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健康養生的知識

健康養生的知識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7 17:34: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養生的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健康養生的知識

篇(1)

關鍵詞:大學生;養生意識;健康狀態;身體素質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是未來社會的主力,他們的健康狀況也直接反映了國民身體素質的高低,不好的生活習慣正在使他們面臨著不可小覷的健康威脅。

一、大學生健康面臨的威脅

第一,健康知識缺乏。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由于養生保健知識的缺乏,很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這“三高”問題。還有就是在校女大學生普遍自我保健知識非常缺乏,許多女生對婦科病的認識和預防缺乏了解,甚至對此存在誤區,這些表面上看都是小事,但長期下去就容易出問題了,所以都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第二,飲食無規律。“還好聽了醫生的忠告,否則整個膽囊就不在了。”一長沙某高校劉姓的大四學生,因飲食不規律而查出患有膽囊結石,后來經過多次求醫終于在長沙某醫院成功逃過一劫。缺乏養生知識,飲食不規律患上膽囊結石,該學生實在是得不償失。養生學告訴我們,大學生目前正處于他們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腦力和體力勞動量大,長此以往容易出現營養不均、體力不足的問題,這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有就是大學生不吃早餐,喜歡吃零食,就餐不科學等行為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皮膚暗黃、青春痘增多、過敏等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

第三,運動不足,盲目減肥。缺乏適量的運動鍛煉和不合理的飲食是威脅當代大學生的兩大殺手,運動量不足會對大學生今后的健康造成很大隱患。體重偏輕、超重、肥胖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部分女大學生為了實現“骨感美”而盲目節食減肥,養生學告訴我們這樣長期下去不僅會影響會身體健康,長期這樣下去還有可能患上“厭食癥”,這是很可怕的。體重超重則容易引發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三高”的風險。事實證明,長期不運動容易造成在校大學生身體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易疲勞、易感冒或得一些常見的小病。

第四,睡眠不足,晚上太晚睡覺。養生學告訴我們熬夜對身體的危害巨大:會造成視力、抵抗力和記憶力下降;不僅如此,還會造成皮膚受損等諸多問題。大學生群體用腦多,用眼也多,很容易造成疲勞。由于睡的晚引起的起床晚更會造成課堂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夜貓子”一族的壯大也直接增加了一大批“逃課族”和上課愛打瞌睡的“特困生”。有新聞報道,在臺灣一大學生因為長期熬夜上網,不到3年,他頭頂幾乎全禿了。事實上,長期熬夜是造成禿頭謝頂最大的殺手。大學生要知道,長期熬夜會迫使心臟不停的運作,對本身有潛在供血不足的大學生來說,就更容易出問題。

二、解決大學生健康問題的建議

首先,學校等有關部門須對養生知識予以重視,盡快推廣普及養生保健知識,組織營養、保健和食品專家開展健康飲食營養講座;針對當前大學生疾病高發問題予以細心引導及解決,開展大學生潛在疾病的防治工作。

養生學對飲食方面作了很多要求,一方面,當今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特殊階段,有極大的營養需求。大學生應該注意飲食規律,科學規律飲食。對此,大學生應做到定時、定量進食,不要暴飲暴食,不吃或少吃零食,多吃蔬果。科學地分配三餐,爭取做到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另一方面,想要身體健康還要做到合理膳食,均衡飲食,認識到不科學、不合理的飲食會引起身體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問題的發生。

體育鍛煉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環節,它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在于運動,適量的體育鍛煉不僅能愉悅身心,還可以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就我而言, 慢跑、快走、游泳、登山、騎自行車等方法都是不錯的選擇。大學生體育鍛煉缺乏是一個全球性話題,只不過在中國尤為明顯,要吸引大學生經常鍛煉,一是需要體育課程進行改革,增加更多具有趣味性的體育項目,而不能墨守成規;二是運動環境要改善,給大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場地、器材和運動時間;三是對新型體育運動方式要對大學生進行普及和推廣。

保證充足的睡眠是傳統養生學強調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大學生生活中應當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盡力克服過度緊張和焦慮情緒。其實,過度緊張、焦慮等情緒都會影響身體機能的\作,還會影響身體免疫功能的發揮。傳統養生學告訴我們,睡眠能增強身體機能的抵抗力,還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還可以使各組織器官自我康復。結合傳統養生學知識,大學生應減少心理壓力,并把自己的生物鐘調整好,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此以往,健康狀況同樣能得到提高。

三、結語

因此,熟知一定的養生知識,養成規律的飲食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鍛煉是當今大學生擁有強健體魄的重要方式。別看現在年輕,時間久了,問題就出來了。大學生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保證他們順利度過大學時期的重要條件。想要得到一個強健的體魄,大學生還要合理地安排課下時間,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課余還可以進行適當的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緩解緊張的學習氛圍,增添大學校園的樂趣,通過這些活動還能幫助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何樂而不為呢!對此,大學生從剛進大學起,就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具備一定的養生知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一定會越來越好。相關學校也應根據現實的需要,培養大學生有關養生保健的意識,開設有關養生保健的講座,進行養生保健知識的培訓,增設大學生養生保健知識的老師,切實地為同學們的健康負責。

叔本華告訴我們:“一個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國王更幸福”。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在校期間既要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還要補充學習的需要,就更應注意養生知識了。現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走出社會的大學生會承受來自家庭、生活和工作等各種超乎想象的壓力,盡早了解更多的養生知識,把身體養好,是很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明凌翔.睡眠長期不足5小時,死亡率是常人的1.7倍[N].武漢晚報,2015.01.22.

[2]王曉易.飲食無規律患上膽囊結石,醫生提醒勿“一刀切”[N].三湘都市報(長沙),2017.03.08.

[3]劉敏.大學生熬夜猝死,醫生建議睡覺不晚于23點[N].廣州日報,2012.11.30.

