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3-08-24 16:49: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4-0076-01
1.教師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缺乏基本的把握
有些教師不能處理好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將人文性和工具性對立起來,將知識和能力分割開來。片面認為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就是新課程。如對課標要求的一些只學不考的知識,因為不考就不學。少講成了不講。教學中只注重遷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學形式,而對文本的解讀、語言的品味、寫法的探究只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
2.教師對閱讀教學存在著一些模糊的認識
一些教師對文本的鉆研深度不夠,或大而化之,只重視整體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閱讀的目標設置空泛,對言語的感悟不夠;或死守教師用書,缺乏個性化的理解;或教師的講解不精,抓不住要點,點撥不到位;或對文本閱讀中學生的探究過程不夠重視。
3.師對作文教學不夠重視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隨意性大,比如作文命題的隨意,指導的隨意,評改的隨意;教師對生活積累意識欠缺,對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觀察,不重視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割斷了語文與生活的鏈條;教師漠視學生基本的思維訓練,缺乏對想像力、思維敏銳性的培養;教師批改作文的方式單一,效益低。
4.的教學方式走極端,過于激進
有的教師課堂上叫學生反復讀書,自悟自得;有的教師還沿用傳統模式,串講串問,課堂教學中"講"的分寸把握不準。有的教師提問的目標不明確,盲目性、隨意性較大,課堂環節松懈,學生懶洋洋無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較差。
面對這眾多問題,語文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和人教學對策。
4.1 是要高度重視語匯的積累。學生不善于表達的根本原因在于語匯積累不夠,寫文章時翻來復去就那幾個可憐的詞兒,哪里還談得上語言活潑、生動、形象呢?其實前幾年高考考名句的做法,從這個意義上說還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沒必要把題目出得太偏太怪罷了。
4.2 是要高度重視語感的培養。這里不說語法而說語感,是有意突出母語語法教學的特點--實踐性。母語語法的學習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論,而在于通過對優秀的經典作品的朗讀和背誦,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領悟什么樣的句子合乎規范,什么樣的句子不合乎規范,并進而憑直覺造出合乎規范的句子來,而不一定非要說出個所以然來。
4.3 是通過大量閱讀,尤其是文學作品的閱讀,從而提高思維水平。從理論上講,既然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對語言這個"產品"的拆卸和組裝來逐步學會語言的構造規律,并且將其內化為自身的心理結構,從而達到提高思維水平的目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文學作品因其獨特的表情達意功能和創作時的精研細磨而理所當然應該成為訓練材料之首選。
4.4 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整理語言資料和使用工具書的能力。語文學科的語言文字性決定了語文學習必須進行艱苦的積累,語言這個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教師要教學生利用語言記錄本收集精彩新鮮的詞語和句子,剪貼報紙雜志上面的精彩文章。與此同時,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與別人交談或聽別說話時有意識地學習別人好的語言。并且要養成自覺而熟練使用常見語文工具書的習慣,通過查字典辭典積累語言文字知識,提高語言文字水平。
4.5 是關注社會人生,積極參與生活。社會是一部碩大的百科全書,語言的活水就從那里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古人在強調"讀萬卷書"的同時,也重視"行萬里路"。《紅樓夢》中就說得更明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從創作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社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乃至于自然界的風、雨、雷、電,花、鳥、蟲、魚刺激人的感官,才會使創作主體心旌搖蕩,從而產生作文的沖動。一個信道閉塞,麻木不仁的人,是斷然寫不出好文章的。
4.6 是改進作文教學,激發作文熱情。當前的作文教學,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已經墮入了"應試八股"的泥淖,那種"開頭要寫孔繁森,反面對比,第三聯系錢學森,最后落實中學生"的套路,就是這種"應試八股"的典型例子。因為受"寫真實"的影響,不少學生已經怯于動筆,即使在老師的威壓下勉強寫出的文章,也是語言干巴,像個癟三,不堪卒讀。再加上我們片面理解"思想健康"這一要求,學生實際上已經處于"假話不能說,真話不敢說"的尷尬境地。因為受"狹隘工具論"的影響,作文的命題總是受制于某種功利目標,而與學生生活閱歷嚴重脫節。老師喜歡出的題目,常常不是學生喜歡寫的,結果使得作文教學流于形式,淪為整個語文教學中效率最為低下、各界最不滿意的一個板塊。如果作文教學要想有所作為,那就必須走出上面的誤區,鼓勵學生放心大膽地寫出他們想寫的、具有其鮮明個性特色的文章,即便這些文章內容不夠真實,思想不夠健康,形式不夠規范,也大可不必驚詫。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現在的初中語文課堂,看似熱鬧非凡,實際上既不像傳統教學中那樣扎實地講授基礎,又沒有落實新課程的精神實質,這就造成學生基礎的讀寫出現問題,提筆忘字現象頻發;快速閱讀雖然閱讀量大但是根本沒有掌握作品精髓;學生的語言功底太弱,作文言語匱乏……下面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解決對策進行分析。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可否認,現在的教育仍然是應試教育,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考試而生。而且,上級評定教師的成績主要從教師所在班級的升學效果來斷定,這就造成教師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習題和考試上,放在優秀的、考高分的學生身上,不得已忽視和放棄相對較差的學生,直接導致這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現在的課程改革太重視花樣的豐富,卻缺乏對基礎的打牢。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環節別重要的字詞卻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教師把工作重心放在課程講解和解疑答惑上,學生把精力放在作業和背書上,都忽視對基礎的字詞的認識理解和運用,就造成很多字學生不會寫,相近的詞語分辨不清,不懂成語的意思和用法,從而鬧了很多笑話,而且學生在寫作中也出現很多的錯別字,寫字不工整不規范,筆畫錯誤等等現象層出不窮。
