自然共生共融的景象。同樣在建筑首層南廣場設計了斜插入地下室的草坪,標準層四角的綠色陽臺和頂層的屋頂花園都是希望為現代商務辦公空間增添綠色和陽光。
2 集約化設計立場
可持續發展要符合生態的原則,盡量減少對自然生態的不良影響,其中包括了節約自然資源的經濟性原則。從長遠來看,生態的建筑必定是經濟的建筑,因此在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中要堅持集約化的設計原則。集約化首先是高效性。長期以來,高層建筑一直是高效利用空間的典型,作為一種土地使用策略,高層建筑使建筑面積最大化,而占用的場地面積卻最小,同時將能源生產集中到建筑的中央設備,可有效減少能源的浪費和便于集中回收廢熱、廢水、雨水二次利用。
客觀地說,環境容量的集約化原則更多適用于城市規劃領域和業主的功能需求,并不屬于建筑師的設計范疇,但是當建筑面積和用地范圍限定的情況下,建筑師仍然有發揮的空間。科技大廈在平面布置上最大化地利用土地,首層幾乎覆蓋基地面積,而在內部解決城市機動車道路,二層平臺上的四塔空隙解決人流集散。簡潔的四個方塔使所有辦公面積爭取到良好舒適的自然采光通風,最大限度地節約了用地和能耗。地下部分的自然采光通風、架空平臺、屋頂花園、中水系統、節能燈具、變頻空調的設計都為節能做出貢獻。
3 開放的建筑設計立場
從生態學角度看建筑是一個有機的活性體系,為了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一定具有靈活、可變的適應性體系,因此它必須具有開放性,以使其生存范圍更廣、使用壽命更長、競爭優勢更大,并且滿足內部形態變化帶來的增長要求。因此可持續發展的建筑也應是一個開放體系。建筑不僅是“凝固的音樂”,它還要有動態的、有機的、能持續發展的空間形態與社會生活形態互動互適,走過漫長的時間歲月。開放的設計立場就是要以系統的動態的觀點來設計柔性的、開放的空間。
科技大廈的地下二、三層車庫適當提高層高后即可滿足機械停車要求,為將來不斷增加的車位要求做好準備。建筑的地下一層、首層、二層都設計為綜合服務的商業性空間,9米柱距的框架體系足以適應建筑物的靈活使用和變化,利用兩塔樓間的空隙設大空間的多功能廳。辦公樓標準層則采用辦公單元的設計理念,靈活出租。
4 運用適宜技術的設計立場
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從當地的具體生態環境出發,做到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具體實踐存在三大類型;1從建筑所在地域出發,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傳統技術的鄉土地方設計手法;2既重視地方性,又適當地引入較新技術的折中主義設計手法;3結合當地自然生態條件與最新生態理論,充分利用高技術和新材料來解決生態問題的高技術設計手法。對于處在發展中國家的現狀,我們提出建立在可持續發展思想基礎上的適宜技術觀-技術必須與地方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協調,適宜技術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只有回應地方條件的新技術才能獲得良好的社會屬性,從而避免由于追求高技術而導致的純粹功利主義現象。
科技大廈在方案設計之初希望能采用當時國外先進的雙層皮的智能幕墻體系,但是在實際了解了其可操作性后改變為中空玻璃內夾百頁的做法,但是由于業主的投資決策問題,最終還是采用了low-e雙層中空玻璃外加橫線條裝飾以及遮陽百頁的傳統做法。從現在的暖通計算表明北京地區采用雙層中空玻璃,控制開啟扇的氣密性已可以滿足墻體保溫節能效果。而智能圍護結構究竟是節能還是耗能尚無定論。這使建筑師在實踐中體會到,建筑應能恰如其分地解決“此時此地”的問題,低技術路線并不與高品質的現代建筑相背。
5 集成設計的立場
20世紀80年代,西姆.范.德萊恩提出了“整合設計”的概念,即在建筑設計中充分考慮和諧利用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且將這種利用體現在建筑環境的形式設計中。這意味著建筑設計要超越單一的建筑建造范圍,而走向整個環境,尋求獲得最高的使用價值和對環境最低的影響。當引入了系統集成的設計概念后,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將不再是各自為營地注重設備和投入的攀比,而專注于有限資源和技術手段的整合集成。
