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航空航天技術特征

航空航天技術特征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20 14:4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航空航天技術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航空航天技術特征

篇(1)

【關鍵詞】: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學風建設;辯證關系

航空航天產業是關乎國防安全和大國地位的重要戰略性產業。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航空航天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代表航空先進技術的C9飛機的立項研制,載人航天技術的關鍵性突破,無不令國人歡欣鼓舞。對學生開展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黨熱情,培養航空航天情結。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的長線工作。如何將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和學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握二者的辯證關系,是航空類院校學生工作者思考的關鍵性問題。

一、航空航天主題教育的內涵

高校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強大動力【1】”。對于航空類高校來說,航空航天主題教育是特色教育活動。航空航天主題教育是以航空航天為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弘揚航空航天精神為導向,采取集中觀看、主題座談、主題征文、知識競賽、科普教育等形式對大學生開展的主題性教育活動。它是情境教育中的一種方式,航空類院校學生活動中較為常見。旨在使大學生在以航空航天為主要內容的情境中,接受教育,蕩滌心靈,建立以情境為導向的感性認識,以此內化為成長成才的內在動力,達到引領積極向上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具有主題性、內化性和實效性等鮮明特征

二、學生學風建設的內涵

學生學風,從廣義上講就是大學生在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等方面的風格,也是大學生的知、情、意、行在學習問題上的綜合表現。學風建設就是從教、學、管三方面入手,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加強學生日常管理等為切入點,在外在教育和內在激勵兩方面雙管齊下,加強和改進學風的系列舉措。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風建設旨在改變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的是成才意識。學風建設同樣具有主題性、內化性和實效性等鮮明特征,這與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基本相同。

三、航空航天主題教育與學風建設的辯證關系

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和學風建設,兩者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相作用、互相補充的。作為一種主題活動方式,航空航天主題教育為學風建設營造有利氛圍,發揮情境育人的內化作用。另一方面,航空航天主題也能從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愛校愛專業的熱情,從而為學風建設提供原始動力源泉。作為航空類高校的一項重點工作,學風建設將為航空航天主題教育提供必要的思想保障。對于航空類院校的學生來講,只要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以積極地態度參與到學習當中,必然有利于航空航天主題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1.航空航天主題教育為學風建設提供環境條件

航空航天主題教育作為情境教育的一種方式,必然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來內化人的心靈,達到認同教育效果的最終目的。比如開展集中觀看神舟九號發射等活動,基于發射活動本身再加上活動氛圍的營造,勢必將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并形成持久的激勵作用。從中可以看出,氛圍營造的作用是無窮的。學生深感航空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直接來源于祖國科技的強大,對學習、對理想、對成才的追求也就更加地強烈,這就是情境育人的作用所在。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必然為學風建設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通過主題教育活動,逐步引導學生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理想【2】”中, 以此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對學生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航空航天主題教育為學風建設激發興趣動力

對專業的認同是提升學風興趣的關鍵所在。對于航空院校的學生來講,有些學生所錄取的專業并非是第一志愿專業,有的甚至是參考專業。其中一部分學生為調劑錄取。這些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是不強的,或多或少的對專業認識不清,就業方向不明確。上述緣由使這些學生或多或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談不上具有成長成才意識。主題教育必須與群體特征相互適應【3】,對航空類院校的學生開展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將更有效地激發學生愛校愛專業的熱情,從而激發出原始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航空類高校可根據學生工作現狀,適時組建航空航天科普宣傳團隊和未來飛行器設計團隊。前一團隊是面向中小學生源基地,組織學生團隊到學校開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增強學習專業的信心和動力。后一團隊是組隊參加校級或省部級以上的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類似于上述活動的開展勢必使學生增強對專業的正確認識,以切身行動投入到活動中,學習的動力更足了。

3.學風建設為航空航天主題教育奠定思想保障

對于初到大學的學生而言,剛剛完成由高中到大學的轉變,身雖已到大學,但心卻還在高中,思想的轉變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生活上的不適應,學習方式上的差別,是剛入學的新生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在這當中,也定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因此,對于剛入學學生的學風建設來講,首先應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和舉措,讓學生主動去接觸新生事物,去學會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方式,應該說是學風建設的首要任務。思想問題解決了,態度端正了,學習也就主動了。其實對于學風建設整個工作,思想認識應該是根本問題。誤區的糾正為自主學習清除了不利障礙,也為學生培養綜合素養及航空航天情結提供了思想準備。打消了思想顧慮,學生也就愿意去思考自己的專業以及與專業相關的問題也更愿意投入到航空航天主題教育活動中去。

4.學風建設為航空航天主題教育提供方法指導

學風建設的基本方法對于航空航天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從一般意義上講,學風建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有主題教育、結對對接、興趣引領、動力激發等。如此的策略和方法也同樣適用于主題教育,為之提供方法上的指導。主題教育是航空航天教育的常用方式,結對對接可以用在開展學生科研實習活動中,興趣引領和動力激發是學風建設和航空航天教育的通用策略。

四、結論

學風建設是高校學生工作的永恒主題,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學風建設與航空航天主題教育的辯證關系,發揮彼此的促進作用,為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在理順好兩者的辯證關系后,如何利用這種辯證關系并實現兩者有效嫁接是個關鍵性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貴鋒、徐忠杰、胡國慶. 《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及其品牌化研究》.《職教探索》,2012.11.

2.白義香.《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模式的探討》.《湘潮》,2007.9.

3.周彩根、劉鎖娣.《建設主題教育體系 創新和延伸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常州學院學報,2011.6.

篇(2)

【關鍵詞】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

1引言

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目前最受社會關注的新興科技之一,隨著該技術在各行業和領域中的應用不斷深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斷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工作和學習效率都得到了質的飛躍,未來,人工智能技術也必然會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2人工智能技術概述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這門學科的主要目標是了解人類智能的本質,并通過將人類智能轉移到智能機器中,使智能機器能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做出類人思維的反應。人工智能是一項綜合了多項高新科技的綜合性學科,包含5項核心技術,分別是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技術和生物識別技術。其中,機器學習是實現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技術,該技術使智能機器在算法復雜度理論、凸分析、統計學等學科的支持下,能自主模擬人類行為。目前已經發表的機器學習策略主要包括模擬人腦的機器學習和采用數學學習方法2種策略。其中模擬人腦的機器學習策略又可細分為符號學習和神經網絡學習,符號學習是以認知心理原理為基礎,在機器中輸入符號數據,用推理過程在圖或狀態空間中搜索并進行符號的運算,對概念性和規則性知識的學習能力較為突出,如示例學習、記憶學習、演繹學習等;神經網絡學習是從微觀生理角度對人腦活動進行模擬,利用函數結構模型代替人腦神經網絡,以函數結構進行數據運算,并在數據迭代過程中在系數向量空間中搜索,對函數型問題具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如拓撲結構學習、修正學習等。采用數學方法的機器學習主要是利用統計機器,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擬定超參數,輸入樣本數據后根據不同的運算策略對模型進行訓練,最后根據訓練結果進行結果預測。