3.課堂重形式輕實效現象嚴重。一方面由于現階段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尤其是新教師,他們缺乏教學的經驗,不能應對突發的各種情況,面對講臺下的學生還可能會緊張,所以很難掌握課堂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各種教學檢查、教學視察頻繁,學校為了應付檢查,就必須要求教師注意上課的形式,所以很多教師為了不影響學校教學形象,往往都只在教學形式上下功夫,放棄對教學內容的要求,這也就造成學生課堂學習的知識少,記憶不扎實,很快就會遺忘,所以面對課后作業的時候束手無策,不知所措。
4.快速閱讀,雖然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讀完了很多的文學作品和世界名著,但是往往效果不佳,看完后記不住主角的名字,講述不完整故事的內容,更不要提對細節的把握。而且快速閱讀不利于學生對于寫作素材的積累,看完根本記不住,需要用的時候只能依稀記得哪本書里哪個人好像做過什么事,想不起來完整的故事情節。還有就是,快速閱讀很難給人文學享受,囫圇吞棗一般的看書,是很難體會到“棗”的滋味的,既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不能引發思考。
二、解決初中語文教學問題的對策
1.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應該平衡理論知識和探究實踐的比重。首先,不能過分注重理論,一味的“題海戰術”,妄圖通過題海來強化知識點的記憶。其次,不能讓學生占據課堂所有的時間來自主學習,削弱教師的引導地位,要以書本知識為基礎,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實現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做到符合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教師對于課程內容的設計還應有所創新,不再單調枯燥,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小游戲,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的同時,學生也能有效地學習知識。
2.重基礎重實效。首先,學校在辦學上要走適合自身學校建設的路線,充分了解本校學生的情況,組織教師成立學習小組,制訂符合本校學生情況的教學方案,堅持辦自己的特色教學模式。還要改變對學困生的看法,重新認識他們,幫助他們重塑學習的信心。其次,教師備課就要以提高課堂質量為首要目的,盡力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把基礎打牢,掌握的知識扎實,拋棄虛偽的形式主義,讓課堂真真切切成為學生的知識殿堂。同時,課后作業更要注重實際性,重視基礎強化。
3.鼓勵精讀細讀。初中階段正是對一切充滿好奇心的時期,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認真仔細地閱讀書籍。精讀細讀雖然耗時,但是受益匪淺。不但能深入作品,同作者對話,了解世間百態,社會現狀,還能讓內心變得細膩敏感,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把書細致掌握了,讀書人的氣質才能顯露。而且,精讀細讀有益于記憶和運用,因為你精讀細讀的時候,對人物、故事的了解是深刻的,記憶也是深刻的。
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和分析,能有效地幫助各位初中語文的教師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疑惑和問題,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不斷深化對新課標的認識和理解,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既能為學生打開語文世界的大門,又能為他們帶來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語文課。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們都會受到高考帶來的嚴重壓力,這樣就會使高中語文教學功利性現象發生,很多學生和老師們僅僅考慮語文學習成績的提升,對于學生們的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的關注度不夠高,這些原因都會使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堪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對于大多數高中學生們來說,學習語文僅僅是為了高考的需要,這樣單純而單一的學習語文的目的,導致學生們很難發揮語文能力培養的潛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教興國的提出,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需求,要想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必須加強對學生們的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高三一般是復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很少會有新的知識的學習,所以對學生們的語文能力的提升最主要是在高一、高二時期,通過對學生們語文技巧的訓練、分模塊的專項練習的加強,讓學生們通過語文學習不斷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對未來語文的學習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對于高三時期,通過對高一、高二所學知識的整合歸納統一,最后會對語文學習能力有一個很大的飛躍,從整體上補缺補差,提升學生們的整體語文學習能力和文學素養。