篇(2)

關鍵詞:健康;養生保健;體育意識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1-0119-02

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是當前學校體育教育的工作重點,學校應該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根本宗旨來培養學生,怎樣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對學生身體進行養生保健與身體健康的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一、養生保健與學生體育意識的內在聯系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體育的需求也由傳統的競技型的體育項目轉變為像太極拳、健身氣功、太極柔力球等等養生類的體育鍛煉項目。這些養生保健類的體育鍛煉項目對人的年齡要求和身體健康素質的要求很低,也非常容易學習和堅持,特別是適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鍛煉。這種具有生活性質的體育鍛煉已經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一種新形勢,這樣一來,更能夠培養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終身體育的意識。想要真正讓養生保健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這就需要從學生教育開始。

二、養生保健對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的作用

對于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而言,良好的養生保健能夠提高人體的健康程度,增強身體抵抗力,可見,養生保健對于人體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養生保健”其重點在于“養”和“保”,所謂的“養”主要是指養護身體,所謂的“保”主要是保護身體機能,養生保健對于學生而言,則主要是通過體育運動來達到其養生保健的目的。養生保健對于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的作用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青年學生階段,由于青春期或者是生理上的變化,學生的身心狀況也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性別之間,造成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身體狀況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造成身體狀況與體育運動發展不平衡,一些青春期的學生還會對體育運動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健身意識。然而合理的將養生保健運用到體育運動中,可以讓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在養生保健的同時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從而形成培養良好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在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體育運動的教學效果,還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外時間也能夠自覺的進行體育運動,鍛煉身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這種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加強課堂教學效果,還要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養生保健運動則能夠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作用,在進行養生保健運動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進行太極拳養生保健運動的同時,弘揚中華武術精神,充分的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我鍛煉,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養生保健與體育意識的途徑

對于培養學生養生保健與體育意識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養成學生良好的養生保健習慣

良好的養生保健習慣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其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途徑:

1.加強生命科學知識的認識與學習。對于生命科學而言,其涉及生理、醫療、保健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我們所說的養生保健主要是從中醫角度來理解,對于人的身體而言其身體健康的重點是“保”與“養”,只有注重日常的身體養生,才能夠有效的抵抗疾病的入侵,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因此,對于培養學生養生保健意識來說,必須要對生命科學進行充分的理解和認識,掌握良好的理論基礎,才能夠更好的進行體育運用。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現在的學生由于課業壓力,常常會有晚睡、早起的習慣,然而科學證明睡覺時間超過21∶00-23∶00之后,都會對人體的身體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而休息時間過短,起床過早也會對心臟造成一定的壓力,對于課業壓力繁重的學生而言,必須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要保證充分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質量,保證每天良好的精神狀態;其次,要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避免由于挑食、不食,損害身體健康,科學的攝入維生素、脂肪、蛋白質等實物,保證每日身體所需的營養。

(二)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體育健身,隨之素質教育的步伐也日益推進。發展體育教育事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還能夠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大腦壓力,對于青年時期的學生而言意義重大。對于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傳統的體育意識。現如今,還有很多學生和教師認為體育課程可有可無,而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還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因此,必須要轉變這種傳統的體育意識,明確體育運動對于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作息習慣的積極作用,將體育運動作為一種興趣進行培養,在注重理論課程學習的同時,重視體育運動。

2.科學調整課程設置。首先,適當增加體育課程課時。在保證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合理的調整體育課程課時,增加相應的體育課程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了解更多的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其次,設置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改變傳統單一的體育課程設置,例如在進行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適當的融入一些奧運體育運動知識普及、中國體育發展歷史等,豐富教材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同時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結論

通過對養生保健與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的研究,可以看出,對于學生而言,要不斷的提高身體素養,養成良好的養生保健習慣,才能夠保證學習的良好效果,同時形成良好的體育健身意識。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作為國家未來的希望,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素養,養成良好的養生保健意識,實現“少年強則國強”的教育夢想,促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順利完成學業,面對未來人生的考驗,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付小倩.養生保健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8).

[2]毛有文.養生保健與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6,(27)

Discussion on Health Care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ports Consciousness

ZHAO Jin-jie1;TONG Hao-nan2

(1.Hengshui City Health Bureau,Hengshui,Hebei 053000,China;

2.Hengshui High School Hebei,Hengshui,Hebei 053000,China)

篇(3)

一、傳統體育養生特點及價值

1.傳統體育養生特點

傳統體育養生也可稱為道生、攝生與保生等,生是指生命、生長及生存之意,而養所指的是調養、保養與補養的意思。傳統體育養生作為我國重要民族文化遺產,僅從體育角度對其研究室不科學的,需要由傳統體育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思考。傳統體育具有傳統性及民族性等特點,如青海樂都所出土的浮雕彩陶罐中,具有練功站樁之人形,這表明了我國體育養生的悠久歷史性。自古以來,養生館眾說紛紜,在《路史》《呂氏春秋》與《詩經》等作品中都有涉及。傳統體育養生還具有形神兼備與神為先的特點,也就是將人體五臟六肺機能放于首位,提高人體四肢百骸與肉皮筋脈骨等有關機能方法,重視環境的影響,也注重人情態與身體健康間的關系,并提倡精神愉快及身心合一修養的方法。古代先人經過有意識了解人類生命活動,提出養生理論,并創造具有針對性的體育養生法。傳統體育還具有動息相結合,以動助息的方法,其中,息所指的是呼吸,動中求靜,氣息相隨,這需要將動作盡量做到緩慢柔和以及連貫圓活,讓人們完成深長均細的腹式呼吸,以平衡人們的臟腑陰陽,并促進經絡的氣血調和,以體現體育養生。

2.傳統體育養生價值

傳統體育養生在長期發展中,通過大量思想及實踐,吸取了先秦百家哲學及醫學思想,尤其是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巫術等實踐活動,形成了以實踐為基礎,并涉及哲學、宗教與科技等學科文化系統,經過調心、調身及調息等運動表現,形成了具有獨特行為規范、價值理念與思維情感等方式的傳統體育養生。隨著現代高科技發展,快節奏生活對人們的性情怡養及身體保養帶來了挑戰,人們開始認識到傳統體育養生重要性,傳統體育養生依據自然變化進行生活調理,并同時注重身心,以獲得身心長壽與健康,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最后環節,而大學生是體育的參與者,不僅想獲得身體健康,還需要身心得到全面發展,了解一些營養衛生與醫學保健方面的知識,而傳統體育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養生思想,除了具有順天順自然思想外,還具有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主張人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彌補近代體育自身不足。

二、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傳統體育養生作用

1.傳統體育養生有益于傳統民族文化弘揚,并樹立正確體育健康觀

隨著我國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產生,傳統體育養生有關思想理論及實踐被廣泛流傳,成為我國寶貴文化的組成部分,繼承并弘揚傳統的體育養生精華,成為民族精神及人們健康延年的服務對象。我國文化傳統與武德具有莫大關系,并將涵養道德作為練功成敗之關鍵,在傳統的體育養生中具有很多哲學思想,如道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或自然養生館,對現代體育改革就有較大借鑒之意。原來高校體育教育較注重的學生體質的增強,傳授的是運動知識、技能與技術,并使其養成體育習慣,而傳統體育養生不僅注重體質選練,還將體育作為健康的行為。生活及思維方式向學生傳授,高校體育應讓學生真正了解人體與健康之意,加強傳統體育養生及醫學的學習,了解身體活動規律與運行機理,在注重生理健康同時,還要注重心理調節,形成形氣意相隨感的清潔,在體育教育中,吸收傳統養生思想精華,并不斷美化心靈,培養學生創造精神與自我教育力,形成良好健康意識。