3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歷程

3.1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

雖然新興技術的興起獲得了廣泛的關注,但由于人工智能技術涵蓋的學科和技術范圍過大,興起階段的該技術的理論知識、產品應用、發展應用等均存在明顯缺陷。除此之外,計算機技術在當時也并不成熟,當時的計算機編程和計算水平較為落后,很多超前的想法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來說實現較為困難。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人工智能技術在興起階段并未得到快速發展。

3.2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這一概念在提出后近20年的時期中其發展始終處于停滯狀態,直至20世紀70年代,該領域的專家研發出全新的人工智能專家系統DENDRAL,該系統的誕生帶動人工智能技術邁向新的發展階段,并且在這之后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日本始終重視本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并且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科技立國”的政策,此后很長一段時間,日本依托此國策使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在1982年,日本國內對第五代計算機的研究以失敗告終,但此次研究中提出了新的計算機算法和邏輯程序語言Prolog,Prolog在處理自然語言過程中具有比LISP語言更好的應用效果,這一創新進一步促進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建立在多項先進學科共同發展的基礎上,與其他技術相比,人工智能技術在處理數據、整合資源方面具有更大優勢。

3.3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現狀

3.3.1專家系統

專家系統指的是一種智能計算機程序系統,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最為廣泛也最為重要的領域之一,系統中涵蓋大量某領域專家水平的知識與經驗,通過應用人類在該領域中的專家級別知識來為用戶解決在該領域中遇到的問題。專家系統有效地將人類智能延伸到專業領域中,實現了理論研究向實際應用方向過渡的目標,大幅提高了人類對專業問題的處理效率,并且專家系統依托復雜的算法能對專業問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進行更全面的計算,工作效率甚至會比人類專家更高效、更準確。隨著對專家系統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很多專家系統都能依據對人類行為的模擬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作出智能化的反應和判斷,并且能夠利用知識庫,深入挖掘復雜問題的內在聯系。專家系統已經在多個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幫助企業更客觀地摸索市場規律,從而作出正確的生產決策、調度規劃、資源配置計劃等,大幅提高了企業經營的科學性,使企業能在節省生產成本的同時,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3.3.2模式識別

模式識別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識別對象按一定特征歸類為不同類別,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模式識別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語音語言信息處理、計算機視覺、腦網絡組等,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復雜信息的識別和處理,這一應用能促進多個行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如軍事領域、醫療領域等。

3.3.3機器人學

機器人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人的設計、制造和應用,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與應用,機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斷提高,并且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機器人包括掃地機器人、迎賓機器人、快遞機器人、早教機器人、無人機等,人們可以利用可移動設備對其進行操作,極大程度地提高了人們生活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3.3.4機器學習

機器設備并不具備自主思考能力,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反應主要是依托計算網絡技術和算法對人類思維模式進行模擬,并將人類行為進行充分消化以使自身性能得到優化,能對不同問題進行處理。機器學習是一項涵蓋多個學科且復雜程度很高的科學,包含統計學、概率學、算法復雜度理論等,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也是推動計算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的關鍵技術。

3.3.5人工神經網絡

人工神經網絡是人工智能技術自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后廣泛研究的重點內容。利用計算機算法將人腦神經元進行簡單化、抽象化、模式化,并構建成與人腦神經元網絡相似的網絡結構。人工神經網絡技術的成熟與發展為專家系統、模式識別、機器人學、生物、經濟等多個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解決了很多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中的實際難題。

4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4.1人工智能技術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應用

4.1.1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

人工智能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多個方面都有深入的應用。其中,在網絡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有如下應用:①智能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隨著計算機的普迅速發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防火墻技術比傳統防火墻技術的性能更加優異。智能防火墻技術具有智能記憶功能,能自動記錄并儲存歷史處理病毒的記錄,在后續應用過程中依據記錄直接優化計算機匹配環節,減少計算機數據量,提高防火墻的隔離病毒能力。另外,智能防火墻還能結合用戶的需求,對用戶不需要的彈窗功能、訪問權限、有害信息等進行智能化攔截。②計算機入侵檢測。防火墻的主要功能就是為計算機設備創造安全的運行環境,保證系統和內部數據不被侵害。計算機入侵檢測功能是保障防火墻正常工作的基礎功能模塊,對提高計算機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直接的影響。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入侵檢測功能,能對計算機系統進行智能化分析和處理,根據預定算法將處理數據整理成為入侵檢測報告,讓用戶能全面地掌握計算機設備的安全狀態。③垃圾郵件智能化處理。該技術依托人工智能技術中的模式識別功能,對接收郵件進行掃描和歸類,發現垃圾郵件后直接將其標注為垃圾郵件,為用戶發出風險警告,避免用戶因誤操對計算機系統造成損害。

4.1.2計算機網絡管理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促進計算機網絡技術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在實際應用中,除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模塊外,還能解決多種網絡管理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網絡數據呈爆炸式增長,網絡管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達到了空前高度,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大幅提高計算機網絡管理效率,優化網絡管理效能。

4.2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主體,是維持市場經濟穩定運行和發展的關鍵要素,在企業生產活動中科學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有效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促進企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體應用渠道如機械自動化、智能監控、推薦系統、用戶購物行為分析、零售分析、數據提取、文本歸類、文章摘要等,從員工工作的細微之處實現工作效率上的提升,進而提升企業整體的運行效率。對工業行業來說,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還能有效降低傳統工業生產中對人工的依賴性,大幅提高工業企業的生產能力,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4.3人工智能技術在航空航天技術中的應用

航空航天技術是目前人類最高科技的集合體,涵蓋眾多學科,如信息技術、衛星技術、生物技術、天文學、生命科學等,對提高國家的國防力量、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促進國家經濟增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航天器設計是航空航天領域中的關鍵工作之一,而遠程控制又是航空航天技術長久發展以來研究的重點,因我國對該技術的研發起步較晚,我國對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發存在重重困難,但經過國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國航空航天技術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航天遠程控制中,利用智能系統對數據進行自動采集、處理和儲存,如通過采集航天器的軌道信息,并以此分析航天器的運行狀態,根據分析結果制定運行決策,對提高航天器的運行安全性和運行質量都是非常重要的舉措,推動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獲得進一步發展。

4.4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使醫護人員的工作內容不斷得到優化,提高工作效率,還有效提高了國家醫療水平。具體應用包括以下幾項內容:①在電子病歷中的應用。傳統就醫診斷環節,醫生都需要以手寫方式記錄病患病例,并根據病例詳細列出治療方案,工作量大,且效率較低,病例保存便捷性較差。通過應用電子病例,不僅能大幅減少病例記錄的工作量,還能在醫療系統中直接勾選治療所需藥品,完成病例及用藥的勾選后打印即可,既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將病例在計算機中進行儲存,且現階段病例文件的儲存格式不再局限于文字,語音和圖像也可被添加到病例中,提高醫療診斷的準確性。②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在現代醫療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病患的病情進行智能化分析,能使醫生對疑難病癥的分析更加全面準確,制定針對性更強的醫療方案,提高醫療水平,為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提供輔助。

5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社會各行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得到優化和改變,國家科技水平也不斷提升。加強對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讓人們能切身感受到科技為生活帶來的改變,對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辛穎楚.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進展和應用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9):121-122+125.