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對于語文教學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使之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對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們不斷提升文學素養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二、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深入,對于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多的問題凸現出來,對于這些阻礙學生們的語文能力培養的障礙,要及時地加以改革和創新,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來改變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將語文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們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適應新時展的需要。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內容陳舊缺乏創新,晦澀難懂,這樣就會使學生們學習和理解語文知識的能力受阻,無法深層次掌握語文知識以及語文學習能力,增加學生的困惑和壓力,最終導致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不理想,教師們的教學目標也很難達到。
但是對于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興趣,普遍比較低。特別是對于語文中的文章閱讀和古文翻譯與理解,多數學生都感到非常吃力,即使通過長時間的努力,也得不到較高的提升,這就導致學生們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和興趣。而且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語文的時候受到自身以往的知識結構和語文基礎的限制,使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困難重重,而這種困難卻總是得不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使學生們產生失敗和挫敗感,學習語文的態度消極不負責任的學習態度。而且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很多教師們認為,高中學生已經長大懂事,具備足夠的自律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時就會放松對學生們的管制和約束,同時認為學生們已經有足夠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減少對學生們的教學強度,課堂上以及課后與學生們的互動合作就會大大減少,要求學生們依靠教材和書本來自主學習,這都會嚴重影響教師們的教學成果以及學生們的學習效果。高考壓力下,功利之中的教學,教師們為了盡快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往往只注重零碎的知識點的學習,缺少對語文學習的系統知識的整合和培養,課堂學習也只是為了檢驗學生們的成績,最多用到的就是記憶、考試、背誦,通過這種強化的對于零散知識的訓練,確實可以很快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但是這種方式對于以后的學習和實際的現實生活中一點幫助也沒有。這樣學生們學得快忘得也快,對于長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
三、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思考和感悟
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和教師們的教學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方面去探索解析現階段語文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認清現實,找出問題,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夠讓學生們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語文,不僅提升語文的成績,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文學素養的提升,都應該加強關注。這些都要求教師們設計和創新語文教學方式方法,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閱讀作文和生字練習,同時要更加關注語文的學習背景,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最終也要回到實踐中去,所以要加強學生們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的練習,更加關注文章中的社會背景、生活環境以及人物性格,使學生們探索我們應該從文章中學習什么,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們的思想道德修養,營造和諧的成長環境、培養健全的性格。
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的,語文和我們的社會生活關系緊密,語文的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它是我們生活學習的一種工具,語文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對于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和思想品德,提高自身的修養都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幫助學生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學習不僅能夠培養我們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生們以后的社會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把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去。通過語文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對于學生們的思想價值觀和個人品格方面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要加強學生們的高中語文學習,強化訓練,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申宣成,胡根林,朱建軍.續議“教學品質”[J].語文學習,2010(11).