2.有益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提高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及競爭環境日益激勵,約有七成以上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疾病,通過傳統養生教育能起到一定作用。大學生在養生知識與健身手段等方面具有濃厚興趣,運用傳統養生中預防為主思想,實施養生先養心方法,確保大學生具有良好心境,并尋找出穩定持久的情緒狀態,這對于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傳統體育養生在習練中,人的肢體鍛煉與精神修養進行緊密結合,并有效貫穿于日常生活當中,以達到心神的調養,對大學生身心發揮有益的作用。在高校體育中,實施傳統體育養生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鍛煉身體,還能加強心理健康發展。

3.有益于高校體育內容的豐富性提高

在傳統體育養生中,導引術是首選。其導引術可將自我按摩、身體與呼吸運動集為一體,風格質樸,方法簡單,便于學習鍛煉。傳統體育演練中,具有增強健康、祛病健美、情操陶冶與修身養性之功用,并且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廣泛的群眾緣,其內容簡單,民族特點鮮明,歷史悠久且形式多樣。不僅具有競技性,其趣味性、娛樂性與健身性也是很強的,尤其是其豐富內涵與深邃哲理是近代體育所無法比擬的,如太極劍、太極拳與扭秧歌等。在動作學習中,要求學生不僅保持姿態美與動作美,還應培養鑒賞美與創造美等審美意識。對目前體育教育內容進行了豐富,還有很多傳統體育項目,如爬繩、跳竹竿與五禽戲等作為高校體育的教學項目,培養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及水平,切實提高自身健康。

4.有益于終身體育教育觀的培養

運用傳統的體育養生練習法,可讓學生親自在實踐中體會與感悟,經過不斷練習獲得愉悅享受,感悟出體育意蘊及意境之美。傳統體育養生具有豐富內容,受時間、場地與器材等影響比較小,動作過程較為緩慢柔和,且連貫圓活,不易給人疲憊感,更不易出現意外事故與運動損傷。大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及時間、地點等進行不同練習內容選擇。學生畢業之后,所掌握的不僅是門技術,還是自我鍛煉的一種技能,為不同生活領域與條件下的人們,提供可靠的身體鍛煉方法,并不斷堅持鍛煉,終身受益,極大推動整個社會的全民健身鍛煉。

三、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廣泛實施,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實施傳統體育養生教學,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與水平,促進其心理健康與良好人格,還能豐富高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實現體育教育多元目標。尤其是終身體育健康觀的形成,讓傳統體育養生發揮其優勢,推動高校體育教育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篇(4)

中國古籍《內經》曾記載有去世離俗、積精全神的真人和至人,他們壽無窮期、與天地永在。現代對人的壽命的認識是,世人的正常壽命應達百歲,但至今只有少數壽星可以達到,現今世界上人口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在80歲左右,所以,延年益壽,康健無疾,一直是人類的愿望。在當代,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生命質量的渴望,以及各種疾病對人的健康、壽命的威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追求自我的生命質量。大眾的這種動機和需求,直接催生了各類健康、養生、保健類書籍的走紅、暢銷,不僅各類圖書排行榜上,健康、養生、保健類書籍長居前列,就是普通大眾讀者也大都是人手幾冊。

評選出的“2009年中國健康圖書”,由專家組結合讀者和網友投票,應該說讀者的受眾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較廣泛地綜合了讀者的對這些圖書的心得、看法,這些健康圖書所傳播的健康的文化知識,對幫助讀者開展自我保健作用,應該說是在一定的范圍上,經受了一定的檢驗和驗證。但不容樂觀的是,圖書界、讀書界出現的健康類、養生類的書籍,卻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以致讀者、網友和書評家紛紛質疑,健康、養生書的如此泛濫,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教人養生的?到底有多少是為我們的生命負責的?而事實上,健康、養生、保健類書籍中的問題,卻日益凸顯出來,大眾讀者亟需有一雙慧眼識別。

從大眾讀者閱讀這些眾多的健康、養生、保健類圖書的感受來看,他們的閱讀印象,突出的就是內容的急功近利,粗制濫造。其主要弊病表現在這樣幾方面:第一,宣傳偽科學。健康、養生、保健類圖書,基本原則應該是以傳播醫療科學知識為主,以實證求實的精神揭示健康的本質規律,但是,這類不少的書中很多觀點貌似科學,打著科學的名義,其實根本沒有什么根據,諸多虛假、錯誤、矛盾觀點屢見不鮮,甚至,盲目夸大某些藥材在不同使用方法下的作用。第二,其中的一些書,誤導讀者,宣揚有病自己治,鼓動讀者不去醫院,使得很多讀者“按書索病”,照書治病,“對癥下藥”,但卻忽略了書中所說是不是真實的、是不是虛假的,結果越治越嚴重,比如《生活處處有中醫》、《小病不求人》等。第三,有的保健、養生觀點偏頗,缺乏客觀性。一些書中觀點談到注重飲食,注重調養等等,都只是關注身體,而不關注心靈。對于身體的保護太過小心,對于生命的完美和傳遞完全沒有涉及。第四,內容“注水”。在眾多的健康、養生、保健類圖書中,有的外觀裝幀設計豪華,但書中思想、觀點,信息含量相對較少,物不及所值。

另一方面,有的健康書作者,僅羅列一個寫作提綱或目錄,便讓助手去DIY。還有的就是,出版商組織在網上攢資料,然后假托專家的名字出版。最迷惑人的是假專家。一些養生暢銷書的作者往往冠著“資深醫師”、“醫學專家”的頭銜,其實根本沒有行醫資格證,所謂專家云云,很多都是假的。而一些讀者卻也盲從、從眾,往往不去辨別真假,迷信書籍,給偽書流行提供了機會。

篇(5)

【關鍵詞】中醫養生;治未病;現展

1 中醫養生學的醫學建構背景

在夏、商、西周時期,巫與醫學的關系比較密切,兩者雖然不同,但在一定的時期內無奈而又艱難地并存著。在這樣的醫學背景下,中醫養生學在經歷了漫長的沉淀和積累后,也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內經》之前的養生文化我們可以稱之為原生態養生文化,《內經》作為一部重要的醫學典籍的問世,總結、升華了先秦時期及以前的豐富而零散的養生實踐經驗,將秦漢以前不系統的養生文化適時而又完備地納入到中醫養生理論中來,使養生學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蓬勃發展,從而初步建構了中醫養生理論體系的雛形,并經后世醫家的不斷補充和完善,形成了現今具有獨特理論體系的中醫養生學。

2 中醫養生的疾病預防作用

中醫養生學“治未病”理論的運用,對于一些常見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癥、心臟病等的防治與治療有著獨特的療效。中醫養生在疾病中運用的對象多為老年人,養生方法以運動、飲食、情志養生等多方面相結合,以達到預防、改善已病狀態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目的。對高血壓患者進行中醫飲食健康教育如疾病相關知識指導、飲食指導、中藥外治等,發現其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明顯改善[1]。根據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證型,針對性地采取食療、中藥足浴、太極拳、耳穴按壓等手段進行干預指導,配合健康教育,血壓得到良好控制,飲食控制、情緒管理、堅持運動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也有提高[2]。