【2】陳長印.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進展和應用分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12):5.

【3】楊坤,顧兢兢.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進展和應用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3):197-198.

【4】鄭驁.淺談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進展和應用[J].科學與財富,2019(19):276.

【5】趙智慧.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進展及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31(24):94-96.

【6】李子青.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未來發展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9(10):9-11.

【7】羅柱林,韓文超,呂文杰,等.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及未來發展探究[J].中國航班,2019(16):90.

【8】李喬鳳.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未來發展分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0,38(3):91+93.

【9】肖梅.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及未來發展初探[J].締客世界,2019(1):39.

篇(3)

近日,該組織再次宣布,面向全球的第一輪真人秀視頻審核選拔工作將于今年7月正式展開,相關的申請受理已經開始。“火星一號”研究所對申請者的要求是,必須年滿18歲,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適應能力和好奇心,且要足智多謀。截至今年2月,已經有450余位中國人報名參加了“火星移民計劃”。一些天文學家對該項目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

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3月12日表示,科學家在“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獲取的火星巖樣中發現了水、碳及氧氣。科學家們認為火星上曾存在著可居住環境,且或曾有淡水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12日報道,NASA火星探測項目首席科學家邁克·邁爾表示:“這一項目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火星是否曾經適合人類居住。就我們所知,答案是肯定的。”

據報道,美國科學家在“好奇號”所獲取的巖石樣品中發現了粘土礦物、硫酸鹽礦物和其它化學物質。根據對這些化學物質的分析,研究者們認為巖石中水的PH值相對呈中性。科學家們表示,這項發現在證明火星曾存在可居住環境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

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好奇號”項目科學家格勒青格表示:“我們已經發現一個可以居住的環境,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支持生命的環境,如果當時有水,而且你曾經在那里,那么你就可能會飲用這些水。”

法國空間科學家Sotin教授2006年在第36屆世界空間大會上介紹火星探測的成果時說,火星與地球有很多共同之處,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也是未來載人探測甚至人類移民的首選目標。

火星形成初期10億年的環境和地球初期環境很相似。近年來的探測結果表明,火星表面曾經有水存在。科學家們也在火星大氣中發現了氫元素和甲烷。“雖然甲烷的存在并不代表生命存在,但眾所周知,生命正是在甲烷的產生過程中誕生的。”Sotin教授說。

同時,探測數據證明,火星形成初期10億年時,其磁場、火山、水、溫度、大氣等情況與地球形成初期的情況非常相似。Sotin教授說:“也正是在地球誕生10億年后,生命出現了。”因此,他認為,研究火星對于人類了解地球初期演化歷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盡管如此,Sotin教授仍然認為火星并不適于人類居住。“火星表面劇烈、頻繁的塵暴,強紫外線輻射等條件,對于人類來說實在是太惡劣了。”

火星表面的地心引力僅為地球的38%,有人認為這種環境可能會對人類骨質密度、肌肉強度和血液循環等產生重大影響。

“大地營造”,使火星解凍

早在2000年舉行的一次有關火星適合人類居住的物理和生物特征的研討會上,一些科學家就表示,如果火星上的大氣能夠充滿超溫室氣體,那么在未來100年之內它將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這些科學家表示,將火星變得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一步就是通過名為“大地營造”的過程提高火星地表的溫度。在這一過程中,溫室氣體可以在火星表面形成一個象毛毯一樣溫暖的“氣罩”,這些氣體可以將火星上大量的冰凍固態二氧化碳融化,而氣化的二氧化碳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溫室氣體。這樣生成的二氣化碳將進一步提高火星表面的溫度。上述科學家之一、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阿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一麥凱表示,火星表面的溫度只需提高幾度就可以滿足地球上最原始的微生物的生存需要,這些微生物包括在南極洲發現的青苔及海藻類生物。麥凱預計火星表面將在未來1 00年之內解凍,整個火星星體解凍的時間可能需要大約700年。

據稱,使火星變得適合人類居住的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火星上種植樹木,這樣在以后的數萬年間,大量的樹木就可以為火星大氣提供足夠的氧氣,供人類呼吸。

2018年發射火星車

3月14日,俄羅斯航天署和歐洲航天局簽署了“Exo Mars”(火星宇宙生物學)聯合探測協議。在協議框架內,俄羅斯與歐盟將成為完全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人類第一次大型跨星際飛行活動。2016年將發射一顆跟蹤氣體軌道探測器,2018年將發射火星車。根據協議,俄羅斯將承擔利用《質子-M》號火箭從拜克努爾發射場發射探測設備以及研制火星車的任務。在簽署該協議之前,跟蹤氣體軌道探測器的各種科學儀器就開始研發,俄羅斯航天署給俄羅斯科學院空間實驗研究所撥專款用于研制高分辨率中子探測器和大氣化學光譜儀。

篇(4)

關鍵詞:中職;物理教學;五結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12-0114-02

中職教育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有一定理論知識水平和較強工作能力的“專才”,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某一種謀生手段,確保“上崗”兼顧“轉業”。理論知識是必需的,但不一定要求系統、完整,重點應在技術應用和能力培養,突出崗位能力的開發。中職教育要以行業為依據,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使學員上崗快,在崗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物理是中職校的基礎課,由于安排課時較少,要使學生掌握教材所有內容是較為困難的。要在有限時間里,讓學生掌握教材里的真正實用的知識內容,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為學習專業課、專業技能訓練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中等技術人才以服務社會,筆者的見解是要結合實際開展物理教學。

結合學校實際

中職學校多是由普通中學轉制,或由職業中學、各級成人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其他類型的職業培訓學校等轉變或合并而成立的。學校的基礎設施、設備缺乏,實驗、實訓、實習室儀器陳舊,設備落后,先進設備和儀器很少或沒有,實習場地少,實訓條件不足,從而影響“操作技能”和“實際應用”教學。因此,更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儀器,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器材,進行實驗和開發新實驗,親自動手修復損壞的設備、儀器,拼裝殘缺的設備、儀器,制作模型、教具、設備、儀器,借助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把難理解的內容或不易觀察到的事物直觀地展現出來,化抽象為具體。必要時,向兄弟學校借用儀器設備,或到實習基地、工廠及生產企業實習。