[2]王俊伏.信息技術使語文閱讀教學異彩紛呈[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4).
[3]周志英.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改的五點思考[J].新課程(教研),2011(06).
[4]李月.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模式的構建[J].華章,2011(13).
關鍵詞:初中語文;素質教育;開放式教學
初中語文教育是培養初中學生文化素養,提升初中學生健康情操,培養初中學生的審美情趣的重要課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掌握水平,不斷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式,不斷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手段,以此來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此來提升初中語文的整體教學水平。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主要問題
在初中學習階段,語文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非常主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同時也影響著初中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1.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應試成績。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或者教學規劃,不是為了提升初中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不是為了培養初中學生的整體審美能力,不是為了培養初中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而是僅僅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在當前,雖然新課改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日益引發人們的重視,但新課改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礙,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成績和考試仍然是重要的指標。很多初中教師為了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成績,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過分的注重學生的成績,以學生的成績為衡量標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以考試大綱為目標和規劃來進行語文教學,忽略學生的自由發展,忽略學生的課外閱讀,這些片面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顯然難以真正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水平,也影響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存在明顯的“成績歧視”,教師將多余的精力或者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班級的前幾名身上,力圖通過“開小灶”來拔高這些所謂尖子生的成績,旨在通過優生率、高分率來“對抗”同年級的其他班級。這種“有教有類”的教學方式,容易打擊成績不高的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班級的均衡發展。
2.過分以教師為主導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是主導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升教學的計劃性,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課本、板書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給學生傳遞知識。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未能有效地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難以提升學生的興趣,也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水平。在新課改下,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飽受詬病,在這種單一性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主動性被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壓制,教師不顧學生的實際掌握水平,不顧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而盲目地根據教學計劃來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雖然能夠確保教學的計劃性,但不利于綜合性地提升初中學生的全面素養。此外,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思維也會受到影響,難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3.課外閱讀量較少對教學存在認知不足。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知識,更不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初中語文成績,而應該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較高的文學素養。但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初中語文教學目的存在嚴重的認知不足。不少初中語文教師將初中語文教學作為一種主要的杠桿,旨在通過初中語文教學來提升初中學生的成績,來培養學生的語文技能。在這種錯誤的認識的主導下,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很少安排學生進行課外延伸閱讀,很少安排學生進行語文的課外事件實踐,直接導致初中學生的語文實際運用能力不足,初中語文知識更多地停留在理論層面上。
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在當前初中教學中,語文教學發揮著非常基礎性的作用。針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不斷改良初中語文教學的水平,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
1.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初中語文是一門集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等一體的學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初中語文的學習中來。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將教學的目標和重點放在語文成績上,而應該注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首先,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充分利用好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相關素材,根據初中學生的心智特點,來挖掘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真正寓教于樂。其次,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的正確的看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來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對于優等生,教師要著重提升他們的語文技能和語文知識延伸能力,對于中等生,教師要加強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步入優等生的行列,而對于后進生, 教師要給予一定的關心與愛護,充分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準確的找到學習差的原因,克服困難迎頭而上。教師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學生,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最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來積極的開展課外閱讀,通過優質的課外閱讀量來豐富初中學生的語文詞匯,進而培養初中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