3 中醫養生學特色

3.1 形神一體觀

《內經》把形神關系概括為“形與神具”,二者相互依存。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和集中表現,易受外擾而耗散,只有安寧平靜才能減少其耗損;形厭動而致氣滯,需運動舒展方能氣血流通。中醫養生中,針對形神的特性和偏頗,不完全是采用補養治療的方法,不是急于求成,而是采用緩和漸進的思路, 通過多種方法,采取動靜結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外動內靜的方法進行身心的調整和攝養。它以形神相依理論為基礎,以形神兼養、形健神充、神清形爽為目的[3]。這種調整和攝養的方法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特色。

3.2 “三因制宜”觀點

(1)中國地大物博, 地域有東西南北及高下寒熱燥濕的不同, 養生要順應不同的氣候地理環境, 即適應不同的空間環境。《素問?五常政大論》對不同的地域特點歸納得更為簡明,“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4]。當時已認識到不同地理環境對壽命的影響。由于古今環境變化很大, 中醫地域養生面臨很多新問題, 需要與時俱進。

(2)中醫學歷來對人體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對男女性別、體質的不同特點有系統而深入的認識,對不同年齡,性別,不同體質采取不同的養生方法[5],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特色之一,它與中醫臨床的辨證施治異曲同工,是中醫學的獨特優勢,在道、儒、釋養生中,其內容或不如中醫學早,或不如中醫養生豐富,或不如中醫養生研究系統和深入,其創造性多屬中醫學。

4 現狀與發展

目前,社會對中醫健康養生的關注度高,如養生類電視節目熱播、書籍熱銷等,需求率也很高,老百姓由于養生知識匱乏更是無所適從,有盲從的傾向[6]。老年人注重養生,但多盲從,無科學系統的指導方法[7]。而有關養生的各個研究機構、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又各執己見,養生方式也不盡相同,甚至對錯難辨,沒有一個權威的聲音和說法,“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養生思想沒有得到重視。

現代醫學模式已轉變為生理-心理-社會模式,這也將成為中醫養生發展的有利背景和依據。因此,應加強對中醫養生理論的宣傳,讓大眾了解養生的知識和體系。國家政府和藥品管理組織應加強對中醫養生周邊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管理,牽頭整合國內相關資源,提高、加大保健食品管理力度。媒體應肩負社會責任,杜絕“偽養生”節目的傳播,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監督,加強人們對養生市場的信任。加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培養社區醫護人員的養生保健知識,有利于養生知識的宣傳和人們對養生方法的掌握。

5 結語

綜上,中醫養生理論與方法應與現代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和現代疾病相結合,方法應通俗易懂,便于人們掌握和運用;明確中醫養生學科建設所要研究的概念、范圍;在現代疾病的防治運用中,應與現代康復學相結合,充分發揮養生優勢,也利于中醫養生更好的發展[9];加強開展雙邊或多邊國際合作,將中國養生特色方法和文化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司亞雪.中醫飲食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2(9):85-86.

[2]鄧麗金,鄭麗維 社區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1.8B(18):1-4.

[3、4]郭靄春.皇帝內經素問校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32.173.

[5]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S].2009:4-6.

[6]鄧麗金,鄭麗維.內科門診病人對中醫養生的認知需求調查[J].福建中醫學院報,2009.19(5):68-69.

[7]石碧霞,方麗鴻,劉登蕉.100例老年人對社區保健需求的調查[J].海峽醫學,2010.22(10):254.

篇(6)

(湖北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5)

摘 要:截至2013年,武漢市老齡化程度高達17.7%,遠超國際7%的標準。而當前武漢市社區老年群體預防干預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進一步發揮老年群體“知、信”的傳統中醫藥保健養生、未病先防、“簡、便、廉、驗”的特色優勢,減輕家庭、社會醫療費用負擔勢在必行。通過隨機抽樣調查武漢市青菱鄉社區和百步亭社區約500名老年群眾,了解到當前老年群眾普遍通過電視媒介關注中醫養生保健知識,但真正了解者卻極少;老年群眾養生方法多集中于飲食養生,希冀社區中醫文化推廣站建立,獲得切實可靠的中醫衛生服務等相關現狀,并提出相應建設性對策,為社區開展老年衛生保健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社區;老年人;中醫養生保健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3

*基金項目:2012年湖北中醫藥大學科研項目“本土中藥日化企業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1

當前,大力開展基層社區醫療保健服務工作已成為我國基層醫療改革的一項重要戰略性舉措。特別是在社區衛生醫療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和“末病”的優勢,已成為國家政府和各專家的共識。當前,在國家政府及各相關部門、機關的大力支持下,中醫藥相關服務已逐步走進社區,各系列醫療養生保健服務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愈來愈受百姓青睞。而社區老年群體作為醫療保健中的脆弱人群,也是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的主要服務對象,研究其老年群體當前中醫養生保健現狀,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加強老年人疾病預防管理,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病后調護、瘥后防復,對進一步促進社區養生保健工作發展,合理配置相關醫療資源具有重大意義。

1 社區養生保健相關概念及研究

中醫養生是指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通過調節飲食、保養精氣、調適寒暑、活動形體等各種手段,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社區中醫養生保健通常指的是在中醫藥基礎理論指導下,面向社區人群施加于人體的一種簡易有效的預防手段,其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包括食療、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藥浴、氣功、八段錦等養生保健。

現階段,國內相關專家學者為解決國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簡、便、廉、驗的社區中醫藥服務寄予厚望。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進行老年人醫療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張敏、陸慶榮、韓禮婉早在2003年就指出:目前我國中醫養生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形式簡單,宣傳途徑及內容不完善,缺乏科學系統的中醫養生規劃與評價;石碧霞、方麗鴻、劉登蕉等學者于2010年通過研究發現城市社區老年人對中醫養生保健認知程度較為匱乏;黃艷、黃衛東則于2011年提出經濟水平和知識水平影響著社區老年人中醫養生保健行為等觀點;孫曉晶、段功香、張穎杰同年調查發現預防骨質疏松、防治高血壓病及頸肩腰腿痛的知識指導、日常生活中飲食注意事項和常見疾病飲食指導等是社區最受群眾喜愛和歡迎的5項中醫保健服務;李明今、馮應強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社區人群對中醫藥知識及相關技術行為態度面臨著“低利用度,高需求度”的尷尬局面。