學校力量薄弱,知名度不高,招收的學生基礎不牢固,學習目標不明確,主動性差,教學難度大,影響教學質量。因此,物理教學要選擇和研究中職物理教材,對純理論和脫離實際應用的內容要進行壓縮或刪減以優化教學內容。改變用普通學校的教學方法來培養中職人才的觀念,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改革教學方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利用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展示物理現象、知識,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加強直觀、實驗、實習教學。照顧多數基礎薄弱的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千方百計地調動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結合專業實際

中職學校開設有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制冷與空調技術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計算機軟件應用、計算機硬件應用維修、農村電氣技術、農業機械應用與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以及財務會計等專業。學習這些專業都要應用物理知識,但不是應用所有的物理知識。因此,物理教學要結合各專業的實際,以“必需,夠用,實用”為原則,內容應有取舍、側重或增加,部分課程內容可變為選修或自學。如數控技術、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應以力學和運動學為重點。制冷與空調技術、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農村電氣技術專業,應以電磁學和電路為重點。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專業,應以光學、電磁學和簡單電路為重點。可增加新的如核能、合成材料、航空航天技術和環境保護等,以適應變化發展。

把物理學內容分成模塊,進行模塊教學,要緊貼實際需要,簡化理論推導,不問過程,只知結論,注重實效,有針對性,使學生掌握專業科目必需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大實驗、實習比例,實驗、實習內容要突出實用,現實的條件和發展的要求均為考慮的方面,多手段、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培養學生的實驗、實習能力和實際技能。理論探究、制作探究、操作探究、專題研討探究相結合,讓學生從科學探究中得到感悟和體驗,既學好物理知識,又能進行實際操作,為今后學習專業課打下良好基礎。

結合生活實際

物理源于生活、自然,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運動規律,是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和總結。經典物理帶動兩次工業革命,近代物理推動了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技術等的迅速發展,造福人類。如電動車、摩托車、汽車、火車、輪船、飛機成為代步工具,起重機、抽水機、播種機、收割機、生產機械減輕勞動強度,電燈、電話、手機、電視、電腦、空調機提高生活質量,人造衛星在通信、探測天氣變化并預報天氣方面給人類提供巨大幫助,為防、避、減、抗災做準備。

因此,物理教學要結合生活實際,與時俱進,加入新鮮、有時代特征、使學生感興趣、貼近生活并實用的內容。如帶電粒子在電磁場的運動規律應用有電子顯微鏡、電視顯像管、磁控管;光電技術應用有光控、聲控路燈;原子核應用有核能發電、骨傷的病人拍照X光片、用放射線治療患腫瘤的病人;激光技術應用有激光制造刻錄、醫療激光刀和國防激光武器;電磁感應應用有發電機;電磁波應用有電報、廣播、電視、通信等。要讓學生真切體會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和日常生活中。

以學習電路為例。(1)認識組成電路的元器件,包括電源、導線、控制、保護裝置、用電設備和電器。(2)電路的結構和組成(觀察實物連接觀看實物連接圖觀看符號連接圖電路原理圖)。(3)電路的工作原理,認清電路的通或斷。(4)動手設計和連接電路。(5)查找電路故障的部位。(6)親自動手排除故障,恢復電路正常。引導學生將電路向日常生活和生產進行擴充和延伸,如家庭照明電路、電飯鍋電路、摩托車電路、汽車電路、辦公設備電路、機床控制電路、各種生活和生產設備電路等。

學習日光燈,傳統鎮流器和電子鎮流器都介紹,學習電磁波和闡述質點的位置,聯系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北斗星和GPS,講解位移、路程,聯系學生家庭至學校的交通路線。學習電磁場、聲音、頻率時介紹數碼產品MP3、MP4。作業應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如家庭炊具、通信、交通工具、公路橋梁、游樂場、車站、碼頭、樓房建筑的物理等。

使用一次性杯、玻璃杯瓶、鋼筆、可樂瓶、易拉罐、飲料吸管、膠帶、紙等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來做物理實驗,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

利用傳統媒體和計算機多媒體及輔助教學軟件,恰當地采用文字、掛圖、照片、圖表、模型、電影、幻燈片、投影片、錄像帶、視聽光盤以及多媒體軟件等,創設形象生動的物理情境,充實物理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結合學生實際

大多中職學生是沒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基礎知識薄弱,主動學習的動力不足且學習方法欠缺,對于學習理論知識尤其感到懼怕。若使用舊的教學手段,學生學完物理課程后,感到什么也沒學到,理論不通,實踐不行,技能不強,技藝不精。因此,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用鼓勵的言語與學生交流,表揚學生,消除厭學情緒。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看待問題,知道學生是怎樣理解物理問題的,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中職生富于幻想,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教學中要簡化理論,突出實用,增加趣味性內容,能定性的就用定性教學,多向學生提問題,提問題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回答問題不能局限在幾個人,應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筆者的做法是用日期與學生座位號碼相關聯的方法,如今天是28日,座位號28的學生第一個回答問題,接著是座位號尾數8的學生,再下面是尾數9的學生,以此類推至全體學生都回答完畢。這樣就能牢牢地吸引學生,始終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掌握知識,完成教與學任務。

中職學校生源參差不齊,用分層教學,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有缺陷。如按學生成績分低、中、高三個層次,或讓學生選擇層次,都會造成師生間的隔閡,束縛學生的求知欲,挫傷學習積極性。因此,宜采用中間教學法,既顧及水平較差的學生,又能促使基礎較好的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對下有拉動,對上有推動,各層次都有收獲和進步。課后作業最好分兩類,一類為必做題,規定全體完成,第二類為選做題,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能調動所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實訓是培養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物理實驗、實習是實訓的第一階段,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讓學生掌握思考、研究、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中職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他們把實驗做得生動、有趣,同時,也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和處理問題,可滿足學生好勝心。如學習了電路知識后,讓學生親手檢查、修理學校或家里的用電設備和電器。學彈力、杠桿后,讓學生自制彈簧秤和桿秤。不但可提高動手能力,且可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得更牢固,主動學習的意識會更強。

結合就業實際

發展學生個性,結合就業實際,以學生今后工作、就業為先,以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為綱,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高度的覺悟,強烈的敬業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能熟練進行各種生產、勞動操作,能熟練運用新工藝和新技術,獨立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發展后勁的勞動者。如要求所有專業的學生都要學習照明電路,會安裝、能檢查、懂維修。考慮到職業流動、轉換崗位的需要,教學內容適當擴充延伸,基礎知識學習和普適性能力的培養要同步,結合就業和發展需求,增加新的如信息技術、核能技術、生物技術、合成材料技術、數控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知識不斷豐富,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為中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宮玉珍.物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張艷華.物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王正聯,張憲魁,張協成.物理(通用類)[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4]張明明.物理(通用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王英杰,鄒彬.物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6]張麗宏,張麗娟.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指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篇(5)