2.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主導性的教學模式,淡化教師的角色,積極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吸引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元化地進行語文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科學的提問,通過開放性的提問來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進而引導學生積極發散思維來思考問題,以不斷提升初中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積極走出課堂,開展實踐性語文教學。初中語文雖然是一門基礎素質學科,但同時也是一門工具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走出課堂外,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教學。初中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安排,適時的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當然語文教學走出課堂,還包括通過一些多媒體等教學方式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如開展報紙閱覽,當然還包括參觀圖書館、教育基地等。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是提升初中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等的重要學科,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既不利于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同時也不利于初中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鑒于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字:高中語文教學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在我國現存的教育體系中,高中教育作為個人教育歷程的關鍵階段受到個人與社會化的高度關注。高中語文教學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水平與內容受到學生與老師的高度重視。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老師往往面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對策的探討又成為高中語文老師的重要職責。本文擬從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兩個方面,初步探討高中語文教學。
二、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其一,教學形式重于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并不等于教師的指導和引領缺位,當發現一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體會不夠深入時,教師應適時加以引導。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對新課程標準理解不到位,相當比例的高中教師在教學中將原來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思想徹底摒棄,最大化地追求學生自主化課堂氛圍的創設,并過于強調學生獨特的體驗.對學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揚,由原來的所謂“一言堂”變成了“萬言堂”,而教師這種片面強調個性、忽視及時引導的做法,雖然表面上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氛圍。但是由于沒有正確地引導和評價,對于學生各種層出不窮的見解.教師往往用“很好”等比較概括的詞語進行總結,一節課下來,幾乎全是學生在說,教師只是在不停地說“好”“很好”“不錯”等夸贊之詞.而全然不顧其見解與體驗是否科學、合乎情理。
其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存在失當問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推廣及應用,對課堂教學效果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推進作用,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技術融入了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技術。“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多變化”的主體演示功能,使一些傳統手段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清晰直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它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其三,學生缺乏討論的熱情.缺乏探究學習的需求,缺乏表達的欲。其實這也不僅僅是本課表現出來的,作為高考重要學科的語文,學生對它學習的熱情反而很低.數理化課堂上經常出現的討論激烈的場面-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部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問就不做: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合作、探究,課堂上產生對話,思想撞擊的火花,都是我們的一廂情愿。
三、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策略
首先,遵循客觀規律,全面改進教學方法由于單一、一貫的教學模式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厭惡,所以相對來說大的教學變化會讓學生們越來越琢磨不清,也不能夠形成規律,所以作為教學方法來說,很多時候應當進行不斷地思考以及改進,就好像是我們去做飯一樣,需要時時更新,這樣才吃不膩。教學也是一樣,有時候的課堂講解應當去講解那些比較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要讓形式多樣化起來,要進行那些比較富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以及練習。
其次,通過研究型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思維,它是一種無形的語言,而語言則是一種有形的思維。語言作為文章思想內容的物質外科,它是一種思想的直接體現,很多時候,語言的運用其實就是思維的運用,如果想要把握好文章的內涵,明確文章的風格,那么就必須抓住文章的語言。在閱讀中每一個句子的解釋以及所要表達的運用,這些都是思維運用的結果。所以說,作為高中的語文課來說,必須將語言與思維相互運用起來進行訓練。
再次,重新解讀新課程,返還學生主體真實要義。《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要“注重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按照這一新理念.“應用、審美、探究”成為高中語文新課程的主題詞.同時包含著高中語文教學新的方法和策略。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而言.即讓探究的方式進入高中語文學習過程.從而從根本上克服高中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膚淺平庸之弊.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但是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高中語文教學傳統,尤其是以應試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學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與要培養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著很大的反差。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具有平衡這一矛盾的能力,進一步地說。新課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學習中得到有效培養,而探究性學習重在學習和思考過程。
最后,正確應用多媒體教學,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有機結合。信息時代,師生通過網絡技術、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可以消除因地理產生的藩籬,教師的自我培養環境日臻成熟。此外,對于學校而言,應對多媒體應用能力較弱的語文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對于具有較強的多媒體應用技術能力的教師,一方面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要通過制定新課標下的新的評價機制,通過正確引導,使得這部分教師制作的課件形式為內容服務。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根本.有效整合多媒體教學與其他傳統教學方式,在進行教學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要注重內容展示和評價討論,進行有機梳理與合作,以達到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性的效果。
四、結束語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高有賴于高中語文教師的不斷努力。一方面,語文教師應有真正的服務于教育的意識,要有奉獻精神,要學會正確利用資料,鉆研語文問題,積極反思語文教學。另一方面,我們的教育領導要多學學教育理論,要清楚語文教育的復雜性和耗時性,而會創設一個溫馨的有利于教師發展的環境。此外,我們的教育領導還應多一只“法眼”來管理和監督。
參考文獻:
[1]鄭曉芳.探討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常見誤區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0(32)
[2]吳建軍.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思考與對策[J].新課程(教研版—).2010(10)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策略;課堂教學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只有學好小學語文,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暴露出和新課改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不斷改革,以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1 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1.1 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
由于小學生特定的心理特征,他們的注意力不能保持太長時間,使得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敏捷,他們的注意力不會一直停留在某一項事物上,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為:第一學習目標不明確;二是容易受到其它事物和環境的干擾;三是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改變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2 教學方法傳統、單一,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傳統的語文課堂主要是教師進行填壓式教學,課堂上老師就是主角,自己唱著獨角戲,滔滔不絕地進行講解,缺乏演示和引導。學生就是一個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新,這樣的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比較少,學生不能深刻理解所學內容,但是老師還是不停地填塞新知識,學生不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缺乏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不高。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消失,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原動力,從而影響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1.3 忽視了基本技能的培養
語文教學的根本宗旨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通過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做到知識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獲取啟發,學到新知識。兩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并且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有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解決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2.1 找準學生的學習興趣點
小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有著很強烈的求知欲望,對新事物的認知也在不斷加強。因此,教師要抓著學生這一心理特征,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開展語文教學,讓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比如,在語文教學時,教師精心設計導語,用小故事或者小圖片來吸引學生,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精彩的導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立體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鉆研精神。
2.2構建開放、活潑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樂在其中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創造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比較輕松的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創設情景,設計有趣的語文游戲,還可以以辯論的形式和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又或者采用互動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小老師執掌課堂,老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他們會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
2.3 為學生提供展開自我的平臺
小學生的思維無拘無束,甚至有些天馬行空,他們的做法和想法同樣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保持他們這種活躍的思維。比如,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到課堂上進行表演、講解、朗誦、演示等,讓他們展示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而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會使課堂變得順暢、高效,可謂是一舉兩得。
2.4 注重語文基本技能的培養
小學生思維活躍,他們的想法新奇有趣。作為老師要保護他們的獨特思維,尊重他們的想法,不能輕易否定他們,要利用好他們這樣的思維特點,因勢利導,開拓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基本技能。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學會預習、傾聽、合作、交流、質疑等多種技能,這樣會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還能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在興趣的驅使下,他們靈活運用技能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2.5 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帶有濃厚的感彩,他們之所以這門功課成績好,是因為他們喜歡這位老師。因此,我們要和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交流,全心全意對待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學生成為朋友,學生喜歡上老師,他們在語文課堂上就會變得積極主動,學習興趣也會保持持久,最終喜愛上語文這門課程。
2.6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
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也要與時俱進,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語文教材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另外,現代的信息化時代,信息對人們的生活、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慢慢積累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課堂教學中的信息量。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只要語文教師與時俱進,乘著課程改革的春風,不斷探索,善于創新,想辦法,出點子,我們要讓小學生看到語文的重要性,定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學要遵循客觀規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一些先進的教學方式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學生只有具備了廣泛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贏得語文學習的主動權,課堂才會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而在語文學習上得到創新和收獲,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正確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董玲.淺談師生溝通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現狀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3(2):110-111.
[2]張士全,宋冠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措施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13):49.