目前,盡管國內學者對有關社區老年人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鉆研較多,但大多都體現在中醫藥養生保健技術或手藝等“硬件”在人群中的“知、信、行”問題,而輕視了當今群眾,尤其是老年群體對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的指導咨詢、健康教育等“軟件”的需求。隨著現代社會疾病譜和死亡譜的根本性改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的“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興起。2009年在北京召開的首屆醫學高峰論壇上,各醫療專家就“臨床治療與平時預防保健”問題達成《北京共識》并強調:醫學必須有較大改變,必須提供平常預防保健,要特別照顧到老年、婦幼、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另從地域角度分析,武漢市地區關于此方面的研究較廣州、北京等一線城市偏少,而截止到2013年,武漢老年人口數高達146萬,老齡化程度高達17.7%,已遠遠超過國際標準7%。同時人們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素質每況愈下,疾病隨之而來,進一步加重了家庭、社會的醫療費用負擔。如何進一步發揮我國傳統中醫藥老年保健養生、疾病預防特色優勢,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弊端,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相應的調查,認知武漢市社區老年人中醫養生保健現狀,并剖析相關原因,提出相應策略,以便為社區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提供相關科學依據。

2 對象與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隨機選擇武漢市青菱鄉社區和百步亭社區進行抽樣調查。共計500余名老年人參與調查,調查于2013年7-8月進行組織實施。

2.2 調查方法

2.2.1 問卷調查

通過對500名老年人開展相應調查問卷,針對部分文化水平低或不識字的老年人,由調查人員逐條詢問并如實填寫。本次調查共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87份,問卷回收率達97.4%。問卷分為個人相關信息和老年人對中醫養生保健相關資訊關注、了解程度,養生方法、了解途徑等9個條目。

2.2.2 文獻研究

通過查閱30余篇相關論文和大量閱讀系列文獻,大致了解武漢市社區老年人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需求脈絡,設計訪談提綱及問卷。

2.2.3 個人訪談

通過與20余名老年人交流訪談,了解社區老年人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普遍心理體驗意向和加強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解決途徑,大力挖掘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研究盲點。

2.3 統計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Epidata3.1建立相關數據庫,進行處理及相關分析。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樣本概括

本次調查共收集487份有效調查問卷,樣本在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項目進行了相關描述統計,具體見表1。

3.2 社區老年人中醫養生保健現狀

3.2.1 面臨“高關注,低了解”尷尬局面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健康與醫療一直是人類最強烈且是無法避免的最基層的需求,是人們行為的強大動力。調查發現,67%的老年人處于亞健康的狀態,20%的老年人處于疾病的狀態,特別是老年人普遍深受慢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長、恢復慢的侵擾,健康水平直接決定著老年人對醫療健康知識的關注。而中醫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和沉淀,特別在疾病的預防上面凝聚了自身獨有的特色。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中醫對老年人的影響也是極大的,大部分老年人已接受中醫養生保健理念并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部分來自中醫的保健經驗。調查中,在回答“老年人對養生保健知識關注程度”這一條目時,所有老年群體普遍表示關注。但當問及“老年人對養生保健知識了解程度”這一條目時,僅有37.37%的老年人表示了解,17.04%老年人表示不了解,1.44%的老年人表示完全不了解。關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成了“鴛鴦火鍋”一般冷熱不一,說明大力傳播中醫藥文化和知識勢在必行。

3.2.2 養生保健方法,感興趣養生知識普遍集中于飲食養生

自古“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根植于中華名族血液里,廣為流傳的飲食三字經正好說明這一關系。人到老年,身體機能逐步弱化,對健康的需求也愈來愈大,而食療作為一種較易獲得方式一直深受廣大老年群眾的歡迎。在調查中,79.47%受訪人群表示了解飲食養生,另外動形養生,進補養生也是老年人較為熟知的養生方法。在回答“愿意選擇哪種養生方法”條目時,66.12%選擇飲食養生,這正好可以說明老年人養生保健方法普遍集中于飲食養生,另外動形養生、靜神養生、進補養生也是老年人樂于接受的養生方法。

不僅如此,在調查感興趣養生保健知識中,61.6%受訪老年人表示喜歡了解飲食養生知識,拔罐、針灸占57.29%,推拿按摩占51.54%排在其后。

3.2.3 了解途徑多通過電視節目

目前老年人了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途徑多通過電視節目,約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當前了解中醫養生保健途徑”條目時,均認為是電視節目。這與中國老年健康服務促進大會(2014)的《老年人中醫養生保健模式研究》課題研究結果“老年人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以電視為主”相符。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電視也作為一種普通家電走進了千家萬戶。老年人的娛樂生活與電視有著緊密聯系,電視已成為當今老年人生活消遣、資訊獲取的主要渠道。另外,隨著近年來人們對健康愈來愈重視,養生類節目應運而生并大行其道,電視養生節目眾多。全國20多個省市的上星電視節目中,基本上都有養生保健節目,如中央電視臺有諸如《健康之路》等3套養生節目,山東電視臺、河南電視臺、湖南電視臺等電視臺也有類似《養生堂》相關養生健康保健欄目。

3.2.4 希冀社區駐地宣傳

通過對老年人獲取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途徑對比可以發現(見表2),老年人目前多通過電視節目獲取,其次是口耳相傳,占44.35%,社區宣傳僅占23.61%,排在7種獲取途徑中第6位。而在老年人希望的知識獲取途徑中,電視節目憑借著64.89%的支持率仍居榜首,社區宣傳(46%)從第六一躍成為第二獲取渠道,增長幅度高達22.39%,增長幅度獨占鰲頭,而電視節目反而略下降2.05%,說明老年人在肯定電視媒介重要性的同時,內心希望在居住地社區周圍能夠了解、獲取到相關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另外,手機短信、收聽廣播、上網搜索也是老年人現希望擴寬的的獲取途徑。

4 討論

作為祖國傳統醫學,中醫藥參與社區衛生服務體現了我國衛生服務的特色,是發展現代社區衛生服務的有益嘗試,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傳統醫學的優勢。但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武漢市社區老年人養生保健中也面臨著一些瓶頸問題,社區在開展相關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時可以考慮下面幾點。

4.1 立足社區,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宣傳

通過調查發現,老年人普遍希冀通過社區宣傳就近了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建議各衛生單位、政府部門在社區成立中醫文化推廣站。在本次調查中,調查人群對所住的社區有中醫文化推廣站的建立,希望的占65.98%,一般的占26.49%,認為可有或可無的占8.21%。數據顯示群眾對于中醫文化推廣站的建立還是持積極態度的,也表明群眾意識到中醫文化推廣站的建立能切實地給他們帶來好處。對此,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充分利用中醫文化推廣站大力宣傳國家相關中醫藥方針政策,宣傳普及中醫藥常識,特別是針對老年群體常見病、多發病、易發病,推廣老年人易接受、易操作、有明顯療效的中醫藥適宜技術,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中醫藥知識需求。亦可以通過舉辦專家社區義診、健康教育、文體表演、健身鍛煉、知識競賽、科普游藝等活動擴大中醫藥在當地影響力,樹立良好的社會印象,進一步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調查發現,老年人養生保健方法及感興趣養生知識普遍集中于飲食養生,社區在開展老年人養生保健服務時,應以老年群眾需求為導向,側重加強飲食養生知識的傳播。