關鍵詞:地球空間;宇宙探索;本科通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228-03

從古至今,人類就對我們頭頂的天空充滿了無限的好奇。浩瀚無垠的宇宙一直吸引著人類的注意力,成為他們飛向太空的夢想。對地球空間乃至宇宙的探索從千百年前古人觀察星空那刻開始,就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深受矚目并且持續時間最長的一項科學活動。如何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宇宙,成為了無數學者孜孜以求的話題。人類的活動的足跡及其研究的領域,經歷了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大氣層,從大氣層到宇宙空間的擴展過程。人類活動范圍的每一次飛躍,都大大增強了其對于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進了時代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當人類的活動領域從地面擴大到空間后,我們開始利用和開發空間蘊藏的極其豐富的資源,并使人類能從全宇宙的觀點來解決社會發展問題。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最初,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基于有限的觀測與想象。到了近代,自從1957年10月原蘇聯向太空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對宇宙的探測就跨入了一個新時代。人類在向外層空間的探索過程中,中國既是最古老的航天國家,也是本世紀航空航天事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如今我國已經處于空間探測發展的前端。隨著“神舟”與天宮的對接成功、“嫦娥”的上天、北斗導航衛星的完善,標志著我國已步入航天大國的時代前列。積極參與太空探索對我國政治、思想、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意義十分重大,將促進生產力的變革、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以及社會文化的進步。“神舟”、“嫦娥”等多個重大空間研究項目的進展,可以促使我們去了解宇宙演化及其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和過程,探尋人類和地球生物在宇宙中的地位及意義,發展各種太空技術并將其運用到各個領域,探索和占有各種太空資源,利用太空的極端環境進行各種科學和技術試驗,以及顯示我國綜合國力的先進和強大。隨著宇宙探索和空間科學成為熱點,特別是近數十年來我國航空航天科技的蓬勃發展,促使國內很多以理工學科為主的高等院校,甚至許多綜合性大學,都開設了針對各個專業學科的關于空間學科的專業課和通識教育型的基礎課,用以向高等院校學生傳授空間學科的各項知識。其中尤以開設范圍較廣,也是深受各學科學生歡迎的宇宙探索類公共選修課,因其對空間學科知識面覆蓋較全,學科前沿性良好,教師自主選擇較大,通常可采用大量的圖片、動畫、影音資料等多媒體手段,往往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對國內各個知名大學的宇宙探索類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計劃、教學日歷、課程簡介以及教學課件等教學安排進行調查之后,發現其大多數的課程范圍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地球空間、日地空間環境、日球空間、銀河系等的基本結構、特性和人類對其探測的新進展;恒星的分類及其演化;黑洞的特性及其發現與觀測;宇宙的起源與演化;人類深空探測和尋找地外文明的方法和技術,以及它們的原理、分類和發展歷程;太空存在的各種資源以及未來的太空產業、災害性空間天氣的類型及預防。但是在大多數的課程安排和教授過程中,過分強調了空間學科點前沿性和學生關注度,對于在中學或大學其他課程中已有所涉及的地球空間的有關知識點,往往學時分配較少,不受到關注與重視,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學科知識點的選取:

在很多大學的本科教育中,宇宙探測類通識課一般是針對空間科學及其發展的導論性課程。空間科學作為地球科學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發生在日地空間、行星際空間及至整個宇宙空間的物理、天文、化學及生命等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作為宇宙的一部分,地球空間一般認為是靠近行星地球的、受太陽輻射變化直接影響的空間區域,具體指地球大氣中層頂以上的區域,其外邊界是太陽風與地磁場相互作用形成的。地球空間是對外層空間探索的基礎,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與探測首先就建立在對地球空間的逐步了解中。目前人類對于宇宙的探索工作重點在于三個方面:衛星的發射與應用、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因此,在教授有關宇宙探測的課程時,地球空間的基本特征與特性、目前已經進行的探測方法及探測結果、地球空間中的一些主要現象和變化,應該成為首先講授的基礎與重點。本文將根據對各大院校該類課程教學過程的總結,以及自身的講授經驗和認識體會,分析地球空間知識點在該課程中的教學應用,以期提高此類課程的教學質量。下面是筆者認為需重點納入教學范圍的幾個知識點。

1.地球空間探測方法。要想對地球空間進行了解,掌握它的整個的結構和基本變化,首先我們要對地球空間進行觀測。地球空間探測是人類航空航天事業的起點,是人類飛向外層空間的技術基礎,也是整個空間科學的源頭和重點。因此地球空間探測手段、衛星應用、航天器的發展、人類空間探測歷史等,都應作為此知識點的重點進行。

2.電離層/磁層與電磁波傳播。地球空間并不是一個很安寧的地球空間,它是受太陽風和地球磁場雙重作用而形成的。這一知識點主要是研究電離層與磁層中發生的物理現象、動力學和電動力學過程,因此對于地球物理、信息工程乃至通信、測量等專業的學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中,應重點探討日地系統中太陽活動、地磁活動和人類活動對電離層和磁層環境的影響,無線電波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過程與理論研究以及電離層/磁層對無線電波傳播在各種工程系統中尤其在移動通信中的影響研究。

3.大氣層光學現象。大氣層光學現象是指大氣中發生的各種光學現象,來自太陽、月亮和其他光源的光線通過大氣層時,發生選擇性吸收、散射、反射和折射、衍射等以及其各種物理化學作用,改變原來的路徑和顏色,呈現出的各種色彩繽紛的光學現象。它所反映出來的規律和物理機制,在大氣物理學、環境科學、天文、航空遙感等許多專業方向上有著重要地位。

4.高層中性大氣。這一知識點主要研究中高層大氣動力學,中高層大氣中的風、波和相關的暫態過程,以及中高層大氣的光學和無線電探測技術。如果是理工科的選課學生為主的大學公選課,建議加入此知識點。

5.對流層。嚴格意義上來說,由于其主要影響源為地面,對流層大氣不屬于地球空間的研究范圍。然而作為人類的生存的大氣空間層,對流層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有很多的空間探測方法的研究目標就是對流層大氣。因此作為通識課,這一知識點也應考慮加入,而非忽略,教學重點應放在對流層與氣象學以及對流層與其他大氣耦合機制上。

地球空間是和航天技術緊密結合的現代科學技術研究領域,地球外大氣層的世界,逐漸被一一發現,但是未知的東西仍然很多。對其熱點問題和研究前沿進行探討,可以豐富并拓展學生們對于宇宙探索的認知。在高校開設宇宙探索類本科通識課程時,針對不同學科背景與專業方向的選課學生,該類課程中有關地球空間部分的教學方案也可進行科學的選擇和適度的調整,以使學生有效接受并消化大量信息,切實掌握有關的知識點,各專業課程之間形成互補,最大程度發揮宇宙探索類通識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焦維新.空間探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潘艷平.“宇宙探索概論”課程中開展素質教育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5):89-90.