我們在科技大廈的設計中依托的是傳統的設計程序。對比集成設計體系的六個系統我們當時所考慮的問題并不夠全面。1建筑優化設計體系中,我們通過場地、功能、結構與構造、設備等,確實幫助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節能、節地、結材。2能源設計體系中,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基礎上,全面考慮基地所能采用的經濟合理的能源,但是出于現實考慮沒有運用可再生能源。3建筑材料的選擇方面在經濟因素制約下我們側重外觀和節約,而對3R建材和固液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關注不多4我們致力與室外環境優化。如在平臺景觀設計中樹池的設計,結合園林專家對于北京地方樹種的建議得到樹池的尺寸,綜合考慮植物生長的覆土需求、休息坐椅高度、照明位置、植物排水和雨水的結合、防根系穿刺等一系列要求做最后的細部建筑設計。在方案初期,我們對取消四塔間的中庭后可能形成的樓間風有疑問,希望能通過風洞實驗得到數據,但是這個提案未被業主方采納。我們只能有意識地在平臺的設計中做一些類似擋風墻的小品來緩解其影響。在屋頂花園也利用做高一層幕墻的被動方式減小風力。5智能控制系統和經濟平衡系統都有不錯的控制。
在傳統的建筑設計流程中,建筑師在方案設計完成后的角色是被動的。而采用集成設計模式的建筑設計將需要建筑師全程參與。在建筑設計初期,建筑師應將建筑全壽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作為考量要素,在滿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從建筑材料、使用、形態上進行綜合考慮,大幅度提高建筑被動式節能性能,并結合建筑物所處的自然環境以及其所能利用到的基地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適當配以少量主動式調節措施,再將生態建筑設施結合入建筑設計中。建筑師在集成設計中占主導地位,他并不需要去創造各項新的技術,但是需要吸收各項新技術,把他們放入集成系統中去。這對于建筑師的工程學知識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要求建筑師積累相關學科的知識,主動走向學科交叉的網絡如植物學、生態學、地形學、社會學、歷史學等,通過跨學科的規劃和設計來達到設計整個環境的目標。
借鑒美國早期致力于以可持續設計思想來指導所承接的項目的霍克事務所的設計方法經驗,我們需要調整和改進傳統的工作方法以適應可持續發展建筑的設計。1擴大設計團隊的組成和參與人員,除了規劃師、建筑師、景觀師、室內設計師、結構設計師、設備工程師外,在不同階段邀請更為專業的技術人員加入,對聲、風、光、能量、水、廢棄物等做量化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處理,2增加設計程序和運作的項目,在設計文件中說明可持續設計目標,并規定具體要求,堅持從一開始定期召開團隊會議,促進跨學科的溝通和合作,定期檢查目標實現的進展,運用生命周期費用分析確定最佳方案。3增加運行和評價環節,通過在公共地點進行可持續的展示向使用者宣傳策略和目標,提供使用說明,確保使用者了解建筑設備、材料、景觀的清潔和維護要求。在使用一年后進行后評價。
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在中國正處于一個既“冷”又“熱”的階段。一方面全國各地、各類型的生態示范樓不斷涌現,也有開發商支持的項目參加美國LEED標準的綠色建筑的評比,應該說大環境的“熱”;另一方面,建筑師卻對“可持續發展建筑”還比較陌生,僅在方案設計時作為噱頭鼓吹,而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冷”處理。更有從政府到開發商以及普通民眾的不響應。
“除了價格之外-意識才是關鍵”。我們不需要評出等級,而是需要把可持續發展的建筑作為一個普遍的常識。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成為一種意識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相信當政府大力提倡,開發商和企業強力支持,建筑師在工作中主動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最終會成為全民共識,中國建筑一定會走上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綠色建筑設計的兩種方式”吳向陽《建筑學報》2007.9
2“生態建筑集成設計體系研究”王海松、莫弘之、沈斌《建筑學報》2007.9
3“適宜技術的節約型策略”陳曉揚、仲德《建筑學報》2007.7
4“智能建筑維護是風靡一時還是引領未來?”φyvind Aschehoue/Inger Andresen.dr.ing/