4.2 加強養生保健類電視節目等規范化管理

調查發現,目前老年人了解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途徑多通過電視節目,約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當前了解中醫養生保健途徑”條目時,均認為是電視節目。筆者在與老年人面對面訪談時發現,電視媒介在老年人獲取健康知識特別是飲食保健知識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不可忽視的是,當今電視廣播養生保健類節目雖然繁多,節目質量卻良莠不齊。有一些制作人為片面追求高收視率,大力包裝節目,將正常的中醫知識描述得天花亂墜,使得健康類節目逐漸變得娛樂化。其中更有一些所謂的類似“張悟本”的“排毒教父”、“養生教母”、“太醫”堂而皇之登上電視節目,兜售那套“治病神術”,誘使觀眾受騙上當。筆者建議相關單位應努力加強養生保健產品媒體市場監管和規范,特別是飲食養生類電視節目管制,凈化電視廣播,防止認知度低的老年群眾上當受騙。另外建議相關部門聯合媒體單位自制食療、生活保健類節目,傳播各醫療單位特色醫療實惠項目,努力做到一方面使得中醫養生保健等健康知識得以快速傳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效緩解當前老百姓看病難的現狀。

4.3 加強建設養生保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當前,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養生保健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現有社區中醫養生保健隊伍整體素質低,服務水平不高,已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缺乏足夠的中醫藥人力資源已嚴重影響到社區衛生服務與中醫藥知識與技術的融入。各相關部門單位應積極引進中醫、健康醫學、全科醫學類人才,開展中醫養生等健康教育課,并把它作為重要環節和切入點,以提高養生保健服務質量。如聯合各中醫藥院校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加大資助力度引進人才;加強和各醫療單位合作開辦養生保健的系列教育;對社區現有人員提供崗位專業培訓和技能操作培訓,建立各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成立養生保健協會,確定養生保健技術標準和產業標準,提高養生保健從業人員理論水平及實踐技能。

5 結語

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是當前無法回避的重大挑戰。結合老年人身體特點與養生需求,在社區積極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系列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獨特優勢,將是今后社區衛生事業發展的重點工程。各相關部門和社區在開展相應衛生保健預防服務時應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宣傳,提高養生保健產業的管理水平,加強養生保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為中國養老事業和衛生醫療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鄭麗維,鄧麗金.內科門診病人對中醫養生的認知需求調查[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9(5)

2 張敏,陸慶榮,韓禮婉.用中醫理論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全科醫學,2002(9)

3 石碧霞,方麗鴻,劉登蕉.100例老年人對社區保健需求的調查[J].海峽藥學,2010(10)

4 黃艷,黃衛東.老年人生活質量與中醫養生[J].護理研究,2011(8)

5 孫曉晶,段功香,張穎杰.社區中老年人中醫保健知信行現狀及需求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3)

6 李明今,馮應強.社區中醫藥知識與技術認知、應用及需求調查研究現狀[J].亞太傳統醫藥,2010(2)

7 鄔紅波.武漢老齡人口去年陡增8萬 2020年或成重度老齡化城市[N].楚天金報,2014-02-21

8 董梅娟.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J].社會醫學雜志,2007(1)

9 夏姍姍.老年人保健品滿意度不足一成[N].北京商報,2014-04-16

10 武樹紅,袁建民,王光榮,等.推進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3(5)

篇(7)

[關鍵詞] 保健類圖書 市場 出版亂象 規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853(2010)06-0060-04

現在書店,不管大小,中醫保健養生類圖書都擺在顯眼的位置,占據了相當大的展柜,品種也是五花八門,健康理念眾說紛紜,書名更是千奇百怪,市場銷量穩步上升,十分搶眼。前有洪昭光關注亞健康的《登上健康快車》,后有強調飲食的《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再有關注人體健康的《人體使用手冊》,又強調自我養生的《求醫不如求己》《從頭到腳說健康》等。作者也是各領,有知名的教授專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硬被杜撰出來的“大師”,但是他們的圖書銷量卻一點也不比真正的專家遜色。

在中醫保健圖書市場繁榮的背后,卻是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真真假假,令人眼花繚亂,稍不留神就落入偽健康圖書的圈套,有點像當年財經類圖書的暢銷情形。與經管類圖書有所不同的是,中醫保健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人命關天,弄不好會讓人誤入歧途,損害健康。

前有暢銷保健圖書弄虛作假的劉太醫的《劉太醫養生》,后有林光常的《無毒一身輕》紅極一時,再到最近假養生專家張悟本的《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世上是不是有神仙》――李一道長等,可謂層出不窮,防不勝防。有人因看了他們的書,聽了他們的講座而誤入歧途,本來健康的身體因錯誤引導而導致身體不適,不好的身體更是雪上加霜,有病不吃藥不打針,最終加重病情,延誤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劣質健康類圖書的社會危害由此可見一斑。那么醫療保健圖書出版亂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 醫療保健圖書市場需求旺盛

近年來中醫保健類圖書銷售火爆,連續數年領跑圖書市場,中醫養生明星也誕生不少,洪昭光、中里巴人、吳清忠、馬銳凌、蕭言生等成為老百姓的“健康守護神”,醫療保健類圖書的暢銷有其強大的社會動因。

1.1 生活條件的改善,中醫保健意識的增強

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由追求溫飽向追求小康型轉變,當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生活要求得到保證后,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識便上升為老百姓生活中很重要的訴求。以前人們的經濟收入低,生活條件差,沒有能力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而今經濟條件大為改善,老百姓開始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自發地希望了解保健養生知識。在很多社區、圖書館或書店,一旦有健康專場講座,都會人滿為患。老百姓也常常去藥店自行購買滋補藥品、非處方藥。老百姓明顯增強的中醫保健意識有力地推動了醫療保健類圖書的暢銷態勢。

1.2 醫療體制改革的大環境

醫療體制改革以前的個人醫療費用完全由單位和國家負擔,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是很強,認為即使生了病,也不愁報銷。自從我國全面推行醫療體制改革后,個人的醫療費用負擔加重,一旦發生嚴重疾病,將難以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這使人們預防疾病及自我保健的意識增強,除了進行積極鍛煉外,也渴望了解有關醫學保健知識。

目前醫患關系緊張,老百姓看病不僅貴,而且看病難。當人們出現亞健康或生病時,總會希望通過自我學習,來增長醫療保健知識,甚至渴望或迷信食療或五花八門的偏方奇法。很多人都渴望通過少花錢實現健康,“中醫養生熱”便由此出現。