[3]焦維新,傅綏燕.太空探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篇(6)

[關鍵詞]大飛機產業;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府采購

一、政府財政支持大飛機產業發展的理論分析

大飛機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不僅具有高技術產業的典型特征,而且對于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來說至關重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將大飛機確定為我國“未來15年力爭取得突破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2007年2月,國務院通過大型飛機方案論證報告,原則批準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2008年5月,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大飛機項目在我國正式啟動。由于大飛機產業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戰略性,使得市場機制在產業發展中難以充分發揮其效應,因此產業發展客觀上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和保障,這其中財政政策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大型飛機一般包括大型軍機和大型民機,本文主要針對大型民機領域的財政政策支持進行分析。

(一)大飛機產業技術研發成本高且外溢性強

大型飛機屬于典型的復雜產品系統,知識含量高,技術領域廣,涉及數學、空氣動力學、材料學、人機工程學、自動控制學、流體力學等上百種學科和七千多種技術,幾乎涵蓋了機械 、電子、材料、冶金、儀器儀表、化工等所有工業門類。從研發活動來看,由于涉及眾多學科領域,不僅研發難度大,而且研發成本高,項目周期長。特別是隨著產品技術要求的不斷提高,相應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單純依靠企業個體難以支撐大型飛機研發活動所需的龐大開支。另一方面,由于研發活動大多集中在基礎性研究領域,研發活動本身具有公共品的屬性,而且研發收益很難由研發主體獨自占有,研發主體從研發活動中所獲得的個體收益要小于其所帶來的社會收益,具有明顯的收益外溢性。因此,研發活動的收益外溢客觀上需要相應的補償。而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理應向研發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這也符合政府公共財政的目標和方向。

(二)大飛機產業關聯效應和牽引效應顯著

大型飛機是以先進技術為基礎,其研制和生產的過程實際上是不斷吸收現代科技最新成果的過程。通過不斷引入現代科技創新成果,不僅使產業本身保持較高的生產率和增長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而且直接推動了其他產業部門的創新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于整個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帶動性和滲透性。國家通過對大飛機產業提供財政政策支持,有助于放大產業的關聯效應,進一步發揮其在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中的牽引作用。

以大型飛機生產中新材料應用為例,由于減輕質量與降低成本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因此減輕質量一直是飛機制造業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而采用性能優異的新材料對于減重和降低成本至關重要。在早期,大型飛機采用的材料主要以先進鋁合金為主,復合材料為輔。而隨著復合材料研發的不斷深入以及制造、檢測等相關技術的日趨完善,使用復合材料成為飛機減重的首選措施。復合材料在新一代大型飛機的應用不僅數量較以前有大幅增加,而且逐漸應用機的主要受力件。

20世紀70年代,復合材料在大型飛機上的應用不足5%,到了80年代空客A320系列復合材料應用上升到15%。空客A380約25%是由先進輕質的復合材料制造,中央翼盒和后壓力艙后部機身首次采用了復合材料,這使得A380總重量減少了15噸。而剛剛于2009年12月試飛成功的波音787夢想飛機復合材料的應用更是達到結構重量的50%,并在機翼和機身等主體結構上大量采用。這不僅使飛機重量減輕,燃油效率提高了20%,而且飛機的抗疲勞性和使用壽命也得到大大改善,一般以鋁合金材料為主的普通飛機每6年就要進行一次昂貴的金屬腐蝕狀況檢查,而夢幻客機每12年才需要進行一次類似檢查。[1]復合材料的大量應用不僅使飛機重量更輕,更節能,更具經濟性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直接推動了新材料領域的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發展。

(三)大飛機產業與國家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直接相關

大飛機產業作為典型的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型行業,凝聚了大量的現代高科技成果,涉及到眾多的產業門類,是國家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飛機產業發展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能力和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而且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先導性地位,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和輻射效應十分巨大。另外,由于產業發展是以不斷吸收創新成果為核心,具有較強的增長潛力,發展空間也不斷得以擴展,因而能夠不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發揮著積極效應。國際經驗表明,一個航空項目發展十年后給當地帶來的效益是:投入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因此,大飛機產業發展對推動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具 有關鍵性作用,也直接關系到國家競爭優勢的形成。

大飛機產業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國防實力,與國家利益、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這也是世界各國不惜代價以國家意志長期支持大型飛機研制的原因所在。而大型飛機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意義又很難通過市場得以體現。因此,這就需要政府從公共政策層面對產業發展給予必要的支持。

二、政府利用財政政策支持大飛機產業發展的路徑及方式

基于大飛機產業的特殊性及其對國民經濟和國家利益的重要性,使得政府支持大飛機產業發展成為必然的選擇,這也是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和競爭力不斷提升的重要基石。政府支持大飛機產業發展是以一定的政策工具為載體進行的。財政政策是政府行使宏觀管理職能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政策、政府采購等方式來支持大飛機產業發展,并推動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利用財政補貼直接資助大飛機研發和生產制造

由于大型飛機的研發投入巨大,生產周期很長,風險性高,收益預期存在不確定性,一般金融資本出于趨利性和風險回避并不愿涉入這一領域,這使得大型飛機的研制和生產不可避免地面臨嚴重的資金約束。從大型飛機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是行業內早期在位者還是后來進入者,都無一例外地得到了政府的鼎力支持。特別是對于大飛機領域后期進入者來說,由于相比于早期在位者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政府基于國家利益利用財政資金為大飛機項目提供直接資助,不僅有助于降低進入者所面臨的財務壁壘,而且也為其實現技術追趕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其早日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在這方面,歐洲空中客車的崛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20世紀70年代以前,在大型民機市場上美國處于絕對壟斷地位,以波音、麥道為代表的美國公司在全球民機市場的份額達到97%,歐洲的市場份額還不足3%。歐洲各國發展大型民機不僅面臨技術、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同時還面臨著美國的打壓,行業進入壁壘非常高。而歐洲各國政府針對大飛機領域的強力支持是其成功的關鍵,政府直接補貼被認為是歐洲各國支持大飛機發展最重要的政策手段。美國也屢次針對歐洲的直接補貼做法掀起貿易爭端。1990年,由美國商務部委托的相關咨詢機構針對空中客車所做的調查認為,在過去的19年里,法國、德國和英國向空中客車工業集團包括A330/A340在內的一系列型號,投入了135億美元以支持其飛機項目。其中德國投入了58.9%,法國25.1%,英國16%,這個數目還不包括融資費用。正是在歐洲各國政府持續不斷的財政支持下,2003年開始,空中客車在新機訂購量和交付量兩個指標都超過了美國波音公司,成為世界頭號民機制造商。著名經濟學家萊斯特•瑟羅對此曾指出,考慮到飛機制造業所必需的大量前期研發資金(20億~40億美元),長期流動資金的赤字運作(5~6年),甚至成本回收期的滯后(10~14年),沒有一家私人公司可以進入已被美國占領的航空市場……沒有政府的幫助,空中客車飛機可能還沒有啟動,也不可能生存下來。[2](249-250) 1992年美歐貿易糾紛后,歐洲各國政府對空中客車的資助力度受到限制,規定政府對大型客機研制所提供的資金資助不得超過全部研制成本的33%,并且這一資金必須提供給能夠在17內償還的項目。