關鍵詞:高級中學;設計理念;方案設計;節能設計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tatus rise ceaselessly, the national stepped up the school all aspects of the investment in hardware,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and adaptation. Campus < lunwen.省略/jiaoyu/ > is a house and emotion in scene, fun place, it should have goo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o improve urban ecological should have, remodeling the effect of natural ecological city and role. The school building is the school brand competitio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chool buildings design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nciple to design, to adapt to the need of the time. Combining with the shenzhen xixiang high middle school building design scheme for exampl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Design concept; Design; Energy sav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4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現代城市校園規劃和學校建筑設計的關鍵
隨著教育地位的不斷提高,國家和社會都加大了對教育的軟硬件的投入。單就硬件而言,建筑師們接手的學校建筑比以往要多出許多。要想設計好學校建筑,首先必須了解現代教育建筑的發展方向及趨勢。學校自產生2000多年以來,逐漸形成了以“班級教室”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該模式的不足在于學生的立體交往太少,有點“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味道;而現代教育注重交往,出現了以“年級”為中心的新模式。隨著現代教育朝著開放、互動,強調個性化的方向發展,以“電腦教室”為主的校園局域網逐漸在學校中普及起來。由此可以預測:隨著網絡的技術進一步發展,遠程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的比重將不斷加大。同時校區應盡可能多置綠地,并適當預留可發展的用地。校區內的公共設施(體育館、圖書館、科學樓等)應與校區外的設施互補,保證校區的開放性及自由度。
二、深圳市西鄉高級中學項目概述
2.1該項目為深圳市西鄉高級中學,位于寶安區西鄉街道銀田路西側西鄉中心區0016地塊,校園總用地面積71198m2,辦學規模為全寄宿制60個班,每年級20個班,可提供學位3000個。總建筑面積66333 m2,項目計劃總投資16859.1萬元。
2.2規劃設計原則與指導思想
現代化、人本化。著重塑造“以人為本”的多重交往空間,并以高起點的環境藝術及景觀設計營造個性化校園氛圍,加強校園環境的整體性(圖1整體鳥瞰效果圖)。
園林化、生態化。以綠色校園為理念,充分考慮環保,巧妙構思,精心設計,達到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經濟性、高效性。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注意土地利用率滿足各功能區使用要求和相互關系,塑造一個經濟可行、環境優美、高品位的現代中學。
趣味性、精致性。通過建筑與連廊圍合出豐富的三維空間,增強趣味性,通過對各個空間的精心營造達到校園空間的豐富、精致、趣味。
圖1整體鳥瞰效果圖
三、深圳市西鄉高級中學的設計理念
設計是基于客觀現狀條件上主觀理念的表達。首先我們思考的是:高中的校園和建筑應該給學生們帶來什么?在思考、討論和總結之后,我們得出本案在設計中揚長避短,從總體布局、單體建筑設計到空間流線組織,都強調 “校園環境的趣味性” 這一設計理念。具體布局中,將學校主入口位置安排在校園西北面銅鼓路,東北面再設一個機動車輔助入口和生活區入口,校園交通子系統通過這三個出入口和外部形成完整的交通體系。用地西南面布置400米標準運動場和籃球、排球場等體育場地。用地東北面安排校園建筑,建筑主體南北朝向。其中北段安排教學共享服務區,中間核心為教學區,南段為生活服務區。