1.3 對保健圖書的盲目信賴

人們獲得醫學知識的渠道主要來自報紙、雜志、電視、網絡及圖書,而圖書是這些醫學知識傳播媒體中最系統、最詳細、最方便、最權威的工具,因而從保健類圖書中獲取的知識是最好的方式。

其中《求醫不如求己》這樣的推廣自我養生保健知識的圖書就迎合了很多讀者的需求,從而大行其道。有些保健意識較強的百姓常常會定期購買保健圖書,再加上相關媒體的宣傳,推動了保健圖書的銷售。

2 醫療保健圖書的策劃包裝比較到位

2.1 圖書傳達了全新的健康理念

近年來出現的中醫保健類圖書和以往醫學圖書的區別在于,這些圖書向人們推行一套新穎的自我養生健康理念,語言通俗易懂,提供的保健養生方法簡單具體,很多健康理念都是通過作者本人的親身感受傳達出來,告誡人們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的發生,使疾病扼殺于萌芽狀態。這樣新穎通俗的生活化論述方式有別于傳統醫學圖書嚴謹刻板的理論說教,從而贏得讀者的歡迎。

以往認為醫生是應該為病人服務的,而洪昭光等則在書中講述的是醫生也更應該為健康人服務。他認為在救助病人的時候是為他重新獲得健康,如果在他沒有得病的時候給他一些幫助,哪怕是三言兩語,就能使他保住健康而不生病。

而備受關注和遭質疑的張悟本的《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先不說其科學性,他善于把疾病保健和老百姓常用而且容易做到的食療貫徹于書中,博得了老百姓的喜歡,后來證明有些觀念是錯誤的,當時卻有相當一部分讀者信以為真,盲目地照書上講的偏方去做。可見一些比較新的理念容易被市場接受,很多出版社正是迎合了老百姓的口味,但是忽視了其科學性。

2.2 圖書作者的名氣大,具有權威的說服力

《登上健康快車》一書由洪昭光等3位醫學專家和6位院士,以大專家小口氣的方式撰寫的。洪昭光是北京安貞醫院的心血管病教授,衛生部心血管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領導小組副組長,其專業造詣很深,且善于將艱深的醫學知識用淺顯的百姓語言表達出來。洪昭光教授曾應邀在中央直屬機關和各省市的機關連續作了數十場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專題報告,場場爆滿,很受歡迎。其專題報告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間廣為傳閱,并流傳于各地。這不但是由于洪昭光教授的權威的專業知識,贏得大家的信賴,而且該教授善于把醫學知識的介紹做到極致,其寫作方式易學易用,觀念新穎,語言通俗幽默,易于為大眾接受。

而非醫學專家張悟本卻被包裝成擁有各種頭銜的名家,讓老百姓趨之若鶩,最后才發現一切都是偽造的。

2.3 圖書制作與市場化運作比較到位

這類保健類圖書的制作迎合百姓的口味,貼近市場化運作。《登上健康快車》一書的裝幀以時尚打眼的紅色為封面,既符合暢銷書的包裝醒目的要求,又符合百姓追求喜悅的心理要求,有重點分層次地配以作者的照片和主要觀點,正文字體大,間距寬,符合老年人閱讀的習慣。

《健康忠告》的封面則以白色為主,配以綠色的基調,使讀者有清風撲面的感覺,讓人有一分安靜,平和的閱讀心態。

《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更是用老百姓喜歡的語言刺激其購買欲望,特別是在封面上一些鼓動性標語,比如讓你多活幾十年的書,高血壓、糖尿病不用終生服藥。這些圖書的內文都是非常口語化的語言,充分考慮到大眾的知識層次及對醫學知識的理解和閱讀習慣。書的印刷質量較高,且定價偏低。所有這些無不

是為讀者著想,更大程度地吸引了讀者。

2.4 策劃包裝,吸引眼球

保健及健康類圖書的暢銷是與營銷宣傳策劃運作到位分不開的。《登上健康快車》的作者洪昭光等在中央及地方機關的報告和手抄本的流行本身就具有宣傳效果。同時各類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宣傳造勢,極大地推動了圖書的銷售。再加上圖書出版前后,在各類媒體的宣傳,舉辦各種首發式和作者簽名售書活動,舉辦了各種形式的講座活動,以作者火熱的人氣為該書銷售助力。并舉辦了讀者評書活動,以讀者的反饋形式推動銷售。

《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完全就是策劃和宣傳營銷的產物。張悟本首先是以高級營養師身份在北京各個社區進行健康養生講座,有一定的名氣,很能夠講;后被推薦到中央電視臺《大國醫道》節目擔任《食療》主講,后來在湖南衛視《百科全說》專講他的《食療》養生之道。書商借此大肆炒作《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取得了幾百萬冊不錯的銷售量。這完全是策劃和包裝營銷的結果。

張悟本曾表示,每天一斤綠豆煮水喝能治近視、糖尿病、高血壓還能治腫瘤等,其身份經媒體披露后遭到質疑,衛生部否認其養生專家的身份,而多位專家也對其理論進行了批駁。直到張悟本及其吹噓的所謂養生理念被揭穿后,才把圖書從各地下架。在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好書也有賴于宣傳和營銷策劃,并且這種策劃貫穿于圖書出版的始終,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沒有到位的宣傳及營銷策劃,讀者就很難對這些書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也就不會有那么強烈的購買欲望。

3 醫療保健圖書魚目混珠,良莠不齊

由于醫療保健類圖書和其他圖書一樣,沒有更多的科學規范和內容把關限制,準入門檻過低,所以這類圖書的出版很難區分真偽,表面繁榮,實則混亂。特別是沒有專業知識的一般大眾,更難辨別內容的真假。醫療保健圖書的眾多作者中,有真正的專家學者,也有奇談怪論,純是忽悠的偽專家。醫療保健圖書的內容也是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真偽并存。

醫療保健類圖書的內容關系到讀者的健康,沒有基本醫學知識的老百姓很難識別醫療保健類圖書內容的正確真偽。如果整個醫療體制不進行改革,真正的醫學專業人員繼續袖手旁觀,不肯為老百姓寫點科學普及圖書,那么劉太醫、林光常、張悟本還會接踵而來,繼續危害讀者的健康和權益。

3.1 作者的一家之言

近年來出現的中醫保健類圖書向人們推行新穎的自我養生健康理念,這種新穎通俗的論述方式雖然有別于傳統醫學圖書刻板的說教,容易被大眾讀者接受,但是一味迎合通俗,缺乏專業醫師的嚴謹,所講內容往往缺乏科學依據。