(二)通過基礎性研發投入為產業發展提供間接補貼

大型飛機作為先進技術的高度集成,研發活動涉及眾多學科和技術領域,而且大多屬于基礎性研究。基礎性研究對于整個產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決定著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應用研究和商業開發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但是由于基礎性研究具有正外部性和收益時滯性,因此往往也是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而這為政府介入提供了依據。政府可以通過對基礎性研究的巨額投入來間接支持大飛機產業的發展。

美國政府通過對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發項目給予財政支持來向大型飛機廠商提供間接補貼。NASA的支持不同于政府對基礎研究的一般性支持,不僅明確指向航空航天領域,而且往往是以有著明確目標的具體項目來推動。具體來說,NASA的科研支持分為兩類,一類是著眼于長期發展的一般性研究,另一類是定向的重大項目研究。例如波音757和767的超臨界機翼,波音747、757、767、777采用的復合材料和先進鋁合金,波音747、757、767、777的先進駕駛艙都是由NASA一般性研究發展起來的。NASA在1993―1998年期間支持的“亞聲速先進技術項目”(AST)和“高速飛行研究項目”(HSR)則屬于定向的重大項目。[3](62-63)

歐洲各國鑒于科學研究對航空領域的長遠戰略意義,認為政府必須對研究工作給予經費支持。歐盟投入其航空收入的15%用于科研(每年多于90億歐元),并在全球建立研究體系。2003年開始的“第6框架計劃”首次將航空工業單獨作為一個發展領域,投入到航空航天技術預先研究領域的經費達10.75億歐元,占科研總投入的9%。該投入主要用于發展民用飛機技術,不包括軍用飛機的投入;而且這些投入只是歐盟的投入,還不包括歐洲各國和企業對科研的投入,也不包括對型號研制和生產的投入。[4](186)

(三)實施激勵性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大飛機產業發展

一般來說,大型飛機從設計、生產、總裝到試飛取證平均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而且在產品投入市場后通常銷售額在300架以上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在達到盈虧平衡之前,廠商面臨著財務上的巨大壓力。針對大飛機產業的特殊性,政府通過實行激勵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影響企業的成本支出和利潤水平,達到扶持產業發展的目的。而且稅收政策相比于其他財政扶持政策更具有針對性和隱蔽性,往往也能夠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

美國對于大型民機產業實行“全部完成合同征稅方法”,就是在民機制造合同全部完成時才承認其收入并按此計稅。這種征稅方法屬于延期納稅的一種形式,是通過延遲計算收入使企業達到少繳納稅收的目的。延期納稅一般適用于數額較大的稅種,其實質是政府將一部分稅收收入讓渡給納稅人,相當于政府給予納稅人一筆無息貸款。對于政府來說,實行延期納稅只是損失一點稅款的時間價值。但是對于大飛機廠商來說,卻能夠降低其應稅所得,相應地增加其收益。1997~2003年間,由于政府給予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使得波音公司實際發生的所得稅平均稅率僅為26.3%,遠低于35%的法定名義稅率。

此外,美國各州政府通過稅收政策吸引大飛機廠商的落戶和擴容,以更好地發揮其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是波音公司的大本營,華盛頓州此前通過稅收豁免、稅收優惠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向波音公司提供了40億美元的政府補助。但波音公司認為華盛頓州的商業環境并不理想,主要是商業稅過高。2001年波音公司將總部由西雅圖遷往芝加哥。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諾伊州政府決定給予波音的各項減稅優惠政策長達20年,可以使波音獲益4100萬美元。

歐洲各國對空中客車也實行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2000年,法國宇航•馬特拉公司、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西班牙航空航天公司合并為歐洲宇航防務公司(EADS)。EADS作為空中客車母公司,僅在2001~2003年間獲得的研發稅收優惠就達1.7億歐元。另外,根據 有關稅法的規定,空中客車公司獲得增值稅豁免率可達99%,并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所有環節上均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

(四)利用政策采購為產業發展提供市場保障和隱性支持

政府采購作為政府公共財政支出的重要手段,在戰略性產業的市場培育和市場開拓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通過實行政府采購,可以為產業開辟早期市場,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早期進入市場的風險,并對未來的市場開拓起到引導性和示范性效應。像空中客車最早開發的A300,由于當時外界對空中客車技術水平和生產制造能力存有疑慮,其技術的穩定性還有待檢驗,因此各國政府通過政府采購措施來為新產品提供早期的市場保障。空客A300的最初訂單主要來自法國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公司、西班牙伊比利亞航空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空中客車主要贊助國家的國有航空公司。可以看出,在這種高風險行業,產品的早期市場培育直接關系到行業的未來發展,而政府的適當干預行為可以創造市場需求。

此外,大型飛機研制過程中的高投入、高成本需要相應的收益補償。但是在大飛機產業,最終產品的完成并不意味著收益回報的開始,只有銷售額在300架以上達到盈虧平衡點后,才能開始出現正現金流。這也使得大飛機產業的市場培育相比于其他產業更為重要。政府采購不僅能夠提供早期的市場保障,更重要的是利用政府采購資金為大飛機廠商提供隱性補助和收益補償。同時也對資源要素的流動發揮導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的進入,提高產業的再投資能力。波音公司通過美國國防部的軍品采購項目獲得了大量的隱性補助,從而為其發展大型民機項目提供了資金基礎。根據摩根斯坦利的一項報告,在美國國防部向波音公司采購B-767空中加油機合同中,給波音公司開出的價格足足可以使波音公司的利潤率達到15%,而該型號的正常利潤率僅為6%,相當于白白送給波音公司16~23億美元。美國五角大樓也承認,在1998至2003年間,它與波音公司的合同有60%沒有經過完全和公開的采購過程。[5]

主要參考文獻:

[1]張 序,宋 磊.空客A380與波音B787在中國民航市場前景的分析[J].空 運商務,2007(24).

[2]斯蒂芬•阿里斯.豪賭三萬英尺:空中客車挑戰波音霸權[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8.

[3]李小寧.大型客機的市場競爭與發展戰略[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

[4]黃 強.中國民機產業崛起之探索[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7.

[5]尹海濤.波音:乘著政府暗補飛[J].南風窗,2007(4).