在建筑設計考慮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年級為單元”的教學模式,三個年級組成核心教學區,提供教學綜合服務空間,校園功能分布合理完善。
(2)建筑單體體現不同的形態,實現場所育人的目的。個體建筑向人們傳遞著愉悅的信息,建筑既是使用的,也是具有美感的。建筑中方與圓的結合、高與低的錯落,曲與直的辨證;體塊的穿插、錯動和扭轉賦予了建筑的靈性,空間使人們流連忘返。
(3)外部空間點線結合,形成不同地段的趣味中心。在流線設計中考慮師生行為特征,設置穿過性空間和停留空間,為師生提供非正式的交流場所。
四、深圳市西鄉高級中學方案設計分析
4.1現狀分析
項目周邊規劃市政道路網格規整方正;西北面為城市次干道銅鼓路及永久綠地,東北面為規劃6號路,東南面為區間路,西南面為沿江高速公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控制用地。西南面未來機動車交通流量巨大,從安全及噪聲方面將對本項目產生較大的影響,故不適宜設置主入口。
4.2總平面布局分析
行政辦公樓面對校前入口廣場,共5層,東面為信息藝術樓和圖書館,該組建筑共同圍合形成校前區,是校園的標志性地段。
教學樓“以年級為教學單元”,每個年級一棟,高5層,底層架空,普通課室安排在2到5層共20間。實驗樓三棟,每棟5層,底層局部架空,安排全校實驗室。教學辦公、教學輔導室及電教室合班教室等輔助用房圍繞教學樓和實驗樓布置。該組建筑共同組成核心教學區。
圖2教學樓透視圖
體育館在運動場北面,高2層,一層安排跆拳道館、乒乓球館、健身房、體育教師辦公、體育器材室和游泳池更衣室等,二層為籃排球館。
四棟學生宿舍6層高,男女生分開管理,每層設有樓層管理室。
教工宿舍一棟, 6層高,一、二層為師生食堂及廚房、教工活動室,3到6層為教工休息室。樓下安排地下車庫及設備房。
各建筑單體間以風雨連廊相連,既適合本地潮濕多雨的氣候特點,又豐富了建筑空間和建筑外觀。
圖3夜景透視圖
五、深圳市西鄉高級中學節能設計分析
由于深圳市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濕熱型氣候)。長年氣溫高而且濕度大;同時又位于夏熱冬暖地區的南區,基本上可以不考慮冬季采暖,只考慮夏季防熱。因此,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以及遮陽防曬對于建筑節能顯得尤為重要。本項目在節能設計中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規劃:
根據學校用地地形條件,所采取的總體布局將學校主體建筑全部靠用地北側布置,且采用正南北朝向;運動場則安排在濱海一側的西南面,這樣主體建筑前可以留出大片空地,使得教學建筑在夏季主導風的一側沒有任何建筑物遮擋,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同時將教學區大部分建筑一層架空處理,增加教學樓院內的空氣對流。
(2)單體建筑
各部分建筑采用開敞式外廊連接,門窗均有開啟扇,最大可能爭取到穿堂風。屋頂作鏤鏤空處理的構架設計可以有效減少太陽直射和屋面吸熱量,部分屋頂可作為屋頂花園(帶淺種植或盆栽)。同時,大部分外窗設置固定的水平或垂直遮陽板,尤其是外廊設計,既豐富了建筑空間,又對遮陽防曬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防止室內過熱,從而降低能耗。
六、結束語
校園是我們成長的重要環境,生態發展是要讓現在的資源足夠滿足當代和后代的可持續發展,當前人們普遍缺乏生態意識,設立生態型校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愉悅身心的學習環境,和體驗自然、生態教化國民的場所,從而提高大家的生態意識,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校園。通過對學校建筑設計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現代中學學校設計時更具人性化的風格,同時還突出了現代中學學校設計時的新需求、新方向以及新特點。校園中良好的教誨情況、自然情況,能滿足師生心理及生理上的要求,人與自然相協調,延續生態,也延續了學校“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
參考文獻
[1]美國建筑師學會編,周玉鵬譯,學校建筑設計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羅伯特 鮑威爾(Robert Powell)著,翁鴻珍譯,學校建筑,新一代校園[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