有的作者為了吸引讀者,追求轟動效應,拋出一些奇談怪論,讓人以為自己原來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比如,《無毒一身輕》的作者林光常教人吃地瓜,劉太醫的養生術是不吃調料,喝牛皮湯,中里巴人的秘笈就是推腹,跪著走路,敲膽經,張悟本的法寶是吃綠豆、生茄子。《不生病的智慧》的作者馬悅凌推薦吃生泥鰍,最近沸沸揚揚的李一道長的養生秘訣是用電通經絡。種種養生“神話”的頻頻破滅,暴露出民眾科學素養的缺失、社會誠信的危機和出版人職業操守的丟失。

這些包含偽養生、偽健康理念的圖書吸引一些對于基本醫學知識不太了解的讀者盲目購買,從而誤信之后導致不適或致病,危害了讀者的健康和權益。

有的保健養生圖書只是作者個人的觀點,或者純粹是中醫愛好者自我養生的個案觀點。這樣的個人健康理念并非適用于每個人,適不適合自己,是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定。有的健康圖書說法過于籠統,沒有對不同讀者的情況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其結果必然不利于讀者的身體健康。

甚至不同的中醫保健圖書所講內容還相互矛盾。以前講睡覺時的姿勢,有的書說左側睡,有的說右側睡,有的說仰臥等,莫衷一是,不知道什么是科學的,讓人無所適從。有的書中提出“洗臉要用冷水,有利于臉部等部位血管收縮和舒張,有利于健康;有的書卻認為洗臉要用溫水,有利于清潔毛孔。我們一般病應該上醫院看醫生,有的書卻說《有病不用上醫院》《醫生向左、病人向右》,真不知道醫院和醫學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這些書雖不是醫生寫的,卻居然是暢銷書。

3.2 出版者的杜撰

現在的出版商也存在浮躁的風氣,很多保健養生圖書的編寫不是出自專業人員之手,而是出版商招聘一批“”東拼西湊,然后由所謂的專家掛名,為的就是經濟利益。“”一個月就能拼湊一本書,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廣泛征集奇談怪論。書中的觀點往往未經科學實驗、科學論證。

一些號稱保健專家的作者,也是因為先寫書成名后才成為所謂“專家”的,而不是成為專家后才寫書的。這些粗制濫造的養生書籍魚目混珠,引起廣大讀者的極大不滿。最近被出版人和電視臺包裝出來的張悟本,以及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李一道長,都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掀起一股反偽醫學的潮流。

3.3 真正專家的缺位,假專家大行其道

醫藥保健養生知識理當由專業的醫學專家來進行普及。但是在現代這個物欲橫行的年代,專業的醫學專家,特別是級別較高的專家“不屑”做這種醫學普及工作。有出版社找很多大的醫院專家,約他們寫些對老百姓實用的科普醫藥圖書,對方一聽是出一本科普圖書,不光稿費低廉,而且得花時間,費腦筋,遠不如看病人、做手術等來得劃算。而年輕點的專業醫療人員,他們覺得科普圖書提升不了自己的醫學水平,而且在晉升職稱等方面,科普圖書比起專業著作來說,分量會大打折扣。反而現在很多科普圖書,大部分是些非醫學專業人員在寫作,他們有的自學了點醫學知識,有的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造成真的專家不愿意“出山”寫作,假的專家大行其道的尷尬局面。

比如,曾經銷售火爆的健康圖書《人體使用手冊》的作者吳清忠并非學醫出身,原本是臺灣投資商人,因個人疾病接觸中醫,后辭職專門研究醫學。《求醫不如求己》的作者中里巴人自稱為吳清忠的中醫啟蒙老師。《劉太醫養生》的作者劉太醫自稱為是明代太醫劉純的后人,已涉嫌制售偽劣產品和詐騙被拘捕。《無毒一身輕》的作者林光常因欺詐也受到法律制裁。提倡吃生泥鰍的《不生病的智慧》作者馬悅凌曾是被辭退的實習護士。《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作者假養生專家張悟本的診所已被關閉,所有的圖書都在書店下架。

據調查,醫療保健類圖書暢銷榜的前20名里,作者出自專業醫生之手的僅有3本。暢銷醫學保健圖書的很多作者并不是醫學專家,甚至有的作者因資質造假、涉嫌賣假藥而被相關部門進行查處,圖書下架,遭遇讀者退書。這明顯有別于歐美健康類圖書。在歐美,醫療保健類圖書的作者基本上是醫學專家。我們應借鑒歐美國家健康圖書出版的規范做法,進一步規范國內的健康圖書出版。

3.4 醫療保健類圖書缺失大眾誠信

中醫養生書連續數年暢銷,反映出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但是養生并不能根本解決病患問題,有病還需要去醫院看病,尋求專業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但不論是出版商,還是所謂養生專家,都在有意無意地混淆二者的邊界,從而使讀者進入養生的誤區,甚至向讀者傳達有悖于醫學常識的偽養生理論,導致健康者病患產生,病人的病情加重,這必然會損害讀者的健康。當讀者覺醒后,就會對大眾健康圖書喪失信任。

4 醫療保健類圖書的規范措施

4.1 期待真正的市場準入機制的形成

圖書市場和其他產品市場比較起來,是相當不規范的市場。其他類別產品的質量、內容都需要審批,有了合格證,才能夠銷售和投放市場。而圖書并沒有這么嚴格,編輯執業資格制度已經實行若干年,但對圖書具體內容的審查還處于泛泛抽查的階段。

出版管理部門應嚴格審查出版社的出書資質,為出版醫療保健類圖書的出版機構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從源頭上對偽健康書的出版加以制約。出版社首先得有醫學專業的編輯,才有資格出版醫療保健類圖書。在審稿環節還應嚴格把關,由專業人士認真審稿,杜絕偽健康類圖書流入市場。

同時,還應設定醫療保健類圖書作者的寫作資格。非專業醫學人員能否有資格編寫醫學養生保健類圖書,應該有明確界定和認證程序,杜絕非專業人員編寫保健圖書,杜絕非醫學編輯或未經培訓的編輯出版醫學養生類圖書。這都是出版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新聞出版總署已經著手建立相關的制度來規范養生類圖書。新聞出版總署將采取四項措施,規范養生保健類圖書的出版。通過評選推薦、資質管理、定期檢測、加強審讀等辦法規范養生書市場,一旦發現“偽養生書”,將采取曝光、停售、召回等措施。

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健康養生類圖書的準入門檻,為群眾營造一個健康、科學、放心的醫學科普市場。希望由此能夠形成一個科學、健康、透明的醫學保健養生市場,讓老百姓真正從書本上學到真實的養生知識,而不是被偽科學、偽醫學養生的理念所迷惑,為大眾醫療事業和民生健康真正作出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国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做真爱牲交视频| 少妇一边呻吟一边说使劲视频| 醉酒后少妇被疯狂内射视频 |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和欧洲一码二码区别7777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69|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国产性色无码av网站|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和欧洲一码二码区别7777|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直播|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av无码乱观看明星换脸va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 少妇精品导航|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免费特级黄毛片|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亚洲人成绝网站色www|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