Study of Fiscal Policie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 nt of Large Aircraft Industry

Han XiaAbstract:As the national strategic industry,large aircraft in dustry plays an i 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national safety,an d it is the major factor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overall strength and form the n 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view of the particularity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 e of large aircraft industry, it is difficult for market system to make effect T he support of public polic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rnerston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competitiv eness. Fiscal policy is the major tool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macro man agement function. The government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large aircraft indu stry by means of fiscal subsidy, tax policy an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make

篇(7)

世界主要軍事大國特別是美國為爭奪未來戰爭的制高點,迎接信息化戰爭,做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的準備。美軍于1998年就制定了《聯合信息戰條令》,目前正在著手制定信息化戰爭戰略,建立戰場C4ISR系統,進行信息作戰演習并成功地應用于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實踐,推動了美軍信息化戰爭理論的發展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使美軍走在了世界各國軍隊的前面。

一、信息化戰爭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一)社會經濟形態的變革必然引起戰爭形態的變化。戰爭形態是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產物。農業時代的手工業生產方式,決定了戰爭能量的釋放形式主要是依靠人的體能,戰爭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工業時代的機器大工業生產方式,決定了熱能成為戰爭的能量釋放形式,戰爭所使用的武器為機械化武器;隨著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大量信息化武器裝備投入戰場,為新一輪戰爭形態的變革提供了物質基礎。1992年,美國人坎彭主編了《第一次信息戰爭》一書,將海灣戰爭稱作世界戰爭史上的第一次信息戰爭。一個以使用信息化裝備和信息武器為主導、戰爭能量釋放基本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的信息化戰爭,展現在世人面前。

(二)高技術群的發展是信息化戰爭產生的直接動因。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世界上陸續出現了一大批高新技術群,如以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精確制導技術、航天技術、、聚能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開發與應用技術、新材料技術、隱形技術等等,其中,信息技術在高技術群中起著主導作用。技術革命的出現,必然導致武器裝備發生質的變化。以軍事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軍事高技術群,使人類進行戰爭的工具發生了“斷代性的飛躍”,這必然引起交戰方式、作戰理論和軍隊體制編制的根本性變革。

(三)冷戰期間及冷戰后的國際環境為信息化戰爭的產生提供了歷史機遇。首先,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爭霸促進了軍事領域的不斷變革。在長達40多年的冷戰過程中,美蘇均傾其全力,加大軍費投入,發展尖端軍事科技,不但使機械化戰爭中所使用的各種武器裝備的性能指標幾乎達到了物理極限,而且強烈地刺激著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技術群的飛速發展,從而為信息化戰爭的產生奠定了技術基礎。其次,冷戰結束后出現的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為信息化戰爭的產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第一,人們可以靜下來研究如何針對戰略格局的多極化發展、國家利益和安全受到的多元化威脅,以及新的歷史時期國家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需要,運用技術革命提供的新的戰爭手段達成有限戰爭目的等重大問題。第二,在和平時期,人們可以對世界上發生的一切戰爭進行理論總結。特別是美國,每場戰爭結束后,都組織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對戰爭情況進行系統研究與總結。在研究和總結中,他們都十分重視信息作戰問題。第三,和平時期能夠為軍革提供時間和經濟力量上的保障。在和平時期,由于需要更有效地使用緊缺的資源和適應安全環境的重大變化,或者由于認識到當時的新發明和新技術可能對軍事產生的影響,各國軍隊都致力于革新,沒有大規模戰爭的長期相對和平時期,通常會發生最偉大的軍革。

(四)近期發生的局部戰爭是信息化戰爭產生的實踐基礎。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發生的海灣戰爭、沙漠之狐行動、科索沃戰爭,以及阿富汗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承前啟后的重要戰爭。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感悟到,戰爭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機械化戰爭形態正向信息化戰爭形態轉變,信息化戰爭已處于萌芽階段。近幾場局部戰爭的實踐,對人們研究、認識信息化戰爭有著巨大的啟示作用:一、先進的戰場信息系統和現代輸送工具的有機結合,為信息化戰爭的兵力投送和后勤保障提供了保證;二、拉開戰爭序幕并貫穿戰爭全過程的信息作戰,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手段;三、空襲作戰不僅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階段,而且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能會直接達成戰略目的;四、非線式、非接觸的遠程精確作戰,將是信息化戰爭的基本作戰樣式。“零死亡率”的戰爭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

二、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征

(一)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裝備系統。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運用,特別是物化為戰爭“手臂”,是引起戰爭形態發生深刻變革的根本原因。工業時代的戰爭,是以機械化武器裝備為物質基礎所進行的戰爭;信息時代的戰爭,是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系統為物質基礎所進行的戰爭。而信息化的武器裝備系統,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一體化的武器裝備系統。其構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統、單兵數字化裝備和指揮控制系統(即C4ISR)。在信息化戰爭中,C4ISR系統是敵對雙方的主要作戰目標,圍繞著C4ISR系統展開的攻擊和防護成為戰爭的重要作戰行動。

(二)急劇升值的信息資源。工業時代的戰爭,起主導作用的是物質和能量,打的主要是“鋼鐵仗”和“火力仗”。在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是核心資源,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信息化戰爭是以爭奪戰場“制信息權”為主要行動的戰爭。攻城略地已經成為機械化戰爭的歷史,在信息化戰爭中,地理目標日趨貶值,信息資源急劇升值,爭奪“制信息權”將成為敵對雙方對抗的焦點。擁有信息資源,握有信息優勢,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三)超大多維的作戰空間。隨著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作戰空間逐漸呈現出日益拓展的趨向。由機的問世和航空技術的發展,作戰空間發生了第一次革命性變化,由陸、海平面戰場發展為陸、海、空三維一體的立體戰場;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航天技術特別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戰爭中的應用,戰場空間隨之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僅從陸、海、空三維物理空間擴展到了外層空間,而且一種新的作戰空間――信息空間正在悄然形成。信息空間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包括電磁空間、網絡空間和心理空間三個方面,滲透于陸、海、空、天各個戰場領域。由于信息和信息流“無疆無界”,使得信息作戰的領域大大突破了傳統的戰場界線,是一個超大無形、領域廣闊的作戰空間。

(四)迅疾短促的作戰時間。促使戰爭時間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戰場信息流動加快,作戰周期縮短。在信息時代,數字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戰場偵察監測設備和信息快速傳輸網絡,實現了信息的實時獲取、實時傳輸、實時處理,使得信息流動速度空前加快,空間因素貶值,時間急劇增值,作戰行動得以快速進行。二是戰爭的突然性增大,時效明顯提高。從近幾場局部戰爭的實踐看,各種信息武器具有快速的作戰能力,使得作戰行動的速度加快,時效性明顯提高。三是廣泛實施精確作戰,毀傷效能劇增。據有關資料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摧毀一個目標,大約需要900枚炸彈,到越戰期間大致降到300枚。而現在摧毀一個目標只需要1~2枚精確制導炸彈。精確打擊直接指向敵人的戰爭重心,迅速而有致命性,必然使得作戰時間短促,戰爭持續時間大為縮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mba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性满足bbwbbwbbw|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天堂av无码大芭蕉伊人av| 人妻被按摩师玩弄到潮喷|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中国老太婆xxxx|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两个美女大乳喷奶水|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日本乱偷互换人妻中文字幕| 免费人成自慰网站| 人人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摸|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 日本无遮挡吸乳视频|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看| 99久久无码私人网站|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下载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五十路熟女俱乐部|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天堂综合一区在线 | 亚洲 小说 欧美 另类 社区 | 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 亚洲欲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