[3]王世益.探究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7):76.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對策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中最為基礎的教學課程,為其它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語言功底。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變了過去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與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根據以上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采取一系列措施,認真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實施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構建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本文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采取的措施進行深入的做了分析。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
人教版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其內容豐富多彩,并且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置了不同的教學內容。但是縱觀各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很多嚴重偏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中,《賣火柴的小女孩》通過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窮人》通過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的社會現實等。這些課文,雖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批判意義和文學史意義,但是這些文章壓抑的格調、沉重的話題,對學生思想的發展并無多大益處。最重要的是,這些課文的內容和主題,遠離了當前小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特點和純真美好的童年生活,離他們的現實生活太過遙遠。而且,小學生的心智成長和生活閱歷還遠沒有達到能夠理解這些教學內容的程度。這樣的教學內容只會讓他們感到枯燥,從而使小學生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了順應新課程的這一要求,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也采取了諸多新穎的教學模式,但是這些教學模式只是在表面上強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其本質依然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記;在指導朗讀時,要求集體朗讀,一字一句整齊劃一;在指導習作時,總是強調“要寫這個題目”“要這樣開頭”“要這樣結尾”等。這樣,教師機械式地傳授書本上的內容,然后要學生機械式地接受這些內容,雖然能夠應付考試,但學生的創新精神沒有培養起來。
3.形式化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喪失了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啟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依然存在教學死板僵硬的問題外,還存在著教學過于自由放任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多地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空有熱鬧的形式而沒有充實的內容的現象。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并沒有學得知識,并沒有使得自身的素質得以提高,從而使語文課堂成為一種資源的浪費。
4.作業缺乏開放性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除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外,在作業設計和日常練習中也存在著諸多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符合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智力開發和情感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中存在著量太大、反復機械式的重復等問題。這樣的作業不但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產生煩躁厭學的情緒,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現在的小學語文作業也存在著過于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的問題,作業形式單調的問題。大多數教師只是大量布置書面作業,而很少涉及實踐訓練等新型的作業形式。作業內容通常只包括課內的內容。
二、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1.教學內容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
刪除教科書中那些與當今生活,尤其是與當今學生生活距離太遙遠,且壓抑、陳舊的內容,選取那些富有時代氣息的、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進入教材,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到,從而使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
2.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制止教學活動的形式主義之風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新課程改革最關鍵就是要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即是教師由傳統課堂的主講者和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要實現這兩個轉變就要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教師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同時,教師要盡量避免課堂上出現各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活動。如在組織學生討論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時,教師可先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綜合、篩選,選取一些關鍵的、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展開討論;在進行“情景再現”這一環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并適當地加予調控;在讓學生搜集、匯報資料時,教師可事先給出范圍,并要求學生匯報前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提取,有必要時要先把資料理解內化后再進行匯報等。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多元理解和個性感受,又不違背文本原義和正確價值導向,既防止了教學活動的有形無神,又讓師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3.從內容、評價等方面著手,實現作業的開放
(1)作業內容的開放。語文的社會性決定了語文與生活同在,語而且,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語文和語文學習。因此,除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外,語文作業的內容可以向課外延伸。如教授類似《翠鳥》的狀物類課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畫一畫翠鳥的形象;教授類似《草船借箭》的節選類課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看看原著或相關的書籍;教授類似《挑山工》的觀察式課文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察某個人做某件事等。
(2)作業評價的開放。作業的內容、途徑的開放必將導致作業評價的開放。開放的作業評價方式不僅僅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要與作業方式改革相呼應,把學生的小發明、小創作等納入評價內容。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根據學生本身的智能特征,采取個性化的評價。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作業的情況適當地讓學生參與評價或放手讓學生評價。作業的開放應該是打破課內與課外、學校與家庭、社會與學科的界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與方法的遷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人的母語啟蒙教育,在一個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每一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應認清自己身上肩負的重要責任,認真反思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高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揮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瞿紅.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1999(3)